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鉴赏:【宋】朱熹《秋月》

合集下载

《秋月》原文及翻译赏析

《秋月》原文及翻译赏析

《秋月》原文及翻译赏析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古诗了吧,古诗有固定的诗行,也会有固定的体式。

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吗?以下是店铺整理的《秋月》原文及翻译赏析,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秋月》原文及翻译赏析篇1秋月清溪流过碧山头,空水澄鲜一色秋。

隔断红尘三十里,白云红叶两悠悠。

古诗简介《秋月》是北宋诗人朱熹(一作程颢)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在这首诗中,诗人借助于秋月下的小溪描写抒写了超脱尘世、闲适自在的情趣,流露了追求光明磊落的思想情怀。

翻译/译文清澈的溪水流过碧绿的山头,悬空一泻而下,澄清的水与蓝天在月色的映照下构成了一副空明澄澈的秋景画卷。

这秋色把人世间隔在三十里之外,空中是悠闲自在的白云,山上是悠闲自在的红叶。

幽静的秋色是多么令人陶醉啊!注释⑴清溪:清澈的溪水。

碧山头:碧绿的山头。

指山上树木葱茏、苍翠欲滴。

⑵空水:指夜空和溪中的流水。

澄(chéng)鲜:明净、清新的样子。

一色秋:指夜空和在融融月色中流动的溪水像秋色一样明朗、澄清。

⑶“隔断”句:指溪水距离有人家的地方有三十里路的远。

三十,非确数,只是写其远隔人世,写其幽深。

红尘,佛教徒把人间称为红尘。

此泛指人世间。

⑷悠悠:悠闲自在的样子。

赏析/鉴赏“清溪流过碧山头,空水澄鲜一色秋。

”前两句借水中的倒影写景。

这两句诗实际上化用了谢灵运《登江中孤屿》中“云日相辉映,空水共澄鲜”两句诗的意境。

因为清溪不可能流过碧山头,所流过的只能是碧山头在水中的倒影。

清亮的溪水绕着碧绿的青山,缓缓流来,碧蓝的天空倒映于水中,是那样澄明、纯洁,两者融为一色,浑然一体。

如果没有天地间弥漫着皎洁、明亮的月光,诗人就不能在秋夜中欣赏水之清,山之碧,水之澄鲜了。

“隔断红尘三十里,白云红叶两悠悠。

”后两句即景抒怀。

诗人在静观秋光月色之中油然而生出一丝超尘脱俗、悠然自得之物外心境。

“白云”、“红叶”,既是带有象征意义的幻像,又是诗人在秋月下所见的山林实景。

朱熹的诗秋月诗

朱熹的诗秋月诗

朱熹的诗秋月诗朱熹,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诗人,他的诗作广受欢迎,并对后世诗人产生了重要影响。

其中,他的秋月诗以其深邃的意境、凝练的语言而著称。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解读朱熹的秋月诗。

第一部分:秋月如玉朱熹的秋月诗首先给人的感觉是“如玉”,这一形容显示了他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与独特感悟。

例如,在《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他写道:“巉岩临城掩彩云,前度轧马万家塀。

渐觉南宫作美景,共看东斗频慰情。

”朱熹以“巉岩临城”、“彩云”等精确描绘,使得读者仿佛置身于夜晚临城的景致之中,感受到宁静与遥远。

第二部分:寄托哲思朱熹的秋月诗并不仅仅是对景物的描绘,更是他对于人生、哲学的反思与寄托。

在《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他写道:“月明松下房栊静,映菊东篱野鹭飞。

镜湖三百里,菡萏发荷花。

”这里的“月明松下”暗示着静谧之境,他将寂静的秋夜与人生的追求相对应,表达了对于内心平静与宁静的向往。

第三部分:诗兼写景与养性朱熹的秋月诗不仅写景,更道出了他对于个人修养的关注。

在《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他写到:“洗耳江湖清,焚香月窟凉。

遗响留山岳,何必挂冠带。

”这里的“焚香月窟凉”表达了对于返璞归真、追求心灵宁静的呼唤,以及对于繁华世界的超脱。

第四部分:以文人风范独步诗坛朱熹的秋月诗通过选材、意境和表达手法的独到,展现了他作为文人的高风亮节和理想,成为了后世诗人学习的榜样。

例如,在《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他借助对月色的感悟,表达了对于个人境遇的冷眼旁观与超然境界。

