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合集下载

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

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

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是应用电子学、通信原理、无线电技术和信号处理等知识与技术,研究并解决与电子设备、通信系统和网络相关的问题的一门学科。

该专业培养学生能够设计、开发和应用电子技术以及通信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详细介绍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的背景、学习内容、就业前景等方面的信息。

一、专业背景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是一个新兴的工程学科,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出现了快速的发展与变化。

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的发展源于现代电子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广泛应用,将对社会、经济和科技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与此同时,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也是信息时代关键的基础和支撑学科。

二、学习内容1. 基础课程: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的学生需要学习数学、物理等基础课程,以建立坚实的理论基础。

此外,还包括电路原理、电子技术基础、信号与系统、通信原理等课程的学习。

2. 专业课程: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的学生将学习数字电子技术、模拟电子技术、通信电子技术、电子系统设计等课程。

学生将学习电子元器件的选型和应用,掌握电子电路设计与调试的方法,以及通信系统的原理、设计与管理等。

3. 实践项目: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学院将组织学生参与各类实践项目,如电子设计与制作、通信系统调试与维护等。

通过这些实践项目,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情境中,并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就业前景电子与通信工程是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领域,其就业前景广阔。

以下是几个主要就业领域:1. 通信行业:电信运营商、通信设备制造商等行业对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毕业生的需求量大。

学生可以从事通信网络规划、管理、维护以及硬件设备研发等工作。

2. 电子设备制造业:随着电子产品的普及,电子设备制造业的需求也在增加。

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毕业生可以在电子产品设计、制造及测试等环节中发挥自己的专业技能。

3. 科研机构: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的毕业生也可以选择在科研机构从事相关领域的研究工作,例如参与卫星通信系统、无线网络研究等项目。

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

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

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是电子技术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构建现代信息社会的工程领域。

主要培养从事信号与信息处理、通信与信息系统、电路与系统、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等工程技术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电子技术利用物理电子与光电子学的基础理论解决仪器仪表、自动控制及计算机设计制造等工程技术问题,信息技术研究信息传输、信息交换、信息处理、信号检测等理论与技术。

电子技术的迅猛发展为新技术革命带来了根本性和普遍性的影响。

电子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既促使了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和计算机的出现,又促成了现代通信的实现。

电子技术正在向光子技术演进,微电子集成正在引伸至光子集成。

光子技术和电子技术的结合与发展,正在推动通信向全光化方向快速发展,而通信尤其是无线通信技术与计算机技术越来越紧密的结合与发展,正在构建崭新的网络社会和数字时代。

信息技术是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支柱。

信息产业,包括信息交流所用的媒介、信息采集、传输和处理所需要的器件设备和原材料的制造和销售,以至计算机、光纤、卫星、激光、自动控制、多媒体信息处理等由于其技术新、产值高、范围广,已成为或正在成为许多国家或地区的支柱产业。

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由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主办,由电子工程系、通信科学与工程系提供支撑。

在学科分布上,拥有2个国家重点学科、1个上海市重点学科、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含一级学科3个、博士后流动站2个、博士点3个、硕士点5个。

主要研究方向:●图像与智能信息处理●数字系统理论与通信技术●电路系统及应用●自动控制●电子测量技术●复杂网络系统理论及应用●移动通信●信息提取与处理●多媒体通信●通信与网络●光通信●光纤通信与传感●中远外红光纤●电磁场与电磁波●散射辐射与空间遥感信息●空间遥感信息技术主要专业课程:●计算机应用●管理经济学●现代通信体系统●网络原理与工程设计●DSP技术及其应用●网络协议与安全设计●电子系统设计●现代信号处理。

