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第11课《让我自己来整理》教案

合集下载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11课《让我自己来整理》教案 道德与法治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11课《让我自己来整理》教案 道德与法治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11课《让我自己来整理》教案道德与法治教案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整理的重要性,知道整理可以帮助他们更有效地学习和生活。

2.学生能够掌握整理的基本方法,能够独立整理自己的物品和学习材料。

3.学生能够培养整理习惯,懂得保持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1. 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学会整理的重要性和基本方法。

2. 学习将整理与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联系起来。

教学难点:1. 教学难点是让学生培养整理习惯。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幻灯片、多媒体设备等教学工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通过简单介绍整理的概念,提问学生整理的经验和理解,引发学生的兴趣。

2. 教师通过示范,介绍自己整理的经验和好处,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整理心得。

二、讲解提高:1. 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整理的基本方法,包括分类整理、标签整理等,并解释每种方法的使用场景。

2. 教师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分析整理对生活和学习的影响,引发学生思考整理的重要性。

三、练习巩固: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让学生整理自己的书包、课桌等物品,并对整理结果进行评价。

2.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学生在小组中整理教室的物品,学会团队合作。

四、拓展延伸:1. 教师通过讲解整理与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的联系,强调整理对于个人和集体健康的重要性。

2. 教师组织学生观察周围环境的整洁程度,并提出改善环境的方法和建议。

五、总结反思:1. 教师帮助学生总结整理的重要性和基本方法。

2.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整理习惯的培养方式,激发学生对整理的兴趣和意识。

板书设计:让我自己来整理整理的重要性:- 有助于更高效的学习和生活- 培养整洁的习惯- 为自己和他人创造良好的环境整理的基本方法:- 分类整理- 标签整理- 整理清单培养整理习惯:- 坚持每天整理一次- 鼓励自我激励- 合理分配时间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与整理的联系:- 整理是保持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的基础- 整理可以为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做出贡献评价方法:- 评价整理结果的干净程度- 评价整理的过程是否合理和高效- 评价整理的效果和持续性。

11、让我自己来整理(教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

11、让我自己来整理(教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

11、让我自己来整理(教案)前言本节课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的第11课,课题为“让我自己来整理”。

本次授课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整理的重要性,学会整理。

教学目标1.了解整理的重要性;2.学会整理自己的书包、桌面、卧室;3.培养学生良好的整理习惯。

教学重点1.整理的重要性;2.整理自己的书包、桌面、卧室。

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良好的整理习惯。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一张非常乱的照片,让学生看一下,然后问:“这张照片里面的东西乱吗?你们认为一个人整理好自己的东西有什么好处?”引导学生思考整理的重要性。

2. 学习(20分钟)从书包、桌面、卧室三个方面,向学生介绍整理的方法和技巧。

2.1 整理书包教师向学生展示一个整洁的书包,让学生自己感受一下。

然后引导学生与自己的书包比较,谈一谈哪些方面需要改进。

然后,教师向学生讲解正确整理书包的方法:首先将书包里的书和笔记本整理好,再把文具、零食等小物件放到袋子里。

最后检查一下书包是否有垃圾需要清理。

2.2 整理桌面教师出示一张乱七八糟的桌面照片,让学生看看这样的桌面会给人带来什么感觉。

然后,教师向学生讲解正确整理桌面的方法:首先将桌上的书本、笔记本等物品摆放整齐,然后将不需要的物品放回原处或丢弃。

最后用湿布擦拭一下桌面。

2.3 整理卧室教师问学生谁会自己整理卧室,然后让学生谈一谈自己整理卧室的方法。

接下来,教师向学生讲解正确整理卧室的方法:首先将衣服叠放整齐,然后将垃圾清理掉。

最后收拾杂乱的物品,按照类别归纳放置,比如彩笔和铅笔放在笔筒中,书放在书架上。

3. 操练(20分钟)让学生回到自己的座位上,自己整理好书包、桌面、卧室。

整理完成后,让学生自己检查一遍是否有遗漏的或者整理不好的地方。

4. 拓展(10分钟)教师让学生自己想一想有哪些地方可以用到整理的方法和技巧,然后让学生介绍一下。

5. 总结(5分钟)教师提问:“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引导学生将整节课学习的内容进行总结。

