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乙烯 分子轨道
第一章聚氯乙烯(桑永主编)
![第一章聚氯乙烯(桑永主编)](https://img.taocdn.com/s3/m/9a85d803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4b.png)
第⼀章聚氯⼄烯(桑永主编)第⼀章聚氯⼄烯第⼀节概述Polyvinyl chloride [,p ?l ?'va ?n(?)l] ['kl ??ra?d]聚氯⼄烯(PVC)是以氯⼄烯为单体聚合⽽得的聚合物,⾃上世纪30年代⾸先在德国开始⼯业化⽣产以来,由于它原料来源丰富,⽤途⼴泛,在通⽤塑料中⼀直占有重要地位,其产量在塑料中仅次于聚⼄烯居第⼆位。
氯⼄烯单体(vinyl chloride monomer, ['m ?n ?m ?]简称VCM )其分⼦结为:PVC 树脂特点:化学稳定性好,⼒学性能⾼,电⽓绝缘性优良,难燃⾃熄,纯净的PVC 具有透明性。
但热稳定性差,使⽤温度不⾼,硬质制品的脆性较⼤、不耐寒,在光和热的作⽤下易⽼化的缺点。
PVC 塑料是以PVC 树脂为基体,加⼊各种塑料助剂制备⽽成的多组分塑料。
通过改变配⽅可制得软、硬程度不同及多种功能的塑料材料和制品,在农业、建筑、化⼯、电⽓、机械和⽇常⽣活中有⼴泛⽤途。
第⼀节聚氯⼄烯的合成⼀、氯⼄烯单体1.⼄炔电⽯法是最早实现⼯业化⽣产的⽅法,具有投资少、技术简单、产品纯度⾼的优点。
其反应如下:氯化氢可以从由电解⾷盐得到,⼄炔可由碳化钙(电⽯)与⽔反应制得。
由于电⽯是由⽯灰⽯煅烧⽽得,故能耗⼤、成本⾼,因⽽该法应⽤已逐渐减少。
近⼏年由于⽯油短缺,该法⼜有所发展。
2.联合法由⽯油裂解制得的⼄烯经氯化后⽣成⼆氯⼄烷,然后在加压条件下将其加热裂解制得氯⼄烯和氯化氢,⽣成的氯化氢再与⼄炔反应⼜可得到氯⼄烯。
该法可直接利⽤氯碱⼯业的氯⽓,因此成本较⼄炔电⽯法低。
其化学反应式如下:⼆、氯⼄烯单体的聚合1.悬浮聚合(1)概念:悬浮聚合体系主要由单体、引发剂、⽔、分散剂四个基本组分构成。
原料加⼊反应釜中,在⼀定的温度和压⼒下聚合⼀定时间。
(2)⽣产过程:聚合后的悬浮液碱液处理洗涤⼲燥过筛⽩⾊粉状PVC 树脂(3)注意的问题:聚合过程中“粘釜”现象会造成相对分⼦质量过⾼的组分,在树脂中不易塑化⽽使透明制品出现晶点,影响制品质量。
氯乙烯的生产—生产原料及产品的认知
![氯乙烯的生产—生产原料及产品的认知](https://img.taocdn.com/s3/m/c5e7f0ef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f0.png)
氯乙烷 /(mg/kg)
≤20
二氯化物 /(mg/kg)
≤2
水 /(mg/kg)
≤60
HCl /(mg/kg)
≤1
含 Fe /(mg/kg)
≤0.5
项目六 氯乙烯的生产
石油化工产品生产技术
及
任 务 二
产 品 的 认
生 产 原 料
知
知识点1:氯乙烯的基本性质和主要用途
1.基本性质
又名乙烯基氯,是一种应用于高分子化工的重要单体,简称VCM(VC)。 化学式C2H3Cl,氯乙烯在常温常压下是一种无色的有乙醚香味的气体,沸 点259.3K,稍加压力,就可得到液体的氯乙烯。 容易液化,易溶于丙酮、乙醇和烃类,微溶于水。 易燃、空气中爆炸极限范围是4~22%(v), 有毒,主要危害肝脏;对人体具有麻醉作用,在20~40%的浓度下,会 使人立即致死,在10%的浓度下,一小时内呼吸管内由急而逐渐缓慢,最后 微弱以致停止呼吸。人对氯乙烯的嗅觉感知的浓度为2.4g/m3,空气中氯乙 烯最高允许浓度为30mg/m3。慢性中毒会使人有晕眩感觉,同时对肺部有 刺激,因此,氯乙烯在空气中的允许含量为500µL/m3。
及
任 务 二
产 品 的 认
生 产 原 料
知
知识点2:主要原料及产品的工业规格要求
1.原料的工业规格要求
乙烯法生产氯乙烯工艺的主要原料是乙烯、氧气和氯气,一般原料规格见表7-1。
序号 1 2
3
表7-1 原料规格
原料 乙烯 氯气
氧气
控制项目 纯度 纯度 水 纯度
氮气+氩气 水
规格 ≥99% ≥90% ≤1×10-5 ≥99.6% ≤0.4% ≤50×10-6
氯乙烯
![氯乙烯](https://img.taocdn.com/s3/m/c6481812a76e58fafab003b9.png)
氯乙烯是一种应用于高分子化工的重要的单体,可由乙烯或乙炔制得。
为无色、易液化气体,沸点-13.9℃,临界温度142℃,临界压力5.22MPa。
氯乙烯是有毒物质,肝癌与长期吸入和接触氯乙烯有关。