这种以文人的风范独步诗坛的魅力,深深地吸引着后世的文人。

结论:朱熹的秋月诗以其深邃之情、含蓄之美,以及对于人生哲学的探索而享誉文坛。

他的诗作不仅描绘了秋夜的宁静与美丽,更寄托了他对人生的反思与追求。

通过深入分析和思考,我们可以更好地欣赏朱熹诗作的独特之处,并从中汲取精神力量。

正如他所言:“一片冰心在玉壶,独占芳菲不掩罹。

”。

人教版1到6年级古诗词及解释

人教版1到6年级古诗词及解释
【注释】 篱落:篱笆。 疏疏:稀疏,稀稀落落的样子。 一径深:一条小路很远很远。 径:小路。 树 头:树的枝头。 阴:树阴。 未成阴:是新叶还没有长得茂盛浓密,未形 成树阴。 急走;快跑。 无处寻:找不到了,此处有“分不清”之意。 译文:在稀稀落落的篱笆旁,有一条小路伸 向远方,路旁树上的花已经凋落了,而新叶 却刚刚长出,还没有形成树阴。儿童们奔跑 着,追扑翩翩飞舞的黄色的蝴蝶,可是黄色 的蝴蝶飞到黄色的菜花丛中,孩子们再也分 不清、找不到它们了。
人教版一到六年级古诗词及注释释义
一去二三里【宋】邵康节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注释】 ①烟村:被烟雾笼罩的村庄。 ②亭台:泛指供人们游赏、休息的建筑物。 【译文】 诗人沿着小路向前走了二三里路,烟雾缭绕 的村庄里只有四五户人家。亭台楼阁有六七 座,八九十枝花正在绽放。。
【注释】 (1)九月九日:指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
民间很器重这个节日,在这一天有登高、插 茱萸、饮菊花酒等习俗,传说能以此避灾。 忆:想念。山东:指华山以东(今山西), 王维的家乡就在这一带。(2)异乡:他乡。 (3)倍:加倍,更加。(4)遥知:远远的
想到。登高:指民间在重阳节登高避邪的习 俗。 (5)茱萸:又名越椒,一种香气浓烈 的植物,重阳节时有佩戴茱萸的习俗。[1]
望庐山瀑布 【唐】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词语解释】 香炉:香炉峰,是庐山西北部一座高峰。 紫烟:云烟被日照呈紫色。 【诗文解释】 阳光照耀下的香炉峰紫色的云烟缭绕,远看 瀑布犹如一条长长的白练,高高悬挂于山川 之间。那激越的水柱从峭壁上一泻千尺,恍 惚间好像银河从云端坠落。
嫦娥 【唐】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②。

