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小学五年级数学《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案通用

小学五年级数学《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案通用

小学五年级数学《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材第九章《计算器与数学探究》中的第二节《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详细内容包括:使用计算器进行基本的四则运算,探索并发现简单的数学规律,培养学生运用计算器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计算器的基本操作,并能够熟练进行四则运算。

2. 培养学生通过计算器探索数学规律的兴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合作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计算器的基本操作,四则运算的熟练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计算器、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计算器、练习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个实践情景:小华和小明在公园玩跷跷板,他们的体重分别是40千克和30千克,请问跷跷板平衡时,他们分别距离中心点的距离是多少?2. 例题讲解(15分钟)(1)引导学生使用计算器计算跷跷板平衡时,小华和小明分别距离中心点的距离。

(2)通过计算结果,引导学生发现:两边的力矩相等,即40千克×距离1 = 30千克×距离2。

(3)进一步引导学生发现:两个数的乘积相等,且一个数增大,另一个数减小。

3. 随堂练习(10分钟)4. 探索规律(15分钟)① 两个数的和一定,它们的乘积与它们的差之间的关系;② 三个数的和一定,它们的乘积最大时,三个数之间的关系。

(1)两个数的和一定,它们的乘积最大时,两个数相等;(2)两个数的差越小,它们的乘积越大;(3)三个数的和一定,它们的乘积最大时,三个数相等。

六、板书设计1.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2. 内容:(1)跷跷板平衡问题(2)两个数的和一定,乘积与差的关系(3)三个数的和一定,乘积最大时的关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① 2 + 3,3 + 4,4 + 5,② 1 × 2,2 × 3,3 × 4,(2)小华和小明分别距离跷跷板中心点2米和3米,他们的体重分别是40千克和30千克,跷跷板平衡时,他们分别距离中心点的距离是多少?2. 答案:(1)规律:两个数的和一定,它们的乘积与它们的差之间的关系。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3.5《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3.5《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3.5《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是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五节课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利用计算器探索数学规律,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实例,让学生在探索中发现规律,感受数学的趣味性和魅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计算器的使用方法,对数学规律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运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方面,学生的经验不足,需要老师在教学中给予引导和启发。

此外,学生之间的数学基础和操作能力存在一定的差异,教师应关注这些差异,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锻炼和提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利用计算器探索数学规律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3.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的趣味性和魅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学会用计算器探索数学规律。

2.难点:引导学生发现并总结规律,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有趣的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引导发现法:引导学生观察、操作、思考,发现数学规律。

3.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互相交流、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4.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操作计算器,提高操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计算器、投影仪等教学设备。

2.设计好教学课件,包括实例、问题、练习等。

3.准备一些关于数学规律的素材,以便在课堂上进行拓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一个有趣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进入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小明的妈妈买了一篮子苹果,平均分成5份,每份3个苹果。

请问,这一篮子苹果有多少个?”2.呈现(10分钟)展示教材中的实例,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实例中有哪些共同的规律?”教师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并解释规律的意义。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利用计算器进行实践操作,探索更多的数学规律。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规律解决问题。

《用计算器计算,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案

《用计算器计算,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案
举例:在讲解四则运算时,教师可通过具体例题,如“32 + 57”,演示如何在计算器上正确输入,并解释运算顺序。
2.教学难点
-计算器操作的熟练度:部分学生对计算器按键功能不熟悉,容易按错键,导致计算错误。
-观察规律的敏锐度:学生可能难以从计算结果中快速发现数学规律,需要引导和训练。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将计算器应用于生活问题时,学生可能不知如何下手,需要教师指导解题思路。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计算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计算器的基本操作、功能以及它在探索数学规律中的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计算器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计算器的操作热情很高,但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有的学生在使用计算器时还不够熟练,尤其是对于一些特殊功能的运用,比如括号的运用和连续计算等。这让我意识到,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加强对计算器基本操作的训练。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用计算器计算,用计算器探索规律》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需要快速准确计算的情况?”比如购物时计算总价。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计算器的奥秘。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3.5《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3.5《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3.5《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3.5《用计算器探索规律》这一节主要让学生通过计算器来探索数学规律,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材通过简单的例子引导学生发现规律,进而让学生自己尝试用计算器寻找更多的规律。

教材内容紧凑,由浅入深,既注重了知识的传授,又注重了学生的实践操作。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计算器的使用方法,对数学规律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探索精神还需要进一步培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通过计算器探索规律,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使用计算器探索数学规律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让学生在探索过程中感受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学会使用计算器探索数学规律。

2.难点:引导学生发现并总结规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教师通过提问、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主动探索规律。

