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审美情趣的培养措施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语文审美能力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语文审美能力我们都知道,只有深入地理解课文,才能打好审美的基础,而对比又是帮助学生提高审美能力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语文审美能力,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语文审美能力一、在对比中体会形象美我们都知道,只有深入地理解课文,才能打好审美的基础,而对比又是帮助学生提高审美能力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发现文章中美与丑的强烈对比,不断在揣摩、理解中感受到美的形象。
如《少年闰土》这篇课文描写桂林山水的作文,鲁迅笔下的“知道无穷无尽的稀奇事”的少年闰土与“素不知道这一切”少爷公子们的两种形象就构成了鲜明的对比。
在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把握住少年闰土“知道海边有无穷无尽的稀奇的事”与少爷们“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四脚的天空”进行比较,学生便会发现闰土是一个活泼可爱、知识丰富的农村少年,而少爷们只不过一群孤陋寡闻、鼠目寸光的纨绔子弟。
通过强烈的形象对比,在学生的心目中,一个健康活泼、聪明能干、知识丰富的农村少年的形象跃然纸上。
诸如此类的优秀形象还有许多,有伟人,有贫民,有中国的,有外国的,有古代的,有现代的,美丽纷呈,各具特色。
而这些形象的美往往通过对立的两个方面体现出来。
因此,教师应着力引导学生对人物之间的外表与内心、客观与主观、形象与本质进行相互比较,让他们在对比中认识美、体验美和评判美。
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在想象中拓展意境美我们教育的对象――小学生,他们毕竟受教育知识及生活阅历的局限,对事物的认识是肤浅的,对美的鉴赏力不高。
因此桂林山水教学实录,教师除了要鼓励他们展开大胆、合理的想象外,还得教给他们掌握想象的方法,在想象中不断体味文章所表达的美的意境,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挖掘教材本身的特点,凭借熟悉的有关情景让学生展开想象,根据事物的发展,让学生进行推理想象,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合理想象,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与审美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升学生审美情趣的方法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升学生审美情趣的方法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该注重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
这不仅是教育的要求,也是培养个性化、多元化现代人才所必需的能力。
下面,笔者将为大家介绍几种提升小学生审美情趣的方法。
一、多读优美文章,开拓生活视野学生的审美思维能力,需要有良好的文艺经验积累,多读经典的诗歌、散文、小说等文学作品。
通过阅读,学生可以开阔自己的视野,增进自己的感性认识和审美水平。
同时,教师也应该带领学生欣赏音乐、绘画、雕塑、舞蹈等艺术形式,加强文化教育和艺术欣赏教育,增强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注重感性体验,有意识的培养情感体验人的情感体验是审美的基础,因此,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能力。
如在课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深入感受课文中的情感元素和意境,让学生能够体验到其中的美感和情感。
三、通过美术、音乐等艺术形式进行跨学科教学为增强学生的审美情趣,教师可以通过跨学科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不同的艺术形式中体验到美。
如在美术课堂中,可以通过绘画来表达课文中的情景或情感,也可以结合音乐来进行舞蹈创编等活动,从而让学生在不同的艺术形式中领悟其中的美。
四、强化作品鉴赏,提高鉴别和欣赏能力当学生掌握一定的审美思想和方法之后,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作品鉴赏训练,提高学生的鉴别和欣赏能力。
通过分析、解读和评价优秀作品,学生可以深入理解司马迁、李白等经典作家的文化内涵,更好地品味和感受其中的美。
五、注重情感教育,在启迪学生思想的同时,深化情感交流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情感鉴赏往往是相互补充的。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注重知识传授,更应该注重情感教育,让学生在思想启迪中,深化个人情感交流,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学、音乐、美术等艺术形式。
小学语文教学中,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不仅是为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创新能力以及美感享受能力做职业化准备,更是为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人文素养以及公民素养做有意义的投资。
因此,教师应该在教学中,注重人本思想,引导学生从多元文化和多元艺术视角中,多维度、多维度地领悟和欣赏意境、审美和情感。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第一篇: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摘要: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
”教学中应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情感体验美、启发想象创造美、审美阅读感悟美、视听结合感受美等来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关键词:语文教学审美情趣培养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具有独特的意义和功效。
从语文教学来说,它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从而有效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语文素质的发展。
从成长成才来说,它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是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的需要,也是培养时代人才的需要。