有关秋月的诗句 古诗

有关秋月的诗句 古诗

有关秋月的诗句秋月照人眠不得,等闲拈弄绣工夫。

--宋·王同祖《秋闺》真道每吟秋月澹,至言长运碧波寒。

--唐·吕岩《七言》禅因秋月悟,诗对晚云吟。

--宋·林表民《访怀遇师》凤管鹤声来未足,懒眠秋月忆萧郎。

--唐·施肩吾《赠仙子》碧潭秋月句尤奇,系竹拈花总是诗。

--宋·胡仲弓《题宝叶笑端》怜汝起予秋月篇,我衰安得笔如椽。

--宋·黄庭坚《和舍弟中秋月》一僧敲一磬,七子吟秋月。

--唐·孟郊《与二三友秋宵会话清上人院》更待九秋月亭午,白玉壶中有新句,烦君赤手双拾取。

--宋·杨万里《题永丰刘伯英双清亭》横笛弄秋月,琵琶弹陌桑。

--唐·李白《夜别张五》火种锄秋月,刀耕破晓烟。

--明·西吾衡上《力农》卧读杨蟠一千首,乞渠秋月与春风。

--宋·欧阳修《读杨蟠章安集》不随秋月閟天香,冰雪丛中见缕黄。

--宋·张栻《南轩木犀》秋月只清辉,窗明人不归。

--宋·徐集孙《挽灵隐僧珏月窗》春风秋月浑不管,花落花开空自怨。

--宋·杨万里《行路难五首其一》好吟秋月招元结,莫赋朝云恼楚襄。

--宋·乐雷发《题豫章宋德父游湘诗卷》美人娟娟似秋月,宫中女儿妒欲杀。

--宋·张镃《美人曲》蛟藏秋月一片水,骥锁晴空千尺云。

--唐·杨巨源《酬于驸马二首》秋月破夜色,古澗含秋光。

--宋·释正觉《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

秋月程颢古诗讲解

秋月程颢古诗讲解

程颢《秋月》古诗讲解
《秋月》
程颢
清溪流过碧山头,空水澄鲜一色秋。


隔断红尘三十里,白云红叶两悠悠。


【注释】①空水:指天空与山水。

澄鲜:清澈明净。

②红尘:喻繁华的尘世。

三十里:虚指,形容相隔遥远。

【译文】清澈的溪水越过青峰,飞流直泻千尺;夜空明净,山水清丽,共染皎洁秋色。

如此佳境,只因远远地隔断了繁华尘世;真欣羡那白云与红叶,蒙上月色益发悠然自得。

【集评】清·王相:“此极言秋色之澄清也。

”(《千家诗评注》)今·倪其心、许逸民:“诗人把秋月想象为一位菩萨般的仁者,胸怀博大,情操仁爱,在夜空中轻轻地广洒光辉,洗净尘杂,消散俗氛,使优美的天地山水变得澄鲜,各得自在。

实质上,这诗的构思和主旨,跟《春日偶成》一样,抒写他的理学旨趣,表现‘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的主观感受。

”(《宋人绝句选》第79页)
【赏析】诗人眼里所见,尽是清澈明净之景:清溪、碧山、晴空、澄泉、白云、红叶,在皎洁的秋月映照下,已异常的洁净高远,但还要说“隔断红尘三十里”,极言眼前佳境的一尘不染。

于是,诗人想象在此景中的“白云”与“红叶”,因此是如何地悠悠自得,以为自己是如何远离尘俗,以至无比圣洁、高尚而一尘不染。

说“白云”与“红叶”“两悠悠”,是移情于景,以物喻己,实是诗人自己为此秋色所陶醉而产生的一瞬间悠然自得、忘却尘世的意念的自然流露。

诗题为“秋月”,诗中并无一字点出秋月,却令人如见满纸月光。

表现手法极妙。

秋月 程颢 赏析

秋月 程颢 赏析

秋月程颢赏析秋月如镜,清澈透明;程颢笔下的秋月,更是别有一番风味。

作为中国古典文学的佳作,《秋月》一词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宁静、淡远的秋夜月色画卷,同时也传达出作者程颢悠然岁月中的诗意人生。

词的上片描绘了秋夜月色的美好:“皎皎月色,桂香一片,清露湿衣。

”作者以精湛的笔墨,勾勒出一个月色皎洁、宁静致远的秋夜。

月光如水,清澈透明,桂花的香气弥漫在空气中,给人一种宁静、舒适的感觉。

清露沾湿了衣袂,意境悠远。

下片则展现了作者对逝去时光的感慨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当年携手处,风景依然,人事如梦。

”这里,程颢以自己的人生态度,感慨时光荏苒,人事如梦。

当年的携手之地,风景依然如画,但人事已非。

这种感慨中,透露出对逝去时光的留恋,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回忆。

整首词以秋月为背景,通过对月色的描绘,展示了作者悠然岁月中的诗意人生。

程颢在词中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生活的美好和人世的沧桑融为一体,让读者在品味词句之间,感受到岁月的无情和人生的短暂。

在赏析《秋月》一词时,我们不仅能感受到程颢对自然景色的独特见解,还能领略到他悠然岁月中的诗意人生。

这种人生境界,是他在漫长岁月中修炼、体悟的结果,也是他对中国古典文化、哲学思想的传承与发展。

岁月悠悠,人生如梦。

在时光的长河中,我们能做的,就是珍惜当下,拥抱生活,以诗意的心态,去品味这个世界的美好。

正如程颢在《秋月》一词中所表达的,当我们悠然地走过人生的每一个阶段,回首往事,才能不为往事忧,只道是岁月静好。

总之,《秋月》一词是程颢悠然岁月中的诗意人生的写照。

通过这首词,我们不仅能感受到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还能领略到他的人生态度和人生哲学。

让我们在词句之间,共同品味那悠然岁月中的诗意人生,珍惜每一个美好时光。

中秋节的诗句赏析

中秋节的诗句赏析

中秋节的诗句赏析关于中秋节的诗句赏析中秋节的诗句赏析 1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白居易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赏析诗歌题目的中心语“望月”,是叙述也是行为,其修饰语时间“八月十五日夜”和地点“湓亭”,它限定了望月的特定环境时,还突出“望”的动作,又强化“望”之月的圆盘貌。

显然是这个“望”月引发了诗人情怀。

其实,诗人就是在特定空间面对这个特定时间的月亮引发的人生感慨,诗歌首颔联正是诗人关照月亮的思考。

从逻辑上应该“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抬头望月,触想到“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的月下之景,诗歌却从对面飞来着笔昔年往事,描绘出一幅中秋月明、曲江池畔、朝廷盛会欢饮图。

