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超声引导骶管阻滞的临床应用价值
肛肠手术中常用麻醉方式——超声骶管麻醉

健康域麻醉现今社会中,肛肠疾病患病率高,已成为困扰人们的常见问题,而手术是治疗肛肠疾病的主要手段之一。
大部分人对于手术和相关麻醉的知识了解甚少,而患者知晓麻醉的方式和具体操作,不仅有利于手术的进行,还可以缓解患者紧张的情绪。
就目前临床来说,肛肠疾病手术治疗中的麻醉方式包括硬膜外麻醉、骶管麻醉、腰麻、全麻等。
而常用骶管麻醉在传统的操作中有较高的失败概率。
随着超声的普及,临床中开展了超声引导下的麻醉能够帮助麻醉医师准确定位、精准操作,明显降低并发症和局麻药毒性反应的发生率,提高临床麻醉的安全性,为患者生命安全和手术顺利进行保驾护航。
本文就来聊聊使用较为广泛且安全性较高的麻醉方式:超声引导下骶管麻醉。
传统方法实施骶管穿刺和骶管阻滞麻醉的局限性1.早期传统盲法穿刺在骶管麻醉发展的早期阶段,所应用的麻醉方式被称为传统法。
在传统法中,患者可采取侧卧位或俯卧位进行麻醉。
以侧卧位为例,麻醉师指导患者侧卧位躺好,背部与手术台边沿相齐、与床面垂直,头下弯、手抱膝,尽量将腰部向后弯曲,充分显露骶尾部。
在骶尾部以目测等腰三角形;以手指触摸尾骨定位,用食指摸到尾骨尖拇指向上4—6厘米,以拇指按压此处突出的标志,然后在其中心触摸凹陷和裂孔,做十字切痕,为穿刺点。
虽然传统方式操作简单,但是由于存在个体差异性,所以“等腰三角形”不一定恒定,还会因患者肥胖、老龄骨纤维化、体位摆不到位等因素,导致定位困难或不准确。
有文献研究发现,有3%的研究对象骶裂孔闭合,导致定位困难,从而增加骶管麻醉的失败概率,致使手术开展困难及患者术中疼痛。
1162.传统体表定位判断骶管阻滞麻醉成功的局限性传统骶管麻醉实施过程中,麻醉医师主要依靠进针突破落空感、患者疼痛判断麻醉是否成功,并无更加确切的方式进行麻醉效果的评估。
另有一种辅助评估标准称为“s m o t h”试验,具体是指:在患者下腰位置,予以药液注射,药液注射过程中闻及流水声,便可证明麻醉药物注入成功,此试验是一种较科学、准确的判断方式,但是只能对麻醉药物注入软组织的情况进行判断,无法判断注入的具体位置和具体层次。
开展骶管阻滞治疗,治疗腰腿疼痛

开展骶管阻滞治疗,治疗腰腿疼痛尽管腰椎间盘突出症和坐骨神经痛的病因各异,但反复发生腰腿痛这一基本症状、威胁患者健康,使之行走不便、不同程度丧失劳动能力这一点是相同的。
除了腰椎椎间盘突出、圆锥马尾神经受压、二便受影响者需要手术治疗外,多数病人在急性期严格卧硬床(包括不坐起进食及大小便)4周多数病人均可好转。
如能结合按摩、理疗、神经阻滞治疗则能减轻病痛、促进治愈。
本人系麻醉主治医师现在疼痛科工作16年,根据平日积累,着重探讨骶管阻滞在治疗上述者病中的应用价值。
1.骶管解剖特点:骶骨是由骶椎融合而成的三角形骨块,上连腰椎,下接尾骨,左右与髂骨连接,组成骨盆后壁,各骶椎的椎孔上下贯通,形成骶管。
第五腰椎没有棘突,而且左右椎管未在中间合拢,形成骶管下口,称骶裂孔。
骶裂孔和骶角是穿刺骶管的主要解剖标志。
成人骶管长为近9-12cm.容积为25ml.内有骶神经通过,且有脂肪、疏松结缔组织及丰富的血管。
实际上骶管阻滞治疗从解剖学的角度讲就是一次硬膜外神经阻滞治疗。
2.骶管阻滞治疗的实施:①药液的配制:2%利多卡因注射液3.5ml醋酸曲安奈德注射液2.5ml:25mg维生素B12注射液 1ml:500ug用20ml针管7号斜口针头,除曲安德吸取半量(2.5ml:25mg).其余药液吸完后0.9%氯化钠13ml针管内药液为20ml。
②药理作用:20ml容积可以起到“液体解剖”作用,张力性渗透到骶管周围组织及脊神经根处。
利多卡因可使局部的神经受到浸润,疼痛迅速减轻;使局部毛细血管扩张、改姜微循环,有利于组织无菌炎症的消散;疼痛的减轻有利于病人由被动体位变为自主体位,这有利于椎间盘突出的自然复位。
曲安奈德这一激素制剂有较强的抗炎、消肿、抗过敏作用,这可加速渗液的吸收,使神经鞘膜水肿消散、神经压迫解除、局部粘连解除、应激反应减轻。
该药作用时间长,使患者可以在有限的治疗次数中既减轻治疗损伤带来的痛苦.又使其经济负担得到减轻。
超声可视化技术在临床麻醉的应用

超声可视化技术在临床麻醉的应用很多人在医院做手术时都需要麻醉,麻醉是麻醉学的重要内容之一,麻醉学是医学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探索及历史的沉积,迄今为止,已发展成为一门研究临床麻醉、生命机能调控、重症监测治疗和疼痛诊疗的科学,是临床医学中重要的二级学科。
麻醉科作为手术的枢纽科室、平台科室,其学科水平将体现医疗机构的整体学科水准。
21世纪以来,社会不断的发展进步,医学技术也迅猛革新。
超声可视化技术异军突起,在快速康复外科和精准医疗领域中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超声技术在麻醉科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促进了该领域的创新与变革,也推动了我国医学事业的进步。
那么接下来,我们就分析一下超声在临床麻醉的多种应用途径吧!一、超声在区域麻醉中的应用在百年的麻醉发展历史中,区域麻醉逐渐成为麻醉学科极其重要的一项核心技术,并在临床麻醉中发挥了及其重要作用。
如何提高区域麻醉的准确性,降低区域麻醉并发症或神经损伤的风险,是临床麻醉工作者长期思考的问题。
自从有了超声用于引导区域麻醉穿刺的报道,随着超声技术自身的飞速发展和麻醉工作者不断的探索,超声引导区域麻醉在短短30年间发生了巨大变化,可以预见超声技术未来会成为麻醉科关键核心技术之一。
麻醉医师对于学习和掌握超声引导区域麻醉技术的热情也很高。
越来越多的临床研究证实了采用超声引导区域阻滞能使麻醉效果更确切,也能明显减少麻醉并发症和神经损伤的风险。
在临床区域麻醉工作中,我们主要将超声应用于以下几个方面:1超声引导上肢不同入路的臂丛神经、以及臂丛神经分支阻滞;2、超声引导下肢神经阻滞,包括超声引导髂筋膜间隙阻滞、股神经阻滞、闭孔神经阻滞、股外侧皮神经阻滞,股后皮神经阻滞、坐骨神经阻滞等。
3、超声引导腰骶部神经阻滞,包括腰丛神经、腰神经根、骶神经阻滞、阴部神经阻滞、骶管阻滞等。
特别提到的是超声引导在腰段椎管内穿刺的应用。
腰段椎管内阻滞在麻醉镇痛和慢性疼痛治疗中都占据着重要的作用。
超声技术在临床麻醉中的应用

