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正弦余弦定理习题课
正弦余弦定理习题课
[课堂小结] 1.正弦定理、余弦定理是解决三角形问题的主要工具,正 确选择适合试题特点的公式极为重要,当使用一个定理无法解 决问题时要及时考虑另外一个定理.
2. 已知条件中既有边,又有角,解决问题的一般思路 是两种: ①利用余弦定理将所有的角转换成边后求解
②利用正弦定理将所有的边转换成角后求解.
(a2 b2 )(c2 a2 b2 ) 0
a 2 b2或c2 a 2 b2 0 a b或c 2 a 2 b2 ABC为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 角形。
法二:由a cos A bcosB得
2RsinAcos A 2RsinBcosB
sin2A sin2B
2A 2B或2A 2B 即A B或A B
又0°<B<180°, ∴B=150°.
探究问题二:三角形中的化简求值
例3:△ABC中,已知a=2,求bcosC+ccosB的值。
解:(化角为边)由余弦定理得:
bcosC+ccosB=
a2
b·
b2
c2
a2 c2 b2
+c·
2ab
2ac
a2 b2 c2 a2 c2 b2
2a
2a
a2
例3:△ABC中,已知a=2,求bcosC+ccosB的值。
法二:由a cosB bcos A得
2RsinAcosB 2RsinBcos A
sinAcosB sinBcos A 0 即sin(A B) 0
A B
(2)a cos A bcosB
解:(2)a cos A bcosB
a
b2 (
c2
a2
)
b
a2 (
c2
b2
)
2bc
2ac
a2c2 a4 b2c2 b4 0
天津市塘沽区紫云中学2014年高中数学 1.1.2 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习题课课件 新人教A版必修5
本 课 栏 目 开 关
习题课
(3)已知两边和它们的夹角,解三角形. 此种情况的基本解法是先用余弦定理求第三边,再用正 弦定理或余弦定理求另一角,最后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求第三个角. (4)已知三角形的三边,解三角形. 此种情况的基本解法是先用余弦定理求出一个角,再用 正弦定理或余弦定理求出另一个角,最后用三角形内角 和定理,求出第三个角. 要解三角形,必须已知三角形的一边的长.若已知条件 中一条边的长也不给出,三角形可以是任意的,因此无 法求解.
练一练· 当堂检测、目标达成落实处
习题课
本 课 栏 目 开 关
1.在△ABC 中,若 2cos Bsin A=sin C,则△ABC 的形状一 定是 A.等腰直角三角形 ( C ) B.直角三角形
C.等腰三角形 D.等边三角形 解析 ∵2cos Bsin A=sin C=sin(A+B),
∴sin Acos B-cos Asin B=0, 即 sin(A-B)=0,∴A=B.
1 ah (1)S= 2 a
(ha 表示 a 边上的高); 1 1 1 acsin B bcsin A (2)S= absin C= 2 = 2 ; 2 1 (3)S= r(a+b+c)(r 为三角形内切圆半径). 2
研一研· 题型解法、解题更高效
习题课
题型一
本 课 栏 目 开 关
利用正、余弦定理证明三角恒等式 2 2 2 tan A a +c -b 例 1 在△ABC 中,求证: = . tan B b2+c2-a2
小结 这是一道向量与正、余弦定理的综合题,解题的关键
本 课 栏 目 开 关
是化去向量的· 题型解法、解题更高效
习题课
本 课 栏 目 开 关
跟踪训练 3 在△ABC 中,内角 A、B、C 的对边分别为 a、 3 2 b、c,已知 b =ac 且 cos B= . 4 1 1 (1)求 + 的值; tan A tan C → → 3 (2)设BA· BC= ,求 a+c 的值. 2 3 解 (1)由 cos B= , 4
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习题课课件ppt(北师大版必修五)
一边+B+C=180°,求 角A;由正弦定理求出b与 c,在有解时只有一解
课前探究学习
课堂讲练互动
续表
两边和夹角(如 a,b,C)
由余弦定理求第三边c;由正弦定 余弦定理 理求出一边所对的角;再由A+B 正弦定理 +C=180°求出另一角,在有解 时只有一解 由余弦定理求出角A,B;再利用 余弦定理 A+B+C=180°,求出角C,在 有解时只有一解
由正弦定理求出角B;由A+B+ 正弦定理 C=180°,求出角C;再利用正 余弦定理 弦定理或余弦定理求c,可有两 解、一解或无解
课前探究学习 课堂讲练互动
三边(a,b,c)
两边和其中一 边的对角(如 a,b,A)
2. 解三角形常用的边角关系及公式总结 (1)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 (2)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3)三角形中大边对大角,小边对小角.
课前探究学习
课堂讲练互动
【示例】在△ABC 中,角 A,B,C 所对的边分别为 a,b,c,已
1 知 cos 2C=- . 4 (1)求sin C的值; (2)当a=2,2sin A=sin C时,求b及c的长. [思路分析]
课前探究学习
课堂讲练互动
解 10 . 4
1 (1)因为 cos 2C=1-2sin2C=- ,及 0<C<π,所以 sin C= 4
b= 6 6,所以 c=4 b=2 或 c=4
6
.
课堂讲练互动
课前探究学习
方法点评 三角形问题的一般解题方法 (1)合理利用三角公式,如cos 2C=1-2sin2C=2cos2C-1 等. (2)认真分析题目所给条件,适时利用正、余弦定理实现 边角转化.
课前探究学习
人教版数学必修五(文)学案:1.1正弦定理、余弦定理习题课
1.1正弦定理、余弦定理习题课【学习目标】1.能够应用正、余弦定理进行边角关系的相互转化;2.能够利用正、余弦定理判断三角形的形状;3.能够利用正、余弦定理证明三角形中的三角恒等式【自主检测】1.在△ABC 中,BC =5,AC =3,sin C =2sin A .(1)求AB 的值;(2)求sin ⎝⎛⎭⎪⎫2A -π4的值.2.在锐角△ABC 中,a 、b 、c 分别为角A 、B 、C 所对的边,且3a =2c sin A .(1)确定角C 的大小;(2)若c =7,且△ABC 的面积为332,求a +b 的值.【典型例题】例1.在四边形ABCD 中,已知AD ⊥CD ,AD =10,AB =14,∠BDA =60°,∠BCD =135°,求BC 的长.例2.设△ABC 的内角A 、B 、C 的对边长分别为a 、b 、c ,cos(A -C )+cos B =32,b 2=ac ,求B .【目标检测】1.在△ABC 中,已知b =a sin B ,且cos B =cos C ,则△ABC 的形状是( )A .等边三角B .等腰三角形C .直角三角形D .等腰直角三角形2.根据下列条件,判断三角形解的情况,其中正确的是( )A .a =8 b =16 A =30°有两解B .b =18 c =20 B =60°有一解C.a=5 b=2 A=90°无解 D.a=30 b=25 A=120°有一解3.已知△ABC中,AB=3,AC=1,且B=30°,则△ABC的面积等于( )A.32B.34C.32或 3 D.34或324*.在△ABC中,若tan A-tan Btan A+tan B=c-bc,求角A【总结提升】1.在证明三角形问题或者三角恒等式时,要注意正弦定理、余弦定理与所证结论的联系,并注意特殊正、余弦关系的应用,比如互补角的正弦值相等,互补角的余弦值互为相反数等;2.三角恒等式的证明或者三角形形状的判断,重在发挥正、余弦定理的边角互换作用。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 习题课
例2
积为
A.9
在△ABC 中,已知 BC = 6 , A = 30°, B = 120°,则△ABC 的面
B.18 C.9 √ 3 D.18 3
解析
答案
反思与感悟 求三角形面积,主要用两组公式 1 (1) ×底×高. 2 (2)两边与其夹角正弦的乘积的一半. 选用哪组公式,要看哪组公式的条件已知或易求.
解析 由sin B=2sin A,得b=2a,
1 由△ABC 的面积为 a sin B,得 acsin B=a2sin B, 2
解答
反思与感悟 择公式.
(1)边、角互化是处理三角形边、角混合条件的常用手段.
