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心理学》电大课件第2章__生物学基础

合集下载

第二章、心理发展的生物学基础 发展心理学 小教 教学课件

第二章、心理发展的生物学基础 发展心理学 小教 教学课件

2、母亲服药
▪ 某些口服避孕药因含有雌激素,也会伤及胎 儿。麻醉剂、抗菌素等都会对胎儿的发展产 生影响。母亲吸烟、酗酒对胎儿的危害也类 似于药物对胎儿的影响。吸烟的孕妇或连续 暴露于充满烟雾环境中的妇女,早产的发生 率、新生儿的发病率及死亡率比一般孕妇高。 孕妇大量饮酒,会产生胎儿酒精综合症,表 现为婴儿生长迟缓、早产、智力落后、身体 畸形、先天性心脏病等。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3、母亲的情绪
▪ 研究者认为,母亲通常有较乐观、期待的心态来对 待“计划内怀孕”的胎儿,而“计划外怀孕”的孩 子则没有那么幸运,孕妇通常在物质与心理上准备 不足,甚至在内心深处对不期而至的孩子会产生不 由自主的抵触情绪。从母亲的内心体验看,消极与 抑郁等负性情绪出现的比率大大增加。由于孕妇对 “计划外”的孩子缺乏积极的情感,对孩子出生以 后的生理、社会性、情绪与智力等方面的发展造成 了长期的不良影响。
早期经验的作用
▪ 相对于人类而言,在动物身上进行有关早期 经验的剥夺与早期环境条件的丰富性研究更 具有现实可行性。动物繁殖与成长的周期短, 因此能较快地看到研究的结果,也不受人类 道德原则的制约。研究者可以把动物实验的 结果在一定程度上推断到人类。
动物早期经验剥夺的研究
▪ 雷生(Rieson):将三只猩猩从出生到七个月 饲养在黑暗环境中。
▪ 子宫是影响个人成长的最早的环境,又称为 胎内环境。一个胎儿与另一个胎儿所受到的 胎内环境有很大的不同。孕母的身体健康状 况,接触烟酒、毒品及其他药物的情况,怀 孕时的年龄,母亲的情绪状态,以及分娩状 况(如早产或难产)等都可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 胎儿心理的发展。
1、母亲的年龄
▪ 母亲年龄对胎儿的影响主要指两方面:年龄 偏小与年龄偏大。

《学前心理学》资料-02---第二章 心理发展的生物学基础和环境基础

《学前心理学》资料-02---第二章  心理发展的生物学基础和环境基础

---------------------------------------------------------------最新资料推荐------------------------------------------------------《学前心理学》资料-02---第二章心理发展的生物学基础和环境基础案例一:从猪孩到人的传奇故事 1983 年 4 月的一个清晨,辽宁省台安县某农村的乡村教师王允林出门办事,路过村后的树林时,突然在一群正在野外觅食的猪群里看到一个小女孩儿。

她大约七八岁的样子,衣衫破烂,蓬头垢面,夹在猪群里,一会儿爬,一会儿走,一会儿把头拱在地上吃草,一会儿又和小猪们一起挤在母猪身边抢吃猪奶她就是当地人所说的那个猪孩啊!王老师惊呆了,他马上写信给中国医科大学报告了这一情况。

中国医科大学立即组织了由 9 位心理学和儿科学的教授专家参加的猪孩考察小组,驱车 200 公里赶往这个偏僻的农村,从猪圈里把满身污垢,屎尿一裤,浑身散发难闻臭气的女孩儿拉了出来,女孩儿受到惊吓,两眼直直地盯着周围这一大群人。