11 《让我自己来整理》(教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

11 《让我自己来整理》(教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

11 《让我自己来整理》(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整理。

2.掌握整理的方法和技巧。

3.能够独立完成自己的整理任务。

教学重难点1.整理的方法和技巧。

2.如何让孩子自觉地完成整理任务。

教学内容本节课将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整理的概念和意义。

2.整理的方法和技巧。

3.让孩子自觉地完成整理任务。

整理的概念和意义整理是对杂乱无章的事物进行分类、清点和归纳的过程,可以使物品更加有序,方便寻找和使用。

整理可以培养孩子的秩序感和责任感,让他们学会自己照顾自己的生活。

整理的方法和技巧分类整理法分类整理法是对物品按其属性、种类、用途等进行分类,然后按照分类的规则放置,使物品有序排列,方便管理和使用。

清理整理法清理整理法是指对不需要的物品进行彻底的清理、整理和分类处理,以减少杂乱无章的东西,同时也可以更好地保护物品,延长使用寿命。

标签整理法标签整理法是对物品进行标记,标记可以是文字、图案、数字等,标记的作用是提醒人们物品所属的类别、用途、购买时间等信息,方便管理和使用。

让孩子自觉地完成整理任务1. 从小事做起,设定小目标将整理任务划分为小的部分,并设置小目标,让孩子逐步完成整个任务,养成整理习惯。

2. 让孩子参与整理的过程让孩子自己动手整理,让他们知道整理的意义和方法,提高他们的责任感和积极性。

3. 建立整理规则和奖励机制建立整理规则和奖励机制,让孩子知道整理是有规律可循的,同时也可以通过获得奖励来激励他们完成整理任务。

教学方法1.听课讲解2.分组讨论3.教师示范教学过程1. 教师引入教师引入整理的概念和意义,让孩子明白整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 教师讲解整理的方法和技巧教师针对分类整理法、清理整理法、标签整理法进行讲解和示范。

3. 小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整理的方法和技巧,并展示他们整理的成果。

4. 整理课堂教师示范整理课堂,让学生参与其中,并教给他们整理的技巧和方法。

5. 总结归纳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整理的方法和技巧,并展示学生整理后的成果。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11课《让我自己来整理》教案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11课《让我自己来整理》教案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11课《让我自己来整理》教案教学目标1.让学生明白整理是生活中必须具备的能力,可以提高生活效率,保持身心健康。

2.帮助学生初步了解整理的方法和步骤,掌握整理的基本技巧。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判断力,引导他们学会辨别物品的价值。

教学重点1.让学生意识到整理的重要性,积极掌握整理方法。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判断力。

教学难点1.教会学生整理的方法和步骤。

2.帮助学生克服整理过程中的困难和障碍。

教学准备•教师备课电脑/手机/平板电脑等。

•展示屏或白板。

•一页白纸和笔。

•教材《道德与法治》第11课。

•让学生自己带来一个简单的物品或绿植。

教学内容及过程1. 整体感知(5分钟)教师放映一段小视频,让学生观看一个社区居民小区的自发整理活动,以提高学生对整理活动的认知度和兴趣性。

2. 案例学习(10分钟)教师抽取5-6个学生,通过学生带来的物品或绿植,让他们展示物品的整理前和整理后的情况,让学生可以切身感受到整理后物品的美好变化。

3. 整理方法和步骤(1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白纸的整理活动,引导学生了解整理的方法和步骤。

然后在白纸上进行演示,步骤如下:•筛选:将杂物分为需留,需要扔或捐赠的三类。

•分类:将留下的物品分为必需品和非必需品进行分类。

•归纳:按照物品所属的类别进行归纳。

4. 整理技巧(20分钟)教师通过实例、照片、视频等方式,引导学生掌握整理物品的方法和技巧,包括折叠叠衣和家具摆放等。

5. 练习与检验(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用所学技巧对教室进行整理,然后组织学生一起评估教室的整洁程度。

6. 总结反思(5分钟)教师让学生整洁的感受、遇到的问题和解决策略进行分享和总结,以达到提高学生自我总结和自我评估的能力。

课后作业1.学生观察家庭、学校或社区中需要整理的物品,进行筛选、分类和归纳,并记录下自己的整理过程和体会。

2.学生挑选自己最喜欢的物品,介绍此物品的重要性,并对此物品进行整理。

新部编版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11课让我自己来整理教案教学设计

新部编版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11课让我自己来整理教案教学设计

新部编版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11课让我自己来整理教案教学设计课程目标•总体目标: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良好卫生习惯,使学生具有自我保护的能力。