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doc

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doc

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2018年4月更新)01 哲学0101 哲学02 经济学0201 理论经济学0202 应用经济学03 法学0301 法学0302 政治学0303 社会学0304 民族学0305 马克思主义理论0306 公安学—1 —04 教育学0401 教育学0402 心理学(可授教育学、理学学位)0403 体育学05 文学0501 中国语言文学0502 外国语言文学0503 新闻传播学06 历史学0601 考古学0602 中国史0603 世界史—2 —07 理学0701 数学0702 物理学0703 化学0704 天文学0705 地理学0706 大气科学0707 海洋科学0708 地球物理学0709 地质学0710 生物学0711 系统科学0712 科学技术史(分学科,可授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学位)0713 生态学0714 统计学(可授理学、经济学学位)—3 —08 工学0801 力学(可授工学、理学学位)0802 机械工程0803 光学工程0804 仪器科学与技术0805 材料科学与工程(可授工学、理学学位)0806 冶金工程0807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0808 电气工程0809 电子科学与技术(可授工学、理学学位)0810 信息与通信工程0811 控制科学与工程0812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可授工学、理学学位)0813 建筑学0814 土木工程0815 水利工程0816 测绘科学与技术—4 —0817 化学工程与技术0818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0819 矿业工程0820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0821 纺织科学与工程0822 轻工技术与工程0823 交通运输工程0824 船舶与海洋工程0825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0826 兵器科学与技术0827 核科学与技术0828 农业工程0829 林业工程0830 环境科学与工程(可授工学、理学、农学学位)0831 生物医学工程(可授工学、理学、医学学位)0832 食品科学与工程(可授工学、农学学位)0833 城乡规划学0834 风景园林学(可授工学、农学学位)—5 —0835 软件工程0836 生物工程0837 安全科学与工程0838 公安技术0839 网络空间安全09 农学0901 作物学0902 园艺学0903 农业资源与环境0904 植物保护0905 畜牧学0906 兽医学0907 林学0908 水产0909 草学—6 —10 医学1001 基础医学(可授医学、理学学位)1002 临床医学1003 口腔医学1004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可授医学、理学学位)1005 中医学1006 中西医结合1007 药学(可授医学、理学学位)1008 中药学(可授医学、理学学位)1009 特种医学1010 医学技术(可授医学、理学学位)1011 护理学(可授医学、理学学位)11 军事学1101 军事思想及军事历史—7 —1102 战略学1103 战役学1104 战术学1105 军队指挥学1106 军事管理学1107 军队政治工作学1108 军事后勤学1109 军事装备学1110 军事训练学12 管理学1201 管理科学与工程(可授管理学、工学学位)1202 工商管理1203 农林经济管理1204 公共管理1205 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8 —13 艺术学1301 艺术学理论1302 音乐与舞蹈学1303 戏剧与影视学1304 美术学1305 设计学(可授艺术学、工学学位)—9 —附:专业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目录0251 金融0857 *资源与环境0252 应用统计0858 *能源动力0253 税务0859 *土木水利0254 国际商务0860 *生物与医药0255 保险0861 *交通运输0256 资产评估0951 农业0257 审计0952 *兽医0351 法律0953 风景园林0352 社会工作0954 林业0353 警务1051 *临床医学0451 *教育1052 *口腔医学0452 体育1053 公共卫生0453 汉语国际教育1054 护理0454 应用心理1055 药学0551 翻译1056 中药学0552 新闻与传播1057 *中医0553 出版1151 军事0651 文物与博物馆1251 工商管理0851 建筑学1252 公共管理0853 城市规划1253 会计0854 *电子信息1254 旅游管理0855 *机械1255 图书情报0856 *材料与化工1256 工程管理1351 艺术注:名称前加“*”的可授予硕士、博士专业学位;“建筑学”可授予学士、—10 —硕士专业学位;其它授予硕士专业学位。

电子通信工程

电子通信工程

电子通信工程百科名片电子通信工程英文名为Electronics and 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是电子科学与技术和信息技术相结合,构建现代信息社会的工程领域,利用电子科学与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基本理论解决电子元器件、集成电路、电子控制、仪器仪表、计算机设计与制造及与电子和通信工程相关领域的技术问题,研究电子信息的检测、传输、交换、处理和显示的理论和技术。

编辑本段学科简介其工程硕士学位授权单位培养从事信号与信息处理、通讯与信息系统、电路与系统、电电子通信工程相关书籍磁场与微波技术、电子元器件、集成电路等工程技术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研修的主要课程有:政治理论课、外语课、矩阵论、泛函分析、数值分析、半导体光电子学导论、半导体器件物理、固体电子学、电子信息材料与技术、现代材料分析技术、电路设计自动化、电路优化设计、数字信息处理、信息检测与估值理论、导波原理与方法、导波光学、微波电路理论、高等电磁场理论、应用信息论基础、数字通讯、系统通信网络理论基础、现代管理学基础等。

编辑本段学科背景信息技术是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支柱。

信息产业,包括信息交流所用的媒介(如通信、广播电视、报刊图书以及信息服务)、信息采集、传输和处理所需用的器件设备和原材料的制造和销售,以至计算机、光纤、卫星、激光、自动控制等由于其技术新、产值高、范围广而已成为或正在成为许多国家或地区的支柱产业。

电子技术及微电子技术的迅猛发展给新技术革命带来根本性和普遍性的影响,电子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既出现了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和计算机,又促成了现代通信的实现。

电子技术正在向光子技术演进,微电子集成正在引伸至光子集成。

光子技术和电子技术的结合与发展,正在推动通信向全光化方向通信的快速发展,而通信与计算机越来越紧密的结合与发展,正在构建崭新的网络社会和数字时代。

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涉及了信息与通信系统和电子科学与技术两个一级学科以及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电路与系统、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物理电子与光电子学、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等六个二级学科。

