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观察物体教案三篇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 二年级上册观察物体苏教版9篇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二年级上册观察物体苏教版9篇二年级上册观察物体苏教版 1一、说教材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观察物体。
这部分内容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教材是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以及已二年级下学期已初步学习的观察物体的各个面形状的知识基础上,借助于生活中的实物和学生的操作活动进行教学的。
基于以上认识,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几个方面:知识目标:通过实际的观察、比较,能正确指出被观察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并体验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面的个数是不同的。
能力目标:在观察活动中,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在判断、辨认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情感目标: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主动探究的能力。
重点、难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到物体的形状。
难点是: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判断它是物体的哪一面,并体验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面的个数是不同的。
二、说教法和学法根据新课程理念,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生活经验和认知特点,结合教材内容,我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兴趣是学生积极获取知识,形成能力的重要动力,它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
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我结合教材,以学生眼前的教室为情境,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观察生活中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位置关系的场景,丰富课堂教学中的现实内容,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学习,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身边”。
2、积极参与,自主探索新知本节课突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主体参与,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学习素材,让不同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得到不同的发展。
创设充分的学习空间和时间,让学生在观察活动中自主探究,体验空间观念和经历有关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主动探究的能力。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观察物体教案(通用3篇)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观察物体教案(通用3篇)苏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观察物体篇1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初步体会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要全面了解物体的特征,就需多方面、多角度观察,并学会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地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2.使学生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渗透全面观察事物的辩证思想。
3.培养学生初步的倾听习惯、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体验到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
教学难点:经历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简单平面图形的过程。
教学过程:一、导入故事引入星期天,退休的张爷爷带着他的小孙子欢欢、明明和外孙女晶晶去动物园看大象。
一进大门,欢欢他们就把张爷爷拉到了象园,张爷爷说:“唉,我老了,走不动了,眼睛也看不清楚,就坐在门口等你们,这大象嘛,还是你们看了之后说给我听吧!”“好的,好的!”三人连忙答应向大象园跑去。
欢欢急急忙忙走到了大象的前面看了看,向爷爷喊道:“爷爷,爷爷,大象啊有两个大大的眼睛,一个长长的鼻子,两只耳朵像两把大扇子。
”明明跑到了大象的后面大声地说:“爷爷,大象就像是两根柱子顶个门,门上有根摆来摆去的长鞭。
”晶晶不急不忙,走到大象的侧面说:“外公,其实大象就像是四根柱子上有座墙壁。
”“哎呦呦”张爷爷说:“乖孩子们,你们都把我弄糊涂了,据我所知,大象长得都差不多,怎么会不一样呢?”提问:孩子们,他们看到的都是大象,为什么他们向爷爷介绍得不一样呢?你能说说他们分别是从哪那一面观察的吗?(板书:前面后面侧面)掲题:虽然都是大象,但因为观察的位置不同,看到的形状也就不同,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观察物体。
(板书:观察物体)二、组织活动,引导观察,构建新知(1)本位观察1谈话:(出示玩具水杯)这是什么?生1:水杯(杯子)师:对了,这是水杯,首先我们观察一下水杯指到主体部分,这是水杯的身子我们可以称之为杯身。
数学二年级上册《观察物体》教案
数学二年级上册《观察物体》教案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观察物体》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比较,初步体会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一样的,并学会根据看到的不同形状正确判断观察者所在的位置。
2、通过多种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主动探索的精神,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观念,运用数学进行交流的能力,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帮助学生树立从小仔细观察事物、认真思考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体验到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