它与空气形成爆炸混合物,爆炸极限4%~22%(体积),在压力下更易爆炸,贮运时必须注意容器的密闭及氮封,并应添加少量阻聚剂。
溶解性:微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丙酮等多数有机溶剂。
主要用途:用作塑料原料及用于有机合成,也用作冷冻剂等氯乙烯可通过以下方法制取:乙烯氧氯化法:1. 乙烯与氯气在三氯化铁催化下加成生成1,2-二氯乙烷:CH2=CH2 + Cl2 → ClCH2CH2Cl2. 精制后的1,2-二氯乙烷发生裂解,生成氯乙烯和氯化氢:ClCH2CH2Cl → CH2=CHCl + HCl3. 以载于氧化铝上的氯化铜作催化剂,副产物乙烯、空气及氯化氢反应生成1,2-二氯乙烷和水:CH2=CH2 + 2 HCl + ½ O2 → ClCH2CH2Cl +H2O4. 精制后的二氯乙烷于管式炉中裂解为氯乙烯和氯化氢,副产物氯化氢继续成为第三步中的反应物。
5. 另一个副产物氯乙烷从蒸馏中回收,用作麻醉剂。
6. 乙炔与氯化氢在氯化汞存在下于180 °C发生加成反应,得到氯乙烯。
管理信息操作管理:密闭操作,全面通风。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静电工作服,戴防化学品手套。
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
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
防止气体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
避免与氧化剂接触。
在传送过程中,钢瓶和容器必须接地和跨接,防止产生静电。
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
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储存管理: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
远离火种、热源。
库温不宜超过30℃。
应与氧化剂分开存放,切忌混储。
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
简要说明氯乙烯的工业生产方法和特点
![简要说明氯乙烯的工业生产方法和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a5b501cced630b1c58eeb53a.png)
1. 简要说明氯乙烯的工业生产方法和特点。
氯乙烯的工业生产方法主要有3种:电石法、乙烯氧氯化法及二氯乙烷/氯乙烯(EDC/VCM)法。
氯乙烯化学特性:氯乙烯又名乙烯基氯(Vinyl chloride)是一种应用于高分子化工的重要的单体,可由乙烯或乙炔制得。
为无色、易液化气体,沸点-139C, 临界温度142C,临界压力5.22MPa。
氯乙烯是有毒物质,肝癌与长期吸入和接触氯乙烯有关。
它与空气形成爆炸混合物,爆炸极限4%〜22%(体积),在压力下更易爆炸,贮运时必须注意容器的密闭及氮封,并应添加少量阻聚剂。
氯乙烯的物理特性:氯乙烯(CH2=CHCI)无色气体,易液化。
沸点-134C。
微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
有毒性,长期吸入或接触可致肝癌。
燃烧时火焰边缘微绿。
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爆炸极限4〜22%(体积)。
可发生加成反应。
在引发剂(如有机的过氧化物或偶氮化合物)作用下发生加聚反应,生成聚氯乙烯(PVC)塑料。
还可以与某些不饱和化合物共聚成为改善某些性能的改性品种。
如与醋酸乙烯酯的共聚物,用于制造薄膜、涂料、塑料地板、唱片、短纤维等;又如与偏二氯乙烯CCl2=CH2的共聚物具有无毒、透明、防腐等特性,可用于制渔网,座垫织物、滤布、包装薄膜等,商品名莎纶、合成1,1, 2-三氯乙烷等。
工业上用乙炔与氯化氢于汞盐作用下加成,或由乙烯氯化后热解生成氯化氢和氯乙烯、二氯乙烷热裂解等方法制得。
2■简述乙炔法生产氯乙烯的基本原理,并写出主副反应方程式。