超声成像原理:超声成像是利用超声波的物理特性如反射、散射、折射、衍射和多普勒效应等与人体组织器官声学特性相互作用后产生的信息,并将其接收、放大和信息处理后形成图像或其他数据等,借此进行疾病诊断的成像方法。
目前,临床中应用的超声波,其频率通常会设置在2.0-50.0MHz之间。
频率越高,分辨率越好,穿透性越低,反之亦然。
频率在不断提升,声波分辨率也会逐渐提升,那么就具有更高的图像清晰度,穿透性也就越来越低,也就是说声波的穿透性和分辨率之间是呈反比的。
因为超声波在传播过程中,能量随传播距离的增加而减少,产生超声衰减,在同一介质中,频率越高,衰减越多。
因此,在通过超声检查患者的外周神经时,需要以患者的神经解剖结构的特点为基础,合理选择超声波的频率,通过针对性设置,提升超声波的传递效果。
比如:对于浅表神经多的位置,就需要使用具有更高频率的超声波,对于深处神经,则需要选择更低频率的超声波。
超声技术在外周神经阻滞麻醉中的应用:①临床中的超声引导定位技术一般包括两种,分别为体表标志术和超声引导下的实时定位技术。
体表标志术相对简单,容易操作,只需要检查者在患者的体表标志处进行定位,然后使用超声仪对标志处不断扫查,对外周神经以及附近组织进行准确识别,在患者的皮肤上标注外周神经标识,然后需要以标注情况为根据,对患者作神经阻滞。
使用体表标志术进行引导时,可以以神经解剖结构为根据,首先,需要对体表浅丛神经、周围组织进行清晰的识别,然后对识别的神经进行标记,之后再通过常规的方法作出穿刺阻滞。
超声引导下的实时定位技术则要求医生的操作技术足够熟练、高超,需要医生一手持住超声探头,使用平面内技术对靶神经进行准确定位,另一手则需要手持长针,通过超声引导沿着声束轴线方向穿刺,阻滞针则需要以相同的方向,向组织中缓缓刺入,最后可以在超声诊断仪的显像器上,将全部的阻滞针的形态进行清晰观察,等到阻滞针和神经靠近之后,就可以缓缓注射局部麻醉药物,可以通过显示器对麻醉药物的注入扩散情况进行仔细观察,可以看到麻醉药物成功注入并且向整个外周神经附近弥散。
超声引导骶管阻滞在小儿腹部手术的研究进展

健康域·临床骶管阻滞是小儿麻醉中最常用的一种区域阻滞技术,优于年龄为1~3周岁至小儿的脊柱生理弯曲比成人的小,呈现出一种短直形态,皮下组织薄软,韧带密度较低,骶裂孔较大,体表解剖标志清晰,经触摸就可较容易地确定其骶裂孔情况,具有较高的穿刺成功率,因此在小儿腹部手术中较常用到骶管阻滞麻醉方式[1]。
通过骶管阻滞,使患儿的腹部、下肢以及会阴部都得到有效的麻醉及镇痛。
但是传统的骶管阻滞主要是医务人员经手盲探法穿刺部位来完成操作,这大大降低了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对患儿造成较大的伤害[2]。
近年来,临床在各个医学领域都广泛用到超声技术,而在小儿神经阻滞中也逐渐用到超声技术,本文主要分析超声骶管阻滞应用于小儿腹部手术中的效果,综述如下。
1骶管阻滞应用于小儿腹部手术中的作用在行腹部手术的小儿中应用骶管阻滞,能显著减少患儿在手术过程中麻醉性镇痛药物的使用,减少全麻药物的使用,抑制患儿在手术过程中的应激反应发生,效果确切,操作简单[3]。
此外,手术之后,还能尽快让患儿机体可以恢复平稳苏醒,完善患儿术后镇痛。
2骶管阻滞麻醉在小儿腹部手术中的局限性2.1盲探解剖分辨上的局限性传统骶管阻滞麻醉都是医师通过手指来触碰患儿的尾骨,并逐渐向头侧移动,触碰患儿的软性及可凹陷处,通过确定裂孔顶部和上方两侧的骼后上嵴所呈现出来的等腰三角形,对需要进针的部位以及角度进行大致的确定。
但骶管解剖的等腰三角形并不具备恒定一致的特性,不同年龄阶段三角形会不同,因此经触诊所得体表标志有可能和实际位置不一样,也就是利用等腰三角形来识别患儿的骶管裂孔位置不具有绝对的准确性,存在误差[4]。
陈伟[5]等人研究显示,对比超声引导与传统方法来识别60例腹部手术患儿的骶管裂孔,分别利用这两种方式测量患儿骶管裂孔距离与髂后上嵴之间距离,可知实际的骶管裂孔顶部并不与髂后上嵴呈现出等腰三角形,即说明了利用等腰三角形来对患儿的骶管裂孔进行识别的可靠性不足。
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应用于下肢骨科手术中的优势评价

