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俄狄浦斯情结是如何形成的杂文随笔
浅析俄狄浦斯情结
浅析俄狄浦斯情结1000字俄狄浦斯情结是指个体通常在儿童时期,到达性快乐阶段时,曾被周围的人以及社会环境的种种限制、批判、期待等心理力量所束缚,导致心灵深处不断出现非法欲望。
这些欲望不能公开表露,却对自己产生无法抵挡的吸引力,从而发展成一种强烈的心理冲突和内向的挣扎状态。
俄狄浦斯情结是心理学家弗洛伊德为了解释汉斯的恐惧症所提出的一个概念。
弗洛伊德按照汉斯的描述构建了一个故事:一个少年式独生子,家里有一个新生婴儿,他曾经拥有的母爱就分流到了新生儿身上,因此少年就产生了父亲是个威胁自己的人的想法,产生了一种渴望婚姻又害怕的矛盾感觉。
他在梦中看到一头大马,这头马本身可能是代表父亲的符号,后来这头马又变成了一个女孩的化身,于是汉斯心中就产生了既想娶这个女孩,又害怕她会比较亲近自己父亲的矛盾心态。
俄狄浦斯情结并不只是适用于男孩或少年,女孩或女性同样具有类似的内心冲突和抵抗。
然而弗洛伊德在研究过程中发现这种情结更多发生在男孩身上,其原因主要是因为男性在早期的发育阶段往往受到家庭和社会的剥夺、强加等压力,从而导致了一种被迫压抑自我的矛盾状态。
在这种情况下,个体很难找到适当的解决方式来处理自己的心理问题,因此,在很多时候,这种困境可能会演化为一种长期的心理问题,甚至会伴随个体一生,影响其生活质量和精神健康。
理解俄狄浦斯情结的重要性在于它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自己内心的冲突和寻求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可能遇到许多具有类似性质的问题,比如:情感上的矛盾、自我身份认同、追求自由又惧怕失去、自己期待、家庭和教育中的受限等等。
这些问题的传统解决方式可能是通过调整自己的行为、承担更多的责任或寻求更多的建议来缓解自己的困境。
然而,这些方法有时可能无法直接解决问题的根本,因此个体可能需要进一步思考自己的内心感觉,以及矛盾背后的深层原因。
这种内省过程可能是痛苦的,但却是必要的,只有在找到适当的解决方案后,个体才能真正摆脱自己的束缚,拥有更健康自由的生活方式。
读书笔记 人文经典阅读课程作业 读后感 论俄狄浦斯情结
论俄狄浦斯情结
摘要:《俄狄浦斯王》是享有“悲剧中的荷马”之称的古希腊戏剧家索福克勒斯的主要戏剧代表作品之一,在古希腊的悲剧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该作品通过引人深思的主题以及跌宕起伏的情节为我们呈现了一部划时代的悲剧。
小说的主人公俄狄浦斯为了摆脱杀父娶母的神谕,独自离开,然而却在不知不觉中与自己的亲生父亲发生口角并杀死了自己的亲生父亲,更出乎他意料的他竟然娶了自己的亲身母亲为妻,俄狄浦斯终究逃离不了神谕的束缚,最终刺瞎双眼,自我放逐。
俄狄浦斯的命运悲剧不得不引起我们对命运的探索与思考。
本文通过对俄狄浦斯情结的内涵、产生的原因及其人文蕴意进行分析和探讨,使读者对俄狄浦斯情结有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从而能够对《俄狄浦斯王》这部作品具有的悲剧魅力和所要传达的人文精神更为深刻的认知。
关键词:俄狄浦斯情结、内涵、产生原因、人文蕴意
一、俄狄浦斯情结的内涵
作为一种极具特色的文化,希腊神话文明被视为是人类精神领域不可或缺的一笔重要财富,在世界文学史上发挥着不可替代。
浅析夸父的“俄狄浦斯情结”
浅析夸父的“俄狄浦斯情结”摘要:神话《夸父逐日》,因为《山海经》中的纷歧样记载,有着许多争议纷歧的解读,对夸父的定性也多少带有政治、名利颜色。
若是立足于神话本身的性质,对比弗洛伊德的“俄狄浦斯情结”理论,反观中国神话开展的前史现状特色,就会得出一个契合神话内在的定论:夸父是人类早期天分具有“恋母”情结的孩童。
要害字:神话;夸父逐日;弗洛伊德;俄狄浦斯《山海经》是中国最陈旧的以神话传说为主的一部地舆著作,其间《夸父逐日》作为中国古代影响较大的神话之一,一直以来颇受后世教授的重视。
可是,因为《山海经》对《夸父逐日》的记载纷歧样,引发了很多争议,至今,评论界仍是议论纷纷,无所适从。
或从政治需求动身,奉夸父为英豪;或从宗教视角透视,尊夸父为神灵;或从科学视点探析,视夸父为科技带头人。
可是这些观念或多或少都带有片面及名利颜色。
因而,笔者企图从神话的性质人手,根据弗洛伊德的“俄狄浦斯情结”理论和中国神话开展的前史现状特色,从头解读这一闻名神话。
1后人所说的夸父神话多取自《山海经·海外北经》的记载,其文曰:“夸父与日逐走,入日。
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缺乏,北饮大泽。
未至,道渴而死。
弃其杖。
化为邓林。
”注《山海经》的毕沅说:“…邓林‟,即桃林也;邓、桃音邻近。
……盖即《中山经》所云:…夸父之山,北有桃林矣。
‟”对这则神话的了解,传统的观念以为夸父是个失利的英豪。
他无私无畏,不怕献身,勇敢地追逐太阳,因为太渴而献身了,死后还将自个的手杖化为阴凉的桃林,持续为后人谋福。
