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岱《湖心亭看雪》袁宏道《初至西湖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湖心亭看雪》比较阅读附答案
《湖心亭看雪》比较阅读附答案《湖心亭看雪》比较阅读24.⑴夜(晚上、夜晚) ⑵雪景 (3)痴情【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乙】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2)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张岱《湖心亭看雪》)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念无与为乐者(想念,思念)B.相与步于中庭(一同,共同)C.与余舟一芥(小草)D.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大酒杯)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用法或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A.相与步于中庭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B.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木兰诗》)C.余强饮三大白而别溪深而鱼肥(《醉翁亭记》)D.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其门人甚众(《劳山道士》)12.下面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文寥寥数语描绘了月夜小景,语言凝练而又意味深长。
B.甲文第二、三句中的“遂”“亦”二字流露出作者与张怀民相知的喜悦。
C.乙文“湖中人鸟声俱绝”中的“绝”字,从听觉入手,写出了寒冬雪后西湖的冷寂。
D.甲乙两文都是作者被贬后所写的借景抒情的文章,乙文写金陵人饮酒的场面,是为了突出雪景的迷人。
13.把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心亭看雪》阅读答案[样例5]
《湖心亭看雪》阅读答案[样例5]第一篇:《湖心亭看雪》阅读答案《湖心亭看雪》阅读答案在学习和工作中,我们经常接触到阅读答案,阅读答案是我们在解答阅读题时的参考。
还在为找阅读答案而苦恼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湖心亭看雪》阅读答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湖心亭看雪》阅读答案1两篇文言文节选,完成题。
(12分)【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山献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三峡》)【乙】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余孥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湖心亭看雪》)【小题1】解释下面加线词的含义。
(2分)①不见曦月()②湖中人鸟声俱绝()【小题2】下面各组中,加线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上下一白长烟一空 B.飞漱其间又何间焉 C.余孥一小舟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 D.良多趣味此皆良实。
【小题3】翻译: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分)【小题4】下面分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A.甲文“重岩叠嶂。
隐天蔽日”句,是通过侧面描写的方法.表现山远山高。
B.甲文末句引用渔者的歌谣来说明三峡秋景的凄凉。
以衬托游者哀愁的心情。
C.甲文布局巧妙.前后照应。
如写“空谷传响,哀转久绝”,巧妙照应了“两岸连山,略无阙处D.“独往湖心亭看雪”中的“独”字,映衬出环境的幽静、空旷,也暗示作者的“痴”。
【小题5】甲、乙两文中的画线句,都是从什么角度写景的?这两处景物描写各有什么作用?(4分)参考答案:【小题1】①日光,这里指太阳。
最新湖心亭看雪对比阅读
湖心亭看雪对比阅读(二)(一)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完成 26—— 29题。
(14 分) 甲.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 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 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乙. 是夕,天宇开霁,林间月明,可数毫发。
遂弃舟,从参寥策杖并湖而行。
出雷峰,度南屏,濯足于惠因涧,入灵石坞,得支径上风篁岭,憩于龙井亭,酌 泉据石而饮之。
自普宁凡经佛寺十五,皆寂不闻人声。
道旁庐舍,灯火隐显,草 木深郁,流水激激悲鸣, 殆非人间之境。
行二鼓,始至寿圣院, 谒辨才于朝音堂, 明日乃还。
( 选自张岱《西湖梦寻》 )[ 注 ] 霁:雨过天晴。
参廖、辨才:人名。
