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册第九单元课题2溶解度教案
2020-2021学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九单元课题2 第2课时 溶解度 教案
第2课时溶解度三维目标要求知识与技能1.了解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含义。
2.会利用溶解性表或溶解度曲线,查阅相关物质的溶解性或溶解度,能依据给定的数据绘制溶解度曲线。
3.知道影响气体溶解度的一些因素,会利用有关气体溶解度的知识解释身边的一些现象。
过程与方法1.学习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并能归纳出相应的概念。
2.学习通过实验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互相转化的辩证思想。
2.树立做任何事都要实事求是的观点。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利用溶解度曲线获得相关信息。
教学难点1.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含义。
2.利用溶解度曲线获得相关信息。
情境导入我国青藏高原有许多美丽而奇特的盐碱湖,湖水中蕴藏着极其丰富的食盐和纯碱。
有趣的是,当地人在生活实践中总结了一条规律,就是“冬天捞碱,夏天晒盐”。
你知道为什么吗?这其中蕴含着什么科学道理呢?合作探究探究点一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提出问题1.怎样比较食盐和硝酸钾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或溶解性?2.不同温度下,同一种物质在一定量的同种溶剂中,溶解能力是否相同?讨论交流阅读教材讨论。
归纳总结(以投影形式展现,可配适当图片或视频。
)1.定义: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 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如果不指明溶剂,通常所说的溶解度是指物质在水里的溶解度。
2.溶解度概念的四要素:(1)条件:一定温度;(2)标准:100 g溶剂(衡量标准),不指明时溶剂为“水”;(3)状态:饱和状态;(4)单位:溶质的质量单位g。
3.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因素:(1)内因:溶质和溶剂本身的性质。
(2)外因:温度。
4.溶解性与溶解度的关系溶解度/g一般称为<0.01难溶0.01~1微溶1~10可溶>10易溶教学拓展习惯上把难溶称为不溶,但是绝对不溶的物质是不存在的。
探究点二固体物质溶解度曲线提出问题溶解度曲线可表示哪些信息呢?讨论交流分析教材中溶解度曲线,讨论溶解度曲线表示的相关信息。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九单元课题2 溶解度 教案
课题2 溶解度本课题分为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与溶解度两部分。
第一部分通过实验导入饱和溶液的概念,并由学生讨论分析理解饱和溶液的两个条件,判断某物质的溶液是否饱和,最后分析总结出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条件。
第二部分通过讨论与探究导入溶解度的概念,理解溶解度的相对大小,再以活动与探究绘制溶解度曲线,巩固和应用溶解度概念,最后又讨论引出了气体溶解度的概念。
第1课时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含义。
(2)通过实验探究,建立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3)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的方法。
(4)了解结晶现象。
2.过程与方法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含义,并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饱和”与“不饱和”的相对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条件的改变,让学生感受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存在和转化是有条件的,逐步建立用辨证的、发展的思想观点来看待事物的变化,和逐步培养由具体到一般认识过程的能力,并培养学生互相协作、友好相处的健康心态。
【教学重点】1.理解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2.理解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方法。
【教学难点】1.理解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2.正确理解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方法。
【教具准备】水、氯化钠固体、硝酸钾固体、烧杯(若干)、多媒体课件、玻璃棒、酒精灯、铁架台、石棉网等。
【复习提问】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不同物质在同一溶剂中,溶解性不同;同一物质在不同溶剂中,溶解性也不同。
那么一种物质在一种溶剂中能否无限溶解下去呢?【活动与探究1】请同学们按教材P33实验9-5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现象。
【交流现象】由一组同学描述现象、结论,其他各组提出异议。
【分析小结】实验现象:第一次的5g氯化钠都溶解了 ;第二次的5g氯化钠不能全部溶解;加人15mL水后剩余的氯化钠固体又溶解了。
【活动与探究2】请同学们用硝酸钾代替氯化钠并按教材P33实验9-6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现象。
2020-2021学年人教版九年级第九单元课题2 溶解度(第2课时)教案
