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与通信工程培养方案

合集下载

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硕士学位获得者应掌握数字、模拟、线性和非线性电路与系统的理论与技术,信号处理和信号传输理论及技术,电路与系统的计算机辅助设计,信息模式识别,现代信息与通讯网络的理论与技术,在某个研究方向上有系统和深入的专门知识与实验技术,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

具备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能胜任在科研单位、产业部门或高等院校从事有关方面的研究、科技开发、教学和管理工作。

硕士学位获得者应政治合格、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献身伟大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

二、学习年限全日制攻读硕士学位的学习年限一般三年;因客观原因或不能按时完成学业者,可申请适当延长学习年限,延长时间不得超过一年。

三、培养方式采取全日制脱产培养方式。

以课程教学和学位论文并重,结合科研教学、社会实践活动、学术交流等环节,较为全面地培养符合要求的硕士人才。

四、研究方向01、信号处理与信号传输; 02、现代控制与测量技术;03、电路系统设计自动化; 04、信息模式识别。

五、课程要求和设置课程总学分要求不低于27学分,其中学位课14学分。

主要包括公共课程、专业课程。

允许硕士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选修其它学科方向开设的专业课两门作为非学位课,课程可在下面表格中非学位课(选修课拦)选取,课程成绩记录在案,但不计学分。

对于跨学科专业或同等学力录取的硕士生须补相应专业本科主干课程至少三门,课程成绩记录在案,不计学分。

六、培养环节1、在省级以上刊物或学术会议上公开发表本专业科学研究论文1篇,完成方能申请学位论文答辩。

2、公开进行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之前,必须阅读本学科前沿的国内外文献15篇以上,其中外文文献8篇以上。

3、学术活动是为了拓宽研究生的知识面,规定硕士生每学期必须参加4次以上校内外学术报告,并公开作一次学术报告。

4、在校期间参加学术活动不少于10次七、学位论文(一)硕士论文的基本要求学位论文工作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研究生进行科学研究或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全面训练,是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主要环节。

中大信科院专硕-电子与通信工程培养方案

中大信科院专硕-电子与通信工程培养方案

中山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全日制工程硕士(电子与通信工程)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培养在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从事研究、设计、开发和管理的高级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

要求学生学习与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掌握本领域扎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以及管理知识,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掌握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先进思维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具有创新意识和独立承担工程技术或工程管理等方面的能力。

研究方向:本院目前开展的所有与电子与通信工程相关的研究工作,均可作为本专业的研究方向,主要包括(但不限于):无线/移动通信技术、多媒体信息处理、计算机通信网络、模式识别技术、信息安全技术、天线与电波传播、射频/微波电路设计、RFID技术与应用、无线传感器网络、嵌入式芯片与系统设计、信号检测与智能处理等。

二、学习方式及年限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学习年限一般为 2 年。

三、培养方式采用系统的课程学习和工程实践相结合的培养方式。

课程学习采用学分制,学校聘请具有丰富实践和教学指导经验的企业资深技术或管理人员参与课程教学;工程实践要求学生直接参与工程项目实践,完成必要的技术方案设计、开发、项目管理等工作,并在所取得的工程实践成果基础上完成学位论文的撰写。

四、课程设置课程设置参见附件。

学生在申请答辩前至少要修满30个学分,其中必修课不少于19个学分。

课程编号参照以下约定:所有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课程均以“ECE-”开头,后接3位阿拉伯数字,其中的前1位表示课程类别,后2位表示该课程类别中的序号。

课程类别约定如下表所示:五、学位论文学位论文的选题应来自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并具有强烈的实际应用背景,论文的内容可以是:工程设计与研究、技术研究或技术改造方案研究、工程软件或应用软件开发、工程管理等。

论文应具备一定的技术要求和工作量,体现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并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具有先进性、实用性。

(085208)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学位)培养方案

(085208)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学位)培养方案

【电子与通信工程 (085208) 】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专业领域简介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涉及了信息与通信工程和电子科学与技术两个一级学科。

其技术特征是①电子技术利用微波、物理电子、光电子、微纳电子等基础理论研究电子元器件、集成电路、计算机等的设计和制造等理论与工程技术问题;②信息技术研究信号检测、信息获取、信息传输、信息交换、信息处理与应用,通信、计算机及电子系统的设计和制造等理论与工程技术问题。

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的行业覆盖面为:通信与网络、雷达与导航、广播电视、消费类电子、电子仪器与设备、半导体与集成电路、固体电子器件、电真空器件、微波器件、电子材料与微纳米材料等行业。

二、培养目标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培养基础扎实、素质全面、工程实践能力强并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

