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管理学复习第五章

合集下载

现代管理学学位考试复习资料(现代管理学复习题汇总)

现代管理学学位考试复习资料(现代管理学复习题汇总)

现代管理学学位考试复习资料(现代管理学复习题汇总)现代管理学复题汇总第一章绪论考试题型及分值:单选题:20%;多选题:20%;判断题:10%;简答题:10%;计算题10%;案例分析10%;论述题20%考试时间:2小时管理,就是在一定环境下,对组织的资源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通过组织资源的优化配置,以有效实现组织目标的活动。

管理概念包含以下几层意思:1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组织的目标。

2管理工作要通过综合运用组织中的各种资源来实现组织目标。

3管理工作的过程是由一系列相互关联、连续进行的活动所构成的,这些活动包括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它们成为管理的基本职能。

4管理要紧紧围绕组织目标来进行,既要注重效率,又要注重效果。

5管理工作是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进行的,有效的管理必须充分考虑组织内外的特定环境条件。

组织中的资源:人力资源资本资源物质资源信息资源关系资源管理的基本问题:资源配置,人性假设和管理道德管理的主要目的:指导实践活动管理的职能:计划(首要职能),决策(贯穿整个管理过程),组织,领导,人事,激励,协调,控制(使实践活动符合于计划)管理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五大职能管理原理包括系统原理,人本原理,责任原理和效益原理。

管理的基本方法:法律方法,行政方法,经济方法和教育方法。

管理者的定义:管理者应是既拥有正式的主管职位行使权力,也能通过决策等管理工作对组织承担责任、做出贡献的人。

管理者的技术:技术技术人际技术概念技术政治技术(新增长的管理者技术)创新是现代管理者素质的核心创新素质主要体现:创新认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管理者的角色挂名首脑领导者联络者监听者传播者发言人企业家故障排除者资源分派者谈判者1第二章管理实际的形成与发展**紧张**管理实际发展阶段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被称为古典管理实际。

--泰勒-科学管理理论---把人当作“经济人“--法约尔一般管理理论--XXX组织管理理论20世纪30年代出现了行为科学。

现代管理学复习资料

现代管理学复习资料

现代管理学复习资料第一章导论管理定义为:在社会活动中,一定的人或组织依据所拥有的权力,通过实施既定措施,对人力、物力、财力及其他资源进行协调或处理,以达到预期目标的活动过程。

在前资本主义各社会阶段管理阶层兴起,管理成为政治统治的手段。

现代管理的基本特征:系统化管理民主化管理科学化管理法制化管理以人为本追求效率管理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1、是维系人类正常生活的条件;2、是社会资源有效配置的手段;3、是社会生产力实现的基础;4、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保证,还能创造出新的生产力。

现代管理学的特征1变革性2开放性3严密性4实用性学习现代管理学的途径1、学习现代管理学的基本前提:以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2学习现代管理学的出发点:一切从实际出发,充分认识我国的国情 3学习现代管理学的重要条件:分析和借鉴国外有关管理理论4系统学习现代管理学的保证:掌握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学习现代管理学的具体方法(注意和行政管理学中的方法做区分)1比较研究法2定量分析法3历史研究法4案例研究法5、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根本)行政管理思想是人类管理思想史上发展最早也最全面的成果之一。

管理科学是从美国管理学家泰罗开始出现的,至今历经古典管理理论、行为科学理论和现代管理理论三个发展阶段。

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的内容主要有1 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效率;2、为了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必须为工作挑选第一流的工人;3为了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必须实现标准化;4、在制定标准定额基础上实行差别计件工资制; 5 设置计划层、实行职能制; 6 对组织机构的管理制实行例外原则;(单)7 为实现科学管理应开展一场“心理革命”。

法约尔提出管理的五项职能,即计划、组织、指挥、协调与控制。

统一指挥、统一领导、跳板原则(法约尔桥)P44韦伯认为,组织赖以建立的权威有三:1传统权威2超凡权威3合理—合法的权威企业中的非正式组织:指企业职工在共同劳动过程中,由于共同爱好、情感、价值观念以及其他原因而自发形成的群体。

现代管理学自考学习资料第五章

现代管理学自考学习资料第五章

现代管理学自考学习资料第五章第五章办理的基本手段第一节行政手段〖基本内容〗一、行政手段的内容行政手段是一种依靠行政组织的权威和行政岗位的权利,运用命令、指示等强制性的方式,对下属或下一行政层级的机关施加直接影响的方法。

行政手段与组织权威的关系:行政手段是以权威和服从为前提的,表示为每一种权力支配关系,当组织权威与职务和职位联系在一起的时候,是以权利的形式出现的。

处在这些职务和职位上的人,有着确定的职权和职责范围。

行政手段的基本要求是,在权威和权力的作用范围内,下级必需服从上级。

从根本上看,行政手段是以各组织的领导人或领导机构行使组织权威的过程,这是因为组织的权威是建立在权力的基础上,权力本身就代表着组织的权威,运用这些权力就是行使组织权威,同时也在这个过程中的维护和进一步加强组织的权威。

二、行政手段的性质和特征对于现代办理来说,行政手段的根本性质就是办事。

办事是办理的根本目的,这是由办理的本色所决定。

行政手段往往是采用命令、指令、通令、指示、规定、决议、决定、通知、通告等几种主要形式。

无论采取什么形式,它都是自上而下地发挥作用。

行政手段的基本特征有:(一)权威性。

行政手段所依据的是组织的权威,一般人说来组织层级越高,权威也就越强。

行政手段的权威性还表示在作用范围上,组织层级越高,它的权威也就越强,适用的范围也就越大。

(二)强制性。

较高组织层级的办理机关和办理者运用权力,对下属机关和人员进行直接指挥和监督,而下属人员对上级的指挥必需绝对服从和认真加以执行,不能划一否定和抵抗。

(三)垂直型。

即权力作用标的目的的垂直性,是通过组织系统,、组织层级自上而下地实行办理活动的权力运行方式。

(四)随机性。

行政手段的随机性也就是它的直接性、灵活性和具体性。

(五)无偿性。

适用于组织的等级原则,上级对下级有着无偿支配权,不讲等价交换,不考虑价值补偿问题。

三、行政手段的功能行政手段的功能主要表示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行政手段的运用可以使组织内部实现统一目标,统一意志,统一行动,实现对全局的活动的有效控制。