085208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基本要求

085208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基本要求

085208 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基本要求第一部分概况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是与本工程领域任职资格相联系的专业性学位。

硕士生应成为基础扎实、素质全面、工程实践能力强,并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

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是电子技术、信息与通信技术相结合的工程领域。

电子与通信技术利用信息理论、通信理论、传输与交换理论及信号处理理论研究信号检测、信息获取、信息传输、信息交换、信息处理与应用、通信与网络系统的设计和制造等理论与工程技术问题;利用微波、物理电子、光电子、微纳电子、电路等基础理论研究电子元器件、集成电路以及电子系统的设计和制造等理论与工程技术问题。

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覆盖半导体与集成电路、电真空器件、消费类电子、电子仪器与设备、通信与网络、广播电视、信息安全与对抗、导航与定位、雷达与声呐、遥感与遥测、固体电子器件、微波器件、电子材料与微纳米材料等行业。

电子与通信技术正在向高速化、绿色化、集成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多媒体化、个性化等方向发展。

电子与通信技术将渗透到其他传统及新型技术领域,并促进这些技术的发展。

微电子技术、软件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广播电视技术等多专业技术相互结合、互为支撑的趋势日渐明显;集成电路、整机、系统之间的界限日渐模糊;电信网、电视网、互联网的信息化功能日趋统一;同时更加注重电子通信技术与生物、纳米、认知等新兴技术的紧密联系和交叉融合,成为发展交叉学科与汇集科学的纽带。

本学科的主要研究方向有:○1信息检测和传输理论与技术;○2光信息处理与光纤传感技术;○3通信系统理论与通信网络技术;○4信号处理与智能识别技术;○5嵌入式系统与智能控制技术;○6非线性系统理论与技术;○7信息安全理论与技术;○8电子系统设计和制造理论与技术。

第二部分硕士专业学位基本要求一、获本专业学位应具备的基本素质1. 学术素养应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具有科学严谨和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或独立担任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具有合作精神。

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卫星导航方向)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

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卫星导航方向)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

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卫星导航方向)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85208)卫星导航是信息技术、通信技术、航天技术、计算技术等的交叉产物,已经成为一个国家科学技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卫星导航系统在遥感测绘、交通运输、城市监控、天气预测、灾害预报、地震监测、电网控制等军事和民用领域中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并在其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随着我国自行研制的卫星导航系统的建设和完善,推动了卫星导航产业的发展,培养卫星导航领域的专业和工程技术人才已成为社会发展的迫切需求。

一、培养目标面向电子信息技术和产业发展对卫星导航人才的需求,培养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严谨科学的作风和团队合作精神的创新性、应用型高层次人才, 具有卫星导航及应用等方面的扎实的理论基础, 掌握本领域的技术前沿和发展趋势,熟练掌握相应设计、开发、测试工具, 了解卫星导航及应用系统设计、制造、测试等流程,能够理论与工程实践相结合,独立进行实际工程项目研究、开发。

本方向研究生应掌握一门外国语言,能查阅相关专业的外文文献、撰写学术论文和报告、进行学术交流等,能胜任电子信息技术领域的科研、开发、教学或管理工作。

二、研究方向1. 导航信号处理2. 导航信息处理3. 卫星导航应用三、培养方式和学习年限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制为三年。