2.示范法:教师先用计算器演示探索过程,然后让学生模仿操作。

3.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探索成果,相互学习。

六. 教学准备1.准备计算器,确保每个学生都能使用。

2.准备相关例题,用于引导学生探索规律。

3.准备PPT,用于展示问题和引导学生思考。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使用计算器探索数学规律。

例如,让学生计算1+2+3+…+100的和,然后引导学生发现这个规律。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更多类似的问题,让学生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例如,计算12+22+32+…+1002的和,以及13+23+33+…+1003的和。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用计算器探索更多的规律。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教师选取几组学生的探索成果,进行讲解和分析,让学生加深对规律的理解。

四年级数学上册《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案、教学设计

四年级数学上册《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案、教学设计
(二)过程与方法
在本章节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将经历以下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践操作,学会使用计算器进行数值计算,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2.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计算器探索规律的活动,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学会观察、分析、总结数学规律,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4.能够运用所学的计算方法和规律解决实际问题,提高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意识。
3.分层教学,关注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需求,设计不同难度的问题,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4.精讲精练,巩固知识:对重点知识进行详细讲解,通过典型例题和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计算方法和规律的运用能力。
5.评价激励,提高信心:教学中,教师应及时给予学生积极的评价和鼓励,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
在本节课中,大部分学生能够通过操作计算器,积极参与探索规律的活动。但在小组合作中,部分学生可能存在依赖心理,需要教师引导和鼓励,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此外,对于一些学有余力的学生,教师应适当提高探索问题的难度,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点
1.掌握计算器的基本操作,并能运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数值计算。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数学学科的热爱,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2.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善于发现的精神,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3.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学习态度,养成认真观察、善于总结的良好习惯。
4.使学生认识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b.家长可协助学生收集相关资料,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规律。
3.小组合作,制作一份关于数字规律的手抄报,展示本节课所学内容。

(教学设计)第四单元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四年级数学下册 (苏教版)

(教学设计)第四单元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四年级数学下册 (苏教版)

(教学设计)第四单元用计算器探索规律-四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计算器的使用方法;•掌握用计算器探索规律的方法;•能够运用计算器探索数的规律。

2. 能力目标•能够熟练使用计算器完成计算;•能够发现并总结规律,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熟练使用计算器完成计算;•能够发现并总结规律。

2.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灵活运用计算器;•如何引导学生发现规律。

1. 导入新知通过视频和图片,引导学生认识计算器,介绍计算器的功能,包括加、减、乘、除等。

2. 讲解规律探索方法教师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使用计算器发现规律,帮助学生了解规律探索的方法。

3. 练习探索规律教师安排学生进行探索规律的练习,让学生灵活运用计算器,并手写记录计算结果和规律,鼓励学生掌握自己的学习进程。

同时,教师提供一些引导性问题,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总结规律。

4. 讨论总结规律教师组织学生就探索规律的过程进行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思考和发现,教师引导学生更深入地思考,共同总结规律。

5. 知识运用教师出题,让学生使用计算器探索规律并计算,学生用手写记录规律,教师关注学生的思考过程,及时给予指导。

6. 展示成果教师安排学生进行展示,每组学生用计算器演示探索规律的过程和结论。

同时,教师引导学生对不同组的展示进行比较分析,增强学生对规律探索的认识和理解。

7. 作业布置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自选一道题目使用计算器探索规律并计算,手写记录规律和答案。

教师通过观察学生展示、听取讨论、检查作业记录等方式评价教学效果,并及时反馈提出建议。

同时,教师对学生个别差异进行关注,提供必要的辅导或延伸训练,帮助学生更有效地掌握知识,达到预期目标。

五、教学反思在本次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导学生使用计算器探索规律的方法,让学生充分发挥自主探究的能力,掌握了数的规律及计算方法,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合作意识。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五年级上册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五年级上册

教案标题:用计算器探索规律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计算器的功能,学会使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运算。

2. 通过计算器探索数的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计算器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计算器的使用方法2. 探索数的规律3. 解决实际问题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计算器的使用方法,探索数的规律。

2. 教学难点:运用计算器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数的规律,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计算器的使用方法(1)介绍计算器的功能,如加、减、乘、除等基本运算。

(2)演示计算器的操作方法,如开机、关机、清除等。

(3)让学生自己尝试使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运算。

3. 探索数的规律(1)引导学生观察一些数列,如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等。

(2)让学生使用计算器验证数列的规律,如计算相邻两项的差、比值等。

(3)总结数的规律,并引导学生用计算器进行验证。

4. 解决实际问题(1)提出一些实际问题,如购物找零、计算面积等。

(2)让学生使用计算器解决这些问题,并检验答案的正确性。

(3)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计算器的使用方法和数的规律。

6. 课后作业布置一些与计算器和数的规律相关的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反思1.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否达到预期目标?2. 学生对计算器的使用方法是否熟练?3. 学生在探索数的规律方面有何收获?4. 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方面有何提高?5. 如何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效果?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够熟练使用计算器,掌握数的规律,并能够运用计算器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素养,为今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探索数的规律”。

