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五章复习
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五章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五章知识点总结第一节、生物的生殖一、生殖的类型名词:1、生物的生殖:每种生物都能够产生自己的后代,这就是~。
2、无性生殖:是指不经过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出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易保持亲代的性状。
3、有性生殖:是指经过两性生殖细胞(也叫配子)的结合,产生合子,由合子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这是生物界中普遍存在的生殖方式,具有双亲的遗传性,有更强的生活力和变异性。
4、分裂生殖(单细胞生物特有):是生物体由一个母体分裂成两个子体的生殖方式。
如变形虫、细菌、草履虫。
5、出芽生殖:母体→芽体→新个体,如水螅、酵母菌。
6、孢子生殖:母体→孢子→新个体,如青霉、曲霉。
7、营养生殖:植物的营养器官(根、茎、叶)发育为新个体,如马铃薯块茎、草莓的匍匐茎,秋海棠等。
8、嫁接:一种用植物体上的芽或枝,接到另一种有根系的植物体上,使接在一起的两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新植物体的方法。
9、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外植体(离体组织或器官)→消毒→接种→愈伤组织(组织没有发生分化,只是一团薄壁细胞)→组织器官→完整植株。
10、配子生殖:由亲体产生的有性生殖细胞——配子,两两相配成对,互相结合,成为合子,再由合子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叫做~。
11、卵式生殖:卵细胞与精子结合的生殖方式叫做~。
凡是种子植物用种子进行繁殖时,都属予卵式生殖。
12、受精作用:精子与卵细胞结合成为合子的过程,叫做~。
13、花粉管:是萌发的花粉粒内壁突出,从萌发孔伸出而形成的管状结构。
主要作用是将其携带的精子和其他内容物运至卵器或卵细胞内,以利于受精作用。
14、双受精:一个精子与卵细胞结合成为合子,又叫受精卵(染色体为2N);另一个精子与两个极核结合成为受精极核(染色体为3N),这种被子植物特有的受精现象叫做双受精。
生物必修一第五章知识点总结全
第五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第一节降低反应活化能的酶1、细胞代谢:细胞内每时每刻进行着许多化学反应,统称为细胞代谢.2、活化能:分子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所需要的能量。
3、酶的作用:催化作用4、使化学反应加快的方法:加热:通过提高分子的能量来加快反应速度;56(1图一图二图(2底物浓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刚开始反应速度随底物浓度增加而加快底物浓度,反应速率也几乎不变,如图所示。
(3图三图四图3图4(4)温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刚开始反应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快;但当温度高到一定限度时,反应速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下降,最终,酶因高温使空间结构遭到破坏失去活性,失去了催化能力。
如图4所示。
8、实验: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比较过氧化氢酶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1)实验分析:1号与2号比较自变量为水浴加热,1号与3号、4号比较自变量为3号加入三氯化铁、4号加入肝脏研磨液(即催化剂种类)(2)实验结论:酶具有催化作用,并且催化效率要比无机催化剂Fe3+高得多(3)控制变量:自变量(实验中人为控制改变的变量)因变量(随自变量而变化的变量)、无关变量(除自变量外,实验过程中还会存在一些可变因素,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
(4)对照实验:除一个因素外,其余因素都保持不变的实验。
第二节细胞的能量“通货”——ATP1、ATP:是细胞内的一种高能磷酸化合物,中文名称叫做三磷酸腺苷2、结构简式:A-P~P~P其中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基团~代表高能磷酸键3、ATP和ADP之间的相互转化4、5、6、7812、有氧呼吸:主要场所:线粒体总反应式:C6H12O6+6O2酶6CO2+6H2O+大量能量3、无氧呼吸:(1)场所:细胞质基质(2)过程:第一阶段与有氧呼吸完全相同第二阶段,丙酮酸在不同酶的催化作用下,分解成酒精和二氧化碳,或者转化成乳酸(3)无氧呼吸反应式:C6H12O6酶2C2H5OH+2CO2+少量能量(如大部分植物,酵母菌等)(4)无氧呼吸:C6H12O6酶2C3H6O3(乳酸)+少量能量(如动物、人、乳酸菌、马铃薯块茎、甜菜的块根、玉米胚等)注意:(1)微生物的无氧呼吸也叫发酵,生成乳酸的叫乳酸发酵,生成酒精的叫酒精发酵(2)有氧呼吸及无氧呼吸的能量去路有氧呼吸:所释放的能量一部分用于生成ATP,大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了。
高一生物必修1第五章复习知识点
高一生物必修1第五章复习知识点第一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一、相关概念:1、新陈代谢:是活细胞中全部化学反应的总称,是生物与非生物最根本的区别,是生物体进行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
