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坏血酸检测的实验步骤

合集下载

化妆品中抗坏血酸磷酸酯镁等种原料的检验方法

化妆品中抗坏血酸磷酸酯镁等种原料的检验方法

化妆品中抗坏血酸磷酸酯镁等种原料的检验方法抗坏血酸磷酸酯镁是一种常用的化妆品原料,具有抗氧化、抗衰老和美白的功效。

为了确保化妆品质量和安全性,需要对抗坏血酸磷酸酯镁等原料进行检验。

下面将介绍一种常用的检验方法。

1.抗坏血酸磷酸酯镁的外观和颜色检验:首先,取适量的抗坏血酸磷酸酯镁样品,观察其外观和颜色。

正常抗坏血酸磷酸酯镁呈白色结晶体或结晶粉末状,无杂质,无异色。

2.抗坏血酸磷酸酯镁的溶解性测试:将一定量的抗坏血酸磷酸酯镁样品加入适量的水中,搅拌溶解至均匀。

正常抗坏血酸磷酸酯镁在水中溶解度较高,能够在短时间内完全溶解。

3.抗坏血酸磷酸酯镁的酸碱度检验:取适量的抗坏血酸磷酸酯镁样品,加入试剂中性纸,观察颜色变化。

正常抗坏血酸磷酸酯镁呈无色或微黄色,不产生明显的酸碱反应。

4.抗坏血酸磷酸酯镁的纯度测定: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进行检测。

首先,将抗坏血酸磷酸酯镁样品溶解于合适的溶剂中,制备样品溶液。

然后,使用适当的色谱柱,设置合适的流动相和检测条件,进行色谱分析。

根据标准品的峰面积与样品的峰面积进行对比,计算出抗坏血酸磷酸酯镁的纯度。

5.抗坏血酸磷酸酯镁的重金属检测: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AAS)进行检测。

首先,将抗坏血酸磷酸酯镁样品溶解于适量的酸中,然后使用AAS仪器进行测定。

根据标准曲线的结果,可以得到不同重金属元素的含量,从而判断是否符合标准要求。

6.抗坏血酸磷酸酯镁的微生物检测:按照国家相关标准的要求,进行细菌总数、霉菌和酵母菌的检测。

具体方法为将抗坏血酸磷酸酯镁样品加入培养基中,培养一定时间后,进行菌落计数或菌落形态观察。

检测结果与标准规定的限量要求进行对比,判断是否符合要求。

7.抗坏血酸磷酸酯镁的稳定性测试:将抗坏血酸磷酸酯镁样品暴露在高温、光照和湿度等条件下,一定时间后,观察其外观、颜色和理化性质的变化。

正常抗坏血酸磷酸酯镁应保持稳定,不发生明显的质量变化。

综上所述,抗坏血酸磷酸酯镁等11种化妆品原料的检验方法主要包括外观和颜色检验、溶解性测试、酸碱度检验、纯度测定、重金属检测、微生物检测和稳定性测试等。

抗坏血酸的测定方法

抗坏血酸的测定方法

抗坏血酸的测定方法抗坏血酸,也称维生素C,是一种重要的水溶性维生素,对人体有着广泛的作用。

为了评估人体中维生素C的水平,需要进行准确可靠的测定方法。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抗坏血酸测定方法。

一、滴定法滴定法是一种直接测定抗坏血酸浓度的方法,主要是利用抗坏血酸的还原性质来进行。

常用的滴定试剂是碘溶液,具体测定过程如下:1.取一定量的待测样品,在酸性条件下加入多余的碘溶液,使样品中的所有抗坏血酸完全被氧化为双价抗坏血酸。

2.再滴加淀粉指示剂,使溶液呈现蓝黑色。

3.继续滴加碘溶液,直至溶液由蓝黑色转变为无色为止。

4.记录滴加的碘溶液体积V,根据反应方程式,计算抗坏血酸浓度:C(抗坏血酸)=(V*m/体积)*M。

滴定法的优点是操作简单、快速,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例如碘溶液的浓度需要严格控制,过量的碘会氧化其他还原物质,导致误差增加。

二、间接滴定法间接滴定法是将样品中的抗坏血酸与为之制备的滴定溶液进行滴定反应,例如利用四氢吡喃溶液作为指示剂,通过判断溶液颜色的变化来确定滴定终点。

三、比色法比色法是根据抗坏血酸颜色的变化来测定其浓度的方法。

常用的试剂有二甲基亚胺、二苯基胺等,通常形成有色络合物,并根据络合物的颜色强度来判断抗坏血酸浓度。

具体步骤如下:1.将待测样品加入试剂溶液中,溶液颜色逐渐变化。

2.将溶液转移到量筒或比色皿中,利用分光光度计测量波长范围内的吸光度。

3.根据标准曲线,将吸光度值转化为抗坏血酸浓度。

比色法的优点是操作简单、灵敏度高;缺点是需要制备标准曲线,对试剂的纯度和光度计的校准要求较高。

四、高效液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是一种准确且高效的抗坏血酸测定方法,主要是通过色谱柱对样品进行分离,再使用紫外光检测器检测抗坏血酸的浓度。