•具体目标:–能够理解卫生习惯的重要性,感受每个人都应该为创造洁净和谐的生活环境做出自己的贡献。

–能够通过认知和实际行动增强自身的卫生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掌握正确的卫生行为。

–能够了解相关的卫生知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教学策略•引导和学生互动,通过小组讨论,情境模拟等方式展开课堂互动。

•基于学生的感性体验,推动他们发现生活中的问题,形成自己的理解,进而引导学生转化到理性认识。

•采用贴近实际的案例,通过实践和研究的方式,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卫生行为。

•运用情景教学、游戏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课程的参与度。

教学过程第一步:引入引导学生回忆他们日常生活中的卫生习惯,如勤洗手、垃圾分类等,引导他们树立卫生的意识。

第二步:查缺补漏针对学生的生活现状和问题,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发现存在的问题,如不良卫生习惯和生活环境不卫生等,让学生总结这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第三步:案例研究引入实际生活中的卫生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问题所在并提出解决办法,加深学生对卫生习惯的理解和认识。

第四步:情景模拟通过情景模拟的方式,让学生在模拟环境中体验卫生环境,认识卫生防护的重要性。

第五步:交流分享引导学生和小组内的同学分享他们对卫生习惯的认识和体验,促进知识的综合运用和相互学习。

第六步:总结回顾通过总结,让学生了解本课的核心内容和目标,并对学习成果进行自我检查和评估,并形成对于卫生习惯的切实行动计划。

课堂评估•课堂笔记:让学生在课堂上做好笔记,记录学习过程、感悟和疑问等。

•行动口号:让学生自主创意并设计行动口号,鼓励他们落实所学知识。

•课后答题:布置与本课内容相关的题目,考查学生对本课知识的掌握情况。

教学反思通过教学实践,我们发现本次课程教学切合学生实际,贴近生活,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他们的参与度和体验感。

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第11课《让我自己来整理》教案

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第11课《让我自己来整理》教案

《让我自己来整理》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让我自己来整理》是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我爱我家》的第三个主题。

本课以“整理”为抓手,旨在通过让学生认识自己身边的生活用品、学习用品以及切合自己生活实际的活动体验等四个板块的教学,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生活能力,树立自己的事自己做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

二、学情分析小学低年级阶段是儿童品德、智力和生活能力等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

他们的生活离不开各类生活用品以及各种玩具,但物品使用过后常常呈现以下两种情况:1.没有自己整理物品的意识,多数认为爸爸妈妈会整理;2.大部分孩子不懂得如何进行有序归类整理。

三、教学目标1、学习整理的方法,如归类整理和有序整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生活能力。

2、懂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会做的事要学着做。

3、学会自己整理自己的物品,懂得以自己的方式去爱父母。

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发现、学习两种整理自己物品的方法,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生活能力。

难点:学会自己整理自己的物品,懂得以自己的方式去爱父母。

五、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制作课件2.准备学习用品和生活用品的小卡片;3.小书架学生准备:带自己喜欢的生活用品、学习用品等六、教学流程课前激趣,引出整理小朋友们好!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学了道德与法治第十课,感受到:家人的爱。

那么你们的爱自己的家吗?光头强也爱自己的家,可是他的家是怎样的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播放《熊出没》之熊二帮光头强整理房间的视频。

小朋友们,光头强的房间原先是?后来变得?闪亮整洁,谁是大功臣呀?今天老师可把熊二请到课堂上来了,想见见它吗?闭上眼睛,DENGDENG,哈喽,小朋友我是熊二,我可是整理冠军呢,你们班有没有像我这样的整理高手呢?噢,这么多呀!不愧是自能富阳娃。

可是我不信,你们敢和我PK闯关游戏吗?哪个小组最先靠近我,我就把富阳自理娃的奖杯颁发给他们。

有信心吗?我熊二的口号是:我是整理大冠军,收拾物品我第一。

部编版人教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11课《让我自己来整理》优质教案

部编版人教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11课《让我自己来整理》优质教案

11 让我自己来整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懂得整理生活、学习用具的小要领,锻炼多方面的能力。

2.情感与态度愿意尝试自己动手。

乐予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并能体会到成就感。

3.行为与习惯培养生活自理能力,培养基本学习习惯,能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4.过程与方法在徒手操、个别示范中学习;在评比、鼓励中纠正;在竞赛、唱儿歌中巩固;在表演中体验、提高。

