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九年级(初三):第5课《孔乙己》自主学案(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合集下载

人教版部编九年级语文下册5《孔乙己》教案

人教版部编九年级语文下册5《孔乙己》教案

人教版部编九年级语文下册5《孔乙己》教案一. 教材分析《孔乙己》是我国著名作家鲁迅先生的一篇讽刺小说,收录在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级语文下册教材中。

本文通过描写一个穷困潦倒、受人嘲笑的书生孔乙己的悲惨遭遇,深刻揭露了旧社会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以及封建势力和旧礼教对人性的摧残。

文章语言幽默讽刺,情节生动有趣,人物形象鲜明,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但对于这篇课文,他们可能对封建社会和科举制度的理解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了解课文背景,掌握课文基本内容,并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课文主题和作者的创作手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课文中的重点字词,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封建社会和科举制度的基本情况。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增强对封建社会和科举制度的认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课文内容的掌握,重点字词的理解。

2.难点:对课文主题和作者创作手法的深入理解。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课文内容,阐述封建社会和科举制度的基本情况。

2.讨论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课文主题和作者创作手法。

3.案例分析法:分析孔乙己这个典型人物的形象特征,揭示课文主题。

4.写作法: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对课文主题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展示课文内容、重点字词、人物关系等。

2.资料:收集有关封建社会和科举制度的资料,以便在教学中进行参考。

3.课后作业:设计具有针对性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孔乙己的形象,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利用课件呈现课文重点内容,引导学生朗读并翻译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九年级语文下册5孔乙己学案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5孔乙己学案新人教版

5.《孔乙己》教师寄语:小小酒店,演避世间百态;一碗浊酒,品出人世冷暖。

鲁迅先生曾说,《孔乙己》写出了“一样社会对一个苦人的薄凉”。

学习目标:一、把握相关文学常识和字词知识;二、分析人物形象,体会文章主题思想;(重点)3、分析人物凄惨命运及其缘故,体会科举制度对封建文人的迫害和封建社会末期社会的黑暗与没落,体会作者“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思想情感。

(难点)4、感念社会的进步,勤勉上进、求真务实,珍爱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培育悲天悯人的情怀。

学习导航:一、预习检查(一)小说文体知识温习一、依照文体不同,可将文学作品分为、、、四大类。

二、小说的三要素是指:、、。

3、小说按篇幅大笑可分为:、、、(又称为小小说)。

4、小说塑造人物形象通常利用: 、、、、描述等方式,其中具有介绍故事发生背景、推动故情形节进展、衬托人物心情的作用,通过突出人物行动、肖像、语言等各方面的细节来展现人物性格。

(二)了解作家作品一、鲁迅(1883至1936),原名,字豫山、豫亭。

浙江人,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被称为“民族魂”。

其作品集有:小说集《》、《》;散文集《》;散文诗集《》;杂文集《》、《》、《》、《》等14部。

代表作有1918年5月发表在《新青年》杂志上的《》和塑造了“阿Q”这一伟大文学形象的《》。

二、《孔乙己》选自小说集《》。

3、你所积存的鲁迅的名言有:。

(三)学习进程一读课文,积存知识一、找出可不能读、易读错的字词并注音:舀( ) 羼水( ) 蘸( ) 阔绰( ) 笔砚( ) 附和( )大略( ) 荐头( ) 惋( )惜唠叨( ) 外号( ) 门坎( ) 不屑( )置辩折本()折()断颓()唐二、找出文中不熟悉或不睬解的词语并说明:格局:大略:阔绰:无聊:营生:间或:不屑置辩:附和:可惜:颓唐:3、解题:《孔乙己》是鲁迅继《狂人日记》以后写的第二篇白话小说。

本文写于1918年冬季,发表于1919年4月的《新青年》杂志,后来收入短篇集《呐喊》。

2020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5 孔乙己学案 新人教版.doc

2020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5 孔乙己学案 新人教版.doc

2020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5 孔乙己学案新人教版【学习目标】1.分析人物形象。

2.探究造成孔乙己人生结局的原因。

【课前预习案】【写作背景】《孔乙己》是《呐喊》的第二篇,写于“五四”前夕,是继《狂人日记》之后又一篇声讨封建社会和封建文化的战斗檄文。

那时,科举制度虽已废除,但教育体系并未改变,许多知识分子还未摆脱封建思想的桎梏。

鲁迅认为要使人民群众觉悟起来,改变愚昧和麻木的精神状态,必须反对“国粹”,解放个性,把人民群众从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精神传统的枷锁中解放出来。

只有这样,才能挽救中华民族的危亡,争取人民的自由和解放。

因此,他提出了立国先“立人”,改造“国民性”,解放个性的战斗任务。

鲁迅明确地说过,他从“五四”时期开始写小说,就是抱着“启蒙主义”的目的,“认为必须是‘为人生’,而且要改良这人生。

”所以他的“取材”,“多采自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中,意思是在揭出痛苦,引起疗救的注意”。

他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伟大斗争呐喊助威,冲锋陷阵,“但既然是呐喊,则当然须听将令的了”,随后发表了《狂人日记》《孔乙己》《药》等小说和许多匕首投枪般的杂文,对整个吃人的旧世界展开了猛烈的攻击。

