韧皮部运输

合集下载

生理-韧皮部运输与同化物分配整理

生理-韧皮部运输与同化物分配整理

生理-韧皮部运输与同化物分配整理●同化物运输●运输规律●无机物●大多通过木质部向上运输●通过韧皮部向下运输●光合同化物●基本韧皮部运输,可上可下●早春无叶时,有机物由木质部运输●含氮有机物与激素●根:通过木质部向上运输●冠:通过韧皮部向下运输●IAA和CTK对同化物运输有明显的调节作用,外施IAA能促进蓖麻的蔗糖装载,外施CTK,施用点会形成一个库,诱导同化物向施用点运输●韧皮部多运输有机物,少量无机物,运输有机物大多向下运输,有时向上;运输无机物方向向下。

秋季落叶前,叶片撤退的含氮化合物主要通过韧皮部筛管运往根中:含氮化合物多为有机物,有机物的运输是通过韧皮部筛管●木质部多运输无机物,少量有机物,运输方向向上●物质长距离运输●木质部:运输水和无机盐●韧皮部:运输同化物●韧皮部组成●筛管分子筛管由一系列端壁具有筛板的管状活细胞连接而成,每个细胞是一个筛管分子。

筛管分子的侧壁和端壁上有凹陷区域—筛域,筛域上有筛孔。

端壁上的筛域特化程度高,筛孔也大,称为筛板●含量最高的离子是钾离子(在植物大部分活细胞中,钾离子几乎都是含量最高的离子)●成熟无细胞核●P蛋白(韧皮蛋白)●由于筛管分子中不具有核糖体,不能合成蛋白质,所以可能是从伴胞中合成通过胞间连丝转运到筛管分子中●P蛋白的功能可能是增流维压,韧皮部组织受伤时筛管压力将P蛋白迅速移向受伤部位,并形成凝胶堵住伤口●胼胝质(一种葡聚糖)●对筛孔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参与了筛管断裂时的补漏,受到刺激和休眠时胼胝质合成;外界刺激或休眠解除胼胝质解体消失,使筛管恢复运输功能●伴胞●形成筛管分子-伴胞复合体(SE-CC),是韧皮部适应其运输功能而高度特化的结构●有大量胞间连丝维持筛管活性●辅助运输,源/库端直接参与运输●薄壁细胞●小叶脉●韧皮部运输韧皮部运输指光合作用产物从成熟叶向生长或者贮藏组织的运输过程,韧皮部是同化物运输的主要途径。

●进行方式:集流●运输方向:从源向库●运输动力:同化物在源端的装载和库端的卸出●运输量表示●运输速率(速度):单位时间同化物运输距离,m/h●质量运输速率(比集转运速率)(比集运量):单位时间单位韧皮部面积转运质量,g/(cm^2 *h)●=运输速率*转运浓度●转运速率:单位时间内载体(跨膜)转运的物质(离子或质子)个数●规律●同侧运输●就近运输●优先供给生长中心●机制●学说●胞质泵动学说●筛管分子的细胞质呈长丝状,形成胞纵连束,纵跨筛管分子。

7.第六章 有机物的韧皮部运输

7.第六章 有机物的韧皮部运输

转移细胞
转移细胞:亦称 转移细胞: 传递细胞, 传递细胞,是维管束 中具有细胞壁内突生 长特征的薄壁细胞。 长特征的薄壁细胞。 转移细胞的结构, 转移细胞的结构,大 大增加了质膜与质外 体溶质的接触界面, 体溶质的接触界面, 使跨膜运输进行得更 为活跃。 为活跃。 转移细胞的功能: 转移细胞的功能:转移 功能 细胞在短途运输中有重 要功能, 要功能,进行质外体与 共质体以及共质体之间 的物质交换。 的物质交换。
筛管分子的结构
成熟的筛管分子是细长 的筒状细胞,直径约 ~ 的筒状细胞,直径约20~ 40微米,长度为100~500 微米,长度为 微米 ~ 微米。它缺少细胞核、 微米。它缺少细胞核、高 尔基体、液泡、 尔基体、液泡、核糖体等 细胞器,但含有线粒体和 细胞器, 滑面内质网。 滑面内质网。 筛管分子首尾相接串连 在一起形成筛管(sieve 在一起形成筛管 tube)。筛管中筛管分子的 。 端壁上形成多孔的特化筛 域叫筛板(sieve plate)。 域叫筛板 。
韧皮部装载的途径
韧皮部装载可通过质外体途径, 韧皮部装载可通过质外体途径,也可通过 质外体途径 共质体途径;有时走质外体途径, 共质体途径;有时走质外体途径,有时走共质 体途径,交替进行。 体途径,交替进行。 共质体途径整个过程是在共质体中进行。 共质体途径整个过程是在共质体中进行。 质外体途径整个过程不都是在质外体中进 行,只是此途径中有些步骤必须经过质外体。 只是此途径中有些步骤必须经过质外体。
细胞壁(质外体) 细胞壁(质外体) 质膜 胞间连丝 筛分子 伴胞 小叶脉
筛分子 共质体 伴胞 韧皮部薄壁细胞 叶肉细胞 维管束鞘细胞
光合同化物生产区
光合同化物积累区光合Βιβλιοθήκη 化物输出区韧皮部装载的可能途径