掌握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的基础理论、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了解本领域的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在本领域的某一方向具有独立从事工程设计与运行、分析与集成、研究与开发、管理与决策能力。

能够胜任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工作。

同时,应掌握一门外语技能,能够顺利阅读本领域国内外科技资料和文献。

三、研究方向1.信号检测与信息处理2.无线传感器网络应用3.电子与通信技术应用4.嵌入式技术应用和开发5.物联网系统应用和开发四、学习年限学制2.5年。

研究生在校学习时间最少为2年,最长不超过3.5年。

五、学分要求和课程设置本专业研究生至少必须修满36学分,包括课程学分和必修环节学分。

其中学位课不低于10学分;学术报告2学分,专业实践6学分,实践时间不少于半年。

专业英语、学术报告、专业实践经导师考核合格后计学分。

六、培养方式、考核方式及要求和学位论文要求参见《江南大学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该方案从2013级研究生开始执行,由物联网工程学院负责解释。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子信息与通信工程类专业培养方案(本科层次)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子信息与通信工程类专业培养方案(本科层次)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子信息‎与通信工程类‎专业培养方案(本科层次)一、培养目标及培‎养模式1.培养目标电子信息与通‎信工程(大类)专业,设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网络工程等3‎个专业方向。

培养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基础厚、口径宽、能力强、素质高”的、从事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网络工程等应‎用领域的研究‎、开发、生产、管理、维护和技术支‎持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按照本方案培‎养的电子信息‎与通信工程领‎域本科工程型‎技术人才,可达到电子信‎息与通信工程‎师技术能力要‎求,具备成长为电‎子信息与通信‎工程领域卓越‎工程师的资格‎。

2.培养模式本科工程型,学制四年。

按照电子信息‎大类--电子信息与通‎信工程大类专‎业培养,学生前3年按‎大类进行基础‎理论学习和专‎业基础理论学‎习,在第6学期选‎择专业方向,然后按专业方‎向进行培养。

采用“3+1”培养方式,3年在校学习‎,累计1年到企‎业联合培养;具体按照“2.5+0.5+0.5+0.5”模式实施。

第1~5学期在校学‎习,第6学期与企‎业联合培养,第7学期回校‎学习,第8学期到企‎业进行联合培‎养。

与企业联合培‎养内容详见企‎业学习阶段联‎合培养方案。

3.能力要求3.1掌握一般性‎和专门性的工‎程技术知识,使用现有技术‎,了解新兴技术‎1.具有从事工程‎工作所需的工‎程科学技术知‎识以及一定的‎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

数学和相关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包括微积分、微分方程、线性代数、复变函数与场‎论、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离散数学和物‎理学中力学、热学、光学、电磁学、近现代物理等‎。

电子信息与通‎信领域的工程‎理论和技术基‎础知识:(1)电路分析与设‎计:包括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子线路‎设计、通信电子线路‎、数字逻辑与数‎字系统设计等‎知识。

(2)计算机系统、微处理器原理‎与系统设计方‎面的知识。

(3)信号、系统与信号处‎理方面的知识‎:包括信号的分‎析,确定信号通过‎线性和非线性‎系统、随机信号特征‎及通过线性系‎统和非线性系‎统、数字信号处理‎、自动控制等方‎面的知识。

哈尔滨理工大学电子与通信工程(085208)专业

哈尔滨理工大学电子与通信工程(085208)专业

哈尔滨理工大学电子与通信工程(085208)专业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1.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应用型专门人才,掌握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

2.具体目标如下:(1)通过理论课程的学习,掌握本领域系统的专门知识。

通过实际应用,掌握必要的分析、设计、计算或仿真的方法和技术。

(2)具备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项目的设计、组织实施和管理,解决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的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3)具有创造性思维,具有从研发、生产和管理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自主创业奠定基础。

(4)具有熟练的阅读理解、翻译写作和基本听说交际能力,以适应在本学科研究中查阅国外文献和进行对外交流的需要。

二、学科简介及研究方向1.学科简介本学科依托于通信工程和电子与信息工程本科专业,并以电气工程学科共享电气工程国家级教学示范中心,汽车电子驱动控制与系统集成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电介质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和电工测试技术与装置黑龙江省研究生培养创新基地等为支撑平台。