HPLC法的优点是精确度高,测量范围宽,对样品的处理方法相对简单;缺点是设备和试剂成本较高,操作技术要求较高。

总结:针对抗坏血酸的测定,滴定法、比色法、HPLC等方法是常用的测定方法。

维生素C片中抗坏血酸的测定

维生素C片中抗坏血酸的测定

维生素C片中抗坏血酸的测定维生素C,也称抗坏血酸,是一种重要的水溶性维生素,具有多种生理功能。

它可以促进铁的吸收和利用,有助于皮肤伤口的愈合、提高人体免疫力,还可以对抗自由基对细胞的损害等等。

由于人体自己无法自行合成维生素C,因此必须通过饮食或补充剂的方式来摄取。

但是,维生素C很容易氧化失去活性,因此在储存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

本文将介绍维生素C片中抗坏血酸的测定方法。

测定原理维生素C是还原型物质,具有还原性,因此可以与氧化剂I2反应,形成色素。

I2在酸性环境下氧化生成I^-,接着I^-离子与维生素C反应成光吸收值较小的I3^-络合物,即维生素C滴定终点。

根据滴定所用的溶液浓度、用量以及生成络合物的光学性质,则可以确定维生素C的含量。

实验药品和设备1.溶液:维生素C浓度为10mg/mL的标准溶液、0.1M硫酸、0.1%淀粉溶液、0.1M碘酸钾溶液、0.1M硫酸铜溶液、0.1M氢氧化钠溶液、0.01M EDTA四钠盐溶液。

2.设备:分析天平、醇灯、10mL锥形瓶、10mL直口瓶、比色皿、可调式电位计、pH 计、定容瓶、移液管等。

实验步骤1.样品准备将维生素C片粉末磨碎,并按照说明书的要求将其溶解在约10mL水中。

磨碎时应避免光照和过度摩擦,以免影响维生素C的稳定性。

溶解后的维生素C片可通过定容转移至10mL锥形瓶内。

2.标准曲线的制备取一定量的维生素C标准溶液,分别置于10mL直口瓶中,通过不同稀释倍数制备不同浓度的标准溶液,计算出维生素C的浓度范围。

然后通过滴定操作得到对应浓度的滴定体积V1。

3.测定未知样品中维生素C的含量将溶解好的维生素C片转移至100mL定容瓶中,配成100mg/L的维生素C溶液。

取0.5mL溶液,加入10mL0.1M硫酸,并进行预滴定加样,加入0.1M碘酸钾溶液,在淀粉试验液的指导下终点处停止滴定至瓶底,记录滴定体积V2。

然后,按照下列公式计算出维生素C的含量:维生素C mg/kg = (V1 - V2) × C ×50 / ns其中,C为0.1M的碘酸钾溶液浓度,ns为加入样品容积,50为维生素C溶液的稀释倍数。

抗坏血酸的催化动力学光度法测定

抗坏血酸的催化动力学光度法测定

抗坏血酸的催化动力学光度法测定一、前言抗坏血酸(Ascorbic acid,简称AA)是一种重要的抗氧化剂,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化妆品等领域。

为了保证产品质量和安全性,抗坏血酸的含量检测至关重要。

传统的抗坏血酸含量检测方法包括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比色法等,但这些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操作复杂、耗时长、灵敏度低等。

近年来,随着光度法技术的发展,催化动力学光度法(Kinetic Spectrophotometry,简称KSP)逐渐成为抗坏血酸含量检测的新方法。

本文将对催化动力学光度法的原理、实验条件、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以期为抗坏血酸含量检测提供理论依据。

二、催化动力学光度法原理催化动力学光度法是一种基于物质在特定波长下吸收或发射光线的特性,通过测量样品溶液中物质的吸光度或发射光谱来定量分析的方法。

其基本原理是:当一定量的抗坏血酸与某种金属离子(如铁、锰、锌等)形成络合物时,这种络合物在特定波长下具有较强的吸收或发射能力。

因此,通过测量样品溶液在该波长下的吸光度或发射光谱,可以推算出抗坏血酸的含量。

催化动力学光度法的关键在于选择合适的络合物和检测器。

目前常用的络合物有硫酸亚铁、氯化锌等。

检测器主要有单色仪、双色仪、荧光检测器等。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需要根据具体样品和检测需求选择合适的络合物和检测器。

三、实验条件1. 光源:催化动力学光度法通常采用紫外可见光源,如汞灯、氙灯等。

光源的选择应考虑其波长范围、稳定性、强度等因素。

光源的位置和角度也会影响到测量结果,需要合理调整。

2. 光路系统:光路系统主要包括样品激发器、光电倍增管(PMT)、光电转换器等。

样品激发器用于产生特定波长的激光束;PMT用于接收样品溶液中的光线并转化为电信号;光电转换器用于将电信号放大并输出至数据处理系统。

在设计光路系统时,需要注意光源与样品之间的距离、透镜的选择等因素。

3. 数据处理系统:数据处理系统主要包括数据采集软件、数据处理算法等。

抗坏血酸注射液实训报告

抗坏血酸注射液实训报告

一、实训目的本次实训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学习并掌握抗坏血酸注射液的配制方法、注意事项及质量控制要点。

通过实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强对药品生产过程的理解,培养严谨的工作态度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实训内容1. 实训材料- 抗坏血酸(维生素C)原药- 碳酸氢钠- 焦亚硫酸钠- 乙二胺四乙酸二钠- 注射用水- 配制用具:烧杯、玻璃棒、容量瓶、移液管、滴定管、pH计等2. 实训步骤(1)称量:按照处方比例,准确称取抗坏血酸、碳酸氢钠、焦亚硫酸钠等原料。

(2)溶解:将称取的原料置于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注射用水,用玻璃棒搅拌至完全溶解。

