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认识跨省区域新课教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章认识跨省区域单元备课

课程标准:

单元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技能掌握程度,把握学生学习存在的问题,让学生掌握全面的知识。

2.在授课中尽可能做到释疑解惑,巩固好基础知识,为传授新的地理知识扫除障碍。

3.深化提高学生已学过的地理知识和技能。逐步培养学生“以文释图”,“以图释文”和“以图释图”的基本能力和方法。

过程与方法:

采用“图文结合法”,以图为点,串点成线,串线成网,逐步使学生形成比较全面的知识、能力体系。让学生既掌握了基本知识,又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及读图分析及归纳整理能力。使学生的学习更具有探究性和自主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章内容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复杂关系及自然环境与经济的发展的复杂关系,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观可持续发展观。

教材分析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八章认识跨省区域,是中国地理最后一个分区教学的内容,由于自然或人文方面的联系,我国有许多跨越省界的区域,本章以特殊地貌环境的黄土高原和以长江为共同发展纽带的长江沿江地带来认识我国的跨省区域。

黄土高原是典型的跨省自然地理区域,在新教材中首次被单独作为一节课列入课程中,而该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十分突出,因此,作为一个专题来研究有其必要性,同时,又可以黄土高原地区为例,来引导认识我国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长江沿江地带是一个典型的跨省经济地理区域。了解长江沿江地带在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中的特殊地位,培养学生对比分析综合等地理能力,初步树立区域合作、共同发展和区际公平的可持续发展观念。本章知识结构如下:

范围:东起太行山,西至乌鞘岭,南连秦岭,北抵长城

沟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

壑成因:风成说

纵地形支离破碎,结构疏松,多孔隙,地表

横自然原因光秃裸露,缺少植被的保护

的原因降水集中且多暴雨

黄人为原因:开垦、采矿、修路等活动

土严重的水土流失危害:土壤肥力降低,农作物产量下降,给河道整高治和防洪带来很大困难

原自然灾害频繁:旱灾、涝灾、泥石流、滑坡、塌陷等

脆弱的生态环境人类活动影响:人口增加→乱砍滥伐→垦荒→破坏生态环境

植树种草等生物措施和建梯田等工程措施结合

生态建设合理安排生产活动

控制人口,解决人多地少的矛盾,减轻环境压力

地理位优越的地理位置

置和自地形:低平,以平原和低山丘陵为主

然条件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炎热,冬季温和,四季分明,

降水丰沛稠密,湖泊众多,是我国地表水资源最富集

的地区,水运便利

自然资源:有色金属矿产资源丰富

不同河段利用方式:上游发电旅游;中下游航运、

淡水养殖、旅游

形格局:长江干流为轴线,西接广大内陆,东连沿海经济带

纽带联系了下游与上游的省内经济区域

沟通了东西两大经济区,形成了自东向西的产业、技术、

信息、商贸通道,自西向东的江海联运交通要道

长基础与条件:农业和工业基础雄厚,高新技术及相关产业开

江水准在国内居领先地位,水陆交通便利

沿辐动力:最具活力的高新技术和相关产业

江射方向:通过众多支流和交通干线向南北辐射

地意义:使我国南北经济融为一体,加强了区域间的合作

带四个特大城市:上海、南京、武汉、重庆

沿江地带的城市

中下游城市分布的差异以宜昌、重庆为中心的电力、冶金工业基地

四大工业基地以攀枝花、六盘水为中心的钢铁、煤炭工业基地

以武汉为中心的钢铁、轻纺工业基地

沿江地带工业沪宁杭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钢铁工业走廊

工业走廊

汽车工业走廊

上游:水土流失严重

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治理保护

中下游:洪涝灾害最集中、最严重酸雨

本章内容既是对以往自然地理知识的应用和综合,又是对区域地理知识的分析和总结。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⑴黄土高原脆弱的生态环境及生态建设。

⑵黄土高原生态建设的意义。

⑶长江对沿江东西地带的纽带作用和由沿江地带纵贯南北的辐射作用。

⑷长江沿江地带的产业结构与空间分布特点。

2.教学难点

⑴造成黄土高原脆弱的生态环境的原因;黄土高原人地关系的矛盾和协调;

⑵对长江沿江地带地理位置优越性的认识;分析上海对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的辐射和带动作用;正确认识人类发展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正确认识长江中下游地区洪涝灾害频繁发生的重要原因。

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实验探究法

内容结构:

第八章认识跨省区域

第一节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

第二节以河流为生命线的地区——长江沿江地带

课时安排:

第一节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二课时

第二节以河流为生命线的地区—长江沿江地带二课时

第八章认识跨省区域

第一节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黄土高原的位置、所跨的省级行政区;了解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形地貌特征及成因;认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严重性及其原因。

2.运用地图描述黄土高原的位置,并对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做出简要的评价。

3.能够运用资料分析黄土高原的形成,并能够通过阅读地图与气候统计图表分析黄土高原的气候特征。

4.通过资料分析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繁的自然和人文原因,并能够提出治理与保护的措施。

情感态度目标

1.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复杂关系。

2.通过分析黄土高原脆弱的生态环境,增强学生环境保护的意识。

3.对黄土高原进行生态建设的方法探讨过程中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点。

●教学重点

1.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形特征

2.黄土高原脆弱的生态环境及生态建设。

●教学难点

1.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形特征的成因。

2.造成黄土高原脆弱的生态环境的原因。

●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实验探究法

●教学准备

自制多媒体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播放《美丽的大脚》的一段录像。

教师:从录像的画面中同学们是否能够判断出录像反映的是我国的哪个地形区?

学生:黄土高原。

教师:从录像中同学们能够认识这是我国的黄土高原,看来同学们对黄土高原是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的。那么同学们是否知道黄土高原有多大?它是怎么形成的?它怎么形成了今天这种独特的外貌?现在我们就来对黄土高原进行一次全面的认识。

(进行新课)

板书:第一节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

一、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