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选)美学原理社会美

合集下载

第五章 社会美

第五章 社会美

本章小结
关键词:社会美 ; 实践; 社会交往; 日常生活 ; 节庆狂欢 社会美是以人类基础性生存活动——劳动为核心所形成的审美形态。它是人 类最早、最基本的审美领域,也是与人的社会存在密切相关的重要的审美形态。 从马克思的视域来考察社会美的范围和特征,社会美存在于实践的活动、实 践的成果和实践的主体方面。社会交往和人体美也属于社会美表现领域。 日常生活和节庆狂欢是社会美的两个不同表现形态。
图7.古希腊人体雕塑
图8.现代舞者
二、人物美
2.人格美 是指在人的形体,行为之中所体现出的独特的人格魅力以及崇高的精神境界。 “孔颜乐处”、“曾点气象” 对人格美的欣赏,表达的是人对自身精神力量的崇敬与向往,对人的超越性 与自由的追求。
第三节 日常生活与节日狂欢
一、日常生活中的美 二、节日欢庆中的美
社会实践主体:人的美。(人的内在和外在两方面的美。)
图1.米勒《拾穗者》
一、社会美的范围
社会美的范围扩大:人类的实用活动与审美出现了相互融渗的趋向。 实用器物的意义在于其实用性,即与人的生活之间的关联。 实用器物的审美化实际上反映出人的生活世界的审美化以及人自身的审美化, 它代表着实用性、功利性开始成为现代技术条件下审美活动的内在需求,这无疑 预示了一个新的审美时代的来临。
一、社会美的范围
社会美的理论基础:人以实践作为基本的存在方式,因而人之为人,就是以 实践的方式不断展开和生成的人,这样的人的实践活动本身就是符合美的规律的, 就是美的。
社会美的范围:实践活动的范围就是社会美的范围。由于社会美自身的功利 性和价值特性,只有那些符合人类实践活动需要、体现出人类正面的价值追求的 社会实践,才能成为审美对象。
图11.狂欢节盛景
图12.狂欢节中的“女王”

美学概论第三章社会美和自然美

美学概论第三章社会美和自然美

美学概论第三章社会美和自然美美学作为一门较为综合的学科,关注的不仅是艺术作品的审美特征,还包括社会美和自然美。

社会美和自然美是美学研究的两个重要方面,它们从不同的角度去探讨美的存在和价值,丰富了美学的内涵。

社会美是指人类社会中的美。

人作为社会性动物,其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的参与和交往。

社会美主要是研究人类社会中的美的表现形式和价值。

社会美一方面表现在社会生活中的艺术形式,如艺术作品、音乐、舞蹈等,它们不仅是个体审美体验的载体,更是社会文化的传承和创新的体现;另一方面,社会美还包括社会制度的优美、道德行为的美等方面。

社会制度的优美体现在合理公正的社会分配、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等方面,道德行为的美则体现在人们对他人的关爱、互助与奉献等。

社会美不仅是一个社会共识,更是社会的凝聚力和向往的目标。

自然美是指自然界中的美。

自然界是人类生活的基础,自然美主要是研究自然界中的美与人的交往。

自然美表现在自然景观、自然物体和自然现象等方面。

自然景观是自然美的集中体现,如山川河流、林木湖水等,其壮丽和优美给人以心灵享受和精神愉悦;自然物体的美指的是其形态、颜色、纹理等方面的审美特征,如花草树木、鸟兽虫鱼等,它们不仅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更是人与自然之间的纽带;自然现象的美是指自然界中具有审美性的现象,如日出日落、雷电暴雨等,它们的美在于其独特的形态和奇妙的变化,给人以震撼和启发。

总之,社会美和自然美是美学研究的两个重要方面,它们从不同的角度去探讨美的存在和价值。

社会美研究人类社会中的美,探索人与人之间的美的关系;自然美研究自然界中的美,探索人与自然的美的关系。

社会美和自然美相互交融、相得益彰,丰富了人们的审美体验和美的观照。

在当今社会中,我们更应该重视和保护社会美和自然美,通过艺术创作和社会行为的美来构建和谐的社会关系,同时保护和维护自然界的美,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社会美_精品文档

社会美_精品文档

社会美社会美是一个广泛而复杂的概念,它涉及到社会结构、社会关系以及人们对社会的整体感知和评价。

社会美是一个主观的概念,它体现了人们对社会发展和社会状况的理解和价值观。

社会美是社会稳定和繁荣的重要因素之一。

社会的美好与人们的生活质量息息相关。

一个美好的社会意味着公平正义、和谐稳定和人民幸福。

社会美的实现需要政府和各方力量的共同努力。

首先,社会美需要建立在公平正义的基础上。

人们对社会美的期待来源于对公平正义的渴求。

公平正义的实现需要建立有效的司法体系和法律法规,确保每个人都能在社会中受到平等和公正的对待。

其次,社会美需要和谐稳定的社会关系。

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能够有效解决社会矛盾和冲突,保持社会的平衡和持续发展。

和谐稳定的社会关系需要建立在相互尊重和理解的基础上,鼓励人们之间的合作和共享。

社会美还需要关注人民的幸福感。

社会的美好体现在人民的幸福和满意度上。

人民的幸福感是衡量社会美的重要指标之一。

政府应该关注人民的福祉,提供各种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确保人民享有基本的物质和精神需求。

