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车辆的基本组成及原理

合集下载

地铁 原理

地铁 原理

地铁原理
地铁(地铁交通系统)是一种城市轨道交通系统,采用电力驱动的列车在地下或高架轨道上运行。

其原理是通过利用电力驱动车辆,在地下或高架轨道上按照预定的线路行驶,实现人员的快速、便捷、高效地移动。

地铁的基本原理是利用电力驱动列车运行。

一般情况下,地铁采用供电腔,将交流电通过接触网、供电车和架空电缆等方式传输到电动机上,从而带动列车行驶。

列车通过轨道上的轮子与轨道接触,以保持稳定的运行。

在地铁系统中,列车通常由多个车厢组成,车厢之间通过连挂连接起来。

每个车厢内都配备有座椅、扶手和车门等设施,以满足乘客的需求。

而地铁车站则设有站台和站台边缘,乘客在站台上等待列车的到来,并通过车门上下车。

为了确保地铁的安全和顺畅运行,地铁系统还采用了多种控制和监测技术。

例如,通过信号系统来控制列车的行驶速度和车辆之间的间隔,以保持安全距离。

同时,利用闭路电视监控系统对车站和列车进行实时监控,确保安全和秩序。

除了基本原理外,地铁系统还涉及到其他方面的技术和设备,如地铁线路的规划、设计和建设,车辆的制造和维护,站台和车站的建设等。

所有这些因素相互配合,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地铁交通系统。

总的来说,地铁的原理是利用电力驱动列车在地下或高架轨道
上运行,为城市居民提供便捷、高效的交通服务。

通过合理的规划和管理,地铁系统能够有效缓解城市交通压力,提高交通运输效率,改善人们的出行体验。

地铁工作原理

地铁工作原理

地铁工作原理
地铁是一种现代化的城市交通工具,其工作原理可以描述为以下几个步骤:
1. 首先,地铁由一列列连接在一起的车厢组成,车厢之间通过车钩连接。

每个车厢都配备有电控系统、电机和轮轨,以及乘客座椅和扶手等设施。

2. 在地铁系统中,电力是地铁运行的关键。

电力供应通过架空电线或电力系统提供,这些电力被传送到地铁轨道上的第三轨或轨顶。

地铁车辆通过接触轨道上的电源获取电能。

3. 当地铁系统启动时,电机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电机的运行使车轮转动,使地铁车辆得以行驶。

地铁车辆的行驶速度可以通过控制电机的电流来调节。

4. 地铁车辆行驶在铁轨上,通过轮轨间的摩擦力来保持平稳行驶。

车轮和轨道之间的接触采用导电材料,以便传输电能。

5. 地铁系统中的控制系统起着关键作用,它通过传感器和监控设备实时监测车辆的运行状态和位置。

控制系统还负责监控乘客的安全和车辆的运行调度。

6. 地铁车辆在行驶过程中还需要进行制动,以确保停车和减速的安全。

制动系统通过增加轮轨之间的摩擦力来实现。

总而言之,地铁工作原理是通过电力驱动车辆在轨道上运行,
通过控制系统来监控和管理地铁的运行。

这种高效、低碳的交通方式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应用,为城市居民提供了便捷、舒适的出行方式。

地铁工作原理

地铁工作原理

地铁工作原理
地铁是一种地下交通工具,通过铺设在地下的轨道上的列车,能够在城市之间进行快速、大量人员的运输。

地铁系统的工作原理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 轨道系统:地铁的轨道系统是地铁运行的基础,主要分为铺设在地下的固定轨道和支撑轨道两部分。

固定轨道为列车提供了行驶的方向和位置,支撑轨道主要用于支撑列车的重量。

2. 列车运行:列车通过轨道系统进行运行。

地铁列车一般由多节车厢组成,车厢之间通过联结器连接。

列车的牵引系统包括电力集电装置、电机以及控制系统。

电力集电装置负责从地下的供电轨道中获取电能,经过电机转化为机械能驱动列车运行。

3. 供电系统:地铁的供电系统主要通过架空网或第三轨供电。

架空网是一种类似于电线的结构,沿着轨道的两侧悬挂,通过供电线路将电能传输给列车。

第三轨则是在地铁轨道侧边铺设的一根导电轨道,通过与列车底部的电力集电装置接触,将电能传输给列车。

4. 信号与控制系统:地铁的信号与控制系统对列车运行进行监控和调度。

信号系统通过信号灯和信号设备对列车进行指示,包括列车行进方向、速度等信息。

控制系统对列车的运行进行调度和控制,确保列车之间的安全间隔和运行顺畅。

5. 车站设施:地铁系统还包括车站设施,如出入口、候车区、售票机、安全门等。

车站设施为乘客提供各类服务和设施,以
方便他们的出行。

综上所述,地铁的工作原理主要包括轨道系统、列车运行、供电系统、信号与控制系统以及车站设施。

这些系统的协同作用保证了地铁的正常运行和乘客的出行安全。

地铁的工作原理

地铁的工作原理

地铁的工作原理地铁是一种现代化的城市交通工具,其工作原理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 列车牵引系统:地铁通常由电力机车牵引,车辆上安装了电机、牵引变流器和电池等设备。

