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死亡报告卡管理制度

合集下载

死亡报告卡管理制度

死亡报告卡管理制度

死亡报告卡管理制度
一、防保科负责死亡医学证明书管理工作,空白死亡医学证明书统一加锁保管,防止遗失。

发出空白单时应及时登记领出科室、医师和日期。

二、凡在我院发生的死亡(包括来院已死,院前急救过程中死亡),我院应出具《死亡医学证明书》。

三、临床医师到防保科领取死亡医学证明书,填写完整的死亡医学证明书后,第2.3。

4联交由家属;第一联一式两份交防保科进行登记并网络直报,直报人员在患者死亡后14天内完成死因编码及网络直报工作。

四、《死亡医学证明书》是具有法律效力的医疗文书,诊治医师必须在死亡后7日内开具证明书,必须由诊治医师认真如实完整填写,死亡主要疾病诊断要准确,不得缺项和涂改,不得使用铅笔及红色笔填写。

五、防保科做好原始医学证明书的保存和管理,做好自查工作总结,每月汇总上报,协助区疾控中心进行相关督导检查工作。

六、对不履行职责,有死亡病例漏报、迟报者,引发纠纷,承担相应责任。

七、主管院长定期对死亡医学证明书管理工作进行督导.。

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死亡报告卡管理制度

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死亡报告卡管理制度

死亡报告卡管理制度
(1)、医院各科均应设立死亡病例登记报告本。

(2)、值班医师发现死亡病例立即填写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报告至疾病预防控制科。

(3)、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内容及相关信息要详细填写,不得漏项,不能迟报、漏报。

(4)、疾病预防控制科在接到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后,7日内进行网络直报,保证及时准确。

(5)、各科室主任为责任人,负责督促本科室死亡病例的报告,审核工作,要切实负责。

(6)、医务科、疾病预防控制科组织巡查、督导,提高报告率,发现不报或违犯此规章制度者与科室的综合目标挂钩,进行奖罚处理。

(7)、配合市、区及疾控中心按时完成开展的死亡调查及监测工作。

婴儿死亡及新生儿出生缺陷报告制度

婴儿死亡及新生儿出生缺陷报告制度

婴儿死亡及新生儿出生缺陷报告制度一、背景和目的婴儿死亡和新生儿出生缺陷是影响我国儿童健康的重要问题。

据统计,每年我国约有数十万婴儿死亡,其中许多是由于可预防的原因造成的。

为了降低婴儿死亡率和新生儿出生缺陷发生率,提高我国儿童健康水平,我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婴儿死亡及新生儿出生缺陷报告制度。

二、婴儿死亡报告制度1. 及时汇报:孕产妇死亡、死胎、死产、活产新生儿死亡等情况,科室必须及时汇报,由医院主持死亡病例讨论。

2. 填写报告卡:科室应如实填写孕产妇、新生儿死亡报告卡,经医院审核后上报。

3. 专人负责:孕产妇、新生儿死亡报告卡由专人负责填写和管理。

4. 定期分析:医院应定期分析孕产妇、新生儿死亡情况,查找原因,及时向有关部门反馈,调整医院工作。

三、新生儿出生缺陷报告制度1. 建立登记簿:各级医疗机构应建立新生儿出生缺陷登记簿,如实填写围产儿出生缺陷登记表。

2. 及时报告:分娩室发现出生缺陷儿应在24小时内报告本科出生缺陷监测负责人,并做好原始登记。

3. 收集病例信息:一旦发现并确诊的出生缺陷儿或残疾儿童,在家属知情同意的情况下,应注意收集出生缺陷病例或疑似病例照片。

4. 会诊和诊断:无法确诊的报告科负责人,在24小时内组织上报医院妇产医师及新生儿医师会诊,确保确诊。

5. 告知家属:已经确诊的出生缺陷儿,应告知家属到上级医院进一步诊断或治疗纠正。

6. 加强培训:加强相关科室医务人员专业知识培训,做到不错报、漏报或迟报。

四、制度实施的意义1. 提高儿童健康水平:通过及时报告和分析婴儿死亡及新生儿出生缺陷情况,有助于发现和解决影响儿童健康的问题,提高我国儿童健康水平。

2. 预防和控制新生儿出生缺陷:通过建立新生儿出生缺陷登记制度和加强医务人员培训,可以提高对新生儿出生缺陷的早期发现和诊断能力,从而预防和控制新生儿出生缺陷的发生。