经与血管损伤,利于减少出血量,同时降低手术风险,安全性有保障,且剑突下入路可对双侧胸腔探查,并同期对双侧病变进行处理,优化经肋间入路手术的单侧胸腔操作不足之处,减少手术切口,减轻手术创伤,从而促进术后康复叫因此,较经肋间胸腔镜前纵隔肿物切除术,经剑突下入路胸腔镜病灶切除术可减少出血量、引流量,缩短住院时间与拔管时间,并减轻术后疼痛度,同时确保手术安全性。
笔者结合本研究中问题对经剑突下入路胸腔镜病灶切除术临床注意事项予以总结,具体如下:①剑突下入路胸腔镜手术操作空间相对较小,在应用中需加长腔镜器械,从而对于术者要求相对较高,同时手术风险随之提高,要求术者需具备丰富胸腔镜手术的操作经验,同时对相应结构与毗邻组织之间关系非常熟悉;②于胸膜、肺门处操作较为困难,一旦大出血,较难止血;③实施左侧胸腔相应操作时,器械易影响心脏,增加术中或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
综上,与经肋间胸腔镜前纵隔肿物切除术对比,前纵隔肿瘤患者接受经剑突下入路胸腔镜病灶切除术治疗,可减低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利于术后恢复,缓解术后疼痛,同时保障安全性。
参考文献[1]王伟,杜宁,刘嘉文,等.电视胸腔镜下纵隔肿瘤切除术中膈神经保护的临床效果[].山东医药,2017,5768):97-98.[]李仁鹏,黎琰,胡文滕,等.截石位经剑突下入路与侧卧位经肋间入路胸腔镜下前纵隔肿物切除术的临床分析J].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20员9,2662):员7员-员员75.3]章恒,简俊岭,王起奎,等•胸腔镜手术和开胸手术治疗纵隔肿瘤的对比研究J].临床肺科杂志,2018,236):1593-1595.4]王庆淮,谭宁•经肋间VATS手术与常规手术治疗原发性纵隔肿瘤的效果比较现代肿瘤医学,2019,2761):3824-3827. 5]任占良,张卫锋,张泳,等•经剑突下切口入路胸腔镜手术治疗 前纵隔肿瘤的临床体会J].腹腔镜外科杂志,2019,2462):889-893.收稿日期:2020-09-15)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应用于下肢骨科手术中的优势评价张忠慧下肢骨折治疗的目的不仅要确保负重稳定性,还要求恢复后运动的无痛性,而术中麻醉方式的选择对手术近远期疗效影响较大。
超声技术在小儿麻醉中的应用进展

4 2 8・
I , J 』
盘 2 0 1 5 年1 0 月第 l 4 卷第5 期J o u r n a l o f C l m i c d P e d i a t i r c S u r g e r y , O c t o b e r 2 0 1 5 , V o 1 . 1 4 , L 麻 醉 中 的应 用进 展
杜 真 综述 张溪英 屈双 权 审校
随着 微 电子技术 、 生物 技术 的飞速 发展 , 超声 的
成像模式 、 数字处理及显像设备的改进 , 高分辨率探
准确地在 目标脊神经节段周围扩散 , 减少局麻药 的 用量。同时降低了传统神经阻滞方法可能出现的神 经内、 血管 内注射等的发生率, 提高硬膜外穿刺成功 率, 减少出血及穿刺后腰疼等并发症 , 提高麻醉的安
全性 引。
头技术及便携式超声设备 的出现, 使超声技术在临
床麻醉中的应用得以不断扩展。现从超声引导下的 神经 阻滞 、 血管穿 刺 置 管 和危 重 症 患儿 围麻 醉期 床 旁超声监测与治疗三个方面来介绍超声技术在t l , J L 临床 麻醉 中 的应 用进 展 。 超声引导下 的神经阻滞 目前超 声被认 为是 近年 来小 儿区域 麻醉 中神经 定位 方 面 的一 大 进 步 J 。 由于 小 儿 的生 理 功 能 和
颈内静脉到皮肤的距离及角度同时可动态观察穿15suresh等研究发现在超声引导下行小儿tap能刺针针尖的所在位置通过改变探头方向和位置找22提供的平面在t10l1能获得预期的效果但是其出最佳穿刺路经显著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有起效时间较长故在阻滞后20min才开始切皮以保效避免了依据体表解剖标志盲穿出现的并发症23
率高 、 镇 痛效果 好 。Y a n g等 报 道 了 4例接 受 上肢
超声引导下精准椎间孔或骶管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分析

超声引导下精准椎间孔或骶管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分析【摘要】目的分析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中,超声引导下精准椎间孔或骶管注射治疗的应用效果。
方法研究时间段选择2020年1月~2020年12月,选择60例患者进行分析,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按解剖定位盲打,观察组则应用超声引导下精准注射治疗。
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VAS评分明显降低,并且治疗后观察组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直腿抬高试验角度≥75°在治疗1周、2周的患者占比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中,通过超声引导下精准注射治疗,能起到较好的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骶管注射治疗;超声引导;椎间孔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的常见疾病,发病率较高[1]。
随着如今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之下,发现在超声引导下注射能提升准确率,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2]。
本研究就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0例进行分析,对超声引导下精准注射治疗的应用效果进行探究,现论述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研究时间段选择2020年1月~2020年12月,选择60例患者进行分析,随机分为2组,两组患者资料对比(P>0.05),具有可比性,具体如表1。
表1信息资料(n,±s)分组例数男性女性年龄范围(y)平均年龄(y)观察组3017(56.67)13(43.33)46~7553.94±10.65对照组3018(60.00)12(40.00)45~7453.86±10.851.2纳入和排除标准纳入标准:(1)对本次研究知情;(2)符合腰椎间盘突出症相关诊断标准。
排除标准:(1)患者存在心理、精神等功能障碍等情况;(2)研究中途退出者。
1.3方法对照组患者在传统按解剖定位盲打下接受治疗,具体措施如下:若患者的椎间盘突出位置位于L3/4及L4/5,则指导患者采用俯卧位接受治疗,可将枕头垫放于腰部位置,使之抬高,减少腰椎前突,将椎间孔显露出来。
小儿发育性髋脱位矫正术超声引导下骶管阻滞麻醉效果

小儿发育性髋脱位矫正术超声引导下骶管阻滞麻醉效果杨小宇【期刊名称】《《武警医学》》【年(卷),期】2019(030)008【总页数】4页(P672-675)【关键词】超声; 骶管阻滞; 发育性髋脱位; 小儿; 麻醉【作者】杨小宇【作者单位】100035 北京积水潭医院麻醉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26.8发育性髋脱位(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是临床上小儿常见的骨骼系统发育性疾病之一,在我国DDH的发病率为 1%~10%[1]。
DDH早期临床症状主要体现为髋关节不稳定,若发病后在婴幼儿时期得不到正确的矫正治疗,则可引发各种退行性病变,进而对患儿造成各种后遗症。
DDH现今主要通过手术治疗,通常需要进行髋臼成形、股骨截骨等治疗手段进行矫正[2]。
小儿麻醉一直是临床麻醉关注的焦点,婴幼儿全身各系统尚未发育完全,麻醉风险高于成人。
目前针对小儿下肢手术,区域阻滞作为全麻的辅助或补充得到广泛应用[3]。
超声引导下骶管阻滞具有超声定位准确、镇痛效果确切的特点,已被应用于小儿术中镇痛,但该技术需要结合超声影像和传统解剖定位,需反复实践积累经验,因而并未被普及应用。
腰部硬膜外阻滞亦是小儿下肢及腹部手术常用的麻醉方法,是临床麻醉师最常使用的麻醉方法[4]。
本研究将这两种骶管阻滞方式应用于DDH矫形术,观察其在术中及术后镇痛、镇静效果及术后麻醉并发症。
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选取2016-06至2018-06在我院小儿骨科住院进行DDH矫正手术治疗的患儿70例,其中男31例,女39例,年龄2~6岁。
纳入标准:符合手术指征进行DDH矫正术的患儿,患儿家属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1)存在生理解剖结构异常;(2)术后出现穿刺部位感染;(3)神经系统疾病;(4)凝血功能异常;(5)麻醉药物过敏;(6)BMI>30kg/m2。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70例患儿分为超声引导下骶管阻滞组(试验组)35例及腰部硬膜外阻滞组(对照组)35例。
超声介入技术在慢性疼痛治疗中的应用