综观前史,持这种观念的人,不乏闻名教授。
东晋大诗人陶渊明在《读(山海经)》中,就充沛赞许了“夸父诞宏志”“乃与日竞走”的雄伟志趣以及“倾河焉足有”的豪放气势和“余迹寄邓林,功竟在死后”的献身精力。
的确,这种观念不无道理,它比较真实地反映了中国古代公民降服天然的战役气势和剧烈希望,对后世文学、文人甚至对中华民族都产生了活跃严重的影响。
正如有人说:“夸父神话永世闪耀着理想主义光辉,这正是中华民族能够历经劫难而不灭的缘由之一”。
俄狄浦斯期的心理复杂性欲望罪恶与责任
俄狄浦斯期的心理复杂性欲望罪恶与责任在古希腊神话中,俄狄浦斯是特留伊尼的国王,他的一生充满了心理复杂性、欲望、罪恶与责任。
他是这些主题的集合体,通过他的故事,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人性的复杂性和人类面对自身罪恶行为的责任。
俄狄浦斯的一生从他出生起就被注定了一个悲剧性的命运。
神谕告诉他的父亲拉伊奥斯,俄狄浦斯将会杀死他并娶自己的母亲,从而引发了拉伊奥斯将他绑起来遗弃在山上的命令。
然而,他幸运地被一个牧羊人救了,并以养父养母的身份长大。
年幼时,他对自己出生之谜的好奇心以及追求真相的欲望开始萌生。
这一欲望驱使着俄狄浦斯成为一位聪明而勇敢的英雄。
当他听说他为玛里娜普頓斯的国王和王后所领养时,他决定寻找他真正的亲生父母。
尽管受到拉伊奥斯的警告,他与神谕相悖地涉足自己被预言的命运。
在他寻找真相的过程中,俄狄浦斯意外地揭开了一个令人震惊的真相,他发现他确实杀了他的父亲并娶了他的母亲。
他在无意中实现了神谕的预言,背负着一系列罪恶行为的重担。
欲望和罪恶如毒蛇一般缠绕着俄狄浦斯,他被自己的心理困境所困扰。
俄狄浦斯的反应是复杂的,他开始感到极度的愤怒、罪恶感和绝望。
他深深地意识到自己无法逃避自己的罪行和命运,他的内心承受着极大的痛苦。
他对自己的罪恶行为及其后果的意识让他发现自己应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然而,俄狄浦斯并没有逃避责任,他毅然决然地面对他的罪行。
他刺瞎了自己的眼睛,这一举动象征着他对自己过去的盲目行为的惩罚和自我克制。
他拒绝宽恕自己,毅然接受身上的罪责。
在这个过程中,俄狄浦斯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人类对罪恶行为的责任。
他不仅将自己视为个体,还将自己的罪行与整个社会联系在一起。
他的错误决定对周围的人造成了巨大的伤害,他不愿意逃避自己的责任,他选择承担后果并接受他所做的一切。
这个故事中的心理复杂性、欲望、罪恶和责任是深刻而普遍的。
我们每个人都可能会面临类似的道德抉择和后果。
这个故事提醒着我们反思自己的行为,认识到我们的决定对自己和他人的影响,并对我们的行为负责。
论俄狄浦斯情结
论俄狄浦斯情结摘要俄狄浦斯王,这一英雄人物是公元前五世纪古希腊三大悲剧作家之一的索福克勒斯虚构出来的。
该神话故事讲述的是一位从小被自己生父生母丢弃的孩童,阴错阳差的长大成人后,在一次偶然的争斗中毫不知情的杀了自己的亲生父亲,而后娶了自己生母的故事。
后来,活跃于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神经病理学界著名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得提出俄狄浦斯情节。
从时空跨度和虚实真伪等都不可同日而语,但他们超凡智慧夹杂着自我灭亡、显赫荣誉伴随着离经叛道的命运却是相差无几的。
更进一步来说,他们都甘冒性命之臾,努力摸索着人类心理的秘密,都在尝试说破由斯芬克斯之谜引出的更多人性机密。
在这恋母情节的背后,我们其实都能见到虐待性父亲的形象。
作家文学与民间文学中在古希腊悲剧《俄底浦斯王》中,较早地反映了父亲虐待儿子这一母题。
中国的神话传说中,哪吒、孟君等弃子英雄故事,也有这个母题出现。
关键词:俄狄浦斯情结,弗洛伊德,虐待性父亲原型第一章俄狄浦斯情结,通俗地讲就是指人的一种心理倾向,儿子亲母反父的复合情节。
在古希腊神话中,俄狄浦斯是忒拜城的国王拉伊俄斯和王后伊俄卡斯忒的儿子。
他生下来就被抛弃了,因为在他尚未出生时,阿波罗的神谕便昭示他注定会成为杀父娶母的凶手。
拉伊俄斯将刚出生的婴儿(即俄狄浦斯)交给一个牧羊人,让他把婴儿弃于森林。
但是牧羊人出于怜悯之心,把婴儿交给了邻国科任托斯国王的仆人,那仆人又把婴儿转交给了他的主人科任斯托国王。
国王收养了婴儿并认作自己的儿子。
因为婴儿有一双肿脚,取名为“俄狄浦斯”(俄狄浦斯在希腊语中有肿脚的意思)。
长大后,俄狄浦斯偶然得知神谕昭示他以后注定要弑父娶母。
为了逃避神谕,俄狄浦斯毅然选择离开。
在出走途中,他遇到了生父拉伊俄斯,双方在互相不知道真实身份的情况下发生争执,俄狄浦斯杀死了拉伊俄斯。
随后,俄狄浦斯走至忒拜城,而且解开了斯芬克斯的谜语,拯救了忒拜城人。
因忒拜城人曾允诺说,任何人只要能够解开斯芬克斯的谜语,就可以成为国王。
浅析俄狄浦斯情节
浅析俄狄浦斯情节摘要:俄狄浦斯情结又称恋母情结,是精神分析学的术语。
精神分析学的创始人弗洛伊德认为,儿童在性发展的对象选择时期,开始向外界寻求性对象。
对于幼儿,这个对象首先是双亲,男孩以母亲为选择对象而女孩则常以父亲的选择对象。