这个环节是本节课的核心,旨在通过计算器的辅助,让学生观察、发现并验证数学中的各种规律,从而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用计算器探索规律》获奖教案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用计算器探索规律》获奖教案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用计算器探索规律》获奖教案一. 教材分析《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是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的一章内容,主要让学生通过计算器来探索数学规律,提高学生运用计算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章内容主要包括计算器的使用方法、探索数字变化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等。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计算器的使用方法,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但对数学规律的探索还相对较弱。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运用计算器进行探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计算器的使用方法,熟练运用计算器进行数学计算。

2.让学生通过计算器探索数字变化的规律,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计算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计算器的使用方法,数字变化的规律探索,实际问题的解决。

2.教学难点:数字变化规律的发现和运用,实际问题的解决。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索。

2.问题驱动法: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运用计算器进行探索,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共同探索,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计算器,确保每个学生都能使用。

2.设计教学课件,包括计算器的使用方法、数字变化规律的示例等。

3.准备实际问题,用于引导学生运用计算器解决。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介绍计算器的使用方法,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数学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展示数字变化规律的示例,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发现其中的规律。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运用计算器探索数字变化的规律。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4.巩固(10分钟)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计算器解决。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自由探索其他数字变化规律,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案范文(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案范文(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案范文(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案范文第【1】篇〗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学会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基础上,通过用计算器计算来探索与发现算式背后的规律。

教材例题3,先让学生用计算器计算前面三题,然后进行观察比较、分析思考,找出算式中蕴含的规律,再根据规律直接填出后面四道算式的得数。

本节课的重点是鼓励学生对算式及其得数的特点进行比较,从中发现一些数学规律。

教学时,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放手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方式,比较算式的特点,从而发现一些数学规律。

教学内容:苏教版2013义务教育教科书四年级数学下册第42页例3和“练一练”,完成第43页练习七第5-8题。

(第四单元第2课时)教学目标:1.使学生探索一些特殊算式计算的规律,能根据发现的规律写出同类算式或同类算式的得数,能用计算器验证一些算式计算得数的规律。

2.使学生经历用计算器计算、观察、比较和抽象、概括计算规律的活动,体会数学规律的发现过程,积累探索规律的经验,培养观察、比较和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提升归纳推理能力。

3.使学生在发现一些特算式计算规律的观察中,感受数学的奇妙,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教学重点:用计算器计算、探索一些计算的规律。

教学难点:发现、归纳算式的特点和蕴含的规律。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师:上节课,我们认识了计算器,学会了用计算器进行计算。

出示题目:用计算器计算下面各题。

1236-564= 546×25= 1548÷43= 326+1856÷29=学生独立完成。

完成后,指名学生回答,并说说计算时的注意点。

【设计意图】通过用计算器进行四则运算的计算,为课堂中用计算器探索规律作准备。

2. 游戏激趣。

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我们用计算器玩“猜数字”游戏。

从“1—9”这9个数字中选一个你喜欢的数字记在心里,不能说出。

人教新课标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案

人教新课标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案

人教新课标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案1. 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能够初步掌握计算器的用法,如开/关机、加/减/乘/除等。

•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机操作,并通过计算器的使用探究数列的规律。

1.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为学生提供一个实践的平台,让他们能够更好地应用所学的知识。

1.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好奇心和探究精神。

•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2. 教学重点和难点2.1. 教学重点•计算器的基本使用和操作方法•数列的规律探究2.2. 教学难点•学生对计算器的使用不熟悉•数列规律的探究需要学生动手实践和分析3. 教学过程设计3.1. 教学准备•准备好使用的计算器;•提前准备好实验数据,确保数据的相关性;3.2.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新知首先,老师为学生介绍计算器的基本使用,如加法、减法、乘法、除法、开根号等。

然后,老师问学生,他们是否知道如何用计算器来探究数列的规律。

引导学生思考,尝试自己提出答案。

最后,老师用简单的实例来展示计算器探索数列规律的操作过程。

第二步:分组实验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每组选择一个数列,然后使用计算器进行探究,发现数列之间的规律,并运用所学知识总结探究规律的方法。