(3)过滤:将溶液过滤,去除不溶物。

(4)调节pH值:使用pH计检测溶液pH值,若低于5.5,可加入适量的碳酸氢钠进行调节。

(5)灭菌:将溶液转移至容量瓶中,加入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摇匀,密封,采用高温高压灭菌法进行灭菌。

(6)冷却:灭菌后的溶液自然冷却至室温。

(7)定容:将冷却后的溶液转移至容量瓶中,用注射用水定容至刻度线。

(8)质检:对配制好的抗坏血酸注射液进行质量检测,包括pH值、含量、无菌、澄明度等指标。

3. 实训注意事项(1)称量过程中应避免药品与空气直接接触,以防氧化。

(2)溶解过程中应充分搅拌,确保原料完全溶解。

(3)过滤过程中应使用无菌滤纸,避免污染。

(4)调节pH值时,应严格控制碳酸氢钠的用量,避免溶液pH值过高。

(5)灭菌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确保溶液无菌。

(6)质检过程中应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进行,确保产品质量。

三、实训结果与分析本次实训中,按照操作规程成功配制了抗坏血酸注射液。

质检结果显示,配制的注射液pH值、含量、无菌、澄明度等指标均符合国家标准。

通过本次实训,我们对抗坏血酸注射液的配制过程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掌握了药品生产的各个环节,提高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四、实训心得与体会1. 严谨的工作态度:在药品生产过程中,严谨的工作态度至关重要。

本次实训使我深刻体会到,只有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才能保证产品质量。

抗坏血酸谷胱甘肽测定

抗坏血酸谷胱甘肽测定

还原型谷胱苷肽GSH2.试剂配制(1)1mM GSH标准液10mL(现用现配):称3.0733mgGSH,加蒸馏水至10mL。

(不要)(2)5%磺基水杨酸500mL:25g溶于500mL水中。

(3)6mM DTNB:称取0.118905g DTNB溶于50mL PBS(0.1M,pH7.5)中。

(4)2mM NADPH:18.1mg NADPH溶于10mL PBS中。

(5)1mMGSSG标准液10mL:6.126mg GSSG加PBS至10mL。

(不要)实际配置0.1M PBS(pH 7.5): 3个处理*2个品种*3次重复*0.5ml*3次测定=27ml; (实际配置50 ml)6mM DTNB: 3个处理*2个品种*3次重复*0.2ml*3次测定=10.8ml; (实际配置50 ml,实际用量0.1189g)2mM NADPH: 3个处理*2个品种*3次重复*0.1ml*3次测定=5.4ml;(实际配置50 ml, 实际用量18.1mg)(1U)GRⅢ: 3个处理*2个品种*3次重复*0.1ml*3次测定=5.4ml; (实际配置50 ml, 实际用量10ml)5%磺基水杨酸:3个处理*2个品种*3次重复*0.01ml*3次测定=0.54ml;(实际配置10ml)(实际用量0.5g/10ml)0.5mM PBS: 3个处理*2个品种*3次重复*1.5ml*3次测定=81ml; (实际配置100 ml)乙醚(二乙醚): 3个处理*2个品种*3次重复*10ml*3次测定=540ml; (实际配置1000 ml)PBS Buffer 0.5mM: 3个处理*2个品种*3次重复*1.5ml*3次测定=81ml; (实际配置150 ml)2-乙烯吡啶: 3个处理*2个品种*3次重复*0.2ml*3次测定=10.8ml; (实际用量20 ml)乙醚: 3个处理*2个品种*3次重复*10ml*3次测定=540ml; (实际用量1000 ml)1.标线制作:配制浓度为0,0.02mM,0.04mM,0.06mM,0.08mM,0.1mM,0.12mM的标准GSH溶液(吸取上述标准液各0.1mL)加入0.5mL 0.1M磷酸钠Buffer(pH7.5)(含5mM EDTA),0.2mL 6mM DTNB,0.1mL 2mM NADPH,0.1mL(1U)GRⅢ(谷胱甘肽还原酶)(sigma),从0.1mL GSH启动反应,测定650s的A412(OD412),绘制标准曲线。

抗坏血酸(AsA)含量检测试剂盒说明书 微量法

抗坏血酸(AsA)含量检测试剂盒说明书 微量法

抗坏血酸(AsA)含量检测试剂盒说明书微量法注意:正式测定之前选择2-3个预期差异大的样本做预测定。

货号:BC1235规格:100T/96S产品内容:试剂一:液体100mL×1瓶,4℃保存;试剂二:液体20mL×1瓶,4℃保存;试剂三:液体×1瓶,4℃保存。

临用前加入2.5mL试剂二,混匀;标准品:粉剂×1瓶(棕色),4℃保存。

临用前配置,加入5.679mL蒸馏水充分溶解;吸取0.01mL上述溶液,加入0.99mL蒸馏水,混匀,即100μmol/L AsA。

产品说明:AsA又称维生素c。

AsA是辅酶、自由基清除剂、电子共体/受体和草酸盐与酒石酸盐生物合成的底物等。

作为植物细胞中最重要的抗氧化剂,AsA在保护叶绿体免于氧化损伤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也是衡量农作物产品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

