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和碱教学设计
九年级化学常见的酸和碱教案
九年级化学常见的酸和碱教案九年级化学常见的酸和碱教案(精选6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九年级化学常见的酸和碱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九年级化学常见的酸和碱教案篇1教学目标:学会用pH试纸测溶液的酸碱度;能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去测试一些物质的pH。
通过对各种操作的比较及对测试数据的分析,建立正确的测试和读数方法。
让学生自主测试,拓展活动的空间,培养尊重事实的观念和关注生活、关注社会的意识。
教学疑点:不同生长时期的水果和蔬菜pH是否相同,建议测不同生长时期番茄pH进行了解。
观察头发光泽需要哪些条件,建议增强光线和利用放大镜观察。
头发耐拉力,用手拉能否准确感知?建议用测力计去测更科学。
为使测出的数据具有科学性,可引导学生取几次的平均值。
重点和难点:测试方法。
活动方式:学生主持;分组实验。
实验准备:①分组准备:每组有5个烧杯分别装20 mL pH为1、4、7、10、13的溶液,头发五束(同一个人的头发)。
②稀硫酸、稀盐酸、蒸馏水、氢氧化钠溶液。
③洁厕精、醋、洗洁精、石灰水、牙膏、西红柿、牛奶、鸡蛋、萝卜、纯碱溶液、草木灰水、泡菜水、橘子、苹果、造纸厂排放的废水、点滴板、pH试纸、玻璃棒、镊子、小刀、纱布、放大镜、弹簧秤等。
教学过程:师:先请同学们将5束头发分别放进盛有不同pH(1、4、7、10、13)溶液的小烧杯中,等会观察。
师:再请同学们看61页内容,回答,我们从书中获得了哪些信息?生1:溶液的pH<7显酸性,ph>7显碱性,pH=7显中性。
生2:测定pH的最简单的方法是用pH试纸。
反思:让每位学生都有机会做主持,本身就是对能力的训练,把讲台让给学生,同学们相互理解与支持,合作有了更大的自主空间,行为和表达更具有学生自身的特点。
但主持人和同学们是处于同一知识平台,随时需要老师的指点,老师在课前要帮助主持人理好提纲。
常见的酸和碱的教案
常见的酸和碱的教案•相关推荐常见的酸和碱的教案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常见的酸和碱的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常见的酸和碱的教案 1第十单元酸和碱课题 1 常见的酸和碱[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酸和碱溶液能和酸碱指示剂反应;能自制酸碱指示剂,并设计和完成与之有关的实验。
2.过程与方法:通过一些探究活动,进一步认识与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会运用酸碱指示剂检验酸溶液和碱溶液。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增强探究物质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教学重点]运用酸碱指示剂检验酸溶液和碱溶液。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白醋、稀盐酸、紫色石蕊试液、酚酞试液;点滴板、滴管;花。
2.学生准备:每小组自制2~3种指示剂。
[教学过程][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酚酞试液、[教学程序][提问]成红色探究实验:稀盐酸、稀硫酸与锌粒及氧化铜粉末的反应。
[小结过渡]:稀盐酸、稀硫酸都能与锌粒及氧化铜粉末反应,由此可见,它们在性质上是有了些共性的。
为什么它们会具有一些相似的性质呢?探究实验:氯化钠导电性实验。
[提问]:氯化钠溶液为什么会导电?回忆物理中学习的导电的原理,推测氯化钠溶液导电的原因。
FLASH动画展示氯化钠溶液的导电过程,解释电离的概念,介绍电离方程式。
[结论]:溶液能导电是因为溶液中存在着能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
探究实验:稀盐酸和稀硫酸的导电性。
结论:稀盐酸与稀硫酸都能导电。
[分析]:为什么稀盐酸和稀硫酸能导电?[归纳]:稀盐酸、稀硫酸中都存在着相同的阳离子──H+,所以它们在化学性质上具有了相似性。
不仅稀盐酸、稀硫酸中存在H+,还有其它的一些物质也能电离出唯一的阳离子──H+,我们把它们归为一类物质──酸。
[小结]:)探究思路──通过实验发现一些物质具有共性,试图去解释具有共性的.原因,通过对导电性的探究,发现存在相同的阳离子──氢离子,归纳出酸的概念。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学设计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酸和碱的概念及其性质;2.掌握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的原理;3.学会通过实验观察和实验数据分析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教学重点:1.酸和碱的概念及其性质;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的原理。
教学难点:1.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的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引入话题:你们是否了解酸和碱呢?你们能举出几个酸和碱的例子吗?2.引导学生回忆酸和碱的定义和特性,以及酸的常见例子(如柠檬汁、醋等)和碱的常见例子(如肥皂水、石灰水等)。