教学难点:辨认从不同侧面观察到的物体形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诱趣激学1、师:孩子们,今天有这么多的老师来听我们的课,你们紧张吗?(紧张;不紧张),那请转过身去,举起你们的右手,向老师们打个招呼:(老师们好!)再举起你们的左手向老师们问好;(老师们好)举起你们的双手,高呼(欢迎你们!)。
好,孩子们真乖!请转过身来,坐下。
师:同学们,你们见过大象吗?是在哪见过的。
有四个盲人,他们也想知道大象长得什么样子,让我们来听一听盲人摸象的故事吧。
小朋友们,他们摸到的是几只大象吗?那为什么得出的结论不一样呢?他们分别是从大象的那一面摸到的?请看大屏幕(课件展示大象图),请同学们分别说出这是从大象的哪一个位置所看到的图形?(板书:前面-后面-侧面。
)2、掲题:虽然都是一只大象,但因为观察的位置不同,看到的形状也就不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
(板书:观察物体)师:四个盲人因为只摸到了大象的一部分,所以把大象说成了萝卜,扇子、柱子和绳子。
那我们在观察物体的时候也会出现这种情况吗?二、观察物体,顺思导学1、确定方位。
师:下面我给每个小组分发一位新成员——储钱罐,你们喜欢吗?那就请它们分别坐在你们位置的中央。
下面请坐在储钱罐前面的小朋友向我挥挥手;请坐在储钱罐后面的小朋友挥挥手;左面的呢?右面的呢?(——意在让学生分清前后左右。
)师:我知道了,你们就分别坐在储钱罐的前后左右。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观察物体》教案设计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观察物体》教案设计教案设计:观察物体一、教学目标:1. 通过观察不同物体的形状、颜色和大小等特征,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细节分辨能力。
2. 培养学生整齐摆放物体的习惯。
3. 培养学生对物体进行分类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形状:观察不同物体的形状特征。
2. 颜色:观察不同物体的颜色特征。
3. 大小:观察不同物体的大小特征。
三、教学准备:1. PPT或黑板。
2. 不同形状、颜色和大小的物体。
3. 学生练习册。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5分钟)教师使用PPT或黑板展示不同形状、颜色和大小的物体,并向学生提问:“你们见过什么样的物体?它们有什么不同之处?”引导学生开始思考。
2. 观察不同物体的形状(10分钟)(1) 老师拿出不同形状的物体,如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等,让学生观察它们的形状特征。
(2) 使用PPT或黑板展示不同形状的物体图片,让学生说出物体的形状名称。
(3) 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环境中的物体,说出它们的形状。
3. 观察不同物体的颜色(10分钟)(1) 老师拿出不同颜色的物体,如红色、蓝色、黄色等,让学生观察它们的颜色特征。
(2) 使用PPT或黑板展示不同颜色的物体图片,让学生说出物体的颜色名称。
(3) 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环境中的物体,说出它们的颜色。
4. 观察不同物体的大小(10分钟)(1) 老师拿出不同大小的物体,如大、中、小等,让学生观察它们的大小特征。
(2) 使用PPT或黑板展示不同大小的物体图片,让学生说出物体的大小名称。
(3) 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环境中的物体,说出它们的大小。
5. 练习与巩固(10分钟)(1) 根据学生练习册的要求,让学生练习识别物体的形状、颜色和大小。
(2) 分组进行物体分类的活动,让学生将不同形状、颜色和大小的物体分别放在一起进行整齐摆放。
6. 总结与反思(5分钟)学生和老师一起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并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理解程度。
对于理解不深的学生,老师可以进行针对性的辅导。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观察物体》教案(区级公开课二稿)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观察物体》教案教学目标:1. 能正确辨认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物体的不同形状。
2. 知道从不同的角度看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
3. 凭借动手操作,发展空间观念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辨认简单物体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形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教学准备:小猴玩偶、课件教学过程:一、游戏:猜一猜出示几张照片,让学生猜猜是什么物体。
为什么有些同学猜错了呢?老师拍的只是物体的一部分,没有从多个角度去观察,这样得到的答案不够全面和准确。
揭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个物体。
(板书:观察物体)二、观察照片,激活经验1、观察例1中的两张照片谈话:小朋友,你们喜欢拍照吗?老师在教室里拍了两张照片,想不想看一看?2、观察一下,哪一张照片是在教室前面拍的?哪一张是在教室后面拍的?你是怎么知道的?说说你的想法。
(抓住教室里的一些特定物体来说)3、想一想,拍的是同一个教室,为什么照片会不一样呢?小结:同一个教室,站在不同的位置,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看到的样子也是不同的。
4、我们再来观察两张照片,哪一张是在学校里面拍的,哪一张是在学校外面拍的?你是怎么知道的?这里我们可以在外面看也可以在里面看,看到的样子也是不一样的。
刚才我们都是从两个相对的角度来观察物体的,那还可以从其他不同的角度来观察吗?我们来实际操作一下。
三、观察实物,亲身体验1、过渡:老师这里有一只玩具小猴,如果从不同的位置观察这只小猴,看到的又是什么样子呢?现在把它放在讲台上,请四个同学到前面来,分别站在小猴子的前面、后面、左面和右面,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教师指导学生观察物体的方法。
双眼平视物体,人也要正。
)2、现在老师把玩具小猴也摆在同学们的桌上,让小猴的正面对着黑板。
课前老师给每一个小组的同学都编了号,分别是一号小朋友、二号小朋友、三号小朋友、四号小朋友。
请每一个小朋友想一想自己是从哪一面观察小猴的?你看到的小猴是什么样子?在小组里交流一下。
最新苏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观察物体》教案2(经典教案)
《观察物体》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能从前面、侧面、后面等不同位置观察简单物体的形状。
过程与方法目标:1、学生在观察、操作、比较中学会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形状。
2、学会与人合作,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与结果,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在丰富的活动中体验获得成功的乐趣,并对数学有较浓厚的兴趣。