【预习内容】1.请你给加点字注音荤.菜()间.或()阔绰.()附和.()羼.水()拭()2.解释划线词的意思①……大抵没有这样阔绰。

()()②君子固穷()③虽然间或没有现钱。

()④羼水也很为难。

()⑤但终于没有进学,又不会营生。

()⑥从粉板上拭去了孔乙己的名字。

()⑦再到年关也没有看见。

()3.作者回顾鲁迅,原名,现代、家、家,他的小说集有、,散文集,散文诗集,本文选自他的小说集。

4.孔乙己人生履历表(在书上画出并点评)姓: 名: 家庭成员: 外貌突出特点:典型语言:典型动作:人际关系(伙计、短衣帮、掌柜、丁举人):主要优点:主要缺点:人生结局:【课内探究案】[自主学习]1.孔乙己悲惨的结局是什么原因造成的?2.既然结局是悲惨的,为什么全文自始至终反复出现“笑”字?【学后反思】。

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学案2:第5课 孔乙己

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学案2:第5课 孔乙己

孔乙己学习目标1、重点分析孔乙己人物形象。

2、理解文章主题思想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理解孔乙己这一形象所揭示的社会意义。

2、学习小说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3、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

4、培养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学习内容及步骤一、解题本文写于1918年冬天,发表于1919年4月的《新青年》杂志,后来收入短篇小说集《呐喊》。

在当时的文化教育领域,虽然在1906年就废止了封建科举制度,但封建复古逆流仍然很猖獗。

封建教育仍然是社会教育的核心内容。

鲁迅先生针对现状,写了二十多年前的社会现实,启发人们将其与当时现状进行对照,懂得批判与取舍。

1917年在十月革命启示下,李大钊等领导和策动了新文化运动,向封建文化教育进行猛烈抨击。

鲁迅积极投入反帝反封建的战斗,继《狂人日记》之后,写出了小说《孔乙己》这篇讨伐封建科举制度和封建文化教育的战斗檄文,并揭示那个社会芸芸众生的昏沉、麻木病态,以“引起疗救的注意”。

自主预习一、基础知识⒈掌握下列加点字的读音阔绰.()舀.()羼.水()绽.()打折.()拭.()笔墨纸砚.()附和.()蘸.()咸亨.酒店()2.《孔乙己》选自小说集《》,作者原名是,字浙江绍兴人,他是我国伟大的家、家、家。

他的短篇小说《》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篇白话小说。

3.解题《孔乙己》是鲁迅继《狂人日记》之后写的第二篇白话小说。

本文写于1918年冬天,发表于1919年4月的《新青年》杂志,后来收入短篇集《呐喊》。

鲁迅发表这篇小说提醒知识分子起来反对封建文化。

这就是《孔乙己》的战斗意义。

这篇小说人物形象鲜明,语言具有深刻、精炼、含蓄的特点。

整体感知1.作者为什么给这篇小说取名为“孔乙己”?2.文章开头两段,描写了人物活动的环境——咸享酒店,然后让主人出场,这样安排的好处是什么?3.理清小说情节结构,并概括孔乙己的六个生活片断。

第二课时人物研讨4.找出反映孔乙己特殊身份的句子;反映他对人们的作用的一句话;反映孔乙己结局的一句话。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孔乙己》教案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孔乙己》教案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孔乙己》教案一. 教材分析《孔乙己》是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经典小说,作者是鲁迅。

本课通过讲述一个穷困潦倒、受人嘲笑,但依然坚持读书的穷秀才孔乙己的悲惨遭遇,揭示了封建社会的世态炎凉和人性的丑恶。

文章语言幽默讽刺,人物形象鲜明,具有很强的震撼力。

二. 学情分析初三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言文阅读能力,但对近代文学作品的理解和鉴赏能力还有待提高。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对文中的一些词语和句式难以理解,同时对文章所揭示的封建社会现象和人性问题可能缺乏深刻的认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并准确运用文章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了解文章的结构和写作手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学习、讨论交流,提高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封建社会现象的批判和对人性的关注,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人文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文章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的理解和运用。

2.难点:对文章所揭示的封建社会现象和人性问题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讨论交流法和情境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源和素材。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查阅相关资料,对课文内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激发学生对文章主人公孔乙己的好奇心,引导学生进入文章情境。

2.呈现(10分钟)学生自读课文,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关注文章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通过情境模拟和角色扮演,深入理解文章内容和人物形象。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深入思考,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从文章所揭示的封建社会现象和人性问题出发,联系现实生活,进行思考和讨论。

6.小结(5分钟)教师对课堂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文章的重点和难点,为学生提供进一步学习的建议。

孔乙己 学案设计(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孔乙己 学案设计(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孔乙己学案设计(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学习目标:一、知识1.理解课文内容,认识孔乙己这一人物形象。

2. 品味重点语句的深刻含义。

3.了解小说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二、方法诵读法重点语句品味法三、情感体会孔乙己形象的思想意义。

学习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认识孔乙己这一人物形象。

2.了解小说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学习难点及突破策略:学习难点品味重点语句的深刻含义。