(2)解题时要画出三角形,将题目条件直观化,根据题目条件,灵活选
跟踪训练1 在△ABC中,已知b2=ac,a2-c2=ac-bc. (1)求A的大小; 解 由题意知,
b2+c2-a2 ac+bc-ac 1 cos A= = = , 2 2bc 2bc
跟踪训练 2
在△ABC 中,内角 A,B,C 所对的边分别是 a,b,c,若 A
=60° ,b=16,此三角形的面积 S=220 3,则 a 的值为 A.7 B.25 C.55 D.49 √
1 解析 由 S=220 3,得 bcsin A=220 3, 2
1 3 即 ×16×c× =220 3,∴c=55. 2 2
题型探究
类型一 利用正弦、余弦定理转化边角关系 例1
解
2 在△ABC中,若c· cos B=b· cos C,cos A= ,求sin B的值. 3
由c· cos B=b· cos C,结合正弦定理,得
sin Ccos B=sin Bcos C, 故sin(B-C)=0,∵0<B<π,0<C<π, ∴-π<B-C<π,∴B-C=0,B=C,故b=c.
第一章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习题课
习题课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学习目标 1.进一步熟练掌握正弦、余弦定理在解各类三角形中的应用;2.提高对正弦、余弦定理应用范围的认识;3.初步应用正弦、余弦定理解决一些和三角函数、向量有关的综合问题.1.在△ABC 中,sin A ∶sin B ∶sin C =3∶2∶3,则cos C 的值为( ) A.13 B.-23 C.14D.-14解析 ∵在△ABC 中,sin A ∶sin B ∶sin C =3∶2∶3, ∴a ∶b ∶c =3∶2∶3,设a =3k ,b =2k ,c =3k , 则cos C =a 2+b 2-c 22ab =9k 2+4k 2-9k 212k 2=13,故选A.答案 A2.已知△ABC 的面积S =a 2-(b 2+c 2),则cos A 等于( ) A.-4 B.1717C.±1717D.-1717解析 ∵cos A =b 2+c 2-a 22bc ,面积S =12bc sin A =a 2-(b 2+c 2),∴12bc sin A =-2bc cos A ,∴sin A =-4cos A ,又sin 2A +cos 2A =1,联立解得cos A =-1717.故选D. 答案 D3.在△ABC 中,内角A ,B ,C 所对应的边分别是a ,b ,c ,若c 2=(a -b )2+6,C =π3,则△ABC 的面积是________.解析 由c 2=(a -b )2+6,可得c 2=a 2+b 2-2ab +6,由余弦定理:c 2=a 2+b 2-2ab cos C =a 2+b 2-ab ,所以:a 2+b 2-2ab +6=a 2+b 2-ab ,所以ab =6;所以S △ABC =12ab sin C =12×6×32=332.答案 3324.△ABC 的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已知C =60°,b =6,c =3,则A =________.解析 由正弦定理,得sin B =b sin C c =6×323=22,结合b <c 可得B =45°,则A =180°-B -C =75°. 答案 75°类型一 利用正弦、余弦定理证明边角恒等式【例1】 在△ABC 中,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求证:a 2-b 2c 2=sin (A -B )sin C .证明 在△ABC 中,由余弦定理得a 2=b 2+c 2-2bc cos A , b 2=a 2+c 2-2ac cos B ,∴a 2-b 2=b 2-a 2-2bc cos A +2ac cos B , ∴2(a 2-b 2)=2ac cos B -2bc cos A , 即a 2-b 2=ac cos B -bc cos A , ∴a 2-b 2c 2=a cos B -b cos A c .由正弦定理得a c =sin A sin C ,b c =sin Bsin C ,∴a 2-b 2c 2=sin A cos B -cos A sin B sin C =sin (A -B )sin C ,故等式成立.规律方法 (1)证明三角恒等式,关键是消除等号两端三角函数式的差异.形式上一般有:左⇒右;右⇒左或左⇒中⇐右三种.(2)利用正弦、余弦定理证明三角形中的恒等式的途径有两种:一是把角的关系通过正弦、余弦定理转化为边的关系;二是把边的关系转化为角的关系,一般是通过正弦定理转化.【训练1】 在△ABC 中,若a cos 2C 2+c cos 2A 2=3b2,求证:a +c =2b . 证明 由题a (1+cos C )+c (1+cos A )=3b , 即a +a ·a 2+b 2-c 22ab +c +c ·b 2+c 2-a 22bc =3b , ∴2ab +a 2+b 2-c 2+2bc +b 2+c 2-a 2=6b 2, 整理得ab +bc =2b 2,同除b 得a +c =2b , 故等式成立.类型二 利用正弦、余弦定理解三角形【例2】 在△ABC 中,若c ·cos B =b ·cos C ,且cos A =23,求sin B 的值. 解 由c ·cos B =b ·cos C ,结合正弦定理得, sin C cos B =sin B cos C ,故sin(B -C )=0,∵0<B <π,0<C <π, ∴-π<B -C <π,∴B -C =0,B =C ,故b =c . ∵cos A =23,∴由余弦定理得3a 2=2b 2, 再由余弦定理得cos B =66,又0°<B <180°,故sin B =306.规律方法 (1)余弦定理和正弦定理一样,都是围绕着三角形进行边角互换的.在有关三角形的题目中注意选择是应用正弦定理,还是余弦定理,必要时也可列方程(组)求解.同时,要有意识地考虑用哪个定理更合适,或是两个定理都要用,要抓住能利用某个定理的信息.(2)解题时,还应注意,当把条件转化为角之间的关系时,还应注意三角恒等变换公式的应用.【训练2】在锐角△ABC中,b2-a2-c2ac=cos(A+C)sin A cos A.(1)求角A;(2)若a=2,求bc的取值范围.解(1)由余弦定理可得:a2+c2-b2=2ac cos B,⇒-2ac cos Bac=cos(π-B)sin A cos A,∴sin 2A=1且0°<A<90°⇒A=45°,(2)⎩⎪⎨⎪⎧B+C=135°,0°<B<90°,0°<C<90°⇒45°<C<90°,又bsin B=csin C=asin A=2,∴b=2sin B,c=2sin C,bc=2sin(135°-C)·2sin C=2sin(2C-45°)+2,45°<2C-45°<135°⇒22<sin(2C-45°)≤1,∴bc∈(22,2+2].方向1 与三角恒等变换的综合【例3-1】设△ABC的内角A,B,C所对边的长分别为a,b,c.若b+c=2a,3sin A=5sin B,则C=()A.π3B.2π3C.3π4D.5π6解析 根据正弦定理可将3sin A =5sin B 化为3a =5b , 所以a =53b ,代入b +c =2a 可得c =73b ,结合余弦定理可得cos C =a 2+b 2-c 22ab =-12, 因为0<C <π,所以C =2π3. 答案 B方向2 在复杂图形中的应用【例3-2】 如图所示,在四边形ABCD 中,AD ⊥CD ,AD =10,AB =14,∠BDA =60°,∠BCD =135°,求BC 的长.解 在△ABD 中,AD =10,AB =14,∠BDA =60°,设BD =x , 由余弦定理,得AB 2=AD 2+BD 2-2AD ·BD cos ∠BDA ,∴142=102+x 2-2×10x cos 60°,即x 2-10x -96=0, 解得x 1=16,x 2=-6(舍去), ∴BD =16.∵AD ⊥CD ,∠BDA =60°,∴∠CDB =30°. 在△BCD 中,由正弦定理得BC sin ∠CDB =BDsin ∠BCD,∴BC =16sin 30°sin 135°=8 2. 方向3 与向量的综合应用【例3-3】 在△ABC 中,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且cos(A -B )cos B -sin(A -B )sin(A +C )=-35. (1)求sin A 的值;(2)若a =42,b =5,求向量BA→在BC →方向上的投影.解 (1)由cos(A -B )cos B -sin(A -B )sin(A +C )= -35,得cos(A -B )cos B -sin(A -B )sin B =-35,则cos(A -B +B )=-35,即cos A =-35.又0<A <π,则sin A =45.(2)由正弦定理,有a sin A =bsin B ,所以sin B =b sin A a =22.由题知a >b ,则A >B ,故B =π4.