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富勤公司财务危机案例

合集下载

企业财务管理失败案例分析

企业财务管理失败案例分析

企业财务管理失败案例分析一、案例背景某企业是一家制造业公司,成立于2000年,主要经营生产和销售电子产品。

在过去的几年里,该企业一直面临着财务管理方面的困境。

本文将对该企业的财务管理失败案例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二、案例分析1. 财务报表不准确该企业的财务报表存在一定的不准确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销售收入记录不准确:企业未能准确记录销售收入,导致财务报表中的销售额与实际情况不符。

- 成本计算错误:企业在计算成本时存在一定的错误,导致财务报表中的成本数据不准确。

- 资产估值不准确:企业对固定资产和存货的估值存在较大偏差,导致财务报表中的资产负债表不准确。

2. 资金管理不善该企业在资金管理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资金流动性不足:企业经常面临资金流动性不足的问题,导致无法按时支付供应商款项或员工工资。

- 资金使用不合理:企业在资金使用方面缺乏合理规划,导致资金被浪费或用于不切实际的投资项目。

- 贷款管理不善:企业未能有效管理贷款,导致贷款利息过高,进一步加重了财务负担。

3. 内部控制不完善该企业的内部控制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财务审计不及时:企业未能及时进行财务审计,导致财务问题无法及时发现和解决。

- 财务监管不严格:企业在财务监管方面存在一定的松懈,导致财务管理失去有效的监督和控制。

- 内部欺诈行为存在:企业内部存在一些欺诈行为,如财务人员私自挪用资金等,进一步加剧了财务管理的问题。

三、解决方案1. 加强财务报表准确性- 建立准确的销售收入记录系统,确保销售额的准确记录和报告。

- 定期进行成本核算,确保财务报表中的成本数据准确无误。

- 定期对固定资产和存货进行评估,确保资产负债表的准确性。

2. 改善资金管理- 制定合理的资金计划,确保资金流动性充足,避免拖欠供应商款项或员工工资。

- 加强资金使用的规划和控制,避免不必要的浪费和投资风险。

企业财务危机预警案例

企业财务危机预警案例

企业财务危机预警案例某公司在某一年财务报表中出现了一些异常情况,引起了投资者和观察者的质疑,从而预警了该企业的财务危机。

以下是一个可能的案例:案例:ABC 公司财务危机背景:ABC 公司是一家制造业公司,专门生产玩具和游戏产品。

它在过去几年中一直保持着稳定的盈利水平,并以其创新的产品在市场上赢得了口碑。

然而,在最近的财务报表中,公司的财务状况出现了显著的下滑。

预警信号:1. 利润下降:在去年的财务报表中,ABC 公司的净利润下降了30%,这引起了投资者的关注。

这种突然下降的利润水平表明了一些潜在的问题,例如市场需求的下降或者成本上升等。

2. 偿债能力下降:ABC 公司的负债率在过去一年内迅速上升。

这表明公司的偿债能力下降,有可能会导致公司无法按时偿还债务。

同时,公司的现金流量出现问题,没有足够的现金储备来应对紧急情况。

3. 存货积压:公司的存货水平在过去几个季度中逐渐上升,积压存货可能导致公司无法及时销售产品,进而影响公司的现金流和净利润。

4. 高额负债:ABC 公司的负债水平过高,占总资产的比例大于50%。

这意味着公司在负债方面存在较大的风险,而且随着利率的上升,公司的债务负担将进一步增加。

应对措施:1. 重新评估业务模式:公司应重新评估其业务模式和产品组合,寻找增加盈利能力的新领域,调整产品线以适应市场需求。

2. 调整成本结构:公司应优化管理,降低生产成本和运营成本,以提高整体盈利能力,并增加现金流。

3. 偿债重组:ABC 公司可以与债权人进行协商,寻求负债重组或延长还款期限等措施,以减轻财务压力。

4. 提升现金流:公司应加强对应收账款的管理,提高现金回收速度,并降低存货水平,以增加可支配现金流。

总结:通过对财务报表的分析,观察者和投资者可以发现潜在的财务危机,并能够推动公司采取相应的措施来缓解和解决问题。

ABC 公司在财务危机预警信号的基础上,可以及时调整经营策略和财务管理措施,从而避免进一步的财务危机。

百富勤公司财务危机案例

百富勤公司财务危机案例

百富勤公司财务危机案例一、成长百富勤于1988年由梁伯韬及杜辉康以3亿元股本共同创办,当时除管理层梁、杜二人占三成半股权外,并有18名外界股东,包括和黄李嘉诚、中信泰富荣智健、越秀、合和胡应湘及资MIM等,股东名单可谓星光。

1989年9月,百富勤以3亿元的资金,从李嘉诚手中购入当时市值14亿元的广生行。

此时百富勤成立只有一年时间。

此项鲸吞交易的成功是在李嘉诚的帮助下完成的。

1994年百富勤买壳上市,股价最高峰时接近20元,至停牌前收市报4.30元。

百富勤业务十年间不断发展,除得多位商贾协助外,与其管理层积极进取的作风有极大关系,梁伯韬与杜辉康两位中心人物主要按地域分工,杜主营欧美及东南亚事务,而梁伯韬则重点是中国,红筹股国企在港集资业务是其所长,因此被冠以“红筹之父”的称号。

早在1990年百富勤已开始挖掘中国概念和“注册概念”。

并首先安排中信泰富买壳上市,在1996年安排上海实业来港上市,其中1997年北京控股上市时万人空港的轰动情景传为一时佳话,也都证明百富勤在90年代积极推动中资企业、国企在港集资的巨大成就。

百富勤由最初3亿元的资本,十年间发展成为拥有240亿元总资产的跨国集团,在东南亚及欧美开有28家分行,扩张之快令市场侧目。

但也由于发展过速在东南亚金融风暴来临,百富勤处处失利。

二、危机1997年7月开始,东南亚开始出现金融危机,货币大幅贬值,股市和房地产价格大幅下调。

香港也不能幸免,在10月底出现了严重的股灾。

东南亚金融危机同时也导致了整个亚洲危机出现信贷紧缩的情况。

在整个金融风暴中,百富勤部分业务出现了一定的亏损,这些业务主要是衍生工具和债务部门业务。

首先,百富勤投资定息债券部门近年急剧膨胀,所发行东南亚债券及票据已逾4亿元港币,这次损失是由于香港股市大跌和亚洲一些主要货种大幅贬值,其中包括借给印尼计程车公司2.6亿美元的贷款。

定期债券部于1994年4月创业,当年亏损3 200万元港币,1995年扭亏并盈余到1.58亿港币,1996年升至3.81亿港币,1997年上半年则获利2.75亿元港币。

对百富勤投资集团破产的思考

对百富勤投资集团破产的思考

学校山东师范大学学院商学院姓名侯加珂学号200922410203专业及班级财务管理0902对百富勤投资集团破产的思考——外汇风险前言:摘要、关键词正文:引言一、名词解释二、百富勤投资集团破产原因分析三、企业外汇管理的方法四、我国外汇现状五、对我国外汇管理的启示六、结语附:参考文献【摘要】世界经济还没有走出美国次债危机的阴影,欧债危机业已接踵而至。

目前我国外汇储备世界第一,在当今这个美欧经济动荡不安的局面,中国不得不对自己巨大的外汇储备安全堪忧。

随着世界五大投行的各自宿命的相继到来,贝尔斯登被摩根大通收购、美林被美国银行收购、雷曼兄弟申请破产保护、高盛和摩根史坦利申请转型为银行控股公司,美国国债的信用评级被标准普尔从“稳定”下调为“负面”,作为美国国债最大债权国的中国,如何妥善应对外汇风险已成当务之急,希望通过对百富勤投资集团破产的分析与思考,能够得到一些启发。

【关键词】外汇储备外汇风险现状措施【引言】百富勤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在成立后的短短几年间,已由最初的3亿港币资本发展为240亿港元总资产的跨国投资银行。

好景不长,1997年爆发了全球金融风暴,东南亚地区遭此影响货币狂泻,而百富勤持有大量亚洲货币债权;同时,汇市的动荡也带来了股市的暴跌,自此百富勤损失过大走向终结,于1998年1月12日下午5时宣告破产。

