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凯恩斯主义和自由主义哪个药方好

合集下载

当代经济学流派读后感

当代经济学流派读后感

当代经济学流派读后感读完当代经济学流派的相关内容后,那感觉就像是走进了一个超级热闹的经济学大集市,每个流派都像摊主一样,吆喝着自己独特的经济学观点和主张。

首先来说说凯恩斯主义这个“大明星”流派吧。

这就像是一位充满热情的医生,面对经济这个时不时就“生病”的病人,开出的药方是政府这剂“猛药”。

当经济大萧条的时候,大家都垂头丧气,企业不敢投资,老百姓不敢消费,就像整个市场都陷入了黑暗的泥潭。

凯恩斯主义跳出来说:“政府啊,你可不能干看着,你得花钱,搞公共工程,雇人修路建桥啥的。

”这就像给经济注入了一针强心剂,让资金流动起来,带动就业,慢慢把经济从泥潭里拽出来。

不过呢,这剂药有时候也有点副作用,政府花钱太多,可能就会导致通货膨胀这个小怪兽冒出来。

再看看新古典自由主义流派,他们就像是一群倡导自由放任的侠客。

在他们眼里,市场就像一个有着神奇自我调节能力的超级智能系统。

他们觉得政府就应该少插手,让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自由发挥。

企业就根据价格信号来决定生产多少,人们根据自己的需求来消费。

就好比是一个大森林,各种生物按照自然法则生长繁衍,不需要有个什么“管理员”天天指手画脚。

但是呢,现实有时候可没这么理想,市场也有失灵的时候,比如那些垄断企业的出现,就像是森林里突然冒出来的超级大树,把阳光和养分都抢光了,小树苗就没法好好生长了。

货币主义学派呢,就像是一群执着于货币的魔法师。

他们觉得货币供应量这个魔法咒语对经济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如果货币供应太多,就像洪水泛滥,物价就会飞涨;如果货币供应太少,经济就像干涸的河流,缺乏活力。

他们总是盯着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觉得只要把货币供应量这个魔法数字控制好,经济就能平稳运行。

可是啊,经济这个复杂的魔法世界可不仅仅是货币这一个魔法元素在起作用,还有很多其他的变量像消费心理、技术创新之类的也在搅和呢。

奥地利学派就像是一群有独特品味的古董收藏家。

他们特别看重时间和市场过程。

他们觉得经济是一个不断演化的过程,就像古董随着时间会增值或者贬值一样。

关于凯恩斯主义和新自由主义.doc

关于凯恩斯主义和新自由主义.doc

关于凯恩斯主义和新自由主义一、关于凯恩斯主义凯恩斯主义是根据凯恩斯的著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的思想基础上的经济理论,主张国家采用扩张性的经济政策,通过增加需求促进经济增长。

即扩大政府开支,实行财政赤字。

刺激经济。

维持繁荣。

其经济经济理论认为,宏观的经济趋向会制约个人的特定行为。

而由此理论基础所建立的经济学理论被称为宏观经济学,以与注重研究个人行为的微观经济学相区别。

要很好的理解凯恩斯的理论,我们可以联系凯恩斯对经济的一些分析。

首先凯恩斯认为市场处于非充分就业的状态。

然后他提出了有效需求,并认为有效需求的减少导致经济衰退。

有效需求不仅决定了就业水平,还决定了收入水平。

首先来看关于有效需求概念的含义:有效需求概念,是凯恩斯就业和收入决定理论的逻辑起点,即总需求价格与总供给价格相等时的社会总需求。

也换言之指有支付能力的需求,但不仅如此,它还必须是能保证全体雇主获得最大利润的有支付能力的需求。

随后他提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及扩张的货币政策可以扩大有效需求,引起经济增长。

总的想来,他的理论作为时代发展的果实,有其意义和作用。

其能从众多经济学派脱颖而出擢升为西方经济学的正统,也是因为它指出了西方社会向国家干预型私人企业制度发展的趋势,而该趋势又深为统治阶级所赏识。

可以说,他认识到资本主义的最主要症状:由分配欠公平引起的总消费不足,由私人投资的盲目性投机性引起的总投资不足。

这两种不足合成社会的有效需求不足,以致不能充分发挥社会所已经达到的生产潜力。

但渐渐的我们从现实中看见了凯恩斯主义的危害和不足。

我们应当承认凯恩斯主义在经济衰败时是具有强大作用的,但这是对于短期而言。

长期看来是不利的,它会带给我们新的问题,其中最明显一点在于通货膨胀。

我们眼前就有一个很好的实例:就是中国在2008实施的“四万亿投资计划”。

这个规模巨大的计划,虽然从现在看来,他的确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中国的经济增长。

但我们考虑到长期的影响,就不得而知了。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其他经济学派别的比较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其他经济学派别的比较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其他经济学派别的比较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是一种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基础的经济学派别,
其与其他经济学派别在许多方面存在着显著的差异与比较。

本文将就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主流经济学派别(如新古典主义经济学、凯恩斯
主义经济学)进行比较,并分析其在价值理论、经济周期、国家干预
等方面的异同点。

在价值理论方面,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强调劳动价值论,认为商品的
价值是由生产该商品所需的劳动时间决定的,而主流经济学派别则更
倾向于边际主义价值理论,将商品的价值视为由供需关系所决定。


两种价值理论在分配、资源配置等方面产生了不同的观点和政策建议。

在经济周期理论方面,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强调总需求对经济波动的
影响,主张通过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来调节经济周期,以维持经济稳定。

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则认为经济周期是由资本主义内在矛盾所导
致的,主张通过社会主义改革来彻底改变生产关系,从根本上解决经
济周期问题。

在国家干预方面,新古典主义经济学认为市场具有自我调节的能力,主张最小化政府干预,以保障市场的有效运作。

而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则主张政府应该在经济活动中扮演积极的角色,通过货币政策和财政
政策来引导经济发展。

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则认为资本主义国家干预
是为了维护资本主义制度,主张通过社会主义革命来彻底改变生产关系。

综上所述,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其他经济学派别在价值理论、经济周期理论和国家干预等方面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尽管它们在某些观点上存在分歧,但各自都对经济发展提出了独特的见解和政策建议,为经济学理论的发展提供了多样化的思想资源。

关于凯恩斯主义和新自由主义

关于凯恩斯主义和新自由主义

关于凯恩斯主义和新自由主义一、关于凯恩斯主义凯恩斯主义是根据凯恩斯的著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的思想基础上的经济理论,主张国家采用扩张性的经济政策,通过增加需求促进经济增长。

即扩大政府开支,实行财政赤字。

刺激经济。

维持繁荣。

其经济经济理论认为,宏观的经济趋向会制约个人的特定行为。

而由此理论基础所建立的经济学理论被称为宏观经济学,以与注重研究个人行为的微观经济学相区别。

要很好的理解凯恩斯的理论,我们可以联系凯恩斯对经济的一些分析。

首先凯恩斯认为市场处于非充分就业的状态。

然后他提出了有效需求,并认为有效需求的减少导致经济衰退。

有效需求不仅决定了就业水平,还决定了收入水平。

首先来看关于有效需求概念的含义:有效需求概念,是凯恩斯就业和收入决定理论的逻辑起点,即总需求价格与总供给价格相等时的社会总需求。

也换言之指有支付能力的需求,但不仅如此,它还必须是能保证全体雇主获得最大利润的有支付能力的需求。

随后他提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及扩张的货币政策可以扩大有效需求,引起经济增长。

总的想来,他的理论作为时代发展的果实,有其意义和作用。

其能从众多经济学派脱颖而出擢升为西方经济学的正统,也是因为它指出了西方社会向国家干预型私人企业制度发展的趋势,而该趋势又深为统治阶级所赏识。

可以说,他认识到资本主义的最主要症状:由分配欠公平引起的总消费不足,由私人投资的盲目性投机性引起的总投资不足。

这两种不足合成社会的有效需求不足,以致不能充分发挥社会所已经达到的生产潜力。

但渐渐的我们从现实中看见了凯恩斯主义的危害和不足。

我们应当承认凯恩斯主义在经济衰败时是具有强大作用的,但这是对于短期而言。

长期看来是不利的,它会带给我们新的问题,其中最明显一点在于通货膨胀。

我们眼前就有一个很好的实例:就是中国在2008实施的“四万亿投资计划”。

这个规模巨大的计划,虽然从现在看来,他的确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中国的经济增长。