根据余弦定理,有(42)2=52+c 2-2×5c ×⎝ ⎛⎭⎪⎫-35,解得c =1或c =-7(负值舍去).故向量BA→在BC →方向上的投影为|BA →|cos B =22.规律方法 求解正、余弦定理综合应用问题的注意点(1)正弦定理、余弦定理是解决三角形问题的主要工具,正确选择适合试题特点的公式极为重要,当使用一个定理无法解决问题时,要及时考虑另外一个定理. (2)三角函数中的公式在解决三角形问题时是不可或缺的,应该养成应用三角函数公式列式化简的习惯.1.在有关三角形的题目中注意选择是应用正弦定理,还是余弦定理,必要时也可列方程(组)求解,同时,要有意识地考虑用哪个定理更合适,或是两个定理都要用,要抓住能利用某个定理的信息.2.解决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的综合应用问题,应注意根据具体情况引入未知数,运用方程思想来解决问题;平面向量与解三角形的交汇问题,应注意准确运用向量知识转化为解三角形问题,再利用正弦、余弦定理求解.基础过关1.在△ABC 中,若a =7,b =8,cos C =1314,则最大角的余弦值是( ) A.-15 B.-16 C.-17D.-18解析 c 2=a 2+b 2-2ab cos C =9,c =3,B 为最大角,cos B =a 2+c 2-b 22ac =49+9-642×7×3=-17.答案 C2.某人要制作一个三角形,要求它的三条高的长度分别为113,111,15,则此人能( )A.不能作出这样的三角形B.作出一个锐角三角形C.作出一个直角三角形D.作出一个钝角三角形解析 假设能作出△ABC ,不妨设高113,111,15对应的边分别为a =26S ,b =22S ,c =10S ,cos A =b 2+c 2-a 22bc =(22S )2+(10S )2-(26S )22×22S ×10S =-23110<0,∴A 为钝角. 答案 D3.已知△ABC 的三边长分别为AB =7,BC =5,AC =6.则AB →·BC →的值为( )A.19B.14C.-18D.-19解析 由余弦定理的推论知: cos B =AB 2+BC 2-AC 22AB ·BC =1935.所以AB →·BC →=|AB →|·|BC →|·cos(π-B )=7×5×⎝ ⎛⎭⎪⎫-1935=-19,故选D.答案 D4.在△ABC 中,B =60°,a =1,S △ABC =32,则csin C =________.解析 S △ABC =12ac sin B =12×1×c ×32=32, ∴c =2,∴b 2=a 2+c 2-2ac cos B =1+4-2×1×2×⎝ ⎛⎭⎪⎫12=3,∴b =3,∴c sin C =b sin B =332=2.答案 25.在△ABC 中,若a cos A =b cos B =ccos C ,则△ABC 是________三角形. 解析 ∵a cos A =bcos B ,∴sin A cos B -sin B cos A =0,∴sin(A -B )=0, ∵A ,B ∈(0,π),∴A -B ∈(-π,π), ∴A -B =0,∴A =B . 同理B =C ,∴A =B =C , ∴△ABC 为等边三角形. 答案 等边6.在△ABC 中,BC =5,AC =3,sin C =2sin A . (1)求AB 的值;(2)求sin ⎝ ⎛⎭⎪⎫2A -π4.解 (1)在△ABC 中,根据正弦定理AB sin C =BCsin A , 于是AB =sin Csin A ·BC =2BC =2 5. (2)在△ABC 中,根据余弦定理得cos A =AB 2+AC 2-BC 22AB ·AC =255,于是sin A =55, 由倍角公式得sin 2A =2sin A cos A =45,cos 2A =2cos 2A -1=35,所以sin ⎝ ⎛⎭⎪⎫2A -π4=sin 2A cos π4-cos 2A sin π4=210.7.在锐角△ABC 中,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且2a sin B =3b . (1)求角A 的大小;(2)若a =6,b +c =8,求△ABC 的面积.解 (1)由2a sin B =3b 及正弦定理a sin A =bsin B , 得sin A =32.因为A 是锐角,所以A =π3. (2)因为a =6,cos A =12,所以由余弦定理a 2=b 2+c 2-2bc cos A , 得b 2+c 2-bc =36. 又因为b +c =8,所以bc =283. 由三角形面积公式S =12bc sin A , 得△ABC 的面积为12×283×32=733.能力提升8.△ABC 的两边长分别为2,3,其夹角的余弦值为13,则其外接圆半径为( )A.922B.924C.928D.229解析 不妨设c =2,b =3,则cos A =13,sin A =223. ∵a 2=b 2+c 2-2bc cos A ,∴a 2=32+22-2×3×2×13=9,∴a =3. ∵a sin A =2R ,∴R =a sin A =32×223=928. 答案 C9.已知△ABC 中,三边与面积的关系为S △ABC =a 2+b 2-c 243,则cos C 的值为( )A.12B.22C.32D.0解析 S △ABC =12ab sin C =a 2+b 2-c 243=2ab cos C 43,∴tan C =33,C ∈(0,π),∴C =π6,∴cos C =32. 答案 C10.在△ABC 中,若a 2-b 2=3bc ,sin C =23sin B ,则A =________. 解析 由sin C =23sin B ,根据正弦定理,得c =23b , 代入a 2-b 2=3bc ,得a 2-b 2=6b 2,即a 2=7b 2.由余弦定理得cos A =b 2+c 2-a 22bc =b 2+12b 2-7b 22b ·23b =6b 243b 2=32. 又∵0°<A <180°,∴A =30°. 答案 30°11.在△ABC 中,内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是a ,b ,c .已知b -c =12a ,2sin B=3sin C ,则cos A 的值为________.解析 由2sin B =3sin C 及正弦定理可得:2b =3c ,由b -c =12a 可得:a =c ,b=32c ,由余弦定理可得cos A =b 2+c 2-a 22bc =34.答案 3412.在△ABC 中,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已知b 2=ac ,且cos B =34.(1)求1tan A +1tan C 的值;(2)设BA →·BC →=32,求a +c 的值. 解 (1)由cos B =34及0<B <π,得sin B =1-(34)2=74,由b 2=ac 及正弦定理,得sin 2 B =sin A sin C ,于是1tan A +1tan C =cos A sin A +cos C sin C=sin C cos A +cos C sin A sin A sin C =sin (A +C )sin 2B=sin B sin 2B =1sin B =477.(2)由BA →·BC →=32得ca cos B =32, 由cos B =34,可得ca =2,即b 2=2.由余弦定理得a 2+c 2=b 2+2ac cos B =5,∴(a +c )2=a 2+c 2+2ac =5+4=9,∴a +c =3.13.(选做题)已知a ,b ,c 分别为△ABC 三个内角A ,B ,C 的对边,a cos C +3a sin C -b -c =0.(1)求角A ;(2)若a =2,△ABC 的面积为3,求b ,c .解(1)△ABC中,∵a cos C+3a sin C-b-c=0,利用正弦定理可得sin A cos C+3sin A sin C=sin B+sin C=sin(A+C)+sin C,化简可得3sin A-cos A=1,∴sin(A-30°)=1 2,∴A-30°=30°,∴A=60°.(2)若a=2,△ABC的面积为12bc·sin A=34bc=3,∴bc=4 ①.再利用余弦定理可得a2=4=b2+c2-2bc·cos A=(b+c)2-2bc-bc=(b+c)2-3·4,∴b+c=4 ②.结合①②求得b=c=2.。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
2 2 ∵ sinC= 1- cos C= , a= 3 2,∴ b= 2 3. 3
必修⑤
第1章
1.1
第2课时
第1章
解三角形
4.△ ABC 中,已知 b= 2 2,c= 2 6,C= 60° ,则 A= ________.
人 教 B 版 数 学
[答案]
90°
必修⑤
第1章
1.1
第2课时
第1章
解三角形
人 教 B 版 数 学
又由 b>a,知 B>A, ∴ 30° <B<180° ,∴ B= 90° . ∴ C= 180° -(A+ B)= 180° - (30° +90° )=60° . ∴ c= b2- a2= 162- 82= 8 3.
