《花木兰》说课稿
《花木兰》说课稿
![《花木兰》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c4cf31fb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26.png)
《花木兰》说课稿《花木兰》说课稿一、说大纲根据《大纲》要求,六年级学生学习“南腔北调”是音乐教学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欣赏、学唱不同风格、不同体裁的戏曲,从而加深同学们对祖国的热爱,并扩大音乐视野,提高欣赏音乐的能力。
二、说教材1、教材分析:本课是第十一册“仓台七台——棒”中的豫剧部分,承接第十册教材,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六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的音乐基础和学习能力,在此时欣赏、了解、学习我国的戏曲是非常恰当的,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愿学、想学、乐学、爱学。
2、教学目标:1)学唱豫剧《花木兰》选段,丰富学生的戏曲演唱经验,理解伴奏乐器对风格形成的重要作用。
2)通过欣赏使学生初步了解豫剧的基础知识,体验豫剧艺术的魅力,激发学生对豫剧传统戏曲艺术的自豪之感和热爱之情,宏扬中国传统艺术。
培养他们热爱祖国优秀文化的感情。
3)了解豫剧的有关知识。
初步认识豫剧的艺术特征,知道豫剧的起源、角色行当、伴奏乐器和一些名家名剧。
3、教学重点、难点:学唱豫剧《花木兰》三、说学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能主动积极地学习,选择方法是很重要的。
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年龄特点,我在学法的指导时紧紧围绕教学目标,主要通过“听”歌曲的旋律、节奏等要素,让学生去感知音乐,享受音乐。
四、说教法由于学生平时接触豫剧的机会较少,为了能帮助学生了解豫剧特点特点与乐曲的学习,掌握豫剧的风格,我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视觉图象法:对于豫剧,学生不那么了解。
为了使他们更直接地了解豫剧,我运用电脑软件制作了课件,给学生视听结合,避免枯燥的说教形式,使本来抽象的内容变得具体形象化。
2、在教学中我还运用了创设情景、兴趣引入法、感性到理性、音乐律动等方法。
音乐家修海林认为“音乐审美必须要求体验到音乐的意境”,在这一课,我充分运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尽量让学生体验到音乐的意境,在学唱《花木兰》同时,学习花木兰的精神和品格。
五、说教学程序(一)感受豫剧(创设情境、组织教学)1、播放豫剧《花木兰》(学生听着音乐走进教室就坐)2、师生问好。
第三单元第二课时《花木兰》(教案)
![第三单元第二课时《花木兰》(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5c1ed88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4243e7e.png)
-文言文理解:对于五年级学生来说,文言文的理解存在一定难度,需要教师通过逐句解析、古今对比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
-诗歌意境体会:诗歌的意境和情感表达较为抽象,学生可能难以体会到作者的情感,需要教师引导和启发。
-人物形象深度分析:对于花木兰的形象分析,学生可能只能理解表面含义,难以深入挖掘其背后的精神内涵。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引导者,帮助学生分析花木兰的品质,并探讨如何在现实生活中发扬这些品质。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花木兰》这首诗歌的基本内容、花木兰的形象特点以及她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花木兰品质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将这些品质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勇敢面对挑战,智慧解决问题。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二、核心素养目标
1.语言理解与运用:通过学习《花木兰》,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语言感知能力,掌握文言文的基础知识,提升古诗文阅读理解水平。
2.思维发展与提升:培养学生从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对历史文化的探究兴趣,提高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
3.文化传承与理解:让学生了解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通过学习花木兰的故事,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民族自学生们对《花木兰》这个故事非常感兴趣,尤其是对花木兰勇敢、孝顺的品质充满敬意。在导入新课环节,通过提问的方式,成功引起了学生的好奇心,他们积极分享了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类似的经历,为后续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新课讲授过程中,我注意到学生们对文言文词汇和句式的理解存在一定难度。因此,我尽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解释,并结合古今对比,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在讲解花木兰形象时,我通过具体案例分析,让学生们深入体会花木兰的勇敢与智慧。
《花木兰》教案设计完美版
![《花木兰》教案设计完美版](https://img.taocdn.com/s3/m/0e4717db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b4.png)
《花木兰》教案设计完美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花木兰》的故事背景和人物关系;(2)掌握故事中的重点词汇和表达方式;(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口语表达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2)运用角色扮演、讨论和写作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尊重和弘扬传统美德;(3)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课文讲解:(1)介绍《花木兰》的故事背景和人物关系;(2)分析故事中的重点词汇和表达方式;(3)引导学生理解故事的主题思想和价值观念。
2. 课堂活动:(1)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扮演故事中的不同角色,进行对话表演;(2)讨论:引导学生针对故事中的情节和人物进行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3)写作:学生根据故事内容,编写一篇短文,表达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感悟。