小孩做出如此的选择,一方面是由于自身的“性本能”,同时也是由于双亲的刺激加强了这种倾向,也即是由于母亲偏爱儿子和父亲偏爱女儿促成的。
在此情形之下,男孩早就对他的母亲发生了一种特殊的柔情,视母亲为自己的所有物,而把父亲看成是争得此所有物的敌人,并想取代父亲在父母关系中的地位。
同理,女孩也以为母亲干扰了自己对父亲的柔情,侵占了她应占的地位。
关键字:弗洛伊德俄狄浦斯情节一、俄狄浦斯情节的来源俄狄浦斯情节源自古希腊神话中的一个预言:底比斯王的新生儿,有一天将会杀死他的父亲而与他的母亲结婚。
王对这个预言感到震惊万分,于是下令把婴儿丢弃在山上,想让他鳏死。
但是有个牧羊人发现了他。
把他送给邻国的国王当儿子。
俄狄浦斯并不知道自己真正的父母是谁。
长大了以后,他创下许多英雄事迹,而赢得伊俄卡斯忒女王为妻。
不久,有场可怕的瘟疫降临底比斯,然后他才知道自己曾经杀死自己的父亲—那是很久以前死在他手下的一个旅行者。
他也发现原来与他共事王位的女人是他的亲生母亲。
预言实现了,俄狄浦斯王羞怒不已,他弄瞎了双眼,离开底比斯,独自流浪去了。
十九世纪到二十世纪之交的奥地利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是俄狄浦斯情结的发现者、命名者,他根据《俄狄浦斯王》在性本能的基础上以精神分析学为工具,在《梦的解析》中提出了著名的“俄狄浦斯情结”即弗洛伊德 1900 年在《梦的解析》一书中 Oedipus Complex 意为恋母妒父心理,发出对二千多年前古希腊人的终极追问,诠释“人之谜”的隐喻,解读出人类永恒的“宿命”。
“俄狄浦斯情结”是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的基本概念,在精神分析学中占有绝对重要的地位,对文学产生了巨大影响,直到今天这种影响依然存在。
试论俄狄浦斯悲剧产生的原因
试论俄狄浦斯悲剧产生的原因俄狄浦斯(Oedipus)是古希腊悲剧中的一个重要角色,他的故事被古希腊剧作家索福克勒斯(Sophocles)创作成了一部震撼人心的作品,即《俄狄浦斯王》(Oedipus the King)。
这部悲剧揭示了命运、人性、责任等多重主题,同时也展示了主人公俄狄浦斯在面对命运时的无助与抗争。
俄狄浦斯悲剧产生的原因可以从多个角度来探讨。
首先,从古希腊神话的角度来看,俄狄浦斯的故事是命运和神祇的安排下展开的。
在古希腊神话中,命运往往被视为不可抗拒的力量,俄狄浦斯虽然聪明过人,但最终还是无法逃脱命运的安排。
此外,神祇的干预也是悲剧产生的原因之一,俄狄浦斯越是努力去避免命运,越是深陷命运的漩涡之中,这种安排使得剧情更加引人入胜,同时也突显了古希腊文化中命运和神祇的强大力量。
其次,俄狄浦斯悲剧也源于他自身的人性缺陷。
俄狄浦斯虽然聪明勇敢,但却有一个致命的缺点——骄傲自大。
他过于自信能够掌控一切,对于来自神祇的预言置若罔闻,甚至为了逃避预言中的命运而犯下更多的错误。
这种骄傲自大的性格使得俄狄浦斯在悲剧发生时无法接受现实,进而陷入更深的困境。
此外,俄狄浦斯悲剧还与其所处的社会背景有关。
在古希腊社会中,人们普遍信仰命运和神祇,对于预言和神祇的敬畏之情使得人们不敢轻易违抗命运。
然而,俄狄浦斯作为一个英雄人物,他试图挑战命运和神祇的安排,这种行为无疑触犯了当时社会的信仰体系。
因此,俄狄浦斯的悲剧不仅是个人的不幸,也是当时社会信仰体系下的必然结果。
除了以上几个原因之外,俄狄浦斯悲剧还源于他对真相的追求。
在故事中,俄狄浦斯为了寻找真相不遗余力,然而他所追寻的真相却给他带来了更大的痛苦。
这是因为真相往往比想象更加残酷,人们在面对真相时需要有足够的勇气和承受力去接受它。
而俄狄浦斯在追寻真相的过程中,逐渐发现了自己身世的秘密以及曾经犯下的错误,这种打击让他无法承受,最终走向了悲剧的结局。
另外,俄狄浦斯悲剧的产生也与他的家庭背景有关。
浅析俄狄浦斯情结
浅析俄狄浦斯情结摘要:本文通过俄狄浦斯情结产生的历史背景阐述俄狄浦斯情节的内涵;俄狄普斯情结对弗洛伊德所提到的人格结构“本我”,“自我”,“超我”的形成起着重大的决定作用;最后通过分析人类在成长中表现出来的俄狄浦斯情结的三个阶段阐述俄狄浦斯情节对现实社会中人格结构形成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俄狄浦斯情结;本我;自我;超我谈到俄狄普斯情结,我们就会想到恋母情结或是恋父情结,对多数人而言,这种观念对于他们的道德背景简直是一种侮辱,他们很不容易接受这种感觉。
即使有人只是稍微暗示到“乱伦“这两个字,他们马上就会产生很强烈的嫌恶。
我们常可看到的是:某个男人与一个年纪大他很多的女人结婚,那就是这方面的好例子。
那么先让我们了解下有关俄狄浦斯王的故事。
拉伊奥斯年轻时曾经劫走国王佩洛普斯(Pelops)的儿子克律西波斯(Chrysippus),因此遭到诅咒,他的儿子俄狄浦斯出生时,神谕表示他会被儿子所杀死,为了逃避命运,拉伊奥斯刺穿了新生儿的脚踝(oidipous 在希腊文的意思即为“肿胀的脚”),并将他丢弃在野外等死。
然而奉命执行的牧人心生怜悯,偷偷将婴儿转送给科林斯(Corinth)的国王波吕波斯(Polybus),由他们当作亲生儿子般地扶养长大。