提前完成硕士学业者,可申请提前半年毕业;若因客观原因不能按时完成学业者,可申请适当延长学习年限,但最长学习年限不超过四年。

四、课程学习与学分基本要求总学分要求不低于34学分,其中课程总学分不低于24学分,必修环节不低于10学分。

课程学分中,学位课不低于15学分,公共基础课必修,基础课至少选修一门;必修环节中,工程实践环节不低于8学分,其它必修环节不低于2学分。

允许在导师指导下、在相近学科门类与专业领域之间,跨学科选修1~2门学位课作为本学科的学位课。

学位课可以代替非学位课,但非学位课不能代替学位课。

跨学科专业录取的硕士研究生,必须自学补修本专业本科核心课程至少2门,通过考试,但不计学分;通过者方可选修专业课。

北京电子科技学院202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北京电子科技学院202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现场确认时间请关注报考点通知。考生须按时到报考点指定的地 方进行现场确认,并缴费和采集本人图像等相关电子信息。
考生报名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1.考生报名前应仔细核对本人是否符合报考条件,凡不符合报 考条件的考生将被取消报考资格,相关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2.所有考生均要对本人网上报名信息进行认真核对并确认。经 考生确认的报名信息在考试、复试及录取阶段一律不作修改,因考生 填写错误引起的一切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四、考试 1. 入学考试分为初试和复试。 2. 下载准考证时间请见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通告或通知。考 生凭网报用户名和密码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下载打印《准考 证》。考生打印《准考证》时须使用 A4 复印纸,《准考证》正反两 面均不得涂改。考生凭下载打印的《准考证》和本人第二代居民身份 证参加初试。
王爱英
清华大学出版社
《通信电子电路》
于洪珍
清华大学出版社
《高频电子线路》
张肃文
高等教育出版社
0912 通信电子电路、信 《通信电子线路》
曾兴雯、刘乃安
科学出版社
息论
《信息论基础教程》
李梅等
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信息论理论基础》
贾世楼
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
《信息论基础理论与应用》
傅祖芸
电子工业出版社
0913 模拟电路、数字电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北京电子科技学院 2020 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欢迎各位有志青年报考北京电子科技学院硕士研究生。我院是一 所为各级党政机关培养信息安全专门人才的普通高等学校,隶属于中 共中央办公厅。我院 2020 年拟招收全日制学术学位研究生 60 人、专 业学位研究生 60 人。
一、报考条件 1. 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品德优良, 遵纪守法。应为中共党员或共青团员。父母、兄弟姐妹以及与本人关 系密切的其他主要社会关系,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无重大政治 历史问题。父母、兄弟姐妹未在境外工作(不含公派出境)、生活、 定居,未在境外驻华机构工作。本人和家庭成员没有参加非法组织。 2. 具有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毕业生(一般应为应届)。 3. 在校研究生报考须在报名前征得所在培养单位同意。在职考 生,原则上应为党政系统、国有企事业单位的在编人员,且工作单位 同意报考。 4. 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规定的体检标准。另需符合:无明显 视功能损害眼病,双眼矫正视力不低于 0.8(标准对数视力 4.9)。 5. 具有推荐免试生资格的考生应在国家规定时间内登录“全国 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信息公开暨管理服务系统” (网址:/tm/)报考我院,参加我院的复试。具体 要求见我院接收外校推荐免试研究生办法。

085208电子与通信工程的一级学科

085208电子与通信工程的一级学科

085208电子与通信工程的一级学科电子与通信工程(ElectronicsandCommunicationsEngineering)是一个多学科领域,旨在研究、设计和制造用于电气设备和系统的电子元件及其应用。

它涉及许多子领域,包括电路、数字电路、模拟电路、电磁场、信号处理、电路分析等。

其中,085208电子与通信工程是其中一个主要的一级学科,其研究内容涉及以下方面。

首先是基础理论方面:主要包括电路分析、电磁场理论、数学方法、信号处理、计算机科学等。

其次是应用技术方面:主要涉及计算机网络、数字信号处理、模拟和数字系统、半导体技术、通信网络、电子技术等。

在电子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中,有许多学科覆盖概念、理论应用和先进技术,包括电路设计、信号处理、通信网络、数字系统、半导体技术、电子技术和机器人技术等。

在085208电子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里,还有一系列实际应用,包括电子设备的维护和改进、遥测系统的安装和调试、数字信号处理和信号处理、通信系统的设计和实施、材料测试和测量等。

有了这些实际应用,可以更好地发挥085208电子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的作用,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这里还有一些不同的学习方式,比如实验室实践、网络学习、新兴技术的探索等,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加深他们对085208电子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的认识和理解,掌握更先进的方法。

本科生可以学习标准的085208课程,以及有关的技能、实践和实验,增强他们的创新能力。

研究生可以进一步深入研究085208电子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系统地研究其理论及其实际应用,掌握先进技术,掌握最新发展动态,以获得更全面的能力提升。

综上所述,085208电子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一改以往技术人员主要从事基础理论研究的传统印象,可以更好地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为社会的发展创造更大的价值。

专业硕士点申报书之:工程硕士(电子与通信工程)

专业硕士点申报书之:工程硕士(电子与通信工程)

2013年增列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申请表硕士专业学位类别(工程领域): 电 子 与 通 信 工 程 申报单位名称: 淮 北 师 范 大 学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制表2013年12 月18 日填论 证 报 告电子与通信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电子信息产业是国家和安徽省“十二五”规划中所列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

电子与通信技术发展迅速,人才需求量大,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对促进行业和企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安徽省内电子与通信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点多分布在合肥地区,在皖北地区尚无这一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由于地域差别,皖北地区引进高端人才相对较难,制约了企业以人才支撑技术发展的进程。

因此,在皖北地区设立此硕士专业点十分必要。

我校申报的电子与通信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相关支撑本科专业“电子信息类”建设已有十多年的历程,有较强的师资力量和适合研究生培养的优良设施。

相关学术性硕士授权学科“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应用数学”、“运筹学与控制论”,“软件工程”为硕士专业的招生、培养提供经验借鉴。

