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图技术要求一般写法
机械制图常用的技术要求
![机械制图常用的技术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b712cde7551810a6f524862f.png)
机械制图常用的技术要求技术要求是表述视图与标注无法表达的其他要求,技术要求是图纸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一、一般技术要求制件去除表面氧化皮;制件不得有划痕、擦伤等损伤零件表面的缺陷;去除毛刺飞边;锐角倒钝;未注倒角均为0.5×45%%d;未注越程槽均为1.2×0.3;表面平整无毛刺;二、未注公差技术要求(金属件)未注公差尺寸的极限偏差按GB/T 1804-m;未注形位公差按GB/T 1184-K;未注长度尺寸允许偏差±0.5;三、表面处理技术要求表面镀白(黑)锌处理;表面喷漆(喷塑)处理;表面发黑处理;表面电泳处理;表面镀铬处理;表面抛光处理;表面滚花,直纹(网纹)m=0.4 GB/T 6403.3;四、热处理技术要求制件氮化450-480HV;制件毛坯须调质处理220-260HB;制件调质处理30-35HRC;制件高频淬火45~50HRC;制件渗碳处理,深度>0.1;制件进行高温回火处理;制件整体淬火40-45HRC;五、塑料件技术要求未注公差尺寸的极限偏差按GB/T 14486-MT6级;制件应饱满光整、色泽均匀;无缩痕、裂纹、银丝等缺陷;浇口、溢边修剪后飞边≤0.3,且不得伤及本体;未注壁厚3;未注筋板1.5~2;表面打光(喷砂)处理;未注过渡圆角取R0.3~R1,脱模斜度≤0.3%%d;各脱模顶料推杆压痕均应低于该制件表面0.2;与对应装配结合面外形配合错位≤0.5;制件应进行时效处理;制件机械强度须符合GB 3883.1标准规定;制件内腔表面打上材料标记和回收标志;未注尺寸参照三维造型;制件表面处理及其它要求由客户定;六、焊接件技术要求未注形位公差按GB/T 19804-F级;焊缝应均匀平整,焊渣清理干净;焊缝应焊透,不得烧穿及产生裂纹等影响机械性能的缺陷;未注公差线性及角度尺寸的极限偏差均按GB/T 19804-B级;七、齿轮(齿轴)技术要求未注公差尺寸的极限偏差按GB/T 1804-m;未注形位公差按GB/T 1184-K;制件毛坯须调质220~260HB;制件材料的化学成分和力学性能应符合GB/T 3077的规定;齿面接触斑点:按齿高不小于40%,按齿长不小于50%;齿面高频淬火回火至49-52HRC;制件表面不应有锈迹、裂纹、灼伤等影响使用寿命的伤痕及缺陷;最终工序热处理表面不得有氧化皮;八、一般轴芯(无铣齿)技术要求未注公差尺寸的极限偏差按GB/T 1804-m;未注形位公差按GB/T 1184-K;未注倒角均为0.5×45°;未注越程槽均为1.2×0.3;制件毛坯须调质220~260HB;档车正反两条螺旋槽,螺距10,深0.4;螺纹表面不允许有磕碰、乱扣、毛刺等缺陷;热处理:表面处理:九、自锁销轴技术要求未注公差尺寸的极限偏差按GB/T 1804-m;未注形位公差按GB/T 1184-K;未注倒角均为0.5×45%%d;热处理:30-35HRC;表面发黑处理;十、输出轴技术要求未注公差尺寸的极限偏差按GB/T 1804-m;未注形位公差按GB/T 1184-K;未注倒角均为0.5×45%%d;未注越程槽均为1.2×0.3;制件毛坯须调质220~260HB;制件表面不允许有锐边、锈迹、污垢等缺陷;热处理:磨加工前表面发黑处理;十一、弹簧技术要求总圈数=有效圈数=展开长度=旋向:热处理:表面处理:制件定型处理;未标自由尺寸公差GB/T1804-MGB/T1804未注公差的线性和角度尺寸的公差M中等级精度尺寸分段/线性尺寸的极限偏差数值0.5-3/±0.1>3-6/±0.1>6-30/±0.2>30-120/±0.3>120-400/±0.5>400-1000/±0.8>1000-2000/±1.2>2000-4000/±2。
机械制图技术要求
![机械制图技术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fdbe481552ea551810a687be.png)
技术要求7mm内容5mm无分图分件对接面打破口C3,切割面焊后去应力退火,焊缝均匀无接缝表面镀锌处理镀层厚度0.008µm,表面发黑处理表面喷漆XXX色热处理调质HB235-255,255-285零件去除氧化皮。
零件加工表面上,不应有划痕、擦伤等损伤零件表面的缺陷。
经淬火处理,HRC50~55。
零件进行高频淬火,350~370℃回火,HRC40~45。
渗碳深度0.3mm。
进行高温时效处理。
未注形状公差应符合GB1184-80的要求。
未注长度尺寸允许偏差±0.5mm。
铸件公差带对称于毛坯铸件基本尺寸配置。
未注圆角半径R5。
未注倒角均为2×45°。
锐角倒钝,去毛刺飞边;各密封件装配前必须浸透油。
装配滚动轴承允许采用机油加热进行热装,油的温度不得超过100℃。
齿轮装配后,齿面的接触斑点和侧隙应符合GB10095和GB11365的规定。
装配液压系统时允许使用密封填料或密封胶,但应防止进入系统中。
进入装配的零件及部件(包括外购件、外协件),均必须具有检验部门的合格证方能进行装配。
零件在装配前必须清理和清洗干净,不得有毛刺、飞边、氧化皮、锈蚀、切屑、油污、着色剂和灰尘等。
装配前应对零、部件的主要配合尺寸,特别是过盈配合尺寸及相关精度进行复查。
装配过程中零件不允许磕、碰、划伤和锈蚀。
螺钉、螺栓和螺母紧固时,严禁打击或使用不合适的旋具和扳手。
紧固后螺钉槽、螺母和螺钉、螺栓头部不得损坏。
规定拧紧力矩要求的紧固件,必须采用力矩扳手,并按规定的拧紧力矩紧固。
同一零件用多件螺钉(螺栓)紧固时,各螺钉(螺栓)需交叉、对称、逐步、均匀拧紧。
圆锥销装配时应与孔应进行涂色检查,其接触率不应小于配合长度的60%,并应均匀分布。
平键与轴上键槽两侧面应均匀接触,其配合面不得有间隙。
花键装配同时接触的齿面数不少于2/3,接触率在键齿的长度和高度方向不得低于50%。