俄狄浦斯长大后,因为德尔菲(Delphi)神殿的神谕说,他会弑父娶母,不知道科林斯国王与王后并非自己亲生父母的俄狄浦斯,为避免神谕成真,便离开科林斯并发誓永不再回来。
俄狄浦斯流浪到忒拜附近时,在一个岔路上与一群陌生人发生冲突,失手杀了人,其中正包括了他的亲生父亲。
当时的忒拜被狮身人面兽斯芬克斯(Sphinx)所困,因为他会抓住每个路过的人,如果对方无法解答他出的谜题,便将对方撕裂吞食。
忒拜为了脱困,便宣布谁能解开谜题,从斯芬克斯口中拯救城邦的话,便可获得王位并娶国王的遗孀约卡斯塔为妻。
后来正是由俄狄浦斯解开了斯芬克斯的谜题,解救了忒拜。
他也继承了王位,并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娶了自己的亲生母亲为妻,生了两女:分别是安提戈涅(Antigone)及伊斯墨涅(Ismene);两个儿子:埃忒奥克洛斯(Eteoclus)及波吕涅克斯(Polyneices)。
俄狄浦斯期的自恋与自卑心理
俄狄浦斯期的自恋与自卑心理自恋和自卑是人类存在的普遍心理现象,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这些情绪都深深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
在古希腊悲剧中,俄狄浦斯这一形象成为了自恋和自卑的代表。
本文将探讨俄狄浦斯期的自恋与自卑心理,并分析其对人物和故事情节的影响。
俄狄浦斯是古希腊神话中的传奇人物,他是底比斯国王拉奥斯的儿子。
在他出生之时,拉奥斯将其绑在脚踝上悬挂在山崖上,企图摆脱预言说他将会由自己的儿子杀死的命运。
然而,这一计划失败了,俄狄浦斯被救起并被送到科林斯养育。
从出生的际遇可以看出,俄狄浦斯一直背负着被抛弃和抛弃的阴影。
这种内心深处的恐惧和自卑感塑造了他自恋的一面。
在成年后,俄狄浦斯被困扰着一个疑问,他不知道自己的身世。
他迫切想寻找真相,这体现了他对自我认同的渴望,以及对自己来自何处的强烈好奇心。
这种自我关注和自恋的心理,推动着他在整个故事中不断追问、追索。
不幸的是,当俄狄浦斯最终揭开了真相,确认自己就是杀死拉奥斯的凶手时,他的自恋心理转变为极度的自卑感。
他意识到自己无意间杀了亲父,为国家带来了灾祸,这种强烈的虚荣心受到了巨大的打击。
他开始怀疑自己的价值和意义,深陷自我贬低的情绪中。
这种自卑感进一步推动了剧情的发展。
俄狄浦斯想从神谕中获得答案,以弄清他应该如何面对内疚和羞愧,找到解脱的办法。
他希望通过解开疑团,找到答案来减轻内心的重负。
然而,随着剧情的发展,他却越陷越深,最终面临着无法回避的命运。
以上是对俄狄浦斯期的自恋与自卑心理的简要分析。
这种内心矛盾的存在,为整个故事提供了情感上的冲突和推动力。
自恋和自卑是人性的两面,都会对一个人的思维和行为产生重要影响。
只有通过正确的认识和处理这些情绪,才能真正实现自我成长和超越。
在今天的社会中,自恋和自卑依然是存在的。
我们不乏自恋者试图以自我为中心,追求权力和成功;同时也有自卑者过度贬低自己,生活在压力和困境中。
因此,我们需要从俄狄浦斯的故事中汲取教训,正视自己的自恋和自卑情绪,寻找平衡的方法。
女性的俄狄浦斯情结
女性的俄狄浦斯情结女性的俄狄浦斯情结俄狄浦斯情结又称为恋父恋母情结:一般3-6岁的儿童会对父母中的异性产生较深的肉体向往,而对父母中同性产生敌意的竞争意识。
我们听到最多的就是杀父娶母的故事,讲述的是一个男孩子的恋母情结。
但在我身边也有一个故事,关于女孩子的恋父情结,也称为女性的俄狄浦斯情结。
姗姗是这个故事的主人翁,她的爸爸因不慎致使她的妈妈怀孕了,万般无耐之下和她的妈妈结了婚。
爸爸在与妈妈的相处过程中发现妈妈的形象与自己之前梦寐以求的女性形象差距很大,因此,虽然结婚了,但一点都不爱她。
取而代之,姗姗的形象跟她爸爸之前想象中女性的形象很相似,于是对女儿倾注了更多的爱。
每当妈妈责备姗姗时,爸爸都会在姗姗面前严厉地责备妈妈。
结果,姗姗越来越依恋她的爸爸,凡是都效仿爸爸。
例如,姗姗从小就不喜欢布娃娃,却喜欢玩枪玩刀玩汽车,喜欢穿男装。
长大之后,成为一个更像男人的女人。
现在,也产生过对异性的恋情,但是她却不懂得如何以女性的身份跟男性相处,总觉得特别别扭或无法忍受对方的接近,因为时常陷入一种莫名其妙的孤独和忧郁中。
弗洛伊德曾经说过,女性心理就像一块“未被探知的大陆”。
男孩在俄狄浦斯期都会有阉割焦虑—男孩对妈妈产生了较深的肉体向往,但又害怕受到父亲的伤害,特别害怕因父亲的报复将其生殖器阉割,从而在这种冲突中体验到的感受。
阉割焦虑主要存在于男生,但女生也有这种阉割焦虑。
女生在俄狄浦斯期对父亲有较强的情感连接,但母亲却占有着父亲,所以母亲成为其竞争的对象。
因此,也害怕代表女性的特征被毁灭。
女性的阉割情结,在成长的过程中可能会慢慢被抛弃或因压抑而消失。
但是弗洛伊德认为,女孩的阉割情结也可能有三个发展方向。
1、完全放弃性欲,像尼姑、修女那样过着无性生活;2、朝男性性格发展,向往成为男人,最终变成一个更像男人的女人;3、认可自己的女性身份,接受女性特征和性别,成为一名正常的女性。
姗姗的故事还没有结束,某一天,她带着困惑来到心理咨询室。
浅谈《雷雨》中体现的俄狄浦斯情结