2、细胞代谢:细胞中每时每刻都进行着的许多化学反应。
3、酶:是活细胞(来源)所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功能: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提高化学反应速率)的一类有机物。
4、活化能:分子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所需要的能量。
二、酶的发现:1、1783年,意大利科学家斯巴兰让尼用实验证明:胃具有化学性消化的作用;2、1836年,德国科学家施旺从胃液中提取了胃蛋白酶;3、1926年,美国科学家萨姆纳通过化学实验证明脲酶是一种蛋白质;4、20世纪80年代,美国科学家切赫和奥特曼发现少数RNA也具有生物催化作用。
三、酶的本质:大多数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合成酶的场所主要是核糖体,水解酶的酶是蛋白酶),也有少数是RNA。
四、酶的特性:1、高效性:催化效率比无机催化剂高许多;2、专一性:每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合物的化学反应;3、酶需要较温和的作用条件:在最适宜的温度和pH下,酶的活性最高。
温度和pH偏高和偏低,酶的活性都会明显降低。
第二节细胞的能量“通货”——ATP一、ATP的结构简式:ATP是三磷酸腺苷的英文缩写,结构简式:A-P~P~P,其中: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基团,~代表高能磷酸键,-代表普通化学键。
注意:ATP的分子中的高能磷酸键中储存着大量的能量,所以ATP被称为高能化合物。
这种高能化合物化学性质不稳定,在水解时,由于高能磷酸键的断裂,释放出大量的能量。
二、ATP与ADP的转化:第三节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一、相关概念:1、呼吸作用(也叫细胞呼吸):指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最终生成二氧化碳或其它产物,释放出能量并生成ATP的过程。
根据是否有氧参与,分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2、有氧呼吸:指细胞在有氧的参与下,通过多种酶的催化作用下,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释放出大量能量,生成ATP的过程。
高中生物 选择性必修一 第五章 复习题
高中生物 选择性必修一 第五章 复习题1.如图是与生长素有关的部分实验示意图,根据图示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2.下列有关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生长素主要在芽、幼嫩的叶和发育中的种子中合成B.生长素是色氨酸经过一系列转变而成的C.生长素只分布在植物生长旺盛的部位D.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是主动运输3.下图中,A 、B 、C 表示花盆放在具有一定转速的匀速旋转的转盘上。
A 放在转盘的圆盘上,B 放在开小窗的暗箱内,暗箱放在转盘正中;C 放在转盘正中,外面套上开小窗的暗箱。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若A 花盆随转盘旋转,花盆中的小苗将会背离圆心生长B.若C 花盆旋转,暗箱不随转盘旋转,C 花盆中的小苗将会直立生长C.若B 花盆不转,暗箱随转盘旋转,B 花盆中的小苗将会弯向单侧光源生长D.若B 花盆和暗箱一起旋转,B 花盆中的小苗将会弯向小窗生长4.用燕麦胚芽鞘及幼苗⑦⑧进行下图所示的实验,一段时间后会引起弯曲现象的是( )5.草莓果实表面有许多瘦果。
将生长一致的草莓植株分为四组,对照组 S0 不作处理,S1、S2 和 S3 组植株上的幼果去除瘦果,再在 S2 组叶片上、S3 组幼果上分别喷施一定浓度的生长素(IAA)溶液,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6.图1曲线表示不同生长素浓度对某植物茎生长的影响,图2是用不A.实验一证明生长素的产生依赖光照B.实验二证明尖端产生的“影响”能向下运输C.实验三证明胚芽鞘弯曲生长的原因是尖端产生的“影响”在其下部分布不均D.实验四证明造成胚芽鞘弯曲生长的“影响”是生长素A.②⑤⑦B.①②③⑤⑧C.①③④⑥⑦D.②⑤⑧A.果实开始发育后,瘦果内能够合成生长素促进果实长大B.S1 组的果实略有增大可能是由来源于其他组织的IAA 引起的 C.S2 组的结果表明喷施到叶片上的外源IAA 可运输到果实D.S3 组成熟果实的大小与 IAA 溶液的浓度总是呈正相关同浓度的生长素类调节剂溶液处理扦插枝条的实验结果。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五章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二轮复习--图表练习题 课件(共26张PPT)
热
能
2ATP
②酶
6H2O 热
能
2ATP
6CO2 线粒体
→ 有机物中的 →ATP活跃 →各项生 稳定化学能 的化学能 命活动
机械能:鞭毛运动 电 能:神经传导 产生电流 化学能 :小分子合成大分子 渗透能 :主动运输 光 能:用于发光 热 能 :维持体温
1
基 础 训 练
置在一定条件下分别进行培养,得到下表数据(温度为20)。
容器内CO2供应量(ml/h)
容器内
光照强度
A
CO2减少
1 Klx
B
量(ml/h) 光照强度
A
1 Klx
B
5 10 15 20 4.5 5.8 6.5 7.8 0000 7.4 7.5 7.6 7.6 4.1 8.3 12.5 16.4
A植物在温度为20 ℃ 、CO2 供应为20ml/h情况下,光合作用 的强度随光照强度变化的曲线如 图。请在该图中,用虚线画出在 相同条件下B植物的光合作用的 强度随光照强度变化的曲线。
