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部解剖学12-上腹部
上腹部解剖学名词解释
上腹部解剖学名词解释
上腹部解剖学名词解释如下:
1. 胸骨(Sternum):位于中心上腹部,是胸廓的前部骨骼结构,由三个部分(胸骨体、柄和剑突)组成。
2. 肋骨(Ribs):沿着胸廓的侧边延伸,共有12对,分为真
肋(直接连接到胸骨)和假肋(通过软骨间接连接到胸骨)。
3. 肝脏(Liver):位于上腹部右侧,是最大的内脏器官之一,参与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代谢,也是体内重要的解毒器。
4. 胆囊(Gallbladder):位于肝脏右侧下方,储存由肝脏分泌
的胆汁,有助于消化脂肪。
5. 胃(Stomach):位于上腹部左侧,是消化系统的一部分,
通过收缩和酸性分泌物帮助消化食物。
6. 脾脏(Spleen):位于胃的左侧,是淋巴系统的一部分,参
与免疫功能和造血。
7. 肾脏(Kidneys):位于上腹部两侧,是泌尿系统的重要器官,主要功能包括过滤废物、调节电解质平衡和产生尿液。
8. 胰腺(Pancreas):位于上腹部后侧,分泌多种消化酶和胰
岛素,参与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代谢。
9. 肠道(Intestines):包括小肠和大肠,是消化系统的一部分,吸收和消化食物,并排除体内废物。
10. 膈肌(Diaphragm):位于胸腔和腹腔之间,是呼吸过程中的主要肌肉,通过收缩和松弛控制呼吸的过程。
请注意,以上仅为常见上腹部解剖学名词的简要解释,详细的解剖学知识需要通过专业教材或参考资料进行学习。
局部解剖学(腹部)
④在深环内侧增厚形成窝间韧
带。修补腹股沟斜疝时,缝 合窝间韧带可缩紧深环;
⑤包绕精索形成精索内筋膜。
整理版
22
5、腹膜外组织
又称腹膜外脂肪或腹膜
外筋膜,位于腹横筋膜与
腹膜壁层之间,含有不同
程度的脂肪组织,向后与
腹膜后间隙相连续,内有
骼外血管及其分支、骼外
淋巴结、生殖骨神经等。
整理版
24
二、局部结构 (一)腹直肌鞘
sheath of rectus abdominis 分前、后两叶。
整理版
25
(二)腹白线和脐环 腹白线由腹前外侧
壁3层扁肌的腱膜在 腹前正中线上互相交 织而成,上宽下窄。 腹白线的腱膜纤维 在脐处环绕脐形成脐 环。
整理版
26
(三)腹股沟管
位置:
腹股沟韧带内侧半上方 1.5cm处,腹前外侧壁下 部,长约4~5cm。
整理版
14
腹股沟韧带内侧端小部分 纤维由耻骨结节向下后 外侧转折形成腔隙韧带 (陷窝韧带)。向外侧 延伸附着于耻骨梳,称 耻骨梳韧带。
整理版
15
腹内斜肌 在腹直肌外侧移行
为腱膜,并分两层包 绕腹直肌,止于腹白 线。
整理版
16
腹横肌
至腹直肌外侧移行为腱膜。
在腹直肌下部的外侧缘附近, 腹横肌腱膜与腹内斜肌腱互 相融合,构成腹股沟镰,亦 称联合腱,部分人以两肌结 合而非腱性融合,可称联合 肌。腹横肌和腹内肌的少量 下部肌纤维与腹股沟韧带中 点处延续为菲薄的提睾肌包 裹精索和睾丸,有悬提睾丸 的作用。
