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八阵图》赏析
八阵图名成卧龙,六韬书功在飞熊。全诗翻译赏析及作者出处
八阵图名成卧龙,六韬书功在飞熊。
全诗翻译赏析及
作者出处
八阵图名成卧龙,六韬书功在飞熊。
这句话是什幺意思?出自哪首诗?
作者是谁?下面小编为同学们整理出这首古诗词的全文全文翻译及全文赏析,提供给同学们。
希望能对同学的古诗词的学习与提高有所帮助。
1八阵图名成卧龙,六韬书功在飞熊。
出自元代查德卿的《蟾宫曲·怀古》
问从来谁是英雄?一个农夫,一个渔翁。
晦迹南阳,栖身东海,一举成功。
八阵图名成卧龙,六韬书功在飞熊。
霸业成空,遗恨无穷。
蜀道寒云,渭水
秋风。
1全文赏析查德卿的这首《蟾宫曲·怀古》抒发的是怀古咏史之意。
作者在
开篇第一句就写出了自己的疑问,他问道“问从来谁是英雄?”,紧接着他便在曲中写到一个农夫,一个渔翁。
”查德卿用自问自答的方式回答了自己的问题,在此处点明了怀古的对象,同时也做出了评价。
“晦迹南阳,栖身东海,一举成功。
”南阳,东海是两处地点,分别承接“农夫”与“渔翁”,诸葛亮在未出山之前,曾经在南阳过着隐居的生活,而姜太公
也曾经在渭水之滨垂钓,同样过着悠闲恬淡的日子。
“八阵图名成卧龙,《六韬》书功在非熊。
”则是说明诸葛亮和吕尚的丰功伟绩,进一步表现他们两个作为英雄所做出的功绩。
“霸业成空,遗恨无穷。
蜀道寒云,渭水秋风。
”这句由追寻历史转为了对历史的感慨,说诸葛亮、吕尚所建的“霸业”终究是一场空,随着时间的推移,
慢慢消逝了。
1注释①一位农夫:指诸葛亮。
因为他曾经“躬耕南阳”。
赏析古诗《八阵图》唐 杜甫
《 艺八 术阵 特图 色》
的
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八阵图》的韵律:整首诗的韵律是五言律诗,每句五个字, 韵律严谨,节奏明快。
《八阵图》的节奏:每句诗的节奏明快,有强烈的韵律感,如 “八阵图”三个字的发音,都有强烈的节奏感。
诗歌的节奏和韵律:整首诗的节奏和韵律非常和谐,使得整首 诗的情感表达更加强烈。
历史的变迁
柳树:象征着诗 3 人对故乡的思念
和对国家的忧虑
诗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描绘了一幅壮丽的山水画卷, 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 爱和敬畏之情。
通过对八阵图的描绘,表达 了诗人对古代军事战术的理 解和崇敬之情。
通过对战争场面的描绘,表 达了诗人对战争残酷和人性 扭曲的反思和批判之情。
通过对战后和平景象的描绘, 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生活的向 往和珍惜之情。
《八阵图》的韵律和节奏:通过韵律和节奏的运用,使得诗歌 的情感表达更加深入,让读者更好地感受到诗人的情感。
诗的修辞手法
01
运用对仗修辞,使诗歌语 言整齐、优美
02
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生动形象地描绘出八阵图的 壮丽景象
03
运用排比、反问等修辞手法, 增强诗歌的气势和力度
04
运用双关、借代等修辞手法, 使诗歌内涵丰富、寓意深刻
唐赏
析
古
诗
杜
《 八
阵
甫图
演 讲 人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目录
《八阵图》的创作背 《八阵图》的主题内 《八阵图》的艺术特 《八阵图》的影响和
景
容
色
评价
《 创八 作阵 背图 景》
的
诗人杜甫的生平
杜甫,字子美,唐 1 代著名诗人,被誉 为“诗圣”
杜甫《八阵图》古诗赏析
杜甫《八阵图》古诗赏析《八阵图》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作品。
这是作者初到夔州时作的一首咏怀诸葛亮的诗,在字里行间作者是怎样体现自己的情感呢? 八阵图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注释】⑴八阵图:由八种阵势组成的图形,用来操练军队或作战。
⑵盖:超过。
三分国:指三国时魏、蜀、吴三国。
⑶石不转:指涨水时,八阵图的石块仍然不动。
⑷失吞吴:是吞吴失策的意思。
【白话译文】三国鼎立,孔明的功勋最为卓著,他创制的八卦阵,更是名扬千古。
任凭江流冲击,石头却依然如故,千年遗恨,在于刘备失策想吞吴。
【创作背景】杜甫在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年)夏迁居夔州,夔州有武侯庙,江边有八阵图,传说为三国时诸葛亮在夔州江滩所设。