并湖:沿湖。
雷峰、南屏、灵石 坞:山名。
普宁、寿圣院:寺名。
惠因涧:山涧名。
殆:大概。
26.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4 分)(1) 湖中人鸟声俱绝 ( ) (2) (3) 濯足于惠因涧 ( ) (4)27. 下列句子加点字含义相同的一组是( )(2A. 余:余住西湖 /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B. 与:天与云与山与水 / 选贤与能C. 于:憩于龙井亭 / 出没于鲸波万仞中D. 乃:明日乃还 / 见渔人,乃大惊28.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4 分)(1) 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2) 是夕,天宇开霁,林间月明,可数毫发。
29. 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甲乙两文中,“ __ ”“ ”表明游览时间都在晚上,“ 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直接表明环境都很幽寂。
(4 分)(二) 比较阅读:湖心亭看雪、初至西湖记 【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 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统编语文九上 13《湖心亭看雪》第二课时作业(含解析)
统编语文九上13《湖心亭看雪》第二课时作业(含解析)湖心亭看雪第二课时比较阅读第一组【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张岱《湖心亭看雪》)【乙】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___ _________(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节选)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1)雾凇沆砀()(2)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2.选出与“山之僧智仙也”一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A.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B.何陋之有?’C.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D.属予作文以记之。
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_________ _______(2)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_________ _______4.《湖心亭看雪》《醉翁亭记》两文作者都寄情山水,但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请结合两篇文章意的内容和背景加以分析。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第二组【甲】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湖心亭看雪》《西湖梦寻》阅读练习及答案
《湖心亭看雪》《西湖梦寻》阅读练习及答案《湖心亭看雪》《西湖梦寻》阅读练习及答案《湖心亭看雪》《西湖梦寻》阅读练习及答案1(五)比较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21~25题。
(10分,每小题2分)【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惊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选自张岱《湖心亭看雪》)【乙】是夕,天宇开霁,林间月明,可数毫发。
遂弃舟,从参寥策杖并湖而行。
出雷峰,度南屏,濯足于惠因涧,入灵石坞,得支径上风篁岭,憩于龙井亭,酌泉据石而饮之。
自普宁凡经佛寺十五,皆寂不闻人声。
道旁庐舍灯火隐显草木深郁流水激激悲鸣殆非人间之境。
行二鼓,始至寿圣院,谒辨才于朝音堂,明日乃还。
(选自张岱《西湖梦寻》)【注释】霁:雨过天晴。
参廖、辨才:人名。
并湖:沿湖。
雷峰、南屏、灵石坞:山名。
普宁、寿圣院:寺名。
惠因涧:山涧名。
殆:大概。
2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湖中人鸟声俱绝▲(2)上下一白▲(3)濯足于惠因涧▲(4)谒辨才于朝音堂▲22.下列句子加点字含义相同的一组是()A.余:余住西湖/余人各复延至其家B.与:天与云与山与水/选贤与能C.于:憩于龙井亭/出没于鲸波万仞中D.乃:明日乃还/见渔人,乃大惊23.请用“/”给【乙】文中划线句子断句,限划4处。
道旁庐舍灯火隐显草木深郁流水激激悲鸣殆非人间之境。
24.翻译下列句子。
1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2是夕,天宇开霁,林间月明,可数毫发。
25.【甲】文“独往湖心亭看雪”中的`“独”字,可以看出作者▲的高洁情怀和▲的生活态度。
【乙】文中的“▲”“▲”两字与【甲】文中“独”字所流露的感情具有相似之处。
中考语文文言文《湖心亭看雪》《初至西湖记》阅读考题及答案解析
