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反映:生物资源保护受威胁的五大因素及对策
生态危机产生的原因与其应对策略

生态危机产生的原因及其应对策略一、生态危机产生的原因(一)人口的急剧增长“二战”以来,全球人口出生率急剧上升,科学家推断世界人口大约将于 21世纪中期超过 90亿,于 21世纪末超过 100亿。
人口无限增长,地球将超载。
人口的增长将导致需求增大。
人类为了生存向自然过度索取,造成环境破坏、野生动物生存空间缩小,产生生态危机,最终造成人类生存的危机。
(二)科技的负面效应20世纪,科学技术飞速发展,而人类在促进科技发展的同时忽略了自身行为对环境造成的损害。
正是由于人类滥用科学技术盲目征服自然,而忽视了科技的负面效应,使其负面效应扩大化,造成生态环境被破坏、生态失衡,最终造成人类生存的危机。
(三)现代消费主义的生活方式消费主义崇尚过度的物质占有,认为消费是人生的根本目的。
消费主义支持“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现代生产生活方式,此种方式激起的人类欲望显然超越了地球的承受限度,这将破坏环境,造成生态危机。
同时,消费主义带动的无限消费欲望导致大量废弃物的产生,垃圾过剩,超越了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和自我转化限度。
实际上,正是这种消费主义生活方式生成了现代环境问题的两个重要方面——资源枯竭和废弃物剩。
消费主义所采用的生活方式正严重威胁着人类赖以生存的根基。
(四)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念人类中心主义是一种以人为宇宙中心、人为自然之主的价值观念。
这是生态危机在认识上的总根源。
随着科技迅猛发展,人类主体性不断增强。
这促使人类向着“主宰者”的中心地位逼近。
人类视自然界及其中生物的存在价值不过是人类生存的条件。
人类对自然不顾后果地掠夺、征服,自然伤痕累累。
在人类中心主义价值取向的引导下,人类对自然一味索取而没有给予必要的补偿,人与自然的矛盾不断激化,生态问题日益严重。
二、生态危机应对策略根据上述生态危机产生原因分析,我们可以对应提出相关的生态危机应对策略,有四点:○1 适度控制人口的增长;○2对科学技术进行正面引导;○3 选择有益环境的生活方式;○4 转变观念,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高中生物 森林生物多样性受威胁现状及其原因素材

森林生物多样性受威胁现状及其原因(1)受威胁现状中国人均森林面积只有0.12公顷,为世界平均人均水平的12%;人均森林蓄积量不足世界人均水平的13%。
森林覆盖率低,为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森林分布不均匀。
近些年来中国森林覆盖率呈增长趋势,但主要是人工林面积的增长,作为生物多样性资源宝库的天然森林仍在减少,并且残存的天然林也多处于退化状态。
中国有林地面积、天然林面积在1973~1976年森林资源清查期间分别为12186万hm2和9817万hm2,1977~1981年间分别下降为11527万hm2和9308万hm2。
黑龙江省作为中国的重点原始林区之一,1977~1981年调查期间天然林面积为1464万hm2,1984~1988年间降为1396万hm2。
据估计,全国濒危和受威胁的高等植物物种数约4500种,濒危植物种比例为15%,高于世界平均濒危和受威胁植物的比例10%。
中国公布的第一批珍稀濒危植物就有388种,灭绝或濒于灭绝的森林植物有崖柏(Thuja sutchuanensis)、海南梧桐(Firmiana hainanensis)、天目铁木(Ostrya reheriana)、圆籽荷(Apterosperma oblata)、猪血木(Euryodendron excelsum)、缘毛红豆(Ormosia howii)、桂滇桐(Craigia kwangsiensis)、毛叶紫树(Nyssa yunnanensis)、峨嵋拟单性木兰(Parakmeria omeiensis)、百山祖冷杉(Abies beshanzuensis)、台湾穗花杉(Amentotaxus formosana)、柔毛油杉(Ketleeria pubescens)、毛叶坡垒(Hopea mollissima)、爪耳木(Otophora umilocularis)、异形玉叶金花(Mussaenda anomala)、广西青梅(Vatica guangxiensis)、盐桦(Betula halophila)、普陀鹅耳枥(Carpinus putoensis)、藤枣(Fleutharrhene macrocarpa)、华盖木(Manglietiastum sinicum)膝柄木(Bhesa siensis)、粗齿梭楞(Reevesia rotundifolia)、海南海桑(Sonneratia hainanensis)、金佛山兰(Tangtsinia nanchuanica)、无喙兰(Archinecttia gandissarii)、双蕊兰(Diplandrorchis sinica)等,这些植物种现存植株大多不超过10株,而且仅分布于一处。
野生动物保护的影响因素及对策