学院与十多家电子与通信类企业建立了实践基地,为电子与通信类应用型高级人才的培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学校高度重视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将此专业作为学校的重点建设对象,为此硕士专业培养提供了保障。

(一)人才需求和招生计划电子信息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之一,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迅速,实用型高级人才需求快速增加。

从全国需求看,电子与通信企业数量增加快,人才需求量大,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供不应求。

近些年来,依托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培养了一批电子与通信方面的高层次人才,对企业的自主创新提供了人才支撑,但与我国电子与通信产业发展需求相比,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仍有很大缺口。

据有关部门统计,中国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行业规模以上企业数量由2011年的10816家增加到2013年12456(截止2013年9月)家,以每年近千家的速度增加,对应用型人才需求迫切;2010年,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从业人员达880多万人,比2005年增长329万人,占全国工业从业人员比重从2005年的8%提高到10%。

中国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10强大学排名

中国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10强大学排名

中国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10强大学排名一、北京邮电大学北京邮电大学(BeijingUniversityofPostsandTelecommunications),简称北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一所以信息科技为特色、工学门类为主体、工管文理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高校,入选“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111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是“北京高科大学联盟”成员,为首批硕士与博士学位授权单位之一,由教育部与工业和信息化部共建,设有研究生院。

二、电子科技大学电子科技大学(UniversityofElectronicScienceandTechnologyofChina),简称电子科大,位于蓉城成都。

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国家首批“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

电子科技大学原名成都电讯工程学院,是1956年在周恩来总理的亲自部署下,由交通大学(现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华南工学院(现华南理工大学)的电子信息类学科合并创建而成。

为中国最早的七所重点国防院校之一,是一所完整覆盖整个电子类学科,以电子信息科学技术为核心,以工为主,理工渗透,理、工、管、文协调发展的`多科性研究型大学。

是中国电子信息领域、邮电领域唯一“985工程”国家重点大学。

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XidianUniversity)简称“西电”或“西军电”,坐落于古都西安。

是中央部属高校,直属教育部、工信部共建,国家首批“211工程”,是“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111计划”、“2011计划”重点建设高校(中国电子信息领域、邮电领域唯一的“2011计划”牵头高校),35所示范性软件学院的高校之一、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基地的高校之一,56所获批设立研究生院的重点大学之一,也是北京高科大学联盟的重要成员。

教育部关于批准有关高等学校开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教研[2010]2号

教育部关于批准有关高等学校开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教研[2010]2号

教育部关于批准有关高等学校开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正文:---------------------------------------------------------------------------------------------------------------------------------------------------- 教育部关于批准有关高等学校开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教研〔2010〕2号)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部属有关高等学校: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促进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满足人民群众的多样化需要,建立和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制度,经单位申报、专家评审,我部决定批准北京大学等64所高等学校开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具体名单详见附件1)。

请上述高校根据《关于实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见附件2)精神,认真研究,加强领导,根据不同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规律以及国家或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制订试点工作具体实施方案,做好实施工作。

实施方案请于2010年11月上旬报我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省属高校须经主管行政部门批准后上报)。