这个女孩儿叫王显凤,1974 年 12 月足月剖宫腹产出生,无任何异常情况。

其母 5 岁时因患大脑炎而导致重度智残,不会照顾刚出生的女儿。

其父是继父,对王显凤漠不关心。

她家住在村子的最南端,四邻不靠,加上她的父母心理异常,村民很少与他们来往。

1 / 13王显凤的家以养猪为业,土房前并排修了三个猪圈。

猪圈与住房无隔栏,猪可以随时进房上炕。

长期和猪生活在一起的王显凤就以猪为伴,吃猪奶,学猪爬,抢猪食,啃猪草,和猪挤在一起睡觉她还学会了扒土做窝,在树干或墙角上蹭痒,像猪那样哼哼和甩头,随时随地便溺但这个猪孩和狼孩、熊孩等不太一样,她虽然长期与猪生活在一起,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地养成了许多类似猪的动作行为和习性,但她仍与父母生活在一起,学会了穿衣吃饭和简单的语言,因此,王显凤既有人的社会性,又有猪的动物习性。

第二章儿童心理发展的生物学基础课件

第二章儿童心理发展的生物学基础课件

2021/5/1
11
2021/5/1
12
8周的胎儿会踢或伸直双腿, 还能把手臂上下移动。
10周的胎儿可 以做出很多手 臂和腿的动作, 尽管这些动作 显得稚嫩.
第12周,胎儿可
以做出打哈欠的
动作。或许这就 只有11周的
是自然之母的神 胎儿就可以
奇之处:胎儿似 把拇指放进
乎知道,在出生 嘴里。这个
之前练习打哈欠, 胎儿开始嘬
那么出生后他就 他的小脚趾,
可以开始顺畅地 然后逐渐嘬
呼吸了.
更大的脚趾
2021/5/1
13
2021/5/1
这个大脑发育 很充分的胎儿 显然可以感觉 到他身体的其 他部分,他可 以将指尖并拢.
22周的胎儿可 以做出很好的 手部和手指的 动作,婴儿可 以抓、擦、拍 自己的脸.
虽然抓这个动作,胎
儿很早开始了,但在
第二章 儿童心理发展的生物学基础
2021/5/1
1
第一节 儿童出生前的发展
一、胎儿的形成过程
• 胚种阶段
一旦一个精子和一个卵子成功地结合了,合子将开始分 裂再分裂。最初的细胞形成一个小球称做胚种,在以后的 三天,这个小球中大约有六十个细胞。这个胚种充满液体 ,很快完成几次变化,随后分成三个不同的层:上层或外 胚层,后来发展成为表皮、指甲、头发、牙齿、感官及神 经系统;内胚层,将变成消化系统、肝、胰脏、唾液腺和 呼吸系统;中胚层,最后成为真皮、肌肉、肌腱、循环系 统和排泄系统。
37
3、神经髓鞘的形成
• 保证神经兴奋迅速传导的神经髓鞘的形成,是脑内结构成 熟的重要标志。神经髓鞘形成以后,就像电线加上了包皮 一样,能使神经兴奋沿着一定的道路迅速传导,而不致蔓 延泛滥。神经纤维髓鞘是逐步形成起来的,全部皮质神经 纤维的髓鞘化,还要经过很多年的时间才能完成。

第二章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生物学基础

第二章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生物学基础
通过选择培育有特殊特质的动物,来回答遗传在多大程 度上影响了这种特质的个体差异。 一个有名的选择性育种的实验是屈赖恩所进行的,他试 图证明老鼠走迷宫的能力是一种由遗传决定的特质。 聪明组Vs愚笨组的第一代、第七代、第十八代
老鼠走迷宫实验(用人做实验)
第一节 遗传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
(二)家谱研究 将同一家庭中的每个人加以比较,分析他们在一或多 个行为特质上的相似程度。如果某一特征是由遗传决 定的,则血缘关系的近、疏会决定家庭成员间在这一 特征上的相似性。
10周大的胎儿。此时的眼睑半闭, 几周内会完全闭合。
16周大的胎儿。用手探索自己的身体 以及周围的环境。
此时的胎儿已可以抓 拉长长的脐带,骨骼 主要由软骨构成,血 管透过薄薄的皮肤, 清晰可见。
18周大的胎儿。此时 的身长大约在14厘米 左右,能够感知到来 自外部世界的声音
20周大的胎儿。此时 的身长大约在20厘米 左右,脑袋上长满胎 毛
第二节 胎儿的发育
受精卵
第二节 胎儿的发育
从受精卵形成到出生, 要经历270天左右 期间,受精卵经过不断 的自我复制,经历了三 个阶段的发展变化过程: 胚种期、胚胎期、胎儿 期
第二节 胎儿的发育
(一)胚种期 胚种期也称为细胞或组织分化前期,大约持续两周 受精后,自我复制,第四天,形成60~70个细胞组成 的球状中空的充满液体的球,即胚泡 胚泡形成后,从输卵管移入子宫,植入子宫壁,也 就是“着床”。
第二节 胎儿的发育
(二)母亲的其他因素 1、母亲的疾病 这些疾病因素对缺乏免疫力的胎儿来说,都是导致流 产和出生缺陷的主要原因。 生育年龄妇女应于怀孕前接种相应疫苗。避免接触猫 的粪便、未经烹熟的肉类和蛋。养成良好卫生习惯, 勿与幼儿口水接触,减少患传染性疾病的机会。

