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5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优质教案

合集下载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教案-5_生态系统的稳定性_教学设计_教案_1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教案-5_生态系统的稳定性_教学设计_教案_1

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1、阐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2、举例说明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

3、简述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

2. 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阐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2、教学难点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的概念。

3. 教学用具4. 标签教学过程【导入】课堂导入展示目标教师:在前面我们学习了生态系统的结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以及信息传递。

我们知道对于一个生态系统来说,既含有非生物成分,也含有生物成分,各种成分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会发生一定的变动,那么这样一些变动会不会引起这个生态系统发生一个很大的波动呢?那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解决这个问题,也就是学习有关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教师:我们来看新课标对本节提出的要求,请同学们一起诵读本节的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PPT展示)学生:(诵读PPT展示内容)【活动】合作探究一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及自我调节能力教师:带着新课标对本节的重要要求,请同学们将教材翻到109页,结合教材109、110页内容,小组合作完成探究一内容。

(PPT展示探究内容)学生:小组交流,合作完成探究一内容。

教师:请第XX小组派代表完成第一个内容。

学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的相对稳定的能力。

教师:请坐,请同学们在教材上找到该概念,并一起诵读。

学生: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叫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板书)教师: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所具备的一种抵抗和维持原状的能力,这种能力表现在“保持或恢复”两个方面,因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应该包括两方面,也就是说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包括两种类型的稳定。

我们将生态系统保持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叫做抵抗力稳定性,而我们将生态系统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状态的能力则称为恢复力稳定性,所以说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包括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两方面。

教师:概念中生态系统的自身结构是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食物链、食物网;生态系统的功能是指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

必修三第五章第5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教案

必修三第五章第5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教案

第五章第5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生物必修三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五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内容,课中讲述了什么是生态系统稳定性、如何才能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以及破坏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因素这三方面内容,主要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爱护环境的环保意识。

本节内容既涉及前面所学的生态系统相关部分的知识,又是对教材始终贯穿的精神——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终结诠释。

目的在于培养人们尊重自然发展规律,寻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途径。

因此,上好本节课的知识,对学生、乃至环境的发展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说出什么是生态系统的稳定性;(2)通过分析生态瓶、草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概述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3)简述生态系统稳定性破坏的原因。

2.能力目标:(1)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初步具有收集和利用课内外图文资料及信息的能力;(2)解读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曲线图,培养处理信息和获得新知识的能力;(3)养成相互合作、自主学习的能力;(4)锻炼学生的知识迁移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形成对影响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因素关注,养成尊重生态系统自身规律的习惯,树立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观点(2)形成生命科学价值观,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协调发展的观点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破坏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因素。

难点:生态系统维持稳定性的原因。

四、学情分析学生已经接触过一些生态学知识,如今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学习新的内容,为本节授课提供一定的知识基础。

但课中的一些知识点如:生态系统的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等比较抽象,需要学生进行知识迁移和综合分析,因此在知识的掌握上还存在很大的难度。

高二年级学生已开始从具体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喜欢接受新鲜事物,在一定生物学的经验基础上,能充分完成课前的准备工作,能够找寻到周围存在有关生态学的现象。

本节课应从学生的主体性出发,创造充分机会让学生拥有成功的喜悦,在和谐的氛围中探究并完成教学任务,让学生主动学习,学有所获。

高中生物第5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5.5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生物第5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5.5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
五、课堂小结
六、作业和预习
完成课时作业本“课时作业二十”
3
1
30
6
4
1
检查预习情况,为讲解新课铺垫。
导入新课,口述学习目标
讲授分析,掌握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
当堂训练,检测知识运用
总结本课学习内容,学生记忆相关知识点。
布置下节课的预习任务
教学反思
5.5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教学目标
阐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举例说明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
重点
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
难点
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教学过程
时间
设计意图
个人备课
检查预习
检查世纪金榜自主预习【75】完成情况。
二、导入新课以问题探Fra bibliotek导入三、推进新课
1、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概念:生态系统所具有的_____或_____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
(2)原因: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_________能力。
2、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1)基础:___________。
(2)局限性: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_____的。
(3)自我调节能力的大小:生态系统的组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反之则越弱。
四、课堂训练
例: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在一块牧草地上播种杂草形成杂草地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
B.在一块牧草地上通过管理提高某种牧草的产量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
C.在一块牧草地上栽种乔木形成树林后,其恢复力稳定性下降
D.一块弃耕后的牧草地上形成灌木林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
答案:B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5节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教案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5节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教案