二、知识讲解(15分钟)1.分享幻灯片或黑板演示相关知识:a.酸的定义:能产生H+离子的物质;b.碱的定义:能产生OH-离子的物质;c.酸和碱的性质:酸具有酸味、能与金属反应,产生氢气;碱具有苦味、能与酸反应,产生盐和水;d.酸和碱的中和反应: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化学反应。
三、实验演示(30分钟)1.实验1: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示例演示。
a.准备:悬浮柠檬汁和酸性指示剂的盛装瓶,以及悬浮肥皂水和碱性指示剂的盛装瓶。
b.操作:分别向两个盛装瓶中滴加少量的酸性指示剂和碱性指示剂,并观察变化。
c.结果:酸性指示剂变为红色,碱性指示剂变为蓝色。
d.分析:酸和碱反应后,中和产生了水,并伴随着颜色的变化。
2.实验2:酸和碱的体积反应实验。
a.准备:酸性溶液、碱性溶液、酸碱指示剂、容量瓶、滴管、酸碱气球。
b.操作:将酸性溶液滴加到容量瓶中,加入少量的酸碱指示剂,然后逐滴加入碱性溶液,直到酸碱指示剂颜色发生变化。
c.结果:记录下加入碱性溶液的滴数和体积。
d.分析: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出酸和碱的摩尔比例,从而可以推算出酸和碱的化学式。
四、实验归纳和总结(15分钟)1.学生自主归纳分析两个实验的实验结果和实验数据,总结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的特点和表现形式。
2.学生提出和解决在实验中遇到的问题,讨论实验中可能出现的误差和不确定因素。
五、小结和展望(10分钟)1.简要复习课上的重点知识,强调酸和碱的概念、性质和中和反应的原理。
人教版化学九下第十单元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教学设计(共4课时)
-设计多元化的评价任务,如实验报告、口头报告、小组讨论表现等,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自我反思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联系生活实际: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酸碱现象,如柠檬汁的酸味、洗涤剂的碱性等,引发学生对酸碱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1.注重激发兴趣:通过生活实例、实验现象等生动有趣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酸碱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强化实验操作:针对学生实验操作能力较强的特点,增加实验环节,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酸碱性质和中和反应。
3.突破难点:针对学生对酸碱理论及中和反应的理解困难,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化解难点。
4.通过实验探究,了解影响酸碱性质的因素,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引导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3.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4.利用化学实验,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实验技能。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2.使学生认识到化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关注化学在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等方面的作用。
3.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遵循实验操作规范,尊重实验事实,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4.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引导学生从化学角度关注环境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观看与酸碱相关的视频资源,了解酸碱在科技发展和工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酸与碱》教学设计
《酸与碱》教学设计《《酸与碱》教学设计》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作业内容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教学目标①认识氢氧化钠的吸水性和腐蚀性,了解其用途。
②认识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归纳碱相似化学性质及其原因。
重点和难点重点: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性质。
难点:碱的化学性质。
实验准备药品:NaOH固体、20%NaOH溶液、CaO固体、澄清的石灰水、盐酸、硫酸、蒸馏水、乙醇、石蕊试液、酚酞试液、洗净的鸡爪、去壳的熟鸡蛋。
器材:导线、灯泡、烧杯、试管、软塑料瓶、表面皿、滴管、点滴板。
教学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引入新课演示:1.实验(如图)观察甲、乙中发生的现象。
2.清水变“牛奶”:吹入CO2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问题:大家想一想,这些神奇的现象存在的反应原理是什么?多么奇妙的化学世界!学生疑问:1.熟鸡蛋为什么会掉下去呢?2.“牛奶”能喝吗?它的主要成分是什么?通过神奇的化学实验把学生轻松地引入化学课堂。