必修⑤
第1章
1.1
第2课时
第1章
解三角形
在△ ABC 中,a= λ,b= 3λ,∠ A= 45° ,则满足此 条件的三角形个数是( A. 0 C. 2 ) B. 1 D.无数个
解三角形
正弦定理的综合应用
[例 2] 在△ABC 中,已知∠ B= 60° , tanAtanC= 2 + 3,又知顶点 C 的对边 c 上的高为 4 3,求三角形三边 的长. [分析 ] 由已知件不难求出 tanA 和 tanC,从而求出 4 3 4 3 ∠ A 和∠ C,然后根据边 c= + 进而问题得解. tanA tanB
人 教 B 版 数 学
必修⑤
第1章
1.1
第2课时
第1章
解三角形
人 教 B 版 数 学
必修⑤
第1章
1.1
第2课时
第1章
解三角形
一、选择题 1.在△ABC 中,a= 80,b= 100,A= 45° ,则此三 角形解的情况是( A.一解 C.一解或两解 ) B.两解 D.无解
数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正弦、余弦、正切函数的简单计算.1.2余弦定理课件新人教版必修5
定 理 证 明
定 理 应 用
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
a2 b2 c2 2bc cos A b a c 2ac cos B
2 2 2
余弦定理
(1)已知三边,求三个角
c2 a2 b2 2ab cos C
(3)判断三角形形状
(2)已知 两边和 它们的 夹角, 求第 三边和 其它两 个角。
定 理 内 容
2 2 2
c a b 2 ab cos C
2 2 2
回顾正弦定理的证明你还有没有其它的证明 余弦定理的方法? (1)坐标法
证 明 方 法
(2)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
(3)正弦定理(三角变换)
坐标法证明余弦定理
教材中用向量法给出余弦定理的证明,下面我们给出 坐标法证明.
证明:如图所示,以△ABC的顶点A为原点 ,射线AC为x轴的正半轴,建立直角坐标系 ,这时顶点B可作角A终边上的一个点,它到 原点的距离r=c,设点B的坐标为(x,y),由 三角函数的定义可得:x=ccos A,y=csin A ,即点B为(ccos A,csin A),又点C的坐标是
A 56 2 0 2 2 2 2 2 2 a c b 134 . 6 161 . 7 87 . 8 cos B 0.8398 , 2 ac 2 134 . 6 161 . 7
B 32 5 3
C 180 A B 180 56 2 0 32 5 3 90 4 7
1.1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
1.1.2 余弦定理
本节课主要学习余弦定理及推导过程、用余弦定理解三角形、判断 三角形形状。以苏格拉底几何原本由来的故事和高铁隧道招标的事例 作为本节的开始引入新课。本节教学以学生探究为主,利用向量法证 明余弦定理定理,引导学生探究坐标法、直角三角形边角关系法、正 弦定理法等多种方法证明余弦定理,使学生能够灵活应用所学知识, 加深对定理的理解。针对定理所解决的三类问题给出3个例题和变式, 通过解决问题引出三角形的解的不同情况,强调正确应用定理的重要 性。 教学过程中通过例1巩固掌握已知两边及其夹角解三角形的问题,通 过例2 巩固掌握已知三边解三角形的问题,通过例3巩固掌握判断三角 形形状的问题,每种类型都有变式进行巩固。用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 系证明余弦定理导,既节省时间又能吸引学生注意力。通过余弦定理 的推导和用余弦定理解决问题两个探究指明本节课的方向。由探究二 余弦定理可以解决的问题引出余弦定理的变形及用余弦定理判断三角 形的形状等知识。
必修五正弦定理,余弦定理(2节5课时)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5全册导学案目录1.1.1正弦定理(2)1.1.2余弦定理(2)1.2.1解三角形应用举例(一)1.2.2解三角形应用举例(二)1.2.3解三角形应用举例(三)1.2.3解三角形应用举例(四)2.1.1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一)2.1.2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二)2.2.1等差数列(一)2.2.2等差数列(二)2.3.1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一)2.3.2等差数列的前项和(二)2.4.1等比数列(一)2.4.2等比数列(二)2.5.1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一)2.5.2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二)3.1.1不等关系与不等式(一)3.1.2不等关系与不等式(二)3.2.1 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一)3.2.2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二)3.2.3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及解法(三)3.3.1.1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平面区域(一)3.3.2.1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一)3.3.2.2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二)3.3.2.3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三)3.3.2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平面区域(二)3.4.1基本不等式(一)3.4.2基本不等式(二)3.4.3基本不等式(三)学案序号: 1 \2 课型: 新授课 时间: 2018/8/ 禄丰一中高 二年级标题 §1.1.1正弦定理【学习目标】1. 掌握正弦定理的内容;2. 掌握正弦定理的证明方法;3. 会运用正弦定理解斜三角形的两类基本问题. 【重难点】1、会运用正弦定理解斜三角形的两类基本问题.2、掌握正弦定理的证明方法 【自主学习指导】阅读教材第1页-第4页,思考下列问题: 1、 正弦定理还可以怎样推导? 2、 正弦定理用途有哪些?【学习过程】一、 新知:1、 正弦定理文字语言:在一个三角形中,各边和它所对角的 的比相等, 符号语言:sin sin a bA B =sin c C =. 2、 解三角形一般地,已知三角形的某些边和角,求其它的边和角的过程叫作解三角形.注意:(1)正弦定理说明同一三角形中,边与其对角的正弦成正比,且比例系数为同一正数,即存在正数k 使sin a k A =, ,sin c k C =;(2)sin sin a b A B =sin c C =等价于 ,sin sin c bC B =,sin a A =sin c C . 3、正弦定理的基本作用为:①已知三角形的任意两角及其一边可以求其他边,如sin sin b Aa B=;b = .②已知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与其中一边的对角可以求其他角的正弦值,如sin sin aA B b=;sin C = .二、典型例题例1. 在ABC ∆中,已知45A =,60B =,42a =cm ,解三角形.变式:在ABC ∆中,已知45B =,60C =,12a =cm ,解三角形.例2. 在45,2,,ABC c A a b B C ∆===中,求和.变式:在60,1,,ABC b B c a A C ∆==中,求和.三、总结提升1. 正弦定理:sin sin a bA B =sin c C = 知识拓展sin sin a b A B =2sin cR C==,其中2R 为外接圆直径.2. 正弦定理的证明方法:①三角函数的定义, 还有 ②等积法,③外接圆法,④向量法. 3.应用正弦定理解三角形: ①已知两角和一边;②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 【当堂检测】1. 在ABC ∆中,若cos cos A bB a=,则ABC ∆是( ).A .等腰三角形B .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C .直角三角形D .等边三角形2. 已知△ABC 中,A ∶B ∶C =1∶1∶4,则a ∶b ∶c 等于( ).A .1∶1∶4B .1∶1∶2C .1∶1D .2∶23. 在△ABC 中,若sin sin A B >,则A 与B 的大小关系为( ).A. A B >B. A B <C. A ≥BD. A 、B 的大小关系不能确定 4. 已知∆ABC 中,sin :sin :sin 1:2:3A B C =,则::a b c = .5. 已知∆ABC 中,∠A 60=︒,a sin sin sin a b cA B C++++= .6. 已知△ABC 中,AB =6,∠A =30°,∠B =120︒,解此三角形.【知识构建】学案序号: 3\4课型: 新授课 时间:2018/8 禄丰一中高 二年级 班标题§1.1.2余弦定理【学习目标】学习目标1. 掌握余弦定理的两种表示形式;2. 证明余弦定理的向量方法;3. 运用余弦定理解决两类基本的解三角形问题. 