向来景仰诸葛亮的杜甫用了许多笔墨记咏古迹抒发情怀。
《八阵图》便是其中一首。
【赏析】”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两句赞颂诸葛亮的丰功伟绩。
第一句是从总的方面写,说诸葛亮在确立魏蜀吴三分天下、鼎足而立局势的过程中,功绩最为卓绝。
三国并存局面的形成,固然有许多因素,而诸葛亮辅助刘备从无到有地创建蜀国基业,应该说就是重要原因之一。
杜甫这一高度概括的赞语,客观地反映了三国时代的历史真实。
第二句是从具体的方面来写,说诸葛亮创制八阵图使他声名更加卓著。
对这一点古人曾屡加称颂,如成都武侯祠中的碑刻就写道:“一统经纶志未酬,布阵有图诚妙略。
”“江上阵图犹布列,蜀中相业有辉光。
”而杜甫的这句诗则是更集中、更凝炼地赞颂了诸葛亮的军事业绩。
头两句诗在写法上用的是对仗句,“三分国”对“八阵图”,以全局性的业绩对军事上的贡献,显得精巧工整,自然妥帖。
在结构上,前句劈头提起,开门见山;后句点出诗题,进一步赞颂功绩,同时又为下面凭吊遗迹作了铺垫。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这两句就“八阵图”的遗址抒发感慨。
“八阵图”遗址在夔州西南永安宫前平沙上。
据《荆州图副》和刘禹锡《嘉话录》记载,这里的八阵图聚细石成堆,高五尺,六十围,纵横棋布,排列为六十四堆,始终保持原来的样子不变,即使被夏天大水冲击淹没,等到冬季水落平川,万物都失故态,唯独八阵图的石堆却依然如旧,六百年来岿然不动。
《八阵图》杜甫古诗原文翻译及赏析
唐代: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名成一作:名高)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译文及注释译文三国鼎立你建立了盖世功绩,创八阵图你成就了永久声名。
江水东流推不转你布阵石头,千古遗恨你灭吴失策功未就。
注释⑴八阵图:由八种阵势组成的图形,用来操练军队或作战。
⑵盖:超过。
三分国:指三国时魏、蜀、吴三国。
⑶石不转:指涨水时,八阵图的石块仍然不动。
⑷失吞吴:是吞吴失策的意思。
...译文三国鼎立你建立了盖世功绩,创八阵图你成就了永久声名。
江水东流推不转你布阵石头,千古遗恨你灭吴失策功未就。
赏析“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两句赞颂诸葛亮的丰功伟绩。
第一句是从总的方面写,说诸葛亮在确立魏蜀吴三分天下、鼎足而立局势的过程中,功绩最为卓绝。
三国并存局面的形成,固然有许多因素,而诸葛亮辅助刘备从无到有地创建蜀国基业,应该说就是重要原因之一。
杜甫这一高度概括的赞语,客观地反映了三国时代的历史真实。
第二句是从具体的方面来写,说诸葛亮创制八阵图使他声名更加卓著。
对这一点古人曾屡加称颂,如成都武侯祠中的碑...“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两句赞颂诸葛亮的丰功伟绩。
第一句是从总的方面写,说诸葛亮在确立魏蜀吴三分天下、鼎足而立局势的过程中,功绩最为卓绝。
三国并存局面的形成,固然有许多因素,而诸葛亮辅助刘备从无到有地创建蜀国基业,应该说就是重要原因之一。
杜甫这一高度概括的赞语,客观地反映了三国时代的历史真实。
第二句是从具体的方面来写,说诸葛亮创制八阵图使他声名更加卓著。
对这一点古人曾屡加称颂,如成都武侯祠中的碑刻就写道:“一统经纶志未酬,布阵有图诚妙略。
”“江上阵图犹布列,蜀中相业有辉光。
”而杜甫的这句诗则是更集中、更凝炼地赞颂了诸葛亮的军事业绩。
古诗八阵图·功盖三分国翻译赏析
古诗八阵图·功盖三分国翻译赏析《八阵图·功盖三分国》出自唐诗三百首全集,其作者是唐朝文学家杜甫。
其全文古诗如下:功盖三分国,名高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前言】《八阵图》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的作品。
这是作者初到夔州时作的一首咏怀诸葛亮的诗,写于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年)。
前二句赞颂诸葛亮的丰功伟绩,尤其称颂他在军事上的才能和建树。
后二句对刘备吞吴失师,葬送了诸葛亮联吴抗曹统一中国的宏图大业,表示惋惜。
末句照应开头,三句照应二句。
在内容上,既是怀古,又是抒怀,情中有情,言外有意;在绝句中别树一格。
【注释】⑴八阵图:由八种阵势组成的图形,用来操练军队或作战。
⑵盖:超过。