超声介入技术在慢性疼痛治疗中的应用徐仲煌北京协和医院麻醉科关节内注射、痛点阻滞及神经阻滞疗法是治疗慢性疼痛有效的方法之一。
随着超声技术的发展,人们以此作为引导技术,提高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本文就超声成像技术在关节及神经阻滞治疗慢性疼痛的现状及发展进行综述。
一、超声引导技术原理及进展超声技术应用于临床神经阻滞的历史较短。
1978年La Grange等[1]应用多普勒超声施行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由于技术限制,相关解剖结构的超声成像难以令人满意,仅用于确定血管位置。
最近十年中,鉴于超声成像技术本身取得的巨大进步,其临床应用前景大为扩展,就区域阻滞而言,超声引导技术将是继神经刺激器定位技术后又一重大革新[2]。
近十余年,随着超声检查设备和诊断技术的发展, 超声技术在区域阻滞中的应用日益广泛。
通常超声波频率越高,成像效果越好,但穿透性就差;同样,较低的频率可以穿透到较深的组织中,但成像效果相对较差。
宽带换能器(Broad-band transducers)的出现和成像技术(High-resolution ultrasound ,HRUS)的提高,使用2.5-20MMHz高频线阵超声探头可清晰地显示外周神经的分布、走行及粗细,脉冲(pulsed-wave)和彩色Doppler 显像还可以显示血管结构乃至血粘度。
当前的大多超声设备还配备提高成像质量的软件以及彩色/脉冲多普勒成像技术以分辨血管、血流,均可应用于外周神经阻滞。
另一方面,超声设备小型、便携化不仅降低设备购置成本,也为其在临床神经阻滞中的应用提供了更好的条件。
目前国内已有专门用于临床外周神经阻滞的便携式超声设备上市(iLook TM25,Sonosite Inc)。
目前超声引导技术适用于较为粗大的神经,例如臂丛神经、坐骨神经、股神经等,对于细小的神经,如喉返神经、迷走神经等的定位尚不适用。
二、超声引导外周神经阻滞的优缺点理想的区域神经阻滞是指使用合适剂量的局麻药精确阻滞目标神经,同时不损伤其他神经或周围组织,因此目标神经的定位显得尤为重要。
超声引导下骶管阻滞在临床麻醉中的应用

•826 •中华全科医学2〇2〇年 5 月第丨8 卷第 5 期Chinese Journal of General Practice,May 2020,VoL 18,No. 5•医学综述•超声引导下骶管阻滞在临床麻醉中的应用潘蓓\程伟波2,李江悦11.皖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麻醉科,安徽芜湖241000;2.皖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超声科摘要:骶管麻醉因为阻滞范围局限,对心血管系统影响小,具有循环稳定的优势。
传统骶管阻滞根据骨性标志来定位。
大多数成年人解剖标志不清楚,或因为患者肥胖、解剖变异、畸形等情况,常难以扪及慨角,骶裂孔定位不准,导致穿刺困难,麻醉失败率高,临床上慨管阻滞多用于小儿短小手术,较少应用于成人。
随着生物技术和微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床边超声以便携、无创、安全、可视化、可重复的强大优势在临床麻醉中被广泛应用。
超声扫描,可以识别血管、神经、肌肉、肌腱、关节等组织。
超声引导下的骶管阻滞,连续、多切面、多角度识别骶管结构,骶管内空间,测量空间深度,准确定位骶裂孔,指导穿刺路径,直视穿刺过程,减少反复穿刺,显著降低骶管阻滞的失败率,减少血管神经损伤,局麻药毒性反应等情况,同时可观察和监测药物注人过程,客观评估麻醉效果,极大提高了骶管阻滞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在超声引导下,从单次慨管阻滞到连续骶管阻滞,从短小手术到长时间复杂手术,骶管麻醉被广泛应用于临床麻醉及术后镇痛。
随着设备的普及,快速康复理念的深入,未来亦可用于门诊检查、疼痛治疗、康复医学,应用场景会越来越多,适用人群会逐步扩展到全体患者。
本文就超声引导下骶管阻滞在临床麻醉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超声;骶管阻滞;临床麻醉;应用中图分类号:R614.4 R445.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152(2020)05~0826^04D01:10. 16766/ki. issn. 1674 -4152.001367Application of caudal block guided by ultrasound in clinical anesthesiaP A N Bei* , C H E N G Wei-bo, LI Jiang-yue*Department of Anesthesiology, 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WannanMedical University, Wuhu, Anhui 241000, ChinaAbstract : Sacral anesthesia has the advantage of stable circulation because of i t s limited blockade scope and l i t t l e influence on cardiovascular system. The traditional way of sacral block anesthesia i s based on bony markers. Most adult anatomical markers are not clear, or because of obesity, anatomical variation, deformity and other conditions, i t i s often d iff i c u l t t o palpate the sacral horn, inaccurate location of sacral hiatus, leading to puncture difficulties, high failure rate ofanesthesia. Therefore, sacral block i s mostly used in pediatric short surgery, but seldom used in adults. With the rapiddevelopment of biotechnology and microelectronics, bedside ultrasound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clinical anesthesia for i t spowerful advantages of portability, non-invasiveness,safety, visualization and repeatability. Ultrasound scanning can i-dentify blood vessels, nerves, muscles, tendons, joints and other tissues. Ultrasound-guided sacral block can identify sacral canal structure, sacral canal space, measure space depth, accurately locate sacral hiatus, guide puncture path, direct puncture process, reduce repeated puncture, significantly reduce the failure rate of sacral block, vascular nerve inju-ry, toxic reaction of local anesthetics, etc. At the same time, i t can observe and monitor the process of drug injection andevaluate the anesthetic e f f e c t.The effectiveness and safety of sacral block were greatly improved. Under the guidance ofultrasound, sacral anesthesia i s widely used i n clinical anesthesia and postoperative analgesia, ranging from single sacralblock to continuous sacral block, from short operation t o long complex operation. With the popularization of equipmentand the deepening of the concept of rapid rehabilitation, i t can also be used in outpatient examination, pain treatment andrehabilitation medicine in the future. The application scenario w i l l he more and more, and the applicable population w i l lgradually expand t o a l l patients.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application of ultrasound-guided sacral block i n clinical anesthes i a.Key words :Ultrasound ; Caudal block ; Clinical anesthesia ; Application将局麻药经骶裂孔注入骶部硬膜外间隙,阻滞骶 神经,使其支配区域暂时性麻痹,称骶管阻滞,简称骶 麻[11。
超声引导区域阻滞专家共识

