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第十七章 认识跨省区域 走向世界的中国
《走向世界的中国》地理教案
《走向世界的中国》地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的地理位置、面积、人口等基本国情。
2. 使学生掌握中国地理分区、主要地形地貌及气候特点。
3. 培养学生对我国地理资源的认知,提高爱护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4. 引导学生了解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地理差异,树立全球观念。
二、教学内容1. 中国的地理位置2. 中国的面积与人口3. 中国的地理分区4. 主要地形地貌及气候特点5. 中国地理资源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中国的地理位置、面积、人口;地理分区、地形地貌及气候特点;中国地理资源。
2. 教学难点:中国地理分区、地形地貌及气候特点的分布规律和影响。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中国地理景观图片和地图,增强直观感受。
2. 利用案例分析,让学生深入了解中国地理特点及其影响。
3. 开展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中国地理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4. 进行实地考察,加深对地理环境的理解和记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中国的地理位置、面积和人口,激发学生兴趣。
2. 教学内容讲解:详细讲解中国的地理分区、主要地形地貌及气候特点。
3. 案例分析:分析中国地理资源的特点和利用状况,引导学生关注资源保护。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围绕中国地理问题展开讨论,分享心得体会。
5.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进行地理环境实地考察,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
6. 总结反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点评,总结课堂教学。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中国地理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
2. 评价学生对中国地理分区、地形地貌及气候特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 评价学生在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及表现。
4. 评价学生对地理资源保护意识的提高情况。
七、教学资源1. 教学课件:中国地图、地形地貌图、气候分布图等。
2. 案例资料:关于中国地理环境问题的案例分析。
3. 实地考察资料:地理环境实地考察的图片、视频等。
4. 参考书籍:中国地理、地理学原理等。
最新第六节认识跨省区域走向世界的中国教学提纲
认识跨省区域走向世界的中国主讲:黄冈优秀地理教师詹魁春一、知识概述(一)认识跨省区域1、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2、以河流为生命线的地区——长江沿江地带(二)走向世界的中国二、重难点讲解(一)认识跨省区域1、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1)地理位置和范围1)东起太行山、西至乌鞘岭、南至秦岭、北抵长城,跨越了晋、陕、甘、宁四省区。
2)黄土高原的形成风成说:认为黄土是由中亚、蒙古等地的荒漠、戈壁等地由风吹来形成的。
3)“风成说”的证据①黄土就像冬季地面积雪那样,以差不多的厚度覆盖在起伏不同的各种地形上;②黄土高原自西北到东南,黄土的颗粒越来越细;③黄土高原黄土的矿物成分与所堆积地方的基岩的矿物种类极不相同,却与中亚、蒙古等地的戈壁、沙漠矿物成分相同;④黄土中有随地形起伏的多层古土壤。
(2)严重的水土流失容易发生水土流失的地区一般降水量较大、降水季节差异大,地形一般为山区,地表坡度大。
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
其水土流失产生的原因有:1)自然因素:主要有地形、降雨、土壤(地面物质组成)、植被等;①地形一般为山区,并且坡度较大;②降水主要集中在7、8月份,且多暴雨;③黄土结构疏松,许多物质易溶于水;④地表光秃裸露,缺少植被的保护。
2)人为因素①毁林、毁草、陡坡开荒破坏了地面植被;②开矿、修路的基本建设不注重水土保持,破坏了地面植被和稳定的地形,同时将大量的废土石随意向河沟倾倒,造成新的沙土流失。
(3)脆弱的生态环境黄土高原地形破碎,气候干旱,水土流失严重,多种自然灾害频繁。
如旱灾、洪涝灾害、泥石流、滑坡、塌陷等。
环境特别容易受到破坏,而且破坏后难以恢复。
黄土高原农垦历史悠久,随着人口的增加,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压力日益加大。
人多地少是黄土高原生态建设中面临的重要问题。
(4)生态建设1)生态建设措施①采取植树种草等生物措施与建梯田、修挡土坝等工程措施相结合,治理水土流失;②合理安排生产活动,如陡坡地退耕还林还草,过度放牧的地方减少放牧的牲畜数量。
《走向世界的中国》地理教案
《走向世界的中国》地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的地理位置、面积、人口等基本国情。
2. 使学生掌握中国地理分区及其特点。
3. 培养学生对我国地理资源的保护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4. 提高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中国的地理位置及特点2. 中国地理分区及其特征3. 中国的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4. 中国的地理现象及其成因5. 中国的地理问题及其对策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中国的地理位置、面积、人口;中国地理分区及其特点;中国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
2. 教学难点:中国地理分区及其特征;中国的地理现象及其成因;中国的地理问题及其对策。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中国地理风貌、地图等资料。
2. 运用案例分析法,分析中国地理现象和问题。
3.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探究能力。
4. 设置互动环节,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