中考语文文言文《湖心亭看雪》《初至西湖记》阅读考题及答案解析文言文阅读(12分)【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张岱《湖心亭看雪》)【乙】从武林门而西,望保叔塔突兀层崖中,则已心飞湖上也。
午刻入昭庆,茶毕,即棹小舟入湖。
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
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
余游西湖始此,时万历丁酉二月十四日也。
晚同子公渡净寺,觅阿宾旧住僧房。
取道由六桥、岳坟、石径塘而归。
草草领略,未及偏赏。
次早得陶石篑帖子,至十九日,石篑兄弟同学佛人王静虚至,湖山好友,一时凑集矣。
(袁宏道《初至西湖记》)注释:①昭庆:指西湖北岸的昭庆寺。
②东阿王:曹植。
③洛神:洛水的女神。
曹植《洛神赋》中对洛神之美有极其惊艳的描写。
④净寺:即西湖南岸的净慈寺。
10.下面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2分)A.棹小舟入湖(船桨,这里作动词,指划船。
)及下船(到……时)B.雾凇沆砀(白气弥漫的样子)未及偏赏(偏僻的地方)C.已不觉目酣神醉(尽兴,痛快)山色如娥(美女的黛眉)D.客此(做客)余挐一小舟(即“拿,“持,引申为撑、划)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4分)①.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
②.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1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甲】文开头“独往湖心亭看雪”与“痴”字相呼应,一个“独”写出了作者孤独失望的情怀。
【乙】文“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一句写出了作者对山水的痴迷。
张岱《湖心亭看雪》课外阅读题及答案
张岱《湖心亭看雪》课外阅读题及答案张岱《湖心亭看雪》课外阅读题及答案「篇一」湖心亭看雪(张岱)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阅读练习(一)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1.作者写作此文时,清朝已建立二三十年,但作者仍采用明朝的年号,你能说出其中有何深意吗?2.“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一句写出了什么意境?此句在全文结构上有何作用?3.“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独”字有什么表达作用?4.“天与云与山与水”连用三个“与”字写出了什么景象?5.上文画线句子在内容和写法上有何特点?(二)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1.“强饮三大白而别”“拉余同饮”两句中“强”和“拉”二字表现出人物什么感情?2.文中引用舟子的话有何用意?3.“痴”与课文第一段哪句话相呼应?写出作者什么心情?4.结合全文来看,本文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特点?【附答案】:(一)1.明思宗朱由检怀念故国的深情2.路无行人,天无飞鸟,天寒地冻,万籁俱寂的意境。
作用:为下文“独往湖心亭看雪”作铺垫。
3.映衬出环境的'幽静、空旷,也暗示作者的“痴”(不同凡响),为下文作伏笔。
湖心亭看雪初至西湖记阅读答1
湖心亭看雪初至西湖记阅读答案
5.解释下列加粗的词语。
(4分)
(1)上下一白( ) (2)从武林门而西( )
(3)即棹小舟入湖( ) (4)取道……石径塘而归( )
6.下列句中加粗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①湖中人鸟声俱绝②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B. ①才一举头②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C. ①草草领略,未及遍赏②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D. ①次早得陶石篑帖子②二者不可得兼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6分)
(1)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2)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3)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
8.下面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湖中人鸟声俱绝”中的“绝”字,从听觉入手,写出了寒冬雪后西湖的`冷寂。
“则心已飞湖上也”中的“飞”字,写出了一个初游西湖者目夺神摇的内心激荡,遥见塔影凌空,便自心飞神越。
B.写赏雪,却写道湖心亭上金陵人饮酒的场面,只是为了突出西湖雪景的奇特迷人。
“湖山好友,一时凑集矣”则突出了“山”“湖”“好友”齐聚的喜悦。
C.“痴”字与开头“独往湖心亭看雪”相呼应,写出了作者超然脱俗的性格。
“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一句写出了作者对山水的痴迷。