滑动配合的平键(或花键)装配后,相配件移动自如,不得有松紧不均现象。
零件图上技术要求的注写
![零件图上技术要求的注写](https://img.taocdn.com/s3/m/4f121b5bf01dc281e53af0d3.png)
基本图形符号,表示表面可用任何 方法获得。当不加注粗糙度参数值或有 关说明时,仅适用于简化代号标注。
c
扩展图形符号,在基本图形符号加 一短划,表示表面是用去除材料的方法 a——注写表面结构的单一要 获得。如车、铣、磨等机械加工。 求;
e
a d b
a和b——a注写第一表面结构 扩展图形符号,在基本图形符号加 要求;b注写第二表面结 一小圆,表示表面是用不去除材料方法 构要求。 获得。如铸、锻、冲压变形等,或者是 c——注写加工方法、表面处 用于保持原供应状况的表面。 理、涂层等工艺要求,如 车、磨、镀等; 完整图形符号,在上述三个符号 d——加工纹理方向符号; 的长边上均可加一横线,以便注写对 e——加工余量(mm)。 表面结构特征的补充信息。
§14-4 零件图上技术要求的注写
一、表面结构要求
表面粗糙度的选用,既要满足功用要求,又要考虑经济性。
Ra(μm)
50
25 12.5 6.3 3.2 1.6 0.8 表面外观情况 明显可见刀痕 可见刀痕 微见刀痕 可见加工痕迹 微见加工痕迹 看不见加工痕迹 可辨加工痕迹方向 微辨加工痕迹方向 不可辨加工痕迹方向 暗光泽面 亮光泽面 研磨、抛光、超级精 细研磨等
§14-4 零件图上技术要求的注写
一、表面结构要求
定义
表面结构是表面粗糙度、表面波纹度、表面缺陷、表面 纹理和表面几何形状的总称。
1.基本概念及术语
(1) 表面粗糙度 零件加工表面上具有较 小间距和峰谷所组成的微观 几何特性。
§14-4 零件图上技术要求的注写
一、表面结构要求
1.基本概念及术语
(2) 表面波纹度 在机械加工过程中,由于机床、工件和刀具系统的振 动,在工件表面所形成的间距比粗糙度大得多的表面不平 度称为波纹度。
零件图上技术要求的注写
![零件图上技术要求的注写](https://img.taocdn.com/s3/m/72baa112ff00bed5b9f31d6c.png)
(2)偏差与公差 偏差 某一尺寸(实际尺寸、极限尺寸等)减其基本尺寸 所得的代数差。偏差可以为正、为负或为零。 极限偏差 指上偏差和下偏差。 最大极限尺寸减其基本尺寸所得的代数差称为上偏差; 最小极限尺寸减其基本尺寸所得的代数差称为下偏差。
上偏差(-0.025) 下偏差(-0.050) 最小极限尺寸 (34.950) 轴公差T(0.025) 最大极限尺寸(34.975) 基本尺寸(35)
最大极限尺寸(34.975)
基本尺寸
最小极限尺寸(35)
+ 零线 0 基本尺寸(35)
ES EI es ei
孔公差带
+0.025 0 -0.025 -0.050
最小极限尺寸 (34.950)
孔
轴
轴公差带
公差带图
(3)零件的配合
配合 指基本尺寸相同的相互结合的孔和轴公差带之间 的关系。
配合分类:间隙配合、过盈配合和过渡配合。 间隙配合 具有间隙(包括最小间隙等于零)的配合称为 间隙配合。
上偏差(-0.025) 下偏差(-0.050) 最小极限尺寸 (34.950) 轴公差T(0.025) 最大极限尺寸(34.975) 基本尺寸(35)
孔 轴
35 -0.050
-0.025
孔公差T(0.025) 上偏差(+0.025) 下偏差(0)
孔
轴
零线
35
+0.025 0
最大极限尺寸(35.025) 最小极限尺寸(35) 孔公差T(0.025) 上偏差(+0.025) 下偏差(0)
在极限与配合图解中,表示基本尺寸的一条直线。 零线沿水平方向绘制,正偏差位于其上,负偏差位 于其下。 公差带 在极限与配合图解中,由代表上、下偏差或最 大、最小极限尺寸的两条直线所限定的一个区域。
(完整版)机械制图常用规范
![(完整版)机械制图常用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12ce4e8c59eef8c75ebfb33b.png)
字体号数(h)的公称尺寸系列为(mm):1.8,2.5,3.5,5,7,10,14,20。汉字高h不小于3.5mm,上下标的字体高度应比正常字体小一号。
汉字应采用长仿宋体(字宽~0.7h),和国家正式公布推行的简化字。
字母和数字分A型和B型,A型字体的笔画宽度为h/14、B型字体的笔画宽度为h/10;字母和数字的书写有直体和斜体。同一张图样的字体型式和书写方法应一致。
3.1图线(GB/T 17450-1998《技术制图图线》)
图线宽度(d)系列为(mm):0.13,0.18,0.25,0.35,0.5,0.7,1,1.4,2.0。应用时应根据图形大小、复杂程度和缩放复制要求确定。
表1-3常用基本线型及其应用
机械图样上的图线宽度一般分粗线和细线两种,粗线与细线的宽度比为2:1,通常粗线宽为
3.1
3.2形位公差表示法
形状和位置公差的标注方法应遵循GB/T 1182《形状
和位置公差通则、定义、符号和图样表示法》。
3.3装配图上的序号图1-3序号和指引线
装配图中的每一种零、部件均应编号。一个部件可以编写一个序号,同一种零、部件用一般标注一次,必要时可以重复标注。装配图中零、部件的序号,应与明细栏(表)中的序号一致。
(1:2.5)
(1:2.5×10n)
(1:3)
(1:3×10n)
(1:4)
(1:4×10n)
1:5
1:5×10n
(1:6)
(1:6×10n)
1:10
放大
2:1
2×10n:1
(2.5:1)
(2.5×10n:1)
(4:1)
(4×10n:1)
机械制图:零件图的技术要求
![机械制图:零件图的技术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cd63ba0ee009581b6ad9eb0c.png)
零件图的技术要求1.知识要点(1)公差与配合(2)表面粗糙度(3)形位公差2.教学方法本讲在教学中要突出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的培养,重点概念要讲清楚,如公差和偏差的区别、配合性质、基准制等,然后结合实例讲解精度设计和标注问题。