简述木质部和韧皮部运输特点。

简述木质部和韧皮部运输特点。

简述木质部和韧皮部运输特点。

全文共四篇示例,供您参考第一篇示例:木质部和韧皮部是植物体内两种重要的组织结构,对于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们分别负责植物中的水分和养分的输送,具有不同的运输特点。

木质部是植物体内负责水分和无机物质的传输的组织结构,包括主要由木素形成的纤维素和木质素。

木质部位于植物茎、根和叶脉的中心部分,由导管和木纤维组成。

导管主要负责水分和溶解物质的运输,而木纤维则起着支撑和保护的作用。

木质部的特点在于其管状结构,可以快速输送大量的水分和营养物质,使得植物可以迅速吸收和利用来自土壤和空气中的水分和无机物质。

这种快速的传输速度有助于植物快速生长和适应环境的变化。

相比之下,韧皮部主要负责内外运输,包括有机物质的传输。

韧皮部主要由韧皮纤维和筛管组成,筛管是韧皮部主要负责有机质输送的组织结构。

由于筛管是活细胞组成的,能够进行代谢活动,具有较高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在韧皮部中,筛管的运输特点表现在其对有机物质的选择性运输和长距离传输。

筛管能够通过体内压力和正负压力的调节,实现对糖分、激素等有机物质的运输,从叶子到茎、根部,以及茎、根部到叶子之间的长距离传输。

这种运输特点使得植物可以充分利用光能和二氧化碳,实现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质在植物体内的平衡分配。

木质部和韧皮部在植物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其不同的运输特点,实现了植物体内水分和养分的均衡输送。

这种均衡的输送能够确保植物健康生长,适应环境的变化,从而在自然界中发挥重要的生态作用。

第二篇示例:木质部和韧皮部是植物体内负责运输水分、营养物质和其他物质的两种主要组织。

它们在植物的生长和发育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下面我们来简述一下木质部和韧皮部的运输特点。

木质部是植物体内的一种组织,主要由木质纤维和木质素组成。

它负责从根部向地上部分输送水分和矿质物质。

木质部的运输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细胞间连通:木质部的细胞间连通非常发达,形成了一个连绵不断的导管系统,可以实现水分和溶解物质的快速运输。

韧皮部运输

韧皮部运输

11
3、同化物运输的方向

单向运输 双向运输 横向运输:导管或筛管中的物质被其周围的 薄壁细胞吸收做横向的短距离运输。(正常 情况下极少,当纵向运输途径受阻时加强)
12
4、运输率和运输速率

运输率:克干物质/cm2/小时 运输速率:cm/小时 研究方法:同位素示踪法、蚜虫针吻法
13
14
5、韧皮部运输机理的假说

压力流动假说:有机物在筛管中随液流的流 动而移动,液流的流动是由输导系统两端的 压力势差所维持
16

细胞质泵动假说 收缩蛋白假说 电渗假说
17
6、外界条件对有机物运输的影响

水分 温度 营养 光照 激素 代谢抑制剂
18
三、同化产物的分配
5
¾ 物质经哪条途径运输,可以通过实验确 定:


环割法:是研究物质运输的经典方法。环割 是将树干上的一圈树皮(韧皮部)剥去而保留 树干(木质部)的一种处理方法。 同位素示踪法:
6
¾ 物质运输途径的一般性结论
¾盐类和无机物在木质部中向上运输,在韧皮 部中向下运输 ¾有机物在韧皮部中向上和向下运输 ¾含氮有机物可以在木质部和韧皮部向上运输 ¾在组织与组织之间,物质可以通过被动或主 动转运的方式侧向运输 ¾有一些例外情况

就近供应:源向距离较近的库输出同化产物 同侧运输:源向与它有直接维管束联系的库输出 同化产物

影响分配方向的因素:供应能力、竞争能 力、运输能力
20

植物体内同化产物的再分配
21

同化产物分配与产量的关系
7
二、韧皮部运输物质的机理


韧皮部装载名词解释

韧皮部装载名词解释

韧皮部装载名词解释韧皮部装载是一种有效的运输方式,是将物品放置在锦纶等弹性材料或其他材料制成的夹置空腔中,以便将物品扁平化而节省运输空间的运输方式。

韧皮部装载技术不仅可减少运输空间,还可以有效地保证运输的安全性,减少物品的损坏率。

传统的韧皮部装载方法是将物品放入有弹性的锦纶夹置空腔中,用绳索或胶带将其固定住,以便在运输时能够固定物品的位置,避免损坏。

但是,这种传统的韧皮部装载方式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大部分物品需要重复使用,或物品的弹性不足,这就需要使用更先进的韧皮装载方式。