第九单元溶液课题2 溶解度第二课时溶解度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固体溶解度的表示方法和四个要素及其影响因素。
2.了解物质在常温状态下的溶解性3.会利用溶解性表或溶解度曲线,查阅相关物质的溶解性或溶解度。
3.了解气体溶解度的表示方法,知道影响气体溶解度的一些因素。
4.会利用有关气体溶解度的知识解释身边的一些现象。
【过程与方法】1.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
2.了解溶解度的两种表示方法,并能通过表格初步学会绘制溶解度曲线图。
3.能够结合溶解度曲线图获取物质的相关溶解信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进一步了解溶液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产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通过观察和绘制曲线图,进一步了解数与形的相互应用,并在操作过程中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对生活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重点】1.理解溶解度的含义2.理解溶解度曲线图含义【难点】1.理解溶解度的概念。
2.能够结合溶解度曲线图获取物质的相关溶解信息1.教学准备教学设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引入】如何比较NaCl、KNO3的溶解性大小?听故事,比较溶解能力:有一天,食盐和硝酸钾在比谁的溶解能力强。
食盐说:“我溶解能力大,20℃时,在50克水中我最多可以溶解18克!”硝酸钾说:“那有什么了不起,10℃时在100克水中我最多能溶解20.9克呢!”食盐又说:“你的20.9克是溶解在100克水里,当然我比你强!”硝酸钾说:“那有什么了不起,你的温度都比我高10℃!”【提问】他们这样对比溶解能力,你认为有可比性吗?你如何比较不同物质的溶解性?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溶解度。
聆听、思考。
由问题引入,促进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合作探究(一)固体的溶解度【过渡】如何来比较KNO3和NaCl的板书设计第九单元溶液课题2 溶解度第二课时溶解度教学反思成功之处本节课属于概念教学,以情境问题引入,由表及里,引导学生理解概念,注重以问题进行讨论,促进学生掌握本节课相关知识,完整的体现了概念教学的各个环节。
(名师整理)化学九年级下册《第9单元 课题2 溶解度》优秀教案
课题2 溶解度
第1课时饱和溶液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溶质在溶剂中的溶解不是无限的。
(2)了解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定义。
(3)知道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转化方法。
(4)了解结晶现象。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自主实验的方法,让学生自主建立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2)通过实验的方法和多媒体的方法让学生掌握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转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生自主实验,让学生掌握动手实验解决问题的方法,提升以科学实验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
(1)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2)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转化。
难点: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转化。
【教学方法】实验导学、组织讨论、小组合作、多媒体微观展示【学法指导】自主学习、动手实验、自主归纳
【教学媒体】多媒体实验仪器
【教具准备】氯化钠、硝酸钾、高锰酸钾、水、烧杯、玻璃棒、酒精灯、石棉网
【授课教案】
续表
不饱和溶液
一般情况下)
续表
2.相互转化:
不饱和溶液。
溶解度教案(二)2篇
溶解度教案(二)溶解度教案(二)精选2篇(一)教学目的:1. 理解溶解度的概念和根本原理;2. 掌握溶解度的计算方法;3. 可以应用溶解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内容:1. 溶解度的概念和意义;2. 影响溶解度的因素;3. 溶解度的计算方法;4. 溶解度的应用。
教学方法:1. 讲授法:介绍溶解度的概念和原理,讲解计算方法和应用;2. 实验法:进展几个简单的溶解实验,观察和记录溶解现象;3. 讨论法:引导学生进展溶解度的计算和应用问题的讨论,加深对概念和原理的理解。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示意图,引导学生回忆溶解的概念和条件。
2. 讲解:介绍溶解度的概念和意义,解释影响溶解度的因素〔温度、压力、溶质种类等〕。
3. 实验:进展几个简单的溶解实验,观察和记录溶解现象,通过实验结果引发学生对溶解度计算的考虑。
4. 计算:讲解溶解度的计算方法,给出一些例题进展讲解和解答。
5. 应用:结合生活实例或其他学科知识,引导学生分析和解决一些溶解度应用问题。
6. 总结:归纳溶解度的概念、计算方法和应用要点,强调关键点和易错点。
7. 作业:布置相关作业,稳固所学知识。
教学辅助工具:1. 例如图或实验装置:用于讲解和展示溶解现象;2. 计算器:用于溶解度的计算;3. 教材或教学课件:用于辅助教学和学生复习。
评估方法:1. 课堂练习:布置相关的计算和应用问题,检查学生对溶解度概念和计算方法的掌握程度;2.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撰写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对实验现象和计算结果的分析才能和表达才能。