第三步:分组交流每个小组就探究到的规律,进行小组内讨论,再就探究到的规律,与其他小组分享交流,最后进行全班讨论和总结。

3.3. 教学总结最后,老师对今天的学习内容进行概括和总结,每个学生可以分享他们的心得体会,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4. 教学评估本课程采用综合评价的方式进行评估,包括学生在小组内探究规律的能力、总结归纳的能力以及文化素养等方面。

同时,课后老师还可以通过听课记录、学生作业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跟踪评估。

5. 教学反思本节课程中,教师采取了分组讨论和小组交流的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更加灵活,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情况和学习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学设计(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学设计(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学设计(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会用计算器计算比较复杂的小数乘、除法,并有利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意识。

2.过程与方法:在利用计算器进行计算时,学生能通过观察、分析发现算式中的规律,并能按规律直接填得数。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引导发现规律、描述规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让学生体会数学中的美以及探究的乐趣。

【教学重点】能用计算器探索计算规律,并能应用探索出的规律进行一些小数乘、除法的计算。

【教学难点】发现规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你能发现规律吗?2.出示:比一比谁算得快。

32.47÷15=63.79÷5.2=学生自主计算并订正结果。

3.教师引入:在计算这些题目时,同学们是不是感到很麻烦?这时我们可以使用计算器。

用计算器还可以帮助我们探索一些规律呢!(板书课题:用计算器探索规律)二、新课学习1.出示教材例9例题。

让学生用计算器计算下列各题。

订正答案:1÷11=0.0909… 2÷11=0.1818…3÷11=0.2727… 4÷11=0.3636…5÷11=0.4545…师小结:这些都是循环小数。

并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你发现了哪些规律?在小组内交流讨论。

引导学生说出规律:商是循环小数;循环节都是9的倍数。

2.引导学生按规律写结果:同学们,通过用计算器计算,观察计算结果,我们发现了规律。

现在大家能不能不计算,用发现的规律直接写出下面几题的商呢?(出示以下例题)6÷11=7÷11=8÷11= 9÷1l=学生汇报得出的结果。

引导学生说一说,你是根据什么来写这些商的?(根据1÷11,2÷11,……,5÷11的结果得出的规律来写商的。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案)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案)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案)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目标:1. 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掌握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2. 通过使用计算器,探索数学中的规律,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2. 数学规律的探索。

教学难点:1. 计算器的操作技巧。

2. 数学规律的发现和总结。

教学准备:1. 计算器。

2. 课件或黑板。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计算器的基本功能,如加、减、乘、除等。

2. 提问:你们觉得计算器除了可以用来计算数学题目,还可以用来做什么呢?二、探索规律(10分钟)1. 出示课件或黑板,展示一组数学题目,如:1 2 = 32 3 = 53 4 = 74 5 = 95 6 = 112. 让学生观察这组题目,尝试找出其中的规律。

3. 学生分享自己的发现,教师总结规律:两个连续的自然数相加,和是奇数。

4. 引导学生用计算器验证这个规律,如计算 6 7、7 8、8 9 等。

5. 提问:你们还能找到其他类似的规律吗?6. 学生分小组讨论,探索其他数学规律,如:- 两个连续的奇数相乘,积是奇数。

- 两个连续的偶数相乘,积是偶数。

- 两个连续的自然数相乘,积是这两个数的平均数的平方减去1。

三、课堂小结(5分钟)1.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计算器的使用方法和数学规律的探索。

2. 提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3. 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

四、课后作业(5分钟)1. 让学生用计算器验证今天课堂上探索的数学规律。

2. 让学生尝试用计算器探索其他数学规律,并记录下来。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让学生使用计算器探索数学规律,既提高了学生的计算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参与,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同时,教师要对学生的发现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总结规律,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小学五年级数学《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案三篇

小学五年级数学《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案三篇

小学五年级数学《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案三篇小学五年级数学《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案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借助计算器的计算,探索并掌握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积也随着乘几的变化规律。

2.使学生在使用计算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经历观察、比较、猜想、验证和归纳等一系列的数学活动,体验探索和发现数学规律的基本方法,进一步获得探索数学规律的经验,发展思维能力。

3.使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体会与他人合作交流的价值,学会与他人交流,逐步养成良好的与他人合作的习惯和意识。

同时使学生体验数学活动的探索性与创造性,感受数学结论的严谨性与确定性,获得成功的乐趣,增强数学学习的信心。

教学重点:使学生探索并掌握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积也随着乘几的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探索与运用积的变化规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计算器。

教学过程:(一)比赛揭示课题1.同学们,今天我们带来了我们的好朋友——计算器(板书:计算器),我们已经在上学期学会了使用计算器,谁能说说用计算器计算有哪些注意点?今天我们继续使用计算器,今天我们要用计算器干什么呢?过会儿你们就知道了。

