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力偶系
平面力偶系的合成与平衡
【例3-8】如图3-14所示,在物体的某平面内受到三力偶作用。已知F1 = 200 N, F2 = 600 N ,M=100 N· m ,试求其合成结果。
解: ① 计算各分力偶矩。
M1 F1d1 200 1 200 (N m)
0.25
0.25
M 2 F2d2 600 sin 30o 600 0.5 300 (N m)
3
M1 M 2 M3 M i i 1
图3-13
若有n 个力偶,其力偶矩为 M1, M 2 , M3 M n ,仍可用上述方法合成。即
M M1 M2
n
M n Mi i 1
(3-6)
于是得出结论:平面力偶系合成的结果是一个合力偶,其合力偶矩等于原 力偶系中各分力偶矩的代数和。
图3-13
M1 P1d , M 2 P2d , M 3 P3d
因而可得新力偶中各力的大小分别为
P1
M1 d
,
P2
M2 d
,
P3
M3 d
图3-13
任取一线段 AB = d ,又根据力偶性质的推论1,把这三个新力偶分别转移, 使它们的力偶臂均与AB 重合,如图3-13c 所示。再分别将作用于A 、B 两点的共 线力系合成,得
图3-13 用M1 、M2 ,M3 分别代表这三个力偶的力偶矩,即
工程力学-2-3平面力偶系
平衡方程的建立
根据力的平衡条件,列出所有力的 力矩,然后求和,得到平衡方程。
平衡方程的应用
通过平衡方程可以求解未知力的大 小和方向,或者判断物体是否处于 平衡状态。
平面力矩系平衡问题的应用
机械系统
01
在机械系统中,许多问题涉及到力矩平衡,如转轴的支承、旋
转体的平衡等。
建筑结构
02
在建筑结构中,需要分析各种力的力矩作用,以确保结构的稳
指的是两个力和一个力偶同时作 用在一个刚体上,其中两个力相 互平行且垂直于第三个力偶。
学习目标
1
理解平面力偶系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
掌握如何分析2-3平面力偶系中的力和力矩平衡。
3
了解如何应用平面力偶系解决实际工程问题。
02
平面力偶系的基本概念
力偶的定义与表示
定义
力偶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线平行但不重合的一对大 小相等之力。
表示
用实线和虚线分别表示力的大小和方向,中间用圆点隔开。
力偶的性质
力偶无合力
力偶中的两个力无法合成为一个力, 因为它们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点上。
力偶无转向轴
力偶不能通过一个单一的刚性转动来 消除,因为力的方向和作用线是唯一 的。
力偶系的合成
合成原则
当多个力偶作用于同一刚体时,其合力矩为各力偶矩的代数和。
建筑结构中的力偶平衡
总结词
在建筑结构设计中,力偶平衡用于确保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详细描述
在建筑设计过程中,通过合理布置支撑结构,形成稳定的力偶系统,以抵抗外部载荷和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影响。 力偶平衡的运用能够显著提高建筑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其他工程领域中的力偶平衡实例
(3)平面力偶系讲解
Fy
A
O x y
F
q
M O ( F ) xF sin q yF cos q xFy yFx
Fx x
已知F=1400 N, r=60 mm, a=20°,求力Fn对O点的矩。
例1
Ft Fn Fn
Fr
MO (F ) F h Fr cos 78.93 N m
以后常用 合力矩定理
2.3 平面力对点之矩的概念及计算
2.3.1 力对点之矩(力矩)
B MO(F) r O h F A
力 F 与点 O 位于同一平面内, 点 O 称为 矩心 ,点 O 到力的作用 线的垂直距离h称为力臂。
力对点之矩是一个代数量,它的绝对值等于力的大小与力 臂的乘积,它的正负可按下法确定:力使物体绕矩心逆时针转 动时为正,反之为负。
M1
C
M2
60o D B
RA = RC = R, AC = a Mi = 0
C
RC M1 (1)
A
a R - M1 = 0
M1 = a R
RA
B
取杆CD为研究对象。因C点约束方位已定 , 则D点约束反力方位亦可确定,画受力图。
A 60o
M1
C
M2
60o D
RD = RC = R
B
Mi = 0
二. 力偶与力偶矩的性质
1.力偶在任意坐标轴上的投影等于零.
2.力偶对任意点取矩都等于力偶矩,不因矩心的 改变而改变.