整理版
27
两口
内口: 腹股沟管深环(腹环 )在腹股沟韧带上方约 1.5cm,为腹横筋膜随 精索或子宫圆韧带向外的突 口。
局部解剖学-腹部(结肠上区)
湖北医药学院解剖教研室
五、肝外胆道
(一)胆囊 (1) 分部
(2) 胆囊底体表投影
(3) 胆囊三角 (Calot三角)
湖北医药学院解剖教研室
(二)肝管、肝总管及胆总管 胆总管的分段与毗邻关系
湖北医药学院解剖教研室
六、胰 Pancreas
(一)位置、分部与毗邻 (1) 胰头 (2) 胰颈 (3) 胰体 (4) 胰尾
结肠上区
Supracolic compartment
湖北医药学院人体解剖学教研室
/精品课程/人体解剖学 湖北省高等学校教育教学公共平台 湖北医药学院解剖教研室
目的和要求
1.了解腹膜的配布与腹膜腔的形成。 2.掌握腹膜形成的结构及内容。 3.掌握腹腔脏器(胃、十二指肠、肝、胰、 脾)的位置、毗邻及血管分布。 4.了解腹腔内各间隙的位置及交通关系。 5.掌握肝外胆道的组成、胆囊三角的境界。 6.掌握胆总管的分段及意义。 7.掌握肝门静脉的组成、属支。
(一) 组成和类型 (二) 位置 (三) 属支及收集范围
肠系膜上静脉 肠系膜下静脉 脾静脉 胃左静脉 胃右静脉 胆囊静脉 附脐静脉
湖北医药学院解剖教研室
小 结
湖北医药学院解剖教研室
思考题
1.一急腹症患者,原有胃溃疡病史,考虑为溃疡穿孔,行剖 腹探查,胃前壁未见穿孔,腹腔内未见漏出的胃内容物,请 回答: (1)剖腹探查术选择经左腹直肌切口,打开腹膜腔经过哪 些层次? (2)胃可能在什么地方穿孔?如何进一步寻找暴露穿孔? (3)为什么腹膜腔内未见漏出的胃内容物?如果胃内容物 增多可能流向何处? (4)若需行胃大部切除术(仅保留胃底部1/3),需处理哪 些腹膜形成物?结扎哪些血管?切断胃壁时,在大小弯侧的 标志是什么?
局部解剖学课件:腹部精选图片
腹前外侧壁深层的血管和神经
7以下胸神经
腹 股 沟 管四壁、两口、内容物
腹股沟三角(Hesselbach三角)
结肠上区
胃床
胃周围的韧带
胃周围的韧带
胃周围的韧带
胃胰襞
胃周围的韧带
胃周围的动脉
胃的副交感神经--迷走神经
肝的位置与毗邻
肝的韧带与膈下间隙 1.肝的韧带
膈下间隙(7个)及相关结构
腹 部 (一) 体 表 标 志( 骨性)
(一) 体 表 标 志( 肌性)
腹
前 外
旁正中切口
侧
肋缘下斜切口
壁
下腹正中切口
手
麦氏切口
术
常
用
切
口
上腹正中切口
经腹直肌切口
经腹直肌外 侧切口
腹壁浅层血管神经
腹直肌与腹直肌鞘
腹外斜肌及腱膜形成结构
腹内斜腹膜形成的皱襞 脐下腹前壁内面的腹膜皱襞及凹窝 (p88)
第一、二、三肝门和肝蒂
肝段
1.上面
右后上段Ⅶ
右后下段Ⅵ
右前上段Ⅷ
左外上段Ⅱ
右前下段Ⅴ
左内叶Ⅳ
左外下段Ⅲ
2.下面
右前下段Ⅴ
左内叶Ⅳ
右后下段Ⅵ
左外下段Ⅲ
尾状叶 (段Ⅰ)
右后上段Ⅶ
Ⅰ
左外上段Ⅱ
肝外胆道及胆总管分段
胆囊三角
肠系膜根及左、右肠系膜窦及左右结肠旁沟