抗坏血酸氧化酶(AAO)催化AsA氧化生成DHA,通过测定AsA的氧化速率,即可计算出AsA含量。

自备仪器和用品:研钵、冰、低温离心机、紫外分光光度计/酶标仪、微量石英比色皿/96孔板(UV板)、可调式移液器、蒸馏水。

操作步骤:一、样品中AsA提取:1.组织:按照组织质量(g):试剂一体积(mL)为1:5~10的比例(建议称取约0.1g组织,加入1mL试剂一)进行冰浴匀浆。

8000g,4℃离心20min,取上清置冰上待测。

2.细菌、真菌:按照细胞数量(104个):试剂一体积(mL)为500~1000:1的比例(建议500万细胞加入1mL试剂一),冰浴超声波破碎细胞(功率300w,超声3秒,间隔7秒,总时间3min);8000g,4℃离心20min,取上清液置冰上混匀待测。

3.血清等液体:直接测定。

二、测定操作:1.紫外分光光度计/酶标仪预热30min,调节波长到265nm,蒸馏水调零。

2.试剂二在25℃水浴锅中预热30min以上。

3.标准管:依次在微量石英比色皿/96孔板中加入20μL标准液、160μL试剂二和20μL试剂三,迅速混匀后于265nm测定,记录30s和150s的吸光值A1和A2。

实验四 果蔬维生素C (抗坏血酸)的测定(荧光法)

实验四 果蔬维生素C (抗坏血酸)的测定(荧光法)

实验四果蔬维生素C (抗坏血酸)的测定(荧光法)抗坏血酸溶于水,稍溶于丙酮与低级醇类。

结晶抗坏血酸稳定,水溶液易氧化,遇空气中氧、热、光、碱性物质,特别是在有氧化酶及痕量铜、铁等重金属离子存在时,可促进其氧化破坏进程。

酸性、冷藏、隔氧,可延缓食品中抗坏血酸的破坏。

国内外用于食物中维生素C含量测定的主要方法有三种,即荧光法、2,4二硝基苯肼法、2,6二氯酚靛酚滴定法。

2,6二氯酚靛酚滴定法只能测定食物中还原型抗坏血酸。

由于脱氢型抗坏血酸在人体内与还原型抗坏血酸具有同样的生理功能。

在一般情况下,测定食物中总抗坏血酸。

2,4二硝基苯肼法和荧光法都是测定食物中总抗坏血酸含量的方法。

2,4二硝基苯肼法是比色法,易受杂质干扰,灵敏度较低,而荧光法的灵敏度高于比色法2~3个数量级。

另外,2,4二硝基苯肼法采用85%的浓硫酸作溶剂,实验时不易操作。

荧光法利用硼酸对脱氢抗坏血酸的掩蔽作用可测出杂质的荧光值,从而提高方法的专一性。

因此,荧光法具有灵敏度较高、选择性好、易于操作等优点,但此方法易受仪器条件的限制,所以国标方法中选用荧光法为测定食物中维生素C含量的第一标准方法,而将2,4二硝基苯肼法作为第二法。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1 理解食物中维生素C的分布规律以及维生素C的理化特性。

2 学会用常规的比色法测定食物中维生素C的操作技巧。

3 理解测定维生素C的基本原理。

二、实验原理1 样品中还原型抗坏血酸经活性炭氧化成脱氢型抗坏血酸后,与邻苯二胺(OPDA)反应生成具有荧光的喹喔啉(quinoxaline),其荧光强度与脱氢抗坏血酸的浓度在一定条件下成正比,以此测定食物中抗坏血酸和脱氢抗坏血酸的总量。

2 脱氢抗坏血酸与硼酸可形成复合物而不与OPDA反应,以此排除样品中荧光杂质所产生的干扰。

本方法的最小检出限为0.22g/ml。

3 适用范围根据GB 12392—1990进行检测,本方法适用于蔬菜、水果及其制品中总抗坏血酸的测定。

检测维生素c的方法

检测维生素c的方法

检测维生素c的方法维生素C,即抗坏血酸,是人体所必需的一种维生素,具有多种重要的生理功能。

为了确保人体能够获得足够的维生素C,常常需要对食物、药品及生物样品中的维生素C含量进行检测。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维生素C检测方法。

1. 碘滴法碘滴法是一种经典的维生素C定量方法,原理是利用维生素C与碘直接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具体步骤如下:首先,将待测样品溶液加入滴定瓶中,加入1%淀粉溶液作指示剂。

然后,用含有已知浓度的碘溶液滴定样品,直至混合液由蓝色变为无色。

最后,根据滴加的碘溶液体积计算维生素C的含量。

2. 还原亚铁法还原亚铁法是另一种常用的维生素C检测方法,基于维生素C具有还原亚铁离子(Fe2+)的能力。

具体步骤如下:首先,将待测样品和硫酸溶液混合,使亚铁离子转化为铁离子(Fe3+)。

然后,加入硝酸和硫酸亚铁,使维生素C还原亚铁离子。

最后,用含有已知浓度的铁离子溶液进行滴定,根据滴加的铁离子溶液体积计算维生素C的含量。

3. 毛细管电泳法毛细管电泳法是一种高效分离和定量维生素C的方法,利用维生素C在电场作用下在毛细管中运移速率差异实现分离。

具体步骤如下:首先,将待测样品用溶剂溶解,并通过滤膜滤除大分子杂质。

然后,将样品注入毛细管,通电使维生素C在毛细管中运移,根据运移时间计算维生素C的含量。

4. 高效液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是一种常用的、准确度高的维生素C检测分析方法。