3. 保障母婴安全:通过加强孕产妇健康管理,提高孕产妇医疗服务质量,降低孕产妇死亡率,保障母婴安全。

死因报告管理制度

死因报告管理制度

死因报告管理制度
死因报告管理制度
为了加强死亡病例报告管理工作,确保死亡病例的及时准确上报,特制定本制度。

1、患者在医疗过程中死亡的,诊治医生须对死亡病例进行死因医学诊断,在患者死亡后三日内填报《死亡病例报告卡》。

2、死亡诊断应填写详细、准确,符合国际ICD-10编码的疾病名称,按规范的死因链填写死亡原因。

3、慢性病管理科网络直报人员应在患者死亡后 7 天内登录人口死亡信息登记管理系统,完成网络直报工作。

4、在进行直报时要认真填写以下内容:基本信息——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发病日期、诊断日期、报告日期、报告单位;死亡信息——死亡日期、死亡原因(直接死因、根本死因、与传染病相关的死因及不明死因)。

对于不明原因死亡病例,要在《医学死亡证明书》背面〈调查记录〉一栏填写病人症状、体征。

5、医务处应定期检查各科室死亡病例报告情况,并对慢性病管理科网络直报工作进行定期督导,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死亡证明报告及报告卡管理制度

死亡证明报告及报告卡管理制度

死亡证明报告及报告卡管理制度死亡证明报告及报告卡管理制度1. 概述死亡证明报告及报告卡管理制度旨在规范和统一死亡证明报告和报告卡的管理流程,确保信息准确、可靠,并提高工作效率。

本文档详细介绍了管理制度的目标、适用范围及职责分工等内容。

2. 目标- 提供准确、可靠的死亡证明报告和报告卡;- 管理死亡证明报告和报告卡的存储和归档;- 加强对报告制作和管理过程的监督和控制;- 优化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

3. 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涉及到死亡证明报告和报告卡的部门和人员。

4. 职责与权限4.1 报告制作人员- 负责填写死亡证明报告和报告卡;- 确保报告和卡片的信息准确和完整;- 将报告和卡片交由上级进行审核。

4.2 审核人员- 负责审核报告和卡片的内容和格式;- 确保报告和卡片符合相关法规和规范;- 及时进行批准或驳回。

4.3 存储与归档人员- 负责死亡证明报告和报告卡的存储和归档;- 确保报告和卡片的安全性和可访问性;- 根据相关规定制定存储和归档的标准和流程。

5. 报告制作流程5.1 填写报告和卡片1. 报告制作人员根据相关材料和证据填写死亡证明报告;2. 报告制作人员将报告中的关键信息录入报告卡。

5.2 报告审核1. 报告和卡片交由审核人员进行审核;2. 审核人员核对报告和卡片的信息,确保准确性;3. 审核人员根据审核结果进行批准或驳回。

5.3 存储与归档1. 存储与归档人员按照存储标准将批准的报告和卡片进行分类和归档;2. 存储与归档人员确保报告和卡片的安全性和可访问性;3. 存储与归档人员负责对存储系统进行定期维护和备份。

6. 报告管理6.1 查询和查阅- 任何需要查询和查阅报告和卡片的人员需提出申请;- 存储与归档人员根据申请提供相应的报告和卡片。

6.2 报告修改和维护- 任何需要修改和维护报告和卡片的人员需提出申请;- 存储与归档人员根据申请进行相应的修改和维护。

6.3 报告销毁- 报告和卡片符合销毁标准的,经相关负责人批准后,进行销毁操作;- 存储与归档人员负责对销毁操作进行记录和备份。

死亡报告卡管理制度

死亡报告卡管理制度

死亡报告卡管理制度一、引言死亡事件是每个人生命的终结,对于社会而言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针对死亡事件的准确和全面记录,不仅能够为公共卫生工作提供指导和决策依据,还能为相关研究提供数据支持。

因此,建立一套科学、规范的死亡报告卡管理制度,对于保障公众健康至关重要。

二、死亡报告卡管理制度的内容1.管理流程:明确死亡报告卡的收集、整理、传递和存档流程,以确保信息的准确可靠性。

2.报告人员要求:明确死亡事件的报告人员资质和职责,要求其具备医学、统计学等相关专业知识。

3.报告格式和要素:规定死亡报告卡的格式和必填要素,包括死者基本信息、死亡原因、死亡时间等。

4.信息统计和分析:建立统计和分析机制,对死亡事件进行分类统计和趋势分析,以便发现异常情况和时期性发病。

5.信息保密和使用:确保死亡报告信息的保密性,仅供相关部门和研究机构使用,并明确使用范围和权限。

三、死亡报告卡管理制度的意义1.为公共卫生工作提供决策依据:通过对死亡事件的准确记录和分析,可以及时发现并分析死因,及早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从而减少死亡事件的发生。