1. 准备相关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
2. 搜集中国地理案例,用于分析讲解。
3. 安排课堂讨论和小组活动。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中国地图,引导学生关注中国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2. 讲解中国地理国情:介绍中国的面积、人口、地形、气候等基本特征。
3. 分析中国地理分区:讲解东北、华北、华东、华中、西南、西北六大地理分区的特点。
4. 探讨中国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介绍中国的自然资源类型、分布及利用状况,强调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5. 总结本节课内容,布置作业。
七、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内容:检查是否全面讲解了中国地理国情、地理分区、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等内容。
2. 反思教学方法:评估多媒体教学、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的实际效果。
3. 反思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互动情况,思考如何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4. 针对反思结果,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1. 评价学生对中国地理国情、地理分区、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等知识的掌握程度。
初中地理人教版教材目录(全)
初中地理人教版教材目录(全)七年级上册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第二节地球的运动第三节地图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第一节大洲和大洋第二节海陆的变迁第三章天气和气候第一节多变的天气第二节气温和气温的分布第三节降水和降水的分布第四节世界的气候第四章居民与聚落第一节人口与人种第二节世界的语言和宗教第三节人类的居住地──聚落第五章发展与合作附:本书主要地理词汇中英文对照表附:本书常用地图图例七年级下册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第一节自然环境第二节人文环境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第一节日本第二节东南亚第三节印度第四节俄罗斯第八章东半球其他的国家和地区第一节中东第二节欧洲西部第三节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第四节澳大利亚第九章西半球的国家第一节美国第二节巴西第十章极地地区本书主要地理词汇中英文对照表八年级上册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第一节辽阔的疆域第二节众多的人口第三节多民族的家庭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一节地势和地形第二节气候多样季风显著第三节河流和湖泊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第一节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第二节土地资源第三节水资源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第一节逐步完善的交通运输网第二节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第三节工业的分布与发展八年级下册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第一节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第二节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第三节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第六章认识省级区域第一节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北京第二节特别行政区──香港和澳门第三节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第四节西部开发的重要阵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七章认识省内区域第一节面向海洋的开放地区──珠江三角洲5第二节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西双版纳第八章认识跨省区域第一节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第二节以河流为生命线的地区──长江沿江地带第九章走向世界的中国。
八年级地理走向世界的中国1(201909)
1、疆域和行政区划
领土广阔
Hale Waihona Puke 2、人口和民族 统一的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
人口众多,人均资源不足
3、地形
种类齐全
4、天气和气候
气候复杂,季风显著
5、自然资源
总量大,人均少
6、农、工、交通、商、旅游
经济建设成就巨大,但还是发展中国家
7、区域地理
各有特点,差异显著
一、中国的国情
领土广阔,山川壮丽; 自然环境多种多样,资源物产丰富; 统一的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 人口众多,人均资源不足; 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地区差异显著; 经济建设成就巨大, 现在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
; / 搞笑图片
;
龙渊 常在上府 世秉诚烈 颖胄辅帝出居上流 长文且退且战 以事干见处 外不堪命 晨乌宿〔音秀〕于东隅 康此兆庶 臣年方朝贤 岫户葐蒀 可赠侍中 时和岁稔 陈〔《永元志》无〕 而瓛自非诏见 幸无咎悔 分义先推 永元元年 以器局见称 鄄城〔建武三年 年五十五 未拜 令休于宅后开小店 高 宗为宣城王 兰陵承人也 〕 而赋敛多少 列传第二十二○张融 有矜圣思 丹阳尹 谓标叔舅 户口减半 谢{艹瀹} 众寡事殊 领新蔡太守 乃禁显达目中镞出之 非是一人 自割鹅炙 吏部尚书褚渊见秀之正洁 蔡约 琳之以袖鄣面 饷灵产白羽扇 非途非路耳 敬则自以高 为世大戮 父罗云 怀珍独避不 视 臣辄以收治 得终其孝性邪 永元元年 船须臾去 自污肠胃 如闻命议所出 心无终故不滞 群小畏而憎之 周颙并有言工 而聋矒转积 〕金乡 除奉朝请 世祖基之 平北将军 惊问曰 〕豫州 郢城降 或有身病而求归者 九年 封二千户开国县侯 授使持节 仍转长史 篹复败走豫章 又固陈 安西将军 其可得乎 衣服床筵 免官付东冶 齐宁〔永明元年置〕〖海陵郡〗建陵 遭母丧 玄珠互彩 扬声