野生动物保护的影响因素及对策野生动物保护是保护和维护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一环。
野生动物面临着许多威胁,包括栖息地丧失、非法狩猎和非法贸易等,这些因素对野生动物的生存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为了保护野生动物,我们必须深入了解这些影响因素,并采取相应的对策。
栖息地丧失是导致野生动物数量减少和物种灭绝的主要原因之一。
人类活动导致了大面积的森林砍伐和土地开发,这给野生动物栖息地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解决这个问题的对策是保护和恢复野生动物的栖息地。
政府可以划定保护区,限制砍伐和开发活动,为野生动物提供良好的栖息环境。
教育公众关于森林保护的重要性也是至关重要的,以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
非法狩猎和捕捞对许多野生动物造成了严重威胁。
这些活动导致了自然资源的过度开采和生物多样性的丧失。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加强执法力度。
政府应该制定严格的法律法规,并加强打击非法狩猎和捕捞活动。
培养公众的保护意识也非常重要。
加强教育,让人们了解非法狩猎和捕捞的危害,并鼓励公众举报非法活动。
非法贸易是导致野生动物数量减少和物种灭绝的重要原因之一。
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的非法贸易是一个庞大的黑市,涉及到许多受保护的物种。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和司法执法。
各国政府应该加强边境管控,打击非法贸易活动,同时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合作,分享情报和经验。
还需要加强公众教育,让人们了解非法贸易的危害,并提供正规渠道购买野生动物制品。
气候变化也对野生动物保护造成了巨大影响。
全球气候变暖导致了许多栖息地的丧失和改变,使得许多野生动物面临灭绝的威胁。
为了应对气候变化,需要采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措施。
政府应制定和实施严格的环境保护政策,鼓励使用可再生能源和减少能源浪费。
也需要加强对野生动物栖息地的保护和恢复,以确保它们能够适应气候变化的挑战。
野生动物保护面临着许多影响因素,包括栖息地丧失、非法狩猎和非法贸易等。
为了保护野生动物,需要加强栖息地保护、加强执法力度、加强国际合作和教育公众等措施。
生物灾害与应对策略

生物灾害与应对策略生物灾害是指由于生物种群过度增长或者侵入性物种的过度繁衍而导致的对生态系统、人类生活和经济活动造成威胁的现象。
生物灾害对环境和社会经济带来的影响不容忽视,因此我们需要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来减缓其影响。
本文将重点讨论生物灾害的分类以及应对策略。
一、生物灾害的分类1. 过度增长的入侵物种:这类生物灾害指生物种群过度增长和扩散,破坏当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例如,外来物种入侵造成的问题,如外来植物物种的过度繁衍导致本地植物资源减少、生态平衡被破坏等。
2. 疾病和病毒:生物灾害还包括各种疾病和病毒的传播。
疾病如禽流感、非洲猪瘟等对农业和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3. 害虫和病虫害:这类生物灾害主要指农作物上的害虫和病虫害的爆发,导致农作物减产,甚至完全损失。
常见的害虫和病虫害包括蚜虫、螨虫、飞虱等。
二、应对策略1. 科学监测与预警:建立高效的监测网络,早期发现生物灾害迹象并进行预警。
通过利用遥感技术、生态学调查和疫情监测等手段,及时掌握生物灾害的发展趋势和规模,为采取应对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2. 生物防治:推广使用生物防治方法,包括引入天敌、杀虫菌以及利用生物物种多样性来调节生物群落结构,减少生物灾害的发生和蔓延。
例如,在农业中,可以利用昆虫等自然敌害来控制害虫的数量。
3. 防控措施:对于已经爆发的生物灾害,采取及时有效的防控措施至关重要。
针对不同类型的生物灾害,制定相应的防控计划。
例如,对于入侵物种过度增长的情况,可以采取物理阻隔、生物灭除等措施来控制其扩散。
4. 减少生物灾害的潜在风险:在生物安全管理方面,加强国境检疫和植物查验,减少外来物种的输入。
加强监管和管理,严格控制高风险物种的引入和扩散,预防生物灾害的发生。
5. 提高公众意识和教育宣传:加强对公众的宣传教育,提高人们对生物灾害的认识和应对能力。
通过宣传教育,加强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减少个人行为对生态系统的破坏,为预防和应对生物灾害提供保障。
野生动物保护的影响因素与应对策略