2.为公众提供科学服务:基于死亡事件的统计和分析结果,可以制定公共卫生计划和预防措施,提供针对性的医疗服务,从而更好地保障公众健康。

3.为科学研究提供数据支持:死亡报告卡中记录的信息可以为相关研究提供数据支持,促进医学科研的发展和进步。

4.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应急响应:通过建立死亡报告卡管理制度,可以及时掌握死亡事件的发生情况,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响应提供依据。

四、死亡报告卡管理制度的落实1.加强宣传和培训:通过各种渠道加强对死亡报告卡管理制度的宣传和培训,提高相关人员的意识和能力。

2.建立监督机制: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定期对死亡报告卡的管理和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估,确保制度的有效运行。

3.合理运用信息技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如电子报告卡、数据管理系统等,提高工作效率和信息的准确性。

总结起来,死亡报告卡管理制度是一项重要的举措,对于公共卫生工作和公众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1危重、死亡病例报告制度

1危重、死亡病例报告制度

危重、死亡病例报告制度
一、经治医师对所分管病人的病情,应密切观察,如发现患者病情加重或恶化、威胁生命时,应立即报告上级医师;上级医师(包括主治、主任医师)应立即到现场组织抢救,同时下病危医嘱。

填写病危通知单一式三份,家属签字后,一份交于患者家属,一份在病例中留存,一份上报医务处。

必要时,请医务处协调有关科室会诊、抢救,组织全体人员(包括家属),全力以赴抢救;病情稳定好转。

二、患者经抢救无效死亡后,经治或值班医师及当班护士在进行尸体料理的同时,由医师填写死亡通知单(三联单),其中二、三联交患者家属,以备注销户口、办理火化等用,一联尽快报告医务处并及时通知感染控制科网报。

必要时上报院长,协助科室做善后处理。

如为医疗事故争议,按有关规定处理。

三、认真填写《死亡医学证明书》,《死亡医学证明书》的填写要求使用蓝色或黑色签字笔,内容完整、准确,字迹清楚,填报人签名,单位盖章。

填写项目包括:姓名、性别、民族、主要职业及工种、身份证号、户口地址、现住址、生前工作单位、出生日期和死亡日期、实足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死亡地点、疾病最高诊断单位及诊断依据、可以联系的家属姓名及住址或工作单位、联系电话、住院号、医师签名、单位盖章、填报日期。

致死的主要疾病诊断及根本死因。

三、病危和死亡通知书报送医务处后,医务处应认真登记,及时处理有关事宜,如经治医师不及时上报,造成不良影响和后果,当事人要承担责任。

死亡证明报告及报告卡管理制度

死亡证明报告及报告卡管理制度

死亡证明报告及报告卡管理制度死亡证明报告及报告卡管理制度1-死亡证明报告的目的1-1 为了准确记录和证明一个人的死亡事实,提供法律依据。

1-2 为公共利益、社会管理和个人权益提供指导和支持。

2-死亡证明报告的主体2-1 死亡证明报告由医疗机构、公安机关、民政部门等相关部门共同组成的审核团队负责填写和审核。

2-2 填写报告的人员应具备相关法律、医学和审批程序的基本知识。

3-死亡证明报告的程序3-1 家属或相关人员向医疗机构报告死亡事件。

3-2 医疗机构确认死亡事实,并收集相关材料。

3-3 医疗机构填写死亡证明报告。

3-4 医疗机构将填写完整的死亡证明报告提交给审核团队。

3-5 审核团队审核死亡证明报告,并签发证明。

4-死亡证明报告的内容4-1 逝者的基本信息,如姓名、性别、等。

4-2 死亡的时间、地点和原因。

4-3 报告填写人员和审核人员的姓名和。

4-4 相关附件的清单和。

5-死亡证明报告的保存与管理5-1 死亡证明报告应妥善保存,并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要求进行备案。

5-2 医疗机构应设置专门的档案室和电子档案系统,确保死亡证明报告的安全和可追溯性。

5-3 报告涉及的敏感信息应严格保密,仅限于有权机构和部门使用。

附件:2-相关法律和法规文件法律名词及注释:1-医疗机构:指执业医师、医疗机构、卫生行政部门和其他从事医疗卫生活动的组织和个人。

2-公安机关:指公安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负责维护社会治安和公共安全。

3-民政部门:指民政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负责居民户口、婚姻登记、社会救助等事务。

死亡病人报告管理制度

死亡病人报告管理制度

死亡病人报告管理制度
为了加强死亡病人报告卡的规范化管理,特制定本制度。

1、死亡病人报告卡,要求及时认真详细填写,字迹清楚,不得缺项。

2、一定要填写常住户口地址和现住户口地址,包括病人身份证号。

3、对因病死亡病人,要求临床医生,在填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的同时,填写死亡病人报告卡,以便及时上网。