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中[H]的来源和去路分析
光合作用
细胞呼吸
来 源
过程
H2O 光 [H] +O2
叶绿体内的
场所
类囊体薄膜
(1)C6H12O6 酶 2丙酮酸+4[H] (2)丙酮酸+H2O 酶 CO2+20[H]
(1)细胞质基质 (2)线粒体基质
去
过程
[H]、ATP
C3
酶 (CH2O) 24[H]+6O2
将某绿色植物的叶片放在特定装置中,研究在 不同温度和光照条件下(图中的勒克斯是光照强度的单位) 的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测得数据如图所示.
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五章知识点归纳
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五章知识点归纳高一生物必修一的学习,是大家进行高中生物学习的基础,所以同学们必须学好这部分知识,打好生物学习的坚实基础下面就让给大家分享一些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五章知识点归纳吧,希望能对你有帮助!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五章知识点归纳篇一1、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依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2、光学显微镜的操作步骤:对光→低倍物镜观察→移动视野中央(偏哪移哪)→高倍物镜观察:①只能调节细准焦螺旋;②调节大光圈、凹面镜3、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根本区别为:有无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①原核细胞:无核膜,无染色体,如大肠杆菌等细菌、蓝藻②真核细胞:有核膜,有染色体,如酵母菌,各种动物注:病毒无细胞结构,但有DNA或RNA4、蓝藻是原核生物,自养生物5、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统一性体现在二者均有细胞膜和细胞质6、细胞学说建立者是施莱登和施旺,细胞学说建立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细胞学说建立过程,是一个在科学探究中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充满耐人寻味的曲折7、组成细胞(生物界)和无机自然界的化学元素种类大体相同,含量不同8、组成细胞的元素①大量无素:C、H、O、N、P、S、K、Ca、Mg②微量无素:Fe、Mn、B、Zn、Mo、Cu③主要元素:C、H、O、N、P、S④基本元素:C⑤细胞干重中,含量最多元素为C,鲜重中含最最多元素为O9、生物(如沙漠中仙人掌)鲜重中,含量最多化合物为水,干重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为蛋白质。
10、(1)还原糖(葡萄糖、果糖、麦芽糖)可与斐林试剂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脂肪可苏丹III染成橘黄色(或被苏丹IV染成红色);淀粉(多糖)遇碘变蓝色;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
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一第五章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知识梳理
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一第五章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一、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1、向光性:在单侧光的照射下,植物朝向光源生长的现象。
2、生长素的发现探究实验后续的研究:1934年,科学家首先从人尿中分离出与生长素作用相同的化学物质,吲哚乙酸(IAA)。
1946年,人们从高等植物中将生长素分离出来,并证明就是吲AA。
(注意:吲哚乙酸不是蛋白质)进一步研究发现,苯乙酸(PPA)、吲哚丁酸(IBA)等都属于生长素。
3、生长素的合成、运输、分布合成部位: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
合成原料:色氨酸。
分布部位:在生长旺盛的部位。
生长素的运输:极性运输:从形态学上端到形态学的下端运输,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
非极性运输:在某些成熟组织中通过输导组织进行运输,该种运输与有机物的运输没有区别。
横向运输:受单侧光、重力或向心力等的影响而产生的运输方式,最终会导致生长素的分布不均匀。
1、向光性的解释(1)胚芽鞘实验中的4个结论①生长素的产生部位:胚芽鞘尖端,产生不需要光;②生长素的作用部位:胚芽鞘尖端下部伸长区;③感光部位:胚芽鞘尖端;④生长素横向运输的部位:胚芽鞘尖端。
(2)胚芽鞘向光性的原理见右图。
5、植物激素由植物体内产生,从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具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
包括生长素、脱落酸、细胞分裂素、乙烯等物质。
植物激素作为信息分子,几乎参与调节生长、发育过程中的所有生命活动。
6、植物向性运动情况分析二、生长素的生理作用1、生长素发挥作用的原理首先与细胞内生长素受体特异性结合,引发细胞内一系列信号转导过程,进而诱导特定的基因表达,从而产生效应。