在现代时期,随着物流运输与开发技术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新型韧皮装载技术不断出现。

其中,无缝纳米膜和真空膜韧皮部装载是目前最先进的韧皮部装载技术之一。

无缝纳米膜韧皮装载是在物品表面涂覆一层无缝的纳米膜,然后将物品放入真空膜包裹袋内,再对袋子进行真空处理,最终形成一种空间几乎无限的包装,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实现韧皮部装载,而且运输空间和运输时间十分有效。

另外,真空保护膜韧皮部装载也是一种运输效率非常高的方法。

它将物品放入真空保护膜中,然后将膜紧密地包裹在物品表面,以便在运输时能够固定物品的位置。

它还可以有效保护物品,避免在运输过程中受损。

此外,使用真空膜韧皮部装载方法的另一个优点是可以有效地减少物品的摩擦,抵抗人为的损坏,从而延长物品的使用寿命。

这样,运输成本会更低,而且运输效率也会更高。

针对上述各种韧皮部装载技术,它们都有着各自的优缺点,在实际运输中也需要结合各种因素来进行抉择,以便更有效地完成运输任务。

总而言之,韧皮部装载技术虽然种类繁多,但它都可以有效地节省运输空间,减少物品的损坏率,从而获得节省的运输成本和提高的运输效率。

因此,韧皮部装载技术在物流行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可以说是一种极具效益的运输技术。

第十章 韧皮部运输与同化物分配(1)

第十章 韧皮部运输与同化物分配(1)
有些植物经共质体装载,通过中间细胞,转运的糖为棉子糖、 水苏糖等。称为Type1物种(根据胞间连丝的密度大小分);
大多数农作物为质外体装载类型,转运的糖为蔗糖。为 Type2物种;
2a型物种一般为普通伴胞(胞间连丝初级闭合); 2b型物种多为转移细胞 (胞间连丝闭合程度较高)。
质外体装载!
上述区分并非是绝对的,在植物中存在许多中间的类型。



筛板的作用?
皮 部







主要内容:同化物在筛管内运输是一种集流,它是由源库两端SE-CC复合体内渗 透作用所形成的压力梯度所驱动的。而压力梯度的形成则是由于源端同化物不断 向SE-CC复合体装载,库端同化物不断从SE-CC复合体卸出,以及韧皮部和木质部 之间水分的不断再循环所致。
根据压力流动学说,可以推测:
叶绿体不含淀粉,类囊体发育不完全,有大量小液泡,与周
中间细胞 围细胞尤其与维管束鞘细胞间有大量胞间连丝,是从共质体
途径中吸收溶质。
Vascular
parenchym a cell (维管 薄壁细胞)
胞间连丝
Sieve elements
中间细胞 BSC
薄壁细胞 壁薄,液泡大,有运输和贮存溶质和水的功能。
韧皮部装载类型可能与植物分布和产地有关: 热带亚热带植物:韧皮部和周围细胞间有大量胞间连丝; 寒冷和干燥的气候条件下植物:不具胞间连丝。
一般认为:低温和水分亏缺会引起共质体运输受阻,质外体装载 是植物对这种不利环境条件的适应性反应。
通过质外体途径的韧皮部装载
1、存在质外体韧皮部装载途径的实验证据 2、质外体途径的蔗糖吸收是需能的过程 3、质外体途径韧皮部装载的机制 4、蔗糖装载的调节

韧皮部运输

韧皮部运输
• 此外,按压力流动学说解释,同化物的运输与运输系 统的代谢无关。事实上,有机物质的运输是一种消耗 代谢能量的主动过程,与呼吸有着密切的联系。例如, 维管束的呼吸速率比其它部位高好几倍,对维管束进 行冷却处理,运输受阻,用呼吸抑制剂处理叶柄,同 化物运输过程明显受阻。
细胞质泵动学说
• 早在十九世纪末,H. Devries就提出原生质环流可能 是有机物质运输的动力。20世纪60年代,英国的 R.Thaine等的试验也支持这一学说。该学说的基本要 点是:筛管分子内腔的细胞质呈几条长丝,形成胞纵 连束,纵跨筛管分子,束内呈环状的蛋白质丝反复地、 有节奏地收缩和张驰,产生蠕动,把细胞质长距离泵 走,糖分随之流动。 • 这一学说可以解释同化物的双向运输问题。因为同一 筛管中不同的胞纵连束可以同时进行相反方向的运动, 使糖分向相反方向运输。但也有不同观点,认为在筛 管中不存在胞纵连束。
有机物的运输速度一般约为100cm•h-1
• 不同植物运输速度各异,如大豆为84~100cm•h -1,南瓜为40~60cm•h-1。 • 生育期不同,运输速度也不同,如南瓜幼苗时 为72cm•h-1,较老时30~50cm•h-1。 • 运输速度还受环境条件的影响,如白天温度高, 运输速度快,夜间温度低,运输速度慢。 • 成分不同,运输速度也有差异,如丙氨酸、丝 氨酸、天冬氨酸较快;而甘氨酸、谷酰胺、天 冬酰胺较慢。
韧皮部装载可以通过质外体途径(apoplastic pathway),也可以通过共质体途径(symplastic pathway)。
Localization of the sucrose transporter SUC2 to companion cells of the phloem.
同化物在库端的卸出