诗歌起笔不同反响,召唤其昔日的觥筹交错、夜夜欢歌的情形,只有这样颔联的今年贬谪的“湓浦沙头水馆前”的失落。

繁华的过去越明朗,对照今日的凄冷就越有感觉,以此造成的昔今悬殊反差,犹如从天堂掉入地狱的悲苦感。

可是两联二十八言中,诗人不烦厌地重复“八月十五夜”,显然它带给诗人的心灵是震撼的,也是惨痛的。

让诗人不堪回首昨日的欢乐,独自苦品着眼前的.寂寞和凄苦。

诗句一望而知地运用了昔今对比手法,其实每一联都交代了时间地点和场景,对比的不仅是时间,更是情景意境的对比,今晚观赏的不单是月亮,而是面对年年望相似的月亮情景下的心情,是一种过去到现在的物是人非的感伤情怀。

月亮在古典诗歌里,更多承载了怀乡思亲。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明月照高楼,含君千里光”,这些月亮内涵是因空间距离产生而寄寓感情的。

不过月亮也会出现时间概念,它却成了一种永恒对照无常的人生,进而表现人生的痛苦感。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刘禹锡《石头城》)”“春江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李煜《虞美人》)”,这些诗句里的月亮意象无不指向时间概念,突出物是人非之感留给个体生命的怅惘痛苦。

秋月的诗句

秋月的诗句

秋月的诗句1、秋月的诗句1、露从今夜白,月适乡明。

2、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3、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4、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

5、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6、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7、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8、夜深静卧百虫绝,清月出岭光入扉。

9、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10、清风明月本无价,近山遥水皆有情。

11、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12、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13、山中夜来月,到晓不曾看。

14、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15、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16、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17、明月净松林,千峰同一色。

18、月色更添春色好,芦风似胜竹风幽。

19、春去秋来不相待,水中月色长不改。

20、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21、梅花雪,梨花月,总相思。

自是春来不觉去偏知。

22、可怜关夜婵娟影,正对五候残酒卮。

23、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

24、月色醉远客,山花开欲燃。

25、峨嵋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26、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27、明月却多情,随人处处行。

28、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29、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30、春秋满四泽,夏云多奇峰,秋月扬明辉,冬岭秀孤松。

31、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32、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33、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

34、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

35、却月中桂,清光应更多。

36、拜华星之坠几,约明月之浮槎。

37、不见乡书传雁足,惟见新月吐蛾眉。

38、月皎疑非夜,林疏似更秋。

39、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

2、秋月的诗句1、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王维2、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李白3、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孟浩然《宿建德江》4、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鸣涧》5、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泊船瓜洲》6、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辛弃疾《西江月》7、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朱熹《水调歌头·隐括杜牧之齐山诗》诗歌译文及鉴赏

朱熹《水调歌头·隐括杜牧之齐山诗》诗歌译文及鉴赏

朱熹《水调歌头·隐括杜牧之齐山诗》诗歌译文及鉴赏朱熹在《水调歌头·隐括杜牧之齐山诗》中注入了自己独特的儒家哲学思想,一改原诗的消极情绪,推陈出新地化出了积极意义。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水调歌头·隐括杜牧之齐山诗》宋代:朱熹江水浸云影,鸿雁欲南飞。