D.“天与云与山与水”,连用三个“与”字,写出了天空、云层、山峦、湖水浑然一体,举目皆白的景象。
“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连用四个比喻,寥寥数笔,写出了扑面而来的西湖美景。
湖心亭看雪(答案)
湖⼼亭看雪(答案)《湖⼼亭看雪》专题测试(100分)⼀、填空。
(18分)1.《湖⼼亭看雪》选⾃《陶庵梦忆》,作者是(朝代)的张岱。
2.⽂中正⾯写雪⼤的句⼦是:,侧⾯表现冬雪寒冷静寂的句⼦是:。
3.总写雪景的句⼦是: 。
4.具体描写雪景的句⼦:。
5.以⾈⼦的喃喃之语收束全⽂的句⼦是:。
6.最能表现湖⼼亭知⼰相见的意外惊喜的语句是:。
7.⽂中体现⾈⼦俗⼈之见的句⼦是:。
8.与“湖中焉得更有此⼈”⼀语相映衬的句⼦是:。
⼆、选择。
(6分)1.下列加点字注⾳有误..的⼀项是( C )A.崇祯.(zhēn)毳.(cuì)⾐雾凇.(sōng)B.铺毡.(zhān) 沆砀.. (hàng dàng) 长堤.(dī)C.更.(gēng)定强.(qiáng)饮拏.(ná)⼀⼩⾈D.与余⾈⼀芥.(jiè)帘旌.(jīng) 徙倚..(xǐ yǐ)2.下列加点词意思都不相同....的⼀组是( B )A.湖中⼈鸟声俱绝.夜久语声绝.沿溯阻绝.B.独.往湖⼼亭鳏寡孤独.⽆独.有偶C.莫.说相公痴爱莫.能助莫.⾔下岭便⽆难D.惟长堤⼀.痕⽽或长烟⼀.空上下⼀.⽩三、给下列句⼦划分停顿。
(限两处)(3分)1.湖中 /焉得 /更有此⼈2.余/ 强饮三⼤⽩/ ⽽别3.莫说 /相公痴,更有 /痴似相公者四、解释加点词。
(15分)1.俱.绝:全,都2.拏.⼀⼩⾈:撑(船)3.是⽇..更定矣:这天 4.拥毳⾐..:⽤⽑⽪制成的⾐服 5.雾凇..:⽔⽓凝成的冰花 6.⼀芥.:微⼩的东西(⼀芥,⼀叶。
)6.沆砀..:⽩⽓弥漫的样⼦ 8.上下⼀.⽩:全9.长堤⼀痕.:痕迹 10.焉得..:哪能11.更.有此⼈:还 12.强.饮:尽⼒(强饮,痛饮。
)13.客.此:客居 14.莫.说:不要15.及.下船:等到四、翻译句⼦。
(12分)1. ⼤雪三⽇,湖中⼈鸟声俱绝。
⼤雪连续下了三天,湖中⾏⼈、飞鸟的声⾳都消失了。
《湖心亭看雪》比较阅读精选四篇(含答案)
《湖心亭看雪》比较阅读精选四篇班级: _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_一、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1-3 题。
(9 分)【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惊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张岱《湖心亭看雪》) 【乙】从武林门而西,望保叔塔突兀层崖中,则已心飞湖上也。
午刻入昭庆① ,茶毕,即棹小舟入湖。
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
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②梦中初遇洛神③时也。
余游西湖始此,时万历丁酉二月十四日也。
晚同子公渡净寺④,觅阿宾旧住僧房。
取道由六桥、岳坟、石径塘而归。
草草领略,未及遍赏。
次早得陶石篑帖子。
至十九日,石篑兄弟同学佛人王静虚至,湖山好友,一时凑集矣。
(袁宏道《西湖》)[ 注 ]①昭庆:指西湖北岸的昭庆寺。
②东阿王:曹植。
③洛神:洛水的女神。
曹植《洛神赋》中对洛神之美有极其惊艳的描写。
④净寺:即西湖南岸的净慈寺。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4 分 )(1)上下一白: _____________.(2)从武林门而西: _____________.(3)即棹小舟入湖: ______________.(4)取道由六桥、岳坟、石径塘而归: _____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2 分 )(1)湖中焉得更有此人?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
《湖心亭看雪》比较阅读精选四篇(含答案)
《湖心亭看雪》比较阅读精选四篇班级: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一、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1-3题。
(9分)【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惊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张岱《湖心亭看雪》) 【乙】从武林门而西,望保叔塔突兀层崖中,则已心飞湖上也。
午刻入昭庆①,茶毕,即棹小舟入湖。
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
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②梦中初遇洛神③时也。
余游西湖始此,时万历丁酉二月十四日也。
晚同子公渡净寺④,觅阿宾旧住僧房。
取道由六桥、岳坟、石径塘而归。
草草领略,未及遍赏。
次早得陶石篑帖子。
至十九日,石篑兄弟同学佛人王静虚至,湖山好友,一时凑集矣。
(袁宏道《西湖》)[注] ①昭庆:指西湖北岸的昭庆寺。
②东阿王:曹植。
③洛神:洛水的女神。
曹植《洛神赋》中对洛神之美有极其惊艳的描写。