教学重点1、使学生能从前面、侧面、后面等不同位置观察简单物体的形状。
2、学会根据看到的物体形状正确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教学难点学生能根据具体情境合理推理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茶壶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课件出示:一个萝卜的横切面,请同学们猜猜看,它可能是什么?学生展开想像。
课件出示:胡萝卜旋转过来,揭晓答案。
教师提问:为什么同一个萝卜,刚才我们看不出来,现在一下就看出来了?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同样的物体因为观察的位置不同,得到的结果就不同。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观察物体》。
板书课题:观察物体(二)观察探究,促进知识建构1、教学例1(1)师:说说书上的哪张照片是从教室的前面拍的。
(第一张照片)(2)师:另一张照片是在教室的哪一面拍的?生:……(3)师:同学们,两张都是教室的照片,为什么不一样呢?【学生思考,在找同学回答。
】2、教学例2出示课件。
师:下面这些照片分别是谁拍的?生1:第一张照片是小青拍的。
生2:第二张照片是小明拍的。
生3:第三张照片是小玲拍的。
生4:……(三)解决问题,迁移拓展应用。
1、想想做做1。
请一名同学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出现正确答案集体订正。
2、想想做做2:连一连。
观察右图,看看这些图片分别是谁看到的。
(四)深化理解,升华认知同学们真能干,为了奖励同学们,我请同学们看一段动画片,好不好?请同学们边看边想从动画片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盲人摸象)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生活中的同学们可千万别像这几个盲人,要全面了解事物,我们就要多角度观察、分析事物,做个眼明心细的人。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观察物体》教案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观察物体》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通过实际的操作、观察、比较,体会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一样的。
(2)能正确辨认从某个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或能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2、过程与方法:学生在观察活动中,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丰富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察活动,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操作和观察活动;能克服困难,努力追求成功。
教学重点:1、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
2、能根据看到的形状判断观察的角度。
教学难点:能根据看到的形状判断观察的角度。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师:我从学生喜欢的故事入手,出示《盲人摸象》的画面,选用成语《盲人摸象》的故事导入新课。
师:故事中的盲人们分别把大象说成什么,为什么?引发学生讨论。
(设计意图:激发学习兴趣,由“摸”过渡到“观察”。
既能为新知做好铺垫,又能渗透本课的重点内容,从而使学生初步理解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结果是不一样的,感受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师:看来观察物体,只看到一部分或者一个面还不行,要不然就要闹笑话了。
教师引出课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从不同的角度来观察物体。
板书:观察物体二、体验感悟,探索新知1、猜一猜。
运用课件出示一个小猴的照片,先出示从前面拍的让学生说一说都看到了这个猴子的哪个部位,再出示猴子的后面、侧面的照片,分别让学生说一说都看到了什么。
师:拍的是同一个猴子,为什么照片会不一样呢?知道吗?(设计意图:这部分主要是引导学生学会从物体的不同角度去观察,初步感受观察点不同,所看到的结果是不一样的。
我这样的做得主要目的是以身边的实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了解观察物体的角度,如正面、侧面、背面)。
得出结论:同一个物体,站在不同的位置,从不同的角度去拍,得到的照片是不一样的。
分别从正面、侧面和后面观察,看到的结果是不同的。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观察物体教案三篇
【导语】教案是教师为顺利⽽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法等进⾏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种实⽤性教学⽂书。
⽆忧考准备了《苏教版⼩学⼆年级上册数学观察物体教案三篇》,供⼤家参考!篇⼀ 教学⽬标: 1.通过让学⽣观察实物,使学⽣初步体会从不同⾓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培养学⽣空间相象能⼒,发展空间观念。
2.经历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形状的活动,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3.激发学⽣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的合作意识,体验数学与⽣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在实际的观察活动中,感受到在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
教学难点:正确辨认从不同侧⾯(左侧⾯、右侧⾯)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
教学准备: 每个⼩组:四本语⽂读本(或别的书)、娃娃、从四个不同⾓度拍摄的四本《语⽂读本》的照⽚、从四个不同⾓度拍摄的娃娃的照⽚; 教师:杨桃、从上⾯拍摄的四本《语⽂读本》的照⽚、从四个不同⾓度拍摄的学⽣照⽚、若⼲从不同⾓度拍摄的⽣活物品照⽚。
教学过程: ⼀、激趣导⼊: 学们认识⽼师⼿上的这个⽔果吗?对,杨桃。
今天⽼师就要给⼤家讲⼀个画杨桃的故事。
画杨桃的故事:⼀天,美术⽼师带来了杨桃让⼤家仔细观察之后把它画下来,淘⽓也画了⼀张。
同学们看了都笑话他说:这哪是杨桃啊,分明是颗五⾓星啊! ⽼师⾛过去看了看,不但没有批评淘⽓,还表扬他观察很仔细,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从杨桃的两端去观察,杨桃看起来就像个五⾓星) 杨桃从不同的⾓度去观察看到的情况不⼀样,那其他物体从不同的⾓度去观察看到的情况是不是也不⼀样呢?今天我们就来⼀起学习:观察物体。
⼆、探究体验 1.活动⼀:观察物体找图⽚(体会从不同⾓度观察物体看到的情景有时不⼀样)。
