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货币的教训》
货币读后感_心得体会
货币读后感_心得体会货币,这两个字听起来好像很专业、很严肃,但当我真正深入去了解它,却发现其中有着许多有趣又让人深思的东西。
在我开始读关于货币的书籍之前,我对货币的认识仅仅停留在它是用来买东西的工具,是一张张花花绿绿的纸或者一块块亮晶晶的金属。
但随着阅读的深入,我才渐渐明白,货币可远远不止这么简单。
就拿我们日常生活来说吧,每天早上出门,我会去楼下的早餐店买一份热气腾腾的煎饼果子。
掏出手机扫码支付的那一刻,我从来没有想过这简单的一个动作背后,竟然隐藏着货币的魔力。
以前,我们用现金交易,得小心翼翼地数着钞票,还担心收到假币。
而现在,数字货币让一切变得如此便捷。
这让我不禁感叹,货币的形式在不断变化,但其本质的作用——作为交换的媒介,始终没有改变。
我还记得有一次,和朋友一起去逛街。
路过一家奢侈品店,朋友看中了一款价格不菲的包包。
她犹豫再三,最终还是咬咬牙买了下来。
那个包包的价格,对于当时的我们来说,简直是天文数字。
我问她为什么要花这么多钱买一个包,她笑着说:“这不仅仅是一个包,它代表着一种身份和品质,而且它具有收藏价值,说不定以后还能升值呢。
”那一刻,我突然意识到,货币在不同人的眼中,有着不同的价值和意义。
对于有些人来说,货币是满足生活基本需求的工具;而对于另一些人来说,货币是追求更高品质生活或者投资增值的手段。
再想想我们的父母辈,他们经历过物质匮乏的年代,对于货币的珍惜程度远远超过我们。
小时候,常听妈妈说起,他们那个时候一分钱都要掰成两半花。
买东西要凭票,粮票、布票、油票……各种票证限制了人们的购买能力。
而如今,市场上商品琳琅满目,只要有钱,几乎没有买不到的东西。
这种变化,真的让人感慨万分。
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现在的各种促销活动。
每逢节假日,商场里总是打出“满减”“打折”“买一送一”的招牌。
人们为了享受这些优惠,不惜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计算怎样买才最划算。
我自己也曾经为了凑满减,买了一堆其实并不是特别需要的东西。
《货币的教训:汇率与货币系列评论》的读后感
《货币的教训:汇率与货币系列评论》的读后感《货币的教训:汇率与货币系列评论》是一本关于货币与汇率的重要主题的专业评论集合。
这本书不仅涵盖了货币与汇率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更深入地探讨了国际汇率体系、汇率政策以及货币政策对经济的影响。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货币与汇率的运行机制以及其对经济稳定和发展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首先,本书详细介绍了货币和汇率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货币是现代经济中最重要的交换媒介,本书从货币的起源、功能以及不同国家货币之间的兑换关系等方面进行了解释。
同时,对于汇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也进行了系统的介绍。
阅读这部分内容,让我对货币与汇率的基本知识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其次,本书详细探讨了国际汇率体系及其演变。
从金本位制到浮动汇率制度,再到如今的有限浮动汇率制度,国际汇率体系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
通过对各种国际汇率制度的衡量和比较,书中指出了目前国际汇率制度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以及可能的改革方向。
这让我对国际汇率制度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并进一步认识到了维护国际金融稳定所面临的挑战。
接下来,书中对汇率政策的影响和调整方式进行了深入剖析。
了解和研究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汇率政策对经济的影响,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国际贸易和金融的运作机制。
通过对不同国家汇率政策的案例分析,我认识到了汇率政策对出口、进口、通胀等方面的影响,并深刻理解到了合理制定和调整汇率政策的重要性。
此外,本书还讨论了货币政策对经济的影响。
货币政策是央行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等手段来影响经济活动和稳定物价的一种重要工具。
通过对货币政策对经济增长、通胀和就业的影响进行研究,我认识到了货币政策的重要性和挑战。
同时,本书还介绍了不同国家的货币政策框架和实践,这为我理解货币政策的多样性和有效性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总的来说,读完《货币的教训:汇率与货币系列评论》我受益匪浅。
通过这本书,我对货币与汇率的基本概念有了更系统的理解,对国际汇率体系的发展历程和挑战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对汇率政策和货币政策对经济的影响有了更全面的认知。
《《货币》观后感》
《《货币》观后感》人类在地球上的地位占据绝对的优势,经过几百万年进化后的结果恐怕人类的祖先也会感到震惊。
纵观历史长河,人类的起源和壮大离不开智慧和交流。
人类因为有了智慧而擅于思考,人类因为有了交流才能展开深入合作,这样的人类获得了比其他聪慧生物更加集中强大的力量。
在人类发展的进程中因为生活需要发展了更加高层次的交流——语言、文字和货币。
目前全世界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近两百种货币,货币丈量着一切。
5000多年前,货币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诞生,从此货币蔓延到世界各个角落,人类脚步可以到达的地方就有货币的覆盖。
为什么货币影响如此之广,如此之大。
货币从一开始就是一种工具,它是不同氏族之间、个人之间促进资源合理化分配的一种方式,可以说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货币因为保护了人类自身的不同需求和愿望而获得了人类的广泛热爱和利用。
100年前,英国剑桥学院创始人阿尔弗徳马歇尔说,语言表达我们的思想,货币表达我们的欲望和财产,这两个东西,给予人性更多的活力和热情,帮助人们达到目标。
最开始,货币只对有形物质进行丈量和定价,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之后货币开始对无形物质如人类的智慧结晶进行丈量和定价,从有形到无形,货币让这个世界变得精彩,而货币本身也在悄然发生巨变。
