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习题课
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学习目标] 1.理解匀强电场中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U AB=Ed,并且能够推导出这个关系式.(重点)2.知道电场强度的另一种求法,了解场强的另一个单位“伏特每米”的意义. 3.会用关系式U AB=Ed或E=U AB/d进行有关的计算.(难点)1.关系式:U AB=Ed或E=U ABd(注:公式中d是两点沿电场方向距离)2.物理意义:匀强电场中两点间的电势差等于电场强度与这两点沿电场方向的距离的乘积.3.适用条件:匀强电场.[再思考]有同学认为:“根据E=U ABd,若A、B两点在匀强电场的同一等势面上,由U AB=0,故场强为零“.谈一下你的认识.【提示】该同学分析错误,当A、B在匀强电场同一等势面上时,两点沿电场方向距离d=0.无法用E=U ABd直接计算场强,E也不等于零.[后判断](1)公式U=Ed用于任何电场.(×)(2)在电场中相同距离上的两点,电势差大的其电场强度也必定大.(×)(3)在匀强电场中,沿着电场方向,任何相同距离上的电势降落必定相等.(√)(4)电势降落的方向必定是电场强度的方向.(×)[1.意义:在匀强电场中,电场强度等于两点电势差与两点沿电场方向距离的比值.2.E的另一表述:电场强度在数值上等于沿电场方向每单位距离上降低的电势.(3)电场强度的单位:N/C或V/m.[再思考]1.根据E=Ud可知,匀强电场的电场强度E与电场中两点间的电势差U成正比,与沿电场线方向上两点间的距离d成反比,以上观点是否正确?【提示】不正确.电场强度大小与电场自身因素有关,与两点间的电势差或距离无关.2.为何说电场强度的两单位N/C与V/m是相同的?【提示】 1 V/m=1 J/(C·m)=1 N·m/(C·m)=1 N/C[后判断](1)在匀强电场中沿电场线方向,电势降的最快.(√)(2)公式E=Ud用于任何电场.(×)(3)匀强电场中E与电势差及两点间距无关.(√).预习完成后,请把你认为难以解决的问题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问题1问题2问题3问题4学生分组探究一对关系式U AB=Ed和E=U ABd的理解(深化理解)第1步探究——分层设问,破解疑难1.电场中AB两点的电势差U AB与AB两点的距离一定成正比吗?2.在匀强电场中,沿哪个方向电势降低得最快?第2步结论——自我总结,素能培养1.关系式表明了电场强度与电势差的关系(1)大小关系:由E=Ud可知,电场强度在数值上等于沿电场方向每单位距离上降低的电势.(2)方向关系:电场中电场强度的方向就是电势降低最快的方向.(3)物理意义:电场强度是电势差对空间位置的变化率,反映了电势随空间位置变化的快慢.2.U AB=Ed的两个推论(1)在匀强电场中,沿任意一个方向,电势下降都是均匀的,故在同一直线上相同间距的两点间电势差相等.如果把某两点间的距离平均分为n段,则每段两端点间的电势差等于原电势差的1/n.(2)在匀强电场中,沿任意方向相互平行且相等的线段两端点的电势差相等.3.在非匀强电场中,公式E=Ud可用来定性分析如图1-6-1所示,若ab=bc,由于电场线密处场强较大,即ab段的平均场强小于bc段的平均场强,故可以判断U ab<U bc.图1-6-1第3步例证——典例印证,思维深化如图1-6-2所示,在匀强电场中,电荷量q=5.0×10-10 C 的正电荷,由a点移到b点和由a点移到c点电场力做功都是3.0×10-8 J,已知a 、b 、c 三点的连线组成直角三角形,ab =20 cm ,∠a =37°,∠c =90°,求:(1)a 、b 两点的电势差U ab .(2)匀强电场的场强大小和方向.图1-6-2【思路点拨】 (1)电势差可由U =W q 求得. (2)借助电场线与等势面垂直,可求得E 及方向.【解析】 (1)因为正电荷q 从a 到b 和从a 到c 电场力做功相等,所以由W =qU 可得U ab =U ac ,b 、c 两点在同一等势面上,根据电场线与等势面垂直,得到场强方向与ac 平行,垂直指向bc .U ab =W ab q =3.0×10-85.0×10-10V =60 V(2)由U =Ed 可得,E =U d =U ac =600.2×cos37°=375 V/m 场强方向平行于ac ,垂直指向bc 边向右.【答案】 (1)U ab =60 V (2)E =375 V/m 方向与bc 边垂直且由a 指向c电场中两点电势差的求法(1)应用定义式U AB =φA -φB 来求解.(2)应用关系式U AB =W AB q来求解. (3)应用关系式U AB =Ed (匀强电场)来求解.第4步巧练——精选习题,落实强化1.对公式E=U abd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此公式适用于计算任何电场中a、b两点间的电势差B.a点和b点距离越大,则这两点的电势差越大C.公式中的d是指a点和b点之间的距离D.公式中的d是匀强电场中a、b两个等势面间的垂直距离【解析】E=U abd中的d是指电场线方向上两点的距离,而且仅适用于匀强电场,故D正确.【答案】 D2.如图1-6-3所示为某一电场的电场线和等势面.已知φa=5 V,φc=3 V,且ab=bc,则()A.φb=4 VB.φb>4 VC.φb<4 VD.上述情况都有可能图1-6-3【解析】根据场强在数值上等于沿场强方向单位距离上降落的电势,因为ab段上各点的场强大于在bc段上各点的场强,虽然ab=bc,但ab段上降落的电势多.【答案】 C学生分组探究二电势、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比较(对比分析) 第1步探究——分层设问,破解疑难1.电场中电势为零的地方电场强度是否为零?2.电场中场强为零的地方电势一定为零吗?第2步结论——自我总结,素能培养1.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物理量电势差U AB电场强度E定义式U AB=Wq E=Fq大小数值上等于单位正电荷从一点移到另一点时,电场力所做的功数值上等于单位正电荷受到的力方向标量、无方向矢量,规定正电荷在该点所受电场力的方向为正方向联系(1)沿场强的方向是电势降落最快的方向,但电势降落的方向不一定是场强的方向(2)场强的大小等于沿匀强电场方向每单位长度上降落的电势,即E=U ABd2.电势与电场强度(1)电场强度为零的地方电势不一定为零,电势为不为零取决于电势零点的选取;电势为零的地方电场强度也不一定为零.如把点电荷产生的电场中某点定为电势零点,但该点电场强度不为零,无穷远处场强和电势都可认为是零.(2)电场强度相等的地方电势不一定相等,如在匀强电场中场强处处相等,但各点电势不等.(3)电势相等的地方电场强度不一定相等.如在等量的异种电荷的电场中,两电荷连线的中垂面是一个等势面,但场强不相等.第3步例证——典例印证,思维深化如图1-6-4所示,A、B两平行金属板间的匀强电场的场强E=2×105V/m,方向如图所示.电场中a、b两点相距10 cm,ab连线与电场线成60°角,a点距A板2 cm,b点距B板3 cm,求:(1)电势差U Aa、U ab和U AB;(2)用外力F把电荷量为1×10-7 C的正电荷由b点匀速移动到a点,那么外力F做的功是多少?图1-6-4【思路点拨】(1)电势差可由U=Ed求得.(2)电场力做功可由W=qEd cos θ或W=qU求得.【解析】(1)U Aa=E·d Aa=2×105×0.02 V=4×103 V.U ab=E·d ab=2×105×0.1×cos 60° V=1×104 V.U AB=E·d AB=2×105×(0.02+0.1×cos 60°+0.03) V=2×104 V.(2)据动能定理得W F+W电=0,所以W F=-W电=-qU ba=qU ab=1×10-7×1×104 J=1×10-3 J.【答案】(1)4×103 V1×104 V2×104 V(2)1×10-3 J匀强电场问题总结1.U AB=Ed或E=U ABd,可用于确定电势差或场强.2.E p=qφ,用于确定某点电势能,在φ=0处,E p=0.3.在电场中移动电荷,电场力做功W AB=qU AB,知道了W AB和q便可推知电场中一些点的电势关系.匀强电场问题总结4.电场中电势相等的点构成等势面,电场线的方向总是和等势面垂直且由电势高的等势面指向电势低的等势面.知道了等势面便可推知电场线的分布情况.第4步巧练——精选习题,落实强化3.a、b、c、d是匀强电场中的四个点,它们正好是一个矩形的四个顶点.电场线与矩形所在平面平行.已知a点的电势为20 V,b点的电势为24 V,d点的电势为4 V,如图1-6-5所示,由此可知c点的电势为()A.4 V B.8 VC.12 V D.24 V图1-6-5【解析】根据匀强电场的特点,U ad=U bc,即φa-φd=φb-φc,解得φc=8 V,B正确.【答案】 B4.电子的电荷量为e、质量为m,以速率v0沿电场线方向射入到场强为E 的匀强电场中,如图1-6-6所示.电子从A点入射,到B点速度变为零.图1-6-6(1)A、B两点间的电势差是多大?(2)A、B两点间的距离是多少?【解析】(1)电子由A点射入,到B点速度变为零,由动能定理-eU AB=0-12m v 20,即U AB =m v 202e .(2)A 、B 两点间的距离d =U AB E =m v 202eE .【答案】 (1)m v 202e (2)m v 202eE等分法计算匀强电场中的电势或电场强度1.在匀强电场中,沿着任意方向上,相等距离的电势差都相等.如果把某两点间的距离等分为n 段,则每段两端点的电势差等于原电势差的1n .像这样采用这种等分间距求电势问题的方法,叫作等分法.2.在已知电场中几点的电势时,如果要求另外某点的电势,一般采用“等分法”在电场中找出与待求点电势相同的等势点.3.在匀强电场中,相互平行、相等长度的线段两端电势差相等,用这一点可求解电势或电势差.4.等分法也常用在画电场线或计算电场强度的问题中.(安徽高考)如图1-6-7所示,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有方向平行于坐标平面的匀强电场,其中坐标原点O 处的电势为0 V ,点A 处的电势为6 V ,点B 处的电势为3 V ,则电场强度的大小为( )A .200 V/mB .200 3 V/mC .100 V/mD .1003V/m图1-6-7【思路点拨】解决该题关键是结合题目特点,画出过某一已知点的电场线,然后结合公式E=Ud求解.【解析】在匀强电场中,沿某一方向电势降落,则在这一方向上电势均匀降落,故OA的中点C的电势φC=3 V(如图所示),因此B、C为等势面.O点到BC的距离d=OC sin α,而sin α=OBOB2+OC2=12,所以d=12OC=1.5×10-2m.根据E=Ud得,匀强电场的电场强度E=Ud=31.5×10-2V/m=200 V/m,故选项A正确,选项B、C、D错误.【答案】 A——[先看名师指津]——————————————等分法分析匀强电场电场强度的步骤(1)确定所给点中电势最高和最低点,用直线将两点连接;(2)根据第三点的电势值,将(1)中的直线平分为等距离的n段;(3)找到直线上与第三点电势相同的第四点,连接第三、第四点所得直线为等势线;(4)作出垂直于等势线的直线,并根据电势的降低方向在新作直线上加上箭U头就作出电场线;也可根据E=d求解电场强度大小.。
电场5 电势 电势能 习题课