「现代管理学重点学习内容复习」

「现代管理学重点学习内容复习」

现代管理学重点学习内容复习第一章导论本章是全书内容的前提和基础,主要介绍了有关管理、管理学、现代管理学等方面的基本概念、基本理念和学习的基本方法。

ﻫ管理是一定的人或组织依据所拥有的权力,通过实施既定措施,对组织资源进行协调或处理,以达到预期目标的过程。

管理活动人类社会产生以来,经历了四不同的发展阶段,并最终使管理活动趋向于科学化、系统化、法制化。

管理在社会发展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主要从四个方面得以体现。

管理学是专门研究管理活动及其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具有五方面的特征;现代管理学是在传统管理理论的基础上,综合运用现代理论和方法,研究现代条件进行各种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学问,并具有变革性、开放性、实用性等新特点。

现代管理学主要包含五方面的研究内容。

学习现代管理学的重要意义体现于三个方面,学习现代管理学有四条主要途径,同时还有五种比较好的学习方法,即比较研究法、定量分析法、历史研究法、案例分析法、理论联系实际方法等。

〖本章练习〗ﻫ1、简述管理的历史发展的四个阶段及主要特点。

ﻫ答:(一)、史前人类社会管理的特点。

其社会组织形态是从氏族发展到胞族再到部落,其特点如下:(1)习惯化的管理方式。

(2)原始民主的管理制度。

(3)简单的管理机构。

(4)人格化的管理权力。

(5)单一的公共事务管理。

(二)、前资本主义国家管理的特点。

国家管理是管理的最为基本的形式。

前资本主义国家管理的特点有:(1)管理阶层兴起,管理成为政治统治的手段。

(2)管理内容趋于复杂,管理权力开始分化。

(3)管理制度产生,但在管理中的作用受到限制。

(4)管理思想的提出,但经验管理仍占主导地位。

ﻫ(三)、资本主义社会管理的特征。

(1)科学管理。

(2)分权管理。

(3)法制管理。

(4)经济管理成为管理的重点。

ﻫ(四)、现代管理的基本特征。

(1)系统化管理。

(2)民主化管理。

(3)科学化管理。

(4)法制化管理。

(5)以人为本。

(6)追求效率。

现代管理学(00107)第五章-组织-知识归纳

现代管理学(00107)第五章-组织-知识归纳

现代管理学(00107)-知识归纳第五章组织1、目标是组织的第一要素。

2、信息是以人为主体的社会性组织中最活跃的要素。

3、组织机构的类型:业务管理机构、职能管理机构、行政事务管理机构。

4、所谓战术决策,是指为了达到组织目标所采取的程序、途径、手段和措施的决策。

5、非正式组织的积极作用与消极作用:积极作用:(1)协助工作(2)分担领导(3)增加稳定(4)发泄感情(5)制约领导消极作用:(1)保守倾向(2)角色冲突(3)滋生谣言(4)不良压力6、非正式组织的管理:对待非正式组织的管理管理实践中,要正确对待非正式组织,利用其积极作用,防止和克服其消极影响。

(1)一分为二(2)无害支持。

不要伤害非正式组织的利益,坚持无害支持原则。

(3)目标结合。

要使正式组织的利益尽量和非正式组织的利益结合起来。

(4)为我所用。

积极采纳非正式组织的合理意见,使非正式组织为正式组织服务。

7、西方组织理论的演变大致经历的四个阶段:(1)古典组织理论阶段。

共同特点是从制度规范的角度对组织展开研究,提出了一系列的组织设计与管理原则。

(2)行为科学组织理论阶段。

(3)系统科学组织理论阶段。

(4)创新发展阶段。

8、科层制组织的基本特征:(1)法定权力为基础。

(2)严格的等级制度。

(3)职业化原则。

(4)专业化原则。

(5)任命制与由职择人原则。

(6)照章办事原则。

(7)公私分明原则。

9、巴纳德认为,组织的产生和发展,只有通过协作意愿、共同目标、信息交流这三个基本要素的结合才能实现。

10、巴纳德自下而上解释权威,认为权威的存在必须以下级的接受为前提,而下级对权威的接受是有条件的。

11、面对“官僚主义危机”或“硬化危机”,一方面,必须强化组织成员的团队意识,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探索并形成有效的协作机制。

另一方面,组织应采取系统的变革措施,如精简机构、分流人员、完善制度、明确责任、实施更有效的激励等。

12、学习型组织理论的代表人物是美国学者彼得·圣吉,他在1990年出版的《第五项修炼》一书中,首次系统地提出了全新的“学习型组织”概念。

现代管理学第五章课件

现代管理学第五章课件

现代管理学第五章组织组织概述01目标组织的基本构成要素P124(单选、多选)人员物财权责职位规制信息程序机构业务管理机构是直接从事生产经营管理的机构。

如工业企业的供应科、 各生产车间、分厂、仓库、销售科;商业企业的采购科、 各商品部、批发部、 分销店、门市部等;职能管理机构是指那些具有计划、指导、监督和调节业务活动功能,直接为业务活动服务的管理机构。

例如企业财务科、计划科、统计科、劳动工资科、物价科、公共关系部、 广告宣传部、企业管理 部等。

行政事务管理机构是不直接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且与产品生产经营活动也没有直接联系而进行日常行政事务管理的机构,如秘书科、办公室、 保卫科、总务科或行政科等。

组织机构的类型P125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 P126 (单选)1、组织的分类:根据性质和活动方式的不同(正式组织、非正式组织)2、正式组织是按照一定的程序设立,具有明确的组织目标、机构与职位体系和规章制度的组织。

3、非正式组织的研究起源于“霍桑实验”,由美国学者巴纳德首次提出,非正式组织是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基于兴趣、爱好、情感等因素自发形成的组织。