教学重难点1.重点:(1)培养生活自理能力,整理生活用品的能力。

(2)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2.难点:懂得整理生活、学习用具的小要领。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视频。

学生准备:做游戏需要的物品。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今天,老师带来两个谜语,我们一起来猜一下,看看哪位同学的脑子比较灵活,猜得对。

师课件出示两个谜语。

生抢答,师生共同分析谜底。

师:我们猜的这两件物品是做什么用的呢?生答。

师:这些物品我们每天都要用,缺少了哪一个都会给我们带来很大的困扰,它们就是我们的“小伙伴”。

我们还有哪些“小伙伴”呢?同学们谁能跟大家分享一下,让大家认识一下你的“小伙伴”。

生纷纷发言。

小结:同学们说得真好,这些小伙伴在我们的生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我们重要的朋友。

今天,我们这节课,就是想让你们认识到这些小伙伴的存在,重视它们。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忆身边都有哪些“小伙伴”,明白这些“小伙伴”的重要。

】二、初步感知师:出示小笑脸。

同学们,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小笑脸,表现好的、回答问题积极的同学将得到老师赠送的小笑脸,你们想要吗?师课件出示视频。

(视频播放一间杂乱无章的房间,一个急得满头大汗的小朋友在让妈妈帮他找橡皮)师问:这个小朋友在做什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我们应该怎么帮助他呢?生1:他在找橡皮。

生2:他的房间太乱了,东西没有放在固定的位置。

生3:告诉他应该把东西整理好。

师:你们总结得真棒,希望你们不要像视频中的小男孩那样,把自己的房间弄得一塌糊涂,给我们的“小伙伴”找到自己的家,那你们知道我们的“小伙伴”的家在哪里吗?你能把它们送回家吗?师课件出示一些物品,请同学们帮助它们找找自己的家。

部编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三单元《11让我自已来整理》教学设计

部编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三单元《11让我自已来整理》教学设计

部编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三单元《11让我自已来整理》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让我自己来整理》是部编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三单元的一课。

本课以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为主线,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整理,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有趣的故事,引导学生认识到整理的重要性,学会自己整理书包、房间等。

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易于学生接受和理解。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开始具备一定的自主意识,但生活自理能力较弱。

通过对学生的观察和了解,我发现他们在整理方面存在以下问题:1.不知道如何整理物品,缺乏整理的方法和技巧。

2.整理过程中容易分心,无法专注于完成任务。

3.缺乏自主意识,依赖性强,不愿意自己动手整理。

针对这些问题,我需要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学生明确的指导和鼓励,帮助他们建立整理的习惯和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到整理的重要性,学会自己整理书包、房间等。

2.培养学生自主能力,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学会整理方法,培养自主整理的习惯。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自主意识,改变依赖心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的故事和图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参与整理活动。

2.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相互交流、讨论,分享整理的方法和经验。

3.实践教学法:让学生动手实践,学会自己整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故事和图片,用于引导和激发学生的兴趣。

2.准备一些实物的书包、书籍等,让学生动手实践整理。

3.准备一些整理的技巧和方法,以便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故事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关注整理的重要性。

2.呈现(5分钟)展示一些整理前后的对比图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整理的效果。

3.操练(10分钟)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尝试自己整理书包和房间。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学生明确的指导和鼓励,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完成任务。

《让我自己来整理》教案(精选11篇)

《让我自己来整理》教案(精选11篇)

《让我自己来整理》教案《让我自己来整理》教案(精选11篇)《让我自己来整理》教案 1【教材分析】《让我自己来整理》是统编版《品德与生活》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3课,本单元的主题是“我爱我家”,由“我和我的家”“家人的爱”“让我自己来整理”“干点家务活”四课组成。

教材以“小伙伴”为切入点,用拟人化的方式,将玩具、文具和生活用品分类摆放,归类说明。

【学情分析】面对刚进入学习不久一年级学生来说,生活、学习、行为习惯都会有点困难。

孩子们还处于变化和正在变化中,很多时候依赖家长和老师。

就像整理书包这种事情,多数是由家长代劳的。

介于此,在教学《让我自己来整理》一课时,我选择和学生合作设计活动内容,共同组织活动过程,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学生乐于接受。

【设计思路】新的课程标准强调教育活动源于儿童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重视课程与儿童生活的联系,课程才会变得对儿童有意义。