(1)观察找照⽚:在每个⼩组的桌上都摆了四本语⽂读本和⼀些照⽚,四位同学坐在不同的位置,请从你的位置仔细观察,然后把你观察到的图像从这些图⽚中找出来,放到⾃⼰的⾯前。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观察物体》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观察物体》是小学数学课程中一个重要的单元,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物体,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观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观察物体的形状、大小、位置、方向等,通过观察和操作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和理解物体的特征。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操作能力,但还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培养和提高。
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观能力还不够成熟,需要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来加深理解和感受。
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较高,可以通过游戏和操作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观能力。
2.让学生掌握观察物体的基本方法和技巧,能够用语言描述物体的形状、大小、位置、方向等特征。
3.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观察物体的形状、大小、位置、方向等特征。
2.用语言准确描述物体的特征。
五. 教学方法1.游戏教学法:通过游戏和操作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观察和操作能力。
2.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具体的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和理解物体的特征。
3.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准备一些实物模型和图片,用于展示和操作。
2.教学课件:制作教学课件,配合教学进行展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游戏或情境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可以让学生闭上眼睛,描述自己的座位位置,让学生感受到物体的位置和方向。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实物模型和图片,让学生观察和描述物体的形状、大小、位置、方向等特征。
教师引导学生用语言准确描述物体的特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学生互相观察和描述物体的特征。
教师可以设置一些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加深对物体特征的理解和感受。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篇
【导语】教案是教师为顺利⽽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法等进⾏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种实⽤性教学⽂书。
以下是⽆忧考整理的《⼩学⼆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篇》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学⼆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观察物体》: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年级(上册)第94~95页。
教学⽬标 1、使学⽣通过实际观察、⽐较,初步体会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样的,并能辨认从某个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能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2、使学⽣在观察活动中,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体会数学与⽇常⽣活的密切联系,丰富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认识。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 谈话:⼩朋友,你们喜欢拍照吗?刘⽼师拍了两张学校校门的照⽚,想不想看⼀看?(课件出⽰校门的照⽚) 提问:你看到了什么? ⼩结:同⼀个校门,在它的⾥⾯和外⾯看,看到的样⼦是不同的。
谈话:⽼师这⾥还有两张照⽚,你知道是在什么地⽅拍的吗?(课件出⽰教室前后的照⽚) 引导:仔细观察这两张照⽚,你发现了什么? ⼩结:观察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样⼦也不同。
[评析:让学⽣观察⾃⼰学校校门和教室的照⽚,学⽣有话可说,兴趣⾼涨,充分激活了已有的知识经验。
] 揭题:今天,我们⼀起来学习从不同的位置观察⽣活中的物体。
(板书课题:观察物体) ⼆、合作探究 1、指导观察。
出⽰并介绍⼩猴。
⽰范:下⾯我们来观察⼩猴,请⼩朋友看⽼师是怎样观察的。
(边说边⽰范)我先观察⼩猴的前⾯,像这样(从前⾯平视⼩猴)在⼩猴的前⾯看,看到的是什么呢?(看到的是⼩猴的前⾯)那⽼师看到的是这⾥四幅图⽚中的哪⼀幅呢?(出⽰四幅图⽚让学⽣选择) 让每个⼩组的1号⼩朋友学着⽼师的样⼦观察⼩猴的前⾯,师⽣共同评价。
继续⽰范:再观察⼩猴的左边,(教师转到⼩猴的左边)这回⽼师看到的⼜是哪⼀幅图⽚呢?(⼀边看,⼀边从四幅图⽚中找出相应的图⽚)哦,是这⼀张图⽚。
观察物体(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
观察物体(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什么是物体。
2.能够区分不同的物体。
3.能够观察、描述物体并记录在册。
二、教学重点1.了解物体的概念。
2.能够用简单语言描述物体。
3.学习观察物体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1.区分不同的物体。
2.记录物体的描述。
四、教学方法1.授课讲解。
2.生动形象的演示。
3.小组合作讨论。
4.学生自主思考。
五、教学过程1. 热身通过教师引言,让学生了解什么是物体。
引导学生讨论自己身边常见的物体。
并让学生发挥想象力,想象自己进入到一个巨大的物体世界。
2. 学习观察物体的方法介绍观察物体的方法,包括外观特征、颜色、形状、材质等几个方面。
教师用物品展示并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出来。
让学生提高观察能力并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3. 区分不同的物体让学生自行观察不同的物品,然后对比它们的颜色、形状、大小、材质等方面,以识别不同的物品。