当列车启动时,电机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带动车轮前进。

而电能则由牵引变流器提供,将直流电转化为交流电。

2. 线路供电系统:地铁轨道上有供电钢轨,通过导轨和接触装置与列车进行导电连接。

供电系统通常采用第三轨供电或者架空电缆供电两种方式。

第三轨供电是指将电能供给给列车的第三导电轨,而架空电缆则通过悬挂在轨道上方的电缆传送电能。

3. 信号系统:地铁系统中的信号系统用于控制列车的行驶速度、减速和停车。

信号系统主要由信号设备和信号电缆组成,其中信号设备通过信号电缆将信息传递给列车的驾驶员,驾驶员根据信号指示进行行驶操作。

4. 轨道系统:地铁轨道系统是地铁运营的基础设施,通常由两条平行的钢轨组成。

地铁车轮通过轨道与地面或者地下的钢轨接触,使列车保持在相对固定的行车轨道上。

5. 制动系统:地铁列车的制动系统用于控制列车的速度和停车。

制动系统通常分为机械制动和电气制动两种方式。

机械制动通过摩擦力减速或停车,而电气制动则通过电机反馈电能减速或停车。

6. 安全系统:地铁的安全系统主要包括列车防撞系统、火灾报警系统、紧急制动系统等。

这些系统通过传感器和控制装置,监测列车和地铁站内的情况,一旦发生紧急情况,可以及时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

7. 车站设施:地铁车站是乘客进出地铁的重要场所,车站通常设有售票窗口、自动售票机、安检门、闸机等设施,以及候车区域、引导标识等。

这些设施旨在提供便捷的购票和乘车环境,确保乘客的安全和秩序。

综上所述,地铁工作原理涵盖了列车牵引系统、线路供电系统、信号系统、轨道系统、制动系统、安全系统以及车站设施等多个方面。

这些系统的合理运行和配合,将保证地铁的正常运营,提供高效、便捷和安全的城市交通服务。

地铁机车基本组成及原理

地铁机车基本组成及原理
人员安全:加强人员培训和管理,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确保工作人员在工 作中遵守安全规定。
紧急救援:建立完善的紧急救援体系,制定应急预案,配备专业的救援设备和人员,确保在 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救援。
环保措施:采取一系列环保措施,减少地铁机车对环境的影响,如降低噪音、减少废气排放 等。
辅助系统:用于提供列车照明、 空调等辅助设备所需的电力
照明系统组成:包括灯具、电源、控制回路等 照明方式:一般采用LED灯具,具有节能、环保、寿命长等优点 照明控制:通过智能控制技术实现照明自动调节,提高照明效果和节能性 照明安全:采用防触电保护措施,确保照明系统安全可靠
空调系统组成:包括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和蒸发器等部件
节能减排:采用高效节能技术, 降低机车运行时的能源消耗
减少排放:减少机车运行时的 噪音、废气等污染物的排放
资源回收:对废旧机车进行 回收处理,实现资源再利用
环保宣传:加强环保宣传,提 高公众对地铁机车的环保意识
地铁机车的组成:包括车体、转向架、牵引系统、制动系统等 地铁机车的原理:通过电力驱动,实现列车运行和制动 地铁机车的功能:运输乘客、实现城市交通的快速和便捷 地铁机车的未来发展:提高运行速度、优化能源利用、智能化发展等
智能化:未来地铁机 车将更加智能化,实 现自动驾驶、智能调 度等功能,提高运营 效率。
绿色化:未来地铁 机车将更加注重环 保,采用清洁能源, 减少对环化,采 用新材料和新技术, 降低能耗和运营成本 。
多元化:未来地铁机 车将更加多元化,不 仅满足城市交通需求 ,还将拓展到旅游、 文化等领域。
工作原理:通过制冷剂在系统中循环,吸收车厢内的热量并将其排放到车外,从而实现制冷 效果
空气处理过程:空调系统对进入车厢的空气进行过滤、除湿和制冷等处理,以保证乘客的舒 适度

轨道车安全培训教材内容

轨道车安全培训教材内容

轨道车安全培训教材内容第一章轨道车的基本知识轨道车是指在轨道上行驶的一种交通工具,其主要特点是靠轨道进行定位和行进。

为了确保轨道车的安全运行,必须了解以下基本知识:1. 轨道车的分类轨道车按照用途可以分为地铁列车、有轨电车、轻轨车辆等,每种类型的轨道车在结构和使用上有所不同,因此在培训过程中需要给予具体说明。

2. 轨道车辆的构造轨道车辆由车体、车厢、车轮、牵引系统、制动系统等多个部分组成。

培训人员需要了解每个部分的作用和功能,并且掌握其基本原理。

3. 轨道车的行车原理轨道车的行车原理是通过车轮与轨道的摩擦力来推动车辆前进,因此在行车时需要特别注意轮轨之间的接触状态和保持良好的摩擦力。

第二章轨道车的安全操作规范为了确保轨道车的安全运营,操作人员必须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操作。

以下是轨道车的安全操作规范:1. 轨道车的上下车操作操作人员在上下车时应当使用指定的出入口,避免乘客的随意进出。

同时,上下车时需要注意脚步稳定,避免扭伤或摔倒。

2. 轨道车的启动和停车操作操作人员在启动和停车时需要通过控制台的按钮或手柄来操控轨道车的运行。

启动和停车时必须平稳,避免急刹车或急加速造成乘客受伤。

3. 轨道车的限速要求在轨道车的运行过程中,有必要根据路段的条件、线路的曲率和坡度来设定合理的限速要求,保证车辆的稳定和安全。

第三章突发事件处理与应急措施在轨道车运行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突发事件,例如火灾、乘客突然晕倒等。