从最初的以物易物,包括石块、贝壳及其他稀有物件,再到金属货币、纸币、电子货币、期货。
货币的形式和职能在发生不断改变,谁也不能预见未来的货币会以什么形式和职能出现,但可以肯定的是货币的职能和形式会不断发展,它作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交流作用会得到加强。
货币就像一把尺子,可以丈量有形和无形,也可以丈量现在和未来。
货币化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而过度的货币化触及了道德的底线,造成了新的社会不公,无论你喜欢与否,我们都无法逃避货币。
货币让我们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同时也让我们的生活变得复杂了。
货币给每一种产品定价之后,具有了交易市场,而这个市场可以跨越时空。
货币已经成为市场经济国家发展的引擎。
货币的教训读后感
货币的教训读后感货币的教训读后感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你有什么总结呢?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
怎样写读后感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货币的教训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货币的教训读后感1周先生是位货币主义者,是位身体力行货币主义大师弗里德曼理论的经济学家。
他用深厚的理论功底结合当下中国的实际,为我们一层层揭开了货币运动的神秘面纱。
货币主义者认为,通货膨胀归根结底是一种货币现象,当流通中的货币数量大于实际商品和服务交易需求的时候,必然引起价格总水平的上涨。
一如“弗里德曼和施瓦茨于上世纪60年代通过对1867—1960年间美国的经济与金融数据的研究,系统探查了美国货币存量周期与商业周期之间的关系”,最终得出结论:“货币存量的变化,独立地、稳定地影响经济状况、收入和价格的变化。
然而此书的开篇却讲的是另外一个议题——人民币的汇率,未看前言者且经济学功底不算深厚的读者一定会被一篇篇环环相扣的短文绕得云山雾罩,大有跳过此章直奔主题的冲动。
如此便辜负了先生的良苦用心,孰不知自1994年国家关闭了央行主动超发货币的大门之后,央行以“基础货币”被动的对连年增长的.净出口所得进行结汇才是当今货币超发的主要原因。
我们该如何应对?我们的央行又该怎样?既然美元不断走贬,央行应果断放弃盯住美元的固定汇率,把本币的币值稳定作为央行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
用财政预算开支、国有资源的权益和财政专项发债三个筹资渠道替代基础货币来购汇,如此基础货币不再超发,汇率任由市场决定,“别指望钩住美元就保得了人民币的币值稳定。
”“货币史的教训说,真正的困难是如何防止一个经济迫于短期的压力,把好端端的,或至少尚可用的货币之锚白白给废了。
”当务之急,是奠定人民币币值稳定的货币制度,这是因为稳健的货币来自稳健的财政,而稳健的财政要靠制度保障。
有这样的央行守卫者,我相信房价暴涨将几无可能,多少年之后我还可以用几百元的钞票买到称心如意的衣服、饭食、书本、电脑、手机。
《货币》读后感最新7篇
《货币》读后感最新7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工作计划、述职报告、合同协议、心得体会、规章制度、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job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personal experienc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货币》读后感最新7篇通过认真写好读后感,我们可以更好地记录下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思考和感受,优秀的读后感可以让我们更加清晰地表达自己对作品中人物和情节的理解,本店铺今天就为您带来了《货币》读后感最新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货币哲学读后感
货币哲学读后感《货币哲学》是一部由安德鲁·斯密所著的经济学著作,它深刻地探讨了货币在经济体系中的作用和影响。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货币的本质和价值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对经济学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在这本书中,作者首先对货币的起源和发展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他指出,货币的产生是由于商品交换的不便,人们需要一种普遍接受的媒介来进行交换。
因此,货币作为一种交换媒介的功能成为了它最基本的属性之一。
同时,作者还强调了货币在经济中的重要性,它不仅仅是一种媒介,还是一种价值尺度和贮藏手段。
这些功能使得货币成为了现代经济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书中,作者还深入分析了货币对经济的影响。
他指出,货币的发行和管理对经济的稳定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货币的数量和价值的稳定与否,直接影响着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发生。
此外,货币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也会对经济产生深远的影响。
作者通过对历史上的货币政策进行了分析,指出了货币政策对经济的影响,以及各种货币政策的优劣之处。
通过阅读《货币哲学》,我对货币的本质和作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货币不仅仅是一种交换媒介,更是经济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货币的发行和管理对经济的稳定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因此,货币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至关重要。
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货币政策,才能够保持经济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此外,通过对货币哲学的学习,我也对经济学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货币是经济体系中的基础,货币政策对经济的影响是深远的。