但我们考虑到长期的影响,就不得而知了。

新自由主义与凯恩斯主义地最大区别

新自由主义与凯恩斯主义地最大区别

新自由主义与凯恩斯主义的最大区别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或凯恩斯主义是根据凯恩斯的著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凯恩斯,1936)的思想基础上的经济理论,主张国家采用扩张性的经济政策,通过增加需求促进经济增长.即扩大政府开支,实行财政赤字.刺激经济.维持繁荣.凯恩斯的经济理论认为,宏观的经济趋向会制约个人的特定行为.18世纪晚期以来的“政治经济学”或者“经济学”建立在不断发展生产从而增加经济产出,而凯恩斯则认为对商品总需求的减少是经济衰退的主要原因.由此出发,他认为维持整体经济活动数据平衡的措施可以在宏观上平衡供给和需求.因此,凯恩斯的和其他建立在凯恩斯理论基础上的经济学理论被称为宏观经济学 ,以与注重研究个人行为的微观经济学相区别.1.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或凯恩斯主义就是根据凯恩斯的著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凯恩斯,1936)的思想基础上的经济理论,包括新古典综合派、新剑桥学派、新凯恩斯主义、新凯恩斯主义、新兴的新古典综合.他们主张国家干预;新自由主义是指20世纪30年代凯恩斯革命以后特别是60、70年代后出现的一股企图复兴传统自由主义的经济思潮,包括货币主义、理性预期学派、供给学派、新奥地利学派、公共选择学派、伦敦学派、新制度经济学.其基本理论观点主要是主张自由经营反对国家干预.2.产生背景上,凯恩斯经济学是30年代大萧条的直接产物,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必然产物;而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兴起的历史背景是从20世纪60年代末期起,西方经济由战后初期的繁荣阶段步入停滞膨胀阶段,凯恩斯主义主义无法解释.提倡市场机制,反对人为干涉经济的经济理论和政策体系.最初作为一种口号由法国路易十五的外交大臣达让逊提出,后来魁奈等人确认社会中存在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秩序支配着社会的发展.亚当·斯密宣扬“一只看不见的手”的原理,对经济自由思想做了进一步的发挥.“自由经济”思想是斯密整个经济学说的中心,李嘉图也阐明过同样的思想.经济自由主义在资本主义世界是长期发挥重要作用的思想主张.经济自由主义是一种支持个人财产和契约自由权利的意识形态.经济自由主义主张限制政府在经济事务中的操控,让市场机制发挥调节资源的作用.经济自由主义者并非无政府主义者,他们并非一概反对政府的作用,然而在绝大多数的案例中,他们的研究结果都表明,政府的干预过度了.经济自由主义包括斯密的经济自由主义和新自由主义.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一书中,认为在商品经济中,每个人都以追求自己的利益为目的,在一只“看不见的手”的指导下,即通过市场机制自发作用的调节,各人为追求自己利益所做的选择,自然而然地会使社会资源获得最优配置.20世纪30年代凯恩斯国家干预主义取代了经济自由主义而占据统治地位.到了70年代,在凯恩斯主义面对“滞涨”局面而束手无策的形势下,资本主义世界又纷纷兴起了新的经济自由主义思潮.它认为:生产资料私有制是一切经济活动的前提,特别是市场经济中一切活动的前提;交换和市场的自发运行有充分的效率;自由贸易是最好的外贸政策.新自由主义是坚决反对政府的过多干预.新自由主义不同于斯密经济自由主义之处在于,斯密经济自由主义主张实行完全自由放任,新自由主义则一般都主张在国家干预下强调经济自由.3.经济观点上,凯恩斯经济学包括总量分析法、充分就业理论、有效需求理论、消费倾向和乘数理论、流动偏好和货币数量论、经济周期理论、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等;新自由主义则并非是一个统一的团体,经济观点上有所不同.4.政策主张上,凯恩斯经济学提出国家采用扩张性的经济政策,通过增加需求促进经济增长;极力主张私有制,反对公有制;而新自由主义主张自由经营,反对国家干预;提出“自然失业”理论,反对工会组织;坚持健全财政原则,反对通货膨胀;宣扬自由贸易,鼓吹经济全球化.5.贡献上,凯恩斯经济学的政策主张为当时的资本主义经济摆脱危机和困境,提供了一条现实可行的途径,并最终挽救了资本主义;而新自由主义在英美的实施均不同程度地带来了负面效应.对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作用:经济自由主义和国家干预主义都是近代西方的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这两种思潮以表面上对立的形式,成为不同历史时期西方社会的统治经济思想.这两个思潮的对立是表面的,其阶级性的同一是本质的.它们者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反对工人阶级,反对社会主义制度.所不同的是在经济政策方面,国家干预主义学派主张国家对经济生活进行管理,新自由主义学派主张自由放任.1、经济自由主义主张限制政府在经济事务中的操控,让市场机制发挥调节资源的作用.反对国家干预经济,主张社会一切经济活动通过市场机制自行调节,政府应力求节约,税收数额应尽量减少,每年的财政收支都应保持平衡;税收应尽量避免干扰社会经济活动.2、凯恩斯主义,是主张政府干预主义的经济学.凯恩斯主张采用政府干预经济的政策以实现充分就业和经济增长. 国家采用扩张性的经济政策,通过增加需求促进经济增长. 即扩大政府开支,实行财政赤字.刺激经济. 通俗点解释就是政府等多花钱买东西东西会短缺刺激生产者. 凯恩斯认为,只有实行政府干预经济才能使现行的经济形态免于全面毁灭,才能使个人的动力得以有效地发挥作用.而政府干预的中心在于有效需求管理,实行逆经济风向而行的宏观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办法是具体通过提高私人投资、刺激私人消费、公共投资和赤字财政以及对外经济扩张政策的“相机抉择行动”来刺激消费和投资,提高社会有效需求,从而实现充分就业. 经济自由主义与凯恩斯主义在很多核心问题上的观点是针锋相对的.新自由主义靠什么把凯恩斯主义拉下了圣坛凯恩斯主义在战后盛行于各国,并被认为是极大地促进了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出现的经济快速增长和繁荣。

凯恩斯与哈耶克两种观点比较及启示

凯恩斯与哈耶克两种观点比较及启示

凯恩斯与哈耶克两种观点比较及启示提要本文通过对比凯恩斯与哈耶克的理论特点及主要经济理论,剖析了二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一、凯恩斯主义(一)凯恩斯的理论特点。

1、凯恩斯定律否定了萨伊定律及由此决定的就业理论。

用有效需求不足的理论代替了新古典经济学市场自动均衡的假定,注重制度因素和未来的不确定性对经济行为的影响,并得出失业和危机不可避免的结论。

2、否定了新古典经济学关于充分就业为正常状态的假说,断定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不可能自动实现充分就业的均衡,而必须进行国家干预。

3、强调有效需求机制的决定作用,否认相对价格短期变动的重要意义,并提出收入——支出理论,与传统经济学的货币数量论相抗衡。

(二)凯恩斯的主要经济理论1、凯恩斯的就业理论。

(1)由于市场机制可以自动实现充分就业的均衡,因此,资本主义经济是一个不存在经济危机的充分就业的社会。

但是,充分就业并不排斥两种失业的存在:一是摩擦失业,二是自愿失业。

(2)有效需求原理是凯恩斯就业理论的基础。

凯恩斯从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来论述,把分析的重点由供给转移到需求,把总需求函数视为决定就业量和收入水平的关键因素,有效需求原理实际上是一种需求决定供给的理论。

2、工资和货币、物价理论。

(1)凯恩斯经济学主张,在货币工资不变,即采取刚性工资政策的条件下,通过提高价格水平来降低实际工资,以增加就业。

(2)凯恩斯把货币理论与价值理论结合起来,认为货币数量对物价水平的影响,实际上是货币数量对工资单位和就业量影响之和。

3、经济周期理论。

(1)投资乘数理论是凯恩斯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投资乘数公式,由于国民收入和就业量与边际消费倾向按同一方向变动,即消费倾向的数值越大,国民收入和就业量的增加越多。

(2)凯恩斯认为利息率的高低与流动偏好的强度成正比,与货币供给量成反比。

二、新自由主义——哈耶克(一)哈耶克的理论特点。

1、表现为极端的经济自由主义,主张个人自由高于一切,反对任何形式的国家干预,甚至主张货币的发行也要“非国家化”。

马克思主义与自由主义的对比分析

马克思主义与自由主义的对比分析

马克思主义与自由主义的对比分析马克思主义与自由主义作为两种不同的政治思潮,对于社会和经济问题的看法和处理方式有着明显的差异。

本文将对马克思主义与自由主义进行对比分析,以便更好地理解这两种思潮的核心理念和实践效果。

一、观念基础马克思主义的观念基础主要包括历史唯物主义、阶级斗争理论和社会主义目标。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发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阶级斗争是社会历史的驱动力,最终目标是消灭私有制,实现共产主义社会。

自由主义的观念基础主要包括自由、平等和个人权利。

自由主义认为个体的自由和权利应当受到保护,主张市场经济和私有产权的重要性,强调个人的自由选择和自我实现。

二、经济观点马克思主义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是不可持续的,存在着剥削和压迫。

马克思主义者主张通过无产阶级的革命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实现财富的公有化和社会的公平。

自由主义则认为市场经济可以有效分配资源,主张私有产权的保护和市场的自由竞争。

自由主义者认为通过市场的自由运作可以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为个人和社会提供更多的利益。

三、社会政治观点马克思主义关注社会的阶级矛盾和社会的不公平。

马克思主义者认为社会的正义只有在消除阶级差别和建立无阶级社会的条件下才能实现。

马克思主义者主张无产阶级领导的工人阶级专政,以实现全体人民的福祉。

自由主义则更加注重个人的自由权利和个人的追求。

自由主义者主张通过限制政府权力和保护个人权利来实现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自由主义者认为政府的干预会限制个人的自由和经济的活力,主张市场的自由度和竞争的重要性。

四、对于社会变革的看法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变革是历史的必然,主张通过阶级斗争和革命来实现社会主义的目标。

马克思主义强调社会制度的变革和社会结构的根本改变,以达到社会进步和解放生产力的目的。

自由主义则更多强调渐进主义和个体的努力。

自由主义者认为通过改变个人和市场的行为,逐步改善社会状况和推动社会的进步。

五、实际效果比较马克思主义的实践主要体现在社会主义国家和共产主义运动中。

自由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斗争.doc

自由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斗争.doc

自由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斗争黄样,物理学院学号:1101110157目录摘要 (2)1.引言 (2)2.自由主义的历史回顾.....................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自由主义的起源.........................................................................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近代自由主义 (4)2.3现代自由主义 (5)2.4后自由主义 (6)3.自由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斗争 (6)3.1近代自由主义与马克思主义 (6)3.2现代自由主义和马克思主义 (7)3.3后自由主义和马克思主义 (8)4.结语 (9)参考文献: (10)自由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斗争摘要本文首先回顾自由主义的起源、诞生和发展,然后讲述了它和马克思主义之间的斗争和对抗的历史并且总结了它们斗争在不同时期的特点,最后分析了两者之间斗争在未来几十年间的可能结果。

关键词:自由主义,马克思主义,斗争1.引言现代自由主义是西方文明的世俗形式[1],平等与自由是西方自由主义的基本诉求。

但是它所提倡的自由与平等观念始终带有很强的偏面性,只有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上建立的科学的自由平等观才是普适的、真正的平等自由,因为它捍卫的是最广大的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的平等与自由。