本学科培养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本学科师资队伍年龄、职称、学缘结构合理。

学科面向全国IT业和学术研究,立足于服务黑龙江省地方经济,兼顾国防。

学科侧重进行实际工程应用,在应用领域具有较强的优势,特别是在工业现场数据的OPC相关技术和滚动轴承故障诊断方面优势明显。

2.主要研究方向(1)数据采集与传输技术:主要研究和开发OPC传输、嵌入式信号采集及处理、互联网+及云计算技术。

其中OPC传输、转换、隔离和报表技术应用在国防领域,取得了明显的实际效果。

采用嵌入式系统技术开发的无线传感网关,将现场的无线传感器网络与云平台相连接,该网关直接应用于智慧农业,使用效果很好,并可拓展至其它领域。

(2)现代无线通信技术:主要研究OFDM、MIMO和认知无线电等无线通信新技术或新体制。

电子与通讯工程(085208)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

电子与通讯工程(085208)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

电子与通讯工程(085208)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学科简介电路与系统是信息与通信工程和电子科学技术两个学科之间的桥梁,又是信号与信息处理、通信、控制、计算机及电子电力等多方面研究和开发的理论基础,以现代电路与系统理论、现代电子技术以及相关的信息技术理论为研究体系,涉及现代电路理论、信号与图像处理、现代电子技术(EDA、DSP、SOPC)、现代电子测量等学科的基础理论与技术。

研究方向包括:非线性电路理论与系统实现、电路与系统的分析和设计、智能信息处理与数据挖掘、图像处理与分析、电路与系统的系统集成(SOC)等。

二、培养目标为我国电路与系统领域培养具有坚实的基础理论,具有电子线路和计算机方面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并具有电路与系统方面的系统的专门知识,了解本专业的研究发展动向,具有一定从事教学和科研能力,具有科学技术创新能力和团队精神,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质量人才,并有志于推动我国电路与系统专业的研究和工程应用的发展。

能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并具有一定的外语写作能力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能力。

具有健康的体格。

三、学制及学习年限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2012级学制2年,2013级起学制2.5年,学习年限一般为2~3年。

四、课程体系及学分要求(课程设置见附表)最低学分要求为32学分,其中课程不低于26分,开题报告1分,参加学术活动1分,专业实践4分。

五、学术活动和专业实践1、学术活动学术活动为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必修环节,记1学分,成绩按通过/不通过登记。

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是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措施之一,鼓励研究生参加国内外本学科高水平学术会议。

硕士研究生必须参加6次以上学术活动。

每次参加学术活动应有书面记录,做学术报告应有书面材料,并交导师签字认可。

在申请学位前,经导师签字的书面记录交学院备案,并记相应学分。

2、专业实践专业实践为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必修环节,记4学分,成绩按通过/不通过登记。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电子与通信工程培养方案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电子与通信工程培养方案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电子与通信工程培养方案一、专业简介通信工程专业前身为沈阳航空工业学院无线电技术专业,1979年开始第一届招生,2004年成立通信工程专业。

截止2017年每届招生2个班,2018年起,每届招收3个班,是学校重点支持专业。

2013年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评估中本专业第四,2019年本专业入选辽宁省一流本科教育示范专业,2020年通过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自2013年起在辽宁省一本B段招生,生源质量逐年提高。

2012年开始招收本科留学生。

依托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2007年获批信号与信息处理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11年获批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

二、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面向航空航天领域、国防科技领域和辽沈区域经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理论基础扎实,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具备创新意识和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信息通信领域从事设计、开发、应用、维护和管理等方面工作,有良好发展能力的高水平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经过5年左右的工程实践,能达到:1.具有扎实的通信基础理论和工程技术知识基础,能够胜任电子与通信相关业务岗位工作。

2.具有扎实的专业综合能力和多学科交叉融合能力,能够有效利用通信理论与信息传输技术以及恰当的信息工具,分析与解决通信或相关领域中的复杂工程问题。

3.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能够跟踪通信领域前沿技术,提升能力,适应持续的职业发展。

4.具有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职业道德,能够在组织和开展工程实践过程中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权衡各方利弊,做出正确决策。

5.具有良好的表达、沟通和组织管理能力,能够在多学科团队中开展工作,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

三、毕业要求本专业所培养的毕业生应达到如下知识、能力与素质的基本要求:1工程知识:能够运用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将通信工程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抽象为数学、物理问题,并能够选择恰当的模型进行分析求解。

通信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通信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通信工程专业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通信工程是一门涉及信息传输和处理的综合性学科,通信工程专业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良好的英语表达和沟通能力、高度的创新意识和批判性分析能力,能在通信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程设计、系统集成、管理维护等方面的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

培养目标的实现涉及到培养环节、培养方式和培养内容的具体设计。

下面分别从这三个方面进行系统阐述。

二、培养环节1.基础教育环节针对通信工程专业,基础教育阶段主要目标是使学生掌握数学、物理、电子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信工程专业的基础教育环节具体课程设置如下:(1)数学: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离散数学等;(2)物理:大学物理、电磁场与电磁波等;(3)电子:电路原理、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等;(4)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计算机原理、程序设计、数据结构与算法等。