该方法利用分离柱将样品中的维生素C分离开,并通过紫外可见光谱检测器测量维生素C 的吸收峰。

具体步骤如下:首先,将待测样品与溶剂混合,并通过滤膜滤除杂质。

然后,将样品注入高效液相色谱仪中,经过分离柱分离出维生素C。

最后,使用紫外可见光谱检测器进行测量,根据吸收峰的强度计算维生素C的含量。

5. 发光法发光法是一种灵敏度高的维生素C检测方法,利用维生素C催化指示剂发生发光反应来测定维生素C的含量。

具体步骤如下:首先,将待测样品与催化剂和指示剂混合,使其发生发光反应。

维生素C片中抗坏血酸的测定

维生素C片中抗坏血酸的测定

维生素C片中抗坏血酸的测定摘要维生素C(又名抗坏血酸,分子式为C6H8O6)通常用于防治坏血病及各种慢性传染病的辅助治疗。

市售维生素C药片含淀粉等添加剂。

具有较强的还原性,在空气中易被氧化,其含量可通过在弱酸性溶液中用已知浓度的I2溶液进行测定。

即取一定量研磨好的样品,加入一定量冰醋酸和一定量新煮沸后冷却的蒸馏水,搅拌溶解。

而后,加入淀粉指示剂,立即用已知浓度的I2标准溶液进行滴定,直至溶液中的蓝色持续不褪为止。

根据消耗I2溶液的体积,算得维生素C片中抗坏血酸的含量。

关键词碘量法维生素C片抗坏血酸1.引言维生素C,分子式为C6H8 O6 , 是具有L系糖型的不饱和多羟基物,属于水溶性维生素。

是人类营养中最重要的维生素之一,它分布很广,植物的绿色部分及许多水果(如橘子、苹果、草莓、山楂等)、蔬菜(黄瓜、洋白菜、西红柿等)中的含量更为丰富。

它对物质代谢的调节具有重要的作用,缺少它时会产生坏血病。

近年来,发现它还有增强机体对肿瘤的抵抗力,并具有对化学致癌物的阻断作用。

维生素C(还原型)纯品为白色无臭结晶,熔点190~192℃,溶于水或乙醇中,不溶于油剂。

在水溶液中易被氧化,在碱性条件下易分解,在弱酸条件中较稳定,维生素C开始氧化为脱氢型抗坏血酸(有生理作用)。

如果进一步水解则生成2,3-二酮古乐糖酸,失去生理作用[5]。

维生素C具有很强的还原性。

它可分为还原性和脱氢型。

金属铜和酶(抗坏血酸氧化酶)可以催化维生素C氧化为脱氢型。

根据它具有还原性质可测定其金属含量。

经过查阅资料,总结出十种方法测定维生素C片中抗坏血酸的含量:1.1铁铵矾滴定法取一定量研磨好的维生素C片,溶解后,以磺基水杨酸为指示剂,用铁铵矾氧化直接滴定该样品中抗坏血酸的含量。

该法经济可靠,所用铁铵矾标准液无须标定,但因室温下铁(Ⅲ)直接氧化抗坏血酸的速度慢,需控制恒温约55℃。

[1]1.22,6-二氯酚靛酚滴定法取一定量研磨好的样品溶解后,用碱性2,6-二氯酚靛酚溶液滴定含有该样品的草酸溶液,当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再变为红色时即为终点。