10 12 第十章 韧皮部运输与同化物 -1

10 12 第十章 韧皮部运输与同化物 -1
第四节 同化物的配置和分配 Partitioning of Assimilate
第一节
韧皮部中的同化物运输
一 韧皮部是同化物运输的主要途径
二 韧皮部的结构 三 韧皮部运输物质
一 韧皮部是同化物运输的主要途径
• 环割试验 • 同位素示踪法
木质部和韧皮部运输蒸汽环割效应
含氮化合物、 激素
韧皮部环割
第一节 韧皮部中的同化物运输 Transport of Assimilates in The Phloem 第二节 韧皮部运输的机制 Mechanism of Transport in The Phloem
第三节 碳水化合物的装载和卸出 Phloem loading and phloem unloading
压 力 流 动 学 说 示 意 图
渗透势升高
压力流动学说
1 同化物在筛管内运输是由源、库两侧筛 管分子-伴胞复合体内渗透作用所形成的压 力势梯度所驱动的。
2 压力梯度的形成则是由于源端光合同化 物不断向筛管分子-伴胞复合体进行装载, 库端同化物不断从筛管分子-伴胞复合体卸 出,以及韧皮部和木质部之间水分的不断 再循环所致。
压力流学说的实验证据 ①筛管间的筛孔必须是开放的。
集流 筛孔开放
早期的电镜技术 快速冷冻固定技术∨ 共聚焦显微镜技术∨
筛管间的筛孔是开放的
②在同一筛管中没有双向运输的发生。 因为溶质在筛管中是随集流而运动的, 而集流在一个筛管中只能有一个方向。 方法:荧光染料示踪法
③筛管运输本身并不需要能量
源 指生产同化物以及向其他器官提供 营养的器官,如成熟叶片、种子萌发 时的子叶或胚乳组织。
库 消耗或积累同化物的接纳器官, 如幼叶、根、花、果实、种子等。

第十章 韧皮部运输与同化物分配

第十章 韧皮部运输与同化物分配

一、同化物的配置
(一)配置包括光合同化碳的储存、利用和输出
•光合叶片中的配置
合成贮存化合物 光合细胞自身需要 合成运输化合物
•库的配置
(二)配置的调节
二、同化物的分配
(一)、库器官的特点
• 使用库 • 贮藏库 (二)、库组织对同化物的竞争 与库强度 库强是指库器官接纳和转 化同化物的能力。
库强=库体积×库活力 库体积用库的重量或库细胞的 数量来表示;库活力用相对生 长速率表示。
① 光合作用中形成的磷酸丙糖从叶 绿体运到细胞质中,转化为蔗糖。
② 蔗糖从叶肉细胞转移到筛管分子 附近。这一途径的距离通常为2~3个 细胞直径,称为短距离运输途径。 ③ 蔗糖主动转运到筛管分子中, 称为韧皮部装载。
蔗糖及其他溶质从源被运出, 进入筛管。从源经过维管系统 到库的运输称为长距离运输。
库(sink)
(2)、源库单位
一个源器官和直接接纳其输出同 化物的器官所组成的供求单位。
菜豆的源-库单位模式图
(3)、源库运输的规律
①、就近供应 ②、向生长中心运输 ③、优先在有维管束连接 的源库间运输 ④、维管束的并接
2、韧皮部运输的运输量 ①速度:物质在单位时间内移动 的距离(m•h-1)。0.3-1.5m/h
第四节 同化物的配置和分配
将同化物在植物体各器官 中的不同分布称为分配。
①供应能力 ——源的同化物能否输出以及 输出的多少。 “推力” ②竞争能力——库对同化物的吸引和“征 调”的能力。 “拉力” ③运输能力——联系直接、畅通,距离近, 库得到的同化物就多。
一、同化物的配置 二、同化物的分配 三、韧皮部中信号分子的 运输与源库活性的调节(阅读) 四、同化物的再分配和再利用
②共质体途径,通过胞间连丝→接受细胞, 卸到营养库(根和嫩叶)