为此,我在课的开始以比赛的形式引导学生初步感知东西摆放有序的好处;再通过课件展示分类整理的方法,同时指导践行;组织整理书包比赛,让学生体会整理带来的方便,师生达成共识;顺势引导;学会整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是爱父母长辈的表现;课后拓展的内容是每天按课表进行书包整理,整理目的明确,整理难度提高,需要家长参与指导,好习惯贵在坚持。

教学目标:1.懂得自己的事要自己做不会做的要学着做。

2.学习要整理两个小窍门,即物品归类及定时整理。

3.养成整理自己物品的好习惯,提高生活的自理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要加强学生整理习惯的培养,使其学会自主,侓地生活,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懂得整理生活、学习用具的小要领。

活动过程活动前情景设计:组织比赛:整理书包、找文具。

初步感悟学会整理的重要性,自己的事自己做。

绘本导入——“乱作一团”的我们1.选用绘本《乱作一团》作为趣味导入,内容讲到全家总动员,一起寻找小仓鼠一幕时戛然而止,引起学生的共鸣;如果不学会收拾房间,那么房间里真的会乱做一团,整个生活也会乱作一团哦!2.寻找身边的小伙伴:生活中,你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麻烦?大多时候,你总会找不到哪些小伙伴呢?这些“小伙伴”分属于哪些生活场景?遇到找不到“小伙伴”的情况,你会怎么做?3.展示课前收集到的同学日常生活中的整理情况的视频和照片等。

部编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11课《让我自己来整理》精美教案

部编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11课《让我自己来整理》精美教案

《让我自己来整理》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认识日常生活用品、学习用品的特点和功能,了解这些用品给自己的生活和学习带来哪些帮助。

学会根据小伙伴的作用和功能给小伙伴分类。

体会用品找不到,给学习、生活带来的不便和麻烦,初步感知整理物品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认识日常用品的特点和功能,学会根据它们不同作用给物品分类。

难点:体会用品找不到,给学习、生活带来的不便和麻烦,认识到培养整理技能,养成整理好习惯的重要性。

三、教学用具一个收拾的非常整齐的书包、一个东西乱放的书包。

四、相关资源图片:玩具、文具等。

五、教学过程【课堂引入】导语:同学们,我们都有自己的好朋友、小伙伴,一起学习、一起玩耍,你还知道有哪些小伙伴默默陪在你身边吗?出示任务:猜猜它是谁一一摸一下它的形状,说出它的特点和名字。

反馈指导:教师准备一个纸箱,里面装满学习用品和生活用品,让学生上来摸。

教师总结:这些不会说话的学习用品和生活用品,也是我们的小伙伴,它们默默的陪在我们身边,帮助我们学习,陪伴我们生活。

这一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不会说话的小伙伴们。

设计意图:通过活动的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初步了解生活用品和学生用品,并引出本课的主题。

【课堂活动】一、认识我的小伙伴活动一:小小分享会,我有很多小伙伴导语:刚才我们认识了很多生活和学习中的小伙伴,大家再来看看图片中的小伙伴,你能替它们做个自我介绍吗?出示任务1:替小伙伴们做自我介绍。

反馈指导:引导学生用拟人化的语言进行介绍(介绍外观和作用)教师总结:看来同学们对这些小伙伴很熟悉,老师要加大难度了,给大家出几个谜语,看看谜底是你们熟悉的哪个小伙伴。

出示任务2:猜谜语反馈指导,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踊跃回答。

学生举手发言,介绍自己的玩具或者文具。

课件展示谜语t谜语一:两个小口袋,天天贴身带,如果带一只,就把人笑坏。

谜底(袜子)谜语二:小小船儿一对,坐着客人十位,白天忙着赶路,晚上靠岸休息。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11课《让我自己来整理》教案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11课《让我自己来整理》教案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11课《让我自己来整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整洁的重要性,明确整理物品的方法和步骤。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独立整理物品的能力,增强学生的自理能力和责任心。

3.情感目标: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培养他们的整洁意识,体会整理过程中的快乐和成就感。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教会学生整洁的方法和步骤,培养他们整理物品的能力。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独立整理物品的能力,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三、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材。

2.教具:笔、黑板、教学PPT。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打开教学PPT,呈现一些杂乱不堪的图片,引导学生讨论看到的图片有什么问题,为什么要整理物品。