携壶结客何处?空翠渺烟霏。

尘世难逢一笑,况有紫萸黄菊,堪插满头归。

风景今朝是,身世昔人非。

酬佳节,须酩酊,莫相违。

人生如寄,何事辛苦怨斜晖。

无尽今来古往,多少春花秋月,那更有危机。

与问牛山客,何必独沾衣。

《水调歌头·隐括杜牧之齐山诗》译文云朵的影子浸在江水里,鸿雁正打算往南飞。

带着酒壶和客人们一起登山去往哪里呢?当然是找一个苍翠清寂、烟雾氤氲的地方。

人世间难得一笑,还好有紫萸黄菊可以摘下来插满头,尽兴而归。

风景还是往年的风景,可惜人早已不是往昔的人了。

为了庆贺重阳节,应该喝得酩酊大醉,请不要再推辞不喝了。

人活着就像寄生在这个世界上,为什么非要奔波劳碌,到最后还怨恨人生苦短呢?古往今来,有无数的春花开了又谢,亦有无数日的月亮盈了又缺,无穷无尽。

如果能够明白,就不会再有危机感。

你去问问齐景公,何必为人生短暂而泪沾衣襟。

《水调歌头·隐括杜牧之齐山诗》注释隐括:指对原有作品的内容、语言加以剪裁、修改而成新篇。

结客:和客人们一起登山。

尘世:即人生。

紫萸:即茱萸,一种有浓烈香味的植物。

酩酊:大醉貌。

《水调歌头·隐括杜牧之齐山诗》赏析依某种文体原有的内容辞句改写成另一种体裁,叫隐括。

此词,即隐括杜牧《九日齐山登高》一诗。

初读一遍,不过觉得它逐句移植原诗,仅仅清畅淡远而已。

反复涵咏体会,才发觉意境精神已脱胎换骨。

朱熹在词中注入了自己独特的儒家哲学思想,一改原诗的消极情绪,推陈出新地化出了积极意义。

词人登上秋山后,倒影在江水中的无限秋景映入眼帘,却只落笔在“云影”二字,意境深远。

此时仰头又见大雁欲飞向南方度过寒冷的冬天。

秋月的诗句15篇整理

秋月的诗句15篇整理

秋月的诗句15篇整理秋月的诗句15篇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触过一些经典的诗句吧,诗句是组成诗词的、高度凝练的句子。

那些被广泛运用的诗句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秋月的诗句,欢迎阅读与保藏。

秋月的诗句1《秋月》原文清溪流过碧山头,空水澄鲜一色秋。

隔断红尘三十里,白云红叶两悠悠。

《秋月》解释清溪:清亮的溪水。

碧山头:碧绿的山头。

指山上树木葱郁、青翠欲滴。

空水:指夜空和溪中的流水。

澄(chénɡ)鲜:明净、清爽的样子。

一色秋:指夜空和在融融月色中流淌的溪水像秋色一样明朗、澄(dènɡ)清。

隔断红尘三十里:指溪水距离有人家的地方有三十里路的远。

“三十”非确数,只是写其远隔人世,写其幽深。

红尘,佛教徒把人间称为红尘。

此泛指人世间。

悠悠:闲适拘束的样子。

这句与上句在一起,是说溪流隔开人间真是遥远,那溪上的白云,那山间的红叶,该是多么闲适拘束!《秋月》的诗意/《秋月》的意思清亮的小溪围着碧绿的青山,在明净的夜空里,缓缓流淌,波动着皎洁的月光,涌动着融融的秋色。

这秋色,仿佛隔绝于遥远的红尘之外,那溪上的.白云,那山间的红叶,该是多么的闲适拘束,俨然被这幽幽的秋夜沉醉了!《秋月》赏析程颢(1023-1085),字伯淳,河南(令河南洛阳)人,北宋时期闻名理学家,学者称明道先生。

宋仁宗嘉祜二年(1057)进士。

程颢与其弟程颐同为理学奠基人,早年从周敦颐学,世并称二程。

著有《明道先生文集》,由门人整理其日常讲录、经说等,后人将其与程颐著作同编入《二程全书》。

在这首《秋月》中,诗人借助于秋月下的小溪描写抒写了超脱尘世、闲适拘束的情趣,流露了追求光明磊落的思想情怀。

“清溪流过碧山头,空水澄鲜一色秋”。

清亮的溪水围着碧绿的青山,缓缓流来,碧蓝的天空倒映于水中,是那样澄明、纯净,两者融为一色,浑然一体。

假如没有天地间充满着皎洁、光明的月光,诗人怎能在秋夜中观赏水之清,山之碧,水之澄鲜呢?“隔断红尘三十里,白云红叶两悠悠”,诗人在静观秋光月色之中油然而生出一丝超尘脱俗、悠闲得意之物外心境。