突破策略联系前后文及作品的时代背景,认真品读,细细揣摩,必要时进行小组交流。

学习流程:【阅读质疑自主探究】一、阅读提示1:1.自由诵读全文,初步认识主人公孔乙己。

2.找出反映下列内容的语句并揣摩其丰富含义。

(1)孔乙己的特殊身份:(2)孔乙己的地位:(3)孔乙己的结局:2. 概括孔乙己特殊身份的语句:“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句中“站着喝酒”表明孔乙己生活贫困,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都和短衣帮一样;“穿长衫”表明他不愿与“短衣帮”为伍,硬摆读书人的架子;“唯一的”点出了孔乙己的特殊性,他与上层人、下层人都有距离。

点明孔乙己地位的语句:“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

”孔乙己的存在只是为无聊的人们提供一个取笑的对象。

说明孔乙己地位低下,境遇凄凉。

反映孔乙己结局的语句:“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

”“大约”表示是“我”的猜测,但孔乙己当时已无力维生,加上二十多年也没有见到,在那样冷酷无情的社会里,孔乙己肯定是活不下去的,所以用“的确”表示“我”猜测的结论。

二、阅读提示2:1.前三自然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2.小说多次写到众人的笑,你注意到了吗?你是如何看待众人的笑的?3.如果你有什么不理解的,请在文中画出来,以便和同学交谈。

【多元互动合作探究】通过上一环节的学习,你可能会遇到自己理解不了或有疑惑的地方,请你通过小组交流来共同解决。

例如:1.孔乙己的形象:穷困潦倒却又想保持读书人的架势,善良而又无能,可怜而又可气。

九年级语文下册 5《孔乙己》学案1 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 5《孔乙己》学案1 新人教版

第5课《孔乙己》【学习目标与重难点】1.品析作品的细节描写和环境描写。

(重点)2. 人物与主题的把握和讨论。

(难点)3.了解作者对腐朽罪恶的封建科举制度和病态冷酷的社会的揭露和批判。

【课时安排】2课时【预习导学】1.知识储备:鲁迅,现代伟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原名周树人,字豫才。

代表作《呐喊》《彷徨》《野草》《朝花夕拾》《华盖集》等专集。

《孔乙己》这篇小说写于1918年冬,发表于1919年4月的《新青年》杂志上。

小说反映的是清朝末年时的事,那时距1911年的辛亥革命还有十多年,距1919年的“五·四”运动约20年,距1905年的废除科举制度也还有一段时间。

尽管在1898年中国社会有过失败的“百日维新”运动,但并未动摇中国封建统治的根基。

所以《孔乙己》反映的是封建阶级统治时代的事,孔乙己生活在未经革新的古国里,矛头直指封建制度。

《孔乙己》一文是鲁迅继之后写的第二篇白话文小说,是又一篇讨伐封建制度与封建文化的的战斗檄文。

2.基础优梳理(1)注音加点字羼.水阔绰.绽.出拭.模.样(2)用恰当的词语填空a.只有穿长衫的,才进店面隔壁的房子里,要酒要菜,慢慢地坐喝。

b.他身材很高大;脸色,皱纹同时常夹些伤痕;一部的花白的胡子。

c.(孔乙己)便出九文大钱。

d.他从破衣袋里) 出四文大钱。

3.重点句子理解,请在书上作批注。

a.掌柜是一副凶脸孔,主顾也没有好声气,教人活泼不得;只有孔乙己到店,才可以笑几声,所以至今还记得。

b.孔乙已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惟一的人。

c.孔乙已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

4.画出文中四处写众人哄笑的的句子,并结合孔乙己的遭遇简单谈谈其作用。

5.梳理情节。

a.思考:小说直接写孔乙己的情节有哪些?这些情节是怎样连成一个整体的?b.你认为侧面写孔乙己的情节又有哪些?标注在原文。

【探究活动】1.细节赏读。

(赏读必须涉及:①关于人物的各种描写,②哄笑所揭示的社会环境,③精妙传神的动词。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5课《孔乙己》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5课《孔乙己》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孔乙己1.品味小说精巧含蓄的布局,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

2.学习用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描写来展示人物思想性格的写法。

3.品味小说辛辣深刻的语言,理解社会环境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4.探究小说人物的性格内涵,体会孔乙己形象的思想意义。

5.了解作者对腐朽罪恶的封建科举制度和病态冷酷的社会的揭露和批判。

第一课时一、预习与交流1.读课文,圈画课文的生字词。

颓.唐()附和.( ) 分辩.( ) 不屑.置辩( )咸亨.酒店( ) 砚.( ) 荤.菜( ) 羼.水()拭.()蘸.( ) 惋.惜()阔绰.( )2.理解文中的重点词语。

不屑置辩:分辩:格局:缠夹不清:之乎者也:大抵:附和:格局:阔绰:污人清白:绽出:君子固穷:间或:颓唐:营生:3.背景链接《孔乙己》写于1918年冬天,当时以《新青年》为阵地,虽已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但是封建复古的逆流仍很猖獗。