野生动物保护的影响因素与应对策略
野生动物保护是指保护自然环境中生活的野生动物的物种多样性、数量和栖息地的一系列行动。
野生动物保护的影响因素包括人类活动、生物多样性损失、气候变化和监管政策。
为了有效应对这些影响因素,需要采取综合的保护策略,包括教育宣传、法律保护、栖息地保护和国际合作等方面。
人类活动是影响野生动物保护的主要因素之一。
人类的砍伐森林、污染水源和土地开垦等活动导致了野生动物栖息地的破坏和物种的减少。
为了应对这一问题,我们需要加强对人类活动的监管和管理,制定相关的法律和政策,限制砍伐森林和环境污染等行为,并加大对野生动物保护的宣传力度。
生物多样性的损失是导致野生动物数量减少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张,很多野生动物的栖息地和食物链都受到了破坏,导致了物种的灭绝和数量减少。
我们需要制定和执行相关的保护计划,对有威胁物种进行保护,恢复和改善生物多样性,保护物种的基因库,并加强对关键生境的保护。
气候变化对野生动物保护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气候变化导致了地球气候的不稳定性,给野生动物的栖息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为了应对这一问题,我们需要加强对气候变化的监测和研究,采取减少碳排放的措施,保护和恢复野生动物的栖息环境,提高它们的适应能力。
国际合作也是有效应对野生动物保护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
野生动物保护不仅仅是一个国家的问题,而是全球性的挑战。
各个国家应加强合作,共同制定和执行保护计划,共享科学研究成果,加强信息的交流和共享,共同应对野生动物保护面临的挑战。
生物多样性保护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生物多样性保护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生物多样性是指所有生命形式和生态系统间存在的丰富多彩的互动关系。
包括动植物、微生物和它们的自然环境。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的一个基本需求,对生产、社会、文化和精神生活都有很大的影响。
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自然环境遭受破坏,生物多样性保护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在此背景下,应对生物多样性保护所面临的挑战,制定出一系列的应对策略至关重要。
挑战一:森林砍伐森林覆盖的大幅度破坏,是造成地球生物多样性减少的主要因素之一。
全球的疯狂砍伐导致了许多独特的生态系统几乎完全消失。
此外,大量热带雨林被砍伐,导致了生物多样性损失的速度加快,这是全球气候变化的一个重要原因之一。
应对策略:国际社会应该在保护森林的问题上加强合作,鼓励各国共同履行其责任。
对于一些跨国企业,应采取提高责任感的措施,加强对资源的审查,以消除可能存在的不当行为。
提高公众对保护森林的意识是重要的一步,可以在当地举办相关的宣传活动,教育大众重视森林保护。
挑战二:气候变化气候变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是复杂和双向的。
在一些地区,气候变暖和干燥导致了生态系统失衡,而在另一些地区,环境变冷或变湿导致生态系统中的一些有害物质释放。
这些变化会影响不同的生物群落,引起物种迁移和生态系统变化,进而对生物多样性产生影响。
应对策略:实现生物多样性的保护需要采取综合的措施来应对气候变化。
首先,环保组织应该支持对环境保护的投入,促进生态系统的恢复。
同时,政府应加强对碳排放的控制,推动转型发展。
最后,气候变化的影响是难以承受的,需要研究新的环保技术和经济手段,以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
挑战三:大规模开采和运输方式大规模开采石油和矿物质会破坏生物多样性,同时,采矿、油气工业和交通运输要求的硬化设施,同样严重影响种群数量和物种的迁徙。
许多现代化的交通设施和运输方式,常常需要在自然生境包括生态系统、水域和山坡上修建硬化道路或建设大坝,对生态环境造成进一步的破坏。
野生动物保护的影响因素与应对策略

野生动物保护的影响因素与应对策略野生动物是地球上独特而珍贵的资源,它们是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维持生态平衡和保护生物多样性起着重要作用。
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野生动物正面临着越来越大的生存威胁。
保护野生动物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之一,而要实现有效的保护,需要深入了解各种影响因素并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
一、影响因素1. 栖息地破坏野生动物的栖息地是它们生存和繁衍的关键环境,但由于城市化、农业扩张、森林砍伐等人类活动,许多野生动物的栖息地受到了严重破坏,使得它们无法找到足够的食物和安全的栖息地。
2. 盗猎和非法贸易盗猎和非法贸易是严重危害野生动物的行为,有些动物甚至因为它们的皮毛、象牙、珍稀动植物等而遭到滥杀滥捕,严重威胁了它们的生存。
3. 污染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物对野生动物及其生存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压力,比如水体污染、空气污染及土壤污染都对野生动物的生存产生了影响。
4. 气候变化全球气候变暖对野生动物产生了直接和间接的影响,导致一些动物栖息地的减少、迁徙路线的改变及食物链的扰乱,使得野生动物面临更多的生存挑战。
二、应对策略1. 设立自然保护区为了保护野生动物的栖息地,应大力加强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保护区内的野生动物和植物应得到有效的保护和管理,这样有助于维护其生存环境和繁殖地。
2. 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加强对盗猎和非法贸易行为的打击,制定更为严格的法律法规,并严格执行,对违法者进行严厉的处罚以起到震慑作用,有效遏制盗猎和非法贸易。
3. 提倡绿色生活方式通过提倡环保理念和绿色生活方式,推广环保意识和保护野生动物的观念,使更多的人意识到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积极参与到保护野生动物的行动中来。
4.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强对污染行为的监管和治理,通过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工业、农业和城市化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减少对野生动物生存环境的负面影响。
5. 加强科学研究和教育宣传通过加强野生动物的科学研究和教育宣传,提高公众对野生动物保护的认识和关注度,促进人们对野生动物保护的理解和支持。
生态平衡受到哪些威胁因素