2、生长素的两重性(1)生理作用⎩⎪⎨⎪⎧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此外,生长素能促进果实发育(3)特点: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
注意:促进与抑制要与没有生长素的生长状况做参照。
(4)生长素的两重性分析①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曲线分析同一浓度的生长素作用于不同器官,引起的生理功效不同,这是因为不同的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不同(敏感性大小:根>芽>茎)。
高一生物必修一 第五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知识点
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五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知识点第一节降低反应活化能的酶一、细胞代谢与酶1、细胞代谢的概念:细胞内每时每刻进行着许多化学反应,统称为细胞代谢.3、酶的概念: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
4、酶的特性:专一性,高效性,作用条件较温和(最适温度,最适pH)5、活化能:分子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所需要的能量。
机理:降低活化能。
实质:降低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因而催化效率更高。
二、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1、底物浓度。
2、酶浓度。
3、PH值:过酸、过碱使酶失活4、温度:高温使酶失活。
低温降低酶的活性,在适宜温度下酶活性可以恢复。
三、实验1、比较过氧化氢酶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过程见课本P79)实验结论:酶具有催化作用,并且催化效率要比无机催化剂Fe3+高得多控制变量法:变量、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的定义。
对照实验:除一个因素外,其余因素都保持不变的实验。
原则:对照原则,单一变量的原则。
2、影响酶活性的条件(要求用控制变量法,自己设计实验)建议用淀粉酶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用过氧化氢酶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
第二节细胞的能量“通货”——ATP1、直接给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的有机物——ATP(是细胞内的一种高能磷酸化合物,中文名称叫做三磷酸腺苷)2、ATP分子中具有高能磷酸键ATP是三磷酸腺苷的缩写,结构式可简写成A—P~P~P,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集团,~代表高能磷酸键。
ATP可以水解(高能磷酸键水解),远离A的~易断裂(释放能量);易形成(储存能量)。
3、ATP和ADP可以相互转化(酶的作用)ADP + Pi+ 能量ATPATP ADP + Pi+ 能量ATP和ADP的相互转化时时刻不停的发生并且处于动态平衡之中。
4、ATP水解时的能量用于各种生命活动。
ADP转化为ATP所需能量来源:动物和人:呼吸作用绿色植物:呼吸作用、光合作用a. ATP的利用吸能反应一般与ATP水解相联系;放能反应一般与ATP的合成有关。
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实用12篇)
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第1篇第五章细胞的基本结构1、研究细胞膜的常用材料:人或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2、细胞膜主要成分:脂质和蛋白质,还有少量糖类细胞膜成分特点:脂质中磷脂最丰富,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蛋白质种类和数量越多3、细胞膜功能:①将细胞与环境分隔开,保证细胞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②控制物质出入细胞③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一、制备细胞膜的方法(实验)原理:渗透作用(将细胞放在清水中,水会进入细胞,细胞涨破,内容物流出,得到细胞膜)选材:人或其它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原因:因为材料中没有细胞核和众多细胞器提纯方法:差速离心法细节:取材用的是新鲜红细胞稀释液(血液加适量生理盐水)二、与生活联系:细胞癌变过程中,细胞膜成分改变,产生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三、细胞壁成分植物:纤维素和果胶原核生物:肽聚糖作用:支持和保护四、细胞膜特性:结构特性:流动性举例:(变形虫变形运动、白细胞吞噬细菌)功能特性:选择透过性举例:(腌制糖醋蒜,红墨水测定种子发芽率,判断种子胚、胚乳是否成活)五、细胞膜其它功能:维持细胞内环境稳定、分泌、吸收、识别、免疫第二节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一、细胞器之间分工(1)双层膜xxx:存在于绿色植物细胞,光合作用场所线粒体:有氧呼吸主要场所(2)单层膜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第2篇1.同源染色体: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形状和大小一般都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母方。
