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竹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夹竹桃(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四、五自然段。
2、学习作者对比、联想的写作方法。
3、学习用“无……不”、“无不……”造句。
4、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懂得作者为什么爱上夹竹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体会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
2、学习反衬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感情朗读,直接导入
1、谈话:上节课,我们走进季老先生家的小院,认识了这样一种花,它从不与百花争艳,静静地、默默地开放,但却充满无限生机,虽然它在百花中既算不上名贵也谈不上艳丽,它却是作者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它就是——夹竹桃。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带着这份情感,捧起你们的课本,一起朗读昨天学习的一、二自然段。
二、品花期之长——感受夹竹桃的韧性
1、花色的奇妙有趣,是作者喜爱夹竹桃的原因之一,课文还有一句话概括地写出了季老先生爱上夹竹桃的原因,浏览课文。
指名回答。(第6自然段)
出示:“这样的韧性,又能这样引起我许多的幻想,我爱上了夹竹桃。”
原来作者喜欢的就是夹竹桃的韧性和幻想。(板书:韧性幻想)
提到“韧性”这个词,你是怎么理解的?(顽强持久的精神)
你想到哪些词语?(不屈不挠、顽强不屈、能屈能伸)
2、文中的哪一部分具体写了夹竹桃的韧性?(第4自然段)
(出示第4自然段。)
过渡:大家自由朗读课文第四自然段,划出最能表现夹竹桃韧性的句子或词语,多读几遍,在旁边做简单批注。
3、交流:(读书需要交流,有了思想的碰撞,我们才能把书中蕴含的味道读出来。)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夹竹桃的韧性?
(预设)
句一:“然而在一墙之隔的大门内,夹竹桃却在那里悄悄地一声不响,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
(1)从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
抓“悄悄地、一声不响”悟出夹竹桃的默默无闻,毫不张扬的品性
抓“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悟出夹竹桃连续生生不息、坚持不懈,不断地开放,生命力旺盛的特点。
指导朗读。
夹竹桃的韧性就在于它默默无闻却常年不败。男生齐读。
句二:“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无日不迎风吐艳。”
(1)理解“无日不迎风吐艳”。无日不迎风吐艳就是——没有哪一天不迎风吐艳,无日不
迎风吐艳就是——每天都迎风吐艳,
引导理解双重否定句。在这里作者用双重否定句是为了强调什么意思?(强调夹竹桃每天都迎风吐艳的意思)
引导说话练习:
小明是个书迷,他——(小明是个书迷,他无日不看书。)
赵本山和小沈阳的小品实在大精彩了,引得台下的观众——
(赵本山和小沈阳的小品实在大精彩了,引得台下的观众无人不捧腹大笑。)
(2)对这句话谁又有特别深刻的感受?
(不管外界气候怎么变化,始终都改变不了夹竹桃常开不败的本性。)
谈谈和煦春风、夏日暴雨、清冷深秋带给你的感觉。(柔和、猛烈、凄冷)
指导朗读。
(3)你感受过和煦的春风吗?经历过盛夏的暴雨吗?耐受过深秋的清冷吗?
在和煦的春风里,你看到了什么?许多花——(竞相开放,争奇斗艳,万紫千红,五彩缤纷,美不胜收……)
在盛夏的暴雨里,你又看到了什么?许多花——(东倒西歪,枝折花落)
在深秋的清冷里,你还看到了什么?许多花——(枯萎凋谢……)
(4)许多花都会随着季节的更替,气候的变化,盛开、凋谢,不断变化着。而我们的夹竹桃变化了吗?这是一种怎样的景象呢?
(课件再点出第一句。)
生齐读。
引读:(生接读第一句)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
师:无论外界气候发生多大的变化,夹竹桃——“无日不迎风吐艳”(学生齐读)这难道不是一种非常可贵的韧性吗?
(5)读到这里,你觉得这又是怎样的夹竹桃?
(顽强不屈,朴实无华,始终如一)
句三:出示“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
(1)这里又是一个双重否定句,再读读看,该用什么语气读,指名。指导朗读。
这里是要强调什么意思?(夹竹桃个个都奉陪)哪两个词语也体现了它“无不奉陪”?(一直)
(2)它分别陪伴哪些花一齐开放了?(从春天的——夏天的——秋天的——)漏掉哪一个了吗?(没有)
(3)一年三季,夹竹桃与迎春、桃花一起分享过和煦的春风的抚摸,又与凤仙、鸡冠一起经受了夏日暴雨的洗礼,还与玉簪、菊花耐受这深秋的凄清。
同学们,这真是名副其实的(始终如一、坚持不懈)啊!