百富勤的昙花一现时间虽短,但是却是一片启示录。

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这里及一下将要涉及的名词,以便我们更好的理解此案例。

一、名词解释(一)、外汇储备。

1、定义:外汇储备(Foreign Exchange Reserve),又称为外汇存底,指一国政府所持有的国际储备资产中的外汇部分,即一国政府保有的以外币表示的债权。

是一个国家货币当局持有并可以随时兑换外国货币的资产。

2、构成:外汇黄金储备普通提款权特别提款权3、功能:(1)、调节国际收支,保证对外支付。

(2)、干预外汇市场,稳定本币汇率。

(3)、维护国际信誉,提高融资能力。

财务管理制度失败案例

财务管理制度失败案例

一、案例背景某制造企业成立于上世纪90年代,初期以生产电子产品为主,经过多年的发展,逐渐成为国内知名企业。

然而,在2015年,该企业因财务管理制度的失败导致资金链断裂,最终破产倒闭。

二、案例经过1. 管理层决策失误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管理层在投资、融资等方面存在决策失误。

一方面,企业盲目扩张,投资多个项目,导致资金紧张;另一方面,企业在融资过程中,过度依赖银行贷款,忽视了对其他融资渠道的拓展。

2. 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1)财务核算混乱:该企业财务核算不规范,成本、费用核算不准确,导致企业财务数据失真。

同时,企业内部缺乏有效的审计机制,无法及时发现和纠正财务问题。

(2)资金管理不善:企业资金管理混乱,大额现金支出没有经过严格的审批程序,导致资金流失严重。

此外,企业应收账款、存货管理不到位,造成资金占用过多。

(3)内部控制失效: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各部门之间缺乏有效沟通,导致财务管理漏洞百出。

如采购部门与财务部门之间信息不对称,导致采购成本过高。

3. 风险意识淡薄企业在面临财务困境时,管理层风险意识淡薄,未能及时采取措施化解风险。

在企业破产倒闭前夕,企业已出现严重的资金链断裂,但管理层仍未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三、案例启示1. 加强财务管理,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企业应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规范财务核算,加强资金管理,确保财务数据的真实性。

同时,加强内部控制,提高各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作,防止财务管理漏洞。

2. 提高风险意识,防范财务风险企业应提高风险意识,密切关注市场变化和行业动态,及时调整经营策略。

在投资、融资等方面,要谨慎决策,避免盲目扩张和过度依赖银行贷款。

3. 强化内部审计,确保财务合规企业应设立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定期对财务数据进行审计,及时发现和纠正财务问题。

同时,加强对审计结果的运用,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总之,某制造企业的破产倒闭案例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加强财务管理,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提高风险意识,确保企业健康、稳定发展。

财务管理 249-8-4风险管理案例—百富勤

财务管理 249-8-4风险管理案例—百富勤

百富勤的破产—风险管理案例目的:风险管理是现代公司必须面对和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它的重点是那些无法通过保险予以规避的风险。

一般财务理论认为,这部分风险主要包括公司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

经营风险是指由于公司经营的不确定性而使利润产生变化的可能性;一般来说,经营风险取决于宏观经济环境、行业特点等客观外部因素,企业直接控制经营风险的能力相对较弱。

影响经营风险的因素除了宏观环境因素外,还有行业的因素。

研究表明:不同的行业具有不同等级的经营风险。

例如,高科技产品、冶金、汽车等由于投资大,被视为具有较高经营风险的行业;而零售业、食品制造业等由于投资较小,被认为具有较低经营风险的行业。

而财务风险又分为广义和狭义的理解,狭义的财务风险是由于负债而使公司承担的风险,而广义的财务风险则是泛指由于各种因素变化造成公司利润的不确定性。

通过本案例的学习旨在了解防范风险对企业的重要性。

案例实体:百富勤集团公司,是以香港为基地拥有240亿港元资产的跨国集团公司,它以投资银行为主体,是当时除日本外亚洲最大的上市投资银行集团公司。

1997年10月,东南亚金融危机波及香港,引发香港股指暴跌。

百富勤集团上市的20多支认股权证,所需要作对冲的股票数目估值约30亿港元,股灾令百富勤股票损失至少在2亿港元以上。

同时,百富勤公司投资的债券也发生了巨额亏损。

为了解决流动资金的不足,公司管理层决定采用引进战略投资者的财务策略。

11月16日,瑞士苏黎世保险集团的全资公司苏黎世中心集团(ZCI),承诺认购2亿美元的可赎回可转换优先股,认购条件为从公告之日起至认购日止资本市场和百富勤公司的经营状况不会发生重大变化。

认购完成后,ZCI将成为百富勤公司的最大股东,占其24.1%的股份。

12月16日,美国芝加哥银行也根据相同的条款,承诺认购2500万美元的可赎回可转换优先股,并承诺于1998年1月9日向百富勤提供6000万美元的贷款,以解决其1月10日到期债务的支付问题。

香港百富勤倒毕案例分析

香港百富勤倒毕案例分析

三、现金流管理方法
(3)建立控制的指标体系,确定考核标准
企业所有的风险都在财务风险中得到集中 体现。企业的现金流入一旦不足以偿还到 期债务现金被到期债务“挤兑”,企业财 务便掉进了流动性陷阱,并可能招致破产 诉讼。因此建立控制指标对于保障企业的 持续经营从而实现企业的目标是十分重要 的。
一、百富勤破产给我们以哪些启示
4、企业发展需要有超前的眼光 企业的变革之本在于:积极调整企业的“生产关 系”以适应企业“生产力”不断发展变化的需要; 而企业的变革之道则在于:培育包容变革的企业 文化和建立强调效率的规则流程,以使企业永葆 生机和活力。 当我们反思百富勤的兴衰历史的时候,我们就很 难发现这种超前的眼光。如果没有建立完善的治 理结构的超前眼光,即使更多的百富勤奇迹在中 国市场上出现,也会有同样多的百富勤悲剧在中 国市场上演。
二、现金流量管理的重要性
(3)利用现金流量更有利于加强财务控制。
企业的经营活动过程,实质是从现金到物 质,又由物质到现金的过程,通过现金流 量的管理,使企业的现金流动置于监控之 下,有利于杜绝体外循环等弊端,控制现 金的流入、流出,加强财务监控的力度。
二、现金流量管理的重要性
(4)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要求企业在 生产与管理中不断求新、求快,及时调整 产品的生产工艺,以满足消费者千变万化 的要求。
二、现金流量管理的重要性
• 百富勤破产的表象是企业的现金流出现了 问题,因此加强对企业的现金流管理是企 业赖以生存的关键。 • 金流量又称现金流转或现金流动,是指企 业在一定会计期间按照现金收付实现制, 通过一定经济活动(包括经营活动、投资活 动、筹资活动和非经常性项目)而产生的现 金流入、现金流出及其差量情况的总称。
二、现金流量管理的重要性