操作人员需要掌握相应的应急处理措施:1. 火灾应急处理如果发生火灾,操作人员首先需要迅速报告,并引导乘客到指定的安全出口疏散。

同时,使用灭火设备进行初期灭火,并通知相应的消防部门。

2. 乘客伤病应急处理如果乘客出现晕厥、心脏骤停等紧急情况,操作人员需要迅速联系相关医护人员,并提供紧急救助,保证乘客的生命安全。

3. 脱轨救援措施如果发生轨道车脱轨的情况,操作人员需要立即报告,同时引导乘客保持冷静,并按照指示迅速撤离车辆,寻找适当的避难点等待救援。

地铁的原理和使用原理

地铁的原理和使用原理

地铁的原理和使用原理
地铁的原理是基于轨道交通系统,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原理和使用原理:
1. 地铁车辆的运行原理:地铁车辆是由电力驱动的,通过电动机带动车轮转动,实现车辆的运行。

通常地铁车辆采用集电装置吸取架空电缆或者第三轨的电力,然后通过车轮与轨道传递电能,驱动车辆前进。

地铁车辆的制动系统、转向系统等也是确保地铁安全运行的关键部件。

2. 地铁的供电系统原理:地铁的供电系统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架空电缆供电,通过高架或者地下的电缆来供电;另一种是第三轨供电,通过在轨道旁边设置一条带电的第三轨供电。

通过供电系统,地铁车辆可以获取所需的电能,保证正常运行。

3. 地铁的信号控制原理:地铁的信号控制系统用于控制各个车辆在轨道上行驶的速度和距离,以确保车辆之间保持安全距离,避免发生碰撞和事故。

信号控制系统通过信号灯、电子设备等手段,根据车辆位置和速度信息,向车辆发送指令,要求其减速、停车或继续前进。

4. 地铁的使用原理:地铁的使用原理包括乘客进出车辆的方式、车站管理和安全控制等。

乘客通常在地铁站内购票或者使用电子支付等方式购买车票,并按照规定的通道和出入口进出车站。

车站管理和安全控制包括人流控制、安全检查、应急预案等方面,保证乘客的安全和地铁的正常运营。

总的来说,地铁的原理是通过电力驱动车辆在轨道上运行,同时借助供电系统、信号控制系统和车站管理等手段,实现地铁的安全、高效运营。

地铁的动力原理

地铁的动力原理

地铁的动力原理地铁的动力原理是通过电动机驱动列车前进。

地铁列车主要有两种传动方式:直流传动和交流传动。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两种传动方式的工作原理。

直流传动方式是最常见的地铁传动方式之一。

直流传动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电动机、牵引电缆、电压变换装置和控制系统。

电动机是地铁列车的动力源,它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使列车得以前进。

牵引电缆将供电装置提供的直流电能传输给电动机。

电压变换装置负责将供电装置提供的高压直流电压变换为适合电动机工作的低压直流电压。

控制系统通过控制电动机的工作状态,实现列车的加速、减速和停车。

直流传动方式的工作过程如下:首先,供电装置提供直流电能,通过牵引电缆传输到电动机。

电动机通过电磁感应原理,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驱动车轮转动。

电动机的转动通过传动装置传递给车轮,从而推动列车前进。

控制系统根据列车运行的需要,调节电动机的工作状态,控制列车的速度和停车。

交流传动方式也是地铁常用的一种传动方式。

交流传动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交流电机、变压器和控制系统。

交流电机是地铁列车的动力源,它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推动列车前进。

变压器用于将供电装置提供的交流电压变换为适合电动机工作的交流电压。

控制系统通过调节电动机的工作状态,控制列车的速度和停车。

交流传动方式的工作过程如下:首先,供电装置提供交流电能,经过变压器变压换流后,传输到电动机。

电动机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从而推动列车前进。

控制系统根据列车运行的需要,调节电动机的工作状态,控制列车的速度和停车。

除了直流传动和交流传动方式之外,地铁列车还可以采用其他类型的动力装置,如线性感应驱动、永磁同步驱动等。

这些动力装置的工作原理各不相同,但本质上都是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推动列车前进。

总之,地铁的动力原理是通过电动机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推动列车前进。

直流传动和交流传动是最常见的地铁传动方式,分别通过直流电和交流电驱动电动机工作。

了解地铁的动力原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地铁的运行原理,并对其维护和修理提供技术支持。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构造课件 单元7.2 牵引系统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构造课件 单元7.2 牵引系统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变器由三相组成,每 一相带两个开关,它 们都使用IGBT(或GTO) 模块。在输出端子上 ,它提供可变频率、 可变振幅的三相电源 ,持续改变所连接的 牵引电机的转速和扭 矩。它可以运行在牵 引模式和电制动模式 (再生电能)
单元七 牵引系统装置
• ②制动斩波部分。逆变器配有两个或一个制动斩波器。外部制动电阻 器与这两个制动斩波器相连。制动斩波器与制动电阻器一起构成制动 电路。制动电路的功能是:施加电制动时,牵引电机是作为发电机运 行,它将列车动能转换为电能。如果线路能够吸收这部分能量(即未 达到电压限制的上限),这部分能量就会通过逆变器重新生成电能进 入供电网络;如果线路不能吸收这部分能量(已达到电压限制的上限 ),制动斩波器在控制单元的控制下接通。此时,制动能量在制动电 阻器中被转换为热能,以阻止电压升高到上限以上。续流二极管还能 保证在接触器分断及直流高速开关分断时不致于造成电流突然中断而 引起直流回路过压。
置。
熔断器
绝缘 框架
伸缩杆 受电靴臂
电缆