特此通知。

附件:1.开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的高等学校及相关专业学位类别2.关于实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二○一○年十月十三日附件1:开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的高等学校及相关专业学位类别序号单位名称专业学位类别(领域)1北京大学法律硕士工商管理硕士公共卫生硕士2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硕士工商管理硕士公共管理硕士3清华大学法律硕士工程硕士(核能与核技术工程)工商管理硕士4北京工业大学工程硕士(机械工程)工程硕士(建筑与土木工程)5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工程硕士(电子与通信工程)工程硕士(航空工程)工商管理硕士6中国农业大学工程硕士(食品工程)农业推广硕士7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硕士8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硕士公共管理硕士汉语国际教育硕士9首都师范大学教育硕士10中央财经大学法律硕士工商管理硕士会计硕士11北京体育大学体育硕士12中央音乐学院艺术硕士13中国政法大学法律硕士14中国石油大学工程硕士(地质工程)工程硕士(化学工程)工程硕士(石油与天然气工程)15天津师范大学教育硕士汉语国际教育硕士16河北大学法律硕士17内蒙古大学工商管理硕士18沈阳师范大学教育硕士法律硕士19沈阳工业大学工程硕士(电气工程)20东北大学工程硕士(控制工程)工商管理硕士公共管理硕士21吉林大学法律硕士工程硕士(车辆工程)公共管理硕士22黑龙江大学法律硕士23哈尔滨工业大学工程硕士(环境工程)工程硕士(机械工程)工程硕士(控制工程)24复旦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公共管理硕士公共卫生硕士25同济大学工程硕士(车辆工程)工程硕士(建筑与土木工程)26上海交通大学法律硕士工程硕士(机械工程)工商管理硕士27上海海洋大学农业推广硕士28华东师范大学工商管理硕士教育硕士汉语国际教育硕士29上海外国语大学翻译硕士30南京大学法律硕士会计硕士翻译硕士31南京工业大学工程硕士(材料工程)32河海大学工程硕士(水利工程)33江南大学工程硕士(工业设计工程)工程硕士(轻工技术与工程)工程硕士(食品工程)34南京农业大学兽医硕士35南京师范大学法律硕士教育硕士艺术硕士36山东科技大学工程硕士(测绘工程)工程硕士(矿业工程)37山东师范大学教育硕士38浙江工业大学工程硕士(机械工程)39安徽大学法律硕士40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工程硕士(控制工程)工商管理硕士41福州大学工程硕士(计算机技术)工商管理硕士42郑州大学工程硕士(计算机技术)工商管理硕士公共管理硕士43武汉大学法律硕士工程硕士(测绘工程)工商管理硕士44湖北大学工商管理硕士45湘潭大学法律硕士46中山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公共管理硕士汉语国际教育硕士47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硕士48广州大学教育硕士艺术硕士49海南大学法律硕士50广西大学农业推广硕士51重庆大学工程硕士(控制工程)工商管理硕士建筑学硕士52西南交通大学工程硕士(电气工程)工程硕士(建筑与土木工程)工程硕士(交通运输工程)53西南石油大学工程硕士(石油与天然气工程)54西南大学教育硕士55西南政法大学法律硕士56贵州大学法律硕士57云南大学法律硕士工商管理硕士58西安理工大学工程硕士(水利工程)59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工程硕士(电子与通信工程)工程硕士(集成电路工程)60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工程硕士(建筑与土木工程)建筑学硕士61陕西师范大学教育硕士62西北师范大学教育硕士63新疆大学工程硕士(计算机技术)64石河子大学农业推广硕士附件2:关于实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进一步推进研究生教育改革与发展,促进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需要,并逐步建立健全具有中国特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制度,教育部决定从2010年起,在部分高等学校开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以下简称综合改革试点)工作。

《电子科技》

《电子科技》

库》统计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数据库》
全文收录期刊、《中国信息科技期刊文献总艷库》全文收录期刊、万方数据、维普数据、中国知网
全文收录期刊。
j
\
欢迎投稿
\
http://j ournaLxidian.e
《农a曲拱》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电子科技》(国际刊号ISSN:1007-7820;国内统一刊号CN:61-1291/TN)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 教育部主管,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主办的学术、技术类专业期刊。创刊于1987年,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出 版规范首批A类期刊,工业和信息化部编辑质量优秀期刊,陕西省优秀期刊。
《电子科技》为月刊,每月15日出版。主要刊登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电子行业企事业单位等科 研机构在电子技术应用、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技术与应用、网络安全及信息、光电子材料等领域最 新的学术、技术论文、工程技术应用研究、行业综述等稿件。
电子•电路、协议•算法及仿真、图像•编码与软件、保密及网络安全、光电•材料、实用技 术、专题综述等。
我刊秉承严谨办刊的态度以保证期刊的严肃性、学术性。依托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在信息与通信工 程、电子科学的学科优势 ,特别 在电路电子、计算机科学、信息科学等学科设有专门栏目进行学术研究和交流。《电子科技》被国内 外众多数据库、检索机构收录。杂志通总多种渠道和手段进行广泛发行,发行范围遍布全球5大洲的
38个国家和地区,被国内外众多高校、科研机构、政府部门、高科技企业订阅收藏。
\
\
《科学引文数据库》(SCD)来源期刊、英国《科学文摘》(INSPEC )检索源期刊、美国《剑桥科 学文摘》(CSA )全文收麴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中国期刊全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卓越计划”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全日制专业学位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院二零一一年五月“卓越计划”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全日制专业学位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领域代码:085208一、工程领域简介信息技术是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支柱,信息产业由于其技术新、产值高、范围广而已成为或正在成为许多国家或地区的支柱产业。

电子技术及微电子技术的迅猛发展给新技术革命带来根本性和普遍性的影响。

电子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出现了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和计算机,促成了现代通信的实现。

电子技术正在向光子技术演进,微电子集成正在引伸至光子集成。

光子技术和电子技术的结合与发展,推动通信向全光化通信方向的快速发展,通信与计算机紧密的结合与发展,构建崭新的网络社会和数字时代。

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是信息与通信系统和电子科学与技术相结合的工程领域。

本领域主要培养从事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电路与系统、电磁场与微波技术、计算机网络、物理电子学与光电子学、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集成电路系统设计技术专业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二、培养目标1. 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具有科学严谨和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

