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失常----扑动与颤动
室扑和室颤
心室扑动百科名片心室扑动(ventricular flutter,简称室扑)和心室颤动(ventricular fibrillation,简称室颤)分别为心室肌快而微弱的收缩或不协调的快速乱颤,其结果是心脏无排血,心音和脉搏消失,心、脑等器官和周围组织血液灌注停止,阿-斯综合征发作和猝死。
室颤是导致心源性猝死的严重心律失常,也是临终前循环衰竭的心律改变;而室扑则为室颤的前奏简介心室扑动或心室纤颤(颤动)是一种最严重的异位心律。
心电图可有特征性改变:心室扑动时心电图QRS波群和T波难以辨认,代之以较为规则、振幅高大的波群,每分钟150~250次。
心室颤动时心电图可有波形低小不整齐,每分钟200~500次。
心室扑动从血液动力学来看,它和心室停搏没有明显差别。
这两类心律失常多发生于急性心肌梗塞、心肌炎、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阿—斯氏综合征的过程中、严重低血钾与高血钾、Q-T间期延长综合征、心脏手术、低温麻醉、心血管造影或心导管检查术、洋地黄、奎尼丁、普鲁卡因酰胺、肾上腺素、锑剂等药物中毒、严重缺氧、电击以及溺水等,这些可称为原发性心室扑动和颤动,及时积极的抢救可能恢复。
在各种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吸呼衰竭、低血压等临终前发生者,称为继发性心室扑动和纤颤,多不易复苏。
心室扑动及颤动的发生机理是:可能由于心室异位起搏点发放激动加速,(如发生于心室肌易激期的室性期前收缩或室性心动过速),和心室各部分心肌传导速度和复极不均匀,故其不应期长短不等,因而激动可从不应期较短的心肌折返到不应期较长的心肌,在心室肌内出现快速而零乱的多发性局部折返现象所致。
临终前室颤一般难以逆转,突然意外地发生于无循环衰竭基础的原发性室颤,可呈短阵或持久发作,给药及时且治疗恰当的,有长期存活的可能。
室颤的发生机理大多为心室内多个折返中心形成不协调的冲动,经大小、方向不一的传导途径到达心室各部,形成折返的基础为心肌细胞复极速度与不应期长短的不一致性明显加重,而心肌缺血、心肌坏死、严重心动过缓或中枢交感神经兴奋为常见诱因。
心电图解读 第11讲 心室扑动与心室颤动心电图
・讲座・心 电 图 解 读第11讲 心室扑动与心室颤动心电图张 海 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北京100044)中图分类号:R540.4;R541.7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8-1089(2005)02-0024-02 心室扑动(简称室扑)和心室颤动(简称室颤)是最严重的心律失常,是心脏性猝死的主要原因。
心脏病导致的死亡50%以上死于院外,其中至少有80%的院外猝死是由室颤引起的,男性多于女性,超过45岁者猝死率明显增加,多发于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少部分室颤患者经全面检查后未发现心脏器质性病变,称为特发性室颤。
1 心室扑动1.1 概述 心室扑动是介于室性心动过速与室颤之间的心律紊乱,为极快而规则的心室收缩,心电图表现为连续而匀齐的、形态规则、振幅相等的心室波动,在心电图上无法分辨QRS 波群及ST 段和T 波(图1)。
每个扑动波由圆钝的上升段和下降段组成,形态似正弦波,形态和幅度基本相似,频率约为180250次/分(bpm )。
心室扑动常常是一个短时间的过渡阶段,极少数可发作终止而恢复原来的自身心律,大部分迅速蜕变为室颤。
1.2 诊断标准 诊断标准主要为:①QRS 波与ST —T 波不能区分,代之以规则的、振幅相等的连续正弦波;②频率约为150250bpm 。
1.3 鉴别诊断1.3.1 与室上性快速心律失常伴预激的鉴别 室上性快速心律失常(特别是室上速)伴预激与室速的鉴别有时很困难,因为两者心室激动的初始向量与正常不同。
室上速伴预激时,P 波/QRS 波的比例是1∶1,如果在心动过速发作时出现房室分离(特别是心房率低于心室率)、室上性夺获或室性融合波,则是室速的有力证据。
必要时需与以往的心电图进行比较,室上速伴预激时,其窦性心律心电图往往也表现出预激综合征的特征。