空、回肠动脉--源于肠系膜上动脉(所有文字)
空、回肠动脉弓
盲肠,阑尾及动脉
化脓性阑尾炎导致肝脓肿途径 (所有文字)
结肠及血管(所有文字及箭头)
腹腔间隙及交通
上腹部脏器局部解剖学精品课件
要求
1.掌握胃的血供和神经支配(腹腔干的主要分支)。 2.掌握肝外胆道。
布置
1.腹股沟管的境界? 2.腹腔脏器概述 3.腹腔干的分支 4.关于操作
腹腔脏器概述
1. 结肠上区?结肠下区? 2.腹部的血管 3.腹部的神经
腹部的血管
动脉:腹主动脉及 其分支 静脉:下腔静脉及 其属支
腹主动脉的脏支
成对
肾上腺中A 肾A 睾丸/卵巢A
不成对
腹腔干 肠系膜上A 肠系膜下A
腹部的静脉
壁支:直接注入下腔静 脉;
脏支:成对的直接注入 下腔V,不成对的汇合成 肝门V入肝后再经肝V回 下腔V;
腹 部 的 神 经
腹 部 的 神
经
1.从体壁转入内脏,学习的重点从层次,筋膜和筋膜间隙 转到重要脏器的毗邻、血供、神经支配和淋巴引流等。
胃左动脉
胃的神经
交感N:腹腔神经丛
副交感N:迷走N 左迷走前干-肝支和胃前支 右迷走后干-腹腔支和胃后支
肝支
迷走前干
胃前神经
胃后神经
迷走后干
腹腔支
2.肝总动脉
在十二指肠上部即分 为肝固有动脉和胃十二 指肠动脉
①肝固有动脉
行于肝十二指肠韧带, 一般分两支入肝门;也 可分三支(肝左动脉, 肝中动脉,肝右动脉)入 肝门;途中发出胃右动 脉。
2上腹部器官主要有
胃和十二指肠;肝和肝外胆道;胰和脾
3.上腹部脏器的血供主要来自腹腔干
因此,上腹部的操作 是腹腔干的分支及其 相关神经的操作。
腹腔干的分支
1)胃左A 2)肝总A ①肝固有A:
胃右A 肝右支---胆囊A 肝左支 ②胃十二指肠A 胃网膜右A 胰十二指肠上A 3)脾A:胃网膜左A,胃短A;
上腹部脏器解剖【局部解剖学教研室】 ppt课件
上腹部脏器解剖【局部解剖学教研室】
谢 谢!
上腹部脏器解剖【局部解剖学教研室】
胃十二指肠动脉经十二指肠上部 后内方下行,途中发胰十二指肠上 后动脉,本干分为胰十二指肠上前 动脉及胃网膜右动脉。
上腹部脏器解剖【局部解剖学教研室】
胃网膜右A:从幽门下缘在胃结 肠韧带内沿胃大弯向左行,与胃网 膜左A吻合,形成大弯动脉弓,分 支分布于大弯侧胃前、后壁。在大 弯中点附近,分支间距较大、分支 较细,此处称“表面乏血管区”。
上腹部脏器解剖【局部解剖学。 左、右迷走N在食管胸段组合成前干和后干。
前干又分为肝支和胃前N。 肝支主要支配肝、胆道及
十二指肠。 胃前N主要分布于胃底、
胃体的前壁,管理胃酸分泌; 其终末呈爪状,称前鸦爪, 分配至幽门部的前壁,管理 胃的排空。
上腹部脏器解剖【局部解剖学教研室】
于胃脾韧带内,供应大弯侧胃底部 的胃壁。
胃短动脉与胃网膜左动脉第1胃 支间为胃的“表面无血管区”,约 在脾门与脾下极连线中点平面。
上腹部脏器解剖【局部解剖学教研室】
脾动脉中1/3段发胃后动脉, 在后腹膜壁层深面上行,沿胃 膈韧带至胃。供应胃体上部近 小弯侧之胃后壁。
胃的动脉,除了上述6支以 外,还有左膈下动脉(发自腹 腔动脉)发出的胃底支,供应 胃底的内侧半。
上腹部脏器解剖