取固体NaOH观察,放入表面皿上,在试管中溶解固体NaOH并感知其温度变化。
问题:1.NaOH固体表面溶解的原因。
2.怎样保存NaOH固体?3.它能做干燥剂吗?:观察用20%NaOH溶液浸泡过的鸡爪。
问题:1.鸡爪前后的变化及其原因。
2.使用NaOH时应注意什么?3.NaOH在生产生活中有哪些作用?:1.潮解。
2.密封。
3.能。
1.哇!真厉害!2.使用它应小心,注意安全。
3.作用:化工原料、清洁剂……设计的问题紧紧围绕实验,简明扼要,激发学生积极探究思维的兴趣,巧妙点拨,在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进行安全教育。
实验引导Ca(OH)2的性质及用途材料引入:1.冬天园林工人用石灰浆将树干底部刷白。
2.用石灰沙浆砌砖抹墙很牢固。
3.装石灰水的试剂瓶用久后瓶壁上有一层白色的膜。
问题:上述材料中涉及到的物质和化学性质。
:取生石灰加水观察现象。
问题:1.实验现象及反应。
2.Ca(OH)2的用途是什么?3.使用它有哪些注意事项?粉刷久后为什么会变白变硬呢?涉及Ca(OH)2与CO2发生了反应,生成了坚硬的CaCO3。
初中化学酸和碱的教案
初中化学酸和碱的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酸和碱的概念;
2. 能够区分酸和碱的性质;
3. 理解pH值的概念。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酸和碱的定义;
2. 酸碱性质的区分;
3. pH值的理解。
三、教学准备:
1. 实验器材:试管、试管夹、PH试纸;
2. 实验物质:醋酸、苏打粉、盐酸、氢氧化钠。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引导学生回顾物质的性质,引出酸和碱的概念。
2. 讲解:介绍酸和碱的定义及性质,通过实验展示酸和碱的特点。
3. 实验操作:分别将醋酸和苏打粉混合,观察气体的生成;将盐酸和氢氧化钠混合,观察生成的盐水。
4. 总结:引导学生总结酸和碱的性质,并理解pH值的含义。
5. 作业:要求学生整理酸和碱的性质,并写出几个生活中常见的酸碱实例。
五、板书设计:
1. 酸:定义及性质;
2. 碱:定义及性质;
3. pH值的概念。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实验的方式展示酸和碱的性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注意观察酸碱的表现,促进知识的应用和理解。
在教学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提问能力,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科学观念。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案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案《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案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案1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1)知道酸和碱发生的中和反应。
(2)了解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探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动手能力。
(2)通过讨论交流,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进一步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3)体会化学与社会的密切关系,增强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1)中和反应及其应用。
(2)认识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方法—pH。
教学难点(1)中和反应的理解和应用。
(2)酸碱性和酸碱度的区别。
实验仪器:试管.胶头滴管.玻璃棒.表面皿实验药品:NaOH溶液.盐酸溶液.氢氧化钡溶液.氢氧化钙溶液.酚酞溶液.稀硫酸溶液pH试纸.纸巾.标准比色卡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前面我们学习了常见的三酸三碱,谁能正确书写出它们的化学式。
利用已有的知识和新获取的信息思考回答问题你认为这些酸碱之间是否能够发生反应。
并写出自己的猜测。
让两位同学在黑板上展示自己的猜测结果。
引导同学相互讨论交流归纳板书所有猜测。
板书:NaOH+H2SO4 NaOH+HClCa(OH)2+H2SO4 Ca(OH)2+HClBa(OH)2+H2SO4 Ba(OH)2+HCl学生书写猜测结果,并相互讨论。
提问:通过什么现象可以判断化学反应的确发生了?学生回忆思考回答。
引导学生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测并记录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
分析:NaOH+H2SO4 NaOH+HCl 无现象Ca(OH)2+H2SO4 Ca(OH)2+HCl 前者有浑浊后者无现象Ba(OH)2+H2SO4 Ba(OH)2+HCl 前者有白沉后者无现象(以上各组反应都有热量放出)问题:通过明显的现象我们可以判断反应已经发生,你对那些无明显现象的怎么看?板书:无现象的可能1.发生反应2.反应了无明显现象选派代表黑板简单书写自己的实验方案和简单实验流程。
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教学设计案例
