呕血与黑便 PPT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伴随症状
1、呕血伴上腹痛:消化性溃疡等。 2、呕血伴肝、脾大:肝硬化、肝癌等。 3、呕血伴皮肤粘膜出血:血液病等。 4、呕血伴黄疸:胆系疾病、钩端螺旋体病 等。 5、呕血伴左锁骨上淋巴结肿大:胃癌等。

便血

便血:是指消化道的出血经肛门排出体外。
病因
1.小肠疾病:如肠结核等。 2.结肠疾病:如结肠癌、急性细菌性痢疾、 阿米巴痢疾等。 3.直肠疾病:如直肠癌等。 4.肛门疾病:如痔、肛裂等。 5.全身性疾病:如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 体病、尿毒症等。
谢谢

分类与病因

(二)慢性腹泻 1、胃部疾病:如胃大部切除等。 2、肠道疾病:如细菌性痢疾、结肠癌等。 3、胰腺疾病:慢性胰腺炎、胰腺癌等。 4、肝胆疾病:肝硬化、胆囊炎胆石症等。 5、内分泌与代谢障碍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等。 6、药源性腹泻:口服甲状腺激素等。 7、其他:尿毒症等。
临床表现
1.呕血的表现 呕血前多有上腹部不适及恶心,随后呕血, 可呈鲜红色或混有凝血块,或为暗红色, 或呈咖啡渣样棕褐色。

临床表现
2.失血的表现 (1)急性失血的表现:上消化道出血在 1000ml以下,主要表现为头晕、乏力、出 汗、四肢厥冷、心慌、脉搏增快。 (2)急性周围循环衰竭表现:上消化道出血 在1000ml以上,可有烦躁不安或神志不清、 脉搏增快(P>120次/分) 、血压下降(收缩压 <80mmHg) 、脉压差变窄(<25~30mmHg)、 面色苍白、四肢湿冷、少尿或无尿等。
发生机制
1.分泌性如腹泻:霍乱、沙门菌属感染等。 2.渗出性腹泻:如细菌性痢疾、结肠癌等。 3.渗透性腹泻:如胃大部切除、服用甘露醇 等。 4.吸收不良性腹泻:小肠吸收不良 5、动力性腹泻: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等。

临床表现
1.渗出性腹泻:粪便含水量增加,可有脓血或粘 液,且多伴有腹痛及发热。 2.分泌性腹泻:多为水样便,排便量每日大于 1000ml,甚至可达数千毫升,粪便无脓血及粘液, 与进食无关,伴或不伴有腹痛及。 3.渗透性腹泻:粪便常有不消化食物、泡沫及恶 臭,多不伴有腹痛,禁食后腹泻可在24~48h后缓 解。 4.动力性腹泻:多不伴有腹痛,粪便较稀,无脓 血及粘液

临床表现
急性严重腹泻可引起脱水、电解质紊乱及 代谢性酸中毒,甚至失液性休克。 慢性腹泻可致营养障碍、维生素缺乏、体 重下降,甚至发生营养不良性水肿。

伴随症状

1、伴高热多见于细菌性痢疾、伤寒等;伴低热多 见于肠结核等。 2、伴体重下降多见于肠道肿瘤、甲状腺功能亢进 症、肠结核等。 3、伴关节肿痛: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4、伴腹部包块:消化系癌、肠结核等。 5、伴里急后重:直肠炎等。
第九节 呕血与黑便

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郑渊
第九节 呕血与黑便
呕血:是上消化道疾病(指屈氏韧带以上 的消化器官,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 肝、胆系或胰腺疾病)、胃空肠吻合术后 的空肠出血或全身性疾病所致的急性上消 化道出血,血液从口腔呕出,称为呕血。 黑便:呕血同时因部分血液经肠道排出体 外,形成粘稀发亮的柏油样便称黑便。

临床表现
2.全身表现 短时间内大量出血,可有急性失血及周围 循环衰竭。 长期慢性失血可出现乏力、头晕、失眠等 贫血症状。

伴随症状

1、伴中腹部疼痛多见于小肠病变;伴下腹部疼痛 多见于结肠病变。 2、伴里急后重:无痛性鲜血便多见于直肠癌、痔 等。 3、伴腹部肿块:结肠癌等。 4、伴发热多见于急性细菌性痢疾和溃疡性结肠炎 等。 5、伴全身出血倾向者,提示可能为血液系统疾病。

临床表现
1.便血 小肠病变引起者,粪便可呈黑色或柏油样。 降结肠、乙状结肠、直肠或肛门病变引起的便血,血色鲜 红色,不与粪便混合而仅附着于粪便表面。直肠或肛门病 变,如痔、肛裂或直肠肿瘤等引起的便血,常于排便前后 滴出或喷出。 急性出血坏死性肠炎可排出洗肉水样血性粪便,且有特殊 的腥臭味。 结肠或直肠炎症、肿瘤引起者,可表现为粘液血便或脓血 便。 急性细菌性痢疾和溃疡性结肠炎多呈粘液脓血便。 阿米巴痢疾,呈果酱样脓血便。
第十节 腹泻
腹泻是指排便次数较平时增加,且粪质稀 薄、水分增加,并含有未消化的食物、粘 液、脓血等异常成分。 急性腹泻:起病急,病程不足4周者。 慢性腹泻:起病缓慢,病程超过4周者。

分类与病因
(一)急性腹泻 1.急性肠道疾病:如细菌性痢疾 2.急性中毒 3.传染病:钩端螺旋体病等。 4.药物性腹泻:泻药 5.其他:甲状腺危象等。

临床表现

3. 发热 出血后24h内多可有发热,一般不超过38.50C,持 续3~5天。 4.血象 早期血液检查血液学改变可不明显,随后出现血 红蛋白和红细胞降低,血止后逐渐恢复正常。 5、氮质血症 因肠道中血液的蛋白质消化产物被吸收;出血导 致周围循环衰竭,可引起氮质血症。故在出血数 小时后血中 尿素氮开始上升,24~48小时可达高 峰。如无继续出血3~4天即可降至正常。

病因


1.食管疾病:如食管癌等。 2.胃及十二指肠疾病:如消化性溃疡(最常见) 、 胃癌等。 3.肝、胆疾病:如肝硬化所致的食管或胃底静脉 曲张破裂、胆石症等。 4.胰腺疾病:胰腺癌等。 5.急性传染病:如流行性Baidu Nhomakorabea血热、钩端螺旋体病 等 6.血液病:如白血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再生 障碍性贫血等。 7.其他:尿毒症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