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化学课程标准学业要求出发,复习必修一前两章
高一化学前两章知识点总结
高一化学前两章知识点总结尊敬的老师:我经过学习,整理了高一化学前两章的知识点总结,希望通过这份总结能够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并在接下来的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第一章:化学基础知识第一节:化学的定义和分类化学是研究物质组成、结构、性质、变化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化学可分为无机化学和有机化学两个方向。
无机化学主要研究无机物的性质和变化规律,有机化学则研究有机物的性质和变化规律。
第二节:元素与化合物元素是由全同的原子组成的,可通过化学反应分解为更小的粒子。
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以一定的化学组合比例形成的纯物质。
第三节:化学反应与化学方程式化学反应是指物质之间发生的物质变化。
化学方程式是将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用化学式表示的方程式。
第四节:化学符号与化学式化学元素用化学符号表示,化学式则表示化合物中元素种类和数量。
化学符号是以元素的拉丁名字母或拉丁名字母的第一个字母为表示。
第五节: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是相对于碳-12同位素的质量。
相对分子质量是分子中各个元素原子质量之和。
第二章: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第一节: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反应速率是指化学反应中物质浓度的变化速率。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有反应物浓度、温度、催化剂以及表面积等。
第二节:化学平衡和平衡常数化学反应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动态平衡,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不再发生明显变化。
平衡常数是用于描述平衡时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浓度关系的常数。
第三节: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分为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吸热反应是指反应过程中吸收热量,放热反应是指反应过程中释放热量。
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与反应热有关。
第四节: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是指电子的转移过程。
氧化反应是指物质失去电子,还原反应则是指物质获得电子。
通过以上总结,我进一步加深了对化学基础知识以及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的理解。
在今后的学习中,我将更加努力地掌握这些知识,提升化学学科的学习成绩。
化学高一必修一前两章总结
化学高一必修一前两章总结化学实验基本方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连接好装置,把导管口的下端浸入水中,双手紧握试管。
若导管口处有气泡冒出,松开手后导管中能形成一段稳定的水柱,则装置气密性良好。
【实验室常见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1、酸粘在皮肤上:立即用较多的水冲洗(如果是浓硫酸,必须先迅速用抹布擦拭),再用碳酸氢钠溶液或肥皂水冲洗。
2、碱粘在皮肤上:先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或醋酸溶液。
3、水银温度计破裂:用硫粉覆盖吸收水银,是汞转化成不能挥发的硫化汞。
【物质的分离和提纯】物质的分离是把混合物中各物质经过物理(或化学) 变化,将其彼此分开的过程,分开后各物质要恢复到原来的状态;物质的提纯是把混合物中的杂质除去,以得到纯物质的过程。
【物质的分离和提纯方法】【萃取】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离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里提取出来的方法。
要求:1、萃取剂不能与被萃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2、被萃取物在其中的溶解度明显大于在原溶剂中的溶解度【萃取的操作方法】①用普通漏斗把待萃取的溶液注入分液漏斗,再注入足量萃取液;②随即振荡,使溶质充分转移到萃取剂中。
振荡的方法是用右手压住上口玻璃塞,左手握住活塞部分,反复倒转漏斗并用力振荡;③然后将分液漏斗置于铁架台的铁环上静置,待分层后进行分液【分液的操作方法】①用普通漏斗把要分离的液体注入分液漏斗内,盖好玻璃塞;②将分液漏斗置于铁架台的铁圈上,静置,分层;③将玻璃塞打开,使塞上的凹槽对准漏牛口上的小孔再盖好,使漏斗内外空气相通,保证漏斗里的液体能够流出;④打开活塞,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由上口放出。
⑤从漏斗上端口倒出上层液体。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物质的量】定义:表示一定数目粒子的集合体符号:n 单位:摩尔(mol)-1223阿伏加德罗常数:0.012kgC 中所含有的碳原子数。