因此,学习货币哲学对于理解经济体系和经济运行规律具有重要的意义。
只有通过对货币的深入理解,才能够更好地把握经济的发展方向和趋势。
总的来说,通过阅读《货币哲学》,我对货币的本质和作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对经济学有了更全面的理解。
货币的发行和管理对经济的稳定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货币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至关重要。
只有通过对货币的深入理解,才能够更好地把握经济的发展方向和趋势。
希望通过不断学习和研究,能够更好地理解货币的本质和作用,为经济的稳定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读书笔记货币的教训
读书笔记货币的教训专栏作家所撰写的书籍往往具备较为明显的针砭时弊风格,周其仁针对目前我国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情况存在的条件开展了分析,并撰写了《货币的教训》,试图通过一种相对理性的思维模式去探究目前我国货币流通领域中存在的种种矛盾。
在分析整本书之前,我简单的看过了周其仁别的撰文,从汇率与市场关系,到医改对于我国医疗体制的大动干戈,再到中国目前大力推进的城乡综合,每一篇文章都有着一针见血的个人色彩。
对于专栏作家,我独独喜欢周其仁风格中的见微知著,他仅仅利用现象中的一点点细节便能够推导出庞大的客观现实,让读者感受到一种淋漓痛快的阅读感。
对于《货币的教训》,我认为其评论中的结构要素是值得我们学习的,首先,集中化的选题有利于突出正文的中心内容,周其仁懂得关注我们大众所想要了解的核心内容,并用相对浅显的语言文字叙述出来,即便是非金融专业的人也能够较好的理解作者所要表述的核心思想体系。
第二,作者做到了长期关注相关社会现象,利用种种要素堆砌自身想要撰写的思维大厦,利用自身的求知欲不断深入挖掘整个宏观层面的货币市场投入规律,开展一系列复杂的社会调查和资料分析依靠的是个体鉴定的意志,因为任何社会调查都需要耗费巨大的人力财力精力才能够做到资料数据的相对精准。
第三,分层次循序渐进的讲述作者的认知是十分考量作者耐心的,因为读者需要的是一个科学的理论,而作者沉下心来撰写是保障内容的公正的必要条件,从我对整本书的内容来看,我觉得周其仁做到了一个客观的观察者应当具备的状态。
选择课题研究作为内容,需要依靠作者深厚的理论知识体系去支撑,周其仁特别痴迷于佛利德曼的理论,并发展了其理论内容,从整本书的内容来看,周其仁的观点集中体现在以下几点中,其中最为核心的内容是市场中的物价由货币总量决定其状态,这一理论认知也是被大多数金融学专家所认可的。
各国货币购买力的比值便是我们俗话所说的汇率,稳定的汇率依靠的是相对平衡的货币结构,国际交易费用成本的提升与汇率的不稳定密不可分,从目前的宏观市场条件来看,不同地区在变动率和生产率上存在明显的差异性,不断升值的货币通常是那些高成长的国家。
主要货币国际化的经验教训与启示
主要 货 币 国 际 化 的 经 验 教 训 与 启示
L e s s o n s a n d e n l i g h t e n me n t s f r o m t h e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i z a t i o n o f ma j o r c u r r e n c i e s
者指 的 是货 币的功 能用 途 范畴 ,后 任该种货币 ,与其他 国家缔结的安保 相比其 差距仍然较大 ,同期美元计价 0 %。在金融市 者指的是货币的国别地理范畴 。自二 协定或军事同盟 ,则使得官方部 门的 的 国际贸易比例 接近5 战以来 ,只有美 元能够在使用功能和 使用地域两方面都占据主导地位 ,是 在全球得到广泛使用的国际货 币。目 前欧元是重要性仅次于美元的第二国 国际投资者偏爱该种货 币。货币发行 场 交易 中马 克也 成为 使 用较 多 的货
s ug ge s t i ons c onc er ni ng RM B i n t er na t i On a I i z a t i On b as e d on f or ei gn e x pe r i e nc e an d Ch i n a’ S ac t ua l e con om i c an d
建 议。
Cu r r e n c y l n t e r na t i o n al i z a t i O n i s a c om p l i c a t e d an d s y s t em a t i z e d pr o c e s s .w h i c h n e ed s t h e c o m pr e h e ns i v e s u pp or t o f n u m er ou s e c on om i c a n d p ol i t i c a l pr e r e qu i s i t e s .I n o r de r t o a ch i e v e t h e i n t e r n a t i on a l i z a t i on of RM B。i t i s n e c e s s a  ̄ t o dr a w s o me i n s t r u c t i v e e xp e r i e n c e f r Om f or e i gn pr a c t i c e .Th e a r t i cl e i n t r odu c e s t h e i n t er n a t i on al i z a t i on of DEM 。J YP
《货币的教训》读后感
《货币的教训》读后感《货币的教训》在读过后我觉得,在政府和市场之间的关系上,最基本的概念上还有很多地方值得推敲。
我的看法是,从来没有政府不起作用的市场。
没有那回事。
所有的市场,多多少少都包含着政府的作用和政府的功能。
我们走进一个集市贸易,看到买家卖家在讨价还价——这不是蛮奇怪的吗?他们争来争去,为什么只讲价钱、不比拳头?为什么争利益不直接下手?因为都是君子吗?仔细观察,市场背后还有一大套东西跟着。
要是把警察、法庭、监狱全部撤掉,我们还能看到一个只讲价钱的市场吗?当然,为集市提供服务的“政府”,不一定是现代意义上的政府,也许只是一个地方性的权威、一个当地的名门望族甚至一个什么老大。
不过,总有一个可以行使强制力的机制在限制其他竞争、保护商业性竞争。
譬如两个商人之间发生冲突,或买家卖家之间发生纠纷,怎么解决呢?打起来怎么办呢?总要有一个规则的执行者,特别是一个所谓“第三方”的权威执行者。
所以,即使在最简单的集市上,我们也看不到一个市场与一个政府有清清爽爽的区分。
从产权概念讲,市场活动就是人们在行使他们的资源转让权。
这个转让权,不但要有一套初始的界定,而且还要在过程中有效执行。
因为总不能把邻居家的菜拿出来卖呀?不可以的。
为什么不可以?有人非要卖怎么办?这就需要社会有一套规范在后面跟着才行。
任何人只能卖属于他的商品,权利得到清楚的界定,才能顺畅地转让。
