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表现和产生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表现和产生的影响
[摘要]自从网络出现之后,由于网络本身所具有的开放、隐蔽等特点,部分大学生出现了网络道德失范问题。当前大学生群体中的网络失范问题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浏览不良信息:恶意攻击他人:网络知识侵权:网络成瘾。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产生的影响,主要有四个问题:影响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造成大学生在社会生活中价值取向紊乱:导致大学生道德人格的缺失:使大学生产生对现实生活的疏离感。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互联网
一、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具体表现
课题通过对当前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问题调查发现,当前大?W生群体中的网络失范问题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
1、浏览不良信息
网络是一个缩小的地球,现实生活中有的一切,网络社会中都有。在网络中,除了有大量健康和有用的信息外,还有大量不良信息,包括:反动、迷信、庸俗、色情、凶杀、恐怖等。这些不健康的内容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也造成了极大威胁,甚至使一些大学生走上了犯罪的道路。有研究表明,有高达60%左右的大学生,虽然是在无意中接触到网上黄色信息的,他们往往出于好奇或冲动而进一步寻找类似信息,
从而深陷其中。
2、恶意攻击他人
网络社会是一个自由开放的社会,在网络中言论可以极端自由,因此一些存心不良的人就在网络中造谣中伤,肆意的侮辱、诽谤他人,给别人造成极大的心理影响;一些自身素质不高的人在网上出口成脏,任意谩骂;还有个别人通过技术移花接木,制做散布对他人不利的图片、在BBS、贴吧和虚拟社区中散布流言蜚语、侮辱诽谤他人,对他人造成极其恶劣的影响。甚至有一些别有用心的人,甚至利用网络这个相对自由的平台,大肆捏造虚假消息,大量散布反党反社会的过激言行,煽动不明真相的群众。
3、网络知识侵权
在互联网这个存贮数据资料的宝库。我们想获得的任何资料几乎都可以通过百度、谷歌等搜索引擎检索找到。互联网未经允许的随意上传、存储和任意下载对现行的著作权保护制度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在通讯网络日益发展的今天,知识产权更易受到侵害。工业时代的著作权,由于传播载体是有形的,需要专门的工厂进行生产,因此能够通过海关、交通、工商等传统部门,运用法律保护著作权人的利益。但是随着网络网络的出现,以及网络独特的“数字化”信息方式,著作权体系的地域空间概念被完全打破,大量的文字、图像、音乐、电影等均可通过网络链接的方式,在全世界范围内实
现自由流动。网络环境中的呈现出了新的特点。知识产权在互联网环境下很难得到保护,作品被复制、商标被模仿等行为给著作权所有者造成了巨大损失。现有的著作权保护法在互联网环境中难以起到应有的保护作用。
4、网络成瘾
网络成瘾危害巨大,它使得许多大学生学习成绩下降、性格孤僻、体质下降。根据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在全国13所
高校开展的网络成瘾调查显示:大学生网络成瘾问题趋严重,每年约有2.5%的大学生由于网络成瘾问题不得不中途离开
学校。由此可见,网络成瘾对大学生的危害相当严重。
二、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产生的影响
1、影响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由于网络的虚拟性,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呈现间接性的特点。长期面对多媒体画面的“人机对话”交流方式,容易使人产生精神麻木和道德冷漠,并失去现实感和有效的道德判断能力,影响正确“三观”的形成。一些学生沉湎于网络环境,不能自拔,网上言论的不负责任并由此引发出颓废、消极、缺乏诚信等病态心理,养成觉得无趣但又放不下的“鸡肋”心理,人生观、价值观发生了扭曲,任其在互联网这块虚拟天地里堕落。
2、造成大学生在社会生活中价值取向紊乱
青年学生的价值观念在网络的冲击下更趋于个性化、多
样化,社会的价值观念也难以保持统一,以至于社会道德生活中呈现出双重或多元价值标准并存的局面。多元价值标准并存的社会现实又会使政府、学校甚至社会传统一直灌输的道德观念仅仅成为人们众多道德选择中的一种,而社会道德的主要规范一直所起的支配性作用则可能消失,导致的道德评价失范、道德相对主义最终必然导致青年道德选择迷惘和价值取向紊乱。由于大学生的社会生活经验较少,对于经过伪装的思想和言论的识别能力较差,加之特有的好奇心、猎奇心,他们会比较容易被诱导,进而产生错误的价值倾向。久而久之,还会把错误的伦理道德倾向带到现实生活中;更甚者,还容易对现实世界的伦理道德标准产生排斥心理。
3、导致大学生道德人格的缺失
一般而言,人们在传统社会中的道德意识较为强烈,道德行为也较为严谨。然而,由于他们的道德行为常常是做给他人,特别是可能对自己有影响的人“看”的,自律意识较差,所以一旦进入互联网这个“自由时空”的视域,舆论和感情筑成的防线便很容易崩溃。网络行为的“数字化”、“虚拟化”的特点,很难对网络公民的行为加以确认、监管。网络社会比传统社会更少人干预、过问,更难以管理和控制。网络本身追求自由、公平、效率,但运用它的一些青年大学生还没有从精神境界上与之匹配,因此很容易造成大学生道德人格的缺失。
4、使大学生产生对现实生活的疏离感
网络的出现,使人同时生活在网络空间和物理空间两个空间中,在虚拟和现实之间,就需要进行角色的转换和行为的协调。如果这种转换和协调失效,就会出现行动变异,心理错位甚至生理失调,就会患上网络综合症,如网络上瘾、网络孤独、迷恋电子游戏等。如果过分沉溺于网络空间,人就有脱离现实社会而成为网络奴隶的危险。尤其当学生在虚拟世界获取的快乐比现实世界多时,就可能会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网络交往中。而现实生活中遇到挫折时更加倾向在网络中寻求安慰。久而久之,这种循环很可能造成这样一个后果:学生只愿意在网络上虚拟完美的人生,而消极地对待充满缺陷的现实世界。加之在就业压力、金钱压力、社会压力下,更驱使大学生藏进网络里去构想自己的生活,只会用虚无来证明自己,使他们更加缺少自信心,加剧个体行为麻木、冷漠,缺少对社会的责任感、对亲人的热情,甚至产生交往障碍和更多的心理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