然而,在马克思主义与自由主义的长期对抗中,马克思主义并没有最终取代自由主义,特别是在1989年,马克思主义遭遇了重大的打击。

随着柏林墙被推倒、东欧巨变和苏联解体等一系列重大事件的发生,社会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国家在当代国际政治体系中的地位被严重动摇,作为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在西方政治家和学者来看,这一切无疑是资本主义的胜利,是资本主义的主导意识和根本经济原则—-自由主义的胜利。

可是由于自由主义固有的局限性,决定了它不可能长期稳定的主导社会发展,随着近几年西方和美国经济危机的不断爆发,它的这种局限性愈发的暴露出来,人们又开始重新审视马克思主义。

凯恩斯和马克思对经济的观点

凯恩斯和马克思对经济的观点

凯恩斯和马克思对经济的观点凯恩斯和马克思是经济学界两个著名的思想家,他们的经济观点虽然不尽相同,但是都对现代经济学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下面将对凯恩斯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经济观点进行简要比较分析。

首先来看凯恩斯主义。

凯恩斯主义是以约翰•梅纳德•凯恩斯的名字命名的,他是20世纪最重要的经济学家之一。

凯恩斯认为,市场经济体制中存在着经济波动和失业等问题。

他主张通过国家干预来调节市场,以避免经济危机对社会造成的影响。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核心理论是“总需求不足论”,它主张通过增加政府财政支出和货币政策来刺激总需求,从而推动经济增长和降低失业率。

凯恩斯认为,国家的财政政策可以通过增加公共支出、减税和增加社会福利支出等方式来增加总需求。

其次是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是19世纪的经济学家和哲学家,他提出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也被称为“共产主义”。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核心理论是“剩余价值理论”。

根据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资本主义社会中存在着两个阶级,即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资本主义制度本质上是剥削工人阶级的体系,它通过控制生产资料来获取剩余价值。

马克思主张,只有通过消灭资本主义制度,建立共产主义制度才能实现社会的真正平等和公正。

从以上两个经济学家的观点来看,凯恩斯和马克思有着明显的不同之处。

其中最显著的是在政府干预经济以及生产体系方面。

凯恩斯主张国家干预经济和社会,以避免市场经济中出现的波动和危机等问题。

相比之下,马克思则认为,国家只是资产阶级的工具,无法解决剥削和压迫问题。

马克思主义认为,建立共产主义的经济制度是社会进步的方向,因为只有在共产主义制度下,所有人都能平等地分享社会资源和财富。

总结起来,凯恩斯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两者虽然都是经济学的重要流派,但是其理论存在明显的差异。

凯恩斯主义建议通过国家对市场的干预来解决市场波动和不稳定,并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刺激需求。

而马克思主义则认为资本主义制度的问题根本就在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要通过消除阶级矛盾和生产资料公有制的确立才能实现真正的平等和公正。

概念辨析:近代以来西方主要经济思想

概念辨析:近代以来西方主要经济思想

概念辨析:近代以来西方主要经济思想——重商主义、自由主义、凯恩斯主义、新自由主义山东安丘第一中学王德明李智元1.重商主义(16至18世纪)(1)背景:15 世纪末,西欧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开始萌芽和成长,商业资本发挥着突出的作用;西欧一些国家建立起封建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运用国家力量支持商业资本的发展(2)内容:认为金银就是货币,一切经济活动的目的是为了获取金银货币;国家应积极干预经济活动,利用行政措施和立法手段,使金银尽可能多地流入国内。

(3)作用:重商主义的政策、理论促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推动了资本主义产生方式的建立与发展。

2.自由放任主义(18世纪——20世纪30年代)(1)背景: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经济力量的增强,资产阶级反对政府的条条框框看的限制。

(2)内容:反对国家对经济的任何干预,主张经济自由放任,实行自由竞争、自由贸易以及劳动、资本和其他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

如英国废除《谷物法》、《航海条例》等贸易保护主义法律等。

(3)影响:推动了资本主义发展以及世界市场的扩大;巩固了资本主义制度;但加剧了生产和销售之间的矛盾,激化了社会矛盾。

3.凯恩斯主义(20世纪30年代——20世纪70年代)(1)背景:1929—1933年经济危机,自由主义无力解决。

(2)内容:主张政府运用信贷、投资、生产、销售等经济手段干预经济。

如罗斯福新政实行全面的国家干预经济、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调整。

(3)影响:有利于缓和生产和销售之间的矛盾,有利于资本主义良性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凯恩斯主义成为西方各国制定经济的主要依据;但无法克服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并不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

4.新自由主义(20世纪80年代)(1)背景:1973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出现“滞涨”现象;凯恩斯主义政策失灵。

(2)内容:出售部分国有企业;减少政府干预,削减社会福利开支。

(3)影响:逐步走出滞涨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凯恩斯主义与新自由主义的“争”与“合”

凯恩斯主义与新自由主义的“争”与“合”
中图 分 类 号 : F 0 9 1 . 3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章 编 号 : 1 6 7 2 — 6 2 6 X( 2 0 1 4 ) 0 2 — 0 0 1 4 — 0 4
自2 0世 纪 3 0年代 以来 ,凯 恩斯 主 义和 新 自由
资 本 主义 国家纷 纷践 行 凯 恩斯 主 义 , 将 凯 恩斯 主义 的政 策 主张 作 为 制 订 本 国宏 观 经 济 政 策 的 指 导 和 依 据 。凯 恩斯 主义 是在 凯恩 斯 的巨著 《 就业 、 利 息 和 货 币通 论 》 基 础 上 发展 起 来 的 经济 理 论 , 后 来 其 追 随 者 陆续 对 凯恩 斯 的观 点 进行 拓 展 , 形 成 了新 古 典 综 合 派和 新 剑桥 学 派两 大 派别 。总体 来 说 , 凯 恩斯 主义 承认 经 济 危机 确 实存 在 . 认 为 经济 危 机 的 根 源
大基 本心 理 规律 的作 用,有 效 需求 不 足造 成非 自愿
且 具有 较强 的实践可 行性 。因此 , 化 干戈 为玉 帛 , 将
两 者从 “ 争” 转 向“ 合” 的状 态 . 将 为 国家宏 观 经 济政
策 提供 一个 新 的抉择 。


凯恩斯 主义 与新 自由主义 之“ 争”
治 。凯恩 斯经 济理 论 主要包 括就 业理 论 、 利 息理 论 、 工 资 理论 和物 价理 论 , 其 中就业 理 论是 其 核 心 。 就 业 理 论 的逻 辑起 点 是有 效 需 求理 论 , 有 效 需 求 决定 实 际 就业 量 ,有 效 需 求 的大 小 决 定 就 业 水 平 的 高 低。 有效 需求 不 足 是 资本 主义 未 能 实现 充 分 就 业 的 原 因 。由于 消 费倾 向 、 资 本边 际效 率 和流 动偏 好 三

后危机时代的抉择:凯恩斯主义还是新自由主义

后危机时代的抉择:凯恩斯主义还是新自由主义

后危机时代的抉择:凯恩斯主义还是新自由主义作者:李菲雅邓翔来源:《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13年第06期摘要:2007年至今,资本主义国家陆续上演的两场危机让全球经济陷入低谷的同时,也引发了对当前资本主义世界主流指导思想的争论和思考。

在一定程度上讲,美国金融危机标志着新自由主义的失败,而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则标志着凯恩斯主义的失效。

而对目前由凯恩斯主义思想主导的危机救助方案进行评述,得出结论:后危机时代,无论是新自由主义还是凯恩斯主义都无法使经济政策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都无法对危机免疫。

关键词:后危机时代;新自由主义;凯恩斯主义;金融管制;美国金融危机;欧债危机中图分类号:F09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101(2013)06-0021-05一、引言2007年伊始,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连续发生了两场声势浩大的危机,一场是由美国次级房贷危机(以下简称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另一场是发生在欧洲的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以下简称欧债危机)。

席卷美国的次贷危机最终演变成为一场肆掠全球的金融危机,标志着美国自前总统里根上台以来奉行的新自由主义失败;而受金融危机影响引发的欧债危机,则标志着凯恩斯主义在欧元区的穷途末路。

美国和欧元区都是当今世界上影响力较大的经济体,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不仅给全球经济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也颠覆了主流意识形态及其主导下的经济政策。

目前的焦点在于后危机时代①美国和欧元区,乃至整个世界经济的复苏,应该以哪一种思想作为指导(吴易风,2010)。

本文旨在厘清凯恩斯主义和新自由主义在理论和实践中的区别和联系,试图从后危机时代如何对危机进行防范和治理,以及如何促进经济发展的角度出发,分析凯恩斯主义还是新自由主义作为主流思想更有说服力。

二、凯恩斯主义和新自由主义产生的背景、内容以及交锋(一)凯恩斯主义的产生和发展20世纪30年代的世界性经济危机,给整个资本主义经济造成了前所未有的震撼,它全面否定了萨伊定律,从而颠覆了西方经济学长期坚持的古典自由主义的经济理论基础。