M O1 F , F M O1 F M O1 F F d x1 F x1 Fd
M O2 F , F F d x2 F x2 F 'd Fd
第2章 2.2平面力偶系
1、合理确定研究对象并画该研究对象的受力图;
2、由平衡条件建立平衡方程;
3、由平衡方程求解未知力。
目录
2.2.1力矩 2.2.2力偶 2.2.3平面力偶系的合成与平衡
单元学习目标
1、理解力对点之矩的概念; 2、掌握力矩的计算方法,学会应用合力矩定理; 3、理解力偶的概念,掌握其性质; 4、掌握平面力偶系的合成方法与平衡条件。
2.2.1 力矩
2、力矩的性质 1)力对点之矩,不仅取决于力的大小,还与矩心的位置有
关。力矩随矩心的位置变化而变化。 2)力对任一点之矩,不因该力的作用点沿其作用线移动而
改变。 3)力的大小等于零或其作用线通过矩心时,力矩等于零。
2.2.1 力矩
3、合力矩定理
平面汇交力系的合力对该平面上任一点之矩等于各个 分力对该点之矩的代数和。
解法二:应用合力矩定理计算。
将力F在C点分解为两个正交的分力,由合力矩定理可得: MA(F)=MA(Fx)+MA(Fy)=-Fxb+Fya =-Fbcosα +Fasinα =F(asinα -bcosα )
例3 如图所示,求力对A点之矩。
解:将力F沿坐标轴方向分解为两 个分力,由合力矩定理得:
M A Fxdx +Fyd y
将其推广到平面内n个力偶的情形 平面力偶系可以合成为一个力偶,即合力偶,其合力偶矩 等于各分力偶矩的代数和。 合力偶矩计算公式:
M M1 M2
Mn Mi
例4 某物体受三个共面力偶 的作用,试求其合力偶。 已知F1=9kN,d1=1m, F2=6kN,d2=0.5m, M3=-12kN·m
2.2 平面力偶系的计算
2.2.1力矩 1、力对点之矩的概念 力对刚体的作用效应——运动效应
平面力偶系的合成
河南理工大学高等职业学院
第三章 平面力偶系
m m
A
B
思考题
力沿作用线移动: 力是滑动矢量。只适用 于刚体,不适用于变形体 及刚体系统。 反例为:绳子,
B P A C F A
B
F
B
A
B
?
A
P C
解得:
m2
FA=FB=2.31kN
A
30
o
B
FA
30o FB
系统如图,AB杆上作用矩为 M的力偶,设AC=2R,R为轮C的 半径,各物体的重量及摩擦不计。 求绳子的拉力和铰A对AB杆的约 束反力及地面对轮C的反力。 解:先以AB杆为研究对象, 受力如图。
M
D
B
C
A
E B
m 0 : M N A AD 0
例:结构如图所示,已知主动力偶 M, 哪种情况铰链的约束力小,并确定 约束力的方向(不计构件自重) 1、研究OA杆 2、研究AB杆
F
A
A
O
M
B
F
O
M
B
F
(A )
(B)
F
例:已知 AD=2a BD=a, 不计摩擦。求当系统
平衡时,力偶M1 ,M2 应满足的关系。
M2
B
C D
研究BD
研究AC D
M2
3M 解之得:T N D N E 3R 讨论:本题亦可以整体为研究 对象求出: 3M
D
C
A
RA N E
3R
RA
T
M
cos T cos 0 X 0 : ND sin T sin 0 Y 0 : N ND
平面力偶系的合成与平衡
平面力系\平面力偶系的合成与平衡
1.1 平面力偶系的合成
设在刚体某一平面内作用有两个力偶M1、M2(图a)。 根据力偶的等效性质,任取一线段AB=d作为公共力偶臂,根据 力偶的等效性质,将力偶M1、M2移动,并把力偶中的力分别改变为 (图b)
F1
F1
M1 d
,
F2Biblioteka F2M2 d目录
平面力系\平面力偶系的合成与平衡
M=20kN·m,梁的跨长l=5m,倾角=30,求支座A、B处的反力,
梁的自重不计。
目录
平面力系\平面力偶系的合成与平衡
【解】取梁AB为研究对象。
受力如图所示。
由力偶系的平衡方程,有
FBl cos M 0
得
FB
M
l cos
20k N m 5 m c os30
4.62kN
故
FA FB 4.62kN
目录
理论力学
若平面力偶系的合力偶的矩为零,则刚体在该力偶系作用下将 不转动而处于平衡;反之,若刚体在平面力偶系作用下处于平衡, 则该力偶系的合力偶的矩为零。故平面力偶系平衡的充要条件是合 力偶的矩等于零,即