3.课前准备准备几张生产上使用的零件图,各种精度尽量齐全。
4.教学内容(1)公差与配合1)公差与配合的基本概念基本尺寸:设计时确定的尺寸称为基本尺寸,如图7-18中的φ50。
最大极限尺寸:零件实际尺寸所允许的最大值。
最小极限尺寸:零件实际尺寸所允许的最小值。
上偏差:最大极限尺寸和基本尺寸的差。
孔的上偏差代号为ES,轴的上偏差代号为es。
下偏差:最小极限尺寸和基本尺寸的差。
孔的下偏差代号为EI,轴的上偏差代号为ei。
公差:允许尺寸的变动量,公差等于最大极限尺寸和最小极限尺寸的差。
图7-18 公差与配合的基本概念2)公差带图用零线表示基本尺寸,上方为正,下方为负,用矩形的高表示尺寸的变化范围(公差),矩形的上边代表上偏差,矩形的下边代表下偏差,距零线近的偏差为基本偏差,矩形的长度无实际意义,这样的图形叫公差带图。
3)标准公差和基本偏差系列标准公差是由国家标准规定的公差值,其大小由两个因素决定,一个是公差等级,另一个是基本尺寸。
国家标准(GB/T1800)将公差划分为20个等级,分别为IT01、TI0、IT1、IT2、IT3……IT17、IT18。
其中IT01精度最高,IT18精度最低。
图7-20 基本偏差系列4)配合类别基本尺寸相同,相互结合的轴和孔公差带之间的关系称为配合。
按配合性质不同可分为间隙配合、过盈配合和过渡配合。
如图7-21所示。
图7-21 配合类别5)基准制采用基准制是为了统一基准件的极限偏差,从而达到减少零件加工定值刀具和量具的规格数量,国家标准规定了两种配合制度:基孔制和基轴制。
如图7-22所示。
图7-22 基准制6)偏差代号的标注在零件图中线性尺寸的偏差有三种标注形式,:只标注上、下偏差、只标注偏差代号、既标注偏差代号,又标注上、下偏差,但偏差用括号括起来。
机械制图技术要求书写规范语句
![机械制图技术要求书写规范语句](https://img.taocdn.com/s3/m/430d68330b4c2e3f5727631d.png)
机械制图技术要求1.零件去除氧化皮。
2.零件加工表面上,不应有划痕、擦伤等损伤零件表面的缺陷。
3.去除毛刺飞边。
4.经调质处理,HRC50~55。
5.零件进行高频淬火,350~370℃回火,HRC40~45。
6.渗碳深度0.3mm。
7.进行高温时效处理。
8.未注形状公差应符合GB1184-80的要求。
9.未注长度尺寸允许偏差±0.5mm。
10.铸件公差带对称于毛坯铸件基本尺寸配置。
11.未注圆角半径R5。
12.未注倒角均为2×45°。
13.锐角倒钝。
14.各密封件装配前必须浸透油。
15.装配滚动轴承允许采用机油加热进行热装,油的温度不得超过100℃。
20.齿轮装配后,齿面的接触斑点和侧隙应符合GB10095和GB11365的规定。
21.装配液压系统时允许使用密封填料或密封胶,但应防止进入系统中。
22.进入装配的零件及部件(包括外购件、外协件),均必须具有检验部门的合格证方能进行装配。
23.零件在装配前必须清理和清洗干净,不得有毛刺、飞边、氧化皮、锈蚀、切屑、油污、着色剂和灰尘等。
24.装配前应对零、部件的主要配合尺寸,特别是过盈配合尺寸及相关精度进行复查。
25.装配过程中零件不允许磕、碰、划伤和锈蚀。
26.螺钉、螺栓和螺母紧固时,严禁打击或使用不合适的旋具和扳手。
紧固后螺钉槽、螺母和螺钉、螺栓头部不得损坏。
27.规定拧紧力矩要求的紧固件,必须采用力矩扳手,并按规定的拧紧力矩紧固。
28.同一零件用多件螺钉(螺栓)紧固时,各螺钉(螺栓)需交叉、对称、逐步、均匀拧紧。
29.圆锥销装配时应与孔应进行涂色检查,其接触率不应小于配合长度的60%,并应均匀分布。
30.平键与轴上键槽两侧面应均匀接触,其配合面不得有间隙。
31.花键装配同时接触的齿面数不少于2/3,接触率在键齿的长度和高度方向不得低于50%。
32.滑动配合的平键(或花键)装配后,相配件移动自如,不得有松紧不均现象。
33.粘接后应清除流出的多余粘接剂。
《机械制图》 零件图上的技术要求
![《机械制图》 零件图上的技术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09a8f4df71fe910ef02df81b.png)
13
零件图技术要求 三、表面结构要求的注法
3. 常用零件的表面结构标注 2) 零件上连续表面及重复要素(孔、槽、齿……)的表面结构标注
14
零件图技术要求 三、表面结构要求的注法
3. 常用零件的表面结构标注 3)特殊要素表面结构的标注
7
零件图技术要求 三、表面结构要求的注法
1)标注在轮廓线上或指引线上
表面结构要求在 轮廓线上的标注
用指引线引出标 注表面结构要求
8
零件图技术要求 三、表面结构要求的注法
2) 标注在特征尺寸的尺寸线上 3) 标注在几何公差的框格上
9
零件图技术要求 三、表面结构要求的注法
4) 标注在延长线上 5)标注在圆柱和棱柱表面上
标注偏差数值说明
上偏差注在基本尺寸的右上方,下偏差注在基本尺寸的右下方。
如果上偏差或下偏差数值为零时,可简写为“0”,另一偏差仍标 在原来的位置上。
如果上、下偏差的数值相同时,则在基本尺寸之后标注“±”符号, 再填写一个偏差数值。
23
零件图技术要求
三、极限与配合的标注
2.在装配图中配合的标注 1)一般零件间相配的配合标注
6.3 12.5 25 50
100 1600 200 - 400 - 800 -
3
零件图技术要求 二、表面结构的符号、代号
1.表面结构的符号 表9-3 标注表面结构的图形符号(GB/T131-2006)
4
零件图技术要求 二、表面结构的符号、代号
1.表面结构的符号 表面结构的图形符号画法及尺寸如下:
15
目录
CONTENTS
技术要求在零件图中的标注
机械制图字体标准
![机械制图字体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cabdc306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38.png)
机械制图字体标准
首先,机械制图中常用的字体包括宋体、仿宋、黑体等。
宋体
一般用于标注尺寸、文字说明等,仿宋一般用于图名、标注说明等,而黑体一般用于图题、表题等。