除了以上几个方面,社会美还需要保护自然环境。

一个美好的社会不仅要关注人类的利益,还要关注自然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保护环境意味着减少污染和资源浪费,实现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

为实现社会美,政府需要制定相关政策并加强法律的执行,确保公正和和谐的社会秩序。

同时,政府还需要鼓励和支持社会组织和公民参与社会美的建设,发挥各方力量的积极作用。

在建设社会美的过程中,教育的角色也不可忽视。

教育可以培养人们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提高人们的道德素养和社会参与能力。

教育还可以传承社会美的价值观和文化传统,推动社会美的传承和发展。

最后,社会美不仅需要在理念上的追求,也需要在实践中的努力和实现。

社会美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政府、社会组织和公民的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持续的努力和改进,才能实现社会的美好和繁荣。

综上所述,社会美涉及到多个方面,包括公平正义、和谐稳定、人民幸福和环境保护等。

社会美、自然美、形式美、艺术美

社会美、自然美、形式美、艺术美

线是点的移动轨迹,具有 方向性、连续性和长度。 线的不同形态和组合可以 表现不同的情感和意境, 如水平线表现平静、垂直 线表现崇高、曲线表现优 美等。
面是线的移动轨迹,具有 二维空间的特征。面的不 同形状和组合可以形成不 同的空间感和层次感,如 方形表现稳重、圆形表现 圆满、不规则形表现自由 等。
色彩是形式美中非常重要 的要素,具有色相、明度 、纯度三个基本属性。色 彩的不同搭配和运用可以 产生不同的情感和心理效 应,如冷暖色调的对比、 色彩的和谐与对比等。
形是点、线、面等要素的 综合体现,具有三维空间 的特征。形的不同变化和 组合可以形成不同的立体 感和空间感,如对称与均 衡、节奏与韵律等。
形式美的原则与运用
• 对比与统一:对比是形式美的重要原则之一,通过对比可以突出主题、强化视 觉效果;而统一则是将对比的双方进行协调,达到和谐统一的效果。在运用中 ,要注意对比的强度和统一性,避免过度对比或缺乏对比。
• 比例与尺度:比例是指图形或物体各部分之间的大小关系;尺度则是指图形或 物体与周围环境或其他物体之间的大小关系。在运用中,要注意比例关系的协 调和尺度的适宜性,避免失调或不合比例。
PART 04
艺术美
REPORTING
WENKU DESIGN
艺术美的定义与特点
艺术美是指艺术作品所呈现出的美的 形态和内涵,是艺术家通过艺术手段 创造出来的具有审美价值的形象和情 感表现。
PART 05
社会美、自然美、形式美、 艺术美的关系
REPORTING
WENKU DESIGN
四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联系
社会美、自然美、形式美、艺术美都是美的表现形式,它们之间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在审美活动中共同构成了 一个多元化的美学体系。

第五专题___美的存在领域(一)社会美

第五专题___美的存在领域(一)社会美

美的存在领域( 第五专题 美的存在领域(一)社会美 (二)人的装饰美
1、人类装饰自己的历史: 、人类装饰自己的历史: 纹身和亏体; (1)身体本身的装饰 )身体本身的装饰——纹身和亏体; 纹身和亏体 服饰佩带; (2)借用外在物装饰自己 )借用外在物装饰自己——服饰佩带; 服饰佩带 A 自然物装饰;B 非自然物装饰; 自然物装饰; 非自然物装饰;
美的存在领域( 第五专题 美的存在领域(一)社会美
二、社会美的特征
社会美的特征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 1、社会美是一种积极的肯定的生活形象; 1、社会美是一种积极的肯定的生活形象;
直接体现了人的自由创造,是一种积极的肯定的生活形象。 直接体现了人的自由创造,是一种积极的肯定的生活形象。社会事 物的美,表现了人的本质力量,涉及到人本身。 物的美,表现了人的本质力量,涉及到人本身。
美的存在领域( 第五专题 美的存在领域(一)社会美
历史上如何进行美的分类? 1、英国哈奇生分为两类: (1)绝对美,又叫本源美;(2)相对美,又叫比较美。 2、法国伏尔泰分为两类: 不定的,相对美;(2)确定的,普遍美。 3、德国康德分为两类: (1)自由美(纯粹美);(2)附庸美。 4、德国黑格尔分为两类: 自然美;(2)艺术美; 5、俄国车尔尼雪夫斯基分两类: (1)现实美;(2)艺术美;
美的存在领域( 第五专题 美的存在领域(一)社会美
一个人的精神与人的本性有关; 人的精神美仅仅是美学评价,不是道德评价, 不等于善。 精神美应具有两个条件:(1)要有感性的形 式;(2)要有一定的观赏价值。 3、人的精神美具体包含智慧的美、道德的美 和情趣的美三个当面。
美的存在领域( 第五专题 美的存在领域(一)社会美
美的存在领域( 第五专题 美的存在领域(一)社会美