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叫作联会。
联会后的每对同源染色体含有四条染色单体,叫作四分体,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经常发生交叉互换。
2.减数第一次_减数第二次_间通常没有间期,染色体不再复制。
3.男性红绿色盲基因只能从母亲那里传来,以后只能传给女儿,叫交叉遗传。
4.性别决定的类型有XY型(雄性:XY,雌性:_和ZW型(雄性:ZZ,雌性:ZW)。
5.艾弗里通过体外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6.因为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所以说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五章复习检测题1
第五章复习检测题1、在不损伤高等植物细胞内部结构的情况下,下列哪种物质适用于去除其细胞壁?()A.蛋白酶B.盐酸C.纤维素酶D.淀粉酶2.生长旺盛的叶片,剪成5毫米见方的小块,抽去叶内气体,做下列处理(见图及图注),这四个处理中,沉入底部的叶片小块最先浮起的是()AC D3化合物含量突然上升,则改变的条件是()A.停止光照B.停止光照并降低CO2浓度C.升高CO2浓度D.降低CO2浓度4、右图中的曲线分别表示四种植物在不同光照强度下释放或吸收CO2的速率的变化情况。
据图可知,它们当中,最耐阴的一种是()A.①B.②C.③D.④5.下列关于光合作用暗反应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暗反应是一种酶促反应B.暗反应是使CO2变成葡萄糖的反应C.暗反应是一种循环进行的反应D.暗反应只在暗处进行6.(2004年全国理综)离体的叶绿体在光照下进行稳定光合作用时,如果突然中断CO2气体的供应,短暂时间内叶绿体中C3化合物与C5化合物相对含量的变化是()A.C3化合物增多、C5化合物减少B.C3化合物增多,C5化合物增多C.C3化合物减少,C5化合物增多D.C3化合物减少,C5化合物减少7.光合作用包括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下列参与暗反应必需的物质是()A.H2O、CO2、ADP B.CO2、NADPH、A TPC.H2O、CO2、A TP D.NADPH、H2O、ADP8.(2007年北京理综)科学家研究CO2浓度、光照强度和温度对同一植物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得到实验结果如右图。
请据图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光照强度为a时,造成曲线II和III光合作用强度差异的原因是CO2浓度不同B.光照强度为b 时,造成曲线I和II光合作用强度差异的原因是温度的不同C.光照强度为a~b,曲线I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升高而升高D.光照强度为a~c,曲线I、III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升高而升高9、下图是美国科学家鲁宾和卡门进行的实验示意图。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五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章末总结及训练题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五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章末总结及训练题【要点必备】1.酶并非都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 ;酶具有催化作用,其原理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2.酶的作用具有高效性、专一性和作用条件温和等特性。
3.ATP 中远离A 的高能磷酸键易断裂,也易形成(伴随能量的释放和储存)。
生物体内ATP 含量不多,但转化迅速,能保证持续供能。
4.植物产生ATP 的场所是叶绿体、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而动物产生ATP 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光合作用的光反应产生的ATP 只用于暗反应中C 3的还原,而细胞呼吸产生的ATP 用于除C 3还原之外的各项生命活动。
5.有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反应式为:C 6H 12O 6+6O 2+6H 2O ――→酶6CO 2+12H 2O +能量。
无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反应式为:C 6H 12O 6――→酶2C 2H 5OH +2CO 2+少量能量或C 6H 12O 6――→酶2C 3H 6O 3+少量能量。
6.光反应的场所是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产物是O 2、[H]和ATP 。
暗反应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产物是有机物和ADP 、Pi 。
7.光合作用中的物质转变为:14CO2→14C3→(14CH2O);H218O→18O2。
8.光合作用的能量转变为:光能→ATP中活跃的化学能→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
