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 身边的材料 1说课稿 冀教版精编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冀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说课稿
身边的材料
一、教材分析
通过用已有的知识和“看”、“摸”、“闻”等方式,判断某一物品是由何种材料构成的。并能根据材料的特点,提出对物品分类的标准。
二、学生分析:
不管是什么年龄段的孩子,都喜欢观察和摆弄身边的物体。他们会用积木搭盖“房子”,把金属丝弯曲成各种形状,当看到大块的塑料漂浮在水面上时,他们常常会感到非常好奇。作为三年级的学生对身边的材料都有一定的了解,但是熟悉的现象并不一定引起学生的关注,学生并不会花很多的时间去探究有关身边材料更多的奥秘,这恰是我们教学有价值的地方。我们可以在“熟悉”两个字上做文章,上课前由老师带来一些身边物品,以便在引课时让学生猜一猜这些物品是由哪些材料做成的。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激发学生想知道有关身边所用材料更多知识的兴趣。
三、教法学法
科学探究既是小学科学教学的主要方式,也是学生科学学习的主要目标,更是有效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
本课教师最主要的教学方法是引导探究法,学生的主要学习方法是自主探究法、合作学习法。
教师以情境设计、探究活动、交流提升、演示说明为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中体验,在合作交流中提升,把体验式学习和接受式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达到促进学生学习方式多样化,提高科学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目的。
四、学习目标预设
科学概念:
1.物体是由一种或多种材料做成的,我们周围存在着许多不同种类的材料。
2.物体可以根据构成它的材料的性质来描述,也可以根据这些性质来区分一组物体或材料。
过程与方法:
1.根据可观察到的特征和性质,对物体和材料进行描述和分类。
2.将学习到的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运用到新的情境中去。
3.通过回顾和反思,不断完善自己的原有认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
发展探究物质世界的兴趣。
【教学重点】
通过回顾和反思,不断完善自己对材料的认识以及材料的分类、人造材料与天然材料的区分、创新意识
【教学难点】
把物体和材料联系起来,会从物理特性的角度看待物体和材料。
本环节的理论依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既是科学学习的动力因素,影响着学生对科学学习的投入、过程与效果,又是科学教育的目标,培养小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不能像传授知识一样直接“教”给学生,而是要创设机会,通过参与活动,日积月累,让学生感受、体验与内化。本课就是通过让学生调查自己身边的物品,学生能判断物体由不同材料组成的,认识某些材料的用途和性质,并能区分人造材料和天然材料。
处理策略
本课的关键点在于:学生对材料进行充分的自主探究,对实验结果进行认真细致的交流活动,促成认知的提升。
五、教学准备
材料的选择与准备是科学探究至关重要的环节。有结构、有意义的材料不仅可以揭示现象,更暗含着科学探究的方向与程序。精心挑选有结构的材料,会引领学生进行深入的探究,使探究活动有效进行。
为了顺利完成身边材料的探究,我精心准备如下材料:
1、实物材料:铝制饭盒、铜钥匙、塑料袋、报纸、手电筒等等
2、图片及相关课件:一些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的图片资料,相关课件
六、教学过程预设
教学过程是师生间与生生间的互动的过程,是教师主导下的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教学活动的展开应紧扣学生的思维与活动,根据教材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本课我预设了如下教学环节,将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具体实施。
(一)置疑激趣,引发探究---巩固新知,切入课题,引入探究
(二)小组合作自主探究---自主预测,充分探究,形成新知
(三)交流质疑总结提升---交流展示,评价总结,提升认识
(四)拓展延伸引向课外---引伸拓展,补充深化,课外探究
(一)置疑激趣,引发探究(3′)
教学引入:
A.教师谈话:我们身边的物品都是用材料制成的。你知道哪些材料?
B.学生回答:木头、金属、塑料、纸、布、泥、棉花、石油、沙子、水、毛……
C.教师:提出今天的研究问题--------认识身边的材料,板书:身边的材料。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物品入手,激发兴趣,为新课做好铺垫。)
(二)小组合作自主探究(20′)
活动一:下面的物品分别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
1.分阶段引导学生认真看书,木头是制成椅子的材料,椅子是由木头制成的。
2.按金属、塑料、纸、布给一些物品分类
3.还有哪些物品是由以上材料制成的?
4.观察课本42页图
下面的物品分别是由几种材料制成的?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的分类能力
活动二:1.观察课件画面,伐木工人伐木的动画,告诉学生:直接从大自然获取的材料是天然材料。
2.引导学生明白像玻璃这种由天然材料加工成的材料叫人造材料。
3.你还知道其他人造材料吗?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判断能力)
(三)交流释疑总结提升(10′)
活动一:找一找,教室里的物品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学生找一找,比一比,哪个小组找到的最多,
把小组找到的材料写在书上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材料与我们生活的密切关系,让学生知道我们的生活离不开这些材料)
活动二:选代表投影汇报,展示评价。后面小组汇报时只说明不同的结果,形成人造材料和天然材料的概念。
(设计意图:此处是本课的重点环节,就各小组间的不同与问题进行交流与点拔,完成释疑,达成共识。根据学生汇报,师生共同总结科学概念,突破了教学重点。这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四)拓展延伸引向课外(2′)
1.问题:这节课的学习,你参与的怎么样?有了哪些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