班级某某学号[学习目标]1阐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2举例说明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

3阐述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4设计并制作生态缸,观察其稳定性5认同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重要性,关注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学习重点]阐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学习难点]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的概念。

问题探讨:见课本P109为什么森林、草原和苔原这些生态系统在受到干扰后,仍能保持相对稳定呢?[自主探究]一.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概念生态系统具有的自身结构和功能的能力,叫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二.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生态系统之所以能维持相对稳定,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

1实例:①河流:河流受到轻度污染时,可通过、和很快消除污染,河流中生物种类与数量受到严重影响。

②森林:当害虫数量增加时,食虫鸟由于食物丰富,,这样害虫种群数量就会受到抑制。

2.自我调节有正反馈和负反馈调节。

其中,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3.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

当超过了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生态系统也就难以恢复了。

三.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

另一方面是。

(一)抵抗力稳定性1.概念: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结构功能的能力。

2.核心是:“抵抗干扰,保持原状〞3.影响因素:一般来说,生态系统的组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

〔二〕恢复力稳定性1.概念:生态系统受到外界干扰使自身结构功能破坏后的能力。

2.核心:“遭到破坏,恢复原状〞3.影响因素:生态系统的特征;外界干扰的特征和强度;环境条件等〔三)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的关系一般来说,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呈相反关系。

但这一看法并不完全合理。

如果对一个生态系统的两个方面进行说明,那么必须强调它们所处的环境条件。

环境条件好,恢复力稳定性较高,反之亦然。

〖例1〗比较两种生态系统两个方面的稳定性:苔原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恢复力稳定性。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示范教案第五章: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必修三)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示范教案第五章: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必修三)

第5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5.1 生态系统的结构一、教材分析本节是高中生物必修三第5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一节。

在教材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一方面,加深对种群、群落内容的理解,另一方面是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内容的基础。

而通过本节的学习对培养学生系统分析的方法,建构模型的学习方法有积极意义,是高中生物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二、教学目标1、举例说明什么是生态系统。

2、讨论某一生态系统的结构。

3、尝试建构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型。

三、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1、教学重点及解决方法[教学重点] 讨论某一生态系统的结构。

[解决方法]⑴结合教材中池塘生态系统的图解,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该生态系统中的各种无机环境要素和生物组成,列举出这些成分,再引导学生从各成分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的角度对这些成分进行分类,给出生产者、消费者及分解者的名称。

⑵群落中生物之间的“营养联系”就是生态系统的“生命线”。

其主要形式就是“食物联系”。

以教材中的图示为例,分析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从而建立食物链、营养级和食物网的概念。

[解决方法]在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中,都包括有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等组成成分。

这些组成成分之间并不是毫无联系的,而是通过物质和能量的联系形成一定的结构。

四、课时安排1课时。

五、教学方法启发式、讲解法。

教具准备:相关图片、资料。

六、学生活动1、问题探讨、思考与讨论。

2、阅读教材。

七、教学程序(一)明确目标(二)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导入:从群落的演替可以看出,一定区域内无机环境的状况,决定了哪些生物能够在这一区域定居和繁衍;生物群落的存在又改变着无机环境。

在环境条件大体相同的地方,群落的外貌和结构往往也相近或相似。

这些都说明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就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在各种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而相互作用的一个自然系统。

5.5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教案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

5.5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教案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

高二生物第5章第5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一、教学目标1.阐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2.举例说明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

3.简述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

4.关注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阐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2.教学难点: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的概念。

三、教学方法导引自学诱思探究反思提高四、教学课时:一课时五、教学过程〖引入〗以“问题探讨”引入,学生思考回答老师提示。

自学导引:1.生态系统所具有的或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叫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态系统的基础。