· C -6v
练习:图中A、B、C、D是匀强电场中一正方形的四
个顶点已知A、B、C三点的电势分别为 UA=15V, 9 UB=3V,UC= - 3V.由此可得D点电势UD=_____V
找等势面确定电势是一种重要的方法, 匀强电场等势面相互平行很重要 15V
A
D
B
3V
-3V
C
5、电势能变化与电场力功的关系
点电荷电场的等势面
匀强电场的等势面
同 种 正 电 荷
等量异种电荷的等势面
连线上从正电荷向负电荷 电势降低
等量同种电荷的等势面 连线上电势先降低后升 高,中点最低 中垂线上由中点向两边 降低例.位于A、B处的两个带有不等量负电的点电荷在平 面内电势分布如图所示,图中实线表示等势线,则( ) CD (A)a点和b点的电场强度相同 (B)正电荷从c点移到d点,w电场力做正功 (C)负电荷从a点移到c点,电场力做正功 (D)正电荷从e点沿图中虚线移到f点,电势能先减小 后增大
变1
4、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 (1)E=U/d (2)适用的条件:匀强电场;但是在非匀强电场 可以定性的分析 (3)结论:相等、平行、端点的电势差相等
例5如图所示,平行板A、B带等量异种电荷, 两板间是匀强电场,两板距离d=5cm,场强 E=1.2×103N/C,两板间有P1、P2两点,其 中P1距A板0.5cm,P2距B板0.5cm,则(1) A、B两板的电势差UAB;(2)P1、P2两点 的电势差U12。
WAB EP
6、等势面与电场线的关系 (1)相互垂直,电场线由高电势指向低电势 (2)等势面的疏密反映了电场线的疏密 (3)都是假想的
二、电势能与能量问题的分析
1、处理能量问题的方法 动能定理 功能关系 能的转化与守恒
电势差讲课用1