三分国:指三国时魏、蜀、吴三国。
⑶石不转:指涨水时,八阵图的石块仍然不动。
⑷失吞吴:是吞吴失策的意思。
【翻译】三国鼎立,孔明的功勋最为卓著,他创制的八卦阵,更是名扬千古。
任凭江流冲击,石头却依然如故,千年遗恨,在于刘备失策想吞吴。
【赏析】”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两句赞颂诸葛亮的丰功伟绩。
第一句是从总的方面写,说诸葛亮在确立魏蜀吴三分天下、鼎足而立局势的过程中,功绩最为卓绝。
三国并存局面的形成,固然有许多因素,而诸葛亮辅助刘备从无到有地创建蜀国基业,应该说就是重要原因之一。
杜甫这一高度概括的赞语,客观地反映了三国时代的历史真实。
第二句是从具体的方面来写,说诸葛亮创制八阵图使他声名更加卓著。
对这一点古人曾屡加称颂,如成都武侯祠中的碑刻就写道:“一统经纶志未酬,布阵有图诚妙略。
”“江上阵图犹布列,蜀中相业有辉光。
”而杜甫的这句诗则是更集中、更凝炼地赞颂了诸葛亮的军事业绩。
头两句诗在写法上用的是对仗句,“三分国”对“八阵图”,以全局性的业绩对军事上的贡献,显得精巧工整,自然妥帖。
在结构上,前句劈头提起,开门见山;后句点出诗题,进一步赞颂功绩,同时又为下面凭吊遗迹作了铺垫。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这两句就“八阵图”的遗址抒发感慨。
高考语文20首经典古代诗词鉴赏
高考语文20首经典古代诗词鉴赏1鹿柴[唐]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评析】这是写景诗。
描写鹿柴傍晚时分的幽静景色,抒发了诗人怡然自得之情。
诗的绝妙处在于以动衬静,以局部衬全局,清新自然,毫不做作。
落笔先写“空山”寂绝人迹,接着以“但闻”一转,引出“人语响”来。
空谷传音,愈见其空;人语过后,愈添空寂。
最后又写几点夕阳余晖的映照,愈加触发人幽暗的感觉。
2八阵图 [唐]杜甫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评析】:这是一首咏怀诗。
作者赞颂了诸葛亮的丰功伟绩,尤其称颂他在军事上的才能和建树。
三、四句,对刘备吞吴失师,葬送了诸葛亮联吴抗曹统一中国的宏图大业,表示惋惜。
末句照应开头,三句照应二句;在内容上,既是怀古,又是抒怀,情中有情,言外有意;在绝句中别树一格。
3寻隐者不遇 [唐]贾岛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评析】:这是一首问答诗,但诗人采用了寓问于答的手法,把寻访不遇的焦急心情,描摹得淋漓尽致。
其言繁,其笔简,情深意切,白描无华。
以白云比隐者的高洁,以苍松喻隐者的风骨。
写寻访不遇,愈衬出钦慕高仰。
4凉州词 [唐]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评析】:诗是咏边寒情景之名曲。
全诗写艰苦荒凉的边塞的一次盛宴,描摹了征人们开怀痛饮、尽情酣醉的场面。
首句用语绚丽优美,音调清越悦耳,显出盛宴的豪华气派;一句用“欲饮”两字,进一层极写热烈场面,酒宴外加音乐,着意渲染气氛。
三、四句极写征人互相斟酌劝饮,尽情尽致,乐而忘忧,豪放旷达。
全诗描写了边塞征战将士们纵情饮宴的热烈场面,并抒发了他们置生死于度外的豪放气概。
全诗语言浅白,色彩浓郁,节奏明快,声情壮烈,是唐代不可多得的边塞佳作。
5闺怨 [唐]王昌龄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评析】:这是闺怨诗、描写了上流贵妇赏春时心理的变化。
赏析唐诗《八阵图》
赏析唐诗《八阵图》《八阵图》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五言古诗,表达了诗人对三国时期蜀国名将诸葛亮的敬仰和对他才能的赞美。
诗的前两句“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简述了诸葛亮的赫赫功绩,他是三国时期蜀国的重要人物,为蜀国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八阵图是诸葛亮发明的一种阵法,被誉为“八阵之冠”,是中国古代军事史上的一项伟大发明。
后两句“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未能统一中国的遗憾。
诸葛亮曾在赤壁之战中大败曹操,但未能完成统一中国的大业。
在诗中,杜甫通过描写江水和石头的静止,来表达诸葛亮对历史的遗憾和对自己才能的骄傲。
最后两句“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的敬仰之情。