同时,让学生思考为什么物品会有这样的区别,引导学生从多个方面思考。
4. 记录物体的描述将不同物体的描述记录在册上。
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来描述物品的特征,同时,可以把不同物品的描述进行比较,学生可以互相学习和纠正。
5. 练习与巩固在小组内,学生可以讨论自己所见的物品,并将其描述记录在册上。
他们可以从不同的视角来观察物品,并且进行思考与交流。
六、教学评价通过观察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表现,可以获得他们对于观察物体的认知,能力等信息。
同时,学生对于物体的形状、颜色、大小、材质等特征的描述程度,以及对于区分不同物品的能力等也可以作为评价的依据。
七、延伸拓展在学生掌握了基础的观察方法和认识后,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观察和认知更复杂的物体,比如机械、车辆等复杂的物品。
同时,还可以介绍一些常见的日用品是如何制成的,让学生了解物品生产的制造过程。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观察物体》复习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观察物体》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的方法,理解观察到的形状是相对的,培养空间观念。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想象、分析和推理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掌握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的方法,理解观察到的形状是相对的。
难点:能够根据观察到的形状判断观察者的位置,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回顾旧知,引导学生回忆观察物体的基本方法,引出本节课的复习内容。
2. 新授:(1)观察方法的复习:通过实物展示和图形的绘制,引导学生理解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的方法,进一步加深对物体形状相对性的理解。
(2)观察实物的应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选择合适的实物进行观察,记录观察结果,并进行分析和推理,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拓展探究:引导学生探究更复杂的图形,如组合图形、立体图形等,提高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探究精神。
3. 巩固: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如选择题、判断题、连线题等,让学生熟练掌握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4. 拓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判断建筑物的形状、分析物体的位置等,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5. 总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成果和不足之处。
同时强调观察物体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 讲授法:讲授观察物体的基本方法和应用,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概念和理解。
2.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互相交流学习心得和解题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3. 直观教学法:通过实物展示、图形的绘制等手段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
4. 任务驱动法:通过布置任务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学习,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7《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7《观察物体》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观察物体》是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中的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物体的不同角度,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观察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观察物体的基本方法、观察物体的顺序和观察物体的角度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不同的观察方法,观察物体的不同角度,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空间经验,对物体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的认知水平参差不齐,有的学生空间想象能力较强,观察物体时能够做到有序观察,而有的学生则缺乏观察物体的方法和经验,观察时容易杂乱无章。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学生在观察物体时能够有序观察,逐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观察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掌握观察物体的基本方法,学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提高空间想象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观察物体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使学生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增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自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使学生能够掌握观察物体的基本方法,学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观察方法观察物体。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
2.操作教学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3.交流讨论法:引导学生相互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语言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准备一些不同形状的物体,如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等,以便学生观察。