2.专业教育环节专业教育环节是通信工程专业教育的核心环节,主要目标是使学生掌握通信工程领域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通信工程专业的专业教育环节具体课程设置如下;(1)通信原理:信号与系统、数字通信原理、通信原理等;(2)通信网络:计算机网络、移动通信网络、光纤通信网络等;(3)通信系统:数字通信系统、移动通信系统、光纤通信系统等;(4)通信工程实务:通信工程项目管理、通信工程实习等。

3.拓展教育环节拓展教育环节是通信工程专业教育的延伸环节,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培养和职业发展指导。

通信工程专业的拓展教育环节具体设置如下:(1)科技创新实践:科技创新项目、科技创新比赛等;(2)国际交流合作:国际暑期学校、海外交流项目等;(3)职业素养培训:职业规划、岗位练习、实习实训等。

三、培养方式通信工程专业的培养方式应该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校与企业间互动合作,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

武汉大学电子与通信工程培养方案

武汉大学电子与通信工程培养方案

430109电子与通信工程(Electronics & 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培养单位: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202)计算机学院(211)电子信息学院(212)一、培养目标培养掌握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独立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具体要求为:1.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具有科学严谨和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身心健康。

2.掌握本领域的基础理论、先进技术方法和手段,在领域的某一方向具有独立从事工程设计、工程实施,工程研究、工程开发、工程管理等能力。

3.掌握一门外国语。

二、领域简介行业覆盖面为:通信系统与通信网及其设备,广播电视系统与设备,电子仪器仪表,安防与应急处理、集成电路与微电子系统,电子、光子及光电子元器件,电真空器件,家用电器,微波器件、设备与系统,电子材料与纳米材料等。

从工程技术角度来看,本领域包括:计算机通信网络及其安全技术,视频监控与应急处理技术,移动通信与个人通信,卫星通信、光通信,宽带通信与宽带通信网,多媒体通信,语音处理及人机交互,图像处理与图像通信,信号处理及其应用技术,通信与测量系统的电路技术,集成电路设计与制造,微电子CAD技术及其应用,半导体光电器件与光电探测系统等。

研究方向包括:1.现代通信技术与信号信息处理技术2.高速网络系统与信息安全3.多媒体信息处理与传输技术4.卫星通信技术5.雷达信号处理6.图像分析与人工智能7.微电子CAD技术8.半导体光电器件、材料与光电探测系统9.半导体传感电子学10.嵌入式信息处理系统.视频监控与应急处理11.三、招生对象与学习年限具有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学历( 或本科同等学力) 人员。

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学习年限一般为2年。

通信工程类专业培养方案

通信工程类专业培养方案

通信工程类专业培养方案第一部分:专业概况通信工程是指通过通信技术传输信息的工程学科,是电子信息工程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

通信工程专业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数理基础和电子信息技术知识,以及熟练掌握通信系统的设计、建设、运维和管理能力,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通信工程技术人才,从而适应我国和国际通信领域对通信工程人才的迫切需求。

第二部分:培养目标1. 提高学生的数理基础和通信工程专业知识水平;2. 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3. 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4. 培养学生具有独立学习和自主学习的能力;5. 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素养。

第三部分:培养方案1. 课程设置(1)数学基础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统计等;(2)电子信息技术课程:电路原理、数字电路、模拟电子技术等;(3)通信工程专业课程:数字通信原理、信号处理技术、通信网络原理等;(4)工程实践课程:通信系统设计、通信网络建设、通信系统运维等;(5)创新实践课程:通信工程设计、项目管理、科研方法等。

2. 实习环节(1)企业实习:学生在校期间进行企业实习,了解通信工程行业的实际工作环境和工作流程;(2)科研实习:学生参与导师课题组的科研工作,掌握科研方法和技能;(3)社会实践: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了解社会状况和问题,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能力。

3. 毕业设计(1)课程设计:学生根据所学专业知识,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毕业设计,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2)产学研合作:学生可以选择进行产学研合作毕业设计,结合企业需求,解决实际问题;(3)论文撰写:学生完成毕业设计后,撰写毕业论文,并进行答辩。

4. 就业指导(1)就业辅导:学校提供就业辅导服务,帮助学生了解就业市场和岗位需求;(2)职业规划:学生可以参与职业规划指导课程,制定个人职业发展规划;(3)就业交流:学生可以参与学校组织的就业交流活动,与企业代表面对面交流,了解岗位需求和求职技巧。

专业硕士培养方案

专业硕士培养方案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代码:085208授予工程硕士专业学位)一、学科专业及研究方向(一)专业简介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的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是与本工程领域任职资格相联系的专业性学位。

