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基础》期末复习资料
教育学基础 复习资料
教育学基础复习资料教育学基础复习资料教育学是一门研究教育现象、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的学科,是培养教育工作者的基础课程之一。
对于学习教育学的学生来说,复习资料是非常重要的学习工具,它可以帮助我们系统地回顾和巩固所学的知识,为考试做好充分准备。
本文将为大家提供一些教育学基础的复习资料。
一、教育学的定义和发展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活动的学科,它涉及教育的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等方面。
教育学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古代,但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它的形成和发展主要发生在现代。
在现代,教育学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和研究方法,为教育实践提供了理论指导。
二、教育学的主要理论教育学的理论主要包括教育目标论、教育内容论、教育方法论和教育评价论等。
教育目标论研究教育的目标和价值取向,包括个体发展目标、社会发展目标和国家发展目标等。
教育内容论研究教育的内容和教育的知识体系,包括学科知识、综合素质和核心素养等。
教育方法论研究教育的方法和教育的实施策略,包括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等。
教育评价论研究教育的评价和教育的质量保证,包括评价标准、评价方法和评价体系等。
三、教育学的研究方法教育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实证研究和理论研究两种。
实证研究是通过实证数据和统计分析来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的方法,它可以提供客观的事实和证据,为教育实践提供科学依据。
理论研究是通过理论分析和逻辑推理来研究教育理论和教育原理的方法,它可以提供理论框架和概念模型,为教育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四、教育学的应用领域教育学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包括教育管理、教育评价、教育咨询、教育研究等。
教育管理是研究教育组织和教育管理的学科,它关注教育管理的理论和实践,包括教育领导、学校管理和教育政策等。
教育评价是研究教育评价和教育质量保证的学科,它关注教育评价的理论和方法,包括教育评估、教育标准和教育质量评价等。
教育咨询是为教育工作者提供咨询和培训的专业服务,它关注教育咨询的理论和实践,包括教育咨询师的角色和技能等。
安庆大学教育学基础期末考试重点
1、《学记》是世界最早的“为儒家总结教学理论的‘教学论’专著"。
2、苏格拉底提出了“美得即知识”,并发明了“产婆术”。
3、柏拉图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他的代表作《理想国》中。
4、亚里士多德的代表作《政治学》、《尼各马可伦理学》。
5、近代教育学的奠基人是夸美纽斯,其代表作《大教学论》是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
6、卢梭的《爱弥儿》:(1)强调教育活动必须注重感性、直观、必须遵循儿童的自然本性;(2)人是被腐败的社会弄得堕落,现存的一切制度、习俗都违背了自然秩序,压抑了人的自然本性和个性;7、赫尔巴特,现代教育学之父,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著作《普通教育学》。
8、赫尔巴特教育学的方法论的主要特征:(1)将教育学建立在心理学、伦理学和哲学的基础上;(2)用逻辑的方法建立了一系列教育的基本概念,构建了独立的、完整的教育理论体系;(3)以丰富的教育实践经验为依托;(4)坚持推陈出新。
9、杜威的著作《民主主义与教育》,提出了“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学校即社会”。
10、凯洛夫的著作《教育学》。
11、教育学的学科特点:(1)教育学是在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学科,是符合教育规律的价值与规范体系;(2)教育学在教育学科群中属于综合学科;(3)教育学是一门选择性的学问;12、教育学的学习策略:(1)掌握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学科体系,将其内化为自己的教育理念;(2)要理论联系实际;(3)要在广阔的学科视野下不拘形式的进行学习。
13、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者和教育措施。
教育的本质:回答教育活动与社会其他各种活动之间的本质区别.教育的起源:生物起源论、劳动起源论.14、古代社会的教育;1)学校教育的产生是古代社会教育的一个突出特点,学校教育是形式化教育与非形式化教育的分水岭。
2)学校教育在奴隶社会萌生的条件:(1)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能够提供相当数量的剩余产品,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2)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专门的从事教育活动的知识分子;(3)文字的创造发展和知识的积累,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教育内容和专门传授知识、技能的社会条件;(4)国家机器的产生,需要专门的教育机构培养官吏和知识分子;3)古代社会学校教育的特征:(1)学校已具有了专门的教育机构和执教人员;(2)学校教育对象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严格的等级性;(3)学校教育内容严重脱离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4)官学与私学并行的教育体制;(5)教育组织形式主要是个别施教;4)现代社会学校教育的特征:(1)学校教育普及制度化,教育形式多样化;(2)学校教育重视与生产劳动的结合;(3)教育逐步一体化;(4)终身教育思想开始发端;15、蔡元培的著作《教育独立议》、《非宗教运动》;爱尔维修提出了“教育万能”的观点。
《教育学基础》复习资料
《教育学基础》复习资料第一章教育学基础1、狭义的教育主要是指学校教育,即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个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32、教育的三种基本要求:教育者、学习者、教育影响。
53、三要素之间的关系:既相互獐,又相互规定,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实践活动系统。
没有教育者,教育活动就可能展开,学习者也不可以得到有效的指导;没有学习者,教育活动就失去了对象,无的放矢;没有教育影响,教育活动就成了无米之炊、无源之水,再好的教育意图,再好的发展目标也都无法实现。
74、广义的教育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