所以在产权经济学家阿尔钦那里,定义property rights,定义转让权、收益权、使用权等等,他一开始就用了一个词即“socially enforced”,也就是产权要由社会强制执行,否则那一组行为的自由空间,那些构成我们称之为“市场活动”的行为,都无从发生。
这些权利要执行才有用,不是拿来说说的。
因为涉及到利益,涉及到竞争和竞争的种类,没有社会强制性的规范,没有中间力量、仲裁力量、第三方监督,没有拥有有效强制力的,何来“市场”?从这点出发来看现代市场经济,没有政府的市场经济更无从想象,最多是黑板上的市场经济,是纯粹想象出来的幻影。
《货币哲学》读书笔记模板
二十多年一直缺乏马以外的思想意识,多年的环境沉淀在骨子里的东西就像是标签️,哪怕年长后知道不应
该如此,但只能往自身贴更多的️而无法去除之前的。
精彩摘录
“金钱只是通向最终价值的桥梁,而人无法栖居在桥上。”同样,平等或自由的价值只是通向最终价值的手
用平泛一律的方式去感受一切。所谓西美尔社会哲学的印象主义的真正含义,乃是一种生命哲学诉求:如何恢复
细腻感受事物有差异的魅力的能力,使主体灵魂保持高雅、独特、内在。
作者介绍
格奥尔格·齐美尔(Georg Simmel,1858~1918)德国社会学家、哲学家。出生于犹太家庭,父亲是位成
功的商人,父亲去世时年方16,受家庭的一位朋友的监护,并从那里继承了一笔可观的遗产,这使得他得以在以
段,人最终无法栖居在纯粹的手段上。
西美尔从一种文化哲学的角度来看作为现代生活之基础的分工,分工产生的“极端和彻底的专业化,只是普
遍的文化困境的一种特殊形式”。所谓普遍的文化困境就是客体文化与主体文化的相互离异——也就是异化,其
结果是现代人的生命和生活都成了碎片。
所谓现代的自由,不过是货币生活为个体性和内在独立感带来的广阔空间。
及与它相关的社会文化现象。《货币哲学》并非一部纯粹的经济学著作,分析货币的社会经济机制不是西美尔货
币理论的重点,货币及其制度化的现代发展对文化生活的影响,尤其是对人的内在生活、精神品格的影响,才是
西美尔货币文化-现代性理论的要旨所在。
读书笔记
祝书友们新年快乐!牛年吉祥!在写这书评时候正好在群里收发红包,而齐美尔《货币》这本书又非常重视
系列步骤中的一个环节”,但在现代生活中却成了人的目的本身,也就是说,人们的追求意识在通往最后目标的
周其仁:货币的教训(作者修订版)
周其仁:货币的教训(作者修订版)年月日分类:未分类阅读:评论:货币的教训——美国次贷危机的思想影响周其仁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来源:周其仁个人网站:今天讲的题目是“货币的教训”,副标题是讨论一下从美国开始的次贷危机的思想影响。
现在有很多讨论针对次贷危机对金融和经济的影响。
今天我们讨论这个事件对思想的影响,因为重大事件通常都会在思想上引起反应。
美国的华尔街一出事情,政府大手救市,七千亿美元拿出来,欧洲、日本很快跟上来,所以政府市场的关系就变成了一个重大问题。
媒体叫“美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接下来就是中国面对这么大的一个变动,中国自己应该怎么看。
我想关心这个问题的同学是不少的。
我想讲讲我的看法。
我们有过年代以来的经验,对从“主义”出发看待问题有所保留了。
因为年中国进一步改革的时候,有过一个主义之争。
邓小平到南方,一个很重要的看法就是,不要去炒这个“主义”,应该认真讨论实际问题怎么解决。
这是邓小平当年废除的“主义”之争。
那我想这个传统,作为学术界可能还应有所考虑。
那什么叫“主义”?什么叫“资本主义”?什么叫“社会主义”?这些都是比较大的词汇,要和里面具体的东西结合起来我们才会有内容。
所以我想首先从这里看,这次金融危机对思想的影响。
我的第一个看法就是怎么来看市场经济制度。
现在流行“市场失败靠政府救”的论调。
反对的意见也有。
美国和中国的经济学家都有持反对意见的,认为这首先是政府的失败。
因为这次美国的“两房”,都是准政府信用,是联邦信用扶持的为按揭担保的公司,其政策意图是帮低收入的家庭买上房子,这个意图当然都是好的。
因为低收入家庭要买房,在财务上会有问题,正常的商业银行一般不愿意借款给他们。
于是联邦就支持“两房”提供担保。
这“两房”,听起来很像是两个市场机构,但实际上是的,就是由国家财政力支持的公司。
这两个公司让商业银行给他们的目标人群放发购房贷款,同时承诺来收这些贷款的证券。
“次贷”规模那么大,开始就是这样来的。
[指导]读书笔记《货币的教训》
读《货币的教训》有感在读本书之前,说实话我对中国的宏观经济的印象以及对宏观经济政策的感触完全停留在人云亦云的阶段。
从网上看到的任何分析都觉得说的挺有道理。
比如中国的通货膨胀,中央政府似乎也在不断出新的财政政策加以调控,可现实却是通胀越来越严重。
问题的根源到底是什么,我也从未深究过,也从来未读到相关的文章可以让我信服的,直到读这本《货币的教训》。
我对通货膨胀的梳理是这样的:通胀的根源---通胀的危害---现行政府的应对措施及问题---周老师的观点及我个人的一点点见解。
依周老师的观点,中国的通胀源于中国长期的贸易顺差。
在出口占据GDP30%-40%的这样的外向型经济大国,长期的贸易顺差使我国创造了大量的外汇。
中国人民银行作为我们金融界的老大,同时要维持人民币币值稳定与人民币汇率稳定。
汇率的稳定是进行对外贸易的基本前提与保障,因此各国都会努力维持本国货币的汇率稳定,这是世界各国心照不宣的,因此央行相近一切办法维持汇率稳定也就不足为奇了。
人民币是以美元为比照对象,而汇率的稳定是建立在两种货币币值都稳定的前提下。
当今世界不再是金本位的时代,因此美元也没有与黄金挂钩,美元的币值具有极大的不稳定性。
而只要一只货币的币值不稳定,它与其他货币的汇率就不可能稳定,除非其他货币的币值同样也不稳定。
而看我国现行的货币政策央行似乎就是牺牲人民币币值稳定来维持人民币的汇率稳定。
这样的好处是维持了人民币汇率的稳定,人民币币值却不断下降,也就是人民币贬值,购买力减弱。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这得从央行维持人民币汇率稳定的手段入手观察。
我国的出口企业用人民币购进原材料进行生产,销售时挣回来的却是美元。
一般来说出口企业的原料都是从国内获取,或者可以说大部分是从国内获取。
那么出口企业要进行持续生产就避免不了把挣到的美元换成人民币。
而在全球唯一可能把美元换成人民币的地方只有一个:那就是中国外汇交易中心。
按市场交易的规律,在那里外汇需求者与供给者进行平等交易,出价高者购入美元,这样无论人民币与美元的最终交易比率是7:1还是8:1都是市场形成的。
货币哲学读书笔记
《货币哲学》读书笔记
书名:《货币哲学》作者:西美尔
一、简介
《货币哲学》是德国社会学家、哲学家西美尔的代表作之一,该书从货币的角度探讨了现代社会的文化和心理问题。
西美尔认为,货币是现代社会中最重要的文化现象之一,它不仅影响了人们的经济行为,也影响了人们的价值观、交往方式和社会结构。
二、主要观点
货币是一种社会现象,它不仅仅是一种交换媒介,更是一种文化符号和价值尺度。
货币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使得现代社会中的人们更加注重物质利益和功利主义。