非正式组织的积极作用 P126(简答)制约 领导协助分担增加发泄 工作领导稳定感情角色冲突不良压力保守倾向滋生谣言非正式组织的消极作用 P126(简答)正确对待非正式组织需要做到 P127一分为二无害支持目标结合为我所用组织理论02组织理论概述:P128西方组织理论的演变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 (单选)1、古典组织理论阶段:泰勒“科学管理之父”科学管理组织理论; 法约尔(一般管理组织理论);韦伯(科层组织理论)2、行为科学组织理论阶段: 梅奥(人际关系组织理论);巴纳德(组织平衡理论);西蒙 (决策过程组织理论)3、系统科学组织理论联阶段: 卡斯特、罗森茨韦克(系统分析组织理论);劳伦斯、伍德沃德(系统权变组织理论)P734、创新发展阶段:彼得∙德鲁克(绩效管理中心)、 迈克∙哈默 (三C理论)、彼得∙圣吉(自我超越、心智模式、共同愿景)科层组织理论 P129马克斯∙韦伯“组织理论之父” (单选)1、组织权威的类型:(单选、多选)传统权威:是以对社会习惯、社会传统的尊崇为基础而形成的权威,比如酋长制酋长的权威,长老制下长老的权威,世袭制下君主的权威等。

清华现代管理学05组织

清华现代管理学05组织

PPT文档演模板
清华现代管理学05组织
➢职能制优缺点
优点是能够充分发挥职能机构的专业管理作 用,并使直线经理人员摆脱琐碎的经济技术分析 工作。
缺陷是多头领导,不能实行统一指挥。 这种组织形式适用于任务较复杂的社会管理组 织和生产技术复杂、各项管理需要具有专门知识 的企业管理组织。职能制组织的结构如图5-3所示。
⑵非正式组织形式灵活,稳定性弱,覆盖面 广,几乎所有的正式组织的成员都介入某种类型 的非正式组织。
PPT文档演模板
清华现代管理学05组织
组织工作的分析方法
1.业务活动分析 主要分析组织为实现目标应该有 哪些活动。
2.决策分析 主要分析在各项业务活动中有哪些种 类的决策,这些决策的重要程度如何,应该由哪 一层次、哪些部门或人员作出,以及各级主管人 员参与决策的方式和程度等。
PPT文档演模板
清华现代管理学05组织
组织的横向结构设计
➢部门的含义
部门是指组织中主管人员为完成规定的 任务有权管辖的一个特殊的领域。
部门化是指将工作和人员组合成可以管 理的单位的过程。
PPT文档演模板
清华现代管理学05组织
划分部门的目的
划分部门的目的,是为了以此来明确职 权和责任归属,以求分工合理,职责分 明,并有利于各部门根据其工作性质的不 同而采取不同的政策,加强本部门的内部 协调。
PPT文档演模板
清华现代管理学05组织
➢直线职能制
•经 理
•职能部 门
•职能部 门
•职能部 门
•职 能 部 门
•业务部 门
•业务部 门
•业务部 门
•班组 长
•班组 长
•班组 •班组


•班组 长

《现代管理学》复习要点

《现代管理学》复习要点

《现代管理学》复习要点《现代管理学》复习要点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一、管理的定义:指在社会活动中,一定的人或组织依据所拥有的权力,通过一系列的职能活动,对人力、物力、财力极其他资源进行协调或处理,以达到预期目标的活动过程。

二、管理的历史发展:1、史前人类社会管理的特点:⑴习惯化的管理方式;⑵原始民主的管理制度;⑶简单的管理机构;⑷人格化的管理权力;⑸单一的公共事务管理。

2、前资本主义国家管理的特点:⑴管理阶层兴起,管理成为政治统治的手段⑵管理内容趋于复杂,管理权力开始分化;⑶管理制度产生,但在管理中的作用受到限制;⑷管理思想提出,但经验管理仍占主导地位。

3、近代社会管理的特点(有称资本主义社会管理的特点):⑴科学管理;⑵分权管理;⑶法制管理;⑷经济管理成为管理的重点。

4、现代管理的基本特征:⑴系统化管理⑵民主化管理⑶科学化管理⑷法制化管理⑸以人为本⑹追求效率。

三、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的区别:公共管理指各类公共组织对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

私人管理指社会成员对个人事务、私人领域的自主性、自治性的管理。

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管理和私人管理的主要区别表现在五个方面:⑴管理宗旨不同。

公共管理的对象是公共事务,维护、分配和增进公共利益是公共管理的宗旨,公共管理主体必须以公共需求为导向,以公共需求的实际满足为绩效衡量标准,切实履行公共责任。

私人管理以盈利为目的,以利润为导向,私人部门或组织只有依靠获取利润而生存和发展。

私人管理追求的是个人利益的最大化,保证利润是私人管理的底线。

⑵管理主体不同。

公共管理主体广泛,且成扩展趋势,它不仅包括据于核心地位的政府,还包括各类非政府公共组织。

私人管理的主体简单而清晰,或个人(厂长、经理、董事长)或从属于私人的组织机构(公司、企业)。

⑶管理依据不同。

公共管理的依据是国家法制规范和依法制规范授予的公共权力、委托权力,它是在国家民主宪法框架下进行的,本质上是国家的活动。

在国家法律制度许可的范围内,私人管理依据的是私人权力和市场权威,在遵循契约自由的条件下,享有高度的自治权、裁量权,其活动完全由个人权个人意志支配。

现代管理学第五章练习及答案

现代管理学第五章练习及答案

现代管理学第五章组织一、单选题1.组织的主体()A.技术B.资产C.人员D.信息答案:C解析:人员是组织的主体,是唯一具有主观能动性的组织要素。

2.下列描述错误的是()A.目标是组织的第一要素B.目标决定了组织的活动内容与活动方向C.组织是为了实现一定的目标而建立的D.组织目标是由人来制定的,所以具有主观性答案:D解析:目标是组织的第一要素,表现在:组织是为了实现一定的目标而建立起来的;目标决定了组织的活动内容与活动方向:目标决定了组织内的机构设置、人员配备、权力划分;目标使组织成员形成协作意愿,使组织形成统认识、统一领导、统指挥、统一行动的有机整体;目标的纵向层级划分和横向部门划分决定了组织的层级设置与部门配置;组织资源的分配使用组织变革都紧紧围绕着实现目标而展开。