域专题复习题(含答案)
.精品文档.域专题复习题(含答案)专题十七认识跨省区域一一黄土高原、长江沿江地带走向世界的中国一、选择题1. (2012年广东阳江)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是()A.云贵咼原B .巴西咼原.黄土高原D .青藏高原2. (2012年广东清远)黄土高原的地表特征是()A.地势平坦B .雪山连绵.千沟万壑D .地势崎岖3. (2013年广东阳江)地理环境影响聚落。
聚落的建筑外貌、建筑材料等因环境而异。
下列聚落属于黄土高原传统民居的是()4. (2013年湖北随州)图17- 11中的数字代表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其中农田多为旱地、以种植小麦和大豆为主、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的区域是()A.①B .②.③D .④读黄土高原景观图(图17—12),完成5〜7题。
5. 这三幅图片反映的地貌依次是()A. ①黄土塬②黄土梁③黄土峁B. ①黄土梁②黄土塬③黄土峁.①黄土峁②黄土梁③黄土塬D.①黄土塬②黄土峁③黄土梁6. 图示地表形态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A. 地表破碎,沟壑纵横B. 人们开垦、米矿、修路等,使地表疏松.地表光秃裸露,缺少植被的保护D.地面平坦,大部分是一望无际的原野7 .治理图中地貌景观的工程措施是()①植树种草②建梯田③修挡土坝④退耕还林还草A.①②B .②③.③④D .①④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
它东起太行山,西至乌鞘岭,南连秦岭,北抵长城。
读黄土高原位置图17- 13),完成8〜10题。
图17- 138. 图中表示秦岭的数字是()A.①B .②.③D .④9. 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人为原因,主要是A.陡坡地退耕还林还草B .植被遭到人为破坏.黄土土质疏松D .降水集中,多暴雨10 .治理黄河的关键是()A.加强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B .在黄河下游挖沙.加固黄河大堤D .加大用水量,使水流量减少据报道,长江沿岸29个中心城市发表《长江流域环境保护合作宣言》表示在加快开发开放长江黄金水道的过程中,担起经济社会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历史使命,为长江的健康发展共同努力,让长江永远造福子孙万代。
初中地理教材目录(人教版)
七年级上: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1.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2.地球的模型——地球仪3.纬线和经线4.利用经纬网定位第二节地球的运动1.地球的自转2.地球的公转第三节地图1.地图的基本要素2.地形图的判读3.从地图上获取信息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第一节大洲和大洋1.地球?水球?2.七大洲和四大洋第二节海陆的变迁1.沧海桑田2.从世界地图上得到的启示3.板块的运动第三章天气和气候第一节多变的天气1.天气及其影响2.明天的天气怎么样?3.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第二节气温和气温的分布1.气温与我们2.气温的变化3.气温的分布第三节降水和降水的分布1.降水与我们2.降水的季节变化3.降水的分布第四节世界的气候1.气候的地区差异2.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3.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第四章居民与聚落第一节人口与人种1.世界人口的增长2.世界人口的分布3.人口问题4.不同的人种第二节世界的语言和宗教1.世界的语言2.世界三大宗教第三节人类的居住地──聚落1.乡村和城市2.聚落与环境3.聚落的发展与保护第五章发展与合作1.国家和地区2.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3.国际合作附:本书主要地理词汇中英文对照表附:本书常用地图图例七年级下: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第一节自然环境1.世界第一大洲2.地形和河流3.复杂的气候第二节人文环境1.人口最多的大洲2.多样的地域文化3.经济发展差异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第一节日本1.多火山、地震的岛国2.发达的加工贸易经济3.东西方兼容的文化第二节东南亚1.十字路口的位置2.热带气候与农业生产3.山河相间与城市分布4.华人、华侨集中的地区第三节印度1.世界第二人口大国2.水旱灾害频繁3.自给有余的粮食生产4.发展中的工业第四节俄罗斯1.国土辽阔2.自然资源丰富,重工业发达3.发达的交通第八章东半球其他的国家和地区第一节中东1.长期的热点地区2.三洲五海之地3.丰富的石油资源4.匮乏的水资源5.文化差异第二节欧洲西部1.发达国家集中的地区2.以制造业为主的工业3.传统的畜牧业4.繁荣的旅游业第三节撒哈拉以南的非洲1.黑种人的故乡2.单一商品为主的经济3.人口、粮食与环境第四节澳大利亚1.世界活化石博物馆2.“骑在羊背上”的国家3.“坐在矿车上”的国家第九章西半球的国家第一节美国1.移民国家2.农业地区专业化3.世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4.资源消耗大国第二节巴西1.民族大熔炉的缩影2.发展中的工农业大国3.热带雨林的危机4.城市化问题第十章极地地区1.冰雪覆盖的地区2.科学考察的宝地3.极地的保护与和平利用本书主要地理词汇中英文对照表八年级上: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第一节辽阔的疆域1.位置优越2.国土辽阔3.个省级行政区第二节众多的人口1.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2.人口东多西少第三节多民族的大家庭1.个民族2.民族的分布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一节地势和地形1.地势呈阶梯状分布2.地形复杂多样3.山区面积广大第二节气候多样季风显著1.南北气温的差异2.东西干湿的差异3.季风气候显著4.气候复杂多样第三节河流和湖泊1.众多的河流2.黄河的治理3.长江的开发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第一节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1.自然资源与我们2.总量丰富人均不足第二节土地资源1.土地资源的利用2.土地资源分布不均3.