三、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花木兰》的故事背景和人物关系;(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内容;(2)学生查找资料,了解花木兰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3. 合作学习:(1)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进行对话表演;(2)学生相互讨论,交流自己的观点和感悟。
4. 探究学习:(1)教师引导学生针对故事中的情节和人物进行探究;(2)学生通过写作,表达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感悟。
5. 总结与反馈:(1)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和评价;(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感悟。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表现,评价学生的参与程度;2. 角色扮演表演:评价学生在角色扮演中的表现和口语表达能力;3. 讨论和写作:评价学生的观点阐述和思维创新程度。
五、教学资源1. 课文文本:《花木兰》的故事文本;2. 图片资料:与《花木兰》相关的人物图片和场景图片;3. 视频资料:与《花木兰》相关的电影或动画片段。
初中语文《花木兰》教学设计优秀5篇
![初中语文《花木兰》教学设计优秀5篇](https://img.taocdn.com/s3/m/bc904a6e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d0.png)
初中语文《花木兰》教学设计优秀5篇初中语文《花木兰》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反复诵读,并背诵全诗;体会本文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详略得当的叙事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复述等方式,体会诗歌情节曲折,认识木兰的形象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木兰这个古代巾帼英雄的形象,学习古代劳动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方法:诵读法:要反复诵读,感受民歌的语言特点,找出背诵的规律。
讨论点拨法:本文材料安排有详有略,为什么这样安排,要组织学生通过讨论本文中心来解决,这是本文教学的难点。
教学重点:1.赏析木兰这一古代巾帼英雄形象。
2.体会课文的语言特色。
教学难点:体会详略得当的写作特点。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问:同学们,你们有谁知道我国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巾帼英雄呢?学生思考并举手回答。
(如:穆桂英、梁红玉、红娘子、花木兰等)是啊,我国古代确有一位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女英雄——花木兰。
千百年来,她已成为了家喻户晓的巾帼英雄形象,美国迪斯尼公司还将她的艺术形象搬上了银幕。
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一下这位女英雄的飒爽英姿。
二,背景解题《木兰诗》又叫《木兰辞》,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是北朝的一首乐府民歌。
它产生的时代众说纷纭,但从历史、地理的条件可以判定出诗可能产生在后魏,这首诗形成于民间,在长期流传过程中,经后代文人的加工润色,被历代传诵,成为我国古典诗歌中一首脍炙人口的优秀诗篇,它和《孔雀东南飞》一起被称为我国诗歌史上的“乐府双璧”,二者异曲同工,交相辉映。
它以浓挚的感情和铺叙、对照、渲染的表现手法,集中描绘了一个平凡的女子――木兰代父从军和她解甲还乡的不平凡的经历。
《乐府诗集》是最完备的一部乐府歌辞总集,其中的民歌,较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分南歌、北歌两大部分。
北歌,即北方民族民歌,题材广泛,格调雄劲、热烈、质朴。
三,诗歌诵读,初步感知1.教师带表情范读。
让学生边听边勾划出不认识的字,并注意教师朗诵时节奏的变化。
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花木兰》教案及说课稿
![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花木兰》教案及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1a8c7541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1666567.png)
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花木兰》教案及说课稿一、教学背景该课是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的一篇故事《花木兰》。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男女平等的思想,并培养学生正确的性别意识。
二、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男女平等的思想2.掌握词语:铜钱,细嫩,榜眼,插标卖首,前途,遥不可及3.培养学生正确的性别意识4.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三、教学内容1.阅读课文《花木兰》2.学习新词语3.小组探究、细读课文4.分析文章的深层含义并进行阐述四、教学重点1.学生能够自主理解文章中的深层意义2.学生能够掌握新出现的生词3.学生能够通过小组探究和阅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五、教学难点1.学生理解文章时注意细节2.学生自主思考文章的深层意义1. 导入(5分钟)1.通过简要讲解介绍唐代的社会背景,突出男女平等思想的重要性并开展热烈的讨论。
2.让学生自己从生活经验和故事中联想到女性的优点和所发挥的作用,如焕发自己的女性魅力,担当家庭生活妙手令,胜任社会工作等。
2. 学习新词语(5分钟)1.铜钱:古代中国的货币单位,用铜打造而成。
2.细嫩:细小而柔软。
3.榜眼:科举考试中的优点称号,指得是科第二名。
4.插标卖首:形容出卖自己。
5.前途:事业或人生的发展方向。
6.遥不可及:距离非常遥远,无法达到。
3. 小组探究,细读课文(20分钟)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分配一部分课文,进行小组探究和讨论,做到深入阅读,理解文章细节。
2.整合小组问题,展开阅读全文并互相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思考。
4. 分析文章的深层含义并进行阐述(20分钟)1.引导学生讨论文章反映的深层国情和社会价值观,并巧妙引导学生发现文中所隐藏的深层意思和潜在的情感和思想。
2.让学生结合文本展开个人阐述,切实理解和实践文学的魅力与意义。
5. 作业(5分钟)安排学生写感想,思考如何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实现男女平等,探索背后的思想和内涵。
课程设计从整体上考虑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细心和分析能力。
《花木兰》说课
![《花木兰》说课](https://img.taocdn.com/s3/m/8d9b606b27d3240c8447eff8.png)
《39花木兰》说课一、教材简析《39花木兰》是小学语文第二册第七单元“读课文查字典识字”的第四篇课文。
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继续在语言环境中学习生字新词,学习掌握音序查字法,是单元的教学重点,通过学习一些名人的故事,启发学生向名人学习,学习他们优秀的品质。