【重难点】1、运用余弦定理解决两类基本的解三角形问题. 【自主学习指导】复习1:在一个三角形中,各 和它所对角的 的 相等,即 = = .复习2:在△ABC 中,已知10c =,A =45︒,C =30︒,解此三角形.【学习过程】 一、新知阅读教材第5—7页内容,然后回答问题(余弦定理)<1>余弦定理及其推导过程?<2>余弦定理及余弦定理的应用?思考:已知两边及夹角,如何解此三角形呢?在ABC ∆中,AB 、BC 、CA 的长分别为c 、a 、b . ∵AC = , ∴AC AC ∙=同理可得: 2222c o s a b c b c A =+-, 2222cos c a b ab C =+-. 余弦定理:三角形中任何一边的 等于其他两边的 的和减去这两边与它们的夹角的 的积的两倍.思考:这个式子中有几个量?从方程的角度看已知其中三个量,可以求出第四个量,能否由三边求出一角? 从余弦定理,又可得到以下推论:222cos 2b c a A bc+-=, , . [理解定理](1)若C =90︒,则cos C = ,这时222c ab =+由此可知余弦定理是勾股定理的推广,勾股定理是余弦定理的特例. (2)余弦定理及其推论的基本作用为:①已知三角形的任意两边及它们的夹角就可以求出第三边; ②已知三角形的三条边就可以求出其它角. 二、典型例题例1. 在△ABC 中,已知a =b =45B =,求,A C 和c变式:在△ABC 中,若AB,AC =5,且cos C =910,则BC =________.例2. 在△ABC 中,已知三边长3a =,4b =,c =,求三角形的最大内角.变式:在∆ABC 中,若222a b c bc =++,求角A .三、学习小结1. 余弦定理是任何三角形中边角之间存在的共同规律,勾股定理是余弦定理的特例;2. 余弦定理的应用范围: ① 已知三边,求三角;② 已知两边及它们的夹角,求第三边.※ 知识拓展在△ABC 中,若222a b c +=,则角C 是直角; 若222a b c +<,则角C 是钝角;若222a b c +>,则角C 是锐角. 【当堂检测】(1)△ABC中,a =2c =,150B =,求b . (2)△ABC 中,2a =,b =,1c ,求A . 1. 已知ac =2,B =150°,则边b 的长为( ).A.B.C.D. 2. 已知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3、5、7,则最大角为( ). A .60 B .75 C .120 D .1503. 已知锐角三角形的边长分别为2、3、x ,则x 的取值范围是( ). A13x << B .13x <5 C . 2<x <5 D <x <54. 在△ABC 中,|AB |=3,|AC |=2,AB 与AC 的夹角为60°,则|AB -AC |=________.5. 在△ABC 中,已知三边a 、b 、c 满足222b a c ab +-=,则∠C 等于 .6、在△ABC 中,已知a =7,b =8,cos C =1314,求最大角的余弦值.7、在△ABC 中,AB =5,BC =7,AC =8,求AB BC ⋅的值.【知识构建】学案序号: 5课型: 习题课 时间:2018/8 禄丰一中高 二年级 班 标题正余弦定理【学习目标】1. 进一步熟悉正、余弦定理内容;2. 掌握在已知三角形的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解三角形时,有两解或一解或无解等情形. 【自主学习指导】 复习1:在解三角形时已知三边求角,用 定理;已知两边和夹角,求第三边,用 定理; 已知两角和一边,用 定理. 二、典型例题探究:在△ABC 中,已知下列条件,解三角形.① A =6π,a =25,b =② A =6π,a,b =A =6π,a =50,b =思考:解的个数情况为何会发生变化?新知:用如下图示分析解的情况(A 为锐角时).已知边a,b 和∠A有两个解仅有一个解无解CH=bsinA<a<b a=CH=bsinA a<CH=bsinA试试:1. 用图示分析(A 为直角时)解的情况?2.用图示分析(A 为钝角时)解的情况?例1. 在∆ABC 中,已知80a =,100b =,45A ∠=︒,试判断此三角形的解的情况.变式:在∆ABC 中,若1a =,12c =,40C ∠=︒,则符合题意的b 的值有_____个.学习小结1. 已知三角形两边及其夹角(用余弦定理解决);2. 已知三角形三边问题(用余弦定理解决);3. 已知三角形两角和一边问题(用正弦定理解决);4. 已知三角形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问题(既可用正弦定理,也可用余弦定理,可能有一解、两解和无解三种情况).※知识拓展在∆ABC中,已知,,a b A,讨论三角形解的情况:①当A为钝角或直角时,必须a b>才能有且只有一解;否则无解;②当A为锐角时,如果a≥b,那么只有一解;如果a b<,那么可以分下面三种情况来讨论:(1)若sina b A>,则有两解;(2)若sina b A=,则只有一解;(3)若sina b A<,则无解.当堂检测(时量:5分钟满分:10分)计分:1. 已知a、b为△ABC的边,A、B分别是a、b的对角,且sin2sin3AB=,则a bb+的值=().A. 13B.23C.43D.532. 已知在△ABC中,sin A∶sin B∶sin C=3∶5∶7,那么这个三角形的最大角是().A.135°B.90°C.120°D.150°3. 如果将直角三角形三边增加同样的长度,则新三角形形状为().A.锐角三角形B.直角三角形C.钝角三角形D.由增加长度决定4. 在△ABC中,sin A:sin B:sin C=4:5:6,则cos B=.5. 已知△ABC中,cos cosb Cc B=,试判断△ABC的形状.一、选择题1.在中,已知角则角A的值是()A.15°B.75°C.105°D.75°或15°2.中,则此三角形有()A.一解 B.两解 C.无解 D.不确定3.若是()A.等边三角形B.有一内角是30°C.等腰直角三角形D.有一内角是30°的等腰三角形4.在中,已知则AD长为()A.B. C.D.5.在,面积,则BC长为()A.B.75 C.51 D.496.钝角的三边长为连续自然数,则这三边长为()A.1、2、3、B.2、3、4 C.3、4、5 D.4、5、67.在中,,则A等于()A.60°B.45° C.120°D.30°8.在中,,则三角形的形状为()A.直角三角形B.锐角三角形C.等腰三角形 D.等边三角形9.在中,,则等于()A.B.C.D.10.在中,,则的值为()A.B.C.D.11.在中,三边与面积S的关系式为则角C为()A.30°B.45°C.60°D.90°12.在中,是的()A.充分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二、填空题13.在中,,则14.若的三个内角成等差数列,且最大边为最小边的2倍,则三内角之比为________。
第一章 1.1.2 第2课时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
第2课时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学习目标 1.熟练掌握正弦、余弦定理及其变形形式.2.能利用正弦、余弦定理解决有关三角形的恒等式化简、证明及形状判断等问题.知识点一 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及常见变形 1.正弦定理及常见变形(1)a sin A =b sin B =c sin C =2R (其中R 是△ABC 外接圆的半径); (2)a =b sin A sin B =c sin A sin C =2R sin A ;(3)sin A =a 2R ,sin B =b 2R ,sin C =c2R .2.余弦定理及常见变形 (1)a 2=b 2+c 2-2bc cos A , b 2=a 2+c 2-2ac cos B , c 2=a 2+b 2-2ab cos C ; (2)cos A =b 2+c 2-a 22bc ,cos B =a 2+c 2-b 22ac ,cos C =a 2+b 2-c 22ab.知识点二 有关三角形的隐含条件 (1)由A +B +C =180°可得sin(A +B )=sin C ,cos(A +B )=-cos C , (2)由大边对大角可得sin A >sin B ⇔A >B .(3)由锐角△ABC 可得任意两内角之和大于π2,进而可得sin A >cos B .1.当b 2+c 2-a 2>0时,△ABC 为锐角三角形.( × ) 2.△ABC 中,若cos 2A =cos 2B ,则A =B .( √ ) 3.在△ABC 中,恒有a 2=(b -c )2+2bc (1-cos A ).( √ )4.△ABC 中,若c 2-a 2-b 2>0,则角C 为钝角.( √ )题型一 利用正弦、余弦定理解三角形例1 在△ABC 中,若c cos B =b cos C ,cos A =23,求sin B 的值.解 由c cos B =b cos C ,结合正弦定理, 得sin C cos B =sin B cos C ,故sin(B -C )=0,∵0<B <π,0<C <π, ∴-π<B -C <π,∴B -C =0,B =C ,故b =c .∵cos A =23,∴由余弦定理可知,a 2=b 2+c 2-2bc cos A =2b 2-2b 2·23=23b 2,得3a 2=2b 2,再由余弦定理,得cos B =66,故sin B =306. 引申探究1.对于本例中的条件,c cos B =b cos C ,能否使用余弦定理? 解 由余弦定理,得c ·a 2+c 2-b 22ac =b ·a 2+b 2-c 22ab .化简得a 2+c 2-b 2=a 2+b 2-c 2, ∴c 2=b 2,从而c =b .2.