商业银行倒闭案例

商业银行倒闭案例

• 魔鬼索罗斯 • 1997年3月,当泰国中央银行宣布国内9家财务公司和1家庄房贷款公
司存在资产质量不高以及流动资金不足问题时,索罗新认为千载难逢 的时机已经来;索罗斯及其他套利基金经理开始大量抛售泰铢,泰国 外汇市场立刻波涛汹涌、动荡不宁。泰铢一路下滑,5月份最低跌至1 美元兑26.70铣。泰国中央银行在紧急关头采取各种应急措施,如动 用120亿美元外汇买人秦铢,提高隔夜拆借利率,限制本国银行的拆 借行为等。这些强有力的措施使得索罗斯交易成本骤增,一下子损失 了3亿美元。但是,只要素罗斯对他原有的理论抱有信心,坚持他的 观点正确,他不仅不会平掉原来的头寸,甚至还会增加头寸。3亿美 元的损失根本无法吓退索罗斯,他认为泰国即使使出浑身解数,也抵 挡不了他的冲击。他志在必得。
• 第三波:11月下旬,韩国汇市、股市轮番下跌,形成金融 危机
• 11月,韩元汇价持续下挫,其中11月20日开市半小时就 狂跌10%,创下了1139韩元兑1美元的新低;至11月底, 韩元兑美元的汇价下跌了30%,韩国股市跌幅也超过20% 。与此同时,日本金融危机也进一步加深,11月日本先后 有数家银行和证券公司破产或倒闭,日元兑美元也跌破1 美元兑换130日元大关,较年初贬值17.03%。
• 随着时间的推移,东南亚各国经济过热的迹象更加突出 。各国中央银行采取不断提高银行利率的方法来降低通货 膨胀率。但这种方法也提供了很多投机的机会。连银行业 本身也在大肆借入美元、日元、马克等外币,炒作外币, 加入投机者的行列。这造成的严重后果就是各国银行的短 期外债巨增,一旦外国游资迅速流走各国金融市场将会导 致令人痛苦不堪的大幅震荡。东南亚各国中央银行虽然也 已意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但面对开放的自由化市场却 显得有些心有余而力不足了。其中,问题以泰国最为严重 。因为当时泰国在东南亚各国金融市场的自由化程度最高 ,秦铢紧盯美元,资本进出自由。泰国经济的"泡沫"最多 ,泰国银行则将外国流入的大量美元贷款移入到了房地产 业,造成供求严重并衡,从而导致银行业大量的呆账、坏 账,资产质量严重恶化。1997年上半年,泰国银行业的坏 账据估计高达9000泰铢(约合310亿~350亿美元)。加之借 款结构的不合理,更让泰国银行业雪上加霜。泰国银行业 的海外借款95%属于不到一年的短期借款。

财务管理教学案例105个

财务管理教学案例105个

一、财务管理教学案例(共105个案例)——————王化成主编、教育部重点教材、共73个案例《财务管理教学案例》是面向21世纪教学改革的重要研究成果,是教育部(原国家教委)重点教材。

案例教学法是管理学各专业理论联系实际,进行启发式教学的一种方法。

为了适应教学方法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要求,教育部将《财务管理教学案例》一书列入重点教材。

本书可供高等学校企业管理、财务管理、会计学、金融学等经济管理专业本科生、研究生开设财务管理课程时作为案例讨论的教材,也可作为企业管理人员在职培训或自学的教材。

本书是在广泛搜集资料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编写的,根据案例的内容共分为财务管理基础、企业财务分析、企业筹资管理、企业投资管理、营运资金管理、企业分配管理、企业并购管理和财务管理专题等八篇。

本书题材广泛,内容丰富,结构合理,引人深思。

从案例选材来看,既涉及百事公司、现代集团等国际著名企业,也有四川长虹、燕京啤酒等中国著名企业;从案例内容来看,既涵盖了财务管理的通用业务,也包括了财务管理的特殊业务;从案例类型来看,既有国内外企业的成功经验,也包括一些企业的失败教训;从案例篇幅来看,既有数百字的短小精悍的微型案例,又有数万字的案情复杂的综合案例。

第一篇财务管理基础案例1-1 青鸟天桥财务管理目标案例案例1-2绍兴百大高级管理人员持股案例案例1-3 瓦伦汀商店企业组织形式选择案例案例1-4瑞士田纳西镇巨额账单案例案例1-5 华特电子公司证券选择案例案例1-6 欧洲迪斯尼公司财务计划案例案例1-7 大华公司财务预算管理制度案例第二篇企业财务分析案例2-1 东方公司财务分析案例案例2-2 华特公司财务决算与分析案例案例2-3 厦新电子公司广告费案例案例2-4 湖北兴化关联交易案例案例2-5 两家公司财务信息比较案例案例2-6 南方实业公司财务分析与审计案例…案例2-7 劳力士包装公司企业经营分析案例案例2-8 内蒙古民族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期报告分析案例案例2-9 郑州百文年度财务报告分析案例案例2-10 四川长虹与深圳康佳年度财务报告比较分析案例第三篇企业筹资管理案例3-1 迪斯尼公司发行债券案例案例3-2 AMR公司权益转换为债权的案例案例3-3百事公司资本成本案例案例3-4 飞利浦·瑟菲斯公司资金成本案例案例3-5 实业机械公司筹资案例案例3-6A 钢铁制品公司财务分析与筹资案例案例3-7 东方汽车制造公司筹资决策案例案例3-8 联想航空有限公司负债确认案例案例3-9 航空公司的频繁旅客计划案例案例3-10 原野公司股权变动案例案例3-11 北京水泥厂债权转股权案例案例3-12 长城公司非法集资暨中诚会计师事务所验资案例案例3-13 上海虹桥国际机场股份有限公司发行可转换债券筹资案例案例3-14 燕京啤酒股份有限公司股权变动案例案例3-15 北京首钢股份有限公司发行普通股筹资案例第四篇企业投资管理案例4-1 长春热缩调整资金投向案例案例4-2欧洲隧道项目评价案例案例4-3 波音777项目评价案例案例4-4 东华电子公司合资项目评价案例案例4-5 美多公司固定资产更新案例案例4-6 HN集团放弃建新厂战略规划案例案例4-7 红光照相机厂投资决策案例案例4-8 你愿意将资金投向清华同方吗案例4-9 上海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财务分析及股票投资案例第五篇营运资金管理案例5-1 三株公司财务管理体制与资金营运案例案例5-2 美达俱乐部经营决策案例案例5-3 乔伊斯化工公司应收账款管理案例案例5-4 奇特元件公司存货管理案例案例5-5 金立公司应收账款及存货管理案例第五篇企业分配管理案例6-1 迪玛瓦能源和电力公司的股利政策案例案例6-2 花旗集团股利决策案例案例6-3 吉星公司股息分配案例案例6-4 本德有限公司股利发放案例案例6-5 武汉国资公司对下属公司奖励期股案例案例6-6 上海贝岭股份有限公司薪酬制度案例案例6-7 华远公司的员工持股案例案例6-8 德国电信公司股份制改造与职工持股案例案例6-9 褚时健经济违法违纪案例案例6-10 五星级酒店利用“代理”节税案例案例6-11 CHC投资公司相关费用分配案例案例6-12 A公司房产节税案例案例6-13 申能股份有限公司回购部分国有法人股案例第六篇企业并购管理案例7-1 宝安公司收购延中公司案例案例7-2 佳宝举债并购案例案例7-3 兰陵公司借壳上市案例案例7-4 “一汽”并购吉林轻型车厂案例案例7-5 辽通化工公司资产重组案例案例7-6 梅西公司资产重组案例案例7-7 中策公司兼并国有企业案例第七篇财务管理专题案例8—1韩国现代集团在南非投资与筹资案例案例8—2福仁公司跨国投资案例案例8—3百富勤公司财务危机案例案例8—4海南发展银行倒闭案例案例8—5巴林银行倒闭案例案例8—6浙华百货公司财务危机案例案例8—7巨人集团财务危机案例二、财务管理案例点评—————王化成主编、共18个案例青岛海尔的财务分析案例郑百文的独立董事制度案例青华同方的资本结构和筹资方式选择案例深万科发行可转换债券案例中国民航计算机信息中心的股份制改造案例迪斯尼公司融资投资案例美尔雅资金转移案例申能公司股份回购案例用友软件的高额现金股利分配案例武汉国有资产经营公司期股激励案例上海贝岭股份有限公司薪酬制度案例中远借壳众成实业案例同仁堂分拆上市案例粤美的管理层收购案例方正科技四遭举牌案例大宇集团解体的案例安然破产与公司财务战略选择案例青岛啤酒财务管理综合案例三、财务案例研究——————汤谷良主编、共14个案例案例一华南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治理结构案例二贵州仙酒股份有限公司的改制上市案例三2001年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企业债券发行案例四吴越仪表公司发行可转换债券案例五绿远公司固定资产投资可行性评价案例六上海胜华制药有限公司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案例七山东新华集团全面预算管理案例八东亚石化集团财务公司内部结算中心案例九凌波炼化公司目标利润管理案例十中国华资集团的业绩评价案例十一川江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股利分配方案案例十二华北汽车集团母子公司控制体制案例十三兰岛啤酒集团的购并与扩张案例十四深科新公司出售深佳和公司友情提示:方案范本是经验性极强的领域,本范文无法思考和涵盖全面,供参考!最好找专业人士起草或审核后使用。