1.3.2 与逆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的鉴别 逆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也表现为宽QRS 波心动过速,其发作常呈阵发性,发作时其QRS 波群与非心动过速时的QRS 波群相似。
内科学课件-心室扑动和心室颤动
图12-3-43 心室颤动
短联律间距多形性室速的病因不明,室速多为短阵发作,可自动 终止或演变为室颤。室速均由短联律间距(0.28秒左右)的室性 期前收缩诱发,发作时心电图也呈尖端扭转型,室率极快。但发 作间歇期除可见联律间距短的多形性室性期前收缩外,心电图基 本正常,无QT延长,亦无异常T或U波。终止发作可选用维拉帕 米、胺碘酮或利多卡因等。预防发作推荐ICD植入。
(idiopathicventricularfibrillation)。
【心电图表现】
(一)心室扑动
1.无正常的QRS-T波群,代之以连续快速而相对规则的大正弦波。 2.扑动波频率达150~300次/分,大多200次/分(图12-3-
42)。快速室速与室扑的鉴别有时困难。
图12-3-42 心室扑动
具体步骤为A(airway):保持呼吸道通畅,清除呼吸道异物;B (breathing)建立有效的呼吸包括进行人工呼吸等;C (circulation):建立有效的循环,人工心脏按压和心前区叩击等; D(drug):药物治疗,以肾上腺素为主要的复苏药物应用(其他药 物见心搏骤停与心肺复苏);E(electrocardiogram):进行心电 监护;F(fibrillation):进行非同步电除颤复律术;G(gauge): 对病情进行一次全面的评估;H(hypothermia):低温疗法;I (intensivecare):进行重症监护和相应治疗。
(二)心室颤动
1.QRS-T波群完全消失,出现不规则、形态振幅不等的低小波 (<0.2mV)。
2.频率达200~500次/分(图12-3-43)。 有时室颤波细,多见于室颤持续较长后,复苏成功率低。
原发性室颤不仅可发生在有结构性心脏病患者并发持续单形室速 或短阵多形室速的基础上,还常见于无结构性心脏病者短阵多形 性室速发作后,如先天性和继发性QT时限延长综合征(见本章第 七节中“长QT综合征”内容),短QT综合征(见本章第七节中 “短QT综合征”内容)、短联律间距多形性室速以及Brugada 综合征(见本章第七节中“Brugada综合征”内容)等。
心律失常的分类须知
心律失常的分类须知发布时间:2022-01-20T08:15:11.677Z 来源:《健康世界》2021年23期作者:张相[导读] 心律失常是现在常见的心脏问题之一,在激动或者情绪不稳定的时候张相崇州市人民医院心内科 611200心律失常是现在常见的心脏问题之一,在激动或者情绪不稳定的时候,易发生。
心律失常也要了好多人的命,心律失常的病人最好随身携带药物在身边。
心律失常的类别可分为很多种,比如按照心律失常时心率的快慢,可分为快速性和缓慢性心律失常;按照引发心律失常的原因,可分为非器质性和器质性心律失常,非器质性心律失常是指心脏本身没有病变,器质性心律失常是指心脏本身存在着疾病,如风心病、冠心病等;按心律失常时循环障碍严重程度和预后,还可将心律失常分为致命性、潜在致命性和良性三类,那么判断心律失常有什么误区、怎么分类、又如何预防呢?一、心律失常判断误区1)误区一:心律失常表现为突发的心悸、胸痛、气促、憋闷、眩晕等,有些患者只有在心电图检查时才被发现。
器质性心脏病、各种不良刺激、药物因素、严重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代谢性疾病都有可能导致心律失常,所以,这里纠正大家的一个认知误区,心律失常并不能说明患者有心脏病,正常人也会出现心律失常。
2)误区二:心电图正常就证明没有心律失常,心电图是诊断心电图的常用方法,但有些患者心律失常表现为阵发性发作,心电图在数分钟内难以捕捉到,就有可能出现漏诊的情况。
3)误区三:用药不合理,一般会根据患者的病史、症状、体征、有无器质性心脏病等全面考虑用药情况。
但抗心律失常药物存在导致原有心律失常恶化或诱发新的心律失常的危险,所以,有些患者在服药一段时间后常擅自停药,使疾病不能得到治疗。
4)误区四:单纯的依靠药物治疗,治疗心律失常时,应首先明确导致心律失常的原因,积极预防各种不良诱因,切不可单纯的凭借药物来治疗,对生活中的诱发因素置之不理,还应重视心律失常的病因,如高血压,动脉硬化等。
心室扑动与颤动的心电图表现
心室扑动与颤动的心电图表现心室扑动和颤动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对患者的健康构成严重威胁。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诊断心室扑动和颤动,在心电图上对它们的表现进行详细描述是非常重要的。