④净寺:即西湖南岸的净慈寺。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4分)(1)上下一.白:_____________(2)从武林门而西.:_____________(3)即.棹小舟入湖:______________(4)取道由六桥、岳坟、石径塘而归.:_____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2分)(1)湖中焉得更有此人?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
《湖心亭看雪》比较阅读附答案
《湖心亭看雪》比较阅读24.⑴夜(晚上、夜晚) ⑵雪景 (3)痴情【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乙】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2)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张岱《湖心亭看雪》)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念无与为乐者(想念,思念) B.相与步于中庭(一同,共同)C.与余舟一芥(小草) D.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大酒杯)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用法或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A.相与步于中庭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B.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木兰诗》)C.余强饮三大白而别溪深而鱼肥(《醉翁亭记》)D.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其门人甚众(《劳山道士》)12.下面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文寥寥数语描绘了月夜小景,语言凝练而又意味深长。
B.甲文第二、三句中的“遂”“亦”二字流露出作者与张怀民相知的喜悦。
C.乙文“湖中人鸟声俱绝”中的“绝”字,从听觉入手,写出了寒冬雪后西湖的冷寂。
D.甲乙两文都是作者被贬后所写的借景抒情的文章,乙文写金陵人饮酒的场面,是为了突出雪景的迷人。
13.把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14.古游记大多较简。
《湖心亭看雪》《西湖梦寻》阅读练习及答案
《湖心亭看雪》《西湖梦寻》阅读练习及答案《湖心亭看雪》《西湖梦寻》阅读练习及答案「篇一」关于《湖心亭》阅读练习题及答案江南多湖,湖心常小亭。
烟中,雨中,晨霭中,斜阳中,弄一番景致。
只是,湖水有声,舟辑有声,绿荫有声,钓钩有声,然亭子无声,月月年年。
但,亭子无门,亭亦无窗。
永远不会关闭,永远不会开启;从来没有过拒绝,自然从来也不曾有过勉强的挽留。
坦坦荡荡,不掩半点表现;磊磊落落,不藏一隅阴恐。
四方水色,八面天光,东四南北的风,春夏秋冬的气,晴霞明荷,阴霾暗柳,渔唱三更,落梅笛怨,一概收容,一概接纳。
让欢娱到达,让甜蜜到达,让欣慰到达。
也让失意进来,让惆怅进来,让离愁别绪进来。
随来随往。
一切都予以包涵,一切都不必留下。
不!会留下的。
那揽月的翘檐,那簪霞的尖顶,那笼烟的扶栏,那枕云的倒影会留在人们人生辛劳中一个或温馨或失意的小憩里。
日复一日,湖水会积攒多少丰富的语言啊!然亭子始终沉默。
是的,我爱湖心亭的沉默,我敬湖心亭的.沉默,沉默是由于丰满,沉默是由于含蓄,沉默是由于深广,沉默是由于阔大。
江南有许多的湖,湖中有平凡的亭——湖心亭,透明的心!愿人们的心湖也有这样透明的亭!阅读题:1、文章表面是写湖心亭,实际用意何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2、为什么先写“湖水有声,舟楫有声”,后又写“亭子无声”?此处的"无声"与后文何处照应?____________。
(2分)3、亭“无门无窗”让作者联想到了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4、为什么前面说:“一切都不必留下”,接着又说“不!会留下的”?(2分)参考答案:1.赞美接纳、包容一切然而又保持沉默且有深广、扩大、透明特点的人的心胸。
2.反衬作用,衬托出“亭子”的深沉与含蓄境界。
与“是的,我爱湖心亭的沉默,我敬湖心亭的沉默,沉默是由于丰满,沉默是由于含蓄,沉默是由于深广,沉默是由于阔大”照应。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湖心亭看雪》对比阅读练习题(含答案)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湖心亭看雪》对比阅读练习题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乙】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选自张岱《湖心亭看雪》)10.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A.属予作文(shǔ)B.浩浩汤汤(dàng)C.长堤一痕(dī)D.强饮三大白(qiáng)1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百废具兴( )(2)先天下之忧而忧( )(3)余拏一小舟( )(4)客此( )1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微斯人,吾谁与归?(2)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13.【甲】【乙】两文作者都借景抒情,但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请结合两篇文章的内容和背景加以分析。