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是电子技术、信息与通信技术相结合的工程领域。

北京交通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的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的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培养主要以信息与通信技术为主,即利用信息理论、通信理论、传输与交换理论及信号处理理论研究信号检测、信息获取、信息传输、信息交换、信息处理与应用、通信与网络系统的设计和制造等工程科学与技术问题。

(二)研究方向本专业领域以通信技术为核心,以电子信息和通信应用为背景,研究光通信、无线通信、网络通信、网络安全等技术,以培养我国通信产业急需的高级工程人才为目标。

主要研究方向及其内容为:1.全光网技术及新型光纤和光器件技术结合网络技术高速率、大容量、高安全性等需求,开展基于光路交换的信息安全的超大容量超高速全光网技术,以及面向全光网的光纤及光器件技术研究。

主要包括全光网络关键技术、全光逻辑器件技术及信号处理技术、新型特种光纤技术、光通信器件关键技术的研究及应用等。

2.光纤传感技术及其在物联网中的应用结合物联网发展及其在交通控制、公共安全、重大基础设施等领域的应用需求,开展光纤传感网络及功能器件的研究及在物联网中的应用。

主要包括光纤传感技术在轨道交通控制的应用、高精度光纤陀螺及其在军事领域的应用、重点目标光纤预警系统、重大公共基础设施的安全及其健康监测、新型光纤传感技术在国家电网信息化中的研究与实用化等。

3.信息网络关键技术结合信息网络智慧化、移动化、社会化、虚拟化、泛在化等多方面的发展需求,基于信息网络理论,开展信息网络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

主要包括网络体系结构、路由与交换、移动互联网络、传感器网络、物联网、计算机网与信息系统、网络应用与网络行为、网络服务质量、网络测量与建模、云计算、协作信息网络、基于大数据的信息处理与知识发现等技术。

085208电子与通信工程-培养方案(全日制专业学位)

085208电子与通信工程-培养方案(全日制专业学位)

附件5:中国地质大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报表)领域专业代码085208领域专业名称电子与通信工程中国地质大学研究生院制表填表日期:2012年4月日一、专业领域简介(简单介绍领域专业的设置时间、发展状况、国内外地位;主要研究方向和特色;师资队伍和著名学者;主要实验室和设备;项目状况和主要成果;已培养研究生情况及就业方向;其它需要说明的情况。

)2003年我校设置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点,2009年开始招收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依托原有的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我校在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的教学与科研方面已形成由28位教授、副教授组成的学科队伍,紧密结合国民经济主战场,持续深入地开展系统研究,近年来获得国家863项目和自然科学基金及省部级项目的资助,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一项,在通信GIS、信息处理与信息技术、无线传感器网络、高性能通信网络等方面形成了稳定的研究方向。

通信GIS方面:地理空间信息技术工具集开发与服务和自然资源和地理空间基础信息库项目数据集成处理系统等方面有重大成果,通信导航信息系统方面在推出了的MAPGIS_Embedded嵌入式地理信息系统平台的基础上,完成了公众空间位置服务原型系统的开发,取得了显著成绩。

信息处理与信息技术方面:在噪声分析与数据处理、管理信息系统、数字水印、高光谱图像处理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与地学结合,在油气评价、地质灾害、测井数据处理与传输方面取得了一批有特色的研究成果。

无线传感器网络方面:在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容错感知、视频智能分析和视觉跟踪应用基础研究,以及RFID电子标签识别系统、港口智能管理系统、山体滑坡监测等方面取得了一批成果。

高性能通信网络方面:在自由空间光通信、宽波速宽带宽天线的演化设计研究、以及GPS/GSM/CDMA仪器设备定位跟踪系统,无线语音通讯系统的应用研究等内容上成果丰富。

数字系统设计方面:研究数字电子信息的系统的构件、设计与方法及其在数字系统中的应用。

电子与通信工程培养方案

电子与通信工程培养方案

电子与通信工程(085208)一、培养目标培养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具有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掌握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一)掌握电子与通信领域的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掌握解决工程问题的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即基本理论要扎实,专业知识要宽广,要比大学本科提高一个层次。

(二)掌握解决电子与通信领域工程问题的先进技术方法和手段。

(三)了解电子与通信领域的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

这里技术现状是指电子与通信软、硬件的技术现状;发展趋势是指计算机科学技术及相关学科、交叉学科的发展动态和发展方向.(四)具有进行本领域技术开发和创新能力,即能够进行电子与通信软、硬件的设计、开发与应用创新.(五)具有科研组织和独立工作能力,以及担负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工作的能力。