用N A 表示。
约为6.02x10 微粒与物质的量公式:n=N NA【摩尔质量】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用M 表示单位:g/mol 数值上等于该物质的分子量公式:n=m M【物质的体积决定】①微粒的数目②微粒的大小③微粒间的距离微粒的数目一定时,固体液体主要决定:微粒的大小。
化学必修一前两章梳理.doc
一、化学实验安全(1)做有毒气体的实验时,应在通风厨中进行,并注意对尾气进行适当处理(吸收或点燃等)。
进行易燃易爆气体的实验时应注意验纯,尾气应燃烧掉或作适当处理。
(2)烫伤宜找医生处理。
(3)浓酸撒在实验台上,先用Na2CO3 (或NaHC03)中和,后用水冲擦干净。
浓酸沾在皮肤上,宜先用干抹布拭去,再用水冲净。
浓酸溅在眼中应先用稀NaHCO3溶液淋洗,然后清医生处理。
(4)浓碱撒在实验台上,先用稀醋酸中和,然后用水冲擦干净。
浓碱沾在皮肤上,宜先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
浓碱溅在眼中,用水洗净后再用硼酸溶液淋洗。
(5)钠、磷等失火宜用沙土扑盖。
(6)酒精及其他易燃有机物小面积失火,应迅速用湿抹布扑盖。
二、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分离和提纯的方法;分离的物质;应注意的事项;应用举例(1)过滤:用于固液混合的分离;一贴、二低、三靠;如粗盐的提纯。
(2)蒸偏:提纯或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防止液体暴沸,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如石油的蒸馅中冷凝管中水的流向;如石油的蒸馅。
(3)萃取: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的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的方法;选择的萃取剂应符合下列要求:和原溶液中的溶剂互不相溶;对溶质的溶解度要远大于原溶剂;用四氯化碳莘取漠水里的漠、碘。
(4)分液: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打开上端活塞或使活塞上的凹槽与漏斗上的水孔,使漏斗内外空气相通;打开活塞,使下层液体慢慢流出,及时关闭活塞,上层液体由上端倒出;如用四氯化碳萃取漠水里的漠、碘后再分液;(5)蒸发和结晶:用来分离和提纯几种可溶性固体的混合物;加热蒸发皿使溶液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动溶液: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的固体时,即停止加热;分离NaCl和KN03 混合物。
三、离子检验离子;所加试剂;现象;离子方程式C1-; AgN03、稀HN03;产生白色沉淀;Cl-+Ag+=AgCl|SO42-;稀HC1、BaC12;白色沉淀;SO42-+Ba2+=BaSO4|四、除杂注意事项:为了使杂质除尽,加入的试剂不能是“适量”,而应是“过量";但过量的试剂必须在后续操作中便于除去。
新课标高中化学必须一前三章化学基础知识复习提纲
新课标高中化学必须一前三章化学基础知识复习提纲一、酸性氧化物和碱性氧化物(掌握)1、概念:凡是能与碱.反应生成盐.与水.的氧化物...,称为酸性氧化物凡是能与酸.反应生成盐.与水.的氧化物...,称为碱性氧化物2、通性:酸性氧化物:①与碱反应,②有些能与水反应生成对应酸,③与碱性氧化物反应盐碱性氧化物:①与酸反应,②有些能与水反应生成对应碱,③与酸性氧化物反应盐3、常见物质:酸性氧化物:SO2、SO3、CO2、SiO2(注:不溶液水)碱性氧化物:CaO、Na2O、MgO、Fe2O3(注:不溶液水)、CuO(注:不溶液水)注:Na2O2不是碱性氧化物,Al2O3是两性氧化物试一试!看看你能否脱离教材独立......完成下列化学方程式:1、SO2、CO2、SiO2与过量NaOH溶液的反应2、MgO、Fe2O3、CuO与盐酸反应3、Al2O3分别与盐酸、NaOH溶液反应二、氧化还原反应(掌握)1、特征:反应前后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
(也是判断某反应是否是氧化还原反应的依据)2、几组概念:氧化剂→被还原→化合价下降→得电子→具有氧化性还化剂→被氧原→化合价上升→失电子→具有还化性3、表示方法:双线桥法:①由反应物指向生成物,且是同一种元素;②标出电子的得失及数目(或化合价的升降及数目)[例1]下列反应,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A.CaCO3 =(高温)CaO + CO2↑B.Cu + 2H2SO4(浓度)=(加热)CuSO4 + SO2↑C.3NO2 + 2H2O = 2HNO3 + NOD.Fe + CuSO4 = FeSO4 + Cu上述选项若为氧化还原反应,请用双线桥表示,并指出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
三、物质的量、摩尔、阿佛加德罗常数、摩尔质量1、物质的量和摩尔“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中____之一,在理解概念时,不能按字面理解成物质的质量或物质的数是多少,它是一个专用名词,它是表示____的物理量。
化学课标标准内容要求,学业要求,学业质量
化学课标标准内容要求,学业要求,学业质量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化学课标标准内容要求是指根据学科教学要求和学生认知水平,规定了化学课程应当包含的内容和要求。