3.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生态系统并使的能力,叫做抵抗力稳定性;另一方面是生态系统在的能力,叫做恢复力稳定性。

4.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的组分越,食物网越,其自动调节能力就,抵抗力稳定性就。

5.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一方面要,对生态系统的利用应该,不应超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另一方面,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应实施相应的投入,保证生态系统内部的协调。

(一)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概念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一种能力,是指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总是处于不断变化的过程中,生态系统的稳定只是相对的稳定。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包括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等方面。

(二)抵抗力稳定性1、抵抗力稳定性的概念在生物学上就把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和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称之为抵抗力稳定性。

抵抗力稳定性的本质(核心)是“抵抗干扰、保持原状”。

2、抵抗力稳定性的原理生态系统之所以具有抵抗力稳定性,是因为生态系统内部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自动调节能力的大小取决于生态系统自身的净化能力(抗污染)和完善的营养结构。

(1)净化作用净化作用包括物理沉降、化学分解和生物分解三个方面。

其中,生物分解以微生物为主,微型动物为辅,某些植物也有这种功能。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5.5《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优秀教案(重点资料).doc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5.5《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优秀教案(重点资料).doc

第5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教学目标】一、阐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二、举例说明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

三、简述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

四、设计并制作生态缸,观察其稳定性。

五、认同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重要性,关注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教学重点和难点】一、教学重点阐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二、教学难点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的概念。

【教学方法】探究法、对比法、讲述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引入:以“问题探讨”引入,学生思考回答老师提示。

提示: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

板书: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

一、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

讲述: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第一,是同种生物的种群密度的调控,这是在有限空间内比较普遍存在的种群变化规律。

第二,是异种生物种群之间的数量调控,多出现于植物与动物或动物与动物之间,常有食物链关系。

第三,是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调控。

生态系统总是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并与周围的环境有着很密切的关系。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以内部生物群落为核心的,有着一定的承载力,因此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一定范围的。

旁栏思考题:学生思考回答,老师提示。

提示:如果草原上的食草动物因为迁入而增加,植物就会因为受到过度啃食而减少;而植物数量减少以后,反过来就会抑制动物的数量,从而保证了草原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平衡。

讲述:在生态系统中关于正反馈的例子不多,例如,有一个湖泊受到了污染,鱼类的数量就会因为死亡而减少,鱼类死亡的尸体腐烂,又会进一步加重污染,引起更多的鱼类的死亡。

不同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不同的。

一个生态系统的物种组成越复杂,结构越稳定,功能越健全,生产能力越高,它的自我调节能力也就越高。

因为物种的减少往往使生态系统的生产效率下降,抵抗自然灾害、外来物种入侵和其他干扰的能力下降。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教学设计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教学设计一、教材内容分析本节是人教出版社高中生物必修3 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5 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内容,包括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等内容。

在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的内容中包含重要概念——负反馈调节。

本节内容既涉及前面所学的生态系统相关部分的知识,又是对教材始终贯穿的精神——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终结诠释。

目的在于培养人们尊重自然发展规律,寻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途径。

二、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与技能1.识记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概念。

2.了解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3.举例说明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

4.简述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照片、课件使学生形象地了解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通过构建模型,清晰地理解负反馈调节和自我调节能力。

3.通过对不同生态系统的分析,清楚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同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重要性,关注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培养学生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2.通过对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关系的学习,确立辩证统一思想。

点评: 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明确具体阐明了本课时的教学目标,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同时便于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形成性评价。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1.学生是农村中学高二的学生,知识技能水平、合作学习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等普遍较差,全班学生的理解能力、基础知识差异极大。

2•学生在学习本节之前已学习了人体内环境与稳态,生态系统的结构以及物质、能量的运行规律,信息的传递等内容,对生态系统、稳定性有一定的认识,本节深入地从生态系统方面来认识其稳定性。

3.高二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要进一步提高。

4•部分学生具有思维活跃、善于观察、敢于提问等特点,对现实生活中的自然现象较为了解。

高中生物 第5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1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生物 第5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1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生物第5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1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一、教学目标1.举例说明什么是生态系统。