85、论述教育的起源?有四种代表性观点:1)神话起源学:认为教育与其他万事万物一样,都是由人格化的神所创造的。
2)生物起源论:认为教育是物种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人类和动物共有的本能行为。
3)心理起源论:教育最初起源于原始人类的那种具有教育意味的无意识模仿。
3)劳动起源论:劳动创造了人类和社会:劳动过程的复杂性要求通过教育把人类积累的经验传授给下一代,考古学和人类学研究证明:人类原始时代教育活动已经存在了,教育是一种永恒的社会现象。
10-116、教育的历史发展过程:农业社会的教育、工业社会的教育、信息社会的教育。
11-127、信息社会教育的主要特征:学校将发生一系变革,教育的功能将进一步得到全面理解,教育的国际华与教育的本土华趋势都非常明显,教育的终身化和全民化理念成为指导教育改革的基本理念。
13-158、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基本观点:教育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在阶段社会中具有鲜明的阶级性,不存在脱离社会影响的教育;教育起源于社会性生产劳动,劳动方式和性质的变化必须引起教育形式和内容的改变;现代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使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现代教育与现代化生产劳动的结合不仅是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重要方法,也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惟一方法;在教育与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关系上,教育一方面受它们的制约,另一方面又具有相对独立性并反作用于它们,对于促进工业社会政治、经济与文化的发展具有巨大的作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教育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基础。
教育学期末复习基础选择题
教育学期末复习基础选择题导论一单选题1.标志教育学成为一门学科是D的出版。
A.培根的《论科学的价值与发展》B.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C.洛克的《教育漫话》D.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2.“人类教育心理学化”,这一观点是A首先提出的。
A.裴斯泰洛齐B.卢梭C.杜威D.赫尔巴特3.提出完整的绅士教育理论体系的是CA.培根B.格斯纳C.洛克D.克伯屈4.“把一些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指的是B A.卢梭的《爱弥儿》B.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C.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D.裴斯泰洛齐的《林哈德与葛笃德》5.被誉为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专著是CA.《大学》B.《论语》C.《学记》D.《礼记》第一章现代教育的本质一、单选题1.西方近代关于教育起源问题的第一个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是A。
A.教育的生物起源论B.教育的心理起源论C.教育的劳动起源论D.教育的生活起源论2.“君子忧道不忧贫”,故孔子把请学稼、学圃的樊迟视为“小人”。
这反映了C。
A.古代教育具有鲜明的阶级性B.古代教育具有鲜明的等级性C.古代教育脱离生产劳动D.古代教育形式简单3.教育本质的“双重属性说”认为,教育本来具有A双重性质。
A.上层建筑和生产力B.上层建筑和为阶级斗争服务C.为阶级斗争服务和为发展经济服务D.为发展经济服务和为传递文化和促进人的发展服务4.教育起源于A。
A.人类早期的心理摹仿B.人类的生产劳动C.生物界老动物对幼小动物的照料D.本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5.在A教育阶段,教育与生产劳动是完全分离的。
A.古代B.近代C.现代D.当代6.在有史以来的教育中,除D以外,都具有阶级性的特征。
A.三代教育B.近代教育C.现代教育D.原始教育7.对于教育学的发展阶段,国外比较典型的三分法是把它分为(B)三个阶段。
A.萌芽阶段、形成阶段、科学阶段B.萌芽阶段、独立阶段、科学阶段C.萌芽阶段、独立阶段、发展阶段D.形成阶段、独立阶段、理论深化阶段8.“学而时习之”、“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等有关教育的论述见之于对后世影响极大的B。
《教育学》大学期末考试 复习资料(完整版)
《教育学》期末复习提纲一、选择题1.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代表人物、主要观点)(一)教育学的萌芽1、中国萌芽阶段的教育思想:孔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启发教学;“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学思结合;“学而时习之”的学习结合;“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的学行结合;“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的以身作则;因材施教)道家老子主张回归自然,一切任其自然就是最好的教育。
2、西方萌芽阶段的教育思想:苏格拉底:以其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而著名(产婆术)。
明确提出“美德是否可教”的问题。
柏拉图:《理想国》,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统治者。
亚里士多德: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
最早提出教育要适应儿童的年龄阶段,提出和谐发展教育。
古罗马昆体良:西方第一部教育著作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又称《雄辩术原理》)。
比较系统论述了有关儿童教育的问题,被称为第一本研究教学法的书。
(二)独立形态教育学的阶段1.英国哲学家培根:近代实验科学的鼻祖,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提了出来。
2.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提出“泛智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
全面系统论述了班级授课制。
首先提出让一切男女儿童都受教育的普及教育思想,按照年龄分期确定了学校教育制度和教育内容。
3、英国教育家洛克的《教育漫话》,提出著名“白板说”。
4、法国教育家卢梭提出近代教育论述中最完备的关于教育年龄阶段的划分。
5、德国哲学家康德明确主张进行“教育实验。
