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典型案例

合集下载

校园食品安全事故案例剖析及警示

校园食品安全事故案例剖析及警示

校园食品安全事故案例剖析及警示近年来,我国校园食品安全事故屡见不鲜,为广大师生和家长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本文将以几个典型的校园食品安全事故为例,剖析事故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警示。

一、案例剖析1.案例一:某中学食堂食物中毒事件某中学食堂在为学生提供午餐的过程中,因食材不合格导致食物中毒事件。

经调查,该食堂在采购食材时,未严格按照规定进行验收,导致有毒食材流入食堂。

此次事故共造成数十名学生中毒,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体健康。

剖析:该事故暴露出学校食堂在食材采购、验收环节的监管不力。

学校应当加强对食堂的监管,确保食材安全。

2.案例二:某幼儿园零食中发现老鼠药在某幼儿园,学生在食用零食时,意外发现零食中含有老鼠药。

经调查,该零食是由幼儿园内部小卖部销售。

此次事故幸运的是未造成学生伤亡,但足以引起高度重视。

剖析:该事故反映出幼儿园小卖部在食品安全管理上的漏洞。

幼儿园应当严格把控食品安全,禁止销售不合格食品,确保学生饮食安全。

3.案例三:某高校食堂地沟油事件某高校食堂被曝使用地沟油烹饪食物。

经查,食堂为节省成本,非法采购地沟油。

此事件引发广泛关注,对该高校的声誉造成严重影响。

剖析:该事故凸显出高校食堂在食材采购环节的监管缺失。

高校应当加强对食堂的监管,严厉打击非法采购行为,保障学生饮食安全。

二、警示1.提高食品安全意识学校、家长、学生都要高度重视食品安全问题,提高食品安全意识。

学校要加强对食堂、小卖部的监管,家长要关注学生的饮食状况,引导学生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

2.完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学校要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各部门职责,加强对食堂、小卖部的监管。

同时,要定期对食品安全进行检查,确保食品安全。

3.加强食品安全教育学校要加大食品安全教育力度,让学生了解食品安全知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要通过举办食品安全主题活动,提高学生的食品安全素养。

4.严格执法监管相关部门要加大对校园食品安全的执法监管力度,严厉打击食品安全违法行为。

典型案例十篇

典型案例十篇

典型案例十篇1. 食品安全案例:描述食品安全事件,如毒奶粉事件、炒油事件等,并分析产生该事件的原因、对消费者和相关企业造成的影响,以及引起的社会关注和监管措施。

参考内容:- 毒奶粉事件:2008年中国毒奶粉事件是一个引发巨大争议和广泛关注的案例。

事件中,许多国内生产的奶粉被发现含有有毒物质三聚氰胺。

这引起了广泛的恐慌和担忧,对消费者造成了严重的身体损害。

事件的原因主要是企业为了降低成本,不正当添加三聚氰胺,而监管部门的不作为和失职也加剧了事件的严重程度。

事件引发了国内外媒体的关注,以及对中国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的质疑,最终导致了政府对食品安全的高度重视,加强了监管措施,如加强检测和惩罚措施,并对受害者进行赔偿。

- 炒油事件:2011年中国炒油事件是另一个引起公众关注的案例。

在这起事件中,一些餐馆和酒店使用未经允许的废油进行食品加工。

这些废油可能含有有害物质,对消费者的健康构成威胁。

事件的原因主要是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餐馆和酒店使用了低价甚至免费提供的废油。

事件曝光后,引发了公众的愤怒和担忧。

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对食品安全的监管,如加强废油回收和处理的管理,提高对餐饮业的监管力度,并对涉案单位进行了严厉的处罚。

2. 环境污染案例:描述环境污染事件,如水污染、空气污染等,并分析产生该事件的原因、对居民和环境造成的影响,以及社会对污染治理和环保措施的呼吁。

参考内容:- 水污染事件:污染水源的事件会对饮水安全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例如,2014年中国某地区的水源被大量的工业废水污染,导致了当地的居民无法喝上干净的水,并且水生态系统也遭到了破坏。

该事件的原因主要是一些企业为了减少成本,未经处理就直接排放工业废水。

该事件引起了当地居民的强烈不满和抗议,并促使政府采取了强硬的行动,关闭涉案企业,并实施了更严格的水污染治理措施。

- 空气污染事件:空气污染事件是全球性的环境问题。

以中国为例,大气污染严重影响了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消费者权益保护十大典型案例原案例

消费者权益保护十大典型案例原案例

消费者权益保护十大典型案例原案例一、食品安全问题1. 案例一:某食品公司生产的牛奶中被检出有毒物质。

消费者购买该牛奶后出现食物中毒症状,导致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受到损害。

消费者通过起诉获得了赔偿,并迫使该公司改善其生产工艺和质量控制系统。

2. 案例二:某餐厅提供的食物中被检出有违禁添加剂。

消费者购买该食物后发生过敏反应,导致消费者需要紧急就医。

消费者通过诉讼追究了该餐厅的责任,并推动了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

二、虚假广告问题3. 案例三:某化妆品公司推出一款声称可以实现祛斑效果的产品,但消费者购买并使用该产品后并未达到预期效果。

消费者起诉该公司,要求退款并获得赔偿,最终赢得了官司,该公司被迫赔偿并改善了宣传广告的内容。

4. 案例四:某汽车销售商在广告中夸大了车辆的燃油经济性能,误导了消费者。

消费者购买了该车辆后发现实际燃油经济性能与广告中描述的有很大差距。

消费者将该销售商告上法庭,最终获得了相应的赔偿。

三、产品质量问题5. 案例五:某电器品牌生产的洗衣机频繁出现故障,消费者多次维修却无法解决问题。

消费者通过法律途径,要求退货并获得赔偿。

该品牌被迫改进产品质量,并承担了相应的法律责任。

6. 案例六:某手机品牌生产的手机在短时间内频繁出现屏幕发黑的问题。

消费者通过维权途径要求更换或退款,并成功获得了满意的解决方案。

该品牌被迫改进了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

四、不合理条款问题7. 案例七:某银行在信用卡合同中设置了过高的违约金,且未明示相关费用的具体信息。

消费者因逾期还款而被要求支付高额违约金,导致消费者负担极重。

消费者向法院起诉该银行,最终胜诉并迫使该银行修订了相关合同条款。

8. 案例八:某房地产开发商在购房合同中设置不公平条款,超过法定比例索取定金,限制买方权益。

被损害的消费者起诉该开发商,最终成功改变了合同条款,并赢得了合理的赔偿。

五、服务质量问题9. 案例九:某快递公司因操作失误导致消费者包裹损坏或丢失。

消费者通过法律途径要求赔偿,并迫使该快递公司提升了服务质量和操作流程。

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案例

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案例

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案例过去几年,食品安全和质量控制一直是公众关注的焦点。

食品安全问题直接关系到人们的健康和生命,因此政府、企业和消费者都在积极采取措施来保障食品的安全和质量。

本文将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探讨几个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方面的典型案例,以及案例背后的启示和解决方案。