论美的形态——社会美

论美的形态——社会美
2.王晶,浅析社会美[J],现代企业教育,2014年3月
3.叶郎、美学原理[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论美的形态——社会美
摘要:美于大家而言就是非常熟悉的。一谈起美,大家就会沉浸在美所带给我们的愉悦之中。美就是什么?我们也许可以给出数不胜数的例子,但我们不能给出一个确切的定义。传统美学认为,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就是美的三种存在形态。如果从哲学认识论的角度对美进行分类,美的表现形态则可以分为两大类型:现实美与社会美。其中现实美又包括自然美与社会美。本文主要从社会美层面着手,分析社会美的范围、形态及其特征,简要提及人的美,让人们掌握什么就是社会美。
三、人的美与社会美
人的美也就是不可忽略的一部分。美的一大特征,就是与社会实践密切联系。人就是社会实践的主体。因此,人的美在社会美中占有及其重要的位置。其中人的美又包括形体美与人格美两个方面,二者就是在人的实践活动中呈现出来。形体美兼具自然美与社会美。形体美,就人的生理形态而言,基本上属于自然美范畴;就人的思想性格而言,属于社会美的范畴。形体美主要从身材相貌、姿态动作与修饰美三个方面展现。人格美,就是指一个人内心世界的美,表现在品德、情操等素质方面。人际关系也就是显示人格美的重要方面。进步的、积极的人生观,就是人格美的核心。人格美就是社会美的最高表现形态,以“善”为其突出标志。
社会美的第二个特点,就是社会功利性。美的效用不在于经济实用,也不纯粹充当道德工具,它通过愉悦人的情感,从而使人开拓视野,陶冶情操,愉悦身心等。美的效用多体现在情感方面与精神方面。但就是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就是有意识、有目的的,就是为了满足人的某种需要。社会美必须依附于社会实践,那么,社会美与社会实践所追求的的一定功利目的就紧密联系。比如,生产劳动可以就是美的,但它不能违背高产、优质、低消耗的原则;劳动产品也应该就是美的,但这种美却必须以实现产品的使用价值为前提。又如,竞赛场上运动的精湛表演,作为美在形态上却就是有一定差异的。花样滑冰不同于速度滑冰;艺术体操不同于球类比赛。前者就是体育的艺术化,就是观赏性的,侧重于艺术美;后者就是有审美因素的体育活动,它的美侧重于社会美。速度滑冰,如果不考虑比赛效果,一味追求动作的优美,这就失去了社会美赖以存在的价值。

叶朗《美学原理》章节题库(社会美)【圣才出品】

叶朗《美学原理》章节题库(社会美)【圣才出品】

叶朗《美学原理》章节题库第5章社会美一、名词解释社会美答:社会美是社会事物、社会现象、社会生活显现出的美,经常表现为各种积极肯定的生活形象。

社会美是美的各种形态中具有重要意义的—种,也是美的最早存在形态之一。

社会美的实质是人的本质力量在各种活动中的感性显现。

他是人的本质力量最直接的体现,是美的最主要、最核心的部分。

社会美源于社会实践,是社会实践的直接体现。

主要包括人的美和生活环境的美两大方面。

其中人的美是社会美的核心。

二、简答题1.简要说明物质环境美的主要内容。

答:概括起来进,社会美的审美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社会美能够培养人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培养人的尊严意识和高尚情操;(2)社会美能够赋予人一双善于发现生活之美的眼睛;(3)对社会美的欣赏使人更加热爱生活。