货币的流通和积累也导致了社会的分化和不平等,富人更容易获得货币,而穷人则更容易受到货币的影响。
西美尔认为,货币的出现使得现代社会中的人们更加孤独和异化,人们之间的交往更加基于货币和利益,而非情感和人际关系。
三、思考与评价
《货币哲学》是一本具有深刻思想和广泛影响的著作,它从货币的角度探讨了现代社会的文化和心理问题,提出了许多具有重要意义的观点。
书中的观点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西美尔过于强调货币的负面影响,而忽视了货币在现代社会中的积极作用。
此外,西美尔的观点也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和片面性,他过于强调个体的心理和文化因素,而忽视了社会结构和制度因素对货币的影响。
总的来说,《货币哲学》是一本值得一读的著作,它为我们理解现代社会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和思考方式。
但是,我们在阅读时也需要保持批判的态度,不断思考和探索货币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和意义。
货币的教训读书笔记作业
《货币的教训》读书笔记金融一班1107810201 包伊莎通货膨胀是一种货币现象,任何通货膨胀的根本原因都是货币超发造成的。
现在国家的货币政策是既要维持人民币升值的稳定,又要维持汇率的稳定。
如果像央行那样通过基础货币大量购入外汇来维持汇率稳定,反过来必然导致人民币币值不稳定,从而使国内通货膨胀。
导致政府被动超发货币的主要原因有两点,其一,央行为了稳定汇率,而用基础货币大手购汇,造成货币超发;其二,由于政府和国企抵押资本充足,导致可以大量贷款搞建设和投资,从而使货币被动超发。
人民币汇率是一个在中国市场上形成的,这个市场叫中国外汇交易中心。
这个市场依法由央行和国家外汇管理局管理。
迄今为止进入中国的绝大多数外汇都是由央行购得,然后转为中国的国家外汇储备的。
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是一个仅仅设在国内的市场,是一个交易类型的市场,实行会员制。
所有在中国有权合法经营外汇业务的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组织,经中国人民银行和外汇管理局的审查批准,都可以成为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的会员。
进入中国的外汇,都是先与这些会员结汇,然后由会员机构在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上竞买竞卖各自持有的外汇头寸。
人民币汇率是在市场供求竞争中形成的。
但是,央行是购得绝大部分的外汇仅仅因为它出价最高。
央行通过较高的汇率大量购入外汇,防止人民币升值,以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
央行在购汇时用的是基础货币,这样导致大量基础货币流入市场,随着出口贸易在GDP中比重的上升,这种购汇行为导致的基础货币流入市场的数量越来越多。
外汇的主要来源:1出口获得外汇;2外国直接投资;3钱热。
如果由央行来购汇,外币估值过高会导致基础货币过多的被兑换出来流入国内市场;使进口变得无利可图,进口减少,进一步加剧贸易顺差。
也就等同于货币超发。
2005年前人民币汇率一动不动,属于固定汇率,受损方是“中国制造”的美国同业竞争者,他们大叫人民币必须升值,美国部分政客也跟着叫,但是,美国的最终受益者,包括每一位美国消费者才不会叫嚷着让人民币升值呢。
《货币的教训》书评【精选】
《货币的教训》读后感1.书籍简介在《货币的教训》中,作者周其仁教授向我们阐述了人民币汇率的形成机制,探讨了如何正确理解国际上的诸多批评。
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人民币汇率形成体制是中国的“第二货币动脉”,由此引发的被动超发问题,威胁到人民币的币值稳定。
2.作者简介周其仁教授是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同时也是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
他于1989年5月前往英国牛津大学、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和芝加哥大学访问学习。
1991年秋进入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后获硕士和博士学位。
1996 年春季,回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任教,并应邀为中欧国际工商管理学院、浙江大学经济学院、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和长江商学院开设课程。
3.读后感人民币汇率是一个市场行为,它是在中国外汇交易中心这个市场中形成的,不过由于央行购买了大部分中国外汇交易市场中的外汇,导致人民币汇率形成体制变成中国的“第二货币动脉”,由此引发的被动超发问题,威胁到人民币的币值稳定。
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被誉为各国经济的供血系统,当经济遇到问题的时候,不到万不得已,一国政府是绝不会让商业银行倒闭的,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所构成的金融体系,对于国家经济的正常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说,两者是现代社会的基石。
虽然我们大部分人经常会和商业银行打交道,但是真正理解银行对于社会运行作用的人其实并不多,今天,就让我们通过这本《货币的教训》,跟随周其仁教授一起,来了解一下央行和商业银行如何影响我们每个人的日常生活。
接下来我们来说这本书的核心内容。
我将通过两部分的内容介绍本书:在第一部分中,我们先来聊聊如何正确理解对于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诸多批评;在第二部分中,我们来阐明人民币汇率形成体制是中国的“第二货币动脉”,由此引发的被动超发问题,威胁到人民币的币值稳定。
下面,我们就进入第一部分的解读。
对于人民币汇率,外界有诸多的批评,最典型的一类批评认为中国的人民币汇率是某些人拍脑袋想出来的一个数字,不是市场行为决定的。
被动超发货币的教训
以年度新增外汇储备2000亿美元为例。这笔巨款——按变化的汇率计,约为14000亿-16000亿人民币——当然主要是由我国沿海出口加工地带的无数外向型企业挣来的。从商品形态看,东西已经出口了。可是这挣回来的外汇,经过向商业银行结汇,那些无论是工人薪酬、老板的投资与管理收益、政府税收以及其他相关方的服务所得,则全部变成了留在国内的人民币购买力。要注意了:这里有1万几千亿人民币购买力,完全没有对应的商品可买!问一个问题吧:这样的国民经济——且不论对外关系——究竟靠什么来平衡?