乙炔法生产氯乙烯一.乙炔、HCl的生产仁乙烘的生产3C+CaO——>CaC2+CO—112Kcal/mol (反应温度:1700~1900度)CaC2+H2O——> CH 三CH+Ca(OH)2 湿法:3OOl/kg电石2 .乙烘性质:、爆炸极限:25〜80% (空气中)a. HC1的生产H2+C12 ⑴化>2HCl+44Kcal.乙炔加HCI反应机理早CIl2=CIICl+29,8Kcal △ G=—60.35KJ/molCH= CH+ HgC12——>CH=CH—HgClClCH2=CHCl+HgC12 副反应:HCl过量:CH2=CHC1+HC1——>CH3CHC12 乙烘过量:CII=CH—HgCl+HgCh——>CIHg—CH—CH—HgClCl ClAA——>CH=CH+Hg2C12Cl Cl3■在乙炔生产VCM过程中,对原料的纯度有何要求?1) 一般要求:乙炔纯度>=98.5%氯化氢纯度>=94%2) 工业采用浸硝酸银试纸在乙炔样气中不变色,为合格标准3) —般原料气含水分<=0.06%,能满足生产需要。
氯乙烯生产工艺流程
![氯乙烯生产工艺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b06f3197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98.png)
氯乙烯生产工艺流程
《氯乙烯生产工艺流程》
氯乙烯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广泛应用于塑料、橡胶、涂料和溶剂等领域。
其生产工艺流程通常包括氢氯酸盐法和乙烯氯化法两种主要方法。
氢氯酸盐法是一种将氯化氢和乙烯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生成氯乙烯的方法。
首先,将氯化氢与乙烯在催化剂的作用下进行氢氯酸盐反应,生成氢氯酸盐。
然后,通过裂解反应将氢氯酸盐分解成氯乙烯和氯化氢。
整个过程需要在高温和高压下进行,且需要催化剂的存在来促进反应的进行。
乙烯氯化法是一种将乙烯气体与氯气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生成氯乙烯的方法。
首先,将乙烯气体和氯气混合后,经过催化剂的催化作用,发生氯化反应,生成氯乙烯。
此方法相比氢氯酸盐法更简单,但需要使用氯气作为原料,而氯气对环境和人体健康有一定的危害。
在整个氯乙烯生产工艺流程中,需要考虑原料的选择、反应条件的控制、催化剂的选择和催化剂的再生等诸多方面的问题。
同时,要重视环保和安全生产,控制溢漏和排放,减少环境污染和安全事故的发生。
在未来,随着化工技术的发展和环保要求的提高,氯乙烯生产工艺流程可能会朝着更加环保、安全和高效的方向发展,为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做出更大的贡献。
氯乙烯
![氯乙烯](https://img.taocdn.com/s3/m/eec13924ad02de80d5d84005.png)
发红,疼痛。
护目镜或眼睛防护结合呼吸防护。
先用大量水冲洗几分钟(如可能易行,摘除隐形眼镜),然后就医。
#食入
工作时不得进食,饮水或吸烟。
泄露处置
撤离危险区域!向专家咨询!通风。移除全部引燃源。个人防护用具:全套防护服包括自给式呼吸器。
包装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标志
欧盟危险性类别:F+符号T符号标记:DR:45-12S:53-45
氯乙烯
C2H3Cl
CAS登记号:75-01-4
中文名称:氯乙烯;乙烯基氯;氯乙烯(钢瓶)
RTECS号:KU9625000
UN编号:1086 (稳定的)
EC编号:602-023-00-7
英文名称:VINYL CHLORIDE; Chloroethene; Chloroethylene; VCM
(cylinder)
环境数据
该物质可能对环境有危害,对地下水应给予特别注意。
注解
根据接触程度,需定期进行医疗检查。超过接触限值时,气味报警不充分。不要在火焰或高温表面附近或焊接时使用。添加稳定剂或阻聚剂会影响该物质的毒理学性质。向专家咨询。
物理危险性:气体比空气重,可能沿地面流动,可能造成远处着火。氯乙烯单体蒸气未经阻聚可能在储槽通风口或阻火器生成聚合物,导致通风口堵塞。
化学危险性:在特定条件下,该物质能生成过氧化物,引发爆炸性聚合。加热和在空气、光、催化剂、强氧化剂和金属铜和铝的作用下,该物质容易发生聚合,有着火或爆炸危险。燃烧时,该物质分解生成氯化氢、光气有毒和腐蚀性烟雾。有湿气存在时,浸蚀铁和钢。
原中国危险货物编号:21037
分子量:62.5
化学式:C2H3Cl
危害/接触
类型
氯乙烯的生产方法、生产原理