6、电势能是电荷和电场所共有的,具有系统 重力势能是物体和地球所共有的, 性 具有系统性 7、电势能是标量,但有正负 由此可见,电场力做功与重力做功,电势能 与重力势能都很相似,所以大家在学习电势 能过程中应该多联系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 关系帮助理解电势能。
重力势能和电势能类比
重力场中,重力:地球和 物体之间存在的吸引力
AB
q
(3)单位:伏特(V)
1V = 1J/C
(4)理解:是标量。
5、决定的因素:只与电场及始末两点 的位置有关,与 检验电荷以及电场力对检验电荷所 做的功无关。
6、注意:电场力做的功 WAB=qUAB
例.在如图所示的电场中,把点电荷Q=+2×10-
11C由A点移到B点,电场力所做功W =4×10- AB 11J。A、B两点间的电势差U 等于多少?B、A AB3.电势能与电势的关系
EPA q A
1.带正电荷的小球只受到电场力作 用,把它从静止释放后,它在任意一段 时间内 ( ) A.一定沿电场线由高电势处向低电 势处运动 B.一定沿电场线由低电势处向高电 势处运动 C.不一定沿电场线运动,但一定由 高电势处向低电势处运动 D.不一定沿电场线运动,也不一定 由高电势处向低电势处运动
电场中,电场力:电荷之 间的作用力
有重力就有重力势能Ep= mgh 有电场力就有相应的能, 叫电势能EP Ep由物体和地面间的相对 EP由电荷间的相对位置决定 位置决定 重力做功,重力势能改变 重力做正功,重力势能就减少 重力做负功,重力势能就增加 电场力作功,电势能改变 电场力做正功,电势能就减少 电场力做负功,电势能就增加
电势差与电势 习题课
例4.在370JRB22彩色显像管中,阴极A与阳 极B间电势差UAB=-22.5kv,电子从阴极到阳 极加速,试求电场力做功多少?电子到达阳极 的速度为多少?
1.6_电势差习题课

第一章 静电场 1.6 电势差习题课
1.电场力做功的求解方法. (1)WAB=qUAB ;WAB=EPA-EPB=-ΔEP 适用任何电场. (2)W=qEd 适用于匀强电场,d 表示初末位置间沿电场线方向的距离.
2.涉及 W、U、q 三者关系的计算时,可将各量的正负号及数值一并代入 进行计算,也可以各物理量取绝对值,电场力做功的正负要根据电荷移动 方向及所受电场力的方向来确定,电势差的正负要看在电场中的始末位 置及电场的方向.
【反思总结】
6.(导练φU计算)有一带电量q=-3×10-6 C的点电荷,从电场中的A 点移到B点时,克服电场力做功6×10-4 J,从B点移到C点电场力做功 9×10-4 J.问:(1)AB,BC,CA间电势差各为多少?(2)如果以B点电势为 零,则A、C两点的电势各为多少?电荷在A、C两点的电势能各为多 少? (1)解法一:先求电势差的绝对值,再判断正、负.
WAB 3.计算两点之间的电势差有两个公式 UAB= q 和 UAB=φA-φB,公式 WAB UAB= q 是从静电力做功的角度来定义的,而 UAB=φA-φB 是从电势 出发来定义电势差.
1.一个带正电的质点,电荷量q=2.0×10-9 C,在静电场中由A点移到 B点,在这过程中,除电场力外,其他力做的功为6.0×10-5 J,质点的动 能增加了8.0×10-5 J,则a、b两点间电势差φa-φb为( B ) A.3×104 V B.1×104 V C.3×104 V D.-1×104 V
解析:解法一:把电荷从 A 移到 C 电场力做功 WAC=WAB +WBC=-3×10
-5
பைடு நூலகம்
J+4.5×10
-5
J=1.5×10
-5
电势差、电势差与场强的关系习题课