《学前儿童心理学》电大课件第2章__生物学基础

《学前儿童心理学》电大课件第2章__生物学基础

第一节 遗传及其机制(P21-23)
• 一、遗传现象 • 遗传,就是父母(亲 代)通过生育过程把 遗传物质(也就是我 们平常所说的基因) 传递给子女(后代), 使后代表现出同亲代 相似的特征,比如体 态、相貌、气质、音 容相似等。
遗传——基因链
• 有关专家经过长期的研究发现,人类有10 种特征与遗传有直接关系。它们是: • 1、肤色。一般来说,肤色的遗传有“相乘 后再平均”的特征。 • 2、身高。子女的身高有35%来自父亲的 遗传,35%来自母亲,其余的30%则来自 后天环境的影响。 • 3、肥胖。如果父母都肥胖,约有53%的 子女会成为胖子;如果有一方肥胖,则遗 传率大约有40%。 • 4、双眼皮。若父亲双眼皮,子女双眼皮的 几率比较高。
• 5、下颚。下颚形状是属于明显的显性遗传。 所以,若父母任何一方有下巴突出的情况时, 子女很可能遗传到这种特殊形状。 • 6、罗圈腿。罗圈腿是因为皮下脂肪积存过多, 只要充分运动,即可避免。 • 7、青春痘。如果父母双方都曾患过青春痘, 那么遗传给子女的可能性约为一般人的20倍。 • 8、少白头。此属于隐性遗传,遗传率比较低。 • 9、秃头。秃头属于隐性遗传,而且仅遗传在 男性身上,所以如果父亲是秃头,儿子有50 %的机会是秃头。 • 10、声音。一般来说,男孩的声音大小、高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像父亲,女孩像母亲。
• 大脑两半球在机能上有分工,左半球感受 并控制右边的身体,右半球感受并控制左 边的身体。 • 割裂脑实验是将大脑左、右两个半球之间 的胼胝体割断,外界信息传至大脑半球皮 层的某一部分后,不能同时又将此信息通 过横向胼胝体纤维传至对侧皮层相对应的 部分,每个半球各自独立地进行活动,彼 此不能知道对侧半球的活动情况。
• 为了证实遗传是否影响行为,美国行为遗 传学家特里昂用白鼠做走迷津实验,他把 在走迷津中成绩好的白鼠和成绩差的白鼠 分开喂养,让它们分别繁殖后代。实验发 现,从第2代到第8代,成绩好的白鼠其后 代走迷津的成绩越来越好,成绩差的越来 越差,在第8代以后的变化就不大了。 • 80-90年代,国外的行为遗传学家们对白 鼠、老鼠和鸡等动物进行了大量研究,发 现在活动水平、情绪性、攻击性和性驱力 等行为上,同样存在着相似的遗传规律。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教学ppt课件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教学ppt课件