香港百富勤破产案例

香港百富勤破产案例

香港百富勤破产案例在香港证券史上,百富勤是港人推崇的白手起家、勇于进取的典范。

1988年,被誉花旗“三剑客”中的杜辉廉和和梁伯韬携手创立百富勤公司,起始资本仅为3亿港元,两人各占35%的股权。

梁伯韬的企业财务专长配合杜辉廉的证券买卖经验,使百富勤劳企业在港投资银行业务领域发展相当活跃。

1989年9月,百富勤用3亿港元资金以杠杆收购方式成功收购当时市值14亿港元的广生行,1990年2月再收购上市公司前泰顺国际,改名为百富勤投资,买壳上市,市值一度逾25亿港元,总资产达240亿港元,在东南亚和欧美拥有28家分支机构。

百富勤的成立有其深远的时代和金融背景。

70年代香港金融空前发达,金融气息已经具备,到1986年联交所加入国际证券交易所联合会获会员资格,标志香港证券业已日臻成熟。

1987年全球股灾风云之后,一支强大的专业管理队伍在港形成,百富勤得于其后,为日后的发展取得了人才基础和经验。

随着众多跨国投资银行和本域投资银行在港成立,香港金融业多元化趋向日益明朗。

这些大的金融环境培养了百富勤的创业天才。

梁伯韬1980年获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回港后进入汇丰银行全资附属机构获多利财务公司从事财务工作。

1985年,梁与后出任联交所行政总裁的袁天凡等几人跳槽入美国万国宝通银行,并一同筹建该行附属的新财务机构万国宝通国际,梁氏出任行政副总裁,杜辉廉任行政总裁。

杜氏于60年代末涉足此业,在伦敦证券经纪业从事,是唯高达证券公司的创办人之一。

70年代,香港股市兴旺,杜氏代表唯高达来港经营,很快红遍香港证券业界。

1984年,万国宝通收购唯高达,并据此建立万国宝通国际,杜效力万国宝通任行政总裁。

杜梁合作,万国宝通国际即在同行业中脱颖而出,参加了多宗大型收购、合并,声誉日隆,杜梁二人皆成为业中名士。

作为投资银行,百富勤率先涉足国内企业在香港上市业务,1992年安排海虹集团、中国海外、中旅香港在港上市,创下认购倍数和冻结资金的记录。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解读及应用指南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解读及应用指南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解读及应用指南》第一讲引言1.纵览世界企业的发展史,一些企业以失败、破产而告终。

请看如下案例:(1)1995年2月,英国巴林银行由于交易员的个人行为在股指期货投资中损失13.3亿美元;(2)1997年日本八百半公司破产;(3)1998年香港百富勤投资集团破产;(4)2001年12月,美国安然公司申请破产保护,后被披露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虚假丑闻;(5)2002年5月,世界通讯公司因财务丑闻事件破产,涉及300多亿美元;(6)2004年,德隆系资金链断裂,被接管;(7)2004年10月,中航油新加坡公司从事石油期权交易,亏损5.54亿美元;(8)2004年12月,长虹集团发布首次预亏财务报告,主要原因是美国AFEX六年累计欠款4.67亿美元,预计无法收回,导致巨额损失;(9)2004年12月,伊利集团高管郑俊怀等5人因挪用巨额公款谋取私利被捕,造成股价大跌;(10)2005年1月,大鹏证券挪用客户保证金,被破产清算;(11)2005年10月,中储铜事件爆出,中国的期货铜交易巨额亏损达数亿美元;(12)2007年4月,农业银行邯郸分行管理员13天偷盗5 100万巨款,银监会介入调查;(13)2008年,美国著名投行贝尔斯登倒闭;(14)2008年9月,美国著名投行雷曼兄弟银行破产;(15)2008年,中信泰富因外汇衍生金融工具而亏损20亿美元;(16)2008年2月,中国海运(集团)总公司韩国釜山分公司.4000万美元运费收入遭该公司财务负责人兼审计负责人截留转移,并携款潜逃;(17)2008年,香港合俊集团因金融危机倒闭;当然,还有:银广夏造假、达尔曼资金黑洞、托普神话,……以上事件原因很多,但都和内部控制有关。

一些集团企业组建集团后,没有达到预先的效率和效果,请看如下案例:【案例1】大德公司是国内最大的公共交通运输集团企业,资产规模百亿元,下属二级子公司140家,涉及公交运输、出租、汽车制造和修理、房地产、广告、旅游、餐饮等各种行业集团总部主要经营城市内公共交通,对下属的运营分公司安排详尽的工作计划,统一拨款,并在每季度进行工作反馈和考评。

3月23日王明夫先生在清华的演讲实录

3月23日王明夫先生在清华的演讲实录

清华财富论坛第82场——王明夫会议时间:2009年3月23日晚会议地点:清华大学会议内容:主持人:尊敬的各位来宾,同学们,朋友们,大家晚上好!聆听嘉宾智慧,梦想启迪未来,欢迎来到清华学子财富论坛第82场活动。

这次活动是由清华大学研究生会主办,经管学院研究生会协办。

希望我们今天的活动能像以往一样带给您新的收获和思考。

我们都知道,投资银行作为一个凝聚着智慧与财富的行业,因为其极具高度的门槛,极具挑战的工作状态但又极其诱惑的薪水回报,一直以来都吸引着全世界的众多人才们。

但2008年9月华尔街金融风暴的爆发一时间震撼了世界,也更震撼了咱们关注投行的朋友们,我们都非常想知道,投行业的本质到底在哪儿?投行业的魅力是否依旧?投行业的发展路在何方?那么,今天我们非常荣幸地邀请到了和君咨询集团的董事长王明夫先生就这一话题进行演讲。

王明夫先生作为资深的投资银行家,堪称“中国式投行教父”,以其多年来的从业实战,他对投行业的独特见解,他对“寒冬”里投行职业发展的深刻洞察,以及他博大精深的商业思想,相信一定会给我们带来一场无以伦比的传道盛宴。

现在就让我们用最热烈的掌声隆重请出今晚的嘉宾王明夫先生!开场白王明夫:有一位博士给我发短信说,王老师好,清华牛人很多,不信鬼神,今天晚上有可能有一些要来领教领教,含有挑战的意味,我现在哆嗦了,如果真挑战我不可能就输了。