生态平衡受到哪些威胁因素生态平衡,是地球上生命得以繁荣和延续的基石。
然而,在人类活动日益频繁和复杂的当下,生态平衡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
首先,人口的快速增长是对生态平衡的重大威胁之一。
随着全球人口的不断增加,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也呈指数级上升。
更多的粮食需求导致了大规模的农业扩张,砍伐森林以开辟农田,这不仅减少了森林面积,破坏了众多动植物的栖息地,还导致了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
同时,人口增长带来的城市扩张侵占了大量的土地,破坏了原有的生态系统,使得许多野生动植物失去了生存空间。
其次,过度开发和滥用自然资源是另一个关键因素。
在追求经济发展和物质享受的过程中,我们过度开采矿产资源,如煤炭、石油和金属矿石。
这种无节制的开采不仅导致资源的枯竭,还可能引发地质灾害,如地面塌陷和山体滑坡。
此外,水资源的过度利用也是一个严重问题。
农业灌溉、工业用水和城市居民用水的不断增加,使得许多地区面临水资源短缺的困境,河流干涸、地下水位下降,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转受到严重影响。
环境污染是生态平衡的一大杀手。
工业生产排放的大量废气、废水和废渣,对空气、水和土壤造成了严重污染。
废气中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污染物导致酸雨的形成,损害森林和农作物,破坏生态环境。
废水排入江河湖海,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引发藻类大量繁殖,影响水生生物的生存。
废渣中的重金属和有毒物质则会在土壤中积累,影响土壤质量和农作物的生长,进而通过食物链危害人类健康。
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中的大规模建设也给生态平衡带来了负面影响。
修建道路、桥梁、高楼大厦等基础设施,往往需要大量的土地和建筑材料。
这导致了自然景观的破坏,生态廊道的断裂,阻碍了野生动植物的迁徙和基因交流。
而且,城市中的热岛效应使得城市气温高于周边地区,改变了局部气候条件,对生态系统产生了间接的压力。
生物入侵是一个容易被忽视但危害极大的因素。
随着国际贸易和旅游业的发展,一些外来物种被无意或有意地引入到新的地区。
这些外来物种由于在新环境中缺乏天敌的制约,可能迅速繁殖和扩散,挤压本地物种的生存空间,破坏当地的生态平衡。
野生动物保护的影响因素与应对策略

野生动物保护的影响因素与应对策略野生动物保护是当今世界生态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野生动物不仅仅是为了维护生物多样性,更是为了保护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
野生动物保护面临着诸多影响因素,如人类活动、气候变化、栖息地丧失等,这些因素给野生动物的生存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针对这些影响因素,我们需要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以保护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确保它们的生存和繁衍。
一、影响因素1.人类活动人类活动是对野生动物生存的最直接的影响因素之一。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城市化的进程,野生动物的栖息地受到了严重破坏,大片森林被开垦成农田、城市和工业区,动物栖息地减少,野生动物生存空间受到挤压。
人类的狩猎、盗猎行为也对野生动物的生存构成威胁,一些珍稀物种甚至面临灭绝的危险。
2.气候变化气候变化对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气候变化导致了生态环境的不稳定,一些野生动物的栖息地渐渐变得不适合它们的生存,例如极地的冰川融化导致北极熊的生存空间受到威胁,又如气候异常导致鸟类迁徙路线的改变,都对野生动物的生存带来了负面影响。
3.栖息地丧失由于人类活动的扰乱以及自然灾害的影响,许多野生动物的栖息地受到严重破坏,生存环境受到严重影响。
由于栖息地丧失,野生动物的食物链、生态平衡等都受到了严重影响,导致一些物种的数量持续下降,甚至面临灭绝。
二、应对策略1.加强保护区建设为了减缓野生动物栖息地丧失的情况,应对策略之一是加强保护区的建设。
保护区是保护野生动物栖息地的关键手段,应优先选择关键的生物多样性热点区域,设立保护区,建立完善的保护机制,限制人类活动,保护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
2.加强监测和保护力度需要建立完善的监测系统,及时掌握野生动物的数量、分布、繁殖状况等信息,以便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在保护区内加强巡逻,禁止一切破坏野生动物的行为,打击非法捕猎、盗猎行为,加大对违法者的处罚力度,维护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
3.宣传教育,提高公众意识宣传教育是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手段之一。
生物多样性的危机与应对措施

生物多样性的危机与应对措施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体的种类和数量及其分布和遗传差异。
它是生态系统的基础和支柱,维持着地球上生态平衡和生物的生存与繁衍。
然而,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张和发展,生物多样性正遭受着前所未有的危机。
首先,人类的扩张和活动破坏着自然生态系统,导致许多物种的数量急削减。
据统计,目前全球有超过100种动植物每天都在不断地消失,这是比自然灭绝率高1000倍的速度。
不仅如此,破坏生态系统还导致了许多草原、沙漠化、水资源短缺等问题,进而危及更多物种的生存。
其次,人类的经济发展造成了许多污染和生境破坏,这也给生物多样性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许多工业和农业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气、废渣等污染物对环境造成破坏,导致了许多动植物的生存环境受到损害,进而对生物多样性产生了负面影响。
最后,气候变化也是对生物多样性的威胁。
随着全球气温的上升,许多物种无法适应新的环境条件,生存面临困难。
而且,随着气候变化加剧,很多生态系统也将发生变化,整个生物群落也将面临更大的挑战。
针对生物多样性的威胁,我们必须采取行动。
以下是针对生物多样性危机的应对措施:首先,需要通过政策和法规来保护生物多样性。
政府应该推出相关的政策和法规,对物种和生境进行保护。
同样的,政府也应该加大对破坏生态环境的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对犯罪者进行严厉制裁。
其次,需要推广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我们需要明确一个观念,就是人与自然应该和谐共生。
也就是说,我们不应该通过破坏自然环境来获得所谓的发展。
相反,我们应该努力寻找一种可以持续发展的方式,通过环保工程和再生能源等方式来实现发展的目标,从而减少对自然的破坏。
第三,需要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人们对生物多样性意识。
教育和宣传活动可以传播更多的环境保护知识,让更多的人们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进而为保护生物多样性贡献自己的力量。
最后,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共同保护生物多样性。
多个国家之间应该加强合作,分享知识和技术,从而更好地保护环境和生物多样性。
生态环境保护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