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教学设计案例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教学设计案例(精选2篇)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教学设计案例篇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酸和碱溶液能和酸碱指示剂反应;能自制酸碱指示剂,并设计和完成与之有关的实验。
2.过程与方法通过一些探究活动,进一步认识与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会运用酸碱指示剂检验酸溶液和碱溶液。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增强探究物质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教学重点运用酸碱指示剂检验酸溶液和碱溶液。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白醋、稀盐酸、食盐水、石灰水、氢氧化钠溶液、紫色石蕊溶液、酚酞溶液;点滴板、滴管;盛开的盆花。
2.学生准备从家中带来的花瓣、紫卷心菜、紫萝卜皮、胡萝卜等。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入新课:今天早餐你吃水果了吗?你是否还尝过其他有点酸或很酸的食物?在这些食物中都包含着一种物质──酸。
上次洗头时,你用了什么洗发水?使用时有什么感受?如果用了,那么,你可能用到了另外一种物质──碱。
我们每天都在使用含有酸和碱的物质,甚至连我们的生命活动也离不开酸和碱的化学反应。
那么,酸和碱有哪些用处?它们能和哪些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呢?在这一节,你将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
讨论、交流。
有酸味的物质:苹果、橘子……使用时会感觉到滑腻感。
展开想象的翅膀,跟随老师的思路。
由生活问题入手,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从生活现象中提出问题、发现问题的意识。
问题引导:展示:分别盛有白醋、澄清石灰水的烧杯。
思考:如何将这两份液体区分开?观察溶液的物理性质后思考并讨论交流:1.用闻味的方法,若有酸味的则为食醋。
2.分别通入二氧化碳气体,若溶液变浑浊则为澄清石灰水,反之则为食醋。
3.……通过发散性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问题的能力。
展示:分别盛有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
思考:那么,如果将食醋换成稀盐酸、澄清石灰水换成氢氧化钠溶液呢?或者说,如何区别酸和碱呢?观察溶液的物理性质,思考讨论进一步深化学生的思维,从而引出下面的探究内容。
九年级化学常见的酸和碱教案
九年级化学常见的酸和碱教案第一章:酸和碱的概念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酸和碱的基本概念。
2. 让学生掌握酸和碱的性质和特点。
3. 培养学生对化学实验的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酸和碱的定义。
2. 酸和碱的性质和特点。
三、教学重点:1. 酸和碱的概念。
2. 酸和碱的性质和特点。
四、教学难点:1. 酸和碱的概念的理解。
2. 酸和碱的性质和特点的掌握。
五、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引导法,让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来理解酸和碱的概念。
2. 采用实验演示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来掌握酸和碱的性质和特点。
六、教学步骤:1. 引入酸和碱的概念,让学生思考和讨论酸和碱的定义。
2. 讲解酸和碱的性质和特点,结合实验现象进行说明。
3. 进行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酸和碱的反应现象。
4. 进行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酸和碱的知识解决问题。
第二章:硫酸的性质和应用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硫酸的基本性质。
2. 让学生掌握硫酸的制法和应用。
3. 培养学生对化学实验的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硫酸的定义和制法。
2. 硫酸的性质和特点。
3. 硫酸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1. 硫酸的定义和制法。
2. 硫酸的性质和特点。
3. 硫酸的应用。
四、教学难点:1. 硫酸的制法的理解。
2. 硫酸的性质和特点的掌握。
五、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引导法,让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来了解硫酸的定义和制法。
2. 采用实验演示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来掌握硫酸的性质和特点。
3.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实际应用来理解硫酸的应用。
六、教学步骤:1. 引入硫酸的概念,让学生思考和讨论硫酸的定义和制法。
2. 讲解硫酸的性质和特点,结合实验现象进行说明。