![氯乙烯的生产方法、生产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4a8c8ca25acfa1c7ab00cca5.png)
氯乙烯的生产方法、生产原理1生产方法按其所用原料可大致分为下列几种:⑴乙烯法此法系以乙烯为原科,可通过三种不同途径进行,其中两种是先以乙烯氯化制成二氯乙烷:C2H4 + Cl2 → C2H4Cl2然后从二氯乙烷出发,通过不同方法脱掉氯化氢来制取氯乙烯;另一种则直接从乙烯高温氯化来制取氯乙烯。
现分述如下:①二氯乙烷在碱的醇溶液中脱氯化氢(也称为皂化法)C2H4Cl2+ NaOH → C2H3Cl + NaCl + H2O此法是生产氯乙烯最古老的方法。
为了加快反应的进行,必须使反应在碱的醇溶液小进行。
这个方法有严重的缺点:即生产过程间歇,并且要消耗大量的醇和碱,此外在生产二氯乙烷时所用的氯,最后成为氯化钠形式耗费了,所以只在小型的工业生产中采用。
②二氯乙烷高温裂解C2H4Cl2→ C2H3Cl + HCl这个过程是将二氯乙烷蒸气加热到600℃以上时进行的,与此同时,还发生脱掉第二个氯化氢生成乙炔的反应,结果使氯乙烯产率降低。
为了提高产率,必须使用催化剂。
所用的催化剂为活性炭、硅胶、铝胶等,反应在480~520℃下进行,氯乙烯产率可达85%。
③乙烯直接高温氯化这一方法不走二氯乙烷的途径,直接按下式进行:C2H4 +Cl2→ C2H3Cl + HCl由上式可以看出这一反应是取代反应,但实际上乙烯与氯在300℃以下主要是加成反应,生成二氯乙烷。
要想使生成氯乙烯的取代反应成为唯一的反应,则必须使温度在450℃以上,而要避免在低温时的加成过程,可以采用将原科单独加温的方法来解决,但在高温下反应激烈,反应热难以移出,容易发生爆炸的问题。
目前一般用氯化钾和氯化锌的融熔盐类作裁热体,使反应热很快移出。
此法主要的缺点是副反应多,产品组成复杂,同时生成大量的炭黑,反应热的移出还有很多困难,所以大规模的工业生产还未实现。
⑵乙炔法这一方法是以下列反应为基础的:C2H2+ HCl → C2H3Cl其生产方法又可分为液相法和气相法。
氯乙烯单体聚合—高分子化学基础
![氯乙烯单体聚合—高分子化学基础](https://img.taocdn.com/s3/m/dca0caea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32.png)
聚乙烯
HHHHHH CCCCCC HHHHHH
聚丙烯
HH HH HH CC CC CC H CH 3 H CH 3 H CH 3
碳链高分子
聚乙二醇
HH HH HH CCOCCOCCO HH HH HH
尼龙—6
HHHHHHO NCCCCCC
HHHHH
杂链高分子
聚二甲基硅氧烷
CH 3 Si O CH 3
链增长反应
头-尾结构 头-头结构 尾-尾结构
链终止反应
偶合终止 歧化终止
反应特点
自由基反应由引发、增长、终止、转移等基元反应。引发速率最小,是控制总 聚合速率的关键。可概括为: 慢引发、快增长、速终止,易转移。
只有链增长反应才使聚合度增加。无中间体,体系中只有单体和聚合物组成。 延长反应时间主要提高转化率,对分子量影响较小,凝胶效应将使分子量增加。 少量(0.01 % ~ 0.1 %)阻聚剂足以使自由基聚合反应终止。
聚乙烯
6~30
涤纶
1.8~2.3 天然橡胶
聚氯乙烯 5~15
尼龙-66 1.2~1.8 丁苯橡胶
聚苯乙烯 10~30
维呢纶
6~7.5
顺丁烯胶
分子量
20~40 15~20 25~30
一个大分子往往是由许多相同的、简单的结构单元通过共价键重复连接而成。 例如:聚苯乙烯n CH2 CHCH-CH-CH2-CH-CH2-CH
不能气化
溶液粘度大
难溶,先溶胀
01
03
05
02
04
物理力学性能,加工性能较好 有一定强度和弹性。 有较高的强度、弹性,可做材料使用,可抽丝,或制成薄膜。
(1)弹性:当高聚物Tg(玻璃化)<TR(室温)<Tf(粘流化),高聚物处于高弹态,而且 差值越大其性能越好。 (2)塑性:当高聚物Tg>TR.高聚物处于玻璃态。用做材料时可做塑料。
(聚)氯乙烯生产—氯乙烯生产工艺路线分析与选择
![(聚)氯乙烯生产—氯乙烯生产工艺路线分析与选择](https://img.taocdn.com/s3/m/f51820ed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89.png)
以上主要学习了以乙炔和乙烯为原料生产氯乙烯单体, 进而聚合成聚氯乙烯的工艺路线,并从工艺组织、生产成 本、能源环保和质量等四个方面进行了比较。 请思考:氯乙烯的生产方法有哪些?