佛洛依德认为人格有三个层次,分别是:本我、自我和
超我。
意识
与外界接触
前意识 超我
自我
潜意识
本我
第一章绪论 采用PP管及配件:根据给水设计图配置好PP管及配件,用管件在管材垂直角切断管材,边剪边旋转,以保证切口面的圆度,保持熔接部位干净无污物
第二节学前儿童心理研究理论及方法
儿童心理和行为发展的五个渐次阶段
第一章绪论 采用PP管及配件:根据给水设计图配置好PP管及配件,用管件在管材垂直角切断管材,边剪边旋转,以保证切口面的圆度,保持熔接部位干净无污物
第一节学前儿童心理研究的理论及方法
(五)朱智贤的心理发展观
1
❖ 探讨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问题
2
❖ 强调用系统的观点研究心理学
3
❖ 提出坚持在教育实践中研究中
1.口腔期(出生-1岁) 2.肛门期(1-3岁) 3.性器期(3-6岁) 4.潜伏期(6-11岁) 5.两性期(12岁以后)
第一章绪论 采用PP管及配件:根据给水设计图配置好PP管及配件,用管件在管材垂直角切断管材,边剪边旋转,以保证切口面的圆度,保持熔接部位干净无污物
第二节学前儿童心理研究理论及方法
2.生理成熟 生理成熟也称生理发展,是指身体生长发育的程度或水平。
生理成熟依赖于种系遗传的成长程序,有一定的规律性。 生理成熟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具体作用是使心理活动的出现或
发展处于准备状态。
第一章绪论 采用PP管及配件:根据给水设计图配置好PP管及配件,用管件在管材垂直角切断管材,边剪边旋转,以保证切口面的圆度,保持熔接部位干净无污物
三、研究意义
(一)为辨证唯物主义基本原理提供科学依据 (二)为一切从事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实际工作者提供

学前儿童心理学PPT课件

学前儿童心理学PPT课件

2-7岁,儿童开始使用符 号进行思考,能够进行 基本的想象和直观思维。
7-11岁,儿童开始能够 进行逻辑推理和抽象思 维,能够解决具体问题。
形式操作阶段
11岁以后,儿童能够进 行抽象思维和推理,能 够理解和运用概念和理
论。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
01
02
03
04
好奇心强
学前儿童对周围环境充满好奇 ,喜欢提问和探索。
成因
成因包括生理因素、心理因素、 家庭因素和环境因素等,如遗传 基因、大脑发育不完善、家庭氛 围紧张、缺乏关爱等。
学前儿童行为问题的干预方法
心理治疗
通过谈话、游戏、绘画等方式,帮助 孩子表达情感,解决心理问题。
行为矫正
通过奖励、惩罚等手段,纠正孩子的 错误行为,建立良好的行为习惯。
家庭治疗
改善家庭关系,调整家庭氛围,增强 家庭功能,提高家庭成员的心理健康 水平。
性别角色
学前儿童开始意识到自己的性别,并模仿成人的行为来强化自己的 性别角色。
自尊与自我意识的发展
自尊心
01
学前儿童的自尊心逐渐增强,开始对自己的能力和价值有了一
定的认识,并希望得到他人的认可和赞扬。
自我评价
02
学前儿童开始能够评价自己的行为和特点,并能够制
03
学前儿童逐渐能够控制自己的冲动和情绪,并能够在一定程度
创造力萌芽
学前儿童的创造力开始萌芽, 能够进行简单的想象和创作。
社会性发展
学前儿童开始对社交产生兴趣 ,与同龄人和成人建立关系。
情绪波动
学前儿童的情绪容易受到影响 ,表现出易怒、易悲等情绪波
动。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
遗传因素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受遗传因素 影响,如智力、气质等。

【精品】PPT课件 第二讲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生物学基础之一遗传及大脑共18页文档

【精品】PPT课件  第二讲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生物学基础之一遗传及大脑共18页文档
【精品】PPT课件 第二讲学前儿童心 们的前面,而不在 我们的 后面。