教学拓展:1. 涉及溶解度的相关学科知识,如物理化学、地球科学、生活科学等;2. 引导学生开展更多的实验探究,加深对溶解现象的理解和应用才能;3. 进一步讨论溶解度的实际应用,如提纯技术、药品制剂等。
溶解度教案(二)精选2篇(二)教案:溶解度〔一〕教学目的:1. 理解溶解度的概念和影响因素。
2. 掌握影响溶解度的因素。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九单元课题2溶解度教学设计
3.教师对学生的解答进行点评,针对共性问题进行讲解,确保学生掌握所学知识。
(五)总结归纳,500字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溶解度的定义、溶解度曲线的运用以及影响溶解度的因素。
2.强调溶解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知识与技能方面:理解溶解度的概念及其与饱和度的关系,掌握溶解度曲线的运用,以及影响溶解度的因素。
重难点:运用溶解度曲线分析实际问题,理解温度对溶解度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方面: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重难点:设计实验方案,引导学生合作探究,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九单元课题2溶解度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溶解度的定义,理解溶解度与溶液的饱和度之间的关系。
2.学会使用溶解度曲线,掌握在不同温度下,固体和液体溶质的溶解度变化规律。
3.掌握影响溶解度的因素,如温度、压力等,并了解这些因素对溶解度的影响程度。
4.能够运用所学的溶解度知识,分析生活中与溶解相关的现象,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数据分析,掌握溶解度曲线: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绘制溶解度曲线,让学生学会运用溶解度曲线解决问题。
4.合作学习,探讨影响因素:分组讨论影响溶解度的因素,如温度、压力等,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5.生活实践,应用溶解度知识:设计实际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1.作业要求书写工整,表达清晰,体现学生的思考过程。
2020-2021学年人教版(五四学制)化学九年级全册第九单元课题2溶解度教案
溶解度(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了解固体物质溶解度的涵义。
会利用溶解性表或溶解度曲线,查阅相关物质的溶解性或溶解度,能依据给定的数据绘制溶解度曲线,归纳溶解度曲线的特点。
会利用溶解度曲线解决问题。
重点和难点:
重点:利用溶解度曲线获得相关信息。
难点:固体物质溶解度的涵义;利用溶解度曲线获得相关信息。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重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学思路清晰。
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培养了学生的理解、分析、绘图等能力,同时也体现了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学习新知后及时通过练习进行反馈,有利于学生巩固新知和教师及时发现问题,习题贴近学生生活,有助于增强学生关注生活、学好化学的信心。
2020-2021学年人教版(五四学制)化学九年级全册 第九单元 课题2 溶解度 教案
课题2 溶解度(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记住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定义。
2、通过实验探究理解并记住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得方法、结晶的方法。
3、能说出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判断方法以及结晶现象。
【重点和难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定义,实验探究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得方法、结晶的方法。
【实验准备】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小组2人。
每组准备器材:烧杯2个、玻璃棒1根、5 g NaCl 2包(预先称好)、5 g 3包(预先称好)、酒精灯、铁架台(带铁圈)、石棉网、火柴、量筒、胶KNO3头滴管。
课件、实物投影仪。
【教学设计】【温故知新】观察试管中的混合物,判断哪个不是溶液?请说出你的判断依据。
【思考】联系生活经验,思考食盐和蔗糖这样能够溶于水的物质,是不是可以无限量地溶解在一定量的水中呢?带着这个问题一起研究学习课题2溶解度。
以NaCl为例来研究。
【分组实验探究】实验9-5 在常温下,向装有20ml水的烧杯中进行如下操作:为例继续探究。
以KNO3实验9-6 在常温下向装有20 ml水的烧杯进行如下操作:【实验小结】溶剂中溶解溶质的多少与温度和溶剂的量有关。
学生阅读书34页,得到饱和与不饱和溶液定义。
根据实验现象判断溶液状态。
投影展示学生答案。
【小组讨论】在一般情况下,饱和与不饱和溶液转化的方法。
投影展示,学生相互补充。
通过9-6降温得到固体,观看固体形状,思考与之前硝酸钾固体形状是否一样?投影展示,引出晶体和结晶的定义。
学生讨论得出结晶的方法。
观看视频,总结海水晒盐的主要流程和实质。
学生小结本节课知识。
知识提升,通过实验展示,区分浓稀溶液和饱和与不饱和溶液。
