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解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两点描述的是其实践观点的缺陷。
二 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 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 力量,自己思维的此岸性。关于思维──离开实践的思维──的现实性或非现
实性的争论,是一个纯粹经院哲学的问题。
解读: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马克思认为没有通过实践、与现实相脱离 的思维的真理性是无从考证的,探讨这些问题在他看来是纯粹经院哲学的问 题。
“革命的”、“实践批判的”活动的意义。
解读: 首先,批判了所有旧唯物主义的缺陷:将研究的客体认为是与人类活动毫 无关系的,仅仅是反映与被反映而看不到改造与被改造的方面。 其次,批判了唯心主义虽然看到了人的能动性,但是却将其过度夸大,
来自百度文库
看作是独立于客观世界的精神。
最后,批判了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没有正确认识人的实践,将其与狭隘 的犹太人牟利经商的活动等同起来;同时认为人的活动仅仅是理论的活动。
它被恩格斯称为“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
一个文件”,“历史唯物主义的起源”。《提纲》和《德
意志意识形态》一起被公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特别是唯 物史观创立的基本标志。
人物简介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1804 年7月28日-1872年4月13日), 德国旧唯物主义哲学家。 他批判了康德的不可知论 和黑格尔的唯心主义,恢复了 唯物主义的权威;对宗教神学 进行了有力的揭露和批判。 但他抛弃了黑格尔的辩证 法,他的唯物主义依然是形而 上学的,社会历史观是唯心主
则集中表现为阶级关系。
他在这个问题上犯了两个错误: 第一,离开了历史发展进程,离开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来考察人的本
质,把人看成是超历史、超社会的抽象的人类个体。第二,把人的本质理解
为所有的人都具有的某种共同属性。理解为人生来就有的、无声的、把许多 个人纯粹自然联系起来的共同性。
七 因此,费尔巴哈没有看到, 宗教感情本身是社会的产物,而他所分析 的抽象的个人,实际上是属于一定的社会形式的。
理论意义:
马克思实践观的确立,也是他清算自己过去哲学信仰的
结果。马克思的世界观经历了一个从青年黑格尔派的唯心主 义、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到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 转变过程。 第一次把实践的观点从人本质异化的思想中分离出来, 使之成为一个独立的哲学范畴; 第一次把实践的观点引入认 识论和历史观,并以萌芽的形式表述了新世界观的基本原理;
四 费尔巴哈是从宗教上的自我异化,从世界被二重化为宗教世界和世俗世
界这一事实出发的。他做的工作是把宗教世界归结于他的世俗基础。但是,
世俗基础使自己从本身中分离,并在云霄中固定为一个独立王国,这只能用 这个世俗基础的自我分裂和自我矛盾来说明。因此,对于世俗基础本身首先
应当从它的矛盾中去理解,并在实践中使之革命化。因此,例如,自从发现
三 关于环境和教育起改变作用的唯物主义学说忘记了:环境正是由人来改 变的,而教育者本人一定是受教育的。因此,这种学说必然把社会分成两部 分,其中一部分凌驾于社会之上。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或自我改变的一致,
只能被看作是并合理地理解为革命的实践。
解读: 否定了旧唯物主义的“环境决定论”和“教育万能论”强调要看到人在 实践中改造自己也改造着社会环境,教育与实践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对立统一 的基础就是社会实践。
了神圣家族的秘密在于世俗家庭之后,世俗家庭本身就应当在理论上和实践 中被消灭。
解读:
肯定了费尔巴哈看到了宗教世界是世俗世界异化的产物,但是没有提出
其社会根源、如何解决即消灭宗教世界的正确途径。 马克思提出只能用这个世俗基础的自我分裂和自我才盾来说明,具体
指阶级矛盾导致社会不平等带来的压迫,因此人们寻求虚幻的寄托来达到心
解读: 费尔巴哈所分析的那种不属于任何时代、任何社会的、超历史时空的、 超阶级关系的人在现实中是根本不存在的。其实,任何人都是一定社会形态 的具体的人,都生活在一定历史阶段的特定的社会形态之中。
八 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凡是把理论引向神秘主义的神秘东西, 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个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
第一次把实践的观点作为区分新旧唯物主义的根本标志,从
而彻底清除了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影响。
现实意义:
1.改造客观世界。从实际出发,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去 改造自然,改造世界。
2.赋予哲学新的使命。要坚持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3.着眼于人的解放。实践的最高目标是要达到全人类的解放,
实现人的全面、健康,协调发展。
谢谢观看
灵的满足。 因此要消灭“神圣家族”,就要在“世俗家庭”中通过革命实践去改造 现实世界,消除阶级对立剥削和压迫。
五 费尔巴哈不满意抽象的思维而喜欢直观;但他把感性不是看作实践的, 人类感性的活动。
解读: 这句话指费尔巴哈反对和批判黑格尔把绝对观念作为哲学研究对象,主
张哲学应研究自然界和现实社会。但他不是把人的活动首先看作人类改造客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骆艳华、苏慕丹、高学超
文 本 意 义
内 容 解 读
人 物 简 介
历 史 背 景
目 录
历史背景
本篇是马克思于1845年春在布鲁塞尔写成的批判费 尔巴哈的 11 条提纲,在他生前未曾发表。论述的中心是 实践问题。马克思在批判费尔巴哈和一切旧唯物主义的基
础上概述了自己的新的世界观。
十一 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解读:
指出马克思哲学重在改变世界的历史使命,从而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
的实践性与阶级性相统一的本质特征。
文本意义
《提纲》结构
1——2条:总论。指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和费尔 巴哈唯物主义的根本区别。马克思把实践观点作 为考察主体和客体关系的基础,克服了旧唯物主 义的直观性和消极性,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世 界观的基础。 3——9条:分论。针对旧唯物主义的缺陷进行批 判,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关于历史唯物主义 的一些基本观点,提出了科学的实践观。 10——11条:结论。阐明了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 的本质特征和历史使命,指明了马克思主义哲学 的革命性变革的实质。
义的。
内容解读
一 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事物、 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感性 的人的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因此,结果竟是这 样,和唯物主义相反,能动的方面却被唯心主义抽象地发展了,当然,唯心 主义是不知道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的。费尔巴哈想要研究跟思想客体确 实不同的感性客体,但是它没有把人的活动本身理解为对象性的活动。因此, 他在《基督教的本质》中仅仅把理论的活动看作是真正人的活动,而对于实 践则只是从它的卑污的犹太人的表现形式去理解和确定。因此,他不了解
(1)撇开历史的进程,把宗教感情固定为独立的东西,并假定有一种抽象
的——孤立的——人的个体。 (2)所以,本质只能被理解为“类”,理解为一种内在的、无声的、把许多
个人自然地联系起来的共同性。
解读: 费尔巴哈把宗教的本质归结于人的本质,这是对宗教的致命一击。但他 把人的本质理解为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却是错误的。实际上,人的本质是 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的经济、政治、思想等各种关系的总和,在阶级社会中,
十 旧唯物主义的立脚点是市民社会,新唯物主义的立脚点则是人类社会或 社会的人类。
解读: “市民社会”,这里指资本主义社会;“新唯物主义”。指辩证唯物主 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人类社会”,指共产主义社会;“社会的人类”,指 现代无产阶级。
指明了新旧唯物主义对立的社会基础和阶级根源,揭示了哲学的阶级性。
解读: 实践是一切理论的基础。所有社会意识包括错误的神秘主义都根源社会 实践,都是社会实践的产物,而且这些神秘主义的东西也会随着社会实践的 发展而最终从人们的意识中被清除。

直观的唯物主义,即不是把感性理解为实践活动的唯物主义,至多也只 能做到对单个人和市民社会的直观。
解读: 旧唯物主义,即那种不是把感性活动理解为人有目的有意识的改造自然 和社会的活动的唯物主义,它把处于一定社会经济关系的人作为孤立的单个 人来考察,而不是作为社会实践的人、阶级关系的人来理解,因此,这种不 了解实践是社会生活的本质的认识论,在观察社会历史时就不能看到社会发 展规律和社会发展动力。
观世界的实践活动。这就必然使他和其他旧唯物主义者一样,在社会历史领 域不可避免地陷入唯心主义。因此,消极的直观性是费尔巴哈唯心史观的认 识论根源。
六 费尔巴哈把宗教的本质归结于人的本质。但是,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 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费尔巴哈没有对这种现实的本质进行批判,所以他不得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