科举制度虽于1906年废除,但是培植孔乙己这种人的社会基础依然存在,孔孟之道仍然是社会教育的核心内容,这样就有可能产生新的“孔乙己”。

要拯救青年一代,不能让他们再走孔乙己的老路,鲁迅选取了社会的一角——鲁镇的咸亨酒店,艺术地展现了20多年前社会上的这种贫苦知识分子的生活,在于启发读者对照孔乙己的生活道路和当时的教育现状,思考当时的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批判封建教育制度和科举制度。

二、合作与探究(一)整体感知1.跳读课文,说说课文叙述了孔乙己几个生活片段。

2.课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各部分内部层次是怎样的?分属怎样的情节结构?简要概括各部分内容。

3.这篇小说的结构精巧体现在哪些方面?4.小说是从什么角度来讲述故事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二)环境描写1.环境描写是小说三要素之一,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描写。

这篇小说哪些语句属于自然环境的描写?作用是什么?2.课文哪些地方属于社会环境描写?有怎样的表达作用?第二课时品味含笑的哀一、预习与交流1.速读课文,梳理小说的故事情节,完成下面的填空。

九年级下册语文第5课《孔乙己》学案

九年级下册语文第5课《孔乙己》学案

5.孔乙己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朗读课文,感知内容。

2.理清文章的段落结构。

【学时安排】三学时第一学时【学习过程】一、复习巩固字词听写名句默写二、课前预习1.完成《评价手册》P18 “自主梳理” 1、2、32.按照小说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划分课文结构。

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 ):3.围绕孔乙己写了几件事,说说每件事的具体内容。

三、文本研读1.为什么要写“短衣帮”、“穿长衫的”这两种人?2.为什么要写“我”在咸亨酒店里专干温酒的营生?换个问法即:这篇小说为何用第一人称“我”——小伙计的口吻来写?四、拓展提升“有一天,大约是中秋前的两三天”“中秋过后,秋风是一天比一天凉”这里的描写有什么作用?5.孔乙己(二)【学习目标】学习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等描写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

【学时安排】三学时第二学时【学习过程】一、复习巩固字词听写名句默写二、课前预习思考(根据下列思考题,至少读两遍课文,并适当在课文上做批注。

)①人物描写方法有哪些?②找出文章中描写人物的精彩语句并做点分析。

三、文本研读1.探究孔乙己性格中矛盾的性格特征完成《评价手册》P18 “合作交流”12.孔乙己性格鲜明,读来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阅读课文,说说作者通过哪些方法来表现孔乙己性格的。

四、拓展提升1.请同学们对比开头第4节与第11节的外貌描写有何不同?这又反映了什么?5.孔乙己(三)【学习目标】1.品味小说深刻、含蓄的语言,了解封建科举制度的腐朽和病态社会的冷酷。

2. 分析孔乙己悲剧形成的原因以及小说的主题。

【学时安排】三学时第三学时【学习过程】一、复习巩固字词听写名句默写二、课前预习1.思考(根据下列思考题,至少读两遍课文,并适当在课文上做批注。

)①孔乙己被何家和丁举人吊打,同是读书人为何打读书人?②“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这句话矛盾吗?三、文本研读1.课文几次写到笑,各有什么不同的含义?小伙计的笑,掌柜的笑,短衣帮的笑,小孩的笑各是什么样的笑?2.以哄笑声来写孔乙己的悲剧,有什么特殊的艺术效果?3.归纳文章的主题。

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学案1:第5课 孔乙己

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学案1:第5课 孔乙己

孔乙己学习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认识孔乙己的这一人物形象,学习小说多角度鲜明、生动刻画人物的写法。

2.品味小说辛辣深刻的语言,理解社会环境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3.了解小说精巧的布局,了解作者对腐朽的封建科举制度及病态社会的批判,感念社会的进步,培养学生悲天悯人的情怀。

学习重点1.把握小说主题。

2.分析孔乙己这一人物形象,学习小说多角度鲜明、生动刻画人物的写法。

学习难点:结合时代背景,深层领会小说的思想意义。

学习过程一、基础知识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咸亨()酒店砚()附和()孱()♦• ♦♦醮()舀()打折()了绽()出♦• • •2.解释下列词语分辩:格局:阔绰:污人清白:绽出:君子固穷:间或:不屑置辩:颓唐:营生:二、理解探究1.阅读课文理清小说情节结构,并概括孔乙己的六个生活片断。

2.小说是从哪些方面对孔乙己进行个性刻画的?试从中归纳出孔已己的形象。

3.讨论归纳小说的主题思想。

三、合作释疑1.小说开始介绍鲁镇咸亨酒店的格局和酒店里各种人物及其相互关系,有什么作用?2.文中有儿处写到众人的哄笑?他们为什么而笑?作者用众人的笑来贯穿孔乙己的故事,有什么用意?3..孔乙己到咸亨酒店仅仅是为了寻口酒喝,以此来麻醉失落的灵魂吗?请大胆谈出自己的看法。

4.作者没有采用小说常用的第三人称的写法,而是以“小伙计”的口吻来叙述。

这样安排角色的作用是什么?四、课内精读阅读课文选段,回答问题。

中秋过后,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看看将近初冬;我整天的靠着火,也须穿上棉袄了。