M 0
该式称为平面力偶系的平衡方程。平面力偶系只有一个独立的平衡 方程,只能求解一个未知量。
目录
平面力系\平面力偶系的合成与平衡 【例3.5】 如图所示梁AB受一力偶的作用,力偶的矩
理论力学
平面力系\平面力偶系的合成与平衡
平面力偶系的合成与平衡
作用面都位于同一平面内的若干个力偶,称为平面力偶系。例 如,齿轮箱的两个外伸轴上各作用一力偶(如图),为保持平衡, 螺栓A、B在铅垂方向的两个作用力也组成一力偶,这样齿轮箱受到 三个在同一平面内的力偶的作用,这三个力偶组成一平面力偶系。
平面力偶系的合成与平衡条件
平面力偶系的合成与平衡条件引言平面力偶系是力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由两个等大、相对且反向的力组成。
在物体的力学分析中,我们经常需要考虑多个力对物体的合成效果以及力矩对物体的平衡条件。
本文将详细探讨平面力偶系的合成原理与平衡条件,并通过数学推导和实例分析来加深对这一主题的理解。
平面力偶系的合成平面力偶系的特点平面力偶系由两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线相交的力构成。
这两个力又被称为偶力对。
平面力偶的合成原理平面力偶系的合成原理是根据力的合成规律:力的合成等于力的矢量和。
对于平面力偶系,我们可以将两个偶力看作同时作用在物体上的两个力,然后将它们的合力作为合成后力的大小和方向。
平面力偶的合成公式设两个偶力分别为F1和F2,作用在物体上的力矩分别为M1和M2。
则它们的合力F和合力矩M满足以下关系式: - F = F1 + F2 - M = M1 + M2平衡条件的推导平衡条件的定义当物体所受合力为零,并且合力矩也为零时,物体处于力学平衡状态。
在平面力偶系中,平衡条件可以通过分析合力和合力矩的关系来推导。
平衡条件的数学推导设物体所受力偶为F,力矩为M。
根据平面力偶的合成公式可知,F = F1 + F2。
因为合力为零,所以F1 = -F2。
根据力矩的定义,力矩M = rF,其中r为力矩臂,即力的作用线到转轴的垂直距离。
考虑到F1和F2的作用线分别经过转轴的上侧和下侧,它们的力矩方向相反,即M1 = -M2。
于是,合力矩M = M1 + M2 = -M1 + M2 = 0。
平衡条件的几何推导另一种推导平衡条件的方法是通过几何关系。
对于一个平面力偶系,其合力矩为零意味着力偶矢量的作用线经过转轴。
这是因为力偶矢量的大小和方向固定,只要作用线改变,合力矩就不会为零。
因此,合力矩为零是平衡条件的几何解释。
平面力偶系的平衡例子为了更好地理解平面力偶系的合成和平衡条件,我们来看一个简单的例子。
假设有一个悬挂在弹簧上的质点,上方有一个对称的平面力偶系作用在它上面。
平面力偶系
F
(A)
第二章 平面基本力系
B
(B)
F
29
力偶系的平衡
思考题:结构如图所示,已知各杆均作用一个主动力偶 M, 确定各个铰链约束力的方向(不计构件自重)
A
M
O
M B
第二章 平面基本力系
30
力偶系的平衡
例:求当系统平衡时,力偶 M1, M2 应满足的关系。
研究BD
研究AC
C
M1 D
B
M1
D
NB
MO (Fn ) Fn h Fnr cos
78.93 N m
解法二
r
或根据合力矩定理,将
O
力Fn分解为圆周力F 和径向 F
力Fr , 则力Fn对轴心O的矩
MO Fn MO (F) MO (Fr ) MO (F) Fnr cos
Fn Fr
第二章 平面基本力系
9
例题
力对点之矩
水平梁AB受三角形分布的载荷作用,如图所示。
载荷的最大集度为q, 梁长l。试求合力作用线的位置。
q
A
Bx
第二章 平面基本力系
10
例题
力对点之矩
F
q A
dx x
h l
第二章 平面基本力系
解: 在梁上距A端为x的微段 dx上,作用力的大小为q’ dx,
其中q’ 为该处的载荷集度 ,
i 1
第二章 平面基本力系
6
三、力矩的解析表达式
Mo(F)= xFy-yFx
x、y是力F作用点A的坐标, 而Fx 、 Fy是力F在x、y轴的投影,
计算时用代数量代入。
合力FR对坐标原点之矩的解析表达式