2.讨论某一生态系统的结构。

3.尝试建构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型。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讨论生态系统的结构。

2.教学难点说明生态系统是一个整体。

三、教学方法对话法、探讨法、讲述法四、课时安排1五、教学过程〖引入〗以“问题探讨”引入,学生思考,老师提示。

〖提示〗如下图,其他合理的答案也可以。

生物与非生物之间关系的图示〖板书〗一、生态系统的范围生态系统:由生物群落与他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举例说明〗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举例类型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划分依据植物分布情况分布区域湿润或较湿润地区干旱地区农耕区主要植物乔木草本农作物主要动物树栖动物为主能挖洞和善奔跑的动物动物种类较少特点动植物种类多,群落结构复杂,种群密度和群落结构能较长时动植物种类相对较少,群落结构相对简单,种群密度和群落结构常动植物种类少,群落结构单一,人的作用非常关键,是在一定程度上受人工控制间保持稳定发生剧烈变化的生态系统动物园中的全部动物不能说是一个系统,因为不同种动物是分开饲养的,彼此之间没有内在联系和相互影响,不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同理,动物园中的全部动物和植物也不是一个系统。

二、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结构〖思考与讨论〗生思考回答师提示。

〖提示〗1. 2.6略3.还有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物质和能量是生命活动存在的最基本条件,生命活动本质上也是物质与能量的变化。

非生物物质还是生物赖以生存的环境。

4.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无机物转变为有机物,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

动物通过摄取其他生物获得物质和能量。

各种生物获取物质和能量的途径是不一样的。

5.提示:可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7.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型可以有多种形式。

在不考虑物质的输入和输出的情况下,可以表示为下图这样的简化模型。

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型(一)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生态系统:1.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阳光、热能、水、无机盐等。

高中生物第5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生物第5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

第5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1节生态系统的结构【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举例说明什么是生态系统(2)讨论生态系统的结构2.过程与方法尝试建构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型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同生物与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讨论生态系统的结构【教学重点】生态系统的成分与营养结构【教学难点】理解食物链、食物网概念,掌握营养级概念【新知预知】一、生态系统的范围和类型1.概念:由_____________与它的_______________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2.范围:生态系统的空间范围有大有小。

______________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它包括地球上的________________及其_______________的总和。

二、生态系统的结构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1)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①物质:___、____和无机盐等。

②能量:____、热能。

(2)生产者:①生物类群:自养生物,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

②作用:把太阳能转变成可被生物利用的________________,是生态系统的基石。

(3)消费者:①生物类群:动物,包括______动物、肉食性动物、杂食性动物和______等。

②作用:将有机物转化为_____________________,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帮助植物传粉和传播种子。

(4)分解者:①生物类群: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作用:把动植物遗体和动物排遗物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分解成无机物。

2.食物链和食物网:(1)概念:①食物链: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因食物关系形成的一种联系。

②食物网:生态系统中许多食物链彼此___________________连接成的复杂营养结构。

(2)食物网形成原因:①一种绿色植物可能是多种_______________的食物。

②一种植食性动物既可能吃多种植物,也可能被多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食。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必修三第5章第1节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教案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必修三第5章第1节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教案

第5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1节生态系统的结构【学习目标】1.举例说明什么是生态系统。

2.讨论某一生态系统的结构。

3.尝试建构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型。

【学习重难点】1.教学重点讨论生态系统的结构。

2.教学难点说明生态系统是一个整体。

【自主学习与点拨】知识点一、生态系统的范围【预习完成】生态系统:由与他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生物圈:【思考与交流】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举例类型划分依据植物分布情况分布区域湿润或较湿润地区干旱地区农耕区主要植物乔木草本农作物主要动物树栖动物为主能挖洞和善奔跑的动物动物种类较少特点【练习巩固】1.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A.海洋生态系统 B.陆地生态系统 C.森林生态系统 D.生物圈2.一块农田、一块农田中的全部油菜和一块农田中的全部生物分别属于( )A.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 B.生态系统、种群和群落C.群落、种群和生态系统 D.生态系统、群落和种群知识点二、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结构【预习完成】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等。