反正“买东西”是不行的,至少靠买国内商品不行。商品已经出国,国内留下的是 “纯购买力”。在此情况下,过量的人民币购买时冲高的根源。是不是每样商品和服务都以同等的涨幅涨价?倒也不一定。因为还有所谓“结构性物价上涨”的可能,就是有的商品涨价快、有的涨价慢。倘若巨量购买力无端端地集中到某项商品或某几项商品上,那“行情”可就来了。这些年我们看到的猪价、钢价、铁矿石价、房价、股价、古董价、普洱茶价、还有什么绿豆价等等轮番出状况,其实不单单是这些个别商品的供求出现缺口,而是被动超发货币引起了国民经济总量失衡的表现。
央行货币委员周其仁:被动超发货币的教训
2010年08月17日 23:5221世纪网【大 中 小】 【打印】 共有评论0条
央行货币委员周其仁(图片来源:资料图)
周其仁
政府因财政压力而超发货币,是法定货币时代通胀的根源。那是货币的主动超发,因为抽税和发行政府债,还满足不了财政开支的需要,于是靠超发票子过日子。横竖法定货币控制在“看得见之手”,下个行政指令就可以发行,而最先拿到加印钞票的又是政府自己,马上就有了可用财力。至于超发货币的结果——相对价格的变动和物价总水平的上涨——要经过一个时滞后才在市场上显现。因此,主动超发货币也被看作政府在抽取隐蔽的“通货膨胀税”,最后买单的,还是承受通胀之苦的老百姓。
货币的教训:汇率与货币系列评论读后感1500字
货币的教训:汇率与货币系列评论读后感1500字《货币的教训:汇率与货币系列评论》汇集了周其仁教授20XX 年—20XX年在《经济观察报》“其仁其文”专栏发表的51篇汇率与货币系列评论,以及作者以往在其他媒体发表的数篇相关评论。
作者直面这一年多来货币市场和汇率政策的风云变幻,以其精辟的见解和坚锐的笔锋为读者拨开云雾。
“汇率者,货币间的市场之价也。
”继“回望改革,面向未来”的《中国做对了什么》之后,本书将教你在如何在新形势下看懂中国的汇率与货币。
货币的教训:汇率与货币系列评论读后感学高为师——读周其仁教授《货币的教训》有感《货币的教训》从货币的角度对我国近年来经济的发展进行了解读,尤其是对汇率的形成、通胀的成因、我国的土地政策、市场化进程进行了鞭辟入里的分析,读来醍醐灌顶,受益匪浅。
读完本书,我专门通过网络,对周其仁教授进行了了解,周教授不愧是北大教授,经济学大咖,对复杂的货币问题可以做到信手拈来、抓住本质,可见其功力深厚。
中国近年来经济的飞速发展得益于出口为导向的外向型经济,贸易顺差给中国带来巨量的外汇,而由于央行为了保持出口导向的优势,就要确保汇率稳定,所以就放出天量的基础货币大手购汇(这就是书中提到的被动超发货币),这就是我国巨大外汇储备的来源。
这些天量的基础货币,被投入商业银行后,再由具有先天优势的国字号企业及各级政府贷出去,用于上项目、固投,这样人们手中就有钱了,可以增加消费,这就形成了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的三驾马车,出口、投资、消费。
同时由于我国各级政府及国字号企业具有的先天优势,拥有土地自主拍卖权,以土地为抵押,利用经济杠杆,可以撬动更多货币。
这必然会形成更天量的货币,也就是文中说到的货币之虎,货币一多,商品和服务有限,通货膨胀就会发生,票子毛了,物价必然上涨,伤害了我们普通大众的利益。
为了尽可能的减少货币泛滥的危害,央行就要回收过量货币,就会采取加息、调整准备金率等政策,也就是文中所说的用肉把货币之虎关进笼子里。
货币理论读后感
货币理论读后感读完货币理论相关的书籍后,我就像是在金融知识的迷宫里转了一大圈,现在满脑子都是关于货币的各种新奇想法。
以前我觉得货币嘛,就是钱,用来买东西的。
但这就像把钻石仅仅看成是一块亮晶晶的石头一样肤浅。
货币可不仅仅是一张张纸币或者硬币,它更像是整个经济世界里的超级明星,有着巨大的影响力。
就拿通货膨胀来说吧。
这就好比是一场看不见硝烟的“货币战争”。
政府印的钱太多了,就像开闸放水一样,市场上的钱一下子多起来。
原本一块钱能买到的东西,现在可能得两块钱。
我就想象着那些货币在市场里横冲直撞,把物价都给拱上去了。
就像一群调皮捣蛋的小鬼,把原本井井有条的物价商店搅得乱七八糟。
这时候,普通老百姓就像是无辜的受害者,工资没怎么涨,但是买东西却要花更多的钱,感觉自己的钱包像被偷偷扎了个小孔,钱慢慢地溜走了。
而货币的供应量又是个很微妙的东西。
就像厨师做菜放盐一样,放少了没味道,放多了又没法吃。
货币供应少了,经济就像一个缺乏燃料的汽车,跑不动,企业没资金扩大生产,大家都没活干,失业率就上去了。
这就好比是一场经济的大堵车,大家都堵在那里干着急。
再说货币政策。
中央银行就像是经济这个大舞台的导演,货币政策就是它手里的指挥棒。
降息就像是给市场打一针兴奋剂,大家都觉得借钱成本低了,企业想扩大生产,个人也想消费或者投资。
这时候市场就像被点燃的烟花,热闹起来。
而加息呢,就像是给过热的市场泼冷水,让那些冲动的投资者冷静冷静。
不过这根指挥棒可不好挥舞,一不小心就可能把市场弄得一团糟。
汇率也是货币理论里一个很有趣的部分。
不同国家的货币就像是在一个大操场上比赛的选手。
汇率就是它们的比赛成绩。
有时候一个国家的经济表现好,它的货币就像一个充满活力的运动员,在这个操场上跑得特别快,别的货币相对就贬值了。
这就像是在一场没有终点线的马拉松比赛中,每个选手的状态都在不断变化。
货币理论就像一个神秘的魔法世界。
它看似复杂又枯燥,但当你真正深入进去,就会发现它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读《货币的祸害》有感
读《货币的祸害》有感货币是难以想象的奇迹。
在货币问题上栽跟头的经济学家数不胜数,只有少数出类拔萃的,才能掌握解开货币之谜的钥匙。
弗里德曼就是手拿解密钥匙的一位,也由于他在货币数量论上的杰出贡献,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
上个世纪初,太平洋上雅浦岛的居民以石头为货币。
由于适合作货币的石头既大且重、难于搬运,所以大额结算时出售方往往并不把石头取走,在所有权变更得到承认之后,他甚至不屑取得任何凭证就径直离去。