【学以致用】1.下面关于饱和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含有溶质很多的溶液B.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C.不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D.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2. (不定项选择)下列关于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A.稀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B.浓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C.在一定温度下,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要浓D.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3、在一定温度下,将一瓶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转化成饱和溶液的方法是()①升高温度②降低温度③增加溶质④增加溶剂⑤蒸发溶剂A. ①②③B. ②③⑤C. ②③④D. ③④⑤4、(不定项选择)下列有关从海水中提取食盐晶体的说法,错误的是()A. 属于化学变化B. 属于物理变化D. 得到纯净的食盐晶体D. 得到不纯净的食盐晶体5.如果将咸菜放置在空气中,过一段时间发现咸菜的表面有一层白色晶体析出。
2019_2020学年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课题溶解度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九单元课题2 溶解度(第1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涵义。
2.过程与方法(1)学习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并能归纳出相应的概念。
(2)学习通过实验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矛盾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2)树立做任何事情都要实事求是的观点。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与学互动设计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导语] 物质能不能无限制地溶解在一定量的水中呢?合作交流解读探究一、预习导学1. 叫饱和溶液。
叫不饱和溶液。
2.一般地说,要确定某一溶液是否饱和,只要看在下,有没有继续溶的存在,如有,且的量不再减少,那么这种溶液就是饱和溶液。
3.在一定温度下,向某溶液中加入足量该溶质,振荡后加入的溶质质量并不减少,则原溶液是溶液;再将该混合物加热,未溶的溶质全部溶解,这说明。
4.饱和溶液如何转化为不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如何转化为饱和溶液?5.浓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吗?通过预习,你对本节课内容有何疑问?二、交流探究合作探究一: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实验:1.取装有20 mL水的烧杯,加入5g的氯化钠,搅拌、再加5g氯化钠,搅拌;再加5mL水,搅拌。
用硝酸钾代替氯化钠加入5g硝酸钾,再加5g硝酸钾,搅拌,……,加热,再加5g硝酸钾,搅拌,再冷却。
2.交流:(1)在一定条件下,氯化钠不能无限溶解,当不能溶解时,加入水,又能继续溶解。
(2)在一定条件下,硝酸钾也不能无限制溶解,当不能溶解时,升高温度,又能继续溶解。
3.问题讨论:上述活动的“一定条件”是什么?4.交流:(1)一定温度;(2)一定量的溶剂。
5.展示:我们把一定条件下不能继续溶解溶质的溶液叫饱和溶液,相反,还能继续溶解溶质的溶液叫不饱和溶液。
6.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①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继续溶解溶质的) (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2020届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第9单元 课题2 溶解度 第2课时
第二课时溶解度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固体溶解度的含义,掌握固体溶解度概念的四要素,知道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
(2)认识溶解度曲线,会应用溶解度曲线解决问题。
(3)了解气体溶解度的含义及其影响因素。
【过程与方法】(1)利用列表法、作图法处理溶解度数据,了解溶解度变化规律。
(2)通过利用溶解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某些现象,培养学以致用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绘制和分析溶解度曲线,体验数据处理的过程,体会数据处理和表达在解决化学问题中的意义。
(2)通过学习典型物质的溶解度,逐步培养由具体到一般的认识事物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根据溶解度曲线获得相关信息。
【难点】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教学过程知识点一固体的溶解度【自主学习】阅读教材第35~36页的有关内容,完成下列填空:1.固体溶解度表示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_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如果不指明溶剂,通常所说的溶解度是指物质在水里的溶解度。
2.20 ℃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1.6 g,这句话的含义是20_℃时,31.6_g硝酸钾溶解在100_g 水中刚好达到饱和状态(或20_℃时,100_g水中最多只能溶解31.6_g硝酸钾)。
3.20 ℃时100 g水中最多能溶解36 g氯化钠,则20 ℃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_g。