我不是高手,真正的高手不会亮相的,到这里讲的人不是高手。

在清华里听到讲的,肯定不是高手。

今天我这么高调的出场,本人非常不自在这种氛围,搞得好象很伟大的样子,这是很可怕的。

一个人不管他做出多大的成绩,实际上他都是凡夫俗子,何况我这个没太大成绩的人,要把这个氛围烘托很伟大的话就会变成非常不自在。

我经常出去讲课会被营造出这样的氛围,我经常会用半分钟的时间把它破坏掉。

以中年男人的见识和大家分享一下看法,你不要带着挑战的心理。

如果你带着挑战心理说明你把这个端起来了,你没有自然,那样是赢不了我的。

香港百富勤公司破产金融风险分析

香港百富勤公司破产金融风险分析

香港百富勤公司破产金融风险分析一、公司概述1发展与扩张1988年,梁伯韬与杜辉廉其在万国宝通银行工作时的上司合资创办私人银行——“百富勤投资有限公司”.百富勤中文取意为“百富寓勤”,而英文Peregrine意为猎鹰.它的创立,也得到了当时不少华人富豪支持.百富勤公司在成立初始时主要从事一些商人业务和证券买卖.成立仅一年的百富勤用3亿的股本收购了市值逾14亿港元的广生行.集团成立不到两年,百富勤已经同时控制了广生行和泰盛集团两家上市公司.1992至1993年,百富勤通过发股注资,大规模引入资金往上海,带动了红筹热.5年的急速发展和扩张,1992年百富勤总资产已达62亿港元,业务范围也扩大到欧美地区以及整个亚太地区.在这一时期,百富勤开始大规模的扩张区域规模.其业务范围已经遍及印尼、菲律宾、韩国、澳洲等地.加速的扩张一方面给百富勤走向更为广阔的市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是也埋下了一些不稳定的因素.2转折与衰落1994年定息债券部门成立,定息债券及票据营业额发展速度惊人.由于“庄家”资金大多来自银行借款,同时债券及票据只能部分地做对冲保值,因此存在一定的潜在风险.1997年6月百富勤选择已经接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援助方案的印尼作为出售超过20亿港元资产以套现的对象.1997年百富勤向印尼一家出租车公司提供亿美元的无担保贷款.不久东南亚金融风暴来临,印尼盾迅速贬值,汇率从1:5000狂跌至1:11000,股市疲软.发债计划落空,出租车公司无法偿付这笔巨额贷款,使百富勤资金周转陷入困境.而百富勤向一家美资银行申请的一笔1月9日到期的6000万美元的短期贷款,因对方得知百富勤应收的2. 6亿美元的巨额贷款不能收回后,表示拒绝安排过渡贷款.1997年下半年,该集团在印尼的借贷和投资将近 6 亿美元,可由于汇率下跌,这些投资和贷款发生了重大损失,加上其它部门的亏损,总损失达10多亿港元,出现严重的现金支付困难.11月百富勤宣布引进苏黎世中心集团作为策略性股东,投资2亿美元认购可赎回可换股优先股,并定于1998年1月9日批准此交易.可是由于亚洲经济面临崩溃,苏黎世中心集团于1998年1月9日宣布取消入股百富勤,从而导致百富勤财务状况进一步恶化.1998年1月百富勤宣布清盘,香港政府委任独立委员会对其清盘进行调查,最后由法国巴黎银行购入业务,组成法国巴黎百富勤.而之前百富勤集团业务是有盈利的,可是就是因为缺少一笔十分短暂的应急贷款而使得这个曾经叱咤金融市场的猎鹰黯然折翼.二、破产的直接原因现金流量的不充足是导致公司破产的直接原因.因为在现金流动性不充足的情况下,企业是存在支付风险的,一旦出现紧急情况,资金链就会崩溃.但是当时百富勤并不注重对风险的管理,为了发展定息债券及票据业务承担了不小的偿还银行贷款的风险,库存债券不断累积.但百富勤期待依靠扩大业务规模来应对现有的支付困难.1997年5月百富勤向印尼出租车公司提供巨额无担保贷款来扩大其包销债券的业务,减少了企业的现金流,并再次大量发行定息债券,现金流动性的风险性进一步增加.而亚洲金融危机的出现使得百富勤陷入信贷风险的危机之中,给了百富勤致命的一击.由于印尼等东南亚国家货币持续大幅度贬值,发行定息债券公司的偿还能力下降,百富勤无力以美元回购此类债券,面临资金严重短缺的困境,百富勤终于出现资债无法相抵的状况,只能宣布破产.三、金融风险分析1管理不善造成的信用风险从债权人百富勤公司内部来看,公司的高层人员对监管不当、风险失控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正是由于管理层没有高度警惕,没有妥善部署金融危机的防范措施,导致公司在金融风暴中失去抵抗力,最终踏上清盘的不归路.公司内部的会计程序、风险管理和内部审计上的基础系统缺陷也导致其倒闭.从债务人的角度来看,贬值货币所在国印尼的紧缩政策、经营部门的违约行为,使得百富勤面临的信用风险大为增加.从外部环境来分析,亚洲金融风暴所带来的外部冲击直接导致印尼公司无法发行债券,形成信用风险.2由亚洲金融风暴引起的市场风险从百富勤1996年至1997年的相关大事件中不难看到,在东南亚国家货币大幅贬值的情况下,集团仍没有及时调整策略,在不利的情况下继续扩张,因而招致大量汇率风险.百富勤于1997年向印尼出租车公司提供了亿美元的无担保贷款,而印尼盾兑美元汇率在亚洲金融风暴中从1:5000狂泻至1:11000,使百富勤在收回外币时少收本币,从而蒙受经济损失.百富勤对东南亚的投资决策上的失误是因为对其未来投资收益的不确定,这种风险属于投资风险.3接踵而至的其他风险百富勤公司的最终衰败也存在一些声誉风险的因素.当初在陷入财务困境后,百富勤也使出了浑身的解术.公司曾出售21亿美元的资产,并广揽合作伙伴以解燃眉之急.瑞士苏黎世集团也曾拟为其提供亿港元的资金成为其大股东.但亚洲金融风波持续不止,印尼盾短期内大幅贬值,使百富勤在印尼的业务几乎全部被套住.苏黎世集团目睹百富勤财务更加恶化的现实,终于取消入股“百富勤”的计划.百富勤因为大量负面评价,出现了客户流失、股东流失等情况,从而难以逃脱清盘破产的最终结局.东南亚国家的金融危机向香港传递,使交易所在的整个系统受牵连而发生剧烈波动,所以百富勤的破产也受到了系统风险的影响.四、事件给我们的启示1企业要保有风险意识.企业应建立并健全现金流风险预防机制,保持一定比例的流动性资产.于此同时,应该建立其他的风险预防机制,在业务扩张和风险控制之间取得平衡.2企业要强化公司治理与信用体系.造成风险管理缺位与虚位的信用失范,在于外部原因的信用体系问题;造成风险管理缺位与虚位的治理失当,在于内部原因的公司治理问题.因此,必须建立相互制衡的公司治理结构.而企业治理结构中对于经理阶层的制约和激励,同时也是保证整个企业平稳运行的基本条件.完善的公司治理与健全的信用体系可以确保有效的风险管理.3企业要加强风险管理.这便要求企业要合理有效的进行风险评估防范和控制.一旦已经定位了企业信息并执行了风险评估,下一步就是要落实控制包括策略、技术和工具来降低这种风险.。

内部控制环境案例分析

内部控制环境案例分析

内控专题案例分析内部控制环境案例分析海尔内控环境案例案例内容:海尔集团的前身是青岛冰箱总厂,是一个濒临倒闭的集体企业。

1984年有员工820人,年生产电冰箱740台,销售收入384万元,固定资产500万元,年亏损147万元。

几年之后,青岛电冰箱总厂获得中国电冰箱生产史上第一枚国优金牌,成为我国家电第一名。

1993年,青岛海尔电冰箱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上市,2000年,海尔总资产40.35亿元,固定资产12多亿元,年销售收入接近50亿元,利润总额4亿多元。

目前,海尔在49个国家和地区拥有18000多个营销点,产品销往87个国家和地区。

海尔在短短20几年内从一个濒临破产的集体企业而成为我国家电行业的龙头老大和国家化公司?良好的内控环境是重要的因素。

一、海尔内控环境:1、管理哲学和文化建设管理层重视内控制度,是海尔内控发挥效用的关键。

海尔坚持管理高质量,不做表面文章,管理制度、标准、程序确定以后必须坚持执行,依法治厂,无一例外。

1984年,一位用户要买一台冰箱,挑出了许多毛病,最后买了一台还有缺陷的冰箱。

客户走后,张瑞敏厂长派人将仓库内所有冰箱翻箱,将70多台有缺陷的冰箱摆在车间让每位职工参观,然大家发表处理意见,大家一致的处理意见是折价卖给职工。

当时一台冰箱的售价是800多元,而职工工资每月是40多元,一台冰箱是职工两年的工资。

张厂长说,今天将这70多台冰箱折价处理给职工,明天就可能出现700多台有问题的冰箱,因为大家认为有问题的冰箱企业可以生产。

他的处理意见是将问题冰箱全部砸掉。

职工在砸冰箱时留下了眼泪。

从此,这种依法治厂的观念根植与职工之心,使职工认识到企业的管理制度要严格执行,这样的制度才有效。

迄今为止,海尔是我国家电企业唯一一家五大产品全部通过ISO9001国际质报体系认证和国内首家通过ISO14001认证的家电企业。

是我国第一家产品在国内就可以获得国际认证的企业。

企业文化有助于在企业职工中形成向心力,使内控制度得以顺利实施。

香港百富勤案例解析

香港百富勤案例解析
查百富勤的报告中表示,没有证据显示百富勤倒闭涉及任何欺诈行为,它倒闭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缺乏有效风险管理、内控体制和完善的财会报告系统。
2百富勤虽然设立了信贷委员会和风险管理部门,但却未能制衡业务部门强大的权力,特别是在经济不景气的时候,追求业绩的目标完全盖过了防范风险的意识,这种脆弱的企业风险管理文化,最终使百富勤的股东和员工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3调查还发现,在金融风暴下,泰国首当其冲,泰铢大幅贬值,期间,印尼盾也大幅下跌了70%,另外,由于利息飚升,百富勤在该区内投资的债券及股票价格暴跌,在短短的数月内,百富勤在该区内业务损失了好几亿元。为了争取业务,百富勤为印尼Steady Safe出租车公司提供了港币2.6亿元的过渡性短期贷款,这笔贷款的金额相等于百富勤资本金的15%,但Steady Safe公司的收入全为印尼盾,随着印尼盾汇价大跌和政府实施外汇管制,Steady Safe根本无法偿还这笔贷款,加上债券股票的损失,使百富勤的财务状况在短时间内急转直下,这反映了百富勤低估了利率和汇价波动的风险,最终导致倒闭收场。