6、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旧三中心7、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奇《林哈德与葛笃德》书中提出教育目的是全面和谐发展人的一切天赋力量和能力。
明确提出“使人类教育心理学化”的口号。
8、美国教育家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提出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改造。
提出“做中学”的思想,构成了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完整体系。
(新三中心)现代教育派的代表。
(三)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建立2.教育家及代表作:克鲁普斯卡娅《国民教育与民主主义》被认为是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写成的第一本教育著作。
教育学基础复习资料
教育学基础复习资料在现代社会中,教育已成为一个至关重要的领域,它涉及到许多方面,包括教学法、心理学、社会学和哲学等。
因此,在进行教育学基础的学习和复习时,需要掌握一定的知识点和技巧。
一、教学法教学法是教育学的重要分支之一。
在进行教学法的学习和复习时,需要掌握以下几点:1. 教学目标的设定和评估:在进行教学活动之前,需要明确教学目标,以此来确定教学内容、方法和评估标准。
2. 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适用于不同的学习要求和情境。
在进行教学活动时,需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以便能够取得最佳的效果。
3. 课程设计和教学计划的制定:在进行教学活动之前,需要进行课程设计和教学计划的制定。
课程设计应该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而教学计划应该包括时间安排、教材选择、教学评估等方面。
二、心理学心理学是教育学的另一个重要分支。
在进行心理学的学习和复习时,需要掌握以下几点:1. 学习过程和学习动机:学习能力和动机是学习成效的关键。
在进行教学活动时,需要充分理解和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并为学生提供具有挑战性的学习环境。
2. 认知和发展过程:学生进行学习时,需要了解其认知和发展过程。
在教学活动中,需要根据学生的思维和发展水平,进行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合理选择和设计。
3. 学生评估和指导:学生评估和指导是教学质量评估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进行教学活动时,需要确保对学生进行全面和合理的评估,并为学生提供有效的指导和帮助。
三、社会学社会学是研究社会现象和社会关系的学科。
在进行社会学的学习和复习时,需要掌握以下几点:1. 社会结构和变迁:社会结构和变迁对教育活动有着直接的影响。
在进行教育活动时,需要了解和考虑社会结构和变迁对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影响,并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和调整。
2. 社会文化背景和教学内容的匹配:教学内容需要与社会文化背景相匹配。
在进行教育活动时,需要根据学生的文化水平和社会文化背景,进行合理的教学内容选择和设计。
教育学基础复习资料
教育学基础一、名词解释:1、教育目的:教育目的即教育意欲达到的归宿所在或所预期实现的结果。
它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本身就反映着办教育的主体对教育活动在努力方向、社会倾向性和人的培养规格标准等方面的要求和指向。
2、学校教育制度: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及其管理规则,它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3、校本课程:校本课程就是以学校为课程编制主体,自主开发与实施的一种课程,是相对于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一种课程。
4、教学:教学是一种尊重学生理性思维能力、尊重学生自由意志,把学生看作是独立思考和行动的主体,在与教师的交往和对话中,发展个体的智慧潜能、陶冶个体的道德性格,使每一个学生都达到自己最佳发展水平的活动。
5、教育影响:教育活动中教育者作用于学习者的全部信息,既包括了信息的内容,也包括了信息选择、传递和反馈的形式,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从内容上说,主要就是教育内容、教育材料或教科书;从形式上说,主要就是教育手段、教育方法、教育组织形式。
6、发现教学法:布鲁纳提出,又称假设法或探究法,认为教师在学生学习概念和原理时,不是将学习内容直接提供给学生,而是向学生提供一种问题情境,只是给学生一些事例和问题,让学生思考独立探究,自行发现和掌握相应的原理和结论的一种方法。
7、教育: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8、综合课程:又称“广域课程”、“统合课程”或“合成课程”,其根本目的是克服学科课程分科过细的缺点。
它采取合并相关学科的办法,减少教学科目,把几门学科的教学内容组织在一门综合学科之中,以认识论、方法论、心理学、教育学等学科为理论基础。
二、简答:1、简述实用主义教育学的基本观点:基本观点:(1)教育即生活,教育的过程与生活的过程是合一的,而不是为将来的某种生活做准备的;(2)教育即学生个体经验继续不断的增长,除此之外教育不应该有其他目的;(3)学校是一个雏形的社会,学生在其中要学习现实社会中所要求的基本态度、技能和知识;(4)课程组织以学生的经验为中心,而不是以学科知识体系为中心;(5)师生关系以儿童为中心,而非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只是学生成长的帮助者,而非领导者;(6)教学过程应重视学生自己的独立发展、表现和体验,尊重学生发展的差异性。
教育学期末复习资料
教育学基础——期末复习资料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一、填空题1.从形式上看,教育经过了从非形式化教育到形式化教育再到制度化教育的发展过程。
2.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是杜威、克伯屈。
3. 元教育学是以教育学本身作为研究对象的理论。
4.梅伊曼、拉伊是实验教育学流派的代表人物。
二、判断题1.从词源分析,中文中“教育”一词意思是上一代对下一代的培养(灌输),强调外塑。
(×)2.从词源上分析,西文中的“教育”一词含有“内发”、“启发”之意。
(√)3.自然界、动物界对人的影响不能称之为教育。
(√)4.师傅带徒弟,师傅什么也没教,但徒弟很机灵,在看师傅做的过程中学到了师傅的技艺,这也是教育。
(×,6)5.纯粹的身体影响不能称之为教育。
(√,7)6.教人偷盗、教人诈骗、教人说谎,也是教育(教唆)。
(×,7)7.教育的显性功能是有目的实现的功能,隐性功能则是主观愿望之外产生的意外结果。
(√)8.工具论认为教育是作为人类生存的一种工具而存在的。
(√,23)9.教育的本体功能是指教育促进社会的进步。
(×,25-26)10.布鲁纳(布雷钦卡)是元教育学的代表人物。
