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头医学院临床麻醉学教案06吸入全身麻醉

合集下载

《临床麻醉学》教案

《临床麻醉学》教案

《临床麻醉学》教案第一章:麻醉前准备与评估1.1 教案目标:理解麻醉前患者的全面评估的重要性。

学习患者的病史采集和体检要点。

掌握麻醉前药物的使用原则和注意事项。

1.2 教学内容:麻醉前评估的重要性。

患者病史采集的方法和内容。

麻醉前体检的要点。

麻醉前药物的使用和副作用。

1.3 教学活动:讲授麻醉前评估的重要性。

示范患者病史采集和体检的流程。

分析麻醉前药物使用的案例。

第二章:局部麻醉技术2.1 教案目标:掌握局部麻醉的原理和常用药物。

学会局部麻醉技术的操作步骤。

了解局部麻醉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2.2 教学内容:局部麻醉的原理和分类。

常用局部麻醉药物的特点和用途。

局部麻醉技术的操作步骤和要点。

局部麻醉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2.3 教学活动:讲授局部麻醉的原理和分类。

演示常用局部麻醉药物的使用方法。

演练局部麻醉技术的操作步骤。

讨论局部麻醉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案例。

第三章:吸入麻醉3.1 教案目标:理解吸入麻醉的原理和常用药物。

学会吸入麻醉技术的操作步骤。

掌握吸入麻醉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3.2 教学内容:吸入麻醉的原理和常用麻醉气体。

吸入麻醉技术的操作步骤和要点。

吸入麻醉并发症的类型和处理方法。

3.3 教学活动:讲授吸入麻醉的原理和常用药物。

演示吸入麻醉技术的操作步骤。

分析吸入麻醉并发症的案例并提出预防措施。

第四章:静脉全身麻醉4.1 教案目标:掌握静脉全身麻醉的原理和常用药物。

学会静脉全身麻醉技术的操作步骤。

了解静脉全身麻醉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4.2 教学内容:静脉全身麻醉的原理和分类。

常用静脉全身麻醉药物的特点和用途。

静脉全身麻醉技术的操作步骤和要点。

静脉全身麻醉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4.3 教学活动:讲授静脉全身麻醉的原理和分类。

演示常用静脉全身麻醉药物的使用方法。

演练静脉全身麻醉技术的操作步骤。

讨论静脉全身麻醉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案例。

第五章:麻醉监测5.1 教案目标:理解麻醉期间的患者监测的重要性。

学习常用麻醉监测技术和方法。

第六章 吸入麻醉

第六章  吸入麻醉
④ 回路内有麻醉气体以外的气体蓄积: a.氮的蓄积,因此,在紧闭式麻醉并用 N2O时,首先应将麻醉机回路及肺内的氮 排出,麻醉前用10L/min的氧去氮3min, 可达到置换95%的气体。b.一氧化碳的蓄 积,但一般都是轻度增加,不致引起组织 缺氧。c.吸入麻醉药代谢产物甲烷、丙 酮等的蓄积。
6 吸入麻醉诱导
MAC(minimal alveolar concentration)
即肺泡最小有效浓度,指挥发性麻醉药 和纯氧同时吸入时在肺泡内能达到50%的 病人对手术刺激不会引起摇头、四肢运动 等反应的浓度。
理想的吸入麻醉药物要求
1. 不燃烧、爆炸; 2. 室温容易挥发; 3. 麻醉强度大; 4. 血溶解度低,可控性好,诱导、苏醒快 5. 体内代谢少; 6. 不增加心肌的应激性,能与肾上腺素同
5.呼吸管
其作用为转运呼吸环路或回路中氧气和麻 醉气体等气体。为减少管腔阻力,呼吸管 口径宜大而不过长。
6.呼吸活瓣
其作用使麻醉机内的氧气和麻醉气体等循一 定的方向流动。也可借助活瓣装置使空气 或氧气与麻醉气体混合吸入,然后再通过 活瓣呼出,排于大气中。
7.二氧化碳吸收器
在密闭式或半密闭式的装置中,吸气和呼 完全或部分与大气隔绝,呼气则通过钠石灰 或钡石灰把其中二氧化碳吸收。
难点 吸入麻醉深度的方法和标准以及常用的吸入 麻醉装置。
Definition of
麻醉药经呼吸道吸入,产生中枢神经系统抑 制;使病人意识消失而致不感到周身疼痛, 称为吸入麻醉
History of Anesthesia
W.T.G. Morton and Anesthesia
October 16, 1846 Triumph
图7-2 无重复吸入麻醉装置