根据中国教育部颁布的《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以及相关教学研究成果,我们可以了解到化学课标标准内容要求的具体内容。
化学课标标准内容要求包括课程的核心知识、基本原理、基本技能和评价标准等方面。
核心知识包括元素周期表、化学键、化学反应等基础概念和理论。
基本原理则涵盖了化学规律、化学方程式、化学平衡等重要内容。
基本技能则包括实验操作、数据处理、问题解决等实践能力的培养。
评价标准则从知识掌握、能力培养、创新能力等多方面对学生进行考核。
化学课标标准内容要求还包括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标准等方面。
教学目标主要是指明学生在学习化学课程中应该达到的基本要求,包括知识技能的掌握、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情感态度的塑造。
教学内容则是指明了学生需要学习的具体知识点和技能要求。
教学方法则是指导教师如何进行教学活动,包括讲授、实验、讨论等多种教学形式。
评价标准则是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全面评估的依据,包括考试、作业、实验报告等多种评价方式。
化学课标标准内容要求是化学教学的基础,是促使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手段。
通过遵循化学课标标准内容要求,教师可以更好地指导学生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学生也可以根据化学课标标准内容要求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求。
学业要求是指学生在完成相应学业要求后所能达到的学习目标和能力水平。
根据中国教育部颁布的《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学业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学业要求包括对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学生需要掌握元素周期表、化学键、化学反应等基础概念和理论,并能够灵活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学业要求包括对学生实验操作能力的培养。
学生需要具备基本的实验技能,能够独立进行实验操作并准确记录数据、分析结果。
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一、二章知识点总结
必修一第一、二章总结第一章第一节主要知识点1.化学危险品标志(参考书P4图)2.几种物质分离提纯方法①过滤——“一贴,二低,三靠”,即滤纸紧贴漏斗内壁;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液面低于滤纸边缘;烧杯紧靠玻璃棒,玻璃棒紧靠三层滤纸处,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
②蒸发——蒸发过程中需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防止局部过热使液体飞溅。
当蒸发皿中产生大量固体时,停止加热,用余热蒸干剩余液体。
③蒸馏——利用两种液体沸点不同达到分离的目的。
重要仪器:蒸馏烧瓶,冷凝管。
冷凝管中的冷凝水应从下口进上口出。
④萃取——利用一种溶质在两种互不相溶的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而分离。
仪器:分液漏斗萃取剂的选择:与原溶剂互不相溶,溶质在它里面的溶解度要大于在原溶液中的溶解度,与被萃取的物质不反应。
⑤分液——两种液体互不相溶,通过静置,分层使其分开。
仪器,分液漏斗3.除杂原则:不增,不减,容易分离,即不引入新的杂质离子,不消除应该保留的离子,加入的除杂剂与被除去的离子可以形成沉淀或气体等容易除去的物质。
4.Cl-的检验:加入Ag+和HNO3,有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生成SO42-的检验:加入Ba2+和HNO3,有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生成第二节主要知识点:1.N=nN A其中:N——粒子数目(个)n ——物质的量(mol)N A——阿伏加德罗常数(/mol)在数值上等于6.02×10232.m=nM其中:m ——物质的质量(g)n ——物质的量(mol)M——摩尔质量(g/mol)大小与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相等3.V=nV m其中:V——气体的体积(L)n ——物质的量(mol)V m——气体摩尔体积(L/mol)在标准状况下为22.4L/mol(此公式只适用于气体)4.c B=n B/V其中:c B——物质B的物质的量浓度(mol/L)n B——物质B的物质的量(mol)V——溶液的体积(L)5.c(浓)V(浓)=c(稀)V(稀)=n(浓)=n(稀)其中: c——物质的量浓度(mol/L)V——溶液体积(L)6.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nRT 其中:P——压强V——气体体积n——物质的量T——温度R为常数根据此公式和已知条件,可以判断两种气体的体积和物质的量的关系。
新课标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一二章知识要点总结