电势差、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 习题课制作人:练中天 审核:刘红梅知识点一:电场力做功的特点和计算方法1、 电场力做功与电荷电势能变化的关系 电荷在电场中任意两点间移动时,它的电势能的变化情况是确定的,因而移动电荷电场力做功的值也是确定的,即电场力的功等于电势能的减少量。
2、 电场力做功的计算(1) 由功的定义式a Fl W cos =计算,要求式中F 为恒力,所以此方法仅适用于匀强电场中电场力做功的计算。
(2) 用结论”电场力的功等于电势能的减少量”来计算,即 21P P E E W -=,这个方法在已知初末位置的电势能或电势的情况下应用比较方便。
(3) 用公式ABqUW =来计算,此时,一般又有两种方法:一是严格带符号运算,q 和U AB 均考虑正和负,所得W 的正负直接表示电场力做功的正负;二是只带入绝对值进行计算,所以W 只是功的数值,至于功的正负,可用力学知识判定。
(4) 用动能定理:K E W W ∆=+其他电进行计算。
它是动能定理在电场中的应用,适用于任何电场中电场力做功的计算。
一般知道电荷运动的情况时,如知道初末位置的速度,用此种方法较简便。
【例1.】在电场中把92.010C -⨯ 的正电荷从A 点移到B 点,静电力做功71.510J -⨯ 。
再把这个电荷从B 点移到C 点,静电力做功 74.010J --⨯ 。
①A 、B 、C 三点间哪点电势最高? ②A 、B 间,B 、C 间,A 、C 间的电势差各是多大? ③把 91.510C --⨯ 的电荷从A 点移到C 点,静电力做功多少?解:①电荷从A 点移动到B 点,静电力做正功,所以A 点的电势比B 点高。
电荷从B 点移动到C 点,静电力做负功,所以C 点电势比B 高。
但C 、B 间电势差的绝对值比A 、B 间电势差绝对值大,所以C A B ϕϕϕ〉〉 ②根据AB AB W U q=,A 、B 间电势差791.510752.010AB AB W U V V q--+⨯===+⨯A 点电势比B 点高75V , 794.0102002.010BC BC W U V V q---⨯===-+⨯,C 点电势比B 点高200VA 、C 间电势差75200125AC AB BC U U U V =+=-=- ③电荷从A 点移动到C 点时,静电力做功为'97( 1.510)(125) 1.87510AC AC W q U J --==-⨯⨯-=⨯知识提炼:1、电场中两点间的电势差,有电场本身的决定,与在这两点间移动的电荷的电量、静电力做功的大小无关,在确定的电场中,既是不放电荷,任何两点间的电势差都有确定的值。
6-2电场_(习题课)

(2)若只有电场力和重力做功,电势能、重力势能、动能之和保持不变;
(3)除重力之外,其他各力对物体做的功等于物体机械能的变化; (4)所有外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
(2)由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改变的关系计算:W=- ΔEp=qU.计算时有两种方法: ①三个量都取绝对值,先计算出功的数值.然后再根 据电场力的方向与电荷移动位移方向间的夹角确定是 电场力做功,还是克服电场力做功.
返回
经典题型探究
有关轨迹类问题的分析
例1 (2009年高考全国卷Ⅱ)图6-2-3中虚线为匀
强电场中与场强方向垂直的等间距平行直线.两 粒子M、N质量相等,所带电荷量的绝对值也相 等.现将M、N从虚线上的O点以相同速率射出, 两粒子在电场中运动的轨迹分别如图中两条实线 所示.点a、b、c为实线与虚线的交点.已知O点 电势高于c点.若不计重力,则( )
返回
探究五:电场力做功与电势,电势能,电势差的关系
1.计算电场力做功的方法 ①据电场力做功与电势,电势能,电势差的关系 WAB=qUAB=q ( A B ) =EpA-EpB ②据功的公式:W=Eqscosθ ③由动能定理: W电 只能用于恒力做功
W其它 EK
2.电场力做功的特点: ①电场力做正功电势能减小,做负功电势能增加 这是判断电势能变化的主要依据 ②电场力做功与重力相似,与路径无关只取决于初末位置
返回
变式训练1 (2011年南通一模)如图6-2-4所示, 真空中有两个等量异种点电荷A、B,M、N、O是 AB连线的垂线上的点,且AO>OB.一带负电的试探 电荷仅受电场力作用,运动轨迹如图中实线所示, 设M、N两点的场强大小分别为EM、EN,电势分别 为φM、φN.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高中物理(新人教版)必修第三册课后习题: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课后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合格考达标练1.(2021江苏连云港高二月考)正常情况下空气是不导电的,但如果空气中的电场很强,空气也可以被击穿,空气被击穿时会看到电火花或闪电。
若观察到某次闪电的火花长约100 m,且已知空气的击穿电场强度为3×106 V/m,那么发生此次闪电的电势差约为()A.3×108 VB.3×106 VC.3×104 VD.3×10-5 VU=Ed得U=3×108 V,A正确。
2.如图所示,a、b、c、d、e点在一条直线上,b、c两点间的距离等于d、e两点间的距离。
在a点固定放置一电荷量为Q的正点电荷,且在该点电荷的电场中b、c两点间的电势差为U。
将另一个电荷量为q的正点电荷从d点移动到e点的过程中()A.静电力做功为qUB.克服静电力做功为qUC.静电力做功大于qUD.静电力做功小于qUa点,故U bc=U>0,U de>0。
因为bc段平均电场强度大于de段平均电场强度,则U de<U bc=U,故q从d到e静电力做功小于qU,D正确。
3.在水深超过200 m的深海,光线极少,能见度极低,有一种电鳗具有特殊的适应性,能通过自身发出的生物电获取食物、威胁敌害、保护自己。
若该电鳗的头尾相当于两个电极,它在海水中产生的电场强度达到104 N/C时,可击昏敌害。
则身长50 cm的电鳗,在放电时产生的瞬间电压可达()A.50 VB.500 VC.5 000 VD.50 000 V104×0.5 V=5 000 V。
4.a、b、c是匀强电场中同一平面上的三个点,各点的电势分别是φa=5 V,φb=2 V,φc=4 V,则如图所示的示意图中能表示该电场的电场强度方向的是(),沿同一方向电势均匀变化,将线段ab 三等分,靠近a 的等分点电势为4 V,该等分点与c 点的连线为一等势线,作该等势线的垂线并指向b 点的一侧,该线所指的方向就是电场强度的方向。
大学物理场强电势习题课讲解