这些字体的使用需根据实际情况进
行合理的选择,以确保制图文件的整体美观、统一。
其次,机械制图中字体的大小也有一定的规范。
一般来说,标
注尺寸的字体大小要适中,既要保证清晰度,又不能显得过大过小,以免影响整体的美观性。
而图名、表题等字体大小一般要稍大一些,以突出其重要性。
在制图过程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字
体大小,以确保文字的清晰度和整体的美观性。
此外,机械制图中的字体粗细也需要符合一定的规范。
一般来说,标注尺寸的字体要选择细一些的字体,以确保标注的清晰度和
准确度。
而图名、表题等一般选择粗一些的字体,以突出其重要性。
在选择字体粗细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选择,以确保文
字的清晰度和整体的美观性。
最后,机械制图中的字体间距也需要注意。
一般来说,字体之
间的间距要适中,既要保证文字的清晰度,又要保证整体的美观性。
在制图过程中,需要注意调整字体之间的间距,以确保文字的清晰度和整体的美观性。
综上所述,机械制图字体标准的规范化应用对于工程制图具有重要的意义。
正确的字体使用可以使制图文件更加清晰、易读,有助于提高工程师的工作效率。
因此,在机械制图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守字体标准,合理选择字体、大小、粗细和间距,以确保制图文件的整体美观、统一。
零件图上技术要求的注写
![零件图上技术要求的注写](https://img.taocdn.com/s3/m/4e30a51c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547a179.png)
25 其余
3.2 =
100 =
6.3 6.3
2×B3.15 1.6 3.2 R
12.5 C2
中心孔、键槽、圆角、倒角旳表面粗糙度代号简化注法
1.6 1.6
6.3 6.3
抛光 1.6
反复要素粗糙度注法
连续表面粗糙度注法
0.8
6.3
同一表面粗糙度 要求不同旳注法
3.2 3.2
齿轮工作表面 旳粗糙度注法
§8-4 零件图上技术要求旳注写
一、表面粗糙度
经过加工后旳机器零件,其表面状态是比较复杂旳。 若将其截面放大来看,零件旳表面总是凹凸不平旳,是 由某些微小间距和微小峰谷构成旳。
我们将这种零件加工后表面上具有旳微小间距和微小 峰谷构成旳微观几何形状特征称为表面粗糙度。
零件旳表面粗糙度与零件旳加工措施、机床与工具旳 精度、振动与磨损,以及切削时产生旳塑性变形等原因 有关。
最大过盈 最小过盈等于零
轴公差带
零线
孔公差带
过渡配合图解规律
轴公差带
零线
孔公差带
孔公差带与轴公差带之下
过渡配合 可能具有间隙或过盈旳配合称为过渡配合。
零线
孔公差带 轴公差带
孔公差带 轴公差带
轴公差带 孔公差带
最大间隙
最大过盈 最大间隙
最大过盈 最大间隙
最大过盈
过渡配合图解规律
孔公差带与轴公差带相互交叠
或其他加工,就能顺利装配,并能满足使用要求,这种 性质称为互换性。
当代化旳工业生产,要求机器旳零(部)件具有互换 性,为使零件具有互换性,就必须确保零件旳尺寸、表 面粗糙度、几何形状等技术要求旳一致性。
实现互换 性旳途径
原则和原则化
机械制图技术要求
![机械制图技术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30321ad28bd63186bdebbc0b.png)
轴
技术要求:
1、 未注倒角0.5×45°;
2、 调质发黑处理HB217-255。
轴套
技术要求:
1.未注倒角0.5x45<MOD-DEG>;
2.表面发黑处理。
本体装配图
技术要求:
1、零件所选用
钢材表面不得有点蚀、凹坑、划伤等缺陷;
表面确有不可避免的缺陷时,应打磨或打腻子进行修补。漆膜要求均匀平整、光滑、丰满,不得有流挂、漆瘤、露底等缺陷。
外喷漆内保件
技术要求:
1.倒角全部0.5x45°;
2.外表面涂一道底漆,两道面漆,面漆与底要匹配,面漆的颜色根据本体要求,涂漆前除油除锈至露出金属光泽,将两端口封紧,以保证内表面清洁。
软索机械手装配
技术要求:
1.将气缸组件放到工作平台上,调整定滑轮轴两端轴心距平职上表面距离56mm后,锁紧定滑轮固定板,保证轴与基准面平行度在<MOD-PM>0.2mm内;
2.调整定滑轮轴一与平台基准面平行,平行度公差在<MOD-PM>0.2范围内,上下滑轮沟槽中心面对齐,钢丝绳运动流畅,与基准面垂直受力;
4、两端钢丝绳要拉紧,钢丝导向轮能够自由转动;
5、所有接头联接紧密,无泄漏;
6、设备整体运行无明显阻滞现象,台车运行平稳。
技术要求:
1、文字为黑色实心又圆体;
2、蚀刻字深0.1-0.2mm;
3、板厚:1.0 。
求为0.10/1000;
4、两端钢丝绳要拉紧,钢泄漏。
技术要求:
1、零件所选用钢材表面不得有点蚀、凹坑、划伤等缺陷;
国家标准之机械制图要求规范
![国家标准之机械制图要求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ae347b3c580216fc700afdb9.png)
锥度的大小用锥角α正切的2倍表示,工程上表示为
1:n。
锥度的画法、标注及符号见图a、b、c,注意倾斜方向应
与图中一致。
◎圆弧连接
圆弧连接,就是用已知半径为R的连接弧,去 连接直线或圆弧。即:
直线 用连接弧去连接 圆弧
点
外切弧 内切弧
作圆弧连接的步骤: ①求圆心; ②定切点 ③光滑连接
1)连接两直线 已知连接弧半径R
3.注意事项
图 3-7 基本图线的应用
3.注意事项
(1) 同一图样上,同类图线宽度应一致。 (2) 图线与图线相交时,应该是画线相交。只有当细虚 线处于粗实线的延长线上时,为表明可见与不可见轮廓的界 线,应留出间隙。 (3) 画圆时,中心线超出轮廓线3~5mm。当圆太小时, 可用细实线代替点画线。
如R50。
(3) 连接线段
只有定形尺寸、没有定位尺寸的线段。
如两个R30。