(六)掌握一门外语,能较熟练地阅读本学科领域的外文资料,有一定的外语写作力。

二、研究方向(一)通信网络结构及关键技术研究高速信息网络流量控制、调度算法及协议,自组网络重构与自恢复技术,空天信息网络通信系统,IP电信系统平台及应用,光通信网络规划,云数据中心网络设计等。

(二)无线通信系统及关键技术研究无线通信系统和协议,无线通信安全性机制,网络编码与协作通信技术,无线传感器网络与物联网关键技术,软件无线电接收机和发射机数学模型,智能天线技术等.(三)数字信号及图像处理与识别研究现代数字信号处理技术,高速数字信号处理器与实时数字信号处理算法、器件、系统及其应用,智能信号处理专用芯片设计,数字图像处理、识别、传输及应用.(四)多媒体信息处理、信息安全技术、通信与监控系统研究音/视频实时压缩、编码、处理,加/解密等信息安全技术,多媒体软件平台、监控及CAI演播系统开发与应用,多媒体通信中信令系统与终端的集成,交互式多媒体等。

通信工程培养方案

通信工程培养方案
4.第四年:进行毕业设计、实习和科研项目,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六、质量保障
1.建立健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加强教学过程管理;
2.定期对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评估,及时调整教学方案;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
4.鼓励学生参加学术交流、竞赛等活动,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七、就业方向
毕业生可在通信运营商、设备制造商、科研机构、政府部门等领域从事通信系统设计、通信网络规划、技术支持、项目管理等工作。
4.实践教学:金工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科研项目、企业实习等;
5.选修课:根据学生兴趣和市场需求,设置通信前沿技术、通信项目管理、物联网技术等课程。
五、培养过程
1.第一年:重点学习公共基础课,建立扎实的理论基础;
2.第二年:学习专业基础课,开展实验和实践教学,培养基本技能;
3.第三年:学习专业核心课,进行课程设计和专业实习,提升专业素养;
3.素质要求: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职业素养、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4.创新要求:关注通信领域前沿技术,积极参加科研项目和实践活动,提高创新能力。
四、课程设置
1.公共基础课:思想政治、英语、数学、物理等;
2.专业基础课:电路分析、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通信原理、计算机网络等;
3.专业核心课:移动通信、光纤通信、数字通信、通信网络规划与设计、无线通信技术等;
八、政策支持
1.依据国家教育政策,为优秀学生提供奖学金、助学金等资助;
2.鼓励学生参加科研项目,提供科研经费支持;
3.加强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就业机会。
本培养方案旨在为我国通信工程领域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为我国通信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北邮电子与通信工程培养方案

北邮电子与通信工程培养方案

类别公共必修课数理基础课(起码3学分 )学位课专业基础课(起码4学分 )北邮电子与通讯工程培育方案课程编号课程名称592.6*001政治理论课593.6*002根基英语591.6*003专业英语593.6*004概率论与随机过程593.6*005应用泛函剖析593.6*006科学计算593.6*007近世代数593.6*008图论593.6*009数学物理方法593.6*010矩阵理论与方法593.6*011可计算性理论592.6*012通讯网理论592.6*013信息论592.6*014数字通讯理论592.6*015检测与估值理论592.6*016编码理论592.6*017信号办理理论592.6*018密码学592.6*019运筹与优化学学学时分期362108 3154 354 354 354 354 354 354 354 336 236 236 236 236 236 236 236 2592.6*020光学理论592.6*021光通讯理论592.6*022电磁场与微波理论专业课(至592.6*023无线挪动通讯少 4学592.6*024IP 网络分)592.6*025通讯网络592.6*026集成电路592.6*027多媒体技术592.6*028信息网络安全理论与技术经济管理类课程必修环节论文开题及阶段报告前沿课题讲座选修课〔可开设所列课程也可依据计算机理论与技术技术展开和实质需求开设其余相关课程〕信息通讯理论与技术362 36 2 36 2 36 2 36 2 36 2 36 2 36 2 36 2 36 211 362 36 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子与通信工程(085208)一、培养目标培养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具有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掌握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一)掌握电子与通信领域的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掌握解决工程问题的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即基本理论要扎实,专业知识要宽广,要比大学本科提高一个层次。

(二)掌握解决电子与通信领域工程问题的先进技术方法和手段。

(三)了解电子与通信领域的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

这里技术现状是指电子与通信软、硬件的技术现状;发展趋势是指计算机科学技术及相关学科、交叉学科的发展动态和发展方向。

(四)具有进行本领域技术开发和创新能力,即能够进行电子与通信软、硬件的设计、开发与应用创新。

(五)具有科研组织和独立工作能力,以及担负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工作的能力。

(六)掌握一门外语,能较熟练地阅读本学科领域的外文资料,有一定的外语写作力。

二、研究方向(一)通信网络结构及关键技术研究高速信息网络流量控制、调度算法及协议,自组网络重构与自恢复技术,空天信息网络通信系统,IP电信系统平台及应用,光通信网络规划,云数据中心网络设计等。