一天的下半天,没有一个顾客,我正合了眼坐着。

忽然间听得一个声音,“温一碗酒。

”这声音虽然极低,却很耳熟。

看时又全没有人。

站起来向外一望,那孔乙己便在柜台下对了门槛坐着。

①他脸上黑而且瘦,已经不成样子;穿一件破夹袄,盘着两腿,下面垫一个蒲包,用草绳在肩上挂住;见了我,又说道,“温一碗酒。

”掌柜也伸出头去,一面说,“孔乙己么?你还欠十九个钱呢!”孔乙己很颓唐的仰面答道,“这……下回还清罢。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孔乙己导学案教学案讲学稿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孔乙己导学案教学案讲学稿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孔乙己》导学案教学案讲学稿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孔乙己》导学案教学案讲学稿课题:五、《孔乙己》主备:罗有志祝站二中九年级备课组姓名:班级:学习目标一、了解封建科举制度的腐朽和病态社会的冷酷。

二、了解小说的社会环境描述及其作用。

3、了解小说精致的布局,一、预习导学【链接材料】——写作背景:《孔乙己》写于1918年冬,最初发表于1919年4月出版的《新青年》杂志,后收入小说集《呐喊》。

孔乙己生活在清朝末年,距辛亥革命10连年,鲁迅创作这篇小说是在孔乙己生活年代的20连年以后,五四运动前夜。

那时,科举制度已废除,但在北洋军阀政府统治下,封建文化和封建教育仍根深蒂固。

1917年在十月革命启发下,李大钊等领导和策动了新文化运动,向封建文化教育进行猛烈抨击。

鲁迅踊跃投入反帝反封建的战斗,继《狂人日记》以后,写出了小说《孔乙己》这篇讨伐封建科举制度和封建文化教育的战斗檄文,并渴示那个社会芸芸众生的昏沉、麻木病态,以“引发疗救的注意”。

一、要求学生跳读,迅速将注释中的生字注音搬到文中相应的字上并读准。

成亨()酒店砚()附和()羼()蘸()舀()打折()了绽()出二、查词典说明:不屑(xiè)置辩——颓唐(tuí t ǎng)——分辩——3、用一句话归纳全文内容。

4、依照故情形节进展和人物活动场景变换划分文章段落层次。

二、探讨展现:一、故事发生在什么地址和时刻?咸亨酒店饮酒的人有哪几种类型,各有什么特点?二、“短”和“长”,“外”和“里”,“站”和“坐”等对立词语反映了什么?3、掌柜对长衫客、短衣帮和小伙计态度上有何不同?这说明掌柜是如何的人?4、小伙计所管职务和所处环境令人有什么感觉?五、小说开始介绍鲁镇咸亨酒店的格局和酒店里各类人物及其彼此关系,有什么作用?六、“孔乙己是站着饮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他究竟属于哪一类顾客?这说明了孔乙己的什么特点?7、小说如何细致刻画了孔乙己的肖像,这些描述说明了什么?八、孔乙己说话什么缘故“满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他的外号的由来讲明了什么?九、当人们见他脸上的伤痕故意高声嚷,取笑他偷东西时,他如何对待?什么缘故他人问他“当真熟悉字么”,他“显示不屑置辩的神气”,而当旁人问他“怎的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时,他“立刻显出颓唐不安样子”?10、孔乙己教小伙计写“茴”字和给小孩吃茴香豆表现了孔乙己什么性格特点?1一、如何明白得这篇小说中的“笑”?什么缘故那些人对不幸者没有同情,没有帮忙,却一味哄笑取乐?用哄笑声写孔乙己的悲剧有什么特殊的艺术成效?1二、第九节的深刻含义是什么?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以画龙点睛之笔,深刻揭露和控诉了封建科举制度和封建统治阶级的罪恶。

《孔乙己》 学案设计(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孔乙己》 学案设计(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孔乙己》学案设计(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学习目标1.学习小说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重点)2.了解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

(重点)3.深入理解孔乙己这一形象所揭示的社会意义。

(难点)课时安排:第二课时学习过程一、情景导入二、出示目标三、自主学习孔乙己性格特征归根到底是通过肖像、语言、细节、神态的描写展现出来的,找出课文中对孔乙己外貌、语言、动作、神态描写的句子,结合前面孔乙己的五件事,说说孔乙己是怎样的一个人。

方法链接:分析一个人的性格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进行:A、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气质、教养等,因为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

B、通过人物外貌、语言、行动、心里描写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

C、小说里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活动的,所以分析人物就应把他们放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去理解。

D、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

人物特点前后特殊形象外貌动作语言神态结局“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小结:四.小组合作1.分析造成孔乙己悲惨遭遇的原因。

(温馨提示:小说里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活动的,所以分析人物就应把他们放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去理解,那么,这个问题就要从个人和社会两个角度去分析造成悲剧的原因)(1)、自身原因。

(2)社会原因。

2、我们在分析人物形象和挖掘了悲剧的原因之后,请同学们讨论归纳一下小说的主题。

方法链接:把握小说的主题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1)从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入手。

(2)联系小说的时代背景及典型环境描写,认识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上所打上的时代烙印,把握人物形象折射出的时代特征,达到揭示小说主题的目的。

(3)从小说的精巧构思中把握作品的主题。

3、环境描写是小说的一个重要要素,恰当的环境描写对渲染气氛、塑造人物、突出小说主题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