7、心急吃不了热汤圆。

8、你可以很有个性,但某些时候请收 敛。

9、只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借口 (蹩脚 的工人 总是说 工具不 好)。

10、只要下定决心克服恐惧,便几乎 能克服 任何恐 惧。因 为,请 记住, 除了在 脑海中 ,恐惧 无处藏 身。-- 戴尔. 卡耐基 。
31、只有永远躺在泥坑里的人,才不会再掉进坑里。——黑格尔 32、希望的灯一旦熄灭,生活刹那间变成了一片黑暗。——普列姆昌德 33、希望是人生的乳母。——科策布 34、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郭沫若 35、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洛克

《学前儿童心理学》课件

《学前儿童心理学》课件
学前儿童的注意发展经历 了无意注意、有意注意和 有意后注意等阶段,逐渐 形成稳定的注意品质。
注意与学习的关系
注意是学前儿童学习知识 、掌握技能的基础,良好 的注意能力有助于提高学 习效果。
学前儿童的感知觉与注意的关系
感知觉对注意的影响
学前儿童的感知觉发展水平直接影响其注意能力,如视觉和听觉 的敏锐度有助于更好地集中注意力。
感知觉的发展对学前儿童的认知发展 具有重要影响,是他们认识世界和理 解事物的关键。
感知觉发展阶段
学前儿童的感知觉发展经历了多个阶 段,从简单的感觉到复杂的知觉,逐 渐形成对周围事物的整体认识。
学前儿童的注意发展
01
02
03
注意概念
注意是指学前儿童在一定 时间内集中精力关注某一 事物的能力。
注意发展的特点
2023
PART 04
学前儿童情感与社会性的 发展
REPORTING
学前儿童的情感发展
情感表达
01
学前儿童开始能够表达自己的情感,如高兴、生气、伤心等,
并能够通过表情和语言来表达。
情感理解
02
学前儿童逐渐能够理解他人的情感,并能够根据他人的情感做
出相应的反应,如安慰他人或分享自己的快乐。
情感调节
性别角色
学前儿童开始意识到自己的性别,并开始模仿和学习与自己性别 相关的行为和角色。
学前儿童的情感与社会性的关系
情感表达与社会交往
学前儿童的情感表达是他们社交技能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表达和调节自己的情感,他们能够更好地与他人建 立关系和互动。
情感理解与社会交往
学前儿童的情感理解能力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他人的意 图和情感,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与他人建立良好的 关系。

2024年学前儿童心理学2课件.

2024年学前儿童心理学2课件.

2024年学前儿童心理学2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教材《学前儿童心理学》第二章“儿童心理发展基本理论”,内容包括:心理发展的基本概念、心理发展的主要理论(包括行为主义、精神分析学派、认知发展理论等),以及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心理发展的基本概念,理解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2. 掌握心理发展的主要理论,能够分析各理论的基本观点及优缺点。

3. 能够运用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分析实际案例,提高对儿童心理发展的认识和指导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心理发展理论的理解与应用。

教学重点:心理发展的基本概念、规律及影响因素。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PPT课件:展示教学内容、案例及图片等。

2. 实践案例:用于分析讨论。

3. 笔记本、投影仪等教学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引发学生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引导学生关注心理发展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1) 心理发展的基本概念2) 心理发展的主要理论3) 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3. 讲解:详细讲解各部分内容,穿插实际案例,帮助学生理解。

4. 例题讲解:分析经典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理论分析问题。

5.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题目,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7.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强调作业要求。

六、板书设计1. 心理发展的基本概念2. 心理发展的主要理论行为主义精神分析学派认知发展理论3. 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4. 实践案例分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 请简述心理发展的基本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2) 请分析比较心理发展的主要理论,并指出各理论的优缺点。