(×,37)三、单项选择题1.教育起源于儿童日常生活中对成人的无意识的模仿,是哪种教育起源论的观点?( B )A.神话起源论B.心理起源论C.生物起源论D.劳动起源论2. 教育起源于动物的本能,是种族发展的本能需要,这是哪种教育起源论的观点( C )A.神话起源论B.心理起源论C.生物起源论D.劳动起源论3. 教育的心理起源说的代表人物是( D )A.勒图尔诺B.达尔文C.沛西·能D.孟禄4.原始社会的教育处于( A )阶段。
A.非形式化教育B. 形式化教育C.制度化教育D.现代化教育5.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教育处于( B )阶段。
A.非形式化教育B. 形式化教育C.制度化教育D.现代化教育6.将教育功能分为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的依据是( B )A.教育作用的对象B.教育作用的方向C.教育作用的呈现形式D.教育作用的内容7.( A )将教育功能分为显性和隐性两类。
教育学基础复习题库
目录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4)一、填空 (4)二、单项选择 (4)三、判断(正确的在括号内打“√”,错误的打“×”) (5)四、名词解释 (6)五、辨析(先判断,再作简要说明) (6)六、简答 (6)七、实例分析 (6)第二章教育与社会发展 (6)一、填空 (6)二、选择(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 (6)三、判断(正确的在括号内打“√”错误的打“×”) (7)四、简答 (7)五、论述 (8)六、实例分析 (8)七、辨析题:1.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说:“科学进步的根是扎在教育之中的”。
(8)第三章教育与个体发展 (8)一、填空 (8)二、选择(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 (8)二、判断(正确的在括号内打“√”,错误的打“x”) (9)三、名词解释 (10)四、简答 (10)五、论述 (10)七、辨析: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 (10)六、案例分析: (10)第四章教育制度与教育发展 (10)一、填空 (10)二、选择(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 (11)三、判断(正确的在括号内打“√”,错误的打“×”) (11)四、名词解释 (11)第五章教育目的 (11)一、填空 (11)二、单项选择(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 (11)三、判断(正确的在括号内打“√”,错误的打“×”) (12)四、名词解释 (12)五、简答 (12)六、论述 (12)七、材料分析: (12)第六章教师和学生 (14)一、填空 (14)二、判断(正确的在括号内打“√”,错误的打“×”) (14)三、选择题: (14)四、名词解释 (15)五、辨析 (15)六、简答 (15)七、材料分析: (15)第七章课程理论与课程改革 (16)一、填空 (16)二、单项选择(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 (16)二、判断(正确的在括号内打“√”,错误的打“×”) (17)四、简答 (17)五、实例分析 (17)第八章教学基本原理与方法 (18)一、填空 (18)二、选择(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 (18)三、判断(正确的在括号内打“√”,错误的打“×”) (20)四、名词解释 (20)五、简答 (21)六、论述 (21)七、实例分析 (21)第九章教学基本程序和策略 (23)一、填空 (23)二、选择(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 (24)三、判断(正确的在括号内打“√”,错误“×”) (25)四、辨析(先判断,再作简要说明) (25)五、简答 (25)六、论述 (25)七、实例分析 (25)第十章德育基本原理 (27)一、填空 (27)二、选择(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 (27)三、判断(正确的在括号内打“√”,错误的打“×”) (28)四、名词解释 (28)五、简答 (28)六、论述 (28)七、实例分析 (29)[案例]一次上班会课时,余老师发现地上丢了三团纸屑,当时还有三位同学尚未走进教室。
教育学基础复习资料
教育学基础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教育:狭义:学校教育是由专门机构专职人员承担的目的明确,计划周密的以影响人的发展为直接目标的教育活动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探索教育规律和教育艺术的科学。
个体发展:是指在人的身上发生的向积极方面变化的过程,意向和社会素质的发展。
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反映各级各类学校教育内部的结构及其相互关系。
教学:是指在学校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共同的双边活动,是学生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下积极主动的学习和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和基本技能,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的一种教育活动。
教师:狭义:是指在学校专门履行教育职责的人员社会本位论:指社会价值高于个人价值,个人的存在和发展依赖并从属于社会,评价教育的价值只能以其对社会的效益来衡量。
教育应当服务于社会的需要,教育目的应当根据社会的要求来确定。
教育的目的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符合社会准则的公民。
教育目的体系:一般由教育方针、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目标、学段目标、单元教学目标和课时教学目标等构成。
在这个层次体系中,从上位层次的教育方针到下位层次的课时教学目标是一个逐步具体化的过程,反过来,从课时教学目标到教育方针是一个逐级达成的过程。
个体发展:是指在人的身上发生的向积极方面变化的过程,意向和社会素质的发展课堂教学:是指按年龄和程度把学生编成一定规模的教学班,教师根据各门学科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时数,按照课表对全班学生进行同一进度的集体性的教学。
义务教育:也叫强迫教育,指依照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少年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具有强制性质的国民基础教育。
课程:是指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所学内容的总和及进程及安排。
二.填空选择中国教育史上一种特殊的教育形式书院。
学校教育诞生于奴隶社会,教学内容主要内容是“六艺”19世纪60年代起,德、英、美、法、日等国纷纷建立工科大学标志着近代大学教育的诞生. 癸卯学制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以法令的形式公布并在全国推行的学制。