如此“淳朴”的民风却为殖民当局所利用,为了迫使居民修路,德国政府在居民拥有的石头上画上黑色十字以示为政府征用。
财富受损的居民无奈只好积极配合政府,在修建出齐整的道路之后,石头上的黑十字被擦掉,居民们才重新过上了“富裕”的生活。
这个故事本身并不新奇,如果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的转述到此为止,那么除了在细节上更加完整以外,他告诉我们的东西并不比哈佛大学教授曼昆(G. Mankiw)那本流行的经济学教科书中所引用的同一段故事增殖多少。
妙就妙在弗里德曼紧接着的一段货币史比较。
1932-1933年,法国要求纽约储备银行将其存在美国的美元资产转换为黄金。
黄金并未解运出境,不过是从储备银行金库的一个抽屉存放到另外一个抽屉而已,却引起人们对美国金融体系稳健性的质疑,最终黄金“流失”成为美元走软及1933年银行业恐慌的诱因之一。
德国殖民者的黑十字与纽约储备银行金库抽屉上的标记有异曲同工之效,美国社会受过良好教育的投资者对抽屉变动的反应也并不比雅浦岛居民对黑十字的反应高明多少。
可见,后者对于石头货币看似“天真”的态度,并非因为其“淳朴”,与美国投资者一样,人们对货币价值的态度取决于他们对货币的信心和预期。
历史上很长一段时期内,人们对货币的信心源自对本位货币的商品属性的信任。
弗里德曼写作本书,也认为商品本位尚未到阖棺定谥的时候。
不过对弗里德曼而言,是否采用商品本位或者选取何种商品充当本位币无关宏旨,他关注的重点在于,何种货币制度才能最有效地保持价格水平的相对稳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货币的教训》有感在读本书之前,说实话我对中国的宏观经济的印象以及对宏观经济政策的感触完全停留在人云亦云的阶段。
从网上看到的任何分析都觉得说的挺有道理。
比如中国的通货膨胀,中央政府似乎也在不断出新的财政政策加以调控,可现实却是通胀越来越严重。
问题的根源到底是什么,我也从未深究过,也从来未读到相关的文章可以让我信服的,直到读这本《货币的教训》。
我对通货膨胀的梳理是这样的:通胀的根源---通胀的危害---现行政府的应对措施及问题---周老师的观点及我个人的一点点见解。
依周老师的观点,中国的通胀源于中国长期的贸易顺差。
在出口占据GDP30%-40%的这样的外向型经济大国,长期的贸易顺差使我国创造了大量的外汇。
中国人民银行作为我们金融界的老大,同时要维持人民币币值稳定与人民币汇率稳定。
汇率的稳定是进行对外贸易的基本前提与保障,因此各国都会努力维持本国货币的汇率稳定,这是世界各国心照不宣的,因此央行相近一切办法维持汇率稳定也就不足为奇了。
人民币是以美元为比照对象,而汇率的稳定是建立在两种货币币值都稳定的前提下。
当今世界不再是金本位的时代,因此美元也没有与黄金挂钩,美元的币值具有极大的不稳定性。
而只要一只货币的币值不稳定,它与其他货币的汇率就不可能稳定,除非其他货币的币值同样也不稳定。
而看我国现行的货币政策央行似乎就是牺牲人民币币值稳定来维持人民币的汇率稳定。
这样的好处是维持了人民币汇率的稳定,人民币币值却不断下降,也就是人民币贬值,购买力减弱。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这得从央行维持人民币汇率稳定的手段入手观察。
我国的出口企业用人民币购进原材料进行生产,销售时挣回来的却是美元。
一般来说出口企业的原料都是从国内获取,或者可以说大部分是从国内获取。
那么出口企业要进行持续生产就避免不了把挣到的美元换成人民币。
而在全球唯一可能把美元换成人民币的地方只有一个:那就是中国外汇交易中心。
按市场交易的规律,在那里外汇需求者与供给者进行平等交易,出价高者购入美元,这样无论人民币与美元的最终交易比率是7:1还是8:1都是市场形成的。
而形成的这个汇率就是均衡汇率,故均衡汇率不是专家们吵出来的二十市场形成的。
但是央行为了人为的稳定人民币汇率,在这个交易中心每次都是以最高价购入美元,那么所有的美元就集中到了央行那里,无疑央行是拿人民币换的美元。
问题就出在这里,若是央行拿自己的收入或者说国家的收入来买的话,也就是央行把自己持有的人民币收入换成了美元收入,那么市场中的人民币总量是不变的,因此也就不存在物价上涨,人民币贬值的问题。
但事实是央行不是普通商业组织,无从通过向市场出售商品和服务来获取收入,央行也不是财政部或税务局,可以向商业机构或者个人直接征税。
央行购得数万亿美元储备付出的惊人庞大的人民币只与“基础货币”有关。
众所周知,我们的人民币都是由央行发行的,但是《人民币法》规定了央行发行货币的条件,那么央行发行的用来购买外汇的人民币就形成了对国家或者说是对持币人得负债。
既然是负债,拿酒必须要到期还本付息。
我们查看央行的资产负债表可知央行的负债再以每年巨速增长,但我们从未听说央行什么时候还本付息过。
那么无疑,央行通过购买外汇使大量的人民币流入市场,这使得原本人民币与社会总供给的均衡状态被打破。
社会总供给在一定时期是一定的,那么当每年多出来数万亿人民币时本应与之相对应的社会供给却没有生产出来,而用外汇换来的人民币与国内市场原先有的人民币在购买力上市没有区别的,物一定,钱却多了(等同于购买力变强),想想会发生什么事情?CPI是最能反映物价上涨与否的指标。
因为根据围观经济学理性人的假设,在收入增加的初期,或者在收入在某个收入水平之下时,随着收入的增加,那么对必需品的需求就越大,而食品是最起码的必需品。
很显然,在市场中无故多出那些货币也就是某一部分人得收入增加时,购买力增强,需求增加则成了不争的事实。
而社会总供给的食品类在一定时期又是固定的,在供不应求状态下,物价上涨成为必然趋势。
大家想想近年CPI不断上升就明白了。
在CPI的构成中,食品的权数为40%,那么当食品类的价格有稍微一点增加,CPI就会有一个较大的增加值。
作为一个门外汉,或许可以简单的理解为市场上增加的导致物价上涨的人民币就是央行用来购买外汇而发行的那些基础货币,倘若真是只有这样,通胀率也是不至于高到民众怨声载道。