3. 进行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硫酸的反应现象。
4. 分析硫酸的应用案例,让学生了解硫酸在实际中的应用。
5. 进行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硫酸的知识解决问题。
第三章:盐酸的性质和应用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盐酸的基本性质。
酸与碱教案幼儿园优秀
酸与碱教案幼儿园优秀酸与碱教案幼儿园优秀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酸与碱教案幼儿园优秀,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酸与碱教案幼儿园优秀1活动目标:1、学习5以内的序数,练习从不同方向进行序数点数的方法。
2、激发幼儿用数学的方法解决问题的兴趣,感受游戏的乐趣。
3、能与同伴合作,并尝试记录结果。
4、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活动准备:1、小动物若干,立体狼堡一座、小手贴2、塑料泡沫垫拼贴的狼堡活动过程:1、接到电话,羊村里的羊儿们都被灰太狼他们抓到狼堡里去了,我们要怎么办?先来看看狼堡的地形,观察使几层楼,每层楼有几个房间。
2、在立体狼堡上分别找灰太狼、红太狼、小白狼住在几层楼的第几个房间?(强调从左到右,从下到上的两种方法,在立体狼堡上左边和下面贴上一只点数的小手)。
3、认识地上的狼堡图,回忆灰太狼、红太狼、小白狼住在几层楼的第几个房间,贴上相应的图片,别进了狼儿的房间。
4、带上自己喜欢的动物胸饰,按照指令找相应的房间。
5、教师在相应的房间放上羊儿,请小动物听指令营救羊儿。
6、在欢快的气氛中将羊儿送回羊村。
教学反思1、幼儿在本节课中非常积极。
2、幼儿通过这节课深刻的认识到了5以内的序数,由于教具比较新颖,游戏比较多,幼儿在本节课中玩得非常开心。
3、本节课的设计简洁明了,适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让幼儿在玩中轻松学到了知识。
4、在认识5以内的序数的同时,幼儿还能正确的认识到了动物们爱吃的东西。
5、在跳田游戏中,幼儿还可以提高自身的跳跃能力。
酸与碱教案幼儿园优秀2一、活动目标:1.体验与同伴游戏的愉悦和参加体育游戏的快乐。
2.培养灵敏的反应能力和手眼协调能力,锻炼腿部力量。
二、活动准备:1.塑料网袋加填充物做成的小球(数目是幼儿人数的两倍)2.活动过程:(一)准备活动:1.教师与幼儿做热身活动:点头、伸臂、弯腰、踢腿、跳跃等动作。
《酸和碱》教学设计
《酸和碱》教学设计酸和碱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第1课时酸碱指示剂的探究一、教学设计思路:酸和碱是化学中常用的两类物质,同时也是生活中常见的两类物质。
本课将根据学生在生活中对酸和碱的初步认识,从其己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提出问题:如何确定物质是酸性还是碱性?引导学生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探究,认识酸碱指示剂,探讨在生活中检验酸碱的方法,学习自制酸碱指示剂,并用其检验生活中物质的酸碱性。
从而使学生“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
”二、教案课题酸碱指示剂的探究授课人罗红学校宜春一中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酸和碱溶液能和酸碱指示剂反应。
会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能自制酸碱指示剂,并设计和完成与之有关的实验。
2.过程和方法:通过一些探究活动,进一步认识与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根据所学知识来主动探究未知,进一步增加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发展学生善于合作,勤于思考的科学精神。
重点认识酸碱指示剂能使酸碱溶液反应,可用于检验酸或碱的溶液难点引导学生自主进行探究教学方法引导--探究教学模式仪器、药品1、师准备:食醋、稀盐酸、稀硫酸、石灰水、氢氧化钠溶液、紫色石蕊试液、酚酞溶液;滴管、试管、试管架、研钵、纱布;紫色康乃馨花、紫卷心菜2、学生准备:2-3种花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入〕很多同学都曾吃过桔子和皮蛋,有谁知道:为什么桔子、柠檬等水果吃起来是酸酸的味道,皮蛋吃起来时却有一股涩味?聆听后回答:因为水果中有各种果酸;皮蛋中含有碱。
从生活中己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引入新课〔过渡〕酸和碱对于大家来说并不陌生。
其实酸和碱不仅是生活中常见的物质,也是化学中常见的两类重要物质。
在生活中可以通过品尝辩别一些物质,而化学试剂是不允许品尝的。
我们怎么确定物质是酸还是碱?〔提出问题〕试管中的紫色石蕊溶液,在不借助实验室中任何化学药品的情况下,能否使之变成红色?学生演示:向试管中吹气。
紫色石蕊溶液变成红色创设情境,回顾已学的知识,引入课题〔问题研究〕是什么物质使石蕊试液变红?〔设问〕除了碳酸,我们熟悉的食醋、盐酸、石灰水等物质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学生回答: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常见的酸和碱教案优秀9篇
常见的酸和碱教案优秀9篇【设计理念】2.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为学生创造问题情境,启发学生思考,激活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