本例中的条件c cos B =b cos C 的几何意义是什么? 解 如图,作AD ⊥BC ,垂足为D . 则c cos B =BD ,b cos C =CD .∴c cos B =b cos C 的几何意义为边AB ,AC 在BC 边上的射影相等. 反思感悟 (1)边、角互化是处理三角形边、角混合条件的常用手段. (2)解题时要画出三角形,将题目条件直观化,根据题目条件,灵活选择公式.跟踪训练1 在△ABC 中,已知b 2=ac ,a 2-c 2=ac -bc . (1)求A 的大小; (2)求b sin B c的值.解 (1)由题意及余弦定理知, cos A =b 2+c 2-a 22bc =ac +bc -ac 2bc =12,∵A ∈(0,π),∴A =π3.(2)由b 2=ac ,得b c =ab ,∴b sin Bc =sin B ·a b =sin B ·sin A sin B =sin A =32. 题型二 判断三角形形状例2 在△ABC 中,已知a ,b ,c 分别是角A ,B ,C 的对边,若a +b a =cos B +cos A cos B ,试判断三角形的形状.解 方法一 由正弦定理知,a =2R sin A ,b =2R sin B ,R 为△ABC 外接圆半径. ∵a +b a =cos B +cos Acos B , ∴sin A +sin B sin A =cos B +cos Acos B,∴sin A cos B +sin B cos B =sin A cos B +sin A cos A , ∴sin B cos B =sin A cos A , ∴sin 2B =sin 2A , ∴2A =2B 或2A +2B =π, 即A =B 或A +B =π2,∴△ABC 为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方法二 由a +b a =cos B +cos A cos B ,得1+b a =1+cos Acos B ,b a =cos Acos B,由余弦定理,得cos A cos B =b 2+c 2-a 22bc a 2+c 2-b 22ac=a b ·b 2+c 2-a2a 2+c 2-b 2,∴b a =a (b 2+c 2-a 2)b (a 2+c 2-b 2). a 2(b 2+c 2-a 2)=b 2(a 2+c 2-b 2), a 2c 2-a 4=b 2c 2-b 4, c 2(a 2-b 2)=(a 2-b 2)(a 2+b 2). ∴a 2=b 2或c 2=a 2+b 2.∴△ABC 是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反思感悟 (1)要结合题目特征灵活选择使用正弦定理还是使用余弦定理. (2)变形要注意等价性,如sin 2A =sin 2B ⇏2A =2B . c 2(a 2-b 2)=(a 2-b 2)(a 2+b 2) ⇏c 2=a 2+b 2.跟踪训练2 在△ABC 中,若sin 2A +sin 2B <sin 2C ,则△ABC 的形状是( ) A .锐角三角形 B .直角三角形 C .钝角三角形 D .不能确定答案 C解析 由正弦定理知,sin A =a 2R ,sin B =b 2R ,sin C =c2R .∴sin 2A +sin 2B <sin 2C 可化为 a 2+b 2<c 2,a 2+b 2-c 2<0. ∴cos C =a 2+b 2-c 22ab<0.∴角C 为钝角,△ABC 为钝角三角形.题型三 利用正弦、余弦定理进行求值、化简和证明 例3 在△ABC 中,有 (1)a =b cos C +c cos B ; (2)b =c cos A +a cos C ; (3)c =a cos B +b cos A ,这三个关系式也称为射影定理,请给出证明.证明 方法一 (1)由正弦定理,得 b =2R sin B ,c =2R sin C ,∴b cos C +c cos B =2R sin B cos C +2R sin C cos B =2R (sin B cos C +cos B sin C ) =2R sin(B +C ) =2R sin A =a . 即a =b cos C +c cos B .同理可证(2)b =c cos A +a cos C ; (3)c =a cos B +b cos A . 方法二 (1)由余弦定理,得cos B =a 2+c 2-b 22ac ,cos C =a 2+b 2-c 22ab ,∴b cos C +c cos B =b ·a 2+b 2-c 22ab +c ·a 2+c 2-b 22ac=a 2+b 2-c 22a +a 2+c 2-b 22a =2a 22a =a .∴a =b cos C +c cos B .同理可证(2)b =c cos A +a cos C ; (3)c =a cos B +b cos A .反思感悟 证明三角形中边角混合关系恒等式,可以考虑两种途径:一是把角的关系通过正弦、余弦定理转化为边的关系,正弦借助正弦定理转化,余弦借助余弦定理转化;二是通过正弦定理把边的关系转化为角的关系.跟踪训练3 在△ABC 中,内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若a =4,b =5,c =6,则sin 2Asin C = . 答案 1解析 由余弦定理得cos A =b 2+c 2-a 22bc =25+36-162×5×6=34,所以sin 2A sin C =2sin A cos A sin C =2a cos A c =4cos A 3=1.求三角形一角的值典例 在△ABC 中,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若(a 2+c 2-b 2)tan B =3ac ,则角B 的值为( )A.π6B.π3或2π3C.π3D.π6或5π6 答案 B解析 ∵cos B =a 2+c 2-b 22ac ,∴a 2+c 2-b 2=2ac cos B ,代入已知等式得2ac ·cos B tan B =3ac , 即sin B =32,则B =π3或2π3. [素养评析] 选择运算方法是数学运算素养的内涵之一.运算从一点出发可以有无限个方向.一个式子也可以有无限个变形,逐个试探肯定不现实.那么如何选择运算方向才能算得出,算得快?要点有3个:①公式要熟,如本例至少应知道cos B =a 2+c 2-b 22ac ,tan B =sin Bcos B .②观察联想,如看到a 2+c 2-b 2应联想到a 2+c 2-b 2=2ac cos B .③权衡选择,如本例也可把所有的边都化为相应角的正弦,但权衡运算繁简,不如整体把a 2+c 2-b 2化为2ac cos B 简单.1.在△ABC 中,若b 2=a 2+c 2+ac ,则B 等于( ) A .60° B .45°或135° C .120° D .30°答案 C解析 ∵b 2=a 2+c 2-2ac cos B =a 2+c 2+ac , ∴ac =-2ac cos B ,cos B =-12,又0°<B <180°, ∴B =120°.2.在△ABC 中,角A ,B ,C 所对的边的长分别为a ,b ,c ,若a sin A +b sin B <c sin C ,则△ABC 的形状是( ) A .锐角三角形 B .直角三角形 C .钝角三角形 D .不确定答案 C解析 根据正弦定理可得a 2+b 2<c 2.由余弦定理得cos C =a 2+b 2-c 22ab <0,故C 是钝角,△ABC 是钝角三角形.3.已知在△ABC 中,sin A ∶sin B ∶sin C =4∶3∶2,则cos B 等于( ) A.1116 B.79 C.2116 D.2916 答案 A解析 依题意设a =4k ,b =3k ,c =2k (k >0),则cos B =a 2+c 2-b 22ac =16k 2+4k 2-9k 22×4k ×2k =1116.4.在△ABC 中,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且c cos A +a cos C =2c ,若a =b ,则sin B 等于( ) A.154 B.14 C.34D.32答案 A解析 ∵c cos A +a cos C =2c ,∴由正弦定理可得sin C cos A +sin A cos C =2sin C , ∴sin(A +C )=2sin C , ∴sin B =2sin C ,∴b =2c , 又a =b ,∴a =2c .∴cos B =a 2+c 2-b 22ac =4c 2+c 2-4c 22×2c 2=14,∵B ∈(0,π),∴sin B =1-cos 2B =154.1.熟悉正弦、余弦定理的各种变形,注意观察题目条件的结构特征,根据这些特征尽量使用正弦、余弦定理各种变形整体代换,可以有效减少计算量. 2.对所给条件进行变形,主要有两种方向 (1)化边为角. (2)化角为边.一、选择题1.若三条线段的长分别为5,6,7,则用这三条线段( ) A .能组成直角三角形 B .能组成锐角三角形 C .能组成钝角三角形 D .不能组成三角形答案 B解析 设最大角为θ,则最大边对应的角的余弦值为 cos θ=52+62-722×5×6=15>0,所以能组成锐角三角形.2.已知在△ABC 中,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若2b 2-2a 2=ac +2c 2,则sin B 等于( ) A.154 B.14 C.32 D.12答案 A解析 由2b 2-2a 2=ac +2c 2,得2(a 2+c 2-b 2)+ac =0. 由余弦定理,得a 2+c 2-b 2=2ac cos B , ∴4ac cos B +ac =0.∵ac ≠0,∴4cos B +1=0,cos B =-14,又B ∈(0,π),∴sin B =1-cos 2B =154. 