3、两种工艺流程比较
质量方面
电石乙炔法: 总体质量上处于劣势 卫生性能 氯乙烯单体中含水量高 氯乙烯单体中乙炔量高,降低 PVC的热稳定性
石油乙烯法: 质量更好 在食品、医药等行业占据优势
3、两种工艺流程比较
综合来看:长期并存
电石乙炔法: 劣势更为突出 能源和环保政策
石油乙烯法: 工艺链条长 控制难度大 初次投资巨大 资源缺少
石油乙烯法: 生产1吨PVC的耗电量约3600 千瓦时。
3、两种工艺流程比较
能源环保方面
电石乙炔法: 耗汞大户:汞使用量占全国60% 国内汞资源枯竭、价格持续走高 国际社会要求世界各国汞削减
石油乙烯法: 节能环保型先进生产路线 乙烯氯化转化率及选择性可达99%左右 原料、废水等均可送焚烧及处理,符合 环保要求
煤化工 氯碱化工
1、电石乙炔法
CaC2 Cl2、H2
C2H2
HgCl2
VCM
HCl
PVC
乙炔制备和净化单元 氯化氢合成单元 氯乙烯合成和精制单元
以石油为原料生产 乙烯,乙烯直接氯 化或者氧氯化反应
生产氯乙烯。
2、石油乙烯法
C2H4和Cl2氯化得二氯乙烷,二氯乙烷高温裂 解得VCM和HCl; 特点:Cl2只有半数进入了产品,另一半形成 了副产物HCl。
氯乙烯生产工艺路线分析与选择
•氯乙烯生产有多种生产方法。早在1935年,法国人V.勒尼奥 就用氢氧化钾的乙醇溶液来处理二氯乙烷首先得到氯乙烯。 •20世纪30年代,德国格里斯海姆电子公司将氯化氢与乙炔加 成,首先实现了氯乙烯的工业化生产,由于早期的乙炔来自于 电石水解,因此该法也称为乙炔法。
氯乙烯操作规程 (1)
![氯乙烯操作规程 (1)](https://img.taocdn.com/s3/m/03818a848762caaedd33d40e.png)
简介一、工作任务本工序主要任务是利用乙炔工序送来的精制乙炔气体及氯化氢工序送来的氯化氢气体,在转化器内通过氯化高汞触媒作用下,生成粗氯乙烯气体,经压缩和精馏得到精制的氯乙烯单体,输送至聚合工序作为原料。
二、生产原理1、混合气脱水利用氯化氢吸湿性质,预先吸收乙炔气中的部分水,生成40%左右的盐酸,降低混合气中的水分;利用冷冻方法使混合气体中残留水分冷却,进一步降低混合气中的水分;利用盐酸冰点低,将混合气体深冷,以降低混合气体中水蒸汽分压来降低气相中水含量。
在混合气冷冻脱水过程中,冷凝的40%盐酸,除少量是以液膜状自石墨冷却器列管内壁流出外,大部分呈极细微的“酸雾”悬浮于混合气流中,目前国内生产采用的除去酸雾的方法是过滤法,采用含氟硅油浸渍的玻璃纤维,由于含氟硅油通过Si—Cl键和玻璃表面的游离羟基反应,形成化学键,使玻璃表面完全由CF3基团整齐地覆盖起来,耐腐蚀性及脱水效果都很好,大部分雾粒被截留,在借重力向下流动的过程中液滴逐渐增大,最后滴落下来并排出。
2、氯乙烯合成一定纯度的乙炔气体和氯化氢气体按照1:1.05~1.1的比例混合后,在氯化高汞触媒的作用下,在100~180℃温度下反应生成氯乙烯。
反应方程式如下:C2H2+ HCl → C2H3Cl+124.8 KJ/mol3、粗氯乙烯的净化利用适当的液体吸收剂处理气体混合物,利用气体在吸收剂中溶解度的差异,使后者分离。
反应后的粗氯乙烯气体经水洗、碱洗至中性。
三、所接触物料的物化性质1、乙炔(C2H2)常温常压下是一种无色气体,有特殊的刺激性的臭味,属微毒类化合物,具有轻微的麻醉作用。
乙炔极易与氯气反应生成氯乙炔引起爆炸,乙炔与铜、汞、银、极易生成相应的乙炔铜、乙炔汞、乙炔银等金属化合物,后者在干态下受到微小震动即自行爆炸。
沸点:-83.66℃凝固点:-85℃临界温度:35.7℃临界压力:61.6绝对大气压(6.2Mpa)车间空气中乙炔气体最高允许浓度:500mg/m3乙炔中毒症状:轻微麻醉损害中枢神经,兴奋不安,沉睡,发晕。
氯乙烯概述
![氯乙烯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164f44677e21af45b307a81d.png)
概述氯乙烯又名乙烯基氯(Vinyl chloride)是一种应用于高分子化工的重要的单体,可由乙烯或乙炔制得。
为无色、易液化,有醚样气味的气体。
分子式: C2H3Cl,结构式: CHCl=CH2 ,爆炸上限%(V/V):31.0 ,爆炸下限%(V/V): 3.6 沸点-13.9℃,临界温度142℃,临界压力5.22MPa。
相对密度(水=1):0.91,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2.15。
氯乙烯是有毒物质,肝癌与长期吸入和接触氯乙烯有关。
它与空气形成爆炸混合物,爆炸极限4%~22%(体积),在压力下更易爆炸,贮运时必须注意容器的密闭及氮封,并应添加少量阻聚剂。
氯乙烯是塑料工业的重要生产原料,用途非常广泛.主要用于以下几个方面:1.主要用以制造聚氯乙烯的均聚物和共聚物。
也可与乙酸乙烯酯、丁二烯等共聚,还可用作染料及香料的萃取剂。
用作多种聚合物的共聚单体,塑料工业的重要原料,也可用作冷冻剂等2.塑料工业的重要原料,主要用于生产聚氯乙烯树脂。