他认为诸葛亮是一个英雄,他的事迹和精神将永远被人们铭记和传颂。
总的来说,《八阵图》是一首赞美诸葛亮的古诗,表达了诗人对他的敬仰和对他未竟事业的遗憾。
《八阵图》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和独特的意象,为我们展现了蜀国名将诸葛亮的英雄气概和卓越才华。
以下是《八阵图》的续篇。
回望历史,遥想那风华绝代的三国时代,英雄豪杰并起,而诸葛亮无疑是其中最闪耀的一颗明星。
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还擅长治国理政、精通音乐、书法等领域,是一位多才多艺的全才。
然而,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英雄总是在岁月的流逝中渐行渐远。
诸葛亮虽然创造了八阵图这一伟大的军事阵法,但仍未能完成统一中国的宏图大业。
他对自己未能实现统一的遗恨,不禁让人感慨万千。
尽管如此,诸葛亮的一生依然留下了辉煌的业绩。
他运筹帷幄、以智谋著称,为蜀国的稳定和繁荣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他的事迹和精神,如同一道永恒的光,照耀着历史的长河。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
在岁月的长河中,那些杰出的英雄们虽已渐行渐远,但他们的精神仍然激励着我们勇敢前行。
如今,我们更应珍惜和平的来之不易,为实现国家繁荣富强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在新的历史时期,让我们继续传承诸葛亮的英雄气概,以他为榜样,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拼搏。
励志古诗词《八阵图》原文及赏析
励志古诗词《八阵图》原文及赏析
《八阵图》
晓出净慈寺,正是悬钟暮。
荆轲射白虎,功名寿且长。
令人叹息艰辛,八阵揽胜把。
定军山前程,汉将西还去。
张良说:“八阵图,可以化险为夷,阻敌行营。
”在战争史上,“八阵图”已经成为一种著名的智慧战法。
古代的八阵图是一幅
形状特殊的战争阵势,由关、张、谢三大将军联合编队,可以有效地守卫敌方的攻击,保卫自己的阵地。
"八阵图"通过把敌人给我们带来的不利因素降至最低,使我们
可以建立最有利的战略阵势来降服敌人,从而取得胜利。
它更强调了智者把握机会分辨权谋,调整自己的战略阵势,得胜于未发生战斗之前,空前绝后的事实上得到了证明。
“八阵图”所传达的智慧也告诉我们:要想成功,应该把握机会,及时调整自己的阵营,从而取得胜利。
在我们正常的生活中,我们也可以学习“八阵图”的精神,尽量把不利的因素减至最低,调整自己的阵营,从而取得成功。
“八阵图”就像是教会我们要用智慧去应对挑战,不要拘泥于原
有的计划,将战略定位调整为最佳状态,以期取得胜利。
古人用“八阵图”来实现战略改变,成功取胜,这是一种令人感到鼓
舞的励志古诗,它告诉我们,要取得成功,需要智慧、勇气和决心,不断调整阵营,努力去争取最好的结果。
《八阵图》古诗观后感
《八阵图》古诗观后感让人们叹为观止的是那无尽的智慧,而深深吸引我的是那古老的秘密。
经由历代文人笔下的描绘,我们得以一窥当时的氛围和人们的情怀。
《八阵图》作为一幅气势恢宏的古代绘画作品,不仅仅是一幅艺术杰作,更是对历史与战争的独特记录。
在阅读这幅古代诗歌作品后,我倍感赏心悦目,且对其中所蕴含的深意有了更深的认识。
古人云:“兵贵神速”。
这句话真实地反映在了《八阵图》之中。
在古代战争中,八卦兵阵可以说是一种非常精密的战术阵法,由于其特殊的布局,使得敌军很难找到破解之法。
正所谓“千军易得,一将难求”。
能够制定出八卦兵阵来禁锢敌军,不仅需要深厚的军事智慧,更需要将领的指挥才能。
我想这可能就是为什么《八阵图》如此引人入胜。
诗中还专门描绘了“日月丽天地,山川接水云”之景。
落叶飘零的原野、远山近水的靓丽视野、天地间那古老的过往,似乎都被这幅八卦兵阵牢牢困住,让人心生敬畏之情。
这幅八阵图,在我眼中不仅仅是一种战术的具象表现,更像是一道道深邃而迷人的画卷。
正如诗中所言:“丹枫逐浦凉,白日绕江干”。
每一句都犹如一滴精心绽放的瑰宝,不断点亮读者内心最美的一面。
读完《八阵图》之后,我深深地陷入了一种惆怅的情绪中。
这种情绪并不悲伤,而是对古人的崇敬之情,以及对历史的热爱。
这幅兵阵图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象征意义,勾勒出了一幅幅创作者笔下的光辉画卷。
在这幅画卷中,每一笔每一划都流淌着作者对历史的深情款款。