新自由主义与凯恩斯主义的最大区别

新自由主义与凯恩斯主义的最大区别

新自由主义与凯恩斯主义的最大区别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或凯恩斯主义是根据凯恩斯的著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凯恩斯,1936〕的思想基础上的经济理论,主张国家采用扩张性的经济政策,通过增加需求促进经济增长.即扩大政府开支,实行财政赤字.刺激经济.维持繁荣.凯恩斯的经济理论认为,宏观的经济趋向会制约个人的特定行为.18世纪晚期以来的"政治经济学〞或者"经济学〞建立在不断发展生产从而增加经济产出,而凯恩斯则认为对商品总需求的减少是经济衰退的主要原因.由此出发,他认为维持整体经济活动数据平衡的措施可以在宏观上平衡供给和需求.因此,凯恩斯的和其他建立在凯恩斯理论基础上的经济学理论被称为宏观经济学 ,以与注重研究个人行为的微观经济学相区别.1.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或凯恩斯主义就是根据凯恩斯的著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凯恩斯,1936〕的思想基础上的经济理论,包括新古典综合派、新剑桥学派、新凯恩斯主义、新凯恩斯主义、新兴的新古典综合.他们主张国家干预;新自由主义是指20世纪30年代凯恩斯革命以后特别是60、70年代后出现的一股企图复兴传统自由主义的经济思潮,包括货币主义、理性预期学派、供给学派、新奥地利学派、公共选择学派、伦敦学派、新制度经济学.其基本理论观点主要是主张自由经营反对国家干预.2.产生背景上,凯恩斯经济学是30年代大萧条的直接产物,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必然产物;而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兴起的历史背景是从20世纪60年代末期起,西方经济由战后初期的繁荣阶段步入停滞膨胀阶段,凯恩斯主义主义无法解释.提倡市场机制,反对人为干涉经济的经济理论和政策体系.最初作为一种口号由法国路易十五的外交大臣达让逊提出,后来魁奈等人确认社会中存在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秩序支配着社会的发展.亚当·斯密宣扬"一只看不见的手〞的原理,对经济自由思想做了进一步的发挥."自由经济〞思想是斯密整个经济学说的中心,李嘉图也阐明过同样的思想.经济自由主义在资本主义世界是长期发挥重要作用的思想主张.经济自由主义是一种支持个人财产和契约自由权利的意识形态.经济自由主义主张限制政府在经济事务中的操控,让市场机制发挥调节资源的作用.经济自由主义者并非无政府主义者,他们并非一概反对政府的作用,然而在绝大多数的案例中,他们的研究结果都表明,政府的干预过度了.经济自由主义包括斯密的经济自由主义和新自由主义.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一书中,认为在商品经济中,每个人都以追求自己的利益为目的,在一只 "看不见的手〞的指导下,即通过市场机制自发作用的调节,各人为追求自己利益所做的选择,自然而然地会使社会资源获得最优配置.20世纪30年代凯恩斯国家干预主义取代了经济自由主义而占据统治地位.到了70年代,在凯恩斯主义面对"滞涨〞局面而束手无策的形势下,资本主义世界又纷纷兴起了新的经济自由主义思潮.它认为:生产资料私有制是一切经济活动的前提,特别是市场经济中一切活动的前提;交换和市场的自发运行有充分的效率;自由贸易是最好的外贸政策.新自由主义是坚决反对政府的过多干预.新自由主义不同于斯密经济自由主义之处在于,斯密经济自由主义主张实行完全自由放任,新自由主义则一般都主张在国家干预下强调经济自由.3.经济观点上,凯恩斯经济学包括总量分析法、充分就业理论、有效需求理论、消费倾向和乘数理论、流动偏好和货币数量论、经济周期理论、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等;新自由主义则并非是一个统一的团体,经济观点上有所不同.4.政策主张上,凯恩斯经济学提出国家采用扩张性的经济政策,通过增加需求促进经济增长;极力主张私有制,反对公有制;而新自由主义主张自由经营,反对国家干预;提出"自然失业〞理论,反对工会组织;坚持健全财政原则,反对通货膨胀;宣扬自由贸易,鼓吹经济全球化.5.贡献上,凯恩斯经济学的政策主张为当时的资本主义经济摆脱危机和困境,提供了一条现实可行的途径,并最终挽救了资本主义;而新自由主义在英美的实施均不同程度地带来了负面效应.对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作用:经济自由主义和国家干预主义都是近代西方的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这两种思潮以表面上对立的形式,成为不同历史时期西方社会的统治经济思想.这两个思潮的对立是表面的,其阶级性的同一是本质的.它们者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反对工人阶级,反对社会主义制度.所不同的是在经济政策方面,国家干预主义学派主张国家对经济生活进行管理,新自由主义学派主张自由放任.1、经济自由主义主张限制政府在经济事务中的操控,让市场机制发挥调节资源的作用.反对国家干预经济,主张社会一切经济活动通过市场机制自行调节,政府应力求节约,税收数额应尽量减少,每年的财政收支都应保持平衡;税收应尽量避免干扰社会经济活动.2、凯恩斯主义,是主张政府干预主义的经济学.凯恩斯主张采用政府干预经济的政策以实现充分就业和经济增长. 国家采用扩张性的经济政策,通过增加需求促进经济增长. 即扩大政府开支,实行财政赤字.刺激经济. 通俗点解释就是政府等多花钱买东西东西会短缺刺激生产者. 凯恩斯认为,只有实行政府干预经济才能使现行的经济形态免于全面毁灭,才能使个人的动力得以有效地发挥作用.而政府干预的中心在于有效需求管理,实行逆经济风向而行的宏观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办法是具体通过提高私人投资、刺激私人消费、公共投资和赤字财政以与对外经济扩张政策的"相机抉择行动〞来刺激消费和投资,提高社会有效需求,从而实现充分就业. 经济自由主义与凯恩斯主义在很多核心问题上的观点是针锋相对的.新自由主义靠什么把凯恩斯主义拉下了圣坛凯恩斯主义在战后盛行于各国,并被认为是极大地促进了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出现的经济快速增长和繁荣.各国似乎找到了抗击衰退的永久药方,只要经济一出现衰退,政府就通过扩大开支的办法来增加需求和扩大就业.在此期间,各国政府积极发挥作用,干预经济,制定各种政策,扩大社会福利等.凯恩斯主义的受欢迎程度甚至达到被奉为神圣的地步.但尽管如此,对凯恩斯主义的反对和质疑一直就没有停歇过.奥地利学派的代表人物哈耶克〔Friedrich von Hayek〕是个古典自由主义者,倡导自由市场,反对任何形式的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因此对于凯恩斯主义的政府干预当然是势不两立.他于1947年在瑞士组建朝圣山学社〔Mont Pelerin Society〕,意图培养和汇聚思想潮流,希望有朝一日推翻凯恩斯主义的主导地位.当时朝圣山学社的成员还包括米塞斯〔Ludwig von Mises〕和年轻的米尔顿-弗里德曼等一批奥地利学派的关键人物.在五十年代,由于凯恩斯主义政策的实行和经济的快速增长,大政府观念似乎变得根深蒂固.但到了六十年代的时候,力量的天平就开始逐渐向私营经济部门倾斜.七十年代初,一系列政治经济事件冲击了美国和世界经济,如越战的泥潭、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石油危机的爆发、股市的崩溃等,再次使美国经济陷入了较长时间的衰退,并且出现了高失业率和高通胀率同时并存的滞胀现象.凯恩斯的需求管理似乎已经失灵.这对凯恩斯主义是个重大打击.到了八十年代,以芝加哥学派的货币主义者为主的新自由主义思想开始占据主导,把凯恩斯主义拉下了圣坛,并在此后的二三十年里尽显风骚.以下是凯恩斯主义式微,新自由主义逐渐崛起并占据主导的主要背景原因.〔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是美国的主张,是美英之间磋商,并经英国妥协的结果,也可以说是大英帝国彻底衰落并让位于美国的象征.美国的意图在于,一方面防止像三十年代大萧条期间那样各国竞相实施货币贬值,从而导致了危机的蔓延和恶化以与国际金融和经济秩序的混乱;另一方面是为了打破大英帝国所构建的英镑区,消除壁垒,为美国进入原材料产地和商品市场扫除障碍.布雷顿体系基本上反映了美国对建立战后由美国主导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的意图和主张.当时的美国代表怀特〔Harry Dexter White〕和英国代表凯恩斯在布雷顿森林会议上各提一份主张.凯恩斯建议建立国际元〔bancor〕来作为一种世界货币,但该主张遭到了怀特的反对.怀特主张各成员国货币跟美元挂钩,美元跟黄金挂钩,这样就形成一个以美元为中心的固定汇率体系,被称为金汇兑本位制.在这种体系下,各国货币跟美元形成固定汇率,而美元实行金本位制,可以在美国兑换黄金.二战结束时的美国已是冉冉上升的大国,而英国遭到二战的摧残,早已是日薄西山.胳膊拗不过大腿,大会最后接受并通过了美国代表的主张.大会的结果之一是诞生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这个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执行机构,在某种程度上发挥着世界中央央行的作用,当一国国际收支状况或金融体系出现问题时,IMF像央行一样驰援.但形势的演变到后来对美国越来越不利,这种钉住美元的固定汇率制度越来越暴露了其结构上的矛盾和问题而难以为继.以美元为中心的金汇兑本位制对于美国的国际收支来说就意味着,当一国在与美国出现贸易盈余而积累了大量美元的时候,该国就可以拿这些美元去美国兑换黄金,从而导致美国黄金储备的流失.或者当他国不愿意持有美元而兑换黄金的时候,那么也就会导致美国黄金的流失.这正是事情后来发展演变的结果,并最终导致了布雷顿体系的崩溃.一方面,二战结束后的美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下出现大量盈余,同时,欧洲那些经过战争蹂躏的国家急需要资金来恢复重建,因而出现了美元的短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信贷数额远远不能满足这些欧洲国家对重建资本的需求.面对这种情况,美国决定改变这种局面,让本国的美元储备流向欧洲.美国通过了旨在重建欧洲的马歇尔计划,于是大量的美元通过美国的援助项目流向了这些欧洲国家.从1948年至1954年间,美国总共向16个欧洲国家提供了总额为170亿美元的援助赠款.大量的美元援助流向欧洲,在美元可兑换黄金的金汇兑本位制条件下,形成了日后对美国黄金储备的索求权.同时,美国很快在1950年就开始出现贸易赤字,这也对美国的黄金储备构成了压力.另一方面,经过战后若干年的快速发展,日欧经济迅速崛起,到六十年代时,日欧人均收入也已接近美国.欧洲主要货币到1958年时就都实现了国际市场上的自由兑换,日元到1964年时也实现了自由兑换.这加强了日欧各国之间的货币联系和依赖关系,也促进了国际金融市场的迅猛发展.经济地位的改变和货币的可自由兑换使得日欧对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美元特权地位日益感到不满.因为在这种体系下,美国实际上就相当于世界的中央银行,可以通过印钞来获得铸币收入,其他成员国实际上就几乎等于放弃了铸币收入.法国对于美元的这一特殊地位尤其不满,耿耿于怀,所以后来就大量兑换黄金,导致美国黄金储备大幅减少.另外,如果说原先各国愿意持有美元可以看作是对美国为资本主义阵营提供军事保护伞所支付的防务费用的话,那么随着当时冷战的缓和,欧洲感到这种保护伞变得无足轻重,因此也就不希望再继续接受美国的信用安排,即实质上通过持有美元,来支付这种保护费了.