韧皮部运输 II

韧皮部运输 II
是绝对的,在植物中存在许多中间的类型。 上述区分并非是绝对的,在植物中存在许多中间的类型。 在同一植物中可以有混合的装载途径。 在同一植物中可以有混合的装载途径。 不同的韧皮部装载途径还可以发生在不同等级的叶脉中。 不同的韧皮部装载途径还可以发生在不同等级的叶脉中。 韧皮部装载类型与植物分布和产地有关: 韧皮部装载类型与植物分布和产地有关: 热带亚热带植物:韧皮部和周围细胞间有大量胞间连 丝; 寒冷和干燥的气候条件下植物:不具胞间连丝。 因此认为:低温和水分亏缺会引起的共质体运输受阻, 质外体装载是植物对这种不利环境条件的适应性反应。
1.3 韧皮部运输物质的化学性质及其形式
1.3.1 收集韧皮部汁液的方法 浅层切割法 蚜虫吻针法
1.3.2 韧皮部汁液的成分
水 75 ~ 90% 蔗糖 干物质: 干物质: 10 ~ 25% :碳水化合物 棉子糖 毛蕊花糖 水苏糖 甘露醇 山梨醇
所有被运输的糖都 是非还原糖。 是非还原糖。
氨基酸, 氨基酸,酰胺 蛋白质(激酶,Td,泛素等 泛素等) 蛋白质(激酶,Td,泛素等) 激素 无机离子( 无机离子(K+,Mg++.PO43+ Cl-) 核酸、 核酸、核苷酸
47agpgbss分枝酶转化酶蔗糖合酶spsnrrubiscorbcrbcl叶绿素ab结合蛋白pep羧化酶磷酸丙糖运转蛋白淀粉酶淀粉磷酸化酶磷酸葡萄糖变位酶酸性转化酶蔗糖合酶sps受高糖水平促进的基因酶feastgenes受高糖水平抑制的基因酶faminegenes糖水平对碳水化合物代谢的调控48胞间连丝可能是整体植物运输的控制位点用烟草花叶病毒的运动蛋白的基因转化烟草和马铃薯转化植株源叶的配置和整体植物的分配都发生了改变
1.4 韧皮部运输的方向和速率 1.4.1 运输方向

韧皮部物质运输的机制

韧皮部物质运输的机制

被子 植物
筛管
筛管分子间有 开放的筛孔
裸子 植物
筛胞
筛胞间无开放 的筛孔
压力差才是汁液流动的动力;
同化物是随汁液的集流而被 动地在筛管中运输的。
Ψw=-0.4Mpa Ψp=0.6Mpa Ψs=-0.7Mpa
同化物在韧皮部运输的机制的研究已经历了70多年,尽管 尚有许多方面需要深入研究,但目前人们普遍认为“压力流学 说”是最能解释同化物在韧皮部运输现象的一种科学的理论。
基本观点 同化物在筛管内是随集流流动的 集流是由输导系统两端的膨压差引起的
木质部导管分子
水分子 蔗糖
韧皮部筛管分子
溶质增加 膨压上升 水势降低
伴胞
源细胞
叶绿体
膨压差的存 在推动了韧 皮部汁液从 源端向库端
的流动
溶质减少 膨压下降 水势升高
伴胞
库细胞
筛板的存在极大地增加了筛
管对同化物运输的阻力。这
种阻力对于建立和维持源-库
两端的膨压差是十分必要的;
如果没有筛板的阻力,筛管
筛板
两端的膨压会很快达到平衡,
因而就无法建立起源-库两端

筛管汁液的集流是逆水势梯 度进行的;
渗透势在此不是筛管汁液流 动的动力;
Ψw=-1.1Mpa Ψp=0.6Mpa Ψs=-1.7Mpa
第五章 同化物的运输和分配
-韧皮部物质运输的机制


库 源

光合同化物在叶 片(源)中合成 以后是如何通过 韧皮部转运到果 实(库)中的?
韧皮部物质 运输的机制
扩散学说
压压力力流流学学说说
电渗流动学说 细胞质泵动学说
收缩蛋白学说
E.Münch(1930)

植物生理学:第六节 光合产物的运输和分配

植物生理学:第六节 光合产物的运输和分配

• 同位素示踪法 14C, 15N,32P等
通过向甜菜叶 片供应14CO2, 光合作用10分 钟后,放射性 活性(黑色) 出现于叶柄基 部
二、 韧皮部运输的特点
1 韧皮部物质运输的方向
• 代谢源(源,Source):提供同化产物的器官 • 代谢库(库,Sink):消耗或贮存同化产物的器官 • 源 与库的相对关系:
有机酸共同维持筛管汁液的离子平衡;阴离子中不含NO3-
• ATP:0.24-0.36 mg/L,说明运输过程需要能量供应 • 植物激素:运输过程伴有信息传递
三、 韧皮部运输的机制
1 韧皮部装载 光合产物从成熟叶片的叶肉细胞叶
绿体转运到 筛管分子的过程
• I, 光合作用形成的G-3-P由叶肉细胞叶绿体中转运到细胞质中,形成• E. MÜ ch (1930)首次提出 压力流学说(pressureflow): 韧皮部中物质流沿着膨压梯度由源移动到库
收缩蛋白学说
• 筛管中含有大量的P-蛋白(phloem protein, P-protein)
• P-蛋白遍布于筛管中, 在一些植物中形成丝网 状或交织的管状
• 不同的生长中心, 对同化物的竞争力 不同:一般,生殖高
于营养器官,地上部 高于地下部,主茎幼 叶高于分蘖
B, 叶层分工,就近运输
2,同化物的分配与产量形成
提高产量的重要措施之一:促使更多的光合产物运 入经济器官
决定光合产物向经济器官分配的三要素: • 输出器官(源)的动力: 决定于叶片光合能力的高低 • 输入器官(库)的拉力(特别重要): 决定于经济器官吸收同化物能力的高低 • 输导组织的通畅: 维管组织的分布与通畅,影响维管呼吸和运 输的因素均会影响同化物的运输
的速率基本与韧皮部内物质运输的速率相似