2. 观察和思考(10分钟)教师出示一张整洁的照片,让学生观察图片中的物品是如何整齐摆放的,询问学生对整洁的看法,并引导学生思考整理物品的作用。

3. 学习整理方法和步骤(15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整理物品的方法和步骤,包括清除垃圾、整理物品的摆放位置、归类整理等内容。

通过教学PPT和示范,具体讲解每个步骤的操作方法。

4. 实践练习(20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践练习,学生需要在教室内选择一个区域的物品进行整理,按照之前学到的方法和步骤进行整理。

同时,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学生必要的帮助和指导。

5. 分享交流(10分钟)学生完成整理后,教师邀请几位学生上台分享整理的过程和体会,其他学生可以提出一些建议和意见。

6. 总结归纳(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总结归纳,强调整理物品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继续养成整理物品的好习惯。

五、课堂作业布置课堂作业:要求学生回家整理自己的书桌、书包或者衣柜,写一篇心得体会,并在下节课上交。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实践,培养了学生整理物品的能力和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意识。

通过实践练习和分享交流,学生对整理物品的方法和步骤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体会到整理过程中的快乐和成就感。

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案-11课《让我自己来整理》部编版

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案-11课《让我自己来整理》部编版
此外,课程中的小组讨论环节,孩子们表现得积极主动,提出了许多有创意的想法。但在讨论过程中,我也注意到有些孩子发言不够自信,声音较小。为了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我计划在今后的教学中多设置一些类似的讨论环节,鼓励孩子们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
在课程总结时,我强调了整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希望孩子们能够将所学应用到日常生活中。然而,我也意识到,仅仅依靠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今后,我将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共同关注孩子们的整理习惯培养,让整理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整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整理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如何整理书桌最有效?”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整理操作。学生们将动手整理自己的书桌,体验整理的过程和效果。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整理成果,分享整理的经验和感受。
-强化责任意识,使学生明白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3)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和法治观念。
-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学生珍惜物品,不浪费,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引导学生尊重他人劳动成果,遵守公共秩序,培养法治观念。
2.教学难点
(1)整理方法的灵活运用。
-部分学生可能难以把握分类、摆放、归位的具体方法和技巧,需要教师进行个别指导。

第11课 让我自己来整理 第1课时(教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

第11课 让我自己来整理 第1课时(教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

第11课让我自己来整理第1课时(教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整理的意义和方法。

掌握整理自己的物品和时间的方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正确整理自己物品和时间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爱整洁的习惯。

【教学内容】本课时主要涉及到以下内容:1.整理的意义和方法。

2.整理自己的物品。

3.整理自己的时间。

【教学重点】1.了解整理的意义和方法。

2.掌握整理自己的物品和时间的方法。

【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正确整理自己物品和时间的能力。

2.培养学生爱整洁的习惯。

【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讲解法和示范法相结合。

【教学时间】本节课预计需要用时40分钟。

【教学过程】1.引入引导学生讲述自己保持整洁的习惯以及整理自己物品和时间的方式。

2.讲解通过讲解,向学生介绍整理的意义和方法:整理的意义在于:保持物品的整洁和清爽。

提高效率,节省时间。

增强自己的自律性和责任感。

整理的方法有:分类法:按照物品的种类进行分类。

归位法:把物品放回原处,维持原来的秩序。

标记法:标记物品的归属。

提醒法:设置提醒来帮助自己记得采取行动。

3.整理自己的物品通过示范,向学生展示如何整理自己的物品:分类:按照种类,将物品分门别类地放置。

归位:将物品放回原位。

标记:把物品打上自己的名字或者贴上标签。

4.整理自己的时间引导学生讲述如何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避免浪费时间,提高效率。

如安排时间学习,阅读等。

5.总结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整洁和有序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生活、学习和工作。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够培养学生整洁、有序的习惯,并且学生能够掌握整理物品和时间的方法,提高效率,增强自律。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重点讲解了整理的意义和方法,向学生传达了整理的意义以及方法,并通过示范展示如何整理物品和时间,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整理的方法。

在课后作业中,要求学生将所学方法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这样能够更好地巩固和加深对知识的印象。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11课《让我自己来整理》教学设计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11课《让我自己来整理》教学设计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11课《让我自己来整理》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让我自己来整理》这一课旨在培养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学会整理自己的物品,养成有序生活的习惯,并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自主性。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正处于生活习惯养成的关键期,他们对于生活中的事物充满好奇,也愿意尝试自己动手操作。