医学吸入全身麻醉专题课件

医学吸入全身麻醉专题课件
深麻醉时少于40
三、麻醉期间的观察和管理
三、麻醉期间的观察和管理
三、麻醉期间的观察和管理
三、麻醉期间的观察和管理
三、麻醉期间的观察和管理
小结
1.麻醉药经呼吸道吸入,产生中枢神经系统抑制使患者意 识消失而不感到周身疼痛,称为吸入全身麻醉
2.MAC(minimal alveolar concentration)即肺泡最小 有效浓度,指挥发性麻醉药和纯氧同时吸入时在肺泡内 浓度能使50%的患者对手术刺激不会引起摇头、四肢运 动等反应的浓度
3.采用循环紧闭式麻醉机,新鲜气流量<2L/min为低流量 吸入麻醉,是目前最常用的吸入麻醉方式
小结
4.吸入麻醉管理中呼吸系统管理的首要任务是保持呼吸道 通畅
5.缺氧和二氧化碳蓄积,对呼吸和循环的影响很大,处理 不及时可引起严重后果。许多麻醉意外都直接或间接与 缺氧和二氧化碳蓄积有关
谢谢观看
吸入全身 麻醉
重点难点
吸入麻醉药临床评价指标 常用的吸入麻醉装置及吸入麻醉方法 吸入麻醉时呼吸道的管理要点 吸入麻醉期间的观察与管理
概述
概念:麻醉药经呼吸道吸入,产生中枢神经系统抑制, 使患者意识消失而不感到周身疼痛,称为吸入全身麻醉 ,简称吸入麻醉(inhalation anesthesia)
(五)低流量吸入麻醉
(五)低流量吸入麻醉
(五)低流量吸入麻醉
(六)吸入麻醉诱导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第三节 吸入麻醉期间的观察与管理
目录
一、麻醉前准备 二、临床麻醉深度监测 三、麻醉期间的观察和管理
一、麻醉前准备
麻醉前器械准备
二、临床麻醉深度监测
二、临床麻醉深度监测
二、临床麻醉深度监测

临床麻醉学第6章吸入麻醉药与吸入麻醉

临床麻醉学第6章吸入麻醉药与吸入麻醉

血-脑屏障
一、常用吸入麻醉装置
1.气 源(Gases)
中心供气
高压氧气瓶
高压N2O瓶
2.流量计(Flow meters)
流量计
3.蒸发器(Vaporizers)
Enflurane
Isoflurane
Sevoflurane
4.贮气囊(Breathing bag)
贮气囊
5.呼吸管(Anesthetic breathing system)
概 念:
高流量吸入麻醉:新鲜气流>4L/min 低流量吸入麻醉:新鲜气流<2L/min
特 点:
半紧闭式或紧闭式
优 点:
减少手术室污染,节约吸入麻醉药 保持湿度和温度 增加对病人情况的了解 较易发现回路故障
缺 点:
N2O麻醉时,监测氧浓度< 30%时易缺氧 吸入气浓度不易控制 回路内有麻醉气体以外的气体蓄积 麻醉机
junction Effects on ICP and EEG
1.可控性
较静脉麻醉药好 与血/气分配系数有关 氧化亚氮(N2O)、地氟烷、七氟烷
2.麻醉强度
与麻醉药的油/气分配系数有关 MAC(minimal alveolar concentration) 甲氧氟烷,油/气分配系数最高,达825,麻醉强
常见原因及处理:
舌根后坠。托下颌,置入口咽或鼻咽通气道 分泌物多。吸引,预防(抗胆碱药) 返流、误吸
重在预防,禁食水,胃肠减压,H2-组胺拮抗剂,清醒插/拔管 重建气道,纠正低氧血症(PEEP),支气管冲洗/气管镜检查,
激素,抗生素,支持治疗
喉痉挛与支气管痉挛。去诱因,加深麻醉,解痉 术前存在的梗阻。麻醉前制定方案,做好应急准备 医源性呼吸道梗阻。麻醉前检查,麻醉中观察

《临床麻醉学》教案

《临床麻醉学》教案

《临床麻醉学》教案第一章:麻醉前评估与准备1.1 教学目标了解麻醉前评估的重要性,掌握患者一般情况及特殊病史的询问方法,熟悉麻醉前检查及准备。

1.2 教学内容1.2.1 麻醉前评估的意义及目的1.2.2 患者一般情况及特殊病史的询问1.2.3 麻醉前检查的项目及重要性1.2.4 麻醉前的准备工作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讨论、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1.4 教学评估通过课堂提问、小组讨论及案例分析,评估学生对麻醉前评估与准备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第二章:局部麻醉2.1 教学目标掌握局部麻醉的原理、方法及应用,了解常见局部麻醉药物的特点及不良反应。