香港百富勤破产案例说明了什么

香港百富勤破产案例说明了什么

香港百富勤破产案例说明了什么1998年1月,香港乃至整个亚洲的经济还在金融风暴的波涛中飘摇之时,一代华资大亨、香港上市公司“百富勤投资”被强制清盘,这一事件及其对本来已经相当脆弱的香港市场的冲击,至今仍令人扼腕叹惜。

那么,从百富勤的冲击波中,我们能够看到公司治理结构方面的哪些缺陷呢?1、董事应当“懂事”并负起相应的责任如果我们把企业视为委托代理的一个长长的链条,那么,董事在这个链条中将占据关键性的地位:一方面,董事受股东的委托;另一方面,董事又代表股东委托经理人员进行经营。

董事是否能够尽职尽责地、诚实地履行自己为投资者服务的职责,直接决定了整个委托代理链条运行的效率。

我们遗憾地看到,百富勤的董事正成为整个链条断裂的直接因素。

2、缺乏基本制衡的经理阶层必然会导致经营上的灾难企业治理结构中对于经理阶层的制约和激励,是保证整个企业平稳运行的两个既互相制约、又互相依赖的方面。

缺乏基本制衡的经理阶层必然会导致其做出损害投资者的行动,对于投资银行这样相对来说要求机制比较灵活的企业来说,投资者往往屈从于经理阶层给予更大自主权的要求,这可能会有利于一个阶段内的业务发展,但却肯定是长远发展的隐患。

如果一个企业内有一个国王,那么,基本的制衡机制从何谈起?在这样的治理结构下,这些超然于制衡之外的经理人员才可能不顾基本的风险管理原则、摈弃内部可能的制衡机制和监控机制进行孤注一掷的冒险;这种冒险在特定的时候可能还会给企业带来巨额利润,但是,在巨额利润之后,是阴险地冷笑着的魔鬼,是负面影响不断扩大的治理结构方面的隐患。

香港百富勤破产案例说明了什么1、改进公司清盘过程中对于债权人的保障措施。

为了保障债权人的利益,在公司发觉不能还清债务时,可以申请为期6个月的还款禁止令,让公司在临时监察人的监查下,进行债务重组或引入新的资金。

2、强化对董事的问责和训练。

附属公司的董事也要向控股公司的董事的职责看齐;要设立有法律地位的、有关公司董事责任的声明;要强化对公司董事的训练,并且为公司董事(特别是附属公司董事)提供董事入门之类的专门知识的手册。

案例百富勤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的倒闭

案例百富勤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的倒闭

案例10:百富勤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的倒闭百富勤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Peregrine Investments Holdings Limited,简称 PIHL)成立于 1988年 9月,由集团主席杜辉廉和董事总经理梁伯韬创办,获得李嘉诚和胡应湘等多位华人大亨的支持。

百富勤初期主要业务是商人银行和证券买卖,之后抓住各种机会积极拓展,尤其投资银行业务发展迅猛。

1994年百富勤定息债券公司成立,此后定息债券及票据的业务发展速度惊人,1995年至 1997年间定息债券收入连续倍增,占集团全部营业收入的比例一直保持在80%左右,定息债券成为百富勤的主要业务和利润来源之一。

但 PFIL喜欢做相对于自身规模来说大得多的大笔交易,并在新发行的证券中经常留有发售不出去的部分,手中的债券库存和衍生产品未平仓合约数逐步增加。

1997年 10月底,即百富勤出现危险信号时,库存债券已高达 11.5亿美元,其中滞压三个月以上的低流动性库存债券有 2.8亿美元,占总库存 25%。

1997年底,即百富勤最后挣扎的那一刻,低流动性债券上升至历史高位 4.1亿美元,占总库存比例高达59%。

问题严重在,那些滞压三个月以上的低流动性债券在集团账目上却依然同其它库存债券一起归入流动性较好的交易类资产,但事实上,按百富勤自己的规定,交易类资产不得持有三个月以上,这些低流动性债券其实已不该划入交易类资产,须在账目上重新分类,划为投资类资产,但遗憾的是,这一政策实际上未被严格执行。

1997年 5月百富勤承诺为印尼一家出租车公司 Steady Safe的参股投资活动提供一揽子资金帮助,在五年内发行总额高达 3.5亿美元的定息债券。

但 1997年 7月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印尼等东南亚国家货币持续大幅贬值,发行定息债券公司的偿还能力下降,百富勤无力以美元回购此类债券,使得现金周转出现困难。

其后百富勤与瑞士苏黎世集团、芝加哥第一银行及其他投资者磋商注资贷款安排,但最终遭到拒绝,香港证监会也曾积极努力为百富勤安排其它紧急援助,但也未能成功,在一整套 "拯救计划"相继流产后,百富勤投资集团无可奈何地于 1998年 1月 13日发出公告申请临时清盘。

企业财务管理案例分析

企业财务管理案例分析

企业财务管理案例分析一公司背景成立时间:1988年底。

创始人:杜辉廉,梁伯韬在香港创办。

发展历程:先后收购广生行和泰盛发展集团。

百富勤通过收购途径一飞冲天,其业务已扩大到亚太区,已成为香港屈指可数的投资银行集团。

主要事件:1996年5月,百富勤安排上海实业(上海市政府在港的窗口公司)上市,还以配售及认股方式在短期内为上实筹措额外资金10亿美元。

1993年,上海石化首次发行H股在全球募股3.44亿美元,百富勤任经办人;广州广船股份4000万美元H股发行,由百富勤任包销商及保荐人。

1994年、1995年,仪征化纤3.07亿美元H股由百富勤任包销商,此外还有哈尔滨动力1.45亿美元H股、东北输变电机制造5800万美元H股等等。

1992年,担当深圳华发B股的全球协调人及国际包销商,任深圳中华1200万美元B股发行的全球协调人;1993年,又任上海大众及上海英雄B股包销商;“金融风暴”二百富勤倒闭的原因2、缺乏基本制衡的经理阶层和企业治理结构中对于经理阶层的制约和激励,是保证整个企业平稳运行的两个既互相制约、又互相依赖的方面。

缺乏基本制衡的经理阶层必然会导致其做出损害投资者的行动,对于投资银行这样相对来说要求机制比较灵活的企业来说,投资者往往屈从于经理阶层给予更大自主权的要求,这可能会有利于一个阶段内的业务发展,但却肯定是长远发展的隐患。

百富勤先后在欧美和亚洲多个国家开设分行。

杜梁二人之分工按区域划分的。

杜辉廉主要负责欧美及东南亚,而梁伯韬主管大中华区。

杜辉廉在主管的业务领域内独断专行,被称为国王。

如果一个企业内有一个国王,那么,基本的制衡机制从何谈起?在这样的治理结构下,这些超然于制衡之外的经理人员才可能不顾基本的风险管理原则、摈弃内部可能的制衡机制和监控机制进行孤注一掷的冒险;这种冒险在特定的时候可能还会给企业带来巨额利润,但是,在巨额利润之后,是阴险地冷笑着的魔鬼,是负面影响不断扩大的治理结构方面的隐患。