平面汇交力系和平面力偶系
平面汇交力系和平面力偶系
平面汇交力系和平面力偶系是平面力学中的两个重要概念。
平面汇交力系是指各力的作用线在同一平面内且汇交于一点的力系。
在平面汇交力系中,力的大小和方向可以通过力的矢量表示。
平面汇交力系的合成可以通过力的多边形法则来进行,即将各个力按照首尾相接的顺序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封闭的多边形,合力则为这个多边形的封闭矢量。
平面力偶系是指由若干个力偶组成的力系,其中力偶是由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不共线的两个力组成的力矩对。
在平面力偶系中,力偶的作用效果是产生旋转,而不是平移。
平面力偶系的合成可以通过力偶矩的代数和来进行。
平面汇交力系和平面力偶系在工程和物理学中有广泛的应用。
在结构分析、机械设计和力学问题中,常常需要考虑和分析平面汇交力系和平面力偶系的作用效果。
总的来说,平面汇交力系和平面力偶系是平面力学中的重要概念,它们的合成和平衡条件对于理解和解决平面力学问题至关重要。
平面力偶系
解: 各力偶的合力偶距为
M m1 m2 m3 m4 4(15) 60 Nm
由力偶只能与力偶平衡的性质, 力NA与力NB组成一力偶。
根据平面力偶系平衡方程有: NB 0.2 m1 m2 m3 m4 0
N
B
60 0.2
300N
N A NB 300 N
15
§4-5 平面平行力系的合成和平衡
定理:平面汇交力系的合力对平面内任一点的矩,等于所
有各分力对同一点的矩的代数和
即:
n
mO (R )mO (Fi )
i1
[证] 由合力投影定理有: od=ob+oc
又∵ M o (F1)2oABoAob M o (F2 )2oAC oAoc M o (R )2oADoAod
现mo (R ) mo (F1)mo (F2 )证毕
作用于物体上的力F绕o点转动的效应,不
仅与力F的大小有关,而且与o点到力F作用线
的垂直距离d有关。因此,在力学上以乘积F·d
作为量度力F使物体绕o点转动效应的物理量,
这个量称为力F对o点之距,简称力矩。
记:Mo(F)
o 点称为力矩中心(简称矩心)
d 称为力臂
符号规定:力使物体绕矩心作逆时针方向转动时
7
2.力偶矩 力偶中两力所在平面称为力偶作用面。 力偶两力之间的垂直距离称为力偶臂。
两个要素
a.大小:力与力偶臂乘积 b.方向:转动方向 c. 力偶的作用面 力偶矩 M F d 2 1 F d 2ABC
2
8
§3–3. 力偶与力偶矩的性质 ⑴.力偶在任意坐标轴上的投影等于零。
⑵.力偶对任意点取矩都等于力偶矩, 不因矩心的改变而改变。
3
综上所述可知:
平面力偶系
总切削力偶矩和A 、B端水平反力?
解: 各力偶的合力偶矩为
M m m m m 1 2 3 4 4 ( 15 ) 60 N m
由力偶只能与力偶平衡的性质, 力NA与力NB组成一力偶。
根据平面力偶系平衡方程有:
60 N 300 N B 0 .2
N 0 . 2 m m m m 0 B 1 2 3 4
2.4 平面力偶
2.4.1力偶与力偶矩
由两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不共线的平行力组成的力系, 称为力偶,记为(F, F')。力偶的两力之间的垂直距离d称为力臂, 力偶所在的平面称为力偶作用面。 力偶不能合成为一个力,也不能用一个力来平衡。力和力 偶是静力学的两个基本要素。
2.4.1 力偶与力偶矩
M ( F ) M ( F R i) O O
i 1
n
y
(2) 力矩的解析表达式
Fy
A
O x y
F
q
M ( F ) x F s i n q y F c o s q O x F y F y x
Fx x
已知F=1400 N, r=60 mm, a=20°,求力Fn对O点的矩。
例1
Ft Fn Fn
R C
m 2 m N R AD B 0 l sin 45 l
[例6]不计自重的杆AB与DC在C处为光滑接触,它们分别受力
偶矩为M1与M2的力偶作用 ,转向如图。问M1与M2的比值为多 大,结构才能平衡?