2.2 教学内容2.2.1 局部麻醉的原理及分类2.2.2 常用局部麻醉方法及操作技巧2.2.3 局部麻醉药物的选择及用法2.2.4 局部麻醉的不良反应及处理2.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示范、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2.4 教学评估通过实践操作、课堂提问及案例分析,评估学生对局部麻醉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第三章:全身麻醉3.1 教学目标熟悉全身麻醉的原理、方法及管理,掌握常见全身麻醉药物的特点及不良反应。

3.2 教学内容3.2.1 全身麻醉的原理及分类3.2.2 常用全身麻醉方法及操作技巧3.2.3 全身麻醉药物的选择及用法3.2.4 全身麻醉的管理及注意事项3.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示范、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3.4 教学评估通过实践操作、课堂提问及案例分析,评估学生对全身麻醉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第四章:椎管内麻醉4.1 教学目标掌握椎管内麻醉的原理、方法及应用,了解常见椎管内麻醉药物的特点及不良反应。

4.2 教学内容4.2.1 椎管内麻醉的原理及分类4.2.2 常用椎管内麻醉方法及操作技巧4.2.3 椎管内麻醉药物的选择及用法4.2.4 椎管内麻醉的不良反应及处理4.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示范、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4.4 教学评估通过实践操作、课堂提问及案例分析,评估学生对椎管内麻醉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包头医学院《麻醉解剖学》教案

包头医学院《麻醉解剖学》教案

包头医学院《麻醉解剖学》教案一、课程简介1. 课程名称:麻醉解剖学2. 课程性质:专业核心课3. 学时安排:总学时数为32学时,其中理论学时24,实验学时8。

4. 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麻醉学的基本理论,熟悉人体各部位的麻醉方法和技巧,为临床麻醉实践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麻醉解剖学基本概念解析麻醉与解剖学的关系,理解麻醉解剖学的研究内容与意义。

2. 麻醉药物的分布与作用介绍常用麻醉药物的药理特性、作用机制及其在体内的分布。

3. 局部麻醉技术详细讲解常用局部麻醉药物、注射技术以及常见部位的局部麻醉方法。

4. 神经阻滞技术分析各种神经阻滞方法的适应症、操作技巧及并发症预防。

5. 静脉全身麻醉阐述常用静脉全身麻醉药物的特点、诱导与维持方法,以及注意事项。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基本概念、理论知识,分析案例。

2. 演示法:展示麻醉解剖学相关图片、视频,进行实际操作演示。

3. 讨论法:组织学生针对典型病例进行分析讨论,提高临床思维能力。

4. 实践操作:学生在实验室进行局部麻醉和神经阻滞技术的操作练习。

四、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考察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占总评的30%。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技能、分析能力,占总评的30%。

3. 期末考试:测试学生对麻醉解剖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占总评的40%。

五、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麻醉解剖学》教材,以及其他相关辅助资料。

2. 实验室:提供局部麻醉和神经阻滞技术操作的实验室环境。

3. 多媒体教学:运用PPT、视频等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4. 临床实践:组织学生参观手术室,了解麻醉实践中的应用。

六、教学安排1. 第1-4周:麻醉解剖学基本概念、麻醉药物的分布与作用。

2. 第5-8周:局部麻醉技术、神经阻滞技术。

3. 第9-12周:静脉全身麻醉。

4. 实验课:在第6、8、10、12周进行,共计8学时。

七、教学目标1. 理解麻醉解剖学的基本概念,掌握各类麻醉药物的药理特性及作用机制。

吸入全身麻醉技术

吸入全身麻醉技术

吸入全身麻醉技术吸入全身麻醉是利用一定的设备装置使麻醉气体通过肺泡进入血液循环,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而产生全身麻醉效应的一种麻醉方法。