活动
弹簧
铰链
单元七 牵引系统装置
二)、高速断路器
• 1、功能

高速断路器主要是对牵引逆变器与高压电路进行
隔离,同时对牵引系统进行保护。在列车牵引系统的
电路出现异常的情况下(如过电流、逆变器故障或线
路短路),高速断路器( HSCB)能够将各牵引设备从
受电弓线路上安全断开。VVVF逆变器通过高速断路器
的频率。根据异步电动机的原理,电机转矩与电机电
压和电源频率之比的平方成正比、与转差频率成正比
。同时,当转差频率为负值时,转矩为负值,产生制
动力。因此,在采用VVVF逆变器的电动车中,只要控
制压频比和转差频率即可自由地控制牵引力和再生制

城轨车辆供风系统—气路传动原理说明

城轨车辆供风系统—气路传动原理说明

二 系统组成
图2-51 隔离塞门(B05/1,B05/2)
二 系统组成
每组T-M车上都有通过CAN总线连接的两个网关阀、两个智能阀组成一 个分布式的制动控制网络。每个网关阀为TMS系统提供接口,通过TMS系统 接受列车制动指令和电制动信息(万一TMS不工作,网关阀还接受列车应急 模式线以进行相应的制动),并对制动指令值进行计算和传输、接收和处理, 并最终经过制动控制装置G阀/S阀的2口、3口给基础制动装置(C01/C03)的 制动缸充风,通过踏面制动单元产生相应等级的制动力。
高度阀(L06.1 和 L06.2)用于调整转向架和车体之间的高 度,使其保持在一限定范围内。
过流阀(L07)是为了平衡每个转向架上两个空气弹簧的 压力,阻止两个空气弹簧之间产生大于1.0巴的压力差,避免车 体倾斜过度。
二 系统组成
(五) 汽笛装置(P组)
总风管的压力空气经过截断塞门(P01),电磁阀(P02) 送至风笛(P03)。P组设备只安装在拖车(Tc车)上。
空压机通过一个空气过滤器吸入空气。随后空气在空压机的第一阶段被压缩, 然后经过一个中间冷却器在第二阶段被压缩。随后,压缩空气通过附加的后冷却 器,经过压力软管、安全阀(12.0bar)进入到一个双塔式空气干燥装置。经过干 燥后的压缩空气通过安全阀(A02)被送入总风缸(A03)。
二 系统组成
(一) 风源装置(A组)
二 系统组成
(三) 停放制动部分
从截断塞门(B30.02/B31.02)过来的压缩空气分支经过缩堵 (B30.04/B31.04)、脉冲电磁阀(B30.05/B31.05)、双向阀(B30.06/B31.06)、 带电塞门(B30.07/B31.07)、软管(C09)给停放制动缸供风。

地铁是怎么驱动的原理

地铁是怎么驱动的原理

地铁是怎么驱动的原理
地铁是一种使用电力驱动的交通工具,通过铁轨上的电力供应来提供动力。

以下是地铁驱动的基本原理:
1. 供电系统:地铁的供电系统主要由供电站和接触网组成。

供电站将高压交流电转换为地铁所需的直流电,并通过电缆和地下供电通道将电力输送到铁轨上。

2. 接触网:铁轨上方悬挂有一条电气化的接触网,上面通有直流电。

地铁车辆上安装有集电靴,当车辆行驶时集电靴与接触网接触,从而将电能传输到车辆。

3. 传动系统:地铁车辆通常由电动机驱动,电动机连接到车轮上。

当电能传输到车辆后,电动机开始运转,并通过传动系统驱动车轮转动。

4. 控制系统:地铁的驱动还需要一个精确的控制系统。

乘务员或自动驾驶系统可以通过控制系统控制电能的传输和电动机的运行,从而实现车辆的加速、减速和停车等操作。

综上所述,地铁的驱动原理主要是通过供电系统将电能传输到车辆上,再通过电动机和传动系统实现车辆的运动。

这种电力驱动的方式可以提供稳定和高效的动力输出,使地铁成为一种快速、安全和环保的交通工具。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构造实训报告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构造实训报告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构造实训报告一、引言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是现代城市交通建设的核心组成部分,轨道交通车辆的构造对于确保交通运营的安全和效率至关重要。

本报告将对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的构造进行实训报告,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相关知识。

二、轨道交通车辆概述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是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基本部件,通常由列车头、车体、车厢、车轮等组成。

车头用于牵引和控制列车,车体是乘客乘坐的部分,车厢用于承载乘客,而车轮则是车辆在轨道上行驶的关键。

三、车辆构造1. 车头构造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的车头通常由司机室、电气设备室、控制室等组成。