上腹部脏器解剖【局部解剖学教研室】
一、肝的解剖:
1.探查肝的位置、体表投影: 大部位于右季肋区,小部份
位于腹上区及左季肋区。 体表投影----肝上界: ①前正中线剑胸结合交点; ②左锁骨中线与第5肋间隙交
点内侧1cm处; ③右锁骨中线与第5肋交点; ④右腋中线与第7肋交点;
局部解剖学-腹部结肠上区PPT资料
L1
季肋区,小部分
在腹上区。
(二)胃 1.分部
贲门部 胃底 胃体 幽门部
幽门窦 幽门管
角切迹 中间沟
幽门前静脉: 幽门与十二指肠相接处的表面,有一 环形浅沟,有幽门前静脉通过,是手术时区分胃与 十二指肠的标志。
1.2 胃的毗邻:
胃前壁邻: 左半肝 膈 腹前壁
(游离区)
胃后壁邻:
隔网膜囊:
胰 左肾上腺 左肾 脾 横
为连于膈、肝静脉韧 带裂和肝门与胃小弯和十 二指肠上部间的双层腹膜。
肝胃韧带 肝十二指肠韧带
2.2.1 肝十二指肠韧带:
内有出入 肝门的三个重要 管道,即:右前 方的胆总管、左 前方的肝固有动 脉和两者后方的 肝门静脉。
2.2.2 探查网膜囊:
胃脾韧带 胃大弯左侧连于脾门的双层腹膜结构,其上份内有胃短血管,下
横结肠及其系膜 空肠 后面:胆总管
下腔静脉 右肾静脉
2.分部
头:胰头癌或慢性胰腺炎时,可出 现阻塞性黄疸和十二指肠受压的症 状。胰头后下面的钩突将肝门静脉 起始部和肠系膜上血管夹在胰实质 中。胰头肿大时可压迫肝门静脉, 导致腹水。
颈:肠系膜上静脉和脾静脉在其后 方汇合成肝门静脉。
胰颈:门静脉汇合点
1.肝的位置:
大部分在右 季肋区和腹上 区,小部分在 左季肋区。
(四) 肝
1.位置与毗邻
大部分位于右季肋区和腹上区, 小部分位于左季肋区。 上界:右锁骨中线上平第5~6肋 间隙 。 下界:右侧与右肋弓一致 ,左侧 在腹上区的剑突下2~3cm处与 腹前壁接触,故在此可扪及肝下 缘。
毗邻:
肝膈面邻:
上部的毗邻:
前上方:肝方叶 胆囊 网膜孔
下 方:胰头、胰颈 后 方:胆总管
局部解剖学课件上腹部(结肠上区)
脏支:成对的直接注入 下腔V,不成对的汇合成 肝门V入肝后再经肝V回 下腔V;
腹 部 的 神 经
腹 部 的 神
经
1.从体壁转入内脏,学习的重点从层次,筋膜和筋膜间隙 转到重要脏器的毗邻、血供、神经支配和淋巴引流等。
2上腹部器官主要有
胃和十二指肠;肝和肝外胆道;胰和脾
3.上腹部脏器的血供主要来自腹腔干
3)肠系膜上动脉→胰十二指肠下前、下 后动脉→胰十二指肠上前、上后动脉 →胃十二指肠动脉→肝固有动脉→肝 动脉→肝
(二)静脉主要回流至门静脉 (肝静脉除外)
(三)结肠上区的神经支配
(1)交感神经:内脏大神经
内脏小神经
(2)副交感神经:
肝支
前干
胃前神经
迷走神经
胃后神经
后干
腹腔支
肝外胆道的形态,胆总管各段的毗邻
胃网膜右动脉
胃十二指肠动脉 胰十二指肠上动脉
胃十二指肠动脉 胰十二指肠上动脉
肠系膜上动脉
胰十二指肠下动脉
3.脾动脉 走行于胰腺上缘;粗、弯曲,进入脾门。 ①胃后动脉—— 脾动脉中1/3段发出,走行于胃小弯后侧 的上份。 ②胃网膜左动脉 ③胃短动脉
数支,供应胃底部的左侧。
脾动脉
胃网膜左动脉
胃后动脉
肝胆三角