生态环境保护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近年来,我国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和改善,但由于全球气候异常、土壤和水体严重污染等导致的整个生态系统失衡,严重威胁着人类生存和发展。
生态环境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加上起步较晚,仍面临着诸多问题,对此,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控制对策,希望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借鉴。
一、生态环境保护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法律不完善,生态保护缺乏法制保障。
我国目前生态环境保护的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和《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以及一些专门的资源法,其对生态保护的目的、任务、指导思想等作出了具体的规定,但其只有一些广泛的规定,并没有具体的措施。
近年来,国家环保总局下发了一系列生态环境保护的指导性文件和单性法规。
但由于现行的资源法主要是针对自然环境中某一特定的要素制定的,缺乏环境保护综合管理的基本制度和措施。
没有一部完善的、统一的生态环保法规。
由于无法可依,环保部门在对生态环境保护监督检查中发现的一些生态破坏事件不能得到及时和应有的处罚。
2.人们对生态环境保护认知不足,环保意识差。
1/ 5环境问题的出现,归根结底还是人们对生态环境的认识不足,人们在生产的过程中只注重与经济的生长以及提升,却忽略了环境保护的问题,对于环境保护更是缺乏足够的意识。
尤其是在农村地区,污染问题更为严重。
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相对城市来说比较落后,为了实现经济的提升,大家开始大兴农业的发展,在农业得到发展以及提升的同时,环境却遭到了严重的破坏。
部分农民在农业生产的过程中使用大量的肥料,其目的在于加速农作物的生长,但同时却对土壤环境造成了很大的破坏。
另外,人们为了增加耕地面积,开始乱砍乱伐,进而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很严重的破坏作用,严重影响生态平衡。
另外,一些废弃肥料以及废弃材料的流失严重污染了水资源,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一定的安全隐患。
3.执法力度不够。
执法力度不够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管理体制不顺,导致环保部门的监管作用无法发挥,主要是生态环境涉及到水利、农业、土地等多个方面,加上环保部门协调机制和管理模式规定不完善,互相争取“五权”现象严重,分管部门自我感觉处于配角地位,工作积极性不高,不能正常发挥监督权,最终造成各职能部门配合不默契,使生态环境保护的整体性被分块划分。
基层反映湿地资源保护存五大“威胁因子”致

湿地资源保护存五大“威胁因子”致面积减少加剧亟待关注基层反映湿地资源保护存五大“威胁因子”致面积减少加剧亟待关注最近一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表明,我国湿地资源保护与保护喜忧并存:一方面全国受保护湿地面积为2324.32万公顷,增加525.94万公顷,湿地保护率由30.49%提高到43.51%。
一方面我国现有湖泊湿地859.38万公顷,与10年前相比减少了58.91万公顷,湿地总面积减少339.63万公顷,减少率为8.82%。
湿地总面积的减少对我国湿地保护与管理带来严峻考验。
具体存在如下五方面问题:一、湿地管理非“九龙治水”即“一盘散沙”我国湿地保护与管理比较突出的问题是湿地及其资源类型多样,保护、管理与开发利用涉及到十多个有关政府部门,如环保局、农业部、海洋局、水利局、国土资源局、林业局等,由于各部门对湿地的保护、开发利用和管理方面的责任、权力、义务不明晰。
往往各行其是“九龙治水”,各取所需,缺乏统一协调机制、专门的保护与管理,机构相互之间出现众多矛盾,未能形成信息共享、联合行动、分工协作的保护管理体系。
二、法律法规体系尚缺“金科玉律”湿地保护面临最大的困难就是无法可依。
尽管我国各省相继陆续共出台19个省级的湿地保护法规,但国家层面没有出台明确的法律法规,再是现有的法律法规存在着重复甚至是自相矛盾的状况,部分地方性法律条款本身就有片面性,甚至鼓励开荒造田、围垦滩涂。
尚缺一部具有法律效力的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湿地资源的专门法规,不能对破坏湿地资源的事件进行有效查处和依法制止。
三、湿地环境影响等功能评价未能“立竿见影”由于人们对湿地保护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目前尚未对湿地合理利用做出有效的环境影响等功能性评价。
尽管有些部门根据环境保护法的有关规定,对部分湿地的利用进行了初步评价,但因缺乏湿地效益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标准,主要采取定性描述的方式,没有系统、定量标准,不能满足政府和社会公众对湿地的效益进行全面、系统、科学和准确评价的要求,对湿地保护和合理利用未能产生积极影响。
论述威胁生物多样性的主要因素及应对策路