【规律整合】一、生物细胞呼吸方式的判断1.根据生物的类型判断:原核生物无线粒体,大多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如乳酸菌)或者酒精和二氧化碳,但也有些原核生物进行有氧呼吸,如醋酸杆菌、蓝藻等。
高等动物无氧呼吸都是产生乳酸的,高等植物绝大部分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也有产生乳酸的,如马铃薯块茎、甜菜块根、玉米的胚(可记忆为“马吃甜玉米”)等。
2.根据反应物、产物的类型判断(1)消耗O2→有氧呼吸,但无法确定是否同时进行了无氧呼吸。
(2)有H2O生成→有氧呼吸,但无法确定是否同时进行了无氧呼吸。
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五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知识点
第五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一、酶——降低反应活化能◎细胞代谢:细胞内每时每刻进行着许多化学反应.统称为细胞代谢。
◎活化能:分子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所需要的能量称为活化能。
2.定义: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
注:①由活细胞产生(与核糖体有关)③成分: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
②催化性质:A.比无机催化剂更能减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提高化学反应速度。
B.反应前后酶的性质和数量没有变化。
特性:专一性、高效性、多样性③影响酶活性的条件:温度、PH值酶的催化作用需要适宜的温度、pH值等,过酸、过碱、高温都会破坏酶分子结构。
低温也会影响酶的活性,但不破坏酶的分子结构。
二、ATP(三磷酸腺苷)◎ ATP是生物体细胞内普遍存在的一种高能磷酸化合物,是生物体进行各项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它的水解与合成存在着能量的释放与贮存。
1.结构简式 A — P ~ P ~ P2.ATP与ADP的转化◎ ATP ADP + Pi + 能量(物质可逆.能量不可逆.酶不相同)三、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呼吸是通过呼吸运动吸进氧气,排出二氧化碳的过程。
◎细胞呼吸是指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释放出能量并生成ATP的过程。
分为:1.有氧呼吸:⑴概念:指细胞在有氧的参与下.通过多种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释放大量能量.生成大量ATP的过程。
⑵场所: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主要场所线粒体)2O + 能量特别是人和高等动植物获得能量的主要途径。
指细胞在无氧条件下通过多种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分解成为不彻底的氧化产物乳能量散失ATP CO 2H 2O 酶[H]O 2H 2O酶散失ATP 能量②③线粒体基质线粒体内膜。
大多数植物、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
高等动物、乳酸菌、高.将葡萄糖分解为酒精和二②人在剧烈运动时.需要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消耗大量的能量.肌肉细胞则以无氧呼吸的方式将葡萄糖分解为乳酸.释放出一定能量.满足人体的需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温度:主要是通过影响酶的 活性来影响细胞呼吸的速率。
呼 吸 速
率
2.氧气直接影响呼吸速率
A:只有无氧呼吸,且 呼吸强度为OA
B:呼吸强度最弱,即单 位时间消耗有机物最少。 此时,O2吸收<CO2释放
A
C
B
C:只有有氧呼吸,O2吸收=CO2释放
温 度
细胞呼吸速率
下图表示某植物幼根的细 胞呼吸过程中,O2的吸收 量和CO2的释放量随环境 中O2浓度的变化而变化的 曲线,其中线段XY=YZ, 则在氧浓度为a时( C )
能量变 化
光能转换成电能 再变成活跃的化学能 (ATP、NADPH中)
活跃的化学能变成稳 定的化学能
第二阶段
2丙酮酸 酶
4 [H]
场所: 细胞质基质
2 C3H6O3 (乳酸) 2 C2H5OH + 2 CO2
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区别与联系
呼吸场所 是否需氧 分解产物
释放能量
有氧呼吸
主要在线粒体内 需氧分子参加
CO2、H2O 较多
无氧呼吸
细胞质基质 不需氧
CO2、C2H5OH 或C3H6O3
较少
影响呼吸作用的因素——外因
二、实验假设 酵母菌在有氧情况下进行有氧呼吸,产生CO2,在无
氧情况下进行无氧呼吸,产生CO2和酒精。
三、实验用具(略)
1.NaOH的作用是什么? 吸收空气中的CO2 2.澄清的石灰水有什么作用? 吸收酵母菌呼吸产生的CO2 3.如何说明CO2产生的多少?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程度及速度,变浑浊程度高且快的产
甲 上清液 乙 沉淀物 丙 匀浆
(1)向甲瓶中加葡萄糖,瓶中分解产物是 酒精与CO2 (2)向乙瓶中加丙酮酸,瓶中分解产物是 CO2和H2O (3)向三个锥形瓶内分别加入等量的荧光素(遇ATP可 以发光的物质),将等量的丙酮酸分别加入三个锥形瓶 中。发光最强的是 丙 ,原因是
丙瓶中有氧呼吸三个阶段全部进行,产生能量最多
(其它条件相同且适宜,一段时间后【本实验不能用这
句】 ,测因变量。)
将乳清蛋白,淀粉,胃蛋白酶, 唾液淀粉酶和适量水,混合在一 个容器内,调整pH为2.0,保存 在37度水浴锅内一段时间后剩余 的物质为?