【复习目标】1.了解几种常见酸和碱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会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会用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度。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
问题探究法。
讨论归纳等【复习流程】一、酸和碱的概念1.酸常见酸的化学式:2.碱常见能溶于水的碱的化学式:二、酸和碱的物理性质浓硫酸浓盐酸状态气味密度打开瓶口的现象naohca(oh)2俗名颜色。
状态溶解性露置在空气中的现象三、酸和碱的化学性质稀盐酸稀硫酸酸的化学性质指示剂1.使石蕊溶液变色2.使酚酞溶液变色zn+hcl-fe+h2so4-金属氧化物fe2o3+hcl-cuo+h2so4-碱fe(oh)3+hcl-cu(oh)2+h2so4-盐agno3+hcl-bacl2+h2so4-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碱的化学性质指示剂1.使石蕊溶液变色2.使酚酞溶液变色氧化物co2+naohso2+naohco2+ca(oh)2—酸naoh+hclca(oh)2+hcl—盐cuso4+naohna2co3+ca(oh)2例题:有下列四种实验设计及操作,实验过程中其现象不能说明co2与naoh溶液发生了反应的是四、ph应用1.溶液酸碱度测定方法在_________或___________上放一小片ph试纸,用__________或________将被测液滴到_______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____________比较,即可得出被测液的ph。
2.向盛有naoh的烧杯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溶液变为____色,此时溶液的ph____,向此溶液中滴加稀盐酸,并不断振荡,直至溶液刚好无色时,溶液呈____性,ph____继续滴加稀盐酸,溶液呈____色,ph____,在整个实验中溶液发生了____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3.现有白纸和几种溶液,有人用这些材料设计了一个名为“雨落叶出红花开”的趣味实验。
酸碱中和反应教学设计(共6篇)
酸碱中和反响教学设计〔共6篇〕第1篇:酸碱中和反响教学设计《酸碱中和反响》教学设计顺河初中余海明一、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1)知道酸和碱之间发生的中和反响。
(2)理解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的影响,以及中和反响在实际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1)会用分析^p 、归纳的方法对有关信息加工处理。
(2)会用观察的方法辨析事物。
(3)学习化学应理论联络实际。
(4)进一步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酸碱之间的中和反响。
2.中和反响的探究过程。
三、教学方法:观察、分析^p 、归纳、联络生活、活动理论。
四、教具准备:老师用具仪器:烧杯、滴管、玻璃棒、药品:氢氧化钠溶液、酚酞溶液、稀盐酸、五、课时安排第一课时:中和反响及其应用。
六、教学过程〔一〕知识回忆、设境激趣,导入新课同学们想看魔术吗〔激起学生的兴趣〕,然后我开场做实验•纸折好的白花→喷少量酚酞→喷适量的NaOH溶液→花由白色变红色→喷适量HCl溶液→花由红色变白色。
•观察现象,分析^p 原因你们想知道这个微妙吗?要想揭开这个谜,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课题2酸和碱的中和反响。
〔二〕感悟新知、合作探究中和反响1、学生感受没有现象的反响,探究借用指示剂。
•【学生实验】往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滴加稀盐酸。
•观察:无现象•分析^p 原因:无现象说明什么问题呢?〔反响了、没反响〕2、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指示剂“多中选优”前面同学们已学过酸、碱各自具有一些化学性质,那酸与碱之间会发生化学反响吗?要正确答复这个问题,我们应该用事实说话,请同学们进展活动与探究。
接着引导学生进展实验探究方案一:稀NaOH溶液〔无色〕→滴酚酞溶液→振荡→→ 溶液变红→→滴加稀盐酸→振荡→溶液红色变无色方案二:稀盐酸〔无色〕→滴酚酞溶液→振荡→→ 溶液无色→滴加稀NaOH溶液→振荡→→溶液无色变红色2 方案三稀NaOH溶液〔无色〕→滴石蕊溶液→振荡→→ 溶液变蓝色→滴加稀盐酸→振荡→→溶液变紫色方案四:稀盐酸〔无色〕→滴石蕊溶液→振荡→→ 溶液变红色→滴加稀NaOH溶液→振荡→→溶液变紫色3、深化探究中和反响生成物,掌握中和反响和盐的概念•取适量方案1反响后的溶液滴在玻璃片上,放在石棉网上微热,使液体蒸发,观察玻璃片上的现象。
常见的酸和碱教案第一课时
常见的酸和碱教案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常见的酸和碱的定义和特点。
2.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酸和碱的性质。
3.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实验操作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常见酸和碱的性质。
2. 难点:酸和碱性质的理解和应用。
三、教学准备
盐酸、硫酸、氢氧化钠溶液、酚酞试液、石蕊试液、试管、滴管等实验用品。
四、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咱们今天开始学习一个新的内容,常见的酸和碱。
那大家知道生活中有哪些常见的酸和碱呀?