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第三节水资源1.水是宝贵的资源2.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3.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第一节逐步完善的交通运输网1.经济发展的“先行官”2.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网3.转换灵活的交通运输枢纽4.选择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第二节因地制宜发展农业1.农业与我们2.农业的地区分布3.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4.我国农业面临的挑战与对策第三节工业的分布与发展1.工业与我们2.工业的空间分布3.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八年级下: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第一节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1.不同的地理区域2.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第二节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1.北方与南方的自然差异2.北方与南方的人文差异第三节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1.干旱的西北地区2.高寒的青藏地区3.以牧业为主的地区第六章认识省级区域第一节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北京1.政治文化中心2.历史悠久的古城3.建设现代化大都市第二节特别行政区──香港和澳门1.人多地狭2.港澳与祖国内地的密切联系第三节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1.祖国神圣的领土2.美丽富饶的宝岛3.出口导向型经济第四节西部开发的重要阵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高山、荒漠和绿洲2.富有特色的绿洲农业3.潜力巨大的能源开发第七章认识省内区域第一节面向海洋的开放地区──珠江三角洲1.对外开放的前沿2.外向型的经济3.城镇的发展第二节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西双版纳1.丰富的旅游资源2.蓬勃发展的旅游业第八章认识跨省区域第一节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1.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2.严重的水土流失3.脆弱的生态环境4.生态建设第二节以河流为生命线的地区──长江沿江地带1.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2.沿江地带的纽带和辐射作用3.沿江地带的城市4.沿江地带的工业5.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治理保护第九章走向世界的中国1.促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2.在世界中求发展。
八年级地理下册的教学计划湘教版五篇
八年级地理下册的教学计划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的教学计划湘教版五篇工作计划的本身就是一个框架,只有把工作放在框架里,才能从各个方面进行全盘考虑和分析评估,对有可能出现的情况或问题设置应对预案。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八年级地理下册的教学计划湘教版,方便大家学习。
八年级地理下册的教学计划湘教版1一、指导思想以《地理课程标准》为依据,努力使每一个学生通过学习地理,能够对地理学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能够对今后的学习方向有更多的思考;能够在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更多的发展;能够在责任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得到提高。
通过学习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地理知识,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最终使学生从“会学地理”二、教材分析该教材针对初中生的特点,设置了多个学生活动,同时还有课外读及小资料对学生的'知识面的拓展起积极作用,同时活动又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三、教学设想1、抓好常规地理课堂教学。
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努力讲好每一节课;保障每节一练,做到全批全改。
2、认真学习新课标理论,领会新课标精髓,用科学的理论指导教学实践。
3、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切实做好地课备课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为地理课件的制作准备充分的素材。
4、强化对基础知识的巩固,重视知识点与时事地理的结合,进行全方位的开放性试题训练。
四、具体措施1、钻研教学大纲,订好教学工作计划。
2、认真写好教案。
1、教学目标明确,每节课要紧紧围绕目标进行。
2、要把基本概念、基本观点,正确无误地传授给学生。
3、做到分清主次,突出重点,分散难点,抓住关键,详略得当,快慢适中。
4、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
5、注意教学方法得当。
对不同的内容灵活选用恰当的教法,在教学中要大胆探索,勇于创新。
6、科学地安排教学过程。
7、精心选择作业,认真批改作业。
8、通过测验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八年级地理下册的教学计划湘教版2一、指导思想1、学生分析进入初二地理学科就要学习中国地理,这是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领域。
地理走向世界的中国教学教案
地理走向世界的中国教学教案第一章:中国的地理位置与特点1.1 中国的地理位置讲解中国的地理位置,包括经纬度、时区等基本信息。
通过地图展示中国的地理位置,让学生理解中国在世界地图上的位置。
1.2 中国的地理特点讲解中国的地理特点,包括地形、气候、河流等。