E 2 0 r
L
r ●P
r >>L
●
当 r > > L 时,带电圆柱面可 视为点电荷,其场强大小为: q L E 2 2 4 0 r 4 0 r
P
6、 (学习指导p165,17) A、B为真空中两个平行的 “ 无限大”均匀带电平面,已知两平面间的电场 强度大小为E 0 ,两平面外侧电场强度大小都为E0/ 3,方向如图。则A、B两平面上的电荷面密度分别 为 σA = , σB = . A B 若A 、B同号,则两边强中间弱。 若A正B负,则中间场强向右。 ∴只能是A负B正,则 E0 / 3
3真空中平行放置两块大金属平板板面积为s板间距离为dd远小于板面线度板上分别带电量q因板间距离d远小于板面线度金属平板可视为无限大带电平面两板间的相互作用力等于其中一块平板受另一平板在该板处产生的电场的作用力
1、真空中一点电荷Q,在距它为r的a点处有一试 验电荷q,现使q从a点沿半圆弧轨道运动到b点, 则电场力作功为( )
A B E0 2 0 2 0 B A E0 2 0 2 0 3
E0 2 0 E 0 A 3 4 0 E 0 B 3
E0 / 3
7、如图, 一点电荷带电量 q = 10 -9 C. A、B、C 三点分别距离点电荷 10cm、20cm、30cm .若选 B 点电势为0,则 A 点电势为___,C 点电势 为___.(0= 8.85 × 10-12 C2· N-1 · m-2 )
解: 利用电势的定义: q o
B A
A
B
C
r
B
当UB = 0 时,
q
r B U A E dr Edr A
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教案

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电势差和电场强度的概念。
2. 让学生掌握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公式。
3.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电势差的概念:电势差是指电场中两点间的电势差异。
2. 电场强度的概念:电场强度是指单位正电荷在电场中所受到的力。
3. 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公式:U =Ed(其中,U表示电势差,E表示电场强度,d表示两点间的距离)。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简单的例子,如电势差在生活中的应用,引起学生对电势差的兴趣。
2. 讲解电势差的概念,并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电势差的含义。
3. 讲解电场强度的概念,并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电场强度的含义。
4. 推导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公式,并解释公式的含义。
5. 通过习题,让学生运用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电势差和电场强度的概念及关系公式。
2. 采用示例法,通过具体例子让学生理解电势差和电场强度的含义。
3. 采用练习法,让学生通过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价1. 课后习题:检查学生对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公式的掌握程度。
2. 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电势差和电场强度概念的理解程度。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的创新能力及团队合作能力。
六、教学资源1. 教学课件:制作包含图文并茂的课件,帮助学生直观理解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
2. 习题库:准备一定数量的习题,包括填空题、选择题和计算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3. 实验器材:如电压表、电流表、电子秤等,用于进行实验验证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
七、教学步骤1. 电势差与电场强度关系公式的推导:引导学生通过电场力做功的原理,推导出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公式。
2. 电势差与电场强度关系公式的应用:举例说明如何运用关系公式计算电势差,并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
3. 实验验证:安排实验环节,让学生通过实验测量电势差和电场强度,验证电势差与电场强度之间的关系。
电势差与电场强度间的关系

电势差电势(2课时)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1.理解电势差的概念;2.会计算点电荷在电场力作用下,从电场中一点移动到另一点时电场力所做的功;3.理解电势的概念;知道电势和电势差的关系;4.知道什么是电势能,知道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改变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电势差、电势的概念,电势能的改变与电场力做功的关系,电功计算。
2.难点:电势差的定义(比值)及“在电场中电场力对电荷做功引起电荷的电势能的减少”的认识。
重、难点的突破:首先在学生已有基础上引导学生为什么要提出电势差概念,再采用电场与重力场的类比,用类比法研究电场,给出电势差定义,最后讲电势差的应用——电功的计算、电场中的功能关系。
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学,怎样学,学了有什么用,以此来突破教学的难点。
本课教学教师的主导作用尤为重要。
三、教学方法:类比教学四、教具:投影仪、幻灯片五、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带电体周围有电场(如图1,点电荷+Q形成的电场),且一般来说不同点的电场强弱不同(Ea>Eb)(匀强电场除外),所以同一电荷放入电场中不同点受到的电场力不同(Fa >Fb),如果电荷q在电场力作用下运动,电场力对电荷会做功。
这一节课我们将学习与电场力对电荷做功有密切关系的物理量。
力对物体做功,功的计算式如何?应用时应注意什么?(学生答,W=Fscosθ,F应是恒力)电荷在大多数电场中运动时受到的电场力是变力,变力做功一般不能直接用上面公式。
那么,我们怎样去求电场力对电荷做的功呢?为此,我们研究电场时就又引入了一个重要的物理量——电势差(板书课题)(置疑,为什么要提出电势差?引起学生学习兴趣)。
(二)进行新课1.电势差本课要学习的电势差是电学中一个很重要的物理量,这里讲的电势差就是初中学过的电压(使学生不感到陌生)。
但初中电学中没给它下过确切定义。
电流做功与哪些因素有关?W=UIt或W=(U2/R)t=I2Rt电流通过导体做功是与电压(电势差)有关。
22 场强电势 复习(习题)课