案例一:毒奶粉事件在2008年,中国发生了一起严重的食品安全事件,即毒奶粉事件。

这一事件的起因是一家乳制品公司在生产过程中添加了含有三聚氰胺的工业原料。

这使得其生产的奶粉含有高浓度的三聚氰胺,严重危害了婴儿的健康。

该事件爆发后,无数婴儿因喝到这种受污染的奶粉而出现了严重的健康问题,甚至有婴儿因此丧生。

这一案例揭示了食品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一些安全隐患,如企业对原料的检验不严格、监管不到位等。

政府随后加强了食品安全监管,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加强对奶粉生产企业的监督和管理,包括加大对原料供应商的抽检力度、建立奶粉产品追溯体系等。

这一事件也提醒了企业要加强自身的质量控制和责任意识,确保产品的安全性和质量。

案例二:有机食品控制标准随着人们对食品质量和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有机食品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领域。

然而,有机食品市场上的标准和认证缺乏一致性,给消费者带来了困惑。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国际上出现了一些有机食品控制标准,如欧盟的有机食品标志、美国的USDA有机认证等。

这些标准包括了对有机农产品生产和加工的一系列要求,如禁止使用化学合成农药、化肥等,要求使用有机原料等。

通过引入有机食品控制标准,消费者可以更好地辨识出符合一定标准的有机食品,进而保证了其质量和安全。

案例三:食品追溯体系近年来,食品追溯体系成为了食品安全和质量控制方面的重要手段。

通过食品追溯体系,消费者可以了解到食品的生产、流通和销售环节,确保食品的质量和安全。

同时,当发生食品安全问题时,可以通过追溯体系迅速定位问题所在,采取相应的措施。

以日本为例,该国的食品追溯体系非常发达。

消费者可以通过扫描食品上的二维码,获取到食品的详细信息,包括生产日期、生产地点、原料来源等。

典型食品安全事故案例警示教育

典型食品安全事故案例警示教育

典型食品安全事故案例警示教育食品安全事故是指在食品生产、加工、运输、销售、餐饮等环节中,由于各种原因导致食品质量出现问题,威胁消费者的生命健康和社会稳定。

为了提高公众对食品安全的意识和避免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我们有必要通过典型案例进行警示教育。

以下是几个典型的食品安全事故案例,供大家参考和反思:1. 江苏婴儿奶粉事件该事件发生于2018年,江苏某公司生产的婴儿奶粉受到污染,导致多名婴儿感染细菌,其中一名婴儿不幸死亡。

该公司涉嫌违反食品安全法律法规,没有建立有效的质量控制体系,对生产过程中的卫生安全问题缺乏严格监管。

这一事件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加强了对食品生产企业的监管和标准。

2. 河北致命毒豆芽事件在2012年,河北某地一家餐馆使用未经检测的豆芽,结果导致30多名顾客出现中毒症状,其中一人不幸身亡。

事件调查显示,该餐馆没有采取必要的食品安全措施,从而导致食品污染。

此事件再次引起了人们对餐饮行业食品安全管理的关注,在加强监管的同时也吸取了经验教训。

3. 上海“地沟油”事件2014年,上海一家食品加工企业制作食品时使用了大量的“地沟油”,即废弃的、劣质的食用油。

这样的食用油中含有大量不健康的物质,容易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这一事件揭示了一些不法商人为牟取暴利而不择手段的现象,也引起了人们对食品来源和质量的担忧。

以上案例是典型的食品安全事故,这些事件的发生都对我们提醒意义重大。

我们应该认真对待食品安全问题,加强对企业的监管力度,推动建立完善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确保食品安全,保障公众的身体健康和社会的稳定。

参考文献:1. 张三, "食品安全事故及其警示教育," 食品安全研究, vol. 1, no. 1, pp. 10-15, 2019.2. 李四, "典型食品安全事故案例分析及其启示," 食品安全与质量, vol. 2, no. 2, pp. 20-25, 2020.以上文档仅供参考,具体情况请根据当地法律法规和实际情况进行判断和处理。

食品安全十大典型案例

食品安全十大典型案例

食品安全十大典型案例2015年,各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按照“四个最严”的要求,广泛收集案件线索,深入开展调查取证,加强与公安机关的协调配合,依法严厉打击食品安全违法行为,查处了一批涉案金额高,违法性质恶劣,社会影响大的重大案件。

食品药品监管总局筛选了食品安全十大典型案例,现公布如下:案例一浙江温州赖中超卤味烤肉店加工销售有毒有害食品案2015年7月,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接到群众举报,称对赖中超、蒋成全经营的卤味烤肉店销售的卤肉上瘾,怀疑添加违禁物质。

瓯海区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联合公安机关对该店进行了突击检查,现场查获混有罂粟粉的调味料20克、罂粟壳350克。

经查,赖中超为拉拢回头客,自2014年8月,在加工卤肉时采用将完整罂粟壳放在汤料包里置于卤汤中,或将罂粟壳碾磨成粉末,混入其他香料,直接撒在卤肉上等方式,进行非法添加。

根据赖中超供述,执法人员查处了向其销售罂粟壳的仟家味调味品店,以及该店的上线位于福建省福州市的淑芳香料商行,共查获罂粟壳19千克。

卤味烤肉店经营者赖中超、蒋成全被瓯海区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列入2015年第二期瓯海区食品安全黑名单,向社会公示。

依据刑法第一百四十四条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危害食品安全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九条第一款的规定,上述人员的行为涉嫌构成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根据行政处罚法第二十二条的规定,瓯海区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将案件移送公安机关。

仟家味调味品店和淑芳香料商行的经营者黄剑文、傅莉莉、葛淑芳3人已被人民检察院以贩毒罪提起公诉。

案例二陕西秦晋中医糖尿病研究所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案2015年3月,根据群众举报,陕西省西安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对陕西秦晋中医糖尿病研究所进行现场检查,当场查扣“兴胰粉胶囊?森健降糖冲剂”、“天富生”菊花玉竹片、“天富生”芡实片等多种标注了保健食品批准文号的可疑产品。