生产者:自养生物,主要是。

消费者:动物,包括、肉食性动物、和寄生动物等。

分解者:能将动植物的遗体残骸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主要是。

【思考与交流】1、生产者都是绿色植物?2、消费者都是动物?3、细菌都是分解者?分解者都是细菌或真菌?【预习完成】2、食物链和食物网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由于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

实例:草蝗虫青蛙蛇鹰营养级:消费者:食物网:许多食物链彼此的复杂营养结构形成原因:1)一种绿色植物可能是植食性动物的食物。

2)一种植食性动物既可以吃植物,也可能被肉食性动物所食。

【思考与交流】1、食物链的书写注意哪些要点?2、一条食物链为什么一般不超过五个营养级?3、结合教材91页图5-5,思考:(1)食物网形成的原因(2)该食物网中相邻生物之间存在哪些种间关系?举例说明。

(3)若草减少,对其他生物有何影响?若鼠减少,对蛇有何影响?【练习巩固】1、根据下图所表示的食物网回答问题。

2024-2025学年高中生物第5章第5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

2024-2025学年高中生物第5章第5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
-重要性:生物多样性和人类生存
2.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类型及其原因
-抵抗力稳定性: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
-恢复力稳定性:从干扰中恢复的能力
3.生态系统的保护与维护
-保护方法:合理利用资源、减少污染和破坏、建立自然保护区
-人类活动影响:保护措施和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
教学流程
(一)课前准备(预计用时:5分钟)
学生预习:
发放预习材料,引导学生提前了解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学习内容,标记出有疑问或不懂的地方。
设计预习问题,激发学生思考,为课堂学习生态系统稳定性内容做好准备。
教师备课:
深入研究教材,明确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教学目标和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重难点。
准备教学用具和多媒体资源,确保生态系统稳定性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对于维持生物多样性和人类生存至关重要。
2.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类型及其原因
-重点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可分为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
-词:抵抗力稳定性、恢复力稳定性、干扰、恢复
-句:抵抗力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能够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恢复力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能够从干扰中恢复的能力。
-《全球气候变化与生态系统稳定性》:探讨全球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威胁,以及全球社会如何应对气候变化问题。
-《生态恢复工程案例分析》:分析国内外生态恢复工程的案例,了解如何通过生态恢复工程来提升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鼓励学生进行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
-学生可以在家中或学校内开展小型的环保活动,如种植绿色植物、节约用水用电等,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2.具体的教学活动设计如下:
a.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不同生物种群,模拟生态系统中的相互关系,增强学生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理解。

2020年最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5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全章教案

2020年最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5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全章教案

第1节生态系统的结构【学习目标】1.通过观察图片、阅读文本,能够说出生态系统的概念。

2.通过观看图像、师生交流,说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以及各成分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

3.通过分析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及其营养结构,学会分析综合和推理的思维能力,并能够解释营养级的概念以及营养级与食物链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1.重点: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及其之间的关系及食物链与食物网2.难点:(1)食物链、食物网、营养级三个概念的区别和联系(2)尝试建构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型【教学背景】教材分析:生态系统的概念是形成生态学思想的基础,本章是围绕着剖析生态系统概念的实质展开的。

学生通过必修1的学习已经能说出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而必修3第4章种群与群落的学习,为生态系统概念和组分的学习奠定基础,因此,在教学中要突出生态系统内各组分的相互联系与相互作用、有序与和谐、多样与复杂等。

从培养学生的生态学思想的角度,采用直观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建构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型,为后续能量流动物质循环的学习奠定基础。

学生对“生态系统”一词并不陌生,对其最基本的内涵通过初中生物课的学习已有初步的了解。

通过七年级上学习《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对生态系统的组成、类型、食物链和食物网、生物圈等有初步的了解。