Calot三角的构成 与意义 又名肝胆三角。 由右肝管-肝总管,胆 囊管和肝脏面形成。胆 囊动脉行于此三角中。
1.胃左动脉
关于操作
①走行看,可分为升段---袢段(弓形段)---降段。发起处位于 后腹膜深面(胃胰襞)内,行于小网膜两层之间。
②袢段在贲门平面发出食管支; 也可能发出分支到肝门。来自支迷走前干胃前神经
胃后神经
上腹部解剖图
•左右肝管位于最前方,汇合点正对方叶横沟中份,角度为100-120度;
•居中间的是肝固有A终末段和它的分支,肝右A入肝前经肝总管后方发出胆囊A 经胆囊三角至胆囊;
•最后方为门V及左右支,分叉点接近横沟的右侧端,尾状突前方,高于A分叉低于肝管汇合点。
•有报道,肝固有A分支多为三支即:肝右、中、左A。
•肝的主要裂隙:
•正中裂(主裂):Gantlie线为标志,内有肝中V行走,但没有肝门V、胆管、肝A 跨过。
•左叶间裂:膈面为镰状韧带偏左1CM,平行该韧带所作的标志线,脏面与肝园韧带、V韧带一致。
内有肝左V左叶间支、门V脐部行走。
•右叶间裂:内有肝右V主干行走。
•左段间裂:IVC左缘至肝左缘中、上1/3交点所作的连线为标志,内有肝左V主干和左段间支行走。
前面观
肠系膜上血管
胃十二指肠动脉 肝固有动脉 胰十二指肠上动脉 胰十二指肠下动脉
后面观
肠系膜上动脉
胰十二指肠下动脉
腹腔干
胃十二指肠动脉 胰十二指肠 上后动脉
胰十二指肠 上前动脉 胰大动脉
胰背动脉
胰周淋巴引流
前面观
后面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胰颈:
前:幽门相邻; 上:腹腔干; 后:肠系膜上V和肝门V起始部;
(3)胰体: 前:网膜囊与胃后壁; 后:腹主A、左肾上腺、左肾及左肾 血管,脾V行于肾V上方; 上:腹腔干、腹腔丛,脾A沿上缘向 左; 胰腺癌侵及腹腔丛至不易缓解的腹痛 和背痛;
肝固有A→小叶间A 肝门V→小叶间V
肝血窦→肝细胞内代谢→中央V 下腔V←2~3支肝V←小叶下V
肝门静脉的属支:
1脾静脉 2肠系膜上静脉 3肠系膜下静脉 4胃左静脉 5胃右静脉 6幽门前静脉 7胆囊静脉 8附脐静脉
肠系膜上V和脾V在胰颈后方汇合成肝门静脉
肝门V 肠系膜上V
脾 脾V
门静脉七大属支
形 态: 楔形、两面、四缘、四叶
下腔静脉
• 四 缘:前、后、左、右缘 • 四 叶:左、右、方、尾叶
镰状韧带
裸区
上 面(膈 面):
肝圆韧带
• 镰状韧带、肝圆韧带(脐静脉遗迹)
• 肝左叶、肝右叶
•裸 区
下面(脏面):“H”形的沟
• 左纵沟:①静脉韧带、 ②肝圆韧带 • 右纵沟:③下腔静脉、 ④胆囊窝 • 横 沟:
(4)胰尾:行于脾肾韧带内,与脾A、 脾V伴行,抵达脾门;
① 胰 头:钩 突 ②胰 颈 ③胰 体 ④胰 尾
①
② 胰管
十二指肠大乳头 钩突
④ ③
六.脾
(一)位置、毗邻 (二)血 管:脾A①、脾V②
腹腔干 ①
肝门V
②
1.位置与体表投影
左季肋区,胃底与膈之间,左 侧第9~11肋的深面,长轴与 第10肋平行;后端在左腋中 线平第9肋上缘,距后正中 线4~5cm,前端达左腋前线, 平第11肋.