超声引导区域阻滞专家共识引言:在医疗技术的发展中,超声引导区域阻滞已成为一种常见而有效的麻醉和疼痛管理方法。
随着这一技术的不断应用和研究深入,专家们对超声引导区域阻滞的标准和操作规范也越发重视。
本文将介绍一份超声引导区域阻滞专家共识,以帮助医务人员更好地掌握和应用这一技术。
一、引言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超声引导区域阻滞在手术和疼痛管理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超声引导区域阻滞通过将局部麻醉药精确注射至神经或感觉分布区域,以达到麻醉和止痛的目的。
相比传统的触诊或神经刺激技术,超声引导区域阻滞具有更高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二、超声引导区域阻滞的优势1. 准确性:超声引导区域阻滞可以清晰显示目标组织、神经和血管的位置,帮助医务人员准确注射麻醉药物,降低误刺和神经损伤的风险。
2. 安全性:超声引导区域阻滞可以避开主要血管和神经结构,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如血肿、感染和神经损伤等。
3. 效果持久:超声引导区域阻滞在术中和术后提供良好的镇痛效果,减少术后疼痛的发生,改善患者的手术体验。
三、超声引导区域阻滞的适应症超声引导区域阻滞适用于以下情况:1. 手术麻醉:超声引导区域阻滞可作为主要或辅助麻醉技术,适用于各类手术,包括关节置换、外科修复和矫形手术等。
2. 疼痛管理:超声引导区域阻滞可用于控制急性或慢性疼痛,如神经性疼痛、肌肉骨骼疼痛和癌症相关疼痛等。
3. 康复治疗:超声引导区域阻滞可用于康复治疗,如神经肌肉电刺激和物理治疗。
四、超声引导区域阻滞的操作技巧超声引导区域阻滞的操作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 选择适当的探头和频率:根据患者的体型和需要阻滞区域的深度,选择合适的超声探头和频率。
2. 定位目标神经或组织:使用超声技术清晰显示目标神经或组织的位置和形态。
3. 注射麻醉药物:在清晰显示目标区域后,将麻醉药物精确注射至目标神经或组织。
4. 动态观察:在注射麻醉药物的过程中,可以通过超声指导实时观察药物的扩散情况和阻滞效果。
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的优势与短板

72博 览时尚健康Health Protection and Promotion June 2020 Vol.20 No.11杨 戟 邛崃市中医医院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的优势与短板在临床上,胸科手术对患者的创伤较大,故急性疼痛是患者术后的常见症状,其疼痛程度不一,若疼痛控制不当有可能继发肺炎、肺不张、肺栓塞等问题,甚至有可能发展为慢性疼痛,严重影响患者日后生活质量。
因此,术后镇痛是胸科围手术期管理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以往,胸段硬膜外镇痛是胸科围手术期疼痛管理的常用手段,但近年由于外周神经阻滞技术以及可视化超声技术的不断进步与推广,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成为了胸科手术后镇痛的主要手段。
防止秋天的干燥。
秋季养生和春季养生有相同之处,春季是阳气初发,采用捂一捂的方法保证阳气初发;而秋季是阳气内敛的时期,可以采用冻一冻方法来利于阳气收敛。
由于秋季气温下降,许多家长害怕孩子受冻,及时对孩子增加衣物,在秋季增加衣物会导致孩子经常性出汗,该种情况下会出现风寒由体表入侵,引起孩子感冒。
另外,在秋冬季节人们反复出汗,容易伤及身体内的津液,久而久之导致人们身体虚弱。
因此,为保证秋季人们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可以采用冻一冻方法,使身体健壮起来。
4.冬季养生中医理论中认为冬季在五行中属水,主敛藏,该种时段是肾气最旺盛时期。
冬季是万物凋零的季节,该季节气温寒冷。
冬季是阳气收藏,阴气最盛时期,冬季养生要顺应万物收藏的自然法则进行养身。
冬季养生需采用保阴潜阳,藏精御寒为主要原则。
在冬季主要养身为藏,阳气内走过程中,脾胃运化功能会增强,所以在冬季人们会感觉食欲大开,这也是人们的身体需要补的时候。
如果在冬季中身体为阳虚患者,可以采用食补的方法来弥补身体的阳虚,食物中可以使用羊肉,当归等食物。
但在冬季注意使用辣椒,该种物质容易导致人们上火。
阴虚体质的患者,可以使用老鸭汤滋补,也可以使用冬虫夏草滋补。
气虚患者在冬季养生中,可以使用黄芩童子鸡进行滋补。
超声引导区域阻滞镇痛的专家共识(2020版)

超声引导区域阻滞的实施
C. 长轴平面内进针后放置导管(详见附录2,图11)。理论上,此 技术结合了上述两种方法的优点,同时避免了缺点。超声下可视神 经长轴、针体/针尖及导管。然而,实际工作中难以做到保持神经穿 剌针及导管在同一超声平面内。
D. 导管固定技术。置入导管后,在皮肤导管出口处喷洒粘合剂或敷 贴,再使用胶布将导管固定于皮肤,并用透明防水敷料覆盖。放置 标签注明阻滞种类、置管日期及时间。也可使用(皮下隧道)技术 固定导管,可减少感染和导管被意外拨出的可能。
超声引导区域阻滞的实施
1. 人员准备 1)操作者应熟练掌握区域阻滞/镇痛的相关临床知识,准确掌握其 适应证和禁忌证。应根据患者病情和手术种类充分评估区域阻滞/镇 痛的风险和收益,选择最适宜的区域阻滞入路和阻滞用药。
超声引导区域阻滞的实施
2)操作者应熟练掌握超声基础知识。推荐操作者需掌握的超声基础知识包括: ① 超声仪的基本结构; ② 各类超声探头成像特点; ③ 超声仪各功能键的使用; ④ 了解医学领域超声波的常用频率及不同超声频率与穿透和成像质量的关系;
标结构呈90°入射时,超声束可被完全反射并被探头接收,此时图像最清晰。
超声引导区域阻滞的实施
② 进针技术 ▪ 根据穿剌方向与探头长轴关系分平面内(in-plane)、平面外(out-
of-plane)两种进针技术。平面内技术是指穿剌方向与探头长轴一 致,在超声影像上可看到针的全长;平面外技术是指穿剌方向与 探头长轴垂直,在超声影像上,穿剌针表现为一个高回声的点, 但不能区分针尖与针体
内部与表面的回声一致。
超声引导区域阻滞的实施
② 焦点的调节 ▪ 选择适宜的焦点数,并调节聚焦深度,使聚焦深度与目标结构深度一致。 ③ 合理使用多普勒功能 ▪ 利用多普勒效应帮助鉴别血管及药物扩散方向。 ④ 正确存储和导出图像 ▪ 能够对静态影像及动态视频进行存储及记录,并能将其归档。
超声引导神经阻滞技术在麻醉学本科教学中的运用