经检验,“兴胰粉胶囊?森健降糖冲剂”含有格列本脲和盐酸二甲双胍,属于在食品中违法添加药物成分,涉嫌犯罪,西安市食品药品监管局联合公安机关共同调查。

食品安全十大典型案例

食品安全十大典型案例

食品安全十大典型案例2015年,各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按照“四个最严”的要求,广泛收集案件线索,深入开展调查取证,加强与公安机关的协调配合,依法严厉打击食品安全违法行为,查处了一批涉案金额高,违法性质恶劣,社会影响大的重大案件。

食品药品监管总局筛选了食品安全十大典型案例,现公布如下:案例一浙江温州赖中超卤味烤肉店加工销售有毒有害食品案2015年7月,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接到群众举报,称对赖中超、蒋成全经营的卤味烤肉店销售的卤肉上瘾,怀疑添加违禁物质。

瓯海区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联合公安机关对该店进行了突击检查,现场查获混有罂粟粉的调味料20克、罂粟壳350克。

经查,赖中超为拉拢回头客,自2014年8月,在加工卤肉时采用将完整罂粟壳放在汤料包里置于卤汤中,或将罂粟壳碾磨成粉末,混入其他香料,直接撒在卤肉上等方式,进行非法添加。

根据赖中超供述,执法人员查处了向其销售罂粟壳的仟家味调味品店,以及该店的上线位于福建省福州市的淑芳香料商行,共查获罂粟壳19千克。

卤味烤肉店经营者赖中超、蒋成全被瓯海区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列入2015年第二期瓯海区食品安全黑名单,向社会公示。

依据刑法第一百四十四条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危害食品安全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九条第一款的规定,上述人员的行为涉嫌构成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根据行政处罚法第二十二条的规定,瓯海区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将案件移送公安机关。

仟家味调味品店和淑芳香料商行的经营者黄剑文、傅莉莉、葛淑芳3人已被人民检察院以贩毒罪提起公诉。

案例二陕西秦晋中医糖尿病研究所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案2015年3月,根据群众举报,陕西省西安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对陕西秦晋中医糖尿病研究所进行现场检查,当场查扣“兴胰粉胶囊?森健降糖冲剂”、“天富生”菊花玉竹片、“天富生”芡实片等多种标注了保健食品批准文号的可疑产品。

经检验,“兴胰粉胶囊?森健降糖冲剂”含有格列本脲和盐酸二甲双胍,属于在食品中违法添加药物成分,涉嫌犯罪,西安市食品药品监管局联合公安机关共同调查。

食品中的食品安全事故案例

食品中的食品安全事故案例

食品中的食品安全事故案例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担忧。

食品安全事故不仅对公众健康造成威胁,也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不小的冲击。

本文将通过介绍几个食品中的典型安全事故案例,旨在引起人们对食品安全的重视,并探讨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

1. 三聚氰胺事件2008年,中国爆发了一起引起全球广泛关注的食品安全事件,即三聚氰胺事件。

这种化学物质被严禁用于食品加工,然而一些不良商家为了提高奶制品的蛋白质含量,故意掺入了三聚氰胺。

数以千计的婴儿因饮用受污染的奶粉而受到严重伤害,引发了公众的恐慌与愤怒。

这一事件暴露了监管不严和不道德商业行为的问题。

政府在事件爆发后采取了严厉措施,打击了相关不法分子,并加强了食品安全监管和质量检测机制。

此外,企业及消费者也应加强对食品生产和购买环节的监督,共同守护食品安全。

2. 苏丹红事件苏丹红是禁止在食品中使用的合成染料,但在2005年,苏丹红却被发现出现在食品中。

这种染料被非法添加在辣椒粉、火腿等食品中,对人体健康有着潜在的损害。

苏丹红事件引发了广泛的恐慌,人们开始对食品安全问题产生更大的担忧。

为了改善食品安全状况,政府和企业加大了对食品生产环节的监管力度,加强了质量检测和风险评估工作。

此外,加强对从源头到餐桌的全程监管,促进透明的食品信息披露,并提高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也是预防类似事件发生的重要措施。

3. 毒大米事件近年来,毒大米的报道频频见诸报端,引发了公众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关注。

一些农民为了提高产量而滥用农药,使得大米中残留的有毒物质超标。

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加强食品生产环节的监管,包括农药的合理使用、农田水质的监测等。

此外,引导农民正确使用农药、推行有机农业等也是有效降低农产品安全风险的方法。

4. 油麦菜事件油麦菜是我们日常餐桌上常见的蔬菜之一,然而近年来油麦菜被发现含有过量的农药残留。

由于缺乏监管和质量检测,大量的农药被无意或有意地使用在农产品上,威胁了公众的健康。

十大典型案例公布!事关食品、药品安全(一)2024

十大典型案例公布!事关食品、药品安全(一)2024

十大典型案例公布!事关食品、药品安全
(一)
引言概述:
食品和药品安全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重点问题,糟糕的食品和药品质量可能对公众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本文将介绍十个典型案例,涉及食品和药品领域,展示了不负责任的制造商和监管不力对社会带来的伤害。

通过深入了解这些案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并加强食品和药品安全相关政策和法规的执行。

正文:
1. 有毒食品添加剂问题:
- 不合格食品添加剂引发食品安全危机
- 添加剂检验不合格的后果及影响
- 政府对维护食品安全的监管措施
2. 伪劣药品的泛滥:
- 假冒药品对患者健康的危害
- 质量不合格药品的销售渠道和生产方式
- 严厉打击假药犯罪行为的相关措施
3. 食品和药品的不透明生产环节:
- 生产企业对原料和生产流程的不透明性
- 食品和药品生产环节的监管问题
- 增加生产环节透明度的措施和推动方式
4. 看似安全的民间食品和药品:
- 民间传统艾灸药品的安全隐患
- 无证经营民间食品带来的风险
- 加强对民间食品和药品的监管和管理
5. 食品和药品产业与科技创新:
- 食品和药品产业生产过程的科技创新
- 人工智能技术在食品和药品安全中的应用
- 推动科技创新以保障食品和药品安全的措施
总结:
食品和药品安全是一个需要长期关注和努力解决的问题。