新课标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一二章知识要点总结(总4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第一章 知识整理和总结知识网络1、化学实验基本方法2、物质的量及其应用3、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专题讲解化学实验基本方化学实验安遵守实验室规了解安全措施掌握正确的操作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方过滤:固体(不溶)——液体蒸发:固体——液体蒸馏:液体混合物分离 萃取、分液:两种互不相溶的液物质的鉴别和检验(如SO 42-、CO 32-的专题一: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方法总结化学方法分离和提纯物质时要注意八个字:不增、不减、易分、复原 专题二:除杂总结实验名称 装置图 主要仪器 注意事项适用范围 实例 溶解过滤烧杯、玻璃棒、滤纸、漏斗、铁架台、铁圈 1.一贴、二低、三靠 2.在定量实验中要洗涤 分离固体与液体,如氯化钠溶液中的泥沙。
蒸发结晶酒精灯、蒸发皿、玻璃棒、铁架台1.不超过蒸发皿容积的三分之二2.不断搅拌3.利用余热蒸干4.溶质不易分解、水解、氧化 分离溶液中的溶质,如从氯化钠溶液中得到氯化钠固体 分液锥形分液漏斗、铁圈、烧杯、铁架台1.分液漏斗中塞子打开或寒子上的凹槽对准分液漏斗中的小孔2.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如分离水和苯的混合物萃取分液漏斗1.萃取剂要与原溶剂互不相溶不反应,溶质在其中的溶解度比在原溶剂中大,溶质不与萃取剂反应2.萃取后得到的仍是溶液,一般要通过蒸馏等方法进一步分离 从碘水中提取碘蒸馏酒精灯、铁架台、石棉网、蒸馏烧瓶、温度计、冷凝管、弯角导管、锥形瓶1.加沸石,防止暴沸 2.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 3.冷凝管的水流方向 4.不可蒸干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如从石油中得到汽油提纯样品 除杂方法及试剂 提纯样品 除杂方法及试剂CO 2(HCl) 饱和NaHCO 3溶液 FeCl 2 (CuCl 2) 加足量Fe 粉、过滤 O 2(CO 2)NaOH 溶液 CO 2 (CO) 通过灼热CuO NaCl (Na 2CO 3)稀HClO 2(CaCO 3) 加热分解第二章 知识整理和总结知识网络1.分散系:几类液体分散系的比较 分散系 溶 液 胶 体 浊 液 分散质微粒的直径 <1nm 1nm~100nm >100nm分散质微粒分子或离子分子集合体或单个高分子 巨大数目分子集合体 实 例 NaCl 溶液豆浆泥水性质 外 观 均一,透明 均一,透明 不均一,不透明 稳定性 稳定 介稳性 不稳定 能否透过滤纸 能 能 不能能否透过半透膜 能 不能 不能鉴 别 丁达尔效应 外观不同 2.离子反应3.氧化还原反应⑴实质: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 ⑵特征: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有变化 ⑶各概念之间的关系知识要点本章复习时,下列主要知识点应得到纲领性的明确、记忆、有些内容可进一步深化理解。
新课程标准高中化学必修1第二章第三节 氧化还原反应
新课程标准高中化学必修1第二章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一、说教材:1、教学背景:大纲中对教学内容所规定的教学要求,都是高中阶段教学的最终要求,在具体实施时,应遵照教学规律,视学生的情况,采用分步推进的方法,而不能简单采用“一步到位”的方法。
对于氧化还原反应,教材在体现大纲规定的教学要求时是分三个年级来推进的。
其总体设计是:高一第二章只要求学生在初中的基础上,能用化合价升降和电子转移的观点来初步理解氧化还原反应,以及了解常见的氧化剂与还原剂即可,通过后续碱金属、卤素、氧族元素等的学习,在学生对氧化还原反应有了更多更具体的感性认识之后,再要求学生深入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知识,对侧重理科学习的学生,高二要求学会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方法,高三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能归纳和总结出氧化还原反应一些规律性的知识,因此,教学时教师应严格把握教材深广度。
不要脱离学生的接受能力,人为地制造教学难点,这样会严重地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本节教材地位与作用“氧化还原反应”是人教版高一化学新教材第二章第三节的内容。
关于氧化还原反应,在中学新课程体系中是分三阶段完成的:在初中阶段从得氧失氧的角度分析理解;在化学必修1中要求在初中化学的基础上,能用化合价升降和电子转移的观点来初步理解氧化还原反应以及了解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通过后续课程如金属及其化合物及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学习,对氧化还原反应有了更多更具体的认识后再要求学生深入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知识。
本节课的教学处于第二阶段,既复习了初中的基本反应类型及氧化反应、还原反应的重要知识并以此为铺垫展开对氧化还原反应的较深层次的学习,还将是今后联系元素化合物知识的重要纽带。
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是高中化学的重要理论知识,不仅是本章的教学重点,也是整个高中化学的教学重点。