作为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让学生不断感受、体验这些以教材内容为本的审美内容及形式外,还要遵循学生审美的规律,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体验到评判,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这样,才能更好地在阅读教学中进行美的渗透,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与审美能力。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怎样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呢?在具体的教学环节中,教师可以从多方面入手,对学生进行审美素质的培养:一、激发情感体验美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大多采用调动学生的视觉和听觉进行理解和领会课文内容。
其实,在多种感觉器官中,触觉也是不容忽视的。
触觉在一定意义上讲是动手能力。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调动学生的综合感官来学习知识,体会文章的意境,从而感受文章语言的鲜明、准确、生动、优美。
朱自清的散文《春》就是一篇典型的课例。
作者对春风的描写,从触觉、听觉和嗅觉三个角度来写的。
在讲课时,教师抓住了“抚摸”一词,让学生自己像母亲一样充满爱意、温柔地抚摸自己,就能体会到作者运用了形象、准确的词语,通过手脑并用,让学生体验和感悟到大自然那种神奇的美。
二、启发想象创造美想象是一个人的思维不受某种特定的时空限制时,所产生的一种飞跃。
想象是创造的基础。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引言:在当今社会中,审美能力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一门基础学科,语文教育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语言和阅读能力,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不仅可以提高他们的艺术鉴赏能力,更可以丰富他们的生活体验,激发他们对美的热爱。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一、注重文学阅读与鉴赏文学作品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经典文学作品,如《红楼梦》、《西游记》等。
通过阅读,学生可以感受到作品中作者的情感表达和艺术构思,培养对文学形式、语言风格和人物形象的欣赏能力。
同时,教师还可以进行文学作品的分析和解读,引导学生发现作品中的深层意义,从而培养他们的思辨和批判能力。
二、倡导美的感知与表达为了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我们需要引导他们主动去感知美。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入美的素材,如美丽的诗词、优美的音乐和精美的艺术品等。
通过观察和感受这些美的素材,学生可以提升他们对美的敏感度。
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进行美的表达,如写一篇美好的文章、绘制一幅美丽的画作等。
通过表达,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美,并将其融入到自己的创作中。
三、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培养他们审美情趣的关键。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1. 丰富多样的阅读材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不同类型的文学作品、诗歌、故事和经典名著,培养学生对不同文体和风格的欣赏能力。
同时,可以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人文关怀类文章,提升他们的社会触觉和情感共鸣。
2. 引导学生参与艺术活动: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观看音乐会、舞台剧等艺术表演,通过亲身参与艺术活动,学生可以感受到艺术的魅力,并培养他们的审美素养。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感知力:教师可以开展观察和感知的训练,如带领学生在校园中观察美的景物、人物形象等,培养他们对细节的敏感度。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升学生审美情趣的方法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升学生审美情趣的方法【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升学生审美情趣是至关重要的。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是其中关键一环,通过导读经典文学作品,引领学生走进文学世界。
注重文学作品的选择与引导,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情感投入。
开展诗词朗诵和古诗鉴赏活动,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体会诗歌之美。
教学环境的营造和文学氛围的打造也是必不可少的。
通过多角度的欣赏文学作品,拓展学生的审美视野。
结合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
只有通过多方面的教学手段,才能促进学生的审美发展,让小学语文教学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应当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让他们在文学世界中得到享受和成长。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学生、审美情趣、文学素养、文学作品、诗词朗诵、古诗鉴赏、教学环境、文学氛围、多角度欣赏、多样化、教学手段、审美发展、审美能力。
1. 引言1.1 审美情趣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审美情趣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不仅是提升学生文学素养的重要途径,更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青少年是审美享受的主体和享受者,他们对美的感知和情感的体验远远超出其表面,渗入到心灵的深处,这种审美情趣的培养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而小学语文教学是学生接触文学作品最早、最主要的途径,因此在这一过程中,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显得尤为重要。
审美情趣的培养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更能够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
通过对文学作品的学习和鉴赏,学生能够感受到作品中蕴含的情感和意境,培养自己的情感体验和审美品味,从而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
