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起草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7课《托起草原》
武汉市盘龙城经济开发区第一中学汪启洲
教学目的:①积累基础的字词、句以及与本文相关的文学常识。
②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结构,明确这篇散文的抒情技巧。
③品味文章精美的语言,揣摩文中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④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文章的文化内涵,培养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的价值观和增
进民族大团结的思想。
教学重点: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结构,明确这篇散文的抒情技巧。
教学难点: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文章的文化内涵,培养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的价值观和增进民族大团结的思想。
第1课时
教具准备:幻灯片、幻灯投影仪、电脑
作业:见自测
板书设计:
略
时间教学过程
一、导向:
1、导语:
在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盟,有一个孕育了我国少数民族的摇篮,历史上的鲜卑人、契丹人、女真人、蒙古人等,都是在这个摇篮里长大的。她是中国游牧民族历史
舞台的后台,同时也是中外闻名的旅游胜地。她就是——呼伦贝尔草原。然而今天的
呼伦贝尔草原由于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人为活动日益加剧,她已经今非昔比。草原部
分地区已经开始严重退化、沙化。所幸的是,呼伦贝尔草原生态恶化的现象,已经引
起了国家和当地群众的关注,人工牧草正逐步改变了草场退化的窘境。今天我们就来
学习有“当代梁启超”之称得潘岳的大作《托起草原》。
2、揭示目标:
①积累基础的字词、句以及与本文相关的文学常识。
②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结构,明确这篇散文的抒情技巧。
二、自学:
1、自读课文后,把文中不认识的字写在黑板的左边,认识的同学就把拼音注上
去。教师订正。
两泓.hóng 玲珑剔.透tī顿挫.cuò细腻.nì藏域.雪山yù青稞.酒kē大气磅礴
..pángbó隔阂.hé
2、积累下列词语:
①亭亭玉立②玲珑剔透③流连驻足④寻幽揽胜⑤藏域雪山⑥大气磅礴⑦顿挫⑧
细腻⑨隔阂⑩绮丽
2、作者作品及相关知识简介:
潘岳,男,1960年4月出生,汉族,江苏人,副研究员。1986年担任国家空中交通管制局研究室主任,1988年任《中国技术监督报》副总编,一年后任《中国青
年报》副总编,1992年任中央青少年研究中心主任,1998年任国家质量监督局副局
长。现为国家谎报总局副局长、中国环境促进会会长。
其论文《环境文化与民族复兴》在学界影响颇深,有《潘岳诗文选》(中国工人出版社,2001年版)问世,《托起草原》收入该书。
背景资料:潘岳博学多才,出入官场与学界,游刃有余,被称为“当代梁启超”。
其思想体系,有如下一些基本的内涵:第一,主张渐进改革,在安定中求进步。第二,重视传统文化价值在国家现代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第三,强调结构的调整重于量的增长。第四,支持公众参与,实现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第五,以环境为一切经济发展的出发点。第六,以大中华的利益为本位,认为这是基本出发点与归宿。
3、感知内容:
①如何理解本文题目《托起草原》?
《托起草原》这个标题饱蘸着作者心中的激情。作者对草原风物的爱,作者对草原文化的爱,作者对草原传统的爱都蕴含其间。在作者的心中,已经将草原高高托起,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因此“托起”二字所要表达的意蕴是丰富的。在这里要托起的绝不仅仅是草原,而是一种向上的力量,催人不懈地为社会、为人类、为生命的意义而奋斗不息。
②快速的自读课文,用自己的话概述本文的主题。
《托起草原》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作者用饱蘸感情的笔触,为我们描绘了一幅诗意盎然的草原风光长卷。作者不仅讴歌大草原的魅力和壮阔,也赞美了草原各个民族的勇敢、剽悍,这些民族逐渐融合在中华民族中,为中华民族输入了不同的文化因子,从而使中华民族文明具有广阔的包容性。文章内容由浅入深,既表达了作者的文明视野,更展示了作者经过大自然洗礼后的一种理想,一种精神,一种境界。
③再读课文,分析文章结构并概括大意 第一部分:(1—6) 第1段:总写 呼伦贝尔是天下最美的草原。
第2段:写夏季的草原。―――――――
第3段:写草原的林――――――――― 第4段:写草原的歌 第5段:写草原的酒 第6段:写草原的花―――――――――
第二部分:(7—11) 第7段:写作者对生命的感悟
第8段:从历史的角度对草原进行深层次的思考 第9段:从现实的角度对草原进行深层次的思考 第10段: 第11段:
第7课《托起草原》
武汉市盘龙城经济开发区第一中学 汪启洲
第2课时
教具准备:幻灯片、幻灯投影仪、电脑
作 业:见自测
板书设计:
略
时间 教学过程
一、 导向:
1、导语:
复习上课时内容,导入本课目标内容
2、揭示目标:
①品味文章精美的语言,揣摩文中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②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文章的文化内涵,培养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的价值
写的是作者对对生命、文明、历史和民族精神的触摸和体悟。
点明作者的写作意图 写草原
的自然之美
具体描绘美妙的草原风情。 写草原
的人文之美
观和增进民族大团结的思想。
二、讨论:
小组合作探究
过程:学生先独立选择品味点,思考批注,然后在小组内探究、讨论、交流。
1、读课文第二自然段,体会作者如何表现草原的夏季之美?