2.现在老师想和你们进行一场比赛,你们用计算器,我用口算,比一比谁算的又对又快?为了公平起见,我请一个同学上来出示题目。

谁赢了?你知道沈老师为什么能算得这么快吗?老师之所以能这么快的口算,是因为我知道了乘法中一个很重要的数学规律(板书:规律)今天我们就借助计算器来探索规律。

(补充课题)(二)猜想,举例验证,发现规律1.出示表格,请看这张表格,在乘法算式中乘数也可以叫因数。

一个因数是36,另一个因数是30,请用计算器计算出36x30的积。

请大家注意,现在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2,请你猜一猜得到的积和1080会有怎样的关系?下面的3组算式的积和1080又会有怎样的关系?刚才这个同学提出了一个很有意思的想法,他认为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积也跟着乘几.在数学上我们可以把这样的想法称之为猜想,要想证明这个猜想是否正确,我们还是需要对它进行验证,那应该用什么方法来验证呢?(计算)2.好,下面就请大家拿出作业纸,完成作业纸上的表一。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小数除法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小数除法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第3单元小数除法第7课时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学内容】教材P35例9。

【教学目标】1.能利用计算器探索计算规律,能应用探索出来的规律进行小数乘除法计算。

2.提高学生的观察、对比、分析能力。

3.让学生感受发现规律的乐趣,激发学习兴趣。

【重点难点】重点:运用规律进行计算。

难点:发现商的规律。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课件出示:师:前面我们学习过用计算器计算,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板书课题: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二、探究新知课件出示P35例9。

1.探索规律。

(1)独立计算。

师:用计算器计算出各题的答案。

(2)交流汇报。

师:通过计算,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学情预设】预设1:商是循环小数。

预设2:循环节都是被除数的9倍。

2.应用规律。

师:不计算,用发现的规律直接写出下面几题的商。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说一说是如何写出来的。

3.思维拓展。

师:如果我们继续往下探索,这样的规律还适用吗?算出下面各题的商。

(可以借助计算器)10÷11=11÷11=【学情预设】学生能发现第一个适用规律,第二个不适用。

4.跟踪训练。

完成教材P35“做一做”。

(1)用计算器计算前四题,探索规律。

(2)根据规律直接写出后面两题的结果。

三、巩固运用1.教材“练习八”第12题。

(1)用计算器计算前三题,探索规律。

(2)根据规律直接写出后面三题的结果。

2.教材“练习八”第13题。

(1)交流规律,根据规律写得数。

(2)然后用计算器验算。

3.教材“练习八”第14题。

(1)用计算器计算。

(2)集体交流自己的发现。

四、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五、课后作业1.从课后习题中选取;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板书设计】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学反思】本节课运用计算器探索规律,先让学生自己用计算器计算,然后主动探索规律,很好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体验到生活是数学的源泉,了解了数学的价值,增强了应用数学的意识。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案)-五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案)-五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教案:用计算器探索规律年级:五年级学科:数学教材版本:人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使用计算器进行简单运算的方法。

2. 培养学生通过观察、计算、分析发现数学规律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思考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1. 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2. 观察算式,发现规律。

教学难点:1. 通过计算发现规律。

2. 规律的应用。

教学准备:1. 计算器。

2. 课件或黑板。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计算器使用方法。

2. 提问:同学们,你们在使用计算器时有没有发现一些有趣的规律呢?二、探究发现1. 出示课件或黑板,展示一系列算式。

2. 引导学生观察算式,发现规律。

3.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发现的规律。

4. 教师总结学生的发现,并给予肯定和鼓励。

三、实践应用1. 出示一些算式,让学生用计算器验证发现的规律。

2.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回指导。

3. 交流验证结果,讨论遇到的问题。

四、巩固提高1. 出示一些类似的算式,让学生用计算器计算。

2.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回指导。

3. 交流计算结果,讨论遇到的问题。

五、总结拓展1. 让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2. 提问:你们还能举出其他类似的例子吗?3. 鼓励学生课后继续探索,发现更多有趣的规律。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使用计算器进行探究,发现数学规律,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计算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每一个学生,确保他们都能参与到探究活动中来。

同时,要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尝试让学生自己设计算式,探索更多有趣的规律,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此外,还可以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案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案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案预设1:竖着观察。