社会美能够激励人去积极地追求、创造美的生活,树立乐观的生活态度。

2.简述社会美的主要类型。

答:概括起来讲,社会美主要包括人的美和生活环境的美两个大的方面:(1)人的美包括人的外在美和内在美。

人的外在美主要包括形貌美、服饰美、风度美,内在美主要包括人的精神美和性格美。

人的美是社会美的核心。

(2)生活环境的美主要包括物质环境和人文环境的美。

物质环境包括人所处的自然环境、社区环境和居室环境。

人文环境主要是指社会风尚。

3.简述劳动产品的美。

答:(1)劳动产品的美劳动产品的美是人的创造、智慧和力量的物化形态;是在人所创造的对象世界中肯定人的本质的一种普遍形式。

人的本质不仅表现在劳动上,而且也从产品中得到确证。

(2)劳动产品的美,一般都是实用和美的结合①人的创造、智慧和力量,不仅表现在产品的实用功能上,也表现在形式上,特别是表现在功能与形式法则结合上。

②美和实用的结合是劳动者创造和智慧的表现。

(3)劳动产品的美的特点一般情况下劳动产品的美都是和实用直接相联系,是在实用的基础上体现一定时代的审美趣味,给人精神上以广泛的影响。

(4)劳动产品的美的内容包括产品的功能美、产品的造型美、产品的质料美、产品的色彩美等。

美学原理No.7 社会美

美学原理No.7 社会美
超越功利和突破冷淡麻木而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美,同样可以生成意 象世界。在日常生活领域营造一种诗意的氛围,在这种氛围中获得 美的享受。
2
人物美
人是社会生活的主体。
1. 人体美 2. 人的风姿和风神 3. 处于特定历史情境中的人的美
3
人物美
人体美
人体美是由形体、比例、曲线、色彩等 因素构成的一个充满生命力的意象世界。 人体美的形式因素不能脱离人的感性生 命的整体,也不能脱离人的社会文化生 活的环境和人的精神生活。人体的形式 之美最终显示为感性生命之美。
在社会生活领域,利害关系经常地处于统治地位,再加上日常生活 的单调和重复,人们更容易陷入“眩惑”的心态和“审美的冷淡”。
人们通过自己创造的意象世界超越世俗的、实用的、功利的关系, 回到人的本真的生活世界,回到人的存在的本来形态,从而浑然忘 我,快乐,陶醉,充满自由感和幸福感。(民俗风情,节庆狂欢, 休闲旅游)
13
敦煌壁画中的生活场景
14
中国的茶 VS 西方的咖啡
《红楼梦》“吃茶” “小娘子,叶底花,无事出来吃盏茶” 民歌“盘陀江上是侬家,郎若闲时来吃茶。
黄土筑墙茅盖屋,门前一树马缨花。” 巴黎的左岸咖啡文化:普罗科普咖啡店及刊物
花神咖啡店
日常生活的美
荷兰人的世俗生活世界
他们在富裕中能简朴知足,在住宅和环境方面显得 简单、幽美、清洁,在一切情况下都小心翼翼,能 应付一切情境,既爱护他们的独立和日益扩大的自 由,又知道怎样保持它们祖先的旧道德和优良品质。 ——黑格尔
——杜牧 五陵年少金市东,银鞍白马度春风。落花踏尽游何 处,笑入胡姬酒肆中。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李白 风吹柳花香满店,胡姬压酒劝客尝。
——李白
12

美学原理

美学原理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15分)1.社会美:社会美是社会事物、社会现象、社会生活的美,它经常表现为各种积极肯定的生活形象。

2.优美:优美是美的最一般的形态。

从根本上讲,优美的本质就在于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之间的和谐统一。

优美的核心是和谐。

从美感上看,优美引起的审美感受是一种单纯的、平静的愉悦感。

从审美属性上看,优美主要具有绮丽、典雅、含蓄、秀丽、纤柔、婉约等特色。

3.审美心理:审美心理是审美主体在审美活动中产生的极其复杂的心理活动和心理过程,审美心理产生于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的相互作用之中。

1.艺术美:艺术美指艺术作品的美,是艺术家对生活和自然中审美特征的能动反映,是艺术家在对象世界中肯定自己的一种形式,它作为美的一种高级形态,既来源于客观现实,又不等于客观现实,是艺术家创造性劳动的产物。

2.绘画艺术:绘画艺术是一门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线条、色彩和块面等艺术语言,通过构图、造型和调色等手段,在二度空间(平面)里创造出静态的视觉形象的艺术。