r≤R
r≥R
Q
R
v E
4πε 0 r Q U (r ) = 4 πε 0 R
r r dS v E
r ≤ R
U
R
0
r
r
R
电场分布具有轴对称性: 电场分布具有轴对称性: 轴对称性 无限长均匀带电细直线
λ
r n
rc λ UP = ln 2πε 0 r
无限长均匀带电圆柱面
λ E = 2πε 0 r
lr
r
Pr
是否正确?为什么 是否正确 为什么? 为什么 q
a p
σ
不正确。 势能零点不同。 答:不正确。 势能零点不同。
4. 讨论下列关于场强和电势的说法是否正确 举例说明 讨论下列关于场强和电势的说法是否正确,举例说明 (1)电势较高的地方 场强一定较大 场强较大的地方 电势 电势较高的地方,场强一定较大 场强较大的地方,电势 电势较高的地方 场强一定较大;场强较大的地方 一定较高. 一定较高 × (2) 场强大小相等的地方 电势一定相等 等势面上 电场强 场强大小相等的地方,电势一定相等 等势面上,电场强 电势一定相等;等势面上 度一定相等. 度一定相等 × (3)电势不变的空间内 场强一定为零 电势为零的地方 场 电势不变的空间内,场强一定为零 电势不变的空间内 场强一定为零; 电势为零的地方,场 √ 强不一定为零. 强不一定为零 (4)带正电的物体 电势一定为正 带负电的物体 电势一定 带正电的物体,电势一定为正 带负电的物体,电势一定 带正电的物体 电势一定为正;带负电的物体 为负;电势为零的物体一定不带电 电势为零的物体一定不带电. 为负 电势为零的物体一定不带电 × (5)空间某点 其周围带正电的物体愈多,则该点的场强愈 空间某点A,其周围带正电的物体愈多 则该点的场强愈 空间某点 其周围带正电的物体愈多 × 电势也高. 大,电势也高 电势也高 (6)如果已知电场中某点的场强 则可算出该点的电势 如果已知电场中某点的场强E,则可算出该点的电势 如果已知电场中某点的场强 则可算出该点的电势U.
静电习题课

xdq dE 2 2 3/ 2 4 0 ( r x )
哈尔滨工程大学理学院
静电场习题课
y
dl R r O x R x R x
y
r
O dE
r R sin ,
x R cos ,
dl Rd
E
/2
0
2R 3 sin cos d 3 4 0 40 R
哈尔滨工程大学理学院
静电场习题课 2. 一锥顶角为θ的圆台,上下底面半径分别为R1和R2 , 在它的侧面上均匀带电,电荷面密度σ,求:顶角O的 电势。(以无穷远处电势为零点)
R1
R2
哈尔滨工程大学理学院
静电场习题课 1、判断带电体类型(均匀的连续面分布) 2、选坐标 3、找微元
dq ds
4 r q U 4 r
i 1 0
i
连续分布的带电体 场无对称性
U
dq 4 r
0
场有对称性
哈尔滨工程大学理学院
U P E dl
P
静电场习题课
F
定理
D ds q
0
qq ˆ r 4 r 1
1 2 2
i
有源场
s
静 电 学
方向沿x正方向
电荷元在球面电荷电场中具有电势能: dW = (qdx) / (40 x) 整个线电荷在电场中具有电势能:
q W 4 0
哈尔滨工程大学理学院
r0 l r0
r0 l dx q ln x 4 0 r0
静电场习题课 8.一电容器由两个很长的同轴薄圆筒组成,内、外圆筒半 径分别为R1 = 2 cm,R2 = 5 cm,其间充满相对介电常量 为r 的各向同性、均匀电介质.电容器接在电压U = 32 V 的电源上,(如图所示),试求距离轴线R = 3.5 cm处的A点 的电场强度和A点与外筒间的电势差.
《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 说课稿

《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
接下来,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是高中物理选修 3-1 第一章静电场中的重要内容。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电场强度和电势差的基本概念,为本节内容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这部分知识不仅是对电场概念的深化和拓展,也为后续学习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等内容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教材在编排上,先通过实验探究引入问题,然后运用理论推导得出结论,最后通过例题和练习进行巩固和应用。
这种编排方式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电场强度和电势差的概念,但对于它们之间的定量关系还比较模糊。
学生在数学推导和逻辑思维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以引导和启发。
同时,高二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在教学中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通过自主思考和小组讨论来解决问题。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匀强电场中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
(2)知道电场强度的另一种表述方式,即电场强度在数值上等于沿电场方向单位距离上的电势差。
(3)会用关系式 U = Ed 进行相关的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理论推导,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数学应用能力。
(2)通过对关系式的应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对物理规律的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探索精神。
(2)让学生体会物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匀强电场中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
(2)关系式 U = Ed 的应用。
2、教学难点(1)对关系式 U = Ed 中 d 的理解。
《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 说课稿

《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
接下来,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是高中物理选修 3-1 第一章静电场中的重要内容。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电场强度和电势差的基本概念,这为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奠定了基础。
这部分内容不仅是对电场知识的深化和拓展,也为后续学习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等知识做好铺垫。
同时,它在实际生活和科技领域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如静电除尘、示波器等。
二、学情分析学生经过前面的学习,已经对电场的基本概念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对于电势差和电场强度之间的定量关系可能会感到抽象和难以理解。
此外,学生在数学运算和逻辑推理方面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不过,这个阶段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若能引导他们通过实验和理论推导来探究新知识,将会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1、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匀强电场中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U = Ed,并能推导和应用。
(2)知道电场强度的另一个单位:伏特每米(V/m)。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理论推导,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关系式的应用,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让学生体验探究物理规律的乐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合作精神。
(2)通过了解电场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将物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的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匀强电场中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U = Ed 及其推导过程。
(2)关系式 U = Ed 的应用。
(1)对电场强度与电势差关系的理解,特别是电场强度方向与电势降低方向的关系。
(2)灵活运用 U = Ed 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法与学法1、教法(1)讲授法:讲解重点概念和推导过程,使学生形成清晰的知识框架。
高中物理第章电势能与电势差第1节静电力做功与电势能课后习题含解析鲁科版3