这是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的政治因素.金本位体制包含三种情况,一种是金币本位制〔Gold Specie Standard〕,一种是金块本位制〔Gold Bullion Standard〕,第三种是金汇兑本位制〔Gold Exchange Standard〕.其中,第一种是最纯粹的金本位制,具有自由铸造、自由兑换和自由出入国境的特点,政府规定货币的含金量,金币是流通货币.第二种金块本位制是国家储备金块作为发行纸币的基础,但金币不作为流通货币进入流通领域,金融当局只承诺流通货币持有者可以根据需要用货币兑换金块或金条,国与国之间也用金块结算.前两种是本国货币可直接兑换黄金,而后一种则是本国货币跟另一实行金本位制的国家的货币挂钩,并只能通过把本国货币兑换成挂钩货币,再兑换黄金.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的美元体系就属于金本位体制中的金汇兑本位制.各国货币不能直接兑换黄金,但可以兑换成美元后再换取黄金.布雷顿体系规定各国央行之间可以按照固定的价格买卖黄金.但由于民间私人黄金市场的存在,要想维持布雷顿体系的官方固定汇率,要么必须通过官方买卖黄金来影响市场价格,从而把市场黄金价格固定在官方的每盎司35美元的价格水平上,要么就只好让官方价格跟随市场价格变动而变动,否则就会形成官方和民间两种价格,导致套利行为的发生.为了消除这种套利的可能,主要成员国央行还是组织了对黄金市场的干预,即各国央行贡献一部分黄金组成一个黄金池,通过黄金买卖操作来控制黄金市场价格.但后来由于美元的泛滥,这种操作变得越来越不可行而被放弃.因为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黄金的增长远远跟不上流动性的增长,国际金融市场的进一步扩大和融合也给维持这种固定汇率体制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投机性攻击在新的条件下变得更为频繁.投机性攻击就是投机者在看准一国可能并没有足够的黄金储备来维持固定汇率时,就借入该国货币,先以固定汇率大量买入黄金,直到该国耗尽黄金储备而被迫让本币贬值,随后投机者进行反向操作.由于本币已经贬值,投机者只需卖出较少的黄金就可以换得足够的本币偿还借款,剩下的黄金则尽收腰包.由于美国财政赤字的增加而导致的美元流动性的日益泛滥,美元贬值成为趋势,于是这更给投机者发动投机性攻击提供了机会.1967年英镑遭受到一次投机性攻击,英国最后不得不让英镑贬值.这进一步暴露了这种体系所固有的结构性缺陷和脆弱性.到1968年的时候,财政赤字和贸易赤字使得美国黄金外流加快.到了七十年代早期,越南战争更是加剧了美国的通胀.1971年的时候,美国政府加紧印钞,以应对巨额的越战军费开支和国内社会福利政策项目支出.于是美元更加泛滥,贬值压力剧增.这导致美国大量资产外逃,黄金进一步流失.面对上述一系列情况,尼克松于1971年8月单方面宣布关闭黄金窗口,停止美元兑换黄金,正式结束了以美元为中心的金汇兑固定汇率体制.到1976年3月,所有国家货币都实行了自由浮动.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是世界政治经济形势快速发展的必然结果.其内在结构上的缺陷和脆弱性也必然导致它的崩溃.实行金本位制就好比给经济体套上一个枷锁,这的确可以发挥稳定物价和币值的作用.如果世界黄金数量和世界经济能够保持同比例增长的话,那么两者仍可相互适应,金本位制的束缚作用仍会有效.但是,战后二十多年里,黄金数量的增长早已赶不上快速崛起和膨胀的世界经济的增长.再加上世界金融市场的日益活跃,金本位制已不能满足快速增长的经济活动的需要.因此,世界经济突破黄金本位的束缚是必然的结果.尼克松政府也已经无力回天,最后不得不宣布放弃美元兑换黄金,宣告了黄金统治的结束.〔二〕1973年的石油危机和股市的崩溃.石油是发达经济体的血液.石油广泛应用于汽车、飞机、坦克、军舰、高楼大厦、塑料制品、化肥、道路等各个领域,涉与到现代生活的方方面面.六十年代之前,中东地区的石油基本上为西方大石油公司控制.石油收入的65%以上被西方石油公司拿走,石油生产国只获得很小一部分石油收入.为了协调立场以便更好地同西方石油公司谈判,中东产油国在1960年组成了自己的组织——欧佩克〔OPEC-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成立之初并没有展现多少力量,直到1973年时,欧佩克才真正发挥了它的威力.1973年10月,埃与和叙利亚发动对以色列的进攻.以色列在美国的帮助下,很快就击退了两国的进攻,并迫使两国签署了停火协议.作为报复,欧佩克紧接着对美##取石油禁运措施,并把输往欧洲的原油提价70%.石油价格由此一夜间从每桶3美元涨到5.11美元,并于1974年1月进一步上涨到每桶11.65美元.石油禁运和提价对美国的冲击是始料不与的.当时美国汽车已经非常普与,85%的人都驾车上班.为了应对危机,尼克松总统宣布在国内实施汽油配给,还呼吁加油站给每个顾客最多限量加油每次十加仑,星期天则实行全天汽油禁售.石油禁运是一场能源危机,它促使美国对能源安全更加重视,并于此后开始建立战略石油储备〔Strategic Petroleum Reserve〕,以应对可能发生的供应中断.美国国会还通过一项法案,批准建造一条穿越阿拉斯加的输油管道〔Trans-Alaskan Pipeline〕,输油能力为每天200万桶.此外,低耗油汽车开始为人们所青睐.日本开始大力研发低耗油汽车,日系汽车开始大举进军美国市场.越战、印钞、通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水门选举丑闻,使得美国七十年代初变成了个多事之秋.石油禁运导致的价格冲击进一步抑制了经济增长,助推了通胀.由于投资者信心的丧失,股市从1973年初就已开始进入熊市,下行趋势持续了近两年之久,到1974年12月份才宣告结束,期间股票市值损失超过40%.标准普尔500指数从1973年1月份的116.03点跌至1974年12月份的68.56点,跌幅为41%;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同期内从999.02点跌至616.24点,跌幅也达38%〔见下图:1970-1980年间美国主要股指变化〕.〔三〕滞胀的困扰.七十年代出现的滞胀一直困扰着美国经济.滞胀〔stagflation〕,就是经济停滞〔stagnation〕加通货膨胀〔inflation〕,特点是高失业率加高通胀率.根据菲律普斯曲线〔Philips Curve〕所描述的失业率和通胀的关系,两者应该是呈反向的关系,即高通胀意味着低失业率,或低通胀伴随着高失业率.这是因为,伴随着增发货币或其他刺激措施所带来的经济增长降低了失业率,但代价是通胀率会相对较高.相反,经济衰退,失业率高,通胀率应该也会降低.这就是菲律普斯曲线所表述的通胀和失业率之间的反向关系.但七十年代这种反向关系不存在了,出现的是双高,即高通胀率加高失业率.增发货币,刺激了需求,推高了价格,但失业率不降反升.凯恩斯的理论似乎失灵了.历史数据显示,通胀率在1969年和1970年的时候开始上升,分别为5.5%和5.7%.但整个六十年代是个低通胀的时代,大部分月份的通胀率都不超过3%.七十年代头两年的通胀率有所下降,降至1972年的3.2%.1973年又开始回升,达到6.2%,从1974年开始到80年代初,美国进入了高通胀的时代,这期间平均通胀率达9.4%,其中有四个月都在10%以上,1980年更是高达近14%.同时,失业率也连续上升,整个七十年代年平均失业率超过6%,比六十年代高出两个百分点,其中1975年失业率高达8.5%.高失业率持续到八十年代前半期,平均超过8%,其中1982和1983年的业率接近10%.这种滞胀现象一直是不同学派经济学家们争论的一个焦点.在凯恩斯主义者看来,七十年代的通胀主要不是货币供给增加导致的结果.凯恩斯主义者根据造成通胀的原因,把通胀分为需求拉动型〔demand-pull〕和成本推动型〔cost-push〕两种,这也是菲律普斯曲线所隐含的两种通胀类型.凯恩斯主义者认为,通胀早在六十年代就已经出现,因为六十年代经济处于繁荣期,政府支出高,需求强劲,失业率低.七十年代越战和"伟大社会〞计划的支出继续支撑强大需求,通胀也同样会上升,这是需求拉动型的通胀.另一方面,发生在七十年代的两次石油危机也抬高了物价水平,导致生产成本增加,因而也推高了通胀,属于成本推动型通胀.所以,凯恩斯主义者认为,七十年代的高通胀主要是由需求和成本两方面因素共同导致的.此外,凯恩斯主义者还强调通胀预期的作用.当价格升高后,人们会预期下一阶段价格会继续上升,因此会相应地把通胀预期纳入到成本或其他计划安排中去.石油危机导致的价格冲击和通胀预期都会引起菲律普斯曲线发生向上的位移,于是产生了通胀率和失业率同时上升的现象.这些是导致七十年代高通胀和高失业率并存的主要原因.总之,凯恩斯主义者更能容忍通胀,为保持增长和提高就业,可以容忍或允许一定程度的通货膨胀.但在货币主义者看来,美国七十年代的高通胀正是政府无节制实施宽松货币政策导致的结果.正如弗里德曼所言,通货膨胀无论何时何地都是一个货币现象〔Inflation is always and everywhere a monetary phenomenon〕.首先,六十年代的约翰逊政府既要对外坚持把越战进行到底,又要对内推行他的"伟大社会〞的宏伟社会福利政策计划,但同时,他又不愿增税,因此只能通过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来应对支出.因此,通胀在他任内的六十年代中期就初现端倪.尼克松于1969年当选总统后,继承了前总统约翰逊的越战和"伟大社会〞这两项遗产,继续扩大政府开支.面对越战、通胀、财政赤字和黄金的流失,他毅然于1971年单方面宣布美元与黄金脱钩,结束了布雷顿森林体系,更为他印钞以应对政府开支松了绑.后来为了获得竞选连任,尼克松需要保障就业并制造或维持繁荣经济景象.为此,他罢免了美联储主席威廉-M-马丁〔William M Martin〕,安排总统顾问亚瑟-伯恩斯〔Arthur Burns〕接任美联储主席一职,并积极促使布恩斯采取低利率的宽松货币政策.于是,从1971年开始连续三年,货币供给出现高速增长.在尼克松与其继任者执政的整个七十年代,各项货币存量的增速都高于以往.基础货币存量年均增速在六十年代不到5%,但在整个七十年代接近8%,最高年份增速高于9%.由流通中现金加各类活期和支票存款构成的货币存量M1在整个六十年代年均增速不到4%,但在整个七十年代年均增速接近7%,有的年份增速超过8%.主要由M1再加上各类定期存款构成的货币存量M2在六十年的年均增速为7%,但在七十年代的年均增速达到10%以上,其中有四年增速高达12%以上.因此,货币主义者坚持认为,通胀是无节制的政府宽松货币政策导致的结果.货币主义者认为,增加货币供给可以在短期内提高产量,增加就业,但长期来看,会导致通货膨胀.这里的短期也就是一两个季度,或一般不超过一年.长期一般指的是一年以上或更长的时间.也就是说,增加货币供给可以在短期内见效,即在一两个季度内或一年内产生效应,带来经济增长和就业的增加.但一年后或更长的时间后,增加的货币供应就会转化为价格的上涨,导致通货膨胀.因此,货币主义者反对凯恩斯主义的经济刺激措施,反对政府干预经济.弗里德曼主张中央银行的货币供给应按照定规有节制地少量进行,而不能任由政治力量随意决定.相较于凯恩斯主义者来说,货币主义者更加厌恶通胀,认为政府肆意无节制地干预经济的结果就是导致通货膨胀.七十年代的通胀显然已经超出了人们所能够容忍的限度,这对货币主义者来说是个有利时机.人们更愿意接受货币主义的解释,即高通胀和高失业率是政府过于宽松的货币政策导致的结果.因此,在货币主义的攻击下,凯恩斯主义失宠也就是必然的了.七十年代的通胀率之高是美国历史上罕有的,因此,相对于三十年代的"大萧条〞,有人把七十年代称为"大通胀〞的时代.七十年代的大通胀也成为二十世纪美国除大萧条之外的第二大经济事件.其实,弗里德曼早在1968年就发表论文,指出菲利普斯曲线所描述的就业与通胀之间的固定关系是不存在的.弗里德曼暗示说,持续的凯恩斯主义的扩张政策可能会导致失业率和通胀率同时上升的情况,这种情况后来被称为滞胀〔stagflation〕.弗里德曼由于成功预言了滞胀的出现而逐渐成为新宠.七十年代,滞胀不仅出现在美国,也出现在英国.弗里德曼不仅成功地说服了众多学术界和政界人士,也通过广播和电视说服了大。