2.学具准备:每个学生准备一些小卡片,上面画有不同的物体,以便学生进行观察和操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观察物体》。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观察物体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观察物体一、教学目标1.了解物体的属性及分类,掌握观察事物的方法和形成正确的观察结果。
2.发展孩子的感性认识和观察能力,提高操作的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
3.通过小组合作及完备的视觉体验激发儿童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物体属性的表达和分类方法的理解及运用。
2.教学难点:如何辨别物体的类别归属及运用分类法辨别问题。
三、教学内容1. 讲解物体的属性通过观赏教师提供的多样的物品,让孩子分析物品,并对孩子提出问题:1.物品长什么样子?2.它的形状是什么?3.它的颜色是什么?4.它触摸起来感觉是什么样子?5.它是干的还是湿的?针对这些问题,逐一让孩子回答并记下相应的属性。
2. 分类总结根据记录,教师带领孩子分类总结,让孩子发现物品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形成分类系统,最终形成分类法。
例如,对于多样的水果,孩子们可以根据不同颜色,不同味道进行分类。
或是通过触感来区别干果和湿果。
3. 观察物体的运用通过让孩子观察真实环境中的物品,如校园中的植物、建筑、玩具等等,在观察中不断总结和发现事物的属性和规律,进一步掌握观察方法和技巧,为将来合理运用自己的知识和经验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通过多种物品和场景,使孩子通过亲身感受去了解事物的属性。
2.合作学习法:注重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减轻教师单方面进行讲解、评价、指导的压力。
3.多感官教学法:通过多感官体验,让孩子更深入地感知和理解到学习的知识点,提高学习效果。
五、教学评估1.教师根据孩子在观察中所记录下的信息,评估孩子对物体属性的认知以及分类法的掌握能力。
2.学生课后分别回答教师所出的几道相关问题,通过问题的答题情况了解孩子是否掌握了课程内容,并且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正确答题。
六、教学反思1.丰富多彩的物品、情境创设,更有趣味性,吸引了孩子的注意力,培养了孩子浓厚的学习兴趣。
2.针对不同情况规定不同的分类法,如何将具体的分类法运用到实际操作中及分类归纳方法的简单转化仍需要多加练习。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观察物体》教案(数学大组公开课)
二年级上册《观察物体》教案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际的观察、比较,初步体会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并学会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地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2、使学生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辨认简单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形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体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唤醒旧知。
孩子们,这节课我们将继续遨游在数学的知识王国里。
让我们一起抱臂坐正,接受挑战吧!孩子们,你们喜欢拍照吗?瞧!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一组熟悉的校园照片)二、初步感知,形成表象。
1、分别出示教室前、后两张照片。
提问:这是什么地方?这一张呢?为什么拍出来的两张照片不一样呢?请仔细观察两张照片,说说为什么不一样?小结:因为拍照的人站的位置不一样,所以拍出来的照片不一样。
2、揭题: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从不同的角度来观察物体。
(板书:观察物体)三、游戏活动,加深体验。
1、游戏:画图形。
方法:以四人为一组,分别围坐在桌子的四面,在桌子的中间放一个水壶,每人把自己看到的画下来。
学生自己活动,交流所画图形,并换位观察、体验。
小结:由于观察位置的不同,看到的形状可能不一样。
2、游戏:找图片。
方法:组长转动水壶,使把手正对着一个小朋友,每人根据自己看到的找出一幅画,组长再转动水壶,重新寻找,过程同上。
3、游戏:找位置。
方法:请组长把四幅图片合在一起,打乱顺序,然后给组里的每一个小朋友发一张,学生根据自己手里的图片找一找自己的位置,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师生互动,进行相应的评价。
四、实践巩固,提升能力。
1、连一连:学生先看图想一想每个小朋友看到的小猴会是什么样的,再独立连一连,集体交流时说说自己的想法。
2、“想想做做”第1 题,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进行判断,指名说说理由。
3、完成“想想做做”第2 题,完成后全班交流订正。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观察物体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观察物体一、教学目标通过观察不同的物体,了解物体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分类能力。
二、教学重点1.通过观察物体,发现物体的相似处和不同处。
2.培养学生的分类和归纳能力。
三、教学难点1.帮助学生理解“相似”和“不同”的概念。
2.教学如何分类和归纳物体。
四、教学准备1.不同形状、大小和颜色的物体。
2.记录板、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老师拿出不同形状、大小和颜色的物体,让学生观察,提问:•这些物体有什么相似之处?•这些物体有什么不同之处?学生自由回答,老师引导学生注意物体的形状、大小和颜色等方面。
2. 分类和归纳老师分别拿出两个物体,让学生比较,看它们有什么相似和不同之处,然后让学生归纳出它们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例如,老师拿出一个红色的球和一个蓝色的方块,学生可以发现它们的共同点是都是物体,不同点是形状和颜色不同。
老师可以让学生把不同颜色的物体分类,让学生将所有相同颜色的物体放在一起,然后问学生:“这些物体有什么共同点呢?”3. 巩固练习老师出示一些图片,让学生观察并分类和归纳。
例如,老师出示一张图片,上面有一个红色的球、一个蓝色的方块和一个绿色的圆形,让学生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然后分类。
4. 总结反思让学生回答以下问题:•今天学习了什么?•你知道如何分类物体了吗?•你觉得难吗?为什么?六、教学延伸老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带一些物品来上课,让他们在班上展示并分类。
种类可以是颜色、形状、用途等方面。
七、教学评估让学生回答以下问题:•你今天学会了什么?•你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吗?•你觉得这节课有趣吗?八、教学反思本节课教学目标明确,教学难点突出,教学过程设计合理、详细,帮助学生理解物品分类的方法。
