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自己来整理_教案

合集下载

【部编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让我自己来整理》优质课 教学设计

【部编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让我自己来整理》优质课 教学设计

【部编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让我自己来整理》优质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让我自己来整理》是部编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的一篇课文,课文通过生动的例子教育学生要养成良好的整理习惯,学会自己管理自己的物品,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和责任感。

课文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养成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他们对自己的物品有一定的依赖性,需要通过教育引导他们学会整理和管理自己的物品。

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善于模仿,教师可以通过生动的例子和有趣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养成良好的整理习惯。

2.培养学生自己管理自己物品的能力,增强自主意识。

3.引导学生学会合作,培养团队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理解整理的重要性,养成整理习惯。

2.培养学生自己管理自己物品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互动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法,通过生动的例子、有趣的活动和实际操作,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准备课文相关素材,如图片、视频等。

2.准备整理物品的工具,如收纳盒、抽屉等。

3.准备小组合作的活动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活中的例子,如孩子乱丢玩具,引出整理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整理的意义,教育学生要养成良好的整理习惯。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整理项目,如整理书桌、整理书包等,进行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4.巩固(5分钟)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整理能力的掌握,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反思。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讨论如何在生活中养成良好的整理习惯,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感悟。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整理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整理习惯。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道家庭作业,要求学生在家中进行一次整理活动,如整理卧室、整理玩具等,并和家长一起完成,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和责任感。

让我自己来整理教案

让我自己来整理教案

让我自己来整理教案教学目标:1.学会自己处理事情,学会研究新技能2.了解两种整理方法:分类和定时整理3.养成整理物品的好惯,提高自理能力教学过程:活动一、认识“小伙伴”老师向学生介绍两个谜语,让学生猜出与研究和日常生活相关的物品。

学生们积极参与,猜对了的获得小贴画奖励。

接着,老师引导学生思考他们生活中的“小伙伴”,并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故事。

活动二、找不到“小伙伴”老师播放了一个视频,让学生观看。

视频讲述了一个小伙伴——毽子丢失后,图图的心情变化。

老师要求学生仔细观看,并请他们分享自己和小伙伴的故事。

学生积极参与,分享了自己和小伙伴之间的故事和关系。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们不仅了解了整理物品的两种方法,还学会了自己处理事情的能力。

同时,他们也养成了整理物品的好惯,提高了自理能力。

小朋友们,我们经常会遇到找不到铅笔或橡皮的情况,这给我们带来了麻烦。

那么,有没有好的方法可以让我们的小伙伴不走丢呢?第一个方法是不乱放,我们可以给它们找一个家;第二个方法是用完后及时放回去,保持整洁。

通过整理书包和房间,我们也可以让小伙伴们回家,同时也养成了爱整洁的好惯。

接下来,我们进行小组整理书包比赛,每个小组共同整理书包,按照不同种类分配任务,整理完后要快、静、齐。

比赛结束后,让同学们分享自己的整理方法,老师进行评价。

如果有不同的方法,也可以在台前汇报。

如果没有,我们可以通过图图的视频来研究整理书包的方法。

在整理书包的过程中,我们要先分类,然后给它们找一个家,同一类的放在一个家里。

通过动手实践,我们学会了如何整理书包,同时也可以运用这个方法整理其他的小伙伴。

最后,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淘气的房间,有没有发现他的小伙伴都有自己的家呢?我们也可以通过整理房间,让小伙伴们回家,同时也保持房间的整洁。

我们学会了整理的方法,现在我们要分组教淘气如何整理房间。

第一组将教如何整理衣物,第二组将教如何整理玩具,第三组将教如何整理书包,第四组将教如何整理凳子。

【精】11 让我自己来整理(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部编版)

【精】11 让我自己来整理(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部编版)

【精】11 让我自己来整理(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1.1.1 掌握什么是整理1.1.2 掌握为什么要整理1.2 能力目标1.2.1 能够认识到整理对自己的重要性1.2.2 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动手整理自己的物品1.3 情感目标1.3.1 培养学生整洁的生活习惯1.3.2 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2.教学重难点2.1 教学重点2.1.1 让学生认识到整理对自己的重要性2.1.2 让学生动手整理自己的物品2.2 教学难点2.2.1 如何引导学生认识到整理对自己的重要性2.2.2 如何让学生养成整洁的生活习惯3.教学过程3.1 教学准备3.1.1 教师准备:•准备整理相关的资料,包括整理的定义、整理的意义、整理的方法等。

•准备一些整理常用的物品,如吸尘器、拖把、擦窗器等。

3.1.2 学生准备:•学生需要自备记笔记的工具。

3.2 教学步骤步骤1 引入整理的概念•教师用多媒体工具展示图片,浅显易懂地讲解什么是整理,可以借助实际生活场景进行讲解。

•引导学生根据图片和实际情况进行整理概念的思考和讨论。

•教师确保学生理解了整理的概念和意义后,进行知识点的梳理和总结。

步骤2 具体实践•教师根据学生的年级特点和学科定位,选择容易整理的部分,如学生自带物品、教室环境等。

•引导学生先自行思考,列出整理物品清单,并召集小组成员开展讨论,了解大家对整理的认知不同之处。

•教师慢慢引导学生逐步理解整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每个小组负责一部分整理工作,进行自我安排和物品分类,完成整理工作后,进行整理的展示。