马原笔记整理

马原笔记整理

三个流派及其价值取向曼尼(亚当斯密):微观市场规则看不见的手自由主义额——新自由主义资本自由发展凯恩斯: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看得见的手宏观调控保证资本允许范围内公平马克思:资本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国有公平之维贫富差距拉大——》消费水平降低——》产品部门生产问题——》循环断裂——》出现金融危机金融危机隔几年才发生一次是因为贫富差距是逐步拉大的金融危机:凯恩斯:看得见的手,财政政策:政府从事项目投资,再慢慢回收成本,货币政策:货币,利率(利息率)——》对企业影响大。

马克思:国有化:国家给企业注资,成为国有企业新自由主义经济学——亚当斯密政策现实版阿根廷贫富差距——卖掉了大批国有企业,失去经济命脉阿根廷在几年就完成发达国家上百年才达到的贫富差距水平,是因为其大量外资涌入,经济命脉掌握在外国人手中。

日本沦陷日元升值——》世界投资日元,买日货(房地产)——》日本国内自己炒作(泡沫)——》外国资本撤出日本市场——》日货币贬值对冲:投资各类商品任何一种金融创新都是剥削的工具马克思辩证思维(黑格尔):公平——效率——公平(与之前的公平不同,是在12之后的公平)张维迎三化思想:国企民营化、土地私有化,金融自由化金融监管:无法使市场效益达到最大金融自由:一部分人剥削另一部分人使用价值(物质财富)=>源泉多元:各要素私有——》产权私有价值(抽象劳动)=》抽象劳动各要素公有=》产权公有超级大国希望资源自由流动,追求全球自由市场,需要用武力来开拓国外市场第三节:理性制度(自然无机环境):物的尺度——现实——科学精神——效率——战争价值尺度(人的尺度):理想——人文精神——公平——和平用方法论分析法分析社会问题:当代社会发展的主要问题是问么?经济增长=社会发展?当代社会发展3大难题:贫富分化、环境问题、能源问题分工既是生产力也是生产关系生产力:解决人与自然的关系——如何富起来生产关系:解决人人之间的关系——如何公平思维:1如何让一个地方富起来要素a资本b劳动c土地d管理e技术2技术一些国家剥夺另一些国家的工具人人关系和生产关系思考社会:公有制私有制之争,物权的归属问题金融资本:钱生钱。

新凯恩斯主义

新凯恩斯主义
首先,完全的市场最终只能是失灵的市场。同样,市场亦同此 理,新自由主义公开宣称没有国家的管制市场会更有效率 但是, 由于市场竞争会导致贫富的两极分化和财富分配不公以及负面 外部性效应等不良现象。而且如果缺乏政府管制,市场极其容 易发生危机。因此新自由主义所主张的完全的市场必然会走向 极端,最终导致失灵市场。不可否认,唯有辅之以有效的政府 宏观调控,才能弥补市场失灵。才能真正保证和促进市场自由。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之后美国政府八千亿美元救市的行动正是 对市场失灵的弥补,姑且不论其救市效果如何,但这至少可以 印证许多经济学家所宣扬的高功效市场需要坚强国家行为作为 强有力的 实际价格粘性论的主张者能够正视现实,其理论有现实感。 他们认为微观层次上厂商利润最大化决策会造成宏观层次上 的严重后果,导致市场失灵。
但在实际价格粘性理论中,隐含了各产业的价格的需求弹性 都比较小,而且大体近似,这样才能出现相对价格为常数。 事实上,各产业之间的需求价格弹性有很大的差别,当需求 变动时,各产业的价格变动情况有很大的差异,相对价格也 会有所改变,实际价格粘性论在解释经济现实时显得比较脆 弱。
最后,绝对的自由注定只能是虚伪的自由。事实 上,自由的享有是有一定的物质资源前提的,从 资本主义国家内部看,新自由主义所鼓吹的自由 只能是占有生产资料的资本家最大限度榨取剩余 价值的自由,而没有物质基础的人们所拥有的自 由仅限于出卖劳动力接受剥削和奴役的自由。从 国际上看,唯有具备话语霸权的垄断资本能在世 界范围内不择手段地寻求高额垄断利润,而穷国弱 国则只能沦为满足这种具有掠夺和压榨本性的自 由的牺牲品,由此可见,新自由主义所鼓吹的自由 注定只能是一种虚伪的极不平等的自由。
相对于真实经济周期理论的完全抽象的理论演绎, 新凯恩斯主义许多贴近现实的解释显得更加的自 然和有说服力。 它同时吸收了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微观基础的方法 分析了劳动市场、产品市场、资本市场的不完全 性,表现出了理论的活力。在一定程度上又回到 了主流经济学的地位。

2020年高考历史易错易混突破专题22 重商主义、自由主义、凯恩斯主义附解析

2020年高考历史易错易混突破专题22  重商主义、自由主义、凯恩斯主义附解析

易混易错点22、重商主义、自由主义、凯恩斯主义错因归纳:对重商主义、自由主义、凯恩斯主义三种经济思想盛行的时代和含义不能正确区分。

释疑解惑三者分别是工场手工业时期、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的资本主义经济思想。

它们的核心内容分别是:发展工商业,鼓励对外贸易,多储备金银;自由经营、自由竞争、自由贸易;政府从信贷、投资、生产、销售各方面干预经济。

真题突破1.(2018·海南高考·16)有关欧洲近代史的一部著作形象地描述道:挪威是他们的森林,莱茵河两岸是他们的葡萄园,爱尔兰是他们的牧场,普鲁士、波兰是他们的谷仓,印度和阿拉伯是他们的果园。

这段描述可以用来说明( )A.西班牙的殖民扩张B.荷兰海上贸易的发达C.拿破仑帝国的兴盛D.英国殖民地版图广阔【答案】B【解析】西班牙的殖民扩张范围是美洲,与材料爱尔兰、普鲁士等地区无关,故A项错误;17世纪荷兰海上贸易的发达,殖民活动范围遍及世界各地,故B项正确;拿破仑帝国企图军事征服英国计划失败,因此在其兴盛时期也没有控制爱尔兰,故C项错误;爱尔兰是英国领土的一部分,不是其殖民地,故D项错误。