由于其实施需要相应的设备和装置及操控技术,故只有熟练掌握吸入麻醉的基本概念与操作系统的人员,方能将吸入麻醉技术安全有效地应用于临床。

第一节吸入麻醉技术的设备一、麻醉机简介麻醉机是实施吸入麻醉技术不可缺少的设备,其发展过程为提供高质量吸入麻醉管理的关键。

它从简单的气动装置发展至晚近相当完善的麻醉工作站,从单一送气系统发展至复合型监控反馈系统,使吸入麻醉技术也因此向更加高效、安全、可控的方向发展。

(一)麻醉机基本组成部件1. 气源O的进气管道,甚至根据需要提供空气进气现代麻醉机一般都含有氧气、N2口。

O、(1)压缩气筒:压缩气筒是活动式的气体来源,一般医院均有氧气、N2,以及空气等压缩气筒。

压缩气筒要求有完整的标签明确说明所贮气体,应CO2有不同的接头阀门,称为轴针系统,可防止在连接过程中出现错误;同时,气筒出口应有压力调节器,以调整进出气筒的气体压力。

(2)中心供气系统:多数医院均已有中心供气系统,主要是氧气,目前国O中心供气系统。

中心供气系统可提供连续、稳定的供气,内亦有较多医院设N2但必须时刻保证其压力及流量充足、准确,以免造成意外。

(3)压力调节器:也称减压阀,通过减压阀可向通气回路提供低而稳定的压力,一般保证压力在0.3~0.4mPa。

(4)压力表:是连接在气筒阀和减压阀之间的压力提示装置,所指示的是压缩气筒内的压力。

2. 流量计装置流量计可精确控制进入气体出口的气流。

常用的流量计有悬浮转子式和串联型流量计。

打开气源后,可调节旋钮,气体通过流量管,使活动的指示浮标显示,可得知通过流量控制阀门的流量,流量管上的刻度提示气流速度。

3. 流量控制阀门由流量控制钮、针形阀、阀座和阀门挡块组成,处于麻醉机的中压系统与低压系统之间。

调节流量控制阀门可调节进入气道的气体流量。

昆医大临床麻醉学见习指导07吸入麻醉

昆医大临床麻醉学见习指导07吸入麻醉

见习07吸入麻醉一.目的要求(一熟悉常用的吸入麻醉方法(二了解常用的吸入麻醉装置(三了解循环紧闭式吸入麻醉的操作及注意点二.见习学时:3学时≡.见习方法:进手术室见习,或观看录相、幻灯。

四.见习内容:(一吸入麻醉方法根据病人吸气,呼气是否与大气相通、呼出气重复吸入程度及有无CO2吸收装置将吸入麻醉分为四种:开放式、半开放式、半紧闭式、紧闭式。

见“吸入麻醉方法”表。

1.开放式有开放点滴法、冲气法及无重复吸入法三种。

开放点滴法:用带边槽的金属线面罩,覆以4—8层纱布,将挥发性吸入麻醉药滴到面罩的纱布上,让病人吸入,面罩内吸入麻醉药浓度与点滴速度、通气量大小有关o此法过去常用于乙酸麻醉,氟烷,甲氧氟烷、安氟酸,也常用于小儿麻醉。

冲气法是将氧和麻醉蒸气的混合气体吹入呼吸道,设备简单、机械无效腔及呼吸阻力小。

上述两种方法因污染手术室空气,不能辅助呼吸,因此目前己不使用。

无重复吸入法:吸气和呼气活瓣构成一体,无效腔及呼吸阻力小,适用于婴幼儿,能进行辅助及控制呼吸。

吸入麻醉方法吸入气呼出气重复吸入Co2吸收装置所用装置举例开放完全或大部分来自大气完全或大部分呼向大气无或极少无金属丝面罩开放半开放大部分由麻醉装置提供大部分呼向大气一部分无“T”型管半紧闭由麻醉装置提供部分呼向大气一部分有麻醉机减压阀门BainS回路紧闭与大气隔绝相同不呼向大气全部有麻醉机2 .半开放式MaplesonA、B、C、D、E系统均为半开放式,A、B,C、D均有活瓣。

有自主呼吸时选用A系统,控制/辅助呼吸时可用D系统。

“T型管(属于M叩IeSOnE系统因无呼吸囊及活瓣,呼吸无效腔及阻力小,适用于婴幼儿麻醉,"T”形管一端与气管导管连接,另一端与氧气或氧气一N20连接,可用于自主呼吸,亦可用于辅助/控制呼吸。