• 脏器多,关系复杂;多受胸廓保护 • A多来源于腹腔干 • V多回流至肝门V
腹腔干
腹部的血管
动脉:腹主A及其 分支 静脉:下腔V及其属支
1.腹主动脉
壁支:腰A,膈下A,骶 正中A;
脏支 成对:肾上腺中A,肾A,睾
丸(卵巢)A; 不成对:腹腔干,肠系膜上A,
肠系膜下A;
1) 成对腹主A脏支
上腹部脏器
贺桂琼 重庆医科大学解剖教研室
上腹部脏器的解剖
要求:
1.掌握腹腔干的分支分布及主要侧枝循环。 2.掌握胃的毗邻、血液供应、神经支配和淋巴回流。 3.掌握肝的毗邻、固定因素和肝蒂。 4.掌握肝外胆道的形态,胆总管各段的毗邻及胆囊动脉的行
径。 5.掌握脾的韧带与脾蒂。 6.了解胰的毗邻。
一.概 述
二指肠A 4)胃网膜左A ←脾A 5)胃短A ←脾A 6)胃后A ←脾A 7)左膈下动脉胃底支
2.胃动脉与腹膜的关系
1)胃左A: 升段:胃胰襞 降段:小网膜内
2)胃右A:小网膜内 3)胃网膜左、右A:胃结肠韧带 4)胃短动脉:胃脾韧带
表面无血管区:胃短A与胃网膜左A第一胃支间 乏血管区:胃大弯中点附近
2.脾的形态与毗邻
形态:内外两面,上下两 缘,前后两端;外面为膈 面,内面为脏面,中央有 脾门,脾蒂;上缘前有 2~3个脾切迹;
毗邻:脾门前与胃底相邻, 脾门后邻左肾及左肾上腺; 脏面下与胰尾及结肠左曲 相邻;下缘与第11肋下缘 相当;
脾的毗邻
解剖操作要点观察并记录
仔细解剖,细心观察; 解剖观察腹腔干及其分支(大部行于腹膜内); 寻找胃的动脉,胃冠状静脉(其余V与A伴行
2)十二指肠后段:十二指肠上部后方,向左下斜行; 左为胃十二指肠A,左后为肝门V。
3)胰腺段:胰头与十二指肠降部间;上行于胰头后 方的沟内,下被一层胰腺组织覆盖,后方为下腔 V,上左侧为胃十二指肠A,其发出的胰十二指肠 上前、后A绕过其前、后方;
4)十二指肠壁内段:肝胰壶腹(Vater壶腹),肝 胰壶腹括约肌(Oddi括约肌)。
内脏大神经
(2)副交感N:迷走N
肝 支 → 肝 丛 → 肝、胆道、十二指肠 前干
胃前支→ 胃小弯 → 幽门窦及前壁、胃底及体部前壁 腹腔支 → 腹腔丛 → 结肠左曲以上消化管 后干 胃后支→ 胃小弯 → 幽门窦及后壁、胃底及体部后壁
迷 走 神 经
三.肝
(一)位置、毗邻 (二)韧带、间隙 (三)肝门、肝蒂
大弯侧:上份至胃网膜左LN、脾LN、胰脾LN。 下份至胃网膜右LN、幽门下LN。
小弯侧:上大部份至胃左LN、贲门LN。 下小部份至胃右LN、幽门上LN、肝LN。
5神经
交感N:腹腔神经丛 副交感N:迷走N
左迷走N-前干-肝支 和胃前支 右迷走N-后干-腹腔 支和胃后支 内脏传入神经
(1)交感N
胃
后 壁
胃 动 脉 的 走 行
3. 静 脉
• 胃右V ①
• 胃左V ②
• 胃网膜右V ③ → 肠系膜上V
• 胃网膜左V④
•胃短V
→脾 V
•胃后V
→ 肝门V
②
①
③ ④
脾V
幽门前静脉为胃右静脉属支,是幽门的辨认标志。
胃左静脉临床常称为胃冠状静脉,沿胃小弯左行,注入 肝门静脉或其属支;借助其食管支,与食道静脉丛相连, 从而沟通门--腔静脉系统。
2.下腔静脉系
1)下腔静脉 inferior vena cava 的组成、属支及
收纳范围。
左髂总静脉
下 腔 静 脉 右髂总静脉
左髂内静脉 左髂外静脉 右髂内静脉 右髂外静脉
盆部静脉血 左下肢静脉血 盆部静脉血 右下肢静脉血
2)盆部的静脉
A.髂内V 壁支:臀上、下V,闭孔 V,骶外侧V; 脏支:直肠下V,阴部内 V,子宫V;
腹 部 的 静 脉
二.胃
(一)位置
人体直立、中度充盈的胃: ①大部位于左季肋区,小部位于腹上区; ②贲门平第 11胸椎左侧; ③幽门平第1腰椎下缘右侧。
