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窑洞民居的建筑特色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窑洞民居的建筑特色

摘要:窑洞成为黄土高原地区居民的最佳居住建筑形式是黄土高原的自然环

境和地理特征和人们的生活习惯共筑的结果。窑洞的演变过程和类型展现了黄土

高原地区居民生活习惯的演变。从而成为了中国古代建筑中穴居建筑形式的现在

遗存。在窑洞建筑中能看到黄土高原居民豪放粗犷的性格中又充满了细腻质朴。

窑洞的实用性、坚固性和美观性非常突出的表现了窑洞民居的建筑特色。

关键词:窑洞民居;类型;特性;建筑艺术;窑洞建筑群

中国古代建筑的地域特色明显,由于东西南北自然环境、气候条件、建筑材

料的差异,当地居民根据这些情况,按照各自生产和生活的需要与习惯,创建了

互不相同的建筑,并在长期发展中形成独特的地域特色。作为中国民居中的一个

典型代表,也是中国黄土高原地区的代表民居之一,窑洞的地域特色和其建筑艺

术是十分具有代表性的。窑洞的历史演变、窑洞的类型、窑洞的特性和建筑艺术,处处都展现着窑洞民居独特的地域特色。本文也是想通过对窑洞民居的建筑特色

的整理,让更多人了解窑洞。

1、窑洞民居的演变和类型

窑洞是中国黄土高原地区的代表民居建筑之一。黄土高原地处中国西北部,

主要包括陕西、山西、甘肃、青海、宁夏、河南等省份的部分地区,面积40万

平方千米,占世界黄土分布的70%,是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这里气候干燥、

降雨稀少、植被稀疏;黄土地表层疏松多孔,质地均匀,易开挖,有良好的耐久性;再加上流水侵蚀和风力吹蚀作用,呈现出千沟万壑、支离破碎的地貌。由于

这些因素,窑洞成为了黄土高原居民的最佳选择。

1.1窑洞的演变过程

窑洞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的穴居时代。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到中国

建筑的两个起源——“土”和“木”。

由于地理气候条件影响,南方地区即长江流域,气候潮湿炎热,多由平原山

地和丘陵组成,人们居住首要解决通风凉爽、防潮防雨、防虫蛇。南方居住建筑

由最初的“巢居”发展到半靠山坡的房屋,最后发展为地面的“干栏式建筑”即“吊脚楼”。南方的建筑发展最终形成了“木”的建筑风格——轻巧、精细,薄

薄的墙壁、薄薄的屋顶、开场通透的门窗、高高翘起的翼角、精致细密的装饰。

而我国北方地区即黄河流域,气候干燥寒冷,黄土覆盖,土地贫痔。人们居

住首要考虑保暖防风沙,原始人类生产水品低下,天然洞穴便是他们最早居住的

地方,周围厚厚的土石把洞内和洞外的空气隔绝,起到了天然的保温隔热作用,

冬暖夏凉。接着,洞穴生活慢慢转变为从地面往下打洞的穴居,上面盖好屋顶,

不再依靠天然山体洞穴;接着转变为半穴居,最终发展为地面土建筑。北方建筑

形成了一种“土”的风格——厚重、敦实,有着厚厚的墙壁、厚厚的屋顶、小小

的门洞、比较平缓屋顶翼角、粗犷的装饰。

西北黄土高原地区的气候、土质等条件,当地人民在穴居基础上创造了窑洞

这一居住形式,以穴居为原型的民居伴随着人类文明和社会的发展,始终适应着

人类居住生活,一直沿用至今,也就是今天的窑洞民居。

1.2窑洞的类型

窑洞是一种特殊的“建筑”,不是用“加法”而是以“减法”即“减”去自

然界的某些东西而形成的合用的空间。窑洞民居是黄土高原上居民的传统居住方式,,人们因地制宜,融合自然,根据地貌地形、风土习俗等创造出各种不同形

式的窑洞。根据建筑布局和结构形式,可以把分为靠崖式、下沉式和砌筑式三种

基本类型。

1.2.1靠崖式。可以称为靠崖窑,显而易见,这种窑洞一般是利用天然崖壁,横向挖掘而形成的洞穴,每洞宽约3-4米,深5-9米,,洞穴高度约2-3米余,

窑顶挖成圆拱形,进口安上门窗就可以形成一间住房。可以将并列的几个窑洞横

向打通联成一体;也可上下做二层,内部打通联成一体。若窑洞前有空地,还可

在窑洞前修建房屋,形成窑洞与房屋围合的四合院式。因为黄土高原山地较多,

所以这种形式的窑洞最为常见。

1.2.2下沉式。又称地窑。在没有山坡、沟壁可利用的情况下,农民利用黄

土的特性,就地挖一个方形地坑,然后四周壁上开凿窑洞,形成地下四合院。并

在窑洞一角落开凿出一个斜坡,供居民上下通行。为解决用水问题,院内设有出

水通井。外地人有称它为“地下的北京四合院”。

1.2.3砌筑式。也叫箍窑。箍窑不是真正的窑洞,是在平地上以砖或者土坯

按照发卷方式建造的独立性窑洞,卷顶上敷土做成平顶房。箍窑可为单层,可为楼,若上层也是箍窑则称“窑上窑”,若上层是木结构建筑,则称为“窑上房”,独立式窑洞也是价格较为贵的建筑。

2、窑洞的建筑特性

林徽因说过“一种好建筑必须含有以下三要点:实用、坚固、美观”。实用

是指要符合当地居民的生活习惯,能够保障居民的普通生活,或者有一些生活功能;坚固是指能保持相当永久,在暴雨狂风等自然灾害有一定的抵抗力;美观是

指要有自然美丽的外表,给人以舒适的感觉。

2.1实用

窑洞建筑所需要的材料——黄土,取之方便,而且黄土土质不一,为黄土高

原着一代代人提供了多种建筑方法。生长在黄土高原这一区域的世世代代人民经

历了遇见黄土——认识黄土——利用黄土——改造黄土等一系列认识——实践——认识的过程才创造出窑洞这一能够适合当代人居住的建筑形式。这里的人贯彻“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方式,根据黄土地质层的特点而选择合适的地方开凿洞穴,依山靠崖、随坡就势。如果没有可以利用的山坡和沟壑,就深潜土塬,在地

面乡下凿土挖洞,修建窑洞。挖出的土居民也物尽其用,铺垫场地,造坯垒墙,

可以说窑洞建筑的过程也是十分实用的。

黄土窑洞冬暖夏凉,节能环保,是黄土高原地区居民适宜的居住保障。黄土

高原地处黄河流域,气候干燥寒冷,土地贫痔,而黄土在此时的作用就显得十分

重要。黄土有蓄热、隔热的功能,从古时的天然洞穴便可知厚厚的土石把洞内和

洞外的空气隔绝,起到了天然的保温隔热作用,而窑洞也正是如此,窑洞被包裹

在厚厚的土层中,是天然的居住场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