通过了解这十个典型案例,我们能够更加认识到食品和药品安全问题的严重性,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加强监管措施,提高生产环节的透明度,打击假药犯罪等问题,才能确保公众的食品和药品安全,促进社会的健康发展。

食品安全典型案例

食品安全典型案例

食品安全典型案例1. 2018年“疫苗门”事件:长春长生公司生产的狂犬疫苗、百白破疫苗等多种疫苗存在质量问题,引发全国范围内的公众关注和恐慌。

事件中涉及的食品安全问题主要集中在监管部门的不作为、企业的违法生产、信息不透明等方面。

2. 2013年“地沟油”事件:一些不法商贩收集废弃油脂、动物油脂等,经过加工后用作餐饮业的食用油,导致广泛的食品安全问题。

该事件中涉及的问题主要有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的失职、餐饮企业的不合规操作等方面。

3. 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三聚氰胺被添加到乳制品中,导致全国范围内的婴幼儿发生肾结石等严重疾病。

该事件中涉及的问题主要有企业的不合规生产、监管部门的不作为等方面。

4. 2016年“莆田系”事件:一些医疗机构通过虚假宣传、非法行医、使用假药等方式进行诈骗,严重威胁公众健康安全。

该事件中涉及的问题主要有医疗机构的不合规操作、监管部门的失职等方面。

5. 2011年“苏丹红”事件:一些食品企业为提高产品色泽,添加了含有致癌物质的色素苏丹红,导致公众食品安全隐患。

该事件中涉及的问题主要有企业的不合规操作、监管部门的失职等方面。

6. 2017年“鸡蛋门”事件:一些鸡蛋被检测出含有农药残留物,引发公众对农产品安全的担忧。

该事件中涉及的问题主要有农业生产企业的不合规操作、监管部门的不作为等方面。

7. 2012年“毒豆芽门”事件:由于豆芽菜的生产环节中存在卫生问题,导致多人因食用受到感染,引发公众对食品安全的关注。

该事件中涉及的问题主要有食品生产企业的不合规操作、监管部门的失职等方面。

8. 2015年“霉变面包门”事件:一些厂家为了降低成本,采用了低质量的面粉加工制作面包,导致产品霉变、发霉等问题,引发公众对食品安全的关注。

该事件中涉及的问题主要有食品生产企业的不合规操作、监管部门的失职等方面。

9. 2014年“大闸蟹”事件:一些大闸蟹被检测出含有过量的硝酸盐、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引发公众对食品安全的担忧。

14个食品违法典型案例

14个食品违法典型案例

用电脑技术伪造第三方检测报 告、 出 口国检疫证书 、 报关单、 增值 税 发票 等 , 骗取 报关 进 口, 并篡改 《 入境货物通关单》 《 入 境货物检验检疫证明》和产品 中文标 签 ,进 口销售 不符 合 食 品安 全标 准 的 “ 诺德兰” “ 喜宝 ”
杷、 荆条 、 枣 花 3个 品 种 4个 原料 , 生 产销售 茶 多酚胶 囊 。 联
和酚酞保健食品案 2 0 1 4年 7月 , 枣 阳市 食 品 药 品监 管局 接群 众举 报 :从 网 上购买的“ 瀚 美 堂左 旋 肉碱 维 生素 B t 减肥胶囊( 挺靓牌减肥 胶囊) ” 使 用后 出现 不适 。 经查 , 该 产品 系仿 冒保 健食 品 ,该 产 品还含有禁用物质西布曲明和 酚 酞成 分 。枣 阳市局 以涉嫌 销 售 有毒 有害 食 品罪 将犯 罪嫌 疑 人 移送 公 安机 关。 目前 ,已查
添 加违 禁药 物西 地 那非 生产 销
1 0 .湖北 李 时珍 生物 科 技
股份 有 限公 司擅 自更 改产 品配 5 . 枣阳市王鹏 、 邱 永 芝 网 售 系 列养 生酒 案 络销 售添 加 禁用 物质 西布 曲明 2 0 1 5年 4月 1 5 日, 公 安 方生产销售保健食品 “ 清通舒
扣 涉 案保 健 食 品 1 1 2 3 7余 盒 , 货值 8 6万 余 元 ,刑 事 拘 留 涉 案 人 员王 鹏 1人 , 上 网通 缉 丘 永芝 1人 ,主 动 投 案 1人 , 传
功能, 经鉴 定 为假 药。 云梦 县食
汉) 有 限公 司( 以下 简 称 “ 宝和 蜜案
信公 司” ) 涉嫌 经营 蛋 白质 含量 2 0 1 4年 3月 4 日, 随州 市 品 药品监 管局 与公 安机 关联 合 不合 格 的 “ 诺德兰” 牌进 口婴 幼 食 品 药品监 管局 对 随 州市集 蜂 组成 专 案组 , 历时 7个 多月 , 行 儿配 方 乳粉 。经 省食 品药 品监 堂 生 物 科 技 有 限 公 司 生 产 的 程 2个 省 1 5个地 市 4 0个 县 ,

国内外典型食品安全案例

国内外典型食品安全案例

国内外典型食品安全案例
嘿,咱今天就来讲讲国内外那些典型的食品安全案例,保准让你惊得下巴都掉下来!
先说说国外的,还记得英国的“疯牛病”事件吗?那可真是闹得人心惶惶啊!大量的牛染上了这可怕的病,那牛肉还能吃吗?这就好比你正准备享受一顿美味大餐,结果却被告知这菜可能有问题,你还敢下嘴吗?
还有美国的“沙门氏菌污染鸡蛋”事件,哎呀呀,那么多鸡蛋都被污染了,人们吃了得多遭罪呀!这就好像你满心欢喜得到了一篮子鸡蛋,准备大显身手做个蛋糕啥的,突然发现这些鸡蛋都坏了,那心情得多郁闷!
再讲讲国内的,三聚氰胺事件可是让无数家长痛心疾首啊!那些可爱的孩子们,本应该健康成长,却因为喝了问题奶粉遭了那么大的罪!这难道不像是给孩子们送上了一杯“毒药”吗?
还有地沟油事件,想想那些本该被废弃的油,却又被端上了餐桌,进入了人们的肚子,真是让人不寒而栗啊!这跟吃了垃圾有啥区别?
这些食品安全案例难道还不能引起我们的重视吗?我们难道不应该加强监管,让这样的事情不再发生吗?食品安全可是关乎我们每一个人的生命健康啊!不要让我们的嘴巴变成了危险的入口,要让我们能真正吃得放心、吃得安心!这是必须要做到的呀,大家说对不对?!。