《花木兰》这篇课文语言精练,用词准确,条理清晰。
介绍了我国古代有名的巾帼英雄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
课文开头点明花木兰是巾帼英雄,接着写清花木兰替父从军的原因以及经过,到最后写花木兰返乡时,将士们发现花将军原来是个姑娘。
二、学情分析一年级下的学生通过大半年的语文学习,已基本适应了教材的要求,初步养成了一些语文学习的习惯。
比如:运用已有的识字方法,学会积累生字新词。
在学习文本规范表达同时,初步学会把话说完整。
学生对文本朗读也能基本做到读通顺,并尝试根据语言特色,读出感情。
同时,学生通过第五、六单元“读课文查字典识字”的学习,已学会了使用“新华字典”这本工具书的一些基本方法。
熟练掌握“部首查字法”。
基于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设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三、教学目标:1、在语言环境中学习本课的8个生字:兰、代、巾、常、战、扮、装、善;认识“戈字旁”;能理解“经常、女扮男装、替父从军、英勇善战、赫赫战功”等词语;在教师指导下描写:战;继续学习音序查字法。
2、在教师指导下,正确、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3、能运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清“花木兰为什么是巾帼英雄?”,从而学习花木兰孝敬长辈,勇敢顽强的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1、在语言环境中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在教师指导下,正确、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四.教学环节:围绕已确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难点,我从以下四方面具体阐述我的教学设计。
1、尊重基础,随文识字本课的新词对学生而言,在理解上有一定难度,例如:巾帼英雄、英勇善战、赫赫战功等几个引领全文主旨的词语,学生必须结合一定的语言环境,将其识记积累。
因此,我们根据教材特点,学生基础,将本课的生字教学有机地融入阅读中,结合每一部分的板书,各有侧重地进行学习,自然达到识记积累的教学目标。
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花木兰》教案及说课稿
![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花木兰》教案及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ffe30a1b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29.png)
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花木兰》教案及说课稿一、教学目标1.了解传统文化,学习故事背后的道理;2.理解人物性格、态度和行为,并能体会其思想感情;3.掌握评价性语言的含义和运用方法;4.能初步运用《花木兰》中的语言材料进行文字表达。
二、教学重点1.理解主题和思想,并运用字、句、段细节解释文意;2.培养学生对主题和情感的把握,以及对评价性语言的感知和运用能力。
三、教学难点1.识别文本意图,分析评价性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文学手法;2.掌握精确的文本理解方法和写作表达能力。
四、教学内容和步骤第一步:导入 1.一句话介绍本节课内容;2.以“花木兰”为切入点,以图片或视频的形式展示花木兰形象。
第二步:讲解 1.背景介绍:讲述故事的背景和历史情境;2.故事情节:让学生粗略听一遍故事,回答基本问题;3.情感启示:对故事中人物的性格和形象进行解读,告诉学生能够从中获取哪些情感启示。
第三步:练习 1.导入练习:引导学生体会花木兰的形象和性格,了解她的思想和行为背后的道理;2.应用练习:提供小组讨论的案例,让学生运用《花木兰》中的语言材料,进行文字表达;3.制定评价标准:让学生明白评价性语言的含义和运用方法,根据故事中人物形象、剧情、语言,以及学生的文学素养等方面的表现,进行评分。
第四步:总结 1.回顾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反思自己的学习情况和不足之处;2.提出下一步的学习内容和任务。
五、教学方法1.案例演示法:通过模拟小组讨论的情景,让学生运用语言材料进行写作表达;2.合作学习法: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协作完成教学任务;3.互动讲授法:通过Q&A和其他互动方式,加强教学效果。
六、教学资源1.doc文件格式的文本材料;2.教学PPT文档。
七、教学评估1.对课堂的互动、参与度、表现等进行评价;2.对学生书写和口语表达的文字素质、文学素养等方面进行评估。
八、教学难点解答1.评价性语言是指在述评中,通过具体的描述或评价,直接或间接地表达作者所倡导的思想、观点或态度。
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花木兰》教案及说课稿
![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花木兰》教案及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d898667a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ae.png)
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花木兰》教案及说课稿教案一教学目标:1、在语言环境中正确认读本课的10个生字,积累“巾帼”“赫赫战功”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体味花木兰的爽朗、和善和孝顺父母、爱慕祖国的情怀,并初步了解剧本这种文学形式,领悟其是怎样通过人物的对话来表现人物的特点的。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感悟人物的精神品质。
教学难点:初步了解剧本这种文学形式,领悟其是怎样通过人物的对话来表现人物特点的。
课前豫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学生:搜集有关花木兰的故事、邮票、图片等。
教学思路:一、诗句引入,简介背景1、谈话:同学们,花木兰是个人名,她代父参军的故事成为了千古美谈。
有一句诗是这么形容她的“马似龙,电闪雷动,枪和虹,刺破苍穹;风长啸,少年英雄;云长歌,万古留名!”为什么要如此形容她呢?信任学了课文后,一切都明白。
2、学生汇报采集的相关资料二、初读剧本,感知内容教师提出学习要求(1)这篇课文是一个短小的三幕剧本,请同学们快速默读剧本,思索:剧本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在小组内说一说。
(花木兰在外敌大举进犯边关,国家正紧急征兵的时候,女扮男装代父参军,在边关冲锋陷阵,立下赫赫战功,并晋升为将军的故事。
)(2)课文中的词语或者句子,练习说话。
花木兰—一位( )三、再读剧本,走进花木兰(一)木兰参军课件出示思索题:1、花木兰怎么会女扮男装,替父参军的?2、当花木兰看到紧急征兵文书上有父亲的名字时,她心里会怎么想?3、指名学生轮读第一幕,其余学生思索后答复。
4、从这一局部内容中你认为花木兰是个怎样的女子?(共性爽朗,性情和善,孝顺父母)(二)参军中路上1、分角色朗读其次幕。
2、参军路上,花木兰与李大哥、刘大哥、张大哥相遇,花木兰与刘大哥的对话说明白什么?(用详细事实说明“谁说女子不如男的道理)3、你能想象她在战场上是怎样作战的吗?(沟通后指名答复)4、出示《花木兰》动画片断5、战场上的花木兰你觉得可用什么词语形容她?(英姿飒爽、勇敢机灵、武艺高强……)(三)木兰回乡1、男女生赛读第三幕2、过渡:战斗成功了,花木兰回到家乡,重新穿上了心爱的女装。