心室扑动是一种严重的心律失常,其特点是心脏的速率非常快且规则。
在心电图上,心室扑动常表现为一系列连续的正弦波,波峰和波谷之间的距离非常短。
这种快速而规则的波形与正常心电图中的P波和QRS波形有所不同,没有心房波形的存在,只有单一的快速心室波形。
另外,心室扑动时的心率很高,常超过200次/分钟。
与心室扑动相比,心室颤动是一种紊乱的心律失常,其特点是心脏的速率极其不规则。
在心电图上,心室颤动表现为一系列无规律的、毫无规律性的波形,波峰和波谷之间没有明确的间距。
心室颤动的波形通常呈细小而不规则的震颤,没有明显的P波和QRS波形。
心室颤动时的心率极不稳定,通常在室速和室颤之间不断变化。
心室扑动和颤动的心电图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可以用来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
心电图是最常用的诊断工具之一,可以通过观察波形和分析心率来判断患者是否存在心室扑动或颤动。
在心电图上,心室扑动和颤动往往伴随着其他心电图改变。
常见的改变包括QRS波形宽大畸形,ST段和T波改变,以及室速或室颤本身的心率快慢不一。
这些改变可以反映出心室扑动和颤动对心脏电气活动的影响,也有助于进一步确定患者的病情和临床处理方案。
心室扑动和颤动是一种紧急情况,需要及时诊断和处理。
常规的急救措施包括心肺复苏、电除颤和药物治疗等。
通过心电图监测,医生可以判断患者的心室扑动或颤动类型,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除了心电图的诊断,医生还应综合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和其他检查结果来确定诊断。
对于一些特殊情况,如心室扑动或颤动合并其他心脏病变的患者,可能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心脏监测和影像学检查,以明确病因和指导治疗。
总的来说,心室扑动和颤动的心电图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可以通过观察波形和分析心率来判断患者是否存在心室扑动或颤动。
区别扑动与颤动(房扑与房颤;室扑与室颤)
区别扑动与颤动(房扑与房颤;室扑与室颤)
(一)基本概念
• 正常心脏激动起源于窦房结, 按一定顺序和时间依次下传至心房、 房室结、左右束支及心室,激发相应 部位产生激动。若激动的产生和传导 异常,则可引起心脏频率和节律的改 变,此即为心律失常。
1)正常窦性心律
• (1)P波规则出现,形态示激动来自窦房 结(P波在Ⅰ、Ⅱ、aVF、V3V6直立,aVR 倒置); • (2)P-R间期≥0.12s; • (3)频率为成人60100次/min; • (4)同一导联中,P-P间期差值应<0.16s 。
早期电除颤的原则:越早越好 早期除颤的目标(对所有医务人 员):从发病至电除颤的时间限 在3±1分钟内
除颤的最佳时机
电除颤的时机是治疗室颤的决定因 素,每延迟一分钟,复苏成功率下降7~ 10%,在心脏骤停发生一分钟内进行除 颤,患者存活率达90%,三分钟内除颤 ,70~80%恢复心跳,而五分钟后,则 下降到50%左右,第七分钟约30%,9~ 11分钟后约10%,超过12分钟,则只有2 ~5%。
发
展
• 1774年,心脏电复律技术产生 • 1775年,Abelard实验研究发现鸟可以电击而死亡 ,再电击又可飞走 • 1889年,provost证实狗室颤能被电击而复跳 • 1947年德国鲍克于开胸手术中应用胸内复律而使 病人恢复心跳。为此,世界上第一台除颤器诞生 • 1956年到60年代德国医生朱尔(ZOLL)证明电击 还可以用于室颤以外的其他心律失常 • 80年代以后被认为电复律是终止室颤的最有效的 方法
• 用于转复各种快速心律时称为电复律
• 用于消除心室颤动时称为电除颤
原 理
用高功率与短时限的电脉冲通过胸壁或直 接通过心脏,在短时间内使全部心肌纤维同时 除极,中断折返通路,消除易位兴奋灶,使窦
心室扑动和心室颤动诊断与治疗PPT
心室扑动:心 室快速、不规 则的收缩,频 率在200-250
次/分
心室颤动:心 室快速、不规 则的收缩,频 率在300-600
次/分
心室扑动和心室 颤动的分类:根 据病因、发病机 制、临床表现等
不同进行分类