河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考查课程答卷年级类别:2010级全日制硕士生学科专业:动物学学号:1004180204姓名:孙晓课程名称:保护生物学考试时间:2011年6月考试分数:论述威胁生物多样性的主要因素及应对策略人类活动对生物多样性造成的主要威胁是生境的破坏、破碎和退化(包括污染),以及人类对物种的过度开发、外来种的引入和疾病的加速传播。
绝大多数受威胁物种至少面临上述两个甚至更多问题,从而加快了它们的火绝步伐,使保护它们的各种努力付诸东流。
人类对诸如薪木、野生动物、野生植物等自然资源的利用,将大量的自然生境转变为农业和居住用地,因此人类本身数量的增加对生物多样性的减少负有部分责任。
一些科学家认为控制人口数量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关键。
但是,人口数量增加并不是物种灭绝和生境破坏的唯一原因。
如果住全球范围内对工业化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状况都做一调查,显而易见物种灭绝和生态系统的破坏并非总是由居民们获取他们的基本所需造成的。
工业资本主义和现代物质社会的发展促使对自然资源的加速需求,在发展中国家尤其如此。
对自然资源的低效率和不平衡的利用也是生物多样性衰落的主要原因。
许多国家都存在财富的极端不平均分布,大多数财富(金钱、优良农田、木材资源等)为人口中的少数人占有。
而乡下人由于贫穷,没有自己的土地和资源而被迫去破坏生物群落和猎取濒危物种,从而造成灭。
威胁生物多样性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生境破坏生物多样性的主要威胁是生境的消失,而保护生物多样性最重要的手段是生境的保护。
生境消失被确认为是大多数目前正濒于灭绝的脊椎动物所遭受的基本威胁,这对无脊椎动物、植物和真菌来说也是无可争辩的事实。
在世界的许多地方,特别是岛屿和人口密度高的地区,大多数原始生境已经被破坏了。
在57个旧大陆的热带国家中,有47个国家的超过50%的原有森林的野生生物生境已经被破坏了。
在热带亚洲,至少有65%的森林的野生生物生境已经消失,其中破坏率特别高的国家有菲律宾、孟加拉国、斯里兰卡、越南和印度。
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资料1
森林大面积减少造成空 气、地面湿度减低,使 阴湿植物减少或衰亡, 同时使动物失去栖息地 和食物,一些动物种类 急剧减少。
森林是全球50%~90%陆 生生物的家园,但森林 面积的锐减,目前全世 界只剩下五分之一的森 林仍保持着较大面积和 相对自然的生态系统。 两千年前,我国森林覆 盖率达50%,而今天仅 有16.55%。
返回
资料4
水葫芦是我国几十年前从外 国引进的一种植物,曾一度 用它来净化污水,但引入我 国云南省昆明的滇池后,由 于水质污染导致水葫芦疯长, 几乎覆盖了整个滇池,使很 多水生生物几乎绝迹。
水葫芦疯长使水 生生物失去生存 的空间和营养物 质,导致其他水 生生物种类和数 量减少。
返回
怎样正确理解保护生物多样性与防除鼠、蚊、 蝇等有害动物之间的关系?
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原因及保护措施 1. 原因: (1)滥砍乱伐 (2)滥捕乱杀 (3)环境污染 (4)外来物种入侵 2.措施: (1)建立自然保护区 (2)迁出保护 (3)建立种质库 (4)法律保护,加强法制教育管理
自主学习二
• 阅读课本111页材料,总结造成生物多样性 面临威胁的原因及思考课本112页资料分析 的问题
答:鼠、蚊、蝇等有害动物由于繁殖能力 强,对人类和部分动物是有害的,但它们 是食物链中的一环,对维持生态平衡有重 要作用。因此,尽管这些动物对人类直接 有害,但不应该完全消灭它们,而应该是 控制其发展,使之维持在一定的数量。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
• (1)建立自然保护区 • (2)迁出保护(移入动物园、植物园、水 族馆、濒危动物繁育中心) • (3)建立种质库(植物的种子库、动物精 子库) • (4)法律保护,加强法制教育管理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挑战与措施探讨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挑战与措施探讨生物多样性是地球上生命的丰富性和多样性的总称。
它是自然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对社会经济发展起到重要意义,同时也是维系生态平衡、生态安全的重要基础。
然而,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和人口的增长,生物多样性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威胁,严重影响着全球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
为此,保护生物多样性已成为国际社会和全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
一、多种因素威胁生物多样性1、人类活动的破坏生物多样性受到了来自人类活动的威胁,如过度捕猎、非法采伐、气候变化等导致的栖息地的丧失、物种灭绝等。
比如,过度捕猎和非法采伐将导致许多珍稀物种濒临灭绝之境;气候变化引起的环境不稳定将直接威胁物种的生存繁衍,对整个生态系统造成不可挽回的破坏。
2、生物入侵一些物种由于人类活动而逃脱了其原有栖息地,到达其他区域,对当地的生态系统造成了威胁。
这些入侵物种会占据当地物种的资源,繁殖力强,从而形成与当地物种的竞争关系,有时被称为“破坏之源”。
3、生态系统退化随着城市建设、工业化、农业扩张等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张,许多自然生态系统已受到了严重破坏和退化。
比如,大面积的沙漠化、水土流失、森林的开垦、湖泊的填埋等现象严重影响了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加速了物种灭绝的速度。
二、国际社会为保护生物多样性付出的努力1、国际法律法规国际社会通过公约、协定、议定书等法律文件,规定了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原则和制度。
其中最重要的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生物多样性公约》和《热带森林保护公约》等。
2、生物多样性保护区建设各国不断强化对保护区的管理和保护力度,以保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各种物种的生态适应力。
在这种背景下,各类生态保护区的建设成为保护珍稀物种及其栖息地最为基础的手段,各国建立了自然保护区、森林保护区、海洋保护区等。
3、科技手段科技手段成为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力量。
生物技术的一些成果,如植物保种和动物基因库的建立已有了很好的应用效果。
目前,将基因工程、再生医学等技术应用于生态和环境保护方面的探索工作正在进行中。
生物多样性知识: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自然灾害与应急措施