教学评估和反思完善,提高教学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鼓励学生发言,因人、因材施教,提高教学效果。
小学数学二年级《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二年级《观察物体》教学设计小学数学二年级《观察物体》教学设计(通用13篇)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不一样,因此我们要学会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下面是应届毕业生店铺为大家搜索整理的小学数学二年级《观察物体》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数学二年级《观察物体》教学设计篇1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94、95页例题以及想想做做1—3。
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实际的观察、比较,初步体会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不一样,学会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2、正确辨认从前面、左侧面、右侧面、后面等角度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3、在换位观察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锻炼数学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与别人交流的能力,同时提高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体验到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
教学难点:辨认从不同侧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
教学准备:给学生分组、多媒体课件(附图片)、玩具猴一个、玩具企鹅一个、紫砂壶每组一把、学生各自带来的茶杯、洒水壶和玩具等物品。
教学过程:一、看图竞猜,激趣导入。
1、师:小朋友,老师先请大家欣赏一组动物照片,你们要仔细观察,猜一猜拍照的人是站在动物的哪一面拍摄的?前面?后面?左侧面?还是右侧面?一起大声说出来!2、教师放映课件中的照片,学生齐说(说左右侧面时可能会说错)。
3、引出课题:小朋友,刚才啊有些照片你们说对了拍照人的位置,有些呢没说对。
想要全部说对呢,就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
(板书课题)你们想不想用自己的方法研究一下观察的方法呢?有兴趣吗?等到认真学完了新课,你就可以又对又快地说出拍照人的位置了。
[设计意图:学生已有经验是发展学生空间概念的基础,学生的空间知识又来自于丰富的现实原型。
而可爱的动物照片能更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探究的欲望,当然更有强烈的求证欲望。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观察物体教案多篇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观察物体教案多篇苏教版二年级数学观察物体教案5篇苏教版二年级数学观察物体教案观察物体1教学目标1、能正确辨认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几何体的不同形状。
2、知道从不同的角度看到的几何体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3、凭借动手操作,发展空间观念和合作意识。
2学情分析本节知识是在学生掌握从前后左右观察物体的基础上学习的,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观察物体的方法。
并能描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所以本节知识学生应该说很容易掌握。
3重点难点重点:辨认简单几何形体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形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以及观察能力。
难点: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活动1一、欣赏生活中建筑的美师:在今天的新课开始之前,我们首先来欣赏几组图片。
看到这些图片,同学们有什么话想说?(它们真美!人类真有智慧!)老师想说,这些图片里隐藏着我们曾经学过的立体图形,你们还记得吗?(说立体图形名称)其实立体图形在我们生活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今天我们就来仔细观察观察这些立体图形.板书:观察立体图形活动2二、学习新知1、教学例2师:大家看一看图中的小朋友在做什么呢?(观察长方体)他们是从哪些方向去观察的呢?(小刚从前面、小强从上面和小英从左面)看!他们观察得多么认真,多么起劲!你们想观察吗?(想!)那么下面同学们就站在他们的位置,仔细观察一下,看一看右面的三幅图分别是谁观察到的?(观察好了,和同桌说一说)生:观察,与同桌交流。
师:谁观察好了?生:举手发言师:学生汇报,老师引导学生说说分别是从哪个位置看到的。
师:老师这儿也有一个长方体,它的上面、前面、左面是什么形状的呢?谁想来观察一下。
生:到前面观察,并描述所看到的形状师:你们三个交换一下观察位置再观察一次好不好?生:再次观察,描述师:老师想问你们三个,现在你们所看到的形状和之前看到的形状一样吗?生:不一样师:这是为什么呢?生:观察方向变了(两个人说)师:那么你会得出什么结论?生:从不同方向观察长方体,所看到的形状也不同师:那么有没有从哪个方向观察所看到的形状是一样的呢?生:表达看法师:现在我们应该说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个长方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观察物体》数学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观察物体》数学教案前言本教案适用于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课程中的《观察物体》部分。
此部分内容主要介绍物体的基本属性,如形状、大小、颜色和数量等,旨在帮助学生加深对物体属性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描述物体的基本属性,如形状、大小、颜色和数量等。
2.能够运用已知的属性来描述物体。
3.能够通过观察物体进行简单的分类。
教学内容与步骤教学内容1.物体的基本属性:形状、大小、颜色和数量。
2.观察物体进行分类。
教学步骤第一步:引入新知识1.首先,通过呈现不同形状、大小、颜色和数量的物体让学生观察、举手回答。
例如,老师可以用一些形状不同的水果、颜色不同的糖果或者大小不同的玩具来引起学生的兴趣。
2.然后,老师通过观察物体的基本属性引入新知识:什么是形状?什么是大小?什么是颜色?什么是数量?如何描述物体的基本属性?第二步:讲解新知识1.学生通过观察、分类等活动了解形状、大小、颜色和数量的概念。
2.老师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适当地讲解如何正确地描述这些基本属性。
例如:“这个球是圆形的,它的直径长约10厘米,它是红色的,我们有3个这样的球。