司机室是列车驾驶员的操作区域,其中设有各种控制装置和监控设备,以便对车辆进行操控。

电气设备室主要用于存放列车所需的电气元件和设备,包括电动机、变频器、牵引变流器等。

控制室是车辆的大脑,负责对列车的各种操作和信息进行处理和控制。

2. 车体构造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的车体通常由车体骨架、外壳和车门等组成。

车体骨架是车辆的主结构,由钢材制成,承载着车体的整体重量和载荷。

外壳则是保护车内乘客和设备的重要部分,通常由铝合金制成,具有一定的强度和防腐能力。

车门用于乘客上下车,通常配有电子控制系统,以确保安全和便捷的乘车体验。

3. 车厢构造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的车厢通常由座椅、扶手、车载设备等组成。

座椅是乘客乘坐的主要区域,通常采用可调节的设计,以提供不同身高和体型乘客的舒适度。

扶手用于乘客站立时提供支撑,通常采用防滑材料制成,以确保乘客的安全。

车载设备包括空调系统、广播系统、紧急疏散装置等,以提供舒适和安全的乘车环境。

4. 车轮构造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的车轮通常由车轴和车轮胎组成。

车轴负责连接和支撑车轮,承受车辆的重量和扭矩。

车轮胎作为车辆与轨道之间的接触部分,承受着巨大的载荷和冲击,通常由耐磨橡胶制成,以确保行驶的平稳和安全。

四、实训过程本次轨道交通车辆构造的实训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1. 设计与制造在实训过程中,首先需要进行车辆的设计与制造。

地铁工作原理

地铁工作原理

地铁工作原理地铁,作为城市交通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高效、快速的运行离不开先进的工作原理。

地铁的工作原理主要包括车辆动力系统、轨道系统、信号系统和供电系统等多个方面。

下面将从这几个方面来介绍地铁的工作原理。

首先,车辆动力系统是地铁运行的核心。

地铁车辆通常采用电力驱动,通过电动机驱动车轮转动,从而推动列车行驶。

电力通常来自供电系统,通过接触网或第三轨供电。

在地铁车辆设计中,还会考虑到制动系统、牵引系统等,以确保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的安全和稳定。

其次,轨道系统是地铁行驶的基础设施。

地铁轨道通常由钢轨和轨枕组成,轨道的铺设需要考虑到线路的曲线、坡度、轨道的平整度等因素,以确保列车行驶的平稳和安全。

此外,地铁轨道还需要进行定期的检修和维护,以保障轨道的使用寿命和运行安全。

再次,信号系统是地铁运行的重要保障。

地铁信号系统通过信号机、轨道电路、车载信号设备等组成,用于控制列车的行驶和停车,以及保证列车之间的安全距离。

信号系统的精准和可靠对于地铁运行的安全至关重要,因此地铁公司通常会对信号系统进行严格的监测和维护。

最后,供电系统是地铁运行的重要支撑。

地铁列车的电力通常来自供电系统,供电系统通常包括变电所、接触网、第三轨等设施,用于向列车提供稳定的电力。

供电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对地铁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地铁公司通常会对供电系统进行定期的检修和维护。

综上所述,地铁的工作原理涉及到车辆动力系统、轨道系统、信号系统和供电系统等多个方面,这些方面相互配合,共同保障了地铁的高效、快速、安全运行。

地铁作为现代城市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工作原理的不断创新和完善将进一步提升城市交通运输的水平,为人们出行提供更加便利和舒适的服务。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及结构(第一章车辆形式、组成、限界)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及结构(第一章车辆形式、组成、限界)
地下铁道车辆通用技术条件”(GB/T7928— 87)规定:司机室内的噪声不超过80dB(A), 客车内的噪声以不超过83dB(A)为限。
二、城轨车辆及其型式
1、城轨车辆的构成
车体 转向架(动力/非动力) 牵引缓冲装置(钩缓装置) 制动装置(气制动、磁轨制动、电阻/再生制动) 受流装置 车内设备 电气/控制系统 通信信号系统
1.4~1.55
215O 950 6700~6700 1900/1800 B-2-B 650 3900~5600 3700
4 1100 1900 202~224 约0.3
6 9 70 60 >1 >1.2 >2 约1.6
2150 900~950 7500-7500 1900/1800
B-2-B
3900~5600 3700 4 1300 1900
不同运输形式的能力距离比较
城轨运行环境的要求与影响
(1)运输能力及技术特征
线路客运能力分类
单向运能(人次/h) 适用车型 列车最大长度(m) 线路型式(市中心区) 最高速度(’Km/h) 旅行速度(km/h) 适用城市市区人口规模(万人)
一(高运量)
二(大运量)
地铁
5万~7万
3万~5万
A
B(或A)
2、城轨车辆型式
按走行方式
双轨:钢论、胶轮 单轨:胶轮 磁悬浮
驱动方式
粘着式:旋转电机 直/交流电机 非粘着式:直线电机
按设备配置条件
拖车( A:带司机室) 动车(C:无司机室) 带受电动车(B:无司机室)
按承载性能/运量
地铁 轻轨 电车
1.4~1.55
4、城轨列车组成

地铁驱动原理

地铁驱动原理

地铁驱动原理
地铁,作为城市交通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驱动原理是保障地铁运行的关键。

地铁的驱动原理主要包括动力系统、牵引系统和制动系统三个方面,下面将逐一介绍。

首先,地铁的动力系统是地铁运行的动力来源,主要包括电力机车、内燃机车
和电力传动车。

其中,电力机车是地铁主要的动力来源,它通过接触网获取电能,再通过牵引系统传递给地铁车辆,从而驱动地铁行驶。

电力机车的动力系统由电机、传动装置和控制系统组成,电机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传动装置将电机的旋转运动转化为地铁车轮的旋转运动,控制系统则用于控制电机的启停和转速,以实现地铁的平稳运行。

其次,地铁的牵引系统是地铁车辆与动力系统之间的连接装置,主要包括牵引
电缆、牵引装置和牵引电机。

牵引电缆将电能从接触网传递给地铁车辆,牵引装置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再通过牵引电机传递给地铁车辆,从而驱动地铁行驶。