3.职位是组织的构成要素之一。

下列对职位特征的描述,错误的一句是()A.职位是依据目标设立的工作岗位B.职位是以工作为中心设置的C.职位设置体现因人设岗的原则D.职位的数量明确而具体答案:C解析:职位是依据组织目标的需要而设立的具体工作岗位,它具有以下特征:职位以工作为中心而设置,不受人的因素的影响,即所谓“固定的职位流水的人”,当某一职位没有合适人选时,称之为“职位空缺”;职位的数量明确、具体,由组织编制明文规定;职位有类别划分,任何职位都可归于相应的职位系列和职位等级。

4.将组织理解为“按照一定目的和程序组成的权责角色结构”,这样的组织是()A.正式组织B.非正式组织C.企业组织D.行政组织答案:A解析:正式组织是按照一定的程序设立,具有明确的组织目标、机构与职位体系和规章制度的组织。

这其实是对概念的考核。

5.从总体看,中国共产党及各民主党派、各级人民政府、各类企业及各类事业单位都属于()A.正式组织B.公共组织C.自治组织D.民间组织答案:A解析:正式组织是按照一定的程序设立,具有明确的组织目标、机构与职位体系和规章制度的组织。

中央党校研究生入学考试现代管理学第二篇现代管理观念复习重点及类型分析

中央党校研究生入学考试现代管理学第二篇现代管理观念复习重点及类型分析

现代管理学复习重点及考题类型(第二篇现代管理观念)第五章管理的人本观念★一、在管理中树立人本观念的必然性(论述)管理人本概念的的涵义:管理的人本观念,是指在管理活动中,坚持一切从人出发,以调动和激发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根本手段,以达到提高效率和人的不断发展为目的的观念。

具体包括以下四层含义:一是人是生产力的首要因素,是社会一切财富的创造者。

因此在管理中要把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创造性作为根本手段。

二是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是整个社会发展的趋势和最高追求目标。

因此管理中要把关心人、尊重人、解放人、发展人作为管理的目的,从而纳入管理要求的最高目标。

三是管理人本观念中的人既包括管理客体,也包括管理主体;既包括个体的“人”,也包括作为群体的“人”,组织的“人”乃至社会的“人”。

因此,管理中的人本观念是指所有与管理活动有关的、涉及人的各种存在方式的、整体的人本观念。

四是管理人本观念中的人是“具体”的人,而不是“抽象”的人。

不同社会制度、不同国家的人在需要和本性上既有相同之处,也有差异之处。

因此,在人本理论研究中,虽可大胆借鉴,但不能照抄照搬。

树立人本观念的必然性1.在管理客体诸要素中,人是起决定性作用的要素。

作为管理客体的要素有人、物质、科技、信息、时间、空间、观念等,其中人是最活跃的、起决定作用的要素。

2.作为管理主体的人,在管理活动中始终处于主导地位。

管理主体是管理目标的提出者,管理活动的计划者、组织者、指挥者、协调者和人员选拔配备者,总之管理者是整个管理活动的主导者。

因此,管理者素质的高低至关重要。

3.人与人的关系是管理众多关系中最主要的关系。

管理中要处理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物的关系、物与物的关系、人财物的关系等,其中决定性的关系是人与人的关系。

4.人的解放和全面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也是管理者追求的根本目的。

5. 从管理思想的演进过程看,以人为本是各管理流派殊途同归的共识。

(联系实际)二、管理的人本观念的主要表现(多选):1、人的因素第一的观念2、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观念(知识是人才的基础,人才是知识的人格化)3、以人的不断解放和全面发展为最高追求目标的观念4、“人和第一”的观念三、在管理中树立人本观念的主要途径(多选)答:树立人本观念的主要途径:①正确确定人的假设理论,把管理建立在对人的本性科学认识的基础上(科学管理学派以人是经济人为假设、行为科学——社会人、决策理论学派——决策人、管理人、权变理论学派——复杂人);②在管理中正确运用激励机制,需要是人的普遍本性,通过满足人的各种合理需要来调动人的积极性(需要决定动机,动机产生行为,这是人的行为产生发展的规律);③重视人的精神、价值观和政治思想在管理中的巨大作用;重视文化建设,加强思想政治工作;④创造能充分发挥人的聪明才智和拔尖人才脱颖而出的机制和环境。

现代管理学(自考复习资料)

现代管理学(自考复习资料)