审美情趣的培养也能够促进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认知,帮助他们更好地把握作品的内涵和价值,进一步激发自己对文学创作的热情和灵感。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重视审美情趣的培养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更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出更多文学艺术人才,为社会和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升学生审美情趣的方法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升学生审美情趣的方法小学语文教学中,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是非常重要的。
审美情趣不仅涉及到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情感启蒙,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文学素养的培养。
所以,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是语文教师们需要认真思考和努力实践的问题。
下面是一些关于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升学生审美情趣的方法,供语文教师们参考。
一、多种表现形式的文学作品导入要想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就要让学生接触到不同形式的文学作品,比如诗歌、散文、小说、寓言等。
在教学中,语文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将这些文学作品引入到课堂中,比如朗诵、表演、戏剧等,让学生通过不同的形式来感受文学的魅力。
这样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审美视野,也可以让他们更加深刻地理解和体会文学作品中的情感与意境。
二、注重情感体验的引导在教学中,语文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对文学作品进行情感体验。
可以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式来引导学生深入感受文学作品中所传递出的情感和意蕴。
可以通过导入一些饱含情感的文学作品或者情感故事来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让学生在情感的共鸣中更加深刻地领悟文学作品所传递的情感和意蕴。
三、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联想力想象力和联想力是文学创作和文学鉴赏中非常重要的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联想力。
语文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讲解、讨论等方式来引导学生对文学作品中的形象和意象进行联想和想象,让学生通过想象和联想来丰富文学作品的内涵,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感知文学的魅力所在。
四、注重文学作品的细节品味五、多媒体手段的运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可以适当运用一些多媒体手段,比如图片、音频、视频等,来增强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感知和理解。
通过多媒体手段的运用,可以更加生动直观地呈现文学作品中的情感和意境,让学生更加深入地感知和体验文学作品的魅力。
可以通过播放音频、观看视频等方式来呈现文学作品中的朗诵和表演,让学生在观看和倾听的过程中更加深刻地感受文学作品所传递的情感和意蕴。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审美情趣的培养
字,但是他们知道怎么表达去,这也是很值得鼓励的表现。
在这个过程之后,对于表现好的而学生进行表扬,对于表现一般的学生进行鼓励,这样一来,学生从心底里觉得自己得到了老师的认可,对于语文这门学科将会更有兴趣,对于知识也将更加渴望,教师的教学质量也就可以得到相应的保障。
二、在低年级识字教学中卓越课堂的有效运用现在的小学语文教师越来越追求课堂教学的卓越,但是卓越的真正定义却不知道如何来进行表达。
很多人认为卓越就是以前左说的高效,如果想提高学生地学习效率,那么教师就需要从课堂教学方面着手。
大部分教师为了让学生的知识能够得到扩展,在课后布置大量的作业,这种做法其实不利于学生的学习。
大量的作业不仅占据了加剧了学生学业上的负担,也削弱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长期下来,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将会下降,甚至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教师应该好好利用上课的时间,争取在课堂教学中利用最少的时间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学到更多的知识。
教师需要在这个方面采取更多有效的措施。
比如在进行二年级上册的《识字八》的教学时,主要是学生认识两组字,以组是有关于古代神话的,一组有关于现代科技。
教师的教学目标不仅要学生认识生字,还要求学生能够认真朗读,感受语言的魅力。
教师可以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利用讲故事的形式导入这些字词。
然后在讲故事之前先给学生提出几个问题,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听故事的时候集中注意力,从而可以培养学生的专注力。
故事讲解完后让学生回答问题,鼓励学生大胆发言,这也是一个很好的锻炼方式。
接着出示本节课需要掌握的生字,带读一遍之后,请学生当小老师来带读全班学生,增强生生之间的互动和友谊。
然后组织一个游戏比赛,通过游戏的方式来检查一下学生的认字情况。
比如可以进行让学生观察书上飘下来的有汉字的树叶,然后让学生快速说出这个字的读音。
比如故事“嫦娥奔月”中的“奔”,特别之处这个字的读音,因为这个字是多音字,所以让学生做笔记并且用记号笔做标注。
这样一节课下来,学生不会感到乏味,反而从中学到很多知识,锻炼了很多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升学生审美情趣的方法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升学生审美情趣的方法【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升学生审美情趣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优秀文学作品启发学生审美情感,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
注重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受能力,可以让他们更深刻地体会到文字的魅力。
多使用多媒体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兴趣,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组织文学活动促进学生情感体验,可以让学生通过参与互动来提升自己的审美水平。
培养学生欣赏优美诗文的能力,可以让他们在阅读和欣赏诗歌、散文时更加有感觉。