预制菜 食品安全 典型案例

预制菜 食品安全 典型案例

预制菜食品安全典型案例预制菜食品安全典型案例一、“毒白菜”事件2011年,江苏盐城市一家食品加工企业生产的预制菜中检出多氯联苯(PCBs)超标,该企业涉嫌使用被禁用的农药及化肥,导致其生产的预制菜中含有大量有毒有害物质,被媒体称为“毒白菜”事件。

此案例引发了公众对于预制菜食品安全的担忧和对食品生产企业的质疑。

二、“塑化剂”事件2011年,台湾地区爆发了“塑化剂”事件。

台湾食品药物管理局在对市场上出售的预制菜进行抽检时,发现部分预制菜中的塑化剂含量超标。

这些塑化剂可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危害,引发了公众对于预制菜食品安全的关注。

三、“地沟油”事件2008年,中国媒体曝光了多起使用“地沟油”制作预制菜的案例。

地沟油是指从下水道、垃圾处理场等地收集的废弃油脂再加工而成的食用油,其含有大量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极具风险。

此事件引发了公众对于预制菜食品安全的广泛关注,并加强了政府对于食品安全的监管力度。

四、“苏丹红”事件2005年,中国广东省爆发了“苏丹红”事件。

苏丹红是一种被禁止在食品中使用的有害色素,但在一些预制菜中被检出。

这些预制菜中的苏丹红含量超标,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危害。

此事件引发了公众对于预制菜食品安全的担忧,并促使政府加强了食品安全的监管和检测工作。

五、“农药残留”事件2019年,中国广东省发生了一起农药残留超标的预制菜事件。

检测机构在对市场上的预制菜进行抽检时,发现部分预制菜中的农药残留超过了国家标准限值。

此事件引发了公众对于预制菜食品安全的关注,并促使政府加强了对于农药使用的监管和控制。

六、“添加剂滥用”事件2013年,中国广东省某企业被曝光在预制菜生产中滥用食品添加剂。

该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了被禁止使用的添加剂,超过了国家标准限制,引发了公众对于预制菜食品安全的担忧和对食品企业的质疑。

七、“食品中毒”事件2015年,中国某市发生了一起大规模的食品中毒事件,涉及到的食品主要是预制菜。

调查结果显示,该市多家餐饮企业在制作预制菜时,存在食品安全管理不规范、卫生条件差等问题,导致了大量消费者食用预制菜后出现食物中毒症状。

食品安全危机案例

食品安全危机案例

食品安全危机案例食品安全是一个关系到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问题,而食品安全危机则是指由于食品安全问题而引发的突发事件。

本文将以几个典型的食品安全危机案例为例,探讨其背后的原因和应对措施。

一、三聚氰胺事件2008年,中国发生了一起严重的食品安全危机事件,即三聚氰胺事件。

这起事件由于一些不法商人将三聚氰胺添加到奶粉中以提高蛋白质含量而引发。

三聚氰胺对人体肾脏造成严重损害,尤其是对婴幼儿造成了巨大的危害。

这起事件背后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监管不力,相关部门未能有效监控奶粉市场,造成了不法商人有机可乘;二是企业缺乏自律意识,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不惜使用有害物质。

针对这起事件,中国政府迅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了对食品生产企业的监管力度,提高了食品安全监测标准,加强了对食品生产环节的抽检工作,并加强了惩罚措施,对违法生产食品的企业进行了严厉处罚。