案例一:小明,4岁,最近学会了分享玩具,但有时仍然表现出自私的行为。

案例二:小红,3岁,语言表达能力较差,但喜欢模仿大人做事。

2. 答案:1) 略。

2) 略。

3) 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阅读相关书籍,深入了解心理发展理论在实际教育中的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大脑作为一个整体的发展 • 美国心理生物学家斯佩里博士通过著名的割裂脑 实验,证实了大脑不对称性的“左右脑分工理 论”,因此荣获1981年度的“诺贝尔生理学或 医学奖”。 • 正常人的大脑有两个半球,大脑两半球之间由胼 胝(pián zhī)体连接沟通,构成一个完整的统一 体。在正常的情况下,大脑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工 作的,来自外界的信息,经胼胝体传递,左、右 两个半球的信息可在瞬间进行交流(以每秒10亿 位元的速度彼此交流),人的每一种活动都是两 半球信息交换和综合的结果。位元——亦称比特, 二进制位。新港台称为:位元。
• 为了证实遗传是否影响行为,美国行为遗 传学家特里昂用白鼠做走迷津实验,他把 在走迷津中成绩好的白鼠和成绩差的白鼠 分开喂养,让它们分别繁殖后代。实验发 现,从第2代到第8代,成绩好的白鼠其后 代走迷津的成绩越来越好,成绩差的越来 越差,在第8代以后的变化就不大了。 • 80-90年代,国外的行为遗传学家们对白 鼠、老鼠和鸡等动物进行了大量研究,发 现在活动水平、情绪性、攻击性和性驱力 等行为上,同样存在着相似的遗传规律。
•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有56 个民 族和极为丰富的病种资源,并且由于长期的 社会封闭,在一些地区形成了极为难得的族 群和遗传隔离群,一些多世代、多个体的大 家系具有典型的遗传性状,这些都是克隆相 关基因的宝贵材料。 • 整个人类基因组测序工作的基本完成,为人 类生命科学开辟了一个新纪元,它对生命本 质、人类进化、生物遗传、个体差异、发病 机制、疾病防治、新药开发、健康长寿等领 域,以及对整个生物学都具有深远的影响和 重大意义,标志着人类生命科学一个新时代 的来临。
• 基因有显性和隐性之分,在一对基因中只有一个 是显性基因,其后代的相貌和特征就能表现出来。 而隐性基因则只有当成对基因中的两个基因同时 存在时,其特征才能表现出来。 • 以人的相貌特征为例,在胚胎形成时,胎儿要分 别接受父亲和母亲的同等基因,假如孩子从父亲 的基因里继承了卷发,又从母亲的基因里继承了 直发,但是他最后却长了一头直发,这是因为, 在遗传时直发是显性,卷发是隐性,因此表现为 直发。然而,在这个孩子的染色体中仍存在卷发 的隐性基因,在他长大成人后,如果他的妻子和 他一样,体内也存在卷发的隐性基因,那么他们 的孩子就会有一头卷发,表现出隔代遗传的现象。 这就是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的区别。
第一节 遗传及其机制(P21-23)
• 一、遗传现象 • 遗传,就是父母(亲 代)通过生育过程把 遗传物质(也就是我 们平常所说的基因) 传递给子女(后代), 使后代表现出同亲代 相似的特征,比如体 态、相貌、气质、音 容相似等。
遗传——基因链
• 有关专家经过长期的研究发现,人类有10 种特征与遗传有直接关系。它们是: • 1、肤色。一般来说,肤色的遗传有“相乘 后再平均”的特征。 • 2、身高。子女的身高有35%来自父亲的 遗传,35%来自母亲,其余的30%则来自 后天环境的影响。 • 3、肥胖。如果父母都肥胖,约有53%的 子女会成为胖子;如果有一方肥胖,则遗 传率大约有40%。 • 4、双眼皮。若父亲双眼皮,子女双眼皮的 几率比较高。