关于秋月古诗

关于秋月古诗

关于秋月古诗
1.秋月
[作者] 程颢 [朝代] 宋
清溪流过碧山头,空水澄鲜一色秋。

隔断红尘三十里,白云红叶两悠悠。

2.秋月
[作者] 白居易 [朝代] 唐
夜初色苍然,夜深光浩然。

稍转西廊下,渐满南窗前。

况是绿芜地,复兹清露天。

落叶声策策,惊鸟影翩翩。

栖禽尚不稳,愁人安可眠。

3.秋月
[作者] 潘氏 [朝代] 明
园亭当水中,两岸芦花雪。

夜深人未眠,碧水荡秋月。

4.秋月
[作者] 杨万里 [朝代] 宋
夜气凉於水,高斋可当楼。

古来除却月,此外更无秋。

寒入兰心劲,光随菊脚流。

惟愁清不极,清极却成愁。

5.秋月
[作者] 李石 [朝代] 宋
望崖相送欲凌虚,未拟边州作陋居。

法令牛毛纷可笑,使君马尾自能书。

白云度岭愁方寸,黄瘴埋沙费扫除。

列戟横琴果何择,一窗秋月竹疏疏。

6.秋月
[作者] 祝允明 [朝代] 明
铢衣犹是旧霓裳,带得清虚府里香。

今日轻分三万斛,乞他人世绿衣郎。

7.秋月
[作者] 陈与义 [朝代] 宋
袢暑推不去,快风喜来过。

西荣迟明月,与子聊婆娑。

初如金盆涌,稍若玉鉴磨。

亭亭倚华魄,艳艳舒冻波。

夜气清入骨,奈此光景何。

一杯幸相属,安能废吟哦。

纤阿无停轮,衰鬓飒已多。

及时会行乐,无惜醉颜酡。

秋月程颢古诗带拼音版

秋月程颢古诗带拼音版

秋月程颢古诗带拼音版
秋月程颢古诗带拼音版
qiū yuè
秋月
sòng dài:chéng hào(zhū xī)
宋代:程颢(一作朱熹)
qīng xī liú guò bì shān tóu ,kōng shuǐ chéng xiān yī sè qiū 。

清溪流过碧山头,空水澄鲜一色秋。

扩展资料
gé duàn hóng chén sān shí lǐ ,bái yún hóng yè liǎng yōu yōu 。

隔断红尘三十里,白云红叶两悠悠。

秋月程颢翻译
译文
清澈的溪水流过碧绿的山头,悬空一泻而下,澄清的水与蓝天在月色的`映照下构成了一副空明澄澈的秋景画卷。

这秋色把人世间隔在三十里之外,空中是悠闲自在的白云,山上是悠闲自在的红叶。

幽静的秋色是多么令人陶醉啊!
注释
清溪:清澈的溪水。

碧山头:碧绿的山头。

指山上树木葱茏、苍翠欲滴。

空水:指夜空和溪中的流水。

澄(chéng)鲜:明净、清新的样子。

一色秋:指夜空和在融融月色中流动的溪水像秋色一样明朗、澄清。

三十:非确数,只是写其远隔人世,写其幽深。

红尘,佛教徒把人间称为红尘。

此泛指人世间。

悠悠:悠闲自在的样子。

秋月朱熹赏析

秋月朱熹赏析

秋月朱熹赏析摘要:一、引言二、秋月诗句欣赏三、朱熹诗作特点分析四、秋月朱熹诗作中的意境探讨五、作品的时代背景及其意义六、结论正文:一、引言秋月,这一具有浓郁诗意和浪漫情怀的题材,自古以来便吸引了无数诗人的目光。

在众多描绘秋月的诗篇中,朱熹的《秋月》颇具代表性。

本文将对这首诗进行赏析,分析其艺术特点及所表达的意境。

二、秋月诗句欣赏朱熹的《秋月》诗中,描绘了中秋之夜明亮的月光洒满大地,江水清澈,仿佛与天际相连。

诗中运用了生动的意象和富有韵味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秋月的赞美之情。

三、朱熹诗作特点分析1.形象生动:朱熹的《秋月》一诗通过富有想象力的画面,使读者仿佛置身于中秋之夜的美景之中。

如“皎皎月色满江城,澄澄秋水通天涯”的描绘,生动地展现了月色和江水的美丽。

2.抒情真挚:诗中表达了朱熹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和敬仰之情。

如“独酌芳尊独自语,为问江楼吹笛人”一句,流露出诗人孤独而又渴望交流的心情。

3.寓意深刻:秋月象征着纯洁和美好,诗人通过对秋月的赞美,表达了对高洁品质的向往。

同时,诗中以月喻人,寓意着人们在追求美好品质的过程中,要善于自省和自我完善。

四、秋月朱熹诗作中的意境探讨朱熹的《秋月》一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描绘,展现了一幅宁静、美好的秋夜景象。

诗人以月光、江水、天空等自然景观为背景,表达了对高洁、美好的向往,以及对现实世界中美好事物的珍惜。

五、作品的时代背景及其意义《秋月》创作于宋代,当时社会风气日趋世俗,文人墨客热衷于功名利禄。

朱熹的这首诗以清新脱俗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纯洁、美好的追求,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

同时,这首诗还传递了诗人积极向上、自省修身的人生态度,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六、结论总之,朱熹的《秋月》一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丰富的思想内涵,成为了中国古代诗歌中的佳作。

描写秋月的诗句(15篇)

描写秋月的诗句(15篇)

描写秋月的诗句描写秋月的诗句(15篇)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诗句吧,诗句饱含丰富的感情和想象。