4.溶解度的相对大小与溶解性的关系:溶解度<0.01 g,为难溶物质;溶解度为0.01~1 g,为微溶物质;溶解度为1~10 g,为可溶物质;溶解度>10 g,为易溶物质。
【合作探究】仔细分析比较教材第36页表9-1中的溶解度数据,你能得出什么结论?答:由表中数据可知,同一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不同,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时的溶解度也不同,说明固体的溶解度与溶质的性质和温度有关。
【教师点拨】1.溶解度概念的四要素:①一定温度,②100_g溶剂,③饱和状态,④单位:g。
描述固体的溶解度时,上面四个要素缺一不可。
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九单元 课题2 溶解度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课题2 溶解度教案(新版)新人教版课题(教科书版本)授课学校授课时间教学设计及授课人本节课的性质、在教材中地位与作用性质:本课题是第九单元溶液第二节溶解度的第二课时,是在学生定性认识物质溶解的基础上,继续从定量的角度去了解物质的溶解现象。
地位: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接触到澄清石灰水、稀硫酸、稀盐酸等溶液,对溶液和溶解现象也有一定的认识,但缺乏深入的了解,也没有从化学角度去研究。
本节课的教学将引领学生对物质溶解的认识开始从“质”到“量”的过渡,也为下一章酸、碱、盐的教学构建了理论铺垫,所以本课内容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作用: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是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为主旨,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标的。
本节课是学生进行讨论交流的很好素材,用讨论交流的方法去认识溶解度,享受互助的乐趣,来达到培养学生善于合作、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实践的精神。
学情分析有利因素:学生已经知道固体物质在水中是不能无限制地溶解,最终是会达到饱和状态的;学生也知道不同物质的溶解性不同。
不利因素:学生虽然对于一般物质溶解后形成溶液的现象比较熟悉,但是对于从定量的角度去认识物质的溶解性以及溶液的种种状态却缺少思考。
教学目标1教学重难点重点固体溶解度的涵义、溶解度曲线、气体溶解度及其影响因素难点固体溶解度概念的建立、理解;固体溶解度曲线的含义及应用。
教学资源教学手段仪器药品烧杯、玻璃棒、水、氢氧化钙、硝酸钾、酒精灯演示文稿视频(刘翔在xx年雅典奥运会夺冠)其他资源导学案教学内容教学环节与方法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宗旨与意图导课:感受生活中的控制变量法。
体会生播放视频(刘翔在xx年雅典奥运会夺冠),引导学生思考,冠军获得的条件。
播放视频(刘翔在xx年雅典奥运会夺冠)让学生讨论判定刘翔为冠军的条件有哪些?并追问在下列4种情况下是否可判定刘翔为看视频,讨论交流刘翔获得冠军的条件有哪些?体会采用控制变以视频激发兴趣,同时结合生活经验体会对物质进行比较的一种方法讨论:(1)烧开水的过程中,随温度的升高,锅内有什么现象?什么气体的溶解度与什么有关?(2)打开汽水瓶盖,会看到什么现象?说明气体的溶解度与什么有关?小结:气体的溶解度与 、 有关, 越高,溶解度越小; 越大溶解度越大。
(名师整理)化学九年级下册《第9单元 课题2 溶解度》优秀教案
课题2 溶解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溶解度的定义,知道溶解性与溶质的性质、溶剂的性质有关。
2、理解溶解度的定义,理解固体物质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教师引导、创设情景,学生以小组合作形式展开实验探究。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严谨的实验思维能力,使学生养成科学的思考问题的习惯。
教学重点:建立溶解度概念。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溶解度概念,应用概念。
教法学法:
教法:创设实验情景,引导实验探究,运用问题设置等方法达到师生互动,在教学过程中,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学法:培养学生捕捉信息和自主探究的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式学习,促进学生间的交流协作,以达到知识共享,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设计理念:
坚持教师的主导地位:通过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通过问
题设置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去分析问题,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在竞争中求合作,在合作中求发展的意识。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情景创设,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动手实验,并得出结论:溶解度概念,引导学生分析概念中的要素,突破重、难点。
教学流程:
[导入]用童话故事启发实验探究,展示实验成果,培养自我展示能力。
——[合作探究]用实验结论引发新探究,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
——[突破重点]师生共析得结论,巧设背景寻概念。
——[突破难点]巧学巧记,学以致用,海阔天空。
——[小结设疑]展示溶解度的表示方法,提出疑问,激发学习热情。
《溶解度》教案(4篇)
《溶解度》教案(4篇)《溶解度》优秀教案篇一一、设计思想:传统教学模式把溶解度概念强加给学生,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并不深刻。