请把课文中环境描写的语句找出来并说说它们的作用。

方法链接:环境描写的作用:(1)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季节、气候。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5课《孔乙己》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5课《孔乙己》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课题孔乙己教学目标1、学习小说相关知识,明确小说三要素2、熟读课文,分析小说人物。

3、理解孔乙己人物悲惨命运产生的原因。

重点难点重点:环境的分类及作用、情节的发展、人物形象的分析难点:人物形象的分析板书设计教学过程一、导入:鲁迅笔下的人物个个生动传神,让我们过目不忘,之前我们学习过《藤野先生》,有同学能说说藤野先生给你留下的印象是什么样的吗?今天,我们学习的《孔乙己》更是如此,他的人物形象更加生动。

相关知识:1、小说三要素:①、环境:正如绘画一样,我们如果只画一个单独的人,不能丰满地表现人物,需要有背景和其它人物搭配。

小说里的人物也一样,他有他生存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②、情节:人物要活灵活现地展现在我们眼前,需要依托相关事件来呈现,这就是情节。

情节包括: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

③、人物:人物是小说的灵魂,我们看一篇小说,最后印象最深刻往往是小说中的人物。

所以一篇小说的成败,在于塑造人物是否成功。

二、新授:默读课文1、孔乙己名字的由来:①、姓孔②、描红纸半懂不懂;孔乙己之乎者也说明:孔乙己无地位2、孔乙己外貌、所处的社会环境。

①、在文中找出孔乙己外貌描写部分,初识孔乙己。

“身材高大……也没有洗”可见:他穷困潦倒、好逸恶劳、备受欺凌、身份奇特。

②、看看这样一个孔乙己生活在什么样的社会环境下。

3、孔乙己出场:4、孔乙己第二次出场①侧面描写②坐着来酒店短衣帮外面站喝贫贱长衣帮里面坐喝富贵酒客取笑偷东西(迂腐、虚荣)酒客奚落未进学(自欺欺人)教小伙计识字(社会冷漠)给小孩分豆吃(迂腐、善良、天真)③用手走去5、结局:悲惨死去①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

②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

三、总结:孔乙己是一个怎样的人?为什么会有如此命运?四、作业:找出文中自然环境描写语段,并简单分析作用。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5课《孔乙己》学案 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5课《孔乙己》学案 新人教版

第5课孔乙己导学案【学习目标】1、积累理解“阔绰、颓唐、不屑置辩”等词语;了解文章创作背景;2、学习简炼、精确的遣词造句,理解运用外貌、语言、动作等描写方法,体会环境描写作用,洞悉孔乙己悲剧的社会原因;3、通过学习,认识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学习鲁迅反封建的战斗精神,明白应善待弱者,同情弱者,有一颗善良的心。

【学法指津】通读课文,联系本篇小说的有关背景、情节,分析人物性格,理解小说的主题。

学习本文用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描写来展示人物思想性格的写法,精巧含蓄的布局,进一步加深对小说有关常识的掌握。

【自主学习】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附和.( ) 砚.( )台羼.()水涨.()红绽.()出哄.()笑间.( )或着.( )了慌打折.()腿不屑.( )置辩(2)根据所给拼音写出汉字。

阔 chuò ( ) shì()擦 wǎn()惜 hūn ( ) 菜门kǎn ()咸hēng( )酒店 tuí()唐2、解释下面词语。

不屑置辩:颓唐:之乎者也:君子固穷:营生:附和:3、《孔乙己》的作者是_________ 原名_________ ,字_________ ,浙江绍兴人,是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4、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1) 请写出故事发生的地点,时间。

(2) 酒店的顾客可分为哪两种类型,各有什么特点?(3)再读课文,完成下列表格内容一说其性格。

5、请归纳文章主旨。

【合作探究】1、小说一开始没有直接写孔乙己,而是介绍咸亨酒店的科举和顾客的情况,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2、小说是从哪些方面对孔乙己进行个性刻画的?3、造成孔乙己悲剧的社会原因。

4、通读4—12段,讨论:文中几处写到众人的哄笑?他们为什么笑?作者用笑声来贯穿孔乙己的故事,有什么用意?5、小说没有采用第三人称的写法,而是以“小伙计”的口吻来叙述,这样安排角色的作用是什么?6、品味小说的语言特色,揣摩以下加点词的意味。

初中语文九年级(初三)第5课《孔乙己》自主学案(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下册)

初中语文九年级(初三)第5课《孔乙己》自主学案(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下册)

《孔乙己》自主学案鲁迅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作为伟大的文学家的鲁迅,他的贡献是多方面的。

从文学创作方面讲,鲁迅前期创作成熟和影响最大的是小说,而他后期则主要从事杂文创作。

鲁迅一生写了三十多篇小说,他对友人说,他最喜欢的是《孔乙己》。

巴金也称赞《孔乙己》写得好。

日本有一位作家说《孔乙己》是最完美的艺术典型。

凡是读过鲁迅小说的人,都对孔乙己、阿Q、祥林嫂等人物形象有深刻的印象。

关于写作背景和写作用意。

《孔乙己》写于1918年冬天,最初发表于1919年4月《新青年》第六卷第四号,后收入小说集《呐喊》。

这是鲁迅创作的第二篇白话小说,也是他继《狂人日记》之后的又一篇反封建主义的小说。

《孔乙己》写于五四运动前夜。

当时,陈独秀、李大钊正以《新青年》为阵地,领导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与科学的旗帜,向封建主义、孔孟之道进行猛烈的抨击。