最新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下册15《花木兰》教案(教学设计、说课稿)
![最新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下册15《花木兰》教案(教学设计、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0a755d2c6edb6f1aff001f80.png)
钟。
去湖滨公园的路很近,前面路口向左一拐
学生在讨论和交流中,明
就到了。
白:横线上的词语,用不同的
5
语文(S)五年级下册-教学设计-教案-15*花木兰
●风真厉害,水面上涌起了波浪。
说法把前面的意思说的更具
风真厉害,碗口粗的大树被它连根拔起。 体,更清楚。
风真厉害,逆风行走很费劲。
(2)讨论与交流这两组句子在表达上有什
的意思的词语。
让学生感悟词语的结构特
(二)读词语,找规律。1.词
点,激发学生积累和运用词语
语:(展示课件第四屏) 落落大
的兴趣。
方
窃窃私语 源源不断
滔滔不绝 栩栩如生 翩翩起舞
2.读词语,想一想这些词语有什么特点?
3.学生交流自己的发现。
(从结构上看,都是四个字的词语,前两个
字重叠。)
4. 让学生再说几个这样的词语。(例如,孜
2
小朋友听。
语文(S)五年级下册-教学设计-教案-15*花木兰
第二课时
一 、复习导入
(一)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你能说说文章
围绕花木兰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吗?
(二)指名学生回答。
二、自读自悟,读懂课文
让学生自读自悟,培养自
(一)默读课文,想想花木兰是个怎样的 学能力。
人,你是从哪里看出的,画出相应句子,做批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让学生准备能反映自己寒假生活的照片、图片等。 3.老师为每位学生准备一份例文。
课时安排:
3 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设计说明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导语:同学们,这节课,老师将带着
大家到语文百花园里逛一逛,比一比,看谁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音乐《欣赏曲:花木兰》说课稿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音乐《欣赏曲:花木兰》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ae112f12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92f0359.png)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音乐《欣赏曲:花木兰》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欣赏曲:花木兰》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材中的一首歌曲。
这首歌曲以中国传统的民间故事花木兰为题材,歌颂了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勇敢战斗、不畏艰险的英勇事迹。
歌曲旋律优美,歌词富有诗意,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教育意义。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了解花木兰的感人故事,感受音乐的魅力,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爱国情怀。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音乐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
但在这个年龄段,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对音乐的理解和欣赏能力还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欣赏和实践活动。
三. 说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欣赏曲:花木兰》,让学生感受音乐的美妙,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引导学生学习花木兰的勇敢、坚韧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2.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演唱、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体验音乐的魅力,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3.知识与技能:了解花木兰的感人故事,认识音乐的基本元素,如旋律、节奏等。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熟练地演唱《欣赏曲:花木兰》,理解歌曲的内涵。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对音乐进行欣赏,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讨论法、实践教学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歌曲、图片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视觉、听觉感受。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简要介绍花木兰的感人故事,引导学生进入音乐欣赏的情境。
2.聆听:学生认真聆听《欣赏曲:花木兰》,感受歌曲的美妙旋律。
3.学唱: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歌曲的旋律,学生跟唱,掌握歌曲的演唱技巧。
4.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歌曲的歌词、旋律等特点,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5.实践活动:学生进行音乐表演,如合唱、舞蹈等,展示自己对歌曲的理解和感悟。
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下册15《花木兰》教案(教学设计、说课稿)3h
![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下册15《花木兰》教案(教学设计、说课稿)3h](https://img.taocdn.com/s3/m/d8fb25265f0e7cd18525361e.png)
语文(S)教学设计教材:语文(S)五年级下册课文:15 花木兰板块:教学设计—教案设计思路:本文是一篇短小的剧本,是略读课文。
教学中重点引导学生初步了解剧本这种文学形式,领悟其是怎样通过人物的对话来表现人物特点,自读自悟,培养对剧本的阅读兴趣。
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认识“逊、昼、袜、赫、凯、孝、帼”7 个生字,理解“逊色、昼夜、鞋袜、赫赫、凯旋、忠孝、巾帼、从军、男丁、不期而遇、幸会、张灯结彩、晋升、一表人才、受之有愧、不可思议、须眉”等词语。
2.帮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体会花木兰的爽朗、善良和孝敬父母、热爱祖国的情怀,并初步了解剧本这种文学形式,领悟其是怎样通过人物的对话来表现人物特点。