这种情感在诗歌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让我不禁为古人的智慧和才情所折服。
回望历史长河,我们能够感受到这幅兵阵图中的那段古老而瑰丽的岁月。
它不仅是古代战争中成功阵法的集大成者,更是中国文化中优秀艺术作品的代表之一。
《八阵图》的出现,不仅让我们对古代战争有了更全面的认识,更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卓越和独特。
总而言之,《八阵图》这首古诗使我深深地陶醉在历史的长河之中。
通过诗歌,我仿佛回到了古往今来的岁月,感受到了前人的智慧与美好。
在这精彩纷呈的艺术作品中,人们品味到了历史的故事和文化的精髓。
八阵图古诗
八阵图古诗篇一:八阵图,是中国古代军事策略的经典之作,也是历史上一位名将的壮举。
他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设计布阵,以少胜多,成功打败了敌军,展现了中国人民的英雄气概。
在我国古代新群众中,这一八阵图的经历被记载成了一首著名的古诗。
这首古诗不仅描写了战斗的情景,也表达了对勇士的赞美和敬意。
因此,我深入研究了这首古诗的内容以及背后的含义,并就此谈谈我的观点。
首先,这首古诗主要描绘了八阵图战斗的情景。
从第一句话“黄阵犄角斜飞翅,半丝千里豹猎衣”开始,描写了敌军的阵势和军容。
其次,诗句“紫阵正冲咬齿愤,贻误功名四十年”则表达了叛军的愤怒和失落。
至于八阵图如何布阵,诗句并未详细说明。
但是从后面的叙述来看,随着时间的推移,叛军的士气渐渐低落,整个战斗显得更为激烈。
其次,在这首古诗中,我们看到了表达对士兵的崇拜和尊重。
整首诗歌直接或间接地为勇士也为战争或成就的概念进行了赞美和鼓励。
例如,“烽火揭开星宿图,血槽飞来马革裘”就强调了士兵的英勇和胆识,而“仙风自显下山来,草冠相恃逐葱台”表达了他们智慧和勇气,再次彰显了古代军人的强大战斗力。
最后,这首古诗反映了古代中国文化的价值观。
中国文化强调“以礼尚往来”和“忠诚形象”,在这首古诗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勇士心中有自己的信仰,她们不仅为国家和民族,而且也为自己打仗。
因此,她们赢得了国人和世界的敬重,这是传统的文化价值中“尊重勇气和荣誉”的一种体现。
综上所述,这首古诗描述了中国古代的辉煌历史,表达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崇敬和尊重,同时也为勇士和成功者进行了鼓励。
这也显示了中华民族对英雄气概的追求和对美好人生和国家兴旺的向往。
要点分析:重点:八阵图古诗的诗句分析,描绘战斗情景、表达对士兵的崇拜和尊重,反映古代中国文化的价值观。
用词分析:本文中出现的大量词汇都是文化中的常见词汇,表达了对中国文化悠久历史和伟大传统的认可和尊崇。
此外,用词简练、生动,诗句的描述十分精准,很好的突显了该古诗的主题和文化内涵。
功盖三分国,名高八阵图的意思
功盖三分国,名高八阵图的意思“功盖三分国,名高八阵图”出自唐朝诗人杜甫的古诗作品《八阵图》第一二句,其全诗文如下:功盖三分国,名高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注释】1、盖:超过2、八阵图:由八种阵势组成的图形,用来操练军队或作战3、三分国:指三国时魏、蜀、吴三国【翻译】三国鼎立,孔明的功勋最为卓著,他创制的八卦阵,更是名扬千古。
任凭江流冲击,石头却依然如故,千年遗恨,在于刘备失策想吞吴。
【赏析】”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两句赞颂诸葛亮的丰功伟绩。
第一句是从总的方面写,说诸葛亮在确立魏蜀吴三分天下、鼎足而立局势的过程中,功绩最为卓绝。
三国并存局面的形成,固然有许多因素,而诸葛亮辅助刘备从无到有地创建蜀国基业,应该说就是重要原因之一。
杜甫这一高度概括的赞语,客观地反映了三国时代的历史真实。
第二句是从具体的方面来写,说诸葛亮创制八阵图使他声名更加卓著。
对这一点古人曾屡加称颂,如成都武侯祠中的碑刻就写道:“一统经纶志未酬,布阵有图诚妙略。
”“江上阵图犹布列,蜀中相业有辉光。
”而杜甫的这句诗则是更集中、更凝炼地赞颂了诸葛亮的军事业绩。
头两句诗在写法上用的是对仗句,“三分国”对“八阵图”,以全局性的业绩对军事上的贡献,显得精巧工整,自然妥帖。
在结构上,前句劈头提起,开门见山;后句点出诗题,进一步赞颂功绩,同时又为下面凭吊遗迹作了铺垫。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这两句就“八阵图”的遗址抒发感慨。