心室扑动和心 室颤动的诊断: 通过心电图、 心脏超声等检
查进行诊断
病因和发病机制
心室扑动和心室颤动的病因包括心肌缺血、心肌梗死、心肌病等 发病机制涉及心肌细胞电生理异常、心律失常、心室重构等 心室扑动和心室颤动的发生与心室肌细胞电生理异常有关 心室扑动和心室颤动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电复律、心脏起搏器植入等
患者自我管理和监测的方法
定期监测血压、心 率和心电图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 惯,如戒烟、限酒、 合理饮食、适量运 动等
避免过度劳累、情 绪激动等诱发因素
遵医嘱按时服药, 定期复查,及时调 整治疗方案
心室扑动和心室 颤动的并发症及 处理
并发症的类型和发生机制
心律失常:心 室扑动和心室 颤动可能导致 心律失常,如 房颤、室颤等。
并发症对预后的影响
心律失常:可 能导致心脏骤 停或心律失常
心力衰竭:可 能导致心脏功 能下降,影响
生活质量
血栓形成:可 能导致血栓形 成,增加中风、 心肌梗死等风
险
心脏骤停:可影响心脏
功能
心律失常:可 能导致心律失 常,影响心脏
功能
心室扑动和心室 颤动的病例分析
钠通道阻滞剂的作用 机制:通过阻断钠通 道,降低心肌细胞膜 的兴奋性,从而抑制 心律失常的发生
β受体阻滞剂的作用 机制:通过阻断β受 体,降低心肌细胞膜 的兴奋性,从而抑制 心律失常的发生
钙通道阻滞剂的作用 机制:通过阻断钙通 道,降低心肌细胞膜 的兴奋性,从而抑制 心律失常的发生
心室扑动和心室颤动(心室扑动和心室纤维性颤动)
心室扑动和心室颤动(心室扑动和心室纤维性颤动)【病因】(一)发病原因各种器质性心脏病及其他疾病引起的心肌缺氧、缺血、电解质紊乱、药物中毒及理化因素等均可导致心室扑动和心室颤动。
常是这些患者临终前的一种心律失常。
但也可见于心脏病并不很严重、或原来并无明显心脏病,甚至心脏无器质性病变依据者,突然发生心室扑动或心室颤动导致心脏停搏者。
常见的病因如下:1.冠心病尤其在急性心肌梗死时、不稳定型心绞痛、室壁瘤、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后发生的再灌注时等。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的心室颤动,在心室颤动前无低血压、休克或心力衰竭者可称为原发性心室颤动:如在心室颤动前曾有低血压、休克或心力衰竭者称为继发性心室颤动。
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期间发生的原发性和继发性心室颤动的发生率分别为2.7%和2.8%。
原发性心室颤动71%发生在急性心肌梗死后24h内,在起病后的第1个小时内发病率最高,在随后的数小时内迅速下降。
未发现原发性心室颤动发生在梗死48h后。
继发性心室颤动41%于心肌梗死发病2周后发生。
原发性心室颤动多发生于前壁心肌梗死。
当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动过缓、传导阻滞或再次心肌梗死,均会增加心室颤动的发生率。
原发性心室颤动在心肌梗死急性期存活率为57%,继发性心室颤动存活率仅为18%。
2.由其他心律失常转化为心室颤动(1)完全性或高度房室传导阻滞。
(2)长Q-T间期综合征伴尖端扭转性室性心动过速:Brugada综合征。
(3)Q-T间期正常型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和极短联律间期型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
(4)也见于病理性阵发性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
(5)预激综合征合并心房颤动时:若旁路不应期270ms,则快速的心房激动可经旁路1∶1下传,导致心室颤动发生。
(6)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发育不良性室性心动过速等。
3.其他心脏病(1)心肌病:包括扩张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等,它们的室性心动过速发生率很高。
其猝死病例在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组分别为56%、19%;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组为5.4%,均发生于扩张性心肌病。