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体会花木兰的爽朗、善良和孝敬父母、热爱祖国的情怀,并初步了解剧本这种文学形式,领悟其是怎样通过人物的对话来表现人物特点。
教学难点:初步了解剧本这种文学形式,领悟其是怎样通过人物的对话来表现人物特点。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步骤:4、继续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进入角色。
四、第二场戏的编排指导1、默读课文,思考:这一场戏的中心人物又是谁?该怎样演好这一角色?找出表示中心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的句子从中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2、如果让你来演杰克,你打算怎样演?学生讨论,逐一明确。
3、其他角色怎么演?4、继续读课文,圈出关键词语,边读边体会伯诺德夫人此时的心情。
5、齐读第三段课文。
五、第三场戏的编排指导。
新课标11、默读课文,思考:这一场戏的中心人物是谁?怎样来演?找出表示中心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从中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交流所画的句子,反复品味。
2、如果你演杰奎琳,怎么演?3、理解“娇声”:甜美可爱的童声提问:杰奎琳为什么“娇声地”对司令官说话?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4、练习杰奎琳的内心独白。
5、分角色朗读第四段。
6、教师小结: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家庭:一家三口怀着对祖国的热爱,与敌人展开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最终凭着他们勇敢与机智取得了战斗的胜利。
《花木兰》说课稿
![《花木兰》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3bdc6823bed5b9f3f90f1cec.png)
《花木兰》说课稿一、说教材课文讲述了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故事,以及在这过程中体现出的这位巾帼英雄爽朗、善良以及忠孝两全的精神。
作者借着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立下赫赫战功这件事,将其忠孝两全的精神,展现在了读者眼前。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我将本课的三维目标定位于下:【三维目标】:1、知能目标:通过学习,认识本课10个生字,理解词语“冲锋陷阵”“出生入死”等词。
2、方法目标:引导学生多种方法读书,抓住文中的语言对话,领会她的忠孝两全精神。
3、情感目标:体会花木兰孝敬父母,热爱国家的精神。
【教学重点】:了解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多种方法读书,抓住文中的语言对话,领会她的忠孝两全精神,学习作者是怎样通过人物对话来表现人物特点的。
二、说学情本课的学习对象是五年级的学生,他们对事物已经拥有了初步的看法和见解。
本课内容表面上浅显易懂,可学习作者怎样通过人物的语言对话体现人物的精神品质,可能有些吃力。
教学中需要引导,以便于在写作中学习运用。
三、说教法《课标》总目标的第七条表述为:“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
学会运用多种阅读的方法。
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因此,我将本课的教学过程概括为五步:1、通过播放花木兰的歌曲,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入新课2、通过检查预习,既强化学生的预习习惯,也为学习新内容奠定基础3、整体感知,抓课文主要内容4、分角色以及其他朗读形式,体会人物特点5、学习运用作者表现人物特点的方法四、说学法阅读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阅”就是用眼看,就是用心想,就是心脑结合的过程,是理解、揣摩的过程。
只有在这样的前提下,才称其为“读”。
所以,“读”并不光表现在抑扬顿挫的声音,也有静思默想的默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既有默读整体感知,也有分角色朗读;既有文字的欣赏,又有个性化的情感朗读。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音乐《花木兰》说课稿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音乐《花木兰》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6d5bd14e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f0.png)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音乐《花木兰》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花木兰》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材中的一首歌曲。
这首歌曲以中国传统的民间故事花木兰为题材,歌颂了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勇敢战斗,凯旋而归的英勇事迹。
歌曲旋律优美,歌词富有诗意,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了解花木兰的精神品质,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提高音乐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在音乐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他们学会了识谱、唱歌和简单的音乐鉴赏。
然而,对于花木兰这一传统故事,部分学生可能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了解花木兰的故事背景,感受音乐与故事之间的联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熟练地演唱歌曲《花木兰》,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理解歌词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歌曲《花木兰》,培养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能力,提高音乐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学习花木兰的勇敢、善良、忠诚品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熟练地演唱歌曲《花木兰》,理解歌曲的主题思想和情感。
2.教学难点:歌曲中的一些音高和节奏,以及花木兰故事的理解。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情境教学法:通过讲述花木兰的故事,引导学生进入音乐情境,感受歌曲的内涵。
2.示范教学法:教师示范演唱歌曲,学生跟随模仿,提高演唱技巧。
3.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分组演唱、讨论,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音乐鉴赏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讲述花木兰的故事,引导学生了解歌曲背景,激发学习兴趣。