牵引电机是地铁车辆的动力来源,它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再通过传动装置传递给地铁车轮,从而驱动地铁行驶。

最后,地铁的制动系统是地铁行驶过程中的安全保障,主要包括制动器、制动
控制系统和辅助制动系统。

制动器通过摩擦或电磁力将地铁车轮的旋转运动转化为热能,从而减速或停止地铁行驶。

制动控制系统用于控制制动器的启停和力度,以确保地铁的平稳制动。

辅助制动系统则用于在紧急情况下提供额外的制动力,以确保地铁的安全运行。

综上所述,地铁的驱动原理是地铁运行的关键,其动力系统、牵引系统和制动
系统共同保障地铁的安全、平稳运行。

只有这三个系统紧密配合,地铁才能高效、可靠地运行,为城市居民提供便利、快捷的出行服务。

简述轨道交通的基本原理

简述轨道交通的基本原理

简述轨道交通的基本原理轨道交通是指在特定的轨道上运行的交通方式,包括铁路、地铁、有轨电车等。

它是现代城市交通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高速、大运量、安全可靠等特点。

轨道交通的基本原理主要包括轨道布设、轨道车辆、牵引供电以及信号控制。

首先,轨道交通的基本原理之一是轨道布设。

轨道布设是指在城市中规划和建设轨道交通线路的过程。

轨道交通的轨道通常是建在地面、地下或高架等位置,根据城市的规划、地形和交通需求等因素确定。

轨道布设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实现交通网络的连通性,方便乘客出行。

同时,轨道布设还要考虑到列车的行驶速度、弯曲半径、坡度等因素,以保证列车的安全和乘坐舒适度。

轨道交通的另一个基本原理是轨道车辆。

轨道车辆是指在轨道上运行的交通工具,包括列车、地铁列车等。

轨道车辆通常具有多节编组的形式,每一节车厢都有乘客座位和储物空间。

轨道车辆的设计要考虑到列车的运行速度、载客量、乘坐舒适度、安全性等因素。

同时,轨道车辆还需要具备防震、防碰撞等功能,以确保列车在运行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牵引供电是轨道交通的又一基本原理。

牵引供电是指为轨道车辆提供动力和供电的系统。

常见的牵引供电方式有第三轨供电和架空电缆供电。

第三轨供电是通过将电源供电线安装在地面或地下的第三轨上,利用列车上的抽头进行电力传输。

而架空电缆供电则是通过在列车运行路线上悬挂电缆,利用接触网与列车上的受电弓进行电力传输。

牵引供电系统需要保证供电稳定、电压恒定、能耗低等要求,以满足列车正常运行的需要。

最后,轨道交通的基本原理之一是信号控制。

信号控制是通过信号灯和信号设备来控制轨道交通的运行。

信号控制的主要目的是确保列车的安全运行和交通的有序进行。

信号控制系统会根据列车的运行情况自动发出信号,指示列车的停车、开车、减速等操作,同时也会通过信号设备监控轨道交通的运行情况,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信号控制系统的设计需要考虑到列车的速度、距离、信号灯的位置、信号灯的颜色等因素,以确保列车的运行安全和效率。

地铁车辆知识

地铁车辆知识
与干线机车车辆相比,在构造和运 用性能上有如下特点:
3
构造上:
车辆总体—概述
➢ 地铁列车本身带有动力牵引装置,不需 要连挂机车就可以在地铁线路上正常运 行。
➢ 地铁车辆通常是固定编组的,由全动车 或动+拖车构成拖车车辆trail car(TC), 本身无动力牵引装置,与铁路客车相近; 动车motor car(MC),本身带有动力 牵引装置。
11
车辆总体——基本概念
(2)车辆编号 地铁车辆的编号包含了线路、车辆类型等信息。
如: 一号线: 1 A 0 1 其中: 1 —— 线路编号;即一号线。
A —— 车辆类型;即A、B、C等。 01— 车辆的编号;即第1列车。 二号线:
0 2 A 0 43 其中: 02——线路编号;即二号线;
A —— 车辆类型;即A、B、C等 043— 车辆的编号。
具有制动列车和产生电功率的双重效用,因此对 于行车密度大的地铁车辆具有明显节能的效果。 2)电阻制动:
当车辆施加常用制动时,牵引电机变成发电机状 态,将车辆的动能转变成电能,如果制动列车所在的 接触网供电区无其它列车吸收该制动能量,网压迅速 上升,当网压达到设定最大的设定值后,制动电阻接 通,此时牵引控制系统将发电机发出的电能转换为制 动电阻的热能散逸到大气中。
列车两端备有自动车钩,实现机械、电气、
气路的整体联结。每一个A-B车组构成独立的动
力单元,自成体系,但司机可在一端A车上通过贯
通全车的列车线控制四节车同步运行。编组方
式不可互换。
10
车辆总体——基本概念
一位端
二位端 一位端
二位端 二位端
一位端 二位端 一位端
全自动车钩
半永久牵引杆
半自动车钩