本文最初发表时,篇末有作者的《附记》,其中说:“这一篇很拙的小说,还是去年冬天做成的。

那时的意思,单在描写社会上的或一种生活,请读者看看,并没有别的深意。

……”学习本文内容:首先朗读课文,了解故事梗概。

划出生字、生词,并借助字典注音、解释。

一、字1、读准红色字的音傍午()踱进()咸亨()侍候()荐头()绰号()2、多音多义字┍┍┍涨┤间┤和┤┕┕┕二、词1、解词缠夹不清:指说话没条理,混杂纠缠说不清楚。

不屑置辩:认为不值得争辩。

不屑:认为不值得。

颓唐:精神不振,情绪低落。

附和:(言语、行动)追随着别人。

2、积累惋惜皱纹不屑置辩颓唐好喝懒做其次分析小说人物:关于孔乙己:1、孔乙己是怎样一个人,有什么特点?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

长衫主顾和短衣帮之间,等级森严,隔着一条鸿沟,但孔乙己却和这两种人都不同。

“站着喝酒”的短衣帮,都是穷困的劳动者。

孔乙己经济地位低下,不愿意与他们为伍,他又没有资格挤进隔壁房里与“穿长衫的”并起并坐。

但是,他又不肯脱下那件又脏又破的长衫,为的是要摆读书人的架子,以显出非同一般,比“短衣帮”高贵,不屑与他们为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孔乙己》自主学案
鲁迅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作为伟大的文学家的鲁迅,他的贡献是多方面的。

从文学创作方面讲,鲁迅前期创作成熟和影响最大的是小说,而他后期则主要从事杂文创作。

鲁迅一生写了三十多篇小说,他对友人说,他最喜欢的是《孔乙己》。

巴金也称赞《孔乙己》写得好。

日本有一位作家说《孔乙己》是最完美的艺术典型。

凡是读过鲁迅小说的人,都对孔乙己、阿Q、祥林嫂等人物形象有深刻的印象。

关于写作背景和写作用意。

《孔乙己》写于1918年冬天,最初发表于1919年4月《新青年》第六卷第四号,后收入小说集《呐喊》。

这是鲁迅创作的第二篇白话小说,也是他继《狂人日记》之后的又一篇反封建主义的小说。

《孔乙己》写于五四运动前夜。

当时,陈独秀、李大钊正以《新青年》为阵地,领导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与科学的旗帜,向封建主义、孔孟之道进行猛烈的抨击。

本文最初发表时,篇末有作者的《附记》,其中说:“这一篇很拙的小说,还是去年冬天做成的。

那时的意思,单在描写社会上的或一种生活,请读者看看,并没有别的深意。

……”
学习本文内容:
首先朗读课文,了解故事梗概。

划出生字、生词,并借助字典注音、解释。

一、字
1、读准红色字的音
傍午()踱进()咸亨()
侍候()荐头()绰号()
2、多音多义字
┍┍┍
涨┤间┤和┤
┕┕┕
二、词
1、解词
缠夹不清:指说话没条理,混杂纠缠说不清楚。

不屑置辩:认为不值得争辩。

不屑:认为不值得。

颓唐:精神不振,情绪低落。

附和:(言语、行动)追随着别人。

2、积累
惋惜皱纹不屑置辩颓唐好喝懒做
其次分析小说人物:
关于孔乙己:
1、孔乙己是怎样一个人,有什么特点?
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

长衫主顾和短衣帮之间,等级森严,隔着一条鸿沟,但孔乙己却和这两种人都不同。

“站着喝酒”的短衣帮,都是穷困的劳动者。

孔乙己经济地位低下,不愿意与他们为伍,他又没有资格挤进隔壁房里与“穿长衫的”并起并坐。

但是,他又不肯脱下那件又脏又破的长衫,为的是要摆读书人的架子,以显出非同一般,比“短衣帮”高贵,不屑与他们为伍。

孔乙己经济状况、社会地位和思想意识的严重矛盾,充分说明了他深受封建思想的毒害。

课文用短短的一句话,点明了孔乙己的身份、地位及性格特点。

2、找出描写孔乙己外貌的句子。

思考:从外貌描写中看出孔乙己是怎样的一个人物?
作者对孔乙己外貌的描写采用的是白描手法。

一出场,写他“青白脸色”,是吃不饱,营养不良的特征;“皱纹间的伤痕”是虽已年老却经常受人凌辱的记号;“乱蓬蓬的花白胡子”是岁月虚度的记录;又脏又破的长衫是不劳动、贫穷的证明。