现代管理学(自考复习资料)第一章导论1、管理的四个阶段的特点(1)史前人类社会:惯化的管理方式/原始民主的管理制度/简单的管理机构/人格化的管理权力/单一的公共事务(2)前资本主义国家:管理阶层兴起,管理成为政治统治的手段/管理内容趋于复杂,管理权力开始分化/管理制度产生,但在管理中的作用受到限制/管理思想提出,但经验管理仍占主导地位.(3)资本主义社会:科学管理/分权管理/法制管理/经济管理(作为管理的重点)(4)现代社会管理:系统化管理/民主化管理/科学化管理/法制化管理/以人为本/追求效率2、管理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02论述)(四点)a.管理是维系人类正常社会生活的条件;b.管理是社会资源有效配置手段;c.管理是社会生产力实现基础;d.管理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保证,还能创造出新的生产力3、管理学学科特征(04简答):(五点)a.管理学是一门理论性与应用性相统一的学科;b.管理学是一门定性和定量相统一的学科;c.管理学是一门社会属性与阶级属性相统一的学科;d.管理学是一门软科学;e.管理学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4、当代管理学特点:(四点)变革性/开放性/严密性/实用性5、研究现代管理学的意义:(四点)a.有助于把握现代管理规律,提高人类社会实践活动能力;b.有助于合理组织生产力,发挥生产力在人类文明进步中的作用;c.有助于面向未来,实现管理国际化和管理创新.6、进修当代管理学的途径:(四点)a.基本条件是马克思主义辩证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b.出发点是统统从实际出发,认识国情;c.重要条件是分析借鉴国外有关理论;d.保证是掌握相关学科基本知识.7、研究现代管理的具体方法:(五点)a.比较研究法;b.定量分析法;c.历史分析法;d.案例研究法;e.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第二章管理学的形成和发展一、本章基本框架1、前管理时期管理思想:中外古代管理思想/西方近代管理思想产生背景/近代西方管理理论先驱2、管理科学开展三个阶段:古典管理理论,行为科学理论,当代管理理论3、古典管理理论:泰罗科学管理理论/法约尔一般管理理论/韦伯管理组织理论4、行为科学理论:早期行为科学理论、后期行为科学理论:XXX需要层次理论、赫茨伯格双因素理论、XXX期望价值理论、XXXX-Y理论、XXX和XXX管理方法5、现代管理理论:管理过程学派、经验主义学派、社会系统学派、决策理论学派、系统管理学派、权变管理学派代表人物和基本观点6、现代企业文化理论兴起于美日经济的比较研究二、知识点细化1、a.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古代朴素的系统管理思想、古代的用人思想、古代的经济管理思想;b.西方:行政管理思想、生产管理思想、教会管理思想.2、近代西方理论产生的背景:机器大产业的需要、市场合作的需要、提高生产效率的需要、阶级斗争的需要3、西方管理先驱:小XXX和马修鲁滨逊博尔顿---成本利润核算制度;XXX·斯密---劳动分工提高生产效率;XXXXXX---首次提出关心人的哲学,是人事管理先驱、“人际关系之父”;XXX---是产业革命后期对管理思想贡献最大的,劳动分工,劳资协作;XXX·尤尔---以管理教育先驱着称,三项原则为机械、道德、商业原则;XXX---严密的管理制度;享利·普尔---三项原则:组织、沟通、信息原则。

现代管理学复习第五章

现代管理学复习第五章

第八章人事管理第一节人事管理概述一、人事管理的概念人事管理:就是管理者根据组织结构中所规定的职务的数量和要求,对所需员工进行招聘、选拔、考评、培训和提升的工作,其目的是为了配备合适的人员去充实组织中的各项职务,以保证组织活动的正常进行,进而实现管理目标。

人力资源:是指一个管理系统能够拥有和已经拥有的具有一定的体质、智力、知识和技能的人员,是一个管理系统中的人的因素的总和,包括管理者和被管理者。

现代管理的目的就是要把人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统一起来。

人力资源是相对于物质资源的概念而言的,是一种特殊意义上的资源。

具有以下特征:(1)具有时效性。

(2)具有时代性。

(3)具有能动性。

二、人事管理的职能人力资源的良好质量来自于人际关系的和谐,则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必须把协调人际关系作为一个首要任务,即对人力资源的优化。

有效地协调人际关系的途径:(1)确保命令一致。

(2)减少管理环节。

(3)促进一切组织间的沟通联络,自觉地运用管理信息,及时、准确、有效地进行沟通联络,促使管理系统上下左右处于动态的协调状态。

(4)善于运用激励手段。

优化人力资源对管理者的更高要求:(1)善于不断地鼓舞组织成员的士气。

(2)善于体察和引导组织成员的工作目的。

(3)创造良好的内部环境。

(4)善于综合运用行政的、经济的、法律的和思想工作的手段去管好人和用好人。

三、人事管理的根据人事管理必须以人力资源的规划为根据。

所谓人力资源规划:是一个管理系统为实施组织发展战略和实现管理目标,根据内外环境及其变化的情况,运用科学的方法对组织人力资源需求和供给进行预测,并在预测的基础上制定相关的政策和措施,以求使人力资源供给和需求达到平衡的过程。

人力资源规划的目标:确保组织在一定时间里,每一个经过科学设计的岗位都能获得适当的人员,实现人力资源的最佳配置,最大限度地开发和利用人力资源及其潜力,使组织及其组织成员的需要得到充分的满足.人力资源规划的内容:人力资源的规划,对于人事管理来说,不仅具有先导性和战略性,又被看作是人事管理的关键环节。

《现代管理学》第五章考点手册

《现代管理学》第五章考点手册

《现代管理学》第五章组织考点17 组织概述(二级考点,单选、简答)1.组织的构成要素:目标、人员、物财、信息、机构、职位、权责、程序、规制。

2.目标是组织的第一要素,表现在:组织是为了实现一定的目标而建立起来的;目标决定了组织的活动内容与活动方向;目标决定了组织内的机构设置、人员配备、权责划分。

3.人员是组织的主体,是唯一具有主观能动性的组织要素4.经费、场所、设施、设备及各类用品,是组织赖以存在并开展活动的物质基础。

5.机构是组织的实体,是组织目标的载体。

6.职位是依据组织目标的需要而设立的具体工作岗位。

7.组织结构的类型(1)业务管理机构业务管理机构是直接从事生产经营管理的机构。

如工业企业的供应科、各生产车间、分厂、仓库、销售科等;商业企业的采购科、各商品部、批发部、分销店、门市部等是企业机构的主体。

(2)职能管理机构职能管理机构是指那些具有计划、指导、监督和调节业务活动功能,直接为业务活动服务的管理机构。

例如企业财务科、计划科、统计科、劳动工资科、物价科、公共关系部、广告宣传部、企业管理部等。

职能管理机构的规模和专业化程度主要取决于企业的规模。

(3)行政事务管理机构行政事务管理机构是不直接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且与产品生产经营活动也没有直接联系而进行日常行政事务管理的机构,如秘书科、办公室、保卫科、总务科或行政科等。

8.依据性质和活动方式的不同,组织可以分为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

管理组织职能的重点是正式组织,但必须正视非正式组织的存在,关注其作用。

9.正式组织是按照一定的程序设立,具有明确的组织目标、机构与职位体系和规章制度。

正式组织一般都有清晰的边界,即能够明确判定一个人是否属于该组织。

政党、政府、各类企事业单位都属于正式组织。

10.非正式组织是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基于兴趣、爱好、情感等因素自发形成的组织。