能举例说明食物链,食物网。

通过对以往知识的回顾与总结,带领学生讨论生态系统的边界,营养结构,生态系统的组成,侧重分析生态系统各个部分在系统中的作用和各个组分之间的联系,学生尝试建构生态系统概念模型,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能解释生态系统作为一个生命系统具有整体性的原因。

目前,普通理科教学班学生,最困难的是建构生态系统的概念模型。

其次,对概念描述不够准确、概念内涵把握不住。

【教学过程】第2节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包括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过程、能量流动的特点和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三部分。

教材内容的知识要点较易掌握,但关于能量的来源与去路中涉及的能量变化往往需要把将分析和应用结合在一起,学生较难做到分析透彻。

新人教版高中生物第5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5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教案必修3

新人教版高中生物第5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5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教案必修3

第5章第5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a.阐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b.举例说明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

c.简述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

2.能力目标
设计并制作生态缸,观察其稳定性。

3.情感目标
认同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重要性,关注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
阐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三、教学难点
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的概念。

四教学流程
(2)教师结合模型讲解生态系统反馈调节要点:
①作用:使生态系统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
②结果:抑制和减弱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发生变化,使生态系统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

结果:常使生态系统远离稳态
结果:有利于生态系统保持稳态
4.自我调节能力的大小
图文比较物种丰富的热带雨林和物种单一的农田生态系统,指出:生态系统成分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越大。

①一般呈相反关系,抵抗力稳定性强的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差,反之亦然。

②二者是同时存在于同一系统中的两种截然不同的作用力,它们相
A.一般情况下,b可代表恢复力稳定性
B.一般情况下,自我调节能力与a曲线相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5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第5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阐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2)举例说明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

(3)简述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

(4)设计并制作生态缸,观察其稳定性。

(5)认同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重要性,关注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2、能力目标
(1)通过自制小生态瓶观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以及探究各种生态因素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探究能力。

(2)通过课堂学习、小组讨论发言等,提高学生思维品质,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总结、应用以及口头表达的能力。

3、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和环保意识,
(2)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热爱自然的意识;
(3)确立尊重自然就是尊重人类自身的观点,使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

【教学重点】
1.阐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2.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

【教学难点】
1.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概念。

2.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的区别及相互联系。

【教学用具】
实物投影仪、学生自制的小生态瓶(或缸)、PPT课件、“生物圈II号”实验的阅读资料。

【教学方法】引用一些直观的图片和身边的实例,创设形象生动的教学氛围,同时应用讲述法、比较法、指导读书法、讨论法等,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一些实践中的问题,使他们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中,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总结和应用的能力。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程序设计】
教学程序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课前准备
1、指导编组
2、指导设计、制作小生态缸(瓶)1、按座位编组,
拟定小组长
2、阅读课文,设
计、制作小生态
缸(瓶)
让学生自行复习生
态系统的相关知
识,并提高动手能
力和小组分工协作
能力
引入1、课前让同学们制作的小生态缸(瓶)
带来了吗?请举起来展示一下。

教师
巡视全部作品,选择代表性作品的小
组回答。

要求说出制作方法、成分和
持续时间。

2、教师总结制作情况并质疑:你们制
作的生态瓶内的生物能长久生存吗?
为什么?引入“生物圈II号”实验
1、学生实物投影
仪上展示自己制
作的小生态瓶,
并说出制作方
法、生态系统成
分和待续的时
间。

2、不能。

小生态
瓶内的生物少,
结构简单,难以
长久维持稳定
学生通过将作品相
互对照评比,促进
相互学习,提高口
头表达能力,激发
学习兴趣
3、打开PPT课件,展示“生物圈II 号”实验室图片,分发该实验的阅读材料,并要求思考问题:
问题一:八位科学家原打算在“生物圈II号”中自给自足生活两年,这个实验过程中出现了什么问题
使科学家中途撤出了?
问题二:生物圈I号出现这些问题了吗?“生物圈II号”实验失败说明了什么问题?
4、引言: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人工制作的生态系统都难以长期维持稳定,因此人类应当很好地保护自己的唯一家园。