3.美育美育:就是审美教育,它是审美与教育的融合。

从这个意义上讲,美育活动既是一种教育活动,又是一种审美活动。

1.现实美:现实美是指现实世界中的各种事物的美,包括自然事物的美、社会事物的美等等。

2.电影艺术:电影艺术是将艺术与科学结合而成的一门综合艺术,它以画面为基本元素,并与音响和色彩共同构成电影基本语言和媒介,在银幕上创造直观感性的艺术形象和意境。

蒙太奇和长镜头是电影艺术的主要艺术语言和表现方法。

3.审美客体:审美客体特指审美活动中的客体,是在审美活动中历史地形成并与审美主体构成对象性关系的另一方。

审美客体自身具有规定性,是审美活动和审美价值的物质载体。

1.摹仿说“摹仿说”的代表人物是两千多年前的古希腊思想家德谟克利特和亚里士多德。

这种观点认为所有的艺术都起源于对自然界和社会现象的摹仿。

“摹仿说”在欧洲雄霸了两千年,因为它作为人类早期对审美发生问题的一种朴素解释,坚持了美与艺术来源于客观现实,具有一定的合理之处。

社会美

社会美

第五章社会美一.社会生活如何成为美社会美和自然美一样,是意象世界,不同的是社会美见之于社会生活领域,而自然美见之于自然物和自然风景。

社会生活是人的“生活世界”的主要领域。

我们前面说过,“生活世界”是有生命的世界,是人生活于其中的世界,是人与万物一体的世界,是充满了意味和情趣的世界。

这是存在的本来面貌。

但是在世俗生活中,由于人们习惯于用主客二分的思维模式看待世界,人与天地万物有了间隔,因而“生活世界”这个本原的世界就被掩盖(遮蔽)了,人的生活失去了意味和情趣。

这种情况在社会生活领域比在野生的自然风景区更为常见。

因为在社会生活领域,利害关系更经常地处于统治地位,人们更习惯于用实用的、功利的眼光看待一切,用王国维的术语,就是人们更容易陷入“眩惑”的心态,生活变得呆板、乏味(失去意义)。

美(意象世界)的生成,要有一定的条件,就是要超越主客二分,超越“自我”的局限性,实现人与世界的沟通和融合。

社会美的生成也是如此。

由于在社会生活领域利害关系更经常地处于统治地位,再加上日常生活的单调的重复,人们更容易陷入“眩惑”的心态和“审美的冷淡”,所以审美意象的生成常常受到遏止或消解。

这可能是社会美过去不太被人注意的一个原因。

但是我们要看到,在人类的历史发展中,出现了一些特殊的社会生活形态,在这些社会生活形态中,人们超越了利害关系的习惯势力的统治,摆脱了“眩惑”的心态和“审美的冷淡”,在自己创造的意象世界中回到本原的“生活世界”,获得审美的愉悦。

民俗风情、节庆狂欢、休闲文化、旅游文化等等都是这种特殊的社会生活形态。

在这些社会生活形态中,人们在不同程度上超越了世俗的、实用的、功利的关系,回到人的本真的生活世界,回到人的存在的本来形态,从而浑然忘我,快乐,陶醉,充满自由感和幸福感。

这些特殊的社会生活形态,是社会美的重要领域。

人的衣、食、住、行的日常生活领域,由于实用功利的意味比较浓厚,人们的“眩惑”即功利的心态是一种常态,是一种习惯,再加上日常生活是一种日复一日单调的重复,所以超越功利和突破“审美冷淡”而生成意象世界(美)相对来说比较困难。

第五章 社会美(1)

第五章   社会美(1)

(5)环境美:人类社会生活的空间场所美。包括生 态环境美和人文环境美两大类。 生态环境美:地球这一大环境的天生的本来面貌, 即生态平衡,天人合一。
人文环境美:体现人文关怀、以人为本,注重历史 文化的积淀。
2.日常生活美 (1)服饰美: 人们用“时尚的风景”来概括服饰美,这说明服 饰美处在不断的变化中;服饰美不仅能衬托人体的美, 而且能表现城市、乡村、时代的美。
卫生间是比花园更像花园的 地方
主卧的飘窗,迎接着四季阳 光
典雅的厨房
一个花花世界的餐厅
三、人之美:世界之最美
(一)人物美的第一个层面是人体美 人体美是由形体、比例、曲线、色彩等因素构成的一个 充满生命力的意象世界。 黄金分割率:一个线段(或平面、形体),若分为两个 部分,那么,较小部分与较大部分之比,等于较大部分与全 部之比。比值大致是0.618:1,其近似值为2:3或3:5、5:8。视 觉生理学证明,黄金分割率与人的视觉比例(1:1.62)最接近, 故符合黄金分割比例的形式能让人感受到美。人体符合这一 比例,上身与下身的比例为:0.618:1。 1.人体美具有深刻的社会性


而在一些特殊的社 会生活形态中,人们超 越了利害关系的习惯势 力的统治,摆脱了“眩 惑”的心态和“审美的 冷淡”,在自己创造的 意象世界中回到本原的 “生活世界”,获得审 美的愉悦。民俗风情、 节庆狂欢、休闲文化、 旅游文化等等都是这种 特殊的社会生活形态。
二、社会美的特征与种类 (一)特征: 1.社会性:根植社会 实践,渗透主观评价, 具有时代、民族、阶级 色彩。第一,社会事物 被感受为美,渗透着人 的主观评价。第二,社 会美具有浓厚的时代、 民族、阶级色彩。 社会美总是与一定的时代精神、一定的民族价 值和一定的阶级理想内在关联,成为时代精神、民 族价值和阶级理想的强化形象与基本象征。

社会美的名词解释

社会美的名词解释

社会美的名词解释社会美是指社会现象、社会行为或社会制度具备一定的美学价值和审美特质。

社会美可从两个方面解释。

一是从美学角度,社会美是社会实践的一种审美特质,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追求美、创造美,使社会更加和谐、优美、有序。