不论天气变化,不管季节更替,夹竹桃始终不张扬,依旧迎风吐艳。这是一种多么可贵的精神啊!
句四:出示:“这一点韧性,同院子里的那些花比起来,不是显得非常可贵吗?”齐读。(板书:韧性可贵)
(1)引导理解反问句的作用。
(2)指导读好反问句
大家能读出表现夹竹桃显得可贵的语气来吗?男、女生分别读。
(3)作者写了院子里的哪些花呢?指名说。共十四种,一共经历了几个季节?
请三名同学和老师一起合作朗读这一自然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你想用哪些词语来形容
作者家的小院?
指名说。(花团锦簇、争奇斗艳、五彩缤纷、满院生辉、美不胜收……)
课题是夹竹桃,作者却花了这么多笔墨来写其他花,而且写的这么美,作者写走题了吧?指名说。
这样描写更能衬托出夹竹桃韧性的可贵,这种写作方法叫做——(反衬法)
从春天一直到秋天,夹竹桃目睹了百花争艳的繁华,又看到了百花凋零的无奈,他们不抢眼、不张扬,但生命却是如此顽强,这是多么可贵的精神。
再读“这一点韧性,同院子里的那些花比起来,不是显得非常可贵吗??”
4、小结:是啊,与其他花相比,夹竹桃的韧性显得多么可贵啊!所以,作者在文章最后这样写道:这样的韧性,我爱上了夹竹桃!
三、品花影之美——感受夹竹桃带来的乐趣
1、但是夹竹桃的妙处还不止于此——“我特别喜欢月光下的夹竹桃。”(引读)因为夹竹桃能引起我——许多的幻想。(引导理解过渡句作用)
2、自主阅读课文。
3、交流:皎月当空,站在夹竹桃的前面,你看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看到了——花朵模糊,叶影参差,花影迷离。
闻到了——浓浓烈烈,花香袭人,引导学生关注“袭”,理解“袭”,从“袭”字感受夹竹桃的香。体会语言的魅力、用词的巧妙。
想到了——花影奇妙,像一幅地图,像水中的荇藻,像一幅墨竹……)
4、一学生配乐朗读作者幻想的语句,其余同学闭上眼睛想象。感受作者想象的丰富,花影的美妙。
5、选择你最感兴趣的一个幻想读给同桌听听,说说你为什么喜欢?
6、学语文,我们不仅要学习文字写了什么,还要学会运用,请你发挥想象,你会将月光下的夹竹桃幻想成什么?用这样的句式:
(1)我幻想它是它居然就是,这一堆是,那一堆是,中间空白的地方就是,碰巧有几只小虫爬过,就像是。
(2)我幻想它是,我的眼前就真的出现,夜蛾飞过,。
(3)我幻想它是,我就真的看到。
小组汇报交流。
5、小结:
月光下的夹竹桃真妙啊!它忽而是地图,转眼又成了池塘,恍惚间又成了一幅叶影吹动的墨竹……
所以,作者在文章最后这样写道:又能这样引起我许多的幻想,我爱上了夹竹桃。
让我们把这份妙不可言的感觉通过朗读表达出来。配乐齐读。
四、由花及人——感知季羡林的高尚的人品(选项机动处理)
1、文章读到这儿,老师在想同样是夹竹桃,为什么在别人眼里很平常,而在季先生眼里却发现它的花期的韧性可贵呢?
其实作者喜欢夹竹桃的韧性,还有另一个原因,想了解吗?课前我们已经对作者有了初步的了解,现在请大家迅速浏览作者资料,看看能不能有新的发现:
季羡林,生于1911年,1930年考上清华大学,1934年前往德国哥廷根大学深造,由于二战爆发,回国受阻,饱受思念的煎熬的他仍苦读不辍。1946年,他回到阔别11年的祖国,任北大教授兼东方语言文学系主任。在文革的十年浩劫中遭受迫害,惨挨批斗,还被关过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