淀粉,水,胃蛋白酶,多肽
(6分)下面的三个图是某研究小组围绕探究H2O2分解 条件而获得的实验结果。试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4.生如CO何2多控,制反无之氧则少的条件?如再乙连图通,盛有B瓶澄应清封石口灰放水置的一锥段形时瓶间。后,
三、实验用具(略)
四、实验结果预测 1.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情况下均产生了CO2,能使澄清 石灰水变浑浊。 2.酵母菌在有氧情况下,没有酒精生成,不能使重铬 酸钾溶液发生显色反应;在无氧情况下,生成了酒精, 使重铬酸钾溶液发生灰绿色显色反应。 3、酵母菌的有氧呼吸比无氧呼吸释放的CO2要多
C6H12O6 酶 2 丙酮酸 + 4 [H] +能量(少)
第二阶段
场所: 线粒体
2丙酮酸 +6 H2O 酶 6CO2+20[H] +能量(少)
第三阶段
场所: 线粒体
24 [H] + 6 O2 酶 12 H2O +能量(大量)
无氧呼吸过程
(与有氧呼吸
第一阶段 第一阶段相同)
场所: 细胞质基质
C6H12O6 酶 2 丙酮酸 + 4 [H] +能量(少)
1.酶的概念 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中绝 大多数是蛋白质。(极少数是RNA)
2.酶的三大特性: ⑴高效性——H202酶与FeCl3催化效率的比较 ⑵专一性——淀粉酶水解淀粉与蔗糖(自变量)的实验
斐林试剂检测是否有还原性糖产生是因变量 ⑶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 注:高温、过酸、过碱都会使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 而失活。低温时,酶的活性很低,但酶的空间结构稳 定,恢复适宜的温度,酶的活性可以升高。
2.30个腺苷和60个磷酸基最多能组成多少个ATP(D ) A.30个 B.60个 C.0个 D.20个
3.下列选项中ADP含量增加的过程是(A )
A.K+进入肾小管壁的上皮细胞 B.苯进入生物细胞 C.线粒体中的氢与氧结合 D.甘油被吸收进入小肠上皮细胞
思考:一分子ATP中,含有的腺苷,磷酸基团
和高能磷酸键的数目依次是 、 、 。
②种子含水量高,呼吸作用强,放出热量多,温 度增高,种子易发芽、霉变。
3. 果实蔬菜保鲜应:低温、低氧
注:不能低湿。
将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研磨得到研磨液匀浆,把匀浆分 成等量的两份,其中一份离心分离后,得到上清液(细 胞质基质)和沉淀物。把上清液、沉淀和未分离的细胞 研磨液的匀浆分别放入甲、乙、丙三支锥形瓶,分别进 行下列试 验。请分析试验结果:
(3)如果在B点时往反应的混合物中加入少量同样的酶, 曲线会发生什么变化?为什么?请画出相应的曲线。
该曲线表明,B点的反应底物的浓度足够大,是酶 的数量限制了反应速率的提高,这时加入少量的酶, 会使反应速率加快。
1.生物体内的能源物质总结
细胞中的重要能源物质——葡萄糖 生物体进行各项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糖类 生物体进行各项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ATP 生物体进行各项生命活动的最终能源——太阳能 生物体内的良好储能物质——脂肪 植物细胞中的重要储能物质——淀粉 动物细胞中的重要储能物质——糖原
恩格尔曼的实验
水绵和好氧 细菌的装片
隔绝空气
黑暗,用极细光束照射
完全暴露在光下
结论: 氧是由 叶绿体释放出来的, 叶绿体是光合
作用的场所。 光合作用需要光照
1、为什么选用水绵做为实验材料?