M叩OeSonF系统是由改良的“T”管加一贮气囊构成。

3 .半紧闭式用循环紧闭式麻醉机时,逸气活瓣开放在一定程度,呼出气一部分经此活瓣排出,一部分通过C02吸收器,再与新鲜气体混合后被重复吸入。

包头医学院《麻醉解剖学》教案

包头医学院《麻醉解剖学》教案

包头医学院《麻醉解剖学》教案一、课程简介1. 课程名称:麻醉解剖学2. 课程性质:专业核心课3. 学时安排:共计32学时,理论课24学时,实验课8学时4. 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麻醉学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巧,为后续临床麻醉实践打下坚实基础二、教学内容1. 麻醉解剖学基本概念2. 麻醉解剖学常用术语及解剖结构3. 神经系统麻醉解剖学4. 心血管系统麻醉解剖学5. 呼吸系统麻醉解剖学三、教学方法1. 讲授:讲解麻醉解剖学的基本概念、术语及解剖结构,分析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的麻醉解剖学特点2.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病例,探讨麻醉过程中应注意的解剖学问题3. 实验操作:观察解剖标本,熟悉常用麻醉部位的解剖结构,掌握相关麻醉技术四、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考察学生的出勤、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占总成绩的30%2. 考试成绩:理论考试,占总成绩的70%五、教学进度安排1. 课时分配:麻醉解剖学基本概念及术语:4学时神经系统麻醉解剖学:8学时心血管系统麻醉解剖学:8学时呼吸系统麻醉解剖学:8学时案例分析及实验操作:8学时2. 教学计划:第1-4周:麻醉解剖学基本概念及术语、神经系统麻醉解剖学第5-8周:心血管系统麻醉解剖学第9-12周:呼吸系统麻醉解剖学第13-16周:案例分析及实验操作六、教学资源1. 教材:《麻醉解剖学》教材,供学生课后自学及复习使用。

2. 解剖标本:用于实验课教学,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麻醉解剖学结构。

3. 多媒体教学:利用课件、视频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麻醉解剖学知识。

七、实验教学内容1. 神经系统麻醉解剖学实验:观察脑干、脊髓等解剖结构,了解神经系统麻醉相关部位。

2. 心血管系统麻醉解剖学实验:观察心脏、血管等解剖结构,了解心血管系统麻醉相关部位。

相关部位。

八、实验教学方法1. 指导教师讲解:实验前,指导教师讲解实验目的、内容和方法,确保学生明确实验要求。

2. 学生自主观察:学生分组观察解剖标本,记录重要解剖结构。

吸入全身麻醉药ppt

吸入全身麻醉药ppt

血/气分配系数越小越好,代谢率越小越好。Pbr(脑组织中麻醉药的分压)与麻醉深度有关。
临床意义:
*
血/气分配系数(溶解度)小,肺泡麻药浓度增加可以更快,麻醉的诱导和苏醒都快! 反之,则相反; 常用吸入麻药的血/气分配系数,按其相对溶解度从小到大排列: 地氟醚:0.42 < N2O:0.47 <七氟醚:0.69 < 异氟醚:1.4<安氟醚:1.8<氟烷:2.5 <乙醚:12.0 <甲氧氟烷:15.0
1
2
min
Fi :2%
Fi:1%
吸入麻醉的时间-肺泡药物浓度关系曲线
浓度效应:
肺泡内的麻药,被流经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所摄取时,肺泡混合气内的麻药浓度就会 。此时,肺毛细血管所摄取麻药的速度趋于减慢,以增加肺泡内麻药的浓度。
这种减慢摄取以提升肺泡内麻药浓度的现象,称之为“浓度效应”。
(三) 吸入麻药的分布: 全麻药脂溶性较高,能进入神经细胞内, 全麻药的分布量与组织器官的血流供应量有关: 休息状态下,脑血流量54ml/min/100g脑组织 , 肌肉血流量3-4ml/min/100g肌肉组织,脂肪更少。全麻药进入脑组织比肌肉和脂肪更快。
理化性质与麻醉深度的调控:
*
MAC(最低肺泡浓度);
( 二)血/气分配系数(溶解度)。


MAC相当于ED50(半数有效量),是效价强度,单位vol%(容积%)。
MAC(最低肺泡浓度):
概念: 指在一个大气压下,能使50%病人痛觉消失的肺泡气体中全麻药的浓度。或称之为1 MAC。
临床意义: 对不同吸入麻药作比较; MAC值愈低,麻醉性能愈强。 MAC值愈高,麻醉性能愈弱。 常用吸入麻药的MAC值(由低 高): 氟烷:0.77% , 异氟醚:1.15, 安氟醚:1.70, 七氟醚:2.05, 地氟醚:6.0 , N2O:104.0