4、对5岁以内的儿童死亡加填儿童死亡报告卡。

5、1岁以内的死亡病人,加填新生儿和婴儿死亡报告卡。

6,对本院已死和在医院死亡的病人,应在2天之内填写并送防保科。

7、如果发现漏报者按医院目标责任制考核细则执行。

新生儿死亡报告制度最新

新生儿死亡报告制度最新

新生儿死亡报告制度最新新生儿死亡报告制度是为了更好地了解新生儿死亡的情况,以便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减少新生儿死亡的发生。

本文将详细介绍新生儿死亡报告制度的内容、目的、实施步骤和意义。

一、新生儿死亡报告制度的内容1.成立新生儿死亡评审专家组:由区级卫生行政部门、新生儿或儿科、产科、妇幼保健等相关专家与管理人员为成员。

办公室设在县妇幼保健所,负责新生儿死亡相关资料评审前的准备工作。

2.确定新生儿死亡评审对象:凡发生在本辖区县级及以上医疗保健机构的全部新生儿死亡者。

辖区医疗机构在新生儿死亡后的7天内组织院内死亡新生儿病例讨论,由产、新生儿或儿科医生填写死亡调查表”及死亡报告卡”,并报至辖区内妇幼保健机构。

3.新生儿死亡评审时间:新生儿死亡评审原则上每季度评审一次,或根据辖区内新生儿死亡的数量来确定。

分别在每年的7月、10月、1月、4月10日前完成所有新生儿死亡评审,并将所有的新生儿死亡调查表”、儿童死亡报告卡”、评审分析报告”、评审总结报告”在评审后2周内各1份上报给市级妇幼保健机构。

4.县级评审领导小组要定期组织进行新生儿死亡评审汇总分析,针对死因提出有效的干预措施,评审过程中,应遵循严格保密、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

二、新生儿死亡报告制度的目的1.及时了解和掌握新生儿死亡的情况,为制定新生儿死亡预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2.促进医疗机构之间的信息交流和经验分享,提高新生儿救治水平。

3.提高医务人员对新生儿死亡的警惕性,加强新生儿救治工作。

4.促进家庭、社会和政府对新生儿健康的关注,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三、新生儿死亡报告制度的实施步骤1.成立新生儿死亡评审专家组,明确各成员的职责和任务。

2.制定新生儿死亡报告表格和填写规范,培训相关人员。

3.实施新生儿死亡报告制度,医疗机构在新生儿死亡后7天内将死亡信息报至辖区内妇幼保健机构。

4.妇幼保健机构对新生儿死亡信息进行汇总、分析和评估,提出干预措施。

5.定期向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新生儿死亡情况,反馈干预措施的实施效果。

死亡_报告卡档案管理制度

死亡_报告卡档案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了规范死亡报告卡的管理和使用,提高统计工作的质量,确保死亡信息的真实、准确和完整,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卫生行政部门的有关规定,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我院所有死亡病例的死亡报告卡管理。

三、管理部门1. 医院预防保健科负责死亡报告卡的统一管理和监督实施。

2. 各科室负责本科室死亡病例死亡报告卡的填写、收集和上报。

四、管理要求1. 死亡报告卡的填写要求(1)填写人必须具备一定的医学知识,确保死亡报告卡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

(2)填写时,应按照《死亡医学证明书》的填写要求,如实填写死者基本信息、死亡原因、死亡时间等。

(3)死亡报告卡应使用黑色或蓝色钢笔填写,字迹工整,不得涂改。

2. 死亡报告卡的收集与上报(1)各科室在患者死亡后24小时内,将填写好的死亡报告卡报送至预防保健科。

(2)预防保健科在收到死亡报告卡后,应及时进行审核,确保报告卡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

(3)预防保健科在审核无误后,按照规定时限将死亡报告卡上报至上级卫生行政部门。

3. 死亡报告卡的保存与使用(1)死亡报告卡应妥善保存,保存期限为30年。

(2)未经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查阅、复制、泄露死亡报告卡内容。

(3)死亡报告卡仅用于统计、分析和研究,不得用于其他用途。

五、监督检查1. 医院定期对死亡报告卡的管理工作进行监督检查,确保本制度的有效实施。

2. 预防保健科负责对死亡报告卡的管理工作进行日常监督,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3. 对违反本制度的行为,医院将依法依规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六、附则1. 本制度由医院预防保健科负责解释。

2.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新生儿死亡评审管理制度

新生儿死亡评审管理制度

新生儿死亡评审管理制度
1、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新生儿死亡评审工作的组织管理、专家组建立和人员资格审查;同时负责评审结果的反馈。