同时,政府还加大了对食品安全知识的宣传力度,提高了民众的食品安全意识。

二、苏丹红事件2005年,苏丹红事件在中国引发了巨大关注。

苏丹红是一种禁用的致癌物质,但被不法商贩添加到食品中以增加颜色的鲜艳度。

这种添加行为不仅违法,还严重危害了消费者的健康。

苏丹红事件揭示了食品安全监管存在的漏洞。

监管部门在这方面的监管较弱,而不法商贩则利用这一漏洞进行违法活动。

此外,一些食品生产企业为了降低成本,不择手段地使用低品质的原料,从而导致了苏丹红事件的发生。

中国政府针对苏丹红事件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措施。

首先,政府加强了对食品原料的监管,禁止使用未经检验合格的原料。

其次,政府加大了对食品生产企业的监督检查力度,加强了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

另外,政府还鼓励食品生产企业建立起自己的品牌形象,增加消费者对产品质量的信任。

三、霉变鸡蛋事件2010年,新闻报道了国内某地霉变鸡蛋事件。

该事件的起因是鸡蛋存放不当导致发霉,进而释放有害物质。

大量食用有霉变的鸡蛋可能对人体造成中毒甚至死亡的风险。

这起事件揭示了食品加工环节中的管理不善问题。

校园食品安全十大典型案例

校园食品安全十大典型案例

校园食品安全十大典型案例案例一:“辣条风波”辣条在校园里那可是曾经风靡一时啊。

有些小作坊生产的辣条,那卫生状况简直不忍直视。

油乎乎的手在没有任何防护措施下就把辣条抓来抓去,各种添加剂超标。

学生们吃了之后,有的就开始肚子疼,上吐下泻的。

这辣条啊,就像一个隐藏在校园零食中的“小恶魔”,看着诱人,实则暗藏危机。

案例二:“变质盒饭的秘密”有这么个学校,食堂承包给了一家公司。

这家公司啊,为了多赚钱,就开始在食材上动歪脑筋。

他们采购一些快要变质的肉类和蔬菜,然后简单加工就做成盒饭卖给学生。

那味道有时候怪怪的,但是很多学生不懂啊。

结果好多学生吃了之后食物中毒,在医务室排起了长队,就像一群小可怜虫。

案例三:“毒豆芽入侵校园”你能想象吗?那些白白嫩嫩的豆芽可能是有毒的。

有些不良商贩为了让豆芽长得又快又好,就使用了一些违规的化学药品。

这些毒豆芽就悄悄溜进了校园的食堂。

学生们吃了含有毒豆芽的菜,就像身体里被放了小炸弹,出现头晕、乏力等症状,学习都没心思了。

案例四:“染色馒头的伪装”馒头本应该是白白胖胖、健康无害的。

可是有的商家啊,为了让馒头看起来更诱人,就用一些色素来染色。

那些染得花花绿绿的馒头出现在校园早餐里,就像一个个伪装的小骗子。

学生们吃了这种馒头,谁知道会不会对身体有什么长期的危害呢,就像在身体里埋了颗未知的雷。

案例五:“过期牛奶的忽悠”牛奶是给学生补充营养的好东西,可要是过期的就成了坏东西。

有些不良供应商把快要过期或者已经过期的牛奶送到学校。

学校的工作人员要是没检查仔细,这过期牛奶就到了学生手里。

喝了过期牛奶的学生,肚子里就像翻江倒海一样难受,有的还会闹肚子拉稀,这营养没补成,倒成了健康的破坏者。

案例六:“三无小零食的诱惑”校园周边总是有一些小摊贩,卖着各种各样的三无小零食。

这些小零食连生产厂家、保质期都不清楚。

包装上印着一些奇奇怪怪的卡通图案,特别吸引学生。

那些小零食吃起来味道可能还不错,但是谁知道是用什么原料做的呢。

食品案例总结分析

食品案例总结分析

食品案例总结分析引言食品安全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问题之一。

随着人们对食品质量和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食品案例的报道也越来越多。

食品案例的发生不仅对消费者的健康构成威胁,也对食品行业的声誉造成重大影响。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几个典型的食品案例进行总结分析,以期更好地了解食品安全问题,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

案例一:某品牌奶粉被曝光含有有害物质某品牌奶粉在2018年被媒体曝光含有有害物质,引发了公众的广泛关注和担忧。

此案例暴露出了食品行业在产品质量监管方面的薄弱环节和监管不到位的问题。

经过相关部门的调查,发现该品牌奶粉中含有过量的铅和汞等重金属物质,对婴幼儿的发育有一定的风险。

分析:1.薄弱的产品质量监管机制。

食品行业存在一些监管盲区,导致企业可以通过不当手段规避检测,从而生产质量不合格的产品。

建立更完善的监管机制,加强对食品生产企业的监督检查,是预防类似事件发生的关键。

2.缺乏消费者的权益保护机制。

在该案例中,消费者对产品质量的关心和购买行为未得到充分保护。

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建立健全的投诉和维权机制,对违规企业进行处罚,是保障消费者权益的重要举措。

解决方案:1.加强监管力度。

加大对食品生产企业的监管力度,加强对生产环节的抽检和监督,严厉打击假冒伪劣产品的行为。

2.完善法律法规。

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生产企业的责任和义务,加大对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提高违规成本。

3.提高消费者知识和意识。

加强食品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认识和警惕性,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案例二:某快餐连锁店被曝光食品卫生问题某快餐连锁店在2019年被媒体曝光存在食品卫生问题,引发了公众对快餐行业的质量和卫生问题的关注。

调查发现,该连锁店存在食品存储不当、加工环境脏乱等问题,严重影响了食品的安全和卫生。

分析:1.连锁店管理不到位。

食品安全是企业的基本责任,连锁店作为企业的一部分,应加强对分店的管理和监督,确保食品质量和卫生达到标准。

违反产品质量法的典型案例

违反产品质量法的典型案例

违反产品质量法的典型案例
1. 三鹿奶粉事件(2008年)
三鹿奶粉事件是2008年中国发生的一起严重的食品质量事件,涉及到三鹿集团制造的奶粉中添加了有害物质,导致大量婴儿中毒甚至死亡。

此次事件引发了公众强烈的不满和抗议,也促使了中国政府对食品安全监管的加强。

2. 无锡润莎食品危机(2015年)
2015年,中国江苏省无锡市一家润莎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果冻涉嫌使用劣质原料制造,导致大量儿童中毒,一名儿童因此去世。

润莎食品公司因违反食品安全法被处罚,该事件引发了公众严重的关注和抗议。

3. 糖果事件(2019年)
2019年,《财经》杂志报道青岛一家糖果厂家使用了违禁药品,以降低成本,导致大量儿童中毒。

该事件引发了公众的广泛关注和政府的调查,该公司追究了相关责任人和支付了赔偿金。

4. 疫苗事件(2018年)
2018年,长春长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狂犬病疫苗和其他疫苗存在质量问
题,导致受种者的健康受到威胁,引发公众强烈关注和抗议。

该公司因存在制造和销售假、劣、伪劣药品违法行为被罚款9.6亿元。

十大典型案例公布!事关食品、药品安全(二)2024

十大典型案例公布!事关食品、药品安全(二)2024

十大典型案例公布!事关食品、药品安全(二)引言:食品和药品安全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为了保障公众的健康和安全,各国频繁公布了一系列典型案例。

本文将介绍其中的十大典型案例,并深入剖析其对食品和药品安全的影响。

通过了解这些案例,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到食品和药品安全问题的严重性,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保护自身健康。

正文:一、假冒药品事件1. 假冒药品市场的背景与规模2. 假冒药品对公众健康的影响3. 政府监管措施的不足4. 受害者维权的困难与挑战5. 加强假冒药品打击力度的建议二、食品添加剂超标事件1. 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和管理现状2. 超标食品添加剂对人体健康的危害3. 监管机构的责任与不足4. 消费者应该如何防范5. 加强食品添加剂监测和管理的措施三、农药残留超标事件1. 农药使用与残留超标现象的原因2. 农药残留超标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3. 农药残留监测体系的建立和完善4. 农民和种植者的农药使用指导与培训5. 强化农药残留超标案例的曝光力度四、食品安全生产过程问题1. 食品安全生产过程流程介绍2. 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影响3. 监管机构在食品生产过程监管中的作用4. 加强食品安全生产过程监管的建议5. 生产企业应该如何完善自身的食品安全管理措施五、跨国食品安全事件1. 跨国食品安全案例的背景与特点2. 追踪溯源机制在跨国食品安全事件中的作用3. 跨国食品安全事件对消费者信任的负面影响4. 企业应如何提升自主品牌的信誉度5. 国际合作在跨国食品安全事件中的重要性总结:通过对十大典型案例的深入分析,我们发现食品和药品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假冒药品事件、食品添加剂超标事件、农药残留超标事件、食品安全生产过程问题以及跨国食品安全事件等在社会中频频发生,给公众的健康和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政府、监管机构、企业和消费者都应该共同努力,加强监管措施,完善食品和药品安全管理制度,提高公众的意识和素质,确保大家能够享受到安全的食品和药品。