步骤3 整理的总结•教师根据学生成员的整理展示和实际教学工作情况,进行教学细节的讲解,针对学生的不足进行细致的问题讨论。

•教师总结教学内容,提醒学生自我管理和体验整理的乐趣,并给予表扬。

3.3 教学要点及难点•教学要点:介绍整理的概念、意义和方法,引导学生了解整洁生活的利与弊。

•教学难点: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迅速理解整理对生活的影响,并让学生养成整洁的生活习惯。

11、让我自己来整理(教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

11、让我自己来整理(教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

11、让我自己来整理(教案)前言本节课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的第11课,课题为“让我自己来整理”。

本次授课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整理的重要性,学会整理。

教学目标1.了解整理的重要性;2.学会整理自己的书包、桌面、卧室;3.培养学生良好的整理习惯。

教学重点1.整理的重要性;2.整理自己的书包、桌面、卧室。

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良好的整理习惯。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一张非常乱的照片,让学生看一下,然后问:“这张照片里面的东西乱吗?你们认为一个人整理好自己的东西有什么好处?”引导学生思考整理的重要性。

2. 学习(20分钟)从书包、桌面、卧室三个方面,向学生介绍整理的方法和技巧。

2.1 整理书包教师向学生展示一个整洁的书包,让学生自己感受一下。

然后引导学生与自己的书包比较,谈一谈哪些方面需要改进。

然后,教师向学生讲解正确整理书包的方法:首先将书包里的书和笔记本整理好,再把文具、零食等小物件放到袋子里。

最后检查一下书包是否有垃圾需要清理。

2.2 整理桌面教师出示一张乱七八糟的桌面照片,让学生看看这样的桌面会给人带来什么感觉。

然后,教师向学生讲解正确整理桌面的方法:首先将桌上的书本、笔记本等物品摆放整齐,然后将不需要的物品放回原处或丢弃。

最后用湿布擦拭一下桌面。

2.3 整理卧室教师问学生谁会自己整理卧室,然后让学生谈一谈自己整理卧室的方法。

接下来,教师向学生讲解正确整理卧室的方法:首先将衣服叠放整齐,然后将垃圾清理掉。

最后收拾杂乱的物品,按照类别归纳放置,比如彩笔和铅笔放在笔筒中,书放在书架上。

3. 操练(20分钟)让学生回到自己的座位上,自己整理好书包、桌面、卧室。

整理完成后,让学生自己检查一遍是否有遗漏的或者整理不好的地方。

4. 拓展(10分钟)教师让学生自己想一想有哪些地方可以用到整理的方法和技巧,然后让学生介绍一下。

5. 总结(5分钟)教师提问:“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引导学生将整节课学习的内容进行总结。

《让我自己来整理》教学设计

《让我自己来整理》教学设计

《让我自己来整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日常生活用品,学习用品的特点和功能,了解这些用品,给自己的生活和学习带来了哪些帮助。

2.学会根据“小伙伴”的作用和功能,能给“小伙伴”分类。

3.体会用品找不到给学习生活带来的不便和麻烦,初步感知整理物品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认识日常用品的特点和功能,学会根据它们不同作用给物品分类。

教学难点:体会用品找不到给学生生活带来的不便和麻烦,认识到培养整理技能,养成整理好习惯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一、认识小雨的“小伙伴”1.孩子们,我们每个人都有温暖的家,(简笔画“家”)除了有陪伴我们的家人,还有很多的小伙伴。