与醋酸乙烯、偏氯乙烯、丁二烯、丙烯腈、丙烯酸酯类及其他单体共聚生成共聚物,也可用作冷冻剂等。
3.主要用于制造聚氯乙烯。
也可与乙酸乙烯酯、丁二烯、丙烯腈、丙烯酸酯、偏氯乙烯等共聚,制造胶黏剂、涂料、食品包装材料、建筑材料等。
还可用作染料及香料的萃取剂。
用电石法生产氯乙烯的主要工艺为:以电石为原料制乙炔,在以活性炭为载体氯化汞催化剂存在下,与氯化加成而得。
我国具有丰富廉价的煤炭资源,用煤炭和石灰石生成碳化钙(电石)、然后电石加水生成乙炔的VCM生产路线具有明显的成本优势1.电石与水反应得乙炔CaC2+2H2O=C2H2+Ca(OH)22.乙炔和氯化氢反应得氯乙稀C2H2+HCL=C2H3Cl赔料摩尔比为:乙炔:氯化氢=1:(1.08-1.1)。
乙炔和氯化氢按上述配比混合物后进行列管装有催化剂,借列管外的循环冷却水带走。
反应气体中还含有未反应的氯化氢、乙炔和生成的乙醛、1,1-二氯乙烷及顺二氯乙烯、反二氯乙烯等化合物。
氯乙烯的同分异构体
![氯乙烯的同分异构体](https://img.taocdn.com/s3/m/5aa9c943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a660e4a.png)
氯乙烯的同分异构体
氯乙烯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合物,分子式为C2H3Cl。
氯乙烯具有同分异构体,即分子式相同但分子结构不同的化合物。
这些同分异构体的存在对于氯乙烯的性质和用途产生了重要影响。
氯乙烯的同分异构体主要有两种:顺式氯乙烯和反式氯乙烯。
它们的分子结构不同,因此它们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也有所区别。
顺式氯乙烯具有较高的极性和较强的亲水性,因此它更容易溶于水和极性溶剂。
反式氯乙烯则具有较低的极性和较弱的亲水性,因此它更容易溶于非极性溶剂。
氯乙烯的同分异构体也会对其用途产生影响。
例如,在制备聚氯乙烯时,反式氯乙烯更易于聚合,因此更适合用于生产聚乙烯。
此外,氯乙烯的同分异构体也会影响氯乙烯的毒性和环境影响。
总之,氯乙烯的同分异构体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对于深入理解氯乙烯的性质和用途具有重要意义。
- 1 -。
易燃易爆气体有氯乙烯
![易燃易爆气体有氯乙烯](https://img.taocdn.com/s3/m/d7338ed8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9fb3942.png)
易燃易爆气体有氯乙烯一、什么是氯乙烯氯乙烯,又称氯乙烯单体(Chloroethylene),化学式为C2H3Cl,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具有高度反应性的不饱和化合物,是一种易燃、易爆、有毒的气体。
氯乙烯广泛用于生产塑料、橡胶、溶剂等工业用途。
二、易燃易爆的原因氯乙烯是易燃易爆的原因是它具有以下特点:1.氯乙烯是不饱和化合物,具有高度的反应性,与氧气、酸、碱、有机物质等多种物质发生反应,容易爆发。
2.氯乙烯蒸气具有广泛的可燃性,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的浓度范围很宽,只要氯乙烯浓度在2%至21.5%之间,就会产生爆炸。
3.氯乙烯的沸点很低,它在常压下会蒸发成气态,形成易燃易爆的气体。
4.氯乙烯可以被光线、火焰和热源引燃,导致爆炸。
三、易燃易爆气体的危害易燃易爆气体在生产和储存过程中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如果不正确地处理,可能会造成严重的事故。
1.爆炸:易燃易爆气体在遇到热源、火焰或生成爆炸性混合物时容易爆炸,导致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中毒:氯乙烯是有毒气体,长期接触可能导致中毒,引起眼、口、鼻等粘膜刺激,导致头痛、头晕、嗜睡、恶心、呕吐等身体不适。
3.火灾:在易燃易爆气体存在的环境中,一旦发生火灾,火势扩散迅速,加剧了火灾的危害。
四、防范措施针对易燃易爆气体的危害,应该采取以下措施:1.储存:采用密闭、防火、通风等措施储存易燃气体,避免与其他物质混合,减少事故的发生。
2.管理:严格规范操作程序,加强管理,落实主体责任,防范事故发生。
3.防火:建立防火制度,调查隐患,加强火灾防控措施,保障人身财产安全。
4.环保:采用环保技术,减少染料和助剂的使用量,避免产生危险废物和污染物,保护环境健康。
五、结论易燃易爆气体是一种危险化学品,需要采取科学有效的防范措施,防止事故的发生。
氯乙烯作为一种易燃易爆气体,应该特别重视,严格执行工作程序,加强安全防范,确保人身财产安全。
乙烯氧氯化法生产氯乙烯[1].