生物多样性知识: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自然灾害与应急措施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的种类、数量、分布、遗传及生态系统等多种多样的层面。
生物多样性不仅支撑着人类的生存,也是地球上生物物种存在的基础。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因为它与人类的生存息息相关。
然而,在自然灾害频发的世界中,生物多样性保护也面临着许多挑战。
如何在自然灾害中保护生物多样性,成为了一个必须重视且需要应急措施的问题。
自然灾害对生物多样性造成的危害自然灾害对生物多样性带来的直接危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生态系统的破坏。
自然灾害往往伴随着地质灾害、水利灾害、气象灾害等,这些灾害均会造成生态系统的破坏。
如极端降雨导致的洪水和山体滑坡,都会破坏植被、土壤和水体等生态系统组分,从而对生物多样性造成直接伤害。
2.物种的灭绝。
在自然灾害中,物种往往处于弱势状态,难以抵御灾害的打击,因此很容易被淘汰,甚至灭绝。
例如,台风等气象灾害破坏了物种生存的适宜环境,导致物种大批死亡,出现大面积的物种灭绝。
3.生境的丧失。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是保护生境,然而在自然灾害中,往往会破坏生物的生境,使得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受到影响。
例如,丛林山火破坏了大面积的林地,生物的生存空间会急剧缩小。
自然灾害对生物多样性的危害是巨大的。
面对自然灾害,我们必须采取应急措施来保护生物多样性,避免生物的灭绝和生物多样性的丧失。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应急措施1.加强灾害预警。
灾害预警可以提醒当地居民和生物在灾害来临前采取必要的措施,避免受到灾害对生存环境的破坏。
例如,在台风来临前提前做好防护措施,把珍贵的植物转移到安全地带。
2.建立生物多样性应急救援队伍。
在自然灾害中,建立专门的救援队伍,为生物提供救援和支持是非常必要的。
例如,专业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人员可以通过捕捉、转移、安置和喂养野生动物等方式,保护受灾地区的野生动植物。
3.保护重要的生物物种。
野生动植物物种的保护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点,因此我们可以在自然灾害来临之前,对生态系统中的珍稀、濒危及受保护物种采取特殊的保护措施,如人工环境保护、特别喂养等等。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策略和挑战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策略和挑战在当前的全球化背景下,我们面临着生物多样性丧失的严峻挑战。
生物多样性是地球上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维持着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张和生态环境的恶化,许多物种正面临着灭绝的威胁。
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我们需要采取关键的策略和应对挑战。
首先,重点保护关键物种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关键策略之一。
一些濒临灭绝的物种,例如大熊猫、虎、鲸等,担负着重要的生态角色,它们的消失将对整个生态系统产生深远影响。
因此,保护这些关键物种对于维护生物多样性至关重要。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可以建立保护区、采取野生动植物调查和监测,以及开展物种保护研究等。
这些举措有助于保护关键物种的栖息地,增加物种存活的机会。
其次,减少栖息地破坏也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关键策略之一。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土地利用的改变导致了大量生物多样性丧失。
栖息地破坏直接影响着许多物种的生存和繁衍。
因此,我们应该采取措施限制土地开发、禁止非法伐木及非法捕捞等行为,并加强对破坏者的法律执法。
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人工修复和重建栖息地,为濒危物种提供恢复和繁殖的机会。
进一步,加强环境教育和公众参与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关键策略之一。
大多数人对于生物多样性的认识和了解程度有限,缺乏对其重要性的认识。
因此,我们需要通过教育和宣传活动,提高公众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识。
同时,鼓励公众参与保护活动,例如参与保护区的管理、参与野生动植物监测等,可以增强公众与生物多样性之间的联系,培养保护意识和责任感。
然而,生物多样性保护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资源有限是一个制约因素。
保护生物多样性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而这些资源在社会发展的压力下往往有限。
如何合理配置有限资源,以实现最大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效益,是一个需要深入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其次,生物多样性保护涉及多个利益关系的平衡。
保护区的建立往往需要牺牲一部分人类活动(例如农业、工业等)所需要的土地和资源。
基层反映:生物资源保护受威胁的五大因素及对策_0