(播放视频)小雨家都有什么?指名回答。

2.这时传来了一阵喧闹声,我们去听一听吧!(播放视频)师:同学们,你们来评一评到底是谁最重要呢?为什么?指名回答。

3.师小结:无论是牙刷、牙膏还是铅笔、橡皮,他们都有各自的本领,给我们的生活和学习带来了很多帮助,所以都很重要,都是我们的“小伙伴”。

教师贴小伙伴。

二、介绍我的“小伙伴”1.接下来我们来玩一个小游戏,游戏的名称叫做猜一猜,大家猜猜老师说的“小伙伴”是谁。

(课件出示)两个小口袋,天天贴身带,如果带一只,就把人笑坏。

小小船儿一对,坐着客人十位。

白天忙着赶路,晚上靠岸休息。

全身一张皮,吃饱鼓又圆,不吃没力气,不能蹦和跳。

2.我们来介绍一些自己的“小伙伴”并说说他有什么作用。

指名回答。

教师贴作用。

三、送“小伙伴”回家1.“小伙伴”太多了,如果乱扔乱放,用的时候找不到了,也会有麻烦。

大家来看看下面发生了什么。

(播放视频)指名回答。

2.你有没有找不到“小伙伴”的时候呢?指名回答。

3.怎样让这么多的“小伙伴”能及时地为我们服务呢?指名回答。

教师贴分类放。

4.老师给大家介绍几位能干的朋友,看看他们怎么做的。

(播放视频)5.我们把这些“小伙伴”按类给他们分着放,用的时候找起来会很方便。

课件出示图片,学生动手分类。

(文具生活用品玩具)6.我们平时要养成给“小伙伴”按类摆放的好习惯,而且还要注意用完了怎么做?教师贴归原位。

11 《让我自己来整理》(教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

11 《让我自己来整理》(教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

11 《让我自己来整理》(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整理。

2.掌握整理的方法和技巧。

3.能够独立完成自己的整理任务。

教学重难点1.整理的方法和技巧。

2.如何让孩子自觉地完成整理任务。

教学内容本节课将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整理的概念和意义。

2.整理的方法和技巧。

3.让孩子自觉地完成整理任务。

整理的概念和意义整理是对杂乱无章的事物进行分类、清点和归纳的过程,可以使物品更加有序,方便寻找和使用。

整理可以培养孩子的秩序感和责任感,让他们学会自己照顾自己的生活。

整理的方法和技巧分类整理法分类整理法是对物品按其属性、种类、用途等进行分类,然后按照分类的规则放置,使物品有序排列,方便管理和使用。

清理整理法清理整理法是指对不需要的物品进行彻底的清理、整理和分类处理,以减少杂乱无章的东西,同时也可以更好地保护物品,延长使用寿命。

标签整理法标签整理法是对物品进行标记,标记可以是文字、图案、数字等,标记的作用是提醒人们物品所属的类别、用途、购买时间等信息,方便管理和使用。

让孩子自觉地完成整理任务1. 从小事做起,设定小目标将整理任务划分为小的部分,并设置小目标,让孩子逐步完成整个任务,养成整理习惯。

2. 让孩子参与整理的过程让孩子自己动手整理,让他们知道整理的意义和方法,提高他们的责任感和积极性。

3. 建立整理规则和奖励机制建立整理规则和奖励机制,让孩子知道整理是有规律可循的,同时也可以通过获得奖励来激励他们完成整理任务。

教学方法1.听课讲解2.分组讨论3.教师示范教学过程1. 教师引入教师引入整理的概念和意义,让孩子明白整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 教师讲解整理的方法和技巧教师针对分类整理法、清理整理法、标签整理法进行讲解和示范。

3. 小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整理的方法和技巧,并展示他们整理的成果。

4. 整理课堂教师示范整理课堂,让学生参与其中,并教给他们整理的技巧和方法。

5. 总结归纳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整理的方法和技巧,并展示学生整理后的成果。

《让我自己来整理》教学设计

《让我自己来整理》教学设计
法治
年 级
一年级
单 元
第三单元
课 题
11.让我自己来整理
课 时
2
总课时
总第 课时
主备教师
使用教师
上课时间
教学
目标
1、懂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会的事情学着做。
2、学习分类整理和定时整理的整理方法。
3、养成整理自己物品的好习惯,提高生活的自理能力。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生活能力。
二、我来思:
快乐一节课就要结束了,你学到了整理的方法了吗?生自由说你还有哪些收获呢?
(引导学生从知识层面和其他不同层面来反思)
三、小结。






学会整理的方法(分类整理、物归原位、定时整理)
板书设计
11 . 让我自己来整理
分类整理
物归原位 养成整理好习惯
定时整理
教后反思
审 核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过 程


第一课时
一、学什么:
1、导入:
课前的游戏中你们很快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东西,但生活中有时候东西就很难找到,请看图片师出示幻灯片,生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2、揭示课题:引出让我们自己来整理。看到课题这节课你想知道什么呢?生自由说。
过渡语:同学们想知道怎样来整理,现在就从经常陪伴我们的书包开始整理吧!
教学难点
培养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
教学准备
课件、图片、书包等
教师笔记
(二次备课)






课前游戏——我说你做(找书包、铅笔、橡皮……)这个游戏要求大家动手不动口。听明白了吗?现在开始行动。同学们真棒!

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让我自己来整理》优秀教案

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让我自己来整理》优秀教案

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让我自己来整理》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课文,使学生了解整理物品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境中。

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物品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学会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培养整理物品的能力。

2.教学难点:将课文内容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教学准备1.课文《让我自己来整理》2.生字词卡片3.整理物品的相关图片4.教学课件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谈论整理物品的经历,激发学生兴趣。

2.板书课题,让学生齐读课题。

(二)学习课文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感受课文内容。

2.教师带领学生逐段分析课文,理解课文含义。

3.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课文情感。

(三)学习生字词1.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学生跟读并认读。

2.学生用生字词造句,巩固记忆。

(四)课堂练习1.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完成课后练习题。

2.教师选取部分练习题进行讲解。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所学的课文内容。

2.引导学生谈论整理物品的方法和技巧。

(二)实践操作1.教师出示整理物品的图片,学生进行观察。

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整理物品的经验。

3.各组选代表进行实践操作,展示整理成果。

(三)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自己的实践感受。

(四)课后作业1.学生根据本节课所学内容,回家后尝试整理自己的房间。

2.家长协助孩子完成整理任务,并拍照至班级群。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实践成果。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课文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整理物品的重要性,培养了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