韧皮部运输

韧皮部运输
2) 叶肉细胞的蔗糖从叶肉细胞运到最小的叶脉附近,这一距 离大约为2-3个细胞直径。
3) 蔗糖进入筛分子和伴胞,
2. 韧皮部装载的途径
韧皮部装载存在二条途径:质外体途径和共质体途径
1 )质外体途径:
蔗糖从叶肉细胞主动排入质外 体,经质外体运输后由质 膜§3 韧皮部装载Phloem loading
1. 定义:韧皮部装载是指光合产物(主要是蔗糖)从叶 肉细胞运输到筛管分子-伴胞复合体(sieve elementcompanion cell complex)的主动过程。装载需经三步 进行:
1) 光合作用中形成的磷酸丙糖从叶绿体运到细胞液中,形成 蔗糖。
2. 运输的速度
❖ 约100cm/h,快于扩散速度,不同植物间有区别。
3. 运输的物质
❖ 主要是水,有机物主要是蔗糖,占干物质的90%,另外还 有氨基酸和酰胺(Asn,Gln),少量蛋白,各种激素(eth除 外),以及K、P、Cl、Mg等离子。
研究韧皮部运输的方法——蚜虫吻刺法
§2 韧皮部筛管的结构
2. Development influences transport:
1) Young leaves begin as sinks, gradually become sources.
2) Reproductive structures become dominant sinks during flowering.

Key Points to the Source-sink relationships
1. upper mature leaves supply photosynthate to growing shoot tip; lower leaves supply the root; middle leaves supply both.

论述植物的韧皮部运输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一)

论述植物的韧皮部运输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一)

论述植物的韧皮部运输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一)论述植物的韧皮部运输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植物的韧皮部运输是指植物体内通过细胞间的纤维束和韧皮部组织进行水分、养分和有机物质的运输。

这一运输方式在农业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一些应用及其详细讲解:1. 植物营养吸收植物的韧皮部运输在植物的营养吸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细胞间纤维束和韧皮部组织,植物能够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养分物质,供给植物体的生长发育所需。

在农业生产中,农民可以通过施肥和浇水等方式,调节植物的营养吸收,提高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2. 植物免疫系统植物的韧皮部运输还与植物的免疫系统密切相关。

通过细胞间纤维束和韧皮部组织的输送,植物能够将免疫相关的信号物质传递到受到病原体攻击的部位,引发防御反应。

这种运输方式在植物的抗病防御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可以帮助植物对抗病原体的入侵,提高作物的抗病性。

3. 植物生长调节植物的韧皮部运输对植物的生长调节也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细胞间的运输机制,植物能够在不同部位之间传递生长调节物质,如激素和信号分子。

这些物质可以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调控根、茎、叶等器官的发育过程。

在农业生产中,农民可以利用这种运输方式,通过施加适当的生长调节物质,来调控作物的生长速度和形态,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4. 植物生理研究植物的韧皮部运输在植物生理研究中也有广泛的应用。