超声引导神经阻滞技术在麻醉学本科教学中的运用发布时间:2022-12-02T01:31:17.028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2年第15期作者:张德新1,2,邓萍3,万硕4 ,曹嵩1,2[导读] 近几年随着超声在临床的普及,超声引导下的神经阻滞技术在麻醉科、疼痛科的运用张德新1,2,邓萍3,万硕4 ,曹嵩1,21.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麻醉科2.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疼痛科3.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护理部4.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消化内科摘要:近几年随着超声在临床的普及,超声引导下的神经阻滞技术在麻醉科、疼痛科的运用越来越频繁,因其可视化优势,使穿刺过程中造成的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明显减少,也明显提高了穿刺成功率,已逐渐成为临床不可替代的技术。
也成为了麻醉科、疼痛科临床教学中的重点内容,在笔者所在医院以上科室临床教学对象主要为麻醉学实习同学、麻醉学背景的规范化培训学员及硕士研究生,而在麻醉学本科教学阶段很少涉及超声引导神经阻滞技术的理论及实践教学,这使得临床教学中的对象超声理论知识储备不足、实践动手能力生疏,故我们在原有麻醉学本科实验课的基础上引进超声引导神经阻滞技术培训教学,以此提高麻醉学本科生的超声理论知识储备及实践操作能力。
关键词:超声,麻醉学,本科教学,临床教学近几年随着医疗水平的逐渐提高,相关的疾病诊断方式、手术方式、麻醉方式及治疗方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微创手术及可视化技术的发展,使得病人的创伤减小、疼痛减轻、恢复加快、住院时间缩短、并发症减少、安全性提高。
而微创手术及可视化技术的发展,离不开超声在临床的普及,超声引导下的各种治疗、穿刺活检、血管穿刺及置管、局域麻醉及镇痛、神经阻滞近几年得到了很大发展。
在临床工作中,随着超声显像技术的不断发展,超声显像技术在麻醉科应用越来越广泛,从最早期的超声引导下的肌间沟臂丛阻滞、颈内静脉穿刺置管,到如今超声可视化范围越来越广。
如麻醉医师往往要面对各种危急重症患者,这类患者病情重、起病急、变化快、诊断不明确,早期能否准确、迅速的判断病因并制定及时的治疗方案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关键[1]。
超声引导技术在小儿骶管穿刺中的临床应用

区域 即骶 裂 孔 。
术用 于 辅 助J D 管 穿刺 的可 行性 以及 临床 价 值 。 bJ 骶 1 资 料 与方 法
11 一般 资 料 . 在 患 儿 家 长 签署 麻 醉 知情 同 意 书 后, 选择 5 0例行 下 肢 手术 患 儿 , 龄 2 年 0~7 2个 月 , A A I Ⅱ级 。如 患儿 合 并 有 神 经 系 统 疾 病 、 血 S 或 凝 功 能 异 常 、 尾 部 畸 形 或 穿 刺 部 位 感 染 , 被 排 除 骶 将
膜 下 腔 阻滞 或 全 脊庥 、 骨 髓 腔 内注 射 等 并 发 症 结 论 : 声 引 导 技 术 在 小 儿 骶 管 穿刺 时 可 以做 到 准 确 定 位 骶 超 骶 裂孔 , 时监 测 穿刺 过 程 , 为 影 像 学 辅 助 方 法 , 临床 麻 醉 提 供 有 效 的 信 息 。 实 作 为 关 键 词 穿刺 术 : 超 声 引 导 : 小儿
图 1 探头垂 直身体长轴 扫描确定骶裂孔 位置
超声引导下骶管麻醉的进展分析

1922018 年第 5 卷第 36 期2018 Vol.5 No.36临床医药文献杂志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al超声引导下骶管麻醉的进展分析杨天明1,2,赵路远1*(1.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零三医院麻醉科,广西 南宁 530021;2.广西医科大学附属埌东医院麻醉科,广西 南宁 530028)【摘要】随着现代临床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诊断技术发展具有质的飞跃。
超声检查技术应用范围日益广泛,除常规医学检查,同时应用于手术麻醉中。
超声检查具有安全、无创、实时以及动态和可视化特点,逐渐受到患者、临床医师喜爱,并逐渐在麻醉工作中得到应用。
高分辨率高清的彩色超声图像越来越多应用于临床,在超声直视下借助超声检查技术的引导实施骶管定位和麻醉穿刺阻滞,穿刺阻滞过程更加精确和顺利,临床效果更好。
超声引导技术在骶管定位和麻醉穿刺阻滞中具有实用意义,能够解决临床上骶管麻醉定位困难的问题,同时也明显降低了骶管阻滞、骶管穿刺的并发症和局麻药毒性反应的发生率。
【关键词】超声引导;骶管麻醉;进展分析;疾病诊断【中图分类号】R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8242.2018.36.192.03随着临床医学事业不断发展,其床旁超声、手术室超声引导麻醉穿刺阻滞、血管内穿刺置管、麻醉科骶管麻醉超声引导定位穿刺等等,在医学领域中应用逐渐广泛。
超声使用已经不再局限于超声科医师检查,现已经逐渐扩大至临床科室中,由临床医师实施超声检查、超声引导定位已经很常见[1-2]。
现代急诊患者的特点是患者病情多样化、复杂化改变,有时会出现大批量急危重症患者。
大多数危重患者在未有得到充分的术前检查和手术前准备就需要立即进行手术治疗。
超声作为无创技术能减少床旁搬运患者次数,并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多次进行筛查诊断,快速诊断[3-4]。
而超声引导下的神经阻滞的应用能够帮助麻醉医师准确定位精准操作,明显降低了神经阻滞、神经穿刺的并发症和局麻药毒性反应的发生率[5]。
超声引导下精准椎间孔或骶管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

1 . 2 纳入及排 除 标准
用传统 的治疗如牵 引 、 物理 治 疗 、 按摩等 , 治 疗 时 间 长, 患 者依从 性低 , 效果 有 时不佳 , 采用 综合疗 法 , 均
骶 管 注射 , 观 察 组 采 用超 声 引 导 , 对 照 组 采 用 传 统 按 解 剖 定 位 盲 打 。观 察 两组 治 疗 前 及 治 疗 后 V A S评 分 、 一 次 成 功
穿刺情 况、 穿刺时间、 行二次治疗情况、 治疗后 1 ~ 4周的疗效 、 各时点直腿 抬 高试验 i >7 5 。 的情 况、 患者治疗不 良反应 发 生情 况。结果 两组 治疗后 V A S 评 分明显降低 ( P< 0 . 0 5 ) ; 其 中, 观察组 治疗 l 周后 V A S评 分、 一次 穿刺 成功率 、 优 良率、 直腿抬 高试验I >7 5 。 的百分率、 满意度以及不 良反应率等数值与对照组比较 , 差异有统计 学意义 , ( P< 0 . 0 5 ) 。 结论 超 声引导下椎 间孔或骶 管注射 , 是在 可视 下进行 , 准确 率高 , 疗效佳 , 可为 门诊或 住院腰椎 间盘 突 出症 患者精
1 . 1 研 究对 象 选取 2 0 1 4年 6月 一2 0 1 6年 9月 在本 院 骨科 或
1 . 3 . 1 术前 准备
符合 适 应 症 患者 在 签 订 知情 同
意书后 , 在无 菌 的治疗 室 中进行 注射治疗 , 注 射药物 的配制 : ① 复方倍他 米松针 ( 商 品名 : 得宝 松 ) :1
导致 疗效 不高 , 风险 大 , 易 注射 到蛛 网膜下 腔及 刺伤 神经 血管 等组 织 , 采用 C T引 导 下 注 射 , 成本 高, 有
超声引导下骶管阻滞麻醉在肛肠手术中的应用