2.通过实践操作,学生掌握了整理物品的方法,提高了实践能力。

3.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度高,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六、教学评价1.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让我自己来整理 第一课时(教案)全国通用一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

让我自己来整理  第一课时(教案)全国通用一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

《让我自己来整理》第一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整理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独立整理的能力。

2. 通过整理实践,让学生体验整理带来的便利和成就感。

3. 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秩序感。

二、教学内容1. 学习整理书包、书桌、衣物等日常生活用品。

2. 掌握整理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3. 培养学生自觉整理的好习惯。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整理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培养自觉整理的好习惯。

2.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会到整理的乐趣,从而主动参与整理。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整理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整理的方法和技巧(1)整理书包:按照课程表将书本、文具等物品分类放入书包,整齐有序。

(2)整理书桌:将书本、文具等物品归类放置,保持桌面整洁。

(3)整理衣物:将衣物按照类型、颜色等进行分类,折叠整齐放入衣柜。

3.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整理实践,教师巡回指导,纠正操作中的错误。

4. 总结与反思学生分享整理心得,总结整理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5. 课后作业学生回家后,向家长展示整理成果,让家长监督并鼓励孩子养成自觉整理的好习惯。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整理书包、书桌、衣物等日常生活用品的方法和技巧。

2. 学生能够自觉参与整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3. 学生在整理过程中,能够体会到整理带来的便利和成就感。

六、教学建议1. 教师要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整理榜样。

2. 家长要积极配合,共同培养学生的整理能力。

3. 定期开展整理比赛,激发学生的整理兴趣。

4. 鼓励学生自主发现整理中的问题,并寻求解决方法。

5. 关注学生在整理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整理的重要性,掌握整理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培养自觉整理的好习惯,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以上的教案中,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部分,尤其是“实践操作”环节。

《让我自己来整理》教案(精选11篇)

《让我自己来整理》教案(精选11篇)

《让我自己来整理》教案《让我自己来整理》教案(精选11篇)《让我自己来整理》教案 1【教材分析】《让我自己来整理》是统编版《品德与生活》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3课,本单元的主题是“我爱我家”,由“我和我的家”“家人的爱”“让我自己来整理”“干点家务活”四课组成。

教材以“小伙伴”为切入点,用拟人化的方式,将玩具、文具和生活用品分类摆放,归类说明。

【学情分析】面对刚进入学习不久一年级学生来说,生活、学习、行为习惯都会有点困难。

孩子们还处于变化和正在变化中,很多时候依赖家长和老师。

就像整理书包这种事情,多数是由家长代劳的。

介于此,在教学《让我自己来整理》一课时,我选择和学生合作设计活动内容,共同组织活动过程,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学生乐于接受。

【设计思路】新的课程标准强调教育活动源于儿童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重视课程与儿童生活的联系,课程才会变得对儿童有意义。

为此,我在课的开始以比赛的形式引导学生初步感知东西摆放有序的好处;再通过课件展示分类整理的方法,同时指导践行;组织整理书包比赛,让学生体会整理带来的方便,师生达成共识;顺势引导;学会整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是爱父母长辈的表现;课后拓展的内容是每天按课表进行书包整理,整理目的明确,整理难度提高,需要家长参与指导,好习惯贵在坚持。

教学目标:1.懂得自己的事要自己做不会做的要学着做。

2.学习要整理两个小窍门,即物品归类及定时整理。

3.养成整理自己物品的好习惯,提高生活的自理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要加强学生整理习惯的培养,使其学会自主,侓地生活,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懂得整理生活、学习用具的小要领。

活动过程活动前情景设计:组织比赛:整理书包、找文具。

初步感悟学会整理的重要性,自己的事自己做。

绘本导入——“乱作一团”的我们1.选用绘本《乱作一团》作为趣味导入,内容讲到全家总动员,一起寻找小仓鼠一幕时戛然而止,引起学生的共鸣;如果不学会收拾房间,那么房间里真的会乱做一团,整个生活也会乱作一团哦!2.寻找身边的小伙伴:生活中,你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麻烦?大多时候,你总会找不到哪些小伙伴呢?这些“小伙伴”分属于哪些生活场景?遇到找不到“小伙伴”的情况,你会怎么做?3.展示课前收集到的同学日常生活中的整理情况的视频和照片等。