本节课从比拟两种盐的溶解性大小入手,引发并活泼学生思维,设计出合理方案,使其主动地发觉制约溶解度的三个条件,然后在教师引导下绽开争论,加深对条件的熟悉。
这样设计,使以往学生被动的承受转化为主动的探究,充分调动了学生擅长发觉问题,勇于解决问题的积极性,表达了尝试教学的根本观点: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尝试,并尝试胜利。
通过不同物质在一样温度下,溶解度的比拟,让学生区分易溶、可溶、微溶、难溶。
通过画出一样物质在不同温度下溶解度曲线图,总结出固体物质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的变化规律。
通过喝可乐的生活阅历,以及书上的图表,让学生进一步得到气体物质溶解度的变化规律。
从而培育学生自学力量,阅读查找数据力量和比拟分析力量。
二、教学目标1、学问与技能(1)理解影响溶解度的因素和溶解度的含义。
(2)知道并能使用溶解度曲线。
(3)把握固体、气体的溶解度变化规律。
2、过程与方法(1)在区分物质易溶、可溶、微溶、难溶,体验比拟的方法,。
(2)在总结物质溶解度的变化过程中,应用图表的方法。
(3)培育自学、阅读、查找有关数据的力量和分析力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肯定和相对的辨证关系。
三、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溶解度概念;画溶解度曲线图。
教学难点:通过溶解度曲线图分析问题。
四、教学用品仪器:烧杯、玻璃棒、酒精灯、石棉网用品:可乐、雪碧[来媒体:投影五、教学方法:尝试教学法 [来六、教学流程七、教学过程:1、[复习引入][问题1]:不同物质在水中溶解力量是否一样?举例说明。
[问题2]:那么,同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溶解力量是否一样?[教师总结]:物质溶解力量不仅与溶质有关,也与溶剂性质有关。
通常我们将一种物质在另一种物质中的溶解力量叫溶解性。
2、[争论]:如何比拟蔗糖、食盐的溶解性大小?分组争论5分钟左右,拿出试验方案。
(说明:放给学生充分的争论时间,并鼓舞他们畅所欲言,相互纠错与补充,教师再赐予适时的提示与总结。
化学九年级全册第九单元课题2:溶解度实验教案设计
注:以下为文章,如有需要请自行修改。
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掌握化学的基本实验技能;(2)了解溶解度及其相关概念;(3)了解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及其影响因素。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判断、推理、实验及科学探究等综合能力;(2)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实验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掌握溶解度实验的方法和步骤;(2)了解溶解度的含义,并掌握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及其影响因素。
2、教学难点:(1)如何进行溶解度实验,并正确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2)如何正确解释实验结果及其含义。
三、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盐酸、碳酸钙、称量器、试管、酒精灯等。
2、实验药品:盐酸、碳酸钙。
3、教学课件:实验流程图、实验数据表格等。
四、教学过程1、引入新课老师主要介绍化学的实验技能和实验方法,以及溶解度及其相关概念。
2、实验准备(1)学生以小组形式,坐在实验桌前。
(2)老师向学生展示实验药品和实验器材。
(3)老师详细解释实验步骤并强调实验注意事项。
3、实验操作(1)实验前,学生需准确地称量出2g碳酸钙,并加入到试管中。
(2)溶解度试剂盐酸在实验中需慎重处理。
(3)将10ml的盐酸加入试管中,并轻晃试管。
(4)观察到产生气泡后需及时关闭试管并记录实验数据表格。
4、数据处理学生根据实验数据表格中的数据进行图表制作,并进行数据分析。
5、实验总结学生讨论本次实验中所得数据的含义,以及实验中的各个环节如何影响实验结果。
六、板书设计溶解度实验•教学目标•实验准备•实验步骤•数据处理•实验总结七、教学反思本次课堂通过进行化学九年级全册第九单元课题2:溶解度实验教案设计的实验,让学生深入了解了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及其影响因素。
在这个过程中,老师既要重视学生的实验技能训练,又要强化他们的实验思维能力。
通过这样的实践,可以培养出有实验技能和实验思维能力的学生。
2020_2021学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 9.2 溶解度
100g溶剂
达到饱和状态
质量 : g
问题:那么,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g,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1.在20℃时,100g水里最多能溶解36.0g氯化钠。
2.在20℃时,100g水里溶解36.0g氯化钠,溶液达到饱和状态。
将其关系代入下表:
温度
溶质的质量
溶剂的质量
饱和溶液的质量
D.20 ℃ 50g某物质溶于100g水中恰好形成饱和溶液,则20 ℃时该物质溶解度为50。
(2).在20℃时,100g水中溶解36g氯化钠溶液达到饱和,则20℃时氯化钠溶解度是____。20 ℃时50g水中最多可溶解氯化钠________g,形成_________g氯化钠溶液。
(3).在40℃时,200g水中溶解80g氯化钾溶液达到饱和,则40℃时氯化钾的溶解度是____。40 ℃时将40g氯化钾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后,形成了氯化钾的__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_____g 。
(2)同一温度下,将氯化钠和硝酸钾分别溶解在不同质量的水中,这样行吗?
意图:说明溶剂的多少会影响物质的溶解,要比较物质溶解能力大小,溶剂量相等
(3)同一温度,等量的溶剂,分别溶解1g的氯化钠和1g硝酸钾,这样行吗?