那么现有的生物圈为什么能够自我长期维持稳定呢?应该怎样保护呢?今天我们共同来探讨这些问题。

3、阅读“生物圈
II号”实验的材
料,小组讨论后
回答问题(答案
见资料)
激发学生的探究欲
望,同时提高学生
的阅读能力和小组
协作能力等
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负反馈调节1、展示PPT课件:草原生态系统羊与
狼的数量存在什么关系呢?根据学生
回答总结出“负反馈”的概念。

2、还有什么例子?学生举例之后阅
读课文P109第三段, 安排一个“思考
与讨论”活动,让学生建构羊与狼这
两个种群之间的负反馈模型
3、讲述:生物群落内部存在“负反馈”
调节现象,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
也存在负反馈调节。

4、结合课件,指导阅读课文P110的
“森林火灾后的恢复”部分,总结:
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负反馈调节。

1、思考、讨论得
出“负反馈”现

2、通过举例感知
“负反馈”现象
常见,并通过活
动建立模型
3、听讲、思考,
加深对概念的理
解。

1、从身边实例总结
规律,引导学生发
现问题,提高总结
能力。

2、建立模型,帮助
理解概念
3、通过引导,让学
生充分理解概念的
范畴
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概念1、讲述: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负反馈
调节,这种调节是自动发生的,即生
态系统具有自动调节的能力。

正是这
种能力使得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的
数量保持在一定的水平。

通过前面学
习的知识可知:这样就使生态系统的
结构的功能保持相对稳定,这种稳定
性即是“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指导读书,画出概念。

让学生例举
生活中的实例,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3、这个概念的关键词是什么?(保持、
1、听老师的讲
述,充分思考、
想象,利用旧知
理解新知
2、根据概念思考
例子,积极发言,
相互学习
1、注重概念的归
纳,使知识更加具
有完整性和条理性
2、让学生举例,充
分调动积极性,体
验获得新知的快乐
有限性面,那么生态系统遭到不同的干扰破坏后其恢复速度和恢复时间是否一样
呢?(恢复速度和恢复时间要视其自
动调节能力的大小)
2、是否都可以恢复原状呢?(当外界
干扰因素的强度超过一定限度时,自
动调节能力就会丧失,生态系统就难
以恢复原状。

)正确答案。

小组协作精神。

2、学生通过通览课
本,继续巩固课本
知识,并将知识升
华。

应用:
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思考: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生态系统稳定性的
相关知识,如何利用这些知识来为人
类造福呢?
先由学生回答,若有困难可通过指导
读书,提供思路,根据学生回答共同
总结两条主要措施。

各小组充分发表
意见,相互补充
教学目标巩固完成课件和课后习题,组织学生讨论
得出正确答案
自行或讨论完成
习题
最后通过学生练习
来巩固教学目标
课堂小结问:本节课学习了哪些知识?小组抢答答并相
互补充
学生通过自已总结
本节教学内容,有
助于充分回顾主要
内容,并建立知识
框架体系。

【作业布置】
1、作业:练习册的本节习题。

2、课外读:课本P102《恢复生态学及其应用》
【板书设计】
第5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第5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一、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概念
1、概念: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原因: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二、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
1、概念:“抵抗干扰,保持原状”、“遭到破坏,恢复原状”
2、不同生态系统的两种稳定性的表现有差别
3、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的有限性
三、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
【教学反思】
1、本节课利用学生自己制作的生态瓶和“生物圈II号”实验来引入新课,学生十分兴趣,
容易激发学生的未知欲望,效果很好。

但在学生表述生态瓶制作过程时,经常偏离教学目标,花费时间多,较难控制节奏。

2、本节引用家乡河流“污染自净——污染破坏——恢复原貌”的例子来作为两种稳定性的
教学,效果也很好,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到位,突破了教学难点。

3、本节采用探究式的教学,学生的表述能力要求较高,因此教师的引导很重要,要充分调
动学生的积极性,否则本节的教学任务难以完成。

第5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一、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概念
1、概念
2、原因:具有自动调节能力
二、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
1、概念:
2、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的相互关系
3、不同生态系统的两种稳定性的表现有差别
4、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的有限性
三、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