2、定期开展新生儿死亡评审工作。

3、医疗保健机构内发生新生儿死亡事件后7天内,填写《医疗保健机构新生儿死亡调查表》和《儿童死亡报告卡》,在规定的时间内上报到相应的妇幼保健机构。

4、收集和管理本辖区内医疗保健机构填写的新生儿死亡病例、《医疗保健机构新生儿死亡调查表》和《儿童死亡报告卡》,定期提交到新生儿死亡评审会进行死亡评审。

5、新生儿死亡评审工作要严格执行保密的原则、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评审结论不作为医疗事故鉴定依据的原则。

6、将评审结果反馈给辖区内各医疗保健机构。

7、各级评审专家组完成评审后,向同级卫生行政部门和上级妇幼保健机构上报“新生儿死亡评审分析报告”和“新生儿死亡评审总结报告”。

死亡证明报告及报告卡管理制度

死亡证明报告及报告卡管理制度

死亡证明报告及报告卡管理制度引言死亡是人类生命的终结,准确记录和管理死亡证明报告及报告卡对于社会管理、公共卫生和法律层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死亡证明报告及报告卡的管理制度,包括其定义、流程、要素和重要性等方面。

死亡证明报告及报告卡的定义死亡证明报告及报告卡是一种用于记录死者身份、死亡原因和相关信息的文书或卡片。

它是医疗机构对死亡进行证明和统计的重要工具,也是死亡相关事务的依据。

死亡证明报告及报告卡的流程死亡证明报告及报告卡的流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接收死亡通知:当医疗机构或相关部门接收到死亡通知时,应及时进行记录,并启动死亡证明报告及报告卡的流程。

2.审核死亡证明报告:医疗机构的相关医生会对死亡证明报告进行审核,核实死亡事实和死因,并填写相关信息。

3.签发死亡证明报告:审核通过后,医院将签发死亡证明报告,证明死亡事实和死因,并提供给相关部门或个人。

4.统计和管理:医疗机构会将死亡证明报告及报告卡进行统计和管理,用于相关数据分析和公共卫生工作。

死亡证明报告及报告卡的要素死亡证明报告及报告卡通常包含以下要素:1.死者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出生日期、民族等个人信息。

2.死亡信息:包括死亡日期、死亡地点、死因等死亡相关信息。

3.医生信息:包括签发医生的姓名、执业医师证号等医生相关信息。

4.医疗机构信息:包括医院名称、所在地、联系方式等医疗机构相关信息。

5.签发日期:记录死亡证明报告签发的日期。

死亡证明报告及报告卡管理制度的重要性死亡证明报告及报告卡管理制度的重要性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数据统计和分析:通过死亡证明报告及报告卡的管理,可以对死亡情况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为公共卫生工作提供数据支持。

2.社会管理和公共安全:死亡证明报告及报告卡是社会管理和公共安全的重要依据,能够用于身份认证、继承和保险等事务。

3.治理能力提升:良好的死亡证明报告及报告卡管理制度能够提升医疗机构的治理能力,促进医疗质量的提高。

死亡证明报告及报告卡管理制度(2023范文免修改)

死亡证明报告及报告卡管理制度(2023范文免修改)

死亡证明报告及报告卡管理制度1. 引言死亡证明报告及报告卡是用于记录和确认一个人的死亡事实的重要文件,对于遗产继承、社会保障等各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为了确保死亡证明报告及报告卡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必须建立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用于管理这些文件。

本文将介绍死亡证明报告及报告卡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和流程,以保证相关文件的有效管理。