(二)无线通信系统及关键技术研究无线通信系统和协议,无线通信安全性机制,网络编码与协作通信技术,无线传感器网络与物联网关键技术,软件无线电接收机和发射机数学模型,智能天线技术等。

(三)数字信号及图像处理与识别研究现代数字信号处理技术,高速数字信号处理器与实时数字信号处理算法、器件、系统及其应用,智能信号处理专用芯片设计,数字图像处理、识别、传输及应用。

(四)多媒体信息处理、信息安全技术、通信与监控系统研究音/视频实时压缩、编码、处理,加/解密等信息安全技术,多媒体软件平台、监控及CAI演播系统开发与应用,多媒体通信中信令系统与终端的集成,交互式多媒体等。

(五)嵌入式系统及其开发技术开发嵌入式操作系统内核,可裁减的嵌入式操作系统,嵌入式的人机界面与网络协议,用于嵌入式系统和设备的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移动IP技术,基于FPGA 的协议芯片等。

三、学制与学习年限本工程领域学制为2.5年,最长学习年限不超过4年。

四、培养方式实行课程学习、专业实践、学位论文相结合的培养方式。

吸收不同学科领域的专家、学者和实践领域有丰富经验的专业人员,共同承担硕士生的培养工作。

实行双导师制,以校内导师指导为主,校外导师参与实践过程、项目研究、课程与论文等多个环节的指导工作。

五、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硕士生修课总学分不低于32学分,其中必修课不低于24学分。

备注1:与入学考试外语语种一致。

硕士外语语种,硕士外语的语种包括:英、日、俄、德、法等语种;语种为英语的学生,在第二学期可选择“硕士英语D班”,学院在第一学期末公布选课条件。

备注2:“学术道德与论文写作”包括学术道德与科研诚信、专利与知识产权保护、学术论文与学位论文写作规范、论文写作实践四个专题,各占4个学时,学生根据公布的各专题时间安排上课。

备注3:专业实践要求见第六部分,专业实践考核合格可获得6学分。

备注4:第一外国语为非英语的硕士研究生必修二外英语。

备注5:研究生专业与本科专业不同的硕士、非本科毕业的硕士须补修研究生专业所对应的本科专业的主干专业课两门以上。

备注6:导师可根据硕士生具体课题研究需要,指导学生选则其他学科培养方案中课程,作为跨学科选修课,选择合计不能超过6学分,修课通过后计入总学分。

六、专业实践专业实践是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中重要的教学环节,充分的、高质量的专业实践是专业学位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

(一)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学期间,必须保证不少于半年的实践教学,采用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相结合、校内实践与现场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应届本科毕业生的实践教学时间原则上不少于1年。

(二)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导师的指导下,依托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实习)教学基地(联合培养基地)、工业企业现场、校内导师承担的实际科研课题或校外导师及其所在单位的科研资源,根据企业技术难题和技术需求、实际应用项目开发需求、科学研究项目中的关键技术和技术需求等工程应用实际需求,抽取共性和较普遍的技术问题,形成实际研究课题,开展工程实践环节的训练,以具体成果开发的方式培养工程硕士从事相关工程领域工作的工程实践技能,通过直接进行工程设计、研发等实际工程来锻炼工程硕士运用专业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创新思维和工程思维,领悟对理论与实践的正确评价问题,使学生具备丰富的工程经验和良好的适应能力。

(三)专业实践基本要求包括:1.硕士生应于第三学期10月底前,结合学位论文工作需要,在校内外导师共同指导下,制订专业实践计划,并向学院提交《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计划表》,经学院组织审核通过后实施。

2.专业实践中期检查由学院统一组织,校内外导师共同负责。

3.硕士生须进行专业实践总结,并填写提交《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考核表》。

专业实践考核由学院组织,最迟于第五学期9月底前完成。

专业实践考核以报告会形式进行,按照五级分制记载专业实践成绩。

不参加专业实践或专业实践考核不合格的硕士生不能进行学位论文答辩和申请毕业。

4.关于安全教育、安全保障、知识产权等方面规定:(1)硕士生在校外参加工程实践,导师应加强安全教育和安全管理,制定相应的安全保障措施,要求硕士生签署承诺书和安全责任书,并为硕士生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