“八阵图”遗址在夔州西南永安宫前平沙上。
据《荆州图副》和刘禹锡《嘉话录》记载,这里的八阵图聚细石成堆,高五尺,六十围,纵横棋布,排列为六十四堆,始终保持原来的样子不变,即使被夏天大水冲击淹没,等到冬季水落平川,万物都失故态,唯独八阵图的石堆却依然如旧,六百年来岿然不动。
前一句极精炼地写出了遗迹这一富有神奇色彩的特征。
“石不转”,化用了《诗经·国风·邶风·柏舟》中的诗句“我心匪石,不可转也”。
八阵图唐杜甫的古诗朗诵 八阵图杜甫古诗赏析
八阵图唐杜甫的古诗朗诵八阵图杜甫古诗赏析杜甫是夜空中最耀眼的诗人星光之一,他的诗沉郁顿挫、忧国忧民,“上悯国难,下痛民穷”,充满了现实主义的特点,因此被称为“诗史”。
杜甫诗成就最高的是律诗和古体诗,如五律的《春望》《望岳》、七律的《登高》、五言古体的“三吏”和“三别”等,他写的绝句就比较少了,有记载流传下来的五绝更是一只手都数得过来,其中写给诸葛亮的便有《八阵图》《武侯庙》两首。
杜甫对诸葛亮非常推崇,一共写了20多首诗,要知道即使是给他的好基友李白,杜甫也才写了15首而已。
在杜甫给诸葛亮的诗中,《八阵图》是历来评价比较高的一首,仅次于《蜀相》和《阁夜》。
《八阵图》唐·杜甫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释义:诸葛亮建立了盖世功勋,力压三国。
他的声名从创制八阵图开始。
任凭江流的冲击,到如今那阵中的石块依然牢固不动。
最让人遗恨的是,刘备失策,想要吞并吴国。
这里需要说明一下,为什么吞并吴国是刘备的失策?在三国鼎立时期,魏、蜀、吴三国中,魏国(曹丕)最强,吴国(孙权)次之,蜀国(刘备)最弱,所以为了自保,诸葛亮原计划是联吴抗魏,但因孙权暗中联合魏国杀了关羽,刘备刚打下汉中后头脑发热,便以为关羽报仇的名义起兵攻打孙权,想要一举拿下吴国,结果一败涂地,刘备也死于白帝城。
蜀军损失惨重,而刘禅又是一个扶不起来的阿斗,由此埋下了蜀国灭亡的祸根,最终诸葛亮“出师未捷身先死”,在第五次北伐时,突患急病,逝于五丈原。
赞颂诸葛亮功绩这首诗是杜甫到夔(kuí)州时感怀诸葛亮所作,夔州正是刘备攻打吴国失败后退守之地,诸葛亮在夔州江滩修建了八阵图,作为攻吴失败的补救措施,而夔州也被刘备改名为永安县,也许他是想以此表达永享平安之意,可惜天不遂人愿,仅过了一年,刘备于永安宫病逝。
此诗首两句“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开门见山地对诸葛亮一生的丰功伟绩进行了总结和概括,表达了赞颂之意。
刘备本无帝王之资,正是得益于诸葛亮的济世之才,才使蜀国能够三分天下。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的意思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的意思“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出自唐朝诗人杜甫的古诗作品《八阵图》的第三四句,其全文如下:功盖三分国,名高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注释】1、石不转:指涨水时,八阵图的石块仍然不动2、失吞吴:是吞吴失策的意思【翻译】三国鼎立,孔明的功勋最为卓著,他创制的八卦阵,更是名扬千古。
任凭江流冲击,石头却依然如故,千年遗恨,在于刘备失策想吞吴。
【赏析】”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两句赞颂诸葛亮的丰功伟绩。
第一句是从总的方面写,说诸葛亮在确立魏蜀吴三分天下、鼎足而立局势的过程中,功绩最为卓绝。
三国并存局面的形成,固然有许多因素,而诸葛亮辅助刘备从无到有地创建蜀国基业,应该说就是重要原因之一。
杜甫这一高度概括的赞语,客观地反映了三国时代的历史真实。
第二句是从具体的方面来写,说诸葛亮创制八阵图使他声名更加卓著。
对这一点古人曾屡加称颂,如成都武侯祠中的碑刻就写道:“一统经纶志未酬,布阵有图诚妙略。
”“江上阵图犹布列,蜀中相业有辉光。
”而杜甫的这句诗则是更集中、更凝炼地赞颂了诸葛亮的军事业绩。
头两句诗在写法上用的是对仗句,“三分国”对“八阵图”,以全局性的业绩对军事上的贡献,显得精巧工整,自然妥帖。
在结构上,前句劈头提起,开门见山;后句点出诗题,进一步赞颂功绩,同时又为下面凭吊遗迹作了铺垫。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这两句就“八阵图”的遗址抒发感慨。
“八阵图”遗址在夔州西南永安宫前平沙上。