地铁车辆的基本组成及原理

地铁车辆的基本组成及原理
充电机的工作原理是将辅助逆变器输出的AC380V变换成 DC110V输出,供全车控制用电和蓄电池充电使用。
DC24V模块是将DC110V变换成为DC24V电压供地铁列车 24V用电设备使用。
82
系统原理:
辅助电源电路系统采用各电源系统贯穿全列车 的方式。辅助电路系统由辅助逆变器、低压电 源以及蓄电池提供电源,为地铁车辆上除牵引 动力系统之外的所有用电设备提供电力。
12
3.城轨车辆技术介绍
13
A、B型车辆参数比较
14
15
16
城轨车辆主要组成车编组图(6节编组)
19
车体
车体概述 ●车体是容纳乘客和司机驾驶的地方,又可以安装与连接其他设备和部件。 ●一般有底架、端墙、侧墙及车顶等。 ●车体结构为轻型、整体承载铝合金结构,底架、侧墙、端墙及车顶均承受载荷。 车体结构能承受垂向、纵向、扭转等载荷。司机室端部结构设计必须满足意外撞车 时的要求。 车体分类 ●按车体形状可以分为V型车体和鼓型车体 ●按车体生产工艺可以分为全焊接车体和铆接车体 ●按车体材料可以分为铝合金车体和不锈钢车体。铝合金车体特点:重量轻、结构 刚度大、隔音能力好、底架设备悬挂布置方便等优点;不锈钢车体具有熔点高、免 油漆等特点。
76
77
受电弓与集电靴的技术参数比较
78
79
80
电气辅助系统
81
辅助系统包括逆变器及充电机箱(低压电源)、辅助高 压箱、扩展供电箱、接地开关箱等设备。
辅助逆变器是将母线DC1500V网压逆变成三相AC380V的 电压输出的设备,提供地铁列车上的AC220V用电设备及 AC380V用电设备使用。
38
钩缓装置及车体吸能过程
阶段 1:正常情况下由可复原的弹性缓冲器进行能量 吸收。

地铁原理知识点总结

地铁原理知识点总结

地铁原理知识点总结地铁,作为现代城市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交通运输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地铁便捷快速的特点受到了广大市民的喜爱,但是地铁的原理知识对于一般市民来说可能并不十分了解。

下面就来对地铁的原理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地铁的基本构造地铁主要由车站、隧道、车辆、轨道和信号系统等组成,其基本构造如下:1. 车站:地铁车站是地铁线路的起点、终点和中间停靠点,主要是供乘客上下车和换乘使用的地方。