意图:同一温度,等量的溶剂,分别溶解氯化钠和硝酸钾,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进行比较,并不是加入等量的氯化钠和硝酸钾
小结
固体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总结溶解度四要素:一定温度,100g溶剂,达到饱和状态,质量 : g。
学科
化学
年级/册
九年级(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020册第九单元课题2溶解度教案
2020册第九单元课题2溶解度教案溶解度(第一课时)教案【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2)知道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的方法(3)了解浓稀溶液与饱和不饱和溶液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1)学习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并能归纳出相应的概念(2)学习通过实验解决问题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条件的改变,感受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存在和转化是有条件的,逐步建立用辩证的、发展的思想观点来看待事物的变化。
(2)进一步学习实验探究法,能初步体会实验条件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学会从实验对比中得出结论。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概念的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教学方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直观演示法、活动探究法、集体讨论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烧杯、玻璃棒、量筒、胶头滴管、酒精灯、石棉网、三角架、氯化钠、硝酸钾等【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复习回顾】 1.什么叫溶液?溶液由什么组成?氯化钠溶液是由哪两部分组成? 2.追问:溶剂和溶质的概念。
二、合作探究1.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在生活中,我们知道食盐易溶于水而形成溶液,但在一杯水里能否无限地溶解食盐呢?要验证对实验的猜想我们就要动手亲自实验。
下面我们就以氯化钠和硝酸钾为例来探讨这个问题。
【活动与探究一】一、1.教师演示实验:向一定量20ml水的烧杯中加入食盐。
(指导学生科学探究的步骤)在室温下,向盛有20ml水的烧杯中加入5g氯化钠,搅拌,直至氯化钠全部溶解,再加5g氯化钠,搅拌,观察现象,然后再加入15ml水,搅拌,观察现象。
根据现象得出结论。
操作现象结论加入5g氯化钠,搅拌固体溶解氯化钠的溶解量与溶剂的量有关再加入5g氯化钠,搅拌有固体未溶解再加入15ml水,搅拌固体溶解初步认识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2.学生实验:(学生活动,教师巡视)实验二:操作现象结论加入5g硝酸钾,搅拌固体溶解硝酸钾的溶解量与温度有关再加入5g硝酸钾,搅拌固体溶解。
精品初中化学 第九单元课题2《溶解度》教案1
十、
教学反思
2.从绘制的溶解度曲线上查出上述几种物质在25℃和85℃时的溶解度。
3.从溶解度的曲线中,你还能达到哪些信息?
学生结合自己所画的溶解度曲线,讨论、分析问题,并交流汇报。
[小结]: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另见书P37图9-12和9-13)
溶解度曲线的意义:
( 1 )溶解度的三种情况:
A.陡升型曲线,如:KNO3。
【教学重点】建立溶解度的概念
【教学难点】溶解度概念的形成。
四、
教学方法
实验法讨论法分析法归纳法
五、
教学准备
六、
教学过程
主要内容(共案)
备注(个案)
[讨论]P35:
在上一节的活动与探究中,用的水都是20mL,其中溶解氯化钠和硝酸钾的质量是否相同?
[分析讨论]学生讨论
交流发言
得出初步结论:室温下,水中溶解的二者的量差不多,但温度升高时,水中溶解的硝酸钾就多的多了。
由此可见,当要比较不同物质的溶解情况时,最好要意什么?除此之外还要附加什么条件?
讨论分析:
交流汇报:要在一定温度下,还要在一定量的溶剂里,才能比较不同物质的溶解情况。
[设问]
用一杯水和一盆水分别来溶解硝酸钾和食盐,你能判断硝酸钾和食盐谁溶解的多吗?
[小结]
我们把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溶解度。通常所说的溶解度是指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
理解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因素是什么。
[小结]
影响气体物质的溶解度的因素是:温度和压强。
[讨论]如何增加养鱼池水中的含氧量?在冬天,南方和北方一样吗?