浅谈《雷雨》中体现的“俄狄浦斯情结”剧本《雷雨》是我国戏剧大师曹禺先生的不朽名作。
它以扣人心弦的情节,简练含蓄的语言,各具特色的人物和极为丰富的潜台词被后人所传颂,荡涤了一代又一代观众的灵魂,成为了中国现代戏剧中一部难以超越的经典。
《雷雨》是曹禺的第一个艺术生命,也是现代话剧成熟的标志。
《雷雨》一发表,就震动了文坛,被不同职业、不同阶层的人们饱含深情地演绎和解读。
可以说,这是戏剧大师曹禺精雕细琢的一件艺术品,我们可以调动我们的知识和阅历从多个层面、多个角度来欣赏、理解它。
在传统、主流的欣赏角度中,我们更多把关注的目光投到了“周公馆中的两代人在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双重压迫下,家庭内部急剧混乱,家境逐渐迈向悲剧”的故事上边。
从中我们看到了封建主义的丑陋和资本主义的罪恶。
精彩、紧凑的剧情和生动、富有张力的人物会吸引我们更多的注意。
其实,在《雷雨》一剧中体现的“俄狄浦斯情结”也是很值得我们玩味的。
我写这篇小论文,就是希望通过分析“俄狄浦斯情结”在《雷雨》中的一些表现,从而开辟出一个新的欣赏角度去赏析这部作品所传达的人文思想和“人性美”。
《雷雨》一剧中多处体现了“俄狄浦斯情结”“俄狄浦斯情结”的说法, 缘自古希腊, 是一个弑父恋母的故事:在古希腊神话中,俄狄浦斯是忒拜国王拉伊奥斯(Laius)和王后约卡斯塔(Jocasta)的儿子,他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杀死了自己的父亲并娶了自己的母亲。
对此,“戏剧艺术的荷马”、“命运悲剧大师”索福克勒斯在古希腊戏剧《俄狄浦斯王》中丰富了其命运悲剧的形象。
后来,著名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的创始人弗洛伊德对“俄狄浦斯情结”做出了进一步的阐释:“儿童常以父母、特别是父亲或母亲,来作为自己的性欲对象。
他常常受到父母的刺激……父亲爱女儿胜过儿子,母亲爱儿子胜过女儿;孩子也相应地作出反应,若是儿子就想占有父亲的位置,若是女儿就想占有母亲的位置。
这些亲子和孩子间的相互关系所产生的情感,不仅带有柔情的意味,而且也带有敌对的色彩。
浅析俄狄浦斯情结
浅析俄狄浦斯情结俄狄浦斯情结又称恋母情结,是奥地利心理学家、精神病医生弗洛伊德创立的精神分析学中的用语,也是其重要学说之一。
该词源于希腊底比斯英雄俄狄浦斯的传说,他无意杀死了生父,娶生母为妻。
弗洛伊德1900年在《释梦》一书中解释道:Oedipus Complex是指“子女对异性生身亲长的性卷入欲望,以及与之相伴随的对同性亲长的敌对态度感,始见于3-5岁。
”按照弗洛伊德的说法,男孩的这种恋母情结只发生在潜意识状态中,并不为男孩自己所察觉、承认和肯定,也不会有意识地去执行。
对父亲有一定敌意也属正常,这都是由于对母亲不同程度依赖和眷恋所引起的。
弗洛伊德认为俄狄浦斯是人类普遍的心理情结。
他用俄狄浦斯王的故事引起观众的共鸣,感动的情景来印证其普遍存在于人们的潜意识中。
由此又演绎出了另外几种情结,即母子之间的“恋子情结”和父女之间的“恋父情结”、“恋女情结”。
在西方文学批评中谈论最多的是杀父恋母情结。
这一情结的内容是指一种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伦理倾向:即儿子偏爱母亲,拒斥父亲;女儿偏爱父亲,疏远母亲。
在儿子看来,父亲是社会权势的象征,父亲要儿子必须服从他的意志,特别是妨碍自己早期的性快乐和对财产的享用。
母子的关系似乎更为纯真,不为任何自私的意念所干扰;女儿则把母亲看作是限制她意志取向的权威人物,特别是严厉管教她,要求她必须遵守社会公认的关于性自由的禁制,甚至在某种情况下就是她的情敌。
当然,这种情结是由原始意识逐渐积淀为潜意识的。
在意识中,它仅表现为某种形式的亲昵,爱抚的愿望以及同性父母不在时的欢喜与快乐。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超我(受道德约束的行动)的逐渐形成,这种潜意识被压入意识深处,但这个人类最原始的情结却在文学作品中不断出现,很多文学名著都在不同程度上以不同方式展现着这一情结:古希腊悲剧家索福克勒斯创作的《俄狄浦斯王》中的俄狄浦斯杀父娶母、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中的王子及劳伦斯的《儿子与情人》中的保罗。
劳伦斯是20世纪英国文坛杰出的作家,他运用精神分析进行文学创作,虽然与弗洛伊德在精神分析上有着截然不同的观点,但在俄狄浦斯情结的表现上,他们可谓不谋而合,异曲同工。
论俄狄浦斯情结是如何形成的杂文随笔
论俄狄浦斯情结是如何形成的杂文随笔
论俄狄浦斯情结是如何形成的杂文随笔
看费孝通老先生的《生育制度》,他这样解释俄狄浦斯情节的成因:双系抚养体制下,情感肢体上的亲密和道德知识层面的教诲通常由父母分别完成,而母亲从怀孕生产到哺乳,长达两年的时间里都能和新生儿维持情感和肢体上的'亲密关系,这种亲密使得母亲很难在孩子长大后,从社会层面对子女进行指导教诲,如此绝大部分家庭关系(这里指传统社会中)都可以用“严父慈母”来简单概括。
在俄狄浦斯情节中,母亲和儿子关系密切,父亲则是一个略带冷淡的严厉角色。