二是从社会学角度,社会美是指社会现象、社会行为或社会制度具有社会价值、道德观念、法律规范等方面的美感。

社会美不仅是美学的一种延伸,更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一种体现。

首先,社会美表现为社会实践的审美特质。

社会实践是社会美的基础和载体,通过对社会美的追求和体现,能够使社会更加和谐、优美、有序。

比如城市规划、建筑设计等都是社会美的重要表现形式,通过对环境布局、建筑风格、景观景观等方面的精心设计和规划,能够提升城市的整体品质和居民的生活质量。

此外,艺术节、文化活动、公益事业等社会实践也是社会美的重要体现,通过艺术的欣赏、文化的传承、公益的推广,能够培养人们的美感和审美能力,提升整个社会的文化品位和道德水平。

其次,社会美也表现为社会现象、社会行为或社会制度的审美特质。

社会现象、社会行为或社会制度具有美感,是指其能够符合社会价值观念、道德准则和法律规范等方面的美。

比如社会公德、尊重他人权益、和谐相处等都是社会美的表现形式,这些美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可以促进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同时,公平正义、法治社会等也是社会美的体现,社会制度的公正性和合理性,可以保障人民的权益,维护社会的公平与安定。

最后,社会美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一种体现。

社会美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驱动力之一,它能够促进人们的审美观念的提升,培养人们对美的追求和欣赏能力,从而引导社会文明的发展。

社会美还能够塑造社会共识和社会认同,推动社会和谐稳定的发展。

社会美也可以激发人们的创造力和才华,促使社会科学、技术和艺术的进步。

因此,社会美不仅是美学研究的范畴,更是社会学、文化学、伦理学等学科的重要内容。

综上所述,社会美是社会实践、社会现象或社会制度具备的审美特质和美学价值。

5.美学:社会美

5.美学:社会美
社会美

社会美的含义—— 社会美是指社会生活中的美,它存在 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它在美的各种形 态中具有重要意义。它主要包括人之美、 劳动美、环境美、生活美等。 社会美的主要特征——
1.一切以人为中心,充分体现出人的本质力量 2.内容重于形式,美同“真”、“善”密切联 系 3.突出实用功能,具有明显的功利目的

劳动美
1.劳动环境的美 2.劳动过程美 3.劳动产品的美

生活美
1.服饰美 2.居室美 3.饮食美 ①食品美②食器美③烹饪美④食境美⑤食仪美

情操美
孟子:“充实之谓美。”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 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 所为。”
张充:“充内形外之谓美。”
德莫克利特:“身体的 美,若不与聪明才智相结合, 是某种动物性。”
柏拉图:“应当学会把心灵的美 看得比形体为方式结合的 产物,即情感与操守的统一,具体包括道德感、理智感和 美感三种因素。

社会美的表现——
1.人之美
自然美与社会美相统一 内在美与外在美相统一 个体美与综合美相统一

风度美
人之美是外形美与内在美的统一。这种统一突出地体 现在人的仪表风度上,构成所谓“风度美”。风度是内在 的气质、性格、才气、品德等因素之于外的综合反映。风 度同人的气质、性格的关系尤为密切,所以,风度美必须 伴随气质美、性格美。 气质,是指人的一种典型、稳定的心理特点。 人的内在美最多的是体现于性格美。男子的阳刚之美、 女子的阴柔之美。 风度是人内在精神、气质、性格、才气等在行为语言 上的表现,集中体现在一个人的谈吐、表情、姿态、举止 等方面。 风度既然是人的气质、性格、思想的综合表现,是心 灵的自然流露,所以风度一般是装不出来的。

美学原理之社会美

美学原理之社会美

第四讲美的领域·社会美学习目的:理解社会美学习重点:社会美的特点学习难点:社会美的特点教学方法:讲授、讨论一、社会美的定义社会生活领域中表现出来的美。

(99-2-1)二、社会美的构成要素与基本表现(一)、社会美的构成要素社会的主体是人,人总要活动,活动总会有活动结果。

所以寻找社会美的构成要素可从三方面进行:人之美;人的活动之美;活动的结果之美。

(二)、社会美的基本表现1.个人形象的美外在(容貌、神态、动作、语言、服饰等)内在(品德、性格、气质、意志、学养、智力、情感等)2.群体活动的美劳动(工作)场景战斗(斗争)场景日常生活场景娱乐场景3.人类活动产品的美物质层面制度层面文化层面(2009摄于丽江古城)(2009摄于上海)(2009摄于苏州拙政园)三、社会美的特点先分析一组社会领域中的形象:A 一座雄伟的教学大楼B一项豆腐渣工程A 一位英雄为保护群众而痛击敌人B 餐厅里小青年为座位狠命打群架A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B 美国发动的伊拉克战争A 一位穷学生买营养品看望老教师B 一位贪官为升官于六星级酒店大宴上级A 一个老态龙钟的园丁在培育花苗B 一位漂亮的女孩从公园里摘了一朵花戴在头上美与不美一眼可以看出。