2.学唱歌曲:教师示范演唱,学生跟随模仿,注意音高和节奏的准确性。
3.分析歌曲:引导学生欣赏歌曲,分析歌曲的结构、旋律特点,理解歌词的含义。
4.演唱练习:学生分组演唱,教师点评指导,提高演唱水平。
5.情境表演:学生分组进行情境表演,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6.总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花木兰的勇敢、善良、忠诚品质。
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下册15《花木兰》教案(教学设计、说课稿)1s
![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下册15《花木兰》教案(教学设计、说课稿)1s](https://img.taocdn.com/s3/m/db88d2b8680203d8ce2f24a5.png)
语文(S)教学设计
教材:语文(S)五年级下册
课文:15 花木兰
板块:教学设计—教案
设计思路:
本文是一篇短小的剧本,是略读课文。
教学中重点引导学生初步了解剧本这种文学形式,领悟其是怎样通过人物的对话来表现人物特点,自读自悟,培养对剧本的阅读兴趣。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逊、昼、袜、赫、凯、孝、帼”7 个生字,理解“逊色、
昼夜、鞋袜、赫赫、凯旋、忠孝、巾帼、从军、男丁、不期而遇、幸会、
张灯结彩、晋升、一表人才、受之有愧、不可思议、须眉”等词语。
2.帮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体会花木兰的爽朗、善良和孝敬父母、热爱祖国的情怀,并初步
了解剧本这种文学形式,领悟其是怎样通过人物的对话来表现人物特点。
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体会花木兰的爽朗、善良和孝敬父母、热爱祖国的情怀,并初步了解剧本这种文学形式,领悟其是怎样通过人物的对话来表现人物特点。
教学难点:
初步了解剧本这种文学形式,领悟其是怎样通过人物的对话来表现人物特点。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步骤:。
《花木兰》教案设计完美版
![《花木兰》教案设计完美版](https://img.taocdn.com/s3/m/3ab9dd17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88.png)
《花木兰》教案设计完美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花木兰》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能够掌握一些重点词汇和表达方式。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读写练习。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通过角色扮演、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3)通过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尊重和理解不同文化的态度,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3)培养学生勇敢、坚强、善良、忠诚的品质。
二、教学内容:1. 课文《花木兰》的阅读与理解。
2. 重点词汇和表达方式的讲解与练习。
3. 角色扮演、讨论等口语表达活动的设计。
4. 写作练习的设计。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花木兰》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重点词汇和表达方式的掌握。
(3)口语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培养。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古代文化背景和习俗的理解。
(2)角色扮演、讨论等口语表达活动的设计。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用于讲解课文内容、重点词汇和表达方式。
2. 互动式教学法:用于角色扮演、讨论等口语表达活动。
3. 写作练习法:用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材:课文《花木兰》。
2. 多媒体设备:用于播放课文音频、视频等教学资源。
3. 角色扮演道具:用于角色扮演活动。
4. 写作练习纸张和文具。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花木兰》的主题曲或相关视频,引起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2. 阅读理解:学生自读课文《花木兰》,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理解程度。
3. 讲解与练习:教师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表达方式,并进行相应的练习。
4. 口语表达活动: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讨论等活动,培养口语表达能力。
5. 写作练习: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写作练习,教师进行评价和指导。
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下册15《花木兰》教案(教学设计、说课稿)1h
![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下册15《花木兰》教案(教学设计、说课稿)1h](https://img.taocdn.com/s3/m/cbea4be376a20029bd642d99.png)
语文(S)教学设计
教材:语文(S)五年级下册
课文:15 花木兰
板块:教学设计—教案
设计思路:
本文是一篇短小的剧本,是略读课文。
教学中重点引导学生初步了解剧本这种文学形式,领悟其是怎样通过人物的对话来表现人物特点,自读自悟,培养对剧本的阅读兴趣。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逊、昼、袜、赫、凯、孝、帼”7个生字,理解“逊色、昼夜、鞋袜、赫赫、凯旋、忠孝、巾帼、从军、男丁、不期而遇、幸会、
张灯结彩、晋升、一表人才、受之有愧、不可思议、须眉”等词语。
2. 帮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3. 引导学生体会花木兰的爽朗、善良和孝敬父母、热爱祖国的情怀,并初步
了解剧本这种文学形式,领悟其是怎样通过人物的对话来表现人物特点。
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体会花木兰的爽朗、善良和孝敬父母、热爱祖国的情怀,并初步了解剧本这种文学形式,领悟其是怎样通过人物的对话来表现人物特点。
教学难点:
初步了解剧本这种文学形式,领悟其是怎样通过人物的对话来表现人物特点。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步骤:
2.粘蝉老人原本又叫痀偻()承蜩(),。
一年级下册语文说课教案花木兰沪教版
![一年级下册语文说课教案花木兰沪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1e2dffd2d0d233d4b04e6916.png)
沪教版一年级下册《花木兰》说课设计说教材:这是一篇家喻户晓、传诵不衰的历史传说故事,作者塑造了古代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英雄形象,赞扬了花木兰尊老爱幼、爱国爱家的优秀品质。