据《荆州图副》和刘禹锡《嘉话录》记载,这里的八阵图聚细石成堆,高五尺,六十围,纵横棋布,排列为六十四堆,始终保持原来的样子不变,即使被夏天大水冲击淹没,等到冬季水落平川,万物都失故态,唯独八阵图的石堆却依然如旧,六百年来岿然不动。
前一句极精炼地写出了遗迹这一富有神奇色彩的特征。
“石不转”,化用了《诗经·国风·邶风·柏舟》中的诗句“我心匪石,不可转也”。
在作者看来,这种神奇色彩和诸葛亮的精神心志有内在的联系:他对蜀汉政权和统一大业忠贞不二,矢志不移,如磐石之不可动摇。
古诗文《“功盖三分国,名高八阵图”》赏析
古诗文《“功盖三分国,名高八阵图”》赏析“功盖三分国,名高八阵图”唐朝:杜甫出自唐代诗人杜甫<八阵图>gōnggàisānfènguó功盖三分国,AchievingThreePowers平仄通通仄mínggāobāzhèntú名高八阵图。
MingGaoEightMatrixMap平平仄仄平jiāngliúshíbúzhuǎn江流石不转,Rivers androcksdonotturn平平仄通仄yíhènshītūnwú遗恨失吞吴。
Lost hatredandswallowedWu通仄仄平平注释盖:超过。
八阵图:由八种阵势组成的图形,用来操练军队或作战。
三分国:指三国时魏、蜀、吴三国。
石不转:指涨水时,八阵图的石块仍然不动。
失吞吴:是吞吴失策的意思。
翻译三国鼎立,孔明的功勋最为卓著,他创制的八卦阵,更是名扬千古。
任凭江流冲击,石头却依然如故,千年遗恨,在于刘备失策想吞吴。
赏析这是作者初到夔州时作的一首咏怀诸葛亮的诗,写于大历元年(766)。
“八阵图”,指由天、地、风、云、龙、虎、鸟、蛇八种阵势所组成的军事操练和作战的阵图,是诸葛亮的一项创造,反映了他卓越的军事才能。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这两句赞颂诸葛亮的丰功伟绩。
第一句是从总的方面写,说诸葛亮在确立魏蜀吴三分天下、鼎足而立局势的过程中,功绩最为卓绝。
三国并存局面的形成,固然有许多因素,而诸葛亮辅助刘备从无到有地创建蜀国基业,应该说就是重要原因之一。
杜甫这一高度概括的赞语,客观地反映了三国时代的历史真实。
第二句是从具体的方面来写,说诸葛亮创制八阵图使他声名更加卓著。
对这一点古人曾屡加称颂,如成都武侯祠中的碑刻就写道:“一统经纶志未酬,布阵有图诚妙略。
”“江上阵图犹布列,蜀中相业有辉光。
”而杜甫的这句诗则是更集中、更凝炼地赞颂了诸葛亮的军事业绩。
八阵图古诗的意思翻译
八阵图古诗的意思翻译八阵图古诗是一首描写古代阵法的诗歌。
诗中通过具体的细节描写和形象的比喻,将古代的阵法生动地展现在我们面前,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和感官刺激。
以下是一篇左右的八阵图古诗的意思翻译:八阵图——张角作者:张角天造秦岭,阴阳商贾,三生才会见。
阴阳商贾:指古代阵法中阴阳五行之术与军事、商贸等应用的关联。
岭巍巍,如削似壮;岭:指秦岭,比喻阵法形如高山。
巍巍:高大的样子。
削似壮:削弱却更加强大,指阵法的威力。
弩弦轻挥,檀板寒鸣。
弩弦:指弓弩箭矢,是古代战争常见的武器。
檀板:指击鼓信号的乐器,是古代军阵常用的军乐器之一。
弩弦轻挥,檀板寒鸣:形象地描绘出阵法中刹那的战斗声,热闹而冷酷。
草木丛生,枯叶漫舞,寂寥踏青。
草木:指城墙上的防护栅栏、草丛等,比喻阵法错综复杂。
枯叶:指阵法中虚幌搭建的撑帐,比喻阵法的诡异性。
寂寥踏青:指军队行进时所发出的声音,比喻军队在阵法中行进时的肃静氛围。
阵图奇,妙法莫测,胜负能够示。
阵图奇:指八阵图的独特性,无人可以轻易破解。
妙法莫测:指八阵图因妙而莫测,因莫测而妙。
胜负能够示:指在阵法中,胜利与失败都能够真实反映,具有实际意义。
猴攀藤,虎跳梁,以肉挡刃。
猴攀藤:指借力用力、千方百计躲避攻击。
虎跳梁:指身手矫健、灵活迅猛,能够及时反应并出击。
以肉挡刃:指冒险犯难,以身代死挡住敌人的攻击。
三军严整,万马蹄鸣,如雷震耳。
三军严整:指训练有素、装备精良的军队,在阵法中执行得非常有序。
万马蹄鸣:形象地描绘出军队行进时的威严气势,声势浩荡。
如雷震耳:指其声音有着极强的震撼力,动静皆能吓人。
戈干戈,甲清甲,相掩如海。
戈干戈:指戈矛交错,刀兵相接的战斗场面。
甲清甲:指铁甲震撼、重重叠叠的响声。
相掩如海:指战斗中八阵图的连环攻击,各个阵型相互呼应,犹如波涛汹涌的海洋一般。
人力不堪,马力千里,乘敌之势。
人力不堪:指人类的体力和耐力难以承受长时间战斗的疲劳。
马力千里:指利用马匹的速度、力量和耐力进行战斗。
古诗八阵图的意思
八阵图是一种古老的中国文学形式,它由八行诗组成,每行诗都有自己的特点。
八阵图的
构成是一种对称的模式,每行诗都有自己的主题,而且每行诗之间也有一定的联系。