对于同性的父亲来说,儿子会因为权力上的压迫以及资源的局限而和父亲形成竞争关系,母亲则因为和儿子不存在竞争关系,亲上加亲。
那么为什么女婴家庭中很少出现类似俄狄浦斯情节的事,是因为女性在传统社会中相对于男性处于从属地位,女儿不需要和父亲竞争,父亲大多还是严父,但父女关系通常比父子更轻松。
女儿虽然和母亲同性,但怀孕生产哺乳时期打造的亲密关系可以抵消或者说弥补这种排斥,所以很多女性能长时间和母亲维持朋友甚至闺蜜的亲密关系。
我就一下子脑洞大开,想到了《黑暗的左手》,设定中冬星人平时是隐藏的双性人,只有克慕期能变成男性或者女性,才能生殖,生产后“母亲”恢复隐藏的双性人状态,而孩子也会一直是隐藏的双性人,直到性成熟。
也就是说,冬星人的家庭关系里,不仅因为没有男女之分能很大程度上避免这种刻板的“严父慈母”分工,而且也杜绝了性别上的支配与从属。
冬星人不会因为和家长同性就企图竞争推翻“父亲”,也不会过度依赖“母亲”。
勒古恩真是太神了,这么和平安稳的生活多好啊。
俄狄浦斯王读书心得初一话题作文600字(精选5篇)
俄狄浦斯王读书心得初一话题作文600字(精选5篇)俄狄浦斯王读书心得初一话题作文600字(精选篇1)《俄狄浦斯王》故事本身就有一个悲剧性的开始,俄狄浦斯王的故事之所以如此打动人心,是因为唤起了很多人心中的恋母情结,他也因此将恋母情结称为“俄狄浦斯情结”。
俄狄浦斯是古希腊悲剧《俄狄浦斯王》中的主人公。
他是忒拜王的儿子,但忒拜王相信了一个预言——俄狄浦斯有一天会杀死父亲而与母亲结婚,于是命人杀死俄狄浦斯。
然而,这个执行命令的人不忍下手,只是将俄狄浦斯丢弃在山上。
后来,一个牧羊人发现了俄狄浦斯并将他送给邻国的国王做儿子。
俄狄浦斯长大后,做了很多英雄事迹,其中最著名的是解开了狮身人面兽斯芬克斯的谜语(谜面是“早晨用四只脚走路,中午用两只脚走路,傍晚用三只脚走路”,答案是“人”,因为人童年爬行用“四条腿”,成年走路用两条腿,晚年要拄拐杖是“三条腿”),并因此得以娶伊俄卡斯忒女王为妻。
后来,国家瘟疫流行,俄狄浦斯才知道,他多年前杀掉的一个老人是他父亲,而与自己同床共枕的是母亲。
闻知这一事实后,伊俄卡斯忒女王自杀,俄狄浦斯则戳瞎双眼,流浪去了。
《俄狄浦斯王》被誉为古希腊三大悲剧之一,精神分析的鼻祖弗洛伊德认为,俄狄浦斯王的故事之所以如此打动人心,是因为唤起了很多人心中的恋母情结,他也因此将恋母情结称为“俄狄浦斯情结”。
相应,弗洛伊德又将女性的恋父情结称为“伊莱克拉特情结”。
不过,“伊莱克拉特情结”这个名词没有流行开来,现在一般用“俄狄浦斯情结”通指恋母情结和恋父情结。
恋母情结既常见又复杂。
弗洛伊德就有典型的恋母情结,他幼年时与母亲关系非常亲密而与父亲关系疏远,且尚未成年时父亲就去世,这给他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因为,父亲的去世唤起了他强烈的内疚感,他下意识中会认为,是他诅咒父亲去世的。
俄狄浦斯王读书心得初一话题作文600字(精选篇2)在《俄狄浦斯王》这部戏剧中,主人公俄狄浦斯他曾拥有许多人都无法获得的荣耀:他勇敢聪明——在忒拜城郊猜中吃人的斯芬克斯的谜语;他的出身高贵——他明面上是科任托斯城国王波吕波斯的儿子,后来更是被拥立成为忒拜城的王;他娶了身份高贵的前忒拜城王的遗孀,更是生儿育女。
弗洛伊德“俄狄浦斯情结”理论探讨
弗洛伊德“俄狄浦斯情结”理论探讨概要:“俄狄浦斯情结”情结的提出丰富了弗洛伊德个人的研究成果,拓宽了精神分析领域乃至人文领域的研究视域。
从这一点上看,“俄狄浦斯情结”不仅是独特的文艺批评理论,更是弗洛伊德献给艺术长河的一朵奇葩。
按照弗洛伊德人格发展的观点,“力比多”的发展共经历了四个阶段:口腔期、肛门期、生殖器期和生殖期。
在第一阶段,性本能与婴儿的口腔刺激有关,即婴儿本能地通过吮吸乳头获得奶水,同时获得口腔的快感。
在不饥饿的情况下,婴儿也会习惯性地重复吮吸动作,从而获得性意义的满足。
到了第二阶段,婴儿将性的快感中心转移到肛门,通过排泄粪便来获得满足。
而第三阶段,儿童将快感中心转移到生殖器。
弗洛伊德认为,这个时期的儿童尚未形成伦理道德观念,他们往往会把自己的父母、兄弟姐妹当成性爱对象。
与此同时,儿童身上会发展出恋母情欲综合感,使得儿童爱恋自己的异性亲人,讨厌、敌视自己的同性亲人。
于是,男孩把母亲视为性爱对象而敌视父亲,女孩则反之。
弗洛伊德根据古希腊神话中的故事原型,将这两种特殊的情结命名为“俄狄浦斯情结”(又称“恋母情结”)和“厄勒克特拉情结”(又称“恋父情结”)。
弗洛伊德非常重视这一阶段,认为这个阶段是性欲的潜伏期,对个体的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到了第四阶段,这一时期个体已成长为成人,随着心智的发展和性器官的成熟,个体会将性欲转向外来的对象。
根据这一理论,“俄狄浦斯情结”植根于人格发展的第三阶段,带有普遍性的意义。
放眼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我们也可以找到这一情结的产物。
弗洛伊德认为正是这种情结驱使人类进行艺术创作,如他在《图腾与禁忌》中所言:“宗教、道德、社会和艺术的起源都汇集在俄狄浦斯情结中。