全文共分4个自然段。
第一自然段直接介绍花木兰是一位女英雄。
第二自然段讲木兰替父从军的原因。
第三自然段讲了木兰告别了亲人,踏上征程,奋勇杀敌,立下了赫赫战功。
第四自然段讲木兰胜利还乡,恢复女儿装,令将士们惊叹不已。
文中有两副插图。
第一幅图展示了花木兰一身戎装驰骋沙场的英姿。
第二幅插图描绘了花木兰文静秀美的姑娘形象和将士们前来探望的情景。
两幅插图形象鲜明,有助于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感悟花木兰的优秀品质。
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字只识不写。
认识两个多音字。
认识一个偏旁。
复习部首查字法,能比较熟悉地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
3、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花木兰爱国爱家的优秀品质。
说说花木兰是怎样说服家人的,然后用几句话写下来。
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花木兰爱国爱家的优秀品质。
背诵课文。
2、说说花木兰是怎样说服家人的,然后用几句话写下来。
教学准备:1、生字卡片、字典、投影仪、2、课前组织学生搜集花木兰的资料说教法、学法:一、抓住重点词句,朗读感悟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
教师不应以个人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文贵自得”,每个学生对文本的理解都不相同,而每个人的生活经验也各不相同,这些知识经验是教学过程中的宝贵资源。
因此,在教学中常常问学生,“你喜欢怎样读?”“把你的体会读出来,好吗?”以此诱导学生对文本内容有所感悟,促进学生感悟自得,在不断的读书积累中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悟性。
二、利用文中空白,想象说话“阅读是收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本篇课文,给我们留下了充分的思维空间,如木兰说服家人,征途中,战场上……都可以让学生自由发挥想象。
只要稍一拓展,学生便会充分利用教材资源,结合生活,结合实际,有思有想,有言有语,从而提高了阅读与表达能力。
2024《花木兰》说课稿范文
![2024《花木兰》说课稿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a1928c56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b8.png)
2024《花木兰》说课稿范文在2024年,《花木兰》是高中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是一部以花木兰为主角的古代民间故事,通过讲述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传达了爱国主义和女性力量的主题。
下面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来阐述这个课程的详细内容。
一、教材《花木兰》是高中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以花木兰作为主角,讲述了一个女子代父从军的故事。
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中国古代女性的勇敢和爱国精神,同时也能够感受到女性力量及其在社会中的价值。
二、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认知结构,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了解《花木兰》故事的背景和主要情节,理解爱国主义和女性力量的含义。
2.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爱国主义和女性力量的情感认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自信心。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花木兰》故事中的爱国主义和女性力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难点:通过教学引导,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深入理解故事中蕴含的意义。
四、教法学法本课程采用的主要教法是问题导入法和讨论引导法。
通过提出问题和引导讨论,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和参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五、教学准备在教学过程中,我会准备课件和教学辅助资料,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呈现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还会准备相关的教学素材,如课文原文、补充材料和相关的多媒体资源,以提供给学生更多的参考和学习资源。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部分:通过提问引导学生了解《花木兰》故事的背景和主要情节,激发学生对故事的兴趣。
2. 阅读部分: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通过小组讨论和整体讨论的方式,加深对故事的理解和思考。
3. 分析部分: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思考,分析故事中所传递的爱国主义和女性力量的意义。
4. 总结部分:让学生自主总结《花木兰》故事中的重要内容和自己的感悟,展示他们对故事的理解和思考。
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下册15《花木兰》教案(教学设计、说课稿)r
![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下册15《花木兰》教案(教学设计、说课稿)r](https://img.taocdn.com/s3/m/d003710467ec102de2bd8995.png)
语文(S)教学设计教材:语文(S)五年级下册课文:15 花木兰板块:教学设计—教案设计思路:本文是一篇短小的剧本,是略读课文。
教学中重点引导学生初步了解剧本这种文学形式,领悟其是怎样通过人物的对话来表现人物特点,自读自悟,培养对剧本的阅读兴趣。
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认识“逊、昼、袜、赫、凯、孝、帼”7 个生字,理解“逊色、昼夜、鞋袜、赫赫、凯旋、忠孝、巾帼、从军、男丁、不期而遇、幸会、张灯结彩、晋升、一表人才、受之有愧、不可思议、须眉”等词语。
2.帮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体会花木兰的爽朗、善良和孝敬父母、热爱祖国的情怀,并初步了解剧本这种文学形式,领悟其是怎样通过人物的对话来表现人物特点。
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体会花木兰的爽朗、善良和孝敬父母、热爱祖国的情怀,并初步了解剧本这种文学形式,领悟其是怎样通过人物的对话来表现人物特点。
教学难点:初步了解剧本这种文学形式,领悟其是怎样通过人物的对话来表现人物特点。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步骤:语文教学设计教材:语文三年级下册课文:百花园二板块:教学设计—教案设计思路:这个单元的百花园分四个部分(语海畅游、读读背背、口语交际、习作),注重了知识的整合与灵活运用,鼓励学生去发现、掌握知识的规律,引导学生注重积累,从而提高语文素养。