车站内有站台、售票厅、候车室和换乘通道等设施。

2. 隧道:地铁线路主要由地下隧道构成,也有部分地铁线路是地面或者高架的轨道。

地铁隧道是地铁列车行驶的通道,隧道内部一般有轨道、供电系统、通风设施以及安全设施等。

3. 车辆:地铁车辆是地铁运输系统中的重要部分,它负责乘客的运输。

地铁车辆一般由车体、动力系统、制动系统、车门系统和车内设施等组成。

4. 轨道:地铁轨道是地铁列车行驶的基础设施,它主要由轨道梁、轨道道床和轨道道基等部分组成。

5. 信号系统:地铁列车的运行需要严格的信号系统控制,它主要由信号设备、信号机、信号线路和信号系统控制中心等设施组成。

以上就是地铁的基本构造,下面将分别介绍地铁的各个部分的原理知识点。

二、地铁车辆的原理知识地铁车辆是地铁系统中的核心部分,它担负起了乘客的运输任务。

地铁车辆的原理知识主要包括车体结构、动力系统、制动系统、车门系统和车内设施等。

1. 车体结构:地铁车辆的车体结构一般由车体壳、车体隔音、车体地板和车体侧墙等组成。

车体材料一般选用轻量高强度的铝合金,以确保车辆的安全和舒适。

2. 动力系统:地铁车辆的动力系统一般由牵引系统、传动系统和制动系统组成。

地铁车辆的动力系统一般采用电力传动,电机将电能转换为机械能,从而驱动车辆行驶。

3. 制动系统:地铁车辆的制动系统一般由电磁制动和空气制动组成。

电磁制动是通过电机的逆变来产生制动力,而空气制动则是利用空气压力来进行制动。

4. 车门系统:地铁车辆的车门系统一般采用自动开关的电动车门,乘客可以通过车门进行进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2. 二号线一期工程车辆主要技术参数
地铁车辆:地铁车辆是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重要 组成部分,也是技术含量较高的机电设备。
地铁车辆应具有先进性、可靠性和实用性,应满 足容量大、安全、快速、美观和节能的要求。地 铁车辆有动车(M,Motor)和拖车(T, Trailer)、带司机室车和不带司机室车等多种形 式;动车本身带有动力牵引装置,拖车本身无动 力牵引装置;动车又分为带有受电弓的动车和不 带受电弓的动车。
.
5
车辆主要技术参数
.
6
2号线一期工程的车辆选型
我们采购的车辆是:车辆采用B型车。列车编组为6辆编组
4动2拖。16列。
编组方式为:=Tc-Mp-M*M-Mp-Tc=
Tc:带司机室的拖车
Mp:带受电弓的动车
M:不带受电弓的动车
= ——全自动车钩; ― ——半永久牵引杆
* —— 半自动车钩
每个Tc-Mp-M为最小可动单元,整列车可解编为两个Tc
.
37
半永久牵引杆技术特征
人工机械连接,不具备自动机械解钩功能; 人工气路连接; 人工电路连接; 解钩作业需在车辆段采用非气动方法进行
.
38
.
39
钩缓装置及车体吸能过程
阶段 1:正常情况下由可复原的弹性缓冲器进行能量 吸收。
阶段 2:由可恢复的弹性缓冲器和不可复原的可压溃 筒体进行能量吸收。
.
13
3.城轨车辆技术介绍
.
14
A、B型车辆参数比较
.
15
.
16
.
17
城轨车辆主要组成系统
.
18
列车编组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9
列车编组图(6节编组)
.
20
车体
车体概述 ●车体是容纳乘客和司机驾驶的地方,又可以安装与连接其他设备和部件。 ●一般有底架、端墙、侧墙及车顶等。 ●车体结构为轻型、整体承载铝合金结构,底架、侧墙、端墙及车顶均承受载荷。 车体结构能承受垂向、纵向、扭转等载荷。司机室端部结构设计必须满足意外撞车 时的要求。 车体分类 ●按车体形状可以分为V型车体和鼓型车体 ●按车体生产工艺可以分为全焊接车体和铆接车体 ●按车体材料可以分为铝合金车体和不锈钢车体。铝合金车体特点:重量轻、结构 刚度大、隔音能力好、底架设备悬挂布置方便等优点;不锈钢车体具有熔点高、免 油漆等特点。
每个转向架设有4个踏面制动单元,其中2个带 有停放制动功能,成对角布置。
单元制动箱内均设有闸瓦间隙自动调整器,当 由于闸瓦或车轮的磨耗,使闸瓦和车轮的间隙 大于某一规定值时,闸瓦间隙调整器就会自动 动作,保证闸瓦间隙始终保持在规定的范围内。
.
51
.
52
.
53
转向架
转向架作用: 1. 动车转向架具有驱动作用,通过齿轮传动装置将牵
-Mp-M最小可动单元。
.
7
车辆受电
车辆受电方式:架空接触网受电弓
额定供电电压
DC 1500V
接触网高度(距轨面) 地下区段 地面及高架区段 库内
4040mm 5000mm 5300mm
.
8
.
9
列车速度
最高运行速度: 构造速度: 平均旅行速度:
80 km/h 90 km/h ≥36km/h
列车外部照明设有前置灯和标志灯; 客室内部照明设有正常照明和紧急照明; 照明方式采用LED平面光源,具有寿命长、节
能、环保等优点。
.
46
.
47
.
48
空气制动系统
.
49
.
50
基础制动装置
其作用是将制动缸活塞上所产生的推力(制动 源力)放大若干倍后均匀地传递到各个闸瓦, 使之压紧车轮产生制动作用。
全自动车钩技术特征
自动机械连接; 自动气路连接; 自动电路连接; 可在司机室内操作,实现自动气动解钩; 全自动车钩还设置过载保护装置
.
34
半自动车钩
.
35
半自动车钩技术特征
自动机械连接; 自动气路连接; 人工电路连接; 可自动连挂,可人工拉动手柄进行解钩
操作。
.
36
半永久牵引杆
阶段 3:全自动车钩的过载保护装置发生作用,全自 动车钩向后移动。
阶段 4:相邻Tc车的防爬装置互相接触并发生变形, 吸收能量。
阶段 5:相邻Tc车端部结构变形吸收能量。
.
40
贯通道
.
41
贯通道
.
42
车门
.
43
.
44
空调和通风
.
45
照明系统
列车照明系统采用110VDC电源,包括外部照明 和内部照明;
.
21
Tc车车体(带司机室的拖车 )
.
22
Mp车车体(带受电弓装置的动车 )

.
23
M车车体(不带受电弓的动车 )
.
24
驾驶室
.
25
铝合金车体与不锈钢车体的比较
.
26
内装
.
27
座椅、拉手、照明、通风、车门、空调及取暖
.
28
.
29
.
30
车钩和缓冲器
.
31
.
32
全自动车钩
.
33
地铁车辆基础知识培训
运营公司
.
2013.03 1
目录
1. 城轨车辆类型 2. 二号线一期工程车辆主要技术参数 3. 城轨车辆技术介绍
.
2
1.城轨车辆类型
依据是所选用列车的规格。按照国际标准,城市轨道交通列车可 分为A、B、C三种型号,分别对应3米、2.8米、2.6米的列车宽度。
凡是选用A型或B型列车的轨道交通线路称为地铁,采用5~8节编 组列车。
最大常用制动: 紧急制动:
≥1.0m/s2 ≥1.2m/s2
.
12
列车故障状态下运行能力要求
列车在丧失1/4动力的情况下,可适当降低列车运 行速度。
列车在AW3载荷工况下,丧失1/2动力的情况下, 能在正线30‰坡道上起动,运行到下一站,清客 后空车能运行至车辆段。
一列AW3载荷的列车,全部丧失动力时,能由一 列空载(AW0)列车,在正线30‰的坡道上起动 并推送到前方有停车线的车站。
选用C型列车的轨道交通线路称为轻轨(上海轨道交通8号线除 外),采用2~4节编组列车,列车的车型和编组决定了车轴重量 和站台长度。
.
3
地铁的定义
在我国的规范中是指,轴重相对较轻, 单方向输送能力在1万~3万人次的轨道 交通系统,称为轻轨;每小时客运量3 万~8万人次的轨道交通系统,称为地铁。
.
.
10
列车平均加速度
在AW2、半磨耗车轮、平直干燥的轨道及 额定电压DC1500V等工况下的平均加速度 指标为:
列车从0加速到40 km/h: ≥1.00m/s2 列车从0加速到80 km/h: ≥0.6m/s2
.
11
列车平均制动减速度
在AW2、半磨耗车轮、平直干燥的轨道 等工况下,列车从最高运行速度80km/h 制动到停车,平均减速度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