吸入全身麻醉

吸入全身麻醉

苏醒后注意事项
1.全麻手术后会经常发生呕吐,应及时将头偏向一侧,清除口腔呕吐物,以免误吸的发生。 2.患者回病房后应常规鼻导管吸氧或面罩吸氧,以防止低氧血症的发生。 3.继续常规做心电监护仪的监测。 4.刀口疼痛或术中所插导尿管的刺激可导致术后高血压发生。有效的术后镇痛及对症处理是必要的。 5.其他:声嘶咽痛、肌肉疼痛、心肌梗死、肺炎、肺栓塞都有可能发生。术后数小时或数日的监测是提高围 术期安全的必要手段。 6.术后镇痛泵的正确使用。
1.入室前排空膀胱,危重病人或复杂大手术均需留置导尿管,观察尿量。
2.嘱咐病人早晚刷牙,饭后漱口,有松动龋齿或牙周炎者需经口腔科诊治。入室前应将活动假牙摘下,以防 麻醉时脱落。
麻醉方法
吸入麻醉药维持:经呼吸道吸入一定浓度的吸入麻醉药,以维持适当的麻醉深度。目前吸入的气体麻醉药为 氧化亚氮,挥发性麻醉药为氟化类麻醉药,如恩氟烷、异氟烷等。由于氧化亚氮的麻醉性能弱,高浓度吸入时有 发生缺氧的危险,因而难以单独用于维持麻醉。挥发性麻醉药的麻醉性能强,高浓度吸入可使病人意识、痛觉消 失,能单独维持麻醉。但肌松作用并不满意,如盲目追求肌松,势作非常方便。但苏醒期,会导致体内儿茶酚胺及其他应激细胞因子分泌过多,交感神经系统兴 奋而发生躁动恶心呕吐,发生率为50%-80%。表现为兴奋、不安静、哭闹及恐慌等,其确切机制仍然不十分清楚, 可引发低氧血症,使大脑缺氧,呼吸中枢兴奋,即产生意识模糊、定向力障碍及躁动不安。对婴幼儿的发育大脑 及精神健康非常不利。
吸入全身麻醉
介绍
目录
01 麻醉前准备
03 麻醉风险
02 麻醉方法 04 苏醒后注意事项
吸入麻醉是指挥发性麻醉药或麻醉气体由麻醉机经呼吸系统吸收入血,抑制中枢神经系统而产生的全身麻醉 的方法。吸入麻醉药在体内代谢、分解少,大部分以原形从肺排出体外,因此吸入麻醉具有较高的可控性、安全 性及有效性。

包头医学院临床麻醉学教案07静脉全身麻醉

包头医学院临床麻醉学教案07静脉全身麻醉

授课教案(理论)L一般介绍静脉麻醉的概念、静脉麻醉分类方法。

2.重点讲授丙泊酚静脉麻醉的麻醉方法、适应症、禁忌症、并发症。

3.一般介绍氯胺酮麻醉、芬太尼静脉麻醉、咪达噗仑静脉麻醉、依托咪酯静脉麻醉和右美托咪定静脉麻醉。

难点:丙泊酚静脉麻醉的麻醉方法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式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板书设计(提纲):第七章静脉全身麻醉第一节概述一、静脉麻醉的特点二、静脉麻醉的分类三、监测下的麻醉四、静脉全身麻醉的药物输注系统第二节丙泊酚在静脉麻醉中的作用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时间分配等): 第七章静脉全身麻醉一、芬太尼特点:•脂溶性高,镇痛效应强,约为吗啡的75-125倍•单次注射起效快,作用时间短。

•不抑制心肌收缩力,循环影响轻微。

适应症及麻醉方法:•全身麻醉诱导:3-5ug∕kg•全麻维持:l-3ug∕kg.min•心脏及大血管手术的麻醉:总量50-100ug∕kg注意事项:•循环系统:心率减慢。

•呼吸系统:呼吸中枢的直接刺激;延迟性呼吸抑制;呼吸遗忘•肌肉僵直•恶心、呕吐二、舒芬太尼特点:•镇痛效应强,强度为芬太尼5-10倍。

消除半衰期短、镇痛持续时间长,为芬太尼的2倍。

•更适合于心血管手术麻醉。

缺点:与芬太尼相似应用方法:•麻醉:大剂量8-50ug∕kg用于心胸外科、神经外科;中剂量2-8ug∕kg用于较复杂普通外科手术;低剂量0∙12ug∕kg用于全麻诱导及门诊小手术。