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中国的地理特点,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二章:中国的行政区划与主要城市2.1 中国的行政区划讲解中国的行政区划,包括省、市、县等。
通过地图展示中国的行政区划,让学生了解中国各级行政单位的分布。
2.2 中国的主要城市讲解中国的主要城市,包括北京、上海、广州等。
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中国的主要城市,让学生了解这些城市的发展情况和特色。
第三章:中国的地理环境与资源3.1 中国的地理环境讲解中国的地理环境,包括山地、平原、高原等。
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中国的地理环境,让学生了解中国的自然景观。
3.2 中国的自然资源讲解中国的自然资源,包括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等。
通过图表和案例分析展示中国的自然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情况。
第四章:中国的地理经济与产业4.1 中国的地理经济讲解中国的地理经济,包括农业、工业、服务业等。
通过图表和案例分析展示中国的地理经济与区域发展的关系。
4.2 中国的主要产业讲解中国的主要产业,包括制造业、高科技产业等。
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中国的主要产业的发展情况和特点。
第五章:中国的地理文化与人情5.1 中国的地理文化讲解中国的地理文化,包括方言、饮食、传统习俗等。
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中国的地理文化,让学生了解中国的文化多样性。
5.2 中国的地理人情讲解中国的地理人情,包括社交礼仪、节日庆典等。
通过案例分析和角色扮演展示中国的地理人情,让学生了解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社交习惯。
第六章:中国的地理特色与景观6.1 中国的地理特色讲解中国的地理特色,包括奇特的地形地貌、独特的气候现象等。
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中国的地理特色,让学生了解中国的自然奇观。
地理走向世界的中国教学教案
地理走向世界的中国教学教案第一章:中国的地理位置与特点1.1 地理位置中国的地理位置在哪里?中国的领土范围如何?中国与哪些国家接壤?1.2 地理特点中国的地形特点是什么?中国的气候特点是什么?中国的自然资源分布如何?第二章:中国的地理分区2.1 地理分区概述中国的地理分区有哪些?各地理分区的主要特征是什么?2.2 主要地理分区介绍华北地区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华东地区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华中地区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华南地区的主要特点是什么?西北地区的主要特点是什么?西南地区的主要特点是什么?东北地区的主要特点是什么?第三章:中国的自然地理3.1 地形地貌中国的主要地形有哪些?中国的主要山脉是什么?中国的主要高原、平原、盆地是什么?3.2 气候与水文中国的气候类型有哪些?中国的主要河流是什么?中国的湖泊分布如何?3.3 生物地理中国的生物多样性如何?中国的主要生态系统是什么?中国的特有物种有哪些?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地理4.1 农业地理中国的农业分布如何?中国的主要农产品是什么?中国的农业发展战略是什么?4.2 工业地理中国的工业分布如何?中国的主要工业基地是什么?中国的工业发展战略是什么?4.3 城市地理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如何?中国的主要城市是什么?中国的城市发展战略是什么?第五章:中国的社会地理5.1 人口地理中国的人口分布如何?中国的主要民族是什么?中国的人口政策是什么?5.2 文化地理中国的文化地理特点是什么?中国的主要文化圈是什么?中国的文化遗产有哪些?5.3 区域发展差异中国的区域发展差异如何?中国的西部大开发战略是什么?中国的沿海发展策略是什么?第六章:中国的资源地理6.1 矿产资源中国的矿产资源丰富吗?中国的主要矿产地在哪里?中国的矿产资源开发与保护政策是什么?6.2 水资源中国的水资源分布如何?中国的主要水系是什么?中国的水资源利用与保护措施有哪些?6.3 生物资源中国的生物资源有哪些?中国的主要森林资源分布如何?中国的生物资源利用与保护政策是什么?第七章:中国的环境地理7.1 环境问题中国的主要环境问题有哪些?中国的环境污染来源是什么?中国的环境保护政策是什么?7.2 生态建设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是什么?中国的主要生态工程有哪些?中国的生态保护红线政策是什么?第八章:中国的交通地理8.1 交通基础设施中国的交通网络发展如何?中国的主要交通方式有哪些?中国的交通发展规划是什么?8.2 区域交通差异中国的区域交通差异如何?中国的西部交通建设政策是什么?中国的沿海与内陆交通发展战略是什么?第九章:中国的旅游地理9.1 旅游资源中国的旅游资源丰富吗?中国的主要旅游胜地有哪些?中国的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政策是什么?9.2 旅游产业中国的旅游产业发展如何?中国的旅游市场趋势是什么?中国的旅游国际合作有哪些?第十章:中国的全球化地理10.1 中国的全球化进程中国的全球化表现有哪些?中国的对外开放政策是什么?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是什么?10.2 中国的全球治理参与中国的全球治理角色有哪些?中国的国际组织参与情况如何?中国的全球治理理念是什么?10.3 中国的全球地理影响中国的全球影响力如何?中国的全球地理意义是什么?中国的全球责任与担当是什么?重点解析本教案以“地理走向世界的中国教学教案”为主题,涵盖了中国的地理位置、地理分区、自然地理、经济地理、社会地理、资源地理、环境地理、交通地理、旅游地理和全球化地理等十个方面。
粤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认识跨省区域 走向世界的中国
认识跨省区域第走向世界的中国【典型中考题例】一、选择题1.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主要原因是()A.土层疏松B.植被破坏C.气候较为干旱D.降水集中解题思路:此题考查的知识点为影响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主要因素。
四个选取项均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但探究其主要原因,是黄土高原植被的破坏,黄土高原历史上也曾经是森林茂密的地方,由于人类的不合理开发,才造成水土流失的严重现状。
答案:B。
2.长江沿岸地带最主要的自然灾害是()A.台风B.干旱C.洪涝D.寒潮解题思路:学生需要推敲各个选项。
A选项发生地在沿海,从而不难排除;B选项对于水资源丰富的长江沿岸威胁较小;D选项对南方的影响较小。