《教育学基础》期末复习资料
《教育学基础》期末复习资料《教育学基础》期末复习笔记第⼀章教育与教育学1.教育的定义(名)(1)从社会的⾓度定义。
有三个层次:⼴义的:教育是凡是能增进⼈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们的思想品德的所有活动。
狭义的:教育主要是学校教育,指教育者根据⼀定的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的活动。
更狭义的:教育指思想教育活动。
(2)从个体的⾓度定义。
教育等同于个体的学习或发展过程,如“成功地学习知识、技能与正确态度的过程”。
出发点是“学习”和“学习者”。
准确的定义:教育——是在⼀定社会背景下发⽣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2.(填空)教育这个⼦系统包括三种基本要素:“教育者”“学习者”“教育影响”。
3.教育的形态(简答)(⼀)⾮制度化的教育与制度化的教育(根据教育系统⾃⾝形式化的程度)⾮制度化教育是指那些没有能够形成相对独⽴的教育形式的教育。
制度化教育是指由专门的教育⼈员、机构及其运⾏制度所构成的教育形态。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根据教育系统赖以运⾏的场所或空间标准)(三)农业社会的教育、⼯业社会的教育与信息社会的教育(根据教育系统赖以运⾏的时间标准)4.教育的劳动起源说(社会起源说)教育起源于⽣产劳动。
它是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形成的。
主要内容:⽣产劳动是⼈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教育起源于⽣产劳动过程中经验的传递;⽣产劳动过程中的⼝⽿相传和简单模仿是最原始和最基本的教育形式;⽣产劳动的变⾰是推动⼈类教育变⾰最深厚的动⼒。
教育的劳动起源说提供了理解教育起源和教育性质的⼀把“⾦钥匙”。
5..⼯业社会的教育特征(简答) 农业社会3、信息社会4a、现代学校的出现和发展b、教育与⽣产劳动从分离⾛向结合,教育的⽣产性⽇益突出c、教育的公共性⽇益突出d、教育的复杂性程度和理论⾃觉性都越来越⾼,教育研究在推动教育改⾰中的作⽤越来越⼤。
《教育学》复习知识点整理(完整版)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教育及其产生发展★一、教育的概念:是人类有目的地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本质属性),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与社会生活经验的一种途径。
(教育最基本的功能是培养人才)……“教育”一词最早出现在《孟子.尽心上》……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
……教育的社会属性: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继承性。
……教育起源:神话、生物(最早)、心理、劳动(马克思主义)起源说。
认为教育是儿童对成人的模仿是教育的心理起源说,代表人物是美国的孟禄……教育的构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
二、教育的发展历程……奴隶社会初期,人类出现了专门的教育形式即学校。
……填空题……夏代,我国就有了学校教育的形态。
……西周的教育内容是以礼乐为中心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西欧进入封建社会后,形成了教会教育和骑士教育(骑士教育组要内容:七技:骑马、游泳、射击、投枪、打猎、下棋&吟诗)。
……★20世纪后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特点(趋势):教育的终身化、全民化、民主化(教育现代化最重要的标志即受教育者的广泛性&平等性)、多元化、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简答、填空……教育民主化的内涵:a.实现教育机会均等;b.师生关系民主化;c.教育方式、内容民主化;d.教育自由化。
……教育在提升人类地位中的作用:教育对人的价值的发现、潜能的发掘、力量的发挥、个性的发展。
第二节教育学概述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教育学的根本任务:揭示教育规律;教育问题是推动教育发展的内在动力。
教育学的研究价值:宏观:超越日常教育经验、科学解释教育问题、沟通教育理论与实践。
微观(学习研究教育学的意义):a.利于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掌握教育规律,指导教育实践;b.利于树立正确的教学观,掌握教学规律,提高教学质量;c.利于掌握学生思品发展规律,做好教育工作;d.利于教师构建合理优化的知识结构,提高教育理论水平和实际技能;e.有助于培育创新精神,积极投身教改。
教育学基础复习资料
教育学基础复习资料第一章1.在我国,一般认为“教育”概念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中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一句。
2.教育这个子系统的三个基本要素是:教育者,学习者和教育影响。
3.教育的心理起源说,其代表人物是美国教育家孟禄。
孟禄认为,原始教育形式和方法主要是日常生活中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
4.《学记》是我国古代最早也是世界最早的成体系的古代教育学作品。
5.在教育学的创立过程中,夸美纽斯一生写了大量的教育论著,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大教学论》。
6.赫尔巴特,在世界教育学史上被认为是“现代教育学之父”或“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
他的《普通教育学》被公认为是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
7.英国哲学家洛克于1693年出版了《教育漫画》,提出了完整的绅士教育理论体系,对后世有比较大的影响。
8.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包括两部分内容:一部分是马克思、恩格斯以及其他马克思主义的经典作家对教育问题的论述,也就是他们的教育思想;另一部分是教育学家们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包括教育原理)对现代教育一系列的研究结果。