2. 管理制度2.1 死亡证明报告死亡证明报告是一份由医生或相关部门出具的确认一个人已经死亡的文件。

为了确保这份证明的真实性和有效性,步骤在管理制度中被采纳:所有的死亡证明报告必须经过核实,确认其来源和真实性。

各级卫生机构和公安部门要建立信息共享平台,确保死亡证明报告的查证和审核的准确性。

对于疑似虚假的死亡证明报告,应进行进一步的调查核实,确保其真实性。

2.2 报告卡管理报告卡是记录死亡证明报告的重要文件,也是证明死亡事实的有效证据。

步骤应被纳入管理制度:报告卡必须在死亡证明报告被确认后立即制作,并按照相关规定进行编号和归档。

报告卡的归档应该按照一定的时间和地点进行分类,以便于快速查找和管理。

报告卡的保管期限应符合相关法律和政策的要求,并应有专人负责监督和管理。

3. 管理流程3.1 死亡证明报告管理流程1. 每个地区的卫生机构和公安部门要建立信息共享平台,确保死亡证明报告的流程可以被准确跟踪。

2. 卫生机构接到死亡报告后,立即进行确认。

3. 经过确认的死亡证明报告必须尽快上报给公安部门进行审核和备案。

4. 公安部门进行审核并根据相关规定出具证明文件。

5. 死亡证明报告的审核结果必须及时反馈给卫生机构和公安部门。

3.2 报告卡管理流程1. 死亡证明报告的编号和归档工作由专人负责。

2. 所有的报告卡必须按照一定的分类方式进行归档,以确保快速查找和管理。

3. 报告卡的借用必须经过相关人员的核准和登记,并在归还后及时更新记录。

4. 报告卡的保管期限到期前,应有负责人提前通知并进行相应的延期手续。

死亡证明报告及报告卡管理制度

死亡证明报告及报告卡管理制度

死亡证明报告及报告卡管理制度概述在现代社会中,死亡证明报告及报告卡是确认一个人去世的重要文件,也是其他行政、法律和社会事务中的一项重要凭证。

死亡证明报告及报告卡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实施,对于保障社会秩序的正常运转,维护公民合法权益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死亡证明报告及报告卡管理制度的目的、原则、程序和责任。

目的死亡证明报告及报告卡管理制度的目的在于确保死亡证明报告和报告卡的准确、及时和合法管理。

具体目标包括:1.确保死亡证明报告和报告卡的真实性,有效防止虚假死亡证明的出现;2.保护公民合法权益,确保相关法律和社会事务的顺利进行;3.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防止滥用死亡证明。

原则死亡证明报告及报告卡管理制度的实施应遵循原则:1.法定性原则: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规定,死亡证明报告和报告卡具有法定性,必须按规定程序办理;2.真实性原则:死亡证明报告和报告卡应真实客观地反映被告人的死亡情况,严禁弄虚作假;3.公正性原则:死亡证明报告和报告卡的管理应公正、公平,不偏袒任何一方;4.保密性原则:死亡证明报告和报告卡的管理应严格保密,依法保护公民个人隐私;5.便捷性原则:死亡证明报告和报告卡的办理程序应简化,方便公民办理相关事务。

管理程序死亡证明报告及报告卡的管理程序应包括环节:1.登记:公民死亡后,家属或相关单位应及时向居民联系管理部门登记,填写相关申请表格,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2.验证:联系管理部门应核实公民的身份信息和死亡情况,进行相关核查;3.审批:经过验证后,联系管理部门应进行审批,出具死亡证明报告和报告卡;4.领取:家属或相关单位凭借相关证明文件,到联系管理部门领取死亡证明报告和报告卡;5.使用:死亡证明报告和报告卡可以用于办理公安、法律和社会事务中的相关手续,如继承、财产分配等;6.存档:联系管理部门应对死亡证明报告和报告卡进行归档管理,保留一定的时间,以备后续查阅。

责任为保证死亡证明报告及报告卡管理制度的落实,需要相关部门和人员承担相应的责任:1.联系管理部门:负责管理死亡证明报告和报告卡的登记、核验、审批、领取和存档等工作;2.审查人员:负责核查公民死亡情况的真实性和合法性;3.专业人员:负责提供技术支持,确保死亡证明报告和报告卡的准确性和可靠性;4.家属或相关单位:负责向联系管理部门提供相关材料,配合完成办理手续。

死亡证明报告及报告卡管理制度范文精简处理

死亡证明报告及报告卡管理制度范文精简处理

死亡证明报告及报告卡管理制度死亡证明报告及报告卡管理制度一、总则为规范死亡证明报告及报告卡的管理,确保死亡证明信息的真实有效性,保护公民合法权益,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具备死亡证明报告及报告卡管理权限的单位和个人。

三、死亡证明报告的种类和用途1. 死亡证明报告种类根据不同情况,死亡证明报告可分为以下几种:住院死亡证明报告外院死亡证明报告入殓死亡证明报告医院临床死亡证明报告2. 死亡证明报告的用途死亡证明报告作为一种重要的法律文件,具有以下用途:处理遗产继承和涉及财产权益的事务办理丧葬、火化等相关手续用于各类社会保险、养老金等领取四、死亡证明报告及报告卡的管理要求1. 死亡证明报告的管理填写:医务人员应按照规定的表格和格式填写死亡证明报告,并严格按照事实记录相关信息,确保准确无误。