四、阅读下面两段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五、阅读下面两段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湖心亭看雪》比较阅读五篇(含答案)
《湖心亭看雪》比较阅读五篇班级:姓名:____________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16分)【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张岱《湖心亭看雪》)【乙】夜雪大作,时欲登舟至沙市,竟为雨雪所阻。
然万竹中雪子①敲戛,②铮铮有声,暗窗红火任意看数卷书亦复有少趣。
自叹每有欲往,辄复不遂,然流行坎止③,任之而已。
鲁直④所谓“无处不可寄一梦”也。
(袁中道《夜雪》)【注】①雪子:雪粒,往往在下雪之初出现,状如盐粒。
②敲戛:敲打。
③流行坎止:顺流而行,遇阻而止。
④鲁直:即黄庭坚。
1. 请用“/”给文中的划线处断句(两处)。
(2分)暗窗红火任意看数卷书亦复有少趣。
2.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4分)(1)余强饮三大白.而别白:(2)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客:(3)辄.复不遂辄:(4)鲁直所谓.谓: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夜雪大作,时欲登舟至沙市,竟为雨雪所阻。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文中“”写出了西湖天寒地冻,万籁俱寂的意境。
【乙】文中“万竹中雪子敲戛,铮铮有声”从听觉角度,反衬。
(2分)5.甲乙两文各自展现了文人高雅的情趣,他们的雅趣体现在哪里?请各写一点。
《湖心亭看雪》《西湖梦寻》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湖心亭看雪》《西湖梦寻》阅读练习及答案(二)《湖心亭看雪》《西湖梦寻》阅读练习及答案(二)(五)比较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21~25题。
(10分,每小题2分)【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惊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选自张岱《湖心亭看雪》)【乙】是夕,天宇开霁,林间月明,可数毫发。
遂弃舟,从参寥策杖并湖而行。
出雷峰,度南屏,濯足于惠因涧,入灵石坞,得支径上风篁岭,憩于龙井亭,酌泉据石而饮之。
自普宁凡经佛寺十五,皆寂不闻人声。
道旁庐舍灯火隐显草木深郁流水激激悲鸣殆非人间之境。
行二鼓,始至寿圣院,谒辨才于朝音堂,明日乃还。
(选自张岱《西湖梦寻》)【注释】霁:雨过天晴。
参廖、辨才:人名。
并湖:沿湖。
雷峰、南屏、灵石坞:山名。
普宁、寿圣院:寺名。
惠因涧:山涧名。
殆:大概。
2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湖中人鸟声俱绝▲ (2)上下一白▲(3)濯足于惠因涧▲ (4)谒辨才于朝音堂▲22. 下列句子加点字含义相同的一组是()A.余:余住西湖 /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B.与:天与云与山与水 / 选贤与能C.于:憩于龙井亭 / 出没于鲸波万仞中D.乃:明日乃还 / 见渔人,乃大惊23. 请用“/”给【乙】文中划线句子断句,限划 4处。
道旁庐舍灯火隐显草木深郁流水激激悲鸣殆非人间之境。
24.翻译下列句子。
1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2是夕,天宇开霁,林间月明,可数毫发。
25. 【甲】文“独往湖心亭看雪”中的“独”字,可以看出作者▲ 的高洁情怀和▲ 的生活态度。
2016-2019年中考语文试卷文言文阅读《湖心亭看雪》考题精选及解析汇集
2016-2019年中考语文试卷文言文阅读《湖心亭看雪》考题精选汇集2019年云南省中考题(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17题。
(12分)湖心亭看雪张岱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注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注:拏,又作“挐”。
1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2分)(1)大雪三日。
雪:(2)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强:1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2)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16.请简要分析下面句子的表现手法及作用。