特殊医学食品典型案例

特殊医学食品典型案例

特殊医学食品典型案例小敏是个可怜的娃,打小就对普通奶粉过敏得厉害。

一喝普通奶粉,那小脸蛋就变得红彤彤的,肚子也疼,整个人哭得稀里哗啦的,就像个小泪人儿。

这可把小敏的爸妈给急坏了,到处求医问药。

后来啊,医生就给推荐了特殊医学食品中的深度水解奶粉。

刚开始,小敏爸妈还半信半疑呢,这玩意儿真能行?不过没办法,也只能死马当成活马医了。

你还别说,小敏喝了这深度水解奶粉之后,那过敏的症状就像是被施了魔法一样,慢慢减轻了。

小脸蛋也不红了,肚子也不疼了,小家伙的精神头也足了,整天咿咿呀呀地特别可爱。

再说说老王吧。

老王年纪大了,肠胃功能特别差,吃啥都不消化,人也瘦得皮包骨头的。

他儿女们可担心了,带着他到处找办法。

医生了解情况后,给老王推荐了专门针对肠胃功能不好人群的特殊医学食品。

这食品里的营养成分那叫一个精心搭配,好消化还能补充老王缺失的营养。

老王刚开始吃的时候还嘟囔着,这东西能有啥用。

结果呢,吃了一段时间后,他感觉自己的肚子舒服多了,也开始有食欲了。

慢慢地,老王脸上有了肉,身体也有劲儿了,还能下楼去跟老伙计们下下棋、聊聊天呢。

还有小丽,她做了个手术,术后身体特别虚弱,伤口恢复得也慢。

医生就给她开了特殊医学食品中的术后营养补充剂。

这补充剂啊,就像是给小丽的身体注入了一股强大的力量。

她吃了之后,感觉自己的体力在一点点恢复,伤口愈合的速度也明显加快了。

以前她只能躺在床上唉声叹气,现在都能出去散散步,呼吸新鲜空气了。

这些案例都说明啊,特殊医学食品虽然不像普通食品那么常见,但对于那些有特殊需求的人来说,那可真是救命稻草、健康的守护者呢。

食品生产处罚典型案例

食品生产处罚典型案例

食品生产处罚典型案例一、小作坊的“甜蜜”陷阱。

有这么一个小食品作坊,专门生产果脯。

老板为了让果脯的口感更甜,吸引更多顾客,就动起了歪脑筋。

他在果脯的生产过程中,超量添加了甜蜜素。

这甜蜜素可不是能随便乱加的呀,国家对食品添加剂的使用量那是有严格规定的。

结果呢,市场监管人员在一次抽检中就发现了问题。

这个小作坊的果脯甜蜜素含量超标了好几倍呢!这可不得了,就像给顾客准备了一个“甜蜜炸弹”,虽然口感甜了,但是对健康可能有潜在危害。

这个小作坊受到了严厉的处罚。

不仅要把已经生产出来的超量添加甜蜜素的果脯全部销毁,还被处以高额的罚款。

老板那叫一个后悔啊,本来想多赚点钱,结果偷鸡不成蚀把米,还把自己的小作坊名声搞臭了。

二、“三无”火腿肠的闹剧。

有个小加工厂,偷偷生产火腿肠。

这个火腿肠可有点特别,它是“三无”产品。

什么是“三无”呢?就是无生产日期、无质量合格证、无生产厂家。

这就像一个来历不明的家伙,在食品界里游荡。

这个小加工厂的老板觉得,只要火腿肠味道还过得去,就不会有什么大问题。

他把这些“三无”火腿肠卖给了一些小商店。

可是,顾客可不是那么好糊弄的。

有个顾客买了火腿肠后,发现没有生产日期,觉得很可疑,就向市场监管部门举报了。

市场监管人员一查,发现这个小加工厂的生产环境也是乱糟糟的,卫生条件根本不达标。

这就像在一个脏兮兮的厨房里做饭,做出来的东西谁敢吃呀?这个小加工厂被取缔了,老板也被罚款,还得为那些已经卖出去的“三无”火腿肠负责,到处去回收呢,简直是一场闹剧。

三、变质牛奶的“伪装者”有一家牛奶生产企业,遇到了一个大麻烦。

他们生产的一批牛奶,因为保存不当,有一部分变质了。

这变质的牛奶可不能卖啊,但是企业里有个贪心的主管,他觉得如果把这些变质牛奶扔掉,那可就亏大了。

于是,他就想了个馊主意。

他让工人把变质牛奶和正常牛奶混合在一起,重新包装,想这样蒙混过关。

这就好比把烂苹果和好苹果混在一起,想让顾客以为都是好苹果呢。

可是,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株洲家乐福商业有限公司销售农药残留不符合质量安全标准的农产品案
2009年10月22日,株洲市工商局收到株洲市农业局《案件移送函》。

株洲市农业局依据《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相关规定,将涉嫌销售农药残留超标的农产品案件移送株洲市工商局进行处理。

经查:2009年9月22日,农业部开展2009年第二次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抽查,委托湖南省农业行政执法总队对当事人经营的芹菜进行了抽样检验。

经农业部蔬菜水果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广州)依据GB2763-2005对上述农产品进行了检验。

检验结论为:该样品所检项目中毒死蜱的检测结果不符合GB2763-2005的技术要求,该批次农产品不合格。

长沙鲜润食品贸易有限公司是当事人的蔬菜供应商。

2009年9月22日上午,当事人从长沙鲜润食品贸易有限公司购进该批次不合格芹菜共计30公斤,每公斤进货价2.6元,销售价格为每公斤3.98元,抽样基数24公斤,抽样数量3公斤。

截至2009年9月22日晚9点,该批芹菜已全部售出,盈利41.4 元。

按照《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第三十三条第(二)项之规定,当事人行为构成销售农药残留不符合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的农产品的违法行为。

毒死蜱列为国家允许使用的杀虫剂,但国家有严格的最大残留限量规定,当事人销售的芹菜毒死蜱的残留量严重超出国家标准,给广大消费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依据《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第五十条之规定,责令当事人立即停止销售该农产品,并作出如下处罚:
1、没收违法所得41.4元;
2、罚款10000元,上缴国库。

二、湖南佳惠百货有限公司新化分公司利用过期变质“精品酱肉”加工成“五香酱牛肉”销售案
2009年6月2日,新化县工商局接到消费者举报,称其购买了问题酱牛肉,食用后出现面部浮肿、眼睛肿胀、血压升高等症状,请工商部门予以查处。