根据周老师的分析,中国的货币运动有两个圈。
第一个圈是央行直接掌控的基础货币运动。
举世皆然的中国特色是受出口主导逻辑的支配,央行用基础货币服务于汇率稳定的政策目标,从而被动超发货币而后又不断对冲调控;第二个圈是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信用创造,其中最具中国特色的是强有力的政府主导的“供地融资”。
用货币银行学的术语说,就是商业银行具有“创造货币”的能耐。
如果说央行以基础货币向商业银行大手购汇,构成近年中国货币之水的源泉,那么政府主导的供地融资,则高能放大了注入金融体系的货币流量。
政府低价从农民手中收回土地使用权,让后再以土地作抵押,向金融机构贷款,而由于我国的现状,政府信用的杠杆作用是异常强大的那么政府可以从银行贷出巨额款项,这又增加了市场上的购买力,这也是我国各级政府负债率能如此高的原因。
上面分析了通货膨胀的成因,那么中央政府及中国人民银行又是如何治理的呢?目前的最为普遍及最被认可或许加息与管价。
加息是遇到通胀时的国际惯例,在美国历史上加息是最重要的对付通胀的手段,在我国加息也能起到同样的作用吗?周老师的观点是不能。
因为我国与美国的加息是不同的。
根据最后贷款人理论,所有的货币都来源于最高金融机构,我国叫中国人民银行,美国叫美联储。
在美国加息是约束的商业银行与美联储之间的关系,加息使得商业银行向美联储贷款的成本增加,使得社会中流通的钱相对变少也就相对变贵,其实是人为的增加币值的购买力。
但在我国加息却是调节的商业银行与客户之间的关系。
相比于美国从根源上减少货币的供给量,我国的加息政策的影响力要小的多。
而管价我觉得更是治标不治本的办法,或者说是糊弄老百姓不懂经济学的政策。
因为管制价格顺应民心,一时绝对可以缓解民愤,但管价只能限制部分商品价格过高,在实际生活中还不是照涨不误,只是在涨与不涨最后的博弈中往往是涨胜利,只是涨的多与少的问题。
经济学理论也可以解释管价的荒谬性假设在一定时期,货币与商品的总量是一定的,且货币量大于商品总量,那么货币代表的是购买力,故货币是一定要流通的,那么当管制一部分商品的价格时意味着不允许此部分商品涨价,那就是这一部分商品所需的货币量是稳定不变的,那么货币量多于商品的那部分量将全部花在剩下的那一部分商品之上,此时必然会引起不限制价格的商品的价格突猛上涨。
说到底市场中多出来的那部分货币要么央行收到库里不形成购买力,要么就增加商品供给使之与市场中多余的货币相对应。
那么到底什么样的政策才是可取的呢?也许我们应该从通胀的根源寻找出路。
上面说了通胀的形成是长期的贸易顺差导致我国大量创汇,这固然是好事,但为了稳定汇率,央行利用基础货币大手笔购汇来稳定汇率,基础货币的发行使得市场中的货币增加,而在一定时期社会总供给是一定的,这就使社会的购买力大于社会总供给,当供不应求时必然导致物价总水平上涨,相应的通货膨胀形成。
因此首先我们可以改变央行购汇的手段,即从其他渠道筹资或者说是从社会货币总量中划分出一部分来购买外汇,这样社会中货币总量并不会增加。
这是从货币的角度来寻求策略。
另外,可以从社会总供给来寻求策略,那就是人为的创造供给,例如,盘活土地的流通,国有资源纳入社会总供给。
周老师的观点: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筹集代替基础货币来购买外汇的人民币,包括从缩减一部分财政性支出,利用国有企业的利润以及发行专项债券例如看可以叫稳定人民币汇率债。
首先,缩减一部分一部分财政性支出是有可能的,我国每年有着巨额的财政性收入,但年年处于赤字状态,每年报出的各级政府盖豪楼,公款吃喝玩乐以及公款消费现象层出不穷,而似乎这一部分支出与他们的政绩之间并不存在明显的相关性,所以有效监督财政性支出的去向及用途不但可以有效的提高政府的公共性能还可以缩减财政性支出,我国政府如此庞大的系统,倘若真的能有效运行起来,我想可以缩减相当可观的财政性支出。
其次,利用国有企业获得的利润。
从历年的国有企业公布的资产负债表可看出,国有企业近年的利润是相当客观的,且处于不断增长的趋势。
从概念上讲,国有企业经营所得的利润属于国家,属于人民,那么当国家需要时拿出来用是当然可以的。
但现实却没有这么简单,利润毕竟在国有企业的账上,若让它拱手归还国家,显然它是不乐意的,避免不了会影响国有企业经营的积极性。
、那么倘若用这一部分资产来购买外汇,对于国有企业来讲只是账上存储的币种的性质变,币值却是不变的,那么国有企业就可以利用这部分外汇改进自己的技术及设备,提高自己的竞争力,而此时也可以真正了解国有企业的竞争力到底有多强。
故,国家应用自己的钱来购买外汇理论上当然是可能的,且同时还能起到别的附加作用。
最后发行相关债券,国家每年都在以各种名目发行各种债券,那这种为了稳定汇率的债券当然也是可能实行的,最起码那些害怕汇率变动的单位与个人肯定是乐于为汇率稳定贡献一部分的。
倘若能把这三部分利用好,我想每年购买外汇的数万亿人民币绝对是够的且有可能绰绰有余。
其次,当货币总量大于商品总量时,粮食的生产需要一定的周期,工而已产品的加工也需要一定的周期,那么此时某些原来没有进入市场的具有使用价值的物品就可以人为的把它变为商品。
例如土地使用权的流转,公共资源的市场化都能有效地吸引同时冻结一部分货币。
当然根据60年代计划经济时期通胀时陈云实行的挑出几种进口商品且相对高价出售从而来回笼货币,现在我们同样可以放开一部分商品的价格(也许奢侈品会更好一些),或者是通过一些外国商品经营店由于外货经营店同样由国家控制,这当然可以和60年代通胀时期的政策起到一样的作用。
通过读这本书,让我对通货膨胀的认识不再停留在很肤浅的认识,尤其是不再固执地认为贸易顺差一定比贸易逆差有利于人民,学会了辩证思考政府的货币政策的影响。
谢谢老师推荐的这本书,由于时间有限只读了一遍,望以后有时间可以细细温习回味这本书,希望能有更深刻的体会有更新颖更精确地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