第11课《让我自己来整理》教案

第11课《让我自己来整理》教案
实践活动环节,学生们分组讨论积极,各小组都能围绕整理收纳的实际问题展开讨论。实验操作过程中,他们动手实践,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成果展示时,每个小组都展示了自己的收获,这也让我看到了他们在学习中的进步。
然而,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部分学生在讨论中较为沉默,可能是因为他们对整理收纳的实际应用还不够自信。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更加关注这部分学生,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讨论,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例:如何按类别整理书桌、书包,如何合理规划衣橱空间等。
-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引导学生养成定期整理收纳的习惯,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2.教学难点
-空间规划与利用:学生往往难以把握空间的合理利用,需要教师通过具体实例进行讲解和指导。
例:如何将书桌上的物品分门别类,如何利用隔板、收纳盒等工具增加存储空间。
-分类归纳能力的培养:对于如何将杂乱无章的物品进行有效分类,学生可能感到困惑,需要教师指导分类方法。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整理收纳的概念和重要性有了更深入的理解。通过导入新课的问题,大家能迅速意识到整理收纳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这为后续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在新课讲授环节,我注意到理论介绍部分,学生们对整理收纳的定义和意义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案例分析时,他们积极思考,试图将案例中的方法与自己的实际情况联系起来。在重点难点解析中,我用生动的例子解释了整理收纳的技巧,学生们也在这部分取得了较好的学习效果。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整理收纳的基本概念。整理收纳是一种合理安排物品、空间和时间的方法,以提高学习生活效率。它是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培养良好习惯的重要途径。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如何通过整理书桌、书包,使学习生活更有序,提高学习效率。

部编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11课《让我自己来整理》精美教案

部编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11课《让我自己来整理》精美教案

《让我自己来整理》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认识日常生活用品、学习用品的特点和功能,了解这些用品给自己的生活和学习带来哪些帮助。

学会根据小伙伴的作用和功能给小伙伴分类。

体会用品找不到,给学习、生活带来的不便和麻烦,初步感知整理物品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认识日常用品的特点和功能,学会根据它们不同作用给物品分类。

难点:体会用品找不到,给学习、生活带来的不便和麻烦,认识到培养整理技能,养成整理好习惯的重要性。

三、教学用具一个收拾的非常整齐的书包、一个东西乱放的书包。

四、相关资源图片:玩具、文具等。

五、教学过程【课堂引入】导语:同学们,我们都有自己的好朋友、小伙伴,一起学习、一起玩耍,你还知道有哪些小伙伴默默陪在你身边吗?出示任务:猜猜它是谁一一摸一下它的形状,说出它的特点和名字。

反馈指导:教师准备一个纸箱,里面装满学习用品和生活用品,让学生上来摸。

教师总结:这些不会说话的学习用品和生活用品,也是我们的小伙伴,它们默默的陪在我们身边,帮助我们学习,陪伴我们生活。

这一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不会说话的小伙伴们。

设计意图:通过活动的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初步了解生活用品和学生用品,并引出本课的主题。

【课堂活动】一、认识我的小伙伴活动一:小小分享会,我有很多小伙伴导语:刚才我们认识了很多生活和学习中的小伙伴,大家再来看看图片中的小伙伴,你能替它们做个自我介绍吗?出示任务1:替小伙伴们做自我介绍。

反馈指导:引导学生用拟人化的语言进行介绍(介绍外观和作用)教师总结:看来同学们对这些小伙伴很熟悉,老师要加大难度了,给大家出几个谜语,看看谜底是你们熟悉的哪个小伙伴。

出示任务2:猜谜语反馈指导,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踊跃回答。

学生举手发言,介绍自己的玩具或者文具。

课件展示谜语t谜语一:两个小口袋,天天贴身带,如果带一只,就把人笑坏。

谜底(袜子)谜语二:小小船儿一对,坐着客人十位,白天忙着赶路,晚上靠岸休息。

一年级统编版《道德与法治》让我自己来整理教学设计

一年级统编版《道德与法治》让我自己来整理教学设计

一年级统编版《道德与法治》让我自己来整理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认识到整理物品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和责任感。

2.帮助学生学会整理书包、书桌等个人物品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生活技能。

3.鼓励学生养成自己整理物品的好习惯,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认识到整理物品的意义,学会整理物品的基本方法。

-培养学生自己整理物品的习惯和意识。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整理物品的习惯持续保持下去,落实到日常生活中。

三、教学方法直观演示法、实践操作法、游戏教学法、讨论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展示一个杂乱的书包和一张堆满书本、文具的书桌的图片。

-同学们,看看这张图片,这个书包和书桌是不是很凌乱呀?你们平时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呢?-学生观察图片后回答。

2.再展示一个整理得整齐干净的书包和书桌的图片。

-那再看看这张图片,是不是感觉很舒服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让我自己来整理》。

(二)新课讲授1.为什么要整理-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觉得为什么要整理我们的物品呢?-学生思考并回答,教师引导总结。