科研人员可以通过观察和研究植物体内的运输过程,了解植物的水分传导、养分吸收和物质输送的机制,探究植物的生理活动规律。

这些研究成果可以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指导农民的作物种植和管理实践。

5. 植物育种植物的韧皮部运输在植物育种中也有一定的应用。

通过观察不同品种植物的运输特性和效率,育种人员可以选择适应性更好的品种进行繁育。

同时,通过深入研究植物的运输机制,也可以开展基因工程等方法,提高作物的抗逆性、产量和品质。

以上是植物的韧皮部运输在农业生产中的一些应用和详细讲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共质体装载的机制
Polymer-trapping model
装载机理 • 过去曾用集流学说解释有机物在源端的 装载,认为这是一个被动的物理扩散过 程。现在的研究证明这是一个主动的分 泌过程,受载体调节。其依据是:①对 被装载物质有选择性;②需要能量 (ATP)供应;③具有饱和效应。
装载过程
1.同化物从光合细胞向质外体释放 大部分光 合细胞形成的光合产物首先通过胞间连丝通道, 进入邻近 SE - CC 复合体的光合细胞(特化细 胞),然后这些细胞将同化物释放到质外体。 2.同化物在质外体中的状态 过去认为,蔗糖 进入质外体后,在蔗糖酶的作用下,水解成葡 萄糖和果糖,然后进入SE-CC复合体。现在认 为,蔗糖并不发生水解过程,而是以蔗糖分子 进入SE-CC复合体。
比集运量
• 有机物质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韧皮部 横截面积运输的数量,即比集运量 (specific mass transfer,SMT)。 • 或 比 集 运 量 转 运 率 ( specific mass transfer rate,SMTR) • 单位:g· cm-2· h-1。
单位时间内转移的物质 量(g h ) SMTR= 2 韧皮部的横截面积 (cm )
• 此外,按压力流动学说解释,同化物的运输与运输系 统的代谢无关。事实上,有机物质的运输是一种消耗 代谢能量的主动过程,与呼吸有着密切的联系。例如, 维管束的呼吸速率比其它部位高好几倍,对维管束进 行冷却处理,运输受阻,用呼吸抑制剂处理叶柄,同 化物运输过程明显受阻。
细胞质泵动学说
• 早在十九世纪末, H. Devries 就提出原生质环流可能 是 有 机 物 质 运 输 的 动 力 。 20 世 纪 60 年 代 , 英 国 的 R.Thaine 等的试验也支持这一学说。该学说的基本要 点是:筛管分子内腔的细胞质呈几条长丝,形成胞纵 连束,纵跨筛管分子,束内呈环状的蛋白质丝反复地、 有节奏地收缩和张驰,产生蠕动,把细胞质长距离泵 走,糖分随之流动。 • 这一学说可以解释同化物的双向运输问题。因为同一 筛管中不同的胞纵连束可以同时进行相反方向的运动, 使糖分向相反方向运输。但也有不同观点,认为在筛 管中不存在胞纵连束。
Sugar of the raffinose series. Raffinose, stachyose, and verbascose consist of sucrose with 1,2 or 3 galactose units,respectively. All sugars in the raffinose series, including sucrose, are nonreducing sugars.
韧皮部运输的物质和速率
1.物质运输的途径和方向 一般结论: (1)盐类和无机物质是在木质部上运的。 (2)盐类和无机物质是在韧皮部下运的,也可双向运输。 (3)有机物质是在韧皮部向上和向下运输的。 (4) 有机氮和激素等可在木质部向上运输,也可经韧皮部向下 运输。 (5) 在春季,当叶片尚未展开前,汁液在树木内上升时,象糖 之类的有机化合物在木质部的浓度很高。 (6) 溶质能从一个组织到另一个组织进行横向运输,一般以胞 间短距离运行。 (7)也有例外的情形发生。
3. 同化物进入SE-CC复合体
通过SE-CC复合体的伴胞来完成的。伴胞质膜上 的蔗糖载体将蔗糖转运到伴胞。叶片韧皮部SE-CC复 合体中的糖分浓度高达800~1000mmol· L-1,总是显著 高于周围的叶肉薄壁细胞(只有约50 mmol· L-1),糖 分子逆浓度梯度的跨膜迁移总是和质子运输相伴随。 糖-质子协同运输模型。该模型认为,在筛管分子 或伴胞的质膜中,H+-ATP酶不断将H+泵到细胞壁 (质外体),质外体中H+浓度较共质体高,于是形成 了跨膜的电化学势差。当H+趋于平衡而回流到共质体 时,通过质膜上的蔗糖/H+共向运输器,H+和蔗糖一 同进入筛管分子。
卸出机理
• 同化物从韧皮部筛管卸出的机理尚不清 楚。目前大致有两种观点:一是通过质 外体途径的蔗糖,同质子协同运转,机 理与装载一样,是一个主动过程。二是 通过共质体途径的蔗糖,借助筛管分子 与库细胞的糖浓度差将同化物卸出,是 一个被动过程。
不同植物以及不同组织 器官可能具有不同的韧 皮部卸出类型。
韧皮部装载可以通过质外体途径(apoplastic pathway),也可以通过共质体途径(symplastic pathway)。
Localization of the sucrose transporter SUC2 to companion cells of the phloem.
同化物在库端的卸出