简述维生素c的测定原理和方法

简述维生素c的测定原理和方法

简述维生素c的测定原理和方法
维生素C(抗坏血酸)的测定是通过一种化学反应来确定其浓度的。

以下是一种常见的维生素C测定原理和方法:
原理:
维生素C测定通常基于它与氧化剂发生反应的原理。

维生素C是一种还原剂,能够将氧化剂还原为其较低的氧化态。

测定时,维生素C与氧化剂反应后,根据氧化剂的反应产物的特性,测定维生素C的浓度。

方法:
1. 比色法(DCPIP法):这种方法使用二氧化氯化二苯基苦味酮(DCPIP)作为氧化剂。

维生素C与DCPIP反应后,DCPIP的颜色由蓝紫色变为无色,颜色深浅与维生素C的浓度成正比。

可通过光密度计或比色计测定溶液的吸光度,并根据标准曲线计算维生素C的浓度。

2. 离子色谱法:这是一种高效液相色谱(HPLC)的方法。

维生素C在离子色谱柱上进行分离,并通过紫外(UV)检测器测定其峰面积或峰高。

维生素C的浓度可以由标准曲线推算得出。

3. 电位滴定法:这是一种电化学方法,利用维生素C作为还原剂,在特定电位下与氧化剂反应。

根据滴定过程中氧化剂滴定到电极上发生的电流变化,可以确定维生素C的浓度。

这些方法仅是维生素C测定的几种常见方法之一。

具体的测定原理和方法会根据实验目的、设备和试剂的可用性等因素而有所不同。

在实际操作中,需要根据实验要求选择适合的方法,并遵循相应的操作步骤和安全注意事项。

实验二固蓝盐比色法测定还原型抗坏血酸

实验二固蓝盐比色法测定还原型抗坏血酸

(三)仪器与试剂 1.试剂 (1) 2 mol/L乙酸溶液 吸取 11.6 mL冰醋酸,加水稀释至 100 mL。 (2) 0.5mol/L乙酸溶液吸取29mL冰醋酸,加水稀释至100 mL。 (3) 0.25mol/L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溶液称取 9. 3g乙二胺四乙酸二钠(C10H14 N2O8 Na2· 2H2O)加水并加热使之溶解,冷却并稀释至100 mL。 (4)蛋白质沉淀剂 ①乙酸锌溶液称取 22.0 g乙酸锌[Zn(CH3COO)2· 2H2O],加 3mL冰醋酸溶 于水并稀释至100 mL。。 ②亚铁氰化钾溶液称取 10.6 g亚铁氰化钾[K4Fe(CN)6·3H2O],加水溶解 至 100 mL。 (5)显色剂固蓝盐 B(Fast Blue Salt B)溶液准确称取 0.2 g固蓝盐 B,加水于 100mL棕色容量瓶中定容。该溶液在室温下贮存可稳定3d以上。 (6)抗坏血酸标准储备溶液精密称取0.2000 g抗坏血酸,加 20mL 2 mol/L 乙酸溶液,溶解后移入 100 mL棕色容量瓶中,用水定容并混匀。此溶液相当于 2.0 mg/mL抗坏血 酸(10℃下冰箱内贮存可稳定2d)。 (7)抗坏血酸标准使用溶液用移液管精密吸取 5.0 mL抗坏血酸标准储备溶液 于100 mL棕色容量瓶内。加 5 mL 2mol/L乙酸溶液并用水定容。此溶液相当于 100 μg/mL抗坏血酸(临用时配制)。
根据它具有的还原性质可以测定维生素C 的含量。常用的测定方法有: (1)2,6-二氯靛酚法 (还原型VC) (2)固蓝盐比色法测定还原型抗坏血酸 (3)2,4-二硝基苯肼法 (总VC) (4)碘酸法 (5)碘量法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6)荧光分光光度法
• 根据上述性质,测定水溶性维生素时, 一般都在酸性溶液中进行前处理。VC通常采 用草酸、草酸—醋酸、偏磷酸—醋酸溶液直 接提取。在一定浓度的酸性介质中,可以消 除某些还原性杂质对维生素C的破坏作用。 草酸价廉,使用方便,对维生素C有很好。 • 在乙酸溶液中,抗坏血酸与固蓝盐B反应 生成黄色的草酰肼-2-羟基丁酰内酯衍生物。 可在其最大吸收波长(420nm)处测定吸光 度,与标准系列比较定量。

食品中抗坏血酸的测定实验报告

食品中抗坏血酸的测定实验报告

食品中抗坏血酸的测定实验报告食品中抗坏血酸的测定实验报告【导语】每天饮食中摄入足够的维生素C(抗坏血酸)对于维持人体健康至关重要。

然而,食品中抗坏血酸的含量并不总是能够被肉眼直接观察到,利用实验方法进行测量是一种可靠和准确的方式。

本文将介绍一种测定食品中抗坏血酸含量的实验方法,以及相关的结果和分析。

【目录】1. 引言1.1 抗坏血酸的重要性1.2 食品中抗坏血酸的测定方法2. 实验设计与方法2.1 实验材料和设备2.2 实验操作步骤3. 实验结果与讨论3.1 食品样品的抗坏血酸含量3.2 不同食品样品的对比分析4. 实验优化与改进4.1 提高实验准确性的措施4.2 更多食品样品的测定5. 结论5.1 对食品中抗坏血酸测定的重要性的总结5.2 实验结果及其对我们的意义【引言】1.1 抗坏血酸的重要性抗坏血酸是一种重要的维生素,对人体的健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它具有抗氧化性质,有助于抑制产生自由基,减缓细胞衰老和组织损伤的速度。

抗坏血酸还能增强人体免疫力,帮助身体吸收铁元素,并促进胶原蛋白的合成。

每天合理摄入足够的抗坏血酸对于维持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1.2 食品中抗坏血酸的测定方法食品中抗坏血酸的测定方法多种多样,其中较为常用的方法是滴定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

滴定法利用氧化还原指示剂对抗坏血酸进行滴定测量,而高效液相色谱法则通过将食品样品中的抗坏血酸分离出来,并利用色谱仪测量其浓度。

【实验设计与方法】2.1 实验材料和设备所需实验材料和设备有:- 食品样品(如橙子、柠檬等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 酸性溶液(例如1%硫酸)- 硫酸氨水溶液- 玻璃瓶- 滴定管- 定容瓶- 氧化还原指示剂2.2 实验操作步骤1. 准备食品样品:将食品样品切碎并榨汁,过滤得到无固体颗粒的液体样品。

2. 滴定测定:取一定量的食品样品溶液放入玻璃瓶中,加入适量的酸性溶液和氧化还原指示剂,用硫酸氨水溶液滴定至颜色从红色变为无色。

3. 计算抗坏血酸含量:根据滴定所需的硫酸氨水溶液体积,计算出食品样品中抗坏血酸的含量。

抗坏血酸含量的测定

抗坏血酸含量的测定

抗坏血酸含量的测定:取0.2 g-1 g 番茄样品,液氮速冻,研磨成粉末保存在-80℃(鲜样也可直接在冰浴中用偏磷酸研磨)。

测定时在样品中加入5 ml 预冷的0.1% (w/v) HPO3 溶液,抽提半小时左右,4℃12000 g离心10min, 上清液转移到新离心管中,置于冰上。

在300 ul 上清液中加入等体积50 Mm DTT(二硫代苏糖醇), 暗处常温反应15min, 测出总抗坏血酸含量;加入等体积0.1% (w/v) HPO3,测出还原态抗坏血酸含量;两者的差值即为氧化态抗坏血酸含量。