超声引导下骶管阻滞麻醉在肛肠手术中的应用李敏;黄贻勇;李婧;阿布利米提·吐尔地;马军【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骶管阻滞麻醉在肛肠手术中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01至2018-03医院行肛肠手术患者208例,随机分为超声组和对照组,每组104例.超声组予以超声引导定位骶管阻滞麻醉,对照组以传统解剖定位骶管阻滞麻醉.分别记录两组患者的穿刺情况(穿刺时间、穿刺针调整次数、麻醉起效时间和痛觉消失时间)、麻醉成功率及患者满意度和麻醉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超声组穿剌针调整(2.50±0.50)次,明显少于对照组的(5.00±1.00)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起效时间(2.85±1.30)min,明显短于对照组的(4.88±0.92)min;痛觉消失时间(4.85±1.24)min,明显短于对照组的(7.86±2.12)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组麻醉Ⅰ级比率及麻醉成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超声组麻醉Ⅲ级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组出现血肿、出血和神经损伤相关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骶管阻滞麻醉在肛肠手术中可准确定位,提高阻滞麻醉成功率,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满意度.【期刊名称】《武警医学》【年(卷),期】2019(030)004【总页数】4页(P338-340,344)【关键词】超声;骶管阻滞;肛肠手术;麻醉;定位【作者】李敏;黄贻勇;李婧;阿布利米提·吐尔地;马军【作者单位】830049,新疆乌鲁木齐市友谊医院麻醉科;830049,新疆乌鲁木齐市友谊医院麻醉科;830049,新疆乌鲁木齐市友谊医院麻醉科;830049,新疆乌鲁木齐市友谊医院麻醉科;830049,新疆乌鲁木齐市友谊医院麻醉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14肛肠疾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
超声引导下骶管阻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所致腰腿痛的效果