•给药方法:三种三、瑞芬太尼特点:•超短效阿片类镇痛药,消除半衰期9分钟。

•镇痛强度同芬太尼。

•作用时间短,恢复快,无蓄积。

•不依赖肝肾代谢应用:•全麻诱导:2-4ug∕kg•维持:O.25-2ug∕kg.min并发症:呼吸抑制、恶心呕吐、肌肉僵直术后疼痛发生早为其特点。

第四节氯胺酮在静脉麻醉章的应用讲授法10分钟特点:唯一可以产生强效镇痛作用的静脉全身麻醉药。

•麻醉方法:•单纯氯胺酮麻醉•肌肉注射法:主要用于小儿短小手术•常用剂量:4—6mg∕kg,2岁以内6—8mg∕kg;•药效特点:2-—5分钟起效,维持30分钟追加½-1/3静脉注射法:首次剂量1—2mg∕kg药效特点:维持10-—15分钟静脉滴注法:0.1%浓度静脉氯胺酮复合麻醉:主要是与强镇静而弱镇痛的药物复合,减少不良反应与并发症。

包头医学院临床麻醉学教案05全身麻醉的基本概念

包头医学院临床麻醉学教案05全身麻醉的基本概念
5其他方法
全麻维持
进入全身麻醉至停止应用麻醉药
全麻维持注意事项
1避免诱导维持脱节
2了解和关注手术进程
3维持麻醉深度避免苏醒延迟和术中知晓
4做好呼吸管理
5关注肌松
6及时处理术中情况
全麻苏醒
停用麻醉药至病人完全清醒拔出气管导管
第二节 全麻深度的判断
全麻深度的判断
麻醉气体检测:
临床指征:
血压、心率、汗腺、泪腺、肌张力等
具体病例的分析。
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制作图表、图片,电脑、投影仪
板书设计(提纲):
全身麻醉的基本概念
第一节 全麻的诱导、维持、苏醒
全身麻醉概念:
全身麻醉要求:
意识消失、镇痛良好、肌松适度、应激反应控制、内环境稳定、麻醉深度适当
全麻诱导
风险:
循环系统并发症:高血压、心律失常
呼吸系统并发症:误吸、梗阻
插管并发症:困难插管
原因:
强抑制药的应用
用药剂量大
少数病人对麻醉药物高敏
生理平衡受到干预
全麻诱导过程
全麻诱导注意事项
1安静
2用具和病人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备充分,记录监测数值
3仰卧位开放静脉
4面罩吸氧
5给药量、速度均应循序渐进
6保持呼吸道通畅
7据病人和技术设备情况选择合适的诱导方式
全麻诱导方法
1静脉快速诱导
2吸入诱导
3保持自主呼吸诱导
4清醒插管后再行诱导
叶任高 陆再英 主编《内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6版)
教学目的:
1、掌握:全麻诱导、维持的概念及全身麻醉诱导常用方法
2、熟悉:全麻苏醒期注意事项及全麻深度的判断
3、了解:现代麻醉中全麻深度的监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授课教案(理论)
多媒体课件
板书设计(提纲):
第六章吸入全身麻醉
吸入全身麻醉的概念及特点:
第一节吸入麻醉药的临床评价
第二节常用吸入麻醉装置及吸入麻醉方法
一、常用吸入麻醉装置
二、常用吸入麻醉方法
第三节吸入麻醉期间的观察与管理
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时间分配等):
第六章吸入全身麻醉
吸入全身麻醉的概念及特点:讲授法5分钟
第一节吸入麻醉药的临床评价讲授法30分钟
一、可控性:与血气分配系数有关
二、麻醉强度:与油气分配系数有关
与MAC相反
MAC:最低肺泡有效浓度
挥发性麻醉药和纯氧在一个大气压下同时吸入时在肺泡内能达到50%的病人对切皮刺激不会引起摇头、四肢运动等反应的浓度。

三、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主要是抑制,增敏
四、对呼吸系统的影响:呼吸抑制与药量有关
五、对运动,终板的影响:肌松作用,易于控制
六、对颅内压和脑电图的影响:
升高颅内压,抑制EEG
理想吸入麻醉药的要求:
•不燃烧、不爆炸
•室温下容易挥发
•麻醉强度大
•血液溶解度低,可控性好,诱导及苏醒快
•体内代谢少
•不增加心肌的应激性,能与肾上腺同用。