3、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目标:(1)初步掌握根据化合价的变化和电子转移的观点分析氧化还原反应的方法(2)学会用化合价的变化和电子转移的观点判断氧化还原反应(3)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过程方法目标:体验氧化还原反应从得氧失氧的原始特征到化合价升降的表面现象再到电子转移的本质原因,逐步深入的发展过程,通过对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和本质的分析,学习由表及里以及逻辑推理的抽象思维方法。
解读——2017年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化学解读
2003年的《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的前言部分,对化学学科的含义、特点与作用进行了明确的描述,准确定位了化学课程标准,明确了化学学科在高中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有利于调动化学教师的教学积极性。
2017年版《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的前言部分肯定了03版的作用和贡献,同时提出面对新时代社会的变化和要求以及我国高中阶段教育基本普及的新形势,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实验稿还有一些不相适应和亟待修订改进之处。
2017年版《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前言部分主要是对两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一、修订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2.基本原则(1)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2)坚持反映时代要求。
(3)坚持科学论证。
(4)坚持继承发展。
二、修订的主要内容和变化1.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主要变化■进一步明确了普通高中教育的定位针对长期以来存在的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强调普通高中教育是在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不只是为升大学做准备,还要为学生适应社会生活和职业发展做准备,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普通高中培养目标是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着力发展核心素养,使学生具有理想信念和社会责任感,具有科学文化素养和终身学习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自主发展能力和沟通合作能力。
■进一步优化了课程结构一是保留原有学习科目,在英语、日语、俄语基础上,增加德语、法语和西班牙语。
二是将课程类别调整为必修课程、选择性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
在保证共同基础的前提下,为不同发展方向的学生提供有选择的课程。
三是进一步明确各类课程的功能定位,与高考综合改革相衔接:必修课程根据学生全面发展需要设置,全修全考;选择性必修课程根据学生个性发展和升学考试需要设置,选修选考;选修课程由学校根据实际情况统筹规划开设,学生自主选择修习,可以学而不考或学而备考,为学生就业和高校自主招生录取提供参考。
四是合理确定各类课程学分比例,在毕业总学分不变的情况下,对原必修课程学分进行重构,由必修课程学分、选择性必修课程学分组成,适当增加选修课程学分,既保证基础性,又兼顾选择性。
化学课标标准内容要求,学业要求,学业质量
化学课标标准内容要求,学业要求,学业质量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结构、性质、组成和变化的自然科学学科,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
在我国的中学课程中,化学教育被视为重要的学科之一,学生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不仅能够了解物质的微观结构和宏观现象,还能够培养科学思维、观察能力和实验技能,为未来的学业和职业做好准备。
化学课程标准的内容要求、学业要求和学业质量是评价学生学习成绩的重要指标,下面将详细介绍这几个方面。
一、化学课标标准内容要求化学课程标准内容要求是指学生在学习化学过程中应该掌握的知识、技能和能力。
我国的中学化学课程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学生应该掌握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包括元素、化合物、原子结构、化学键、化学反应等方面的知识。
2. 实验技能和操作能力:学生应该具备进行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和操作能力,包括实验设备的使用、实验步骤的掌握、实验数据的记录和分析等方面。
3. 知识体系和实践应用:学生应该理解化学的知识体系,包括周期表、化学方程式、化学计算等内容,并能够将化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问题。
4. 学习方法和科学素养:学生应该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和科学素养,能够独立学习和解决问题,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二、学业要求1. 知识掌握和理解:学生应该掌握化学的基本知识和理论,能够准确理解化学现象和问题,建立起系统完整的化学知识体系。