-整理可以让我们更方便地找到需要的东西,节省时间。

比如,如果书包整理得好,我们一下子就能找到课本和作业本,不会因为找东西而耽误上课。

-整理能让我们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更整洁、舒适,心情也会更好。

一个整齐的书桌会让我们更愿意在上面学习。

-学会整理是一种生活技能,能培养我们的自理能力和责任感,让我们变得更独立。

2.怎样整理书包-教师拿出一个书包,里面装着各种书本、文具等物品,边演示边讲解整理书包的步骤。

-第一步,把书包里的东西全部拿出来,放在桌子上。

-第二步,分类整理。

把书本按照科目分类,比如语文书、数学书、英语书等放在一起;把作业本也按照科目分类放好;然后把文具,如铅笔、橡皮、尺子等放在一起。

-第三步,把整理好的书本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放进书包,大本的书放在下面,小本的书放在上面。

-第四步,把作业本放在书本的上面。

让我自己来整理》教学设计

让我自己来整理》教学设计

让我自己来整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表现出整理自己东西的愿望。

2.初步掌握整理物品的一些基本方法或原则。

3.表现出料理自己生活的能力,能以自己的方式爱父母长辈。

教学重难点:1.表现出料理自己生活的能力,能以自己的方式爱父母长辈。

2.教育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并帮父母做简单的家务活。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4个储物箱,箱内零乱地堆放着各种研究用品和无危险的生活用品。

2.把桌椅挪开,使活动地点空间尽量大。

教学过程:一、XXX和他的“小伙伴”1.课堂小调查:询问学生们的书包是谁整理的,有谁自己整理自己书包的。

2.让自己整理书包的学生介绍他们是如何整理的,比较谁做得更好。

3.让学生从自己的书包中拿出音乐书、语文XXX,找好后摆在桌面上并起立,计时比赛。

4.采访第一名,询问他们是如何找到东西的。

5.让自己整理书包的同学给大家讲讲自己整理的好处。

6.玩一个谜语游戏。

二、找不到“小伙伴”了1.根据学生人数分成几组,从准备好的储物箱中找东西。

2.看哪组同学最先找到东西。

3.讨论在找东西的过程中遇到了什么困难。

4.以小组为单位将储物箱中的东西进行整理,再比赛看谁找得快。

5.让优胜组介绍他们得胜的经验,让大家体会东西摆放有序的好处。

三、送“小伙伴”回家1.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已经做到了哪些,还有哪些需要做。

2.分组讨论,确定可以做哪些事情,如整理自己的图书、玩具、房间、床铺等,帮父母整理家中的摆设。

3.列出计划并实践,留出给家长写评价意见的地方。

四、养成整理的好惯1.询问学生是否惯整理自己的物品。

2.教授如何养成整理的好惯,如用诗歌激励学生。

3.让学生分组整理,培养整理惯。

五、小组讨论让学生小组讨论整理的好处和方法,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想法。

1.除了已经完成的任务,我们还能为父母长辈做哪些事情?通过我们自己的方式来表达对他们的爱和感激,让他们感受到我们的关心和体贴。

2.记录学生在家整理物品的过程,制作成实录视频。

这样可以让其他人了解如何整理物品,同时也可以激发学生的整理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11《让我自己来整理》第一课时(教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

11《让我自己来整理》第一课时(教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

11《让我自己来整理》第一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整理物品的方法和技巧;2.理解整理的重要性和意义;3.了解整洁的好处,并形成良好的整洁习惯。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能够认识到整洁的必要性;2.激发学生的自我动手能力,提高学生整理物品的方法和技巧;3.通过协作学习,让学生能够互相帮助,创造整洁的环境。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自觉爱护物品、珍惜时间的品质;2.培养学生和善待人物、和谐工作的习惯;3.理解干净整洁的环境是人们生产、生活的必要环境。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教会学生整理物品的方法和技巧;2.让学生理解整理的重要性和意义;3.培养学生自觉整洁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难点1.如何培养学生整理物品的习惯;2.如何让学生理解整洁的重要性。

三、教学过程A. 导入新课(10分钟)1.明确本节课的主题和目标;2.展示一个杂乱无章的物品堆,引发学生对整洁和整理的思考;3.通过调查问答等方式,了解学生整理物品的方法和技巧。

B. 新课内容讲解(30分钟)1.教师讲解整理物品的方法和技巧;2.给学生演示整理物品的过程;3.通过图示和实物,让学生感受整理物品后产生的变化;4.通过讲解整洁的好处,让学生理解整洁的重要性和意义。

C. 整理物品实践(40分钟)1.分组讨论,让学生合作整理课桌上杂乱无章的书本;2.教师巡视指导,帮助学生整理物品的方法和技巧;3.每组展示整理结果,评选本次整洁竞赛获胜组。

D. 课堂总结(10分钟)1.让学生总结整理物品的方法和技巧;2.回顾整洁的重要性和意义;3.引导学生反思和总结本次活动经验。

四、板书设计整理物品的方法和技巧:1.重点整理:先整理出重要的物品,再整理其他物品;2.分类整理:根据物品类型、用途等分类整理;3.手法整理:采用手法整理物品,如叠、摆、挂等。

五、作业布置1.家庭作业:整理家中书本、文具等杂物;2.写一篇总结今天课堂学习收获的文章。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学生自我动手能力得到了提升,同学之间的协作与互助得到了锻炼。