生:醋是酸吧,还有那个石灰水好像是碱。
师:对啦,非常好。
那我们这节课就来具体了解一下它们的性质。
首先我们来做几个小实验。
(开始进行实验操作)大家看,我把石蕊试液分别滴入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中,有什么变化呀?
生:盐酸里变红了,氢氧化钠里变蓝了。
师:很好,那酚酞试液呢?(继续实验)
生:氢氧化钠里变红了,盐酸里没变化。
师:这就是酸和碱的一个重要性质哦。
那大家想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呢?
生:不太清楚。
师:这是因为酸和碱具有不同的化学性质。
接下来我们再深入研究一下。
(引导学生进一步实验和观察)
五、教学反思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学生对于常见的酸和碱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到它们的一些性质。
但在教学中发现部分学生对于实验现象的理解和分析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引导,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同时,在实验操作方面,要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亲自参与,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科学素养。
酸与碱的教案
酸与碱的教案酸与碱的教案(通用15篇)酸与碱的教案1一、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 中和反应中pH的变化以及热量的变化,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七章第三节酸和碱的反应教案。
② ②盐的组成,并能初步判断盐类物质。
2、过程与方法:用科学探究的方法探究金属活动顺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酸、碱、盐对人类生活与社会生产的重要性二、任务分析1、起点能力:学生对酸和碱性质在以前的学习中有所认识2、教学重点:认识酸碱中和反应以及反应中的酸碱性变化和热量变化,化学教案《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七章第三节酸和碱的反应教案》。
探究金属活动顺序并能对简单的置换反应进行判断。
3、教学难点:从中和反应中酸碱性的变化,设计实验探究金属活动顺序。
4、课型:探究、讨论5、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中和反应【设问】如果把酸溶液和碱溶液混合,会有什么变化呢?【活动与探究】1、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滴2~3滴酚酞溶液,测溶液的温度,用滴管取盐酸逐滴加入,到溶液刚变为无色时停止加入盐酸。
溶液的碱性发生了什么变化?溶液的温度有什么变化?2、取1所得的少量溶液,加入一滴氢氧化钠溶液,溶液的颜色又有什么变化?这说明了什么?3、取1所得的少量溶液放入蒸发皿中,加热到干,观察到什么现象?这说明了什么?酸与碱的教案2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并掌握测定溶液酸碱度—pH的方法。
2.了解生活中一些物质的pH,及其具有的重要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设计实验比较不同浓度同种酸和同种碱的酸碱性强弱程度,体会到了解溶液酸碱度的意义。
2.通过对生活中一些物质pH的测定,掌握测定溶液pH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二、教学重点测定溶液酸碱度—pH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在坐标系中表示酸碱度的变化情况四、教学准备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酚酞试液、不同浓度的两瓶硫酸溶液、不同浓度的两瓶氢氧化钠溶液、橙汁、白醋、洁厕灵、洗洁精、洗发水、护发素、石灰水、自来水、pH试纸。
酸和碱初中化学教案
酸和碱初中化学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酸和碱的定义和特性
2.学习酸碱中和反应的基本原理
3.掌握酸碱性质的实际应用
教学重点:
1.酸和碱的定义和特性
2.酸碱中和反应
3.酸碱性质的实际应用
教学准备:
1.实验器材:酸、碱、指示剂、试管、试剂瓶等
2.课件:PPT或其他多媒体教学工具
教学步骤:
一、导入(5分钟)
老师简要介绍酸和碱的定义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引发学生对酸碱性质的思考。
二、酸和碱的定义及特性(15分钟)
1.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记录酸和碱的一些特征,如颜色、气味、触感等。
2.学生利用PPT或其他多媒体工具学习酸和碱的定义、性质和常见的酸碱物质。
三、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20分钟)
1.老师示范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并引导学生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2.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总结出酸碱中和反应的基本原理。