液相色谱使用方法:将装好流动相和甲醇的瓶放好,打开电源后打开230机器开关,机器自检,再将电脑打开;首先进行排气(流动相B及甲醇A,排气速度10 ml/min),旋开旋钮,点击“start”、“pump”、“A”, A开始排气,直到没有气泡为止,点击“stop”, 接着点击“start”、“pump”、“B”, B开始排气,直到没有气泡为止,点击“stop”同时旋紧旋钮,排气结束;接着进行洗柱,(洗柱流速0.5 ml/min),点开位于电脑桌面左上方的3个电脑图标,点击“instrument”, 打开其中的“230”, 点击“method”, 先用甲醇洗,设置A为100 %, 关闭对话框并确认修改,半小时或更长时间后设置A 为50 %, B为50 %, 洗柱半小时,结束后设置B为100 %, 洗柱10 或20 min 后将流速改为测定时流速1.0 ml/min继续洗柱;洗柱过程中可将检测器310打开,使基线平衡;最后是洗针,打开上样器410 , 更换新的洗针液(新鲜配制的0.1% HPO3 溶液),点击“wash”即开始洗针直到没有气泡为止,洗针结束后点击第三个键使其联机。

100% B 洗柱1 h后可开始测定样品;样品测定完毕后按照100 % B(20 min)、50 % A 50 % B(20 min)、100 % A (30 min)的顺序洗柱,完毕后关闭软件,接着关闭230、310、410。

抗坏血酸液相色谱质谱法

抗坏血酸液相色谱质谱法

抗坏血酸液相色谱质谱法1. 引言1.1 背景介绍抗坏血酸(Vitamin C)是一种重要的水溶性维生素,对人体健康有着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具有抗氧化、抗炎、抗癌等多种生理功能,还可以促进铁元素的吸收和利用。

由于人体无法自身合成抗坏血酸,因此需要通过膳食摄入或者口服补充来满足人体的需要。

本文将通过抗坏血酸液相色谱质谱法进行分析,旨在为抗坏血酸研究提供更精准、灵敏的分析方法。

通过优化色谱条件和质谱条件,结合对样品的制备和结果分析,以及方法在实际应用中的表现,探索新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希望本研究能够为抗坏血酸的分析及其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意义抗坏血酸是一种重要的水溶性抗氧化剂,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功能,如清除自由基、促进铁离子的还原和抑制致癌物的形成等。

对抗坏血酸的准确分析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传统的分析方法如高效液相色谱法和分光光度法存在着分析时间长、操作复杂、灵敏度低等缺点。

2. 正文2.1 样品制备样品制备是抗坏血酸液相色谱质谱法的重要环节之一。

在进行样品制备时,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样品来源,可以是果蔬类食材、血液、尿液等含有抗坏血酸的样品。

然后需要进行样品的前处理步骤,主要包括提取和净化。

提取方法可以选择常用的液-液萃取法或固相萃取法,通过提取将目标物质从复杂的样品基质中分离出来。

净化步骤则可以采用色谱柱层析技术,去除样品中的杂质,提高色谱分析的准确性和灵敏度。

在进行样品制备过程中,需要注意避免样品的损失和污染,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在每个操作步骤中都要严格控制条件,包括温度、pH值、时间等因素。

为了提高样品制备的效率和准确性,可以采用内标法进行定量分析,以确保结果的精准性和可靠性。

2.2 色谱条件优化色谱条件优化是抗坏血酸液相色谱质谱法中至关重要的一步。

通过良好的色谱条件优化,可以有效分离目标分子并提高分析的准确性和灵敏度。

在进行色谱条件优化时,首先需要选择适当的柱,常用的有C18柱、C8柱等,根据待分析物性质和分析要求选择合适的柱型。

【2017年整理】VC(抗坏血酸)的检测

【2017年整理】VC(抗坏血酸)的检测

VC(抗坏血酸)的检测仪器与试剂1、仪器高相液相色谱仪(带紫外检测器),色谱数据工作站,色谱柱: XDB-C18 (4.6X250mm),500uL平头微量注射器,0.45um的混合滤膜(水相滤膜),超声波清洗器,流动相过滤器,真空泵,1000ml容量瓶1个,50ml容量瓶1个,25ml容量瓶1个,10ml容量瓶5个,1ml、5ml移液管各1支2、试剂蒸馏水草酸:分析纯维生素C(抗坏血酸)对照品: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实验步骤准备工作1、流动相的预处理取1g草酸溶于1000ml容量瓶中,用0.45um的混合滤膜(水相滤膜)过滤后,装入流动相储液器中,用超声波清洗器脱气20-30分钟。

2、样品前处理方法:准确称取样品50mg于50ml容量瓶中,加0.1%草酸溶液溶解并定容至刻度,0.45μm滤膜(混合滤膜或是水相滤膜)过滤,弃去初滤液,待测。

3、标准样品制备:准确称取VC标准品75mg于25ml容量瓶中,加0.1%草酸溶液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

分别精密吸取0.5ml、1.0ml、2.0ml、3.0ml、4.0ml于10ml容量瓶中,用流动相稀释至刻度,上机测定0.45μm滤膜过滤,弃去初滤液,待测。

高相液相色谱仪的开机1、按仪器说明书依次打开高压输液泵、紫外检测器、智能型接口的电源2、打开色谱工作站,建立一个运行方法,运行时间设为30min,设置检测波长:254nm,流速:1.0ml/min,柱温:25℃色谱条件检测波长:254nm流速:1.0ml/min色谱柱:C18 4.6mm×250mm,5μm流动相:0.1%草酸溶液柱温:25℃进样量:50μL测定:取标准品溶液和样品溶液各50μL注入高效液相色谱仪进行检测,以其标准溶液峰的保留时间为依据进行定性,以其峰面积计算被测试样中维生素C的含量。