但是,由于年龄较小,他们的自我控制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还不够强,需要教师的耐心引导和反复练习。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学会整理自己的物品,养成有序生活的习惯。

2.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自主性。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学会整理自己的物品,养成有序生活的习惯。

2.难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互动教学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生活自理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整理物品的图片,如衣服、书本、玩具等。

2.准备一些整理物品的实物,如衣物、书本、玩具等。

3.准备一个整理箱,用于学生展示自己的整理成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实物,引导学生认识各种物品,并提问他们:“你们知道这些物品应该放在哪里吗?怎样才能让它们整齐有序呢?”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展示一些整理好的物品,让学生观察和描述它们的特点,引导他们发现整理的规律和方法。

例如,衣服应该叠放整齐,书本应该按照大小顺序排列等。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种物品进行整理。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建议和帮助。

学生在实践中学会整理方法,并养成良好的整理习惯。

4.巩固(5分钟)学生个体展示自己的整理成果,其他学生进行评价,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

通过展示和评价,巩固学生所学的整理方法。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整理?怎样才能让我们的环境更加整洁美观?”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1让我自己来整理 (教学设计)-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

11让我自己来整理 (教学设计)-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

11让我自己来整理(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本教学设计适用于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第11课《让我自己来整理》,该课程主要介绍了儿童自我管理和情感管理的重要性,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和情感管理能力,增强自我保护能力,提高自我管理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儿童自我管理和情感管理的重要性;2.理解通过自我管理和情感管理来保护自己和别人的重要性;3.掌握收拾和整理书包的方法;4.掌握分类和分组物品的能力。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自我管理和情感管理的能力;2.提高学生分类和分组物品的能力。

情感目标1.让学生了解自我卫生保护和情感管理的重要性;2.培养学生自信心,让他们相信能自己做好自我管理和情感管理。

三、教学方法教学手段1.情景引导法:通过带领学生实际操作,引导学生体验整理卫生。

2.课件设计法:通过PPT设计,引导学生从视觉上感受整理分类及分类原则。

3.观察教学法:通过观察学生合作和独立完成整理分类过程,观察学生的学习状况和情感表现。

教学步骤步骤一:复述课文教师简要复述课文,然后以问题展开讨论:“你们每天都需要整理自己的书包或者自己的玩具吗?为什么需要整理?”步骤二:情景引导教师带领学生在课堂上实际操作,以学生书包的整理和分类为例,引导学生体验整理卫生的过程。

教师应在引导过程中对学生的培养合理要求,既不能要求过简单,也不能过于困难。

步骤三:分类原则的引导教师运用PPT设计,以图形化的方式,呈现书包内物品的分类,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分类原则,包括颜色、大小、形状、材质等。

步骤四:分类练习教师根据课堂实际情况,安排学生进行分类练习,先进行集体分类,然后引导学生分组完成分类。

步骤五:反思总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整个学习过程,总结分类整理的重要性,以及学生个人对整理的感受和经验。

四、教学资料1.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第11课ppt;2.教师精选的用于分类练习的物品。

五、教学评价1.学生对分类原则的掌握情况;2.学生分类练习完成情况和方法;3.学生参与整理感受和反思的情况。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部编版第11课《让我自己来整理》教学设计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部编版第11课《让我自己来整理》教学设计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部编版第11课《让我自己来整理》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让我自己来整理》是人教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11课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学会自己整理物品,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和独立性。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有趣的故事,引导学生认识到整理物品的重要性,并学会整理的方法。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开始具备一定的自理能力,但往往需要成人的引导和鼓励。

学生对于图片和故事具有较强的兴趣,通过生动的教材内容,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到整理物品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整理习惯。

2.培养学生自己整理物品的能力,提高自理能力和独立性。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学会与人分享和合作。

四. 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理解整理物品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自己整理物品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故事导入:通过生动的故事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实例呈现:通过图片和实物展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整理的方法和步骤。

3.实践操练:学生分组进行实践,亲身体验整理的过程,提高动手能力。

4.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整理方法和经验,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5.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整理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养成整理的习惯。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

2.图片和实物:整理物品的图片和实物。

3.教学工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动的故事导入新课,引导学生认识到整理物品的重要性。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图片和实物展示,向学生介绍整理的方法和步骤,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整理的过程。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亲身体验整理的过程。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整理方法和经验。