对心肌无明显抑制作用•肌肉松弛
•能抑制过强的交感神经活动
•对呼吸道无刺激作用,可扩张支气管
•不致脑血管扩张
•对肝肾无毒性
各种吸入麻醉药的特点:
•氟烷
•氨氟烷及异氟烷
•七氟烷及地氟烷
•氧化亚氮
第二节常用吸入麻醉装置及吸入麻醉方法讲授法35分钟
一、常用吸入麻醉装置
•主要是蒸发器(挥发罐)及流量计
•气源
•贮气囊
•呼吸管
•呼吸活瓣
•二氧化碳吸收器:
•吸收剂:钠石灰及钢石灰
二、常用吸入麻醉方法
方式:
•根据重复吸入程度:开放;半开放
•有二氧化碳吸收装置:半紧闭;紧闭
•还有其他分类:如MoyerS分类与储气囊与重复吸入有关
具体方法:
•开放式:点滴法;充气法;无重复吸入法
•半开放式:根据有无活瓣、贮气囊、呼吸管、新鲜气体的流入位置分为以
下几类
•MaplesonA:有活瓣,自主呼吸时
•MaplesonB:有活瓣
•MaplesonC:有活瓣
•MaplesonD:有活瓣,控制呼吸
•MaplesonE:,阻力小,婴幼儿
•MaplesonF:较E有优点
•缺点:高流量造成浪费及手术室污染,长时间使用可以引起气道干燥。

半紧闭式:逸气活瓣部分开放
•优点:容易控制麻醉药浓度
•缺点:浪费麻醉药及污染室内空气,在低流量时或吸入氧浓度不高时可引起缺氧•L与麻醉机漏气机理相似;2.氧化亚氮麻醉更明显
紧闭式:呼气时全部呼出气体通过二氧化碳吸收剂,再与新鲜气体混合后备重复吸入。

•有优点,也有缺点。

•低流量吸入麻醉:目前临床多用
•低流量:新鲜气体吸入小于lL/min
•高流量:大于4L∕minu
•低流量吸入麻醉
•优点:减少污染;保持湿度和温度;增加对患者情况的了解,表现在肺顺应性和回路内容积的关系。

•缺点:使用N20时需监测氧气浓度;吸气浓度不易控制;需要合适的麻醉机;回
路内有麻醉剂和氧气以外的气体。

吸入麻醉诱导:
•适应症:不宜用静脉麻醉及不易保持静脉开放的小儿。

•禁忌症:体壮者及嗜酒者。

•诱导方法:七氟烷
•慢诱导:
•快诱导:
第三节吸入麻醉期间的观察与管理讲授法35分钟
一、麻醉前准备:应做好
•访视病人
•制定方案
•准备器具、药物
•核查患者
•开放静脉通道
二、麻醉深度监测
目前:根据呼吸、循环、眼征、及体动反射等将麻醉深度分为浅麻醉;手术期麻醉;深麻醉
•脑电双频指数
•边缘频率
•燧指数
•HRV
三、麻醉期间的观察和管理
•临床观察:
•生命体征:呼吸、血压、脉搏、尿量、CVP.SpO2、血气分析、体温、ECG、脑电图等
•呼吸:保持呼吸道通畅为基本原则。

呼吸:
1.呼吸道梗阻
■临床表现:呼吸囊、胸腹呼吸幅度减少;吸气时三凹征、反常呼吸;辅助呼吸肌呼吸肌鼻翼扇动;吸气时喉头和气管拖曳现象;呼吸杂音增强;脉搏增速、血压增高、皮肤青紫;烦躁不安。

■原因:最常见为舌后坠;反流误吸;喉痉挛和支气管痉挛、机械性梗阻
2.呼吸衰竭:
循环:
•常规通过听诊心音的改变、血压、脉搏、脉压差以及每小时尿量的变化衡量循环系统的功能。

•ECG:可提前捕捉到循环异常征象
•有创动脉监测:实时血压;动脉血气
•Swa∏-ganz导管:心输出量意识及对各种刺激的反应:
体温:
体位:
缺氧及二氧化碳蓄积
小结:
本章主要讲授了吸入麻醉的概念;常用吸入麻醉药的特点。

重点介绍吸入麻醉药的临床评价,MAC的概念及临床意义,吸入麻醉期的观察和管理。

一般介绍常用吸入装置和方法。

复习思考题:
吸入麻醉期间的观察与管理。

下次课预习要点:
如何进行丙泊酚静脉麻醉?
教研室意见:
教研室主任(组长)签字:
授课实施分析及改进:
本章完整系统地讲授了吸入麻醉的概念;常用吸入麻醉药的特点。

重点介绍吸入麻醉药的临床评价,MAC的概念及临床意义,吸入麻醉期的观察和管理。

突出了重点与难点,运用讲授法与启发式教学,理论联系实际,提高了学生对所讲内容的认识,但在理论授课同时还要多增加一些临床实例分析,如能增加吸入麻醉实施的视频等材料,将更有利于同学们对理论知识更好的理解与掌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