经查:湖南佳惠百货有限公司新化分公司于2009年4月从长沙某供应商购进武汉市洪山区顺达卤制品经营部出品的“精品酱肉”1331.56公斤,购进价为21元/kg,共计货款27962.76元,该批产品生产日期分别为2008年12月15日、2009年1月6日,保质期为30天,该“精品酱肉”原料为猪瘦肉,购进后,将其加工成“五香酱牛肉”销售,销售价19.6元/kg,货值金额总计26098元。

至2009年6月2日止,已销售过期“五香酱肉”1133.06公斤,违法收入22207.96元,库存198.5公斤。

当事人的行为属于《食品安全法》第二十八条第八项所指的禁止生产经营超过保质期的食品的行为,新化县工商局根据《食品安全法》第八十五条第七项之规定,对当事人作出决定:没收库存的198.5公斤过期“精品酱肉”,予以当场销毁;没收违法所得22207.96元,并处罚款14万元。

三、永州市冷水滩区家和兴超市经营不合格食品案
2009年7月,永州市工商局委托法定检测机构对当事人永州市冷水滩区家和兴超市销售的尚杰牌桂花金桔、民旺牌美味姜、华福牌淡水特级墨鱼王、皇娃牌柴火豆干等食品进行了抽样检验,其中尚杰牌桂花金桔中的二氧化硫残留量超标、民旺牌美味姜中的甜蜜素和胭脂红超标、皇娃牌柴火豆干中的细菌总数超标、华福牌淡水特级墨鱼王违法添加了非食用物质二氧化硫,均被判定为不合格产品,货值金额共计1029元,获违法所得313元。

当事人经营了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其行为违反了《食品安全法》第二十八条第一、二项之规定,依照《食品安全法》第八十五条第一、二项的规定,对当事人作出了没收违法所得并处罚款20000元的行政处罚。

四、沃尔玛深国投百货有限公司郴州五岭广场分店销售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含量超过食品安全标准限量食品案
2009年4月28日,郴州市工商局委托长沙市食品质量安全监督监测中心进行抽样检验,认定当事人销售的红心地瓜仔、山椒凤爪熟食、盐津铺子金梅姜、亚林牌甘草味香瓜子、佳仙牌小米辣、步步为赢牌红油萝卜熟食、金梅姜丝、辣博士牌劲爆辣之吻豆干熟食等8种食品为不合格产品。

经查明,至2009年5月28日止。

当事人已销售抽样检验食品货值12971.6元,不合格违法所得无法计算。

鉴于当事人在2008年12月29日因销售未经取得生产许可证的列入目录的以及不符合保障人体健康国家标准、要求的产品被该局依法处罚(郴工商案处字【2008】224号),参照《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关于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正确行使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指导意见》第三条第六款第五项的规定(即:“当事人曾在二年内因相同或者类似违法行为受过刑事处罚或者行政处罚的,可以依法从重行政处罚。

”)对当事人依法从重行政处罚。

当事人的行为,违反了《食品安全法》第二十八条第一款第二项之规定,构成了销售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含量超过食品安全标准限量的食品的违法行为,依据《食品安全法》第八十五条第一款第二项的规定,决定对当事人处罚如下:
1.责令停止销售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含量超过食品安全标准限量的食品的违法行为;
2.没收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含量超过食品安全标准限量的食品红心地瓜仔11袋,山椒凤爪熟食24袋,盐津铺子金梅姜7瓶,亚林牌甘草味香瓜子12袋,佳仙牌小米辣2瓶,步步为赢牌红油萝卜熟食52袋,金梅姜丝15袋。

3.罚款100000元。

五、长沙市盈嘉糖酒贸易有限公司经销标签不符合法律规定酒类食品案
根据媒体举报,当事人长沙市盈嘉糖酒贸易有限公司涉嫌经销标签不符合法律规定酒类食品,2009年6月18日,被长沙市工商局芙蓉分局立案调查。

经调查查明:
1、当事人经营的旧包装黑牌威士忌无合法进货手续;
2、当事人经营的“王子”威士忌、“威廉一世”雄狮王威士忌、“百威德”威士忌等国产酒类食品标签无生产者的名称、地址、联系方式;
3、当事人经营的“节日礼炮”、“拉菲皮耶勒堡”红酒及“拉菲传奇波尔多”红酒未加贴中文背标、提供的随货标签无委托进口商和经销商名称、无食品条形码;
4、当事人经销的“皇家宾仕”威士忌标签无委托进口商和经销商名称、地址;标称为进口酒类食品,其供货商长沙耀发酒业有限公司(另案查处)提供的进货来源及进口通关手续均为伪造;
5、当事人经营的“快乐”伏特加标称“原产地俄罗斯”为虚假表示;
6、至2009年6月18日被芙蓉分局查获止,当事人违法销售标签不符合法律规定酒类货值金额共计47198元,违法销售虚假表示酒类货值金额35082元,违法获利共计14100.25元。

当事人经营无合法进货手续酒类食品的行为违反了《食品安全法》第三十九条第一款、第二款之规定;当事人经营酒类食品标签无生产者的名称、地址、联系方式的行为违反了《食品安全法》第四十二条第一款第三项之规定;当事人经营的进口酒类食品未加贴中文背标、提供的随货标签无委托进口商和经销商名称、无食品条形码违反了《食品安全法》第六十六条之规定;上述行为属于未履行进货查验义务、经销标签不符合法律规定食品违法行为;当事人委托加工、经营的“快乐”伏特加,标称“原产地俄罗斯”为虚假,违反了《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五条第一款第四项之规定属于虚假表示违法行为;考虑到当事人在长沙市工商局芙蓉分局调查期间能积极配合调查取证工作、并主动纠正其违法行为,依据《行政处罚法》第二十七条第一款第一项之规定应当从
轻处罚;依据《食品安全法》第八十六条第一款第二项、第八十七条第一款第五项、《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二十一条及《产品质量法》第五十三条之规定,对当事人作出如下处罚:
1、对当事人未履行进货查验义务责令改正;
2、对当事人经销标签不符合法律规定酒类食品违法行为处没收违法所得共计4355.25元,没收“王子”威士忌33瓶、“威廉一世”雄狮王威士忌7瓶、“百威德”威士忌1452瓶、“节日礼炮”红酒17瓶、“拉菲皮耶勒堡”红酒12瓶、“拉菲传奇波尔多”红酒22瓶、“皇家宾仕”威士忌936瓶,并处货值金额二倍罚款计94396元;
3、对当事人虚假表示违法行为责正,处罚款15000元,没收违法所得9745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