3. 问题解决和创新能力:学生应该能够独立分析和解决化学问题,提出新颖的解决方案和思路,培养创新能力和科学探索精神。
4. 学习兴趣和终身学习意识:学生应该培养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热情,主动积极地学习和钻研,形成乐观进取、终身学习的良好态度。
三、学业质量学业质量是指学生在学习化学过程中所取得的成绩和表现。
学业质量的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知识水平和能力水平:学生在化学知识掌握和理解、实验技能和操作能力、问题解决和创新能力等方面的表现和水平。
化学必修一前两章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一、常见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鉴别1.常用的物理方法——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上差异来分离。
混合物的物理分离方法方法适用范围主要仪器注意点实例固+液蒸发易溶固体与液体分开酒精灯、蒸发皿、玻璃棒①不断搅拌;②最后用余热加热;③液体不超过容积2/3 NaCl(H2O)固+固结晶溶解度差别大的溶质分开NaCl(NaNO3)升华能升华固体与不升华物分开酒精灯I2(NaCl)固+液过滤易溶物与难溶物分开漏斗、烧杯①一角、二低、三碰;②沉淀要洗涤;③定量实验要“无损” NaCl(CaCO3)液+液萃取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溶解度的不同,把溶质分离出来分液漏斗①先查漏;②对萃取剂的要求;③使漏斗内外大气相通;④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从溴水中提取Br2分液分离互不相溶液体分液漏斗乙酸乙酯与饱和Na2CO3溶液蒸馏分离沸点不同混合溶液蒸馏烧瓶、冷凝管、温度计、牛角管①温度计水银球位于支管处;②冷凝水从下口通入;③加碎瓷片乙醇和水、I2和CCl4渗析分离胶体与混在其中的分子、离子半透膜更换蒸馏水淀粉与NaCl盐析加入某些盐,使溶质的溶解度降低而析出烧杯用固体盐或浓溶液蛋白质溶液、硬脂酸钠和甘油气+气洗气易溶气与难溶气分开洗气瓶长进短出CO2(HCl)液化沸点不同气分开U形管常用冰水NO2(N2O4)i、蒸发和结晶蒸发是将溶液浓缩、溶剂气化或溶质以晶体析出的方法。
结晶是溶质从溶液中析出晶体的过程,可以用来分离和提纯几种可溶性固体的混合物。
结晶的原理是根据混合物中各成分在某种溶剂里的溶解度的不同,通过蒸发减少溶剂或降低温度使溶解度变小,从而使晶体析出。
加热蒸发皿使溶液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动溶液,防止由于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的固体时,即停止加热,例如用结晶的方法分离NaCl和KNO3混合物。
ii、蒸馏蒸馏是提纯或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的方法。
用蒸馏原理进行多种混合液体的分离,叫分馏。
新课标人教高中化学必修一、必修二化学知识点总结
新课标人教高中化学必修一、必修二化学
知识点总结
本文档总结了新课标人教高中化学必修一和必修二的主要知识点。
以下是各个章节的简要概述:
必修一
第一章:物质与用量
- 物质的分类和性质
- 化学方程式和化学计算
- 物质的量和摩尔质量
- 化学计量
第二章:微观世界的探索
- 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
- 元素的性质和周期规律
- 原子核和同位素
第三章:原子与离子
- 原子的结构和电子排布
- 离子的构成和价电子数目- 离子半径和离子键
第四章:物质的结构和性质
- 共价键和分子结构
- 物质的性质与结构的关系- 物质的三态和相变
第五章:物质的变化和能量
- 化学反应和化学能变化
- 反应速率
- 化学平衡和化学平衡常数必修二
第一章:有机化学基础
- 有机物的定义和结构特点- 烃及其分类
- 功能团及其衍生物
第二章:材料的世界
- 非金属材料和高分子材料- 金属材料和合金
- 无机非金属材料
第三章:生活中的化学品
- 药品和保健品
- 食品中的化学品
- 起酒和发酵
第四章:化工与新材料
- 化学反应工程
- 离子交换和溶液浓度
- 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以上是新课标人教高中化学必修一和必修二的主要知识点概述。
希望对你的研究有所帮助。
(注意:本文档内容整理自相关教材和资料,并经过核实确认。
)。
高一化学前两章知识点总结
高一化学前两章知识点总结化学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它研究的是物质的组成、性质、变化规律以及与能量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在高一化学的学习中,我们主要学习了化学的基础知识,包括元素周期表、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离子反应等等。
下面是对高一化学前两章知识点的总结。
一、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化学中最重要的工具之一,它是由一系列元素按照原子序数的顺序排列而成的。
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按照周期和族别进行分类。
周期是指元素的电子层数,族别是指元素的主族和副族。
元素周期表中的每个元素都有一个独特的原子序数、原子量和符号。
元素周期表的分类有助于我们了解元素的性质和规律。