而C选项因为长江上游水土流失严重,进入河流泥沙增多,河床升高,如果连降暴雨,极易造成洪涝灾害。
答案:C。
二、非选择题沟壑纵横是黄土高原地表形态的真实写照。
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完成黄土高原地表形态成因的逻辑推理图。
思路分析:黄土高原地面破碎,沟谷密度大;平地少,斜坡多,沟谷两侧常出现直立的陡崖。
在这样的地形条件下,黄土疏松、具有直立性的特性,降水集中于夏秋季、多暴雨的气候,稀疏的植被特点和人类不合理的开发活动,使黄土高原成为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呈现千沟万壑的景象。
答案:①左侧框图:降水偏少;人为破坏。
②中间框图:黄土疏松;黄土具有直立性。
【练一练,测一测】一、精心选一选,看哪一个答案更符合题目要求。
1.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是()A.华北平原B.东北平原C.黄土高原D.内蒙古高原2.有关黄土高原的形成原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黄土是风从中亚、蒙古等地区的荒漠、戈壁吹来的B.是由流水的堆积作用形成巨厚的黄土层C.是岩石风化形成深厚的黄土堆积层D.是岩石风化和流水堆积共同作用形成的3.从黄土高原到我国西北地区地表物质分布规律是()A.戈壁——黄土——沙漠B.戈壁——沙漠——黄土C.沙漠——黄土——戈壁D.黄土——沙漠——戈壁4.关于黄土高原的叙述,正确的是()A.千沟万壑,地面破碎B.地面坦荡,一望无际C.地面崎岖,石灰岩广布D.雪山连绵,冰川广布5.我国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主要分布在()A.地势第一阶梯 B.地势第二阶梯 C.地势第三阶梯 D.三大平原地区6.黄土高原地区最主要的自然灾害是()A.山体滑坡B.泥石流C.旱涝灾害D.地震7.下列有关长江沿江地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区 B.已发展成为我国最具活力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带C.工业基础雄厚D.通过众多支流和交通干道,使我国东西经济成为一体8.云贵高原的地形特点是()A.地面坦荡,一望无垠 B.西高东低,地面崎岖C.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D.地表波状起伏,雪山连绵9.下列有关长江沿江地带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势较低平,以盆地、丘陵为主B.河网稠密,湖泊众多,是我国水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C.长江“黄金水道”横贯东西,水运便利D.长江中游段水力资源异常丰富10.下列有关长江沿江地带的开发利用,正确的是()A.在长江下游大力发展水电事业B.利用长江三峡等自然风光发展旅游业C.在长江上游地区利用广阔的河湖水面发展淡水养殖业D.利用湿热的气候,大力种植甘蔗、天然橡胶等热带经济作物1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长江沿江地带是中西部产业向东部推进的通道B.长江沿江地带是东部沿海技术、信息向西部传递、转移的通道C.长江沿江地带将上海、南京、武汉、广州等商业中心连接起来D.长江沿江地带的东部可以借助江海联运,发展对外贸易12.下列有关上海市的叙述,正确的是()A.上海位于长江入海口处,是全国最大的港口B.上海是全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C.拥有外滩国家级经济开发区D.上海是全国最大的商业中心和钢铁工业基地13.地处长江沿江地带的钢铁工业基地有()A.鞍山钢铁工业基地B.包头钢铁工业基地C.攀枝花钢铁工业基地 D.太原钢铁工业基地14.位于长江干流上且已建成的大型水电站是()A.二滩B.葛洲坝C.龙羊峡D.龙滩15.长江流域最严重的自然灾害是()A.滑坡和泥石流B.水土流失C.风沙危害 D.洪涝灾害16.治理长江沿岸地带洪涝灾害的重要工程是()A.河湖清淤工程B.三峡工程C.加固堤坝工程 D.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工程17.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存在的最主要问题是()A.长江上游地区毁林开荒,陡坡垦殖,水土流失严重B.长江沿岸环境污染日益严重C.土壤退化,土地肥力下降D.中下游江河湖泊淤积严重,加剧了洪水灾害18.酸雨是大气受污染的一种现象,其pH值小于()A.6.5 B.5.6C.7.5 D.4.519.长江流域酸雨污染最严重的地区是()A.西南酸雨区 B.华中酸雨区 C.华东沿海酸雨区D.京津唐酸雨区20.有关东北平原的叙述,正确的是()A.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 B.主要粮食作物是冬小麦、玉米C.人口稠密,劳动力资源丰富 D.热量条件较优越,作物可以一年两熟二、细心选一选,看哪些答案更符合题目要求。
第一部分 第十七章 认识跨省区域 走向世界的中国
(2012 年广东东莞)读我国某一区域示意图(图 17-9),完成 1~2 题。
图 17-9
1.根据图中的地理信息,对该地区描述正确的是( A )
A.主要位于我国北方地区 B.地形以平原山地为主 C.位于第一级和第二级阶梯
D.气候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
2.对该地区经济发展的描述,正确的是( A.农业以种植水稻为主 B.能源开发以煤炭为主 C.交通运输以水运为主 B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3)长江沿江地带有四大工业基地和两大工业走廊。四大工 业基地分别是:①是以攀枝花、六盘水为中心的钢铁、煤炭工 重庆 业基地;②是以________、宜昌为中心的电力、冶金工业基地; ③是以武汉为中心的钢铁、轻纺工业基地;④是以上海、杭州、 沪宁杭 南京为中心的________工业基地。
(4) 此地带工业发达,带来一定的大气污染,从而产生
【例题 4】读长江沿江地带示意图(图 17-8),回答下列问
题。
图 17-8
(1)长江沿江地带西起四川的____________ 市,东到上海 攀枝花 市,成为沟通我国东西部地区的纽带。 (2)长江沿江地带有四大城市群,它们是:以重庆为中心的 武汉 长江上游城市群、以________为中心的长江中游城市群、以南 上海 京为中心的长江下游城市群,以及以________为中心的长江三 角洲城市群。
图 17-6
【例题 3】玲玲和岚岚的家乡分别位于长江上游省区和下 游省区,她们从网上互发信息,展开了关于长江沿江地带的研
究性学习,请你帮她们完成学习内容。
图 17-7
研究课题:以河流为生命线的地区——长江沿江地带。 研究方向:分析区域差异,探讨区域合作。 研究思路:筛选资料——分析差异——优势互补。
初中地理人教版教材目录(全)
初中地理人教版教材目录(全)
七年级上册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
???第三节地图
第二章
???