2. 基础扎实、素质全面、工程实践能力强,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面向企业服务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并具有良好素养的专门人才。

3. 掌握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电路与系统、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物理电子学与光电子学、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等专业的基础理论、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

在光纤通信、计算机与数据通信、计算机网络、卫星通信、移动通信、多媒体通信、通信网设计与管理、信号与信息处理、集成电路系统设计与制造、电子元器件、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等领域的某一方向具有独立从事工程设计与运行、分析与集成、研究与开发、管理与决策等能力。

4. 掌握一门外语,掌握和了解本领域的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

5. 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具有健康的体魄和心理素质。

三、学制和培养方式1.学制2年:“卓越计划”全日制专业学位工程硕士研究生(以下简称“卓越硕士生”)学习年限一般为2年,采用“1+1”模式,1年在校学习,1年校企联合培养。

校内完成主要专业理论基础课程学习,校企联合培养期间完成企业课程、工程实践和专业学位论文工作。

在第四学期的6月上旬提交学位论文,6下旬进行论文答辩。

卓越硕士生一般不能推迟毕业,但若有特殊原因,例如课程重修、休学、论文问题等原因,本人申请并经导师和领导批准,一般可延长半年至一年,但学习年限最长不超过四年。

2.培养方式:卓越硕士生采用“三段式”培养方式,即课程学习+实践教学+学位论文相结合的培养方式;实践教学可采用集中实践与分段相结合,但在企业培养的时间不得少于十个月;学位论文的内容应来自研究生本人参与的实践项目。

3.学生来源:主要源于本科“卓越工程师”班推荐免试的硕士研究生和其他推荐免试的全日制专业学位工程硕士研究生,同时接收当年公开招考录取全日制专业工程硕士研究生的申请。

4. 导师配备:卓越硕士生在校企联合培养期间实行“双导师制”。

5. 培养流程四、培养标准1 知识结构1.1人文知识学习哲学、社会学和管理科学等人文社科知识,培养工程硕士的人文精神、哲学思维和科学方法,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工程实践。

1.11 学习哲学与科学社会主义知识,培育哲学思维、科学的方法论和正确人生价值观。

1.12 了解社会科学学科的知识,培育人文精神。

1.13 熟悉工程管理的理论。

1.2基础知识主要学习数学和物理知识:根据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的特点及自己的研究方向,通过有选择性地学习高等工程数学知识,提高科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能够运用数学语言,描述工程实际问题,建立适当的数学模型,运用必要的计算软件,进行科学和工程的分析和处理。

1.21 掌握坚实工程数理基础理论。

1.22 掌握数学建模理论,数据采集分析理论与应用。

1.3 专门知识掌握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某个学科方向较为系统深入的专业基础知识及较为全面先进的专业技术知识。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延伸,学科与领域间的交叉进一步加深,学习相关专业课程与交叉的学科研究方向的专业基础知识。

1.31 通信与信息系统相关理论与应用技术1.32 信号与信息处理理论和应用知识1.33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相关的理论1.34电路与系统的理论和设计知识1.35 信息学科交叉学科知识1.4 工具性知识1.41外语知识:掌握一门外语,具有较熟练的阅读理解能力,一定的翻译写作能力和基本的听说交际能力,以适应在本学科研究中查阅国外文献和进行对外交流的需要。

1.42计算机知识:至少掌握一种计算机高级程序语言、一种数据库及其编程方式,同时还要求能够熟练运用操作系统及网络,能够进行相应的维护工作。

2 能力要求2.1 获取知识能力由于本领域是一个快速发展的高科技领域,特别强调具有不断掌握新知识的能力。

具有从书本、媒体、期刊、报告、计算机网络等一切可能的途径快速获取能够符合自己需求的信息的能力,而且善于自学、总结与归纳,从而不断地获取新的知识。

2.11 知识检索和获取课程学习2.12 企业学习阶段应用锻炼2.2 应用知识能力要求本领域的工程硕士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通过定性和定量分析,解决工程实际问题。

2.21专门课程学习:通过学习工程经济知识和企业开设工程应用技术,了解本领域技术标准、行业规定等。

2.22企业阶段培养锻炼相关能力。

2.3 工程实践能力要求本领域的工程硕士能够解决领域的新项目(如新产品、新工程等)规划、研究、设计与开发、组织与实施等实际问题。

2.31 通过专门课程学习,掌握应用技术原理和方法技巧。

2.32 进入企业阶段培养锻炼相关能力。

2.4 开拓创新能力要求本领域的工程硕士能够在企业技术发展中善于创造性思维、勇于开展创新试验、创新开发和创新研究。

2.41掌握在复杂系统中发现并筛选出不确定性因素的分析方法。

2.42主动汲取从结果反馈的信息,进而改进未来的设计方案。

2.43创造性地发现、评估和选择完成工程任务所需的方法和技术,确定解决方案。

2.5 组织协调能力要求本领域的工程硕士具有良好的协调、联络、技术洽谈和国际交流能力,能够高效地组织与领导企业实施科技项目开发,并能够顺利地解决企业科技开发项目进展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