(3分)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17.选文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生活情趣?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3分)答案:(二)(12分)14.(2分)(1)下雪(2)勉强;尽力15.(4分)(1)我划着一艘小船,裹着细毛皮衣,围着炉火,独自前往湖心亭赏雪。
(2)湖中哪能还有这样的人呢?16.(3分)使用白描手法。
(1分)作者用“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等简练单纯的文字,寥寥几笔,不加烘托渲染地勾勒出一幅素洁淡雅、万籁无声的西湖雪景图,也写出人景相融的美妙意境。
(2分)17.(3分)作者在天寒地冻、西湖人迹罕至的情况下仍独往湖心亭看雪,(1分)表现出他痴迷山水、不随流俗的生活情趣。
(2分)2019年山西省中考题(三)西湖美景古来共谈,请阅读下面的诗文,完成第 8-11 题。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湖心亭看雪》《西湖》阅读练习及答案(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
《湖心亭看雪》《西湖》阅读练习及答案[甲]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惊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张岱《湖心亭看雪》) [乙] 从武林门而西,望保叔塔突兀层崖中,则已心飞湖上也。
午刻入昭庆①,茶毕,即棹小舟入湖。
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
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②梦中初遇洛神③时也。
余游西湖始此,时万历丁酉二月十四日也。
晚同子公渡净寺④,觅阿宾旧住僧房。
取道由六桥、岳坟、石径塘而归。
草草领略,未及遍赏。
次早得陶石篑帖子。
至十九日,石篑兄弟同学佛人王静虚至,湖山好友,一时凑集矣。
[袁宏道《西湖(一)》] [注] ①昭庆:指西湖北岸的昭庆寺。
②东阿王:曹植。
③洛神:洛水的女神。
曹植《洛神赋》中对洛神之美有极其惊艳的描写。
④净寺:即西湖南岸的净慈寺。
5.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4分)(1)上下一白_____________(2)从武林门而西_____________(3)即棹小舟入湖______________(4)取道由六桥、岳坟、石径塘而归_____________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6分)(1)湖中焉得更有此人?(2)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
7.下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甲文,“湖中人鸟声俱绝”中的“绝”字,从听觉入手,写出了寒冬雪后西湖的冷寂。
乙文,“则已心飞湖上也”中的“飞”字,写出了一个初游西湖者目夺神摇的内心激荡,遥见塔影凌空,便自心飞神越。
B.甲文写赏雪,却写到湖心亭上金陵人饮酒的场面,只是为了突出西湖雪景的奇特迷人。
张岱《湖心亭看雪》袁宏道《初至西湖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张岱《湖心亭看雪》袁宏道《初至西湖记》阅读练习及答案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下列各题。
(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张岱《湖心亭看雪》)(乙)从武林门而西,望保叔塔突兀层崖中,则已心飞湖上也。
午刻入昭庆,茶毕,即棹小舟入湖。
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
余游西湖始此,时万历丁酉二月十四日也。
晚同子公渡净寺,觅阿宾旧住僧房。
取道由六桥、岳坟、石径塘而归。
草草领略,未及遍赏。
次早得陶石篑帖子,至十九日,石篑兄弟同学佛人王静虚至,湖山好友,一时凑集矣。
(袁宏道《初至西湖记》)注释:①昭庆:指西湖北岸的昭庆寺。
②东阿王:曹植。
③洛神:洛水的女神。
曹植《洛神赋》中对洛神之美有极其惊艳的描写。
④净寺:即西湖南岸的净慈寺。
2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上下一白(______________)(2)从武林门而西(_____________)(3)即棹小舟入湖(___________)(4)取道……石径塘而归(___________)29.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①湖中人鸟声俱绝②奇山异水,天下独绝B.①才一举头②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C.①草草领略,未及遍赏②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D.①次早得陶石篑帖子②二者不可得兼3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2)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