中小企业财务管理案例

中小企业财务管理案例

中小企业财务管理案例【篇一:中小企业财务管理案例】中小企业经营机制比较灵活,且具有产品品种丰富、涉及领域广泛等特点,但是现在的企业在财务上都各自有些问题,小编为你带来了企业案例分析的相关知识,这其中也许就有你需要的。

企业财务管理失败案例分析一公司背景成立时间:1988年底。

创始人:杜辉廉,梁伯韬在香港创办。

主要业务:从事于协调本域跨国性的合并与收购计划,以及、直接投资、委托管理、项目、分销等业务。

发展历程:先后收购广生行和泰盛发展集团。

百富勤通过收购途径一飞冲天,其业务已扩大到亚太区,已成为香港屈指可数的投资银行集团。

主要事件:1990年,由百富勤主理集资事项,中国信托投资有限公司购入上市公司香港泰富有限公司,并成立中信泰富有限公司。

1996年5月,百富勤安排上海实业(上海市政府在港的窗口公司)上市,还以配售及认股方式在短期内为上实筹措额外资金10亿美元。

1993年,上海石化首次发行h股在全球募股3.44亿美元,百富勤任经办人;广州广船股份4000万美元h股发行,由百富勤任包销商及保荐人。

1994年、1995年,仪征化纤3 .07亿美元 h股由百富勤任包销商,此外还有哈尔滨动力1.45亿美元h股、东北输变电机制造5800万美元h股等等。

1992年,担当深圳华发b股的全球协调人及国际包销商,任深圳中华1200万美元b股发行的全球协调人;1993年,又任上海大众及上海英雄b股包销商;1996年,包销重庆长安、东方通信、黄山公司,创b股包销商规模之最金融风暴百富勤在1997年7月至10月的损失至少在数亿港元以上(估计近10亿港币)。

在遭到风险、股市下跌的双重打击下,1998年1月12日下午5时,百富勤宣告破产二百富勤倒闭的原因1、主要的原因是公司在及程序、风险管理和内部审计上的基础系统性均不足,反映了百富勤过于重视招揽生意,而忽略提供所需监管系统的公司。

2、缺乏基本制衡的经理阶层和企业治理结构中对于经理阶层的制约和激励,是保证整个企业平稳运行的两个既互相制约、又互相依赖的方面。

企业财务管理失败案例分析

企业财务管理失败案例分析

企业财务管理失败案例分析一、案例背景介绍该案例涉及一家名为ABC公司的中型制造业企业,该公司成立于2005年,主要从事电子产品的生产和销售。

在过去的几年中,该公司一直面临着财务管理方面的困境,导致其业绩下滑,市场竞争力减弱。

本文将对该企业的财务管理失败案例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措施。

二、案例分析1. 财务规划不合理ABC公司在过去的几年中未能制定合理的财务规划,导致资金的使用和分配存在问题。

公司没有对收入和支出进行详细的预测和规划,导致资金的流动性不足,无法满足业务发展的需要。

同时,公司也没有制定合理的投资计划,导致资金被浪费在低效率的项目上,无法实现预期的回报。

2. 资金管理不善ABC公司在资金管理方面存在一系列问题。

首先,公司未能建立起有效的现金流管理系统,导致资金的流动性不稳定。

其次,公司未能妥善处理应收账款和应付账款,导致资金的周转速度较慢,影响了企业的正常运营。

此外,公司也未能有效管理库存,导致资金被占用在滞销的产品上,增加了企业的财务风险。

3. 财务报告不准确ABC公司的财务报告存在一定的准确性问题。

公司未能建立起完善的财务管理系统,导致财务数据的收集和记录存在偏差。

这使得公司无法准确评估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绩效,无法及时发现和解决财务问题。

同时,公司也未能及时编制和提交财务报告,违反了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增加了企业的法律风险。

4. 内部控制不健全ABC公司的内部控制存在一定的问题。

公司未能建立起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导致财务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受到威胁。

公司未能对财务流程进行规范和监督,使得财务操作存在风险和漏洞。

此外,公司也未能建立起有效的内部审计机制,无法及时发现和纠正财务管理方面的问题,影响了企业的稳定发展。

三、改进措施1. 制定合理的财务规划ABC公司应制定详细的财务规划,包括收入、支出、投资等方面的预测和规划。

公司应结合市场需求和企业实际情况,合理安排资金的使用和分配,确保资金的流动性和效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百富勤公司财务危机案例一、成长百富勤于1988年由梁伯韬及杜辉康以3亿元股本共同创办,当时除管理层梁、杜二人占三成半股权外,并有18名外界股东,包括和黄李嘉诚、中信泰富荣智健、越秀、合和胡应湘及资MIM等,股东名单可谓星光。

1989年9月,百富勤以3亿元的资金,从李嘉诚手中购入当时市值14亿元的广生行。

此时百富勤成立只有一年时间。

此项鲸吞交易的成功是在李嘉诚的帮助下完成的。

1994年百富勤买壳上市,股价最高峰时接近20元,至停牌前收市报4.30元。

百富勤业务十年间不断发展,除得多位商贾协助外,与其管理层积极进取的作风有极大关系,梁伯韬与杜辉康两位中心人物主要按地域分工,杜主营欧美及东南亚事务,而梁伯韬则重点是中国,红筹股国企在港集资业务是其所长,因此被冠以“红筹之父”的称号。

早在1990年百富勤已开始挖掘中国概念和“注册概念”。

并首先安排中信泰富买壳上市,在1996年安排上海实业来港上市,其中1997年北京控股上市时万人空港的轰动情景传为一时佳话,也都证明百富勤在90年代积极推动中资企业、国企在港集资的巨大成就。

百富勤由最初3亿元的资本,十年间发展成为拥有240亿元总资产的跨国集团,在东南亚及欧美开有28家分行,扩张之快令市场侧目。

但也由于发展过速在东南亚金融风暴来临,百富勤处处失利。

二、危机1997年7月开始,东南亚开始出现金融危机,货币大幅贬值,股市和房地产价格大幅下调。

香港也不能幸免,在10月底出现了严重的股灾。

东南亚金融危机同时也导致了整个亚洲危机出现信贷紧缩的情况。

在整个金融风暴中,百富勤部分业务出现了一定的亏损,这些业务主要是衍生工具和债务部门业务。

首先,百富勤投资定息债券部门近年急剧膨胀,所发行东南亚债券及票据已逾4亿元港币,这次损失是由于香港股市大跌和亚洲一些主要货种大幅贬值,其中包括借给印尼计程车公司2.6亿美元的贷款。

定期债券部于1994年4月创业,当年亏损3 200万元港币,1995年扭亏并盈余到1.58亿港币,1996年升至3.81亿港币,1997年上半年则获利2.75亿元港币。

然而,专业人士指出支撑其利润激增的原因是营业额的惊人扩展,计算下来其边际利润不足1%。

换而言之,急剧的扩张并没有带来与之匹配的收益,反而积聚了巨大的市场风险。

其次,香港股海风波令百富勤内伤加剧,百富勤上市的20多只认股证,所须作对冲的正股数目估值在30亿元以上,港股十月份过千点的大跌令持股量较多的百富勤损失惨重。

百富勤在1997年9月~10月份决定以裁员方式“止血”,宣布全球裁员275名,占百富勤当时总员工数目不足一成半,当中香港雇员47人,但节省回来的成本与百富勤在金融风暴中的损失相比可谓“杯水车薪”,无济于事。

为了重建市场对于百富勤的信心以及解决流动资金问题,百富勤决定引进策略性投资者。

11月16日,百富勤发布公告,巡捕引进瑞士苏黎世保除集团之全资附属公司苏黎世中心集团(ZCI)作为策略性股东,ZCI承诺认购金额为2亿美元的可赎回可转换优先股,每股为8港币。

在认股完成后,ZCI将持有百富勤24.1%股权,成为单一最大股东,按照协议,ZCI认股条件为ZCI将对进一步调查的结果感到满意以及从公告之日至认购之日百富勤的经营状况或市场没有重大变化。