盖章:填写完成后,需要由两名医务人员签字,并盖上医疗机构的公章。

公章需确保清晰可辨,并加盖日期。

归档:死亡证明报告应按照规定的期限和要求进行归档保存,确保后续查证和调取的需要。

2. 报告卡的管理填写:报告卡应在死亡证明报告填写完毕后,由医务人员填写相关信息,包括患者基本信息、死亡时间等,并加盖医疗机构公章。

分发:填写完成后,报告卡应根据规定程序及时分发到相关部门,确保信息传递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日常管理:报告卡应按照规定程序进行日常管理,包括定期盘点、记录及时性、妥善保管等。

五、违规处理对于违反本制度的单位和个人,将依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理,包括但不限于警告、罚款、停职、解聘等处罚措施。

六、附则本制度解释权归本单位所有,自实施之日起有效。

以上为《死亡证明报告及报告卡管理制度》的相关内容,供参考使用。

如有需要,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修订和补充。

2023死亡证明报告及报告卡管理制度正规范本(通用版)

2023死亡证明报告及报告卡管理制度正规范本(通用版)

死亡证明报告及报告卡管理制度1. 简介死亡证明报告及报告卡是一份重要的文件,记录着一个人的死亡信息和相关的医疗情况。

为了统一管理和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制定死亡证明报告及报告卡管理制度是必要的。

2. 目的该制度的主要目的如下:•确保死亡证明报告和报告卡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统一管理死亡证明报告和报告卡的存储、归档和使用。

•提高医院和相关部门在处理死亡证明报告和报告卡时的效率和规范性。

3. 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相关医疗机构、医院和医生,以及与死亡证明报告和报告卡管理和使用相关的人员。

4. 责任与权限4.1 责任医院和医生有责任:•准确填写死亡证明报告和报告卡。

•在规定的时间内将死亡证明报告和报告卡提交给相关部门。

•确保死亡证明报告和报告卡的完整性和真实性。

相关部门有责任:•统一管理死亡证明报告和报告卡的存储、归档和使用。

•审核死亡证明报告和报告卡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按照规定提供死亡证明报告和报告卡的使用。

4.2 权限具有医疗从业资格和相关职务的医生和工作人员有权限填写和使用死亡证明报告和报告卡。

5. 流程5.1 填写死亡证明报告和报告卡当患者死亡时,负责医疗救治的医生应及时填写死亡证明报告和报告卡。

填写时需要确保内容的准确性:•死亡日期和时间。

•死因。

•患者个人信息,如姓名、年龄、性别等。

•医生的签名和日期。

5.2 提交和存储填写完毕后,医生应及时将死亡证明报告和报告卡提交给相关部门,如医院行政管理部门或公安机关。

相关部门负责对提交的死亡证明报告和报告卡进行审核,并对其进行存储和归档。

5.3 使用和调取合法的机构或个人可以根据需要使用和调取死亡证明报告和报告卡。

使用时需要经过相关部门的审批和授权,并且使用目的必须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和精神。

6. 监督与评估相关部门应定期进行对死亡证明报告和报告卡的管理情况进行监督与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改进和调整。

7. 总结死亡证明报告及报告卡管理制度的制定,有助于提高死亡证明报告和报告卡的准确性和管理效率,保障相关信息的完整性同时确保信息的安全性和合法使用。

新生儿畸形、死亡处理报告制度

新生儿畸形、死亡处理报告制度

新生儿畸形、死亡处理报告制度
1、新生儿出生后发现畸形及时告知产妇或家属认真查看,医务人员在病历中描述准确,清楚,严禁涂改,同时在《出生分娩登记薄》《引产登记薄》上做好相关登记。

若活产畸形儿,还应在婴儿护理记录单畸形一栏注明畸形情况。

2、建立死胎、死婴处理告知登记本,详细记录新生儿死亡时间、原因、家庭住址、联系电话,新生儿死亡后去向,确认家属自行处理或委托他人处理,并实行经办医务人员与家属确认双签字。

3、新生儿死亡应由上级医师、经管医师及经办医务人员三人以上确认死亡才能处理,严禁医务人员以任何理由自行处理死胎死婴,畸形儿。

4、认真及时填写新生儿死亡、出生缺陷报告卡,每月进行登记统计报表交予我院公共卫生科。

做到专人负责管理。

死亡证明报告及报告卡管理制度

死亡证明报告及报告卡管理制度

死亡证明报告及报告卡管理制度1. 简介死亡证明报告及报告卡是对死者死因进行科学鉴定和记录的重要文件。

为了规范管理死亡证明报告及报告卡,确保其准确性和可靠性,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2. 适用范围本管理制度适用于各级医院、卫生部门、殡仪馆等单位,涉及死亡证明报告及报告卡的存储、传递、使用等环节。