学生结合生活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验讨论分析,得出想法。
2020-2021学年人教版九年级第九单元课题2 溶解度(第1课时)教案
第九单元溶液课题2 溶解度第一课时饱和溶液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含义。
2.了解结晶的方法和海水晒盐的原理。
3.掌握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分辨。
4.掌握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之间互相转化方法。
【过程与方法】1.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
2.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3.通过分析讨论,结合实验探究,得到学习科学研究和科学实验的方法,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创设情境发现问题,体会探究问题的全过程。
2.树立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观点,逐步理解事物之间的变化规律。
3.培养学生对生活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重点】1.掌握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分辨。
2.掌握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之间互相转化方法。
【难点】1.掌握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分辨。
2.掌握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之间互相转化方法。
教学准备1.教学设备:多媒体课件。
2.实验相关器材和用品:氯化钠,硝酸钾、烧杯,玻璃棒,酒精灯,量筒,天平。
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第九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课题2 溶液第一课时饱和溶液教学反思成功之处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及生活经验出发,结合实验,引导学生学生在实验探究中逐渐完善饱和溶液的定义,并结合实验分析饱和溶液与不饱溶液的转化,深化概念。
通过分析海水晒盐的流程,应用概念,加深理解。
不足之处不能理解大多数情况下,升高温度把保护溶液转变为不饱和溶液。
再教设计课前做好充分准备,合理安排教学时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册第九单元课题2溶解度教案
溶解度(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了解固体物质溶解度的涵义。
会利用溶解性表或溶解度曲线,查阅相关物质的溶解性或溶解度,能依据给定的数据绘制溶解度曲线,归纳溶解度曲线的特点。
会利用溶解度曲线解决问题。
重点和难点:
重点:利用溶解度曲线获得相关信息。
难点:固体物质溶解度的涵义;
利用溶解度曲线获得相关信息。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教师:
1、我国有许多盐碱湖,湖水中溶有大量的氯化钠和纯碱,那里的农民冬天捞碱,夏天晒盐,你知道为什么吗?
2、怎样比较不同物质的溶解能力呢?
3、请同学们讨论并设计实验方案。
学生:(议论纷纷)
学生:
控制变量设计实验方案。
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教师:大家回答得都很好。
我们如何来定量地描述KNO3与NaCl 在水中的溶解性强弱呢?学生:溶解度。
教师:这位同学回答得不错。
什么叫溶解度呢?在教材中找出溶解度的概念,并理解其中的四个要素。
学生:大声朗读定义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 g溶剂(通常溶剂为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加深对溶解度定义的理解。
教师:在教材P36,表9-1,给出了几种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请大家查一查20 ℃时NaCl的溶解度。
学生利用表格信息回答问题。
教师:
1、强调溶解度有单位。
2、“在20 ℃时,NaCl的溶解度为36.0 g。
”这句话所表达的含义是什么呢?学生:(踊跃发言)
学生回答问题让学生体验成功后的喜悦。
教师:
溶解度的概念包括四个要素:①指明一定温度;
②溶剂为100 g;
③必须达到饱和状态;
④单位为g。
及时小结,纠正偏差。
学习了溶解度的概念,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一个练习,相信你会做!鼓励学生大胆尝试。
巩固练习(投影)。
查表9-1,完成下列练习。
判断正误:
1.l00g水中最多溶解38g氯化钠,所以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度是38g。
( )
2.在10℃时,烧杯内水中最多溶有140g硝酸铵,所以硝酸铵在水中的溶解度是140g。
( )
3.在60℃,100g水中溶有75g硝酸钾,所以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75g。
( )
4.60℃,100g水中最多溶解124g硝酸钾,所以硝酸钾在这温度下的溶解度是124。
( ) (教师巡回指导后,请学生代表说出答案,简单点评)
教师:我们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会遇到“易溶”“微溶”“难溶”等一些概念,它表示什么意思呢?学生通过阅读P36“资料”寻找答案。
我们知道,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大小的因素主要是温度,同一物
质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这种变化关系可以用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来表示。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活动与探究:学习绘制物质溶解度曲线的方法。
教师简单介绍方法,教师巡回指导,然后展示交流,分享快乐。
①你所绘制的溶解度曲线有何特点,为什么?②从你绘制的溶解度曲线图上能否找出上述几种物质在25 ℃、85 ℃时的溶解度?如果能,请找出,你是怎样查找的?③从图9-12中,你能比较出45 ℃时KCl、KNO3的溶解度大小吗?④从溶解度曲线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学生结合表9-1分组绘制NaCl、KCl、KNO3的溶解度曲线,结合学生绘制的溶解度曲线及教材中图9-12,分组讨论、交流。
(学生汇报展示,教师小结归纳)
亲自动手,自主参与,乐于探究。
教师:溶解度曲线有何用途?学生积极思考:
通过溶解度曲线,1、可以判断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的变化情况,2、可以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时溶解度的大小,3、可以查出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练习师生共同小结:
Ppt展示小结内容溶解度1、定义2、三个要素3、影响因素4、表示方法5、溶解度曲线的特点及用途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重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学思路清晰。
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培养了学生的理解、分析、绘图等能力,同时也体现了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学习新知后及时通过练习进行反馈,有利于学生巩固新知和教师及时发现问题,习题贴近学生生活,有助于增强学生关注生活、学好化学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