作者笔下的夏季草原,俨然是一幅风景画:壮阔的草原、无垠的苍穹是背景,婆娑起舞的雨后青草、玉莲般的簇簇白云、黑白珍珠般的牛羊、碧森森绿茸茸的灌木是点缀其间的景物,青、绿、黑、白、棕是五彩斑斓的色调,舞姿曼妙的青草、悠闲自在的牛羊,则使画面充满灵动与活力……这些情境,既是实境的描绘,又给人以想像的空间,可谓是以实写虚,虚实相生。这一段描写,既有客观的物象,又有主观的情意,作者为我们营造了一个虚实相生、动静结合、色彩斑斓、灵动清新的艺术世界。
2、结合课文第二、三两个自然段的相关内容谈谈作者在表达情感上的特点。
作者主要是通过间接抒情来表达自己的情感的。如:“一场新雨……去倾听最原始质朴的语言。”“亿万棵粗细均匀的白桦,……等待着暖融融的夕阳。”表面上看,作者只是在对草原景物作客观的描述,但实际上,作者要表达的是对草原壮阔绮丽风光的赞美和喜爱之情。“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如果不是对所描写的对象寄予深情,就不会有如此细腻生动地描写。青草似有人性,牛羊美如珍珠,白桦好似少女……这该是多么美妙!作者对草原上一草一木深含感情,但不是直抒胸臆,而是通过对景物的进行精心描摹。这就显得委婉、含蓄,韵味悠长。
3、文章第2、3、6自然段所写内容与第
4、5自然段所写内容有何不同?
第2、3、6自然段描绘了草原“诗画般的”自然风光。夏季的草原,风情万种:壮阔的草原、无垠的苍穹是背景,婆娑起舞的雨后青草、玉莲般的簇簇白云、黑白珍珠般的牛羊、绿茸茸的灌木……这一切都如诗如画,令人向往。草原的林,弥足珍贵。
茫茫林海,铺天盖地,排山倒海;株株白桦,丰姿优雅,亭亭玉立。这就使得草原林海既显示出令人惊叹的阳刚之气,又具有玲珑剔透的阴柔之美。草原的花,既耀眼,又聪明。说她耀眼,是因为在茫茫的草原,“从初春的嫩绿到晚秋的黄绿,永远是单一的色调”,而白芍药、红百合、紫飞燕、黄野菊的绽放,如鹤立鸡群,最能吸引人的眼球;说她聪明,是因为“世人皆醉我独醒,万木皆绿我独艳”,这些花“懂得在那里开,为什么而开”,最大限度地展示了生命的价值。因而,她们“是世界上最聪明的花”,富于灵气,惹人喜爱。
第4、5两自然段则展示了草原深厚的人文内涵。草原的歌,音质浑厚,不疾不徐。伴以马头琴凄婉悠扬的旋律、骏马的低嘶和安详的流水,在广袤壮阔的背景下显得更加韵味悠长。她既不同于秦腔的顿挫高亢,也迥异于越曲的流转细腻,她只属于生于斯长于斯的草原人。草原的酒,醇美壮烈,正适合豪爽旷达的草原人的胃口。江南水乡的女儿红,适合有雅兴的文人慢慢品咂,未免太“斯文”;藏域雪山的青稞酒,有珍稀藏红花藏民才有口福享受,未免太高贵。而草原男子有的是豪情,多的是豁达,有美酒,有羊肉,有朋友,甚至是萍水相逢,席天幕地,就可以开怀畅饮。哪怕是烂醉如泥,也决不后悔。
4、课文开头说:“天下最美的草原在呼伦贝尔”,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出了呼伦
贝尔草原的“最美”?
从五个方面写了草原之美:①夏季的草原;②草原的林;③草原的歌;④草原的酒;⑤草原的花。这五个方面又可以分为两个类型:夏季的草原、草原的林和草原的花三个方面写的是草原的自然之美;草原的歌、草原的酒两个方面写的是草原的人文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