发现这些算式都是除法算式,而且除数都是11。

不同的是被除数,第几个算式,被除数就是几。

预设2:竖着观察。

以第1个算式的被除数1为标准,是第几个算式被除数就是1的几倍。

(2)提出猜想,探索规律。

引导质疑:这些算式有规律,它们的商会不会也有规律呢?师:对于这个问题,你打算怎么研究?预设:先列竖式或用计算器算出商,然后观察商,找规律。

师:用你喜欢的方式计算,看看能发现什么规律?把结果和发现记录下来。

学生独立计算,并观察发现规律。

交流汇报计算结果。

学生发现计算器显示的商与列竖式结果不同。

教师讲解:由于计算器显示的位数有限,所以结果自动四舍五入,得到的是近似数。

订正计算结果。

1÷11=0.0909…2÷11=0.1818…3÷11=0.2727…(3)发现规律。

提问:观察这几个算式的商,有什么发现?预设1:商都是循环小数,循环节都是由两个数字组成的。

预设2:循环节都是9的倍数。

预设3:被除数是几,商的循环节就是9的几倍。

预设4:被除数是几,商的循环节就是几的9倍。

2.进一步验证、发现规律。

(1)验证规律。

引导学生进行质疑:只研究了3个算式发现了规律,还不敢确定像这样的算式是不是也有这个规律。

师:那应该怎么办?学生提出,还需要再举例子,进行验证。

计算出下面三道题的商。

4÷11=5÷11=6÷11=预设1:先用刚才发现的规律直接写出了商,然后用计算器又算了一遍,发现结果是一样的。

预设2:先用计算器算出来这三道题的商,然后观察商,发现也有这样的规律。

(2)总结规律。

除数不变,都是11,商都是循环小数;循环节是被除数的9倍。

(二)应用规律,解决问题1.应用规律,续写算式。

提问:按照这样的规律,你还能写出哪些算式的结果呢?试着写一写。

学生独立尝试,写出算式。

订正结果,引导质疑:刚才的被除数都是一位数,10÷11,被除数变成两位数了,还有这样的规律吗?学生用计算器进行检验,发现10÷11的商仍然有这样的规律。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案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案
最后,我会在课后及时收集学生们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在学习中的困惑和需求,以便在后续的教学中更好地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提高课堂质量。
-在合作交流中,教师应适时引导,教会学生倾听和表达,提高交流效率。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用计算器探索规律》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需要找出一些数字或图形的规律的情况?”比如,我们在玩游戏时,可能会发现某些数字的组合会重复出现。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规律的奥秘。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计算器的基本操作和功能。计算器是一种便捷的计算工具,它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它可以帮助我们快速进行数学运算,探索数学规律。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通过计算器,我们可以发现乘法表中数字的规律,比如乘积的个位数字会按照一定的周期变化。
b)探索乘法表中的规律,如交换乘数的位置结果不变、积的个位数字与乘数的个位数字有关等。
c)通过计算器进行四则混合运算,总结运算顺序和运算规律。
3.实践与应用:运用计算器解决实际问题,如购物找零、计算面积等。
4.数学游戏:设计包含计算器操作和数学规律的趣味游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本节课将围绕以上内容,引导学生通过操作计算器,探索数学规律,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案
一、教学内容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案,本章节内容依据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材中“计算器与数学规律”章节展开。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认识计算器: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与操作,如加减乘除、开机、关机、清除等。

小学五年级数学《用计算器探索规律》精品教案通用

小学五年级数学《用计算器探索规律》精品教案通用

小学五年级数学《用计算器探索规律》精品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探讨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九单元《数学广角》中《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具体内容包括:通过使用计算器进行数值计算,引导学生发现和掌握数规律,培养学生运用计算器解决问题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运用计算器进行数值计算方法,发现数规律。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计算器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增强学生对数学规律探索欲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运用计算器发现并掌握数规律。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计算器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计算器、PPT、黑板。

学具:学生每人一台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通过PPT展示一个数序列,让学生观察并找出规律。

(2)引导学生运用计算器计算几个简单数值,让学生感受计算器在数学探究中重要作用。

2. 例题讲解1×1=1,2×2=4,3×3=9,4×4=16,5×5=25,…让学生观察计算结果,找出规律。

(2)讲解规律,并进行拓展:平方数规律。

3. 随堂练习1+2=3,2+3=5,3+4=7,4+5=9,5+6=11,…引导学生找出规律,并进行讲解。

(2)让学生互相讨论并分享其他数规律。

4. 小结六、板书设计1. 数规律:平方数:1×1=1,2×2=4,3×3=9,4×4=16,5×5=25,…连续奇数:1+2=3,2+3=5,3+4=7,4+5=9,5+6=11,…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使用计算器计算1×2,2×3,3×4,4×5,5×6,…,并找出规律。

(2)使用计算器计算1+3,2+4,3+5,4+6,5+7,…,并找出规律。

2. 答案:(1)规律:每个乘积比前一个数多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学设计襄州区石桥镇第二中学加拥军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8课时的内容,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小数乘除法、循环小数和四年级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借助计算器探索积或商的一些变化规律。