例如,在同一周期内,原子量逐渐增加,原子半径逐渐减小,而在同一族别内,元素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有一定的相似性。
元素周期表还可以帮助我们预测元素的化合价、价态以及元素之间的反应规律。
二、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化学式是一种用化学符号和数字表示化合物中元素种类和比例关系的方法。
常见的化学式有分子式和离子式两种形式。
分子式表示化合物中不同元素的原子数目和比例关系,而离子式表示化合物中正负离子的种类和数量。
化学方程式是表示化学反应过程的一种符号方法,它由反应物、产物和反应条件组成。
化学方程式可以描述化学反应中物质的种类、数量和状态的变化。
在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物写在箭头的左侧,产物写在箭头的右侧。
方程式的平衡指的是反应物和产物的摩尔数目之间的比例关系。
三、离子反应离子反应是指溶液中溶解物质之间发生的化学反应。
在离子反应中,离子是反应的基本粒子。
离子反应中的化学方程式称为离子方程式,它描述溶液中离子的种类、数量和状态的变化。
离子反应常常伴随着沉淀反应、酸碱中和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等。
沉淀反应是指在溶液中形成沉淀物质的反应,酸碱中和反应是指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是指物质的电荷发生变化的反应。
四、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物质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是指物质在不改变其化学组成的条件下可以观察到的性质,例如颜色、硬度和熔点等。
化学高一前两章知识点总结
化学高一前两章知识点总结化学是科学的一门分支,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和变化规律。
高一的化学学习是化学知识的起点,通过对前两章知识点的总结,我们可以建立起对化学基础的扎实理解。
本文将对化学高一前两章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归纳,包括化学元素、化学式、化学方程式、化学键和物质的分类与性质。
一、化学元素化学元素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是由原子构成的。
根据元素的性质和周期进行分类,我们可以得到元素周期表。
化学元素可以通过元素符号来表示,例如H表示氢元素,O表示氧元素。
元素符号的字母通常取自英文元素名称的第一个或前两个字母,大写表示首字母,小写表示第二个字母。
二、化学式化学式是用化学元素符号和化学符号的下标表示化合物中各种元素的种类和数目。
化学式可以分为分子式和离子式。
分子式表示化合物中各种原子的种类和数目,如H2O表示水分子,NH3表示氨分子;离子式表示化合物中离子的种类和数目,如Na+Cl-表示氯化钠。
三、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用符号和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过程和反应物与产物之间的转化关系。
化学方程式由反应物和产物构成,中间用箭头表示转化过程。
例如反应物A和B通过箭头转化为产物C和D的化学方程式可以表示为A+B->C+D。
四、化学键化学键是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用于维持原子团在一起。
常见的化学键有共价键、离子键和金属键。
共价键通过原子间电子的共享形成,用于连接非金属原子;离子键通过电子的转移形成,用于连接金属和非金属原子;金属键是金属原子的自由电子在整个金属中的流动形成。
五、物质的分类与性质物质可以根据其组成和性质进行分类。
常见的物质分类包括混合物和纯物质。
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可分为均相混合物和不均相混合物;纯物质是由同一种物质组成,包括元素和化合物。
物质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是物质固有的、与物质自身的组成和内部结构有关的性质,如颜色、形状、密度和熔点等;化学性质是物质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时表现出的性质,如燃烧、腐蚀和氧化等。
高一化学知识点前两章内容
高一化学知识点前两章内容化学是一门既抽象又实用的科学。
作为一名高一学生,学习化学的前提是对前两章的知识点有一个清晰的理解。
本文将系统地介绍高一化学前两章的内容,包括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与计量关系。
第一章:物质的组成和性质1.1 元素和化合物元素是由相同类型的原子组成的纯物质,化合物是由不同类型的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而成的物质。
元素可以用化学符号表示,而化合物则用化学式表示。
1.2 原子的结构原子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质子和中子位于原子核中,质子的电荷为正,中子是中性的。
电子绕核运动,其电荷为负。
1.3 元素的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按照原子序数(即元素的核外电子数)排列的。
周期表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元素的性质和规律,包括周期性和族性的特征。