”第三步:练习新知识1.学生结合实际,小组讨论,互相出一些物品的描述,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2.老师提供一些物品,让学生在讲解正确地描述物品的基本属性方面进行实践。
例如:“桌子是方形的,它的长是60厘米,宽是40厘米,高是80厘米,它是棕色的。
”第四步:拓展知识1.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学生结合已有的物品分类,如颜色相同的物品、大小相同的物品等等。
2.让学生自己选出一些需要观察的物品,进行描述和分类。
教学评估1.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表现来了解他们掌握新知识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调整。
2.在教学结束后,通过一些小练习和调查问卷等方法来对学生的掌握程度和对教学质量的反馈进行评估。
教学反思此次教学内容较为简单,明确易懂,让学生轻松地掌握了物体基本属性和简单分类的相关知识。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观察物体》数学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观察物体》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不同物体的形状和颜色;2.能观察物体,注意细节;3.学会分类物体。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认识不同物体的形状和颜色。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准确观察物体,注意细节。
三、教学内容及安排第一课时教学内容1.通过介绍不同的物体,了解物体的形状和颜色;2.学习观察物体时要注意的细节;3.学习分类物体的方法。
教学步骤1.导入新课。
用图片或实物引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看一看周围的物体,询问学生知道哪些物体;教师在此过程中点拨学生,引导他们注意物体的形状和颜色。
2.联想形状。
通过观看图片,学生将认识到物品的基本形状,规律的形状;教师可以称赞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观察物体。
学生观察物体,从而认识任何一种物体的不同之处。
4.学习分类。
为了教导学生如何准确地分类物品,老师可以先用实物进行演示,然后让学生组合物品分类。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1.学生对形状和颜色的认知;2.学生观察物体时注意的细节;3.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和自我调整的好习惯。
教学步骤1.日常生活中形状与颜色的认知。
老师选择物品让学生辨别颜色、形状、大小、重量等,培养学生细细观察物品的习惯。
2.颜色的认知。
老师给学生出示一些物品,让学生区分颜色是不同的物品,指出其异同之处。
3.形状的认知。
老师出示不同形状和颜色的物品,让学生进行物品的分类。
4.综合能力的提高。
老师提出问题,让学生通过观察和讨论解决问题。
比如:选择一些形状相似的物品组合在一起,然后让学生斟酌得当地组合其他物品。
四、教学反思这节课的内容对学生来说非常有趣,他们对不同颜色和形状的物品充满好奇,观看物品并注意其形状和颜色的习惯逐渐养成。
在进行分类之前会进行前置知识的讲解,让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如何分类。
不过,此课讲解时间较长,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时间掌握,尽可能把握好时间进行授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观察物体教案三篇
1.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初步体会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要全面了解物体的特征,就需多方面、多角度观察,并学会根据看到的形状准确地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2.使学生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空间观点,提升解决问题的水平,感受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渗透全面观察事物的辩证思想。
3.培养学生初步的倾听习惯、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体验到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
教学难点:
经历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简单平面图形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故事引入
星期天,退休的张爷爷带着他的小孙子欢欢、明明和外孙女晶晶去动物园看大象。
一进大门,欢欢他们就把张爷爷拉到了象园,张爷爷说:“唉,我老了,走不动了,眼睛也看不清楚,就坐在门口等你们,这大象嘛,还是你们看了之后说给我听吧!”“好的,好的!”三人连忙答应向大象园跑去。
欢欢急急忙忙走到了大象的前面看了看,向爷爷喊道:“爷爷,爷爷,大象啊有两个大大的眼睛,一个长长的鼻子,两只耳朵像两把大扇子。
”
明明跑到了大象的后面大声地说:“爷爷,大象就像是两根柱子顶个门,门上有根摆来摆去的长鞭。
”
晶晶不急不忙,走到大象的侧面说:“外公,其实大象就像是四根柱子上有座墙壁。
”
“哎呦呦”张爷爷说:“乖孩子们,你们都把我弄糊涂了,据我所知,大象长得都差不多,怎么会不一样呢?”
提问:孩子们,他们看到的都是大象,为什么他们向爷爷介绍得不一样呢?
你能说说他们分别是从哪那一面观察的吗?(板书:前面后面侧面)
掲题:虽然都是大象,但因为观察的位置不同,看到的形状也就不同,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观察物体。
(板书:观察物体)
二、组织活动,引导观察,构建新知
(1)本位观察1
谈话:(出示玩具水杯)这是什么?生1:水杯(杯子)
师:对了,这是水杯,
首先我们观察一下水杯
指到主体部分,这是水杯的身子我们能够称之为杯身。
指到把手,这是水杯的杯把。
老师给每组的孩子都准备了一个水杯,老师在这里规定面向黑板坐的这个孩子的位置是水杯的前面,也就是贴有小鱼图片的那面,你能说说水杯的后面在哪里,水杯的侧面在哪里?
生1:…… 生2:…… 生3:……
师:非常好,现在请孩子们仔细观察,你站在水杯的哪面,看到了水杯的什么?
生1:…… 生2:…… 生3:……
(2)换位观察1:
请孩子们记住你刚才看到的杯子的样子记在脑子里,相对的两组孩子交换你们所站的位置,指导其中的一组孩子换位,其他孩子跟着换位。
换位要求:安静、快速。
现在孩子们再次观察水杯,你看到了水杯的什么?和刚才看到的有区别吗?
生1:看到了水杯的身子和把手,但杯身和把手位置和刚才看到的相反。
生2:我看到的也是杯子的侧面,我这次只看到了杯身,没有看到杯把。
生3:我看到的也是杯子的侧面,我这次只看到了杯把,没有看到杯身。
师:闭上眼睛,想想前后两次观察的区别。
(3)本位观察 2
你们真是能干的孩子,下面请一号位的孩子到2号位,3号位的孩子到4号位,这是杯子的哪面?侧面。
请孩子们仔细观察,你现在看到了杯子的什么?
生:看到把手像一条线,同时也看到了杯身。
生2:我只看到杯身。
师:为什么你没有看到把手?
生:当我正对杯子的时候,杯身挡住了杯子的把手。
多请几个孩子来说。
尽量让孩子把话说完整,描述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