2.(2018.4·浙江高考·22)以“狮子”和“狐狸”见称的罗斯福,面对大危机审时度势、大胆突破,采取“三R”(复兴、救济、改革)行动对经济进行干预。

新政的措施之一是实施“蓝鹰运动”,下列项中属于执行该措施的机构是( )A.联邦银行 B.全国工业复兴署C.农业调整署 D.紧急救济署【答案】B【解析】新政措施之一的“蓝鹰运动”是为了实现工业的复兴。

联邦银行是对金融领域进行管理的机构,故A项错误;全国工业复兴署是领导工业复兴的机构,故B项正确;农业调整署是领导农业复兴的机构,故C项错误;紧急救济署是领导社会救济的机构,故D项错误。

3.(2016·北京文综·20)有经济史学家估算,16~18世纪,荷兰与英国人均GDP年增长率均高于同时代的其他国家。

西方社会保障三大理论流派述评

西方社会保障三大理论流派述评

西方社会保障三大理论流派述评社会保障体系是一个国家重要的社会稳定和安全机制,对于保障公民的基本生活需求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要意义。

在西方社会保障理论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三大具有代表性的流派,它们分别是社会市场经济理论、福利国家理论和自由主义理论。

本文将对这三大理论流派进行述评,以期为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提供借鉴和启示。

社会市场经济理论社会市场经济理论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的德国,由经济学家路德维希·艾哈德提出。

该理论主张国家应该通过立法和政策手段来维护市场经济的自由竞争,同时通过社会保障制度来保障公民的基本生活需求。

这种理论介于自由放任主义和全面干预之间,强调政府应该在社会保障领域中扮演重要角色。

福利国家理论福利国家理论起源于20世纪初的英国,由威廉· Beveridge等人提出。

该理论主张国家应该通过立法和政策手段来建立一个覆盖全体公民的福利体系,包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养老保险等方面。

这种理论强调政府应该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为公民提供更多的福利保障。

自由主义理论自由主义理论是20世纪70年代左右在西方国家出现的,代表人物包括弗里德里希·哈耶克和米尔顿·弗里德曼等。

该理论主张社会保障应该由市场机制来调节,政府应该尽可能少地干预经济,以保护个人自由和经济活力。

这种理论强调个人应该对自己的生活负责,通过市场机制来获得相应的保障。

社会市场经济理论社会市场经济理论强调政府在社会保障中的重要角色,认为政府应该通过立法和政策手段来保障公民的基本生活需求。

同时,该理论也强调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认为市场机制可以有效地调节社会保障供给和需求。

但是,这种理论也存在着一定的缺陷,例如可能导致政府过度干预和市场失灵的问题。

福利国家理论福利国家理论强调政府应该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通过立法和政策手段来建立一个覆盖全体公民的福利体系。

这种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社会不公和贫困问题,提高公民的生活水平。

马原期末论文

马原期末论文

马克思主义与自由主义——一场旷日持久的论战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领导思想,到底是选择自由主义还是马克思主义一直是烦扰专家学者的一件事。

本世纪之初,俄罗斯激进自由主义经济学家盖达尔和马乌发表文章,对马克思主义进行歪曲和攻击,把马克思主义分为科学理论和“世俗宗教”两个层面,企图对马克思主义进行肢解并取其一部分为自由主义辩护,提出所谓“自由主义马克思主义”。

他们的观点遭到俄国马克思主义学者和其他学者的驳斥和批评[1]。

这样的论战自从这两种思想的社会发展应用价值被发掘之初就一直持续至今。

今天我们就来粗略地谈谈这两种思想以及关于它们的论战。

1、概念介绍1.1自由主义“自由主义”(1iberalism)一词最早出现于1819年。

原意为“政治学或神学中坚持自由观念,或者指一个自由党人特有的政治信条”。

“自由主义”产生于 18世纪英国,由自由主义思想家洛克奠基,并在19世纪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完备的思想体系与社会制度。

自由主义的理念的主要内容为自由投资、自由雇工、自由经营、自由竞争、自由市场经济、自由民主政治、自由创作文化,自由生活方式。

其核心就是以私人资本为基础,建立一个由资本家统治的共和国[2]。

著名政治哲学家罗尔斯指出了如下自由主义的若干基本原则[3]:1.自决原则。

个人生活只有在他们是自我决定的即自由选择的意义上才是有价值的。

2.最大限度的平等自由。

国家应当保障每个人与他人的同等自由相容的最大的个人自由。

3.多元主义。

由于个人自由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他们有可能做出不同的选择,简言之,存在善的观念的多样性。

4.中立性。

从前三项原则可以推出,国家应当在各种生活方式与善的观念之间保持中立,反对至善主义。

5.善的原则。

应当公平分配资源,以使所有人都有追求其自身善的观念的公平机会。

6.正当对善的优先性。

正义(正当)原则约束个人对其自身善的观念的追求。

1.2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创立的。

马克思对马克思主义的创立起了主导作用,所以他们的学说用马克思的名字命名。

政府干预与自由主义

政府干预与自由主义

政府干预与自由主义试比较凯恩斯主义“国家干预论”与新自由主义“自由经营论”。

答:国家干预主义和新自由主义这两股思潮两大流派的论争,是当代西方经济学发展的重要趋势。

这两大思潮从重商主义时代晚期起,贯穿着西方经济学发展的全过程。

换句话说,它们是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发展和演变的全过程中此消彼长、彼此斗争的两大基本经济思潮。

所谓国家干预主义,是指一种主张削弱私人经济活动的范围,由国家干预和参与社会经济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承担多种生产、交换、分配经济职能的思想和政策。

这一思潮的主要代表是凯恩斯学派(还有以加尔布雷思为代表的新制度学派和瑞典学派)。

其基本理论是:(1)摒弃传统理论把资本主义歌颂成完美无缺的说教,承认资本主义存在失业和分配不均的“缺陷”,承认失业问题严重,除传统的摩擦失业和自愿失业外,还承认非自愿失业的存在;(2)摒弃萨伊“供给会创造它自身的需求”的定律以及否认普遍意义的生产过剩危机的传统理论,认为资本主义经济中缺乏自动保持均衡和经济增长的力量,主张扩大有效需求,促进经济增长;(3)国家干预被看作是资本主义经济正常发展的必要条件,并在促进经济发展中起主要作用,主张扩大政府机能对经济进行干预;(4)摒弃传统的健全的财政原则,主张实行膨胀性的财政政策,扩大政府开支,提高税收,搞赤字财政,举债花费。

所谓新自由主义或新保守主义,是指一种主张最大限度利用市场机制和竞争力量,由私人来协调一切社会经济活动,而只赋予国家以承办市场和竞争所不能有效发挥作用的极少量的经济活动的经济思想和政策。

属于这一思潮的有货币学派、理性预期学派、供给学派、弗莱堡学派、伦敦学派、公共选择学派。

其基本理论是:(1)以萨伊定律“供给创造它自身的需求”为理论基础,认为通过市场供求作用的自动调节,能够达到充分就业均衡,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否认普遍意义的生产过剩危机和“非自愿失业”;(2)信赖市场供求的自动调节作用,主张自由放任,达到经济均衡的发展,反对国家干预,硬说经济危机是由于政府过度干预引起的,即使要有所干预,也应降低到最低限度;(3)坚持传统的健全的财政原则,量入为出,开支力求节省,税收力求其小,收支平衡;(4)主张稳定物价,坚决反对通货膨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凯恩斯主义和自由主义哪个药方好?为什么会进入这种状态,还要从经济危机说起。

不同经济学,对经济危机的解释是不同的,药方也不同。

截至目前,对经济危机提出解释,开出药方的主要三大流派:马克思主义、凯恩斯主义和自由主义。

绝大多数药方,都可以归结到这三大流派之下。

马克思主义的解释很简单,一切危机的根源都是绝大多数人民群众太穷困。

他们收入太低,无力支付自己需要的商品,少数人太富有,有能力支付,却只想用绝大部分收入搞钱生钱。

当大多数人消费不足的时候,市场必然疲软,于是消费不足,投资也不足。

因为内需不足,经济无法维持长期繁荣,所以除了必须不断更新设备增加投资的工业革命时期以外,经济必然出现短期的繁荣和周期性的崩溃,或者是长期萧条。

其实,就是工业革命时期,也是有周期性的经济危机的,不过规模比较小而已。

出现周期性危机或长期萧条,是极小部分人压榨绝大部分人的必然结果。

病因找到了,药方也就开出来了。

既然是贫富差距导致的内需不足,那就消灭贫富差距好了。

市场中的固有规律,是马太效应,也就是贫富差距不断扩大。

要消灭经济危机,显然要限制市场行为。

具体说来,包括使用直接税抑制贫富差距,国家控股核心垄断企业,用直接税和垄断企业利润补贴社会底层。

简单地说,马克思主义的药方就是劫富济贫。

凯恩斯主义的解释也差不多。

随着收入增加,投资倾向上升,消费倾向下降。

但是,人们增加投资赚不到钱,导致投资不足,经济萧条。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人们”不是所有人,而是中、小资本家。