• ▲斯佩里认为右脑具有图像化机能,如企划力、 创造力、想像力;与宇宙共振共鸣机能,如第六 感、透视力、直觉力、灵感、梦境等;超高速自 动演算机能,如心算、数学;超高速大量记忆, 如速读、记忆力。 • 斯佩里为全人类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受到全世界 人民的爱戴,被誉为“右脑先生”、“世界右脑 开发第一人”,斯佩里的重要研究成果是对人类 大脑科学研究的重大里程碑。
• 基因组是一个物种中所有基因的整体组成。 人类基因组有两层意义:遗传信息和遗传物 质。要揭开生命的奥秘,就需要从整体水平 研究基因的存在、基因的结构与功能、基因 之间的相互关系。 • 人类是在“进化”历程上最高级的生物,对 它的研究有助于认识自身、掌握生老病死规 律、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了解生命的起源。 • HGP的目的是解码生命、了解生命的起源、 了解生命体生长发育的规律、认识种属之间 和个体之间存在差异的起因、认识疾病产生 的机制以及长寿与衰老等生命现象、为疾病 的诊治提供科学依据。
• 有些遗传病与环境因素有一定的关系,比 如人的身高是由遗传基因所决定,但如果 在出生后加强营养和锻炼,孩子就有可能 比父母高; • 又如血友病,如果注意防护,避免外伤, 就不会出现出血的症状; • 再如半乳糖血症,必须是在进食含有乳糖 的乳类才会发病。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血友病是一组由于血液中某些凝血因子 的缺乏而导致患者产生严重凝血障碍的遗 传性出血性疾病,男女均可发病,但绝大 部分患者为男性。
• 5、下颚。下颚形状是属于明显的显性遗传。 所以,若父母任何一方有下巴突出的情况时, 子女很可能遗传到这种特殊形状。 • 6、罗圈腿。罗圈腿是因为皮下脂肪积存过多, 只要充分运动,即可避免。 • 7、青春痘。如果父母双方都曾患过青春痘, 那么遗传给子女的可能性约为一般人的20倍。 • 8、少白头。此属于隐性遗传,遗传率比较低。 • 9、秃头。秃头属于隐性遗传,而且仅遗传在 男性身上,所以如果父亲是秃头,儿子有50 %的机会是秃头。 • 10、声音。一般来说,男孩的声音大小、高 低像父亲,女孩像母亲。
第二章 儿童心理发展 的 生物学基础
第二章 儿童心理发展的生物学基础 (P19-34)
• 第一节 遗传及其机制 一、遗传现象 二、遗传的作用 • 第二节 大脑的结构和机能 一、大脑的结构与发展 二、大脑机能的发展 • 第三节 胎内环境 一、胎内环境的特殊性 二、影响胎内环境的因素
• 学习目标 • 1、了解儿童心理发展的物质基础; • 2、初步了解遗传的作用、机制及胎内环 境的重要性; • 3、理解大脑对心理发展的重要性等。
• 遗传对个性也同样是重要的。 • 一些重要的个性特质,如交际性、情绪表达和活 动水平等,遗传对它们的影响和智力差不多,都 是中等水平的。 • 懂得遗传的作用对了解孩子很有帮助。 • 例如,有的孩子从小就表现得非常胆小,怕生, 有的孩子却很胆大,不害怕陌生人和陌生环境;
• 有的孩子从刚刚出生就表现出情绪大起大 落,脾气特别大,有的孩子则情绪稳定, 很安定,好带,好像天生就很听话; • 有的孩子好像天生就有一股倔强劲儿,他 要干什么你必须满足,不满足他就大闹, 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另一些孩子则缓和得 多,你不让他干一件事,他哼几声就不再 闹了,这些都和遗传有直接关系。
• 1、人类基因组计划(简称HGP) • 由美国科学家提出,有美、英、法、德、 日和我国科学家共同参与的人类基因组计 划,于1990年正式启动。按照计划设想, 要把人体内约10万个基因的密码全部解开, 绘制出人类基因的谱图。 • 人类基因组计划与曼哈顿原子弹计划和阿 波罗计划并称为三大科学计划。 • 2006年科学家宣布人类基因组计划完工, 覆盖了人类基因组的99.99%,历时16年 的人类基因组计划书写完了最后一个章节。