超声引导下骶管阻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所致腰腿痛的效果发表时间:2016-11-02T14:40:45.280Z 来源:《心理医生》2016年20期作者:金磊[导读]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多发病,主要表现为腰腿疼痛,直接影响到患者的日常活动。
(昆明官渡区人民医院云南昆明 650000)【摘要】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骶管阻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所致腰腿痛的效果。
方法:将我院2014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11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所致腰腿痛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只给予骶管阻滞治疗,研究组在超声引导下实施骶管阻滞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的优良率。
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效果的优良率(89.09%)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超声引导下骶管阻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所致腰腿痛的效果显著,能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超声引导;骶管阻滞;腰椎间盘突出症所致腰腿痛【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20-0094-02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多发病,主要表现为腰腿疼痛,直接影响到患者的日常活动,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形成该病的原因包括化学刺激、无菌性炎症、机械卡压、免疫反应等各方面[1]。
临床针对该病主要采用骶管阻滞进行治疗,其效果并不是很令人满意,经研究发现,在超声引导下使用骶管阻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所致腰腿痛的效果优良,因此,本文对其治疗过程进行探究和分析,过程如下。
1.资料和方法1.1 基线资料本次的研究对象为2014年3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11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所致腰腿痛患者,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55例。
对照组:男女比例各为35:20,年龄32~66岁,平均年龄(44.58±8.76)岁;病程3~19月,平均病程(9.20±1.24)月;按腰椎间盘突出节段划分:L4-5椎间盘突出18例,L5S1椎间盘突出20例,L4~S1椎间盘突出17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频超声引导骶管阻滞的临床应用价值发表时间:2017-09-08T15:04:46.900Z 来源:《医药前沿》2017年9月第25期作者:张青枝冀相彬宋存建李静[导读] 骶管阻滞是通过骶管裂孔将麻醉药注入到骶部硬膜外腔的一种麻醉方法,被广泛应用于肛门直肠会阴部手术。
(山东聊城市肿瘤医院山东聊城 252000)【摘要】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引导骶管阻滞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将120例拟实施骶管阻滞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体表定位盲穿法)和超声组(高频超声实时引导下穿刺)。
观察结果包括穿刺成功率、穿刺所需时间、麻醉效果。
结果:超声组穿刺成功 59例,穿刺失败1例,成功率98.33%;对照组穿刺成功39例,穿刺失败21例,成功率65%;两组穿刺成功率和穿刺失败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
超声组穿刺时间为(9.36±2.73)min。
短于对照组(15.21±3.17)min(P<0.01)。
超声组麻醉效果优为59例(98.33%),优于对照组32 例(53% )(P<0.01)。
结论:高频超声引导骶管阻滞简便、安全,成功率高,穿刺用时短,麻醉效果好,尤其对于穿刺困难患者,有重要的临床使用价值。
其安全、可靠,对于经验不足的初学者也非常适用。
所以高频超声引导骶管阻滞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高频超声引导;骶管阻滞;成功率;麻醉效果【中图分类号】R4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25-0219-02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value of high-frequency ultrasound guided caudal block. Methods 120 patients with proposed implementation of caudal block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conventional surface positioning blind puncture) and ultrasonic group (high-frequency ultrasound guided puncture). The observations include the success rate of puncture, puncture required time and anesthetic effect. Result Ultrasound group of 60 cases puncture success, 1cases puncture failure, the success rate is 98.33%;The control group of 39 cases puncture success, 21 cases puncture failure, the success rate is 65%; Puncture success rate and puncture failure rate of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ere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1). Puncture time of ultrasonic group is (9.36±2.73) min, shor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15.21±3.17) min, (P<0.05). Ultrasound group of anesthesia effect of optimal for 59cases (98.33%), is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of 32 cases (53%) (P<0.01).Conclusion High-frequency ultrasound guided caudal block is simple, convenient, safe, high success rate, puncture short and good anesthesia effect, especially for the patients with puncture difficulties, has important clinical value. It’s safe, reliable, also very applicable for inexperienced novices. So high-frequency ultrasound guided caudal block is worth popularizing in clinical application.【key words】High-frequency ultrasound guided; Caudal block; success rate; Anesthesia effect.骶管阻滞是通过骶管裂孔将麻醉药注入到骶部硬膜外腔的一种麻醉方法,被广泛应用于肛门直肠会阴部手术。
其传统盲探式操作有赖于准确的解剖定位,通过穿刺落空感和注射阻力来判断是否进入硬膜外腔。
骶裂孔为骶管的终点,骶骨的解剖变异相对比较常见,包括骶裂孔狭窄或闭合,其发生率为3%~6%;另外成人骶角可明显触及的概率为21%;骶管内硬膜外腔血管丛丰富,行骶管穿刺时,发生血管内注射的概率为5%~10%[1]。
给骶管阻滞带来了各种各样的困难,随着超声诊断设备的迅速发展,介入超声在临床中的应用愈来愈广,超声影像可用于定位骶骨角及骶管裂孔[2]。
在神经阻滞方面,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其应用优势也更加突出。
本研究通过比较高频超声实时引导与常规盲穿在成功率,穿刺所需时间、麻醉效果等方面的差异,评价高频超声实时引导下骶管阻滞的临床应用价值。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 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拟实施骶管阻滞患者120例,按住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超声组,每组60例。
年龄35~65岁,体重56~75kg,ASA分级I或Ⅱ级,凝血功能未见明显异常,无局麻药过敏史及神经系统疾病病史,穿刺部位皮肤无破损及感染病灶。
麻醉诱导前30min肌肉注射阿托品0.5mg和苯巴比妥0.1g,入室后开放静脉通路,常规监护,吸氧,取俯卧位,髋部垫枕,对皮肤进行常规消毒,铺无菌巾。
超声探头常规消毒,涂无菌耦合剂后套无菌保护套。
采用SonoSite便携超声仪高频直线探头(6~13MHz)。
本研究采用平面内技术,将超声探头纵置,自尾骨尖沿尾骨中线垂直皮肤向头端移动,可看到直的或略带弧形的高回声尾骨声影。
继续向头端移动,层面中可同时观察到与尾骨相连接的骶尾韧带和第五骶椎椎体的背侧面(即骶裂孔的前下界)。
继续向头端移动,骶正中嵴下缘(即骶裂孔的后上界)出现。
骶尾韧带与骶骨之间的低回声腔隙即骶部硬膜外腔。
从纵切面头向观察,骶部硬膜外腔呈低回声并在骶尾韧带下方逐渐变宽。
骶尾背侧韧带是覆盖于骶裂孔的主要韧带。
它是后纵韧带的延续部分,起自骶管内,向后覆盖尾骨表面。
骶尾韧带在超声下,与尾骨和骶骨相比,回声要低一些。
操作时应稍用力垂直下压超声探头,以增强回声。
(图1-1)选择骶管最宽处进针,调整进针方向,直视穿刺针进入骶管腔。
采用注射液阻力消失法验证针尖是否在骶管腔内,回抽无血及脑脊液后脉冲式注入药液,可以观察到药液单向向头侧扩散时视为穿刺成功。
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先触摸定位尾骨尖,沿中线向头侧移动一定距离可触及凹陷即骶裂孔。
通过穿刺落空感和阻力消失来判断进入硬膜外腔。
回抽无血无脑脊液视为穿刺成功。
两组用药均为0.75%的盐酸罗派卡因10ml和2%的盐酸利多卡因10ml混合夜共20ml。
并在注药后3min采用针刺法测定麻醉平面,15min后测试麻醉效果。
图1-1 S=骶骨SCL=骶尾韧带 MSC =骶正中嵴黄色箭头指示针尖记录穿刺成功例数和穿刺时间(自定位至开始注药的时间)例数,记录麻醉效果优良的例数。
骶管阻滞效果评定:优:手术时完全无痛,不用添加任何辅助药物。
良:手术时有轻微疼痛,需静脉追加芬太尼等镇痛药。
差:手术时剧烈疼痛,需加局部浸润麻醉或改其它麻醉方式完成手术[3]。
麻醉效果差者视为骶管阻滞失败。
观察指标:记录两组患者穿刺用时。
评价两组患者骶管阻滞是否成功。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
统计分析使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体重、ASA分级及疾病类型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与对照组比较,超声组穿刺时间明显缩短(P<0.01),骶管阻滞效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见表2,3。
3.讨论骶管的解剖结构变异很大,据统计约有20%的正常人骶管存在解剖异常[4,5]。
由于骶裂孔畸形、狭窄或闭锁,骶骨角不对称或缺如等情况,给骶管穿刺时的体表定位和穿刺过程带来一定闲难。
即使是有经验的麻醉医生,其穿刺失败率也可高达25%[6]。
在盲探穿刺中,通常使用阻力消失法(突破感)来确定穿刺针到达硬膜外腔.但其准确性并不高,一般需要配合注药时无皮下波动感或注射无阻力等方法辅助判断。
但是盲探穿刺的麻醉效果差的发生率还是很高。
近年来,由于骶管麻醉效果不确切,术中不得不更改麻醉方式,全麻或是腰部硬膜外。
这两种麻醉方式不但花费高,创伤大,对患者的全身影响也大,麻醉风险相应增加,给临床麻醉工作带来很大不便。
盲探骶管穿刺麻醉效果不确切最可能的原因还是药液没注入硬膜外腔。
超声引导技术是骶管穿刺时有效的辅助方法。
通过超声扫描,可以准确定位骶裂孔的位置.同时在实时图像的指导下,穿刺过程变得直观,并可以明确识别穿刺针进入硬膜外腔,从而提高了骶管阻滞的成功率。
避免反复试穿造成组织损伤,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
主要是麻醉效果非常确切,这项技术同时还具有操作简单、无创性、无放射污染等优点。
综上所述,与传统定位法相比,超声引导骶管穿刺不仅操作简单、无创、无放射污染,而且可以提供操作过程的实时图像,使传统的盲探性操作变得直观,提高了麻醉的准确性和成功率。
【参考文献】[1]田玉科,梅伟.超声定位神经阻滞图谱[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188-191.[2] Tsui BC,Suresh S.Ultrasound imaging for regional anesthesia in infants,children,and adolcscent:a review of current literature and its application in the practice of neuraxial blocks[J].Anesthesiology,2010,112(3):719-728.[3]解淑灿,黄长顺,邵景汉等. 超声引导骶管阻滞用于肥胖患者的价值:与传统定位法比较[J].中华麻醉学杂志,2014,6(34):724-726.[4] Roberts SA,Guruswamy V,Galvez I.Caudal injectate Can be reliably imaged using portable ultrasound:a preliminary study[J]. Pedatr Anesth,2005,15(11):948-952.[5]邓兆宏,姚柏春,张一飞等.骶管阻滞入路相关结构的应用解剖[J].中国疼痛杂志,2006,12(6):357-359.[6] Chen C P,Tang S F,Hsu T C et a1.Ultrasound guidance in caudM epidural needle placement[J].Anesthesiology,2004,lOl(1):18l-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