第二章: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与计量关系2.1 反应物和生成物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发生化学变化,生成新的物质,称为生成物。
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发生原子重新组合,但质量守恒。
2.2 反应的基本类型化学反应包括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双替反应。
合成反应是指两个或多个物质结合形成一个物质,分解反应是指一个物质分解成两个或多个物质,置换反应是指元素或基团在两个化合物之间交换位置,双替反应则是两个化合物中的离子交换。
2.3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用化学式和符号表示化学反应,左边为反应物,右边为生成物。
化学方程式中的系数表示物质的摩尔比例,反应必须满足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
2.4 反应的计量关系反应的计量关系涉及到摩尔比例、质量关系和体积关系。
通过摩尔比例可以确定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数量关系;质量关系是指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比例;体积关系是指气体反应物和生成物的体积比例。
总结:高一化学前两章的内容包括物质的组成和性质,以及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和计量关系。
理解这些基础知识对于后续学习更加复杂的化学概念和原理至关重要。
通过学习元素周期表和化学方程式,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元素和化合物之间的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根据课程标准学业要求复习必修1前两章
1、能基于物质的量认识物质组成及其化学变化,运用n、M、Vm、c B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简单计算。
(1)使用物质的量浓度表示电解质溶液的浓度
如0.5mol/L的Na2SO4溶液中,能否计算出Na+的物质的量,Na+的物质的量浓度是多少?
(2)1mol Na2O2中含有的阴离子数目,100g98%硫酸中含有的O数目
(3)在NaCl、CaCl2混合溶液中,c(Cl-)=1.5mol/L,c(Na+)=0.5mol/L,求c(Ca2+)。
(4)4.4gCO2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
(5)CO、O2、SO3均含有1molO则其物质的量之比是多少?
(6)1molFe在足量Cl2中燃烧,Fe与足量盐酸反应转移电子数,1molNa2O2与足量的CO2反应转移的电子数。
2、能从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视角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
(1)根据CO2的摩尔质量,能否计算1个CO2分子的质量呢?
(2)在标准状况下,1个CO2分子的体积是22.4/N A吗?
(3)氯水遇NaHCO3、AgNO3、KI以及红色布条有何现象?发生反应的粒子是什么?
3、根据物质的性质分析实验室、生产、生活及环境中的某些常见问题,说明妥善保存、合理使用化学品的常见方法。
(1)消毒时,为什么使用“84”消毒液,而不是次氯酸?
(2)Na、Na2O2、NaOH的保存。
(3)Ca(ClO)2的保存。
(4)漂白液与洁厕灵不能混用的原因。
(5)为什么不用澄清石灰水与Cl2反应制备漂白粉?为什么不用澄清石灰水吸收尾气Cl2?
(6)设计实验装置利用Na2O2制备O2?
4、能说明常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应用对社会发展的价值、对环境的影响
(1)Cl2在生活、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制备盐酸、消毒液、漂白粉及用于自来水消毒等)。
(2)Na2O2的应用。
5、列举、描述、辨识典型物质重要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及实验现象。
能用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正确表示典型物质的主要化学性质
(1)Na2O2与CO2反应现象。
(2)NaHCO3与Na2CO3的鉴别。
(3)制备AlCl3时,首先点燃A处酒精灯,何时点燃D处酒精灯?
(4)Na分别在Cl2、O2中燃烧的现象,在H2O、CuSO4溶液中反应的现象。
(5)H2在Cl2中燃烧的现象。
6、能从物质类别、元素价态的角度,依据复分解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原理,预测物质的化学性质和变化,设计实验进行初步验证,并能分析、解释有关实验现象。
(1)盐酸的性质
6HCl+Fe2O3=
2HCl+Ba(OH)2=
HCl+NaHCO3=
HCl+AgNO3
2HCl+Fe=
4HC l (浓) +MnO2=
(2)实验探究Na2O2能否和H2反应
7、从物质类别和元素价态变化的视角说明物质转化的途径。
(1)歧化:Cl2+NaOH=NaCl+NaClO+H2O
(2)归中:NaClO+2HCl=NaCl+Cl2↑+H2O 、KClO3+6HCl=KCl+3Cl2↑+3H2O
8、能根据不同类型实验的特点,设计并实施实验。
(1)检验试验:检验Cl-(排除CO32-)
(2)制备实验:制备纯净的Na2O2。
(3)测定实验:测定纯碱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