B
C
M1
A 60o 60o
M2
D
B
解: 取杆AB为研究对象画受力图。 杆A B只受力偶的作用而平衡且C处为光 A 60o 滑面约束,则A处约束反力的方位可定。
第3章 平面力偶系
由于力偶对物体的作用完全取决于力偶矩的大小 和转向,因此,力偶可用一带有箭头的弧线来表 示
3、平面力偶系的合成与平衡
作用于物体同一平面内的一组力偶称为平面力偶 系。可以证明,平面力偶系可以合成为一个合力 偶,此合力偶之矩等了原力偶系中各力偶之矩的 代数和。用M表示合力偶矩,则合力偶矩的代数 式为 :
因此可用乘积fd并冠以适当的正负号来度量力f使物体绕o点的转动效应称为力f对o点之矩简称力矩以符号1力f对o点之矩不仅取决于力f的大小同时还与矩心的位置有关
第三章
§3-3 力平移定理
§3-1 力 矩
一、力矩的概念 日常生活及工程中常用扳手拧螺母。经验表明、作用于扳 手一端的力F使扳手绕O点转动的效应,不仅与力F的大小 有关,而且与O点到力F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d有关。因此, 可用乘积F· d并冠以适当的正负号,来度量力F使物体绕O 点的转动效应,称为力F对O点之矩,简称力矩,以符号 mo(F)表示,即
M O ( F1 ) F1 d1
M O ( F2 ) F2 d2
M O ( Fn ) Fn dn
§3-2 力 偶
1、力偶概念 由两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线平行但不共线的力 所组成的力系称为力偶。记作(F,F′)。力偶中两力所在 的平面称为力偶作用面。两力作用线间的垂直距离d称为 力偶臂。
M F d
2、力偶的性质
(1)力偶在任一轴上投影的代数和等于零 因力偶中两个力 等值、反向、平行但不共线,所以这两个力在任一轴上投 影的代数和等于零。这个性质说明力偶没有合力。 (2)平面力偶的等效性质 力偶不能与一个力等效,而只能 与另一个力偶等效。同一平面的两个力偶,只要它们的力 偶矩大小相等,转动方向相同,则两力偶必等效。 (3)力偶的可移性 力偶在其作用面内的位置,可以任意搬 动,而不改变它对物体的作用效果。此性质称为力偶的可 移性。 (4)只要力偶矩的大小和转动方向不变,可同时改变力的 大小和力偶臂的长短,而不改变力偶对物体的作用效果。
第三章 平面力偶系
FA
AM
D
解: 1)分析BD杆
C
450 E
M = 0, M1 - FE ·a = 0 FB = FE = M1 / a
M1
B FB FB B
D
E FE
M1
2)分析整体 FA = FB = M1 / a M = 0, M1 - M = 0 M = M1
27
作业:习题 P54 3—1
3—4 3—7(F ) Fd A 225N m M C (F ) Fd C
F AD F CD
sin 30 sin 30
B
75 N m
2)由合力矩定理 M B (F ) Fx AB Fy AD
求对B点的矩 F cos 30 AB F sin 30 AD
144N
FB FA 144N
(2)取CD杆
M 0, M 0 FC CD cos 0
cos
0.24
0.182 0.242
FC
5M 0 4 0.32m
5 40N m 4 0.32m
156N
FE FD FD FC 156N
FNB可知由力偶概念可知FNA FNB
F’NA
Fy 0, FT W
24
课上练习3
B M C
l
已知:结构中AB为r的圆弧,l=2r,M已知。 求:A和C处的反力。
解:1)分析AB:
可知是二力构件,受力如图
A
F'B
FB
r
M
2)分析BC:受力如图
FA
M 0, M FBd 0
理论力学---第三章 平面力偶系
解:取微元如图
x q′ = ⋅ q l
x 1 P = ∫ ⋅ q ⋅dx = ql 0 l 2
l
由合力矩定理
2 得 h= l 3
x P ⋅ h = ∫ q′ ⋅dx ⋅ x = ∫ q ⋅dx 0 0 l
l l
6
2
§3-2 力偶与力偶矩
一.力偶和力偶矩 1.力偶
由两个等值、反向、不共线的(平行)力组成的 r r 力系称为力偶 力偶,记作 (F, F′) 力偶
i=1
n
14
[例] 在一钻床上水平放置工件,在工件上同时钻四个等直径 的孔,每个钻头的力偶矩为
m1 = m2 = m3 = m4 =15N ⋅m
求工件的总切削力偶矩和A 、B端水平反力? 解: 各力偶的合力偶距为
M =m1 +m2 +m3 +m4 =4×(−15)=−60N⋅m
由力偶只能与力偶平衡的性质, 力NA与力NB组成一力偶。 根据平面力偶系平衡方程有: NB ×0.2 − m − m2 − m3 − m4 = 0 1