因为劳动者是没钱投资的,垄断大资本是不愿意主动投资的——垄断资本增加投资,增加垄断品的供应就意味着削弱垄断,降低自己的利润。

中小资本家投资的时候,虽然他们自己往往是赔钱的,但是极少数拥有巨额财富,控制大资本的人是可以从中小资本家的投资中挣钱的。

所以,掌握投资主动权的,只是极少的人群——极少数拥有巨额财富的人。

于是,不触及社会贫富问题的凯恩斯主义的药方也开出来了。

政府增加支出,让中小资本家有钱可赚,不至于因为增加投资而破产——实际上,中小资本家赚到的钱,最终也要进贡给大资本家。

对凯恩斯的药方,有人提出异议:政府不断增加支出,最终要么政府破产,要么启动印钞机。

后者的可能性显然更大。

长期看,必然导致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同样可能摧毁经济。

对此,凯恩斯的回答是,长期看,我们都是死人。

眼下的萧条和危机先应付过去再说,长期再说长期。

简单地说,凯恩斯主义的药方,就是政府赤字投资、消费,外加启动印钞机偿还赤字。

自由主义的解释与前面两种完全不同。

按照自由主义经济学,完全自由的市场是完美的,不需要任何干预。

一切不完美都是由于交易信息不对称造成的。

对市场的完美,谁也不能质疑。

出现经济危机,是政府干预等行为导致了市场信息受到干扰,破坏了市场的完美。

只要消除干扰,经济就会自动创造需求,自动完美。

所以,自由主义的药方就是消除一切干扰市场信息的行为,如果市场还出现经济危机,那就是市场还不够完美。

简单地说,就是政府什么也不管,经济危机自然消失。

这与列车停车后,列车乘务员拉上窗帘,假装列车还在运动,没什么区别。

如果这个药方不灵,那就是实施这个药方不够彻底、坚决。

——这个逻辑其实和巫婆、神汉让人吃香灰治病差不多,吃香灰以后不灵或者病情加重,不是药方有问题,而是香灰吃得不够多,或者病人心不诚。

三种解释,三种药方。

第一种药方是治本的,但是会动摇资本主义制度的经济基础。

第二种药方是治标的,不会动摇资本主义的经济基础,但是会在未来埋下更大的祸根。

第三种药方,是大资本豢养的经济学家编出来忽悠人,为大资本家利益服务的。

是安慰剂,连治标都不能。

没有政府的情况下,市场会自动完美吗?或者说,无政府主义的市场,是完美的市场吗?那样的市场,显然是大资本说了算。

大资本成为领导,中小资本追随,劳动力任人宰割。

这种情况下,必然会出现强烈的马太效应,导致严重的贫富分化。

严重的贫富分化会不会导致经济崩溃呢?按照马克思和凯恩斯的说法,封闭经济体不考虑对外扩张,除非出现工业革命,否则必然出现经济危机。

按照自由主义的说法,那时市场自动完美,所有人皆大欢喜。

任何思维正常的人都会明白,严重的贫富分化,即使不出现经济危机,也只能是极小一部分人欢喜,绝大多数人愁苦——当然,这极小部分欢喜的人,就是豢养自由主义经济学家的人。

19世纪至20世纪初,资本主义国家曾经完全不插手经济,结果经济危机愈演愈烈,最终出现了长达10年的大萧条。

胡佛担任美国总统期间,采取放任自流为主的经济政策,结果导致美国经济出现了跳崖式的硬着陆,1932年成为美国历史上“最惨的一年”。

产能直线下降,失业率直线上升。

胡佛被灰溜溜地撵出了白宫。

完全自由市场化的另一个副作用是假冒伪劣泛滥。

比如,放开食盐专卖,必然导致假盐如同雨后春笋一样层出不穷。

既然消费者不能在购买的时候,凭简单感观判断商品的真伪,那么为什么不掺假呢?当然,这个副作用,相比失业率已经不算什么了。

这是历史的教训。

不过,黑格尔说过:我们从历史中学到的教训是,我们从未从历史中学到任何东西。

在2008年下半年以后,用了5年第二种药方。

实际效果很清楚,当时是用未来更大的危机,掩盖眼前的危机,代价是通胀和泡沫——凯恩斯当年也不否认会有这种后果。

当时的高层还有5年任期,这样选择很正常——我死以后哪怕洪水滔天。

2013年以后,开始改用第三种药方。

减少灌水量,一面减少审批,一面取消食盐专卖,一面鼓励全民创业。

这至少有三方面的原因:一是因为美国开始收紧货币,中国已经出现了严重的通胀和泡沫,已经不能继续使用赤字财政加大水漫灌。

二是因为经济高层换上了信仰自由主义的管理层。

三是因为这任高层理论上有10年任期,不能在第一个任期就使用凯恩斯的药方,不然洪水会出现在自己的后5年任期。

经济困难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没有足够的内需,到处商品滞销,导致生产规模下降。

这种情况下,不解决商品滞销,鼓励大家全民创业,增加投资扩大生产。

最终,产品卖给谁呢?创业者解决了别人的产品滞销问题,自己却破产了。

如果不改变贫富差距,除非大规模占领殖民地,或者出现内燃机替代蒸汽机那样大规模更新设备的高潮,否则难以激起投资高潮。

一个行业的繁荣,难免对应更多行业的萧条。

电商替代传统商业,市场还是那么大,甚至更小了——一个快递员取代了若干个售货员,售货员失业了,他们的消费能力消失了。

把垄断性行业交给私人,同样不能改变内需不足的情况。

私人的目的不过是获得更大的利润,垄断性行业私有化,只能进一步加剧贫富分化,导致内需更加不足。

比如,放开私盐转卖以后,许多地方出了出现假盐,还出现了盐价上涨。

再比如,实行水务私有化的地区,比如刘迎霞控制的齐齐哈尔市自来水以后,没有增加自来水投入,而是直接上涨水价。

当地水价号称全国最高。

资本在自由市场中,唯一的目的就是逐利。

实体产业销售不旺,这样的情况下,不论怎么灌水,资金也不会涌入实体行业,除非是为了控制核心生产、生活资料(比如食盐和自来水),然后限产、涨价。

金融危机是起因一部分人握有巨额利润,一部分人背负巨额债务,拥有利润的人不能无偿帮助背负债务的人,背负债务的人无力偿还债务,于是整个金融系统崩溃。

那些背负巨额债务的人,一旦破产,银行就会垮掉。

为了避免银行破产,于是从前年钱荒时开始,央行开始不断小规模灌水,避免金融系统瞬间倒下。

这些小规模灌入经济体的货币,最终必然会脱离实体经济,四处投机需求发财的机会。

一方面是经济半死不活,一方面有大量的货币不断脱离实体经济,在股市、楼市运行。

前几年资金淤积在楼市,去年开始大量资金转移股市。

不调整分配结构,只是不断灌水,只是让股市、楼市更加疯狂而已。

这些资金一旦从股市、楼市溢出,投机生产、生活资料,必然造成猛烈的通货膨胀。

历史早就证明,靠印钞刺激投机维持的繁荣,注定是短暂的。

路易十四死后,约翰·劳试图采用增发纸币,刺激虚拟资本市场的方式解决财政问题。

结果,在经历了短暂的繁荣之后,法国经济崩溃。

整个法国几乎破产。

约翰·劳自己身败名裂。

用虚假的金融市场繁荣,维持经济暂时不崩溃,对开放的经济体来说,风险更大。

因为少数人握有的巨额资本随时可能外逃。

这些人用手中的货币兑换外币,导致本币迅速贬值。

本国央行为了避免本币贬值,只能不断使用外汇储备回收本币。

当本国的外汇储备用光时,本币汇率进入自由落体状态。

一旦人民币贬值,大量资本外逃,楼市肯定要倒——大家会抛售房产,换外汇。

即使央行疯狂灌水,楼市相对人民币的价格不倒,但是相对外汇的价格也必然下跌。

反过来如果楼市倒掉,银行陷入坏账危机之中,必然有大量资本外逃,人民币也必然暴跌。

四万亿外汇储备似乎很多,可以有恃无恐。

实际上,一旦发生大规模的资本外逃,这些外汇储备根本支撑不了多久。

楼市、股市为一方,人民币汇率为一方,两方之中,哪一方倒掉,另一方就在劫难逃。

所以,为了维护楼市和股市,必然死撑人民币汇率。

在国内不断灌水,美元收紧的时候,本币死撑汇率的代价就是出口下降,海外商品倒灌。

最终,导致外汇储备不断下降。

为了吸引外资进来,坚持人民币不贬值,进一步压缩国内的内需。

大量海外商品倒灌。

在本国商品销售不旺的时候,海淘事业蓬勃发展。

在本国金融危机随时可能爆发,本国外汇储备中来自贸易盈余的部分不断下降的时候,放开资本项,允许资本自由流动,大规模灌水,增加本币供应,会出现什么后果,可想而知。

放开资本项的理由,是希望国外资本进来,人民币走向国际。

实际上,更可能的结果是人民币换成外汇跑掉。

少数人手中的天文数字的财产不能碰,楼市不能倒,人民币不能贬值。

于是,只能靠灌水和忽悠刺激经济了。

这时,实体产业萎靡,大量资金滞留在股市,不是太正常了吗?这时灌水越多,将来崩溃的烈度越大,资本外逃越猛烈。

假象能维持多久,取决于虚拟资本市场能维持多久。

一般来说,因为股市比楼市交易容易,所以上涨更快,也更容易崩溃。

许多人都清楚,赌场经济随时崩溃。

他们明白,快进快出,宁可踏空,也不要宁死不割。

不过,关键时刻,全盘跌停,他们能不能跑出来,则是另一回事。

当然,还有一些新手,他们会宁死不割,最终成为股东,欲哭无泪。

除非中国获得大面积海外殖民地,发生类似工业革命式的产业升级,或者,美国再次放松货币,允许中国可以再次采取凯恩斯方案。

否则,中国经济在劫难逃。

当然,再次采取凯恩斯方案,也不过是苟延残喘,在未来酝酿更大的危机和崩溃。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包含金融危机)是资本主义制度下,利润和债务清算的过程,可以延期,但是不可能避免。

延期的代价,是利润和债务积累更多,未来的清算过程更加激烈。

市场经济的主导权在资本手中,资本的每一步运动都要追求利润。

利润无法兑现,就会出现经济危机;利润不足,资本就停滞。

不削弱资本,采取增加资本利润,强化资本的方式刺激经济,短期内资本也许能动起来来。

长期看,只能出现更剧烈的危机和停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