第11课 让我自己来整理 第1课时(教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

第11课 让我自己来整理 第1课时(教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

第11课让我自己来整理第1课时(教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整理的意义和方法。

掌握整理自己的物品和时间的方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正确整理自己物品和时间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爱整洁的习惯。

【教学内容】本课时主要涉及到以下内容:1.整理的意义和方法。

2.整理自己的物品。

3.整理自己的时间。

【教学重点】1.了解整理的意义和方法。

2.掌握整理自己的物品和时间的方法。

【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正确整理自己物品和时间的能力。

2.培养学生爱整洁的习惯。

【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讲解法和示范法相结合。

【教学时间】本节课预计需要用时40分钟。

【教学过程】1.引入引导学生讲述自己保持整洁的习惯以及整理自己物品和时间的方式。

2.讲解通过讲解,向学生介绍整理的意义和方法:整理的意义在于:保持物品的整洁和清爽。

提高效率,节省时间。

增强自己的自律性和责任感。

整理的方法有:分类法:按照物品的种类进行分类。

归位法:把物品放回原处,维持原来的秩序。

标记法:标记物品的归属。

提醒法:设置提醒来帮助自己记得采取行动。

3.整理自己的物品通过示范,向学生展示如何整理自己的物品:分类:按照种类,将物品分门别类地放置。

归位:将物品放回原位。

标记:把物品打上自己的名字或者贴上标签。

4.整理自己的时间引导学生讲述如何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避免浪费时间,提高效率。

如安排时间学习,阅读等。

5.总结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整洁和有序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生活、学习和工作。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够培养学生整洁、有序的习惯,并且学生能够掌握整理物品和时间的方法,提高效率,增强自律。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重点讲解了整理的意义和方法,向学生传达了整理的意义以及方法,并通过示范展示如何整理物品和时间,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整理的方法。

在课后作业中,要求学生将所学方法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这样能够更好地巩固和加深对知识的印象。

【部编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让我自己来整理》优质课 教案

【部编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让我自己来整理》优质课 教案

【部编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让我自己来整理》优质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让我自己来整理》是部编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的一课。

本课旨在让学生认识到整理的重要性,学会整理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和责任感。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自觉地整理自己的物品,保持环境的整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正处于习惯养成的关键期,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具有较强的模仿能力和学习能力。

但是,由于年龄较小,他们的自主性和自律性还不够强,需要教师的引导和鼓励。

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可能对整理有一定的了解,但不一定能够自觉地实践。

因此,教师需要通过实例和活动,让学生感受到整理的重要性,并学会整理的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学会整理的方法,能够自己来整理物品。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自主整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维护环境的责任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学会整理的方法,能够自己来整理物品。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自主整理的习惯,使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自觉地整理自己的物品。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整理。

2.互动教学法: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参与。

3.实践教学法: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整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整理物品的图片、实物等。

2.教学环境:干净、整洁的教室,有利于学生观察和学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同学们,你们有没有遇到过东西乱糟糟的情况?你们觉得这样的环境怎么样?从而引出本课的主题——整理。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一些整理前后的图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整理的重要性。

同时,教师讲解整理的方法,如分类、排序等。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让学生学会整理。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让我自己来整理》教案、教学设计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让我自己来整理》教案、教学设计
2.学生在练习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给予针对性的建议和帮助。
3.练习结束后,邀请部分学生分享自己的整理成果,让其他学生从中学习借鉴。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整理书桌的方法和技巧。
2.强调整理书桌的重要性,让学生认识到整理不仅是一种生活习惯,更是一种责任感和团队精神的体现。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整理个人物品的能力,掌握整理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培养学生良好的整理习惯,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培养学生合作、分享、尊重他人的品质,增强团队意识。
2.教学难点:
-如何让学生从实践中体会到整理的重要性,内化为自己的行为习惯。
-如何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针对性的指导,提高他们的整理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讨论、分享经验,引导学生总结整理物品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2.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整理个人物品,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3.运用观察、比较、分析等方法,让学生认识到整理与杂乱的区别,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
4.结合生活实际,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如何将道德与法治教育融入整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通过图片、故事等形式,展示整理前后的对比,让学生感受到整理带来的改变,激发学习兴趣。
-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创设整理书包、书桌等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整理。
2.分组合作,互动交流: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在合作中共同探讨整理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11让我自己来整理 (教学设计)-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

11让我自己来整理 (教学设计)-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

11让我自己来整理(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本教学设计适用于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第11课《让我自己来整理》,该课程主要介绍了儿童自我管理和情感管理的重要性,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和情感管理能力,增强自我保护能力,提高自我管理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儿童自我管理和情感管理的重要性;2.理解通过自我管理和情感管理来保护自己和别人的重要性;3.掌握收拾和整理书包的方法;4.掌握分类和分组物品的能力。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自我管理和情感管理的能力;2.提高学生分类和分组物品的能力。