2.心律失常
C .心房颤动
D .非阵发性交界区心动过速
与房室交界区相关的折返性心动过速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病因 常见于无器质性心脏病者,不同年龄均可发病
发病机理
房室结内折返性心动过速:最常见类型
利用隐匿性房室旁路的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临床表现
突然发作 可持续时间不等 心悸、晕厥、心绞痛、 心力衰竭、休克。
第三节、房性心律失常
房早 房速 房扑
房颤
房性期前收缩
通常无需特殊治疗
房性心动过速
自律性房性心动过速 折返性房性心动过速 紊乱性房性心动过速
心房扑动
病因:
风湿性心脏病 冠心病 高血压性心脏病 心肌病 肺部疾病 甲亢等
临床表现
1.不稳定性: 可恢复窦性心律或进展为房颤 2.发生栓塞的机会较房颤少
连接心房与心室之间者,称为房室旁路或Kent氏束。
除此之外,尚有其他类型的解剖联系。
预激的临床表现
预激本身不引起症状。具预激心电图表现者可发生
心动过速(1.8%)。
心电图表现:
1.窦性心搏的PR间期小于0.12秒 2.某些导联的QRS波群超过0.12秒,起始部分粗钝, 称delta波。 3.ST-T波呈继发性改变,与QRS波群主波方向相反。
49.下列符合心电图诊断窦性停搏的是
A.心室率小于40次/分
B.可见单个逸搏或逸搏心律
C.长PP间期的时间大于1.5秒 D.长PP间期与基本的窦性PP间期无倍数关系 E.PP间期进行性缩短,直到出现一次长PP间期
四、窦房传导阻滞(理论上可分三度)
一度体表心电图不能确立诊断 三度难以与窦性停搏鉴别 二度分莫氏I型(文氏阻滞) PP间期逐渐缩短,直至出现一次长的PP间期, 该PP间期短于基本PP间期的两倍。 莫氏II型:长PP间期等于基本PP间期的整倍数。
第十八讲 心房颤动、心房扑动
(六)心房颤动、心房扑动1心房颤动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
又称心房纤颤,简称房颤。
属常见的快速房性心律失常,是慢性心律失常中最常见而又具有严重危害的异位心律。
房颤的危害:1)不论是持续性或是阵发性房颤,由于心房搏动与心室搏动不同步及心室搏动极不规则,给患者带来极大不适,表现为心慌、乏力。
2)房颤时心房丧失泵血作用,可以降低排血量的至少15%以上(一般30%)。
这也是引起乏力的主要原因!3)心房不规则收缩,收缩力降低,排空不彻底,残留血量大,容易生成附壁血栓。
这就有随时血栓脱落危险,产生体循环的血栓栓塞,引起的并发症比无房颤高5-15倍。
而体循环栓塞以脑栓塞为主,造成较高的致残率。
潜在的血栓栓塞,血栓脱落引起脑栓塞为主,还有急性心肌梗死、肺梗塞等!4)极速型房颤(指平均心室率大于180次/分者)有可能诱发室颤。
房颤绝大多数见于器质性心脏病,依次为风心病、冠心病、高心病、肺心病及甲亢等疾病,仅有5%的特发性房颤临床检查无器质性心脏病证据。
心房颤动发生机理:尚未完全明了。
以前有4种学说:①环行运动学说。
②多发性折返学说。
③单源快速激动学说。
④多源快速激动学说。
目前认为多个折返回路(核心折返与随意折返)、快速兴奋灶是主要的机制。
此外最新的肺静脉学说---诱发肌袖性的房性心动过速及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成功得到证实。
房颤的心电图表现:1)P波消失,代之以一系列大小不同、形态各异,间隔不均齐的f波,频率为350~600次/分。
在V1导联最为清楚,其次是II、III、aVF导联。
也可以描述成形态、波幅、时距三不等的,波间无等电位线的”f”波2)QRS波群为室上性,但形态可略有变异,心室率多大于80次/分。
形态可略有变异---有的书本描述成电压变异较大!即电压高矮差别较大!3)R-R间期绝对不规则。
但心率过快,R-R差别程度可以不大,f波也可以不清晰。
一些“老房颤”患者,长时间心房颤动,心房缺血,心房肌纤维化,心肌除极是产生的电动力极小,f波很小。
常见心律失常的识别和处理
称为窦性心律失常 常见的窦性心律失常有:
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律不齐、窦性停
搏、窦房阻滞、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
窦性心动过速
ECG :窦性心律,心率 ≥100 次/分
.