经分析得知: 只有定形、定位尺寸都具备的线段才可以直 接画出,否则需要借助于相邻的几何关系。 已知线段的作图条件都齐备,可直接画出。 中间线段需要借助于一个相邻几何关系画出。 连接线段需要借助于两个相邻几何关系才能 画出。
因此平面图形的作图顺序是: 先画已知线段, 再画中间线段, 最后画连接线段。
(2) 尺寸线
用细实线绘制在尺寸界线之间,不能由其他图线引出 或代替。
尺寸线和尺寸界线一般互相垂直,必要时允许倾斜, 如图3-9b。
相互平行的尺寸线,应小尺寸在内、大尺寸在外。平 行距离一般为5~7mm。
同方向的尺寸线,应排列在一条直线上。
(3) 尺寸线终端
形式一般有两种:箭头和斜线。同一图样只能采用一 种形式。
圆弧
无法标出圆心位
a)
机械制图规范
![机械制图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559415ea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87.png)
机械制图的基本要求一、图纸幅面绘制机械图样时,优先采用 5 种规定的图纸基本幅面,分别是:A0、A1、A2、A3、A4。
必要时,也允许选用所规定的加长幅面。
加长幅面的尺寸由基本幅面的短边成整数倍增加后得出。
二、图框格式在图纸上,图框线必须用粗实线画出,其格式分为不留装订边和留有装订边两种,但同一产品的图样只能采用一种格式。
三、标题栏gb/t10609.1-89 对标题栏的内容、格式和尺寸作了规定,标题栏的文字方向应为看图方向,标题栏的外框为粗实线,里边是细实线,其右边线和底边线应与图框线重合。
四、比例(gb/t14690-93)比例是图中图形与实物相应要素的线性尺寸之比。
需要按比例绘制图样时,应由规定的系列中选取适当的比例。
为了能从图样上得到实物大小的真实感,应尽量采用原值比例(1:1),当机件过大或者过小时,可选用表规定的缩小或者放大比例绘制,但尺寸标注时必须注实际尺寸。
普通来说,绘制同一机件的各个视图应采用相同的比例,并在标题栏中填写。
当某个视图需要采用不同比例时,可在视图名称的下方或者右侧标注比例。
五、字体(gb/t14691-93)图样中书写的字体必须做到:字体工整、笔划清晰、间隔均匀、罗列整齐。
字体的高度(用 h 表示)的公称尺寸系列为 1.8,2.5,3.5,5,7,10,14,20mm。
字体高度代表字体的号数。
1. 汉字汉字应写成长仿宋体,并应采用国家正式发布推行的简化字。
汉字的高度不应小于 3.5mm,其字宽普通为字高的 2/3。
长仿宋体的书写要领是:横平竖直,注意起落,结构匀称,填满方格. 二数字和字母2. 数字和字母有直体和斜体两种。
普通采用斜体,斜体字字头向右倾斜,与水平线约成 75?角。
在同一图样上,只允许选用一种形式的字体。
六、图线(gb/t17450-1998)1. 图线线型及其应用gb/t17450-1998 《技术制图图线》中规定了 15 种基本线型,每种基本线型的变形有四种。
机械制图零件图的技术要求
![机械制图零件图的技术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ff75ea6fb9d528ea80c7792c.png)
公差大小。
2021/7/5
13
二、公差与配合的概念
⒈ 基本尺寸、实际尺寸、极限尺寸
基本尺寸: 设计时确定的尺寸。 实际尺寸: 零件制成后实际测得的尺寸。 极限尺寸: 允许零件实际尺寸变化的两个
界限值。 最大极限尺寸: 允许实际尺寸的最大值。 最小极限尺寸: 允许实际尺寸的最小值。
p—— zc 通常形成过盈配26合
三、公差与配合在图样上的标注
⒈ 在装配图上的标注
标注形式为: 基本尺寸—孔轴—的的—基 基—本 本—偏 偏—差 差—代 代—号 号—、 、—公公—差差—等等—级级
采用基孔制时,分
箱体
子为基准孔代号H及公
轴套
差等级。
H8 f7
30
40 nH67
例如:
30 H8 基孔制间隙配合
c cd d
e
ef
f
fg
g
h
js j
k
轴
0
b
a
2021/7/5
19
⒋ 配合
⑴ 配合的概念
配合: 基本尺寸相同的相互结合的孔和
轴的公差带之间的关系。
间隙或过盈: δ=孔的实际尺寸-轴的实际尺寸
δ≥0 间隙 δ≤0 过盈
2021/7/5
20
⑵ 配合的种类
① 间隙配合 具有间隙(包括最小间隙等于零)的配合。
零件合格的条件:
最大极限尺寸≥实际尺寸≥最小极限尺寸。
2021/7/5
14
例:一根轴的直径为500.008
基本尺寸: 50
最大极限尺寸: 50.008
思考并回答
最小极限尺寸: 49.992
机械制图技术要求一般写法
![机械制图技术要求一般写法](https://img.taocdn.com/s3/m/c5ab04f26edb6f1afe001f7c.png)
机械制图技术要求一般写法一、一般技术要求1.零件去除氧化皮。
2.零件加工表面上,不应有划痕、擦伤等损伤零件表面的缺陷。
3.去除毛刺飞边。
二、热处理要求1.经调质处理,HRC50~55。
2.零件进行高频淬火,350~370℃回火,HRC40~45。
3.渗碳深度0.3mm。
4.进行高温时效处理。
三、公差要求1.未注形状公差应符合GB1184-80的要求。
2.未注长度尺寸允许偏差±0.5mm。
3.铸件公差带对称于毛坯铸件基本尺寸配置。
四、零件棱角1.未注圆角半径R5。
2.未注倒角均为2×45°。
3.锐角倒钝。
五、装配要求1.各密封件装配前必须浸透油。
2.装配滚动轴承允许采用机油加热进行热装,油的温度不得超过100℃。
3.齿轮箱装配后应设计和工艺规定进行空载试验。
试验时不应有冲击、噪声,温升和渗漏不得超过有关标准规定。
4.齿轮装配后,齿面的接触斑点和侧隙应符合GB10095和GB11365的规定。
5.装配液压系统时允许使用密封填料或密封胶,但应防止进入系统中。
6.进入装配的零件及部件(包括外购件、外协件),均必须具有检验部门的合格证方能进行装配。
7.零件在装配前必须清理和清洗干净,不得有毛刺、飞边、氧化皮、锈蚀、切屑、油污、着色剂和灰尘等。
8.装配前应对零、部件的主要配合尺寸,特别是过盈配合尺寸及相关精度进行复查。
9.装配过程中零件不允许磕、碰、划伤和锈蚀。
10.螺钉、螺栓和螺母紧固时,严禁打击或使用不合适的旋具和扳手。