你知道什么样的诗句才能算得上是好的诗句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描写秋月的诗句,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描写秋月的诗句1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唐陈陶)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唐崔护)世事短如春梦,人情薄似秋云(宋朱敦儒)长于春梦几多时,散似秋云无觅处(宋晏殊)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宋苏轼)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唐韦庄)四时可爱唯春日,一事能狂便少年(民国王国维)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宋秦观)不信芳春厌老人,老人几度送余春,惜春行乐莫辞频(宋贺铸)不信青春唤不回(民国于右任)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唐杜甫)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五代冯延巳)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唐白居易)描写秋月的诗句21、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唐刘方平《月夜》2、一夜梦游千里月,五更霜落万家钟。

清濮淙《闻梁蘧玉已寓京口》3、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宋辛弃疾《西江月》4、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唐白居易《琵琶行》5、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宋苏轼《前赤壁赋》6、明月净松林,千峰同一色。

宋欧阳修《自菩提步月归广化寺》7、可惜一溪明月,莫教踏破琼瑶。

宋苏轼《西江月》8、斫(zhuó)却月中桂,清光应更多唐杜甫《一百五日夜对月》9、夜深静卧百虫绝,清月出岭光入扉。

唐韩愈《山石》10、明月有情还约我,夜来相见杏花梢。

清袁枚《春日杂诗》11、万影皆因月,千生各为秋。

唐刘方平《秋夜泛舟》12、月色更添春色好,芦风似胜竹风幽。

唐贾至《别裴九弟》13、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照古时人唐李白《把酒问月》14、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唐杜甫《漫成一首》15、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

宋晏殊《寓意》16、春去秋来不相待,水中月色长不改唐岑参《敷水歌送窦渐入京》17、晴云如擘絮,新月似磨镰。

清溪流过碧山头,空水澄鲜一色秋(程颢)

清溪流过碧山头,空水澄鲜一色秋(程颢)

清溪流过碧山头,空水澄鲜一色秋(程颢)清溪流过碧山头,空水澄鲜一色秋(程颢)【诗句介绍】描写秋天的诗句“清溪流过碧山头,空水澄鲜一色秋”出自《秋月》,由程颢创作。

诗人借助于秋月下的小溪描写抒写了超脱尘世、闲适自在的情趣,流露了追求光明磊落的思想情怀。

【诗句出处原文】秋月作者:程颢清溪流过碧山头,空水澄鲜一色秋。

隔断红尘三十里,白云红叶两悠悠。

【注释】清溪:清澈的溪水。

碧山头:碧绿的山头。

指山上树木葱茏、苍翠欲滴。

空水:指夜空和溪中的流水。

澄(chénɡ)鲜:明净、清新的样子。

一色秋:指夜空和在融融月色中流动的溪水像秋色一样明朗、澄(dènɡ)清。

隔断红尘三十里:指溪水距离有人家的地方有三十里路的远。

“三十”非确数,只是写其远隔人世,写其幽深。

红尘,佛教徒把人间称为红尘。

此泛指人世间。

悠悠:悠闲自在的样子。

这句与上句在一起,是说溪流隔开人间真是遥远,那溪上的白云,那山间的红叶,该是多么悠闲自在!【译文】已是秋日,月圆初上(题目解释)清澈的溪水在宁静的月色下缓缓流过碧绿的山头。

透澈而高远的天空与溪水交织秋日散发出澄澈的色彩。

宁静的山林之中莺啼燕啭似离那凡间尘世十分遥远。

只有柔软而洁白的云朵和满山的红叶与皎洁的月光一起飘逸悠悠。

【诗句赏析】程颢(1023-1085),字伯淳,河南(令河南洛阳)人,北宋时期著名理学家,学者称明道先生。

宋仁宗嘉祜二年(1057)进士。

程颢与其弟程颐同为理学奠基人,早年从周敦颐学,世并称二程。

著有《明道先生文集》,由门人整理其日常讲录、经说等,后人将其与程颐著作同编入《二程全书》。

在这首《秋月》中,诗人借助于秋月下的小溪描写抒写了超脱尘世、闲适自在的情趣,流露了追求光明磊落的思想情怀。

“清溪流过碧山头,空水澄鲜一色秋”。

清亮的溪水绕着碧绿的青山,缓缓流来,碧蓝的天空倒映于水中,是那样澄明、纯洁,两者融为一色,浑然一体。

如果没有天地间弥漫着皎洁、明亮的月光,诗人怎能在秋夜中欣赏水之清,山之碧,水之澄鲜呢?更多关于春夏秋冬的诗句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相关栏目。