小学语文教学中提升学生审美情趣的方法多样灵活,需要教师们不断创新和探索,以便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力。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欣赏和创作文学作品,提升他们的审美情趣和修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学生、审美情趣、理解、培养、优秀文学作品、语言文字、感受能力、多媒体教学、文学活动、情感体验、欣赏、优美诗文、重要性、多样性、灵活性、方法。
1. 引言1.1 理解审美情趣的重要性审美情趣是指人们对美的感知、欣赏和评价能力,是一个人综合审美能力的表现。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具有重要意义。
审美情趣能够丰富学生的人生体验,让他们更加热爱生活、珍惜生活,享受美的感受。
审美情趣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和文化底蕴,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和社会竞争力。
而且,审美情趣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激发他们对文学艺术的浓厚兴趣,促进心灵的升华与修养。
当学生具备了良好的审美情趣,他们在语文学习中将更加主动积极,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文学作品,感受其中的美感和情感,从而提高阅读的深度和广度。
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首先要让他们理解审美情趣的重要性,引导他们去感悟美的存在与魅力,从而不断提升自身的审美能力和情趣水平。
1.2 小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小学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对象,他们对文学作品的审美情趣的培养至关重要。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审美情趣正处于形成阶段,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激发他们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审美情趣和意识锻炼与培养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审美情趣和意识的锻炼与培养小学语文教材十分注重各种素质的综合发展,需要教师吃透教材,发掘教材中的育人因素,注重审美情操、品格情操的熏陶与培养。
过程的实践责任在于教师:即采用何种方法去熏陶感染学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由此,我认为,教育中必须使语文教学与审美教育联结,注重“音乐美、图画美、意境美、品格美”的熏陶与培养,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1.感受音乐美,增强语感和想像力乐艺术。
这种来自视、听高级感官而产生的美感对学生来说能获得一种精神愉悦和情感满足。
巧妙地运用音节艺术能激发学生的想像,使情感,思维及个性心理活跃起来,产生出一种既轻松自由又深沉博大的快乐体验。
语文教材中的诗歌、儿歌、散文、绕口令中的韵律美,节奏美让人余音绕梁,回味幽长。
1.1 把握语句的节奏,培养良好的语感握好语言的节奏与韵律所显示出来的那种抑扬顿挫的语调,轻重缓急的语速,字里行间的回环往复,体现出一种和谐的音乐美。
教师应抓住教学契机,点拨、启迪学生把握轻快、凝重、低沉、高亢、舒缓、紧张的节奏,把学生引入一个千姿百态的意境,富有节奏的朗读,使学生保持最佳的心理状态,获得情感和情性的熏陶。
如我在指导朗读《荷花》中的一段话:白荷花/在这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
有的/花瓣全都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
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第一句话总起句,句首的“白荷花”起提示作用,指导读重音,二至四句起始“有的”读时稍加停顿;第二句描述有的荷花才展开两三片花瓣,语调轻松,语音稍低;第三句写有的花瓣全都开了,“全都”读重音,语调稍高,语速稍快,展现荷花怒放的气势;最后一句语音稍低,稍重,好似花骨朵积蓄力量,就要竞相开放。
通过这样的美读,唤起了学生丰富的想像,体味白荷花的美姿。
1.2 借助器乐创设情景,激发想像力美结合,就能创设出良好的情景。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1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引人入胜的深邃意境,凝练生动的优美词句,强烈感人的抒情色彩。
作为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让学生不断感受、体验这些以教材内容为本的审美内容及形式外,还要遵循学生审美的规律,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体验到评判,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这样,才能更好地在阅读教学中进行美的渗透,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与审美能力。
下面,本人谈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一些认识。
一、妙用导语,感受愉悦美心理学研究表明:愉悦的情绪对学习有着明显的优越性,它能引起和保持学习的兴趣,给大脑带来明晰的状态。
因此,适当得体的导语不仅能消除学生的疲劳,集中学生的精力,集中学生的兴趣,而且能给学生一种和谐愉悦的心理体验感受愉悦美。
人们都说:好的开端是成的一半。
因此,一堂课的开头非常重要。
富有经验的教师很重视导语的设计,他们善于抓住学生的兴趣点,“投石问路”,往往瞬间就可勃发学生热情,引人入胜。
精妙的导语能够调节学生的心理,激发学生强烈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五彩缤纷的语文课堂。
导语主要根据不同的内容,不同的文体来设计。
它可以是一段风趣生动的语言,可以是一幅优美宜人的画面,可以是一段轻松明快的音乐,可以是一个蕴含哲理的问题,也可以是一次小小的活动。
例如:在执教《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时,为了让学生对写信发生兴趣,我就出了一个“‘一个人在说话’打一个字”学生很快就猜出是“信”字。
这样一下子就把学生对信的兴趣激发了出来。
导语巧设悬念,为学生进一步体验教材中的人物美起到一个铺垫作用,它强烈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审美教学活动。
二、把握诵读,体会节奏美一节成功地阅读课,琅琅的书声总能给人以美的享受。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称诵读为“美读”,他说:“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感情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
”这告诉我们诵读要美,重要的不是技巧,而是感情,是读者与作者心灵相通。
只有真正做到与作者同欢娱共悲切,才能情出肺腑,语同己出。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升学生审美情趣的方法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升学生审美情趣的方法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让他们真正地欣赏和领略优美的文学作品呢?以下是几个具体的方法:一、创设良好的语文氛围学生的语文学习环境和氛围是非常重要的。