紧固后螺钉槽、螺母和螺钉、螺栓头部不得损坏。
11.规定拧紧力矩要求的紧固件,必须采用力矩扳手,并按规定的拧紧力矩紧固。
12.同一零件用多件螺钉(螺栓)紧固时,各螺钉(螺栓)需交叉、对称、逐步、均匀拧紧。
13.圆锥销装配时应与孔应进行涂色检查,其接触率不应小于配合长度的60%,并应均匀分布。
14.平键与轴上键槽两侧面应均匀接触,其配合面不得有间隙。
15.花键装配同时接触的齿面数不少于2/3,接触率在键齿的长度和高度方向不得低于50%。
各种机械制图的技术说明与要求
![各种机械制图的技术说明与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480d7a6d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12.png)
各种机械制图的技术说明与要求各种机械制图的技术说明与要求(从网站上整理出来)一、(冲压件)1.锐边去毛刺,冲压切口粗糙度6.3.2.冲件表面氧化处理:H.Y.或(表面镀锌钝彩.Zn8.DC.).3.未注公差尺寸的极限偏差按GB/T 1804-92 m级.二、(铸件)1.铸件不得有气孔、夹渣、裂纹等缺陷.2.未注明铸造斜度为1~2.5%%d.3.铸造公差按GB6414-86 CT6.4.未注明铸造圆角为R1~R2.5.5.未注公差尺寸的极限偏差按GB/T 1804-92 m级.6.未注形位公差按GB/T1184-96 H级.7.去毛刺,未注倒角0.5x45°三、锻件1.未注锻造圆角半径为R1~R2.2.未注锻造斜度为1~1.5°,锻造公差为IT15级.3.锻件组织应致密,不得有折叠、裂纹等缺陷,并去飞边.4.去锐边毛刺,直角处倒钝.5.未注公差尺寸的极限偏差按GB/T 1804-92 m级.6.未注形位公差按GB/T1184-96 H级.四、活塞件1.未注公差尺寸的极限偏差按GB/T 1804-92 m级.2.未注形位公差按GB/T1184-96 H级.3.去毛刺,未注倒角0.5x45°.4.表面磷化处理.五、橡胶件1.零件表面应光洁.(模具表面粗糙度应在Ra0.4以上)且不允许有气泡.杂质级凸凹等缺陷.2.合模缝不允许错位,合模飞边的凸起级厚度不得大于0.02mm.3.邵氏A型硬度65%%P5.4.去净飞边.六、塑料件1.成形前材料应预热干燥.2.成形后制件应光整不得有扭曲变形现象.3.未注圆角为R0.5.4.外表面应光滑,其粗糙度不大于Ra0.4.且不得有划伤,刻痕等缺陷.5.未注尺寸公差按GB/T 1804-92 m级.七、弹簧件1.旋向:左旋.2.总圈数:no=123.工作圈数:no=104.钢丝硬度:HRC42~48.5.表面氧化处理:H.Y.(俗称发黑)6.单端并紧磨平.归纳一下,大约有以下方面的基本技术要求,以供参考(具体数值,具体条款由设计者根据实际情况定):1.一般技术要求:零件去除氧化皮。
机械制图规范
![机械制图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8856ccc789eb172ded63b779.png)
机械制图规范一、制图一般规范1、图纸幅面和格式图纸幅面和格式由国家标准GB/T 14689—1993《技术制图图纸幅面和格式》规定。
1)图纸幅面图纸幅面指的是图纸宽度与长度组成的图面。
绘制技术图样时应优先采用表1所规定的基本幅面。
必要时,也允许加长幅面。
表1图纸幅面及图框格式尺寸2)标题栏和明细表(GB/T 10609.1 – 1989)每张图纸上都必须画出标题栏,装配图有明细表。
标题栏按图1所示绘制和填写,明细表按图2所示绘制和填写。
图1 标题栏图2 明细表2、字体(GB/T 14691—1993)(1)书写字体必须做到:字体工整、笔画清楚、间隔均匀,排列整齐。
(2)字体的号数,即字体高度h,其公称尺寸系列为:1.8,2.5,3.5,5,7,10,14,20mm。
(3)汉字应写成长仿宋体字,并采用国家正式公布推行的简化字。
汉字的高度h不应小于3.5mm,其字宽一般为h0.7h)。
(4)汉字书写的要点在于横平竖直,注意起落,结构均匀,填满方格。
(5)字母和数字分为A型和B型。
A型字体的笔画宽度d为字高(h)的1/14,B型字体笔画宽度为字高的1/10。
在同一图样上只允许选用一种型式的字体。
字母和数字可写成斜体或直体,但全图要统一。
斜体字字头向右倾斜,与水平基准线成75°。
3、图线1)基本线型根据国标GB/T 17450-1998《技术制图图线》,在机械制图中常用的线型有实线、虚线、点画线、双点画线、波浪线、双折线等(见表2)。
表2基本线型及应用2)图线的宽度图线的宽度d应根据图形的大小和复杂程度,在下列数系中选择:0.18,0.25,0.35,0.5,0.7,1,1.4,2mm。
在机械图样上,图线一般只有两种宽度,分别称为粗线和细线,其宽度之比为2:1。
在通常情况下,粗线的宽度采用0.5或0.7 mm,细线的宽度采用0.25或0.35 mm。
在同一图样中,同类图线的宽度应一致。
机械制图字体标准
![机械制图字体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4f431b6d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55cc318.png)
机械制图字体标准
首先,机械制图字体的选择应当符合国家标准,常用的机械制
图字体有宋体、黑体等。
宋体字适合用于一般性文字,黑体则适合
用于图纸标题、标注等突出部分。
在选择字体时,需要注意保持一
致性,不同部分的字体不宜过于复杂或相近,以免造成混淆。
其次,机械制图字体的大小也是需要严格规定的。
一般来说,
图纸上的文字大小应当根据图纸的比例尺来确定,确保文字清晰可读。
对于图纸中的不同部分,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不同的字体大小,
但需要保持整体的协调统一。
此外,机械制图字体的粗细也需要注意。
过于细小的字体会影
响可读性,而过于粗大的字体则会影响整体美观性。
因此,在制定
机械制图字体标准时,需要考虑到文字的粗细与图纸的比例,保持