结果分析计算按下式计算式中:X—被测样品中维生素C含量(g/100g) A样—被测样品的峰面积m标—对照品的质量(g) C标—对照品的含量(%)V样—样品稀释总体积(mL) A标—对照品的峰面积m样—样品的质量(g) V标—对照品稀释总体积(mL)结果表示:计算结果表示到小数点后两位。

抗坏血酸,可滴定酸测定方法

抗坏血酸,可滴定酸测定方法

一. 目的掌握滴定法测定Vc含量的基本原理和操作。

二. 原理L-抗坏血酸(Vc)中的—C=C—基具有还原性,还原型L-抗坏血酸能与氧化剂染料2,6-二氯酚靛酚作用,染料本身被还原成无色的衍生物,同时还原态的L-抗坏血酸被氧化成无色的脱氢L-抗坏血酸。

一定量的样品提取液还原标准染料的量与样品中所含Vc的量成正比。

染料2,6-二氯酚靛酚在中性或碱性溶液中呈蓝色,在酸性溶液中呈粉红色。

用2,6-二氯酚靛酚滴定样品,在达到终点之前,滴下的2,6-二氯酚靛酚立即被还原成无色;当溶液中的L-抗坏血酸被消耗完时,滴下的过量的2,6-二氯酚靛酚在酸性体系里呈现粉红色。

所以当溶液从无色转变成微红色时,即为滴定终点。

三. 实验材料及设备1. 材料新鲜蔬菜2. 仪器电子天平3. 器材滴定管:25mL×1移液管:10mL×2 20mL×1容量瓶:100mL×1量筒:50mL×1锥形瓶:100mL×4研钵:1套烧杯:250mL×2 50mL×1洗瓶:1个纱布:20cm×20cm 1块四. 试剂的配制1. 草酸溶液(2%)每组配制250mL2. 2,6-二氯酚靛酚溶液分别称取2,6-二氯酚靛酚300mg、碳酸钠300mg,用热蒸馏水200mL溶解并定容至3000mL(过滤除去难溶颗粒,置于棕色瓶中,贮于冰箱中备用。

有效期一周,使用前需标定,见附注。

)五. 操作步骤1. 样品液的制备(1) 取材:称取新鲜黄瓜10g左右,准确记录称样量g,再称量2.5g草酸,与样品一起用纱布包裹住。

(2) 研磨:样品包置研钵中,加15mL2%草酸,用研棒挤压样包,将样品充分磨细。

将汁液转移到100mL容量瓶中。

残渣再加15mL2%草酸,继续研磨,汁液再合并到上述容量瓶中。

如此反复研磨2~3次,合并汁液。

(3) 定容:最后用2%草酸定容至V=100mL,摇匀备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物血清中抗坏血酸(Vc)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抗坏血酸(Ascorbic Acid)又叫维生素C(Vitamin C),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正常成人体内的抗坏血酸代谢活性池中约有1500mg抗坏血酸,最高储存峰值为3000mg抗坏血酸.抗坏血酸在氧化还原代谢反应中起调节作用,缺乏它可引起坏血病.抗坏血酸是一种强力的抗氧化剂、抗病毒和抗炎剂.广泛存在于食品和生物样本中,是一种免疫刺激剂.因此检测抗坏血酸在上述样本内的分布和含量就显得非常重要。

二、实验原理
三、实验仪器
试管、移液枪、漩涡混匀器、水浴锅、离心机、可见分光光度计。

四、试剂的配制
1.试剂一应用液的配制(5ml):试剂一储备液:双蒸水=1:14稀释,混匀制
备。

2.试剂二应用液的配制:用时取一支粉剂加0.36 ml的冰醋酸再加水至40 ml,
溶解,4℃保存。

3. 试剂三应用液的配制:因溶解困难,使用前2-4h加无水乙醇60 ml充分
溶解,制备,4 ℃保存。

4. 试剂四应用液的配制:用时取0.15 ml 试剂四储备液加水至25 ml制备,
避光保存。

(现用现配)
5.试剂五:液体6 ml,4 ℃保存。

6.600 ug/ml标准品应用液的配制:取一支标准品粉末溶于10 ml试剂一应用
液中,充分混匀,4℃保存。

6ug/ml标准品应用液的配制:取600 ug/ml Vc标准应用液再用试剂一应用液100倍稀释备用,现用现配。

注意:维生素C标准品易氧化,因此,最好在样本上清液制备好后再配标准,并在10 min内进行检测。

五、实验步骤
1.取实验小鼠,断颈处死,摘除眼球,眼眶取血至1.5 ml EP管,取完血液,
然后静置半小时,然后3000 rpm, 离心15 min,然后取上清至新1.5 ml EP
管,3000 rpm, 离心15 min,取上清备用
2.上清液的制备:取步骤一中上清0.15 ml加试剂一应用液0.45 ml,漩涡混
匀,放置15 min分钟后离心,3500-4000转/分,离心10分钟,上层清亮
液体为上清液。

3.上清液中Vc的测定:
充分混匀,静置10分钟,波长536 nm,光径1cm,双蒸水调零,测定各管吸光光度值。

六、计算公式
七、实验结果
标品OD 样本OD 空白OD
0.201 0.186 0.036
Vc含量=(0186-0.036)/(0.201-0.036)*6*4=21.8 ug/m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