老师需要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营造出一种文化氛围,让学生自然地感受到文化沉淀和文学气息。
可以挂上一些名人名言、优美的诗句等等,还可以定期组织朗诵、阅读比赛等活动,让学生在这种氛围中产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和爱好。
二、注重情感教育文学作品的美,往往体现在其情感表达上。
老师在教学中要注重情感教育,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体验文学作品中的情感。
可以通过朗读、故事讲解等方式,让学生对文学中所反映的情感经历有更深刻的了解,从而更加容易被文学作品所感染,真正地欣赏和领略其中的美。
三、注重形式美学教育文学艺术作品的形式美相对来说比较抽象,很多学生能够感受到其中的情感美,但却很难理解其中的形式美。
老师需要注重形式美学教育,通过分析和赏析文学作品中的文学手段和表现形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其中的美。
可以让学生学习并掌握不同的修辞方法、比喻、象征、意象等表现手法,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四、提供多样化的阅读材料作为语文老师,我们需要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阅读材料,让学生有更多机会接触到不同文学作品中的美。
可以选择具有不同题材和风格的文学作品,例如诗歌、散文、小说、寓言等,以让学生接触到更多的文化和文学精华。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需要老师做好引导和教育。
通过创设良好的语文氛围、注重情感教育、注重形式美学教育和提供多样化的阅读材料等方式,让学生更好地领略文学作品中的美,培养学生对文化和文学的爱好和兴趣,从而为学生的良好成长打下坚实基础。
在语文教学中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的措施
在语文教学中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的措施审美力量门必修课。
对于陶冶情操,启迪才智,具有重要作用。
审美力量的凹凸对一个人的观看力、想象力、制造力的培育和进展都有特别大的作用。
自身要加强美学学问的学习,增加审美学问的积累,明确什么是美,什么是审美,为什么审美,只有把这些基本的审美学问弄清晰了,才能为审美力量的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
假如连什么是审美都不知道,那谈何审美力量的提高呢?为此我给大家找来了两篇关于如何在学校语文教学中提升同学的审美情趣的方法。
【篇一】一、深化挖掘教材内容学校语文是一门育人功能特别强的学科,在学校语文课堂教学中,老师需要深化挖掘教材内容,让同学去感悟文章中所蘊含的人物美、风景美、语言美等,产生剧烈的情感共鸣,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
比如,在讲解《海上日出》的时候,老师要让同学感受到文章中旭日、朝霞的颜色美;在讲解《观潮》的时候,老师要让同学感悟到壮丽奔腾的声势美;在讲解《桂林山水》的时候,老师要让同学感悟到山水中的奇、静、清之美;在讲解《穷人》《一夜的工作》过程中,老师要让同学感悟到文章所以表达的情意美、人性美。
总之,在学校语文教材内容中蕴含了许多意境美、结构美、语言美、美,这些都值得学校生不断去探究与学习,老师要发挥出自身的引导作用,让同学深层次去探究文章内容,无形之中能够提升学校生的审美情趣,为日后的写作、学习奠定稳固的基础,积累更多的优秀素材。
二、创设优秀的教学情境学校生的奇怪心与好动性比较强,留意力往往难以长时间集中在一件事物上,所以老师需要结合学校生的心理特征来设定教学方案,为同学创设趣味性的教学情境,激发同学参加语文课堂学习的自主性与乐观性,从中真正有所感悟与理解。
首先,老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把语文学问用图片、声音、视频的形式呈现出来,让同学拥有较为深刻的感官体验,仿佛置身于美妙的学问海洋世界之中,感受到教材中元含的科学美、社会美、自然美、艺术美等。
同时,老师需要重视自身的语文教学艺术,擅长为同学营造一个轻松、开心的学习氛围,比如,在讲解《穷人》的时候,老师可以让同学用角色扮演的形式来感受桑娜与渔夫的和善,同时让同学对文章绽开续写,不硬性限定标题模式、表达方式、规定题材,赐予同学足够的自由发挥、想象空间,充分激发同学的制造美,提升学校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张洪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让学生受到美的感染和熏陶,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达到“以美怡情、以美启真、以美导善”,能有效地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培养审美感受能力美学家朱光潜说:“美感起于形象直觉。
”文学作品是作者用来表达思想感情和审美观点的,语文课的审美教育也源于作品的语言,我们可以通过对作品语言的剖析,让学生感知语言的形象美、内涵美和思想美。
(一)欣赏自然美,陶冶学生爱美情操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描写大自然的散文,通过细致地描绘自然形象,展示无穷魅力。
如《草原》“一碧千里”的鲜明流畅,让学生领略草原的“畅旷美”和鲜明的“层次美”,使人心胸开阔,满目生辉;《可爱草塘》“清流图”的神秘恬静,让学生领受小河色调的“柔和美”和“对比美”,给人鲜明、振奋美的陶冶;《桂林山水》的秀丽多姿,让学生感受“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山水“清秀美”和“映衬美”,充满诗情画意,余味无穷。
教学中,可以通过对文字的品析,结合图片的展示,把学生带进优美的境界里,使他们精神愉悦,产生一种美的享受。
以《火烧云》一文为例:在教学过程中,开启学生形象思维,再造想象,使火烧云的景象在学生脑海中构成一副神奇瑰丽的图画:既有层次变化之美,又有神奇变幻之美;既有动态之美,又有形状变化之美。
使人陶醉,产生遐想,充满迷恋与向往,从而达到以美怡情,激发学生对美的探究,进一步深化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
(二)体会文章思想内容美,培养审美理想让学生学会生活,懂得生活,是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语文教学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途径,能有效地把“文道统一”起来。
那么,课文怎样通过美来揭示生活的“真”,让学生领会生活的美呢?如《养花》,老舍先生先写为什么养花,是因为花能给人一种自然情趣之美——只要开花,我就高兴;接着讲种什么花,好种易活的,会自己奋斗而不娇贵的花,体现作者一种朴实平淡生活的追求美,也是作者心境的体现,对人生不求过分雕琢的自然之法;再讲养花需要摸门道,需要辛勤劳动,领会劳动过程的苦乐美,体会一种价值的实现是艰辛劳动的付出;最后讲养花有成果时与人共享,有灾害时与人共悲,体现的是作者对劳动成果的赞赏、珍惜之美。
浅谈语文教学中小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
浅谈语文教学中小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宝坻师范附小殷晓玉李永凤语文课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广阔舞台。