![乙烯氧氯化法生产氯乙烯[1].](https://img.taocdn.com/s3/m/666130dd910ef12d2bf9e702.png)
乙烯氧氯化法生产氯乙烯一、概述1.氯乙烯的性质和用途氯乙烯在常温常压下是一种无色的有乙醚香味的气体,沸点-13.9℃,临界温度142℃,临界压力为5.12MPa,尽管它的沸点低,但稍加压力,就可得到液体的氯乙烯。
氯乙烯易燃,闪点小于-17.8℃,与空气容易形成爆炸混合物,其爆炸范围为4~21.7%(体积)。
氯乙烯易溶于丙酮、乙醇、二氯乙烷等有机溶剂,微溶于水,在水中的溶解度是0.001g/L。
氯乙烯具有麻醉作用,在20~40%的浓度下,会使人立即致死,在10%的浓度下,—小时内呼吸管内急动而逐渐缓慢,最后微弱以致停止呼吸。
慢性中毒会使人有晕眩感觉,同时对肺部有刺激,因此,氯乙烯在空气中的允许浓度为500ppm。
氯乙烯是分子内包含氯原子的不饱和化合物。
由于双键的存在,氯乙烯能发生一系列化学反应,工业应用最重要的化学反应是其均聚与共聚反应。
氯乙烯是聚氯乙烯的单体,在引发剂的作用下,易聚合成聚氯乙烯。
氯乙烯也可以和其它不饱和化合物共聚,生成高聚物,这些高聚物在工业上和日用品生产上具有广泛的用途。
因此,氯乙烯的生产在有机化工生产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2.氯乙烯的生产方法氯乙烯首先在工业上实现生产是在20世纪30年代,当时是使用电石水解成,乙炔和氯化氢进行加成反应得到的。
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CaC2 + 2H2O → Ca(OH)2 + C2H2C2H2 + HCl CH2CHCl50年代前,电石是由焦炭与生石灰在电炉中加热生成:CaO+3C CaC2 + CO随着氮乙烯需求量的增加,人们致力于寻找生产氯乙烯更廉价的原料来源。
在50年代初期,乙烯成为生产氯乙烯更经济、更合理的原料。
实现了由乙烯和氯气生产氯乙烯的工业生产路线。
该工艺包括乙烯直接氯化生产二氯乙烷及二氯乙烷裂解生产氯乙烯。
随后,人们注意到二氯乙烷裂解过程,除生成氯乙烯外还生成氯化氢。
由此,工业界想到由氢化氢可以连同乙炔生产工艺一起生产氯乙烯。
CH 2=CH2十C12 → CH 2C1—CH 2C1CH 2C1—CH 2C1 → CH 2=CHC1十HC1十HCl → CH 2=CHC150年代后期,开发出乙烯氧氯化工艺以适应不断增长的对氯乙烯的需求。
氯乙烯
![氯乙烯](https://img.taocdn.com/s3/m/233b93a1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60b3857.png)
毒理学数据
1、急性毒性 LD50:500mg/kg(大鼠经口) 2、亚急性与慢性毒性 大鼠吸入30~40mg/m3蒸气,每天4h,5个月,20天后见心电图改变,心搏徐缓,心律不齐;4个半月后出现房 室传导障碍。7900mg/m3,每天4h,每周5d,12个月,出现脑、肝、肺、肾病变及肿瘤。 TCLo:1ppm,每天4h,52周。 3、致突变性 微生物致突变:鼠伤寒沙门菌2000ppm(48h)。 微粒体诱变:鼠伤寒沙门菌1%。 细胞遗传学分析:人Hela细胞10mmol/L。 4、致畸性
防护措施
工程控制:生产过程密闭,全面通风。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建议佩戴空 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 手防护:戴防化学品手套。 其他防护:工作现场严禁吸烟。实行就业前和定期的体检。进入罐、限制性空间或其它高浓度区作业,须有 人监护。
氯乙烯
卤代烃
01 理化性质
目录
02 化学结构数据
03 计算化学数据
04 毒理学数据
05 用途
06 处理
07 急救措施
09 防护措施 011 应急医疗
目录
08 泄漏应急处理 010 操作处置与储运 012 安全信息
氯乙烯,又名乙烯基氯,化学式是C2H3Cl,是一种有机化合物,是高分子化工的重要的单体。