(2)硕士生到基地或企业参加工程实践,应与基地或企业签署工程实践(实习)协议书、工程实践(实习)安全协议和知识产权保护协议等相关文件。

(3)硕士生在工程实践过程中,应按周填写工程实践(实习)日志,学院将不定期组织抽查。

七、学位论文工作(一)文献综述报告阅读本学科前沿国内外文献20篇以上,其中外文文献10篇以上,以近三年的文献为主。

写出4000字左右的文献综述报告,并附上不少于1000字的英文摘要。

综述报告应对国内外的研究现状进行较为深入的分析,提出值得研究和解决的工程或应用技术问题。

文献综述报告在学位论文开题答辩过程中进行考核,按百分制打分。

(二)开题报告开题报告以文献综述报告为基础,基本内容一般包括课题来源、主要参考文献、课题的国内外研究概况及发展趋势、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课题的技术路线和实施方案、论文工作计划安排、预期成果等。

学位论文选题应来源于应用课题或现实问题,必须要有明确的职业背景和应用价值。

学位论文的选题应来源于工程实际或具有明确的工程背景,可以是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新设备、新材料、新产品的研制与开发。

选题的研究内容可以是:工程设计与研究、技术研究或技术改造方案、工程软件或应用软件开发、工程管理等。

应具备一定的技术要求和工作量,体现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并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具有先进性、实用性。

学位论文开题在第二学期末进行,由学院统一组织,以各工程领域为单位组成开题评审组,实行导师回避原则。

开题主要对前期工作、选题、研究内容、预期成果、开题报告写作质量及开题答辩情况等方面进行考核。

论文答辩过程中,需将论文内容与开题预期成果进行对照。

(三)中期检查中期检查内容一般包括课程学习(含专业实践)、文献综述、开题报告的完成情况及学术研究成果、学位论文研究进展等情况。

中期检查应在第四学期的4月底前完成,由研究所负责组织。

(四)学术研究成果要求鼓励硕士生在读期间取得具备一定实践价值的研究成果。

认定的学术成果包括:1.硕士生本人为第一作者(或导师为第一作者、本人为第二作者)在国内核心期刊及以上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或硕士生本人为第一作者(或导师为第一作者、本人为第二作者)发表的被SCI、EI检索的学术论文;2.以东北大学为第一单位,且硕士生位列发明人前三名申请的发明专利,或授权的实用新型专利;3.获得的市级及以上科技奖励,以获奖证书为准(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4.获得的科技成果证书,以证书为准;5.取得成果在企业的直接实际应用,以与企业签订的合同(硕士生必须为合同中项目组成员)和企业出具的应用证明为准。

具体要求及鼓励方法详见《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术成果计算办法》。

(五)学位论文撰写、评阅与答辩1.学位论文可采用调研报告、应用基础研究、规划设计、产品开发、案例分析、项目管理、文学艺术作品等形式。

2.学位论文应具备一定的技术要求和工作量,体现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具有先进性、实用性。

学位论文答辩时间距提交开题报告时间不低于1年。

具体要求如下:(1)综合运用基础理论、科学方法、专业知识和技术手段对所解决的工程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并能在某方面提出独立见解。

(2)论文工作应有一定的技术难度或理论深度,论文成果具有先进性和实用性。

(3)论文工作应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要体现研究生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论文实际工作量一般不少于一年。

(4)论文写作要求概念清晰、结构合理、层次分明、文理通顺、版式规范。

(5)不同论文形式的具体要求:①工程设计类论文:应以解决生产或工程实际问题为重点,设计方案正确,布局及设计结构合理,数据可靠,设计符合行业标准。

②技术研究类论文:应综合应用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分析过程严密、正确,实验方法科学、可靠,实验结果准确、可信,论文成果具有先进性和实用性。

③侧重于工程管理的论文:应有明确的工程应用背景,研究成果应具有一定经济或社会效益,统计或收集的数据可靠、充分,理论建模和分析方法科学正确。

④工程软件、应用软件或系统软件为主要内容的论文:应需求分析合理,设计正确,程序编制及文档规范,并通过测试或可进行现场演示。

3.硕士生完成并通过文献综述、开题报告、中期检查等培养方案规定的所有环节,课程(含专业实践)成绩合格,达到培养方案规定的学分要求,方可申请参加学位论文答辩。

4.学位论文由两名与本专业类别(领域)相关的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评阅,其中校内1人,校外行(企)业或实际部门1人,指导教师不能作为评阅人。

答辩委员会应由5位与本专业类别(领域)相关的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组成,其中应有1-2名来自行(企)业或实际部门的同行专家,指导教师不能作为论文答辩委员会成员。

5.学位论文撰写、评阅与答辩要求按照《东北大学关于研究生学位论文书写格式与提交归档论文的基本要求》、《东北大学授予研究生学位的工作细则》的规定执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