3.在△ABC 中,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若a =13,b =3,A =60°,则边c 等于( )A .1B .2C .4D .6答案 C解析 ∵a 2=c 2+b 2-2cb cos A , ∴13=c 2+9-2c ×3×cos 60°, 即c 2-3c -4=0,解得c =4或c =-1(舍去).4.若△ABC 的内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满足(a +b )2-c 2=4,且C =60°,则ab 的值为( )A.43 B .8-4 3 C .1 D.23 答案 A解析 由余弦定理c 2=a 2+b 2-2ab cos C =(a +b )2-2ab -2ab cos C , ∴(a +b )2-c 2=2ab (1+cos C ) =2ab (1+cos 60°)=3ab =4, ∴ab =43.5.已知在△ABC 中,内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且c 2-b 2=ab ,C =π3,则sin Asin B 的值为( )A.12 B .1 C .2 D .3 答案 C解析 由余弦定理得c 2-b 2=a 2-2ab cos C =a 2-ab =ab ,所以a =2b ,所以由正弦定理得sin Asin B =a b=2. 6.在△ABC 中,内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若b +c =2a,3sin A =5sin B ,则C 等于( )A.π3B.3π4C.2π3D.5π6 答案 C解析 由正弦定理a sin A =b sin B 和3sin A =5sin B ,得3a =5b ,即b =35a ,又b +c =2a ,∴c =75a ,由余弦定理得cos C =a 2+b 2-c 22ab =-12,∴C =2π3.7.若△ABC 的两边长分别为2,3,其夹角的余弦值为13,则其外接圆的直径为( )A.922B.924C.928 D .9 2答案 B解析 设另一条边为x ,则x 2=22+32-2×2×3×13=9,∴x =3.设cos θ=13,θ为长度为2,3的两边的夹角,则sin θ=1-cos 2θ=223.∴2R =3sin θ=3223=924.8.在△ABC 中,∠ABC =π4,AB =2,BC =3,则sin ∠BAC 等于( )A.1010 B.105 C.31010 D.55答案 C解析 在△ABC 中,由余弦定理,得 AC 2=BA 2+BC 2-2BA ·BC ·cos ∠ABC =(2)2+32-2×2×3×cos π4=5.∴AC =5,由正弦定理BC sin ∠BAC =ACsin ∠ABC ,得sin ∠BAC =BC ·sin ∠ABCAC =3×sinπ45=3×225=31010.二、填空题9.在△ABC 中,B =60°,a =1,c =2,则csin C = .答案 2解析 ∵由余弦定理得,b 2=a 2+c 2-2ac cos B =3,∴b =3,∴由正弦定理得,c sin C =b sin B =332=2. 10.若△ABC 的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a sin A +c sin C -2a sin C =b sin B ,则B = .答案 45°解析 由正弦定理,得a 2+c 2-2ac =b 2,由余弦定理,得b 2=a 2+c 2-2ac cos B ,故cos B =22. 又因为B 为三角形的内角,所以B =45°.11.在△ABC 中,a 2-b 2=3bc ,sin C =23sin B ,则A = .答案 30°解析 由sin C =23sin B 及正弦定理,得c =23b ,把它代入a 2-b 2=3bc ,得a 2-b 2=6b 2,即a 2=7b 2.由余弦定理,得cos A =b 2+c 2-a 22bc =b 2+12b 2-7b 22b ·23b =6b 243b 2=32, 又0°<A <180°,所以A =30°.三、解答题12.在△ABC 中,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是a ,b ,c ,a 2+c 2-b 2=65ac . 求2sin 2A +C 2+sin 2B 的值. 考点 正弦、余弦定理与其他知识的综合题点 正弦、余弦定理与三角变换的综合解 由已知得a 2+c 2-b 22ac =35, 所以cos B =35, 又因为角B 为△ABC 的内角,所以sin B >0,所以sin B =1-cos 2B =45,所以2sin 2A +C 2+sin 2B =2cos 2B 2+sin 2B =1+cos B +2sin B cos B=1+35+2×45×35=6425. 13.在△ABC 中,a ,b ,c 分别为内角A ,B ,C 的对边,且2a sin A =(2b -c )sin B +(2c -b )sin C .(1)求角A 的大小;(2)若sin B +sin C =3,试判断△ABC 的形状.解 (1)∵2a sin A =(2b -c )sin B +(2c -b )sin C ,∴2a 2=(2b -c )b +(2c -b )c ,即bc =b 2+c 2-a 2,∴cos A =b 2+c 2-a 22bc =12. ∵0°<A <180°,∴A =60°.(2)∵A +B +C =180°,∴B +C =180°-60°=120°,由sin B +sin C =3,得sin B +sin(120°-B )=3,∴sin B +sin 120°cos B -cos 120°sin B =3,∴32sin B +32cos B =3,即sin(B +30°)=1. 又∵0°<B <120°,∴30°<B +30°<150°,∴B +30°=90°,即B =60°,∴A =B =C =60°,∴△ABC 为正三角形.14.在△ABC 中,若a 2=bc ,则角A 是( )A .锐角B .钝角C .直角D .不确定答案 A解析 ∵cos A =b 2+c 2-a 22bc =b 2+c 2-bc 2bc=⎝⎛⎭⎫b -c 22+3c 242bc >0,∴0°<A <90°,即角A 是锐角.15.在△ABC 中,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且sin A a =3cos C c. (1)求C 的大小;(2)如果a +b =6,CA →·CB →=4,求c 的值.考点 正弦、余弦定理与其他知识的综合题点 正弦、余弦定理与平面向量的综合解 (1)由正弦定理,sin A a =3cos C c 可化为sin A 2R sin A =3cos C 2R sin C,即tan C = 3.又∵C ∈(0,π),∴C =π3. (2)CA →·CB →=|C A →||CB →|cos C =ab cos C =4, 且cos C =cos π3=12.∴ab =8. 由余弦定理,得c 2=a 2+b 2-2ab cos C=(a +b )2-2ab -2ab cos π3=(a +b )2-3ab =62-3×8=12.∴c =2 3.。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习题课1)
§1.3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习题课1)
1. 进一步熟悉正、余弦定理内容;
一、课前准备
复习1:写出正弦定理及其变式
2.写出余弦定理及其变式
复习2:
1. 已知三角形两边及其夹角(用余弦定理解决);
2. 已知三角形三边问题(用余弦定理解决);
3. 已知三角形两角和一边问题(用正弦定理解决);
4. 已知三角形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问题(既可用正弦定理,也可用余弦定理,可能有一解、两解
和无解三种情况).
二.合作探究
1.已知∆ABC的顶点为A(1,1),B(m+4,m-4),C(0,0),cosC=-0.6,求常数m的值。
2.已知∆ABC的顶点为A(2,0),B(-1,4),C(5,1),求三个内角的余弦值。
三.收获总结
四.达标检测
1. 已知∆ABC 的顶点为A (3,4),B (8,6),C (2,k ),k 为常数,若A B ∠=∠,求k 的值。
2. 在∆ABC 中,已知sinA=2sinBcosC,试分别用正余弦定理与和角公式两种方法证明∆ABC 是等腰三角形。
3.在∆ABC 中,已知
cos cos cos a b c A B C ==,求证这个三角形为等边三角形。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习题课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1.1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习题课导学案
学习目标
1. 进一步熟悉正、余弦定理内容;
2. 掌握在已知三角形的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解三角形时,有两解或一解或无解等情形.
学习重难点: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的灵活运用
学习方法:自主、探究
已知三边求角,用定理;
已知两边和夹角,求第三边,用定理;
已知两角和一边,用定理.
π,a=b=
2:在△ABC中,已知A=
6
互学
探究:在△ABC中,已知下列条件,解三角形.