教育部颁发的《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要重视学生的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品格。
语文教学注重对学生审美情趣、品格情操的熏陶,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
小学语文教材是精心选择的,每篇课文都是语言规范、思想内涵丰富的佳作。
在教学中,我根据美育的目的、任务和学生的特点,有选择的从四个方面把审美教育渗透到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根据遣词造句,品味文章的语言美。
文章是思想和语言的统一体,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选择了许多我国优秀作家的作品,这些语言生动形象,富有诗情画意的文章,带有很强的音韵美。
教学时教师利用朗读,点词抓句,让学生细细品味富有激情和美感的语言,能深深敲击学生的心扉,使学生沉浸在其情其景之中,给予美的享受。
如在讲读《第一场雪》一文时,抓住“毛茸茸”、“亮晶晶”、“蓬松松”“沉甸甸”等几个重点词的朗读,使学生领略到描写大雪景色的精美语言。
又如讲读《桂林山水》一文,利用朗读抓重点词句,引导学生感受所描绘的景色美。
抓住分别描写漓江水、桂林山特点的两个排比、比喻及句中“啊”字的变音,“真静啊(nga)”、“真清啊(nga)”、“真绿啊(ya)”、“真秀啊(wa)”等,进行品读指导;学习描写桂林山水时,抓住“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怪石嶙峋”、“危峰兀立”等词语,反复朗读,读出漓江水的清、静、绿,桂林山的奇、秀、险,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共鸣,仿佛自己真正是荡舟绿波之上,行游画卷之中。
在感受景色美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染力,感受到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二、通过创设情景,体会文章的意境美。
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提出“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
许多文章都是作者耳闻目睹、亲临其境的感受。
离开了具体情境,就难理解课文所表达的主旨和优美的意境。
探求课文的“美”,首先应入“境”,只有入“境”,才能探出作品中的美。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升学生审美情趣的方法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升学生审美情趣的方法
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审美情趣。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提升学
生的审美情趣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以下是几种方法:
1. 注重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
阅读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重要途径。
教师可以引导
学生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让他们了解文学的世界和生活的意义,从而激发其审美情趣。
2.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写作是表达思想、情感的重要方式。
教师可以通过写作引
导学生从自身经历、感受出发,表达自己的心情和对生活的感悟,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3. 重视听说训练。
语言是交流的工具,学生应该掌握良好的听说能力。
教师应该引
导学生学会欣赏美丽的声音、语言和音乐,以及享受文化的艺术魅力。
4. 选取适合学生的文本。
教师应该选择适合学生的文本,让学生接触到贴近生活、
有趣、有意义的课文,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5. 开设课外阅读课。
教师可以开设课外阅读课,让学生自由选择读物,自主探索,
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造力。
6. 注重课堂互动。
教师应该注重课堂互动,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积极的思考和讨论,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7. 组织文化活动。
教师可以组织文化活动,如文艺演出、朗诵比赛、书法比赛等,
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从而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
8. 建立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学校应该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让学生感受到文
化的温馨和生命的美好,从而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升学生审美情趣的方法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升学生审美情趣的方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是非常重要的。
审美情趣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情感和思维能力。
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呢?以下是一些方法:一、注重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推荐一些经典的文学作品,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
可以让学生阅读一些童话故事、寓言故事等,这些故事多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展现出人们的真、善、美等道德观念,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也可以让学生阅读一些经典的诗歌、散文等,这些作品通常具有深邃的思想和优美的语言,可以帮助学生提升审美情趣。
二、多媒体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通过图片、音频、视频等形式,展现文学作品中的美感。
可以通过播放一些优美的音乐来配合诗歌散文的朗诵,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到文学作品中的美。
可以通过图片展示文学作品中的场景和人物形象,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
三、亲身体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实地参观、戏剧表演等形式,让学生亲身体验文学作品中的美感。