2、为什么选用黑暗并且没有空气 的环境? 3.为什么先用极
1.是因为水绵不仅有细而长的带状叶绿体,而且螺 旋分布于细胞中,便于进行观察分析研究.
实验证明: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产物)全部来 自水(原料),而不是来自CO2
光反应阶段和暗反应阶段的比较
光反应阶段
暗反应阶段
进行部 位
叶绿体基粒囊状结构中 叶绿体基质中
条件
光、色素和酶
ATP NADPH 多种酶催化
物质 水的光解H2O光→2[H]+1/2O2 CO2的固定CO2+C5酶→2C3
变化 合成ATP ADP+Pi +E 光→酶能ATP三碳的还原2C3A→T酶P→[H]C6H12O6
1.光合作用的概念
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 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 放出氧气的过程。
2.绿叶中的色素提取和分离
①色素提取的原理:色素能溶解在有机溶剂无水乙 醇中,可以用无水乙醇提取色素。
②色素分离的原理:色素都能溶解在层析液中,但 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色素分子随层析 液在滤纸上扩散得快,反之则慢,因而不同色素可以在 滤纸上扩散而分开,形成不同的色素带。
A点:随着反应底物浓度的增加,
反应速率加快。B点:反应速率在
此时达到最高。C点:反应速率不
再随反应底物浓度的增加而升高,
维持在相对稳定的水平。
(2)如果在A点时温度升高10℃,曲线会发生什么变化? 为什么?请画出相应的曲线。
如果在A点时温度升高10℃,曲线上 升的幅度变小。因为图中原曲线表示 在最适温度下催化速率随底物浓度的 变化。温度高于或低于最适温度,反 应速率都会变慢。 见右图。
2.ATP是三磷酸腺苷的英文缩写。 结构简式是:A — P ~ P ~ P A代表腺苷(一个腺嘌呤与一个核糖形成的) ~代表高能磷酸键; —代表一般磷酸键。 注:ATP去掉两个磷酸基团(即一磷酸腺苷),就 成了RNA的基本组成单位——腺嘌呤核糖核苷酸。
3.ATP与ADP相互转化方程式
ADP + Pi + 能量
(1)图一、二、三所代表的实验中,实验自变量依次
为 催化剂种类 、 H2O2浓度
、 温度
。
(2)根据图一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酶的催化作用具有高。效性
(3)图二曲线bc段产生的最可能原因是 反应受过氧化氢酶数量(浓度)的限制 。
(4)根据你的理解,图三曲线纵坐标最可能代表
溶液中H2O2的剩余量
。
下图表示的是在最适温度下,反应物浓度对酶所催化的 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1)请解释在A、B、C三点时 该化学反应的状况。
光合作用发现过程中的几个重点实验
1.萨克斯将绿色叶片放在暗处几小时的目的是什么?
将叶片进行饥饿处理,消耗掉叶片中的营养物质。
2.萨克斯对这个实验设计在逻辑上很强的严密性具 体体现在
A.没有对照实验 B.本实验不需要设置对照实验 C.暴光处作为对照实验 D.遮光处作为对照
3.该实验中叶片内含有的叶绿素等色素,会对碘蒸汽处 理后表现的蓝色造成干扰,影响实验效果为增强实验效 果对叶片应作怎样的处理? 热酒精溶液脱色
实验目的:探究PH对H2O2酶活性的影响 分析:不同的PH条件是自变量,H2O2酶活性的高低( 测气泡产生量或观察点燃卫生香的燃烧程度是因变量)
方法步骤:
⑴取三支试管编号为ABC,分别加入1mlH2O2酶溶液 (分组编号,共性处理) ⑵A试管中加入1ml蒸馏水,B试管中加入1mlNaOH溶 液,C试管中加入1ml盐酸,混匀之后,三支试管中各 加入2ml H2O2,振荡。 (控制单一变量,共性处理,体现等量原则) ⑶其它条件相同且适宜,观察三支试管中的气泡产生量
细胞呼吸方程式
1.有氧呼吸(彻底氧化分解) 酶
C6H12O6+6 O2+6 H2O 6 CO2 +12 H2O+能量
2.无氧呼吸(不彻底氧化分解)
C6H12O6 酶 2 C3H6O 3(乳酸)+能量(少) C6H12O6 酶 2 C2H5OH +2 CO2 +能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