非正式组织一般没有清晰的边界、明确的制度。

11.管理学对非正式组织的研究起源于霍桑实验,社会系统学派的代表人物、美国学者巴纳德首次提出了“非正式组织”概念。

现代管理学概论(章节重点)

现代管理学概论(章节重点)

现代管理学概论第一章现代管理学导论 (1)第二章东西方管理思想 (1)第三章现代管理学原理 (2)第四章现代管理环境 (2)第五章现代管理者 (4)第六章现代管理过程 (5)第七章现代管理方法 (7)第八章现代管理技术与手段 (8)第九章现代管理创新 (9) (9)1、管理学:是系统的研究,人类管理活动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的科学。

2、有效整合:一个组织在其目标的指引下,明确分工以及在分工基础上的有效综合,以保证组织系统的最佳的整体功能。

3、管理的核心:对现实组织资源的有效整合.4、管理的程序: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5、管理的动力:动态的创造性6、现代管理的特征:①二重性。

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②动态性。

内部和外部的动态。

③创造性。

④艺术性。

现代管理学的研究方法:(1)历史比较法(2)系统研究法(3)个案研究法(4)心理研究法(5)归纳演绎法。

现代管理在治国中的作用:①是国家经济腾飞的增效力。

②是发挥整体功能最大化的催化剂。

③是培养现代化管理人才的大学校.④是兴国之道。

1、东方管理思想:①儒家的管理思想.②道家的管理思想。

③兵家的管理思想。

④法家的管理思想。

⑤日本的管理思想。

2、西方古典管理思想:①泰罗的“科学管理"思想。

②法约尔的“一般管理”思想.③韦伯的“行政管理"思想.3、西方行为科学管理思想:⑴梅奥的人际关系理论。

⑵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⑶麦格雷戈和赫茨伯格的激励理论。

4、西方现代管理思想:⑴孔茨的“管理过程"理论。

⑵明次伯格的“经理角色"理论.⑶科特的“领导理论”.⑷巴纳德的“社会系统”理论。

⑸德鲁克的“经验主义”理论。

⑹菲德勒的“权变领导”理论。

⑺豪斯和米切尔的“目标—途径"理论。

⑻西蒙的“决策”理论.⑼卡斯特的“系统管理”理论.⑽威廉•大内的“Z 理论”。

⑾波特的“竞争战略”理论.⑿沙因的“组织文化”理论。

⒀哈默和钱皮的“企业再造”理论.⒁彼得。

现代管理学原理--第5章-领导[新版].ppt

现代管理学原理--第5章-领导[新版].ppt
第五章 领导工作精品1第一节 领导概论
一、领导的内涵 名词性的属性,即“领导者”的简称; 动词性的属性,即“领导行为”,指挥、
带领、引导和鼓励下属为实现目标而努 力的过1.指导作用 2.别
M3


M2
M1下属的成熟度精品21领导生命周期理论
相应的领导方式取决于下属的成熟程度,基本 的领导方式分为4种:
1、命令型 ——高工作与低关系,适用于低 成熟度的情况
2、说服型 ——高工作与高关系,适用于较 不成熟的情况
3、参与型 ——低工作与高关系,适用于比较 成熟的情况
4、授权型 ——低工作与低关系,适向的领导风格
1.任务为中心 2.以人为中心
8
管理方格图
7
关6
心5 人
5.5
员4
3
2
1 1.1

1
2
3
4
5
6
7
关心生产
9.9
9.189高精品12三、领导的情景理论
1.领导权变理论 菲德勒是权变理论的创始人,他 认为,
领导者与被领 导者的关系
工作任务结构
领导者所处职 位的固有权力
好好好 好
明确 不明确 强弱强 弱
差差
明确 强弱
差差不明确 强弱精品161、情境1、2 、 3,适合采用“以任务 为中心”的领导方式。
3、情境6 、 7 、 8的适合采用“以任务 为中心”的领导方式。
4、其余4 、 5种属于中间状态,适合采 用“以人为中心”的领导方式。
44
在这种情况下,该公司的领导意识到问 题的严重性,经过对公司内部管理的深 入了解和诊断,发现问题出在公司的薪 酬系统上,而且关键的技术骨干力量的 薪酬水平较市场明显偏低,对外缺乏竞 争力;公司的薪酬结构也不尽合理,对 内缺乏公平,从而导致技术骨公司就薪酬水平 进行了市场调查和分析,并对公司原有 薪酬制度进行调整,制定了新的与企业 战略和组织架构相匹配的薪资方案,激 发了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公司Qp/Ip=Qs/Is,认为公平,保持工作的积 极性和努力程度

《现代管理学》复习重点(入学辅导)

《现代管理学》复习重点(入学辅导)

2007级研究生班《现代管理学》复习重点(入学辅导)导言部分现代管理学的研究对象一、管理的特征(第7--11页)1.管理的二重性2.管理的目的性3.管理的综合性4.管理的人本性5.管理的创新性6.管理的艺术性注意:辨析题:管理只具有自然属性而不具备社会属性。

答:错。

管理都具有二重性,即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所谓自然属性是指,管理是任何社会劳动或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它要从有效组织共同劳动和社会化大生产的规律出发来发挥职能、采取措施。

这一点不以国家制度和阶级属性的不同而转移。

所谓社会属性是指,管理活动在阶级社会中,它又要体现一定阶级的意志,并为一定的阶级利益服务,因此它必然受一定的社会制度和阶级关系所制约。

辨析题:管理是一门科学而不是一门艺术。

答:错。

管理既有科学性,又有艺术性,因此它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

我们之所以说管理是一门科学,是因为它有一定的规律可循。

根据管理的一般规律,人们可以研究总结出管理的一般原理、一般原则、一般程序和一般方法。

在实践中,只有按照这些原理、原则、程序和方法办事,才能达到管理目标,取得较好的管理效果,这就是管理的科学性。

我们之所以说管理是一门艺术,主要是因为,影响管理的因素不仅有确定性的因素,而且有不确定性的因素;不仅有稳定性的因素,而且还有突发性、偶然性因素;不仅有物质性、技术性的“硬”因素,而且还有观念性、文化性的“软”因素。