1、患者迅速脱离现场,移至新鲜空气处,保持呼吸道通畅。眼、皮肤受污染时,应尽快应用大量清水充分冲 洗。
2、呼吸停止者,应行人工呼吸,供氧。 3、密切观察,注意防治脑水肿。呼吸循环衰竭时应给予相应对症处理。 4、中毒性肝病治疗可参考内科。
该品的生产车间,须做好设备及管道的密闭,注意防火,并加强设备维护保养。聚合釜出料时,宜先用局部 抽风;清釜前,釜内先放水,待剩余的氯乙烯气体排出、釜温下降后方可进入,并减少清釜次数,尽量用机械代 替手工操作,加强个人防护。患有精神神经系统疾患、肝脏病、肾脏病、慢性湿疹等,不宜从事该品的生产。有 溶骨病变时也须调离。
聚氯乙烯分子“缺陷结构”及聚集态
![聚氯乙烯分子“缺陷结构”及聚集态](https://img.taocdn.com/s3/m/f7bd9f09581b6bd97f19ea5d.png)
①支化形成的叔氯结构:
②支化形成的叔氢结构:
有人曾作过估算,平均分子量为8900的PVC分子链内,每70个单体单元平均出现一个支链,即每根分子链上约有20个支链结构,亦即这种聚合度的分子上含有约20个叔氯或叔氢或是叔氯和叔氢的混合物,碳与叔氯及叔氢的CH及CH键能较弱,极易均裂产生自由基。
多烯结构的形成是PVC制品显色的必要条件,当[CH=CH]n中的n值,在n=4~10时PVC将由黄、红、棕、黑色变化。
1.光稳定化
(1)光的波长与能量光的波长(λ)与能量(E)的关系如下
E=hC/λ
式中h—普郎克常数;C—光速。
从上式可见,光子的能量与波长成反比,即波长越短,光子的能量越高,打断化学键的几率就越高。
一、PVC分子链的缺陷结构
氯乙烯(VC)单体的聚合反应与乙烯单体一样是按自由基机理进行的,一般包括链的引发、增长和终止三个阶段。
按有规则的头尾结合方式,链结构应为:
实际上,PVC分子链并非上式那样单一、规整,下面分述之。
(1)VC的头-头结构如下式
(2)VC的尾-尾结构如下式
头-头结构或尾-尾结构在PVC分子链上是同时存在的。
聚氯乙烯分子“缺陷结构”及聚集态
“多层粒子结构”对成型加工的影响
四川大学高分子助剂研究所吴崇周
关于聚氯乙烯(PVC)基本理论与制品的研究和开发工作有很多报道,作者从1984年全面发表了“PVC-窗框配方与加工”一文以来,在PVC加工方面也有不少报道[1-19],再读该文时,总感还应补充本文所要阐明的两个问题:①PVC分子链的“缺陷结构”,②PVC聚集态“多层粒子结构”及凝胶化。
由于分子链上双键的出现,与双键相邻的氯原子称为烯丙基氯原子,其活泼性(可反应性)是内部烯丙基氯原子最不稳定,依次是叔氯、端基烯丙基氯、仲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氯乙烯分子轨道
氯乙烯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化学式为C2H3Cl。
它的分子结构中含有一个氯原子和两个碳原子,分子中的碳原子间有一个双键。
在分子轨道理论中,可以通过对分子的原子轨道进行线性组合来获得分子的分子轨道。
对于氯乙烯分子,可以考虑两个碳原子和一个氯原子上的原子轨道。
碳原子上有一个p轨道和一个sp轨道,氯原子上有一个3p轨道。
这些原子轨道可以通过线性组合形成一组分子轨道。
在氯乙烯中,p轨道和sp轨道可以组合成两个σ键轨道和两个π键轨道。
其中,σ键轨道是在两个原子之间形成的轨道,π键轨道则是在双键上方和下方形成的轨道。
氯原子的3p轨道与碳原子的p 轨道可以组合成两个π反键轨道,它们位于双键上方和下方,对双键的形成具有抑制作用。
通过分子轨道理论的分析,可以发现氯乙烯的分子结构中存在着一个双键和两个单键。
在这些键的形成过程中,σ键轨道和π键轨道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另外,反键轨道也对分子的性质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分子轨道理论为我们理解分子结构和化学性质提供了一种有力的工具。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