第1节静电力做功与电势能1.(多选)光滑绝缘水平面上有两个带等量异种电荷的小球A、B,小球A通过绝缘轻弹簧与竖直墙相连,如图所示。
让小球B在外力F作用下缓慢向右移动,移动中两小球的电荷量不变,则下列对两小球和弹簧组成的系统的分析正确的是()A.外力F对系统做正功,弹性势能增大B。
外力F对系统做正功,弹性势能减小C。
静电力做正功,电势能减小D。
静电力做负功,电势能增大B向右移动的过程中,外力对系统做正功,两球间距离增大,它们之间的静电力减小,因此弹簧的伸长量减小,弹性势能减小,故A错误,B正确;由于两球间距离增大,静电力做负功,系统的电势能增大,故C错误,D正确。
2。
如图所示,一带负电粒子以某速度进入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中,在电场力作用下形成图中所示的运动轨迹。
M和N是轨迹上的两点,其中M点在轨迹的最右点。
不计重力,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
粒子在M点的速率最大B.粒子所受电场力沿电场方向C.粒子在电场中的加速度不变D。
粒子在电场中的电势能始终在增加M点的过程中电场力做负功,离开M点的过程中电场力做正功,所以在M 点粒子的速率应该最小,A、B错误;粒子在匀强电场中运动,所受电场力不变,加速度不变,C正确;因为动能先减小后增加,所以电势能先增加后减小,D错误.3.(多选)在真空中A、B两点分别放置等量异种电荷,在电场中通过A、B两点的竖直平面内对称位置取一个正方形路径abcd,如图所示。
现将一电子沿abcd移动一周,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A.由a→b电场力做正功,电子的电势能减小B。
由b→c电场对电子先做负功,后做正功,总功为零C。
由c→d电子的电势能一直增加D.由d→a电子的电势能先减小后增加,电势能变化量为零a→b电场力做负功,A项错误;由b→c电场力先做负功,后做正功,但总功为零,B项正确;由c→d,电场力一直做正功,电势能一直减少,C项错误;由d→a,电场力先做正功,后做负功,总功为零,则电势能的变化为零,D项正确。
电场强度与电势差习题课教案

答案 见解析
变式训练1如图3所示为匀强电场中的一簇等势面,若A、B、C、D相邻两点间的距离都是2cm,则该电场的场强为______;到A点距离为1.5cm的P点的电势为________;该电场的场强方向为________.
描述某点电场的力的性质
适用于一切电场
E=k
是真空中点电荷场强决定式
由E= 和库仑定律导出
在真空中,场源电荷Q是点电荷
E=
是匀强电场的场强决定式
由F=qE和W=qU导出
匀强电场
二、电场线与等势面的关系
[问题情境]
1.电场线为什么一定要垂直于等势面?
2.为什么沿电场线方向电势是下降的?
3.为什么电场线密集的地方等势面也密集?
2.场强与电势间无因果关系,场强大的地方,电场线密集,等势面密集,但电势不一定高,电势是沿电场线方向而降低的.
经典例题
例1如图2所示,A、B两平行金属板间的匀强电场的场强E=2×105V/m,方向如图所示.电场中a、b两点相距10cm,ab连线与电场线成60°角,a点距A板2cm,b点距B板3cm,求:
图4
A.a点和b点的电场强度相同
B.正电荷从c点移到d点,电场力做正功
C.负电荷从a点移到c点,电场力做正功
D.正电荷从e点沿图中虚线移到f点,电势能先减小后增大
解析a点的等势面比b点的稀疏,故a点的场强比b点的小,A错.c点电势低于d点,正电荷从c点移到d点,即正电荷向高电势处移动、电场力做负功,B错.a点电势低于c点,从a到c,把负电荷移向高电势,电场力做正功,C对.从e到f,电势先降低后升高,故沿此方向移动正电荷,电场力先做正功,后做负功,电势能先减小后增大,D对.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1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第一节1.答:在天气干躁的季节,脱掉外衣时,由于摩擦,外衣和身体各自带了等量、异号的电荷。
接着用手去摸金属门把手时,身体放电,于是产生电击的感觉。
2.答:由于A、B都是金属导体,可移动的电荷是自由电子,所以,A带上的是负电荷,这是电子由B移动到A的结果。
其中,A得到的电子数为,与B失去的电子数相等。
3.答:图1-4是此问题的示意图。
导体B中的一部分自由受A的正电荷吸引积聚在B的左端,右端会因失去电子而带正电。
A对B左端的吸引力大于对右端的排斥力,A、B之间产生吸引力。
4.答:此现象并不是说明制造出了永动机,也没有违背能量守恒定律。
因为,在把A、B分开的过程中要克服A、B之间的静电力做功。
这是把机械转化为电能的过程。
第二节1.答:根据库仑的发现,两个相同的带电金属球接触后所带的电荷量相等。
所以,先把A球与B球接触,此时,B球带电;再把B球与C球接触,则B、C球分别带电;最后,B球再次与A球接触,B球带电。
2.答:(注意,原子核中的质子间的静电力可以使质子产生的加速度!)3.答:设A、B两球的电荷量分别为、,距离为,则。
当用C接触A时,A的电荷量变为,C的电荷量也是;C再与接触后,B的电荷量变为;此时,A、B间的静电力变为:。
在此情况下,若再使A、B间距增大为原来的2倍,则它们之间的静电力变为。
4.答:第四个点电荷受到其余三个点电荷的排斥力如图1-6所示。
共受三个力的作用,,由于,相互间距离分别为、、,所以,。
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合力沿对角线的连线向外,且大小是。
由于对称性,每个电荷受到其他三个电荷的静电力的合力的大小都相等,且都沿对角线的连线向外。
5.答:带电小球受重力、静电斥力和线的拉力作用而平衡,它的受力示意图见图1-7。
静电斥力,又,,所以,第三节1.答:A、B两处电场强度之比为。
A、C两处电场强度之比为。
2.答:电子所在处的电场强度为,方向沿着半径指向外。
电子受到的电场力为,方向沿着半径指向质子。
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教案