窦性心动过速
临床常见
生理性 活动、吸烟、饮酒、情绪激动 病理性 发热、甲亢、贫血、休克、心衰、药物如阿
少数患者在恢复窦律即刻有发生血栓栓塞的可能
房颤----治疗
(一)急性房颤
包括初次发作 、 24 ~ 48小时内
治疗目标:减慢快速的心室率 (1)静脉注射 II、IV 类;必要时加用洋地黄 (2)心衰与低血压者忌用II、IV类 (3)合并WPW者:禁用洋地黄、II、IV类,用III类胺碘酮 (4)药复律无效者:用电复律
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由于心排血量明显降低,易出现心绞痛、心力衰竭、 低血压、休克甚至阿—斯综合征
体 检:心率160~220次/分
.
室上性心动过速
急性发作期:终止发作
1、剌激迷走神经:颈动脉窦按摩、Valsalva动作等
2、药物:首选腺苷
无效改用静脉维拉帕米、心律平、地尔硫卓
洋地黄是伴心功能不全的首选
根据起搏点位置不同分为: 房性、房屋交界区性及室性阵发性心动过速 房性、房屋交界区性阵发性心动过速统称为室上性心
动过速 ( SVT )
.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PSVT )
• 3个或3个以上连续的室性早搏; • 心率140~220次/分; • 不易辨认P波,节律绝对均齐; • QRS波形态一般为室上型
期 前 收缩
又称过早搏动(简称早搏),是提早出现的异位心搏
心室扑动与心室颤动要点
心律失常之心室扑动与心室颤动
(一)心电图特点
1、QRS波群、ST段与T波无法识
别
2、心室扑动时心电图呈正弦波形,
其波幅大而规则;
3、心室颤动时心电图呈蠕动波,
其波形、振幅与频率均极不规则。
心律失常之心室扑动与心室颤动
室扑与室颤
心律失常之心室扑动与心室颤动
心律失常之心室扑动与心室颤动
(二)临床表现 突发意识丧失、抽搐、呼吸骤停表现为
Adsms-Stokes综合征,甚至死亡。 心音消失、大动脉搏动消失、血压测不出。
心律失常之心室扑动与心室颤动
(三)治疗
尽早进行心肺复苏;
尽早进行非同步直流电除颤(电复律是处理 包括室扑、室颤在内的致命性室性心律失 常的最迅速有效的方法。同时可经静脉应 用胺碘酮或利多卡因预防复发);
对易发生室颤的高危患者,可置入埋藏式心 脏自动电复律除颤器(ICD)
C: 直流电复律
A: 加快心率的药物
D: 射频导管消融
B: 临时起搏器置入
E: 刺激迷走神经
C: 永久起搏器置入
14、窦性心动过缓,心率不低于50次/分,常采用的措施是
D: 外科手术
()
E: 心脏移植
A: 不需特殊治疗
10、房颤最常见于下面哪种心血管疾病( )
B: 口服麻黄碱
理论考试培训
9、4岁男性患者,因“黑矇3个月”入院,无明显诱 因发作性黑矇,与体位无关,无视物旋转,无晕厥。
13、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急性发作期首选( )
来院查心电图提示:窦性心动过缓,心率32次,分, A: 腺苷快速静注
患者既往未用过任何减慢心率的药物,那么患者目前 B: 毛花苷C静推
最有效地治疗措施为( )
心室扑动和心室颤动
心室扑动和心室颤动心室扑动和心室颤动(ventricular flutter and fibrillation,简称室扑和室颤)是最严重致命性心律失常。
两种情况下心脏实际上丧失射血功能,体内血液循环中断。
各种严重器质性心脏病及其他全身性疾病的晚期都可出现心室扑动和颤动。
【诊断要点】1.临床表现:包括突然意识丧失、抽搐、呼吸停止甚至死亡。
心音和大血管搏动消失,血压无法测出。
2.心电图特征:心室扑动与心室颤动时QRS波群与T波难以辨认。
心室扑动呈正弦波图形、波幅大而规则,频率在150~300次/分(通常在200次以上),有时难与室性心动过速鉴别。
心室颤动波幅细小(小于O.2 mv),频率极不规则,颤动发作前常有短暂的室性心动过速。
【治疗程序和处方】1.立即捶击心前区复律。
2.非同步电复律:能量选择200~300 J。
3.初次或再次除颤无效则采取心肺复苏术。