在探索规律时,有时要根据计算结果寻找规律。

但有的计算过程比较复杂,如小数除法,小数位数比较多的乘法等,如果用计算器计算省时省力又很精确,这样可以减轻学生的计算负担,便于把主要精力用于寻找规律。

因此教材结合小数乘除法的学习,专门安排了用计算器探索规律的内容,让学生感受发现规律的乐趣,同时体会计算器的工具性作用。

例9包括“用计算器计算——观察发现规律——用规律写商”三部分。

其中商的规律是:都是循环小数;循环节都是被除数的9倍。

二、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对这部分内容的要求及本课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实情,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1.知识与技能:会用计算器计算比较复杂的小数乘、除法,并有利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意识。

2.过程与方法:在利用计算器进行计算时,学生能通过观察、分析发现算式中的规律,并能按规律直接填得数。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引导发现规律、描述规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让学生体会数学中的美以及探究的乐趣。

三、教学重点及难点:1.教学重点: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遵循新课程标准,本节课我将把能用计算器探索计算规律,并能应用探索出的规律进行一些小数乘、除法的计算作为本节课的重点。

2.教学难点:发现规律。

突破重难点的方法是充分运用计算器、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计算、猜测、验证、总结归纳,体验探索,突出主线,层层深入,逐一突破重难点。

四、教法:常言道:“教必有法,教无定法”。

所以我针对五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能力水平,大胆地处理教材,并作了精心的安排,充分体现数学是源于实践又运用于生活。

因此,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积极思维,勇于探索,主动地获取知识。

1、谜语开题,激趣导入。

老师利用“四四方方一座台,士兵个个台上站,只要手指按一按,答案马上就出来。

”(打一学习用品)这一条谜语进行开课。

用“缺8数”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积极性。

让学生通过探索规律,体会发现的乐趣。

2、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

学生对规律的发现要经历一个观察、对比、分析等过程,所以教学中给学生留足发现规律的时间,先让学生独立发现,再小组交流的方式组织教学。

这样既给学生一个独立思考的机会,又能借鉴同伴的发现结果,还能从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同时教学中要鼓励学生把发现的规律都说出来,使学生在发现规律的同时获得成功的体验。

3、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注重探索过程的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变被动听为自主学,学生积极动脑、动口、动手。

通过计算、猜测、验证、总结归纳,体验探索规律的过程,突破难点,提高效率。

五、学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当前素质教育的主流就是培养学生的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能借助计算器观察、归纳、概括、推理、探索和数字想象等过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从“被动学会”自主转变成“主动会学” 。

在引导学生探索数学规律的同时,力图让他们体验到类推的数学思想方法。

课堂上要采用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合作交流的方法组织教学,给学生创设一个宽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体会参与的乐趣,成功的喜悦,感知数学的奇妙。

六、课前准备:师:计算器、多媒体。

生:计算器。

七、教学过程:在分析教材,合理选择教法与学法的基础上,我设计的教学程序分四大环节进行,即:激趣引入→合作探究→归纳反思→达标测评(一)激趣引入下面我们用计算器来玩一个“猜数字”的游戏。

从‘1——9’这九个数字中选一个你最喜欢的想在心里,别说出来。

比如我最喜欢数字‘2’,就在计算器上一连输入9个“2”,然后把它除以“12345679”。

除完以后你只要把结果告诉我,我很快就能知道你最喜欢的数字是几。

大家信不信?师:同学们知道诀窍在哪了吗?玩过之后,你有什么收获吗?今天,我们还将利用计算器去探索更多的有趣的神奇的数学规律,有兴趣吗?(板书课题:用计算器探索规律)设计意图:开课激趣,利用“猜数字”的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积极性。

让学生探索规律,体会发现的乐趣。

(二)合作探究1.出示教材第35页例9。

例9.用计数器计算下面各题。

1÷11=0.0909…2÷11=0.1818…3÷11=4÷11=5÷11=让学生用计算器计算教师订正答案:1÷11=0.0909…2÷11=0.1818…3÷11=0.2727…4÷11=0.3636…5÷11=0.4545…师小结:这些都是循环小数。

并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你发现了哪些规律?在小组内交流讨论。

引导学生说出规律:商是循环小数;循环节都是9的倍数。

2.引导学生按规律写结果:同学们,通过用计算器计算,观察计算结果,我们发现了规律。

现在大家能不能不计算,用发现的规律直接写出下面几题的商呢?(出示以下例题)6÷11= 7÷11=8÷11= 9÷1l=学生汇报得出的结果。

引导学生说一说,你是根据什么来写这些商的?(根据1÷11,2÷11……5÷11的结果得出的规律来写商的。

)3.检验:同学们写出的规律对不对?用计算器来检验一下。

学生自主验证计算结果,与自己得出的结果作比较。

设计意图:例9的教学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例题包括“用计算器计算——观察发现规律——利用规律写商”。

