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典诠释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或专业代码:0501Z1)
一、学科概况与学科范围
经典诠释学是对经典文献进行深入细致的义理诠释为特点的学科。经典诠释学的学科内涵是指,综合采用文史哲多学科知识,用梳理、注解、还原、重构、解构等方法,对东西方文明中的经典文献进行多层次、多角度诠释的实践活动和诠释方法论研究。
经典诠释学的具有如下特征:第一,经典文本所蕴涵的人文精神。人类文明中的经典文本都是往圣先贤在其生活世界中获得的生命体验的凝结。这些文本都具有深刻的社会政治内涵、形上学内涵和人性论内涵。在历史的筛淘中,这些文本之所以成为经典,又是因为它们通过解释者与文本的参与互动,塑造着特定的文化系统。基于经典文本在文化体系中的根本性地位,对它们的诠释势必以凸显其中的人文精神为特征。第二,综合性是经典诠释学的重要特征。经典诠释学强调综合利用文史哲多学科的知识来服务于经典文献的注解和释读,进行跨学科的研究,将有助于克服这种现代视域的局限,有助于整体理解和阐释文化传统中的人文精神。最后,时代性是经典诠释学的又一重要特征。经典诠释学是以东西方文明传统中的经典原著为研究对象,通过阐发其中的思想内涵和人文精神,为当下问题提供思想资源的一门学科。在价值多元化、思想流派纷杂的当下语境中,充分发挥诠释者的主动性,对经典文本进行与时俱进的研究和诠释,是经典诠释学为现实生活提供合理参照和依据的作用机制。与西方古典学“复活古典世界”的学术理想不同,也与清代考据学“为学问而学问”(梁启超语)的治学路径不同,注重时代性构成了经典诠释学的重要特征。
经典诠释学的理论基础是古典学、诠释学和意义理论。
汉语学界的“古典学”一词,译自英语中的classics或classical studies,古典学的特征:第一,古典学的基础和核心是古典语文学,它包括古典语言和文献学,涉及语法、词汇、方言、格律;校勘、考证、作品真伪、创作年代、作者身份等方面。第二,在古典语文学的基础上,进行经典文本的诠释,这种诠释必须置于文本所属的历史和文化情境,它强调在学者身上培养“百科全书精神”。第三,古典学的目标在于用学术的方法来复活那个已逝的世界。
诠释学,亦可称为解释学、阐释学、释义学,译自hermeneutics,词根hermes源自古希腊语,含义是神的消息。广义上讲,诠释学是指对于文本的意义的理解和解释的理论,涉及哲学、语言学、文学、文献学、历史学、宗教、艺术、神话学、人类学、文化学、社会学、法学等多个领域。狭义上讲,诠释学指局部诠释学、一般诠释学和哲学诠释学等学术流派。局部诠释学泛指各个文本的注释,包括法律、《圣经》、文学作品等等。一般诠释学是对文本的理解和解释的一般方法论研究,其目的是建立普遍的方法论。哲学解释学泛指对理解和解释现象的各个层次的研究,是对方法论、对理解中的意识形态的作用以及对不同形式的解释的范围和假定的哲学反思。
意义理论。意义问题的探究开始,语言哲学家和逻辑学家们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意义理论。现代西方哲学更是将意义理论作为自己的根本问题,英美分析哲学从弗雷格开始,一直到后来的语用学转向,不论是指称论、观念论、行为论、证实论还是真值条件论等,都是围
绕着意义问题进行探讨;欧陆哲学则把生存论、诠释学应用于意义研究领域,使得意义理论研究在当代呈现出语用分析、生存论、诠释学等多维深入的局面。
经典诠释学的学科范围:经典诠释学的内容涵盖了东西方文明中的重要典籍的诠释性研究,也涵盖了在现今学科建制中划归给文学、哲学、历史学等学科对经典文献的诠解。经典文本的综合性决定了经典诠释学与这些相关学科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其中,它与哲学一级学科下的中国哲学、外国哲学和文学一级学科下的中国古代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等二级学科关联度最高。其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经典文献的翻译,经典文献的梳理和注解,经典文献的义理阐释,经典文献的传承和历史效果研究,重要论题在经典文献传统中的演变研究,中西方经典比较研究,诠释方法论研究,经典文献的人文精神和价值取向研究等。下面是对经典诠释学与其的学科关系进行的梳理。
我校的“经典诠释学”是2013年设置在“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点下的目录外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我校试图通过“李蒸经典诠释研究中心”、甘肃省“经典诠释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经典诠释学”二级学科博士点等学术和科研平台,整合学术资源,组织跨院系的师资力量,改变现有的学科体制,探索有弹性的选拔、培养与评价机制,综合西方诠释理论和中国传统经典注疏方法,为西北师大和国家造就一批富有时代意识与创新精神的复合型人才。
二、培养目标与基本要求
经典诠释博士生全面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充分了解本学科的前沿动态和发展趋势,并能开展独立、深入、富有创新意义的学术研究工作,在某一学术领域取得一定的成绩。获得本学科博士学位者应是具有创新思维的高级专门人才,具备在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的哲学、文学或相近学科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的能力,也能适应其他相关领域的工作。
1、具备本学科博士学位应有的专业知识和能力。了解和熟练掌握本学科的研究范式和研究方法,熟悉相关的学科,学术视野开阔。把握相关学科的总体发展趋势,能与外国学术界交流,至少有一门外国语能达到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的水平。
2、具备本学科博士学位应有的学术素质和学术道德。对本学科的基础理论有深刻理解,具有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有高远的学术理想和学者的社会责任感。掌握本学科相关的知识产权、学术伦理等方面的知识,遵守国家有关政策法规,恪守学界公认的学术道德以及本学科专业共同遵守的科学研究、论文写作、论文署名、文献引用、学术成果、学术批评、学术评价等诸多方面的规范。严于自律,杜绝学术失范、学术不端和学术腐败。
3、具备本学科博士学位应有的基本学术能力。具备自觉的学习意识及很强的学习能力,能准确、敏锐地把握和发现本学科的重点和疑难问题,独立思考、慎思明辨,刻苦钻研;具备学术鉴别能力,密切关注本学科领域的国内外研究状况、前沿动向,具备较强的学术甄别意识和判断能力,能在尊重学术伦理、学术规范和他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科学地进行取舍,不断提高学术素养,扩大研究视野,开展前沿性、创新性的科学研究工作;科学研究能力,发现和提出具有学术价值和意义的研究问题或课题,根据研究的需要,融会贯通所研究方向的各分支领域,综合利用、积极吸收其他人文、社会、自然科学的相关知识、理论和研究方法,博采众长,推陈出新;学术创新能力和学术交流能力,具备较强的汉语口头表达能力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