八阵图的主题通常是关于自然、社会、历史、宗教等方面的,它可以表达作者的思想和感受,也可以表达作者对社会的看法。
八阵图的构成也可以表达作者对某一特定事件的看法,或者表达作者对某一特定主题的思考。
八阵图的意义在于它可以帮助作者表达自己的思想,它可以帮助作者把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表达得更加深刻,更加有力。
它也可以帮助作者把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传达给读者,让读者
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思想和情感。
总之,八阵图是一种古老的中国文学形式,它可以帮助作者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也可
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思想和情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文《八阵图》赏析
八阵图
唐朝:杜甫
功盖三分国,名高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八阵图译文及注释
【译文三国鼎立,孔明的功勋最为卓著,他创制的八卦阵,更是名扬千古。
任凭江流冲击,石头却依然如故,千年遗恨,在于刘备失策想吞吴。
】【注释1、】
盖:超过。
2、八阵图:由八种阵势组成的图形,用来操练军队或作战。
3、三分国:指三国时魏、蜀、吴三国。
4、石不转:指涨水时,八阵图的石块仍然不动。
5、失吞吴:是吞吴失策的意思。
八阵图赏析
这是作者初到夔州时作的一首咏怀诸葛亮的诗,写于大历元年(766)。
“八阵图”,指由天、地、风、云、龙、虎、鸟、蛇八种阵势所组成的军事操练和作战的阵图,是诸葛亮的一项创造,反映了他卓越的军事才能。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这两句赞颂诸葛亮的丰功伟绩。
第一句是从总的方面写,说诸葛亮在确立魏蜀吴三分天下、鼎足而立局势的过程中,功绩最为卓绝。
三国并存局面的形成,固然有许多因素,而诸葛亮辅助刘备从无到有地创建蜀国基业,应该说就是重要原因之一。
杜甫这一高度概括的赞语,客观地反映了三国时代的历史真实。
第二句是从具体的方面来写,说诸葛亮创制八阵图使他声名更加卓著。
对这一点古人曾屡加称颂,如成都武侯祠中的碑刻就写道:“一统经纶志未酬,布阵有图诚妙略。
”“江上阵图犹布列,蜀中相业有辉光。
”而杜甫的这句诗则是更集中、更凝炼地赞颂了诸葛亮的军事业绩。
头两句诗在写法上用的是对仗句,“三分国”对“八阵图”,以全局性的业绩对军事上的贡献,显得精巧工整,自然妥帖。
在结构上,前句劈头提起,开门见山;后句点出诗题,进一步赞颂功绩,同时又为下面凭吊遗迹作了铺垫。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这两句就“八阵图”的遗址抒发感慨。
“八阵图”遗址在夔州西南永安宫前平沙上。
据《荆州图副》和刘禹锡《嘉话录》记载,这里的八阵图聚细石成堆,高五尺,六十围,纵横棋布,排列为六十四堆,始终保持原来的样子不变,即使被夏天大水冲击淹没,等到冬季水落平川,万物都失故态,唯独八阵图的石堆却依然如旧,六百年来岿然不动。
前一句极精炼地写出了遗迹这一富有神奇色彩的特征。
“石不转”,化用了《诗经。
邶风。
柏舟》中的诗句“我心匪石,不可转也”。
在作者看来,这种神奇色彩和诸葛亮的精神心志有内在的联系:他对蜀汉政权和统一大业忠贞不二,矢志不移,如磐石之不可动摇。
同时,这散而复聚、长年不变的八阵图石堆的存在,似乎又是诸葛亮对自己赍志以殁表示惋惜、遗憾的象征,所以杜甫紧接着写的最后一句是“遗恨失吞吴”,说刘备吞吴失计,破坏了诸葛亮联吴抗曹的根本策略,以致统一大业中途夭折,而成了千古遗恨。
当然,这首诗与其说是在写诸葛亮的“遗恨”,无宁说是杜甫在为诸葛亮惋惜,并在这种惋惜之中渗透了杜甫“伤己垂暮无成”(黄生语)的抑郁情怀。
这首怀古绝句,具有融议论入诗的特点。
但这种议论并不空洞抽象,而是语言生动形象,抒情色彩浓郁。
诗人把怀古和述怀融为一体,浑然不分,给人一种此恨绵绵、余意不尽的感觉。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
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
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