其基本观点是:1.教育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在阶段社会中具有鲜明的阶级性,不存在脱离社会影响的教育;2.教育起源于生产劳动,劳动方式和性质的变化必然引起教育形式和内容的改变3.现代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使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4.现代教育与现代大生产劳动的结合不仅是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重要方法,而且也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5.在教育与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关系上,教育一方面受它们的制约,另一方面又具有相对独立性,并反作用于它们,对促进工业社会政治、经济与文化的发展具有巨大的作用6.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教育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基础,既要看到教育现象的复杂性,不能用简单化的态度和方法来对待教育研究,又要坚信教育现象是有规律可循的,否则就会陷入到不可知论和相对论的泥坑中去。
第二章教育的功能:教育的功能是教育活动和教育系统对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和作用。
教育学基础(期末考试考点及整理)
《教育学基础》期末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教育: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
广义的教育指能增长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提高人的认识能力、增强人的体质、完善人的个性的一切活动,它包括有讣划的和偶然的教育、有组织的和无组织的教育、有固定场所和无固定场所的教育等等。
狭义的教育主要指的是学校教育。
学校教育是山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的有LI 的、有系统、有组织的,以影响入学者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从而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教育LI 的:是社会对教育所培养出的社会个体的质量规格的总要求,它规定了通过教育要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质量和规格的人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教师专业发展有广义跟狭义之分。
广义的教师专业发展包括教师群体的专业发展和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两个方面。
其中教师群体专业发展指的是教师职业不断成熟,逐渐达到作为一门专业所要求的标准,并获得相应的专业地位的过程。
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指的是教师个体在专业素质方面不断成熟,并逐渐从新手教师成长为专家型教师的过程即为狭义的教师发展课程计划:是根据教育□的和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学校的培养LI标,山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学校教育和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学科课程:是根据各级各类学校培养口标和科学发展水平。
从各门科学中选择出适合一定年龄阶段学生发展水平的知识,组成各种不同的教学科口。
课程计划:课程计划是根据教育LI的和不同的层次,不同类型学校的培养口标,有教育主管部门制定有关学校教育和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它对学校的教学、生产劳动、课外活动等方面做出全面安排,具体规定学校设置的课程,各门课程开设的先后顺序,课时分配和学年、学周的编制。
课程标准:是对希望在小期间应形成的特定知识、技能和形态的非常清晰明确的阐述。
课程标准主要是对学生学习结果的描述,而不是对教学内容的具体规定。
课程标准关照绝大多数学生,提出的是一些基本的要求,而不是最高的要求。
教育学 期末复习资料
教育学期末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教育学:教育学是以教育事实为基础,以教育价值观引导下形成的教育问题为对象,探索和揭示教育活动规律性联系,并服务于教育实践的一门学问。
2.教育:广义的教育是指泛指一切增进人的知识与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的活动。
狭义:学校教育是由专门的教育机构所承担的、由专门的教职人员所实施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以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为首要和直接目标的教育活动。
3.教育目的:根据一定社会发展和阶级利益需要提出的培养人的质量规格的总设想或规定,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进行有意识、有计划的影响活动所要达到的预想结果。
4.学校教育制度(学制):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系统,规定了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目标、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学校之间的纵横衔接关系。
5.义务教育:以法律的形式规定的,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
是一种普遍的、全民的教育。
6.课程:广义的课程指的是学生在学校中获得的全部经验,狭义的课程是指为实现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而规定的教学科目及其目的、内容、范围、分量和进程的总和。
7.课程计划:是国家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制定的有关学校教育和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8.课程标准:指学科课程标准,它是各学科的纲领文件。
是根据课程计划,以纲要的形式编定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教学指导文件。
9.课的结构:是指课的组成部分及各部分进行的顺序和时间分配。
10.教学:是以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为基础的教与学相统一的活动,是以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多向互动、动态生成为存在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组织、有计划的教育活动。
11.教学方法:是师生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所采取的一系列教与学相互作用的具体方式和手段的总称。
12.讲授法:是教师通过简明、生动的口头语言向学生系统地传授知识,发展学生智力的方法。
13.班级授课制:将学生按年龄和程度编成班级,使每一班级有固定的学生和课程,由教师按照固定的教学时间表对全班学生进行上课的教学制度。
教育学期末考试重点
教育学期末考试重点一、教育学的基本概念与原理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的学科,它旨在从教育的本质、目标、原则、方法等方面加深人们对教育的认识。