朱熹写的秋天的诗

朱熹写的秋天的诗

朱熹写的秋天的诗大全很荣幸同学们能来关注朱熹写的秋天的诗诗文内容,由为大家搜集整理发布,让我们赶快一起来学习一下吧!一.朱熹写的秋天的诗兰谩种秋兰四五茎,疏帘底事太关情。

可能不作凉风计,护得幽兰到晚清。

水调歌头富贵有馀乐,贫贱不堪忧。

谁知天路幽险,倚伏相互酬。

请看东门黄犬,更听华亭清唳,千古恨难收。

何似鸱夷子,散发弄扁舟。

鸱夷子,成霸业,有馀谋。

致身千乘卿相,归把钓渔钩。

春昼五湖烟浪,秋夜一天云月,此外尽悠悠。

永弃人间事,吾道付沧洲。

秋月清流溪过碧山头,空水澄鲜一色秋。

隔断红尘三十里,白云黄叶两悠悠。

万紫千红总是春。

二.描写夏天、秋天的诗(只要白居易、朱熹的)描写秋天的诗句有:一、《偶成》[宋] 朱熹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行轻。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二、赠内[唐] 白居易漠漠暗苔新雨地,微微凉露欲秋天。

莫对月明思往事,损君颜色减君年三、官舍内新凿小池[唐] 白居易帘下开小池,盈盈水方积。

中底铺白沙,四隅甃青石。

勿言不深广,但取幽人适。

泛滟微雨朝,泓澄明月夕。

岂无大江水,波浪连天白。

未如床席前,方丈深盈尺。

清浅可狎弄,昏烦聊漱涤。

最爱晓暝时,一片秋天碧。

四、秋日与张来宾舒著作同游龙门,醉中狂歌,凡二百八十三字 [唐] 白居易秋天高高秋光清,秋风袅袅秋虫鸣。

嵩峰馀霞锦绮卷,伊水细浪鳞甲生。

洛阳闲客知很多,少出游山多在城。

商岭老人自追赶,蓬丘逸士相逢迎。

南出鼎门十八里,庄店逦迤桥道平。

不寒不热好季节,鞍马稳快衣衫轻描写夏天的诗句有:一、草萤有耀终非火,荷露虽团岂是珠。

——白居易《放言五首·其一》二、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

——白居易《江楼夕望招客》三、菱叶萦波荷飐风,荷花深处小船通。

——白居易《采莲》三.秋天的诗句一、《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便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二、《秋夜曲》王维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词鉴赏:
《秋月》
【宋】朱熹
清溪流过碧山头,空水澄鲜一色秋。

隔断红尘三十里,白云红叶两悠悠。

作者有争议,据说,《千家诗》将其误题为程颢,实际应为朱熹。

题为“秋月”,但诗的每一句似乎都与月无关,难道是因为题目也给误传了?当然不是,一起来看。

首句“清溪流过碧山头”,用语简单平实,但所表达的内容却很丰富。

“青溪”从“碧山头”流过,这本身没什么稀奇,但结合次句,我们会发现,作者写的其实是“碧山头”在清溪里的倒影,这样一来,月的皎洁特指就必须立刻体现出来,否则你根本看不到溪水和青山的倒影。

“空水澄鲜”,大致化用了谢灵运“云日相辉映,空水共澄鲜”诗境。

谢灵运描写的是白昼景象,而朱熹直接时间拉到了夜晚,如果月色不够明媚,天空自然不会与溪水“共澄鲜”,更不会出现“一色秋”的景致。

所以,次句也是在从侧面描写“秋月”。

到了第三句,诗开始转向抒情。

“隔断红尘三十里”,是什么把作者和红尘隔断了?是清溪,是秋月,还是作者自己?
据了解,清溪幽远,与有人家的地方相隔大约三十里,故称“隔断红尘三十里”。

当然,如果作者此刻没有一个飘然物外的心境,即便远离红尘三千里,也不会有“隔断”之感。

末句“白云红叶两悠悠”以景结情,有种悠悠不尽的情致。

“白云”、“红叶”,一上一下,色彩对比鲜明,我们很难想象它们一同出现在秋夜里是种什么样的景象,作者也没有细写,只用了“悠悠”一词,并且是“两”悠悠,好像在写不同的人生形态,又好像在写同一人生的两种状态……
回过头来看,碧山、白云、红叶,都仿佛出现在白日晴空之下,实际上,正是明净的秋月才模糊了昼夜的界限,才让我们看到一个斑斓的、澄鲜的秋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