影响管理的因素的这种复杂多变性,就决定了管理的艺术性。

二、管理规律(第13--14页)管理规律是指在一定的管理环境和条件下,管理主体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对管理客体施加影响和进行控制的规律。

如果管理主体和管理客体都不是特指的,而是就普遍而言,那么就是指一般管理规律;如果管理主体和管理客体都是特指的,那么就是某种类型或某一领域特殊的管理规律。

管理规律至少包括共有规律、派生规律、特殊规律和技巧性规律等类型。

现代管理学的研究对象是现代管理的一般规律,它具体表现为现代管理的一般原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章人事管理第一节人事管理概述一、人事管理的概念人事管理:就是管理者根据组织结构中所规定的职务的数量和要求,对所需员工进行招聘、选拔、考评、培训和提升的工作,其目的是为了配备合适的人员去充实组织中的各项职务,以保证组织活动的正常进行,进而实现管理目标。

人力资源:是指一个管理系统能够拥有和已经拥有的具有一定的体质、智力、知识和技能的人员,是一个管理系统中的人的因素的总和,包括管理者和被管理者。

现代管理的目的就是要把人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统一起来。

人力资源是相对于物质资源的概念而言的,是一种特殊意义上的资源。

具有以下特征:(1)具有时效性。

(2)具有时代性。

(3)具有能动性。

二、人事管理的职能人力资源的良好质量来自于人际关系的和谐,则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必须把协调人际关系作为一个首要任务,即对人力资源的优化。

有效地协调人际关系的途径:(1)确保命令一致。

(2)减少管理环节。

(3)促进一切组织间的沟通联络,自觉地运用管理信息,及时、准确、有效地进行沟通联络,促使管理系统上下左右处于动态的协调状态。

(4)善于运用激励手段。

优化人力资源对管理者的更高要求:(1)善于不断地鼓舞组织成员的士气。

(2)善于体察和引导组织成员的工作目的。

(3)创造良好的内部环境。

(4)善于综合运用行政的、经济的、法律的和思想工作的手段去管好人和用好人。

三、人事管理的根据人事管理必须以人力资源的规划为根据。

所谓人力资源规划:是一个管理系统为实施组织发展战略和实现管理目标,根据内外环境及其变化的情况,运用科学的方法对组织人力资源需求和供给进行预测,并在预测的基础上制定相关的政策和措施,以求使人力资源供给和需求达到平衡的过程。

人力资源规划的目标:确保组织在一定时间里,每一个经过科学设计的岗位都能获得适当的人员,实现人力资源的最佳配置,最大限度地开发和利用人力资源及其潜力,使组织及其组织成员的需要得到充分的满足。

人力资源规划的内容:人力资源的规划,对于人事管理来说,不仅具有先导性和战略性,又被看作是人事管理的关键环节。

在战略层面上主要包括职位分类、定编、定员等方面的内容;在执行层面上则是对人员的招聘和选拔、教育和培训、人员余缺的调剂等工作的具体安排。

人力资源的意义:既能提高人力资源开的利用率,又能使个人的行为与组织目标相一致;既能降低人力资源开发的杨本,又能建立起一个人力资源信息系统,实现人力资源配置上的优化。

职位分类:就是将所有的工作岗位即职位,按其业务性质分为若干职位系列,然后按责任大小,工作难易,所需教育程度及技术高低分为若干职位等级,对每一个处于职位系列和职位等级所构成的坐标系上的职位,都作出准确的定义和描述,制成职位说明书,以此作为对聘用人员管理的依据。

编制:也就是人们通常说的定编定员,主要包括机构设置,组织形式的确定,工作人员的数量、结构和职务的分配等方面的内容。

职位分类和定编定员是对管理系统内部作出分析,其目的是为人力资源管理提供科学的、客观的依据。

任何一个管理系统都不是孤立的,而是处于一定的环境中的,所以人力资源规划还需建立在对环境及其发展趋势的动态分析之上。

第二节人员选聘一、人员选聘的概念人员选聘:就是通过招聘等手段去选择职位需要的组织成员的过程。

具体地说,人员选聘是指在职位分类和定编定员基础上,选择和配备合适的人员去充实组织中各项职务,以保证组织活动的正常进行,进而实现管理目标。

人员选聘对于组织的存在与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1)人员选聘满足了组织发展对人员的需求。

(2)人员选聘是确保组织人员具备较高素质的基础。

(3)人员选聘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组织的稳定。

(4)人员选聘的过程也是组织树立自身形象的过程。

二、人员选聘的原则在人员选聘工作过程中应遵循如下原则:(1)效率优先原则。

(2)双向选择原则。

(3)全面原则。

(4)公正公开、竞争择优原则。

三、人员选聘的途径人员选聘有两种途径:一种途径是从组织内部选聘,另一种途径是从组织外部选聘。

1.内部选聘。

内部选聘:是从组织内部挑选适合的人员加以聘用。

具体包括内部提升、内部调动、内部招标三种方法。

其优点:(1)内部选聘费用较低,手续简便,人员熟悉,组织对准备选聘的人员可以做长期细致的考察,掌握其能力和素质、优点和缺点,从而决定其最合适的工作。

(2)选聘的人员对组织的基本情况有所了解,能够比较快地进入角色。

(3)内部提升组组织成员提供了更具挑战性的发展机会。

(4)内部调动有助于增加成员的工作经验和新鲜感。

(5)内部招标提供了组织内公平竞争的机会,有利于调动成员的积极性。

其缺点:容易造成自我封闭,近亲繁殖,不易吸收组织外优秀人才,以至于使组织缺乏动力,影响组织成员的积极性。

2.外部选聘外部选聘:主要包括组织内的职工介绍推荐、利用职业介绍机构、从大学和院校选聘、通过广告公开选聘四种方法。

优点:(1)扩大了选择的范围,有利于获得组织所需人员。

(2)外部选聘的实质是吸收异质因素来克服组织停滞、僵化的危险,为组织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其缺点:对组织内部那些希望得到这一工作的人来说,则是一个较为沉重的打击,会影响士气。