教育学的基本原理包括个别差异原理、社会化原理、认知发展原理等。
二、儿童和青少年发展心理学儿童和青少年的发展心理学研究儿童和青少年在不同阶段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发展。
教师需要了解儿童和青少年的发展特点,合理安排教学活动,促进其全面成长。
三、教学设计与课堂管理教学设计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的选择与整合、教学方法的设计等。
课堂管理是指教师在课堂中对学生行为进行引导和管理,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四、教学评价与反馈教学评价是对学生学习情况和教学效果进行全面、客观、准确的评估。
教学反馈是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通过及时给予学生评价和鼓励,促进其积极学习态度和动力。
五、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互动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关系,两者间的互动对学生的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
教师应与家长保持紧密联系,共同关注学生的发展和教育问题。
六、教育伦理与职业道德教育伦理和职业道德是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它包括教师职业道德准则、教学行为规范、教师与学生关系的处理等。
教师应始终以学生的利益为出发点,保持职业操守和道德责任。
七、教育改革与创新教育改革和创新是推动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式。
教育改革包括课程改革、教育管理改革等方面的变革。
创新是指教师在教育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结语本文针对教育学期末考试,总结了教育学的基本概念与原理、儿童和青少年发展心理学、教学设计与课堂管理、教学评价与反馈、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互动、教育伦理与职业道德以及教育改革与创新等重点内容。
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复习,全面掌握相关知识,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祝大家取得优异的学习成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学基础》期末复习笔记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1.教育的定义(名)(1)从社会的角度定义。
有三个层次:广义的:教育是凡是能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所有活动。
狭义的:教育主要是学校教育,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更狭义的:教育指思想教育活动。
(2)从个体的角度定义。
教育等同于个体的学习或发展过程,如“成功地学习知识、技能与正确态度的过程”。
出发点是“学习”和“学习者”。
准确的定义: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2.(填空)教育这个子系统包括三种基本要素:“教育者”“学习者”“教育影响”。
3.教育的形态(简答)(一)非制度化的教育与制度化的教育(根据教育系统自身形式化的程度)非制度化教育是指那些没有能够形成相对独立的教育形式的教育。
制度化教育是指由专门的教育人员、机构及其运行制度所构成的教育形态。
(二)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根据教育系统赖以运行的场所或空间标准)(三)农业社会的教育、工业社会的教育与信息社会的教育(根据教育系统赖以运行的时间标准)4.教育的劳动起源说(社会起源说)教育起源于生产劳动。
它是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形成的。
主要内容:生产劳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教育起源于生产劳动过程中经验的传递;生产劳动过程中的口耳相传和简单模仿是最原始和最基本的教育形式;生产劳动的变革是推动人类教育变革最深厚的动力。
教育的劳动起源说提供了理解教育起源和教育性质的一把“金钥匙”。
5..工业社会的教育特征(简答) 农业社会3、信息社会4a、现代学校的出现和发展b、教育与生产劳动从分离走向结合,教育的生产性日益突出c、教育的公共性日益突出d、教育的复杂性程度和理论自觉性都越来越高,教育研究在推动教育改革中的作用越来越大。
6.定义(任务):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分析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7..(填空)(1)中国:《学记》是我国古代最早也是世界最早的成体系的古代教育学作品《大学》、《师说》等12(2)西方:苏格拉底“产婆术”亚里士多德《政治论》柏拉图《理想国》、昆体良《雄辩术原理》等(3)英培根“近代实验科学的鼻祖”提出了归纳法;最先提出教育学这个概念的;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科学提出。
(4).捷克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1提出了泛智教育思想,○2系统地提出了教育目的论、方法论、教育原则、课程与教学论、德育论等理论思想,他首次提出班级授课制。
○3、不仅指出了教育应该怎么办,而且努力为教育措施寻找理论依据。
(5)德赫尔巴特“现代教育学之父”或”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6)《普通教育学》——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不仅论述了教育学的独特性,还明确地提出了教育学的学科基础即心理学和哲学。
创办了第一个教育科学研究所和实验学校(7).英国洛克的《教育漫画》提出完整的绅士教育理论体系、白板说(8).法国卢梭《爱弥尔》表达了资产阶级教育思想,是反封建的理性革命声音在教育领域的表达(9).瑞士裴斯泰洛齐的《林哈德与葛笃德》,把教育目的规定为全面、和谐地发展人的一切天赋力量和能力。
(当前教育学的问题)1/2/3/4/58.教育学的价值(简答)一、反思日常教育经验二、科学解释教育问题三、沟通教育理论与实践(一)启发教育实践工作者的教育自觉,使他们不断领悟教育的真谛(二)获得大量的教育理论知识,扩展教育工作者的理论视野(三)养成正确的教育态度,培养坚定的教育信念(四)提高教育实践工作者的自我反思和发展能力第二章教育功能1.(名)教育功能——教育活动和系统对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和作用。