31.(甲)文“痴”与课文第一段哪句话相呼应?写出作者什么心情?32.(甲)文作者写雪景,为什么要着力去写堤、亭、舟、人?33.下面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湖中人鸟声俱绝”中的“绝”字,从听觉入手,写出了寒冬雪后西湖的冷寂。
《湖心亭看雪》与课外对比阅读训练及答案汇集(5套)
(一)阅读下面甲乙两文,完成小题(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张岱《湖心亭看雪》)(乙)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艨艟数百,分列两岸;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
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
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
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车马塞途,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间也。
(节选自周密《观潮》))战船(注)艨艟(méng chōng72.解释下列字词。
(1)余拏一小舟拏(____)(2)客此客(_____)(3)人物略不相睹略不(____)(4)皆披发文身文(______)73.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的句读正确的一项是()A.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B.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C.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D.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74.下列句子中“以”的意思与“以此夸能”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以其境过请B.以光先帝遗德C.何以战D.皆以美于徐公75.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②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
76.甲乙两文作者一个“看雪”一个“观潮”,请结合两文分析作者对所看(观)之景的描写手法的异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事看雪。
雾松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日:“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日:“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张岱《湖心亭看雪》
(乙)从武林门而西,望保叔塔实兀层崖中,则已心飞湖上也。
午刻入昭庆①,茶毕,即棹小舟入湖。
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②梦中初遇洛神③时也。
余游西湖始此,时万历丁西二月十四日也。
晚同子公渡净寺④觅阿宾旧住僧房。
取道由六桥、岳坟、石径塘而归。
草草领略,未及遍赏。
次早得陶石篑帖子,至十九日,石篑兄弟同学佛人王静虚至,湖山好友,一时凑集矣。
(袁宏道《初至西湖记》)
[注释]:①招庆:指西湖北岸的昭庆寺。
②东阿王:曹植。
③洛神:洛水的女神。
曹植《洛神赋》中对洛神之美有极其惊艳的描写。
④净寺:西湖南岸的净慈寺。
13.解释加点字。
(1)人鸟声俱绝.
(2)从武林门而西.
(3)客.此
(4)取道由六桥、岳坟、石径塘而归.
14.翻译句子。
(1)雾松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2)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
15.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是( )
A.湖中人鸟声俱.绝风烟俱.净
B.从武林门而.西强饮三大白而.别
C.及.下船未及.遍赏
D.问其.姓氏安陵君其.许寡人
16.赏析下列何中加点词的表达作用。
(1)湖中人鸟声俱绝:
(2)则已心飞湖上也:
17.甲、乙两文所表达的情感中都有游西湖的乐趣,但乐趣却是不同的,请用简洁的语言分析。
【答案】
13.消失向西走客居回归
14.(1)(湖上)弥漫着水气凝成的冰花,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
(2)这时想用一个词语来描绘(眼前美景),却终不可得,大约好像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那样精神迷离恍惚吧。
15. A
16.(1)绝:消失、没有,一个“绝”字,传出冰天雪地、万籁无声的森然寒意,.巧妙地从人的听觉和心理感受上画出了大雪的威严。
(2)运用夸张手法,形象生动地表现我对西湖的向往和赞美之情。
17.甲:作者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和幸逢知己之乐;乙文抒发作者初游西湖的山水之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