而百富勤亦定于1998年1月9日召开股东大会批准该项交易。

此后,百富勤又进一步与多家国际及亚洲金融机构接洽并与它们商量有关认购额外可转换优先股的可能性。

12月6日,百富勤宣布,美国第一芝加哥附属公司根据与ZCI相同之条款,认购面值2 500万美元之百富勤可续回可转换优先股。

如果这一切全部兑现,百富勤的财务状况将十分稳定。

三、爆发百富勤管理层为应付暂时困难所采取的对策获得了市场的正面反应。

在宣布ZCI入股协议后,百富勤股价出现止跌回升。

但是,从1997年12月之后,亚洲和香港金融市场情况并没有好转,尤其是从1998年初开始,亚洲金融危机进一步加深,而印尼盾的暴跌可以说是拖跨百富勤的最直接原因。

印尼盾在始于1997年6月的东南亚金融危机中并非首当其冲的受灾者,当时其汇率还维持在2 500元兑1美元的水平。

10月份,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求援款到位后,印尼盾汇率企稳在3 500~~3 600兑1美元之水平,然而,1998年1月初的情势急转直下,由于穆迪及标准普尔公司双双将印尼信用平级降至“垃圾”后,印尼盾在7天内下探至1.1万元兑1美元的新低。

不幸的是,百富勤投资恰恰在印尼有6亿美元的投资,除对印尼计程公司贷款外,还有2亿美元掉期交易及2亿美元发债担保。

印尼盾的剧挫,令百富勤资产负债表有原来的53亿美元下降至32亿美元,其印尼债券形同废纸。

此时,一度以“战略伙伴”形象出现的ZCI及第一芝加哥银行又节外生枝、雪上加霜。

ZCI及第一芝加哥银行于1月6日开始对百富勤进行最后的调查时,ZCI提出,由于亚洲金融危机恶化,部分国家(尤其是印尼)货币继续大幅贬值,需更改入股条件,需要将认股价由每股8港币减为5.75港币,而票面利率由7.5%减至7.25%。

1月7日,媒介广泛报道百富勤借予印尼计程公司的2.7亿美元可能无法收回。

百富勤股价一开始便从每股5港币跌至4.3港币,百富勤管理层当天中午决定暂停股票在香港联交所交易。

而ZCI 更以股价大跌为理由提出更苛刻的条件,要求进一步调低认股价。

1月7日晚,百富勤与ZCI最后终于达成修改条款的协议,根据该最新协议,ZCI承诺在1月13日向百富勤支付1.75亿美元作为收购百富勤企业持有的一些亚洲企业债券的作价,如果日后把这些债券兑现有盈利时,百富勤还可参与分红。

ZCI又以1亿美元认购百富勤的可转换优先股。

同时,为了解决百富勤的短期流动资金问题,美国第一芝加哥银行原则上答应在1月9日向百富勤提供一笔6 000万美元的贷款。

1月8日晚上,双方律师完成草拟有关合同以备签署。

香港时间1月9日凌晨4时左右,第一芝加哥银行通知百富勤不能向百富勤提供那笔6 000美元的贷款,ZCI因而停止谈判,不对百富勤做出投资。

而受ZCI终止协议的影响,第一芝加哥银行也宣布退出认股。

在缺乏ZCI及第一芝加哥银行资金注入以及贷款支持的情况下。

香港时间1月10晨(纽约时间1月9日下午)百富勤无法向某些债权人支付到期债券。

有鉴于此,百富勤所有往来银行已经停止百富勤帐户的支付。

香港证监会也以保障投资者大众的利益为理由,向百富勤集团旗下包括百富勤资金管理等十间公司发出限制通知。

香港联交所决定暂停百富勤证券的会籍,禁止进行买卖,香港联交所则只容许百富勤期货进行平仓活动。

受百富勤财务危机及其他多个不利消息的影响,香港股市于1月9日下跌,恒生指数创出1995年来的新低,大市跌破8 800点,比1997年10月风暴的谷底还要低,最后以8 940点收市,全日跌354点,跌幅为3.89%,而1998年的6个交易日的累积跌幅亿达17%。

全球股市当日进一步恶化。

1月9日星期五,伦敦金融时报指数跌98点,跌幅约2%;纽约道琼斯综合指数跌222点,跌幅为2.85%;伦敦恒生参考指数跌513.8,跌幅为5.8%。

1998年1月12日,对于百富勤是一个黑暗的日子。

下午5时许,被称为港式“泰坦尼克号事件”的百富勤财政危机正式有了结果:百富勤委托罗兵咸会计师事务所作为清盘人,进入法律程序,开始清盘,这意味着百富勤公司宣告破产。

它象一只炸弹投入香港股市,恒生当天一度跌破8 000点大关。

四、挣扎事实上,在清盘的前前后后,百富勤曾多方奔走,希望能绝处逢生。

在百富勤管理层看来,从解决百富勤财务危机和维持香港金融危机的稳定角度来看,需要的是一个及时而又彻底的办法。

它不只是简单的解决流动资金和偿还短期债务的问题,而是一个包括解决流动资金、注入资本以及引进强有力的大股东等几方面的一揽子方案。

为此,百富勤曾拟定了一个重组方案,即以其控股的上市公司广生行为骨干,将百富勤原有的企业融资证券买卖和全球销售网络等部门注入广生行。

这些被称为大中华业务的部门既是百富勤自成立以来最核心的业务,亦是此次危机中保全较好的部分。

上述方案有如下几方面的优点:(1)百富勤的证券业务与生息债券部门历来独立运作,此次尽管受到拖累,基本没伤筋动骨。

如果新的投资者增加对这部分的投入,应可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

(2)广生行一直是一个业务和财务状况均十分稳健的上市公司,以其做载体,有助于确定重整业务后的广生行的价值。

(3)相对而言,市场对百富勤投资下属的债务等业务最担心,将其剥离,可较大限度地省去重整和投资工作所花的时间、精力和财力。

(4)投资银行业务最为重要的是人才资源,百富勤重组对维持和利用已有的人才大有裨益。

应该说,百富勤的这一方案是较为理想的,即使无法实施,百富勤仍愿退而求其次,将旗下证券业务整体出售给第三方,以期挽救这部分优质资产。

然而,百富勤在寻求投资人的过程中却屡屡碰壁。

据港报报道,百富勤曾与中银集团及美国国际集团(AIG)接触,AIG因为百富勤已知的负债过高及未能确定实质负债而退却;中银集团在核查账目后仍愿出价收购,但百富勤主席杜辉廉认为购价过低,可能低过清盘价而拒绝出售。

此后,百富勤在向香港金融管理局求助时遇到的是较低调的答复。

香港业界人士估计,金融管理局从三方面考虑拒绝了百富勤的求助。

一是由于百富勤内部及香港证券监督系统的有效运作,其客户及大多数投资者并不会受到较大损失;二是作为证券公司而非银行,百富勤的倒闭并不能构成对整个金融体系的冲击;三是对于象百富勤破产这类的市场行为,金管局认为作为管理者不便插手干预。

金融局称,百富勤事件不会在根本上影响香港的经济基础。

五、影响百富勤内部的研究报告称,在现阶段亚洲金融危机尚未减退之际,百富勤的破产对香港的金融体系及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会带来负面影响。

首先,百富勤过去5年在香港证券市场交易量连续居于前5名,1997年有望跃居第一。

由于其举足重轻的地位,以及其与业内其他证券行、商业银行所存在的巨额业务往来,百富勤的倒闭很有可能令上述机构遭受财务损失。

一些中、小机构甚至还会出现倒闭、产生骨牌效益。

百富勤认为,有必要警惕对冲基金趁机狙击香港的联系汇率制度。

其次,百富勤在协助中国企业的融资的业务一直做得较为出色。

据统计,自1998年开始在香港上市的国企股中,百富勤担任了其中6只的保荐人,并承担了仅有的两种(上海石化及广东科龙)在二级市场配股集资的安排。

在红筹股的发展和推动上,百富勤也扮演了先锋角色。

仅1997年,由其牵头替红筹股集团集资额近150亿港币,为红筹股集团集资总数的40%。

再有,由于香港金融体系的开放性及中国市场的吸引力,大量外资证券行在过去十多年来已在香港建立据点,并逐步取得了在香港证券市场中的主导地位,而百富勤这股力量对外资行起到了抗衡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