但为什么有的画面让人觉得美,有的画面让人觉得不美,甚至觉得丑恶呢?分析A 组画面,它们都含有真或善的因素,都是美的画面。

而B组则反之。

由此,我们可以发现社会美的特点是:1.社会美与真善紧密相连,是正面(而不是负面)的社会形象。

例1:102-1-7例2:103-1-12.社会美重在内容(精神性的东西)例1:104-2-10例2:106-1-13例3:110-1-1图例:彩图21、19、8生活事例1:一位教师说读书就是为了赚大钱娶美女的故事生活事例2:一位女班长与她丈夫的关系演变过程的故事四、社会美的美育意义1、启发我们辨证处理好外在与内在的关系,加强精神世界的修养。

对一个人的审美与对一条鱼的审美是不同的。

美学.社会美..

美学.社会美..
2
(2)政治实践活动(阶级斗争)—— 人本 身的美。人们为实现自己的美好理想而进 行的阶级斗争生活本身是美的。阶级斗争 也是阶级社会中发展美、创造美的一种伟 大动力。 毛泽东指出: 真的,相斗争 而发展的。
3
沙家浜 智斗
抗战时期,江南新四军浴 血抗日,某部指导员郭建 光带领十八名新四军伤病 员在沙家浜养伤,“忠义 救国军”胡传魁、刁德一 假意抗战暗投日寇,地下 共产党员阿庆嫂依靠以沙 奶奶为代表的进步抗日群 众,巧妙掩护了新四军安 全伤愈归队,最终消灭了 盘踞在沙家浜的敌顽武装, 解放了江南大好河山。
10
(3)鲜明的社会历史性。一定历史阶段 对于美的追求是不同的。
无论是生产劳动的美,阶级斗争的美,科 学技术的美,人与人之间的美,服饰打扮 的美,都是直接与当时的社会生、生产条 件、科学水平、社会制度、时代风貌等等 相关。
11
三、社会美的分类
(一)人的美 人体美 人的美
心灵美 (二)劳动产品的美 (三)环境美
8
(2)突出的社会功利性。
亚里士多德:“美是一种善。(实用性)” 普罗提诺: “善在美后面,是美的本原”。
9
社会美最初都明 显地附丽于与人的实 践有用有利的事物, 对人的实践无用有害 的事物本质上是不能 成为美的。善虽然不 就是美,但它是美的 前提、基础和内容, 在社会领域,美与善 是直接统一的。
4
从美学意义上说, 阶级斗争是一种美 丑斗争。在斗争中, 美不断地战胜、必 然地战胜丑,这是 历史发展的总的趋 势和规律。
王永惠《红卫兵》
5
(3)社会生活(日常生活、爱情、友谊等 等) ——环境的美。凡是能够以恰当的形 式显示人的健康向上的本质力量的,就都 有没的存在。 车尔尼雪夫斯基: “美是生活”,是“应当如此的生活”, 是“显示出生活或使我们想起生活”的东 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人的外在美 2、人的装饰美
人的装饰美与社会物质生产和精神生活密切的联系在一起。 装饰的历史进程: a、身体的本身装饰开始:纹身和绘身 B、自然物加在自己的身上作为装饰。(服饰佩戴) 例如:女孩子的发饰、腰饰、首饰、头饰;许多人夏天带的 手链、脚链。精品店-----为装饰服务 C、衣服的变化(面料、花色、图案、样式的变化) 原因:生产力的发达使人们的审美意识改变。
人的美是社会美的极致,它包括人 的外在美和人的内在美,人的外在美 包括人体美、仪表美、语言美和行为 美; 人的内在美, 也就是心灵美,包 括人的知识美、意志美和情感美。
(一)人的外在美
1、人的形体美
形体美的三大特征: A、形体上有人的特征:形体含有人类文明的发展与遗传的沉淀。含有 社会的内容。人的形体在外貌上有别于动物。 B、健康美:健康与活力,与生产者联系在一起的。 例:国际选美上,都要以健康为基础的。健康的体魄与生产劳动联系在 一起。 C、自然:每个人省下来都有一定的容颜,自然就是要与环境相协调, 与周围的人相协调。 结论:形体美是外部形式的反应,并不涉及到内容。
欣赏:中国古代服饰文化 上古军戎服饰:战国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复原 图。 所谓胡服,实际上是西北地区少数民族的服 装,它与中原地区宽衣博带式汉族服装有较 大差异,一般为短衣、长裤和革靴,衣身瘦 窄,便于活动
欣赏:中国古代服饰文化 商代武士复原图 战国武士(多以犀牛、鲨鱼等皮革制成 )
欣赏:中国古代服饰文化 台湾耶美人原始藤甲复原图 西周武士复原图商周时期的战甲还有“练甲” (以缣帛夹厚绵)和“铁甲”。
2.社会美的第二个特点是与社会功利性相联系 美是一种价值。美对人总是有用的,然而,美的效用都
不在于经济实用,也不是纯粹的道德工具,它是通过愉悦人 的身心,陶冶人的情操,净化人的心灵,达到提高生活质量, 有利于个体自由、全面地发展。社会美最初都明显地附丽于 与人的实践有用有利的事物,对人的实践无用有害的事物本 质上是不能成为美的。善虽然不就是美,但它是美的前提、 基础和内容,在社会领域,美与善是直接统一的。