可以组织学生到美术馆、文学馆等地方参观,让学生感受艺术的魅力。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些小型的戏剧表演,让他们扮演文学作品中的角色,这样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文学作品中的情感和美感。
四、课堂讨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课堂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学作品,并对作品中的美感进行探讨。
可以提出一些开放式的问题,让学生就文学作品中的情节、人物性格、语言表达等方面展开讨论,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文学作品,并培养其审美情趣。
五、创设情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创设一些艺术氛围的情境,让学生更好地感受文学作品中的美感。
可以在课堂上播放一些与文学作品相关的音乐,或者布置一些与文学作品相关的装饰,营造出一个艺术的氛围,让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更好地感受到文学作品带来的美感。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升学生审美情趣的方法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升学生审美情趣的方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艺术修养,提高学生对美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下面列举了几种方法可以帮助教师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
一、提供艺术作品和文学作品的欣赏材料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可以选择一些优秀的艺术作品和文学作品进行欣赏。
可以选择一些经典的诗歌、散文、小说等文学作品,让学生通过阅读、朗读、听读等方式来感受文学的美。
可以选取一些优秀的绘画作品、音乐作品等来帮助学生感受艺术的美。
通过欣赏艺术和文学作品,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情感表达能力。
二、进行文学作品的创作活动除了欣赏文学作品,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文学作品的创作活动。
可以组织学生写一篇小小说、一首诗歌或者一个小故事等。
在创作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提高他们对美的感知和表达能力。
通过亲身参与创作,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文学的美和创作的乐趣。
三、开展戏剧表演活动戏剧是一种形式多样、艺术性强的表演艺术,它融合了语言、表情、动作等元素,能够激发学生的情感和想象力。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选取一些戏剧剧本,组织学生进行戏剧表演活动。
通过参与戏剧表演,学生可以体验到戏剧的美和艺术的魅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和表演能力。
四、进行经典诗词歌曲的学习经典诗词歌曲是汉字文化的精华,它包含了丰富的情感和意境,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化修养。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选取一些经典的诗词歌曲进行学习。
通过学习诗词歌曲,学生可以领略到优美的语言和动人的旋律,提高他们对音乐和诗歌的欣赏能力。
五、进行美的游戏和活动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美的游戏和活动,引导学生发现美、感受美。
可以组织学生举办一场诗歌朗诵比赛,让学生用自己的声音和语言表达内心的感受;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绘画比赛,让学生通过绘画表达自己对美的理解。
这些游戏和活动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还可以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审美情趣的培养措施
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审美情趣的培养措施摘要:文学作品中,总是向读者传达着美的元素,自然美、情感美、人文美、社会美,都给读者以陶冶心灵、精心洗礼。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要不断探索,努力提高自身鉴赏美、理解美的能力,把审美教育切实贯穿到语文教学中去。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审美情趣培养措施美育,又称美感教育。
即通过培养人们认识美、体验美、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从而使我们具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和美的素养。
语文教学内容中包含着生动丰富的文字美,变化有致的结构美,尤其蕴含着动人心魄的人物形象美。
可以说有文学就有美学,文因美存。
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着力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我们可以通过创设情境、品味词句、细读文本、启发想象,引导学生感受形象美、体味语言美、体会情感美、追求创造美。
学校的美育是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培养学生心灵美、行为美服务的。
那么,教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呢?一、联系生活实际,陶冶学生心灵小学语文教师要利用好小学语文课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通过形象熏陶、启迪和感染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塑造学生的灵魂,使他们摆脱一切低级趣味的东西,从而满怀积极向上的乐观主义精神。
在对学生的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需要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需要关注学生的生活根基,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帮助学生发现阅读资源中的美,感知教学资源中的美,从中获得心灵的净化和精神的陶冶,让学生在阅读中获得美的享受。
例如,在《我不能失信》这一篇文章的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从生活的另一个视角代入文章中所描写的情境,从而培养学生对失信这一美好品质的美的感知,从生活中的守信行为中感知诚信的美。
首先,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并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故事告诉我们什么?这一环节中,学生多是从文章主人翁宋庆龄的角度思考的守信这一品质。