4.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静脉推注胺碘酮(可达龙)或利多卡因等药。
【警示】1.心室扑动和心室颤动是心脏的终末事件,因此通常发生在严重器质性心脏病的终末期,其中最常见的病因是冠心病及原发性心肌病。
心室扑动和心室颤动最常由室性心动过速引发,R on T被认为是心室扑动和心窒颤动发作先兆,但也有作者认为一部分长配对间期的室性早搏、高度或完全性房室阻滞、心室传导阻滞和室性逸搏心律也是心室扑动和心室颤动发生前常见的心律失常,偶可由室上性心律失常引起。
2.心室扑动和心室颤动的急诊处理是体外非同步电复律。
能量选择一般采用200~300 J,也可高达400 J;另一方面,维持酸碱平衡,纠正代谢紊乱是成功复律重要的、常常是必需的辅助措施。
对碳酸氢钠、钙制剂并不主张常规使用。
静脉内推注利多卡因、溴苄胺、普鲁卡因胺、奎尼丁和胺碘酮也常是成功复律有用的辅助治疗。
心腔内注射主张不用或少用。
3.电击除颤是否成功取决于心室扑动和心室颤动持续的时间。
当心室颤动波仍较大时成功率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循环系统疾病患者的护理
心律失常-----扑动与颤动
扑动与颤动
1心房扑动
2心室扑动
3心房颤动
4心室颤动
心房颤动
心房扑动
指发生在心房内的、冲动频率较房性心动过速更快的心律失常。
指由心房内多个异位起搏点以不同的速率发放冲动,导致心房内各部分肌纤维极不协调的乱颤,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发作呈阵发性或持续性。
多见于无器质性心脏病中,持续性心房扑动多伴有器质性心脏病如风湿性心脏病,心肌病
,高血压等
心房颤动
可见于正常人情绪激动运动手术后,阵发性心房颤动,可见于器质性心脏病,持续性心房颤动,常见于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高血压,心脏病,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等。
2
3
1
可阵发性或持续性发作,可发与于正常人,亦可见于器持性心脏病患者
临床表现
症状:心房颤动患者症状的轻
重,受心室率快慢的影响。
心室率不快者,平日可无症状。
多数患者当心室率超过150次/min时可发生心绞痛与心力衰竭。
在这里心房颤动听诊时。
第一心音强弱不等。
心率快慢不一,心率快时可有脉搏短绌
特征 / FEATURE
1.P波消失,代之以大小间隔相
等的F波,频率250~300次/
分。
2.房室比例为2:1~4:1,心室律心房扑动的心电图
不整齐。
ECG:可见f波,频率350-600次/分,心室律不规则,QRS波形态正常。
01 02 03 04积极治疗原发病
最有效终止房扑的方法为同步直流电复律选用钙通道阻滞剂、洋地黄类减慢心室率部分患者可用射频消融术
心房扑动的治疗
对于短暂性发作症状不明显者,我们可不做处理,若发作频繁持续时间长症状明显,可给予洋地黄制剂,维拉帕米、氨碘酮、普罗帕酮
等。
心房颤动
ATRIAL FIBRILLATION
是心室快而弱的从
无效性收缩,显然比我们前面讲的房扑与房颤要严重。
是心室肌各部位的不协调颤动
常为心脏病及其它疾病的终末表现,也是猝死的常见表现之一心室扑动心室颤动
病因
缺血性心脏病抗心律失常药物严重缺氧预激综合征
临床表现
心室扑动ECG
P波消失,出现连续宽大和比较规则的正玄波状的心室扑动波,QRS波与T 波难以分辨;心室扑动波频率150-300次/分,通常为200次/分。
心室颤动ECG
P-QRS-T波消失,代之以形态、振幅和间隔完全不规则的小波、波幅常<0.2 mv; 纤颤波频率150-500次/分。
室扑常不能持久,不很快恢复,便会转为室颤而死亡。
往往是心脏停跳前的短暂征象。
室扑和室颤的诊断一旦确立,应立即按心肺脑复苏的原则建立有效呼吸和人工循环,并尽快非同
步直流电除颤。
感谢您的聆听
THANK YOU FOR LISTEN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