教学目标:1.通过认识近义词,了解近义词的区分方法,掌握近义词的运用。
2.了解“把”字句和“被”字句的组成部分,能转换“把”字句“被”字句。
3.借助工具书、图书馆和互联网查找《孟子》有关资料,了解作者情况、相关的文化背景和文中名句的意思。
4.能有条理较具体地说清楚一件新鲜事。
5.写清楚一件让人的事。
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1.文言名句积累。
2.口语交际。
3.写作。
教学难点:写作。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 课时教学过程:。
五年级下册音乐说课稿-3.2花木兰|人教版
![五年级下册音乐说课稿-3.2花木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89bbfb16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e4.png)
在今天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花木兰》这一章节的学习非常感兴趣。通过引入日常生活的问题,成功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和学习热情。在讲授《谁说女子不如男》这首歌曲时,我注意到学生们对节奏和旋律的掌握程度有所不同,这让我意识到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在实践活动环节,分组讨论和音乐创作活动使学生们积极参与,充分发挥了他们的主观能动性。然而,我也发现部分学生在合作过程中存在沟通不畅的问题,这提醒我今后在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
(4)团队合作:在音乐创作活动中,如何协调小组成员,共同完成任务。
解决方法:教师适时给予指导,鼓励学生相互沟通、协作,培养团队精神。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花木兰》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勇敢面对困难的情况?”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花木兰》中所体现的勇敢与坚强的奥秘。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音乐创作作品。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谁说女子不如男》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的思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歌曲学唱:《谁说女子不如男》的旋律、节奏和歌词记忆,掌握歌曲的演唱技巧,如气息控制、音准把握等。
举例:歌曲中的八分音符节奏,要求学生能够准确唱出,并在演唱过程中保持稳定的节奏感。
(2)音乐鉴赏:分析《谁说女子不如男》的音乐特点,如曲调、和声、节奏等,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花木兰》说课稿
一、说教材
课文讲述了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故事,以及在这过程中体现出的这位巾帼英雄爽朗、善良以及忠孝两全的精神。
作者借着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立下赫赫战功这件事,将其忠孝两全的精神,展现在了读者眼前。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我将本课的三维目标定位于下:
【三维目标】:
1、知能目标:通过学习,认识本课10个生字,理解词语“冲锋陷阵”“出生入死”等词。
2、方法目标:引导学生多种方法读书,抓住文中的语言对话,领会她的忠孝两全精神。
3、情感目标:体会花木兰孝敬父母,热爱国家的精神。
【教学重点】:了解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多种方法读书,抓住文中的语言对话,领会她的忠孝两全精神,学习作者是怎样通过人物对话来表现人物特点的。
二、说学情
本课的学习对象是五年级的学生,他们对事物已经拥有了初步的看法和见解。
本课内容表面上浅显易懂,可学习作者怎样通过人物的语言对话体现人物的精神品质,可能有些吃力。
教学中需要引导,以便于在写作中学习运用。
三、说教法
《课标》总目标的第七条表述为:“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
学会运用多种阅读的方法。
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
因此,我将本课的教学过程概括为五步:
1、通过播放花木兰的歌曲,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入新课
2、通过检查预习,既强化学生的预习习惯,也为学习新内容奠定基础
3、整体感知,抓课文主要内容
4、分角色以及其他朗读形式,体会人物特点
5、学习运用作者表现人物特点的方法
四、说学法
阅读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阅”就是用眼看,就是用心想,就是心脑结合的过程,是理解、揣摩的过程。
只有在这
样的前提下,才称其为“读”。
所以,“读”并不光表现在抑扬顿挫的声音,也有静思默想的默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既有默读整体感知,也有分角色朗读;既有文字的欣赏,又有个性化的情感朗读。
通过主体的“阅”,学生才能将文本的语言“翻译”成自己的语言,自己的情感,自己的思想,把别人的东西装进自己的“仓库”。
学生通过反复朗读课文来找答案,然后再感情朗读,深入体会作者情感。
教学时,注意结合本单元读写训练重点,“要注意作者是怎样描写人物、表现人物精神的”,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生活积累,使思维训练和语言表达能力达到一个质的飞跃,体现了个性化的学习。
五、说程序
(一)听《谁说女子不如男》曲目,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听一听,想想
你知道曲目中唱的是哪位女英雄吗?(花木兰)
2、对,今天咱们一起去了解她的故事吧。
(二)检查预习,强化预习习惯,为学习新课扫除障碍
1与大家分享收集到的关于花木兰的资料、教师介绍课文背景。
2认读生字。
3、理解词语。
(三)整体感知,抓课文内容
快速默读课文,边体会剧本的特点,边想想课文里讲了花木兰的什么故事?1、可将三幕的主要内容连起来说一说。
2、可以从以下词语中选择几个词语串连起来说一说。
(四)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特点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评价花木兰是个怎样的人?指名学生在黑板上写出来。
3、你从哪儿看出的?品读文中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品质。
4、教师小结:课文通过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体现她忠孝两全的精神。
(五)学习运用作者写作的方法:
1、找出课文里哪些地方体现花木兰孝敬父母?
2、找出课文里哪些地方体现花木兰热爱国家?
3、体会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4、领会作者是怎样来表现人物精神的?
(六)课堂练笔:学习作者采用语言对话表现人物精神。
六、板书设计
女扮男装—爽朗善良—————
花替父从军—孝敬父母—————
木女子如男—机智善辩—————
兰劳苦功高—热爱祖国—————
赫赫战功—勇于担当—————
板书设计简单又清晰,紧扣文本,通过文章中的词来展示人物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