(二)胃的毗邻
前壁 上部:右侧邻左半肝;左侧邻 膈。 下部:接触腹前壁,称游离面, 是胃触诊及造瘘的部位。
后壁 隔网膜囊与膈、左肾上腺、左 肾、脾、胰、横结肠及其系 膜、十二指肠空肠曲毗邻, 这些器官共同形成胃床 stomach bed。
胆囊管
肝总管 胆总管
胆囊三角(Calot三角)
由胆囊管,肝总管 和肝的脏面共同围 成的三角区;是胆 囊切除术中寻找胆 囊动脉的标志。
胆 囊 动 脉 的 变 异
(二)肝管、肝总管及胆总管
1 肝左、右管:肝左管细长,与肝 总管的角度较小,结石不易排出; 肝右管粗短,与肝总管的角度较 大,利于胆汁引流;
胃底静脉与左肾上腺静脉共同汇入左肾静脉。
4. 淋 巴
①胃小弯:胃左、右LN ②胃大弯:胃网膜左、右LN ③幽 门:幽门上、下LN ④贲 门:贲门LN ⑤脾LN
④
⑤
③ 腹腔LN
②
胃的淋巴引流是分区域进行的,一般将胃分为四个区域。 大弯侧以中点为界分为上份和下份。小弯侧以角切迹为 界分为上大部份和下小部份。
肾动脉:分出肾上腺下A; 睾丸A/卵巢A 肾上腺中A
2)不成对脏支 A.腹腔干
•短而粗,分布于肝、胆、脾、胰、 食管腹段、胃、十二指肠
胃左A
脾A:胃短、胃后、胃网膜左A
肝固有A:肝左、右A
肝总A
胃右A
胃十二指肠A:胃网膜右A、 胰十二指肠上A
腹腔干
B.肠系膜上动脉
a.胰十二指肠下A b.空肠A和回肠A c.回结肠A—阑尾A d.右结肠A e.中结肠A
胆总管的分段
肝右管 胆囊管
肝胰壶腹 十二指肠大乳头
肝左管 肝总管
胆总管
胰管
五.胰
1.位置:胃及网膜囊后,第1、 2腰椎水平横贴于腹后壁;
2.体表投影:下缘脐上5cm, 上缘脐上10cm;
3.分部及毗邻
(1)胰头:上下右被十二指肠包绕, 其钩突绕至肠系膜血管的后方; 前:横结肠系膜; 后:下腔V和右肾,胆总管在胰 头后外的沟内,肝门V起始部 位于其左后方;
肝 门:有出入肝的血管、神经、淋巴管、肝管等
肝 蒂:出入肝门的结构被结缔组织包绕
③ 肝尾叶
肝左、右管
肝固有动脉
①
肝门静脉
②
肝方叶 ④
(四)肝的血管
• 入 肝:肝固有A、肝门V • 出 肝:肝左、中、右 V
四.肝外胆道
(一)胆 囊
1. 分 部:底、体、颈、管 2. 胆囊点 3. 胆囊三角(Calot’三角)
迷 走 肝 动 脉
(3)有关侧枝循环
1)结扎肝总A:(3条) 胃左A-胃右A-肝固有A 脾A-胃网膜左A-胃网膜右A-胃十二指肠A-肝固有A 肠系膜上A-胰十二指肠下A-胰十二指肠上A-胃十二
指肠A-肝固有A 2)结扎肝固有A:(1条) 胃左A-胃右A-肝固有A 3)胃右A分出后结扎肝固有:基本没有侧枝循环,可引
来自T6-9节段,经交感干和内脏大神经至腹腔N节换元,
节后纤维沿腹腔干的分支至胃壁。抑制胃的分泌和蠕动 。
内脏大神经
T6~9脊髓侧角的纤维穿 行第6~9 胸神经节的节前 纤维,组成内脏大神经→ 腹腔神经节
由腹腔神经节发出的节后 纤维分布至肝、肾脾等实 质性器官和结肠左曲以上 的消化管。
内脏小神经
入肝管道,肝的营养血管,占入肝 血液总量的20%,供给肝所需氧量 的40~60%。
(1)走行 由腹腔动脉-肝总动脉
-肝固有动脉发出。 肝总动脉在网膜囊后方沿胰腺上缘
行向右,至幽门上缘处分为胃十二 指肠动脉和肝固有动脉。 肝固有动脉向右上,行于肝十二指 肠韧带内,上升至肝门附近分为肝 左、右动脉,经肝门入肝。
B.髂外V 为股V直接延续;主要属 支为腹壁下V。
C.髂总V 骶髂关节前由髂内、外V 合成。
3)腹部的静脉
壁支:直接注入下腔静脉 1对膈下V,4对腰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