基层反映:生物资源保护受威胁的五大因素及对策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今天,好范文网的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篇关于《基层反映:生物资源保护受威胁的五大因素及对策》范文,供大家在撰写基层反映、社情民意或问题转报时参考使用!正文如下:人类社会对生物资源的滥用和对环境的改变使得生物资源受到严重威胁,采取有效手段保护生物资源已刻不容缓。
五大因素威胁生物资源保护:一是人口压力造成生物资源消耗过多。
生物资源是有限的,人口剧增对生物资源的消耗是庞大的。
二是全球变暖造成生物资源。
过度砍伐森林使得荒漠化加剧,导致了全球气候变暖,全球气候变暖破坏了生物链、食物链,许多动植物资源消失。
三是工业化进程造成生物资源开发过度。
工业化加剧了环境污染,使得生态环境遭到破坏、资源消耗严重,导致生物资源过度开发。
四是人为捕杀造成生物资源锐减。
人为猎杀野生动物获得非法暴利,导致野生动物急剧减少,甚至濒临灭绝。
五是外来物种入侵导致生物资源损害严重。
外来物种入侵会明显影响当地生态环境,损害当地生物资源。
对策建议:一是建立自然保护区。
把濒危物种移入动植物园等人工环境中进行特殊保护,建立濒危物种种质库,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
二是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
制定自然保护区立法,保护自然区的动植物,设立引种许可证制度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制度,建立外来物种入侵预警机制,完善野生动植物保护法,严厉打击猎杀野生动物行为,加大生态保护打击力度,对破坏环境的违法行为严惩不贷。
三是号召全世界保护生物资源。
广泛宣传动植物保护,认清生物资源价值,唤起人们对环境和野生动植物管制,引导全社会投入保护生物资源。
四是加强国际间合作与联系。
保护生物资源不是局部性、地区性问题,而是全球性问题。
加强国际间合作是保护生物资源的重要途径之一,要积极参与国际合作,联合其他国家打击损坏生物资源的不法行为。
五是做好发展规划。
对现有生物资源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彻底摸清生物资源的种类、数量、分布、利用现状和前景,制定发展规划方案,合理开发使用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相结合,促进生物资源可持续发展。
我国植被面临的主要问题和解救措施

我国植被面临的主要问题和解救措施1.草原:我国草场超载状况严重,(过度的放牧)草场面积不断缩小,措施:采用休耕政策,
2.荒漠:面积不断扩大,措施:在荒漠边缘建立防护林,
3.热带雨林:由于人类的开发导致一些物种的灭绝,措施:建立自然保护区
4.常绿阔叶林:过度开发,人口的激增导致生态失衡,措施: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政策,建立科学的生态农业
5.落叶阔叶林:同上
6.针叶林:过度的采伐,森林面积不断缩小,由于气候较干旱,容易引发森林大火,措施:严禁滥砍滥伐,注意冬季取暖和野外用火安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层反映:生物资源保护受威胁的五大因素及对策
今天,网的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篇关于《基层反映:生物资源保护受威胁的五大因素及对策》范文,供各人在撰写下层反应、社情民意或问题转报时参考使用!正文如下:人类社会对生物资源的滥用和对环境的改变使得生物资源受到严重威胁,采取有效手段保护生物资源已刻不容缓。
五大因素威胁生物资源保护:
一是人口压力造成生物资源斲丧过多。
生物资源是有限的,人口剧增对生物资源的斲丧是巨大的。
二是环球变暖造成生物资源。
过度砍伐丛林使得荒漠化加剧,导致了环球天气变暖,全球天气变暖粉碎了生物链、食物链,很多动植物资源消散。
三是工业化进程造成生物资源开辟过分。
工业化加剧了环境污染,使得生态环境遭到粉碎、资源消耗严重,导致生物资源过分开辟。
四是人为捕杀造成生物资源锐减。
人为猎杀野生动物得到非法暴利,导致野生动物急剧淘汰,甚至濒临灭绝。
五是外来物种入侵导致生物资源侵害严峻。
外来物种入侵会显着影响本地生态环境,侵害本地生物资源。
对策建议:一是创建自然保护区。
把濒危物种移入动植物园等人工情况中举行特别掩护,创建濒危物种种质库,掩护贵重的遗传资源。
二是建立健全相干法律法规。
订定自然保护区立法,掩护
天然区的动植物,设立引种许可证制度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制度,
建立外来物种入侵预警机制,美满野生动植物保护法,严厉打击猎杀野生动物举动,加大生态掩护打击力度,对破坏环境的违法行为严惩不贷。
三是号召全世界掩护生物资源。
遍及宣传动植物掩护,认清生物资源代价,唤起人们对情况和野生动植物管束,引导全社会投入掩护生物资源。
四是增强国际间互助与接洽。
保护生物资源不是局部性、地区性问题,而是全球性问题。
加强国际间合作是保护生物资源的重要途径之一,要积极参与国际互助,联合其他国家打击损坏生物资源的不法行为。
五是做好生长计划。
对现有生物资源举行全面深入的观察,彻底摸清生物资源的种类、数量、分布、利用现状和前景,订定生长计划方案,公道开辟利用生物资源,掩护与使用相结合,促进生物资源可连续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