3. 管理体系3.1 管理机构依照国家有关规定,设立死亡证明报告及报告卡管理机构,负责质量控制和监督管理工作。

3.2 管理人员死亡证明报告及报告卡管理机构应设立专门管理岗位,并配备专职管理人员。

管理人员应具备相关法律法规、医学知识及信息管理方面的专业背景,定期接受培训,并具备责任心和保密意识。

3.3 质量控制建立质量控制体系,制定相关标准和规范,对死亡证明报告及报告卡进行质量控制。

4. 报告填写要求4.1 填写人员由具备医学知识且经过培训的专业人员填写死亡证明报告及报告卡。

4.2 基本内容•死者基本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等。

•死亡原因:详细描述死者的死因。

•鉴定方法:说明鉴定所依据的医学检查手段和方法。

•鉴定结果:对死者死因进行准确、详细的结论。

•鉴定人信息:填写鉴定人的姓名、职称、执业资格证号等。

•填写日期:填写死亡证明报告及报告卡的日期。

4.3 填写要求•要准确无误地填写死者的姓名、性别、年龄等基本信息。

•对死亡原因和鉴定结果要进行科学分析,避免主观臆断。

•对鉴定所依据的医学检查手段和方法进行详细描述,确保可追溯性。

•鉴定人填写时应严格按照规范操作流程,确保填写结果的准确性。

5. 报告卡管理5.1 颁发与使用死亡证明报告卡应由规定机构颁发,并在死者死亡后的24小时内发放给相关单位或家属,以用于办理殡葬、退休金、保险等手续。

5.2 存储与传递单位或个人应妥善保管死亡证明报告卡,按照规定时间进行存档。

在传递过程中,应采取加密、传输安全等措施,确保信息的机密性。

5.3 报告卡备份死亡证明报告卡应进行电子备份以防数据丢失,备份存储的地点和方式应定期检查和更新。

死亡报告管理制度

死亡报告管理制度
六、凡在医院发生的死亡个案(包括到达医院时已死亡,院前急救过程中死亡、院内诊疗过程中死亡)均应由诊治医生做出诊断并逐项认真填写《死亡医学证明》;
七、死亡原因不明者必须将死亡者既往疾病名称、发病时间、生前的症状、体征、主要的辅助检查结果及诊治经过、诊断单位、诊断依据、以及相关慢性病史的一系列情况记录在《死亡医学证明》第二联的调查记录栏内;
十一、《死亡医学证明》的填写必须使用黑色或蓝黑色钢笔,不得用圆珠笔、红笔或铅笔书写;要求项目齐全、内容正确、字迹清楚、不得勾划涂改,并逐联加盖医务科专用印鉴;无医生签字、医务科专用印鉴视为无效;死亡原因填写应用专业疾病名称,并用中文书写、不得用英文或英文缩写。
十二、死亡病例的报告率要求100%、漏报率为0、及时率100%、《死亡医学证明》上报数量与开具的《死亡医学证明》相符率为100%、卡片填写内容与病史符合率100%、规范率95%、卡片项目填写完整率>95%,项目填写错误率<2%。
二、死亡报告卡按卡号、按年进行长期保存。
三、急诊留观病历由所在科室进行保管,不得销毁。
四、死亡通知书、死亡记录,住院的保存入病历,门诊的由所在科室保管.
五务科负责对死亡信息资料进行长期管理、保存。
死亡病例网络直报要求(制度八)
一、专职人员收集《死亡报告卡》及《死亡医学证明》。
四、医务科每天由专人负责收集《死亡医学证明》,并对其进行审核、登记、编码、盖章、上报;对报告中存在的问题(项目填写不清或不完整、死因填写不规范或存在逻辑错误等)应及时向诊治医生进行核对并予以纠正;
五、专职人员必须于7日内完成死亡网络直报,每月10日前将上月填写的《死亡医学证明》第二联送往银川市疾病控制中心;
八、如果是呼吸道不明原因死亡病例,必须在调查记录栏内注明体温是否超过38℃,是否有咳嗽、呼吸困难、抗生素治疗无效及肺炎或SARS的影像学特征,以及白细胞是否正常等情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死亡报告卡管理制度
(1)、医院各科均应设立死亡病例登记报告本。

(2)、值班医师发现死亡病例立即填写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报告至疾病预防控制科。

(3)、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内容及相关信息要详细填写,不得漏项,不能迟报、漏报。

(4)、疾病预防控制科在接到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后,7日内进行网络直报,保证及时准确。

(5)、各科室主任为责任人,负责督促本科室死亡病例的报告,审核工作,要切实负责。

(6)、医务科、疾病预防控制科组织巡查、督导,提高报告率,发现不报或违犯此规章制度者与科室的综合目标挂钩,进行奖罚处理。

(7)、配合市、区及疾控中心按时完成开展的死亡调查及监测工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