合适的平衡。
除了字体的选择、大小和粗细外,机械制图字体的间距和对齐
也是需要重视的。
合理的字体间距和对齐可以使文字更加整齐美观,提高图纸的质感。
在制图过程中,需要留意文字之间的间距,保持
一定的统一标准,避免出现过于拥挤或松散的情况。
总的来说,机械制图字体标准的制定需要考虑到文字的选择、大小、粗细、间距和对齐等多个方面。
只有在这些方面都做到合理统一,才能保证图纸的清晰度和可读性。
因此,在实际工作中,需要严格按照标准进行操作,确保图纸质量,提高工作效率。
机械制图字体标准
![机械制图字体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3ecca228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38.png)
机械制图字体标准在机械制图中,字体的选择和标准化是非常重要的。
合适的字体不仅可以提高图纸的美观度,还可以增加图纸的易读性和准确性。
因此,机械制图字体标准是非常必要的。
首先,我们需要选择合适的字体。
在机械制图中,一般选择的字体是宋体、仿宋、黑体等。
这些字体具有清晰、稳重的特点,非常适合于机械制图的要求。
同时,需要注意字体的大小和粗细。
一般来说,标题和标注的字体要稍大一些,以便突出重点;而普通文字和数字的字体要适中,不宜过小或过大,以免影响整体的美观度和可读性。
其次,机械制图字体的标准化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制图过程中,需要统一规定字体的大小、粗细和样式,以确保图纸的统一性和规范性。
比如,标题一般采用加粗的宋体,标注采用细体的仿宋,数字采用黑体等。
这样可以使得图纸的各个部分清晰明了,便于工程师和技术人员的阅读和理解。
另外,需要注意字体的排列和间距。
在机械制图中,文字的排列要整齐,间距要合适。
一般来说,文字之间的间距要均匀,排列要整齐,以便于阅读和理解。
同时,需要注意文字与图形的配合,避免文字过于拥挤或者过于稀疏,影响图纸的整体效果。
最后,机械制图字体标准也需要与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相结合。
在制图过程中,需要参照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对字体进行选择和标准化,以确保图纸的合格和规范。
同时,需要不断学习和更新相关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制图水平和素质,以适应行业的发展和要求。
总之,机械制图字体标准是非常重要的。
合适的字体可以提高图纸的美观度和可读性,增加图纸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因此,在制图过程中,需要选择合适的字体,统一规定字体的大小、粗细和样式,注意排列和间距,与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相结合,以确保图纸的质量和规范。
机械制图 技术要求参考
![机械制图 技术要求参考](https://img.taocdn.com/s3/m/084c85f19e31433239689340.png)
七 调压螺钉(材料35)
表面粗糙度: 加工面均Ra为6.3
三 齿轮(材料45) 技术要求(文字) 调质处理HB220-250 表面粗糙度:与主动轴、从动轴等配合的孔表面 Ra 为1.6,齿廓表面Ra 为3.2, 其余Ra 为6.3. 尺寸公差: 1.与主动轴、从动轴等配合的孔表面φ17H7 2.齿顶圆为φ48f7 3. 齿轮两侧面为35h7
四 轴(主动与被动)(材料45) 技术要求(文字) 调质处理HB220-250 表面粗糙度:圆柱面Ra 为0.8;其余Ra 为6.3 尺寸公差: 圆柱面为φ17f6
技术要求参考 一 泵体(材料HT200) 技术要求(文字) 1未注铸造圆角R2-R5。 2 铸件不得有砂眼 缩孔等 缺陷。 3 不加工表面涂防锈漆。 泵体表面粗糙度:主轴孔、从动轴孔和齿轮腔等间 隙配合重要表面Ra 为1.6,泵体与泵盖结合面Ra 为 3.2,底面Ra为6.3,其它加工面Ra为12.5;其余表 面不去除材料方法加工获得。 尺寸公差: 1 泵体与主动轮轴及从动轴配合的孔均为φ17H7 2. 泵体齿轮腔直径为φ48H8 3.泵体齿轮腔底面为35H8
二 泵盖(材料HT150) 技术要求(文字) 1未注铸造圆角R5-R5。 2 铸件不得有砂眼 缩孔 等缺陷。 3 外表面涂防锈漆。 泵盖表面粗糙度:主轴孔、从动轴孔等间隙配合重 要表面Ra 为1.6, 与泵体结合面Ra 为3.2,其它加工面Ra为6.3;其 余表面不去除材料方法加工获得。 尺寸公差: 1 泵盖与主动轮轴及从动轴配合的孔均为φ17H7
五 皮带轮(材料HT150) 技术要求(文字) 1未注铸造圆角R2-R5。 2 铸件不得有砂眼 缩 孔等缺陷。 表面粗糙度: 与主动轴配合的孔表面Ra 为1.6,其它工面Ra 为6.3;其余表面不去除材料方法加工获得。 尺寸公差: 与主动轴配合的孔表面φ17H7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技术要求一般写法
一、一般技术要求
1.零件去除氧化皮。
2.零件加工表面上,不应有划痕、擦伤等损伤零件表面的缺陷。
3.去除毛刺飞边。
二、热处理要求
1.经调质处理,HRC50~55。
2.零件进行高频淬火,350~370℃回火,HRC40~45。
3.渗碳深度0.3mm。
4.进行高温时效处理。
三、公差要求
1.未注形状公差应符合GB1184-80的要求。
2.未注长度尺寸允许偏差±0.5mm。
3.铸件公差带对称于毛坯铸件基本尺寸配置。
四、零件棱角
1.未注圆角半径R5。
2.未注倒角均为2×45°。
3.锐角倒钝。
五、装配要求
1.各密封件装配前必须浸透油。
2.装配滚动轴承允许采用机油加热进行热装,油的温度不得超过100℃。
3.齿轮箱装配后应设计和工艺规定进行空载试验。
试验时不应有冲击、噪声,温升和渗漏不得超过有关标准规定。