π,a=25,b=;
①A=
π,a,b=
②A=
π,a=50,b=.
③A=
6
思考:解三角形中,如何判断三角形解的个数?
例:在∆ABC中,已知80
∠=︒,试判断此三角形的解的情况.
A
b=,45
a=,100
思学:
应用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可以解决哪些三角形问题?
测学
在△ABC中,已知a=b,45
B=,求,A C和c.
课后反思:。
必修五1.1.2余弦定理(强烈推荐,公开课)
问:怎么样算AB的长度?
A
B
C
复习回顾:
1.正弦定理的内容 在一个三角形中,各边和它所对角的正弦的比相等。 a b c 即在ABC中, 2R sin A sin B sinC
2.用正弦定理解三角形需要已知哪些条件?
(1)已知三角形的两角和一边
(2)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
若已知三角形的三边,或者是两边及其 夹角,能否用正弦定理来解三角形呢?
练一练:会用才是硬道理
例1、在△ABC中,已知a =1 , c = 2 ,
B =150 ,求b. 变式1、已知△ABC的三边为 7 、2、1, 求它的最大内角.
变式2、在三角形ABC中,已知 a=7,b=10,c=6,判定三角形ABC的形状
b 2 a 2 c 2 B (90 ,180 )
。
思考:已知三角形三边长为a,b,c,怎样判断 △ABC是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还是钝角三角 形?
归纳:设a是最长边,则 △ABC是直角三角形 <=> a2=b2+c2
△ABC是锐角三角形<=> a2<b2+c2
△ABC是钝角三角形<=> a2>b2+c2
13 例2 在△ABC中,已知a=7,b=8,cosC= , 14 求最大角的余弦值. 分析:求最大角的余弦值,最主要的是判断哪 个角是最大角.由大边对大角,已知两边可求 出第三边,找到最大角. 2 a2 b2 2abcosC c 解:
一、已知三角形的两边及夹角求解三角形
例1、在ABC中,已知b 3, c 2 3 , A 30 ,
求角B、C和边a的值
解:由余弦定理知, a b c 2bc cos A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 1.2 正弦、余弦定理在三角变换中的应用
学习目标:熟练掌握正余弦定理在三角变换中的应用 复习回顾:正弦定理及其变形:
余弦定理及其变形:
在三角形的六个元素中,要知道三个(其中至少有一个为边)才能解该三角形. 解三角形问题可以分为几种类型?分别怎样求解的? 小结:(1)已知三角形的任意两角及其一边;(ASA,AAS ) (若知A,B 角,先由三角形内角和求角C ,正弦定理求a 、b ) (2)已知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与其中一边的对角(SSA )
(若知A 角,先由正弦定理求B ,由三角形内角和求C ,再由正、余弦定理求c 边) 注意解的个数。
(3)已知三角形的任意两边及它们的夹角;(SAS )
(若知C 角,先由余弦定理求c 边,再由正弦或余弦定理求角A 、B ) (4)已知三角形的三条边。
(SSS )
(由余弦定理先求两角 ,由三角形内角和求第三角 ) 问题探究:探究问题(一)正余弦定理的综合应用 例 1、 在△ABC 中,若b 2+c 2=a 2+bc. (1)求角 A 的大小;
.,sin sin 3sin sin sin 1222B C A A C B ABC 求中,已知:在变式训练=--∆
探究问题(二)三角形中的化简求值
例2:△ABC 中,已知a=2,求bcosC +ccosB 的值。
推广:△ABC 中,a 、b 、c 分别是A 、B 、C 的对边,证明:a=bcosC+ccosB(射影定理) (必修5 P18练习T3)在△ABC 中,求证
a =
b cos C +
c cos B ,b =c cos A +a cos C ,c =a cos B +b cos A .
【证明】 法一:(余弦定理思想)由余弦定理得
b cos C +
c cos B =b ·a 2+b 2-c 22ab +c ·a 2+c 2-b 22ac =a 2+b 2-c 2+a 2+c 2-b 2
2a =a .
所以a =b cos C +c cos B .同理可证b =c cos A +a cos C ,c =a cos B +b cos A . 法二:(正弦定理思想)由正弦定理得a =2R sin A .
b cos C +
c cos B =2R sin B cos C +2R sin C cos B =2R sin(B +C )=2R sin(π-A )=2R sin A .
所以a =b cos C +c cos B .同理可证b =c cos A +a cos C ,c =a cos B +b cos A . 法三: (图示说明法)因为BD =c cos B ,CD =b cos C .
所以a =BD +DC =c cos B +b cos C .
同理可证b =c cos A +a cos C ,c =a cos B +b cos A .
例3:△ABC 中,若B c a b
C B 求,2cos cos +-=
探究问题(三) 证明三角恒等式
例4:△ABC 中,求证:A c b A
b c C B cos cos cos cos --=
探究问题(四): 判断三角形的形状
例5:在△ABC 中,若 bcosC +ccosB =asinA ,判断△ABC 的形状?
分析:判断三角形的形状,一般是从题设条件出发,根据正弦定理、余弦定理进行边角变换,全化为边的关系或全化为角的关系,导出边或角的某种特殊关系,然后利用平面几何知识即可判定三角形的形状。
(2)若a =3,b =1,求角B 的大小.
变式训练2:根据所给条件,判断△ABC 的形状
(1)acosB=bcosA, (2) acosA=bcosB
(1)解:由余弦定理可将原等式化为:22222222b c a a c b b a bc ac +-+-⋅=⋅
22
22b a a b =∴=即,等腰三角形。
思考题:在△ABC 中,已知cos A -2cos C cos B =2c -a
b
.
(1)求sin C sin A 的值;(2)若cos B =14,△ABC 的周长为5,求b 的长.
思考题1:已知△ABC 中,sinA ∶sinB ∶sinC =( 3 +1)∶( 3 -1)∶10 ,求最大角. 解:∵a sinA =b sinB =c
sinC =k
∴sinA ∶sinB ∶sinC =a ∶b ∶c =( 3 +1)∶( 3 -1)∶10 设a =( 3 +1)k ,b =( 3 -1)k ,c =10 k (k >0) 则最大角为C.cosC =
a2+b2-c22ab =( 3 +1)2+( 3 -1)2-10 22×( 3 +1) ( 3 -1)
=-1
2 ∴C =120°.
评析:在将已知条件中角的关系转化为边的关系时,运用了正弦定理的变形式:a =2RsinA ,b =2RsinB ,c =2RsinC ,这一转化技巧,应熟练掌握.在三角形中,大边对大角,所以角C 最大。
思考题2:在ABC △中,若2()a b b c =+,求证:2A B =.
证明:
2222cos 2222a c b bc c b c a
B ac ac a b +-++====
∵, 222222
22222cos22cos 1214222a a b b bc b c b
B B b b b b -+--∴=-=⨯-===
.
又
222222()cos 222b c a b c bc b c b
A bc bc b +-+-+-===
∵, cos cos2A B ∴=,而A
B ,是三角形内角,2A B ∴=. 一般的,能用正弦定理解的三角形问题,也可用余弦定理去解.在具体的解题过程中,
同学们可根据题意及自己对知识的掌握情况灵活选择运用公式.
思考题3:.在ABC ∆中,若2222
sin sin 2cos cos b C c B bc B C +=,试判断ABC ∆的形状.
解:方法一:
由正弦定理和已知条件得:
2222sin sin sin sin 2sin sin cos cos B C C B B C B C +=, ∵sin sin 0B C ≠,∴sin sin cos cos B C B C =,即cos()0B C +=,
∵B 、C 为ABC ∆的内角,∴90B C +=,90A =,故ABC ∆为直角三角形.
方法二:原等式变形为:
2222(1cos )(1cos )2cos cos b C c B bc B C -+-=, 即:222222
cos cos 2cos cos b c b C c B bc B C +--=,
由余弦定理得:
222222222222
2
2
2
222()()22222a b c a c b a c b a b c b c b c bc ab ac ac ab +-+-+-+-+--=⋅⋅
⇒2222222
2
2
2[()()]4a b c a c b b c a +-++-+=
⇒222b c a +=
故ABC ∆为直角三角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