2.教育功能的类型(4、保守和超越功能)①从作用对象看,可分为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个体功能(本体功能或固有功能)社会功能(工具功能或派生功能)③从作用的呈现形式看,分为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3..教育的个体功能(是现代社会的产物)(简答)(1)教育对个体发展的促进功能(正向功能)①教育促进个体社会化的功能a促进个体思想意识社会化b促进个体行为社会化c培养个体的职业意识和角色②教育促进个体个性化的功能12a促进人的主题意识的形成和主体能力的发展b促进个体差异的充分发展,形成人的独特性c开发人的创造性,促进个体价值的实现(2)教育的个体谋生和享用功能(正向功能)①教育的个体谋生功能————是成“才”的教育,是成“人”的教育a通过个体社会化,个体可以获得未来社会生活或职业生活中相应的角色和意识,在进入社会生活时能尽快地适应新环境。
b传授“何以为生”的本领,教学生“学会生存”。
个体把教育当作一种生存的手段和工具。
②教育的个体享用功能a人的成长必须接受教育。
教育教人“成为人”。
b受教育过程是一个通过促进个体发展不断追求自由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教育知识的传授,促进人的知情意、德智体全面发展,从而造就了自由人。
一个人受到的教育越多,就越能体现自己的意志自由。
(3)教育对个体发展的负向功能(负向功能)①过重的学业负担,摧残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了学生体质的普遍下降和心里问题的大量出现。
②学校管理模式,对学生管得过宽、过严,不利于学生主体性发挥和创造性培养。
③教育的功利性使教育丧失了对生命的关怀。
因此,应克服和矫正教育对个体发展的负向功能,要做到:首先,关键是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其次,要改革不合理的教育制度,如整齐划一的管理制度、扭曲的考试制度等,尊重学生的差异,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条件。
再次,要纠正教育活动和过程中的失当行为。
4.教育的社会功能————教育对其他社会子系统的作用(1)教育改善人口质量,提高民族素质(2)教育促进文化延续和发展(4)(3)教育促进经济发展(3)(4)教育促进政治民主化(3)(5)教育调节人与自然的关系,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对人与自然的关系(6)教育对社会的负向功能①教育功能取向的确立社会本位认为,社会的价值高于个人的价值,教育要根据社会的要求,培养社会需要的工具人。
个人本位认为,个人的价值高于社会的价值,教育就是要根据人身心发展的要求,促进人自由和谐的发展。
第三章教育目的(重点章)1.教育目的及其质的规定性①教育目的的内涵(名)(备注特点1/2)教育目的——即教育意欲达到的归宿所在或预期实现的结果。
反映着办教育的主体对教育活12动在努力方向、社会倾向性和人的培养规格标准等方面的要求和指向。
狭义的教育目的特指一定社会为所属各级各类教育人才培养所确立的总体要求。
整体教育意欲达到的根本所在。
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对教育活动具有指向性作用的目的领域,含有不同层次预期实现的目标系列。
它不仅标示着一定社会对教育培养人的要求,也标示着教育活动的方向和目标,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②我国的“教育方针”:“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必须同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和谐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教育目的的基本类型①根据教育目的自身实践的特点看,分为价值性教育目的和功用性教育目的。
(名)价值性目的:教育在人的价值倾向性发展上意欲达到的目的,内含对人的价值观、生活观、道义观、审美观、社会观、世界观等方面发展的指向和要求,反映教育在建构和引领人的精神世界、人文情感、人格品行、审美意识、生活态度、社会倾向等方面所要达到的结果。
(名)功用性目的:教育在发展人从事或作用于各种事物的活动性能方面所预期的结果。
内含对人的功用性发展的指向和要求,在教育实践中以能力、技能技巧等方面的具体要求呈现出来。
②从教育目的要求的特点看,分为终级性教育目的和发展性教育目的(名)终级性教育目的:也称理想的教育目的,是指具有终级结果的教育目的,表示各种教育及其活动在人的培养上要最终实现的结果,它蕴含着人发展的那种最为理想的要求,具有“完人”的性质。
(名)发展性教育目的:也称现实的教育目的,是指具有连续性的教育目的,表示教育及其活动在发展的不同阶段所要实现的各种结果,表明对人培养的不同时期,不同阶段前后具有衔接性的各种要求。
前者是后者的根本依据,后者是前者的具体体现。
③从被实际所重视的程度看,分为正式决策的教育目的和非正式决策的教育目的④从教育发展史上,把教育目的区分为内在目的和外在目的。
3.教育目的的功能:指教育目的对实际教育活动所具有的作用。
(简答)①对教育活动的定向功能a.对教育社会性质的定向作用;b.对人培养的定向作用;c.对课程选择及其建设的定向作用;d.对教师教学方向的定向作用。
②对教育活动的调控功能借助三种方式进行:确定价值的方式;标准的方式;目标的方式;调控对象:教育工作者(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受教育者(对学生的外部调控和学生的自我控制)③对教育活动的评价功能a对价值变异情况的判断与评价12b对教育效果的评价三个功能相互联系、综合体现。
定向功能伴随评价功能和调控功能而发挥;调控功能的发挥需要以定向功能和评价功能为依据;评价功能的发挥凭借定向功能。
4.教育目的选择与确立(含义、依据1/2)教育目的价值取向:对教育目的的价值性进行选择时所具有的倾向性。
①特点:a、教育价值在于满足人的个性发展及需要b、教育目的根本在于促使人的本性、本能得到自然发展,使其需要得到满足;c、教育目的的选择应依据人的本性发展和自身完善这种“天然的需要”。
在历史发展过程中,表现不尽相同。
不同历史发展阶段,各种人本位的价值取向背景和针对性有所不同,在对待人与社会的关系上,人本位的价值取向在态度上,具有对立与非对立之分,激进与非激进之别。
评价:优点:a、高扬人的个性自由解放的旗帜,打破了宗教神学和封建专职对人的束缚,促进了人的解放,使教育回归人间。
b、提升人的价值和地位缺点:带有历史唯心主义色彩,具有片面性。
激进的人本位无视人发展的社会要求和社会需求,甚至把满足人的需要和满足社会的需要对立起来,导致个性、自由和个人主义的绝对化。
②19世纪到20世纪鼎盛时期。
有两种观点:a、基于人的社会化,适应社会需求来主张的涂尔干b、基于社会稳定或延续的重要性来主张的凯兴斯泰那评价:优:强调教育目的从社会出发,满足社会的需要,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因为人的存在和发展是无法脱离社会的。
缺:过于强调人对社会的依赖,把教育的社会目的绝对化。
完全割裂了人与社会的关系。
5.我国的教育目的及精神实质①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4a社会主义是我国教育性质的根本所在(填空)明确了我国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b使受教育者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明确了我国人才培养的素质要求。
c注重提高全民族素质是我国当今社会发展赋予教育的根本宗旨,也是我国当代教育的重要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