3
二、合力矩定理 定理:平面汇交力系的合力对平面内任一点的矩,等于所 定理 有各分力对同一点的矩的代数和 n 即:
mO (R)=∑mO (F ) i
i=1
[证] 由合力投影定理有: 证
od=ob+oc 又∵ M o ( F1 ) =2∆oAB=oA⋅ob M o ( F2 ) =2∆oAC = oA⋅oc M o ( R ) = 2∆oAD = oA⋅od 现 m o ( R ) = m o ( F1 ) + m o ( F2 ) 证毕
O
性质3: 性质 :平面力偶等效定理 作用在同一平面内的两个力偶,只要它的力偶矩的大小相等, 作用在同一平面内的两个力偶,只要它的力偶矩的大小相等, 转向相同,则该两个力偶彼此等效。 转向相同,则该两个力偶彼此等效。 [证] 设物体的某一平面 证 上作用一力偶(F,F') 现沿力偶臂AB方向 加一对平衡力(Q,Q'), 再将Q,F合成R, Q',F'合成R', 得到新力偶(R,R'), 将R,R'移到A',B'点,则(R,R'),取 代了原力偶(F,F' ) , 并与原力偶等效。
2-2平面力偶系
力对点之矩
平面力偶理论
本章重点与难点: 合力矩定理与平面力偶理论。
平面力偶系
1
力对物体的外效应
平面力偶系
平动效应 由力矢来度量,取决于力的大小、方向
转动效应 由力矩来度量,取决于力矩的大小、转向
平面力偶系
一、平面力对点之矩的概念及计算
(一)力对点的矩
一个很小的力也会产生很大的作用效果 力 矩
F
F/
a bc d
是一个基本力学量。
力偶在任意轴上投影的代数和 恒为零
力偶只能与力偶(即等值、反向、不共线的一对平 行力)等效。
性质2:
力偶对其所在平面内任一点的矩
平面力偶系
恒等于力偶矩, 而与矩心的位置无关
MO( F,F' ) F( x d ) F' x
MO( F ,F' ) -Fd
M A
l
D
45
B 解:选梁AB为研究对象,A与 B 端的约束力FA 和FB 构成一力 偶。梁AB受力如图。
列平衡方程:
FA
M
A
B M 0, M F A l cos 45 0
解得
FB
FA
FB
M l cos 45
2M l
平面力偶系
例2 机构如图所示,各构件自重不计,主动力偶M1为 已知,求:平衡时力偶M及支座A、B的约束反力
力偶臂: 两力之间的垂直距离
力偶作用面 力偶所在的平面 符号:(F1, F2)
F1 F2
平面力偶系
力偶矩 力偶对物体的转动效应用力偶矩来衡量
该转动效应取决于:
(1)力偶矩的大小 m F d
平面力偶系
平面力偶系
注平面力偶系是一种新兴概念,旨在改善视觉对抗环境,通过利用环境协调力。
平面力偶系是指在居家空间中创建出一种力学和美学协调性,配合一起使用,以强调自身空间中物体表面上力学和美学各自的特性,使空间自身变得更实用更美观。
这种方式可以帮助空间更加有序的形成从外观上能够展现出一种熟悉的力学效果,更加有趣、新颖。
拥有平面力偶系的装饰方式很多,可以从家居细节的创意中查看,比如以一种大格局的视角,产生一种混合空间的活动性;体现空间整体形态的轮廓中,也可以追求一种显而易见的视觉力图状态;更可以加入颜色偏好,营造出一种低调静谧的安静情调;当然,在装饰设计的本质上,追求平面力偶系的空间主题也能给我们带来许多独特的情感体验。
其实,平面力偶系是一种理念性的整合装饰方案,它利用环境现存的元素和元素相互作用产生的变化,使空间形成一种易懂、通俗易懂的平衡状态,以便实现平稳、融和的内部空间感受。
平面力偶系也包括多种设计手法,如审美观、光线处理、色彩搭配等,如果有意地结合,可以产生一种新颖的空间体验,营造出一种舒适、自然而又精心设计的家的空间感受,为家本身营造出一种浑然天成的氛围。
通过采用这种装饰方式,不仅可以改善室内质感,为人们也营造出一种高品质的生活体验,让大家能够体会到环境中不可思议的美好。
(精品)工程力学——2-3平面力偶系
关于力偶性质的推论
F
F´
F
F´
只要保持力偶矩矢量不变,力偶可在作用面内 任意移动,其对刚体的作用效果不变。
关于力偶性质的推论
F
F´
F/2
F´/ 2
保持力偶矩矢量不变,分别改变力和 力偶臂大小,其作用效果不变。
关于力偶性质的推论
M=Fdk
只要保持力偶矩矢量大小和方向不变 , 力偶可在与其作用面平行的平面内移动。
0.4m
MA(F)
= - 10 0.6 cos300
6 3 3 3 2
= MA(Fx) + MA(Fy)
Fx = Fcos300 MA(Fx) 3 3 Fy = - Fsin300
MA(Fy) = 0
例5.图示F=5kN, sin=0.8试求力F对A点的矩.