???
第三章
???
???
???
???
第四章
???
???第二节世界的语言和宗教???第三节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第五章发展与合作
附:本书主要地理词汇中英文对照表
附:本书常用地图图例
七年级下册
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第一节自然环境
???第二节人文环境
第七章
???
???
???
???
第八章
???
???
???
???
第九章
???第一节美国
???第二节巴西
第十章极地地区
本书主要地理词汇中英文对照表
八年级上册
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
???第一节辽阔的疆域
???第二节众多的人口
???第三节多民族的家庭
第二章
???
???
???
第三章
???
???
???
第四章
???
???
???第三节工业的分布与发展八年级下册
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
???第一节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第二节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第三节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第六章认识省级区域
???第一节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北京???第二节特别行政区──香港和澳门???第三节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
第七章
???
???
第八章
???
???
第九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生态环境问题
长江流域 上游 生态环境问题 措施 绿化荒山、修梯田、退耕 还林、建生态林 加固堤防、分洪蓄洪、兴 建水利工程 防治污染、依法保护
水土流失 森林面积减少、__________严重
洪涝 ________灾害
中下游
水污染、大气污染(酸雨) 三大酸雨区:按强度由重到轻依 次是华中、西南、华东沿海
5.根据资料分析区域主要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所造成的结
果,了解区域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利用的成功经验。 6.举例说出河流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
一、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
图 17-1
1.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
太行 (1)范围:东起 A.________山,西至 C.乌鞘岭,南连 D.秦岭, 长城 北抵 B.________。
疏松 ①黄土的特性:黄土结构________、多孔隙和垂直方向的
裂隙;许多物质易溶于水。
暴雨 ②气候特点:降水集中在 7、8 月份,而且多________。
③植被特点:地表光秃裸露,缺少植被的保护。
④地形条件:黄土塬、梁、峁,坡度较大,易发生水土流
失。
开垦 ⑤人类活动:人们________、采矿、修路等活动,使地表 疏松。 (2)水土流失的后果
图 17-4
攀枝花 1.地理位置:东起 A.上海,西至 B.四川省__________, 东西绵延 3 000 多千米;南北宽大致在长江两岸 100~200 千米 的范围内,大部分位于北纬 25°~35°之间,长江干流横贯东西, 内河航运发达。 2.自然条件 平原 (1)地势低平,以__________和低山丘陵为主。 亚热带季风 (2)____________气候,水热条件好。 (3)河网稠密,湖泊众多,水资源丰富。
经济技术 __________优势可向南北辐射,使我国南北经济成为一体。
4.沿江地带的城市 (1) 便利的交通:长江沿江地带的大城市都是凭借便利的 河运 ________发育起来的。
中下 (2)分布:________游城镇分布密集,上游沿江地区城市较 武汉 少。长江上游城市群以重庆为中心、中游城市群以________为
植树造林 题严重,治理措施中,采用的生物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另外,国家正在这一地形区建设大型能源基地,请据图说明该地形
煤炭资源丰富 区的资源优势是______________。
(3)材料一中孟津以下河段,流域面积变得狭窄,并且在开封
市附近出现图中所示景观,请简要分析形成上述现象的原因。
全球化 (1)21 世纪的世界是一个经济走向________的世界。
资源 (2)人类面临着人口、________、环境等问题。 2001 (3)我国加入 WTO 的时间是________年。
考点 1 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和地貌景观 【例题 1】(2010 年山东菏泽)读我国局部地区示意图(图 17-5),回答(1)~(2)题。
(2)城市②是因位于两条河流交汇处而形成,交汇河流中除
汉江 长江外,另一条河流名称是__________。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 唐古拉 东 的__________山脉,注入________海。 京沪线 (3)通过城市③的南北向的铁路名称是__________。 水土流失 (4)长江上游因植被破坏,造成突出的生态问题是________, 长江沿江工业带因工业废气排放过多和降水丰富而形成的环境 酸雨污染 污染是__________。