有三方面的作用:一是巩固循环小数;二是熟练计算器的使用;三是探索规律。

但教学重心是规律的探索。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始终把学习的主动权完全交给学生,通过让学生试算、观察、比较、讨论等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参与,让学生全面参与新规律的发现过程,体现学生学习自主性、过程性、探索性等原则的新理念。

(三)归纳反思⑴这节课我学会了:⑵易错点:⑶这节课还存在的疑问: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谈收获,体会到(1)用计算器计算省时省力又很精确;(2)观察得到规律,不用计算器也能很快得出结果。

(四)达标测评1.用计算器计算前3题,试着写出后3题的商。

1÷9= 2÷9=3÷9= 4÷9=5÷9= 6÷9=7÷9= 8÷9=2. 不计算,运用规律直接填出得数,再用计算器验算。

6×0.7=4.26.6×6.7=44.226.66×66.7=(猜猜6.66 ×66.7的积是多少?你是怎么想的?)6.666×666.7=(想一想6.666 ×666.7整数部分有几个4,小数部分又是多少?)3.用计算器计算前4题,试着写出后2题的积。

3×7=3.3×6.7=3.33×66.7=3.333×666.7=3.3333×6666.7=3.33333×66666.7=你能用发现的规律接着写出下面一个算式吗?先让学生用计算器计算前四个题,然后组织学生讨论有什么规律。

规律:第一个因数的整数部分与第二个因数的小数部分不变,第一个因数的小数部分与第二个因数的整数部分有变化而且数位相同。

因数有几位数,积的整数部分就有几个2,小数部分就有几个1,再根据规律试着写出后两题的积。

4.用计算器计算前3题,直接写出后3题的得数:1234.5679×9=1234.5679×18=1234.5679×27=1234.5679×36=1234.5679×45=1234.5679×54=利用计算器计算出结果,并小组讨论:你发现了什么规律?规律:第一个因数不变,第二个因数是9的几倍,积的整数部分就有5个几,小数就有4个几。

5. 先找出规律,再按规律填数。

(1)1, 1.1, 1.3, 1.6, (), (),3.1, ().(2)0.81, 0.64, 0.49, 0.36, (), (), ().(3)1.5, 0.75, 0.375,(), ().先让学生说一说有什么规律,再根据规律直接写出得数,最后用计算器验算。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观察算式有怎样的规律,可以培养观察的能力。

从上往下观察被乘数、乘数是怎样变化的,积是怎样变化的。

帮助学生形成观察的方法,分析算式之间的关系。

接下来,学生概括表达规律,接写下一个算式,得出一个一般的规律,并进行类推。

通过这两个环节,培养学生归纳、推理的能力。

教学中还要重视“根据规律续写算式”环节,因为,续写算式有利于学生对规律结构的把握,加深对规律的认识。

八、本节课设计特色的说明:一、有效教学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达到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

而不动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学习就会成为学生沉重的负担。

”在探索规律这一环节中,设计的探索题,激发了强烈的探索兴趣和能力。

学生不自觉地就进入了新规律探索的状态中,发现新的规律也成为学生的主题需要,学生由被动地接受者、参与者成为主动地创造者、主体者,而教师的角色更符合顾问,适当的时机引领学生的探索走向深入、持久、有效。

二、高效教学适时引入计算器。

在探索规律时,有的计算过程比较复杂,这时引入计算器省时又精确,使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感受到计算器的作用和优势,同时培养了学生灵活选择计算方法和工具的意识。

整节课自始自终,把学习的主动权完全交给学生。

通过让学生试算、观察、比较、讨论等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参与,让学生全面参与新规律的发现过程。

而多种感官参加学习活动,可使学习内容在大脑建立多层次、多网络联系,利于学生理解记忆,也能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使教学学习变成学生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发展和提升的过程,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理念。

三、魅力教学要使学生感悟小学数学中蕴涵的丰富美,有效的方法是让学生亲身体验数学的发生、发展过程,让学生亲生经历知识的探索过程。

“数学是美的王国”。

本课教学中,让学生从一组组有趣的算式中寻找出了一个个固定不变的规律,即美的存在,感悟到数学的“统一美”,接着根据已发现的规律,让学生写出符合规律的等式,感悟到数学的“神奇美”,数学规律被发现、被理解,这个过程本身也会令学会兴奋和满足,引起审美喜悦。

整节课上学生还能体验到整个教学过程的和谐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