四、酸碱性质的实际应用(10分钟)
1.老师通过案例分析或实例说明酸碱性质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洗涤剂的选择、中和胃酸等。
2.学生思考并讨论酸碱性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五、小结与作业布置(5分钟)
老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复习,总结学习要点,并布置相关的作业。
六、教学反思
1.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和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教学效果。
2.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实验操作,提高学生的探究和实践能力。
注:具体教案内容可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初中化学初三化学下册《酸和碱》教案、教学设计
3.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
-学生能够通过实践活动,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热爱化学,对科学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体验化学的乐趣,激发学习兴趣。
4.探究拓展题:针对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或调查,进一步探讨酸碱中和反应在自然界或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要求学生撰写探究报告,包括实验目的、原理、过程和结论。
5.小组合作题:分组讨论以下问题:如何正确使用酸碱溶液进行环境保护?如何避免酸碱污染对我们的生活造成影响?每组整理出不少于5条建议,并在课堂上进行分享。
-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通过个别辅导和小组互助,确保他们掌握基本概念和操作技能。
-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拓展性的实验和探究任务,鼓励他们进行深度学习和创新思考。
4.结合信息技术,丰富教学手段。
-利用多媒体课件、网络资源和虚拟实验室,为学生提供直观、多样化的学习材料,增强学习体验。
5.重视评价反馈,促进持续发展。
2.酸碱中和反应
-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酸碱中和反应的现象,如中和反应中颜色的变化、气体的生成等。
-解释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强调酸中的H+与碱中的OH-结合生成水的过程。
3. pH试纸的使用
-介绍pH试纸的原理,演示如何正确使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度。
-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学会如何根据pH值判断溶液的酸碱性。
2.学会使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度,并能够根据pH值判断溶液的酸碱性。
-学生能够正确操作pH试纸,准确读取并记录溶液的pH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酸碱中和反应》的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本课题是在九年级学生学习酸和碱性质检验溶液酸碱性的基础上来探究酸和碱能否发生化学反应,继续对酸和碱的性质进行深入探究,顺应了学生有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学习规律。
本节内容的知识主线是:中和反应及其实质和应用,围绕“酸和碱能否发生化学反应”这一问题,通过创设真实、生动的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经历比较完整的、开放性的探究过程,提高探究能力。
学情分析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对酸和碱的化学性质有了初步的认识,学会了检验溶液酸碱性的方法,也知道酸的性质实质是H+的性质,碱的性质实质是OH-的性质,但是,酸和碱之间能否发生反应?H+和OH-能否同时存在与溶液中?这些问题即是学生头脑中真实存在的问题,有事很容易引发学生思考的问题,基于这些问题进而引发一系列有关中和反应的探究活动。
教学目的
知识与技能(1)知道酸和碱能发生中和反应,认识中和反应的实质。
(2)了解中和反应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
(1)通过酸和碱反应的实验探究,初步学会借助指示剂判断物质是否发生化学反应。
(2)通过讨论交流,明确酸和碱在反应过程中的PH值的变化及不同时段的溶质成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化学对生产和改善人们生活质量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1)中和反应及其应用。
(2)如何借助指示剂来判断化学反应的发生。
教学难点(1)中和反应的理解和应用。
(2)酸和碱反应过程中PH变化规律的分析。
实验仪器:试管、胶头滴管
实验药品:NaOH溶液、盐酸溶液、酚酞溶液。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