学生互相学习和交流,巩固所学内容。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11课《让我自已来整理》教学设计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11课《让我自已来整理》教学设计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11课《让我自已来整理》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让我自己来整理》是部编版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11课的一节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整理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自己整理物品的良好习惯。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有趣的故事,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整理,怎样整理,以及整理的好处。

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正处于生活习惯养成的关键期,他们对于整理物品的认识和能力各不相同。

有的学生可能已经养成了整理物品的习惯,而有的学生可能还没有意识到整理的重要性。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认识到整理的重要性,并教会他们整理的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整理的重要性,认识到自己整理物品的好处。

2.培养学生自己整理物品的良好习惯。

3.提高学生的时间管理能力,培养他们的自律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认识到整理的重要性。

2.教会学生整理的方法和技巧。

3.培养学生自己整理物品的良好习惯。

五. 教学方法1.情景教学法:通过生动的故事和图片,引导学生进入情景,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分享自己的整理经验和方法。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整理物品,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与教材内容相关的故事和图片。

2.准备一些整理工具,如收纳盒、抽屉分隔器等。

3.准备时间管理表,让学生了解如何合理安排时间。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故事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需要整理?怎样整理?整理的好处是什么?2.呈现(10分钟)展示一些整理前后的对比图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整理的效果。

引导学生讨论:整理后的物品为什么会更整齐?怎样才能保持整理后的状态?3.操练(1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定一个整理主题(如书桌、衣柜等)。

让学生动手实践,尝试自己整理物品。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个别辅导和建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我自己来整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表现整理自己东西的愿望。

2.初步掌握整理物品的一些基本方法或原则。

3.表现出料理自己生活的能力,能以自己的方式爱父母长辈。

教学重难点
1.表现出料理自己生活的能力,能以自己的方式爱父母长辈。

2.教育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并帮父母做简单的家务活。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4个储物箱,箱内零乱地堆放着各种学习用品和无危险的生活用品。

2.把桌椅挪开,使活动地点空间尽量大。

教学过程
一、小雨和他的“小伙伴”
课堂小调查
1.课堂小调查:你的书包是谁整理的?有谁自己整理自己书包的?
2.请自己整理书包的学生介绍他(或她)是怎么整理自己的书包的。

比一比,看谁做得好
1.请你们从自己的书包中拿出音乐书、语文田格本,找好后摆在桌面上并起立。

2.教师计时:第一名和最后一名差多长时间。

3.师采访第一名:为什么找得这么快?
4.请自己整理书包的同学给大家讲讲自己收拾有什么好处?
5.两个小口袋,天天贴身带,如果带一只,就把人笑坏。

我是……
6.小小船儿一对,坐着客人十位。

白天忙着赶路,晚上靠岸休息。

我是……
二、找不到“小伙伴”了
1.教师根据本班学生数分成相应的几组(假设4组),从准备好的储物箱中找东西。

2.看哪组同学最先找到(橡皮、卷笔刀……)
3.谈感受:在刚才找东西的过程中,说说大家感受到什么困难?(太乱、东西多、……) 4.以小组为单位将储物箱中的东西进行整理,再比赛看谁找得快。

5.让优胜组介绍他们得胜的经验,让大家体会东西摆放有序的好处。

三、送“小伙伴”回家
师:把“小伙伴”送到哪里去呢?
1.参照教材,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做到了哪些?没做到哪些?
2.分组讨论,除了自己已经做过的,还可以做哪些?(整理自己的图书、玩具、房间、床铺等,帮父母整理家中的摆设……)。

3.把讨论中确定的自己可以继续做的事情列出来,做一个计划去进行实践。

4.教师指导学生列出准备做的事情并留出给家长写评价意见的地方。

四、养成整理的好习惯
1.师:书本上这样做对吗?
生:我不整理,反正妈妈会整理的。

生:等长大了我再自己整理。

2.师:怎样养成整理的好习惯呢?
我的“伙伴”真不少,它们都是我的宝。

各就各位不乱跑,每到用时才好找。

用完它们送回家,有空也给洗个澡。

3.学生分组整理。

五、小组讨论
1.除了自己已经做过的,说说我们还可以做哪些?(体会父母长辈的辛苦用自己的方式爱他们)
2.录像:学生在家整理物品的实录。

3.评选“棒棒小当家”,学生采访录像中的主人公,问技巧也可以,问这样做的好处也可以。

4.小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具有自理能力也是体谅父母、孝敬父母的表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