F B
A 20
解:(1)
BC 1518.75 0.8
= P1•d+P2•d-P3•d
=F 1•d1+F2•d2-F3•d3
所以
M=m1+m2+m3
若作用在同一平面内有个力偶,则上 式可以推广为
M m 1m 2 m n nm i
i1 由此可得到如下结论:
平面力偶系可以合成为一合力偶,此合力偶的力
偶矩等于力偶系中各力偶的力偶矩的代数和。
2.平面力偶系的平衡条件 平面力偶系中可以用它的合力偶等效代替,因此,
RA
RA
A
MC
M C
RC
M
B RB
MC
M
B
RC
M
RB
静
[例力] 在一钻床上水平放置工件,在工件上同时钻四个等直径
的孔学,每个钻头的力偶矩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N B
60 300N 0.2
N A N B 300 N
[例] 已知:l、 且C 处光滑,求:系统平衡时 m 2 解:(一)研究AB 杆; 受力如图; 列平面力偶系平衡方程 求解:
?
m
0
0.5l m1 N c 0 cos
解得:
2m1 cos Nc N A l
(二)研究系统整体; 受力如图;列平面力偶系平 衡方程求解:
m 0
m1 m2 N A l cos 0
解得:
m2 m1 cos 2
Fx
y
M
O
( F ) Fd Fr sin( ) F sin r cos F cos r sin
y x r O d
α
-α β
M O ( F ) xFy yFx
Fy
A y
β
F Fx
x
[例] 已知:如图 F、Q、l, 求:mO ( F ) 和 mo (Q ) 解:①用力对点的矩法
M MO (F ) MO (F ' ) F AO F ' BO F ( AO BO) Fd
力偶矩的大小只与组成力偶的力的大小、力偶臂的长短及力偶 在作用面内的转向有关,与矩心的位置无关。 因此,平面力偶矩定义为M=±Fd ,是一个代数量 3、正负号表示其转向规定: 逆时针转向为正; 反之为负。 单位为: N· m。
力矩为零↔ d=0 或 F=0 力矩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面。
三、合力矩定理 合力对平面内任意一点的矩等于各个分力对该点矩的代数和.
M o ( FR ) M o ( F1 ) M o ( F2 ) M o ( Fn ) M o ( Fi )
i 1
n
证明: Fy x
•力偶同力一样,也是静力学中的一个基本要素。
可简述为:
1. 独立性
2. 可移性 和力一样是独立的力学量(尽管要用两个力来描述),力偶只能 用力偶来等效(不可能用一个力等效一个力偶) 力偶是自由矢量,可在刚体内任意移动。 (比较之,力是滑动矢量,只能沿作用线移动) 3. 等效性
由前面的计算可知 M F d n
[例]
在一钻床上水平放置工件,在工件上同时钻四个等直
径的孔,每个钻头的力偶矩为 m1 m2 m3 m4 15Nm 求工件的总切削力偶矩和A 、B端水平反力? 解: 各力偶的合力偶距为
M m1 m2 m3 m4 4( 15) 60Nm
由力偶只能与力偶平衡的性质, 力NA与力NB组成一力偶。 根据平面力偶系平衡方程有 N B 0.2 m1 m2 m3 m4 0
解题说明:
求解平面力偶问题时,在已知一个力的方向时,可以利用力 偶的定义,确定另一个与已知力组成力偶的未知力的方向。
例3-2:圆弧杆AB与直角杆BCD在B处铰接,A、D处均为固 定铰链支座,如图3-11(a)所示。若已知r、M,并不计各 杆的自重,求A、D处的约束力。 解: (1)选取研究对象: 杆BCD为二力杆。分析 得,杆BCD受力如图3-11 (b)所示 再以杆AB为研究对象。 分析得,杆AB受力如图3-11(c)所示
其中 F=F3-F4 F′=F′3-F′4
可见,合力偶矩为两个力偶矩的代数和。 推广之,可得到如下结论: 任意个力偶组成的平面力偶系可以 合成为一个合力偶,合力偶矩等于各个力偶矩的代数和。
M Mi
i 2
n
三、平面力偶系的平衡条件
平面力偶系平衡的充要条件:平面力偶系中各力偶矩的代数 和为零。
1
二、力偶的性质
1、力偶虽然由两个力组成,但是这两个力既不能用一个力等效,也不能用一 个力与之平衡。
2、只要保持力偶矩不变(包括大小和转向),力偶可以在其作用面内任意移转,而 不改变其对刚体的作用效果。
F'
D
F 1'
F'
A B
F
C
F
F1
3、只要保持力偶矩不变(包括大小和转向),可以同时改变力偶中力的大小和力偶 臂的长短,而不改变力偶对刚体的作用效果。
F
F'
B
A
F
O
F'