”[1]而在弗洛伊德为数不多的文艺论文中,他在这一概念着墨颇多。
他通过结合文艺作品进行分析,力证“俄狄浦斯情结”的普遍性。
一、弗洛伊德的文艺解读(一)《俄狄浦斯王》——神谕力量与内心欲望的角逐从弗洛伊德对这一概念的命名上看,似乎已注定了与文学的渊源。
俄狄浦斯情节的心理发展与人格形成
俄狄浦斯情节的心理发展与人格形成俄狄浦斯是古希腊悲剧中的一个经典形象,他的故事揭示了复杂的心理发展过程和人格形成。
通过对俄狄浦斯情节的分析,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人类心理的起源和变化。
1. 初生时期俄狄浦斯在他出生时被遗弃,这一事件对他的心理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他成为了一个被社会边缘化的孩子,这使他在早期与母亲的情感联系受到了损害。
这种早期的分离和缺乏情感依恋对俄狄浦斯的人格形成产生了负面影响。
2. 自我认同的建立随着俄狄浦斯成长,他开始寻找自己的身份和目标。
他的意识逐渐觉醒,他开始问自己:“我是谁?”“我需要成为什么样的人?”这个过程是他人格形成的关键阶段。
他希望通过追求真相来找到自己的身份,即揭示自己的真正身世。
3. 自卑感与傲慢心态当俄狄浦斯逐渐揭示出自己的身世后,他陷入了自卑感和傲慢心态之中。
他对自己那个残酷的命运感到愤怒,却又认为他能够解开谜题,逃离命运的束缚。
这种自卑与傲慢的心态产生了他人格中的矛盾因素,最终导致了他的悲剧命运。
4. 内心冲突与自责俄狄浦斯发现了自己与悲剧事件的关联,他在内心中经历了巨大的冲突。
他忍受着自责和痛苦,意识到他不仅仅是一个无助的受害者,而是一个作出错误决定的罪人。
他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并试图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5. 自我毁灭与洞察力俄狄浦斯最终意识到,正是他的傲慢和自负导致了他的命运。
他面对现实,并接受了他的悲剧命运。
他在自我毁灭的过程中获得了洞察力,看到了自己以及人类的弱点和局限性。
通过对俄狄浦斯情节的心理发展与人格形成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古希腊悲剧作品中对人类心理的深刻透视。
俄狄浦斯的经历表明,人的心理发展与人格形成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一个复杂而曲折的过程。
我们每个人都会面临自我认同、内心冲突和悲剧命运等问题,这些问题塑造了我们的人格。
最后,俄狄浦斯情节的故事提醒我们要谦卑和谨慎,不要过于自负和傲慢。
通过了解我们的内心冲突,并接受自己的弱点和局限性,我们可以更好地发展自己的人格,以应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
试论俄狄浦斯悲剧产生的原因
试论俄狄浦斯悲剧产生的原因《俄狄浦斯王》被认为是索福克勒斯最完美的悲剧,它取材于古希腊著名的英雄神话。
本文试图从古希腊的英雄观念、命运观念及父权制社会过渡到母权制社会这一时期所产生的新的社会伦理观念三个方面分析俄狄浦斯悲剧的原因。
一.命运观念古希腊悲剧往往被人么称为“命运悲剧”。
所谓“命运悲剧”,主要是主人公的意志同命运的冲突,其结局往往是无法逃脱命运的罗网。
俄狄浦斯“弑父娶母”的悲剧命运在他未出生时已经注定了,尽管他努力地挣扎、逃避,有意地避免命运的残酷安排,但结果却都与这个悲剧性的结局越来越近。
在两千多年前地古希腊,“命运”被看做是主宰人的一切的一种神秘的力量。
那时候,人类在这个世界上显得非常渺小和盲目,他们不能驾驭和解释自然,更无法主宰自身的命运。
面对无情的命运,俄狄浦斯想尽一切办法逃避不幸,但却陷入更大的不幸。
面对命运,俄狄浦斯不断地在逃避,并且最终屈服于命运。
在俄狄浦斯长大成人后,他从阿波罗口中得知自己必将杀父娶母,由于误把养父仰慕当做是自己的亲生父母,于是俄狄浦斯逃离了养父母身边,希望能够避免惨剧的发生。
当先知告诉俄狄浦斯他杀父娶母的命运已经应验,他仍是选择逃避,认为是克瑞翁为了夺取他的王位而串通先知。
但是无论怎样地逃避,事情终归水落石出,当命运完完全全地展现在他面前时,他终究向命运屈服了。
俄狄浦斯之所以陷入悲惨命运,很大部分的原因是由于他竭力逃避杀父娶母的命运。
二.悲剧英雄英雄主义思想来自荷马史诗,因为荷马所歌颂的是为民族利益和为生存而战斗的英雄人物。
经过了希腊波斯战争,这个思想更是深入希腊人的心中。
1但是,古希腊人对于英雄的态度又是矛盾的,正如在《荷马史诗》中的阿基琉斯,他是最英勇的武士,刀枪不入,在特洛伊战争中杀死特洛伊主将赫克托尔,使希腊军转败为胜。
但是,他又因为阿伽门农夺去了他的战利品而任性地罢战,他的性格中又有残暴鲁莽的一面。
诗人一方面赞扬英雄们的英勇精神,另一反面又理性地认识到了他们性格中的缺陷。
俄狄浦斯情结
俄狄浦斯情结引言俄狄浦斯情结是由古希腊文学中的悲剧《俄狄浦斯王》中的角色所引发的一种心理现象。
这一情结指的是一个人对于自己母亲的迷恋和对父亲的反抗。
本文将探讨俄狄浦斯情结的起源、特点以及对个体心理发展的影响。