有机物的运输速度一般约为100cm•h-1
• 不同植物运输速度各异,如大豆为84~100cm•h -1,南瓜为40~60cm•h-1。 • 生育期不同,运输速度也不同,如南瓜幼苗时 为72cm•h-1,较老时30~50cm•h-1。 • 运输速度还受环境条件的影响,如白天温度高, 运输速度快,夜间温度低,运输速度慢。 • 成分不同,运输速度也有差异,如丙氨酸、丝 氨酸、天冬氨酸较快;而甘氨酸、谷酰胺、天 冬酰胺较慢。
• 同化物运输的方向取决于制造同化物的 器官(源,source)与需要同化物的器官 (库,sink)的相对位置。总的来说,同 化物运输的方向是由源到库,但由于库 的部位不同,方向会不一致。有机物进 入韧皮部以后,可以向上运往正在生长 的顶端、幼叶或果实,也可以向下运往 根部或地下贮存器官。并且可以同时进 行双向运输或横向运输。
压力流动学说 (pressure flow hypothesis)
1930 年明希 (E.Miinch) 提出解释韧皮部同化物运 输的压力流动学说(pressure flow hypothesis)。 该学说的基本论点是,同化物在筛管内运输是由 源库两侧筛管-伴胞复合体内渗透作用所形成的压力梯 度所驱动。压力梯度的形成是由于源端光合同化物不 断向筛管 -伴胞复合体装入,和库端同化物从筛管 - 伴 胞复合体不断卸出以及韧皮部和木质部之间水分的不 断再循环所致。 因此,只要源端光合同化物的韧皮部装载和库端 光合同化物的卸出过程不断进行,源库间就能维持一 定的压力梯度,在此梯度下,光合同化物可源源不断 地由源端向库端运输。
大多数植物的SMTR为1~13g· cm-2· h-1,最高的可达 200g· cm-2· h-1
同化物在源端的装载
• 同化物的装载是指同化物从合成部位通过共质 体和质外体进行胞间运输,最终进入筛管。 装载途径 • 同化物从韧皮部周围的叶肉细胞装载到韧皮部 SE-CC复合体的过程中有两条途径:一是共 质体途径,同化物通过胞间连丝进入伴胞,最 后进入筛管;二是交替途径,同化物由叶肉细 胞,先进入质外体,然后逆浓度梯度进入伴胞, 最后进入筛管分子,即“共质体-质外体-共质 体”途径。
Model for pressure flow hypothesis
压力流动模型
C
加入溶质
D
移去溶质
纯水
B
A
•A、B两水槽中各有一个装有半透膜的渗透压计,水可以自由出入, 溶质则不能透过。将溶质不断地加到渗透计A中,浓度升高,水分 进入,压力势升高,静水压力将水和溶质一同通过C转移到渗透计 B。B中溶质不断地卸出,压力势降低,水分再通过D回流到A槽
1
V:流速(cm h ) =V C 3 C:浓度( g cm )
1
以马铃薯为例,某块茎在100天内增重为210g,有 机物占24%,地下茎蔓韧皮部的横截面积为 0.0042cm2,其运输速率为:
210 24% 2 1 SMTR = 4.9 g cm h 24 100 0.0042
一般正在生长的的 幼叶和根系 ,韧皮 部卸出可能采用共 质体的途径。而在 一些植物的块根、 茎及果实,韧皮部 卸出是通过质外体 卸出的。
空胚珠技术 (empty ovule technique ) 是研究蔗糖在库端卸出机制的 重要技术.通常用于豆科植物的 豆荚。在这类植物中胚囊组织和 周围细胞间没有胞间连丝的连接, 胚囊和种荚的内皮 (endothelium)间没有共质体的 联系。在胚囊发育过程中,哺育 组织向胚囊运输的营养物质只能 通过质外体途径。因此可以通过 适当手术将胚珠的胚囊部分除去 而留下一个“空胚珠”。由于胚 囊从种子中除去,这样就可以对 糖从种皮进入质外体的过程进行 研究而不会受到胚囊的干扰;同 样也可以分别对胚囊吸收糖的过 程进行研究。
• 同化物的卸出是指同化物从 SE - CC 复合 体进入库细胞的过程。蔗糖或其它有机 物从筛管分子卸出到库的过程对于韧皮 部同化物运输起重要的调节作用。
卸出途径
• 同化物从韧皮部筛管卸出到“库”细胞的途径有两条: 一条是质外体途径,如卸出到贮藏器官或生殖器官, 大多是这种情况。玉米中蔗糖在进入胚乳之前,先从 筛管卸出到自由空间,并被束缚在细胞壁的蔗糖酶水 解为葡萄糖或果糖,而后扩散到胚乳细胞再合成蔗糖。 因为这些植物组织的SE - CC 复合体与库细胞间通常不 存在胞间连丝。在甜菜根和大豆种子中,蔗糖通过质 外体时并不水解,而是直接进入贮藏空间。另一条是 共质体途径,通过胞间连丝到达接受细胞,在细胞溶 质或液泡中进行代谢,如卸到营养库(根和嫩叶), 就是通过这一途径。空胚珠技术同化物运输的机理
• 提出了许多理论和假说,可以粗略地根据能量 供应的部位或状况分为“被动的”或“主动的” 两种类型。
• 所谓“被动的”机理,是指当溶质分子在筛管分子内 部进行运输时,并不需要直接向他们供应能量,在被 动假说中,驱动运输机构的能量,或者消耗于体系源 端的溶质泵入,或者消耗于库端溶质的泵出。 • 所谓“主动的”机理,指除了系统两端溶质向管道泵 入或从管道泵出需要能量外,还需向运转中的溶质分 子直接供应附加的代谢能量。
质子-蔗糖共运输模型
降低质外体pH 可促进蔗糖装载,反之则抑制蔗糖 装载。
质外体加蔗糖可引起筛管质膜去极化。 • 质子泵ATPase主要集中于伴细胞面向维管束鞘和维管 薄壁细胞的质膜上。 • 拟南芥菜中已经克隆得到一种蔗糖-质子共运载体 SUC2,这个载体是和质子泵在韧皮部伴胞中共同定位 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