组成力偶的两个力所在的平面称为力偶的作用面; 力偶中两个 力作用线之间的垂直距离称为力偶臂,用d表示。 2、力偶的实例:开车时,司机双手施加在方向盘上的力即为一 对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平行但不共线的力,其形成一力偶使 传动机构转动,带动前轮转向,进而控制汽车的行驶方向。 又如用攻丝的工具攻丝时用力。
(2)列平衡方程:
根据方程(3-3)得:
FA 2r M 0
解得:
2M FA 2r
所以:
2M FD FB ' FB FA 2r
解题要点: 本题若不从杆BCD入手则很难求解,因此在求解约束力问题 时,通常从受力简单的物体入手进行分析,充分应用二力杆 的概念,使未知力的方向已知化,进而减少未知数。
M1=F1d1 M2=-F2d2
保持力偶不变的情况下同时改变力的大小和力偶臂的长短,使 两个力偶的力偶臂均为d,如图3-8(b)所示。 M1 M2 F3 , F4 根据力偶性质可得: d d
F3和F4、F′3和F′4组成两个共点力系,分别将其合成得到合力F 和F′(设F3>F4),如图3-8(c)所示。
所以:
FA FB
M l
FAl M 0
(2) 比较图3-9(a)、图3-9(b)可知: 除了力偶M在梁 AB上的位置不同,梁的约束和尺寸均一样。
根据推论1可知: 力偶M对梁的作用效果与其在梁上的位置 无关。因此图3-9(b)中A、B两处的约束力同图3-9(a)的 结果相等。 M FA FB l
平面力偶系的合成和平衡条件
一、平面力偶系的概念 由作用在同一平面内的多个力偶组成的力偶的集合,称为平面 力偶系。
二、平面力偶系的合成 首先以两个力偶组成的力偶系为例。 如图在同一平面内作用两个力偶 (F1,F′1)和(F2,F′2),其力偶 臂分别为d1、d2,两个力偶的矩分别 为 M1 、 M2 。
l mO ( F ) F d F sin mo (Q ) Ql
②应用合力矩定理
mO ( F ) Fx l Fy l ctg
mo (Q ) Ql
§3-2
平面力偶及其性质
一、力偶的定义 1、定义:两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不共线的平行力组成的 力系称为力偶。记作(F,F′)。
平面力对点的矩的定义为: 平面力对 点的矩是一代数量,其绝对值等于力 的大小与力臂的乘积。
MO(F)= ± F· d
MO(F)= ± 2 OAB
其正负号规定为: 力使物体绕矩心作逆时针转动时力矩为 正,反之为负。
d
F
单位:N· m kN· m
O
A
A
O
d
转向
B
O
d
转向
F
B F
A
力沿其作用线在刚体内移动,不改变力对点之矩。
四、同平面内力偶的等效定理
1、同平面内力偶的等效定理:作用在同一平面内的两个力偶, 如果其力偶矩相等,则两个力偶彼此等效 注意: 两个力偶矩相等,不仅指力偶矩大小相等,还包括其转 向相同。 如右图所示,若Fd=F1d1, 则图 (a)、图 (b)所示的两个 力偶等效。
五、常见的力偶表示符号
§3-3
在不改变力偶的方向及F· d数值的前提下,力的值和间距、 作用位置、力的方向均可作相应改变。
=
=
F
A
另外,平面力偶是个代数量, 值为F· d,逆时针为正。
d
F
B
三、力偶矩 1、力偶矩是用来衡量力偶的作用效果的物 理量。 2、力偶矩的大小等于形成力偶的两个力 对其作用面内某点之矩的代数和。用 mO(F,F′)表示,简写为m。 如左图所示,力偶(F,F′)其力偶臂为d, 在平面内任选一点O,则:
M
i 1
n
i
0
上式为平面力偶系的平衡方程。
例3-1:如图3-9(a)所示,已知长为l的梁AB上作用一矩为 M的力偶,不计梁的自重。求支座A、B的约束力。 解: (1)以梁AB为研究对象
分析得,梁AB受力如图 3-10所示
根据方程
M
i 1
n
i
0
FAl M 0
M FA FB l
第三章
平面力偶系
§3–1 平面力对点的矩
§3–2 平面力偶及其性质
§3–3 平面力偶系的合成和平衡条件
§3-1平面力对点的矩 一、平面力对点的矩的实例 根据经验,用扳手拧螺母时,影响螺母 转动效果有以下因素: 所施力的大小、 施力点与螺母之间的距离、力的转向。
d
F
A
O
O
A
理论上用力对点的矩(简称力矩)来描述以上各因素,其为 描述力对刚体转动效应的物理量。 二、平面力对点的矩 如图所示,平面上一作用力F,在同 一平面内任取一点O,点O称为矩心; 点O到力F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h称为 力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