• 二、遗传的作用 • 遗传具有重要作用,是儿童心理发展的自 然前提。 • 遗传,一般是指亲代的性状又在下代表现 的现象。在遗传学上,指遗传物质从上代 传给后代的现象。例如,父亲是色盲,女 儿视觉正常,但她由父亲得到色盲基因, 并有一半机会将此基因传给他的孩子,使 显现色盲性状。故从性状来看,父亲有色 盲性状,而女儿没有,但从基因的连续性 来看,代代相传,因而认为色盲是遗传的。 遗传对于优生优育是非常重要的因素之一。
• 2、DNA指纹鉴定 • DNA指纹:指具有完全个体特异的DNA多 态性,其个体识别能力足以与手指指纹相 媲美,因而得名。可用来进行个人识别及 亲权鉴定。
• DNA指纹的特点: • 1、高度的特异性:研究表明:全世界人口 约50亿,除非是同卵双生子女,否则几乎不 可能有两个人的DNA指纹的图形完全相同。 • 2、稳定的遗传性:分析发现,DNA指 • 纹图 谱中几乎每一条带纹都能在其双亲之一的图 谱中找到,双方的特征平均传递50%给子代。 • 3、体细胞稳定性:即同一个人的不同组织 如血液、• 肌肉、毛发、精液等产生的DNA指 纹图形完全一致。
• ▲半乳糖血症是人类的一种基因型遗传代 谢缺陷。由于缺乏1-磷酸半乳糖尿苷酰 转移酶,导致婴儿不能代谢奶汁中乳糖分 解生成的半乳糖;是血和尿中半乳糖增多 的一种遗传性疾病。主要症状是营养障碍、 白内障、智力低下和肝脾肿大等。
第二节 大脑的结构和机能(P24-28)
• 一、大脑的结构与发展 • 1、大脑的结构 • 大脑的结构分为左右两半球;大脑作为一 个整体的发展;脑重量的增加(即6、7岁 时儿童的脑重约1 280克,已基本接近成人 脑重的90%。12岁达1 400克,即成人脑的 平均重量);大脑皮层结构的复杂化。
• 一、要点: 1、遗传现象 2、遗传的作用 3、大脑的结构和机能 4、影响胎内环境的因素 • 二、重点: 1、理解遗传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2、认识大脑的结构和机能 • 三、难点: • 1、遗传的问题 2、脑的问题
• 四、考核内容和要求 • 1、遗传现象。所谓遗传,就是父母(亲代)通过生育过 程把遗传物质(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基因)传递给子女 (后代),使后代表现出同亲代相似的特征,比如体态、 相貌、气质、音容等。 • 2、遗传的作用。遗传是儿童心理发展的自然前提。 • 3、大脑的结构和机能。结构:大脑两半球的构造;大 脑重量的增加,即6、7岁时儿童的脑重约1280克,已 基本接近成人脑重的90%。12岁达1400克(即成人脑的 平均重量)。机能:新生儿不仅出现无条件反射,而且 也能在一定的条件下形成条件反射;皮层抑制机能的发 展;第一(具体事物)、第二信号系统(语言)的发展。 • 4、影响胎内环境的因素:母亲的生育年龄,母亲的营 养,药物,辐射,孕妇的健康状况,RH因子,母亲的 情绪和态度。
• 由割裂脑实验得知: • 左半脑主要负责逻辑理解、记忆、时间、语言、 判断、排列、分类、逻辑、分析、书写、推理、 抑制、五感(视、听、嗅、触、味觉)等,思维 方式具有连续性、延续性和分析性。因此左脑 可以称作“意识脑”、“学术脑”、“语言 脑”。 • 右半脑主要负责空间形象记忆、直觉、情感、 身体协调、视知觉、美术、音乐节奏、想像、 灵感、顿悟等,思维方式具有无序性、跳跃性、 直觉性等。把右脑潜力充分挖掘出来,才能表 现出人类无穷的创造才能。所以右脑又可以称 作“本能脑”、“潜意识脑”、“创造脑”、 “音乐脑”、“艺术脑”。许多高级思维功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