随后,教师引导学生:请同学们想一下,如果你是小珍,当你了解到宋庆龄面对如此喜爱的鸽子,在父母劝说宋庆龄告知她能够带着她去看自己喜爱的鸽子时,依然坚持要坚守约定,你会有怎样的感受呢?通过这一教学活动,教师引导学生从文章的另一个视角,将学生代入到文章中,去感知体验,此时的学生将会更为诚实守信这种品质触动,也将会受到这种美好纯洁心灵的触动而感到十分愉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审美情趣的培养措施
作者:张昭玲
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育科研》2019年第16期
【摘要】小学阶段是孩童步入课堂去认知世界、发现美的一个全新的阶段。
他们要开始慢慢适应从用眼观察到观察的同时用心体会和想象的转变,用另一种方式更进一步的认识这个世界、发现世界的美。
能够欣赏美的前提要具有相应的审美能力,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能力可以帮助学生用美的眼光去发现知识中的美、去想象课本中的美以及去创造内心世界的美,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语文的学习。
【关键词】小学语文审美情趣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9)16-122-01
一个人的人生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取决于这个人是否具有良好的审美情趣,自古以来,我国的一些大思想家们就极其注重美的教育。
最早孔子就非常推崇将教育过程与审美过程相结合,他所倡导的诗教和乐教就是最好的证明;叶圣陶也明确的指出,语文最重要的教学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学生只有具备了审美的能力,才能更好的认知、更客观的发现以及更有效的学习。
所以说,从小就需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小学语文的教育更应该注重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
一、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意义
小学的学生还属于认知初期,他们对一切新鲜事物都非常感兴趣,所以这个时期的学生相对与其他阶段的学生来说更容易培养出审美的能力。
而且他们一旦培养出这个能力,很有可能伴随他们终生,在他们接下来的学习以及未来的发展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有助于激发他们的审美欲望、提升他们的审美鉴赏,帮助他们在课本中感知美、欣赏美和想象美。
二、培养审美情趣的具体措施
1.提升教师自身的审美能力
在学校学习的过程中,陪伴学生时间最久的便是教师。
对于刚入学不久的学生来说,他们不仅仅学习教师教授的知识,在无形中他们也在学习教师的言行举止。
所以教师也要注重自身
的审美能力的培养,教师只有自身具备了良好的审美能力,才能在备课的过程中发现课文中的美,在教学过程中准确的带领学生发现课文中的美,才能正确的帮助学生培养审美能力。
2.在真实情景中培养学生的审美发现
在學校里所学的每一门科目都与我们的生活相联系,语文也不例外甚至更甚。
语文中的知识源于生活的点点滴滴,想要帮助学生快速的学习并且体会课本的中的知识,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去体验生活、体验大自然。
就拿一年级下册中的《小公鸡和小鸭子》一文来说,这篇文章对于农村的孩子来说可能很容易理解,因为有些孩子的奶奶家会养小鸭和小鸡,都知道小鸡捉虫吃,小鸭会游泳。
而对于城市里没有机会接触的孩子来说可能就理解不了,这时候就显示出真实情景在教中的帮助。
这时候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去实地观察这些小动物,或者通过情景模拟的方式让学生分别扮演角色,以此达到让学生体会的目的。
3.在识字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想象
我们都知道,我们现在所用的文字都是由象形文字演变过来的,一部分文字仍然保留着象形文字的原型。
在学生识字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象形字的原理将文字与其相近的实物相作比较,比如说“人”这个字,特别像一个人叉开腿站在那里;“休”这个字特别像一个人靠在木头或者是树旁边休息等等,再让学生进行模拟和想象,可以帮助他们更快的记忆这些文字。
然后教师可以慢慢引导学生去想象一些与文字相像的实物,帮助学生培养审美想象能力。
4.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
课本中有很多写景的文章,作者通过语言文字叙述的方式,描绘出独一无二,无与伦比的美景。
具有审美能力的人能快速的感知文中的美,欣赏到文章的真正内涵,但是不具有审美能力的人去阅读文章,他们所能了解的只是表面,并没有达到阅读的真正目的。
教师就需要做到在学生的阅读教学中培养他们的审美感知能力。
就拿课文中的一首宋诗《小池》来说,诗人杨万里运用想象和拟人的写作手法,细腻的描绘出夏季池塘中的自然景观。
懂的人很快地便能感知到其中的美,勾起美好的回忆,但对于学生来说它仅仅是一篇诗文而已,这时候教师就应详细的帮助学生解读诗中的意境,慢慢引导他们感知诗中的美,并尝试在脑海中构建出此美景细细欣赏,以此慢慢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
5.在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
从小学开始学生就需要慢慢地接触写作,写作就是笔者将自身想到的或者脑海里构造的想法或景象通过文字的方式表达出来。
在命题写作过程中,就需要学生自己在脑海中构建出写作框架,紧接着对框架进行填充,最后得到一篇完整的文章。
对于刚开始接触写作的学生来说,这一步相对较难,无从下手。
教师需要发挥自身已经具备的审美能力去引导学生在脑海中创造美的事物。
比如,让学生在脑海中回想印象比较深刻的一处美景,通过对它的记忆慢慢描绘出
来。
与此同时教师还要引导他们用一些学过的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将景色生动化,以此培养出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
6.巧用多媒体展示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对于一些景物描写的文章有些学生可能还是不太能体会和欣赏到其中的美。
就拿四年级课本中的《桂林山水》一文中,处处介绍“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景,但没见过的人还是有可能不能完全欣赏到其真正的美,教师可以通过用多媒体将桂林的美展现出来,再结合文章进行讲解,学生能更深刻的欣赏到桂林的美,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三、结语
总而言之,小学教师应当重视语文教学的目的、注重学生学习过程中审美情趣的培养。
教师要结合自身的审美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有效的审美能力培养方式,将各种审美教育与课堂教育进行融会贯通,帮助学生快速的培养出审美情趣,并为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而不懈努力。
[ 参考文献 ]
[1]彭吉和.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情趣[J].基础教育参考,2010(10):54-55.
[2]路海军.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J].学周刊,2014(11):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