当他蘸着酒在柜台上教小伙计“茴”字的四种写法时,我们还可看到他的长指甲,说明他四体不勤,不从事劳动。

总之,孔乙己既不是养尊处优的阔人,也不是饱经风霜的劳动者。

从外貌的描写中,我们可以看到他是一个好逸恶劳、穷困潦倒、饱受凌辱摧残的悲剧人物形象。

最后一次出场,先前的“青白脸色”现在变得“黑而且瘦,已经不成样子”。

先前身材高大,跟孩子们说话要弯下腰去,现在盘着两腿,坐在蒲包上,不能站立,跟别人讲话须要“仰面”。

先前人家嘲笑他,他经常脸红脖子粗地为自己辩解,现在却“不十分争辩”,只是用“跌断”来遮掩,不过说话声音极低,而且断断续续。

此时的孔乙己肉体上、精神上都已彻底坍塌,预示着悲剧结局即将来临。

这令人触目惊心的惨景,鲜明而强烈地控诉了封建统治阶级摧残弱小者的罪行。

3、找出描写孔乙己动作的句子。

思考:文章中哪些动作描写最精彩,足以表明孔乙己的性格。

作者对孔乙己的动作描写最精彩的是两次亲手交钱买酒的动作。

第一次:“孔乙己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都看着他笑,有的叫道:‘孔乙己,你脸上又添上新伤疤了!’他不回答,对掌拒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

’便排出九文大钱。

”这里既说“又”就不止一次;既说“新伤疤”必有旧伤疤。

说明他经常被人殴打。

然而孔乙己并不理睬,而是以“排出九文大钱”要酒要菜来表示他的不可轻侮的“尊严”,是对挑逗者无声的回击。

“排”字写的是动作,表现的却不止是动作,还有动作的神态。

当他把九文大钱放在手心,用拇指一个一个的将钱用力推出,摁在柜台上时,可以想见他心里、脸上是十分得意的。

这时的孔乙己也算得“阔绰”,但好景不长,果然他最后一次去买酒,境遇大不如前。

文中写道:“一天下午……孔乙己便在柜台下对了门槛坐着……穿一件破夹袄,盘着两腿……又说道,‘温一碗酒。

’……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这真是一幅多么凄惨的图画啊!作者不仅从他的衣着(该穿棉袄的时令,而他只能穿件破夹袄)来表现他经济地位的跌落,而且更为传神的是,用“排出九文大钱”的一个“排”字带着自赏自傲;而“摸出四文大钱”的“摸”字则显得沮丧悲苦,穷愁潦倒。

而且在数目上,前次是“九文”,这次只是“四文”,还是乞求酒店给温一碗酒。

这两个动作围绕着一个“钱”字,不仅写出孔乙己经济地位每况日下,而且突出了他的穷酸迂腐,好逸恶劳,麻木不仁的个性特征。

4、找出孔乙己富于个性的语言。

思考:从这些语言中看到孔乙己怎样的性格特征?
作者写孔乙己的语言是很富于个性特点的,许多话只能出孔乙己之口。

当酒客们看他居然“排出”大钱来买酒而不理睬众人时,就加强攻势故意高声嚷道:“你一定又偷人家的东西了!”先
前说“你脸上又添了新伤疤”只是含沙射影,现在是单刀直入,而且故意高声叫嚷。

这回孔乙己不能再以无声战有声了,于是睁大眼睛说:“你怎么污人清白?”不说冤枉好人,而说“污人清白”,这是孔乙己独有的语言,可惜的是由于他并不“清白”,所以语言虽雅,却缺乏力量。

当对手拿出真凭实据:“什么清白?我前天亲眼看见你偷了何家的书,吊着打。

”死要面子的孔乙己在真凭实据面前,还要争辩,说什么“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窃”与“偷”本是同义词,只是文言与白话的区别,可孔乙己宁可认“窃”,决不承认“偷”。

在他看来“窃”与“偷”似乎高一等,何况他"窃"的是与读书人关系密切的书,这就更高一等了。

这种强词夺理、自我解嘲式的语言也是孔乙己所独有的。

此外,象“君子固穷”,“多乎哉?不多也”,这些陈腐的语言都表现出他受封建文化教育毒害之深,迂腐可笑与穷酸十足。

思考:
1、孔乙己是一个悲剧人物,然而全文没有一个“悲”字出现,贯穿全文的一个字是什么?作者这样安排线索用意何在?
小说以“我”为见证人,以“笑”为线索,孔乙己在笑声中出场,在笑声中活动,在笑声中走向死亡。

这样让悲剧在喜剧的气氛中进行,以“喜”衬“悲”,增强了小说的悲剧效果。

2、各种人是如何取笑孔乙己的?应怎样理解?
孔乙己自身的可笑,是对封建文化、封建教育制度的嘲笑和讽刺、揭露和批判。

作者对孔乙己被侮辱被损害的内心痛苦与悲哀,寄予了一定的同情。

小伙计的笑,是不经意的、“附和着笑”。

邻居孩子的笑,并非恶意,是“听得笑声”“赶热闹”的笑。

短衣帮的笑,是为孔乙己不伦不类的样子,故弄玄虚的语言,迂腐无能的性格而笑,以求得无聊生活中的片刻快活。

这是“病态社会”所致,反映了当时社会里人与人的关系冷淡无情。

掌柜及穿长衫人的笑,是以“欺凌、玩弄”为目的的笑。

这是阶级本性所决定的。

“笑”是作者进行人物塑造的一种艺术手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