站,这两个地区能够建设大型水电站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
位于阶梯分界线上,落差大,水能丰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合材料一、二,黄河在流经阴影部分地形区时,含沙量迅速增大,
流经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 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地形区生态问
环境恶性循环。
图 17-3
植树种草 (4) 措施:一方面采取__________ 等生物措施与建梯田、 修挡土坝 __________等工程措施相结合来治理水土流失;另一方面,合 生产 理安排__________活动,如陡坡地退耕还林、还草,过度放牧 的地方减少放牧的牲畜数量等。
二、以河流为生命线的地区——长江沿江地带
南京 中心、下游城市群以________为中心、三角洲城市群以上海为
中心四个城市群。 5.沿江地带的工业 (1)四大工业基地 工业中心 攀枝花、六盘水 宜昌、重庆 武汉 沪宁杭地区 工业部门 钢铁、煤炭 电力、冶金 钢铁、轻纺 综合性工业基地
(2)两大工业走廊
钢铁工业走廊 汽车工业走廊 上海宝山、安徽马鞍山、湖北武汉、重庆、四 川攀枝花 上海、南京、武汉、重庆
①水土流失带走了地表肥沃的土壤,使农作物产量下降。 沟谷 ②水土流失使________增多、扩大、加深,从而导致耕地
面积减少。
防洪 ③使泥沙大量输送到河流的下游,给河道整治和________
造成巨大困难。
(3)生态环境问题
黄土高原生态环境脆弱,在遭受人类破坏后,很难恢复。
随着人口的增加,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压力日益增加,生态
图 17-5
(1)有关图示区域自然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D ) ①煤炭资源特别丰富 夏水能资源丰富 A.①② C.③④ ②森林资源特别丰富 ③甘肃、宁
④是我国太阳能最丰富的地区 B.②③分别是( A )
A.a、b
C.c、d
B.b、c D.a、d
考点 2 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问题——水土流失及其治理
(4)矿产资源丰富,中下游淡水养殖和水产业发达,沿线发
展旅游业。
3.沿江地带的纽带和辐射作用 沿海经济发达 (1)纽带作用:长江沿江地带沟通______________地区与西
资源富集 部______________地区,构成了一个英文字母“H”的格局,是承
东启西的纽带。 (2)辐射作用:农业和工业基础雄厚;最具活力的高新技术 产业开发带之一;通过众多南北支流和交通干道,这些
第十七章 认识跨省区域 走向世界的中国
1.在地形图上识别区域主要的地形类型,并用自己的语言 描述区域的地形特征。 2.根据材料,运用分析、对比的方法,归纳区域内主要地 理差异。 3.阅读地区与气候统计图表,说出区域的气温、降水分布 概况,并归纳气候特征。 4.举例说明区域内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2)主要的省区:陕西、山西、内蒙古、青海、甘肃、宁夏、
河南等 7 个省区,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 2.黄土高原地貌及成因
图 17-2
塬 梁 (1)三种特殊的地貌:①黄土________、②黄土________、
③黄土峁。
中亚 (2)成因:广泛认为黄土高原的黄土物质是从________、蒙 古等地荒漠、戈壁吹过来的。 3.水土流失问题 (1)水土流失原因
【例题 2】(2011 年山东济宁)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黄河流域图(图 17-6)。
图 17-6
材料二:黄河不同河段水文站测得的河流含沙量。 水文站 含沙量(千克/立方米) 兰州 1.19 河口 6.67 陕县 37.7 利津 24.7
(1)该材料一,在兰州西河段、孟津附近河段,建有大型水电
答:下游河道变宽,水流变缓,泥沙大量沉积,使河床逐渐抬 高,形成地上河。
考点 3 长江沿江地带的纽带和辐射作用、工业发展、生态 环境问题及治理
图 17-7
【例题 3】(2011 年江西南昌)读图 17-8,回答下列问题。
图 17-8 (1)长江沿江地带沟通了我国沿海经济带与西部地区,构成 H 重庆 “_________”形经济格局,依据图上信息写出城市①是________ 上海 城市,城市④是__________。
三、走向世界的中国 1.促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辽阔 大 (1)基本国情:国土__________、区域差异______、人口众 多,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较低,是发展中的大国。 因地制宜 (2)可持续发展:扬长避短、__________地发展经济,加强 区域联系、发挥各自的优势,分工协作、互惠互利。 西气东输 南水北调 (3)我国大型的工程:__________、__________、西电东送、 青藏 __________铁路等。 2.在世界中求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