2.51通过专门课程学习,熟悉理论和方法技巧。

2.52 进入企业阶段培养锻炼,掌握方法技巧。

3 素质要求3.1 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坚决维护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

3.2具有科学精神,掌握科学的思想和方法,坚持实事求是、勤于学习、勇于创新,富有合作精神。

3.3 具有强烈的事业心,爱岗敬业,诚实守信,遵守职业道德和工程伦理,能够正确处理国家、企业、个人三者之间的关系。

3.4 具有良好的身心素质和环境适应能力,能够正确处理注重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结合,追求高尚的生活情趣,保持平和的心理状态,善于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及人与自然的关系,能够正确对待成功与失败。

五、实现矩阵(见附件)六、专业领域研究方向1. 现代通信系统设计及应用2. 先进多媒体信息处理和传输技术3. 导航制导和雷达系统工程与技术4. 天线与微波技术5. 光电子和集成电路工程七、学分和课程设置1、学分:卓越硕士生培养采用学分制,额定学分为40学分;校内学习期间完成25学分,企业学习期间完成15学分(含教学课程7学分,工程实践、学术活动和学位论文等非教学课程8学分)。

2、教学课程部分:校内完成学位课19学分,非学位公共课和限选课3学分,任选课3学分;企业负责的教学课程7学分;此外,学生可以根据兴趣和研究方向在校内研究生课程中加选一门课程。

3、学位课:公共课7学分,数理基础课6学分,专业课6学分。

八、课程体系(主干课程)说明:①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对卓越硕士生教学课程的内容、教学模式、教材、考核方式进行改革,详见附件(部分主干课程大纲)。

②实习实践环节中的工程应用技术课程由企业根据工程项目实际技术需要进行设计,内容应为前沿的科技发展和最新技术应用知识,不少于46学时。

九、校企联合培养卓越硕士生培养采用“1+1”模式:第一年校内课程学习,第二年进入企业实行校企联合培养。

企业学习期间实行“双导师制”,卓越硕士生接受校内导师和企业导师的共同指导,应完成15个学分(8学分的实践学分和7个课程学分)。

在企业学习期间主要以参与企业项目研发为主,初期主要是熟悉企业的相关规定,进行职业素养的培训,了解企业的生产、研发、技术支持等工作。

中后期将结合学位论文以研究为主,由企业和学校双方确定学位论文的研究内容,制订详细、可操作的研究方案,结合企业和学校的所拥有的实验研究手段,按照研究内容和研究进度独立开展研究工作。

在归纳总结研究结果基础上撰写学位论文。

具体要求和流程详见《卓越硕士生校企联合培养方案》。

十、国际化在培养过程中,采取多种措施努力提高卓越研究生国际化视野。

坚持外语教学不断线,多角度全方位提升学生的外语能力。

聘请外教加强英语听说读写的教学,增加信息技术领域的科技英语、英语文档写作和英语商务会话等教学内容。

部分主干专业课程使用国外优秀原版教材,采用英语授课和双语授课。

利用外国专家来校交流,针对性的为卓越研究生开设学术讲座。

选择具有国际化背景的企业开展联合培养,卓越研究生在企业学习期间优先参与有国际合作的项目研发。

我校积极探索实践与国外高水平大学联合培养模式,采取互认学分、联合授位的方式与国外高校进行合作培养。

十一、学位论文1、学位论文选题应直接来源于企业学习期间参与项目或有明确的生产背景和应用价值,具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先进性和工作量,能体现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论文可以是一个完整的工程项目的设计或其研究专题,或是某一企业技术攻关、技术改造大项目中子项目的设计或其研究专题;也可以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的研制和开发。

3、学位论文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可采用规划(或工程)设计、调研报告、应用基础研究、实用新型技术、应用软件技术、技术报告、工程(项目)管理和案例分析等。

4、对于学位论文的开题、中期检查、评审、答辩等要求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全日制专业学位工程硕士学位论文的有关规定执行。

十二、学位授予卓越硕士生学业结束时符合学校毕业要求的,颁发研究生毕业证书,按学历教育研究生就业程序办理就业手续。

通过课程考试取得规定学分并通过学位论文答辩的卓越硕士生,由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批准后,颁发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统一制作的学位证书。

卓越硕士生校企联合培养方案卓越硕士生培养采用“1+1”模式:第一年校内课程学习,第二年进入企业实行校企联合培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