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教案教案: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教学目标:1.了解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概念;2.理解电势差与电场强度之间的数学关系;3.学会应用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计算电场强度。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列举学生对电势差和电场强度的认知:电势差是两点之间的电势差异,电场强度是电场对单位正电荷的作用力。
2.引导学生思考电场对电荷做功的方式和定义,引出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
二、讲解(20分钟)1.介绍电势差和电场强度的定义,强调电场强度是矢量量值,有方向。
2.讲解电势差的计算方法:V=∆U/q,其中V表示电势差,∆U表示电势差,q表示电荷的大小。
3.讲解电场强度的计算方法:E=F/q0,其中E表示电场强度,F表示电场对单位正电荷的作用力,q0表示单位正电荷的大小。
4.推导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数学关系:∆U=-W,W=F·d,d是两点之间的距离,F=Eq0,代入可得∆U=-Eq0d,即V=-Ed。
三、实例演练(25分钟)1.给出具体问题,如:两平行无限大金属平板间的电势差为100V,两平板间距离为0.5m,求电场强度。
2.学生自行计算电场强度,以及推导过程。
3.讲解解题方法和步骤,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四、练习与拓展(20分钟)1.针对电场强度的计算,提供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知识点。
2.提出开放性问题,如:如果电势差为0,电场强度是否一定为0?请给出原因。
3.引导学生对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进行扩展,如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变化规律等。
五、总结(5分钟)1.学生进行小结,总结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并能够简单地应用计算电场强度。
2.强调电势差和电场强度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
板书设计:V=-Ed教学反思:1.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2.在解题环节,可以设计一些拓展性问题,提供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3.在讲解过程中,将抽象的概念与具体的实例相结合,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高中物理电场能的性质习题课

A.a点与c点的电场强度相同 B.a点与c点的电势相同 C.a、b间电势差与b、c间电势差相等 D.点电荷q沿A、B连线的中垂线移动,电场力 不作功
4若带正电的小球只受电场力的作用,则它在
任意一段时间内
D
A.一定沿着电场线由高电势向低电势运动
B.一定沿着电场线由低电势向高电势运动
C.不一定沿电场线运动,但一定由高电势 向低电势运动
6将一带电量2×10-4C的负电荷从电 场中的A点移到B点,电场力做功WAB =6 ×10-2J,若把这个电荷从A点移 到另一点C,电场力做功WAC=-2 ×10-2J,则BC两点间的电势差UBC 多大?哪点电势较高?
UBC=400V B 点电势高
7在电场中把q=2×10-9C的正电荷 从A移到B电场力做了1.5×10-7J正 功在把这个正电荷从B移到C电场力 做了4×10-7J的负功,A,B,C三点 电势高低情况如何?A B间,B C间 A C间的电势差各是多大?
求:P板及A点的电势
保持两板间电势差不变,将Q板向左
平移5cm,则A点的电势将变为多少
UP=-50V UA=-30V
p A
Q
UA=-10V
5、电子电量为e ,质量为m , 以速度V0沿着电场线射入到 场强为E的匀强电场中,如 图3所示。电子从A点入射到 达B点时速度为零,则A、B 两点电势差是 mv02/2e。A、B 两点间的距离是 mv02/2Ee 。
3如图是一匀强,已知场强E=2×102
N/C,现让一个电量为q=-4×10-8
C的电荷沿电场方向从M点移动到N
点,MN间的距离s=30cm,求
电荷从M点移动到N点电势能的变化
M,N两点间的电势差
UMN=E dMN =60V M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多选)如图6-2所示,A、B两板间电压为 600V,A板带正电并接地,A、B两板间距离为
12cm,C点离A板4cm。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BD
A.E=2000V/m, φc=200V B.E=5000V/m, φc=-200V C.电子在C点具有的电势能为-200eV D.电子在C点具有的电势能为200ev
(1)小球带何种电荷(简单说明原因); (2)B、A两点的电势差; (3)匀强电场的场强大小。
谢谢
4. (2010·银川高二检测)如图所示,相距10mm的两等 势面AA′、BB′,其间有一静止的油滴P,已知它的重量 是1.6×10-14N,所带的电荷量是3.2×10-19C,则下面
判断正确的是( )C
A.φA>φB,UAB=100V B.φA>φB,UAB=750V C.φA<φB,UAB=500V D.φA<φB,UBA=1000V
5. (多选)如图所示的同心圆(虚线)是电场中的一族 等势线,一个电子只在电场力作用下沿着直线由A向 C运动时的速度大小越来越小,B为线段AC的中点,
则有(BC )
A.电子沿AC运动时受到的电场力越来越小 B.电子沿AC运动时它具有的电势能越来越大 C.电势φA>φB>φC D.电势差UAB=UBC
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习题课
2.如图6-1所示,a、b、c,d,e五点在一直线上,b,c两点 间的距离等于d, e两点间的距离,在a点固定放置一个点电 荷,电荷量为+Q.已知在+Q的电场中b、c两点间的电势差为U, 将另一个点电荷+q从d点移动到e点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
的是 D
A.电场力做功qU B.克服电场力做功qU
6.如图所示,在xOy平面内有一个以O为圆心、 半径R=0.1m的圆,P为圆周上的一点,O、P两点 连线与x轴正方向的夹角为θ。若空间存在沿y轴负 方向的匀强电场,电场强度大小E=100V/m,则O、
P两点的电势差可表示为( ) A
A.UOP=-10sinθ(V) B.UOP=10sinθ(V) C.UOP=-10cosθ(V) D.UOP=10cosθ(V)
7.如图所示,质量为m,带电量为q的粒子,以初
速度v0,从A点竖直向上射入真空中的沿水平方向的
匀强电场中,粒子通过电场中B点时,速率vB=2v0,
方向与电场的方向一致,则A,B两点的电势差为:
()
C
8.如图所示,用长L的绝缘细线拴住一个质量为m,带电荷量 为q的小球,线的另一端拴在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中,开始时 把小球、线拉到和O在同一水平面上的A点(线拉直),让小球由 静止开始释放,当摆线摆到与水平线成90°角的B点时,球的 速度刚好为零。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