起源俄狄浦斯情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神话中的故事。
在《俄狄浦斯王》这部悲剧中,主人公俄狄浦斯杀死了他的父亲拉奥斯,并娶了他的母亲约克忒,而他并不知道他们的真实身份。
当真相揭示后,他感到极度的愤怒和绝望,并最终自杀。
特点俄狄浦斯情结的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1.母亲情结:受到弗洛伊德心理学的影响,人们开始重视母亲与子女之间的关系。
俄狄浦斯情结中的母亲情结表现为对于母亲的情感依赖和无法解脱的迷恋。
2.父亲反抗:俄狄浦斯情结中,主人公对于父亲的反抗表现为对父权的抗拒和对父亲的敌意。
这是由于对父亲的竞争和对父亲权威的反感所导致的。
对个体心理发展的影响俄狄浦斯情结对个体心理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一些主要影响:1.恋母情结:俄狄浦斯情结中的母亲情结可能导致个体在日后的性格和人际关系中表现出对母亲的依赖,甚至产生一种对母亲的迷恋。
2.父亲反叛:俄狄浦斯情结中的父亲反抗可能导致个体在日后的人际关系中表现出对父权的厌恶和对权威的反抗。
这可能对个体的职业发展和社交关系造成一定的影响。
这些影响可能会对个体的自我认同和社会适应能力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对于俄狄浦斯情结的研究和理解对于个体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总结俄狄浦斯情结是一种源自于古希腊悲剧中角色的心理现象。
它表现为对母亲的迷恋和对父亲的反抗,对个体的心理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对于这一情结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个体心理发展的过程,并指导我们进行相关的心理干预和治疗。
俄狄浦斯王读后感悟
俄狄浦斯王读后感悟读了《俄狄浦斯王》,我这心里头啊,就跟打翻了五味瓶似的,啥滋味都有。
这故事里的俄狄浦斯,从一出生就被命运给“算计”了。
他爸拉伊俄斯听到神谕说这孩子将来会杀父娶母,吓得赶紧把他扔了。
可谁能想到,这娃命大,被人给救了。
长大后的俄狄浦斯,自己也听说了那个可怕的神谕。
但他哪能甘心被命运摆布啊,就想着拼命逃离可能会犯下罪行的地方。
这一路上,他经历的事儿可多了去了。
有一次,他走在路上,碰到个脾气特别臭的老头。
那老头赶着马车,横冲直撞的,差点就撞到俄狄浦斯了。
俄狄浦斯也是个火爆脾气,就跟那老头吵起来了。
结果这一吵可不得了,双方都不让步,最后竟然动起手来了。
俄狄浦斯年轻力壮啊,一不小心就把那老头给打死了。
他哪知道,这个老头就是他的亲生父亲拉伊俄斯。
后来,俄狄浦斯来到了忒拜城。
当时这城里头正闹着妖怪呢,说是一个斯芬克斯整天在那守着,问过往的人问题,答不上来就得死。
俄狄浦斯那叫一个勇敢,愣是去挑战了这个妖怪。
那斯芬克斯出的问题可难了,“什么东西早上用四条腿走路,中午用两条腿走路,晚上用三条腿走路?”嘿,咱聪明的俄狄浦斯一下子就答出来了,是“人”啊!这一下,他成了忒拜城的大英雄,被人们拥戴为王,还娶了王后。
可他万万没想到,这王后就是他的亲生母亲。
当真相大白的时候,俄狄浦斯那叫一个崩溃啊!他无法接受自己竟然在不知不觉中犯下了如此可怕的罪行。
他刺瞎了自己的双眼,到处流浪去了。
想想俄狄浦斯的遭遇,我就忍不住感慨。
命运这玩意儿,有时候真的让人捉摸不透。
它就像个调皮的小鬼,冷不丁地就给你使个绊子,让你摔个大跟头。
咱平常过日子,不也经常觉得好像有双无形的手在推着咱走吗?有时候明明努力朝着一个方向跑,结果却发现跑错道了。
就比如说找工作吧,我一心想着要进那个大公司,觉得进去了就能飞黄腾达。
拼命准备面试,到处找关系,好不容易进去了。
结果发现根本不是自己想的那么回事儿,天天加班累得要死,同事之间还勾心斗角的。
这时候我就想啊,这难道就是我拼命追求的命运?再比如说谈恋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那么为什么女婴家庭中很少出现类似俄狄浦斯情节的事,是因为女性在传统社会中相对于男性处于从属地位,女儿不需要和父亲竞争,父亲大多还是严父,但父女关系通常比父子更轻松。女儿虽然和母亲同性,但怀孕生产哺乳时期打造的亲密关系可以抵消或者说弥补这种排斥,所以很多女性能长时间和母亲维持朋友甚至闺蜜的亲密关系。
我就一下子脑洞大开,想到了《黑暗的左手》,设定中冬星人平时是隐藏的双性人,只有克慕期能变成男性或者女性,才能生殖,生产后“母亲”恢复隐藏的双性人状态,而孩子也会一直是隐藏的双性人,直到性成熟。也就是说,冬星人的家庭关系里,不仅因为没有男女之分能很大程度上避免这种刻板的“严父慈母”分工,而且也杜绝了性别上的支配与从属。冬星人不会因为和家长同性就企图竞争推翻“父亲”,也不会过度依赖“母亲”。勒古恩真是太神了,这么和平安稳的生活多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