4.齿轮装配后,齿面的接触斑点和侧隙应符合GB10095和GB11365的规定。
5.装配液压系统时允许使用密封填料或密封胶,但应防止进入系统中。
6.进入装配的零件及部件(包括外购件、外协件),均必须具有检验部门的合格证方能进行装配。
7.零件在装配前必须清理和清洗干净,不得有毛刺、飞边、氧化皮、锈蚀、切屑、油污、着色剂和灰尘等。
8.装配前应对零、部件的主要配合尺寸,特别是过盈配合尺寸及相关精度进行复查。
9.装配过程中零件不允许磕、碰、划伤和锈蚀。
10.螺钉、螺栓和螺母紧固时,严禁打击或使用不合适的旋具和扳手。
紧固后螺钉槽、螺母和螺钉、螺栓头部不得损坏。
11.规定拧紧力矩要求的紧固件,必须采用力矩扳手,并按规定的拧紧力矩紧固。
12.同一零件用多件螺钉(螺栓)紧固时,各螺钉(螺栓)需交叉、对称、逐步、均匀拧紧。
13.圆锥销装配时应与孔应进行涂色检查,其接触率不应小于配合长度的60%,并应均匀分布。
14.平键与轴上键槽两侧面应均匀接触,其配合面不得有间隙。
15.花键装配同时接触的齿面数不少于2/3,接触率在键齿的长度和高度方向不得低于50%。
16.滑动配合的平键(或花键)装配后,相配件移动自如,不得有松紧不均现象。
17.粘接后应清除流出的多余粘接剂。
18.轴承外圈与开式轴承座及轴承盖的半圆孔不准有卡住现象。
19.轴承外圈与开式轴承座及轴承盖的半圆孔应接触良好,用涂色检查时,与轴承座在对称于中心线120°、与轴承盖在对称于中心线90°的范围内应均匀接触。
在上述范围内用塞尺检查时,0.03mm的塞尺不得塞入外圈宽度的1/3。
20.轴承外圈装配后与定位端轴承盖端面应接触均匀。
21.滚动轴承装好后用手转动应灵活、平稳。
22.上下轴瓦的结合面要紧密贴和,用0.05mm塞尺检查不入。
23.用定位销固定轴瓦时,应在保证瓦口面和端面与相关轴承孔的开合面和端面包持平齐状态下钻铰、配销。
销打入后不得松动。
24.球面轴承的轴承体与轴承座应均匀接触,用涂色法检查,其接触不应小于70%。
25.合金轴承衬表面成黄色时不准使用,在规定的接触角内不准有离核现象,在接触角外的离核面积不得大于非接触
区总面积的10%。
26.齿轮(蜗轮)基准端面与轴肩(或定位套端面)应贴合,用0.05mm塞尺检查不入。
并应保证齿轮基准端面与轴线的垂直度要求。
27.齿轮箱与盖的结合面应接触良好。
28.组装前严格检查并清除零件加工时残留的锐角、毛刺和异物。
保证密封件装入时不被擦伤。
六、铸件要求
1.铸件表面上不允许有冷隔、裂纹、缩孔和穿透性缺陷及严重的残缺类缺陷(如欠铸、机械损伤等)。
2.铸件应清理干净,不得有毛刺、飞边,非加工表面上的浇冒口应清理与铸件表面齐平。
3.铸件非加工表面上的铸字和标志应清晰可辨,位置和字体应符合图样要求。
4.铸件非加工表面的粗糙度,砂型铸造R,不大于50μm。
5.铸件应清除浇冒口、飞刺等。
非加工表面上的浇冒口残留量要铲平、磨光,达到表面质量要求。
6.铸件上的型砂、芯砂和芯骨应清除干净。
7.铸件有倾斜的部位、其尺寸公差带应沿倾斜面对称配置。
8.铸件上的型砂、芯砂、芯骨、多肉、粘沙等应铲磨平整,清理干净。
9.对错型、凸台铸偏等应予以修正,达到圆滑过渡,一保证外观质量。
10.铸件非加工表面的皱褶,深度小于2mm,间距应大于100mm。
11.机器产品铸件的非加工表面均需喷丸处理或滚筒处理,达到清洁度Sa2 1/2级的要求。
12.铸件必须进行水韧处理。
13.铸件表面应平整,浇口、毛刺、粘砂等应清除干净。
14.铸件不允许存在有损于使用的冷隔、裂纹、孔洞等铸造缺陷。
七、涂装要求
1.所有需要进行涂装的钢铁制件表面在涂漆前,必须将铁锈、氧化皮、油脂、灰尘、泥土、盐和污物等除去。
2.除锈前,先用有机溶剂、碱液、乳化剂、蒸汽等除去钢铁制件表面的油脂、污垢。
3.经喷丸或手工除锈的待涂表面与涂底漆的时间间隔不得多于6h。
4.铆接件相互接触的表面,在连接前必须涂厚度为30~40μm防锈漆。
搭接边缘应用油漆、腻子或粘接剂封闭。
由于加工或焊接损坏的底漆,要重新涂装。
八、配管要求
1.装配前所有的管子应去除管端飞边、毛刺并倒角。
用压缩空气或其他方法清楚管子内壁附着的杂物和浮锈。
2.装配前,所有钢管(包括预制成型管路)都要进行脱脂、酸洗、中和、水洗及防锈处理。
3.装配时,对管夹、支座、法兰及接头等用螺纹连接固定的部位要拧紧,防止松动。
4.预制完成的管子焊接部位都要进行耐压试验。
5.配管接替或转运时,必须将管路分离口用胶布或塑料管堵封口,防止任何杂物进入,并拴标签。
九、补焊件要求
1.补焊前必须将缺陷彻底清除,坡口面应修的平整圆滑,不得有尖角存在。
2.根据铸钢件缺陷情况,对补焊区缺陷可采用铲挖、磨削,炭弧气刨、气割或机械加工等方法清除。
3.补焊区及坡口周围20mm以内的粘砂、油、水、锈等脏物必须彻底清理。
4.在补焊的全过程中,铸钢件预热区的温度不得低于350°C。
5.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在水平位置施焊。
6.补焊时,焊条不应做过大的横向摆动。
7.铸钢件表面堆焊接时,焊道间的重叠量不得小于焊道宽度的1/3。
十、锻件要求
1.每个钢锭的水口、冒口应有足够的切除量,一以保证锻件无缩孔和严重的偏折。
2.锻件应在有足够能力的锻压机上锻造成形,以保证锻件内部充分锻透。
3.锻件不允许有肉眼可见的裂纹、折叠和其他影响使用的外观缺陷。
局部缺陷可以清除,但清理深度不得超过加工余量的75%,锻件非加工表面上的缺陷应清理干净并圆滑过渡。
4.锻件不允许存在白点、内部裂纹和残余缩孔。
十一、切削加工件要求
1.零件应按工序检查、验收,在前道工序检查合格后,方可转入下道工序。
2.加工后的零件不允许有毛刺。
3.精加工后的零件摆放时不得直接放在地面上,应采取必要的支撑、保护措施。
加工面不允许有锈蛀和影响性能、寿命或外观的磕碰、划伤等缺陷。
4.滚压精加工的表面,滚压后不得有脱皮现象。
5.最终工序热处理后的零件,表面不应有氧化皮。
经过精加工的配合面、齿面不应有退火、发蓝、变色的现象。
6.加工的螺纹表面不允许有黑皮、磕碰、乱扣和毛刺等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