从服饰上面看,从原始社会的树皮、动物皮毛到唐朝的盛装再到清 朝的满族服饰再到现代越来越短越来越小的衣服。可以看出不同时代的 衣着装饰是不同的。装饰具有时代性、地域性和民族性。
服饰上的四大规律: 模仿------引导时尚。模仿电视剧或者偶像的衣服。 新奇----新面料、新样式、新工艺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重复----某些服饰以重叠符合人的身体特征 复古-----传统与现代的相结合
从装饰的形式上看,有一个简单---复杂----简单的过程 原始社会男不蓄发,只是纹身断发 封建社会,女子的服饰复杂,男子也是 现代只有结婚和节日的时候才盘发和戴较为复杂的装饰。
(一)人的外在美 2、人的装饰美
如何认识人类的装饰美 A、装饰美具有强烈的装饰性 B、人体的装饰美是动态美-----装饰同人的 形体配合,又要与人的运动相符合。 C、人体的装饰美符合人的生活理想的美 D、装饰是与人的心灵密切相关,他也有社 会性受到社会制度的制约。 4)装饰美的价值:对人类活动的肯定,是 生产力的体现。人可以从中看到自身的价值、 智慧以及力量 装饰美有两重性:可以看到人的创造性,又 可以看到人的享受性和消费性。 人的装饰美的价值在于创造。
欣赏:中国古代服饰文化 战国妇女 服饰 西汉服饰
欣赏:中国古代服饰文化 秦代铠甲。胸部的甲片都是上片压下片,腹 部的甲片,都是下片压上片
欣赏:中国古代服饰文化 魏晋南北朝时期妇女的衫裙 图为穿大袖衫、间色条纹裙的贵妇、侍从(敦煌莫 高窟壁画)及大袖衫、间色裙穿戴展示图(根据敦煌莫高窟供养人壁画复原绘 制)。
3.社会美的第三个特点是与社会历史条件密切相联
与自然美相比,社会美更直接依赖于社会历史条件,因为社会美的 内容直接就是人们在当时当地的社会生活。人在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 系的总和,以生产关系为基础的物质关系制约着人们的政治关系和思想 系,人们的审美关系必须受制于物质条件、政治条件和其他精神条件, 并随这些条件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
当如此生活”和使人“想起生活”的生活。可见这美就是根 源于社会实践,美是本质上社会实践的生活。
自然美与社会实践的关系就比较间接,自然物的美,只 是由于人类通过实践活动,改变了自然与人原先对立或无关 的关系,产生了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的审美关系之后,才显 示出来。
而社会美与社会实践的关系都是非常直接、非常明显的, 生产劳动和劳动产品的美直接来源于生产劳动,“按照美的 规律来建造”的活动。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美,也直接来源于 人们的各种交往活动中,在交往活动中体现出哪一些语言、 行为、思想是善的,是美的,哪一些是恶的、丑的。
美学原理 社会美
(优选)美学原理社会美
社会美
一、什么是社会美 社会美是指社会生活中的美,普遍存在于社会领域中,
同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直接联系在一起,可以说,在现实美中, 除了自然美之外都是社会美。
社会美
人的美 劳动产品的美 劳动环境和生活环境的美
二、社会美的特征
1.社会美的最大特点是与社会直接联系 马克思说:“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车尔尼雪夫斯基提出著名的“美是生活”命题,美是“应
社会美必然具有它那个时代的经济、政治、文化和民族、阶级的特色。 例如:封建时代自然经济的田园风光,有别于市场经济条件下都市化的 乡镇。寺庙、教堂的清静与肃穆,信徒虔诚的心灵和对生活的淡泊,不 同于歌舞厅的喧哗和兴奋、青年自然流露的情感和对生活的追求。
二、社会实践主体----人的美
人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审美创 造、审美感受的主体。人们在实践过 程中认识和改造了客观世界,同时也 认识、完善了自身,人们在感受美、 创造美的同时, 也创造出人自身的美 并将它作为自己的客体。
(一)人的外在美
3、风度仪表美
风度:言谈举止和态度 与风度相关的方面:仪表仪容: 人的相貌、形体姿态、人的品格、 情操与情趣 中国人很早就开始讲风度了,从 古时代的《礼记》讲到礼仪问题。 再到魏晋风度中对人的思索。西方: 16世纪才有些上流社会的风度的, 培根的论美将风度仪表美列入了美 学的研究对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