情感目标1.让学生了解自我卫生保护和情感管理的重要性;2.培养学生自信心,让他们相信能自己做好自我管理和情感管理。

三、教学方法教学手段1.情景引导法:通过带领学生实际操作,引导学生体验整理卫生。

2.课件设计法:通过PPT设计,引导学生从视觉上感受整理分类及分类原则。

3.观察教学法:通过观察学生合作和独立完成整理分类过程,观察学生的学习状况和情感表现。

教学步骤步骤一:复述课文教师简要复述课文,然后以问题展开讨论:“你们每天都需要整理自己的书包或者自己的玩具吗?为什么需要整理?”步骤二:情景引导教师带领学生在课堂上实际操作,以学生书包的整理和分类为例,引导学生体验整理卫生的过程。

教师应在引导过程中对学生的培养合理要求,既不能要求过简单,也不能过于困难。

步骤三:分类原则的引导教师运用PPT设计,以图形化的方式,呈现书包内物品的分类,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分类原则,包括颜色、大小、形状、材质等。

步骤四:分类练习教师根据课堂实际情况,安排学生进行分类练习,先进行集体分类,然后引导学生分组完成分类。

步骤五:反思总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整个学习过程,总结分类整理的重要性,以及学生个人对整理的感受和经验。

四、教学资料1.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第11课ppt;2.教师精选的用于分类练习的物品。

五、教学评价1.学生对分类原则的掌握情况;2.学生分类练习完成情况和方法;3.学生参与整理感受和反思的情况。

《让我自己来整理》教学设计金艳春

《让我自己来整理》教学设计金艳春

《让我自己来整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懂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会做的事情要学着做。

2.学习整理的方法,即物品归类及定时整理等。

3.养成整理自己物品的好习惯,提高生活的自理能力。

4、爱护环境、关爱体谅家人。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学习有序整理的方法,培养自己的事自己做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养成整理物品的好习惯。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生活能力。

课前准备:教师:课件、物品教学过程:活动一:我们的“小伙伴”1、师:孩子们,我们已经是小学生了,除了认识了很多小伙伴,还拥有不少特殊的“小伙伴”,是谁呢?(课件出示一些学习、生活用品)2、师:请你们说一说你都有哪些小伙伴?这些小伙伴天天陪着我们,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发挥了什么作用呢?在全班交流。

3、这些物品的作用很大,缺少了哪一个,我们的学习生活都会受到影响,可是在生活中我们确经常弄丢、照顾不好我们的小伙伴。

你们有过这样的经历吗?同桌之间谈一谈,组内交流后全班交流。

找不到小伙伴是什么心情?弄丢小伙伴的危害有哪些?耽误学习、孤单等。

活动二:丢失的“小伙伴”1、师出示图片。

(展示在杂乱的房间里找不到橡皮而急得满头大汗的情景)2、看完图片,你有什么想法?师生共同汇报,全班同学一起交流。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3、生自由发言,师借机引导。

谁来整理?自己?妈妈?奶奶?(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板贴:自己的事情自己做4、怎么整理?教给学生整理的方法、技能:(板贴:各就各位分类整理)师:这是我们生活中常用的整理方法。

齐读板书。

5、我们在家里学会了整理东西、在学校该怎么做呢?我们去看看吧。

活动三:“小伙伴”回家1(出示对比图片)整理给生活带来什么样的变化?揭示整理的重要。

(出示图片整齐的卫生角、书包柜、图书角)正面引导学生给生活带来的愉悦。

我整理我快乐2、师:大家是不是学会了整理的方法了呢?,现在检验大家的学习情况,我们一起--送“小伙伴”回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我自己来整理
【教学目标】
1.懂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会做的事情要学着做。

学习整理的两种方法,即五品归类和定时整理。

2.养成整理自己物品的好习惯,提高生活的自理能力。

【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生活能力,培养自己的事自己做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乱作一团”的我们。

(一)教师课外选取《乱作一团》作为趣味导入,内容讲到全家总动员,一起寻找小仓鼠一幕时戛然而止,引起学生的共鸣;如果不学会收拾房间,那么房间里真的会乱做一团,整个生活也会乱作一团哦!
(二)寻找身边的小伙伴:生活中,你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麻烦?大多时候,你总会找不到哪些小伙伴呢?这些“小伙伴”分属于哪些生活场景?遇到找不到“小伙伴”的情况,你会怎么做?
(三)展示课前收集到的同学日常生活中的整理情况的视频和照片等。

请学生说感受,引导学生进行简单交流,并引导学生思考:在整理自己的物品时,哪些是需要扔掉的?哪些是需要分别进行整理的?
二、模拟操作——“虚拟空间整理魔法”。

(一)呈现儿童的生活场景的图片,包含客厅、卧室;
(二)分组随机给予场景图片,引导各小组进行合作交流;
(三)集体交流。

三、趣味制作——“家务分配器”。

(一)家务分配器的妙用;继续读课本;
(二)勤劳的小手动起来:制作“家务分配器”。

四、教师总结。

教师根据课本内容进行总结。

1 /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