内部选聘与外部选聘的优缺点分析内部选聘:是从组织内部挑选适合的人员加以聘用。

具体包括内部提升、内部调动、内部招标三种方法。

优点:(1)内部选聘费用较低,手续简便,人员熟悉,组织对准备选聘的人员可以做长期细致的考察,掌握其能力和素质、优点和缺点,从而决定其最合适的工作。

(2)选聘的人员对组织的基本情况有所了解,能够比较快地进入角色。

(3)内部提升组织成员提供了更具挑战性的发展机会。

(4)内部调动有助于增加成员的工作经验和新鲜感。

(5)内部招标提供了组织内公平竞争的机会,有利于调动成员的积极性。

其缺点:容易造成自我封闭,近亲繁殖,不易吸收组织外优秀人才,以至于使组织缺乏动力,影响组织成员的积极性。

外部选聘:主要包括组织内的职工介绍推荐、利用职业介绍机构、从大学和院校选聘、通过广告公开选聘四种方法。

优点:(1)扩大了选择的范围,有利于获得组织所需人员。

(2)外部选聘的实质是吸收异质因素来克服组织停滞、僵化的危险,为组织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其缺点:对组织内部那些希望得到这一工作的人来说,则是一个较为沉重的打击,会影响士气。

第三节人员考评、培训、报酬与福利一、人员考评考评是考核、评价的总称,是指定期对组织内部人力资源状况、进行考核和评价。

人员考评,需依据一定的考评标准,遵循严谨的考评程序,运用科学的考评方法来进行。

人员考评应遵循如下原则:(1)实事求是原则。

(2)全面考评原则。

(3)公正公开原则。

(4)激励原则。

人员考评是从属于组织存在与发展的现实要求和长远利益两个方面。

通常包括绩效考评和素质考评。

绩效考评的要求:(1)考评标准要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2)考评原则要具有一致性和可靠性。

(3)考评工作要具有民主性和透明度。

素质考评的要求:(1)指标要客观。

指标应当合乎组织存在与发展的实际,需要定性指标,更需要定量指标。

(2)方法要可行。

(3)结果应反馈。

二、人员培训人员培训的目的:就整个组织而言,通过各种不同层次、不同内容的培训,可以提高人力资源的素质,部分地弥补正规教育的不足,从而增强组织的竞争力和活力。

人员的培训对于组织发展的重要意义:(1)人员培训是实现人事和谐,提高组织动作效率的有效方法。

(2)人员培训是培养人才、调动组织成员积极性的重要途径。

(3)人员培训是增强组织中管理人员能力和重要手段。

(4)人员培训是树立组织文化的有力杠杆。

切实做好人员培训应遵循的原则:(1)学以致用原则。

(2)全面培训原则。

(3)全员培训和重点提高原则。

(4)严格考评和择优奖励原则。

人员的培训基本上可分为岗前教育、新员工培训、在职员工职业教育、组织全员培训四种类型。

对管理人员的培训是人员培训的首要任务。

人员培训的目的及原则人员培训的目的:就整个组织而言,通过各种不同层次、不同内容的培训,可以提高人力资源的素质,部分地弥补正规教育的不足,从而增强组织的竞争力和活力。

人员培训应遵循的原则:(1)学以致用原则。

(2)全面培训原则。

(3)全员培训和重点提高原则。

(4)严格考评和择优奖励原则名词解释:1.人事管理:就是管理者根据组织结构中所规定的职务的数量和要求,对所需员工进行招聘、选拔、考评、培训和提升的工作,其目的是为了配备合适的人员去充实组织中的各项职务,以保证组织活动的正常进行,进而实现管理目标。

2.人力资源:是指一个管理系统能够拥有和已经拥有的具有一定的体质、智力、知识和技能的人员,是一个管理系统中的人的因素的总和,包括管理者和被管理者。

3.所谓人力资源规划:是一个管理系统为实施组织发展战略和实现管理目标,根据内外环境及其变化的情况,运用科学的方法对组织人力资源需求和供给进行预测,并在预测的基础上制定相关的政策和措施,以求使人力资源供给和需求达到平衡的过程。

4.职位分类:就是将所有的工作岗位即职位,按其业务性质分为若干职位系列,然后按责任大小,工作难易,所需教育程度及技术高低分为若干职位等级,对每一个处于职位系列和职位等级所构成的坐标系上的职位,都作出准确的定义和描述,制成职位说明书,以此作为对聘用人员管理的依据。

5.编制:也就是人们通常说的定编定员,主要包括机构设置,组织形式的确定,工作人员的数量、结构和职务的分配等方面的内容。

6.人员选聘:就是通过招聘等手段去选择职位需要的组织成员的过程。

具体地说,人员选聘是指在职位分类和定编定员基础上,选择和配备合适的人员去充实组织中各项职务,以保证组织活动的正常进行,进而实现管理目标。

7.考评:是考核、评价的总称,是指定期对组织内部人力资源状况、进行考核和评价。

人员考评,需依据一定的考评标准,遵循严谨的考评程序,运用科学的考评方法来进行。

8.报酬:是组织对自己的成员为组织所付出的劳动所给予的一种直接的回报,包括精神上的和物质上的两方面。

9.福利:是指组织为其成员提供生活保障、丰富生活内容等做出的各种安排。

简答题:1、简述人员选聘的原则?答:在人员选聘工作过程中应遵循如下原则:(1)效率优先原则。

(2)双向选择原则。

(3)全面原则。

(4)公正公开、竞争择优原则。

2、绩效考评与素质考评的要求分别是什么?答:绩效考评的要求:(1)考评标准要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2)考评原则要具有一致性和可靠性。

(3)考评工作要具有民主性和透明度。

素质考评的要求:(1)指标要客观。

指标应当合乎组织存在与发展的实际,需要定性指标,更需要定量指标。

(2)方法要可行。

(3)结果应反馈。

3、简述人员培训的目的及原则。

答:人员培训的目的:就整个组织而言,通过各种不同层次、不同内容的培训,可以提高人力资源的素质,部分地弥补正规教育的不足,从而增强组织的竞争力和活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